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024-07-09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共8篇)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篇1

监狱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 要】:当前中国监狱的发展背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国内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治文明、法制文明的日趋进步,生活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要求监狱行刑工作必须和当前社会的发展同步,必须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要素,而不是简单的应对和附和,因而要关注和重视信息化发展趋势和应用。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服务于监狱的行刑工作,从而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公平与效率,注重信息化建设的涵义不是上几台计算机,也不是简单的监控设备和仅仅反映一些信息的局域网,而是要通过发展当代信息化建设这种平台和手段实现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革命,在不断的发展中打造一个狱务透明、改造手段革新、推进教育模式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的现代监狱。

【关键词】:监狱信息化 发展现状 发展趋势

对于监狱信息化的发展现状的了解,在2010年11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具体内容如下:为提升监狱管理信息化水平,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了司法部全国监狱信息化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该项目的建成将促进监狱依法、规范、公正和文明执法,进一步提升各级监狱管理机关快速反应能力和突发事件应对能力。近年来,我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监狱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国监狱信息网络平台已初步形成,北京等21个省(区、市)监狱局建设完成了覆盖所有基层监狱的省级广域网。各地基本建立了罪犯信息、狱警、警务等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各项技术防范工程和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监狱信息化建设,能为监狱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达到“科技强警”的效果。以监控系统为例,为基层警察带去极大的裨益,最明显的感受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能有效缓解基层警力紧张的压力。当下,我省各监狱普遍存在押犯多而警力少这一客观事实,警力紧张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监控系统的设立,使基层警察不再疲于在监管各场所巡视,在监控屏幕前点击一下鼠标,便能对罪犯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大大减轻了值班工作压力。

二是能强化罪犯现场管理。如何有效化解罪犯矛盾,将罪犯之间的纠纷摩擦遏制在萌芽状态,是基层警察在日常管理和狱情排查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监控系统能充分彰显了“技防”的优势,一方面使警察对罪犯的行为动态洞若观火,为日常管理提供莫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对罪犯能产生威慑效用,使其不得不时刻规范、检讨自身行为。

三是能有利于执法管理过程中调查取证。基层警察在处理罪犯违纪违规行为时,经常会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调查取证难。传统的取证方法便是在场罪犯佐证,这往往因无法形成有力的证据链而引起当事人不服,进而可能引发不服管教、消极改造甚至对抗管理等诸多日常管理中棘手的“后遗症”。而监控系统庞大的数据存储和视频图像调用功能,让罪犯的违纪违规行为随时可以清晰直观地“回放”出来,让罪犯口服心服,使基层警察在处理罪犯违纪违规行为取证难题迎刃而解。

2007年5月29日,司法部在南京召开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发布了《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规划》。

监狱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

吴爱英部长指出,监狱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高效安全的网络设施为基础,以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为前提,以功能完备的应用系统为重点,坚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分类管理,加快推进监狱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狱刑罚执行的技术保障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在监狱工作中的应用水平,提高广大监狱干警的综合素质,保持监狱安全稳定,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促进监狱工作改革发展,更好地发挥监狱在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职能作用。

监狱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构建覆盖全国监狱系统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统一、应用功能完备的信息化体系,明显提高监狱信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形成全员应用、资源共享的信息化工作格局,显著提高监狱执法、安全防范、罪犯改造等工作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推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监狱信息化建设现状及思考

近年来,随着国家司法部对科技强警和监狱信息化的大力提倡,监狱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在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监狱建设了不少安防子系统,但是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缺乏联动指挥,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各子系统功能机制;同时带来了权责不清,无法共享资源的问题。

监狱安防建设逐年增加,随着安防设备的增多,设备分散管理,造成完好率不高,人工巡检困难的局面,如何提高设备管理部门在有限的警力条件下,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已经成为监狱领导急需考虑的课题。

现大多数监狱在电子化,网络化基础建设方面投入巨大,但实际使用效果不佳,问题往往集中在没有一套完整的电子化管理机制,各部门之间的日常业务流程繁琐,无法统一审批、处理,造成管理不便。近期各地监狱单位都加强了监狱AB门的安防建设,虽然上了很多硬件设施,总体上加强了AB门的安全监管,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传统的进出管理模式并没有随着AB门的安全改造而得到进一步加强,出现了最新安防设施配套落后管理机制的现象,并不能发挥安防改造的最大效益。解决方案

2.1 仙朗安防信息化集成平台

针对“信息孤岛现象”问题,我们推出了一套集“工作”、“管理”、“指挥”、“考核”于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的管理平台。该平台把各个安防和狱务子系统有效整合在一个平台里面,打破了信息孤岛的局面。系统间相互关联、统一协调,实现了单点登录、资源共享、信息同步。

近年来,随着国家司法部对科技强警和监狱信息化的大力提倡,监狱信息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是我们在监狱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这几个方面: •监狱建设了不少安防子系统,但是各个子系统独立运行、各自为政,形成了“信息孤岛”,缺乏联动指挥,不能充分有效的发挥各子系统功能机制;同时带来了权责不清,无法共享资源的问题。【泉州监狱】之CIO视频访谈:监狱信息化发展趋势--访福建省泉州监狱 副监狱长 刘松

目前,数字化决定整个监狱发展,从上级以及部门里都会制定发展纲要、发展计划,并且取得相对明确的口号,完成几大功能。上面给的只是一种功能,对技术要求不明确,我们只能在做的过程中对一些现有的技术进行筛选征集。在筛选过程中,我们发现监狱安防系统欠缺一些对安防技术发展比较了解的人才,特别是决策层面上的。我曾做过2项工程,其中一个项目安防投标的很多公司都不太一样,并不是借PC的体系应用。当时我们对安防的理解层面局限于监控与录像,专业知识和人才的欠缺,最后决定聘请高校安防专家与智能化专家进行深度沟通。

普及应用之后,增加了安防探头点,目前已经安装了1200多个探头,我们还会继续安装,将会超过1500个探头,基本上每个角落都会涉及到。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单是安防建设,还要实现安防管理和OV,特别是安防决策。

智能化马上就要成为我们重点考虑发展的趋势。我们建议方案解决方与我们跟有关智能化图象的专业公司很好的配合起来。因为现在很多技术,出现分工协作越来越细化了、越来越密切了,所以我们很在乎智能化运营。那些信息化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紧急的,哪些是正常图片可以跳过去。

现在,监狱管理半径得到了很好的延伸,车间装的是360度的,不变焦的探头,在我的桌面上就可以随意看到,整体状况能够大概掌握。作为一个智能部门,我们要围绕着这个“行我之行”作为一个工作重点,来开展我们一系列的智能活动,而技术应用也是围绕着智能上面展开的。我们工作的宗旨也比较明显。技术应用肯定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方式改变。分析管理现在正在考虑,也正在全线规划。在整个营运过程中,专职人员跟普通的营运人员有一个差别,这相当于不同的管理者,他对整个营运需求的理解也不同。

技术方面,成熟的技术能够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这个就是我最本质的看法。

老系统的应用环境受到限制,比如说一定要去指挥中心,或者是硬件已经很高的,他需要举证。现在我在任何一台PC上登陆相应的帐号和密码,就可以进行查看、应用、实现管理。

华三在工作配合上,针对行业应用方面(开放机)还是相当不错的,开放了一些接口。华三这些先生们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应该说他们职业化程度很高,对我们一些客户反馈需求反应也比较高,承诺也相对让人比较满意。这个系统目前主要的重点是在一些视频上面,一些相关联应用,还需要行业进一步营运开发。同时,我们也希望华三与一些专业应用公司,有着一种更密切配合的关系,这是我们一个比较特殊的需求。因为很多公司产品相互之间协议都不是开放的,是先有协议,它在整个接口过程中会遇到应用上的评定,用户运用过程中,不够方便,比较零碎。所以说,基于在这种架构应用与接口上,我相信华三一定能够开放,应用深入挖掘方面,可能需要一些管理公司去做。华三主要是解决整体上的一些方案,个性化的方案应该由一些管理公司去做。

结论

在现今的社会中

林旺增

2011年11月15日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篇2

21世纪,网络化、信息化技术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在军事上,局部战争的实践也已经证明现代战争的形态已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迅速转变, 信息化作战所依托的基础环境(各种有线、无线网络)、基本形式(电磁发射、接收、传递)和设备使用管理,已经成为未来军事斗争新的作战领域和形式。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技术军事应用的深入,我军面临着信息化战争的严重威胁,同时我军在其他作战领域的作战能力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信息化战争依托于现今所有的基础网络(inter- net网络、无线网络、局域网络、嵌入式系统),利用电子和电磁频谱的空间作战,其行为形式包括数据、信息的处理和交换。信息化战争已经不断应用在现代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取得了极大的军事效益[1]。

综上所述,开展对信息化战争相关技术的研究对加快我军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军作战能力,有效应对信息化战争的威胁均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舒特系统是美军研制的信息化战争的新型武器系统,其主要攻击对象是包括传感器的军事系统,通过对该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能够防范未来作战中,该系统对我预警探测系统进行的攻击和毁伤,并为未来预警探测系 统在信息 化战争中 的应用提 供技术支持[2,3]。

1国外发展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早在海湾战争期间,信息化战争就已得到了首次应用,并在后来的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自1999年以来,为了拥有一定的网络作战能力,许多国家的军队都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组建网络作战部队,研制各类网络攻击和防御武器,以便在信息化战争这一崭新的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美国空军、海军和陆军等军兵种也先后建设了信息化作战部队。

美国陆军成立了网络司令部,其使命是为实现陆军的网络与任务而规划、协调、集成、同步、指挥与执行网络行动,2010年建立了计算机应急反应分队,其职责是维护陆军各基地信息系统的安全,必要时可以发起信息网络攻击,侵入、破坏甚至瘫痪别国军事网络系统。

美国空军组建 了专门实 施网络攻 击的航空 队———第八航空队,下辖若干信息战分队。美国空军从指挥机构到作战部队,体系建设相对完善。

美国空军网络空间司令部的任务是组建训练有素和装备精良的作战力量,实施电磁频谱领域的持续作战行动,并确保这一行动与全球空中和空间军事行动实现全面一体化。通过发展、保持和加强网络空间能力,实施电磁频谱空间内持续一体化作战行动,进而实现美国在网络空间的主宰权。

(1)美军网络作战装备研制情况

美军已经陆续开展了网络作战装备的研制工作,主要的作战装备基于网络的软攻击和硬杀伤,同时也研制出综合应用软、硬杀伤的网络空间攻击系统,如舒特系统等。

软杀伤武器主要通过病毒渗透或植入对方网络, 使敌方网络失效或者瘫痪。美军已经研制出2000多种计算机病毒武器,如“逻辑炸弹”和“陷阱门”等。

硬杀伤武器对别国网络的物理载体进行攻击, 美军研制了电磁脉冲弹、次声波武器、动能拦截弹和高功率微波武器,能够对敌方网络的核心控制设备进行攻击。

美军还研制了大量的军用系统进行网络作战, 主要通过将电子战、信息战和网络攻防等手段互相结合,通过侦察、处理、网络入侵、控制等方式,攻陷敌方的系统,使之失去作战效能。

(2)美国网络作战开展的试验和演习情况

美军已经开展了大量的试验和军事演习,通过历次演习对自身网络安全、网络攻击能力、国家网络的抗毁伤和恢复能力等进行检验。美国军方还与兰德公司共同进行网络攻防试验,用以完善美国的赛博空间发展战略。其中较为典型的演习包括“网络风暴”、“施里弗”、“红旗”演习等。

(3)美军的国家网络靶场建设情况

2008年,布什总统批准了国家网络安全综合计划(CNCI),要求建立专门的试验平台对信息安全系统进行验证,并与信息工业部门、国家安全机构共享研究数据,提高国家信息安全水平。CNCI计划直接促成了“国家网络靶场”项目的出台,项目由国防预先研究计划局(DARPA)负责管理,靶场建成后将为美国国防部、陆海空三军和其他政府机构服务。

“国家网络靶场”将成为美国测试各种网络研发项目的国家级资源。通过该靶场,研究人员可以在具有代表性的网络环境中对各种信息保障工具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估,可复现各种复杂的大规模异构网络,在一个网络架构同时进行多个独立的测试,进而对Internet规模或全球信息栅格(GIG)规模的网络研究进行高置信度仿真,同时开发最新的网络测试技术,以科学的手段对网络技术进行严格的测试。“国家网络靶场”测试的对象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其中包括全新的操作系统、系统内核、工作站/ 终端部件、主机安全系统、局域网安全工具和组件、网络操作系统和设备、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网络协议。

欧洲其他国家也效仿美国建立了相应的网络战领导机构。法德相继提出“未来士兵系统”、“先进战斗士兵系统”等计划;英国利用现有或在研的平台和武器,通过探索数字一体化和快速数据交付,降低交战决策周期;俄罗斯自2005年遭受“橙色网络”攻击之后,也开始研究信息化战争,并组建自己的信息化战争部队[4,5]。

2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已经开展的通信网络安全研究、信息安全研究和系统安全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可以作为信息化战争技术研究的基础,据此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但未形成有效的军事体系。

3发展方向

(1)整合信息化作战能力,建立联合作战体系

美军JV2010、JV2020以及相关文件表达的作战概念归根结底是各军种的联合作战:军种间的联合;各层次监视与侦察、情报评估、指挥与控制、任务准备和实施等一系列必须具备功能的联合;最高指挥当局到战区到基层作战部队的指挥畅通。因此, 指挥自动化系统必须在军种间、功能间、层次间形成一体化,从构想、设计和建设上把各种异构系统集成为横向互联的扁平式大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体化信息化作战体系是取得并保持信息优势、决策优势的关键。美国国防部整合了情报保障、军事欺骗、心理战、电子战、物理进攻、计算机网络攻击和作 战安全,并规划了国防部信息进攻和防御作战的设想及实现具体目标的时限。

(2)加快国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信息化战争及其关键的信息支撑技术处于美国国家战略的核心位置,是实现信息优势、决策优势以及全域主宰的基石。建立功能强大、可信、可互操作的国防公共基础设施环境,是实现联合作战,达到信息化战争能力,获取信息化战争作战优势的基础。美国的国防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发展与完善,国防信息系统局还将继续建设全球范围的信息传输设施, 完成近2000个工程。国防大型计算机中心为国防部全球作战支持行动提供关键计算服务、全方位发送信 息和共享 资源。美军GIG系统已实 现了GIG1.0的全部功能,预计将在系统安全、全局态势感知、信息可信等方面逐步完善,满足信息化战争环境的要求。

(3)发展太空力量,占据战略制高点

信息化战争与太空紧密相关,空间力量是保证全面威慑态势不可或缺的手段,可在战场态势感知、提高作战速度、同步性、机动能力及火力运用中带来绝对优势。美军通过“施里弗”-5军演,获得若干关键经验教训,主要集中在太空和信息化战争的整合、对太空态势感知存在至关重要的需求、联合参与者的军力倍增能力以及把商业太空能力融入整体作战中的需求。军事作战的各个方面都在某种程度上受 到航天和信息化战争能力的影响。航天资源保证了精确导航、卫星通信、天基监视及导弹预警的精确度、连通性及态势感知能力;信息化技术的开发使指挥官对部队的正确指挥与控制得以更加畅通。航天及信息化战争也为发展经济、扩大政治影响力等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自身的脆弱性,航天和信息化战争技术面临诸多威胁,例如卫星精确导航和定位易受信号干扰、网络易遭攻击等。美国形成空间优势计划分3个阶段:早期(2004~2007年)发展空间优势;中期 (2008~2013年)获取空间 优势;远期 (2014~2025年)维护取得的空间优势和信息优势。

(4)突破从传感器到射手的信息铰链

美军先进作战空间信息系统概念(ABIS)特别提出了从传感器到射手的互操作能力,也就是要突破信息感知系统与武器系统之间的信息铰链。这是一项重要的战场信息系统的特性指标。将情报探测系统与武器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有赖于战场信息系统的综合一体化设计。若能够实现信息化战争与作战力量深度融合,将使得各种武器系统大大扩展作战范围,提高命中精度和增强杀伤力。

(5)提升软件的核心作用,重视软件开发

数据融合处理、图像处理、自动目标识别、辅助决策和预测、人工智能、复杂推理、虚拟现实、战略战役联合作战指挥软件等都是作战系统的重点,是实现从数据品质、信息品质、知识品质到认知品质突破的关键所在。侦察/监视—决策—杀伤—战损评估过程中各系统及构件的同步、连续、动态、有机统一决定于相应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成功与否,因此, 软件系统是一体化指挥自动化系统的大脑,必须提高信息系统与武器系统的软件水平和能力。美军方特别重视开发公共操作环境,是所有信息系统的主体框架,美军方还特别重视发展中间件,强调构件重用和协作操作。因此,软件是实现信息化战争环境战略级、战役级、战术级互操作,取得认知域突破的必由之路。在我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加强软件的成本估算和质量保障,优化系统开发途径和方法,达到科学提高软件质量、节约开支,实现信息化战争资源的有效调度和利用。

(6)加强军民结合,融入商用能力

在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和运行中,应当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共享资源,不仅可以缩短开发的周期,节约大量的经费,把先进的技术和成果引入到武器系统的研制开发中。因此,大量采用商用产品(COTS)、国家产品(GOTS)和非研制项(NRI) 产品是现实可行的,也是建设信息化战争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系统设计与实施时考虑到民间商用系统的能力,在战时能够被征用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国家的战争能力。

(7)稳步变革,不断推进军事转型

为适应时代变革的需求,军事力量应把握技术发展机遇,改革其战略、条令、训练、教育、编制、装备、作战理论和战术,并获得决定性军事成果。美国在运用信息革命的优势及产生的潜力方面,积极确立国防部联合作战概念开发和实验执行机构,进行各种先进作战概念试验和使用,并指导全军的模拟演练。因此,指挥自动化系统必须适应军事转型战略的需要,持续改进,不断地扩展功能和能力。

4结束语

总之,信息化战争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军应从以下7个方面进行技术发展和突破:整合信息化作战能力,建立联合作战体系;加快国防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太空力量,占据战略制高点;突破从传感器到射手的信息铰链;提升软件的核心作用,重视软件开发;加强军民结合,融入商用能力;稳步变革,不断推进军事转型。

在现代的战争中,只有形成有效的信息化军事体系,才能缩小我军与美国等军事强国的军事力量差距,乃至赶超他们。

摘要:目前,信息化战争已经成为最具特色的一种作战形式。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信息化战争必然会显示出极高的军事地位和作用。文章分析了信息化战争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信息化战争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国内信息化战争的发展方向。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篇3

关键词: 农电信息化 发展趋势 发展现状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电力企业信息化提供了基础,尤其是计算机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力企业调度自动化、生产信息系统及营销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农电信息化水平依然不高,一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农电工作中应用不足,严重影响农电系统的发展,因此如何加强农电信息化的建设是电力企业重点考虑的问题。

1.我国农电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农电管理的水平决定了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管理范围涉及较广,尤其是涉及生产、营销、调度、物资等各方面,要提高电力企业管理水平,就要积极地引入信息化管理方式,并提高农电信息化的水平。农电信息化可以为各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尤其是可以为各系统的数据分析提供快捷的处理方式。当前我国的农电信息化发展现状为:①信息化观念落后,系统的利用率较低,尤其是当前农电系统的复杂化,增加数据处理量,但是当前的农电信息化水平不能满足数据处理的需求;②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造成数据共享的困难,从而造成数据的浪费,各部门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数据库,使得工作效率低下,制约管理水平的提升。

2.农电信息化存在的困难

当前我国的农电信息化发展面临较多问题,由于管理模式、人力财力和人员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农电信息化工作开展并不理想,下面详细分析农电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2.1建设缺乏长效的整体规划

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农电信息化缺乏专项资金保证,同时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造成整个信息化建设缺乏长远整体的规划。信息化的建设应当和企业的发展规划相结合,并参考企业的信息资源,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但是由于部分电力企业并不能掌握完善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方法,很难制定长远全面的发展战略,这直接影响农电信息化的建设质量。此外,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经验缺乏,没有构建信息网络平台的能力。

2.2缺少完善的信息化标准体系

当前我国各地的信息化建设缺少完整的标准,尤其是在系统的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安全、评价等方面没有形成标准体系,给数据的管理和整合带来极大不便,造成系统之间的数据很难保证一致性和准确性。同时由于标准的缺乏,造成各个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不能及时共享,影响农电工作效率。

2.3信息化建设观念落后

虽然农电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但是其见效慢、周期长,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因此部分管理者对于信息化建设工作不够重视,对于建设的扶植资金较少,使得其各项工作很难开展,同时部分人员的思想观念落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造成整个信息化建设的滞后。

2.4硬件基础较差

农电信息化建设需要对于硬件的要求较高,尤其是对于网络的宽带、可靠性、质量控制、管理能力、应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高。而在一些光纤通信通信条件较差的地区,由于网络通道的限制,其数据传输和阐述可靠性都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供电的日常工作。此外硬件设备的管理不当,造成网络资源的相互挤占空间,使得各个系统之间独立运行,不能发挥信息化的优势。

3.我国农电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农电信息化管理机构科学化

农电信息化建设需要有科学管理制度的保障,因此要成立单独的信息管理中心,统筹整个农电信息化的规划和实施,有助于管理和维护公司内部的各项事务运行,有效防止资源的浪费和网络环境的堵塞,同时加强系统之间的数据资源共享,为农电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3.2农电信息化建设专业化

信息化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需要引入大量的专业高素质人才,引导信息化建设走向专业化。首先是人才制度的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各个工作环节中引入专业人才,提高工作专业性;再者在制度建设上,严格按照行业内的管理标准,健全各种信息化应用运行维护的制度和应急预案,切实保证信息化应用为电力企业的业务和管理等各环节提供不间断的支持。

3.3农电信息化建设标准化

农电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套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尤其是要制定数据字典、代码、数据接口标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全面性,方便各种数据报表的制定,为数据共享提供保障。

四、结语

农电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所以相关人员要深刻认识建设现状,并把握好农电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提高信息化水平、供电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薛天龙.农电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及方向[J].中国电力教育,2010(3).

[2]苏警.农电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10(12).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篇4

企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根据信息化发展规律、信息化的集成度及价值收益可以将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历程分成四个阶段,分别是:财务电算化、数字化企业、信息化企业和智慧企业。

1)财会电算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从1981年财政部推动提出“会计电算化”概念,国内企业开始开展企业信息化应用,计算机应用主要集中以财务电算化和档案数字化等个别领域。

2)数字化企业阶段:“数字地球”是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数字地球理论的建立、数字地球核心技术的发展以及集团企业业务与管理的需要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催化剂。这个阶段的企业信息化应用特点为部门级应用,实现文档电子化、办公自动化、业务流程化,支持内部流程整合。

3)信息化企业阶段:2000年以来,我国企业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个阶段的应用特点为以ERP套装软件为集成应用的企业级应用,加强信息资源利用,集成和整合信息流、价值流、业务流,支持企业管控模式,全面提升企业决策能力。

4)智慧化企业阶段: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作出迅速建立“感知中国”中心的指示。随着各种新兴技术的成熟和相关政策的落实,企业也开始积极尝试采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步入智慧的阶段,其特点为信息化和管理提升充分结合,紧跟市场、随需速动、智慧经营,充分支持企业模式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

“智慧企业”的含义

“智慧企业”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构建一个高感度的基础环境,完成企业人力、财力、物资、信息等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集团企业内部及时、互动、整合的信息感知、传递和处理,最终达到企业竞争力增强、员工幸福和谐及可持续发展。“智慧企业”是最具前瞻性的,能够最充分、敏捷、灵活有效地运用资源的企业。

“智慧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云平台弹性化以支持向企业2.0的转变

企业2.0(Enterprise 2.0)是创新2.0时代的企业形态,通过以移动技术为代表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具和SNS、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社会工具应用,实现用户创新、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完成企业形态从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

PaaS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集团企业开始在云数据中心部署该服务。发挥PaaS优势的关键在于始终关注业务服务,这需要卓越的创新、灵活性和迭代能力,因此需要在应用程序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展开持续的试验。PaaS能够支持企业快速反应和响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奠定优势。得益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企业能够从容应对莫测的市场变化,以支持快速的业务流程重组,适应新的业务需求,支持业务创新,从而支持向企业2.0转变。

大数据智能化以快速响应客户3.0时代

如今的消费者已进入了客户3.0时代,客户3.0表现为客户与外界联系紧密、信息资源丰富,同时面对纷繁多样的选择,客户变得更加挑剔。他们期望个性化地参与消费过程——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通过自己所青睐的方式,获取想要的产品和服务。

大数据有所谓的3V特征:即“大量化”(Volume)、“多样化”(Variety)和“快速化”(Velocity)。然而,光是大量的数据采集是不够的,这些数据本身还需要有较高价值,即增加第四个V:Value(价值),成为4V。而经过“大数据”技术的处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显示等)之后更会产生较高的价值,即实现大数据智能化。通过大数据的智能化分析,企业可以积极响应客户3.0,利用自身数据驱动的洞察来预测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建议、产品和解决方案。此举有助企业成为无微不至的服务商,在提高客户忠诚度的同时,提升附加服务的可能性。

资源一体化以推动供应链3.0的实现

供应链1.0以核心企业为主,但是到了2.0,它不是一个核心,而是利用成熟的IT技术建构平台连接了供应链当中所有的参与者,到了3.0时代,它是一个更广义的平台和生态概念,跨线条、部门、区域,与政府、企业、协会广为联盟。

集团企业的全球化运作,使得期信息化建设开始更多地关注企业外部资源,如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在客户服务和供应链管理上对IT职能的绩效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预示着集团企业信息化也必将从内部资源的集成到外部资源管理的扩展。企业将通过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建设以供应链一体化平台,使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边界模糊化。供应链3.0不在是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趋势。

构建安全生态圈以应对“网络战略3.0”

“网络战略3.0”首先由美国提出,它可以看作是美国信息安全战略进入第三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标识之一,预示着一种全新的信息战略:基于“有效保护”和“大规模报复”的“积极防御”战略。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该领导小组将着眼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统筹协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

为了有效应对“网络战略3.0”,企业面临着来自政府、行业组织以及自身战略的合规性要求越来越多,信息安全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基础能力,需要从架构层面应对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的挑战。安全架构设计的重点从自有封闭系统安全向安全生态圈建设转变。集团企业需要与上下游企业,以及安全管理机构、评测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开展广泛的合作,从管理制度、流程、技术手段的多层次协作确保企业安全战略目标的实现。

设备物联化推动向“工业4.0”转型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篇5

一、全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监狱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一)注重监狱中央数据库的建立,并实现数据共享

欧美监狱通常配备若干个网络信息计算机中心,每座监房各有1个,监狱总部1个。所有这些计算机中心通过光纤局域网相互连接。每个中心配备有一个奔腾服务器,各部门都有不同的网络信息点。监狱另有一个计算机中心供公众查询。早在九十年代,欧美监狱就开始采用监狱服刑人员数据系统,并且所有的监房已经实现了计算机化管理。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引入PMS(theprisonmanagementsystem,服刑人员管理系统),PMS是一个G2G和G2C的电子管理工具,它除了用于透明化和简单化的数据处理之外,还可以用于建立中心数据库,为监狱的所有监房提供资讯帮助。

监狱中心数据库包含有关服刑人员的详细情况,内容包括服刑人员种类、犯罪记录、入狱时间、入狱时的详细生理数据、号码、照片、个人详细资料(年龄、住址、家庭成员有关资料等)、医疗详细资料、囚房等等。它能够存贮和处理上万名服刑人员的基本数据、几万个指纹、数万张照片的信息,它在向监狱警官提供被羁押服刑人员的犯罪资料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监狱中心数据库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数据共享,监狱和当地警察局、司法和安全部门互联,有助于各界方便地对服刑人员进行管理。对于司法机构来说,数据共享使得他们能够采用统一的系统化方法管理监狱的服刑人员资料。例如:服刑人员在监狱内外的活动记录,包括诉讼案件的详细庭审资料。

(二)视频会议系统应用广泛

1、探监不用排长队

以前,服刑人员家属需要等待数小时,才能与服刑人员见上一面。由于视频会议系统的上线,探监者无须再排着数小时的长队等待会见服刑人员,他们也成为这些电子管理工具的受益者。呼叫中心建立在监狱综合大楼,探监者提前在此进行会见服刑人员的预约。在呼叫中心通过从监牢到监狱的视频会议系统,服刑人员家属和服刑人员通过计算机见面交谈。对于传统的探监方式来说,这无疑是一场悄无声息的革命性变革。

2、出庭不用到现场

考虑到服刑人员的健康、安全和其它后勤原因,最高法院使用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在监狱和特别法庭之间进行法庭审判。两端安装电视和数码视频摄像机,中间用综合服务数字网络线路进行连接。服刑人员根本未曾到庭,整个审判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系统进行。因此,该模式的审判方式成为刑事司法体系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使用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审判服刑人员优点一是降低安全风险,防止服刑人员在押送途中逃脱和劫持;二是政府部门运转成本最

小化,当服刑人员被带到法院的时候,必须采取一定的运送方式以确保适当的安全,结果导致大量的安全漏洞和延误,有些案件被延误长达数天甚至数月。

二、三代电子“监狱”

近年来美国的监狱人满为患,政府已无法承受监狱庞大的开支。地方当局为此不得不缩短或取消一些服刑人员的刑期,但这既非长久之计更非万全之策,既有损法律尊严,又不利于社会治安。于是,无形的电子“监狱”便悄然产生。

电子“监狱”实际上是一种电子监控程序系统,分收、发两部分,前者由执法当局控制,后者戴在服刑人员身上。执法人员可利用监控系统对监外服刑的服刑人员进行跟踪。“监狱”通常戴在服刑人员的手臂或小腿上,外形颇似手(脚)镯,但里面的机关可不简单。每只镯子都有特定的频率,它们相当于某个服刑人员的编号。执法部门通过接收器把握服刑人员的行踪。若某个服刑人员的频率信号中断,则意味着可能发生意外,警方可及时搜查,不给服刑人员以逃脱的时间。

第一代电子监狱问世于九十年代初,监狱将镯子与服刑人员的家用电话调解器相接(无线电连接)。服刑人员若离开电话机30公尺或企图损坏镯子,镯子即会自动向监视中心报警。警方配备了装有跟踪器的汽车,可随时进行搜捕。该系统价格低廉,平均每天的使用费用仅为8美分,目前已被广泛使用。

第二代电子监狱问世于九十年代末,由电脑和无线电收发讯机组合的装置。这种镯子每隔10秒钟即发出短促的信号,监视中心根据信号到达的次数,可测定出带镯服刑人员所在的地段,并自动地在地图上标出方位。服刑人员何时到过何地,都被自动记录并汇编在册,以便随时检索取证;同时也可据此研究服刑人员近期的行为和心理。当服刑人员接近某个禁区(如前受害人住处),或其他敏感地区时,镯子即发信号,监视中心即刻知悉,并采取相应对策。

第三代电子监狱问世于2001年,包括无线电监视器、模糊芯片和药囊。使用时将电子监视器(一块微小的芯片)和药囊埋植入服刑人员的手臂皮下(只需做一个微小的手术)。电子监视器含有一微处理器,它能测出服刑人员的生理状态,从而得知出现暴力的先兆或其它异常,同时把这些生理数据发往就近的接收站,后者再向监视中心报警。更新奇的是,当需要时微处理器能自动触发药囊,使其射出一定量的镇静剂或抑制冲动的药物,阻止服刑人员情绪和行为的冲动。在紧急情况下该系统通过使用安眠药来阻止暴行,有效地“关闭”服刑人员。第三代无形监狱可满足大量的服刑人员安全地留在社会上。该系统的开发最终将有助于已定罪的服刑人员有机会积极参与并分享自由的社会,公民们将得到更多安全并减少为监狱纳税。

三、新技术层出不穷

(一)“无围墙”监狱建成

日本首家“无围墙”监狱于2007年5月投入使用,电子标签代替狱警监控服刑人员。这家高科技监狱位于日本南部的山口县,与警备森严的普通监狱不同,这家监狱四周没有高高的围墙,取而代之的是无线栅栏和红外线传感器等高技术警报设施。服刑人员会见亲友时,不需要警卫陪同,因为通过囚衣上的电子标签,监控人员可以通过电脑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这所监狱由政府出资,20年内将投入520亿日元(约合4.48亿美元)用于设备和各项服务支出。新监狱投入使用后,每年可望节省运营成本50亿日元。

(二)采用GPS技术监控服刑人员

英国在3个地区率先采用一种新型的跟踪技术即卫星定位技术。利用它,警员们可以对那些恋童癖、家庭暴力犯以及其他犯罪分子所在的方位实行24小时定位,误差不超过2米。目前,作为假释的前提,一共有120名违法者戴上了这种新型设备。他们一旦违反特定的要求,例如,一个虐待儿童犯靠近一所学校,一个家庭暴力犯再次接近受害者,一个盗贼四处无目的游荡,这个设备就会自动报警。

这种技术就如同没有栅栏的监狱,将有可能制止那些在假释期间发生的犯罪,从而成为警方保护公众的利器。该设备和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相连,并结合了手机技术。通过电子标签,监视器可以随时发现违法者所在位置,知晓他们是否离开了特定的地点以及是否违反了宵禁。这项新技术可以适用在家庭暴力犯?的动向。还有一些地区的警员采取新技术和传统方式相结合实施跟踪。

(三)E时代的监狱管理

英国监狱将于今后12年内使用无线LAN网络结构取代现有光纤传输,该项目将会使监狱监管程序提高到现代化管理水平,另外也能帮助监狱的管理工作实现其不同寻常的管理功能。该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将支持Windows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及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用于监狱管理方面。无线LAN网络结构可覆盖传统光纤所无法涉及的区域。安装无线LAN跳频(RF)产品所需时间比普通光纤节省了一半,相对于计算机及其他移动电子设备,该产品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受区域限制,为楼宇内及现有光纤无法覆盖的地区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也为语音系统和掌上电脑在监狱系统的未来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在英国137个监狱内安装工作的展开,该套设备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最激动人心的无线互联网结构框架。此项目将帮助监狱管理人员有机会接触到现代IT技术,也将为未来网络管理的升级及技术革新提供应用平台。

(四)监狱钥匙管理系统

该系统已经在英国45个监狱安装和使用并开始向整个欧洲推广,安装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避免监狱钥匙被带出监狱。对于监狱来讲,钥匙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有某把钥匙被带出监狱,为了监狱的安全性,必须将监狱所有门的钥匙和锁全部更换,这将花费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同时也会影响监狱的正常工作。

解决方法是确保每把钥匙都带有一个RFS感应卡,该感应卡被永久地固定在钥匙环上,以确保感应卡与钥匙串不被人为分离。每个感应卡有一个唯一的ID号码,每个工作人员都

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金属标牌,上面刻有工作人员的编号,当工作人员来到钥匙领放处时,首先需将随身携带的金属标牌交给钥匙保管员,同时告诉保管员自己的姓名和编号,保管员核对无误后,将属于该工作人员的钥匙串从相应的钥匙柜中取出,并将钥匙串靠近RFS读卡器以便让读卡器读到该串钥匙上所携带的感应卡的ID号码,通过RS232将ID号码传给系统(计算机),系统立即有三个动作:

1、将与ID号码对应的工作人员的个人信息从工作人员数据库中查出,并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以便让钥匙保管员确认计算机中所存贮的个人资料是否与钥匙领取人员相同,例如照片、性别、年龄、金属标牌号码等。

2、记录下领取钥匙的时间。

3、启动监控摄相机对钥匙领取人员图像实时抓拍,存档,以便事后分析。

当钥匙归还时,保管员将归还的钥匙串在另一个RFS前出示一下,以便让系统记录下钥匙归还时间,再从数据库中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比对,如归还的钥匙对应钥匙柜的位置和相关人员金属标牌号,归还钥匙的人是否为金属标牌持有者。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篇6

作者:人民邮电报 来源:人民邮电报 2008-03-11 10:13:39.0

【打印】 【发给朋友】【进入IT博客】 【Email咨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旅游业已经越来越大众化.当前,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旅游企业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一站式提供综合化的旅游产品,这些都必须有强大的信息资讯服务平台和信息传输网络来支撑.而世界范围内旅游电子商务已成大势,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子商务已开始引领旅游产业的未来.要实现我国旅游业从传统向现代,从粗放向集约转变,实现由旅游大国变为旅游强国的目标,利用信息化对传统旅游业加以改造提升已经刻不容缓.二三十年前,旅游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奢侈性消费,如今,旅游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我国的旅游业经过十多年的飞速发展,已经 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但是,从我国旅游业的商业模式来看,还没有完全地与时俱进,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沿用传统的方式,小规模手工式的作坊作业还比较严重.这种传统的方式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信息传递不畅,信息共享水平低,越来越不能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综合化的需求,也与世界范围内旅游业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相悖.因此,利用信息化对传统旅游业进行改造提升已经刻不容缓,如果离开了信息化,我国旅游业将举步维艰.传统旅游商业模式遭遇信息服务瓶颈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国家,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旅游逐渐走进百姓生活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但在初期仍然属于奢侈性消费,普及程度不高.传统的旅游业中,旅游企业发布旅游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旅游者主要通过传统的报刊,广播,旅行中介的纸质资料获取旅游信息,而且获得的旅游信息也是很粗浅的,基本是旅游线路,往返程工具,价格等最基础的信息,旅游地的信息很少涉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消费个性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组团旅游,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形式正广泛地被消费者所接受.传统的旅行社组团旅游,虽然可以让旅游者免去为交通,住宿等诸多琐事而操心,但一路走马观花,旅游者看到的几乎是相同的东西,谈起来的感受几乎是千篇一律,个人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很难有时间听从旅行社的统一安排,他们更愿意在旅游代理商的帮助下自己设计旅游路线,自己安排旅游时间.专家分析,旅游产业将逐渐步入个性化时代.在个性化旅游的大趋势下,旅游者对信息服务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出行前作旅行决策时,旅行者需要借助各种媒介(旅游报刊,互联网)了解各地的旅游信息,通过媒介提供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综合信息来作决策.而且,旅行者还需要借助互联网的信息服务来设计自己的旅行线路,交通工具,入住宾馆等等.专家指出,旅游者的一次旅游决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旅游信息的输入,处理,输出,反馈的过程.在作旅游决策前,旅游者更愿意借助互联网进行信息查询.艾瑞市场

咨询(iRe0search)根据资料整理显示,网民了解旅游信息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媒体广告和上网查询,其所占比例分别为69.3%,69%和66.7%,只有31.4%的网民直接向旅行社查询相关旅游信息.专家认为,旅行社的咨询服务功能将被互联网的自动查询功能所替代.当旅行者到达旅游地后,旅行者希望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需要了解当地的饮食,购物,住宿,交通等信息,比如:旅行者想知道当地的特色菜哪家做得最好,哪里的购物更经济等,这就需要各种信息来决策.旅行结束后,很大一部分旅行者喜欢把自己独特的感受写下来,把文字和图片甚至视频发到论坛上和其他旅友交流,这也是个性化时代彰显自身魅力的方式.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是运用传统的商业模式,信息服务能力非常差,完全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经过几年的摸索和积累,国内已有一小部分具有一定资讯服务能力的旅游网站,这些网站可以提供比较全面的,涉及旅游中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网上资讯服务.但是,总体看我国旅游业信息服务还处于非常初级的阶段,信息服务的瓶颈的制约还相当严重.我国旅游信息服务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首先,基础设施应用差,网上信息更新较慢,很多旅游景点没有自己独立的域名,只是在各类网站上链接了几个网页,旅游者无法及时获悉景点的新节目,新动向,无法与景区在网上交流.根据赛迪顾问的调查显示:目前在旅游信息化发展相对较好的广东省500家旅行社中,在互联网上建立网页的有352家,有独立域名的2l家;7000家宾馆酒店中建立网页的有1035家,有独立域名的28家,能够实现在线订房的只有18家;370家旅游景点中建立网页的有348家,有独立域名的只有两家;21个地级以上市中只有11个建立了自己的旅游网.其次是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弱.旅游信息内容一般涉及旅游目的地,景点,饭店,交通旅游线路和旅游常识等,普通旅游网站一般都有,但在根据旅游者的特点和需求组合定制旅游产品,提供个性化旅游线路建议等方面做得好的旅游网站非常少.此外,在消费者的旅游途中,很少有为其提供购,食,住,行等信息服务的好中介.现代旅游业发展依赖信息网络

我国的旅游业是一个竞争性很强的行业.由于旅游产品的可模仿性强导致了产品层面同质化竞争很严重,因此只有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当前消费者的需求来看,旅游者希望通过一个窗口获取旅游过程中所涉及的食,宿,行,游,购,娱等各种服务,这种一站式的消费诉求要求旅游企业(旅行社,宾馆,旅游景点等)提供综合化的服务,这也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趋势,而这种综合化的服务必须依靠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支撑.专家指出,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营销和管理水平,为旅游者提供一条龙式的综合化服务,是当前旅游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出路.从目前旅游企业接待的旅客类型来看,团体旅游不断减少,散客旅游增多,他们希望从旅游企业获取全程综合化的服务,这就给旅游企业带来了很大的信息处理量,并要求旅游企业在内部要有很强的信息甄别处理能力,在外部要有很强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共享能力,这一切无不需要强大的信息网络来支撑.从内部来看,旅游企业需要建立起畅通的内部网络,应用各种数据处理软件把不同的旅游需求信息进行分类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运营的效率.对于外部来说,旅游企业需要将产业链各方(旅行社,宾馆饭店,大商场,旅游景点等)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衔接,共享,才能更及时,便捷地为旅行者提供满足他们需求的服务,才能形成规模化优势.据国内一家知名旅行社的副总裁透露,实施网上系统后,整个预订业务量在一天之内增加了4倍.因此,旅游企业的内外部都需要有强大的信息网络支撑,才能使信息及时,快速地传输,才能为旅游者提供满意的综合化服务.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旅游企业普遍属于规模小,作坊式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计算机技术真正应用于我国旅游企业是在20世纪80年代,航空公司的电脑订票网络系统,旅游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适用于旅游业的计算机系统开始逐步得到推广,然而能实现电脑预订的网络还是少.国际旅行社中,大部分或全部采用了信息管理系统和业务管理系统,与国外同业有网络连接.而对占住宿设施总数96%的国内饭店和招待所来说,信息化系统方面基本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或呈空白状况,我国三分之二的省区市的旅行社目前仍沿用传统手工作业方式.这样的状况导致了诸多弊端:如信息不畅,资源无法共享;各自为战,难以形成一条龙服务,规模效应不能体现;成本高,办公效率低下;无法整合客户信息,造成客户流失,出现财务管理监控的漏洞;市场反应迟钝等.在WTO协议中,我国政府已经承诺,不迟于2003年12月31日,外国投资方在中国建设,改造和经营饭店及餐馆将取消设立形式和股权方面的限制;不迟于2003年1月1日允许外商控股旅行社;不迟于2005年12月31日允许外商独资旅行社,并取消对合资旅行社设立分支机构的限制.可以说,我国旅游企业已经开始了国内和国外的双重竞争.因此,建立畅通的内部,外部信息网络,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合力打造综合化服务,才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打造旅游强国离不开信息化支撑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能起到带动其他产业,优化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据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第三产业产值就增加10.2元;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可增加5个以上.一般来说,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超过5%就是支柱产业.我国旅游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2002年就达到了5.44%,并且正在以10%以上的增速不断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由此可见,旅游业的确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的作用亦越来越大.但是,我国旅游业目前还是粗放型的,效益还比较低,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旅游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8%以上.我国旅游业与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的差距主要在资源整合,营销手段,企业竞争力等方面.目前,美国几乎所有的旅行社都在使用GDS(全球分销系统),在法国已有85%的旅行社拥有GDS,在整个欧洲有40%左右的旅行社拥有GDS.在国内,拥有GDS的基本上是三星级以上的饭店,大约占17%的比例,而这还不包括三星级以下的饭店(如图2).据旅游行业权威人士透露:我国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至少落后于国际水平10~15年,我国旅游行业信息化尚需大力加强.从全球范围来看,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了旅游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电子商务的便捷性,低成本,覆盖面广等优势与传统旅游方式是不可比拟的.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发展低成本,高效益的旅游电子商务.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整个电子商务领域最大,最突出的部分.资料显示,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度占到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以上.美国美林公司的调查指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销售收入占旅游市场总收入的30%,而2004年这个比例是25%,2003年为21%.他们预测,到2007年,39%的旅游活动将在网上进行预订.而我国目前的旅游电子商务收入在整个旅游业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还不超过10%.在旅游业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航空服务中,机票的电子化已经成了条文性的规定,这是我国旅游业不可回避的.电子机票具有独特的优势:旅客可以足不出户通过互联网购买机票,凭电子机票确认号码和有效证件就可到机场办理乘机手续,且不会发生丢失机票的意外;对航空公司来说,电子机票可降低营销成本,据估算,机票实现无纸化,全球航空业每年可节省开支30亿美元.按照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计划,2007年将在全球范围内实行机票电子化,取消纸质机票.给中国的“任务”是:2005年无纸化程度达到50%,2006年争取实现80%,2007年底前全面实行无纸化.而受传统消费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电子机票普及率并不高.以电子化程度最高的国航为例,去年国航共销售420万元的电子客票,这一数字仅占到整个机票销售额的20%.今年一季度这一数字虽有升高,但仅占40%.未来10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根据我国政府的产业规划,2020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将超过3.3万亿元,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但专家同时指出,我国旅游业亟须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其竞争能力,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否则,我国旅游业将在全面开放,外国资本全面涌入后面临更为沉重的压力.国家旅游局副局长顾朝曦指出,中国旅游业正在经历着由规模到效益,由数量到质量,由粗放到精细,由国内到国际的产业提升阶段.而要实现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成功跨越,就必须以先进的信息技术,科学的管理手段,新颖的拓展理念来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信息化激发旅游业新活力

著名的未来学大师约翰.奈斯比特在其鸿篇巨制《大趋势》中曾预言:“电信通信,信息技术和旅游业将成为21世纪服务行业中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从国外发达地区的情况来看,这个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这三者的紧密结合促成了旅游业的信息化,形成一种巨大的驱动力,赋予了旅游业无限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建成了集食,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应用系统.几十年来,国际旅游,航空和饭店业经历了几次大的信息技术变革.第一次是美利坚航空公司和IBM公司于1959年联合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订位系统(SABRE),这是旅游业信息化萌芽的标志.第二次是1978年美国推出《航空管制取消法案》(Deregulation),游客购买机票的选择范围增大,并使得电脑预订系统延伸到旅行代理商,到1982年,几乎有82%的代理商在使用电脑预订系统(CRS).到1985年,电脑预订系统业务进一步得以发展,包括订购机票,预订客房,租车等等,其销售范围也不断扩大.第三次是建立专门的旅行社银行结账法(BSP)来完成支付结算.信息高速公路出现后,民航旅游界又研究利用互联网来取代CRS并最终取代BSP,使之以极快的速度完成查询,预订和支付等全部工序.与此相适应,一些传统的经营,营销,管理方法也因信息技术革新而改变,逐渐向高智能化,网络化,集团化转变.如1994年底,美国开始出现新式的“电子机票”,实行“无票旅行”方式.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旅游者的个性特征及需求偏好,更好地对客源市场进行统计分析和细分,这些无疑都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国外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也迅猛发展,新系统能提供与旅游相关的全方位信息,其功能也逐渐集查询,检索,预订等于一身.在旅游信息化中,旅游电子商务被认为是最为突出的一大领域.发达国家和地区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欧美发达国家,旅游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整个电子商务领域最大,最突出的部分.资料显示,全球旅游电子商务连续5年以35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度占到全球电子商务总额的20%以上.美国美林公司的调查显示,2005年全美在线旅游代理市场增长19%,达到277亿美元.直接提供在线服务的旅游供应商收入增长27%,达到325亿美元.在线旅游销售收入占2005年旅游市场收入的30%,而2004年这个比例是25%,2003年为21%.世界旅游组织商务理事会(WTOBC)预计,今后几年间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约四分之一的旅游产品订购都将通过互联网进行.相比之下,国内目前同国外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央视调查机构两年前曾作过一项调查,当时,国内登录过旅游网站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21.8%,而在这些登录的网民中,只有3.8%的人进行过

与旅游相关的网上预订,另有54.2%的网民表示将会尝试网上预订.但是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大国,有望借助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帮助旅游业实现迅猛增长.此前就有业内专家提出,未来5年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总趋势是,欧美发达国家在全球出入境旅游市场中仍将保持传统优势,但增速放缓;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太国家和地区则将保持较快增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市场.因此,合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我国旅游业有望迎来更大的飞跃.智库视点

网上旅游进入“黄金期”――浅析2006年中国网上旅游业三大特点

网上旅游服务已经在我国开展了近7年,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都快速发展,尤其是在高端市场的惊人表现给传统旅游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竞争压力.据2005年底艾瑞调查数据显示,网上旅游用户中消费能力强的高端商务人士占68%.迫于网上旅游形成的巨大竞争压力,同时被网上旅游迅速创造的财富吸引,国旅,中青旅等实力强大的传统旅行社也纷纷进入这一领域,提供网上旅游服务.根据国外机构提供的数据,2004年美国网上旅游服务市场已达到520亿美元,占整个美国旅游市场份额的23%;而根据艾瑞市场咨询的数据,2005年我国网上旅游服务收入仅占旅游总收入的0.1%,如此小的比重暗示着市场的潜在商机.众多创业者和投资公司把目光瞄准了网上旅游行业,据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一年我国就增加了近百家网上旅游服务公司.艾瑞研究副总监,高级分析师侯涛指出,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信息化的普及,互联网将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实现消费的主要渠道之一,网上旅游服务必然会成为旅游行业关注的焦点,而且酝酿讨论中的相关政策条例也为该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从我国网上旅游现状看,服务提供商大致分为两大阵营:第一阵营为携程旅行网和e龙旅行网,他们掌握着我国绝大部分旅游预订资源,提供全面的网上旅游服务,与第二阵营的服务商相比存在明显的优势,而与全球一流的网上旅游服务商(如Expedia,Orbitz等)相比,仍有着明显的差距;第二阵营以中国通用旅游网,游易和“去哪儿”等服务商为代表,他们中的部分服务商除了作为一级代理商外,还作为二级代理商向一级代理商提供用户,或提供旅游搜索服务等,网上旅游服务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网上旅游将呈现三大特点:

市场规模平稳增大.2005年我国网上旅游预订市场规模超过8亿元,较2004年增大39%,而到2010年该市场将有望突破37亿元.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使得网络成为网民获取信息,服务和购买产品的重要渠道.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网上旅游预订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必将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非典曾给我国旅游产业带来重创,但2004年第二季度旅游业开始迅速复苏,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促使网上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迅速扩大,2004年用户数达到100万人,此高速增长的势头延续到2005年,使网上旅游预订用户规模扩大到160万人,较2003年增长两倍多.随着网上旅游相关业务的多元化,各旅游预订服务商推出的综合旅游产品逐渐受到用户的青

睐.iResearch预计,2010年我国使用网上旅游预订的用户数量将突破700万,将占网民总数的3%左右.综合化产品受青睐.目前网上旅游市场收入主要来自于宾馆预订和机票预订,其中宾馆预订所占的收入份额正逐年下降,机票预订稳步增长.就携程而言,2005年总收入的65%来自于宾馆预订,较2004年的78%下降13个百分点,而其他收入构成的比重都有所上升,其中机票预订增长11

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篇7

一、我国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信息化教学大多只是传统课堂教育在远程教育的简单延伸,网上的教学内容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讲义,授课的形式也没有本质的区别。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丝毫没有改变,不能充分发挥网络所具有的协作性,交互性,探索性等优良特色。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养学生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的学习探索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显降低。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出乎意料的情况和问题,教师的准备不足时,容易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

二、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1、教学内容的整合

信息化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最新的知识和学习信息,并根据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吸收新技术和新知识,实现对知识信息的加工、组合和整理,使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切合社会工作岗位要求。这种信息化教学借助Internet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人数及地域的限制,不仅能够扩大知识信息的含量,还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多种感官,为学习者提供一个信息资源丰富、知识量大的良好学习情境,学习者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对知识进行取舍和整合,满足教育与技能发展需求。

2、教学过程的开放

信息化教学的组织和实施突破了地域和时空界限,学习者可以充分运用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之外随时学习知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和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摆脱了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从而达到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

3、教学过程的合作

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与学的封闭模式,突出学生的个性学习,提倡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合作。从教师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个体性和封闭性,使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了更为便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获得更广泛、更有力的教学支持。从师生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结构关系,也改变了师生既有的角色地位。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从学生之间的合作来看,信息化教学使个性化学习成为现实。学生可以自主从事学习活动,可以通过交流协商、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学习。

4、教学评价的及时

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电子题库和信息化教学评价系统,可使学生随时随地完成教学结果的评测与反馈,及时得到有关自己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有针对性的诊断,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可以让学生自评或同伴互评。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方法与进程。

三、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1、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主动转变角色,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在“做中学”。学生更多地将知识和技能从“意识”转化为“潜意识”,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持久性掌握和有效发挥。

2、借助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绝不能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单纯地采用被动的接受式教学方法,这不符合信息化教学的宗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尽量借助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从多种感官上对学生进行刺激,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3、利用教学范例,发散学生思维

范例教学有助于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的教师机或服务器上安装更多的教学范例。范例教学符合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支架”作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考水平,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艾修永.信息化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化学习[J].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2]、李凤来.信息化教学的模式与策略.中小学教师培训[J].2006年5月.

[3]、罗子林.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景德镇高专学报.2001年12月.

[4]、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中国电化教育.2001年8月.

[5]、申志永、袁素娟.信息化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探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第21期.

[6]、左明章.关于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应用模式的构建[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7]、顾清红,瞿塑.建构、环境及学习团体: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思维[J].外国教育资料,2000,(3).

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篇8

关键词: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档案信息化趋势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各个行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档案管理顺应形势实施信息化建设,以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局部共享化转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基础是现代信息技术,目标是社会能够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顺应档案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才更有助于转变管理模式,更快捷,高效的提供检索服务。

信息检索者在查询信息的过程中最在意的还是信息内容。不同的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存储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为检索者提炼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方便快捷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价值性,这样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档案未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1.促成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因素

1.1信息化建设为档案管理提供了便利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档案管理模式也逐步由传统管理方式向信息化方向转变,同时档案信息化的进程也带动了现代化办公,电子文档,档案接收,存放,管理,使用等一体化的信息管理模式的发展。信息化极大的提高了档案管理水平,同时,信息化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档案管理工作处于不进则退的境况[1]。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传统的档案工作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

要顺利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档案建设,就必须认证研究信息化的特点,解决好档案管理中遇到技术难题,构建出档案管理工作新形式,使档案管理工作迅速进入信息化时代。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迎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也是快速提升档案现代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另外也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1.2顺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档案信息化建设。这就对传统档案管理造成了很大冲击,要求档案内容的载体由传统的纸媒方式转变为电子版形式,网络化形式,数字化形式等,也就是由实际存在的文字变为数据存储[2]。以使档案信息内容的需求更加趋向于综合化,档案信息内容的利用需要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服务,档案信息化是符合我国档案利用需求的新形势。

档案信息化的实质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筹组织与规划下,以馆藏档案为基础,通过一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和途径,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满足信息化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3]。传统的档案内容建设方式主要依靠手工记录整理,这在一定时期内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但是现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传统的档案建设方式已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档案信息化建设已迫在眉睫,势不可挡。

2.档案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推进措施

档案管理者凭借各种网络电子平台,各种软硬件设施笔记本,掌上电脑,云计算方式等再加上公众服务机构职能的转变等,这种变革方式令传统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想要真正落实档案信息化建设,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必须采取全方位,有条理的推进措施。

2.1健全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

档案部门实施信息化建设之路首先就要建立一体化,系统化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这是基本前提。使其在运作的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具体的规章制度包括归档制度,备份制度,保密制度,鉴定制度,查阅利用制度,操作管理制度,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机房管理制度,软件管理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岗位目标责任制等。

2.2提高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科技水平

科技是档案实施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基础,是将现代化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于档案管理,为档案部门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这样不仅保障了管理档案的技术设备得到恰当的使用和保养,在运用的过程中还能进行技术的升级和更新,使其更加跟进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信息量十分巨大,内容也十分庞杂,档案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比以往更强的鉴定评估能力,对档案信息进行判断、鉴选、综合分析,从中捕捉到与特定利用者密切相关的部分,为利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另外档案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合作也要由国家档案部统一管理,共同分配资源和技术,统一开展科技攻关项目[4]。以此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和资源浪费,以增强档案信息化成果的高科技含量和标准化水平。

2.3增加资金和设备的投入

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转型的资金投入是非常大的,只有拥有强大的资金做后备力量才能真正建设起来。其中的构建系统包括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打印机,复印机以及光盘,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建设,磁盘等设备的配备等,另外还有相关辅助配套设备,这些都需要经费投入作为保障的。对此首先要要舍得投入财力,配置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相适应的软、硬件。当前各级档案部门的财力主要来源于各级政府,这就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引进资金加快更新改造的步伐[6]。另外作为档案管理的上级部门,更是义不容辞的为下级部门创造合适的互联网条件,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商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解决问题,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扫平道路。

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必然趋势,档案信息量越来越多,科目越来越繁杂这也需要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作为管理工具,利用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管理,才能更快捷,更高效的梳理,检索信息,从而为社会现代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春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理论),2012,5:124.

[2]王莹,张辉;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J];黑龙江史志,2010.7:58.

[3]李芳;浅析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趋势[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192-192.

[4]张玲;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J];档案天地,2004.B07:34.

[5]张超;实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金融财会.2012.7:136.

上一篇:镇春节期间安全工作会议记录下一篇:公司融资创新工作自我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