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2024-07-26

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精选12篇)

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1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开设《体育统计》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让体育专业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他们进行实验设计、收集、整理与分析数据资料的方法,初步学会SPSS等统计软件的应用及初步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为今后提高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管理等业务水平,了解本专业以及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 优化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设置应突出能力的培养[1]。内容的更新,应当优化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的优化是体育统计教学模式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体育统计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复杂性以及非常大的难度,对于数理基础相对较差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下,他们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众多的教学内容只需要讲授其基本思想与方法、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应用特点、实验设计以及结果的分析。而大量复杂的数据都可以由计算机的统计软件去完成。实践告诉我们,从往届学生的考试试卷分析中可知,绝大多数学生是错在应用条件与应用范围的混乱,而不是计算方法上的错误。因此,在讲授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当渗透统计思想,强调应用条件与应用范围,淡化计算方法。

2强化教学实践

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实践教学。以往的体育统计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教,学生听”的简单过程,无形中形成了教学与实践脱节,类似于将教学带入了“死胡同”,造成学生厌学,形成“课堂记笔记,课后看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不良现象,最终造成学生只是“套用”不会“应用”公式的不良局面。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通过课堂现场教学、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数据资料、通过学校组织的球类运动会以及田径运动会等相关的活动去实现教学实践。比如通过学校的排球运动会,进行“假设检验方法在排球发球落点比较中的应用”的实践教学:经过具体的研究对象、样本的确定、抽样、测试方法、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资料的整理、数据的录入、资料的分析等过程。使学生亲身参与统计的全过程,学会统计表的设计,各区域发球点的统计,以及各队之间的比赛在各区域发球落点的u检验是否有差异。这种强化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形成了由简单到复杂,由参与设计到自主设计实验为主体的教学体系,不但使学生了解与掌握统计工作的过程,灵活运用专业知识,使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3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效果受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然而,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如何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力求达到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等能力是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当思考与面对的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3.1 运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是教育对象主体化的需要;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需要[2]。由于体育统计案例教学是按照该学科的随机性特点所设计和组织的具体教学,是对训练和管理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并对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寻找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实践性的、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过程。因此,通过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还能把学生引导到实际的事件中去,能运用书本知识并结合专业知识,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和分析体育范畴中的复杂问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基础知识以及统计分析方法,并能对体育现象内部隐藏着的数量的规律性进行描述,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认识问题的能力、调查设计的能力、数据分析的能力。但在运用案例教学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实用性原则、典型性原则、科学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

3.2 运用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体现师生双方、学生之间的思想、情感、需求、角色等的相互影响过程,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向开展人际合作的教学过程[3]。从而可见,互动教学过程包含了相互主动、相互能动、相互促动,使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实践中学习与在学习中思考的自然的良性循环积累过程,因而不但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原理、要点与难点;能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及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体育统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套用公式。因此,互动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素质和灵活的思维方式的能力。

3.3 运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能将文本、声音、图形、动画等多种信息进行传播教学,一方面不但提供了有力的设备支撑,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数据,使教学过程中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形象与具体,还可以链接功能强大的统计分析软件,便于在课堂上处理大规模的实际数据资料,从而增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及统计方法的运用,提高学生解决与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营造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拓宽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ichler)1969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们的学习有1%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3.5%是通过嗅觉,11.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取得的。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板书的不足,能更清晰地演示教学内容,并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去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牢固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4改革考核方式与内容体系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学习的理论依据,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是评估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而一种科学合理的考试模式不但可以达到以教育教学的要求和目的,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促进学风建设,以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考核与评价学生成绩时,必须运用发展的动态观点,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组织形式,将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既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探索精神、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传统的体育统计考核方式主要围绕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偏重于知识记忆方面的内容考核,忽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方面的能力考核,且体现学生的能动性与参与性较少,许多学生学完这些理论和方法后却不知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应用。因此,寻求一种适合统计教育发展方向的考核方式显然是大势所趋。

4.1 闭卷考核基础知识应用

闭卷考核具有比较客观、公正及操作规范等优点,因而被广大学生和教师所接受并被广泛使用。体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作用、特点、原则等,它是指导统计实践的依据和出发点。其考核的题型可为选择题、判断题以及填空题等。选择题是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后计算结果,或是对重要知识点掌握后的变换结果的关键词;判断题既可考查基本概念、作用、特点、重要的知识点,又可考查对体育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一些观点,且题目比较灵活。填空题是考查学生对最重要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其内容为基本概念的关键词。因此,闭卷考核的目的不仅是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还体现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掌握的程度的综合状况。

4.2 开卷考核综合能力运用

开卷考核能使学生判断、分析等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较明确的体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主动学习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由于体育统计中使用的公式很多,要求学生全记住是不可能的,但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弄清楚和理解好各公式的使用条件与适用范围。在规定的考核时间内,学生可以自由地查找资料、翻阅笔记本、作业本以及教科书等。开卷考核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统计方法的具体应用能对计算结果作出正确的分析,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3 考核运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变化与发展,必然要使统计教学引入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不仅要让每位学生掌握统计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还要具备统计知识在现代化信息工具上的有效运用能力,这是今后体育统计教学工作的发展方向,我们的教学必须去适应与遵循。因此,在考核方法上必然要体现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具体的考核内容包括了制统计表和统计图;操作求和、求平均数、标准差、标准误、均数比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常用的统计指标,并作为检验学生动手等综合应用能力的一部分列入综合考核成绩中。

4.4 考核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结束时,成绩评定方式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即总评成绩由平时作业(10%)+出勤考核(10%)+开卷考核(30%)+闭卷考核(30%)+计算机操作(20%)等五部分构成。这体现了以学习过程为目的的考核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效果,充分体现出学生认真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注重了学生平时对知识的积累以及对知识记忆的能力,还能检验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概况。因此,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能充分体现学生多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5 结论

单纯的闭卷考试忽略了对体育统计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闭卷考试的同时,对部分综合性内容采取开卷考试,能真正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考核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建立和完善合理化、科学化管理的考核制度,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真实的反应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摘要:体育统计作为体育院校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理论课,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与理念等模式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法和体育科研等应用能力。因此,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将以往的纯理论的教学模式向体育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转变,对提高学生的体育统计专业知识,对培养学生的体育统计综合素质与能力应用,对学生将来的体育工作以及体育科研应用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统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李红印,张勇,等.知识转型期体育统计教学模式的重建[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265-267

[2]陈效兰.以案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6(1):35-36

[3]陈卓,杨宇慧.多媒体环境下的大学英语互动教学[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3):70-72

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2

摘要: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成为高校非统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是新时期统计学课程教学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应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社会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日渐提高。新时期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应用型的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提升,旧有的教育体系无法满足对高素质人才输出的实际情况,导致了教育改革的必然。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成为高校非统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是新时期统计学课程教学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一、新时期统计学课程教学的改革趋势

(一)统计学教学内容理论与应用的均衡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高校对于统计学的教育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的理论知识灌输,同时在课后也采用一定程度的题海战术来巩固学生对统计知识对理解和认识,对于学生知识考核评定往往也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海量特征使得统计工作成为信息化社会的项基本工作,社会对于统计知识对应用层面、应用范围也更加广阔,这无疑为统计学科的学科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统计学对教学提出了新对要求:需要达成对统计学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的均衡教学。

(二)统计学信息化实践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科的交叉融合,软件技术、软件开发技术使得许多专业的统计软件得以实现,并且在实践工作中有效的提升了统计的精准性,并且使得传统统计学的小范围样本变成大面积的统计。基于此,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统计学人才,必须要掌握定的统计软件使用技能,而这教学内容是传统统计学不包含在内的。

(三)统计学教学的社会化发展

在我国目前国情环境中,大多数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很难找到利益共同点,所以实训条件、实训项目等受到限制,使得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在安排该课程教学时偏重理论教学,而

实践教学课时所占课时比重偏低,对开展社会调查的活动仅仅局限于本校学生,并没有跨出校门,更不能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市场调研公司、市场咨询公司以及企业建立协作和参与机制,导致学生在学习统计和运用统计之间不能较好地衔接。

二、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措施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

在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方面,首先要对现行的高校统计学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的编制和改革工作。教材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对统计学的理论进行时代化的更新,不仅要包含最新的理论基础和案例,还应该进步的明晰统计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前景,让学生与教师明确统计学的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

第二,要加强与其他实质性学科的相互融合,增加应用实例以及这方面的最新进展。要加强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教材中需要增加计算机的案例与练习,帮助学生真正掌握使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的技能。

第三,应选择容易理解、与实践衔接密切的教材,或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这有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精髓,对于课下学生的预习和复习提供帮助。

第四,增加统计专业软件学习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将相关软件的学习内容融入教材之中,例如对于高职的学生,可以着重介绍基础的EXCEL软件,而对于本科的学生,则应该介绍SPSS统计软件。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

对于教学方式的改革实践,高校的统计学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应该明确新时期统计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具有综合统计能力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在具体的教学方式的改革上,应该坚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方面,教师应该深入探究统计学的新型教学方式,应该合理的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例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机房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例如情境教学、探究教学、课题教学等多种形式,不仅要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要提升课堂上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在教学考核方面,进行综合应用能力考核。需要改进原来单一的闭卷笔考方式,采用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计算机操作、社会实践与笔试结合的立体式考核方式,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来考查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践

在开展社会与企业实践活动时,建议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然后再来选择和确定实践课题,当然,研究课题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关心的问题,如大学生校园恋爱观的调查,也可以是社会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如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统计监测研究。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与当地的统计局、市场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企业等单位之问的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统计实践活动,从而使得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美感,感受统计的在生活中的乐趣。

三、结束语

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3

关键词:教学改革 药学实验 数理统计 案例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4(a)-0164-01

1 目前医药类院校的《数理统计》课程所面临的现状

(1)当今我们医药类院校所面临的现状是《数理统计》课程的学时较少。

(2)学生对《数理统计》课程中的大部分统计定理推导及公式证明不感兴趣,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3)现有统计教材中案例有一些陈旧,统计方法介绍不全等等。不能满足医药类学生在大量的药学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

以上这几方面都是当前医药类院校的《数理统计》课程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必须要从解决实际案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为将来从事新药研发课题做好前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工作。

2 我校的《数理统计》课程进行改革初探

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这几年来我校已经作了以下大胆的改革。

2.1 培养学生学习《数理统计》及数学课程的兴趣

在教学中贯穿数学建模思想,通过接触数学建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极大的帮助。我校近三年来成功举办了校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部分竞赛题目来自我校药分及药理专业实际实验中所涉及题目,使我校学生从大一入学开始,就有机会开始接触药学相关的案例。在竞赛的同时也以点带面的把《数理统计》课程相关内容有了一定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运用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学科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把数学史与数学理论同时来讲解,讓学生体会伟大的数学家的光彩,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大学生多渠道、多途径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数学创意活动,成立数学建模兴趣小组,组织数学讲座等等。让学生觉得数学思想无处不在,只有真正的学会了,才能更好的为我们服务。这样在大一刚开学,就让每一名同学,对《数理统计》课程产生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2.2 提高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校近几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案例式教学等方法让学生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理解与掌握所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手段,彻底改变了以往的黑板教学的不足。每次授课的内容饱满,信息量大,学生也非常直观的看见了立体图形,满足了广大学生不理解,吃不饱的现象。比如在讲解二项分布与泊松分布时,通过计算机演示其图像,泊松定理就非常容易理解与记忆。

教学中添加与现实相关的案例,学有所用。比如在介绍古典概率时,大多数教材都是从抽球开始,学生觉得无聊。我们则从现实中找出合适的例子,比如通过计算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让学生觉得数学是行动的指南,会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会更愿意接受我们的方法。在讲解贝叶斯公式时,我们通常采用“血液化验”的例子,使问题有的放矢。让每一位学生更好的热爱数学,学习数学。

另外,在平时的工作教学中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适当的减少概率部分的课时,增加一定的学时上数学软件课。让广大学生知道当前社会上的数学软件的使用情况,更好的掌握《数理统计》课程相关知识体系。使大部分学生满足将来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工作的需要,方便学生能够日后把药学问题,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得到解决。比如近两年我们在讲解假设检验及线性回归内容时,会同时把SPSS的使用方法在课堂上加以介绍,让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关于假设检验的结论及线性回归的表达式,使学生从繁重的计算器中解脱出来,让学生觉得自已非常成功。我会马上抓住学生这一时刻,引导学生是否想知道其中的数学原理吗?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处理数据的结论中学生会提好多问题,比如P值是什么,教师正好利用这一环节,讲解临界值法与P值法的区别与联系,把数学方法直接给了出来。

2.3 讲清易错、易混点

用实例合理解释,让学生把最基本、最主要的内容上,真正学深学透,又能够浅显易懂,便于掌握。比如,在讲解“相互独立”与“互不相容”概念时,为了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理解透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比较两概念的区别,通过对定义和含义的比较,让学生自己认识到两者确是不同。返璞归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2.4 把握好授课对象,突出统计方法的介绍

如《数理统计》中大部分定理及相关公式,在理论方面介绍很多,对我们医药类学生来说,这些并不是主要问题,我们的重点是如何来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在药学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突出统计方法的介绍。这就是说我们数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授课对象,设计好教案,认真备课,避轻就重。

虽然改革初见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这就需要我们一定要加大改革的步伐。

总之,医药类院校所面临的现状是数学课程的学时较少,要让我们的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会使用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在药学实验中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与判断。我们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加大改革步伐,大胆探索一条新的途径,使学生能够学有所用。作为一名教育者,一定要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医药类院校的特点,多加思索。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数学在社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数学模型的思想正进入药学的各个领域,《数理统计》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改革与研究任重而到远。

数理统计Ⅰ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改革研究,沈阳药科大学立项教学改革。

2009.09-2011.09

参考文献

[1]盛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王庚.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

概率统计的教学改革 篇4

1 强调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受到传统的数学教育方式的影响, 在概率统计的教学中, 注重概念的讲解和定理的推导, 而忽视了各知识点的应用背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结果使学习和实用脱节, 学生认识不到概率统计本身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对学习失去兴趣, 即使勉强记下了各个概念、定理、公式, 也不知道怎么去应用, 遇到实际问题无从下手, 不知用哪些知识去解决面前的问题。

为了突出概率统计的实用性, 概念和定理重在理解, 在有些时候可以省去其推导过程;在引入概念时应强调其应用价值和应用背景。通过以下例子说明。

一般教材在引入连续型随机变量时, 直接是:

设X是一随机变量, 如果存在一非负函数f (x) (-∞

如此给出密度函数和连续随机变量的定义, 学生始终不明白密度函数是怎么回事, 它和随机变量X的取值有什么关系, 到后面讲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边缘密度函数时学生更是一头雾水。

笔者认为, 在引入密度函数时, 应用直方图给出密度函数的大概轮廓。

例1:从某厂生产的某种零件中随机抽取120个, 测得其质量 (单位:g) , 其中最小质量为190, 最大值为222, 取a=189.5, b=222.5, 则120个数字全部落在区间[189.5, 222.5]内, 将区间[189.5, 222.5]等分为11个小区间, 其组距Δt=3, 得到其分组, 见表1。

在坐标平面上, 以Δt为宽, 以undefined作出小矩形, 如图1所示, 则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为:

undefined,

即矩形的面积为落在这个小区间内的频率fi, 第四个矩形和第五个矩形的面积之和就是X的取值落在区间[198.5, 204.5) 内的频率。将直方图平滑为一个函数图像, 如图1所示, 则这个函数就是该零件质量X的密度函数的轮廓。

可见密度函数就是描述随机变量X取值的平均稠密程度的函数, 密度函数在一个区间上的值越大, 说明随机变量X在这个区间的取值越稠密, 相对应的X落在这个区间上的概率就越大。当密度函数在一个区间上的取值等于零时, 说明随机变量X在此区间没有取值。

这样学生会对密度函数有个直观的印象, 为以后介绍连续随机变量X落在一个区间上的概率, 以及随机变量函数的密度函数, 边缘密度函数奠定了基础, 学生就会明白:随机变量的分布区间和其密度函数不为零的区间相对应;在考虑随机变量的密度函数首先要确定随机变量的分布区间, 在分布区间之外密度函数等于零, 在分布区间之内是一个不为零的函数。

2 案例分析

案例教学法可以贯穿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的始终, 大到专题讨论, 小到每道例题.都可以使用案例教学法。在此讨论两个例子。

在讲事件的独立性时, 有这样一个例题:

例2:如图2所示, 是一个串并联电路系统, 其中A, B, C, D, E, F, G, H都是电路中的元件, 它们各自正常工作的概率 (可靠性) 为0.95, 0.95, 0.70, 0.70, 0.70, 0.75, 0.75, 0.95, 求这个电路系统的可靠性。

表面上这是一个电路系统, 在实际应用中, 可以将其看为一个管理系统, 一个机械系统等。例如在一个服装加工厂, 把每一个分工看为一个元件, 则A表示“裁剪”, B表示“锁边”, C表示“缝合”, D表示“运烫”, 由常识知这几个元件是串联的, E表示“检查裁剪尺寸”, F表示“检查缝合情况”, G表示“检查运烫情况”, 则这几个也是串联的, 其中A, B, C, D和E, F, G又有联系, 例如检查裁剪尺寸不合格找A, 检查缝合不合格找C等。因此服从加工厂的流程可以看为一个电路系统。大到一个企业, 小到一个工厂车间, 它的部门关系都可以表示为电路图的形式;大到飞机的内部结构小到收音机的内部结构, 也都是由简单的串联和并联表示的, 它们的可靠性, 除了与每个元件的可靠性有关, 还和它们的连接方式有关, 这就为有才华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了发展才华的空间。

看似简单的一个例题, 通过案例分析, 及应用背景的拓展, 学生不仅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还将数学与生活、数学与事业联系起来了, 既拓宽了学生的思路, 又坚定了学生学以致用的信心和决心。

再看一个案例教学法在数理统计中的应用:

在讲到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时, 一般的教材上都只是简单的讲概念的定义。这几个简单的概念贯穿了数理统计的始末, 一定要加深学生的印象, 只有这样, 学生在利用数理统计解决医学统计、生物统计问题的时候才能心中有数、游刃有余。

比如总体, 总体的概念实质上经历了几个演变过程:总体指的是研究对象实体——研究对象身上抽象出的数量指标—— (数量指标的取值不同) 总体是随机变量。然后讲了样本, 样本的选取。样本的两个属性:随机性和独立性, 样本是一个多维随机变量, 自然而然要知道样本的分布。这几个概念介绍下来, 学生自然就会对统计具备的几个基本因素有了了解, 但是在具体实际中这几个概念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例3:现有一批 (数量巨大) 日光灯, 从这一批日光灯中抽取个考察其质量。讨论如何抽样, 如何确定其分布。

分组讨论这样一个问题, 大多数同学把质量好坏的指标定位在寿命上, 有个别同学把质量的指标分别定位在亮度和闪度上。就好像一个产品有不同的卖点一样, 同样是日光灯, 用的地方不一样, 对质量的指标的侧重点就不同。

如果日光灯用来看书照亮, 就要重视它的闪度, 闪度越小越好, 日光灯一秒钟闪动的次数X应该服从泊松分布, 具体其参数λ是多少需要进一步确定, 那么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 其联合分布为

undefined

其中xi (i=1, 2, …, n) 的取值为0, 1, 2, ….

如果日光灯用在楼道照亮, 只关心它的寿命Y, Y服从参数为λ指数分布, 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 其联合分布为

f (x1, x2, …, xn)

undefined

这样的例子也可以用在对其它产品质量的测定上。让学生了解:虽然同样是日光灯的质量, 但因为侧重点不同, 对质量的要求就不同, 那么代表总体的指标X的分布也就不同了。

通过分析, 同学们明白了总体不是日光灯这个实物, 而是所要讨论的或者所重视的日光灯的某一个数量指标, 这个数量指标是一个具有某种分布的随机变量。

同时, 老师还可以告诉学生, 在统计上有一个“剃刀”原则, 用来描述商品就是:在相同的造价下, 一个牌子的商品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优于另一个牌子的同种商品。一个指标的突出肯定会带来另一指标的减弱, 因此, 聪明的商家在突出自己优势的同时绝口不提自己劣势的一面, 如果你是一个聪明的买家就要认清自己更看重哪一个指标。

这样, 学生既加深了对数理统计基本概念的理解,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 注重数学模型的建立

在学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面对一个问题, 无从下手, 有时仅凭想象给出一个计算公式, 这样得到的计算结果一方面很复杂, 另一方面又容易想不周全, 因此十有八九都是错误的结论。而老师在教学时, 也只是分析问题, 给出计算公式, 往往忽略随机事件 (随机变量) 的设定和运算。讲一道题学生明白一道题, 同样的解决方案换一个应用背景就不知所措。因此强调数学模型的建立, 也是学好概率统计的一个必要因素。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

已知一只母鸡平均生λ个蛋, 而每个蛋孵化成小鸡的概率为p, 计算一只母鸡有r个下一代的概率。

解析:题里没有给出任何与概率有关的内容, 但根据常识以及已学过的概率知识知道, 母鸡生蛋的个数是一个随机变量X, 一只母鸡下一代的个数Y也是一个随机变量。而且有Y≤X, 即下一代的个数不会多于生蛋的个数。由前面对常用随机变量分布的介绍和数字特征知;X服从参数为λ的泊松分布, 在 (X=k) 的条件下, Y服从参数为k和p的二项分布。则 (Y=r) 的所有可能情况为:

(X=r, Y=r) , (X=r+1, Y=r) , (X=r+2, Y=r) , …, (X=r+n, Y=r) , …,

利用概率的加法公式和乘法公式得到:

undefined

其中r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 1, 2, …, 所以得到一只母鸡下一代的个数Y服从参数为pλ的泊松分布。

有了这个推理, 就可以很简单的计算一只母鸡有r个下一代的可能性有多大。

4 注意概率统计的趣味性

通过抽奖的例子, 分析一个有趣的现象。

经公证处公证该抽奖箱中有1000张奖券, 其中100张有奖。当你到达该地时, 如果话筒里传来:张女士抽到一个大奖, 李先生又抽到一个大奖, 诸如此类的声音。你会很心动, 会想:看来中奖率很高, 我去试试;如果话筒里没有中奖的声音, 你会很默然。

但事实是:如果经过公证有1000张奖券, 其中100张有奖是事实, 如果前面5个人有两个人中奖, 中奖率为undefined, 那么你再中奖的可能性不是undefined, 而是undefined, 前面中奖的人越多, 你再中奖的可能性就越小。相反, 如果前面已经有n<900人抽奖, 没有人中奖, 则你中奖的可能性为undefined。

由分析知, 事实和我们的想象正好相反, 那我们为什么听到前面中奖率高就心动, 听到前面中奖率低就默然呢?

这是商家的一种误导, 让人们认为抽奖箱里的奖券有无穷多张, 而中奖的概率为p不随着抽出的张数变化而变。在抽出的N张中, 有n张有奖, 则undefined越大, 说明中奖率p越大。但事实是:抽奖箱里的奖券是有限张。人们在想得到意外之财的驱动下, 相信了商家的宣传。

通过这个例子, 让大家清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行为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或个人心理素质的影响, 有时候是不符合逻辑的, 因此, 在做出某个结论之前, 一定要有理有据, 有正确的逻辑推理。同时, 也看到了概率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教学效果

抛弃以往以公式演算和定理推理为主的教学方式, 强调概念的应用背景和应用价值, 以及案例分析, 把概率统计教学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 可以启发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利用到生活和生产中,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原本枯燥刻板的数学概念, 数学理论变得直观易懂;强调概率统计模型的建立, 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可以增强学生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用概率的知识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试验, 事实表明, 在概率统计的教学中, 强调以上四点。学生普遍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对理论的掌握, 并且比其它教学方法更易接受。学生的实践意识, 学以致用的信心和决心更多、更强,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龙永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 (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魏宗舒.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2.

[3].沈恒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 (第4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概率统计简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5]安阳工学院数理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6]盛骤, 谢式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7]王桂松.线性模型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5

长期以来,我国的统计教育无论在教学的目标、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方法和考评制度上均深深地打上了试教育的烙印。这种教育摸式实施的最终结果是学生应社会能力差,基本功不扎实,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和拓能力不强。为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培养21世纪德才兼备的统计复合型人才.必须转变绕计教育观念,必须对统计教学实施改革与创新。

一、制订符台素质教育发展需要的统计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统计教学的目标并非是让学生一毕业就成为单纯的统计工作者,而是要使学生既具备统计思想,掌握统计基本技能,同时叉掌握全面的经济理论知识和现代计算技术的复台型人才,这样才能让学生择业时在市场的选择面前处于不败之地。为此,统计专业教学目标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1.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熟练地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综台统计分析;上掌握较全面的经济理论知识.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闻题,能用所学的经济理论知识去观察和分析i3熟练地进行计算机的数据处理,具有较高的外文驾驭能力;

4.在市场经济面前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5.具有健壮的体魄、高尚的情操和健赢的情趣。总之统计教学的目标必须符台“基本功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并以此为导向修订教学内容。

二、合理设置统计专业课程。改变学生知识体系

统计专业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与素质教育发展要素的—致性与社会对统计人才需求的—致性。由于21世纪是科技与经济高度发展的世纪,知识与经济将紧密结台,反映到统计教育中就是课程设置要打破原有课程的界限及框架,使各学科相互渗透,实行跨学科的、创新的谍程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对统计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统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包括以下五部分:

1.统计基本理论犀程。它由统计学、国民经济统计学和企业经济绕计学三门课程构成。统计学一直被认为是统计学的奠基石,它主要是阐述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通用方法,是统计实践认识方珐的一般总结。不过对于统计学所涉及的统计基本理论与方法有待深化,其内容有待充实.必须从大统计”的角度重塑统计学的形象。国民经j齐统计学主要是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基础,以国民经i齐核算体系为主干.对社会再生产条件、过程和结果进行统计考察。企业经营统计学是从企业经营管理角赛对各类企业生产经营的状况、过程、成果诸方面进行统计描述。

2、统计应用课程。统计学是~门方法论方面的应用性科学,因此学生不仅要掌握统计基本理论,而且要掌握统计预测、决策等统计应用方珐,以便能针对被研究对象,设计数量分析模型,能通过对现象的量的分析判断,进行质的鉴别。为此应开设概率统计、抽样技术、市场调查、计量经济学、统计预测与决策、时间序列分析等应用课程。

3.蛀济数学与计算机课程。经济数学和计算机是统计学的两大基石。统计是揭示事物量变规律的,而马克思曾指出:“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能达到真正完善的地步。”因而统计学离不开数学,没有扎实的数学功底是学不好统计学的。当夸时代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现代统计学也离不开计算机的使用。掌握先进运算手段是新时期对统计人才的要求,为此应开设数据处理概论、计算机在统计中的应用、办公自动化等课程,介绍各种统计软件运用及更新情况,同时注意结台统计课程的教学,以加强学生应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统计问题的能力。

4.经济理论课程。紊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统计学专业学生在掌握本专业所需课程的同时,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涉及经济基础理沦和经济管理学科知识,这对于统计人才面向市场具有积极意义,为此应开设经济学、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国际贸易学、市场营销学课程

5.社鲁实践课程。统计学是应用性、操作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此,应经常组织学生对社会一些敏感问题进行统计调查,如对本地区物价动态调查分析、城市贫困群体的调研、大学生择业问题调查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线相结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构筑统计学课程体系,较彻底地打破了应试教育教学内容的框框,调整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紊质创造了条件。

三、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法

实施紊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目前在统计教师中很多是学了统计却没有干过统计,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一遇到书本之外的实际问题,就难免捉襟见肘。针对目前统计师资的状况,首先教师要不断补充“营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和水平。其攻学校应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和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绕计学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救出特色,一定要克服应试教育模式下“单项灌输式和知识继季型的教学方法。紊质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在教学中要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教会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最终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分析和推理、井提出自己的见解由于统计教育旨在学生统计能力的养成.而统计能力又主要体现在统计思想、方法的应用上,因此统计的教学过程不应局限于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应注意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多提出“what、why”、“how等系列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即席口答,采取这种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能力,不仅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敏捷反应,答辩口才,更能进一步明晰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合格人才是非常有益的。

四、完善教学考评制度

教学考评制度是检验教与学质量的标准或尺度。现行教学考评制度仍是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考评制度,它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实施紊质教育必须对现行考评制度加以彻底的改革。

从教的这一方采看,应允许教师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根据各自特长,结合教学对象自由发挥,做到园材施教,因课施教,园人施教.使教学活动由被动的执行任务变为刨造性的劳动。因此衡量教师教学水准应侧重在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上.放在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的养成上,井用科学的方法评估。就“学”的这一方来看,应侧重于对学生综台运用能力的测试,因此一定耍改革考试形式和试题类型,考题内容不能完全限于教学大纲讲授的内容,相关学科的综合运用能力要予以足够重视,就统计考统计,只能使学生记住支离破碎的概念和公式。

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6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统计人才培养

【分类号】C81-4

1、课题: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14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名称:以实践教学为导向的统计学教学改革研究

文件号:湘外经院教字2014〔61〕号

当前,高校统计学教学的教学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教师的讲授式的教学,这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多领域普及和统计信息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完全不符。因此,时代和社会呼唤高效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同时,高效统计学的教学改革是一脉相承的,只有对统计学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和高素质型的人才。

一、对高校统计学改革的必要性

统计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交叉的一门综合性和复合型的学科。它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个数据既可以是现实中的有关现象的真实数据,又可以是抽象的数量或者模拟的数据。同时,[1]统计学不是直接研究经济规律,而是提供方法论和工具给其它经济学科,对其它经济学科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统计学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但是,由于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这就需要统计学教学进行改革,从而让统计学课程在高校更好的发展。

当前,高校的统计学教学主要是从公式定理和基本的概念出发来介绍统计理论,而不是从生活实际中存在的相关问题着手来对基本的统计思想、统计理论和方法等进行说明,导致学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同时,统计学本应该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际的训练相结合的学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另外,统计学教学与统计软件的脱节,造成统计工作人员不会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使统计过程变得十分复杂。因此,必须对高校统计学教学进行改革,从而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强的新型统计人才。

二、统计学教学改革与统计人才培养

统计学是一门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因此,统计学的发展空间和生存空间巨大。同时,统计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明确了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即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从而更好的为社会的各行各业服务。同时,针对当前高校统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以下提出了具体的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基础,统计学的课程内容应该突出统计学的基础性和应用型,要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正确指导学生的实践。因此,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和当今社会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设置统计的专业课程。课本的例题要结合真实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研究,[2]思考题的设置要适应时代要求、要具有灵活性,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在例题的讲解和分析之后,可以列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数据让学生进行分析、整理。例如:以整个院的学生上学期的统计学的相关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为例,把成绩划分为几个阶段,90分以上为一个阶段,80-90分为一个阶段,70-80分为一个阶段,60-70分为一个阶段,60分以下又为一个阶段,让学生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整理和计算,分别得出每个阶段的人数和每个阶段的人数在整个专业所占的比重。这种把实际数据运用到教学内容的方法,不仅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二)教学方法的更新

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关键,是学生是否能够快乐简单学习统计学的关键,教学方法关系到学生能否学好统计学。同时,由于统计学学科较为复杂,因此,教师必须运用既使学生能够容易对教学内容良好的接受,又要使系统的知识得到有效的传递的教学方法。传统的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包办,运用书、粉笔和嘴等传统的教学工具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没有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因此,在当代统计学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的实践能力。因此,可以把把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讨论和学生的上机练习以及课后作业结合起来。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适时进行引导。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的学习和听课的学习方式为学生主动的实验、探究和分析问题的状况,而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丰富和更适合时代的要求了。

(三)师资能力的提高

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首先必须要有一桶水”,这说明教师素质和能力对学生的能力的影响。因此,作为高校统计學的教师,必须要具有丰富和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娴熟的运用计算机软件教学的能力等等。同时,高校统计学教师还要具有根据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能力。只有具有这些基本的能力,教师才能培养出统计方面的专业的、高素质和高能力的全能型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统计学教学改革和高校统计人才的培养是相互渗透的,只有进行统计学教学改革才能培养出绣有的统计人才。因此,统计学教学改革可以从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提高师资力量这三个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翟娟娟.浅议高职院校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191.

[2]黄介武.民族高校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185-188.

概率统计教学方法的改革 篇7

以往的灌输式教学, 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老师和学生都很累, 但教学效果不太理想.在此可以尝试着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的主动性相结合, 使教师成为学习的导演, 学生成为学习的演员, 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在能力, 提高教学效果.

1.采用导学与精讲相结合

精讲是少而精, 突出重点, 详略得当, 使教学时间合理分配.“导学”是指导在前, 讲解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然后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要讲清楚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思想、方法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而对具体的、细化的内容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理解和消化, 以增加课堂信息量.比如, 数学期望和方差的概念要较详细地从概念的实际背景出发进行剖析概念的内涵, 指出数学期望是平均数, 但又不是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观测数据的变化程度, 一旦讲清了这一概念, 真正被学生所理解、接受, 学生就了解了学习他们的意义和用处.

2.课堂教学尽量运用启发式教学

注意教学的启发性, 培养独立思维的习惯, 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首先, 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上, 照本宣科的教学绝不是启发性教学.教案、讲稿是教师掌握、讲授教材的结晶, 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 应因时、因学生而变.其次, 在教学方法上, 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 共同探讨.让学生独立思维、主动学习, 对同一问题可变换角度提问,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或在讲授时故意引人错误观点, 树立对立面, 对比激疑, 引发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与兴趣,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一个关于小概率事件的例子:从某工厂的产品中任意抽取200件来抽查, 结果发现其中有6件次品, 能否相信该工厂的次品率p≤1%?

我在讲该题的时候, 设置了一个情景, 假定学生是指将部门的, 正在对该厂进行抽查, 我问他们:你们认定工厂的次品率p≤1%的依据是什么?大家一开始答不出来, 后来在我用小概率事件的定义提示他们, 经讨论, 他们终于知道了思路:若P (x≥6) 很大, 则相信p≤1%;反之, 拒绝p≤1%.经计算P (x≥6) ≤1-undefinedCundefined (0.01) x (0.99) 200-x, 从而得到P (x≥6) ≤0.0166, 所以, 拒绝p≤1%.

3.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理论教学的目的完全在于应用.对于实际问题如何通过作一些适当的假设, 舍去一些次要的因素, 把实际问题作出适当的简化, 抽象出一个数学问题 (即数学模型) , 找到相应的数值解法, 然后通过计算机的计算与分析, 将所得到的数学答案用于解决或解释实际问题.

4.教学形式多样化

比如, 组织讨论小组, 教师可提出具体问题, 让小组的学生一起来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方案, 并实际求解.例如讲放回抽样后可以问大家:假设彩票号码有十位, 那么由放回抽样的定义你中大奖的概率有多大?又如, 假设大伙排队抽奖, 而只有一个能中奖, 那么先抽, 后抽有区别吗?然后可组织课堂讨论, 让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要多提一些问题让学生考虑, 或者让学生进行一些归纳和总结.一堂课教师能给学生提多少个有价值的问题, 可以成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具体指标.

5.教学手段现代化

引进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进行教学, 一方面, 可使教学内容得到拓宽, 除课本内容外还可介绍科技新动态, 对概念的物理背景与几何意义可通过图形、动画展示.另一方面, 多媒体教学使得教学更为直观,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图形可以清晰地表达出来, 教学更具动感,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教学效果.老师不要仅仅站在讲台上, 可以经常走到大家当中, 和同学们近距离接触, 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6.考核形式多元化

考核方式要进行必要的调整, 可采取阅卷+开卷+平时成绩的方式.开卷可让学生完成一篇小论文, 内容上可以涉及学过的知识, 也可以是未学过的知识,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包括写作的能力, 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概率统计教学中去.而平时成绩的出台可以让一些天资禀赋不太好但努力的学生得到信心和补偿.

总之, 只要我们不断的对概率统计教学的改革进行探索和总结, 那么必将全面提高概率统计的教学质量.

摘要:针对目前概率统计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 从教学方法方面分析了概率统计教学的改革思路, 并给出了实施方案.

关键词:概率统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欧阳自根, 刘亚春.面向对世纪概率统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0 (4) .

[2]向昭红.关于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几点意见[J].数学理论与应用, 2001 (4) .

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8

一、统计学课程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统计学课程具有两个明显特点:一是概念多、公式多。有许多概念往往一字之差, 但意义却完全不同, 很多学生在学习中都不容易分辨, 正因为如此, 很多针对概念的公式也有着其相似和不同的地方, 计算中很容易混淆。二是内容抽象性。统计学中的很多概念都非常抽象, 如果不和实践相联系, 往往很难理解, 如置信区间等。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数据分析方法, 关键是让学生能运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处理实际遇到的问题。因此, 强调以理解和实践为核心进行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是顺应很多非统计学学科自身发展需要的。

传统的统计学教学存在两大缺点:一是教学方式单调, 学生理解和记忆较困难, 制约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从头讲到尾, 学生记笔记、背笔记, 理解记忆很有限, 自学能力无法得到提高。二是课程学习静态, 制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过程中学生是被动听讲, 接受静态的理论知识, 很少接触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案例。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就将背过的内容忘得一干二净, 根本无法运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待学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就更谈不上能结合统计学知识进行实践创新了。

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

统计学课程学习主要可分为三个部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一般认为前两个阶段所占比重较小, 真正的难点在第三阶段, 其实不然, 这三个阶段在重要性上不分伯仲。许多行业都涉及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的内容, 特别是其中的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在许多国家都发展成为一个行业。因此这两个部分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通过对其学习可以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学习统计学的意义。而且在学习统计分析前, 也必须弄清相关基础概念。统计分析的过程在实际中往往能够用软件实现, 但是由于统计分析放的多样性, 实践中涉及对统计分析方法的合理选择, 因此对于统计分析的基础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统计学的学科特点和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本研究对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改进。

1、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特点与实际结合组织教学内容

现行的教科书基本是采用先介绍理论, 即概念、意义、作用、特点、公式等, 再举实例对理论进行解释。对于统计学的实际教学, 如果全部按照这个顺序来讲解, 有一些章节学生会出现看完例子才明白前面讲的概念和公式的意义。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先举例, 后理论”的方法。利用一个简单的案例, 尽可能多的包含本次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 让学生在理解例子的同时, 对概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 进而引出理论部分。使同学进一步明确统计学学习的作用, 不仅解决了学生要死记硬背概念的苦恼, 而且使得学生感觉到统计学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具有实实在在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管理学方向经常用到的调查问卷, 即统计学中的调查表时, 里面有关于调查问卷问题的格式较多, 特别是限定式问题, 其包括填空式、二项式、多项式、直线式等, 同学记忆很麻烦。在教学中可以联系现在同学普遍使用较多的网上购物为例进行举例讲解。例如利用某网站的购物过程及其评价机制来简单讲解什么是填空式、二项式、多项式、直线式, 简单易懂, 也方便记忆, 如图1。

结合学生身边经常接触的一些事物进行统计学教学, 能使得学生对概念理解和记忆水到渠成。这种“先举例, 后理论”的教学方式, 不仅能使学生由消极学习、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学习、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还能提高学习效率, 减轻学生课余学习压力, 并且能让同学们觉得统计学的内容和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 使其进一步认识到学习统计学的重要意义和实际作用。

2、适时采用形象式教学方式

统计学原理课程具有连贯性, 而且课程内容涉及概念较多, 有些概念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但意义却相差甚远, 例如“时期数列”、“时点数列”, 那么相应的对于涉及这些概念的计算也是不同的。因此, 如果学生前面的内容没有很好地理解, 后面的内容就很难深入的学习下去。因此为了给学生在一些概念的理解和区分上, 本文利用了形象教学的方法, 得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积极运用图表进行教学归纳

利用图表和表格将各个知识点进新区分成体系或系统化, 具有形象具体一目了然的特点。特别是在章节开始时, 利用图标的形式对章节的内容进行划分和归纳, 并在章节教学中对开始的图标进行不断的更新和细化, 章节结束后, 得到详细表格, 使得同学能对比较生硬的章节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 便于系统快速的掌握相关知识, 缩短认知过程。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归纳, 用自己的方法记忆。不但使课堂内容更加生动, 同时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例如:在讲授统计指数这个章节时, 可以根据教材小节的安排, 将整章内容按小节进行了图形的归纳, 并在章节内容结束后, 对归纳的图形进行完善, 填入各类指数的计算公式, 得到一个很直观的整章内容总结, 如图3。该图便于学生学习及记忆各类指数的计算方法, 并对各类指数的类别层次有清楚的界定, 不易混淆。在此基础上, 授课过程中提议让学生自建自己熟悉的方式进行自己对各个章节的总结,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小结与展望

教师通过不断的探索和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复合型”人才, 期望达到“宽知识、厚基础、实践型与创新型”要求, 本研究通过实例教学, 期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结合实际的能力。而且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不仅局限于本门课程的学习认知, 学生走向社会后有许多知识需要他们自己学习, 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现今教师的主要职责, 本研究通过对教学模式的改进, 将提高学生自学能力也融入了教学过程。本研究针对统计学教学在非统计专业学生中进行了初步探索, 还有较多方面值得深入研究。今后将围绕教学案例的选取、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挖掘分析等方面进行细致研究, 将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系统化。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黄海午:《统计学》课程教学新模式探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12) .

[3]邬丽萍:统计学案例教学方法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9 (4) .

[4]陈福军:经营模拟对生产计划教学的促进作用[J].高等工程教育, 2004 (1) .

[5]姚寿广: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思考与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12) .

[6]陈文捷、杨永德、林轶:旅游管理专业《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研究[J].高教论坛, 2008 (4) .

[7]莫维冰: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 2008 (4) .

[8]李立清、张珺:管理类专业统计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研究[J].统计教育, 2006 (6) .

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9

大学数学, 包括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数学主干课程, 是大学理、工科及经济管理各专业必修的系列、重要的通识教育基础课程, 是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进一步深造以及将来从事实际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数学基础, 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与现代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是工作者应具备的必要的数学素养与能力。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数学作为数学科学, 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并列成为三大基础;数学与科学计算、理论研究、科学实验被列为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 学好数学这个重要的语言和工具, 掌握数学这个重要的基础, 就掌握了开启其他科学技术之门的金钥匙, 数学已经不仅是学习后继课程和解决科技问题的工具, 而且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 它涉及人的理性思维品格和审美意识的培育, 涉及能动性与创造力的开发, 这种特殊作用是一般的专业技术教育所难以实现的。科学理论的数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 数学教育对人才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学数学教育中, 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大学数学课程, 所以做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的研究是对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部分, 因此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 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等领域都具有极为广泛的应用。一方面, 它有别开生面的研究课题, 有自己独特的概念和方法, 内容丰富, 结果深刻;另一方面, 它与其他学科又有紧密的联系, 是近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近年来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应用的广泛性, 其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一级学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客观规律并付诸应用的数学学科, 是理、工、经、管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理论与方法在经济、管理、金融、保险、军事和科学技术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应用, 如预测和滤波应用于空间技术和自动控制, 时间序列分析应用于石油勘测和经济管理等, 同时又向基础学科、工科等学科渗透, 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发展成为边缘学科, 这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本课程概念繁多,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是板书演算讲解, 造成学生对抽象概念的实质领会存在困难。必须努力地吸取世界上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 并创造性地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中。

如何将大学数学的教学模式改革内化到数学素养和能力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深化大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 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网络平台建设等环节入手, 提高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则显得尤为重要, 本项目就是在这个大的前提下, 对本校的文科专业的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实践进行研究, 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艺术等文科专业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进行补充和更深层次的探讨。同时也希望通过此项目的研究为同类院校大学数学的改革提供范式, 进而提高大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多年来以及教学改革实践基础上, 我们逐步形成了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 为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基础。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需要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数学教学平台。作为大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主要体现了矩阵为主体, 现有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对于本科人才培养需要已经比较成熟, 但是当前的本科高校多是以工科为主的新建本科院校, 其校内的文科专业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相对的偏重工科教学模式, 不能很好的符合一些文科专业的学生的知识结构。

对于本科高校文科专业的数学素养与能力培养的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经过几个年级的文科专业的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 首先发现教材的选用上不应该和工科专业选用同样的教材, 即使教材选用没有什么差别, 但是在教学内容上、教学课时上、教学考试性质上都应该做相关的调整, 尤其是对基本题型的讲解、要求和考核上不能简单的统一化标准, 尤其是对文科专业的学生, 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 发挥文科学生发散思维的特点, 而不是简单的求数量、求进度。在课堂讲解中要更加形象的给学生讲解, 而不是类似于工科学生的抽象定义, 要结合数学软件形象的描绘出矩阵等抽象概念的性质, 是学生容易接受。要结合文科专业的数学竞赛题目融合到教学中, 直接使学生接触到线性代数知识的实际应用, 进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不断的探索, 不断探索本科高校文科专业的数学素养与能力培养模式, 建立适合本科高校文科专业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模式, 形成特色鲜明的本科高校文科专业教学模式, 对本科高校大学数学教学模式进行补充, 形成完整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数学教学课程体系, 进而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摘要:主要对工科院校内的文科专业的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通过对文科专业的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实践和探索, 提出对文科专业的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模式的改革方法与实践。

关键词: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模式,改革,实践

参考文献

[1]陈学飞.中国高等教育研究50年 (1949-1999)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

[2]王松贵, 张忠占等.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医学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篇10

说课的核心是教学策略, 交流的重点也是教学策略。3.2常见的、实用的教学策略

对于当今国际风行的“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Berns&Erickson认为, 它将诸如问题解决、自我导向的学习、同伴学习、真实情境中的学习以及真实评价等策略结合起来了。情境化教与学融合了当代和传统的很多教学策略以及学习原理, 这些教学策略和学习原理也许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学徒制和苏格拉底的教学法, 但最主要的资源似乎是进步主义教育哲学和实践、皮亚杰学派的认知发展理论、学习的建构主义原理以及有效的有关研究[4]。从这个意义上讲, 教学策略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和学习原理, 但运用好我们身边常见的、实用的教学方法, 足以体现教学策略。

常见的做法如下。

(1) 不断丰富和调整自我的教学方法。

(2) 不断提升已有教学方法的品味, 形成特色。

(3) 整合已经掌握的方法。在教学活动中, 依靠一种方法往往无法完成教或学的任务。这就需要各种教学方法的搭配或有机组合。有效的、灵活的组合和运用有时候还会在调节课堂氛例题那样的标准型, 而是实际问题的原型, 他们明显缺乏处理实际问题的经验和能力, 往往感到比较复杂[1]。有人[2~4]尝试对医学统计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等进行改革, 目的是解决传统医学统计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重视统计方法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我们将吸取的先进经验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经过摸索总结出一些经验, 我们尝试从理论课的讲授、案例运用和上机操作3方面对医学统计学课程进行改革, 现报道如下, 与同行探讨。

1 理论课上讲授统计方法原理时注意生动与抽象结合

医学统计学的晦涩理论使得学生产生畏惧心理和厌烦心理, 这是统计学学习的一个严重障碍, 通常教师在讲解统计学方法时, 只介绍什么时候用哪种方法, 为什么用这种方法却没

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 改变已有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变, 是指在不违背原方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 依据实际条件对所选择的方法增添、舍弃、变换等, 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又一种优化教学的策略。

(5) 借鉴其他学科、其他同仁的教学方法。

(6) 关注国际教坛, 尤其是美国的教育动态。近年来, 西方教育界对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研究和探讨极其活跃, 我们应借鉴和吸收更多新的教学方法、手段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当掌握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时, 制订教学策略就会游刃有余。说课中教学策略这个核心必然凸现。

参考文献:

[1]鲁献蓉.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J].课程·教材·教法, 2003, 7:25~30.[2]苏继红.高师院校学生微格训练中“说课”问题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6:85~86.

[3]张梅玲.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如何相互促进[N].中国教育报, 2007-

[4]Leigh Chiarelott, 杨明全译.情境中的课程———课程与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7."

有讲, 原因是学生没有数理统计基础, 所以并不适合讲解方法理论推导。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利用生动的案例进行启发和引导。因此在讲解统计学方法时, 不讲原理的推导过程, 而讲对结论的直观解释, 学生容易接受得多。

比如, 在讲“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一般不会发生”时, 学生感觉比较抽象, 但如果用买彩票的例子来解释, “买一次彩票, 一般不会中头奖”, 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另外, 在讲“连续型变量取某个点的概率为零”时, 如果举一个例子“扔球时, 球必须恰好落在某个点上, 差1毫米、1微米甚至1纳米都不行, 这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这个结论。

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其实更难。首先对统计理论要有深刻的理解, 另外, 还要勤于思考, 多积累与统计有关的素材。

2 实践教学中引用案例促使学生学会基本统计方法的应用

统计学案例教学是指在统计学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通过对案例情况的熟悉, 运用所学的统计学理论和统计学方法对案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研究和辩论, 并选择若干统计方法进行实际计算和分析, 对统计分析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比较和评价[5]。统计学案例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 采用的案例有3种方式: (1) 在所教班级中发放调查问卷, 内容选择学生关心的问题, 如学习成绩、身体状况或其他问题, 要求包括定性资料、等级资料、定量资料; (2) 布置一项课外实习作业, 实地考察或利用网络、图书馆查阅资料; (3) 查阅知名杂志上涉及统计方法应用典型的文章作为案例, 让学生参与讨论。

2.1 发放基本情况调查问卷, 作为统计分析的原始数据

编制《统计教学实践用资料收集表》, 主要调查项目包括学生的专业、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基本情况, 还包括学生对自己专业选择的初衷、学习态度、毕业后选择等与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问题, 并让学生对调查表进行评价, 指出不合理之处。由学生填写后将数据录入计算机, 制成各班的数据表。将数据表印好后, 每人一份。随着课程的进行, 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如可以对全班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等定量变量, 学习态度、专业选择初衷等定性变量分别做统计学描述, 还可以做体重与身高相关分析, 学习态度与性别的相关分析等。

从实施情况来看, 优点如下: (1) 因为学生分析的是自己的数据, 比起分析习题集上的数据要感兴趣得多, 学生急于想知道班里的情况, 自己动手得出结果后, 就会从中体会到统计学方法的实用性。 (2) 习题集上的数据都是整齐的、非常典型的, 这些习题的设计都有很明确的目的, 就是为了让学生应用某种方法, 所用的方法都很明确。而实际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 而数据表上的数据都是原始数据, 里面有“异常值”、“缺失值”, 这样就把学生带到实际场景中, 他们就会思考遇到“异常值”、“缺失值”怎么办, 不能确定用哪种方法该怎么办。这对他们以后用统计学这个工具处理实际问题大有好处。

2.2 布置一项课外实习作业

通过课外实习, 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统计学问题, 增加其对统计学的兴趣。比如在学校门口观察每15秒钟通过汽车的数量, 观察其是否服从泊松分布;了解某鞋厂的生产计划;统计某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并且标准化后排序;了解保险问题等。这些作业有些可由学生实地考察, 有些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等查资料, 最终写成调查报告。从实施情况看, 学生都很有兴趣参加, 对理论知识加深了理解,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2.3 采用典型案例安排讨论,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其深入掌握理论

查阅文献时将运用统计方法的案例作为问题, 由学生一起讨论。在讲完一种统计方法后, 精选与之相对应的典型正确案例, 使学生认识到这种方法在实际中是如何运用的。然后再精选与之相对应的典型错误案例, 由学生讨论,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如果能发现别人常犯的错误, 就能认真对待自己的统计分析过程。

在实施上, 课堂讨论要认真组织, 要启发学生, 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发言, 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讨论之后, 要进行总结性发言, 对各种方法做出评论。这种方法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锻炼了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能力。

3 实习课采用计算器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 计算机代替计算器成为统计学分析的工具, 我们在实习课也尝试采用上机操作, 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使得学生能够掌握先进的工具, 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 把重点放在对问题的分析、方法的选择和结果的解释上。但是像统计指标、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基本统计方法如果都用软件的话, 输入数据后结果马上出来, 学生就不会了解这些统计学方法的内在机理, 也不会去关注它, 对于本科学生, 他们需要理解基本统计方法的原理, 像t检验, 通过计算t统计量, 然后再与t界值比较确定P值, 让学生体验到整个假设检验的过程, 这样会加深他们对方法原理的理解;像方差分析、多元统计等复杂的统计方法, 计算量太大, 实习课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计算上, 而且效率极低, 所以这些复杂方法的实习课适合采用上机操作。所以, 实习课我们采用计算器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基本统计方法的原理, 又掌握了先进的统计工具。

通过以上3方面从理论课到实习课全面的改革, 学生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课堂气氛由沉闷转向热烈, 在医学统计学课上, 学生不但理解了统计学的原理, 而且会自己动手利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从实践来看, 这些改革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良平.医学统计学基础与典型错误辨析[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3.

[2]赵晋芳.医学统计学教学方法[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7, 9 (3) :257~259.

[3]宇传华.计算机时代《医学统计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统计, 2005, 22 (3) :171~173.

[4]武晓岩.医学研究生统计学教育的发展与思考[J].中国卫生统计, 2007, 24 (3) :305~307.

统计教学模式的改革 篇11

关键字:统计学专业;统计软件;教学改革

G642

统计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探讨的重点,以提高教学效率为主采取一系列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观学习思维,面对统计学中各个知识点能够通过借助统计软件平台,有效促进自我学习能力,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设置及教学问题

决策是经济研究及管理中的关键要素,而预测又是决策的一大前提。《统计预测与决策》这门课程对于研究经济及管理至关重要,做为统计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重视学生的综合性培养。使得学生在面对社会经济问题时,能够快速建立统计思维模式,具有实践意义。

而如今教学面临诸多困难,很多学生在接受《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知识时,感到学习吃力。导致这一因素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相关知识基础,当课程要求理论和实践结合时,会有些力不从心。另外,《统计预测与决策》安排的课时较少,使得学生不能保证足够时间的深入学习。最后就学生本身而言,其对于相关课程缺乏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质量。

就《统计预测与决策》这门学科来看,其知识内容涵盖的很广,不仅包括数学、统计学还有经济学,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复杂多向的学科,需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坚实教学,另外为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兼顾统计学专业学生在面对经济管理问题时,合理运用统计预测与决策方法进行问题的解决。全面培养学生问题的处理能力,在教学改革中一直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二、探索教学改革新模式

对于统计预测与决策教学改革,深入分析相关模式的应用,在教学中探索课程教育的最大价值。面对教学改革带来的挑战,实施科学有利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统计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1.经典案例教学法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使用之前发生过的生活中一些经典的案例,可以利用时下最热的事点引入课堂知识教育,提高经济或管理领域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学生通过案例进行自我分析,发现其中的问题并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结合统计学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的实践性。

2.实验教学辅助法

理论是实验教学的前提,而实践教学会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理论知识的彻底掌握,根据课改要求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上机机会,在实验课上学生一人一机,通过自己收集或教师给定的经济数据,进行自我操作分析统计相关计量结果。结合统计软件的应用,熟练掌握课堂知识并进行训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在实验中发现易错的环节,并及时改正。问题的发生是学习的开始,加深薄弱环节的处理,教师辅助完成任务,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加深理论印象的同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3.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学习中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教师通过指定一些学习任务对学生产生“驱动”作用。通过一些客观存在的经济问题,引发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运用其自身思维方式寻找答案,在实践中发挥理论价值。从实际出发,学生对问题展开分工、整理、方案实施等过程,经过对实际问题的自我处理,主动的参与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整个过程中形成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关知识理论的掌握也水到渠成。

三、借助统计软件实训平台实施教学改革

1.軟件实训目的

为了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统计学数据的处理能力,考虑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对《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知识的加强巩固。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提高最理论知识的加深认识,建立自我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为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可以快速进行分析处理,在经济或管理中得到更大价值的应用。

2.统计软件实训的现状

统计软件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经济系统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经济系统的聚类分析,统计质量控制图。以上是统计软件实训的四个主要内容安排,配合课程需要将理论与实训紧密结合,是当下统计学教育的专业建设需求。

3.统计软件实训平台教学时间安排

根据《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的具体安排,进行统计软件实训。教师需要详细记录课时信息及进度,按照具体教学模块安排软件实训,使得学生紧密结合理论的同时借助统计软件实训平台,有效强化预测与决策的综合能力。统计软件实训平台会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有效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统计软件实训成绩考核

应该将统计软件实训的考核成绩设置入整体课程考核中,重视软件实训在课程中的应用。将课时实训与理论紧密结合,“趁热打铁”可以巩固《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学生更全面、扎实的学习功底。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概念性理解,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可以快速进行处理。

四、统计软件实训平台在教学中的改进

1.实训平台形式选择

教师应该考虑根据学生们在实训中的一些意见或实训报告,在实训中使用更容易符合学生需求的实训形式。其中验证性形式和综合实训形式,是课堂实训重点采用的实训形式。操作性较强、独立性较强的内容一般适合验证性试验。在系统上更具优势的综合性实训形式,与前者相得益彰,教师根据课时结合实训形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实训中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适时调整实训形式保证统计软件的高效进行。

2.实训时间的安排

由于《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具有复杂性和实践性这些特点,对于软件实训的时间安排,应该考虑适当增加。学生在足够的时间里可以继续探索相关领域的扩展性知识,提高学生具体分析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的进一步延伸,学生快速适应实训环境,体现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五、结束语

将统计软件实训做为改革任务,实现统计学下课程教育的有效性,丰富了学生的认识和思想范围。充分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学习的兴趣感,主动参与到课程问题探索,发挥课程学习的最大价值。经过调查发现,通过统计软件实训平台介入教学,优化了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实际中培养逻辑思维、统计分析、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桂梅.浅谈计算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J].软件.2014(03).

[2]廖伟文.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1).

[3]周源泉.统计预测概述[J].质量与可靠性.2014(01).

体育统计学教学改革新思路的探讨 篇12

1 我国体育统计教学发展历程与改革现状的透视

体育统计最早是由已故的徐英超教授传入我国,徐教授于1981年出版了第一本体育统计的专著——《体育统计方法》,该书为美国国家图书馆永久收藏保存。此后于1982年成立了体育统计学会,依托学会,培养了最早一批体育统计教师,“体育统计学”课程在全国各体育院校相继开设。

最早的“体育统计学”课程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演算、推理、讲授统计学原理,所选案例有限,要求学生记原理,背公式,做习题,当时的计算是以手工计算为主,辅以计算器的使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个人计算机在中国的普及应用,体育统计教学开始尝试使用计算机,出现了计算机在体育统计中应用的相关研究论文,90年代中期体育统计开始引入各类统计分析软件,从最基础的Excel,到中大型的通用统计分析软件,如SPSS、SAS等,再到如今专用可编程的统计应用软件,如MATLAB、R的引入。计算机与统计结合得越来越紧密。

1981~2011年30年期间公开发表论文题名中包含有“体育统计”的文章数量统计如图1所示,体育统计的相关研究逐年增加。从研究内容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论文多是对统计方法的认识、介绍与普及,1995年开始出现有关体育统计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比较重视方法的学习与计算机及统计软件的应用,2006年后有关体育统计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出现一个高峰,其认识也不断深入和完善,最早作为一门工具性的教学课程到现在认为是一门思维性的课程,教学要立足于统计思想,要融入哲学的观点;再出版的各类体育统计教材加入了现代统计软件的使用,增加了一些体育类的应用案例;改变教学方法,大多采用联网计算机进行授课;改革考核方式,有些甚至完全采用计算机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然而,体育统计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时数的增加,并没有解决“教师教得卖力,学生学得吃力,用起来费力”[3]的问题,甚至还存在各类统计误用、错用的情况。

2 体育统计教学仍然存在的难点问题

在国外,统计学也是一门学生感到“痛苦”的课程,“统计学中相关的数学部分很难”,“学统计学有什么用”,统计学课上学生著名的呐喊“我就是不懂!”生动反映了这一带有共性的问题。并编辑出版了很有趣的教材,如《爱上统计学》、《漫画统计学》等,面向统计的初学者,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真实的生活让学生便于理解,打消学生畏难的心理,又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本思路和最常用的技术融于其中,收到较好的效果,这种方式给予我们很好的启发。

相比于国外,在我国体育统计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畏难心理或是学得一知半解,盲目套用,教学上表现出纯理论化或是纯公式化两种倾向,重公式与计算,轻理解与应用,重学科体系完整,忽视学生实践认知过程,以致教学中有所偏薄,达不到预期教学目标和效果[1]。魏登云教授认为应该以统计思想来统一理论与方法应用,提高统计素质,但没有给出具体可操作的解决途径。李健对体育科研中统计误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归纳了7个方面的误用,除了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误用之外,其他都是基本概念掌握不清的问题。如研究对象的总体与样本界定不清,抽样原则和方法掌握不好,研究变量的类型认识不清,统计图表的误用,对统计方法内涵不甚了解,运用时简单移植或套用。这反映出体育研究者的统计理论及应用基础较差,因此提出我国高校体育统计教育应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体育统计的普及教育,二是体育统计的专业教育。受限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这个建议不太现实,但其分层次教学的思路值得借鉴。

当前体育统计学虽然加入了许多的案例,应用了多媒体、网络等技术,出版了新的教材,对体育统计学的认识从“工具性”向“思维性”在转变,但现有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在对体育专业学生开放性问卷调查了解中,反映最多的排序在前5位的是:这门课很有用,但也很难;没有合适的教材;计算机基础能力掌握很重要;有些章节完全不懂,建议可以删除掉;案例较少,且与生活经验脱离较大,希望能有更多实践的机会。因此,学生的畏难与兴趣的培养,思维的训练与能力的提高仍然是体育统计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3 体育统计教学改革新思路与建议

3 . 1 重构课程目标——基础与发展并重

当今社会,数据与机遇普遍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经验当中,如何读懂数据甚至从数据中去推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一项基本素质。而统计是根据不确定的经验数据来推论,其实属于文科领域,人文教育强调的就是基本思维能力,也就是可以应用在各种情境的一般探索方法。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统计不仅作为一门工具掌握和科研思维训练的课程,还是一门通识和素质提高课程,对于不同层次的体育专业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目标要求。我们认为需要在原有总的课程目标要求下分层次细化目标。重新构建体育统计学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摒弃“畏难”情绪。首先是对于所有学生来讲,体育统计是一门通识和素质提高课程,学会“读数”和掌握基本的统计思想,以及Excel软件的使用,帮助学生为将来学习多元统计分析打下基础;再进一层次,对于有志向于进一步从事研究工作的学生,学习掌握更多更复杂的统计方法,处理不同类型的问题和数据变量,以及常用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

3 . 2 重构课程结构—— 必修与选修课开设相结合

课程结构是课程各部分的配合和组织,它是课程体系的骨架,主要规定了组成课程体系的学科门类,以及各学科内容的比例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的搭配等,体现出一定的课程理念和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课程结构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实施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根据上述体育统计分层次的课程目标,相对应的重新构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构体系,更适合于现代大学生的特点,既达到了通识教育的目标,又让感兴趣的学生有机会选择更进一步的学习,能够较好地将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3 . 3 丰富体育统计教材—— 增加入门的教材, 让学生有更多选择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有形载体,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落实课程计划和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工具,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缺少入门的体育统计教材。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强调统计观念,使用言语来说明的教材和组织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为将来学习统计所打下的基础,要优于一般以方法为主的介绍方式。美国统计协会和美国数学学会的联合课程委员会就曾建议:任何统计的入门课程,都应该强调如何做统计思考,而且内容应该多一些数据和观念,少一点公式和推导过程。因此我们建议,要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编写体育统计入门的教材,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

4 结语

上一篇:单证业务下一篇:建筑中级工程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