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2024-05-10

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共10篇)

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篇1

摘要:搜索引擎是人们使用Internet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本文对目前的中文搜索引擎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指出了其存在的缺陷和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信息检索,中文搜索引擎,存在的问题,发展方向

随着Internet信息资源的迅速增长, 如何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准确、方便、快速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1995年开始出现的信息检索工具——搜索引擎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各种搜索引擎, 特别是尚处于发展初期的中文搜索引擎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有待改进, 本文旨在分析目前中文搜索引擎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搜索引擎的概念和及类型

搜索引擎又称检索引擎, 是指运行在Internet上, 以信息资源为对象, 以信息检索的方式为用户提供所需数据的服务系统, 主要包括信息存取、信息管理和信息检索三大部分。

目前, 中文搜索引擎主要有三种类型:目录式搜索引擎、机器人搜索引擎 (又称全文搜索引擎) 和元搜索引擎。

1. 目录式搜索引擎。

目录式搜索引擎是以人工或半人工方式收集信息, 建立数据库, 由编辑人员在访问了某个web站点后, 对该站点进行描述, 并根据站点的内容和性质将其归为一个预先分好的类别。由于目录式搜索引擎的信息分类和信息搜集有人的参与, 其搜索的准确度较高, 导航质量也不错。但因其人工的介入, 维护量大, 信息量少, 信息更新不及时都使得人们利用它的程度有限。国内著名的新浪、搜狐、中文雅虎都属于这种类型。

2. 机器人搜索引擎。

这是一种目前运用较广泛的搜索引擎。国内以百度, google、天网为代表。它是使用自动采集软件Robot, 搜集和发现信息, 并下载到本地文档库, 再对文档内容进行自动分析并建立索引。对于用户提出的检索要求, 通过检索模块检索索引, 找出匹配文档返回给用户。

机器人搜索引擎具有庞大的全文索引数据库。其优点是信息量大, 范围广, 较适用于检索难以查找的信息或一些较模糊的主题。缺点是缺乏清晰的层次结构, 检索结果重复较多, 需要用户自己进行筛选。

3. 元搜索引擎。

元搜索引擎是一种调用其他搜索引擎的引擎。它是通过一个统一的用户界面, 帮助用户在多个搜索引擎中选择和利用合适的搜索引擎来实现检索。中文元搜索引擎开发较少, 较成熟的则更少, 万纬搜索是目前有一定影响的中文元搜索引擎。

二、现阶段中文搜索引擎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信息覆盖面有限。

现阶段搜索引擎所覆盖的数据库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 据美国科学期刊Natures一篇报告中称, 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也只能覆盖现有网页的16%。中文搜索引擎因起步慢、中文信息所占互联网全部信息的比例小 (只占全部网络信息的5%) 等原因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2. 查全率不高。

查全率是指检索出的相关信息量与存储在检索系统中的全部相关信息量的百分比, 是判断检索系统质量的度量之一。

国内绝大多数的网站组织的信息大多都是通过浏览方式获得内容。即使是经过精心组织、编排非常合理的网站, 也会有70%~80%的网页不能被搜索引擎检索到。中文目录式搜索引擎因需人工介入、维护量大, 在这方面表现较明显。

3. 查准率较低。

查准率更是判断检索系统质量的重要尺度。是指系统所检索到的真正与查询内容相关的文档占检索出的所有文档数的百分比。

造成查准率低的原因是, 部分搜索引擎的分类体系与科学知识体系之间缺乏内在联系;类目之间逻辑关系模糊, 导致检索路径与搜索引擎类目错位;信息加工深度不够;检索功能单一;检索词的专指性较差;大部分的检索结果是题录式而非全文式, 其内容简单等等。机器人搜索引擎的分类和索引缺乏人工的参与, 其查准率不如目录式搜索引擎, 且检索结果中还含有大量的重复、虚假的信息。

4. 专业性的搜索引擎发展迟缓。

专业性的搜索引擎是为专门收录某一行业, 某一主题的信息而建立, 能够提供专题信息查询服务的搜索引擎。目前中文搜索引擎大多是综合性的, 能同时收录各行业、各学科的多种信息, 但在反映某一行业或某一专题的信息方面很难做到全面、精确, 不能给用户提供特定的信息服务。这就使得专业人员, 特别是某一领域的学者、专家不愿意利用中文搜索引擎去查询资料。

5. 检索功能方面存在缺陷。

一是检索中符合布尔逻辑运算符的搜索引擎极为有限;二是关键词检索输出的结果相关度排序方式杂乱, 不能根据用户需要来选择信息输出的方式;三是多数的搜索引擎是面向主题搜索不是面向用户搜索, 不能重复利用用户检索过的成果, 更不能对特定的用户进行定题跟踪服务;四是检索网站的主页不规范, 有些太简, 有些又太繁, 而且广告内容太多, 无法进行有效检索。

三、中文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

1. 提高查全率。

首先是需要开发分布式的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把各个接点当作是新的信息资源, 扩大数据库的规模, 正在兴起的元搜索引擎属于这种系统, 它在接受了用户的查询命令后, 可同时用多个搜索引擎进行查询;二是把专业数据库资源纳入自己的检索范围。除了Web信息资源外, 网上还有大量的非Web信息资源, 如联机检索系统、光盘检索系统、专业数据库系统。如中文搜索引擎能把这些Web和非Web资源结合起来使用, 即使有的只能查到题录、文摘等内容, 也大大扩展了检索范围, 能为用户提供较全面的检索需求。

2. 提高查准率。

需解决以下几个难关:首先需提高搜索引擎的信息过滤功能。在对网络信息进行集中的搜集之后, 搜索引擎还需对这些信息进行鉴别和过滤, 即剔除大量的无用信息, 而把有效的信息提炼出来并加以聚集;第二则是需对专家过滤后的信息进行一定的检索标引, 并给予相关的标识符号, 如关键词、分类号、主题词等各种标识, 其关键是利用智能检索技术, 提高准确性;把检索的结果存储在相应的数据库中, 并由URL与Internet建立链接供用户使用;还需注意信息定期更新, 以保证信息的新颖性和链接的可靠性。

3. 建立垂直化专业领域的搜索引擎。

网络用户所从事的职业千差万别, 不同的用户对信息搜索往往有不同的要求。综合性的搜索引擎收录的范围太广、太大无法满足某一特定的需求。垂直化专业搜索引擎则可解决这一难题。它只面向某一特定的领域, 专注于自己的特长和核心技术, 能保证对该领域的信息的收录齐全与更新迅速。在提供专业信息方面有着大型综合搜索引擎无法比拟的优势, 所采用的技术都是些较成熟的技术。

中文垂直化专业搜索引擎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如新浪的新闻搜索, 博客搜索、雅虎的个性化旅行路线搜索、百度的MP3搜索、Google的学术搜索, 航班搜索等都为用户提供了较好的搜索功能, 为今后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 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发展。

智能搜索引擎是未来搜索引擎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自然语言与用户交互, 最大限度地了解用户的需求。智能检索一是表现在搜索引擎技术的智能化, 研究重点放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上;另一表现是体现在搜索引擎面向检索者的智能化, 它致力于通过分析检索者的检索和浏览行为来学习检索者的需求, 利用搜索引擎现有的服务有选择地为检索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5. 加强搜索引擎的检索功能。

首先需强化全文检索功能。利用Robot实现对站点页面文字内容的全面检索技术。比起目录检索, 全文检索提供了全新的检索功能, 可以直接根据文献资料的内容进行检索, 支持多角度、多侧面地综合利用信息资源, 全面、准确、快速是衡量全文检索系统的关键指标;同时改善用户检索界面, 设计简洁、明白的界面引导用户进入检索状态;更方便、实用的检索技巧的利用, 中文搜索引擎需简化和统一语法规则, 如布尔逻辑检索符号的利用:空格或“*”代替“与”、“+”代替“或”、“-”代替“非”, 规范语法符号, 节省用户的检索时间;还需研发查询图像、声音、图片和电影的搜索引擎。

6. 完善元搜索引擎。

元搜索引擎弥补了独立搜索引擎不全的特点, 提高了检索的全面性。现开发出的中文元搜索引擎的数目很少, 还有诸多缺陷, 需在各方面进一步改进。

元搜索引擎要对各独立的信息特色进行较细致的调查, 以确定自己要收录的范围;在对目标搜索引擎的组织中突出独立搜索引擎的检索特色, 并设计各搜索引擎之间的检索方式的转换算法, 提高用户检索行为的针对性;建立更为灵活的, 面向用户的信息检索服务。检索界面要统一和友好, 检索方法的设置要提供给用户更多的自由空间, 使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合理的组织检索式;在检索结果的显示中要开发出一个有效的检索结果去重、选择、排序和优化算法, 这是中文搜索引擎开发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孙建军 成 颖:信息检索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王 丰:国内中文搜索引擎研究[J].网络通讯与安全, 2007, (8)

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篇2

浅析网络商务信息采集技术的发展趋势

互联网的繁荣,给网络商务信息采集工作带来一个全新的发展空间,网络商务信息采集技术将向智能化、可视化、简单化、多样化、个性化及深入化方向发展.

作 者:何保东 HE Bao-dong 作者单位:国共菏泽市委党校,山东菏泽,274030刊 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英文刊名:SCI-TECH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 ECONOMY年,卷(期):19(12)分类号:G202关键词:商务信息 信息采集 网络化

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篇3

摘要:我国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低,监管难以到位,资源浪费以及安全事故频发。从长期来看,随着行业整合切实有效推进,煤炭行业将逐步形成大集团发展趋势,行业集中度大大提高,资源供给不断合理完善高效而稳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得以加强,行业和企业的成长发展更为健康。煤炭工业现代化是大势所趋,信息化是实现煤炭工业现代化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提高工作人员劳动效率和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新型的煤炭工业化建设应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扬弃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发展模式,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促进煤炭工业生产现代化、销售网络化、管理网络化、采购电子化与管理科学化。这样必将为新型煤炭工业化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煤炭行业;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

我国正处在加速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加速器和助推器。在国家规划推动下,大中型煤矿企业建立了各自的局域网,实现了网络信息互联,中后期不少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办公自动化。在企业内部,不少企业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经过后续建设,煤矿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已快速推进,“数字矿山”建设初显雏形。但是,信息化推动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也并非一蹴而就,目前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试分析煤矿信息化网络化现状,并对未来发展趋势作一展望。

一、我国煤炭行业信息网络化现状分析

我国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有部分大型国有矿山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生产调度、管理。经过近30年的发展,煤矿信息化水平与其他行业相比已经呈现落后趋势,主要表现在:

1、信息化发展水平基础薄弱。由于行业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往的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尤其管理信息化方面的应用比其它行业起步晚,基础弱。煤炭安全生产系统的建设难度大,表现之一在于生产现场数据采集难度大。煤矿井下受断层、褶皱、岩浆侵入、煤层厚度变化等的影响,煤矿井下数据采集条件复杂。同时,煤矿井下的潮湿环境,会对数据采集设备等产生腐蚀等影响,这对各种设备的隔潮性、绝缘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急救援系统是煤炭企业较为紧迫的需求。国家安全生产信息化专项规划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专项规划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建设应经管理平台和应急救援系统。然而,目前很少有厂商能够提供煤炭行业应急救援系统解决方案。虽然,不少煤炭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煤炭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在应急管理上也实现了应急计划管理、应急通信等局部的应用,但是并不能完全满足煤炭应急救援指挥的需求。

2、信息孤岛现象明显。煤炭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都遇到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信息资源整合需求高,难度大成为煤炭行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特点。首先,由于行业企业本身管理部门层次多,条块分割严重,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管理,因此导致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其次,由于煤炭生产是集采煤、掘进、运输、供电、通风、安全等多环节协同配合的负责系统。同时,煤炭企业生产环节较多,其物流过程又不连续,所需原材料品种较多,且原材料与产成品之间没有严格的数量对应关系,难以像制造业等行业那样,可以通过物料需求计划对物料的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

此外,生产信息化与管理信息化之间存在较大的数字鸿沟。煤矿井下作业范围广,控制系统复杂,井下生产过程产生的如采煤机械和通风设备等的运行状况信息、工作面推进揭露的地测信息、井下瓦斯和煤尘实时变化信息、井下工作人员的活动信息、井下机电和安全预防设备的运转信息等的采集、传输、处理、显示等,受井下环境的限制,实现起来难度较大;矿井管理涵盖面大,涉及的业务功能较多,如企业的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密切相关,需要集成在统一的平台上,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实现存在较大的难度。井下移动设备多,开采、掘进、运输、监测监控等环节的设备随着生产的进行处于移动状态,要求相应的控制设备及网络设备也随之移动,对自动化系统和网络系统的设计、系统的可靠性和开放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煤矿管理信息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和矿井生产过程产生的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并提供给相关决策部门。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形成的企业信息化系统的超前性和系统性应有足够的考虑。

3、投资散,见效慢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中,长期目标如何有效结合是关键。目前,由于煤炭行业企业自身基础及厂商服务模式双方面的种种因素,导致企业普遍面临信息化建设投资不系统、应用系统开发周期长、综合应用效应不明显。信息化建设没有做到“步步为营、持续见效”。在此状况下,投资加大就可能面临风险增多。

4、行業化产品与服务不足

煤炭企业的业务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其信息化建设覆盖的专项系统数量多、种类多,行业适应性要求高,其生产运营模式不同于其他制造业。因此非常需要行业化的产品及服务,但是目前市场能提供的煤炭行业信息化产品及服务严重不足,缺少具备规模化、专业化及行业化综合实力的服务厂商。

二、煤炭行业信息网络化发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1、支持大型煤企的信息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应用

煤炭企业的整合,大集团战略的实施已成为煤炭企业发展的主旋律。伴随着集团企业的整合、统一。能够支撑集团企业战略实施的信息化产品将成为应用的主流。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集中核算型财务管理、资金监管、资本运作等。

此外,伴随煤炭企业的整合,统一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和集团数据中心建设也将成行业应用的趋势。

2、数据集中化管理进程加快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煤炭行业组建大集团,增强核心竞争力成为必然。与此相对应,煤炭企业对数据的集中化管理保持强烈的需求。数据管理的集中化,不仅有利于提高统一性,还将提高数据的价值,对于改善企业业务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有极大帮助。

3、安全生产信息化持续投入

围绕煤矿生产安全问题开展的煤炭信息化工作分为国家煤矿安全生产监察管理的信息化和煤炭企业的信息化两个层次。

就国家安全监察管理部门来说,工作重点集中在两个系统——国家安全生产信息系统,以及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系统(有关煤矿部分)。前者发挥政府部门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职能,而后者侧重在能否对突发事故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这两大系统都以贯穿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各省级分局-煤矿分局的通信网络为依托。

从煤炭企业来看,针对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则从三个方面着手。矿井安全生产的三大因素是人员、设备、生产环境,监测控制这三方面的现场实时情况是实现安全生产管理有效性的基础前提。生产集控信息系统可以融合多种监测、自控技术应用,提供将人员定位、设备自动化监控、环境安全监测等现场实时监测控制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紧急电话处理系统、UPS监测系统、报警联动系统等一体化的集控指挥平台,实现对生产现场全方位信息的实时采集反馈及控制,构建高灵敏度的生产指挥"神经系统"。矿井管控集成信息管理系统为矿生产单位提供管理平台,实现面向生产现场掌握各种资源信息和工程状况,实时了解计划、执行、考核的日常运营信息,为矿井各项管理指标的达成提供管理依据。矿井管控集成信息管理系统融合了集控系统提供的现场信息,驱动管理流程面向生产现场高效响应。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实现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系统以及各应用层级的信息进行综合采集和集中展示分析,为企业决策层领导提供统一的信息窗口;实现企业级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与外部的电子信息交互。企业信息集成系统是集团级工作综合管理平台,汇集各个单位、各项业务的综合信息,实现不同管理层的信息及时贯通和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及时共享。便于根据各项指数,及时做出决策。

4、IT服务的需求进一步显现

目前,煤炭企业信息化产品采购主要是软硬件。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规模增长,建设复杂性增大,需要借助更多外部的专业团队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合理的思路。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系统上线运行,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逐步增强,大量的系统和数据需要专业的团队来维护,为企业员工提供的培训也要紧随其后。第三方咨询、IT运维、IT培训等服务类的采购需求将进一步显现。

综上所述,根据国家对煤炭行业各种方针政策要求和行业发展实际需求,煤炭企业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国家及各地方有关部门制定了市场化改革、淘汰落后产能、兼并重组、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两化融合等一系列与煤炭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這些政策的贯彻和落实,都要得益于信息化、网络化的保驾护航。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是煤炭行业改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邵良杉.煤矿实施管理信息化问题及对策[J].技术经济.2005年09期:96

[2]王宝君.浅析信息系统在煤矿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2期:560

[3]丁勇军,张建文,刘坤.浅谈煤炭能源信息化[J].计算机与网络.2009年23期:71

网络会计信息披露发展趋势 篇4

未来会计信息的披露以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条件, 以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深刻变化为导向, 无论是在披露的内容和结构, 还是在披露的方式、方法方面, 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形成一系列新的特点, 其中会计信息披露网络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无论社会经济环境还是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要求, 都在发生深刻变化, 现代会计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更新会计信息格局。

1、会计观念需要更新。

会计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保证会计理性观念得以实施的前提, 是会计理性观念更新发展的制约因素。信息时代下先进信息技术是会计理性观念变革的物质基础。一方面信息技术等无形资产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 对无形资产的计量成为发展重点;另一方面发达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检索网络, 将使得新的会计处理手段和程序成为可能。

2、未来会计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中心、高速披露和处理的信息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 作为高度集成的系统, 将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中心。有效信息高效率、低成本流动将降低资本市场融资成本, 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会计信息将以多元化、时实性等特点满足用户的需求。

经济活动的实时记录和处理, 使信息使用者以联网方式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及时、有效地选取、分析所需信息, 满足决策需要。用户可以随时获得企业任一时点、任一时期的信息报告,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得到统一。

二、网络会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信息披露的目标为向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 支持其做出高质量的管理决策。而网络会计在真实性、安全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

1、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传输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企业外部传输主要依赖于互联网。而传输过程中, 会计信息被截取篡改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 这将使会计信息的需求者无法得到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 从而误导其管理决策。

2、网络系统的安全问题。

由于经常发生的网络病毒传播和黑客恶意攻击行为, 储存在各计算机上的会计信息实际上被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之下。如果防止网络病毒和预防黑客恶意攻击的问题无法得到解决, 网络会计的发展和完善几乎没有可能。

3、法律建设滞后性问题。

计算机网络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有效规则的支持和保障, 而我国互联网方面的法律起步较晚, 基本法制规则尚未形成, 在这种环境下, 各企业对网络会计的推行必将受到国家宏观环境的影响, 从而制约网络会计的发展。

除此之外, 网络会计的人才培养, 网络会计的理论研究也是制约网络会计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存在以上问题, 但与传统会计信息处理方式比较, 网络会计具有明显的优点。

三、网络会计发展趋势

企业会计工作数据的网络披露主要包括两个方向:纵向披露和横向披露。网络会计信息交换系统正是以基本的数据为基础构成纵横交错的信息披露网络。

1、纵向披露信息。

信息纵向披露在大型集团公司、跨地区连锁机构的信息管理中尤为突出。由总公司、地区分公司、基层企业或基层公司构成三级管理。每一个基层企业、地区分公司、总公司都作为独立的核算单位对会计数据进行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首先由基层企业自身进行统计、汇总上报地区分公司, 地区分公司将所辖基层企业的汇总数据进行第二次汇总后上报至总公司, 最后由总公司汇总出整个集团公司的生产、经营信息。

虽然决策者可以得到汇总的信息, 但信息在汇总过程中的处理会导致一些信息的丢失与扭曲, 其实质是信息通讯不畅的产物。而信息网络时代完全可以实现各个部门、各层机构、各级决策者获取企业生产、经营的第一手数据。甚至可以做到在“网络会计”信息交换系统的环境下, 某商店POS机上销售产品的信息, 实时在异地主管部门决策者计算机上显示。无论决策者身在何处, 只要有计算机、通讯线路就可以立即获得本公司的信息, 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从企业法律地位角度、企业组织机构管理的角度来看, 地区分公司等组织机构为管理而设置的中间环节仍然需要, 但从会计数据管理、会计数据披露的角度来看, 在“网络会计”信息交换系统环境下完全可以跨越中间环节, 使得最终决策者能够及时掌握最基础、最完整、最准确、最原始的数据。基层企业、地区分公司所做的会计核算等工作, 可以通过最高决策部门“网络会计”信息交换系统完成, 以使各级部门掌握的信息数据实现一致性。通过会计信息系统核算可以正确揭示企业的资产、负债、销售盈利及生产、经营情况。因此, 用于核算的数据必须建立在真实、准确、完整的基础之上, “网络会计”信息交换系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而且可以有效防止下属机构虚报信息, 对于个别下属机构的假账、花账可以防患于未然, 实现对整个企业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对于决策者来说, 建立在原始、完整、真实、准确的数据基础之上的预测、决策方案才是最科学的。以下是两种不同环境下信息披露方式与过程的比较, 如图1、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网络会计信息交换系统不仅减少了信息披露的层级, 更大大提高了信息披露的效率。 (图1、图2)

2、横向披露信息。

除了纵向披露信息, 企业还需要与其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公司进行信息的横向披露。以企业生产为例, 工业生产企业需要采购原材料, 在这个环节, 企业与原材料供应商之间所发生的数据包括原材料报价单、采购订单、经双方确认的采购合同、企业付款数据、供应商开出的收款发票等。企业的生产过程主要由内部系统控制。产品成型后投放市场与销售商联系。在与销售商接触过程中披露的信息有:销售商的订货单、经双方确认的销售合同、销售商的付款数据、企业开出的销售发票。

企业在采购、销售环节与外部系统交换数据, 其扮演角色因环节不同也各异。在原材料采购环节, 企业以买方身份出现;而在销售环节, 则以卖方身份参与出售。而在传统商品交易过程中, 会计信息系统不能完全处理来自外部系统的数据, 必须经过手工二次录入。这种手工的二次录入, 一方面增加了数据在披露过程中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降低了信息传输的速度。在“网络会计”信息交换系统环境中, 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妥善解决。各种单据如报价单、订单、合同、结算数据、发票等都可以采用数据的形式在网络中传递, 各单位实时共享, 不仅节省了纸张以及采购人员、销售人员的工资支出, 更大大提高了企业交易效率。

四、结论

网络经济对会计信息处理的影响不仅是一种信息处理手段和方式的变化, 更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 增加了所处理信息的质量。由于网络环境的出现, 企业组织形态、交易模式等都产生了相应的变革, 这些变革对会计的基本理论指导、会计信息的处理必将产生相应的影响, 开拓出会计发展新的领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会计信息披露在结构方式方法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会计信息披露网络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同时也存在着信息传输完整性和真实性、网络系统安全、法律建设滞后等问题。在此基础上, 本文从横向信息披露和纵向信息披露两个方面探讨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会计,信息披露,信息传输

参考文献

[1]戴新民.现代会计前沿问题[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3.

[2]尹晓曦.电算化会计发展的新趋势-浅议网络会计[J].科技资讯, 2009.12.

[3]俞梦.现代会计发展的新趋势-网络会计[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 2007.16.

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篇5

一、基本说明

1模块:高中信息技术基础

2年级:高中一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

5学时数:45分钟(机房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了解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常用方法;掌握利用搜索引擎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能够根据问题确定信息的需求与,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内容分析:本课是《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使其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本节强调通过体验和感悟网络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培养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另外,本节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3、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使用网络检索信息的感性经验,老师要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加以归纳提升,使学生形成多网络信息检索的理性认识,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自己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网络信息检索水平。但是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老师要注意营造交流学习的氛围。

4、设计思路:由问题“你知道有关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吗?”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任务,在学生交流探究并实践的基础上,让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检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一起用探究学习和交流学习的方式总结出常用网络信息搜索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常用信息检索方法——关键词查询法,掌握关键词的提炼和组合,然后通过抢答比赛让学生去体会和总结网络信息检索的策略与技巧。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所掌握的网络信息检索策略与技巧全面了解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相关文化,以此来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继承。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及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3’

播放不到一分钟的中秋送月饼的flash动画片,然后引出话题: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那么你知道中秋节有哪些传说故事吗?

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很快进入信息技术的课堂氛围。

课程实施

37’

5’

组成员之间交流探讨,试一试如何利用因特网查询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老师巡回

老师带领大家总结出常用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

1、目录检索

2、关键词查询

、学生小组探索。

2、先查到的同学汇报自己的检索结果和所使用的方法

根据学生的探索了解学生已有的网络信息检索水平

7’

以上两类信息搜索方法中我们平时用的最多的是哪一类方法?你知道为什么吗?这两种信息检索法有什么区别?

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出两种信息检索方法的特点:

查询方式

比较项目

分类检索服务网站

关键词查询服务网站

实现方式

分类目录

搜索引擎

操作方式

层层点击

输入关键词

优点

得到比较系统的信息

得到具体的信息

缺点

难以准确找到具体信息

不适合找到系统的信息

、学生回答。

2、学生归纳比较两种信息检索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9’

老师读完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别利用不同的网络信息检索方法查询问题答案,先查到的,举手示意,经老师同意后汇报自己的查询结果。

答对者,给所在小组加十分,抢答答错者(包括抢答不遵守规则者)扣十分,其他小组继续抢答。整个比赛结束时得分最高组为优胜组。

学生检索问题答案进行抢答。、结合活动开展,巩固信息检索方法的使用,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2、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7’

小组成员之间交流比赛过程中自己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体会,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用搜索引擎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推举小组代表总结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出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

1、关键词的选择最重要。

(1)提炼关键词

(2)组合关键词

用布尔运算符组合关键词:

AND或“+”、空格

oR或“|”

NoT或“-”

2、不要局限于一个搜索引擎。

3、强制检索的方法——加英文双引号。如查询谚语“raincatsanddogs”的汉语意思。加英文双引号可大大提高搜索的速度和准确率。

、小组交流。

2、推举代表总结。、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9’

背景:

保护好属于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我们的一种责任!在我国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民间节日端午节,却于XX年被韩国抢先申报为该国文化遗产。在各种洋节日益盛行的今天,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日渐式微。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请结合小组抽到的信息检索题目,查查相关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传说、诗词并与同学交流。

请推举小组代表介绍:

小组查询的是关于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内容?

具体查询方法是:

查询结果如何?

学生根据抽到的题目进行信息检索。

通过该环节对中国各传统节日相关文化的搜索,来加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继承,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珍惜与爱护之情。

拓展

1’

不管是从因特网获取信息还是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必须保证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是合法的,严禁不合法的信息获取行为——偷窃国家或单位机密信息;运用偷拍、窃听等手段侵犯他人隐私;使用威胁或黑客入侵手段等。

使学生知道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应该遵纪守法,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负责任的参与信息实践,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和习惯。

总结

4’

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老师补充。

学生一起回答

回顾本课,对所学作总结,学生再回忆一遍,加深印象

四、教学反思

采取这种主题活动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想组织好一堂课,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课堂,把活动安排得更细致,并要考虑周全。最重要的是要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有非常好的引导,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帮助与指导。要有随机应变、驾驭课堂的能力,能调动气氛。当要各小组讨论时,要能及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巡视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肯定与表扬,进而带动整个课堂的气氛。课堂设定的评价机制要明确,活动要达成的目标要明确。

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篇6

通常来说, 网络资源是经由人们综合、筛选、有序整合得出的信息群。计算机未发明之前, 信息资源常以纸面的形式为人们所用, 而人们常说的文献型资源也是指拥有众多文献藏书的图书馆等地, 读者进行文献选取还需要通过人工手段进行。自计算机出世之后, 信息资源由纸面形式转变为电子形式, 而纳入电子计算机的文献资源随着年限正逐年增多, 读者只需要通过电子计算机就可以实现文献检索、查阅等。随后, 网络应用开始正式进入人们生活, 信息资源还是初步迈向网络阶段, 因此, 现阶段的网络信息资源可以定义为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为载体的信息资源应用总称。

网络信息资源有下列特征:1) 信息数量增长较快, 信息容纳量较大;2) 信息资源可以以多种载体表现出来, 涉及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国家政府单位、各性质的企事业单位、教育领域、金融领域、文化领域、科研领域及个人进行的活动。以载体形式来看, 网络信息资源有音像、文本、系统、图画等多种形式。3) 信息资源分布范围广且复杂, 多种成分形成的机构复杂、价值标准不一。互联网是将不同网络整合而来, 没有明确的网络管理标准, 而且互联网的范围遍及全球, 信息资源也来自于不同国家, 基本上没有统一标准, 进行管理难度较大。

2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情况分析

网络信息资源包罗万象, 如何将所有不同的信息网络资源有效整合一体, 为不同行业的人们提供信息资源服务, 是进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终极目标。现阶段, 根据笔者资料整理得出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并不好, 对此, 笔者进行了下列分析。

2.1 网络大环境发展不尽如意

预计几年之后, 我国将成功建立覆盖全国网络的信息网络, 而今, 网络的正式投入应用提高了人们对信息化的了解和认识, 每家每户都少不了网络资源的服务, 不但可以实现网络信息交换, 还可以共享网络资源。但是, 由于网络用户人数不断增长, 网络资源应用已经无法满足广大网络用户对网络资源的需求, 而网络主干宽带不够广泛, 信息传递效率不高, 某一特定时间点网络格外拥挤, 甚至影响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 严重阻碍了我国信息化发展和信息资源建设。

2.2 数字化资源严重匮乏

当前网络资源信息种类丰富, 但是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用的信息资源极度缺乏。仅仅依靠社会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来维持社会网络信息资源支撑是远远不够的, 此外, 高校图书馆等可以提供的信息资源并不全面, 而且数字化技术涉及到的地方较少, 同一个图书馆每天要提供众多信息资源, 而且由于数字化应用不广泛, 很多人花费大量时间进行资源查询, 办事效率极低。

2.3 各方网络信息资源标准无法得到统一

由于信息资源涵盖内容较多、网络遍及范围太广, 因此, 还没有针对性制定资源共享标准, 社会众多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混淆严重, 不利于网络用户方便快捷进行信息检索, 而且检索方法各不相同, 不同的网络信息资源采用的方法不一, 为用户检索带来一定难度。

3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管理今后发展探讨

完成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管理需要我国政府、单位、网络个人用户等多方合作, 对此, 笔者立足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了如下探讨。

3.1 将为社会发展提供充足技术支持

目前, 全球信息化发展面临着网速拥堵、网络传递较慢等众多问题, 因此,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将致力于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更高速、更便捷的信息服务。当前, 美国基于信息化技术研究基础上已经着手进行二代计算机网络研究, 促使网络区域主干宽带的数据传递速度大大提升。基于此, 我国信息技术研究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网络关键技术研发, 该网络将支撑数百亿用户使用网络, 该类技术在社会上推出应用, 可以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速的信息技术服务, 可以满足新时代社会发展对计算机网络提出的最新要求。

3.2 将有不同领域的人参与建设当中

当前, 网络信息资源种类虽然丰富, 但是教育类型的资源普遍较多, 为经济提供的商业信息资源不多。因此, 随着网络范围的扩大, 未来将有更多社会机构参与信息资源建设项目来, 为信息资源建设出谋划策:信息技术开发方面, 应该多提倡IT产业加入建设当中, 鼓励企业针对社会所需软件进行开发研究;信息资源内容方面, 要加强管理力度, 防止非法网络资源泛滥传播, 必要时要与资源提供者进行商议, 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版权不被不法者肆意侵犯利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及管理正面临着信息化发展带来的巨大挑战, 在社会网络化大环境下完成信息资源建设管理显得格外重要。但是, 笔者深信网络化的飞速发展会促进信息资源应用范围的扩大, 也会吸引更多群体参与建设管理中来, 推动现代化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丽霞, 倪丽娟.以效率为导向的网络信息资源配置机制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 2006 (4)

[2]徐险峰.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方式与方法[J].图书馆学刊, 2006 (4)

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篇7

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与发展, 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科学生产管理中去, 使得复杂的工作信息简单化, 更易于操作使用, 进而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但是, 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在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追踪以及系统的软件升级结构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为这些问题的出现, 导致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没有出现预期目标, 给工作带来阻碍。通过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运用技术支持对其进行改善, 以此来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MRPⅡ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生产管理中去, 为企业的生产长远计划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但是, MRPⅡ技术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 其系统有很大的管理问题和漏洞。交货期不确定是其一个弊端之一, 导致计划的发展不能够科学地适应市场的动态变化, 导致企业的生产出现窘迫现象, 不利于企业有效地进行组织生产[1]。计划排产和能力约束之间在宏观上不存在大问题, 但是在微观上漏洞百出。企业的生产实际与计划并不是能够做到完全一致的, 批量提前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使得生产计划很难实行。MRPⅡ技术不够灵活, 不能随着生产过程中动态的数字改变做出相应的调整, 与实际数据脱轨, 阻碍了计划的发展运行。缺少对生产过程的活动追踪, 管理功能, 不能有效地实现活动中的人、组织有效地集成, 在系统中不能够体现人的作用价值。系统的发展变化还不能够满足不同规模大小的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 适用范围比较小。MRPⅡ技术是制定长期的计划, 但是企业生产环境比较复杂, 容易出现各种状况, 不能够很好地制定出一个灵活的能够对以外状况做出调节的系统, 进而对企业中长期的生产计划的顺利运行造成了阻碍。在生产过程中, 没有及时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进行优化, 对企业产品的交货期、质量以及价格的相关产品的基本指标造成影响, 导致生产时间延长, 产品的质量水平普遍不高, 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企业要想长久发展, 要想提高其在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实力, 既要以优质价格低的产品来吸引市场, 进而提高其销售量, 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生产必须要对其工艺进行改革, 缩短生产周期, 提高产品的生产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工作效率, 为市场提高优质的服务。为了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 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未来要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1. 智能性和协同性

企业生产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会发生许多出乎意料的变化。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提高其灵活性, 对生产过程中的有关系数及时地根据环境变化做出调节, 立足于实际生产, 结合计划数据, 恰当地对生产环境中的动态数据进行反馈, 使得网络制造信息系统能够准确地反映实际的生产状况。企业的制造策略随着生产模式和组织管理形式的变化, 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转化为了企业内部独立自主功能之间的合作, 形成了以合同契约, 供应链上合作的扁平化合作形式, 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协同性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

2. 过程化与重构集成性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中, 生产过程管理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要加强对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计划制定和调度, 对生产过程中的人、信息、活动以及组织进行高度地集成, 加强对企业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改造, 以此来适应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不同的企业规模大小不一样, 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一样, 所以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要提高其重构能力, 以此来应对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生产需求的企业的发展需要, 以此来提高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适用范围[2]。要提高系统的集成性, 进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延长系统的使用周期, 减少系统的开发使用成本, 为用户的运用选择提供多样的选择空间。

3. 可视化、自治性以及分布式互操作

企业的生产过程在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下, 能够通过视图界面完成对企业业务过程的描述, 并依照相关的规范性原则将其反馈到管理系统中去, 形成了能够被用户广泛接受的具备有相应功能的应用生产管理系统, 进而提高了对系统的利用效率, 有利于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与推广。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应该要具备高度的自治性以及分布式互操作, 才能够有效地实现对异地生产计划进行有效的调度, 并对异地生产计划进行综合控制, 使得任务、时间以及地理位置这三个三维空间能够形成一种自组织以及自我协调的高效机制, 使得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互访具有高度的透明性, 能够在用户层面上实现互操作形式, 对构件技术进行信息化系统式的开发, 进而提高企业管理的工作效率[3]。

四、结语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企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 促进了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的转变。计算机网络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中去, 尤其是近年来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相关软件的迅速崛起以及被广泛应用, 使得企业实现了先进的制造模式, 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信息技术深入到生产方式以及人类生活中去, 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便利。网络信息技术系统被广泛地运用到企业的生产、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日常工作运行中去, 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从企业的角度对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展开探讨。

关键词:网络,制造管理信息系统,现状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伟良, 张旭东, 唐晓庆.物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4, 15 (18) :165-168.

[2]王辉, 彭小波, 吕志刚, 等.国内外管理信息系统现状及展望[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2013, 12 (15) :78-80.

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篇8

1 高校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逐步完善与成熟, 有效实现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对高校图书馆来说是一场深层次的变革。

1.1 检索途径的转变

相比较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借书途径来说, 现代的信息化图书资料检索模式有着更多的优势被突显出来, 在实际的检索操作过程中, 伴随这成熟的计算机软件与硬件技术的渗透与应用, 高校学生以及读者只需要运用相应的计算机设备就可以进行图书检索与查找, 具体过程为读者用户在计算机相应部位输入自己所想要浏览阅读的图书的名称、作者、内容关键词或者是书本出版社, 然后点击检索键, 高校图书管理员便可以快速为用户提供所需要的相关书籍的摆放信息, 使得读者用户可以方便地进行图书取阅;若是读者需要查阅的是读书馆的电子图书, 其也是可以运用上述的检索方式, 然后只需要进行电子图书的打开或者是下载行为即可实现阅读, 这样读者就可以快速地进入到图书读览的过程中去了。由于检索途径的转变使得高校图书馆的资料检索率取得了很大地提升。

1.2 借阅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高校图书借阅方式一般采用的是人工进行借阅信息登记的方法, 随着高校图书资料的网络信息化发展, 实现了运用计算机来记录、统计、整理借阅信息的相应方法,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每个图书借阅证都拥有着一个独立的条形码, 这样下来, 读者在进行图书借阅时, 管理员只需要实施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便可以实现借阅手续的顺利完成, 省时又省力, 不容易出现纰漏, 与此同时, 图书借阅者还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实时查询到自己的相关信息, 例如具体的借书日期、书名、归还书刊的日期等等信息内容。除此之外, 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有效应用, 高校图书馆还实现了读者自行实施图书资料的网络预约以及续借手续等措施,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管理员成本, 同时, 还实现了图书馆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1.3 存储模式的转变

在我国, 图书资料的存储方式历经了多重变化与改革。现如今, 在当代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大背景下, 科学信息化在图书资料工作中的广泛渗入使得知识的记录与相应的载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体来说, 电子图书的存储模式主要是将电子介质以及磁性介质等等密度较高的相应存储物质作为主要依托, 有效地实现图书资料的数字化进程, 使得在一个小小的数据存储器上就可以进行海量的图书信息的实际存储, 比如说, 拿一个内置书卡具体容量为8M的电子图书阅览器来说, 若是按照500K/每本的标准来计算, 其可以容纳十六本数量的图书, 这与十六本纸质图书的存储相比来说, 便捷程度可见一斑, 无论从体积还是从质量上进行比较, 其都是有着非常大的优势的。

1.4 阅读形式的转变

一般情况下, 传统的阅读方式只存在图书、报刊等等纸质印刷品以及读者用户两个方面的内容, 只要有了读者有了图书便可以实现整个阅读过程。在高校图书馆资料的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 电子图书一般都是以电子文件形式所存在的, 这就要求读者用户在进行图书阅读时应该配置相应的软件硬件设备来进行阅读, 比如说电脑等设备, 同时, 电子图书的具体表示形式较为丰富, 其具体的表现内容包含了声音、动画以及图片、视频等等方面, 除此之外, 电子图书针对超文本键连进行了有效支持, 使得读者可以从书中获得的知识能量愈发丰盈起来。

2 强化高校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相应对策

政府机关应该颁布相应的信息安全保护制度, 比如说专利、隐私以及著作权等等方面的法律, 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 相关的政府机关部门还应该制定并颁布相应的科学信息化管理标准, 比如说工作标准、总体标准、术语标准以及管理标准等等方面, 使得实际的高校资料网络信息化工作能够真正实现分工细化, 有序管理;在高校管理层领导的调控下, 将信息化提升到战略发展的层面上来说, 应该强化信息化意识, 培养信息化理念, 运用信息化技术, 提升信息化质量;除此之外, 高校应该努力加强图书资料相关信息资源的充分评估与有效利用, 合理地进行重点的对象、策略、需求、内容的具体确定, 将高校图书资料相关资源的优化共享提升到一个有利的应用层面。

综上可知, 在高校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发展进程中, 要充分贯彻先进的科学信息化理念, 掌握超前的信息技术, 应用完善的现代化设备, 实现高校图书馆水准的有效提升, 最终达到提高高校综合实力的目的。

摘要:在二十一世纪的信息化时代, 高校建设正处在一个蓬勃发展的阶段。在实际的发展进程中, 图书馆体系所发挥出来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为了保障高校图书馆资料室效用的充分发挥, 应该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广泛地应用在图书馆系统构建中, 实现高校综合学力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效图书资料,网络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彦芬.高校院系资料室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思考.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29 (3)

[2]吕婷.浅谈高校图书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2 (7)

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策略,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 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越来越依赖于网络。与此相关的网络安全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网络提供给人们丰富的信息资源, 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巨大便利, 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在人类享受网络带来的变革时, 网络安全所引发的数据丢失、系统被破坏、机密被盗等问题也在困扰着人类。所以, 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势在必行。该论文在研究网络安全策略、常用安全技术的基础上, 分析了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网络安全策略

主要从政策制度方面讨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不仅涉及技术问题, 而且涉及法律问题和管理问题。一般认为, 技术问题是最直接的保证网络安全的手段。但应意识到, 离开了法律和建立在法律基础上的政策制度, 纵有最先进的技术, 网络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配置再完善的防火墙、功能再强大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再复杂的系统密码也挡不住内部人员从网管背后的一瞥。信息技术发展迅速, 网络安全政策明显滞后, 虽然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网络安全技术政策, 但随着网络环境的发展, 这些政策已完全不适用。所以, 网络安全政策制度亟待完善和加强。

2 常用网络安全技术

2.1 防火墙技术

尽管近年来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不断涌现, 但到目前为止防火墙仍是网络系统安全保护中最常用的技术。据公安部计算机信息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2000年所检测的网络安全产品的统计, 在数量方面, 防火墙产品占第一位, 其次为入侵检测产品和网络安全扫描。

防火墙系统是一种网络安全部件, 它可以是硬件, 也可以是软件, 也可能是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这种安全部件处于被保护网络和其它网络的边界, 接收进出被保护网络的数据流, 并根据防火墙所配置的访问控制策略进行过滤或作出其它操作, 防火墙系统不仅能够保护网络资源不受外部的侵入, 而且还能够拦截从被保护网络向外传送有价值的信息。防火墙系统可以用于内部网络与Internet之间的隔离, 也可用于内部网络不同网段的隔离, 后者通常称为Intranet防火墙。

2.2 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也叫网络实时监控技术, 它通过硬件或软件对网络上的数据流进行实时检查, 并与系统中的入侵特征数据库进行比较, 一旦发现有被攻击的迹象, 立刻根据用户所定义的动作做出反应, 如切断网络连接, 或通知防火墙系统对访问控制策略进行调整, 将入侵的数据包过滤掉等。

2.3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

网络安全扫描技术是为使系统管理员能够及时了解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漏洞, 并采取相应防范措施, 从而降低系统的安全风险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安全技术。利用安全扫描技术, 可以对局域网络、Web站点、主机操作系统、系统服务以及防火墙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扫描, 系统管理员可以了解在运行的网络系统中存在的不安全的网络服务, 在操作系统上存在的可能导致遭受缓冲区溢出攻击或者拒绝服务攻击的安全漏洞, 还可以检测主机系统中是否被安装了窃听程序, 防火墙系统是否存在安全漏洞和配置错误。

其它的网络安全技术还包括加密技术、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和VPN技术等等。

3 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

1)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 深度的内容安全是目前热点的技术研究方向。

面对新的不同种类的安全威胁, 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技术手段进行识别和防护, 而基于内容的深度安全分析已经成为目前的热点方向, 包括基于特征匹配的深度分析以及基于行为识别的内容分析技术等。基于特征库签名的深度报文特征匹配是目前比较通用的一种方式, 通过对报文的深度内容分析, 获取安全攻击的典型特征, 通过特征库匹配实现对网络攻击的入侵检测和防御;或者通过跟踪协议的状态交互, 并通过和学习到的协议状态机模型来比对协议是否发生异常, 从而检测出当前网络是否存在攻击发生。此外基于行为的模型学习和智能分析也成为目前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 通过对大量攻击行为的模拟和行为特征分析可以提前预知攻击行为的发生并及时告警和响应, 从而规避风险。同时需要考虑的是安全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 因此及时跟踪最新的安全漏洞, 研究新的安全威胁的行为就显得尤为重要。

2) 从硬件支撑方面看, 基于多核+ASIC的硬件架构已经成为安全业务网关的主流平台。

基于通用处理器的集中式架构很好的满足了防火墙灵活多变的应用需求, 但是性能上的缺陷却成为其在高端市场或者是多功能网关市场上发展的瓶颈问题, 无法满足用户的性能需求。而ASIC、FPGA或者NP架构的防火墙性能优势明显, 但是可扩展性差, 灵活性不足, 用户必须要为新业务的扩展投入新的成本, 它已无法适应业务功能不断丰富、业务需求不断变化的防火墙的应用。因此, 具备良好的业务扩展能力、软件编程可继承性、高性能并行处理的多核硬件平台成为新形势下安全网关发展的首选。

3) 从解决方案的建设思路看, 要实现从被动防御到主动防御, 从局部安全到智能安全防护的转变。

在与安全威胁进行博弈的过程中, 我们也经历过头痛医头的局部安全被动防御的尴尬。从安全防御的效果来看, 站在终端用户的角度, 虽然PC系统安装了防火墙和各种杀毒软件, 但是仍避免不了蠕虫泛滥、垃圾邮件、病毒传播以及拒绝服务的侵扰, 而在网络层面尽管部署了IDS入侵检测产品, 但是受制于检测算法的局限和硬件平台的性能瓶颈, 在攻击检测的提前预警、减少误报率, 以及发现攻击之后的及时响应方面都存在不足。另外, 运营商和企业的内网安全防护也并不仅仅是防病毒的问题, 还包括安全策略的执行、外来非法侵入、补丁管理、上网行为审计以及合规性管理等方面都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4 结语

归结起来, 在如何更好的进行安全防护的问题上, 只要我们遵循安全技术的发展趋势, 及时根据安全形势动态调整安全策略, 站在智能安全建设的角度, 网络安全建设必将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吴慧.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J].硅谷, 2009.

网络信息检索发展趋势 篇10

1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较为复杂,其中涉及了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密码技术、数学、通信等多方面的专业内容。一般来说,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是要求系统信息不受窃取或者破坏,信息网络服务保持稳定、正常的运行状态。互联网中,信息是最有价值的内容,而现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也是重要的资源,网络信息安全强调对信息安全的保证。现阶段,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中,主要的安全隐患包括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外来攻击以及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

1.1 操作系统中存在漏洞以及不安全性

这是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中的重要因素。操作系统中,由于存在一定的漏洞以及安全设置不合理,为黑客等恶意攻击者提供了攻击条件,造成了系统安全性不足,信息被窃取与破坏。

1.2 外部攻击也是计算机信息网络经常面对的安全问题

外部攻击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木马以及恶意人为攻击两个方面。计算机病毒是一种对计算机功能与数据进行破坏的程序,并且具有自我复制与传播的功能,可以在互联网中大范围的传播,造成严重的信息网络安全事故。计算机病毒在日常生活中,传播的途径较多,并且利用系统中的安全漏洞,实现恶意行为。恶意人为攻击是人为的对计算机进行攻击与探测,对于他人计算机中的信息安全性与完整性进行破坏,为计算机网络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1.3 安全管理工作有所不足,安全管理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并且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现代信息网络的技术不断进步,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不能与时俱进的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就难以满足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要求。另外,很多部门缺乏合理的安全策略,在受到网络攻击时,没有良好的备份与恢复机制对网络安全进行保护。人员自身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不强,也是造成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1.4 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

一些人利用电子邮件地址的“公开性”和系统的“可广播性”进行商业、宗教、政治等活动,把自己的电子邮件强行“推入”别人的电子邮箱,强迫他人接受垃圾邮件。与计算机病毒不同,间谍软件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系统造成破坏,而是窃取系统或是用户信息。

1.5 计算机犯罪

计算机犯罪,通常是利用窃取口令手段非法侵入计算机的信息系统,传播有害信息,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实施贪污、盗窃、诈骗和金融犯罪等活动。在一个开放的网络环境中,大量信息在网上流动,这为不法份子提供了攻击目标。他们利用不同的攻击手段,获得访问或修改在网中流动的敏感信息,闯入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窥视、窃取、篡改数据。不受时间、地点条件限制的网络诈骗,其“低成本和高收益”又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犯罪的增长。

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2.1 应用防火墙技术提高网络信息安全性

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内网的访问控制可以通过防火墙来实现。有效的防火墙设置可以保护网络内部重要信息,避免内部信息收到非法访问。防火墙是目前较为有效的信息防御方式,可以提高网络安全性。防火墙在网络结构中,属于第一个安全关卡,对于外来入侵的阻止有着重要的意义。防火墙一般安装在内网与外网之间,并且位于内部网络的出口处,最大限度是实现网络隔离与控制的作用。防火墙可以对访问的地址信息进行过滤,保证所有连接行为都经过防火墙,并且对外网活动进行监听,有效的分析相关入侵动作。防火墙通过授权的方式,对网络访问活动进行管理,保护了内网信息的安全性。

2.2 应用有效的信息加密技术

网络信息通信中,对于数据信息的保护大多数都是通过信息加密来实现,保护数据与信息在未授权的情况下,不被阅读,保护传输信息的安全。安全加密技术中,密码技术是主要的防护措施。对信息进行加密的方式很多,主要由链路加密、端点加密和节点加密三种主要加密方式。不同的加密方式针对于链路信息的作用点不同,相比与防火墙的防护方式,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2.3 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

数据与资料的备份,是对信息保护的重要手段,可以在信息遭受破坏与丢失之后,对重要数据进行恢复的基础。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要构建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并且通过先进的数据备份手段,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数据备份技术,是指将计算机与网络中的数据,通过特定的技术进行存储,并且转移到可以长久保存的介质当中。如果系统发生崩溃或者数据意外丢失,数据备份可以将数据信息恢复到意外之前的情况。另外,对于备份数据的管理上,要保证其独立性,避免出现安全问题时,备份数据收到损坏,影响信息恢复。

2.4 提高防护意识与完善法律法规

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上,要注重将技术手段与管理手段相结合,通过管理手段促进安全管理就似乎的实施。对于日常网络的使用时,计算机使用人员必须要保证计算机内部具有最新的杀毒防护软件,并且具备完善的系统补丁,对于其他可能造成网络信息安全的端口与服务进行关闭,提高自身安全意识,将软硬件防护措施相结合,提高信息网络安全性。另外,对于相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要进一步的完善,提高民众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

2.5 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包括物理隔离技术和逻辑隔离技术,物理隔离就是将本单位的主机或网络从物理上与因特网断开,涉密文件存放在单独的计算机上,上网采用专用计算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远距离通信亦采用专线,此时,网络安全问题变为管理问题了。但这种隔离技术耗费较大,特别是单位之间的专线建设成本较高,当距离较远时,为敌方在脆弱节点非法接人提供了可能。采用逻辑隔离时被隔离的两端仍然存在物理上数据通道连线,但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被隔离的两端没有数据通道。一般使用协议转换、数据格式剥离和数据流控制的方法,在两个逻辑隔离区域中传输数据。并且传输的方向是可控状态下的单向,不能在两个网络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交换。

3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

现代化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较快,对于网络网络安全性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当中,提高网络信息安全防御工作的主动性,是新时期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首先,对于网络层面的保护程度要不断增加。在以往网络信息发展的初步阶段,通信用户数量较少,用户线路比较固定,网络安全的加密技术主要采用物理方式来进行,成本较高。随着现代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安装,用户数量大幅度增加,安全技术也需要逐渐的深入。网络信息安全业务不断增加,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中,要提高网络安全评估工作,将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服务化。其次,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内涵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安全内容不断增多,以往传统的加密与认证技术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网络信息安全需求。与此同时,各种监听技术、漏洞扫描、入侵检测、内容过滤、病毒查杀都需要不断的引入。各种网络系统的不断扩大,使得网络安全协议也得到的很大程度的发展,各种安全设备不断的被研发,并且投入使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由以往零散型发展成为统筹刑,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平台化与一体化,使得网络信息安全得到了更有效的保证。最后,网络信息安全的被动性向主动性的转变。主动防御技术可以对网络中可能引发安全问题的因素进行扫描,并且在安全问题产生之前,对安全风险进行消除。

4 结束语

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对于信息资源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网络安全技术必须要与时俱进的发展,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信息安全要求。

摘要: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网络的不断普及,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动力。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网络活动在不断增加。在网络信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计算机网络安全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网络信息安全案例,为人们敲响了警钟。本文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羊兴.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24).

[2]朱芸锋.信息系统网络防范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09(20).

上一篇:CAM软件下一篇:产业结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