信息检索课

2024-08-20

信息检索课(精选12篇)

信息检索课 篇1

摘要:通过分析医学信息检索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就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习管理、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建议, 在兼顾学生兴趣的同时, 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培养和引导学生学术研究能力。

关键词:医学信息检索,课程改革,互动式教学模式

医学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课程, 它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后掌握基本的检索技能, 并利用这些技能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问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 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 不仅使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更缺乏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本人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上应注重理论结合实践, 给学生更多参与和互动的机会。

1 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教师把教学目标定位在使学生掌握检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上, 忽视了学生信息组织和利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1.2 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合理

教师施教时, 把重点放在基础理论知识、中外文手工检索工具的使用讲解上, 而对实践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联机检索、光盘数据库检索、网络信息资源检索、特种文献检索、论文的撰写和发表等内容的讲解则过分简单, 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面前仍显得无所适从, 更谈不上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3 课程实习得不到较好的实施

理论课时与实习课时的比例严重失调, 学生的实习课时没有保障课程教学成了纸上谈兵, 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大班上课又没有足够的带教老师指导, 检索实习便成了放羊式教学, 学习效果得不到有效地巩固。

1.4 教学方法呆板, 教学效果差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 教师不能自主决定教学和考核方式, 教师只能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 不能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更无法让学生自主学习。

1.5 教学效果考核方式单一

教学效果评估的唯一方法就是笔试, 这样的考核方式, 导致学生重理论轻实习。

2 改革措施

2.1 了解学生需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文检课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设计, 对于医学专业的文检课来说, 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分析学生的需求和特点:一是了解学生的专业课程设置, 尤其是了解学生正在进行学习的专业课程, 是分析学生需求和特点的基础。了解学生的这些情况, 对于教师在文检课教学中“有的放矢”很有帮助, 从而促使文检课教学达到较好的效果。二是调查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课程开始之前, 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摸底。教师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讨论和交谈等途径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可以将图书馆数字资源和检索技能培养作为教学重点, 同时尽量弱化理论知识的直接灌输, 而在教学实践环节, 应该给学生适当的引导, 使学生积极地将教学内容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2.2 教学内容规划

教学内容规划是成功教学的基础, 由于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背景和需求, 医学专业文检课在教学目标、设计原则及教学内容等方面与其他文检课均有所不同。

2.2.1 教学目标:

医学专业文检课目标是对学生汲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门应用性课程。

2.2.2 设计原则:

更重要的是要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在全面了解学生专业背景和信息素养的基础上, 课程设计既要“投其所好”, 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又要对学生进行“学术引导”, 培养学生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

2.2.3 教学内容:

首先, 医学专业文检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因此无需着重强调信息检索理论知识的学习, 而应该加强信息检索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其次, 利用案例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用案例讲解如何选择信息源、如何制定和调整检索策略, 如何分析和评价检索结果, 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为生动。第三, 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就是将有些专业课或基础课的实验课部分内容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起来, 以模拟科研课题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 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供需求背景和实践的机会。第四, 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模块可以分为信息检索基本技能主要涉及的基本理论;检索方法与步骤;各种信息资源获取方法与技巧信息资源的利用与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主要涉及文献管理软件使用等。

2.3 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采取课堂讲授结合上机练习、案例解析、小组讨论和课堂汇报等教学方式,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实施中, 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入文检课教学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所谓“互动式文检课教学模式”,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目的、有组织而又平等自由的相互对话、讨论、观摩、交流并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者作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交流”与“互动”是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因此在每堂课的教学中, 应围绕教学主题设计与学生专业相关的题目, 并且将这些题目穿插到授课当中, 要求学生按照分组协作的方式、通过上机练习寻求问题的答案。在练习中教师与学生会自觉地相动, 而操作出错的同学也会及时寻求同学或者老师的帮助。在练习结束后, 同学们将问题集中汇总到老师这里, 以便集中讲解。这种讲授和练习交互的方式使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 抓好实习环节

文献检索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要让学生能适时调整检索策略、灵活自如地运用检索技术, 唯一的途径就是结合专业实例反复实践。没有足够的实践课时, 那些抽象的理论永远都无法内化成学生自己的经验和技能。课时安排时, 应注意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按1:2的比例分配课时, 保证实验课时数量, 课堂上使教师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增强感性认识, 及时巩固学习效果。

2.5 完善考核体系

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的信息利用能力上, 重点对学生进行实践测试, 并与其专业做文献调研报告等方式相结合, 考试采取上机实际操作与撰写调研报告作两种形式, 重点是检验学生的实践能力。

结束语

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 高校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将显得日益重要, 而本科生专业文检课教学在其中作用重大,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课程内容, 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 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更好的引导学生学术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平, 马佳, 袁怡.不同专业医学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与改革探讨[J].医学信息, 2009, 22 (11) :2355-2356.

[2]刘秀娟等.信息技术与文献检索课整合的合作、探究教学法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 2010, 30 (4) :109-111.

[3]申彩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建议[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07, 27 (1) :90-92.

[4]王金娜.互动式文献检索课教学模式探讨[J].高校图书馆工作, 2010 (3) :69-71.

信息检索课 篇2

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XXX

122080802XXX

引言

信息检索是利用文献获取知识、信息的基本手段。无论对读书治学和宏观决策的需要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信息检索是读书治学的基本功。信息检索技能是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求学还是在工作期间,都需要进行各种智能的培养和训练。掌握了信息检索方法如同有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泛舟书海的指南,它有助于指引读书治学门径,正如清代学者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略例》中所指出的:“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注本,事倍功半。”“得门而入,事半功倍。”可见掌握一定的信息检索知识─—目录学知识的重要性。《荀子·劝学篇》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从信息检索角度来说,所谓“硅步”和“细流”就是信息检索技能及对检索工具书刊的鉴别、利用知识的积累。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正是接受这种技能训练的黄金时代。

其次,信息检索是科学研究的组成部分。科学研究首先是从课题调研掌握资料起步的。信息检索有助于掌握本课题研究的进展动态,开拓思路、避免重复劳动,把研究水平提到新的高度。科研成果的评估与鉴定,也需要通过信息检索──资料的查新活动,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特别是在社会科学信息检索系统尚不完备的条件下,信息检索能力的高低,往往影响着科研成果的价值。

最后,信息检索是科学决策的先导。信息化时代的经济管理、政治控制、艺术创造乃至心理状态的演变等,均受到各种社会信息的影响。适时掌握有关信息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因此说,信息检索是进行科 学决策的先行工作。邓小平同志“开发信息资源,为四化建设服务”的题词,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信息是宏观决策 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查找所需信息的过程和技术。人们获取信息源的方式主要有:①传统的信息检索方法,通过人工查询在图书馆等提供文献的机构进行文献的查询和获取活动;②联机信息检索相对于前者来说具有实时性、完整性、共享性、广泛性等优点;③网络信息检索是指通过网络信息检索工具检索存在于Internet信息空间中各种类型的网络信息资源。3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EI源刊及SCI源刊

本人现在所学专业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就我所知,与本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EI源刊及SCI源刊有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电工技术学报、电网技术 Power System Technology、电源技术杂志、高电压技术High Voltage Engineering、电工电能新技术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电力自动化设备、电力电子技术、高压电器、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电机与控制应用、电气应用Electrotechnical Application、大电机技术、电测与仪表、照明工程学报等,具体详细信息如下文所述。

3.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刊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主办: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周期: 旬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0258-8013 CN: 11-2107/TM 邮发代号: 82-327 现用刊名: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曾用刊名:电机工程学报 创刊时间:1964 3.2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刊名: 电力系统自动化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主办: 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社 周期: 半月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中文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1026 CN:32-1180/TP 邮发代号 28-40 创刊年:1977 3.3电工技术学报 刊名:电工技术学报

周期:月刊,每月26日出刊。国内邮发代号:6-117 国外发行代号:1362BM 发行:天津市邮政局报刊发行处 订阅:全国各地邮局

3.4电网技术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刊名:电网技术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主办: 国家电网公司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3673 CN: 11-2410/TM 邮发代号: 82-604[1] 3.5电源技术杂志 刊名:电源技术杂志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天津

国内统一刊号:CN12-1126/TM 国际刊号:ISSN1002-087X 创刊年:1977 3.6高电压技术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刊名: 高电压技术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主办: 武汉高压研究所;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周期: 月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中文开本: 大16开 ISSN :1003-6520 CN :42-1239/TM 邮发代号: 38-24 创刊年:1975 3.7电工电能新技术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刊名:电工电能新技术Advanced Technology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Energy 主办: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周期: 季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 ISSN: 1003-3076 CN: 11-2283/TM 邮发代号: 82-364 3.8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刊名: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主办: 许昌继电器研究所 周期: 半月

出版地:河南省许昌市 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 ISSN:1674-3415 CN: 41-1401/TM 邮发代号:36-135 3.9电力自动化设备 刊名:电力自动化设备

主管单位: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南京电力自动化研究所有限公司 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ISSN: 1006-6047 CN:32-1318/TM 邮发代号:28-268 开本:16开 创刊:1973年 3.10电力电子技术 刊名:电力电子技术

主管单位: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主办单位: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主

编:吕庆敏

址:西安市朱雀大街94号 邮政编码:710061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100X 国内统一刊号:CN 61-1124/TM 邮发代号:52-44 3.11高压电器 期刊名称: 高压电器 创办日期: 1958年

主管部门:西安高压电器研院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西安高压电器研院有限责任公司 刊

期:月刊 电

话:029-84221958,84225621 Email信箱:gydq@zgydq.com 国内统一刊号: CN61-1127/TM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1-1609 3.12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刊名: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主办: 华北电力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8-2603 CN: 11-3956/C 3.13电机与控制应用 刊名:电机与控制应用 主办: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 周期:月刊 出版地:上海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673-6540 CN :31-1959/TM 邮发代号:4-199 创刊年:1959 3.14电气应用Electrotechnical Application 刊名: 电气应用Electrotechnical Application 主办: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电气时代杂志社 周期: 半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672-9560 CN: 11-5249/TM 邮发代号: 82-341 3.15大电机技术 刊名:大电机技术

主管单位: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 主办单位: 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 周期: 双月刊

出版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ISSN: 1000-3983 CN: 23-1253/TM 邮发代号: 14-11 3.16电测与仪表 刊名:电测与仪表

主办:哈尔滨电工仪表研究所(简称哈表所)编辑出版:《电测与仪表》杂志社

地 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创新路2000号 150028 订购电话:0451-86611021(传真)国内刊号:ISSN 1001-1390/CN23-1202/TH 国外代号:M4150 邮发代号:14-43 广告许可证:哈2301070000001 订 阅:全国各地邮局 电子邮箱:dcyb@vip.163.com 3.17照明工程学报 刊名:照明工程学报 周期: 双月刊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440X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029/TM 邮发代号:0-4368 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常用数据库

作为一名理工科的在读研究生,需要经常检索、查询本专业的期刊、学位论文以及相关专利的数据,正确掌握本专业常用科技文献数据库并掌握如何正确地使用它们已经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正确的信息检索技能会使我们的学习和科研事半功倍。据我所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相关的数据库有很多,常用的中文期刊类数据库有维普中文期刊和中国知网(CNKI);外文期刊类数据库有Springer LINK以及ACM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学位论文类数据库有万方数据库和兰州理工大学硕博论文库;专利说明书类数据库有中国专利信息网及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下面就我的了解,按照文献类型依次介绍并评价这些数据库。4.1 中文期刊类数据库 4.1.1 维普中文期刊

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是科学技术部西南信息中心下属的一家大型的专业化数据公司,是中文期刊数据库建设事业的奠基人。自1989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期刊等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推广应用,集数据采集、数据加工、光盘制作发行和网上信息服务于一体,目前已成为推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坚强支柱之一。

为了助推中国科技创新,倡导一种将科技服务于大众的信息文化,将电子期刊数据库推向多样化、层次化、专业化。从科技期刊到报纸、从中文期刊到外文期刊、从提供海量的期刊资源到提供更专业的行业信息资源系统服务,维普人一直在不断的开拓创新!迄今为止,维普公司收录有中文报纸400种、中文期刊12000多种、外文期刊6000余种;已标引加工的数据总量达1500万篇、3000万页次、拥有固定客户5000余家,在国内同行中处领先地位。维普数据库已成为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等系统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和获取资料的重要来源。

作为中国数图事业的先行者,维普深谙“不进则退”这一至理,同时,也清楚地知道中国信息化建设大事业的成功必须依靠科技实力、群策群力,团结协作!2003年,通过重庆尚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联合研制了《尚唯全文检索及海量信息内容管理系统》,将资源和技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现已成功将该系统应用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外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和《医药信息资源系统》、《航空航天信息资源系统》等十几数据库产品。

今天的维普以更加蓬勃的生机,迎接新的挑战,对数字图书馆的未来,也抱定了更执著的信心。我们相信:在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道路上,维普将走得更远、更坚定!国际水准的技术保障以及高质量的科技人才储备,使得维普资讯能够始终走在时代科技的尖端。并不断进步,为中国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事业贡献力量。评价:中国数图事业的先行者,资源丰富。4.1.2 中国知网(CNKI)

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的概念,由世界银行提出于1998年。在党和国家领导以及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国家计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学术界、教育界、出版界、图书情报界等社会各界的密切配合和清华大学的直接领导下,CNKI工程集团经过多年努力,采用自主开发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建成了世界上全文信息量规模最大的“CNKI数字图书馆”,并正式启动建设《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及CNKI网格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产业化运作,为全社会知识资源高效共享提供最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的平台。CNKI 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主办,是基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全球最大的中文知识门户网站,具有知识的整合、集散、出版和传播功能。CNKI 亦可解读为“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的英文简称。

《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简称《总库》)是中国知网的核心资源,是由杨振宁 先生担任顾问委员会名誉主任,众多院士、科学家、专家学者参与策划、编纂的我国知识信息资源的大规模集成体。其目标是:在三年内将我国80% 的知识信息资源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传播;通过知识元的提取,实现对各类知识资源的跨库、跨平台、跨地域检索和链接。目前,中国知网已实现了国内25% 的知识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共享。如果说,历史上《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对中华文化的保存和传承做出了历史性贡献的话,那么,《总库》的建设对传播中华文化、加速知识共享、促进全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更具有不朽的贡献。特别是在中文资源如此匮乏的互联网上,《总库》建设对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对中国人在互联网时代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基于《总库》丰富资源的中国知网,不是一般的新闻网站或综合信息网站,而是信息量远远大于现有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真正能够满足人们知识需求的知识门户网站。以学科分类为基础,兼顾用户对文献的使用习惯,将数据库中的文献分为十个专辑,每个专辑下分为若干个专题,共计168个专题。

CNKI 是全球信息量最大、最具价值的中文网站。据统计,CNKI 网站的内容数量大于目前全世界所有中文网页内容的数量总和,可谓世界第一中文网。CNKI 的信息内容是经过深度加工、编辑、整合、以数据库形式进行有序管理的,内容有明确的来源、出处,内容可信可靠,比如期刊杂志、报纸、博士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图书、专利等等。因此,CNKI 的内容有极高的文献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科学决策的依据。

CNKI 是一个互联网出版平台。未来学家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将会把所有的知识资源放在互联网上共享。传统出版走向互联网出版已经成为必然。CNKI 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批批准的互联网出版平台,可以二次出版所有传统出版方式已经出版过的内容,也可以直接通过网络进行一次出版,出版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软件、网络课程、科学数据等多种媒体方式。目前,CNKI 已集结了7000 多种期刊、近1000 种报纸、18 万本博士 / 硕士论文、16 万册会议论文、30 万册图书以及国内外1100 多个专业数据库。其中博士/ 硕士论文、会议论文及部分数据库为一次出版,期刊、图书、报纸等为二次出版。如此大的网络出版规模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评价:网络出版规模在世界领先,资源丰富,检索方便。4.2 外文期刊类数据库 4.21 Springer LINK 自1996年推出以来,SpringerLink已是全球最大的在线科学、技术和医学(STM)领域学术资源平台。凭借弹性的订阅模式、可靠的网路基础、以及便捷的管理系统,SpringerLink已成为各家图书馆最受欢迎的产品。通过SpringerLink的IP网关,读者可以快速地获取重要的在线研究资料。SpringerLink更提供多种远端存取方式,包括通过IP认证、Athens或Shibboleth等认证方式。Springer是科学出版界的领导者,一直凭着其卓越表现而享有美誉。Springer已经出版超过150位诺贝尔奖得主的著作。目前,SpringerLink正为全世界600家企业客户、超过35,000个机构提供服务。SpringerLink的服务范围涵盖各个研究领域,提供超过 1,900种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以及不断扩展的电子参考工具书、电子图书、实验室指南、在线回溯数据库以及更多内容。

Springer出版1,900多种经同行评议的学术期刊,大部份拥有自1997年以来已出版的期刊内容。Springer的在线回溯期刊数据库提供自第一卷第一期起的所有期刊。Springer拥有大量的高水准ISI期刊,并不断新增学会期刊以及收购其他优质期刊,体现了Springer对提供高品质文献的承诺。

SpringerLink能够成为最受欢迎的在线科学平台之一,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Springer每天都会新增高品质的内容:学会刊物、参考工具书、会刊、专著、手册、实验室指南及更多内容。当然,这不仅仅是内容数量的多寡问题,Springer的内容全部提供参考文献链接、检索结果、社群书签以及最新的语义链接等功能,使用户可于更短时间之内获得更精确的搜索结果和相关内容。

SpringerLink平台拥有400多万份在线文献,每年提供超过1亿次的全文下载,Springer因此成为科学、技术和医学领域享有盛名的出版商。Springer成立于1842年,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科学、技术和医学图书出版商之一。通过与世界各地300余家学术学会和专业协会的合作,提供一系列的在线产品和服务。Springer每年还出版1,900余种学术期刊和3,500种新书。Springer是Springer科学与商业媒体集团(SpringerScience+Business Media)的成员,在全球19个国家/地区拥有70家出版公司和约5,000名员工。Springer一直提供卓越的服务: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50 位诺贝尔奖得主通过Springer出版研究著作。Springer众多的出版物在其各自领域当中都备受赞誉、推崇,更获得了图书馆和大学、以及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专家的信赖。

评价:全球最大的在线科学、技术和医学(STM)领域学术资源平台,更新快,技术领先,服务周到。

4.22 ACM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

美国计算机协会(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 简称ACM)是一个世界性的计算机从业员专业组织,兴趣小组每年亦会在全世界(但主要在美国)举办世界性讲座及会谈,以供各会员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近年ACM积极开拓网上学习的渠道,以供会员在空余或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ACM电子全文期刊数据库使用指南2007 ACM数据库出版物列表2006 ACM 创立于1947年,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计算机教育和科研机构。目前提供的服务遍及100余国家,会员达80,000多位专业人士,涵盖工商业,学术界及政府单位。它致力于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科研和应用,出版最具权威和前瞻性的出版物,如专业期刊、会议录和新闻报道;并于1999年开始提供电子数据库服务-ACM Digital Library全文数据库。在过去的几年里,ACM全文数据库增加了1950年代至今的所有出版物的全文内容,以及Special Interest Group的出版文献,包括快报和会议录。同时ACM还整合了第三方出版社的内容,全面集成“在线计算机文献指南(The Guide to Computing Literature)”,这是一个书目资料和文摘数据库,集合了ACM和其他3,000多家出版社的出版物,旨在为专业和非专业人士提供了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资源的窗口。

全文数据库内容包括:收录ACM全文期刊、杂志和汇刊共41种。SIG定期简讯(Special Interest Group Newsletters)超过220种会议录,超过2000卷;包括非ACM的会议录(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eries)超过100卷。共50多年来全文文献,超过17万篇,8%为2005年新增包含在“在线计算机文献指南”中的900,000条引文信息,每年约新增20,000-25,000条记录ACM全文期刊(41种)。

评价:是全球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计算机教育和科研机构,专业资源丰富。4.3 学位论文类数据库 4.3.1 万方数据库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以万方数据(集团)公司为基础,联合山西漳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知金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四川省科技信息研究所和科技文献出版社发起组建的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首批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

公司以客户为导向,依托强大的数据采集能力,应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 术和检索技术,为科技界、企业界和政府部门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产品。在丰富信息资源的基础上,万方数据还运用先进的分析和咨询方法,为用户提供信息增值服务,并陆续推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通信、电力和医药行业竞争情报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增值产品,以满足用户对深度层次信息和分析的需求,为用户确定技术创新和投资方向提供决策。

在为用户提供信息内容服务的同时,作为国内第一批开展互联网服务的企业之一,万方数据坚持以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努力发展成为中国第一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开发独具特色的信息处理方案和信息增值产品,为用户提供从数据、信息到知识的全面解决方案,服务于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全民信息素质的成长。

万方数据提供中国大陆科技期刊检索,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建立的专业学术知识服务网站。隶属于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对外服务数据由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统一部署提供。

万方数据库是由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的,涵盖期刊,会议纪要,论文,学术成果,学术会议论文的大型网络数据库。也是和中国知网齐名的中国专业的学术数据库。开发公司——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是在互联网领域,集信息资源产品、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处理方案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商。

万方学位论文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是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受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委托加工的“中国学位论文文摘数据库”,该数据库收录我国各学科领域的学位论文。我馆已经签约购买55万篇学位论文全文,目前已经完成近45万篇本地镜像全文数据的安装。《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分为两个版本:中文版、英文版。其中:“中文版”所收会议论文内容是中文;“英文版”主要收录在中国召开的国际会议的论文,论文内容多为西文。

评价:万方是国内首批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股份制高新技术企业,其数据库提供提供中国大陆科技期刊检索,检索方便。4.3.2 兰州理工大学硕博论文库

兰州理工大学创建于1919年,历史悠久,几易校名,几经迁徙,仍力保薪火相传。1958年,学校正式命名为甘肃工业大学,并在当时满目黄土的兰工坪上开始了大学建设之旅。其后的发展可谓千辛万苦,历经磨难。1998年,学校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后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同年实现博士学位授予权零的突破。2003年,学校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同年,学校同时实现设立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零的突破。

兰州理工大学硕博论文库收录了从1980年开始的所有硕士、博士毕业论文全文,并提供检索和下载服务。内容涵盖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社会科学总论、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数理科学和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环境科学、安全科学等学科。

评价:本校的硕博士论文库,具有很高参考价值,分类清晰,检索速度快,使用方便。

4.4 专利类数据库 4.4.1 中国专利信息网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成立于1993年,前身是中国专利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2001年5月更名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以下简称“检索中心”),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事业单位,是目前国内科技及知识产权领域提供专利信息检索、专利事务咨询、专利及科技文献翻译、非专利文献加工等服务的权威机构。

检索中心作为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检索服务的权威机构,为社会各界提供有关专利及科技信息的检索服务;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各审查部门提供STN、Dialog等商业系统的国际联机检索服务;以多款专业性高级分析软件和多种信息资源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检索、咨询和战略分析等高端服务。

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检索中心负责国家知识产权局客户服务中心的日常工作,其宗旨是为广大专利申请人、专利权人及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以当面咨询、电话咨询、信函咨询和网站咨询等多种方式无偿提供有关专利法律、法规咨询,各类专利事务办理咨询及公开、公告后的各种状态查询等服务。

检索中心承担了为社会各界提供外文专利及科技文献的翻译工作,拥有实力雄厚的专家和专业队伍,翻译的文献涉及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语种包括英文、德文、日文、俄文、法文、韩文及西班牙文等多种语言。作为中立机构,检索中心为专利纠纷当事人提供与所涉及诉讼案件相关的外文专利及非专利文献翻译服务。

检索中心还负责对我国非专利最低文献量的科技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建立中国非专利文献数据库等工作。

检索中心拥有提供专利信息的综合性网络平台:中国专利信息网—于1997年10月建立,是国内较早提供专利信息服务的网站。网站具有中国专利文摘检索、中国专利英文文摘检索,以及中文专利全文下载功能,并采用会员制管理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网上检索、网上咨询、检索技术、邮件管理等服务。

检索中心成立20年来,各项业务不断拓展,所需各类人员不断增加,其学历、专业日益多元化。截至2008年底,中心共有各类人员227人,其中,研究生89人;博士生11人;博士后1人。其所学专业包括法律、经济、外语、管理、新闻、机械、光电、化学、医药、生物、生态、环境等,横跨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多个领域。

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和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检索中心将以高效务实、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为广大申请人、专利权人、社会公众、科研院所及各企事业单位做好帮手,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评价: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检索服务的权威机构。4.4.2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的前身是原中国专利局的自动化工作部,现在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赋予了中心专利数据库的管理权、使用权和综合服务的经营权。作为国家级大型的专利信息服务机构,中国专利信息中心以最新、最完整的专利信息资源,遍及全国各地的信息收集和服务网络、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为依托,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简称信息中心)成立于1993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直属的事业单位、国家级专利信息服务机构,主营业务包括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化系统研究开发、专利信息加工和专利信息服务等。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信息中心现有职工403人,其中博士5名,硕士112名,本科生168名。凭借国家知识产权局(简称国知局)赋予信息中心专利数据库的管理权、使用权和综合服务的经营权,及信息中心遍及全国各地的信息收集和服务网络,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为国内外用户提供快捷、优质的服务。

信息中心于2009年7月23日正式通过ISO20000国际标准第三方认证机构加拿大TCIC公司和奥地利CIS认证机构审核,达到IT服务管理领域世界公认的领先水平,并于2010年6月26日正式通过了CMMI ML3认证。信息中心将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主旨,脚踏实地、追求务实高效,建立强大的、以IT系统运行维护、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专利信息服务和专利信息处理为支柱的现代化信息集团。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关规定,中心的职能和职责是:承担局自动化系统建设;开展专利及其他知识产权信息的加工、传播、检索和咨询服务;开展专利技术的展览、中介、开发、实施和利用,组织专利产品的试生产及贸易;信息工程的开发和相关业务服务;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中国专利检索系统(CPRS):是一种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局域网中使用的专利检索与全文浏览系统。该系统包含:1985年以来三种中国专利著录数据及发明、实用新型全文说明书;1975年以来美国专利著录数据及全文说明书;1993年以来日本专利和实用新型各种全文说明书。

评价:拥有最新、最完整的专利信息资源,遍及全国各地的信息收集和服务网络、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和快捷、优质的服务。

5结语

信息检索课 篇3

摘要:在现代信息社会谁掌握了查找、挖掘、利用信息的方法,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信息意识和检索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建设重点。目前,高职院校的文献检索课不受重视,教学内容过时,教学方式落后。本文试就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学习内容、考试形式、开课方式等提出新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信息意识培养 文献检索

我国高等院校的文献检索课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而开设的,教育部多次下发相关文件对该课教学给予宏观指导。目前,高等院校基本都已开设,高职院校作为高校队伍中的新兵,也在积极的进行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探索。高职院校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对培养学生的情报意识、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创造性学习能力、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拓宽知识面等,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1 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的现状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文献检索课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很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大多数高职学生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恐慌。而高职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恰恰是为了传授给学生如何根据自我需求自主检索信息、获取信息。文件信息检索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其掌握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基于各种文献资料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高职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培养自身的信息素养,掌握一个获取信息的途径。但是就目前来看,许多高校并未开设一课程,而且尚未意识到文献检索课对于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现实意义。

2 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的开设目标

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旨在指导学生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去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增加自身的信息储备量,同时督促其自主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当前,高校的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建设尚有几个问题亟待改进:

2.1 加强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管理

从本质上讲,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育人、研究和服务,其中育人是主业。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校的育人过程,其实就是依据一定的办学条件,通过有效的教育过程,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文献检索课教学管理的主要元素,包括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保障、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均与专业密切相关。高职院校应该客观认识文献信息检索课对高职学生教学管理的现实意义,要基于文献信息检索的教学目的不断深化教学管理理念,在课程推进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模式,以期不断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管理水平。

2.2 教学仍沿用传统的集中授课的模式,急需编著对口教材

目前,现代高职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他们的世界观已和我们有很大不同,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授课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的教学需求,但真正意识到这一变化的高职院校为数不多,以致文献课教学投入不少,但收效甚微。另外,当前许多高校尚未建立专业的文献课教学体系,教材配备也不齐全,这也是制约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主要因素。鉴于此,各所高校首先要深度钻研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并建议教育部门及时组织专业学者编写配套教材。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特点调整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教材内容除了强调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外,应该适当增加文献检索技能训练的比例,突出课程的应用性。另外,教材中应该增加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知识,重点介绍如何运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信息检索效率。教材内容要尽可能简练,能够突出核心内容,切忌长篇大论。

另外,要改革传统的授课模式,还应该培养一批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成一支专业结构优化、具有良好的科研或专业技术背景、教学科研水平高、充满活力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合理有效的课程规划,提高教学效果。

2.3 加强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师队伍建设。

从教学角度来看,文献检索课是一个知识体系。从应用角度来看,它更是一项技能。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技巧的运用,以便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以浅显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在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质量上,高校应该严格把关。要根据文献检索课教学要求甄选能力突出的教师授课。同时为图书馆配备1~2个技能经验丰富的教师,组建文献检索课教研室,以传帮带的形式提升课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3 高职文献检索课必须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

文献检索课是应用性、实践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在网络时代,文献检索课有着全新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已经不相适应。高职院校的文献检索课,一定要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轻理论、重实际、重使用,适用为主。

3.1 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高校努力适应现代教育体制的突出表现。现代教育体制下的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改革应该体现三个基本要求:一是能够体现本学科的特殊规定性;二是在学科研究方法中是核心方法,有独特应用项目和效用;三是能突破学科范围,被其它学科借鉴和运用。高职院校应该以这三项基本要求为出发点,大力推进现代课程内容改革,凸显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实践性。

3.2 考试方法的改革

改革教学方法是深化本学科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学中须重点关注以下几种方法的教与学:

文献检索课的实践性决定了其考试方式必定不同于其他学科。高职院校应该与时俱进,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摒弃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下靠死记硬背通过考试的考核模式。目前,沿用至今的应试教育理念已在高校管理者的意识中根深蒂固,这种刻板的考试模式过于强调理论考核,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实践性。出题方式千篇一律,考试内容不全面。笔者建议,可以将考场搬到实习场所,采取以实习操作为主的考试方式,讲授完每一章节的理论知识以后每一章节结束后教师设置随堂考核题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项目,并在实践中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学生的实践操纵过程,客观评价学生对文献检索理论的掌握程度。学生也可以在教师提供的实践考核题目中自由选择考题和所需的检索工具,由教师从旁指导完成考试题目。相对于应试考试来说,实习考试恰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由发挥提供了开放的空间。这种考试方法类似模拟实训,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 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要建立特色内容

当前,许多高校在教学管理上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往文检课教学规律是按章节从理论到检索工具使用,适应的是理论引导使用的模式,较抽象。而时代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的教学管理也应该不断突破固守的模式,应该在多个维度上寻求创新。高职文献信息检索课也应该如此。具体来说,高职的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要求教师要不断深入实践一线,注重文献检索理论的实用性;要广泛搜揽一手的材料和课题,用以充实教学内容。各大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改革,适当增大实训课的比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文献检索技能,突出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应用型特色。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途径,本科院校大而全的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中并不适用。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应该突出市场需求对人才选拔的导向作用,致力于培养有一定理论素养,且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模式和考试方法不同于专业课,因而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都应该标新立异,体现出学科特色。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其独立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实用、够用”为准则,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取舍的标准,突出学科的实践性,让学生能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丁玲.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探讨[J].品牌,2011(6).

[2]时雪峰.论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特色建设[J].图书馆,2004(5).

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浅探 篇4

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与信息处理技能,是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大学生掌握文献信息检索的技能,国家教育部先后在1984年、1985年和1992年三次下文,要求各高校将文献信息检索课程列入高等教育计划,之后全国大部分高校开始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迅猛发展,以往的教课内容、方法、模式、师资队伍等已落后于形势的发展,特别是高职院校传统意义上的文献信息检索课亟需改革与创新。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并能迅速准确地获取和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当代人获取知识与发展的基本素质。作为方兴未艾的高职院校,如何抓住学生的特点,增强情报意识,提高文献信息检索效率,培养自学能力,这不仅仅是一个掌握工具与方法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学生成才与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不断跟进新内容,不断改革创新,将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

二、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现状

1. 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概况

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一般在某一学期,集中安排较少学时的文献信息检索课,采取“授课、实习、考核”一次完成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而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比较枯燥,提不起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更无助于信息意识的养成。而信息意识是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形成的信息思维习惯,并通过实践不断强化,而传统授课模式仅凭几十个学时的传授和灌输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达不到全面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经过认真的分析、梳理和研究,认为在高职院校的文献信息检索课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即无论是在学期安排、学时安排、教学安排,还是实践教学的安排,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都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

2. 重视程度不够,思想认识不足

尽管大家都知道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工具课和方法课,是影响学生提高其他各项技能的瓶颈和端口之一,但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对开设文献信息检索课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相比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而言,文献信息检索课经常被动地处于无足轻重的尴尬地位,这也从中可以看出多数的高职院校对文献信息检索课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学时少,又是选修课,甚至是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简单的文献信息检索知识普及,致使文献信息检索课的发展缺乏延续、延展与创新,更难以可持续性发展。对学生来讲,认为反正是选修课,上不上课,成绩好坏无所谓,只要不挂科就行。自己从事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工作20多年来,遇到这样的学生为数也不少。他们平时不怎么上课,实习也不愿参加,总是找各种理由请假,目的就是越少上课越好。

3. 师资力量不足,水平参差不齐

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传统的文献信息检索课是一门公共基础课,有较为专业的教学团队,可以给予课程教学强有力的支撑。但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中,图书情报专业的教师较少,教学力量严重不足。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是原来讲授语文、政治、计算机课程的基础课教师,甚至是专业课教师,拿起教材就教授学生文献信息检索课知识。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二是文献信息检索课的老师大多数是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兼任的,尽管专业水平可以得到一定的保证,但是教学经验却严重不足。同时,他们既要保证完成图书馆正常开馆的工作任务,还要承担学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授课任务,这样就使得任课教师的精力不够,备课时间不足,教学效果也难以获得有效地保证。因此,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困扰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4. 学生兴趣不高,实践活动不够

相对于普通本科在校大学生而言,高职院校学生的“失败感”和“挫折感”更加明显,心理压力更大,心理问题也更多。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歧视与“高门槛”,更是让学生承受了更大的学习、心理、就业与发展压力。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学生会在专业课上投入更多的精力,而无暇顾及文献信息检索课这类被他们称作“边缘化”的课程。同时,文献信息检索本身是偏重实践教学的一门课程,但是在高职院校中却往往是本末倒置,即课堂理论知识灌输过多,而囿于实习场所不足、电脑设备陈旧、上网电脑数量不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致使学生的上机、上网实际动手操作实践的环节较弱。同时,与文献信息检索课相关的课外活动较少,甚至没有,这也是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一个因素。

三、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改进对策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所面临的问题,笔者对该课的教学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1. 因地制宜,进一步改进课程体系

由于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同,学生的学习素质与能力架构也不同,所以其对文献信息的需求自然也不能一致,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文献信息检索课必须有别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献信息检索课内容。在课程体系上,文献信息检索课作为其中一个环节,除了必须遵循其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外,还必须注重高职院校的特殊性,本着“精要、管用”的原则,更加突出其专业性、目的性。要适当减少理论教学的比重,强力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强化文献信息检索课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联系,找到两者比较适应的平衡点。做到突出重点、注重实践、有的放矢,绝不能生搬硬套学科体系,抱着教材照本宣科,而不顾 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具体情况。同时,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大多采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导致脱离实际,特色不鲜明的情况,亟需开发适应高职院校自身需要的文献信息检索课教材。

2. 强化培训,着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师资力量薄弱,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而又现实的问题。既不能漠视此问题的存在,也不能片面地打破结构。而是要从现有师资的培养、培训入手,努力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一是要进行图书信息情报文献基础知识的专业培训,使教师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献信息检索课教材的内容。二是要进行教学方式方法培训。如制作计算机教学课件,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等,努力解决教师教学经验不足的问题。三是要紧跟学科和技术前沿进行重点培训。例如,目前文献信息检索课的教学重点,是计算机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的教学,那么就需要教师加强现代化电子数据库和网络文献信息资源检索、下载获取和使用方法方面的培训。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如开放获取文献信息资源; 电子数据库资源,如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字化期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各类特色数据库等。还要重视教师的自学能力和课件制作能力的培训。四是要“走出去”“请进来”,汲取先进的文献信息检索方法与理论,并将之融入到教学中去,增强教学的吸引力。

3. 提高兴趣,努力引导学生浸润其中

教育与引导是先导。要提高认识,让学生明确文献信息检索对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兴趣与爱好是动力。要丰富载体,教师可以与学校相关部门联合,如开展“读书月”、计算机文献信息检索竞赛等活动。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读书兴趣,也可以提高文献信息的检索能力。动机与信念是关键。要科学导向,让同学们树立为职业而学习、为发展而学习的理念。鼓励大家主动学习文献信息检索知识与技能,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增强自学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跟踪学生在校学习的整个过程,及时推荐学习内容,及时推荐有关文献信息。例如,每年两次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A、B级考试,我们可以通过作报告的形式,向学生们推荐新东方英语多媒体学习库等内容的电子信息资源。学生们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我们可以及时向他们推荐有关的特色数据库。这样可以弥补文献信息检索课课时少、课时过于集中的不足,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与信息处理技能,是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多年的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阐述和分析了高职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和改善措施。

文检信息检索课综述论文 篇5

论培根作品及其思想

对当代社会影响的研究综述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商贸英语 姓名:刘明丽 学号:1405124056 日期:2016年6月16日

论培根作品及其思想对当代社会影响的研究综述

刘明丽

摘要: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和散文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的《随笔集》(Essays)文字精练、行文严谨、思想深刻,是培根对真理、死亡、爱情等人生永恒话题思考的结晶。称培根为思想家,是因为他对人生、对社会敏锐的洞察和深邃的诠释。培根的人生之论,虽然跨越四百余年,依然隽永精湛,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通过对培根作品的综合研究和哲学思想的深刻思考来研究其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培根;作品;哲学;思想;研究;影响

一 对培根生平经历的简单介绍

培根1561年出生于伦敦的一个贵族家庭中,父亲尼古拉·培根曾担任伊而莎白女王(一世)的掌玺大臣和英国的大法官,显赫的家世赋予培根一种贵族气质。培根步入官场的第一步是通过考取律师实现的。培根敏捷的思维与善辩的言辞使他很快融入到上层政治群体当中,成为一名干练的国会议员。培根的一生经历了两代旧王,他们是英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和詹姆十一世国王。有趣的是,培根在二者身上都曾有过得宠与失宠的经历,可谓跌宕沉浮,命运多舛。

詹姆士一世于1603年继承了英国的王位,对于42岁的培根来说,实现命运转机的最后时机到来了。他不断托人举荐,并发挥自己文笔华美的优势,不断向国王献言恭奉。他给国王的献辞极尽奉迎夸张之能事,称颂詹姆士一世才学兼优,通晓古今,是睿智与光辉共存,博学与远见并蓄,是亘古绝世的一代圣主。当然,培根的才学绝不仅限于对国王的言语奉迎,培根对于时局的分析掌控,对于国会的支配调停,都深得詹姆士一世的赏识。经过苦心孤诣的官场运作,培根终于升为英国的掌玺大臣和大法官。然而,似乎是造化弄人。仅仅过了三年,培根便因为遭到议会的弹劾,从权力的宝座跌落了下来。经历了人生沉浮,看惯了岁月无常之后,培根一心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上,撰写了许多哲学作品,也从事了大量科学实验,终于在晚年找到了无拘无束、随心随性的生活状态。

就在晚年这段一生难得的清心寡欲的几年里,培根的学术道路却得到了充分的延伸,在《随笔集》中,培根补写了《论厄运》一文,抒发了历尽浮华之后人生反思;在历史研究方面,培根撰写了《亨利七世》和《亨利八世》等重要作品,为英国近代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最为培根所牵挂的自然哲学的复兴问题上,培根不仅扩充了《学术的进展》一书,还积极投身于科学实验工作,归纳了大量的实证知识。由于进行冷冻防腐实验,培根于1626年4月9日因受寒辞世,生命的音符休止于自己萦怀一生的科学实验之上[1]。

二 培根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亦被奉为英国随笔的开山鼻祖,其作品《随笔集》是其主要著作,为他赢得了不朽的文学声誉。该书耗时近三十年,乃作者呕心沥血之作,内容涉及哲学思想,伦理问题及处世方法等,还对诸多问题提出具体建议,还包括对人类自然的欣赏。对于每个问题,培根的阐述都有独到之处,且文笔优美,警句迭出,这种简约凝练的写作风格甚至影响到后来文人学者的写作规范。迄今为止,该书被译为世界各国文字,备受推崇,堪称世界性划时代的著作[2]。《随笔集》与蒙田的《随笔集》、帕斯卡的《思想录》并称欧洲文学史上三大散文名著,而《随笔集》被誉为英国散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开创了英国文学的随笔体裁。培根一直反对当时英国文坛流行的华而不实、言过其实的词辛,认为文章一定要言之有物。他以对待科学著作的态度创作了《随笔集》,倡导简单实用、能准确说明具体事物的文体。《随笔集》收录他的随笔散文共58篇,读者主要是英国统治阶级的子弟,书的内容是作者对他们提出的各种劝导和忠告,目的是帮助他们了解生活的方方面面,使他们更加容易成功。而培根的文体观亦对后世有着重大的影响。英国皇家学会所发布的写作标准,就是要使用“一种像数学一样朴素的文体”。在一般文学写作中,朴素实用的文体也终于成为一种重要手段,可见培根以及《随笔集》的影响之深。在历史上,培根的哲学观点得到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这本《随笔集》,几乎所有人,不论是否同意他的其他论点,都对之赞誉有加[3]。

三 培根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培根,作为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哲学思想也有着稳定而持续的作用。在政治上,他是现实主义者,而不是理论家。在学术上,他那渊博的学识连同精彩的文笔与科学和技术相共鸣。培根提倡面向自然,探索自然,反对思辨别的科学的认识方法,强调人们的认识不在于认识超感性的先验世界,而是应关注事物本身,对于科学精神在西方社会的盛行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培根在反对形而上学的过程中首先粉碎了人类凭借神学在心中所建造的幻想和权威,让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其次,粉碎了演绎逻辑万能的神话,还哲学和科学以实证的、经验的归纳法。培根的《新工具》带给后人的是经验主义、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的理论温床,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培根的哲学思想对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思想领域,他对经院哲学的宗教神学性质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为自然科学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在认识论方面,建立起自己的理论体系,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一系列全新的世界观。他所创立的实验法,所提倡的科学归纳法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一套新的方法论体系。培根在批判经院逻辑、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归纳逻辑着眼于使逻辑成为科学发现的方法,使逻辑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在科学发展中,科学方法日益丰富发展着归纳逻辑,归纳逻辑又反过来导引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他总是鼓励人们在实验中要“精勤观察”。培根在唤起人们重视观察和实验等科学研究方面,为后人做出了表率。培根注重分析,他认为科学实验应既不专凭人的能力,也不只从自然历史和机械实验中收集材料保存在头脑中,而是把材料置在理解力中.加以变化和消化。培根的归纳思路,为科学的发展指出了另一条道路,即对于研究对象处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四 结语

培根是英国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不仅是英国民众的精神食粮,也是世界的文化财富,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5]。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每个时代都会有一批足以代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思想成果的经典之作,曾经影响了无数人的一生。这部已经被阅读了四百多年的经典,依然将一代又一代的人引领到同样的精神时空。在那里,我们能与圣人贤士同处一堂,仰望、聆听他们的言行。只要我们能把圣人的思想和自己的经验融会于心,我们将变得沉静而非浮躁、深刻而非肤浅,我们将活得更加认真而洒脱,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6]。培根是一位真正的现代哲学家,他的整个世界观是现世的而不是宗教的,在思想上他是一位理性主义者而不是迷信的崇拜者,是一位经验论者而不是诡辩学者[7]。培根的哲学把人类的认识导向现实,自然成为人的客体对象,一切超越自然的神秘的东西都是烦琐神学的议题,必须予以舍弃。培根的哲学思想对当代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即使是千百年前的真知灼见,时至今日仍新颖如故,熠熠生辉。培根是第一个把历史看成是思想发展史,而不是帝王将相史的人。培根给予实验科学以崇高的地位,他把僵死的传统描绘成威胁人类的真正魔鬼,科学的真正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而不是维护宗教信仰。由于培根的影响,实验科学在英国绅士中间广为流行[8]。

参考文献:

[1]史斌.弗兰西斯·培根:洞察人生者的人生[期刊论文]。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创新科技 2007(11)

[2]朱敏.关于培根《论说文集》的语言学特点[学位论文]硕士.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3]张曼君.学习频道·名著导读,读书是人类生活的良方——评价弗朗西斯·培根的传世之作《论读书》[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语系,36-37 [4][7]梁景时.论培根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通化:通化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第34卷第4期 2013年7月

[5]扎西措.论培根散文的语言特点[J].辽宁:辽宁锦州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商业故事,2015(18)

[6]沈佳玉.自然流畅 启迪人生——读蒙田与培根的《随笔集》.江苏省无锡市高等师范学校.[8]维普资讯 http:// B2 培根(Bacon,Francis,1561--1626)英国哲学家(Philosopher,England)(参考文献1,2,3, 4, 5 来自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参考文献6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参考文献8来自维普资料-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信息检索课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信息检索教学;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

1.引言

信息检索课是一门融图书馆学、情报学、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为一体的技能方法课,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运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具有“授人以渔”的功效[1]。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2]。可见,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应以理论够用、适用为度,突出实践性,注重精讲多练。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大部分是先在教室集中上理论课再到机房上实践课。理论课则是以教师讲座为主,有的教师也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一般仅是以大屏幕演示PPT的方式为主,即老师在台上针对于某一具体的数据库,进行某一具体问题的演示操作,把检索步骤与过程,甚至结果都一一演示出来。学生则在台下跟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走,或自顾自看书,处在一种似懂非懂、爱听不听的状态。而理论和实践的间隔时间往往偏长,学生即使在理论课上听懂了,相隔几个星期后再去上机实践时已忘得差不多了;再加上学生多,网速慢,老师指导上机时很难做到及时、全面。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理解、及时实践和巩固,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笔者将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用于信息检索课,直接在机房中开展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把教师演示与学生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教师机对学生机的广播、监控、语音教学等操作,开展直观、动态和交互式的教学,做到老师边讲授学生即时练习当时掌握,让学生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简介与安装

2.1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简介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是一套基于纯软件设计的网络教学软件,利用机房的局域网环境,实现基于文本、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的同步教学。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屏幕广播速度,特别适合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语音方面采用音频混合技术,支持多人会话,如同真实的课堂讨论一般;影音广播不仅支持VCD、MPEG,还支持AVI、WAV等多种影音文件格式;独创的缩略图显示方式,全部学生的电脑屏幕尽现眼前;无功能限制、无节点数限制,可以安装任意多台学生端。先进的并发运行制作,各功能可以任意组合,随心所欲[3],为教师提供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信息交互、资源共享和教学合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的交互。

2.2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安装

2.2.1 教师端的安装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采用了类似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器—客户端”的配置模式。在机房全千兆局域网的网络环境下,在一台电脑上安装软件中的教师端程序,把这台电脑固定下来供老师上课时进行演示、辅导和管理[4],即为教师机。

2.2.2 学生端的安装

任选另外一台电脑安装软件中的学生端程序,在教师端和学生端程序配置正确、调试无误的基础上,利用机房硬盘保护卡将其余准备作为学生端的电脑唤醒,把安装好学生端程序的电脑作为发射机,进行网络拷贝,待学生端程序传输完毕之后,就建立了基于“教师端—学生端”模式的多媒体授课环境和教学平台。

2.2.3 设置注意

为更好地达到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互,在进行教师端和学生端设置时还应注意把模式中颜色质量设置为增强色(16位),使屏幕广播效率最高;在“系统设置”对话框把“发送数据速率”调整为慢,避免学生端接收屏幕画面时出现丢失现象;将学生端程序中“举手”、“发消息”、“交作业”等权限开启。

3.高职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应用

在信息检索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启动教师端程序,进入教师端窗口。而学生启动电脑后,学生端程序自动运行,受控于教师端。教师可以根据教师端软件所提供的丰富的功能,利用系统独创的并发运行设计,任意组合各功能,实现相应多样化的教学环节。教师端界面如图1所示。

3.1 利用屏幕广播、电子画板等功能,轻松实现各种教学展示与示范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屏幕广播功能可以实时传送教师或某个学生的电脑画面到某组或全体学生的电脑屏幕上,教师可利用这个功能将各种文本、视频、音频、动画等多媒体课件和各种检索操作过程屏幕广播到学生机,轻松实现各种讲解与示范。比如在教学搜索引擎的利用的时候,我既制作了静态的PPT,又利用Camtasia记录了检索的屏幕动作,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的轨迹、解说声音等,还当场演示了各种搜索引擎的实际操作过程。在讲解过程中还同时使用电子画板功能,把电脑屏幕作为黑板,直接在屏幕上边将边写写画画。多种形式的屏幕广播方式供学生实时地、清晰地观看到效果。教师还可以把任意一台学生机的屏幕广播到其他学生机,既可以给大家展示某个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的点评,也可以抽查某个学生进行操作演示甚至讲解,反学为教,既达到了了解学生掌握程度的目的,又可以供其他同学吸取经验和教训。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既可清楚地看到教师机或某台学生机的相关内容,又增强了师生的交互,让学生完全地参与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比教室里单一使用多媒体投影屏幕或请学生上讲台演示操作的效果更好。

3.2 利用远程控制、声音广播、双向对讲等功能,实现个别化的教学和针对性辅导

系统的屏幕监控功能可以让教师随时监看和监听某个学生的信息,了解该生的练习情况,然后利用声音广播、双向对讲等功能对该生进行个别语音指导,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远程遥控对该生的电脑进行操作,开展“手把手”式的指导,进行单独的交互式辅导教学。这种点对点的个别语音指导和远程遥控也可以指定某两台学生机来进行,以此开展学生间互助式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3 利用班组管理、多人会话、网上聊天等功能,实现分组式的教学与辅导

系统的班组管理可以对所有学生进行任意分组,便于分组练习与指导。教师端软件预设了十一个组,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列表窗口选择组。“全体”组含义是全部学生,教师只能对其他十个小组进行小组成员的添加或删除。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组,分别建立班组模型,有侧重点的进行干预和辅导。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大多以公选课的形式开展,以笔者所执教的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信息检索课属于全院公选课,学生有来自不同的专业,甚至不同的年级。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比如讲计算机检索基本理论的时候以全体组来开展,讲数据库的使用的时候以系部分组来练习,讲信息检索策略的综合应用时则以年级分组来进行。这样的教学针对性更强,辅导更到位。

同时,系统采用音频混合技术,支持多人同时用语音进行交谈,教师可以综合利用系统的多人会话、网上聊天功能,指定某个组的学生(包括教师)之间进行语音交流或文字交流,开展分组学习和讨论。比如在进行期刊数据库的检索与利用的练习中,我按专业群布置学生不同的检索任务,要求学生查找自己专业群的相关课题,并形成检索报告。我先将学生按系部分组,按组将学生机的屏幕画面同时显示在教师端,让自己对每一组学生的练习情况一览无余。然后根据各组学生练习的情况,向各小组用语音或文字广播他们检索课题的检索策略、方法等关键问题,进行窗口遥控辅导,或者直接对各组进行遥控操作。有时还组织分组讨论,教师可以随时加入任何一组参与讨论。也可以随时根据各组练习情况将某个学生的荧屏显示和语音等信息,向该组甚至所有学生广播,进行展示或讲评,以便学生学习他人的经验,调整自己检索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

3.4 利用屏幕日志、提交文件等功能课后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系统的屏幕日志功能,可以自动把全体学生机的电脑屏幕画面,以jpeg图片文件格式,保存到教师机指定的文件夹中,便于无人值守或事后查看学生电脑的使用情况。系统还有方便快捷的提交文件和传送文件的功能,学生可以把练习结果提交到指定的文件夹中。由于每一次课的时间有限,课堂指导不能面面俱到,所以课后我经常调出自动保存的文件或学生提交的练习,继续了解学生上一节课的练习情况,分析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便于下一次课有针对性的复习和巩固,提高教学效果。

3.5 利用屏幕监视、锁定电脑、点名签到等功能,实现课堂的有效管理

系统设置有点名签到功能,便于教师考勤。同时有锁定电脑功能,如果教师在讲课过程中通过屏幕监视发现个别学生机擅自脱离了控制,在玩游戏或随意添加删除程序的,可以立即将其电脑锁定,强制其停止当前操作,或者将其显示器屏幕设置为黑屏,提醒学生注意听讲。如果在自主练习中发现有学生未按要求练习的,则可以通过点对点或点对多给这些学生机发送提醒消息,这样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了课堂的有效管理。

4.高职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应用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的好处

4.1 安装简单,操作简洁,好用易学

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大多由图书馆馆员兼任,他们的电脑应用能力普遍较弱。但凌波多媒体教学系统纯软件实现,不需要服务器,安装简单,升级维护方便,且硬件兼容强,对所有的网卡、声卡及显示卡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性能,具有极强的系统稳定性,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系统的各项功能完善,使用统一的操作模式,直观简洁、易学易用,不同电脑知识基础的图书馆馆员都可以自如地操作,顺畅地开展教学。

4.2 边讲边练,学生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屏幕广播功能可以随时打开、停止,切换方便。教师用屏幕广播讲完一个知识点或演示完一种检索方法,马上停止广播,把学生机的操作权放给学生,开始操作练习。教师可以通过教师端显示的学生机屏幕缩略图通览每台学生机的操作情况,再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文字、语音辅导,或者把任意一台学生机的操作屏幕向全体学生机广播,进行点评或展示;也可以重新打开广播,继续知识点的讲解。整个教学过程操控自如,讲练结合,实现当堂讲授、实践、辅导、掌握和巩固,各教学环节学生都充分参与,学习兴趣贯彻始终。

4.3 教学功能灵活组配,便于开展多种教学模式

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丰富的教学功能可以进行灵活组配,随心所欲。既可以利用系统的广播功能完成班级集体授课,也可以通过点对点、点对多的操作与学生交流;既可文字交流,也可语音交流,兼顾了广播式、集体交互式、个别化和分组教学四种教学模式,开展更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课堂教学。

4.4 教学管理功能齐全,保证课堂教学管理质量

系统齐全的教学管理功能,既实现了课堂的自动考勤,又可以限制学生对电脑的使用权限,避免学生机脱离教师端控制,使学生专心听课。还可以保存学生机的操作屏幕,便于无人值守和事后查看每个学生的操作情况,更有稳定的提问、收取和提交作业功能。这些,既方便了课堂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也为平时成绩的评定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5.结语

实践证明,将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应用于高职院校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将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其交互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动脑、动手、动口,使学生积极、主动、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让课堂充满活力,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同时,可以使教师由一个说教者成为教学的管理者和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使信息检索课密切结合高职院校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切实提高学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胡敏.试论高职院校信息素质教育与文献检索课创新[J].图书馆学工作于研究,2011(4):86-88.

[2]刘桂丽.高职高专“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教学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0(27):141-142.

[3]凌波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说明书[S].

[4]吴晓,马小龙等.凌波多媒体教学系统在C语言上机课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11(7).277-285.

作者简介:吴晓明(1970—),女,硕士,中级职称,现供职于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信息检索课 篇7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信息检索课

1 SPOC含义

SPOC是英文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简称,按照字面意义理解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这个概念是由福克斯教授最早使用的。其中small和private是相对于MOOC中的massive和open而言,small是指学生规模一般在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指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1]。作为MOOC与传统课堂教学的结合,SPOC主要以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授课。即学生在课前利用MOOC中的微视频或其他视频资料进行自学,并按要求完成相应测试。教师能够从MOOC平台上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测试完成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互动,或通过组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国内外SPOC教学实践

2.1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SPOC实践[2]

作为SPOC概念的提出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rmando Fox教授及其团队针对该校高年级的《软件工程》课程进行了SPOC教学实践。该团队在该校现有《软件工程》MOOC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对课程资源的整合和梳理,制作了只针对校内学生的SPOC版本。同时要求编程基础较好,并且能够和真实用户进行交流的申请者才有资格参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学团队采取了较为松散的课程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在线学习课程内容并完成作业的基础上可以有选择的参加课堂教学。课程十五周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必须在学习平台上完成在线编程作业和测试,作业提交后平台会自动评分,如果学生在作业提交期内对自己成绩不满意,可以重复提交以获得更好成绩。课堂教学以师生、生生互动模式为主,学生可以根据作业和测试完成过程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与老师或同学进行讨论,及时解决消化自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这种方式吸引了近4倍学生注册该课程,并且学生成绩也比以前大为提升。

2.2 清华大学的SPOC实践[3]

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与Edx合作开展MOOC教学的高校,该校于歆杰老师的《电路原理》课程在上线之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该门MOOC的基础上,该校与青海大学合作,在2014年8月进行了《电路原理》课程SPOC模式探索。青海大学的教学团队首先根据本校课程安排和教学大纲,对清华《电路原理》MOOC视频进行了裁剪和重新组织,章节顺序和学时分配都与本校课程大纲相对应。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后,教师提前一周在教学平台上发布相应学习知识点,学生通过看短视频来学习知识点的相应内容。学生可以在讨论区进行交流,对于讨论区比较集中或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利用课上学习时间进行解答,每章结束后还需在线上完成作业,作业题分为难、中、易三个档次,通过对题目难度的区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课程结束后的学生问卷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可以使得个人能力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学习效果也更优。

3 SPOC环境下高校信息检索课创新

3.1 教学目标重构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SPOC模式增加了学生课下自学的环节。为了达到良好的自学效果,首先应该利用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对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效果进行重新规划、定位,从学生的角度设立清晰可行的学习目标。布鲁姆将认知教学目标分为知道、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级,其中后一级认知目标必须以前一级认知目标为基础[4]。利用这六级指标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目标细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目标设定也应有区分,比如关于“EI数据库检索”对于本科生仅需要求为“知道”,而对于研究生则需要求为“运用”。其次,教学微视频可以由教师单独录制也可以采用借鉴已有《信息检索》MOOC课程和独立录制相结合的方式,形式可以多样,以利于学生自学为宜。最后,为了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和自学效果,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设计“信息检索能力自测题”,让学生在课程开始首先对自己的信息检索水平进行评估,同时提升对本门课程的兴趣;在课程开始之后,在每一个微视频中应嵌入相应测试题,学生完成测试后才能继续学习,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自学效果,还能间接约束学生按时完成自学内容。

3.2 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阶段的组织中,教师应将重点着力于课堂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信息检索》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和很强的课程,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以以案例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在案例选择上要体现实用性和具体性,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中所涉及的检索过程进行探讨,让学生在讨论中明确检索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教师也可通过案例示范的方式向学生演示检索的完整流程,指导学生选定一个专业课题,利用所学检索知识从课题背景、检索工具选择、检索式编写、检索结果分析等方面对课题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根据检索内容撰写研究报告。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是主角,要着重启发学生之间的探讨和交流,对于学生在讨论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随时指出并回答。特别是对于一些不适应SPOC模式的学生,教师应该多加关注,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对其进行个性化辅导,尽量使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保持一致。

3.3 教学团队构建

SPOC模式看似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将教师从循环往复的课程讲授中解放出来,其实是给教师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个教学环节设计需要考虑线上、线下两个方面,教师需要从改革教学目标、微视频制作、讨论区维护、作业及测试题设计、课堂教学案例设计、启发学生讨论等多方面入手对课程进行全新的组织和重构,这样的任务量绝非一人可以完成,而是需要一个紧密配合团队的支持。因此,SPOC模式下的教学实践需要课程授课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并且每一个教师要打破原有授课方式形成的思维定式,首先从自己的思想上进行创新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01):85-93.

[2]罗九同,孙梦,顾小清.混合学习视角下MOOC的创新研究:SPOC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7):18-25.

[3]张强,张海峰,唐岩等.电路原理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反馈及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9):179-182,18.

信息检索课 篇8

1 传统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对具体检索课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从几所高校历年来的考试来看, 学生对检索理论和检索语言应用方面存在问题不多, 考试成绩也较为优秀。但是, 课程结束后, 当他们针对某一具体课题进行信息检索时, 许多学生却感到无从下手。究其原因, 学生缺乏信息检索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经验与能力, 未能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

一般情况下, 教师讲授完某种或某些检索工具后, 要布置一定数量已有既定答案的题目, 协助学生分析题目, 找出主要主题概念。这是目前信息检索课课程实习使用最广泛的方式。其特点是理想状态下的针对某一检索工具 (数据库) 的具有明确答案的实习[2]。这种实习不要求学生花费心思独立分析题目, 不用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检索工具 (数据库) , 答案十分明确。该实习方式可以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 但这种实践教学方式的最大缺憾是学生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无法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 学习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 之后, 实习题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学生既不需要分析应该使用哪一种检索工具, 也不需要分析课题背景, 只需要通过CBM这一即定检索工具, 利用简单的检索方式进行检索即可得到结果, 且不需要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

1.2 忽略了对学生信息鉴赏能力的培养

现有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对几种典型数据库内容、检索算符规定、字段、检索方法等方面的介绍, 而很少涉及到如何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 忽略了对学生信息鉴赏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例如上述例子利用主题词与副主题组配的方式检索数据库CBM (1978.1~2009.1) , 检索结果为170篇。对于这170篇文献, 因为实习手册上一般只列出检索课题的标题, 而没有具体研究背景和内容的阐述, 学生根本无法对检索结果进行价值评估, 也不可能进一步分析和筛选与本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这一情况会造成学生难以排除信息噪音, 并且无法根据对检索结果的分析修改完善检索策略。

2 科技查新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

在具体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实践中, 结合科技查新案例, 进行有针对性的案例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能力[3]。以下是在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医学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应用的课题查新案例, 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

2.1 建立科技查新案例库, 开展课堂个性化案例教学

查新人员在进行查新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各个专业领域的科研、申报成果、研究生课题查新等方面的案例。在科技查新案例积累的基础上, 精选典型查新案例, 分学科 (专业) 建立查新检索案例库。这样,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案例。例如对于临床医学专业 (肝胆外科学) 的学生, 选取吴孟超院士科研立项的查新案例, 对于基础医学 (免疫学) 专业的学生, 则选取曹雪涛院士科研立项的查新案例。信息检索课除了让学生接受文献检索的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则是将信息检索的技能和信息意识融入到日常学习和科研中去。案例教学能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与信息检索教学组织观相符[4]。个性化案例教学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制定不同的讲授内容, 通过相关案例材料的讲授以便于各专业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深入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带头人的科研思维, 灵活地展现信息检索课在科研中的实际应用。

2.2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习中增加课题查新体验

在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安排中, 检索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是对检索知识灵活运用的一个实践。我们采用了分层次的三种实践教学环节构筑信息检索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验证性实践教学。基础验证性实践教学是指对查新对象有了一定了解, 并通过理论教学形成了一定的规范的检索策略, 进而验证给定检索策略正确与否的一种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

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主要是对理论教学和给定案例的学生模仿课堂教学中的查新案例, 从撰写简要的立题报告到完成一份完整的查新报告为止, 完成对所立课题的自我评价和完善, 并综合分析所立课题的研究概况。这种“课题体验”的方式模拟了科研工作中的立题、破题到定题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检索技能的实用性。具体作法如下:首先, 对学生分组, 一般是5-7人一个组, 并由学生与专业导师共同拟订检索实习课题, 检索课题可以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题, 可以是感兴趣的课题, 也可以是与时事相关方面的课题。例如:选择苏丹红对人体的危害、三聚氰胺对人体毒性等相关方面的课题等。然后, 学生综合利用各类检索工具进行课题检索, 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形成一个包括课题内容简介、检索策略和检索结论的检索实习报告。最后, 由小组推选一名学生为代表以“检索实习报告会”进行答辩, 阐述信息检索的过程和心得。由教学组相关教师做评委, 从检索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评价。考评成绩计入信息检索课的总成绩。

研究创新性实践教学。结合学生自主申请创新性研究项目, 将科技查新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合起来, 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结合课题研究内容, 与项目负责人进行直接沟通, 自主确定检索策略, 编写查新检索方案, 独立完成查新操作全过程, 分析处理检索结果, 撰写完成查新报告。通过探索创新性实践教学扩大学生的视野, 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实验技能、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3 结合科技查新开展信息检索课实践教学的优势

3.1 植入科研“基因”, 启蒙科研思想

通过科技查新与信息检索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相关专业的课题查新实例, 从课题分析、制定检索策略、数据库检索、文献分析到撰写结论, 让学生体验课题评价的全过程, 有利于解决学生在日后工作中想找资料而无从下手的问题。通过对查新实例的讲解、实习, 不仅增强学生对检索技巧的运用, 还能提高其课题分析能力。另外, 对不同专业的学生选取相关专业的课题立项查新案例[5], 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专业领域知识的了解, 引导学生将信息检索的知识应用于科研中, 使学生感觉自己与科研又近了一步, 有利于提升对本专业的认知度, 使其更加热爱本专业。

3.2 了解科技前沿, 激发学习热情

以第二军医大学图书馆查新站为例, 每年接收的查新委托平均在200余项, 其中有许多高水平课题反映了学科领域研究前沿和最近进展, 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比如一些与抗震救灾、苏丹红、三聚氰胺相关的社会关注的热点课题, 将这些科研课题的科技查新案例作为授课内容, 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学习与思考的兴趣, 激发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3 培养实践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

科技查新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求从检索结果中筛选出与课题密切相关的文献。通过建立信息检索课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基础验证性实践教学、综合设计性实践教学和研究创新性实践教学实践, 以及我们几年来的信息检索课教学实践, 通过授课教师对查新案例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检索实习, 培养了学生信息检索技能, 提高了学生对科技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实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

摘要:医学信息检索课重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检索能力, 本文从信息检索教学实践出发, 通过建立科技查新案例库、开展课堂个性化案例教学、实施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探讨了信息检索课程与科技查新工作相结合的模式, 以及科技查新案例教学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应用与优势。

关键词:科技查新,信息检索,教学改革,案例教学

参考文献

[1]牟韶彬, 付海晔.以科技查新促进文献检索课教学[J].图书馆学刊, 2006, 28 (6) :38-39.

[2]白建华, 赵军, 赵立桢.以案例教学加强信息检索课实践环节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 2008 (3) :70-72.

[3]姜仁珍, 于旦, 聂艳丽.案例教学在文献检索课中的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17 (4) :249-250.

[4]余恩琳.案例教学法在研究生医学信息检索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 2004, 12 (5) :389-390, 401.

信息检索课 篇9

在我国, 文献检索课是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社会的进步, 文献检索课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越来越重要, 本文从大学生在校时期几个时间点的学习生活入手, 分析了大学信息检索课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以点带面, 将能进一步揭示文献检索课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文献检索课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调查

(一)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 调查样本分别抽取了佳木斯大学材料学专业入学新生105人, 上过文献检索课程的学生110人, 共发放调查问卷215份, 回收214份, 回收率99.5%, 有效问卷212份, 有效率99%。

(二) 调查方法

为了充分揭示大学文献检索课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影响, 课题组采用的调查对象同为一个专业的学生, 入学间隔没有超过一年, 数量上也相差不大, 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样本间的差异。调查采取匿名问卷调查的形式。

(三) 调查结果

信息素养具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 包括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2]。根据这个体系结构分别对入校新生以及上过文献检索课程的老生进行关于信息素养的问卷调查。限于篇幅本文仅介绍有代表性的三项问题的调查结果, 具体数据见表1及表2.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 刚入学新生的信息素养相对比较低, 主动学习、主动研究的能力还比较欠缺。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 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很大提高。“自己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的调查数据由9.3%迅速上升到了62.7%。其次, 刚入学的新生大多数对于专业期刊、专业数据库基本没有概念。然而, 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培养教育, 学生们普遍对自己本专业的专业期刊、专业数据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 尤其是对于专业数据库的使用, 从1.9%上升到54.5%, 可以说是跨越式的提升。再有, 通过调查表的对比分析, 能够看到, 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教育, 大学生初步具备了获取信息、评估信息的能力。但比较遗憾的是, 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大学生信息伦理方面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这与相关内容授课时间设置较少有一定的关系。

二、文献检索课对在校大学生信息素养影响的三个阶段

(一) 入学教育阶段

中国的高中教育重视理论学习, 高中的各种资源也比较缺乏, 作为高中生而言没有、不会也无需自主地搜寻各种资料, 进行任何研究。因此刚刚升入大学的新生往往没有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的愿望和能力。

文献检索课首先解决的便是入校新生各种信息资源使用的问题, 都会向入学新生展示我国各个高校的信息资源, 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学生在对待疑难问题上, 能够主动寻找途径解决问题的比率从12.3%上升到62.7%, 这说明文献检索课已经促使大部分学生正在逐步改变过度依靠老师的学习态度, 从而为新生适应未来的大学学习生活铺平了道路。

(二) 学习研究阶段

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一般都会设置在大一或者大二阶段。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都会掌握一定的专业课知识, 此时, 部分学生便会有进一步了解专业甚至进行专业研究的想法。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 学生会逐步掌握各种检索工具、网络搜索引擎、各种专业数据库的使用方法, 从而使他们的信息素养、学术水平能够在短的时间内取得迅速地提升, 这也是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目的之一[3]。

(三) 面向毕业阶段

1. 创造就业优势。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大学生的基数不断增长, 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文献检索课培养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提升的同时, 就强化了学生的自主科研能力。笔者认为, 若是在大学本科阶段便在专业上有所建树, 那么这将是大学生就业分量最重的一个砝码。

2. 毕业设计的支撑因素。

大学生的毕业论文是大学生们的一次正式的、重要的科研活动。在调查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们通过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 使用专业数据库查找资料的学生从1.9%上升到了54.5%。这完全可以说明大学生的面向科研的信息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求职面试的沸腾效应。

大学生已经在专业等各方面准备了整整四年时光, 但是使水沸腾的那一把火应该就是对求职面试的准备。应包括对招聘单位整体情况适当地了解以及对自己进行恰当的外在包装。而这些信息的获取, 正是文献检索课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教学目的的充分体现。

三、结束语

全球信息化的今天, 信息素养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讲, 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文献检索教育的现状却并不尽如人意。我国十七大报告提出信息化战略, 重点首先应该是人的信息化, 作为培养人们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 文献检索课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

摘要:通过对入学新生与上过文献检索课的老生问卷调查对比分析, 揭示文献检索课对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养成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 总结分析了文献检索课对在校大学生三个重要阶段的影响, 由点及面地进一步阐明了文献检索课在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素养,文献检索课

参考文献

[1]刘一宁, 蔡庆芳, 张教业.文献检索课与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上)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 (6) :254-255.

[2]李卫星, 何飞.现代信息素养与文献检索[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0:10.

信息检索课 篇10

信息检索课综合了信息科学与技术、图书馆学、专业素养、文理科基础知识等各方面的内容, 它的开设有利于学生信息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象这样的综合性课程是非常重要的, 实践表明, 日常生活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孤立的, 要综合各种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解决问题[1]。但是学生们的知识基础都是分科的, 这样该课程单纯采用讲授法, 往往是教师讲得唇干舌燥, 学生们听得云里雾里。开始时学生仅仅是为了修满学分而学习这门理论课, 结束时学生们也仅仅增加了“信息检索课的知识有用”这样一个模糊的概念。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如何确实有用, 怎样将它与学生其它课程的学习相联系, 怎样在学生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让信息检索与利用理论起到应有的作用?目前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产生上述思考, 从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认为, 通过习明纳课模式进行信息检索课的教学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2 习明纳课模式

习明纳课 (Seminar, 又译“研讨课”) 模式是研究性学习模式之一。它的英文之意指“大学或暑期学校学生为研究某问题而与教师共同讨论之班级或研习班”。它是西方大学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有专家认为, 国外大学最有价值的部分之一是它的习明纳课模式, 它是用来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2]。

习明纳课模式的教学一般包括了以下几个步骤:任课教师介绍, 概要地介绍主题所涉及的基本问题;主题报告宣讲, 由报告人进行专题发言;回应人发言。回应人针对报告人的发言, 进行补充, 批评、商榷等多种形式的学生评述;限时辩论与交流。这时该课程参与者可以向报告人提问, 对发言者的观点、论据提出批评意见, 对相对立的命题进行辩论, 报告人也可以进行解释、补充甚至反批评[3]。

3 习明纳课模式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实施的优势与劣势

意大利哲学家维柯认为“做就是认识”。人类学习研究也表明, 我们的学习10%是通过听来学习的, 83%是通过看来学习的, 4%是通过嗅来学习的, 1%是通过尝来学习的, 2%是通过触摸来学习的;而通常我们只能记住我们读过的10%, 记住听过的20%, 记住看过的30%, 记住听和看过的50%, 却能记住自己说过的70%, 记住自己做过的90%[1]。

因此笔者认为, 对信息检索课这样的实际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方法课, 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参与, 让他们积极的去做各种各样的信息检索案例。学生必须动手去做, 去思考, 去检索, 去分析检索到的信息, 去体会信息利用的关键点, 去利用信息解决各种问题, 才能得到关于信息利用的异构性知识。课堂中学生们只有高度参与后才有可能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整序、利用、评价和创新能力。习明纳课模式让学生高度参与进来, 它的课堂讨论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相互交流意见, 培养他们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训练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讨论之前,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要求, 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 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 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 鼓励他们各抒己见, 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 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 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在信息检索课中实施习明纳课模式有其劣势。劣势在于信息检索课课时少, 要进行讨论式教学在时间上非常紧迫, 需要良好的课程内容组织。还有对于目前中国大部分很少接触过习明纳课的西部大学生来说, 当众表达自已的观点并与大家讨论交流是一件困难的事。

4 习明纳教学模式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从上个学期开始, 笔者在机械专业的大三学生中进行信息检索课的习明纳教学模式试验。这个专业的信息检索课都为几个小班合班上课, 课时为24个, 有电脑能上网的同学大约占98%。根据这种情况, 笔者按照学生住的宿舍把学生分为14个小组, 每个小组的人数为10人左右。第一、二次课上理论课, 讲信息科学的理论与信息检索原理。在第一次课就把每个小组的检索案例分配给具体的每个小组, 案例包括几个方面的学科内容, 有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内容, 大部分是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课题[4]。比如有“WTO对中国的影响”、“香港艳照门事件”、“冷喂料销钉挤出机的研究与开发”等, 专业课题大约占总课题的百分之六十。在第三次课时请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上台讲述自己小组检索该课题的内容, 主要为关于自己小组课题的分析过程和最终的检索结果综述。每个小组都交一份PPT与检索报告, 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讲述内容当堂进行点评。最后根据学生的PPT与检索报告具体给出每个小组分数。这样实施一次具体的课题讨论课。

在此后的授课过程中, 笔者用各种案例结合图书馆的具体数据库分析讲述信息的检索利用过程。在最后一次课中每个小组针对同样的课题再实施一次具体的课题讨论课。结束了这门课程后对这部分学生做了一份调查。调查问卷结果显示, 87.8%的学生明确说明了信息检索知识的用途, 78.9%的学生说明了信息检索知识对专业知识的启示和对自己知识面的开拓性。最戏剧性的是其中的一名学生当时做的课题是“西格玛管理方法的内容”, 因此他对产品的质量管理很有研究, 最后他通过考试而找到了一份不错工作, 负责工厂里数控产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第一次在信息检索课中实施习明纳教学模式, 在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也暴露了很多方面的问题, 笔者准备在下一次的信息检索课教学中进行改革。

第一, 小组分工后, 小组成员中的某些人敷衍塞责, 小组长管理不到位, 由小组共同做的事演变成了二三个人做的信息检索课题。

第二, 很难准确的评分。在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初步的决定每个小组只要每个成员做了该课题的信息检索就得到基础分60分, 再根据做的优劣教师给出相应小组的分数。其中每个小组的组长与课题解说员在这分数上分别高出5分左右。据同学们反应这样评分不科学, 有些同学没做什么事因小组分高也得了高分, 有些同学做了很多次课题的分析与检索但因为小组分低而影响了个人得分。

第三, 第二次小组检索的案例与第一次一样, 同学们再做时兴趣不那么浓厚。这样关于如何进行信息的分析与利用的体会达不到预定的效果。

第四, 大班上课人数太多, 有些小组达到了十二个人, 在分配给每个小组的8分钟表述时间里不能体现出小组中每个成员的想法和利用信息的思考过程。

因此, 笔者准备在下一届信息检索课教学中采取下列措施进行改进。第一, 设立确定的评分指标, 引入自评分与他评分, 在每一个小组的评价分中参考每个学生的自评分与他评分, 自评分占20%, 他评分占20%, 教师评分占60%。第二, 第二次课堂讨论课的检索案例教师不再给出, 由同学们自己商量, 自己小组给出。最终评分标准中还包括一个课题决定得分项。第三, 每个小组的人数不超过8个人, 否则教师就要特别增加课后辅导课时。

结论

高校的信息检索课时间短, 内容多, 专业性强, 并且每个学校具体情况如课时数, 实验机时数, 开课的级别等都不一样。但是关于该课程的授课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那么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确实的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需要教师们在课堂内外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习明纳课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参与性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 但是实际的实行过程还需要我们根据教学的情况进一步的改革与完善。

摘要:分析了目前信息检索课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解决方案-习明纳课教学模式。然后在简要说明习明纳课模式的基础上探讨了习明纳课模式在信息检索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案。

关键词:习明纳课模式,信息检索课,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其龙.习明纳课模式.全球教育展望[J], 2003, 32 (11) :20-25.

[2]柯永红.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导论》教学中的运用[J].护士进修杂志, 2008, 23 (5) :433-435.

[3]站务博客.什么是Seminar?[EB/OL]. (2008-8-20/2007-2-27) .http://www.fatianxia.com/blog_list.asp?id=8203.htm

信息检索课 篇11

【关键词】微课 文献检索课 屏幕录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060-01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微课”不同于正常的教学研究活动,它可以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1]。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目前微课的制作方法有三种即:幻灯片讲解法、屏幕录制法、设备摄像法等[2]。

1.目前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方式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存在依赖老师,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学生本身对文献检索课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学习的热情,存在课上记住课下遗忘的现象。

1.2目前文献检索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学生课下的需求,缺少 “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由于文献检索课课时有限,采用的还是“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较枯燥很难使学生能在课上集中精神留下深刻记亿。

1.3文献检索课存在大众化,缺少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考虑,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长,很难达到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微课对文献检索课教学的帮助及意义

2.1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终通过微课的形式达到终生自主学习的目的提高学生的检索能力。在条件有限不能上网的情况下,不能联网进行演示,文献检索课中有大量的操作示例,目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将教学内容及教学实例等制作成PPT课件,学生长时间盯住PPT容易产生视觉疲劳,把文献检索课的检索过程及步骤通过屏幕录制的方法制作成微课。学生可以在课下根据反复观看和练习,这样直观、形象、生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今后的终生学生打下基础。

2.2微课可以实现“移动学习”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进行阅读、搜索等,进而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的帮助下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3]。而微课时间较短,短小精悍,可结合目前的新技术、新媒体实现个性化及自主化学习。另外通过我校的微信平台的推送功能起到大力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师生了解和利用微课。

2.3满足各层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检索课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学生对文献检索课掌握的程度也不同,难易点也不同。

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难点易点反复进行讲解,学生在课下通过下载观看微课可以进行课程的预习及复习,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时遗忘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步骤时,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打开观看学习,从而代替教师的辅导。

3.屏幕录制微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及方法

3.1采用屏幕录制的软件为屏幕录像机(BB FlashBack Professional)5.60版,可以将抓屏结果直接保存为Flash动画或AVI多媒体视频文件。录制过程需要三个步骤、录制、编辑以及发布进行微课的制作。屏幕录制法的优点在于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耳麦同步录制自己的声音[4]。

3.2屏幕录制的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注意的问题。

3.2.1选择的数据库主要以中文数据库为主,包括中文全文数据库:同方、万方、维普,中文文摘型数据库:生物医学数据库、书目数据库:新疆医科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

3.2.2微课的教学内容:主要介绍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检索的途径、检索的技巧、通过具体的举例进行演示,最后演示检索结果的处理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3以维普数据的教学为例的教学内容为:维普数据库的简介、检索规则技巧等,介绍主要的检索途径:基本检索、高级检索、期刊检索,教学的方式为:讲授和演示,其中高级检索和期刊检索为重点内容。

3.3屏幕录制法制作微课时要注意的问题。

3.3.1注意控制时间,一般将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一般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在10分钟左右,“微课”时间超过15分钟,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无法集中注意力。

3.3.2内容尽量要精炼,简单明了,思路清晰,避免啰嗦、冗长,不要讲授过多的知识点。

3.3.3在进行举具体实例的时候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联,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4.通过屏幕录制法制作“微课”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

4.1制作好的微课同时应用于理论及实践课,应用与理论课可以边播放视频边进行讲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应用于实践课可减轻实习老师的负担,不用一个问题反复的给学生解释,也有利于学生的复习。

4.2远期效果主要针对学生毕业后,将微课免费提供给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回忆起检索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

4.3将录制好的微课上传到图书馆的主页上,供学生免费下载观看。学生可以对课程发表建议和意见,教师结合学生的意见可进一步进行修改,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5.结语

微课能够为文献检索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变化,它不但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而且启示了一种新的学习理念。通过采用屏幕录制的软件录制微课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的学习方法,是传统教学的重要补充,我们还将外文数据库也做成微课供更多的学生及老师学习,提高他们的检索能力及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倪娟.“微课”应用于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的思考[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2):133-136.

[2]张坤.浅议微课制作步骤与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 用,2014,(12):207-209.

[3]张建列,李宇红.微课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N].广东科技报,2013-01-18007.

[4]江兴松.浅谈微课在网络编辑课程中的应用[J].新闻世界,2013(9):312-313.

作者简介:

信息检索课 篇12

“泛在”一词出现在信息领域是在1988年[1], 当时使用这个词来描述未来生活将会出现这样一个时期, 计算机已经全面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无所不在的为人们提供服务。从“泛在”的定义可知, 泛在网络是指无处不在的网络。对于网络系统而言, 无处不在意味着网络、设备的多样化以及无线通信手段的广泛运用, 即允许用户自由地在任意时间, 任意地点, 使用任意工具, 通过宽带及无线网络接入并交换信息[2]。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当初的预言成为现实, 网络已经遍布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特别是智能移动通讯设备广泛应用更是大大拓宽了互联网的应用范围, 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 越来越多的服务通过网络跨越时间和地点来到我们身边, 使生活的便捷度大大增加。与此同时, 泛在网络也改变着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和生活习惯, 网络信息、电子资源已经成为现代人信息来源的主要方式, 越来越多的信息都在通过电子化的方式进行传递。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 我们的教育却依旧保持着传统面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 特别是对于信息检索这样一门具有时代感, 并且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传统教学方式下《信息检索》课存在问题

二十世纪80年代末依据原国家教委在大学本科教学中开设《文献检索》课的要求, 西安科技 (以下简称“我校”) 大学开设了《文献检索》和《科技文献检索》课程。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社会, 信息技术的发展, 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及对创新型、素质型大学生培养的需求, 我们将课程名称由《文献检索》课程改为《网络信息检索》 (简称《信息检索》) 课程, 且以互联网为平台, 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 对学生汲取新知识、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学和研究能力、发挥创造才能都具有重要意义。经30多年的建设, 目前我校70%以上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此课程, 年均上课学生近4000人, 年均总课时1000余学时, 受众面达全校学生的80%, 必修和限选的比例近80%。面对这样一门面向专业广, 覆盖年级多, 学生水平需求差异大的课程, 在以往的授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2.1 学生考勤、作业管理难

我校《信息检索》课年均上课学生近4000人, 可是实际带课教师只有三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教务处通常会安排4-6个班级一起进行理论课学习, 在大班教学环境下, 对两三百名学生进行考勤就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正常的教学进度下, 没有时间对这些学生的考勤情况进行一一检查, 最多采用抽查方式进行, 但是这样会使不少学生产生惰性心里, 认为上课有“空”可钻。我校《信息检索》课采用理论和上机1:1的模式进行授课, 理论课讲授操作方法和技巧, 上机课学生通过完成相应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上机课时, 教师将PPT或WORD格式作业文档上传至计算机房服务器上, 由学生自己下载。但是服务器通常有并发数限制, 学生下载作业非常困难, 要花很多时间才能成功;此外, 每节课所留作业很少有学生能够当堂完成, 课下不少学生图省事会采用复制粘贴的方式抄袭他人作业, 教师很难对作业质量进行监督;由于是电子版作业, 教师需要挨个点开作业的PPT或WORD文档进行阅读批改, 工作量很大, 并且学生也不能实时了解到自己作业的完成情况, 教师难以针对学生个体进行作业指导。

2.2 教师、学生交流少

我校本科生集中在地处郊区的新校区教学、生活, 而老师多居住在城内, 通过学校班车往返在两个校区之间, 因为班车有固定发车时间, 老师通常在下课后“形色匆匆”的赶班车, 很少有时间和学生进行交流,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和困惑也没有时间详细解答。在课后也没有一个能让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的平台, 老师不能通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来调整课程内容和节奏, 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2.3 考试过程难把控

自20世纪80年代各高校开设《信息检索》课以来, 对于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主要有闭卷、开卷、撰写综述三种。闭卷考试能够很好的考察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使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掌握更为扎实。但是开设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并不是图书情报类专业, 对于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并不是其学习的主要目的, 对于他们来说如何能够切实掌握检索方法和技巧才更为重要, 闭卷考试的形式限制了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的考核, 并不能真正反映其学习效果。开卷考试比起闭卷而言, 减少了学生死记硬背的工作量, 但是仍然不能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反映学生对检索技能的掌握情况。相比较前两种, 撰写综述是一种更为灵活和综合的方式, 不仅要求学生使用多种检索途径检索大量相关文献, 还需要对文献进行阅读、总结和归纳, 能够比较全面的考察学生的信息素养。但是这种方式不能通过组织学生在固定时间、地点考试的方式进行, 只能让学生课下完成, 缺少了老师的监督, 学生容易形成懒惰心理, 会有抄袭等不规范行为出现, 同时这种形式也给教师进行成绩评定造成困难。

3 泛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教学在我校的实践探索

针对以上传统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近几年, 我校《信息检索》课教学团队一直在探索借助新型的网络工具改进教学形式, 不仅使学生对课程更有兴趣, 还能实现教学效果更优化。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我们采用移动端教学管理工具———“课堂派”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 利用PC端在线考试系统———“考试酷”实现无纸化考试。

3.1 利用移动端工具进行教学管理

现在手机已经渗透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为现代人日常生活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特别是对于大学生来说, 几乎是机不离手, 甚至在上课时也有一些学生“低”着头。作为老师的我们面对这种情况颇伤脑筋, 禁止学生带手机进课堂只能是“禁”而不止, 继续纵容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因此, 我们考虑能否从学生的角度对其课上使用手机的行为进行引导, 使手机也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通过上网了解, 目前支持移动端教学管理的软件有不少, 有的需要单独安装APP才能使用, 有的则可以嵌入“微信”等常用社交软件使用。在功能方面, 基本都包括考勤、作业、公告等常用功能, 但是在具体模块设置上略有差异, 经过多方选择比较, 我们最终选择“课堂派”软件作为我校《信息检索》课程教学管理的工具。

3.1.1 关于“课堂派”

课堂派是一款高效在线课堂管理平台, 为老师及学生提供便捷的班级管理、作业在线批改、成绩汇总分析、课件分享、在线讨论等服务。[3]它支持PC端和手机微信端两种使用方式, 便于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通过手机与学生进行互动, 解决了高校普遍存在的作业收集困难、批改登记成绩不方便、教学资源分享不畅、师生沟通不足等问题, 并且建立了世界领先的在线作业发布、提交、批改系统, 能够支持40多种格式的文档转码, 方便教师在线管理班级。

3.1.2“课堂派”应用实践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我们目前主要应用到课堂派软件的以下几个模块:账户管理模块:教师和学生分别以两种身份注册和登录账户, 教师可以在自己账号内组建课程班级, 学生则可以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六位邀请码加入对应班级。教师通过班级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管理, 包括对学生进行数字考勤、作业发布与批改、私信学生、发布课堂公告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提交作业、查看个人作业批改情况、与老师私信交流、参与考勤。数字考勤模块:数字考勤是课堂派的一项特色功能, 教师在新建考勤之后选择数字考勤, 此时系统会自动生成4位数字编码。学生在通过手机微信端进入班级之后, 就会收到正在进行考勤的通知, 此时教师告知学生4位数字, 学生输入即完成考勤。教师可以自由控制考勤时间, 随时结束考勤。在大班授课的情况下, 数字考勤可以大大减少教师考勤工作量, 并且可以在考勤的同时要求学生开启手机定位, 系统通过获取教师手机中的定位信息, 并以此为坐标对学生进行定位, 使学生无空可钻。作业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作业发布和作业批改两个部分。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发布作业内容同时设置作业提交截止时间, 在截止日期内, 学生可以通过个人课堂派账号在线提交作业, 逾期作业将不能提交。作业提交之后, 教师可以通过该软件进行在线批阅, 课堂派支持40多种格式文档的在线批改, 包括PPT、DOC、TXT等常用格式。教师可以对学生作业进行在线给分及批注, 批改完成后, 学生可以看到教师对自己作业的批注情况, 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进行辅导。对于没有按教师要求完成的作业, 教师可以将作业打回, 要求学生重新完成后提交。除此之外, 课堂派还能对学生作业中的文字性内容进行系统自动查重, 杜绝学生间作业互相抄袭的情况发生。公告及私信模块:公告模块由教师进行统一管理, 教师可以在公告区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信息公示。除公告区外, 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私信进行交流, 学生在课下的问题可以通过私信实时和老师取得联系。所有公告和私信内容都可以在微信端直接浏览回复, 方便快捷。

3.2 利用网络工具进行考试管理

根据《信息检索》课传统考试方式所反应出来的各种问题, 我们决定采用网络在线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考核。鉴于课堂派系统中的考试模块目前还不能实现自建题库、自主组卷等功能, 我们采用专门的网络在线考试系统———考试酷对学生进行无纸化考试。在考试酷应用过程中, 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模块:账号管理模块:与课堂派类似, 考试酷也提供教师和学生两种身份。教师账号注册成功后可以组织建立班级, 学生账号注册完成后通过邀请码加入班级, 之后便可以参加在班级内组织的在线考试。试卷录入模块:为了杜绝考试中的作弊行为, 我们采用建立不同题型题库, 然后由系统自动组卷的考试方式。每个学生试卷的题型和分值一致, 但是具体题目却各有差异, 最大程度保证了考试的开放性和公平性。考试管理模块:教师通过组织统一的班级考试, 集中监考。试卷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采用开卷考试形式, 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等资源检索相关资料, 但是系统不支持复制粘贴功能, 学生只能手工录入答案。老师设置开始考试后, 学生即可答卷, 从每个学生答卷起系统自动倒计时90分钟, 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可以主动交卷, 一旦计时结束试卷将自动提交。阅卷管理模块:对于试卷中的客观题型, 如填空题、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等, 我们采用系统自动阅卷的方式, 极大减轻了教师工作量。对于问答题、实际操作题等主观题型, 采用人工阅卷的方式进行评分, 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3.3 实践效果

我校《信息检索》课从2011年起便依托“考试酷”系统对学生进行在线考试, 经过5年来近万名学生的使用测试, 这种考试方式获得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2013年12月针对我校大二、大三、大四等3个年级10个专业的本科生所进行的《西安科技大学信息检索考试调查问卷》显示, 63%和71%的学生认为无纸化考试能够检验自身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并能激发对信息检索课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大部分学生都对这种考试方式表示肯定态度, 认为不仅环保而且公正、客观, 应该加以推广[4]。我们在2016年3月份首次将“课堂派”应用于网络信息检索课课堂教学, 首批应用于我校大一、大二、大三年级共四个专业的10个本科教学班,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对332名学生进行的《信息检索课'课堂派'使用效果调查问卷》显示, 有86%的学生认为采用数字考勤的方式比传统考勤更公平、更高效, 值得推广;有89%的学生认为作业在线提交和批改系统比传统作业提交更便捷、更能起到自我督促作用;同时, 有93%的学生表示期待在课堂上通过手机互动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 这也为我们后续在课堂上利用该软件开展互动式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4 结论

在网络无处不在的今天, 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理应随之变化, 特别对于《信息检索》这样一门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宗旨的课程, 更应该与时俱进。我校现有课程教学实践表明, 将泛在网络环境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思路是可行的, 不仅能够改善原有授课和考核方式的缺陷与不足, 还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更好培养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创新性人才。

摘要:泛在网络环境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通过对西安科技大学《信息检索》课使用移动端教学、无纸化考试等方式进行的教学实践进行介绍, 并就实际使用效果进行问卷调查, 表明这种新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能够增强师生之间互动、改善教学效果, 对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移动端教学,无纸化考试,信息检索,泛在网络

参考文献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信息技术展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2]刘军, 阎芳, 杨玺.物联网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3:50.

[3]百度知道.课堂派[EB/OL][2016-04-2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EZ-pqpk87YZf CQn FBXbs-KDDzex Io L1DOOCq2Qv Zh PIFep Ozz4RT89o FYMUcs I2u RMQVRTM41Pt LZze WLVX52i RUMGV7d LTF6M1vve3fb_y.

上一篇:改变传统教学下一篇:绿色施工的实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