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的现状(精选8篇)
企业统计的现状 篇1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如情报信息、商品信息等;而诸如此类信息,尚能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则可利用程度也大为提高。
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文化、科技各个领域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1 认识统计
传统概念中“统计”一词通常解释为数据的收集与数据的解说。其实现代的统计学已被积极推广到如何收集数据、如何分析数据、如何进行模型分析、如何做统计决策以及动态数据如时间序列趋势分析与预测等多个领域。
现在不仅政府部门需要用高效率的统计方法来调查人口、财经、交通、教育、国防等状况.民间各大行业、工商业界的经营者,也常借统计数据来评估公司是否处在预定的目标状态、营运状况是否有效率等问题.并借此来比较其他同类型企业的营运状况用以评估或改进企业自身的发展策略,寻求最合适的经营模式。
2 企业统计的作用
企业统计是用多种手段与方法收集汇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情况,整理成表格或文章,供各级领导了解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之用同时向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报表。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就像是个国家的大车间。企业统计是为填报上级管理部门的报表而设置,因而为上级管理部门服务自然主要是首要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个自负盈亏的独立生产经营者,要为自身的生存发展而拼搏这样虽然企业统计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关报表的职能还是存在的,但已经不是首要的,首要的任务是如何从企业统计这个企业管理基本手段的专业特点出发来为企业生存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统计为企业高层决策提供快速、高效、直观的数据信息。
由于财务核算其数据往往是事后,不能非常及时地提供各种数据。同时财务数据也具有相对抽象性相对来说比较难以理解。统计数据可以根据企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需要提供不同的各种格式的数据,如产值完成情况、订单完成情况、利润完成情况等数据.格式也可以灵活提供。统计可以是动态的随时随地的。
统计为企业在向国家政府等相关部门申报各种项目、获取各种荣誉提供重要的信息支持和必不可少的资料。
企业在申报如国家名牌、驰名商标、高新技术企业、各种优惠政策、评优等活动真实、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规范、科学的统计台账等资料,是不可能顺利完成的。
有的企业统计数据无案可稽,往往数据问自相矛盾。经常出现“数据打架”,前后不一致,延误了项目或优惠政策的及时申报给企业带来无形的巨大损失。统计也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和财务的现代化建设。财务管理的内容很多是企业统计的内容,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许多工作是靠统计工作来完成的.是相辅相成的。
3 企业统计的现状
3.1 国外企业统计现状
发达国家经济状况较之中国仍然保持了较大的优势其市场经济体制也比中国完善,统计学也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因此国外大型企业拥有一套完整的统计系统,其对企业经营信息统计的重视程度非常高通过科学的统计方法对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统计调查和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施统计监督,为企业的决策层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信息,便于决策和管理者正确地把握形势,客观地剖析问题,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3.2 国内企业统计现状
我国的企业统计工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适应国家统计制度和统计调查方法要求建立起来的。
长期以来企业统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为国家制定计划提供了大量统计数据,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计制度还没有根本变化.新的统计调查任务要求又不断增加。
面对这一形势要求企业统计人员,审时度势,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完成国家法律规定的各项统计任务的同时,不断为企业统计工作的转轨变型积极进行探索紧跟企业改革的步伐不断有新进步。但是统计工作目前还面临困境,重要表现在:
(1)“报表型”工作状态没改变
由于受多年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统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统计机关和行业主管机关统计部门。
企业在转变为自负盈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条件下,需要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参与市场竞争,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各种信息,但面对政府部门和主管机关的多层需求,企业统计工作忙于应付上报的统计报表任务。这种“报表型”的工作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
(2)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能力不足
目前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使用计算机的水准,一般只能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能力则严重不足。
(3)统计人员配置与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反差
企业统计队伍构成、素质、工作能力与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反差。
目前不少企业统计人员配置一般都是按照统计报表任务的要求进行的,缺乏中高级统计人才,加上继续教育的力度不够和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严重影响统计队伍的稳定和提高。
(4)企业统计研究水平的提高与企业经营者的预期效果不一致由于企业统计与政府和行业统计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平等。形成了企业从向政府和行业统计上报资料多而政府和行业统计发布的企业可利用信息少的不平等状况。从而与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统计装备现代化甚至对企业统计本身的兴趣不高。
基于以上原因,造成了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统计工作可有而不可多,可有而不可强从而使统计人员职称得不到重视,统计人员待遇得不到保障,统计人员聪明才智得不到施展和发挥统计机构难以独立设置行使职权,统计工作得不到发展的尴尬局面。
参考文献
[1]刘丽.浅议企业统计的应用性.商场现代化MARKET MODERNIZATION.2009年第29期.
[2]许学斌.浅议企业会计管理体制改革.中国外资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2008年第12期.
[3]姜伟.浅谈企业统计信息的意义和统计管理体制的建立.山西焦煤科技SHANXI COKING COAL SCIENCE&TECHNOLOGY. 2006年第z1期.
浅谈统计现状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篇2
关键词:统计;企业管理;现状
统计在现代化管理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统计,统计的影响是巨大的,以至于统计的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也不过分;因此,加强企业统计工作,对企业的经营有着重要意义。
1 、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是对一种客观现象总体数量方面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调查研究活动。通过图表、数字,计算各种数据特征,对有关总体做出推断,反映出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根据统计的基本含义,它有以下三个特性,一是数量性,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总体性,总体性是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状况,也可以反映出在一个时期内的动态。从规模上,它可以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生产规模、人员规模、营销和盈亏规模等等。从结构上,它可以反映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人员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三是社会性,由于社会经济统计的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包括认识人们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条件、过程和结果;反映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诸如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以及其他社会关系。
2、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企业统计,就是用多种统计手段和统计方法去搜集汇总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情况,再整理成表格并进行统计分析供企业领导进行决策,企业统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统计工作遍布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到企业的长远规划,小到班组核算,凡是能用数据反映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地方都离不开统计,然而,我国的企业统计工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适应国家统计制度和统计调查方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长期以来企业领导认为统计就是为政府部门 、行业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对于企业而言,无非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而以,对经营决策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从而造成目前的尴尬局面:1、统计工作得不到重视,认为会计核算,财务收支是关键;统计只不过是三分统计、七分估计地填报、汇总几张报表,一个普通的初中生就可轻松搞定,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也正因为如此,统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工作热情不高,统计工作岗位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岗位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被精简下岗。2、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严重下降。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从而形成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的怪圈。
3 、未来统计工作的思考
就目前统计工作的现状,存在的普通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统计工作的设置,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进(下转第97页)(上接第98页)一步改进工作的方法。使统计能真正地体现出信息、咨询、监督的三大职能。
(一)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信息专业化,搞好统计信息专业化是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统计工作的主旋律;为企业把握市场主旋律,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分析,多渠道,多角度地及时检测和反映经济发展的形式;市场真正需要什么,统计就真实地反映什么,大力加强统计信息的分析工作,按照信息要快、分析要准、专题报告要深的三个原则,强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提高统计的生产力。
(二)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提高统计分析质量,统计分析服务是统计工作永恒的主题;一是利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如分析生产进度情况,计划完成情况,二是利用多方面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如利用生产、盈亏质量、销售信息来分析产销增减的原因,计划未按时完成的情况等等。三是利用统计信息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三)明确统计部门的职能及责任
社会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大力发展,使统计资料实现了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的有机结合,而原有的统计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就成为我们义不容辞之责任;随着电脑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时代已经进入了各个行业,加快了行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这就要求统计部门建立不仅适合自己也要适合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水平和计算机技术,广泛收集与本企业有关的信息,加快处理、传递和反馈的速度,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强化统计信息决策功能。
(四)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未来的统计工作真正需要具体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对固定岗位的统计人员来完成。相对稳定的岗位、人员,有利于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企业领导与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培训他们多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鼓动他们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统计分析成果,主动参与企业管理的热情,使他们有着强烈的职业荣誉感,以此来进一步凝聚人气,鼓舞士气,发扬统计人甘于奉献,求真务实,奋发拼搏的精神,塑造符合时代要求的统计人,也必将使企业的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
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篇3
1 经济形势介绍
2008年, 总体来说, 经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后, 我国农业生产形势依旧良好, 消费需求增长较快, 通胀水平也在进一步回落。但全球经济衰退不可避免, 因此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世界经济减速导致的全球性需求减少引起我国2009年上半年出口量下降, 使得国内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突出。为此, 我国中央政府适时出台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来扩大内需, 在2009年的上半年, 国内经济已经呈现回暖的趋势, CPI消费者指数在今年2月份出现负增长, 与此同时,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也在逐月下降……这一切都在说明中国政府的经济振兴措施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 呈现出积极迹象。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外的学者和机构都视中国为这场危机的救世主, 认为中国的经济将推动全球经济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
2 目前我国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现状
对企业来说, 统计工作就是通过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 准确及时把企业的产、供、销的数据较全面、较具体地反映出来, 把感性认识变为一组组供领导和决策者参考的数据, 统计工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此, 在当前的上述的国内经济形势下, 本文对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 认识不到位
统计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中, 根本的一点就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 因此导致企业管理者和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的性质认识模糊、并对其重要性了解甚微。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据记录和计算, 统计数据就是填填数字及报表, 对企业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没有指导和参考作用。
2.2 统计方法、手段有待改进
在当今的信息化的经济环境中, 国内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都亟待改进, 有的甚至还是改革开放年前的统计方法和手段。例如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都是以手工统计为主, 未能实现统计方法的信息化。
2.3 统计指标落后
当前, 企业经营者重视的是市场信息、经营质量、经营环境等经济运行质量指标, 而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统计系统则要求企业上报以经济总量指标为主、经济运行质量指标为辅的指标系统, 导致企业管理者对自身企业统计的信息不感兴趣, 集中地说明了企业统计指标的落后不科学, 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2.4 统计监督机制缺陷
由于国内企业的管理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 及对其的重视不够, 使得国内企业的统计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或不健全, 统计人员与会计人员混用, 统计数字经常被随意修改, 大大降低了统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 降低统计信息的有用性。
3 企业统计工作的建议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 需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做出改革, 以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对企业统计工作提出的挑战, 从而更好地为企业管理者服务, 提供有用的统计参考信息。
3.1 转变认识
首先, 应该从根本上加强企业管理者及相关人员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使其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要彻底地认识到企业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和相关的统计人员则应该多学习现代统计概念, 应认识到统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实力, 所以应该转变认识, 加大统计工作投资力度。
3.2 改善统计方法、手段
改善企业统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势在必行, 企业应该加大对统计工作的投资力度, 争取实现统计工作信息化, 可根据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采用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全面根本上改善企业统计方法, 能节约时间并能有效提高统计工作效率, 从而, 更好地为企业领导者管理决策提供统计信息。
3.3 设置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
企业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环境来设置合适的统计指标体系, 来综合反映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因此, 企业在追求效益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量身打造适宜的统计指标体系, 适当的时候并可设立专题性指标体系, 从而使得指标体系既能反映企业运转情况又能够与政府统计要求相适应。
3.4 加强统计监督力度
统计工作的监督机制是不可或缺的, 其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 企业在对日常统计工作的各方面进行改革的同时, 也要对其自身的统计监督机制进行改革和完善, 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统计工作的全面性。
3.5 人才培养
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 应该注重对统计人才的招募和培养, 以备不时之需, 应该对企业统计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来提高技能, 使其获得了现代化统计概念的同时, 又能熟练操作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工具, 从而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提升统计信息的准确性。
当前, 我国还未能彻底地走出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 经济未实现全面复苏阶段, 基于此特殊阶段, 国内企业统计工作改革的步伐刻不容缓, 需要不断地适时改革来促进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的发展, 对企业发展及我国经济发展意义非凡。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经济格局中, 企业自身的发展应时刻紧跟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才能不被淘汰, 而企业的统计工作则更应该适时地改革来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 从而才能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在此本文将对国内企业统计工作现存的问题进行阐述, 并进而提出进一步地统计工作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统计工作,经济形势,改革
参考文献
[1]苗敬毅.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统计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 2002.
[2]李瑛珊.对统计工作改革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3.
[3]刘颖.李新.企业统计在新经济中的改革[J].科技信息.2007.
[4]卢蓉.我国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09.
[5]周四军, 刘颖.论统计技术的创新与实现.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3-07-10.
[6]毛春元.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应用的再认识.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10-17.
[7]肖文渊, 陶正纲, 张文丽.统计技术在饲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西昌学院学报 (自然科版) , 2005-06-30.
[8]肖文渊, 吴成茂, 罗俊春.统计技术在饲料质量管理中的应用.饲料研究, 2005-05-10.
企业统计的现状 篇4
一、煤炭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起, 我国的煤炭企业严格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规定, 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规范的登记统计制度, 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然而,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在适应新体制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问题。
(一) 煤炭企业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由于企业领导者对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在人员的工作安排上得不到重视, 煤炭企业中出现统计专职人员少, 兼职人员多, 且变动频繁的现象,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 在企业重组、调整中, 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率先撤销或合并, 使得企业中的统计职能部门成为非重点部门。在这些新成立的煤炭企业中, 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 没有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岗位, 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 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使得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效率低下。
(二) 煤炭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
现有的煤炭企业统计部门, 除少数配置专职人员外, 多数统计人员为兼职, 兼职人员对统计工作的业务学习不够, 业务技能不高, 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规范、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 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 无法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内部统计资料, 不能对煤炭企业数据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 更谈不上具备统计咨询、分析与监督的能力。
(三) 工作内容单调, 手段落后
在煤矿统计报表中存在着各职能部门之间各报各的报表, 技术含量低。比如计划、生产、经营、煤质、销售、财务等职能部门缺乏统一的口径, 各报各的, 即使有综合的, 也只是大杂烩, 缺少监督审核。形成事后统计多, 事前分析预测少;简单数据说明多, 深入系统分析少的现象, 使得统计数据对煤炭企业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所减弱, 抑或是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二、加强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对策
(一) 完善我国统计法制建设, 实现统计法制化
贯彻落实《统计法》, 提高人们的法制意识, 营造企业统计工作氛围。要组织专门的统计执法部门定期进行检查, 对不真实上报统计数据现象要严肃处理, 使统计数据能真正反映经济的发展成果。作为煤炭企业的统计人员更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 自觉投入到企业管理中去, 及时发现和预测热点、难点问题, 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为煤炭企业决策提供可行性建议, 使我国煤炭行业良性发展。
(二) 强化煤炭企业管理者对统计的认知
要强化煤炭企业管理者对统计工作的认知, 使其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很多管理者错误地认为, 煤炭企业统计只是计数和事后算账的概念, 统计分析只是单纯的数字说明, 是煤炭企业内部完成情况通报的形式, 因此对煤炭企业外部市场或煤炭行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加工分析的统计工作不够重视。事实上, 煤炭企业统计涉及面广, 报表种类多, 管理者要加强领导, 统筹兼顾, 使煤炭统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完成, 以保证煤炭统计数据的质量。
(三) 加强煤炭企业统计基础管理工作
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所以煤炭企业要从基础的统计工作做起。一方面, 要加强煤炭企业的统计规范化工作, 加大对职能部门检查与监督的力度。规范不完善的台账、报表等, 做到统计报表数出有据, 统计数字真实可信。另一方面, 要开展煤炭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统计岗前、在岗教育培训工作, 扩大统计人员的业务知识, 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能。
(四) 强化煤炭企业统计工作的创新观念, 改变落后的统计方式
通过几年的统计工作实践, 笔者认为, 统计工作要立足于煤炭企业的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突破原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老旧统计模式。改变传统的手工记录统计方式, 建立现代自动化办公系统, 发挥计算机及现代通讯设备在统计中的作用。在保证煤炭企业商业秘密的前提下, 建立统计网络信息平台, 实现信息自动化, 提高数据的质量, 还可以加快数据处理速度, 减轻劳动量, 让统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调查研究、分析工作, 同时能扩充信息内容, 扩大信息容量。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统计现状 篇5
1. 企业统计分析在现代企业的作用
现代企业统计分析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经营环境统计分析;企业投入要素与经营状况统计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统计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统计分析;企业经营状况总评价。
企业统计的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经营决策极具风险性, 风险产生于不确定性并由不确定性程度决定风险的大小, 而不确定性又与信息的准确和及时程度直接相关, 信息愈准确及时, 不确定性愈低, 反之, 亦然。所以, 准确性和及时性是对统计资料的两项基本要求。其中, 准确性的要求是第一位的, 是统计工作的生命。它确定着统计资料是否有效和价值的高低, 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根本标志。因此, 统计工作者必须以对本职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以统计数据为对象, 以消除统计数据的差错为目标, 千方百计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 达到强化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目的。统计以提供有用的信息为目标, 在新的经济改革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 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 为防范和化解风险, 发挥其预警作用, 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新的经济改革对统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与创新经济相适应, 统计的成功将取决于统计的改革, 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 提出新的对策。
2. 企业经营环境统计分析
(1) 公司一般环境分析: (1) 公司一般外部环境分析的内容:识别公司一般外部环境主要因素、评价公司一般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描述公司的经济前景、估计公司的主要市场、确定公司的主地机会和威胁; (2) 公司一般内部环境分析的内容:识别公司一般内部环境的主要因素、评价这些主要因素和确定公司的优势和劣势; (3) 评价公司一般外部环境的主要因素:政治法律、经济、社会人口、技术和自然生态等五方面; (4) 评价一般内部环境的主要因素:资源因素和能力因素。
(2) 公司经营环境分析: (1) 行业环境:7因素:用户、供应厂家、竞争对手、进入障碍 (潜在对手) 、替代品、互补品和政府直接调控; (2) 经营实力;行业引力和企业实力, 反映行业引力的特性主要有5类:竞争特性、需求特性、技术特性、增长特性和盈利特性;反映企业实力的特性有6方面:市场经营、财务管理、生产/服务、研究开发、人力资源和一般管理方面来评价。
3. 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
从宏观上讲,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经济范畴。与之相关联的还有两个范畴:经济效果和经济效用。经济效果是某一具体经济实践过程的投入与产出之比, 即该过程的有用成果与劳动消耗之比。经济效用是满足人们需要的量与有用成果之比。经济效益则是经济过程取得的经济效果与其带来的经济效用的总称, 即是满足人们需要的量与劳动消耗之比。较微观来看, 企业的经济效益等于企业的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比。所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生产宗旨和生产成本。想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3.1 生产方面
人们需要的量是宏观的概念, 也许我们无法决定其多少。但是企业的生产管理则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总值。提高企业的生产总值可谓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有效的一方面。企业生产总值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利益, 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生产方面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以从提高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提高。
3.2 劳动力方面
劳动力质量的偏低明显会导致产品的质量、技术, 进而影响产品的销量销售, 使企业的收入降低, 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管理和控制是制约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劳动力的成本降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从而降低了企业的支出,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3 管理方面
企业要在险象丛生的现代商品经济市场中幸存且壮大, 就必须让各方面的要素都协调以发挥最大功效。而这, 就要依靠科学管理, 合理配置企业内部资源, 从而提高企业工作效率。科学的财务预算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依据。实践证明, 以财务预算为财务管理前提, 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既可通过编制预算来分析效益目标和财务指标, 也可通过预算来对此检查实际的执行情况, 还可通过预算分析来寻找挖掘潜力、降耗增效的途径。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督, 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按照经营目标, 实现经济效益的保证, 也是企业能够真实地反映经济效益提高的状况的重要条件。
3.4 市场营销方面
市场是企业的起点有是重点, 每一个企业都应高度重视对市场的调查研究, 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 也是广告活动的天地, 产品市场是十分宽广的, 任何一种产品, 不可能完全适合整个市场的需要, 市场经济效益的共有性和互盈利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通过一个好的广告来传播, 是不可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 一个良好的广告设计已经成为企业组织市场销售的重要策略。
3.5 资本运作方面
企业能否发展壮大有三个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资本。资本是助力企业壮大的兴奋剂, 管理可以使企业在现有条件下发挥最大盈利潜力, 创新可以保证企业在起跑线就领先于竞争者, 得先发优势。而资本, 能让企业快速壮大, 从而让企业财大气粗多财善贾, 更方便地市场竞争中操作。通过资本的科学运动, 可以使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
结语
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及应对措施 篇6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1、企业领导重视程度低。
目前许多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 统计数字不象会计数据准确。另外, 统计人员的待遇没有体现, 统计战线的同志, 要想在企业中出人头地, 几乎是不可能, 企业领导在考虑职务晋升、评选先进时, 统计人几乎不在考虑范围之列, 这就导致了有能力的同志大都不愿意干统计工作。
2、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
目前许多企业从投入生产那一天就没考虑建立统计制度, 设置统计部门, 为了应付上级报表, 随便找一个人填制上报, 至于数据准确与否不太关心。即便是一些在计划经济时代统计工作比较先进的企业, 因市场经济的不完善, 以及企业主辅分离改革的深化, 在企业内部出现了多元化, 统计工作更是处于松散管理状态, 企业不再有完善、系统的统计台账、原始记录。上下级之间缺乏监督和考核, 缺乏对核算部门领导的考核, 造成统计工作好与坏都无所谓。
3、企业统计手段和分析方法落后, 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不够。
企业的经营决策离不开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的指导, 目前很多企业的统计工作还处在手工状态, 很少借助电脑或网络, 统计数据只进行简单加工, 不能派生出更多有用的统计数据。企业除了准确的统计数据, 统计分析的要求更高, 很多企业最缺乏的是统计分析, 由于统计人员知识结构普遍较低, 有很多统计人员已经不会搞统计分析, 即使有也大都是事后分析, 缺乏事前分析不能为企业领导提供有价值的统计分析。
4、企业统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 不能适应企业统计发展的需要。
由于当前社会普遍对统计工作不重视, 各大院校设立统计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少, 具有高学历的专业统计人员更是凤毛麟角, 对企业统计工作影响很大。同时, 由于企业领导的不重视以及企业统计制度的不健全, 高学历、业务能力强的人员, 不愿意干统计工作, 大家都觉得干统计工作没有前途, 也确是现实问题, 许多企业统计人员在职称晋升以及奖惩方面并不能享受与其他岗位人员同等的待遇。因此, 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打折扣, 影响了文化水平、业务实践能力的提高, 进而造成统计队伍的参差不齐。
二、制定措施, 强化企业统计工作
1、企业领导要对统计工作真正重视起来。
要想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 企业领导必须从自身做起, 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重视统计工作, 消除部分领导只重视财务数据不重视统计数据, 总认为统计数据是虚的, 不真实的, 其实有很多统计功能是会计工作所不能代替的, 统计可以将不完整、不系统、不同空间、不同时段的数据进行重新加工、汇总, 并进行必要的比较分析, 而财务只能客观的反映当期或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指标的实际完成情况, 甚至有些数据财务是不能提供的。另外, 企业领导在员工的职务晋升、工作奖惩方面应该时刻想到象老黄牛一样工作的统计人员, 只有这样, 才能吸引更多有能力、有知识的专业统计人员投入到统计工作中。
2、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统计工作要想有序、高效进行, 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 除了领导重视, 还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统计规章制度, 企业要设专职统计部门和专职统计人员, 凡是有统计记录、业务核算的单位, 必须依法做好统计工作, 控制统计数据质量。首先, 统计主管部门要制定出岗位职责, 工作标准, 惩处办法, 检查制度等, 对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用严格的管理制度来约束, 经常对核算单位的统计工作进行检查, 奖优罚劣, 对在工作中干的好统计人员要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 做的不已经不能满足领导经营决策的需要, 企业统计部门应该首先重视起来, 制定出一套适合本企业经营需要, 反映企业经济效益和发展趋势的统计指标体系, 用完善、准确、系统的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赢得企业领导的重视, 让企业领导在经营决策时离不开企业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
3、改进企业统计手段和分析方法。
要想提高统计水平, 除了领导重视、管理制度到位, 还要有科学、先进的统计手段。
统计工作中数据统计不是目的, 依据准确、系统的统计数据做好统计分析是主要目的, 目前企业中的统计分析大部分是事后分析, 对领导的经营决策意义不大, 所以统计分析要从事后分析向事前分析转变, 通过事前分析, 事中控制, 再加上事后分析, 才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帮助, 才能让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提前解决。提高工作效率, 降低经营成本, 实现企业效
4、通过知识结构调整、再教育培训手段, 提高统计队伍整体素质。
要想解决企业统计队伍素质偏低的现象, 首先, 要争取社会重视, 让各大院校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学历统计专业人才。其次, 企业领导要真的重视起来, 将高学历、能力强的员工充实到统计队伍中, 提高统计队伍的知识结构。
由于目前企业中的专业统计人员越来越少, 要想提高统计数据和统计分析的质量, 就需要企业进行统计人员再教育培训, 使其具备深厚的统计实务、统计法律和企业管理知识, 并熟练掌握计算机与网络的操作
摘要:随着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 企业统功能逐渐弱化, 统计工作现状主要表现在: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及人员不重视;企业统计制度不健全;统计手段落后, 缺乏高质量的统计分析;统计人员素质偏低等。针对这些现状, 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首先, 从企业领导要重视统计工作, 给统计人员同等待遇;设立专职统计部门, 建立健全企业的统计管理制度, 用制度来约束统计行为;加大资金投入, 调整知识结构, 来提高统计手段, 提高统计分析的质量;在现有的条件下, 不断的加强统计业务和统计法律的培训, 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断提升统计工作在企业的地位。
关键词:企业,统计,现状,措施
参考文献
[1]、Roth HP, Morse W J.Let’s help mea-sure and report quality costs[J].Management Accounting, 1983, 65:50—53
[2]、Johnson R D, Kleiner B H.Does higher quality mean higher cos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Management, 1993, 10 (4) :64—80
[3]、季晓芬, 张颖.现代服装企业生产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4]、尚珊珊, 尤建新.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质量成本控制模型[J].软科学, 2009, 23 (12) :39—44
[5]、万志琴.中小服装企业品质管理的策略重构与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2006, 19 (3) :51—55
论企业档案统计工作现状与对策 篇7
1 企业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
企业档案统计是为企业提供利用档案的依据, 它以了解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 分析档案工作的规律性, 提高档案管理的水平, 对档案管理的状态进行数量观察和分析研究, 帮助人们不断深刻地认识企业档案工作的内涵。它可以准确地反映各级档案部门工作的真实状况, 更好的掌握档案工作的发展规模和趋势, 便于对各级档案部门的工作进行分类指导、监督和检查, 从而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水平。企业档案统计还能系统地反映档案产生的数量、速度与馆藏、档案状况变化和利用档案的频率及发展趋势, 反映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力、财力的需求量;反映档案事业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使我们及时发现和了解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为企业领导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
2 企业档案统计工作的现状
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 企业档案统计工作发展不平衡。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统计内容不齐全, 大部分的档案馆停留在对有关档案直观数据的登记上, 如进馆档案多少, 提供档案数量、利用人次等, 但对诸如档案价值的分析、档案资料完整的准确程度;档案信息的深度开发、利用效率以及档案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统计的内容和指标设置不科学、统计数据不准确、工作不及时。缺乏专职统计人员、业务素质较差, 因此统计质量得不到保障。有的档案馆 (室) 基础工作较差, 馆藏档案全宗划分不科学, 许多未经整理的档案也是粗略估计, 造成统计报表中的案卷数据一年比一年少的现象, 失去了统计工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这些都使得档案的统计工作远远置于其他工作, 形成了只注重档案的收集、整理、利用, 而忽视了统计工作;只对业务工作进行定性分析和研究, 忽视对统计内容的定量分析研究的局面。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档案馆 (室) 统计工作的落后状况。
3 改进企业档案馆 (室) 统计工作的对策
当前企业档案馆 (室) 统计工作不适应档案事业迅速发展需要落后状况亟待改进, 通过多年从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践,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要提高对档案馆 (室) 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统计工作是企业档案馆 (室) 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档案馆 (室) 实行科学管理的依据, 要做好档案馆 (室) 各项工作, 把档案馆各项业务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就必须把统计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上, 纳入到档案馆工作的正常轨道里, 以科学态度认真对待它, 真正把档案馆 (室) 的统计工作抓好。
(2) 要建立统一的统计工作制度和规范。要改变目前企业档案馆统计工作的现状就必须把企业档案的统计纳入国家企业的统计范围内, 在企业档案管理中把统计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到企业档案的工作规范之中。加强档案馆 (室) 的统计工作就必须依照《档案法》、《统计法》规范企业统计工作, 同时还要结合企业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各自的统计工作制度和统计工作考核标准, 使统计工作制度化, 逐步在企业档案系统中形成一个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的档案统计网络。
(3) 要建立一支精干的统计工作队伍。各企业馆 (室) 要确定专人负责统计工作。对统计人员加强档案和统计业务的培训, 尽快掌握专业知识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 同时还要制定统计工作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以法统计、职责明确, 统计准确可靠无误, 为企业档案发展发挥作用。
(4) 各企业档案馆 (室)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统计工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档案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都要建立健全统计工作指标, 完善统计的项目内容和数据分析的具体要求。二是档案馆除设专人统计工作外, 企业各业务部门都应有专人负责统计工作, 使企业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企业档案统计工作模式。
企业统计的现状 篇8
一、我国企业获得的联合国采购市场金额及份额
(一) 我国企业获得的采购金额
近年来联合国的经济职能日益凸显, 表征之一便是倍增的采购金额。2001年联合国系统在全球各地采购了46.24亿美元的商品, 而2012年的统计数字是153.72亿美元, 是前者的3.3倍, 年均增长率达11.54%。同期我国企业获得的联合国系统采购订单额也实现了倍增———从2001年的0.34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727亿美元 (表1) , 年平均增长率为15.86%, 略高于联合国采购市场的总体增长速度。这表明在多方努力之下, 我国企业在联合国采购市场的争夺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
但是, 如果仔细审视这10年间我国企业的表现, 就会发现增长过程并不连续, 其中较明显的转折点出现在2004年和2009年。该两个年度都比上一年度有大幅下滑:2004年的负增长率为惊人的52.6%;2009年的负增长率为26.3%, 下滑幅度虽然相对前者较小, 但此后三年, 中国企业在联合国系统获得的采购额一直呈不稳定的波动状态, 直到2012年才有所起色。
(二) 我国企业在联合国系统采购市场所占份额
从表2可以更清楚地看出2001-2012的12年间, 虽然我国企业所获得的采购金额有了长足进步, 但是2012年的份额仅比2001年增长了0.36个百分点, 不仅未能进入世界总排名前10, 甚至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中也只能居于第13位, 远远落后于印度、俄罗斯甚至肯尼亚、巴基斯坦等国。可见, 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则我国企业的进步其实并不可观。
表2也表明我国企业在联合国系统采购市场中所占份额分别在2004和2008年也有两个较大的转折点, 与表1采购金额上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但第二个转折点的发生比实际采购金额的转折点提前了一年。这意味着我国企业对联合国系统出口额之所以增长乏力, 除了金融危机时期外贸环境总体不佳的外因外, 可能还有企业自身的内因。而2008年以来我国企业所获得的联合国采购市场份额一直处于下行趋势, 也是到了2012年后才止跌回升。
二、我国在联合国供应商数据库注册企业数量及其市场能力
近年来, 联合国系统对各采购机构的供应商数据库系统进行了整合。目前有21个联合国机构的采购官员使用联合国全球市场 (UNGM) 的数据库寻找合适的供应商, 采购额占到了联合国系统年度总采购额的95%以上。但由于UNGM的供应商数量只能即时查询 (截至2013年8月10日) , 而相关采购数据只是更新到2012年底, 在此暂且忽略两者之间的时间差, 而将各国的注册企业数与占据的市场份额作一比较, 以计算出反映企业获得订单能力的数量份额比。
如果将经济发达程度、联合国机构集中地、战后重建等不可比因素剔除在外, 而仅在发展程度、基本国情与中国较为相似的几个“金砖国家”之间进行比较 (表3) , 则可以看出, 虽然我国注册企业的数量位居前列, 目前有7579家UNGM注册企业, 甚至与采购份额前10的国家相比也仅次于美国, 但是数量份额比却远远高出其他国家, 平均6890家注册企业才能获得市场份额为1%的订单, 是俄罗斯的306倍、印度的6倍。这反映出虽然近年来通过政府扶持、媒体宣传等激励措施, 我国企业在联合国供应商数据库注册的热情高涨, 但注册后的跟进措施却不到位, 企业获得采购信息、成功进行竞标的能力仍非常弱。2这不仅制约了我国在联合国采购市场中份额的提升, 也在相当程度上打击了注册企业竞标的信心。
三、采购对象
联合国系统的相关采购文件常将采购对象分为货物、工程和服务三大类。但联合国项目事务厅在统计相关数据时往往将工程采购计入服务采购中去, 而将采购对象划分为货物和服务两大类。由表4可知, 2001年以来联合国系统采购的货物和服务总体上同步增长, 货物采购额年均增长8.56%;服务采购额年均增长率达到14.84%, 近乎货物采购额年增长率的两倍。由此, 自2008年起, 联合国系统采购的服务就已经稳定地超过了货物采购量, 2012年两者的差值达到了创纪录的17.56亿美元。联合国系统的采购由侧重货物转向侧重服务的趋势十分明显。
!":#$%&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中, 货物贸易的比重长期以来远远超出服务贸易的比重。这种状况也出现于我国企业与联合国系统的贸易中:在2001-2012年间, 我国企业向联合国供应的货物金额总计8.3亿美元, 服务金额总计4.1亿美元, 货物总额是服务金额的两倍多。而在此期间, 除了2001和2012两年服务供应量略超出货物供应量外, 其余10年货物供应量都大幅超出服务供应量, 差距最大的2005年, 前者更是达到了后者的6.4倍 (表5) 。
!":#$%&
四、采购机构
联合国系统虽然有采购项目的机构40个左右, 且几乎各机构的采购需求和采购程序都有一定差异, 让有意与之进行贸易的企业苦不堪言。然而如果我们仔细研究历年的数据, 就会发现在这些机构的采购量悬殊较大, 其中联合国采购司 (UN/PD)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世界粮食计划署 (WFP)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联合国项目事务厅 (UNOPS) 等采购额排名前五的机构长期占据主要部分 (2007年以来一直稳定在80%左右, 而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前三甲的采购量即占到六成左右, 见表6和表7) 。这五大采购机构的供应商主要来自UNGM供应商数据库。可见, 联系国系统虽然采购机构庞杂, 但采购金额却是相对集中, 有利于供应商企业有针对性地寻找合同机会, 也在事实上大大降低了供应商企业参与联合国系统采购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我国企业向联合国系统的出口也呈相对集中的态势。表8是2007-2012年间联合国系统各机构向我国企业的采购额排行榜, 其中占据前五位的分别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 (UNIDO) 、联合国采购司和世界粮食计划署, 合计占了中国向联合国系统总出口额的74.8%, 联合国项目事务厅则以4.7%的比例位居五名以外。与表7比较可知, 我国企业在联合国采购司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采购市场获得的订单相对较少, 与这两个机构的巨大采购量明显不成比例。而事实上联合国采购司的大宗采购对象包括建筑、食品、运输、租赁、维修、电子和通讯设备等, 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大宗采购对象包括食品、运输、建筑等, 这些领域我国企业在国际上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
!":#$%&
!":#$%&
五、问题与对策
首先, 在联合国系统采购市场所占份额仍然偏小, 增长不稳定。多年来我国在联合国采购市场所占的份额一直在1%左右徘徊, 增长过程也是一波三折, 而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却经由第三国进入联合国采购市场。3
自上世纪末以来, 联合国系统在采购业务中一直致力于“增加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供应商采购的机会”, 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一优惠采购政策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
其次, 与联合国系统的贸易结构失衡。联合国系统采购的发展趋势之一是由侧重货物采购向侧重服务采购转变。我国企业近年来的总体状况依然是向联合国系统的货物出口远多于服务出口。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践, 我国企业应抓住机会积极参与联合国为维和与重建而在当地进行的服务采购项目。
再次, 企业获取联合国系统采购订单的能力较弱。产品价格与制造成本并非联合国系统采购所考虑的唯一因素, 甚至也不一定是决定性的因素。非成本因素 (诸如产品的技术特点、性能、质量、交货时间、卖方的信誉度等) 、市场环境 (产品的总体市场成熟度和供应商的数量等) 、采购过程的公正透明和充分竞争以及风险因素 (如卖方的财务状况、法律风险责任、地缘政治环境、价格的波动性等) 等都会对其决策产生影响。
因此, 我国企业应摒弃片面低价的竞争策略, 而综合考虑售后服务在内的多种因素提出合适的投标方案。在另一方面, 注册企业也要多关注联合国采购机构的网站、公开出版物等采购信息平台以主动寻求商机。
最后, 对采购机构的选择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焦 (焦点) 现象。虽然联合国系统的采购主体多点分散, 但在采购额的分布上却呈相对集中的状态, 即80%左右的采购额集中于五个机构, 其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采购司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的采购量占了联合国系统总采购量的六成左右。我国企业在联合国采购机构的选择上虽然也相对较为集中, 但对两个采购大户———联合国采购司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关注不够, 仍有相当的潜力可以挖掘。
参考文献
[1]胡心宇.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 2013, 27.
[2]UN General Assembly.Procurement Reform (A/RES/54/14) [EB/OL].http://daccess-dds-ny.un.org/doc/UNDOC/GEN/N99/775/92/PDF/N9977592.pdf?OpenElement, 20130807.
【企业统计的现状】推荐阅读:
企业的经济统计问题08-26
企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08-09
企业统计改革08-01
企业统计工作05-11
企业统计数据06-11
内部统计化工企业07-01
提高企业统计效益08-07
企业统计服务需求08-26
私营企业统计问题05-31
煤炭企业物资统计研究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