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岗位职责

2024-06-05

企业统计岗位职责(通用12篇)

企业统计岗位职责 篇1

统计岗位职责

1.负责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归档工作。

2.负责统计提交月度、年度数据,认真做好统计数据及整理

工作。

3.妥善保管企业的统计调查表及相关原始统计资料。

4.整理、保管和分发库管的出入库票据。

5.负责对专卖店、原材料、产成品及库存商品的盘点工作。

6.统计好每月各库管上报的月报表及出入库单并制定好电

子档案上报会计做账。

7.负责原材料进厂的过磅工作。

8.负责产成品出库的开票工作。

9.负责每月凭证的粘贴和装订工作并归档。

10.配合审计的审查工作。

11.完成和配合会计的其他工作。

企业统计岗位职责 篇2

关键词:统计,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统计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是认识国情、研究国力、制定国策、监督国是, 实行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工业统计是统计的一个分支, 而作为工业统计基本单位的企业, 其统计又是企业认识再生产过程及其规律的一种工具, 是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企业的诸多重大决策依据均来自于统计数据, 因此提高统计质量, 优化统计服务, 强化统计工作对企业强化管理,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为愈来愈多的企业所重视。

一、正视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目前, 大部分国有发电企业大都脱胎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下, 虽已建立比较完备和成熟的统计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但在适应新的市场竞争要求面前, 仍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基础设施薄弱, 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完善电厂计量等设施建设。如某厂是一个建厂五十余年的老厂, 设备陈旧落后, 目前统计数据的取得还停留在运行人员的运行记录表纸阶段, 这就造成了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运行考核主要依据被考核的人所记录的各项统计指标, 形成了运行人员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的管理上的缺陷, 造成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下滑和统计职能上的缺失。比如其老厂主蒸汽系统为母管制, 由于小集体利益的驱使, 锅炉运行人员为提高锅炉效率会将锅炉蒸汽流量虚大记录, 汽机运行人员为降低汽机汽耗率会将汽机侧主蒸汽流量虚小记录, 这样就造成了计算中从锅炉到汽机的管道损失的增大, 与实际运行情况不符;另一方面由于运行记录为一小时记录一次, 由点之和代表全天情况难免有失偏颇。因此迫切需要一方面加快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的建设, 实现数据的在线采集;另一方面在计量设备上, 尽量将一些需要总量的数据如锅炉、汽机主蒸汽流量及给水流量的表计设为积算器, 避免点记出现的误差。二是统计数据严重滞后于企业市场化管理, 需进一步规范统计指标。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深入, 原有的部分统计指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比如在电厂的产成品上, 过去强调的多是发电量完成的多少, 而现在则更多强调上网电量———即最后进入电网的电量, 最终能形成收入的电量, 并且具备上网电量关口计量表计。目前一些财务指标如发电单位成本已同上网电量接轨, 变为单位上网电量所耗用的成本, 同步诸如发电煤耗、供电煤耗等指标也需同上网电量发生关系, 改为统计上网电量标准煤耗率, 即单位上网电量所耗用的标煤量, 这样才能真正反映电厂的综合能耗水平, 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三是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需进一步强化统计队伍建设。由于历史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字加减, 因此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倾斜力度小。老厂存在的情况大多是统计人员没有正规学历, 只靠老师傅“传、帮、带”来开展统计工作, 但对于新建发电企业来说, 要么是新毕业的大学生, 要么是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的职工, 大多专业不对口, 统计人员的素质仍然参差不齐, 有待加大培训力度。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解决统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比如派统计人员到专业学校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或者请统计方面的专家、学者到企业为统计人员讲课, 现场指导, 解难答疑等。四是数据上报渠道混乱, 需进一步统一上报口径。目前需要基层统计报表的部门主要有国家及政府统计部门、行业部门、企业上级及内部各相关领导及部门。这些部门所需报表数目繁多, 而且很多是一个部门一个系统, 这就造成同一指标统计人员要输入多次的现象, 既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又增加了统计数据出现误差的概率。因此还需将对政府及上级行业部门的报表与厂内所编的报表程序进行链接, 直接取数, 这样就理顺了内部管理和外部提供资料的关系, 把向外部报告资料和内部管理融为一体, 不重不漏, 既方便了统计工作, 又能杜绝统计数据的主观造假及无意的出错。

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 提高统计质量

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必须按照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化, 制度化、规范化推进, 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有效。

1. 必须深入贯彻执行统计法, 杜绝违法统计现象的发生。

统计工作, 首先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统计法, 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因此, 一方面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时时、处处、刻刻注意宣传统计法, 尤其是针对原始数据的来源———运行人员的记录, 教育督促他们要尊从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映机组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 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统计局的号召, 定期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活动”, 利用活动时间认真学习统计法并进行重点抽查, 对虚记、估记数据的人员严格考核, 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2. 完善统计管理办法, 规范统计工作秩序。

为搞好企业统计工作, 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发挥统计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更好地为发展电力市场经济服务, 根据统计法, 必须编制企业统计管理制度, 从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统计工作的分工和内容、统计管理、统计工作的质量要求、全厂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制度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 尤其是要将统计工作详细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 并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完成工作并相互报送报表的时间, 以减少统计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 规范并理顺各部门的统计工作, 全厂的统计工作才能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3. 认真编报各类报表, 确保报表报送的时效性:

目前基层统计部门的报表按时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为快报, 即在事件发生24小时以内必须上报的报表, 主要是针对一些异常、障碍及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情况制定的, 目的是为了上级部门及时了解事件真相。第二类为日报, 即反映前一天全厂机组的运行情况, 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供热量、供电煤耗等一些大指标及压力、温度等小指标, 风力发电要有日平均风速等指标等, 主要是为生产部门及主管领导及时了解各种运行状况下的运行参数, 以便更好地进行运行调度, 保证机组在最合理、经济条件下运行。第三类为月报, 即在日报的基础上进行累计计算, 加上月末粉位调整、煤场盘煤及全月燃油后进行计算的报表;第四类为季报, 即在月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第五类为年报, 主要包括一些大的生产经营指标及机组设备方面的变更。无论是何种报表的编制, 均应严格按照统计标准, 并根据厂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统计人员在每月1日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必须以比平时正常上班都要早的时间来提前上班, 统计人员牺牲了诸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多个节假日, 目的只是为了保证能按时准确地向厂内相关部门、上级政府部门及行业部门提供准确无误的报表, 优质完成统计服务工作。

4. 开展统计分析调查,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分析是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研究,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发电企业均实行以月度为周期的统计分析制度, 每月各相关部门对所辖指标的当月及累计发生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统计分析工作, 由计划统计部门汇总并报相关领导、车间、部室、公司以及上级有关部门。每季召开一次全厂统计分析会 (经济活动分析会) , 党政主要领导及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 以全厂经济效益目标为中心, 突出重点, 不回避难点和矛盾, 对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 还应不定期地实行专题分析, 针对目前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专题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指标看问题。如针对某段时间供电煤耗奇高, 可进行降低供电煤耗的专题探讨分析、针对综合厂用电率高可进行上网电量的结构分析及降低厂用电率可采取的措施, 针对供热与电厂效益的关系可进行热电联产经济效益分析, 针对供水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可进行提高关口计量表计的准确性等专题分析, 尤其现在新建发电企业, 如风电、光伏电站, 因可借鉴的历史资料较少, 更应加强统计分析工作, 没有同期数据比较, 就要加大与可研资料的对比分析, 加大与同区域发电企业的数据对比分析, 或者是针对实际问题开展一些专题分析。如某光伏电站, 经常出现直流柜空气开关跳闸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 通过对大量统计数据及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 发现有一16回路汇流箱接入80A空开, 行成“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负荷超过80A空开所能承受的电流后, 开关跳闸, 有一8回路汇流箱接入160A空开, 形成“大马拉小车”的局面, 影响发电量的减少, 经过厂家配合重新接线后, 再没出现开关跳闸情况, 且最高负荷提高了3个百分点。这些专题分析切实能起到统计分析的目的, 从而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 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为确保发电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5. 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

统计事业是一项智力型事业, 高智力型事业与低整体素质的矛盾是阻碍统计工作大踏步前进的主要障碍。要冲破这一障碍, 就必须大力发展统计教育, 建立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掌握现代科学和多方面技能的统计队伍。在统计人员的培训上, 要坚持国家与地方并举,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时间上以业余为主, 方法上以参加培训班为主, 内容上以更新提高为主。如:每位统计人员均需取得统计上岗证并保证年检制度;参加各种统计普法培训;参加国家统计学会及电力学会举办的培训班等, 进行多层次、多类型、多方位地教育培训, 大大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统计工作的优质服务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统计工作也会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必须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统计工作, 不断提高统计质量, 优化统计服务, 确实当好企业领导及更高层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新编工业统计工作指南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工业统计手册.广西经济出版社, 2010

[3].樊华英.如何提高统计质量.广西经济出版社, 2010

岗位技能:统计职场“必修课” 篇3

基础知识,应知应会

迈入统计门槛,成为“统计新人”,对统计基础知识,你一定要做到应知应会,这应该是应职底线。

所谓统计基础知识,就是处在统计学科“起步”阶段的基本概念和常识。学好基础知识,既是保证工作质量的需要,也是为学习更高层次统计专业知识做好铺垫的需要,更是提高统计职场能力的需要。立之不稳,何以前行?何以飞跃?

(见“职场视频1”)

观后感:

发展速度、增长速度是加工统计数据、描述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和增长程度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指标,也是在统计职场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类似这些最基本的统计常识都不能掌握的话,会使你的“职场体质”弱不禁风。

建议你根据自己的学习背景,选择一些统计基础知识的书籍或教材,如:《统计基础知识读本》、《主要统计指标解读》、《统计基础知识与实务》、《统计知识简明读本》、《中国主要统计指标诠释》等(均为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或扎扎实实自学,或参加相关培训。

模拟提问:

你知道统计的涵义,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吗?

你了解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调查的生命周期和步骤吗?

你知道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方法吗?

你知道时间序列是怎么回事吗?

岗位技能,亦专亦精

岗位技能,就是掌握和运用专门职业技术的能力。

岗位技能和上面说的基础知识是有区别的,基础知识(包括更高层次的知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或其他视听形式学习,而岗位技能作为实际操作功夫,必须亲自演练和实践,并把悟性、勤奋、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等元素融入到实践当中,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和巧恰水准。

请你注意,知识和技能是互寓互融、相得益彰、缺一不可的:只掌握抽象的知识,不掌握岗位技能,你会成为中看不中用的“花瓶”;只掌握一些技能、不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你的应职能力得不到升华。对于年轻人来说,你一方面要注意知识的积累,一方面要注意技能的提高,“亦专亦精”应是技能掌握程度的最佳境界。

(见“职场视频2”)

观后感:

在统计专业岗位上,Excel是最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工作技能。特别是年轻人,务必要熟练使用,充分发挥其加工、分析统计数据(包括统计制图)的作用和功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是不能取代技能的。若论优化工作质量,有时技能比知识的作用更直接。在职场岗位上,技能所涉猎的学科范围更宽泛,年轻人不可不学、不可不精。技能掌握得越多元、越熟练越好。

模拟提问:

你能熟练解读本人“岗位专业”每一个统计指标的内涵吗?

你能脱口说出本人“岗位指标”的统计原则、统计内容、统计范围、统计口径、计算方法、取数渠道吗?

你能归纳和梳理出本人“岗位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问题原因和具有操作性的解决思路吗?

你能熟练、到位地掌握数据质量审验方法、数据质量评估技术,并写出高质量的数据评估报告吗?

你能够熟练、到位地分析和关联数据资料,写出高水准的统计分析报告吗?

你会应用数据库操作的常用命令吗?

你会运用计算机功能(非核心业务系统)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审核、计算、汇总吗?

你会制作版面得体、色彩适度、设计美观的分析报告或业务培训幻灯片吗?

你知道在主持业务培训或专业会议时,如何“开场”吗?

你掌握向领导、媒体、同行进行“口述”统计分析时的表达技巧吗?

你知道对调查对象进行业务培训时,应注意哪些讲课技巧吗?

你知道本岗位和调查对象应该做好的统计基础工作都有哪些内容吗?

你能梳理出岗位基础工作扎实的标准和目标吗?

相关学科,必读必看

作为新时期职场中人,特别是作为“精英”和“骨干”的年轻人,一定要具备多元、复合、随使随新的知识结构和信息储备,才能满足应职需求,才能优化工作质量,才能擦亮职场名片。

观后感:

统计工作、统计产品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不是只掌握一些统计知识和技能,就可以在职场上应对自如了。以上例为据,除了“合资合作、股份合作”外,其他均不属于“所有制形式”范畴,这是最基本的经济常识。在这里出错显然是分析产品的“硬伤”。

身在统计职场,既要下力气学好“当家”的学科,也就是初级、中级、高级不同层面的统计学知识,还应该学习一些不能不知、不能不用的与统计业务关联度很高的学科。如果知识结构单一、技能储备有限,你在职场演出中肯定不能胜任角色要求,假若年纪轻轻就进入“龙套”行列,那可就是人生败笔了。

模拟提问:

你了解“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吗?

你知道“消费者信心指数”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采购经理人指数”是怎么回事吗?

你知道GDP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咋回事吗?

你了解财务基础知识吗?

你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吗?

你阅读过有关企业管理、财务、金融、税收方面的书籍吗?

你知道下述测度标准吗?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平衡线;基尼系数警戒线;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产业格局划分线;负债率警戒线;商品房空置率合理区间;房价与收入比例正常线;人均耕地警戒线;CPI上涨警戒线;经济成分构成中国有经济的合理区间……

掌握知识技能,乃职场立身之本。业内有一句戏言,值得年轻人深思:“餐厅里吃饭的人很多,干活时可用的人很少”。若想在领导、在同事眼中成为“干活”的骨干,若想在职场中游刃有余,你一定要学好岗位技能这门“必修课”。

统计岗位职责 篇4

1、制定统计工作制度及相关工作规范,拟定公司统计指标体系。负责组织和开展公司统计工作;

2、按照公司统计指标体系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整理汇总各项原始数据,全面、系统地编制出企业所需的月、季、报表等各种统计报表,满足企业经营及各部门工作中对统计信息的需求;

3、负责督促企业及各相关部门提交月度、统计数据,认真做好统计数据搜集、整理工作;

4、完成企业内部检查、计划的综合统计报表等各种统计资料表;

5、妥善保管企业的统计调查表及相关原始统计资料,建立健全统计台账制度;

6、负责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归档工作,积累成为权威、准确的统计数据库;

7、及时填报其他相关单位(统计局等)要求的各项统计报表、配合统计调查工作;

8、完成企业领导及部门主管交办的其他工作。

统计

(一)1、制定统计工作制度及相关工作规范,拟定公司统计指标体系,开展公司统计工作;

2、根据公司需要,统计汇总并整理编制公司各项原始数据;

3、时时观注并收集整理统计相关政策、以及地产动态信息和CPI指数变动;

4、每月末督促各子公司及时提交财务报表及相关统计表,编制统计报告;

5、妥善保管并完善统计原始数据,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制度;

6、负责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归档工作,积累成为权威、准确的统计数据库;

7、完成企业领导及部门主管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1、负责员工社会保险的投保、申报、缴纳,员工离职后社会保险的停办、停缴;

2、负责公司社会保险的基数申报、调整、以及年检等工作,并及时掌握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

3、建立好每月的员工社保缴纳台帐、以及与社保相关单位社保局等之间的沟通协作关系。

统计:

每月关注统计相关政策、信息及地产动态,汇总编制成财务例会报告;

月末督促各子公司及时提交财务报告及相关统计表,编制成统计报告;

整理统计资料并归档

建立健全统计台帐

社保:

每月及时掌握社保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每月及时核算员工社保缴纳情况;

每月初员工社保的投保、申报、缴纳;

每月末员工离职后社保的停办、停缴;

与各个社保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企业统计岗位职责 篇5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

狭义上的统计数据质量指的是统计数据的精确性, 主要衡量标准是在进行统计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多少来表示;广义上其内涵已经进行了外延和扩展, 其内容更加丰富, 但是由于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 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主要概况为统计数据质量要核心化, 数据形式质量化, 数据外延质量化。

二、统计数据质量现状

统计系统的工作者不断的进行尝试探索, 通过改革创新, 无论是在指标构架、调查手段、统计指标、专业技术方法、数据整理传送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企业各部门对其工作成果较为肯定, 统计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 统计数据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1. 数据不真实。

统计对象由于涵盖范围广, 不同行业的统计手段、标准等存在很大区别;由于行业发展步伐不一致, 导致统计数据千差万别;在进行统计工作时的统计面的大小和依据的理论基础的差异大, 统计的核算时间和财会的核算时间不同步, 统计工作中各级管理层对统计数据的质量管理缺乏制约性, 监督不到位, 无法实现数据的核查工作, 都是导致数据不真实的原因。

2. 数据与公众信息不对称。

统计数据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信息, 但是现实中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 统计工作所得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应现实信息, 导致人们对统计工作的不信任。

3. 数据缺乏时效性。

统计调查工作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统计部门在进行数据公布是要有一定的时效性。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及时提供效性强的统计数据。但是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统计部门虽然也在不断的采取各种手段, 依旧不能让数据用户对统计数据的时效性要求得到满足。

4. 数据缺乏可比性。

随着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统计系统也相应的进行了革新, 期间的统计数据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而失去了可比性;统计数据中的关联数据对比结果不被认同;统计数据的调整导致统计数据不可比性严重。现实中的统计数据会根据统计内容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进行数据使用时, 人们会采用最新的调整数据, 这样就导致数据前后缺乏可比性, 给人们的工作带来很多问题。

三、造成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因素

1. 统计制度的影响

从狭义上来看, 统计制度对数据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这里所占的统计制度指的是统计的方式方法, 包括对参照样本的挑选, 各种指标的制定等, 参照样本选择恰当与否, 关系到最后得到的统计数据是不是能代表整体特性。

从广义上来看, 统计制度包括各级统计部门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设立的各种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统计体制进行分析得出, 其包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在这两种管理体系下, 制定的统计制度对执行中的统计制度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2. 人为因素

(1) 诚信缺失统计诚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各种瞒报、作假等现象经常出现。统计数据真实性缺失与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有很大关系;此外, 统计数据失真离不开各个企业的管理部门的纵容。

(2) 认识度不够。统计数据是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体现, 其重要作用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其服务功能不仅只限于对财务职能部门, 而且还服务于整个企业的参与者;统计工作者对自身的工作认识程度不强, 在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时, 不能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

四、解决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对策

1. 完善和创新统计制度。

统计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可以从两点出发, 首先是创新数据收集、整理等措施, 同时设置更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 以使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 对统计体系进行改革, 提高统计系统工作的职能性。同时对企业统计组织采取鼓励的态度, 使得统计制度能够更好的发展。

2. 排除人为干扰因素。

首先, 对统计工作的内部环境进行优化, 加强统计人员的诚信意识教育, 对外部环境实行法制化建设, 对统计对象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的制止, 如果涉及违法, 统计部门可以给予其惩罚。加强企业里统计人员的队伍建设管理, 提高统计系统的工作效率。其次, 提高员工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另外, 创新统计系统管理层的考核制度, 把工作重点倾向于统计工作质量上, 这样可以从体制上减少企业造假现象的发生。

五、结语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 才能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不断完善统计制度, 满足企业各部门对高质量统计数据的需求是整个统计系统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不仅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支持, 同时离不开统计工作者的努力。

摘要: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 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充分体现了统计工作的特殊意义。统计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分方方面面, 通过统计工作所收集到的数据质量的高低, 是评判统计工作效能的重要标准。当下, 统计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但是距离企业对统计工作的总体需求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应对企业发展对统计数据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标准的国际化, 本文对企业统计制度下的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统计数据,数据质量,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唐修亭, 韩鹏.试论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问题[J].统计与咨询, 2000 (6) .

企业统计现状与对策 篇6

关键词:企业统计;现状;思考

一、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对企业来说,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二是客观、准确性。统计的量不是抽象的量,它是现象总体数量特征的客观反映,是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反映,即具体数量表现不是主观意志所能转移的,也就是既不能改变研究对象的客观性,更不能先入为主、随心所欲地更改、篡改;同时,准确可靠的统计数字,是企业进行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不真实、不准确的数据就象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托宾指出:“如果没有可靠和及时的经济统计数据,特别是国民收入和生产统计数字,很难想象宏观经济政策如何制订”;三是综合性。统计人员收集到的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企业的原料入厂、加工及产品销售等各个方面;也涉及其他与其相关的各个领域和环节。所以,统计工作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的现状,特定时期内的动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结构、速度、收益与效率等诸多数量特征质量特性。由此可见,搞准统计数字,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意义重大。

二、企业统计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统计标准体系不健全、不配套

统计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不一致,数出多门,甚至出现“拍脑袋、凑数字、瞎估计”的现象。这样,统计人员仍处于层层的报表堆集工作,对统计工作如何适应市场经济显得力不从心,概念不清,在数据采用及事理分析中,数据缺乏可比性、参考性,就会产生错误的统计数字,造成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影响统计工作。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制订出现失误。

(二)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

企业领导往往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统计员兼职多,专职的少,且变动频繁,在企业改制、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也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

(三)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不健全

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四)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统计工作的任务不断加重,对统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但在现实中,一些企单位的统计人员没有专职专责,兼职过多,统计人员素质也是参差不齐,许多不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技术资格的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相当多单位的统计人员未经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和专业培训。这在客观上造成统计数据填报不清,审理不严,评估不准,偏差较大等诸多问题。还有少数统计人员思想作风不端正,职业道德素质欠佳,缺乏“依法统计”的思想,不进行调查研究,只按领导意图取得统计资料。不能正确履行职责,不能坚持原则,不能执行国家统计制度,缺乏同不正之风作斗争的勇气。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很少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提供统计咨询,实行统计监督。

(五)部分中小企业统计数据的虚假成分比较高

企业为了少缴税、争取国家补贴、获得银行贷款、多退税,往往瞒报或虚报,以至于一个企业有多套账,有的是应付财税部门的;有的是应付银行的;有的是应付海关的。这多发生在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和中小国有企业中。相对而言,我国上市公司信息的整体真实状况要好于非上市公司,但多年来财务丑闻也不绝于耳。由此可见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由于企业统计工作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统计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决策的参考作用就有所减弱,或者说就没有发挥过太大的作用。作用越小就越得不到重视,越得不到重视就越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三、对策

(一)健全统计报表制度,加强统计分析职能

引入考核机制,将基层的统计质量纳入考核。同时,淡化统计数字的政绩观,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制度。这是走出“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怪圈,让统计数据不受个人意志左右的治本之策。首先应当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目标,防止因考核目标不切实际而引发的虚报浮夸的歪风蔓延;其次,应完善干部实绩考核统计制度,将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改进目标考核实绩的统计方法,确保目标考核实绩数据的准确性。

(二)在生产企业,建立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填报

(三)企业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设立统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统计人员,并指定统计负责人

首先,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保证统计岗位及时、全面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动态。根据企业情况设计报表形式,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把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其报送或提供信息的时间、内容及方式,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并对各基层单位层层上报的信息进行审核后加以汇总;搜集分析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提出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统计信息。利用各种统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对企业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将分析结果形式统计分析报告,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四)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责

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中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充分发挥各个部门的信息汇总职能。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

(五)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来完成

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可以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势必贻误正常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同时,企业单位,行业系统,尤其是企业集团需要具有责任心、富有时代感,并有开拓创新精神与较高业务素质,能带领同事一道学习与工作的统计负责人。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应自尊,要自信、自强,方能自立。统计人员务必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和有关部门,也应为统计人员创造机会,组织他们学习统计知识及相关的业务知识、法律制度和微机知识,支持他们参加统计工作会议,鼓励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水平和技术职称的考试,引导他们积极提供统计资料,主动参与企业管理,对工作积极并有较大贡献或较快进步者,应该及时给予表彰。在主观上能勤奋者,加上客观条件之改善,统计受重视,将水到渠成,必将使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世界经济一体化已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各个企业间的竞争何其激烈,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充分了解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这一切离不开统计部门收集、整理的数字信息,建立健全统计制度,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职能,才能保证企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杨立勋,蔺晓霞.根治我国政府统计数据失真的有效途径——政府统计制度创新[J].开发研究,2001,(4).

统计员岗位职责 篇7

1.完成国家统计调查和地方统计调查任务,执行国家统计标准,执行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监督检查统计法规和统计制度的实施。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搜集、整理、分析、提供和管理本区域的基本统计资料;对本区域内计划的执行情况和经营管理的效益,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监督。

3.组织指导本乡、镇各有关单位统计人员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会同本单位有关职能机构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核算制度;组织乡、镇、街道以下的统计业务工作。

4.建立健全乡、镇统计信息网络,乡、镇统计员和乡、镇统计信息网络在统计业务上受县统计局的领导。

5.统计人员依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依照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检查统计资料的准确性,要求改正不确实的统计资料;揭发和检举统计调查工作中的违法行为。

统计站工作职责

统计站是主管本区域内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工作的当地人民政府直属机构。其主要职责是:

1.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统计法律、法规,完成上级布置的统计调查任务;检查监督统计法规的实施情况。2.指导和协调辖区内的统计业务工作,组织开展普查及有关专项调查。

3.为地方党委、政府制订政策、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统计资料,并对当地国民经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检查和监督,向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和咨询建议。

4.统一核定、管理、公布本行政区域经济、社会、科技的基本统计资料,定期发布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发布社会经济统计信息。

5.建立健全和管理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和统计数据库体系;指导基层单位加强统计基础建设。

6.承办当地党委、政府交办的其他事宜。

统计报表审核把关制度

1.统计报表审核是统计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认真做好统计报表的审核工作。

2.统计站对基层上报的统计报表要求采取面审的办法。各基层单位报送统计报表给统计站必须由统计员亲自面审。

3.统计站对基层统计单位送审的报表,必须审核是否加盖公章,法人代表是否签字,统计负责人是否签字,填报人是否签字,是否填写统计证编号。统计数据填写是否规范整齐,不得出现铅笔字迹,不得有涂改,涂改的数据必须加盖公章,应填的项目是否填写完整。

4.基层报表逻辑审核。按照统计制度的要求,与上个报告期比较情况,表内数据的平衡等。

5.做好基层单位报表上报的记录工作。

6.按照统计制度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统计报表的数据评估工作,对有异常的统计数据要实地进行核实。

7.报表汇总后,要认真进行总体评估,每报必须写出数据分析,报分管统计工作领导审阅。

计划、统计人员岗位职责 篇8

1.熟悉设计图纸、合同文件,具体掌握各分项工程特点。

2.熟悉施工现场及其进度情况。

3.了解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生产状况及人员配置。

4.按规定时间对工程进度进行统计,及时上报,如五日报、旬报、月报并建立台帐。

5.根据工期要求和施工情况对工程进度进行具体的计划安排。

6.统计数据要准确及时,计划指数要做到主客观要求相统一。

7.提供相关部门所需资料,同时做好保密工作。

企业统计现状及策略 篇9

关键词:企业统计;统计现状;发展策略

一、工作中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现状以及对问题做出的分析

(一)上级领导对于某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给予重视。对于相当多的企业,统计的方法并不能被有效的实施,在对于某些发展方面,企业秉承的宗旨是要严格利用统计的方法去做,在实施过程中也要严格的按照统计的流程,但是企业内部在实施的时候便不再考虑统计的重要性,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不考虑任何的套路问题,上级领导对于这些问题也坐视不管,只要任务完成就不再考虑任务的做事效率,影响了企业在运营上的正常发展。

(二)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很少沟通。公司本身之间的各个用事单位鲜少去沟通每个工作的做事流程和配合工作,自己只掌管自己部门的工作,使得许多问题在出现后不能被有效解决而按照错误的方法进行下去,在检查出错误后相互推卸过失,不管自身是否有错误都奋力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样只会导致内部矛盾的激化,为了自己的一点利益,不顾及别人的利益的行为也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在某些方面使得企业统计水平下降。

(三)企业的工作人员对于企业统计的素质缺乏。对于企业的统计工作的进行,主要参与者便是搜集数据、统计数据和分析数据的人员,他们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公司基本工作的有效运营,一旦他们的素质低下,那么不仅会使得公司的经济状况得到亏损,还会使公司的信誉问题面临挑战,所以统计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应具备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才能把公司的统计工作高效完成。

(四)不能有效的稳固统计团队造成变动增加。对于统计工作的有效执行,必须要稳固全面,不能够经常性的变动职位,对于固定岗位上的人员,应该要使他们完全的熟悉自己岗位应该要做的事情,严格有效的完成每一项统计,在搜集数据时仔细,分析数据时全面,整理数据时认真,分析数据时有耐心,如果与之相反,那么便会造成企业经营的矛盾和起伏变化,严重影响公司的经济状况和管理情况。

二、如何去使得企业运营更加完善

(一)制定相关制定和规定,并使得公司人员有效实行。对于企业内部,应该制定严格的制度和规定,必须保证内部人员高效努力的完成,对自己的工作严格约束,使得每项制度都严格应用到自身的所有工作当中。当拥有了这些制度,公司的统计的数据和资料档案得到了有效的评估,并且加强了它自身的保密性,防止公司机密泄露。

(二)企业内部增加统计团队。如果企业内部的统计团队比较少,那么员工在工作起来的效率就很小,从而导致人员力量较小,不能高效的提高公司的经济来源,因此,企业内部必须要在一些方面增设一些统计团队来实现企业的高效经营。

(三)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素质,严格要求统计人员素质提升。统计工作中相比较更为核心的要素便是统计的人员,因此,统计人员的素质的提高相当重要。在对数据进行搜集时,统计数据的人员的素质提升会使得搜集的数据更加准确和全面;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会使得分析的精度越来越高,误差越来越小;在对数据进行整理时,会较少出现丢失数据、重复数据的现象;在对数据进行总结时,会使得数据的分工更加明确和清晰。

(四)对于某些违法或者违反公司规定的员工要严格惩治。对于企业内部人员出现的违法或者对公司规定进行非法违抗时,公司领导和上级干部要严格进行处理,以免以后有相似事件再次发生。根据相关法律或者公司的规定对此人员进行开除和罚款的赔偿。严厉打击和处理这种对于统计的违法做法,只有这样才能防止以后类似事件的重复进行,提高统计的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由于统计的方法的有效实施是每个公司高效发展的运营基础,因此利用好统计这种方法能够对公司的将来的利益谋发展。以上的文章中围绕工作中企业统计存在的问题现状以及对这种现状做出分析和阐述,分析出企业运营时出现的问题包括公司本身的上级干部对于公司中的某些工作出现的问题不给予重视,而且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很少有沟通和想法的互动,公司人员也缺乏基本的必备素质。然后对以上出现的现状问题做出一些完善措施,主要包括制定相关制定和规定,并使得公司人员有效进行、企业内部增加统计团队、提高公司内部人员素质,严格要求统计人员素质提升以及对于某些违法或者违反公司规定的员工要严格惩治的改进方法来使得公司的发展更加高效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白晓辉.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的统计工作的现状与管理对策[J].中国科技博览,2011,(13):220-220.

浅谈企业统计管理 篇10

一、当前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 已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 建立了规范的登统制度, 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 在市场经济的熏陶下, 企业统计管理基础工作明显减弱。

1. 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

认为统计是为政府统计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服务的, 只是为了完成上报任务, 统计工作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 填几张报表完事。认为统计对企业管理而言, 主要是在总结工作时充实一下工作报告, 对经营决策没有实际意义, 把统计工作简单化。

2. 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

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 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 认为统计仅反映生产经营的规模。

3. 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大型事业部

职能制企业存在重计划而轻统计的现象。认为计划是对企业资源合理利用、生产经营状况的合理安排, 是对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的规划。统计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产物, 是反映计划完成情况、为计划而服务的。

4. 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

越不健全, 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 统计数据质量下降。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 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 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 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 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

5. 一些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因此

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统计人员。实际工作中, 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 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 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简单有效的内部统计资料, 更谈不上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 提供统计咨询, 实行统计监督。

二、统计管理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 企业的管理系统包括决策、执

行、监督、咨询, 信息五大系统, 而统计管理肩负着监督、咨询、信息三种职能。统计工作是对企业生产运行状况的监督, 统计原始凭证也是企业财务核算的原始凭证, 生产经营统计数据是企业财务核算的基础, 是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正确反映。可见, 统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深远而重要的作用。

2. 统计作为有力的武器, 体现在统计分析成果上。

统计分析不仅可以提供信息, 而且可以从其中找出规律,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线索, 统计分析的预测和建议是企业领导科学决策的有力武器。统计数据是企业经济活动的晴雨表和报警器, 有的数据是经济运行的红绿灯, 而企业领导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作出正确判断和决策离不开统计数据。

3. 统计信息是企业经济信息的主体, 也是现代企业领导的中枢神经。

企业领导关注统计报表的主要指标以及对统计信息收集、积累和开发状况, 并利用各种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考核与评比。

三、统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的探索

1. 设立相对独立的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

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制定本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以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充分考虑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需要;考虑企业面向市场、参与竞争的需要;考虑政府统计部门、企业主管统计部门的要求同本企业的实际相结合的需要;提出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分解到各个部门和单位。

2. 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 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不仅限于统计部门, 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应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职责, 要求其按照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以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报告。

3. 将企业统计信息自上而下的运行方式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

这种信息运行方式主要包括: (1) 各种基础信息有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 满足职能部门汇总的需要。 (2) 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 满足综合对比分析和研究的需要。 (3) 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统计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的多向运行, 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需要。

4. 完善企业统计管理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国家统计报表已有的内容, 企业统计人员要深刻了解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最大限度运用这套指标反映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国家统计指标是从宏观监控考虑, 所以企业还应从实际情况出发, 增加相应的统针内容, 综合统计部门在此基础上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 对综合统计内容反映出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 生成有用的统计信息, 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 发挥参谋作用, 从而促进企业管理水平。

统计员岗位职责 篇11

1、财务部管理公司统计工作。

2、统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公司各项规定,认真履行职责。

3、负责公司的统计工作,做到数字真实,准确,按上级要求及时上报各类报表。

2、做好各车间各类产品、禽只的进销存台账,做到账目清晰、帐账一致、帐物一致、帐表一致。负责对统计数据认真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向公司汇报。

3、负责材料仓库物品保管工作,做到账目清晰、帐账一致、帐物一致、帐表一致。

4、负责药品、疫苗的领用、保管、发放、防护和记录工作。

5、按公司有关规定,配合财务管理好公司的资产和统计资料的标识,归档,保存工作。

6、向下对班组下达统计工作指令。

7、整理、归档、保存各车间出入库原始凭证。

8、组织每月库存盘点,做到数字真实、准确,认真负责、不弄虚作假。

企业统计岗位职责 篇12

1 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1) 统计工作就是指通过收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在统计信息工作上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指数量性。它是通过数字来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 是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 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这样看来, 统计信息正在逐渐和其他信息结合在一起, 都是以统计数字显示或以统计数字为依据的, 可利用程度也大大提升。另一方面是指综合性。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性, 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 涉及了国民经济各种行业、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以及人民生活的每个方面, 同时, 也涉及了宏观与微观的每个环节和每个领域。利用统计信息的特点, 不仅可以对事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而且还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 可以总结历史和探测未来。

(2) 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的建立, 是以完善一套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为基础的, 那么, 这套制度对于企业而言, 就具有一定的作用, 它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现状, 也可以反映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动态性。①从现状上看, 一方面它可以反映企业目前的各种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 另一方面它反映企业的机构、资产、负债等各方面情况。②再从动态观察, 它既可以反映企业的生产发展情况、产品质量状况以及科技开发、经营销售、财务盈亏等方面的情况, 还可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反映企业的规模和结构。③结构上, 它反映企业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质量结构等, 反映企业的速度, 也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④从规模上看, 它反映企业的资产规模、人员规模、生产规模和营销规模等。

(3) 长期以来, 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是由计划部门所负责的, 而生产型企业和流通型企业, 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或纵向运行, 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到车间再到计划部门, 最后再经计划部门汇总后呈现给企业领导, 并对外报出。而在一些劳务型企业工作当中, 不论是何种类型的企业, 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 如基建技改统计、人员工资统计以及科技开发统计等, 都是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 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但这种管理体制的运行方式有三个不利因素:①目前对企业收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分析, 这就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阶段。②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和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各个方面所需要的统计信息, 以及收集这些信息的有效方法。③企业各部门之间很难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缩水。在当前的企业体制下, 仍有部分企业重视统计工作, 支持业务统计部门负责设计本企业统计制度以及综合各种统计信息工作。

2 统计工作的问题

企业经营活动的表现形式就体现在统计工作上, 而且也是市场检测企业的主要科学依据, 能够有准确、科学的数据可以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出准确的判断, 也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但目前企业的统计工作仍未彻底摆脱传统的统计模式, 统计在企业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其基本职能, 还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 企业统计不够完善。

在当前的企业工作中, 统计机构不健全, 缺乏行之有效的统计机构管理体系。现如今, 有一些企业还没有设专门的统计机构和专职统计人员, 特别是中小企业大多仅隶属一个科室, 像生产科中设一个综合统计组。这种综合统计, 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种生产记录, 对企业各方面如产品质量、技术进步、计量、能源、环保等的统计工作仍无专职统计人员负责。除此之外, 还有一些企业平常对上级下达的专业统计报表不求质量, 只是敷衍而已。

(2) 统计方式不够健全。

当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企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 因此, 需要不断充实统计内容和完善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统计指标体系, 这就需要掌握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等, 进一步发挥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检索、传输作用, 为企业科学、客观的经营决策提供适用的统计信息。而在实际中, 企业统计工作手段虽然已做到人机结合, 但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 使用计算机的水准还只限于利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软件来完成数据汇总、计算和报表生成任务。对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应用能力的严重不足, 制约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和进一步发展。

(3) 企业统计不够科学化。

企业统计台账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 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 造成统计数据质量的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 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多样化, 许多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 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 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 国家统计报表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 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填报。

(4) 统计人员的素质偏低。

根据调查, 现有企业统计人员除了极少数大中型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 大多数为兼职的企业统计人员, 一般都是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 统计工作为辅。这些人员学历较低, 素质较差, 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 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 就会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 甚至不向企业领导及有关部门适时提供针对本企业经营管理所需要的有效内部统计资料, 也未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与预测, 提供统计咨询, 实行统计监督等。

3 结论

总之, 统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 它是企业管理的基础, 只有把企业的统计工作抓紧抓好, 切实解决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才能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 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程毅.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 2010 (1) .

[2]仵金龙.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外资, 2008 (3) .

上一篇:学孙波精神 做有为青年下一篇:食堂采购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