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分析报告范文(通用11篇)
企业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篇1
附件3
粮油仓储企业仓储设施统计指标解释
1.组织机构代码:填写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上给出的代码。
2.企业性质:指企业的所有制形式。填写“国有”、“外资”或“民营”。其中,国有控股、国有独资和国有企业填写“国有”;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填写“外资”;国内资本投资经营的私营企业、个人独资、个人合伙企业以及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填写“民营”。
3.隶属关系:填写上级主管部门或产权隶属单位。省级粮食集团公司控股企业填写省级集团公司全称;其它企业填写对企业资产有管理权的上级单位或实际控制人。
4.经营范围:填写“储备”、“加工”、“物流”。主要从事粮油购销、储备业务的企业选填“储备”;主要从事粮油加工业务的企业选填“加工”;主要从事粮油转运业务等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选填“物流”。
5.统计对象:从事粮油购销、储存、加工等经营业务,且自有仓房容量不小于500吨或油罐罐容不小于50吨的各类粮油企业。
6.占地面积:指企业仓储业务实际用地面积。填写统计时 1 点企业各库区仓储业务所占用的土地面积。包括仓房、地坪、办公、检验等设施占用的土地面积。可用空地面积指库区占地中目前空置且可用于工程建设的土地面积。单位:亩。
7.库区数:填写统计时点企业拥有的包括主库区在内的库区数量。此处所说库区是指企业自有或通过租赁等方式用于粮食收购、整理、储存等作业,有一定封闭措施,相对独立的粮油储存区域。企业为管理方便而人为地将连成一片的粮油储存区域划分为几个管理区的,不能作为独立的库区进行统计。单位:个。
8.从业人员:填写统计时点由企业雇佣并支付劳动报酬的全部工作人员数量。有加工业务的企业仅统计企业负责仓储业务的从业人员数量。单位:人。
9.粮油保管员:填写统计时点企业从业人员中专职从事粮油保管工作的人员数量。单位:人。
10.粮油质量检验员:填写统计时点企业从业人员中专职从事粮油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数量。单位:人。
11.储粮药剂:填写统计内储粮药剂实际使用量。储粮药剂指在粮食储藏过程中,用于防治危害储粮、储粮设施设备的害虫、螨类和有害微生物的药剂。储粮药剂包括熏蒸剂、防护剂、空仓与器材杀虫剂等。单位:公斤。
12.铁路专用线:填写统计时点产权归本企业所有,通过自行管理或委托其他单位管理,主要为本企业粮油运输服务的,从铁路主线、或支线、或编组站引入企业库区内的铁路岔线长度。2 单位:米。
13.有效长度:填写统计时点铁路专用线中能够停放车辆进行装卸作业的铁路专用线长度。单位:米。
14.专用码头:填写统计时点产权归本企业所有,由企业自行或委托其他单位管理,主要为本企业粮油运输服务,且能够停泊100吨及以上级别船舶的泊位数量。单位:个。
15.接收能力:填写企业以机械方式接收铁路、公路和水路来散装粮食的能力。有卸粮坑设计能力的,按设计能力核定;无法确认设计能力的,按该卸粮坑实际接收散粮的最大能力计算。水路来粮有码头接卸装置设计接收能力的,按设计能力核定;无设计能力的,以吸粮机、吊机的卸货能力,或入仓输送线的输送能力核定。单位:吨/小时。
16.发放能力:填写企业以备载仓、装船机或吸粮机等方式向铁路、公路、水路运输工具发放散装粮食的能力之和。如果有备载仓装车或装船机设计能力的,按设计能力核定;无设计能力的,按实际装车能力核定;通过吸粮机装车的,按吸粮机实际装车能力核定。单位:吨/小时。
17.符合储粮要求仓房容量:填写符合《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相关要求,投入使用未超过20年,能够安全储粮1年以上的仓房的设计储粮能力。无法取得设计仓容的,按以下方法计算:
散装平房仓仓容=建筑面积×装粮高度×粮食密度×93%。
包装平房仓仓容=建筑面积×堆包高度×粮食密度×70%。筒状粮仓仓容计= [3.14×内径半径2×装粮高度+漏斗锥体体积]×粮食密度。
粮食密度统一按750kg/m3。单位:吨。
18.因结构调整无法利用仓容。填写虽然能够满足储粮安全要求,但受当地农业种植结构或粮油加工产业结构调整,无法有效利用、失去储粮价值的仓房的设计能力。单位:吨。
19.平房仓:用于储存粮食且满足储粮功能要求的单层房式建筑物。
20.浅圆仓:用于储存粮食且满足储粮功能要求,仓内直径一般在20米以上,仓壁高度与粮仓直径之比小于1.5的筒式建筑物。
21.立筒仓:指用于储存粮食且满足储粮功能要求的除浅圆仓之外的筒式建筑物。
22.地下仓:建于地面以下或三分之二储粮体积在地面以下的、用于储存粮食且满足储粮功能要求的仓房。主要有:岩体地下仓(如平洞仓、立洞仓)和土体地下仓(如窑洞仓、喇叭仓)等。如平房仓等其他仓型的三分之二储粮体积在地面以下,按地下仓统计。
23.低温仓房:指具有特殊隔热密闭措施,配备了人工制冷源(包括空调、谷冷机或其他制冷设备等),能够实现低温储粮的仓房。低温储粮指粮堆平均温度常年保持在15℃及以下,局 4 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0℃的储藏方式。
准低温仓房:指具有特殊隔热密闭措施,配备了人工制冷源(包括空调、谷冷机或其他制冷设备等),能够实现准低温储粮的仓房。准低温储粮指粮堆平均粮温常年保持在20℃及以下,局部最高粮温不高于25℃的储藏方式。
24.简易仓容:填写简易仓的仓房容量。简易仓指封闭式的,安全储存粮食时间不超过1年的简单建筑物,包括钢化玻璃仓、PVC仓等。单位:吨。
25.危仓老库:填写危仓老库仓容。危仓老库包括需维修仓房和需重建仓房。单位:吨。
需维修仓房:指使用年限超过20年,或符合《粮食仓房维修改造技术规程》(LS/T8004-2009)维修基本要求,需要进行仓房结构,或三分之一以上墙体、屋面、地面、门窗等维修,以保证储粮安全的仓房。
需重建仓房:指使用年限超过设计年限或结构出现损坏,已经不能安全储粮且没有维修价值的仓房。
26.已完成维修仓容。填写利用国家补助或自筹资金,对“危仓老库”进行了全面的维修改造,达到了《粮油仓储管理办法》和《粮油储藏技术规范》相关要求,能够安全储粮1年以上的仓房的设计储粮能力。单位:吨。
27.罩棚:指无墙身或无完整墙身的棚状建筑物。包括铁路罩棚、货场罩棚、机械罩棚等。单位:平方米。
28.储粮罩棚:指专门用于粮食储藏的罩棚。单位:平方米。29.地坪:指企业储粮区内已进行混凝土硬化处理的场地。包括库区道路、晒场、仓间地坪等。单位:平方米。
30.油罐罐容:填写企业拥有的单罐罐容1吨以上的油罐罐容之和。其中:罐容规格小于1000吨不包括1000吨,1000—5000吨包括1000吨不包括5000吨,5000—10000吨包括5000吨不包括10000吨,10000吨以上包括10000吨。单罐容量按照设计容量或标定容量计算。如未进行标定或设计容量不详,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圆柱体立式油罐容量(吨)=油罐底面积(m2)×油罐柱高(m)×0.9×0.9。
卧式油罐、油槽、地下油罐等异型油罐,可按照安全储存的最大容量填写。
31.露天囤:填写统计时点企业存量露天囤的数量及存储粮食数量。单位:个、吨。
32.露天垛:填写统计时点企业存量露天堆垛的数量及存储粮食数量。单位:个、吨。
其中:“已消防改造”指利用双面涂塑PVC等有阻燃能力的材料对露天囤垛进行改造的货位数量及这些货位储存的粮食数量。单位:个、吨。
33.其它临时储粮设施:填写企业以土堤仓等其它临时储粮形式储存粮食的数量。单位:吨。
34.烘干能力:填写用于粮食烘干的设备的设计能力。单位:吨/小时。
35.装备环流熏蒸系统仓容量:填写装备了符合《磷化氢环流熏蒸装备》(GB/T17913)要求设备的仓房的设计仓容。单位:吨。
36.装备粮情测控系统仓容量:填写装备了符合《粮情测控》(LS/T1203)要求设备的仓房的设计仓容。单位:吨。
37.实现机械通风仓容量:填写装备了符合《储粮机械通风技术规程》(LS/T 1202)要求设备的仓房的设计仓容。单位:吨。
38.其他移动式设备:包括清仓机、打包机、补仓机、吸粮机、扒粮机等各类移动式大中型粮机设备。单位:台。
39.汽车衡:填写企业库区内称重能力30吨及以上的汽车衡台数。单位:台。
40.运粮设备:包括企业自备用于粮食运输的汽车、火车和船舶等运输工具。其中汽车仅统计载重量5吨及以上的汽车。单位:辆、节、艘。
41.检化验仪器:填写企业拥有的用于粮食品质检验的仪器设备的数量。包括:扦样器、分样器、谷物选筛、害虫选筛、容重器、电热烘箱、水分快速测定仪、实验砻谷机、实验碾米机、电动粉碎机、超级电动粉碎机、粮食粘度测定仪、培养箱(发芽箱)、面筋测定仪、降落数值仪、实验磨粉机、电动粉筛、磁性金属测定仪、粉质仪、拉伸仪、吹泡示功仪、实验和面机、面团 7 醒发箱、面包馒头成型机、实验焙烤箱、面包馒头体积测定仪、凯氏定氮仪、脂肪测定仪、纤维素测定仪、近红外粮食品质分析仪、油脂烟点测定仪、罗维朋比色计、黄曲霉毒素测定仪、天平、分析天平、水浴锅、电炉、马福炉、振荡器、离心机、蒸馏水器、电冰箱、物理显微镜、化学检验玻璃仪器、生物显微镜、白度仪、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薄层扫描仪、荧光分光光度计以及其他价值20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单位:台(套)。
42.粮油经营量:填写企业本粮油购进量和销出量总和。单位:吨。
企业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篇2
关键词:企业统计,现状,改革
自从21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一体化, 社会市场竞争越演越烈, 企业面临着环境变化的挑战, 随之也有应运而生的发展契机。企业要想抓住这一契机, 就必须掌握丰富的市场信息, 从而为企业进行决策时提供可靠的依据, 故而企业对市场信息的依赖感逐日增加, 对信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复杂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统计信息, 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 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服务工作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 近年来, 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相关政府开始重视企业的统计工作, 将其并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中, 企业完善的统计工作制度更是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 政府对企业统计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统计报表的数量也是直线上升。因此, 企业统计人员中心偏向制作报表上, 导致企业统计管理工作与实际情况无法并轨。
2. 真实性要求与虚假数据的矛盾
统计数据直接反应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与企业职工的利益紧密相连。企业实行目标责任制后, 业绩数据与日后的薪资酬劳、职务升迁、个人荣辱息息相关。因此, 统计数据会受到人为的干预。统计工作的基础任务就是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科学性。但实际工作过程中, 一些单位为了个人利益, 罔顾事实, 篡改统计数据, 使数据失真。
3. 统计数据的时效性不够
由于企业行业的不同、规模的不同, 此外, 部门的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存在一定的差异, 统计数据难以从正规途径获取, 加大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难度, 无法顺利展开统计调查与统计分析工作, 仅仅借助统计管理制度进行推算或估算, 使统计数据时效性差。
二、企业统计管理的创新改革措施
1. 加快统计制度改革
企业采取的统计方法中, 大部分统计指标与企业自身没有直接联系, 导致企业统计人员没有投入应有的精力, 常常敷衍塞责。因此, 为了完善企业统计制度中的不足, 积极推动统计制度的发展。除国家统计、部门统计以及地方统计, 还要做好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经营的统计工作。这一系列的措施都能够改变政府对统计信息的垄断的现状。基于此, 企业能够结合自身生产经营规模以及管理性质, 通过正规途径获取相应的统计信息, 并运用统计方法。
2. 提升统计违法成本
企业必须将法律手段、行政手段以及经济手段有机结合运用, 加大在统计违法方面的成本投资, 让企图在统计工作中弄虚作假者打消心思, 使之望而生畏。
3. 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
统计部门需要畅通统计信息的获取渠道, 将收集来的统计信息整理并归纳, 将之逐级上报审核, 最后进行汇总分析。收集审核企业各部门相关的统计信息;搜集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信息。最后对所有信息进行分析研究, 深入挖掘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 使企业管理者对其生产进度、盈亏情况、产品质量、销售目标、市场行情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便于企业在管理、预测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
4. 开拓数据分析覆盖面
通过统计方法中的定性分析, 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考虑, 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规划, 逐步开拓数据分析覆盖面。例如, 企业资产信用评估数据分析、企业资产经营数据分析、企业综合指标体系分析、企业并购或破产数据分析等。此外, 有条件的前提下, 还可在投资分析、战略分析、媒介分析、网站流量分析等方面进行统计, 使企业的战略发展管理做的更好、更强。
5. 提高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
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高专业、高技能的统计队伍, 是企业统计改革的重中之重。建设高素质的统计队伍可以通过以下几点完成:
(1) 改良。企业统计队伍中肯定会有滥竽充数的人员, 这些统计人员大多缺乏专业技能, 职业素养偏低。但是企业如果将其全部撤换, 无疑需要较大的成本。因此, 只有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这样一批统计人员, 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 组织他们进行相关统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企业管理与计算机专业知识方面重点学习, 另一方面, 企业可以使统计人员参观企业的生产运营全部过程, 例如, 生产流程、产品结构、技术操作、市场营销等, 激发其主人翁意识, 鼓励其参加职业等级证书考试, 完善专业知识, 强化自我提升的意识, 使统计人员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
(2) 引进人才。企业在招聘统计人员时, 应设定一定的招聘条件, 例如, 统计相关的专业, 持有统计职业的等级证书等。此外, 企业还应制定一套健全的激励制约机制, 使更多具有较高素质的统计人员到企业工作。还可聘请专家进行指导教学, 使企业统计人员了解统计行业的最新动态, 学习最先进的管理思想以及相关技术, 并将其应用到企业工作中。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随着企业经济体制的不断革新, 传统的统计工作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企业发展形势, 相关统计工作人员要有自我提升意识, 不断提升专业技能, 大力革新, 适应时代发展形势, 从而促进统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进一步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为经济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心力。
参考文献
[1]王艳明, 薛伟, 苏永明.我国企业统计现状调查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4, 01.
企业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篇3
关键词:统计法规;统计工作;企业统计;发展
企业统计是企业经过统计数据的搜集、汇总及计算,以反映事物面貌及发展规律,企业统计信息具有数量性与综合性的特点,不仅能反映企业某时点或某特定时期的现状与动态,还能反映企业规模、结构及数量等特征,而统计法规作为企业统计的重要构成,对统计工作的开展具有调整作用。
一、统计法规的作用及存在问题
1.统计法规的重要作用
统计法规在统计工作中具有调整作用,能够调整国家统计部门、行业统计组织与企业统计部门之间的统计关系,让各方在统计工作不同层面上负责不同职责,国家统计部门担负宏观层面职责,将统计制度、方法及培训等有关职能下放到研究组织及行业统计组织的中观层面上,并给予中观层面组织相对应统计职能,且协调中层与微层间的统计关系,促进企业统计良好发展,中层组织在积极研究统计理论及方法的功能上,为统计发展提供有效的统计服务,加强统计法规理论研究,还能改善企业的统计工具,增强统计成果应用能力,提高统计效率,统计法规包括国家统计管理办法的制定,统计方法及工具的推行,以及统计能力培训等内容,使统计体系得到不断完善。
2.统计法规推动统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统计工作中,统计法规起到了调整作用,能有效促进我国企业统计的良好发展,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统计工作开展并不是很理想,主要体现在下列方面:一是企业统计方法科学性不强,我国有关统计学研究较为注重社会及经济统计问题研究,这些研究成果对企业统计也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对企业微观方面的统计方法应用更为需要,我国企业统计工作在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方面,其科学性不强,定性统计分析指标缺乏合理性,在统计信息建模方面,定量分析工具选择恰当性有待提高;二是统计法规执行存在表面化问题,国家将部门统计职能下放到政府与企业统计之后,企业的统计理论研究被大大削弱了,统计理论较多倾向于宏观方面的研究,而企业自身在统计方面研究较为缺乏,高层功能统计体系并不具备,多数企业的统计工作只局限在国家统计执行上,统计法规变成了表面工作,未能发挥出统计分析管理作用;三是统计职能不完善,统计法规主要阐述了统计对象与机构间的关系与义务,规定了企业统计范围,从微观层面来看,尽管政府统计关注了企业运行状况与资产质量,但较多的是在宏观角度的统计调查,如劳动力就业、采购经理调查及社会经济增长等,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与趋势进行结构化分析,并且在统计信息、监督及咨询等方面,企业统计并没有发挥出应有作用,使得企业统计成果局限于政府统计信息服务方面,丢失了统计工作源动力。
二、加强企业统计发展的统计法规对策
1.提高统计理论及方法的科学性
统计法规能够研究出行业统计方法,并制定统计指标,充分了解统计发展中的问题,运用科学统计理论与方法,完善企业统计发展的基础条件。在统计理论方面,应该根据现代企业特征进行定位,并找出相适应的统计内容、运行模式与统计方法,同时,还应积极引入合理的行业统计评估体系,不断创新发展统计理论,灌输有价值信息。在数理统计方法上,企业统计信息应按照管理需求层次不同,实施战略、策略及作业等级方面的划分,通过原始信息的收集整理,依照企业不同层面管理需求进行加工再处理,使其成为企业内部统计的产品,在加工处理当中,需要大量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统计方法不断改良,能够有效促进统计工作开展,充分发挥统计在企业战略管理与相关领域的支持作用。
2.加强企业统计的规范化
与国家统计部门相比,行业统计具有行业自身特点,能够更全面掌握企业现状,根据了解企业状况,设计合理统计规章,对企业统计的管理方面更具有统一协调性,让企业统计更具有规范性。在企业统计中,统计理论指导不完善,统计标准与方法缺失,企业仅能依据自身经验,实施生产经营信息的收集整理,并按照政府统计要求进行统计上报,为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合理性,统计法规应规定有关行业组织制定行业统计,使其标准规范化,通过集中研讨、问卷调查及专家咨询等形式,明确企业的统计需求,尽量建立符合政府统计要求与企业发展需要的标准统计。
3.加强企业统计的信息化与培训化
统计法规给予了行业组织实施企业统计的信息化职责,行业统计应进一步规范信息标准,监督统计的信息化建设,让统计信息带来企业统计质的发展,实现统计信息的自动化收集、经营诊断与安全管理,并利用统计软件当中有关的分析模块,辅助支持生产决策与战略规划,运用信息化改进企业统计的方法,增强统计质量,及时服务企业。在统计法规调整下,行业统计应该做好统计培训工作,利用行业共性,有效解决企业收集、信息分析及处理等方面问题,增强统计规范性,通过培训形式增强企业有关统计方法及经验等方面学习,并充分了解企业的统计工作进展,根据其实际状况进行统计创新的指导。
三、结束语
我国在企业统计发展方面相对落后,其主要原因是统计理论、实践及方法规范等方面不合理造成的,有效促进企业的统计发展,需要从统计法规着手,加强统计理论及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落实企业统计的规范性、信息化,并提供培训服务,以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更好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篇4
以便控制用于过程和工程质量的统计技术,确保工程质量。职责
3.1 施工现场问题发现及处理。
3.2 各项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3.3 分析审核与核准。程序
4.1 确定对具体统计技术的需求时,要确保统计技术至少应用于:
4.1.1 在开发阶段,将FMEA应用于试验的策划和分析评定,及产品的风险分析。
4.1.2 对外购件的质量检验进行分析评定时,使用统计抽样技术和排列图分析。
4.1.3 使用如下技术进行过程控制和过程优化:SPC、统计抽样技术、排列图、能力调查(CmkCpkPpk)。
4.1.4 对最终的质量检验进行分析评定时,使用统计抽样和排列图。
4.1.5 使用排列图进行产品使用过程中的失效分析评定。
4.2 统计技术的应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
4.2.1 进行质量问题分析,寻找主要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时采用:a)调查表
b)排列图
c)分层法
d)因果图
e)对策表
4.2.2 进行过程质量控制采取预防措施时,采用控制图。
4.2.3 材料及产品的检查、验证采用抽样检查。
4.2.4 特殊情况,根据工作需要采用其他统计技术。
4.3 统计技术应用的原则:
a)收集和依据准确、真实的数据;
b)选用适宜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控制;
c)坚持科学、经济、简易、有效,切忌追求形式而导致错误的结果。
4.4 统计技术的确定以评价新的或变更的过程的能力
4.4.1统计技术应用的提出
a)先期质量策划小组在先期质量策划过程中,明确对新产品和新工艺过程进行过程能力和产品能力评估时所需要的专用的统计技术,明确责任和时间性需求以确保在产品生产之前任何新的要求和方案都可获得,并且如有必要,根据产品批量生产成功后的总结会议予以更新。
b)各应用部门或车间根据当年质量活动和工作的需要,针对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于年初提出预计采用的统计技术方法和要求报质量人员。相关管理人员一起根据公司特点确定对具体数据分析所应采用的统计技术,以促进公司级数据和符合性数据的收集。
4.4.2 统计技术的审定
a)质量人员各应用部门提出拟采用的统计技术方法进行审查确定,必要时召开有关人员会议,评审其选用的必要性与正确性后确定;b)对质量攻关等群众性质量活动中采用的统计技术,可在活动课题登记后,在审查课题时审定。
4.5 统计技术的实施
4.5.1各部门提出统计技术的培训内容与要求,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交人力资源部,纳入培训计划。
4.5.2 人力资源部请专家或有经验的人员,对确定实施的统计技术的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使那些直接从事统计评价或统计资料收集的人员,了解“统计过程控制参考手册”的主要内容。类似的培训也要提供给各级管理人员。
4.5.3 各应用部门和车间组织有关项目或岗位有关人员正确应用统计技术,并作好记录。实施过程中由质量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帮助解决遇到的问题,推动统计技术的应用。
企业统计分析报告范文 篇5
试题序号 1 2 题型
分值 4 4 主干知识
试题材料
考查角度 太阳能资源分布 光热电站对环境影响 太阳能 光热电站 景观图文字材料 3 4 5 6 7 8 9 10 11 36(1)36(2)36(3)36(4)37(1)37(2)37(3)42 43 444 选4 择4 题4 4 4 4 6 5 必7 修6 综
合题 8 6
选10 修10 综合10
题
太阳高度 交通线路分布 交通线路分布 城市 自然带变化 植被的分布 植被的发展 人口增长类型
人口数量变化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灾害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防御 工业的区位因素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旅游地理 自然灾害 环境保护 区域图
数据表 折线图
区域图文字材料
区域图文字材料
区域示意图 等高线图 景观图
太阳高度计算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 交通区位分析 城市的区位条件 植被变化状况 植被在不同空间分布 植被随时间的变化 人口数量增长状况 人口数量判读 沙源地的分布 地表起沙的原因 风沙对交通的影响 风沙灾害防御措施 工业中心形成的优势
条件
工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工业污染问题
旅游活动的开展 地质灾害的危害 切沟的危害及防御措
企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篇6
摘 要: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不仅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非常重要,而且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假如没有科学的统计依据,从企业本身而言,各项管理就如空中楼阁,虚而不实,管理过程中就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也难很好地找到着力点。因此,强化企业统计,不仅对企业的经营,对政府的宏观调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统计 问题 分析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不少企业管理者对统计的认识十分浅薄,对统计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上重视不够。认为统计只不过是数据的加加减减或汇总,填几张报表完事,把统计工作简单化。企业重会计而轻统计的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会计核算、收支把关重要,是为“我”所用,统计工作主要是为上级统计部门所用。因此,在企业改革、重组、调整中,统计机构和统计岗位被首当其冲地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精简、下岗的较多。
2、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虚报、瞒报、纂改统计数据的现象时有发生,统计数据质量下降。第一论文范文网编辑。尤其是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统计报表则由财会人员或其他部门的人员代填代报,一些统计指标也难以准确按照统计制度的具体要求来计算填报。就我们县工业统计人员状况而言,只有县供电公司等少数国有企业有专职统计人员,其他60多家限额以上企业均没有专职统计人员。每月统计报表都是有乡镇统计人员与企业老板商量着报报表,这样很难保证数据质量。
3、统计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现有统计人员除少数大中企业配置专职人员外,多数企业统计人员为兼职,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统计工作并不是衡量其工作能力、水平、成绩的唯一标准。因此对统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就远不及专职人员,也没有多少自觉性挤出时间去学习统计理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有的只懂会计知识而不懂统计知识和统计业务,有的既不懂会计又不懂统计,只是被动应付填几张报表而已。实际工作中,往往凭经验或运用不正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和加工,造成统计数据的差错、失误。
4、传统的、不科学的统计手段,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虽说要求限额以上企业网上直报,真正直报的企业难以保证数据质量,仍然有乡镇统计人员进行指导,多数企业数据目前仍是简单从财务抄过来,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很少。由于统计手段落后,统计方法单一,工作效率低,同时,难以保证源头数据的质量。
二、对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思考
由于统计工作涉及人、财、物、产、供、销等多方面,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当前我们必须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健全统计法制,形成一套合理有效的统计管理模式,真正体现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1、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加强企业统计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限额以上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其职能主要是设计并制定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及统计信息的报送要求,明确各部门的统计责任,收集、审核、汇总、提供各种统计信息。在此基础上,综合统计一方面应完成各种统计报表的对外报送任务,另一方面应负责向本企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提供其所需的统计信息。第二,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在现代企业中,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决不仅限于统计机构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字,技术
部门掌握技改数字,营销部门掌握销售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信息。
2、科学设置和完善指标体系,规范企业统计工作,使统计资料实现为企业经营管理所用与为统计部门所用的有机结合。一是统计指标体系的内容应包括企业业务发展状况,企业运营收入、效益和投资情况,企业人力资源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并且尽量使指标按市场要求细化;二是指标体系应从指标名称、指标概念、统计口径、审核关系、取数来源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和要求,力求指标设置更加科学化;三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新型业务的不断出现,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变化,要对指标体系及时进行调整;四是指标体系要能客观有效地反映本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能力、主要业务的发展前景等重要信息。
3、加快统计信息网络建设,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提供技术支持。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实现主要统计数据的及时更新,加快企业统计信息网络与部门统计网络的连接,实行企业联网直报,使统计信息既可及时地为政府和行业统计部门提供必要的统计资料,满足国家和行业的统计需要,又可立足本企业,建立适合本企业特点和市场需要的数据库与内部报表,及时反映本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经济效益情况。这样,就要求企业统计信息系统必须做到规范、统一。
提高企业统计服务能力的思路分析 篇7
1 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统计工作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以及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状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统计工作也不断地调整工作思路,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却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阻碍了统计工作的发展。首先表现在统计信息平台建设方面,一般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大,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统计工作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需要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运行指标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由此就需要建立高效的统计信息平台。但是由于受到企业能力或者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基础设施不健全,由此为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产生了一定的难度,所获取的数据信息缺乏全面性、真实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统计工作质量,从而降低了对企业的服务能力。其次,统计管理机制不健全。工业企业的统计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比较繁琐,所以为了保证统计工作的高效运行,需要完善的统计管理机制,为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有利的依据。但是部分工业企业的统计部门,由于缺乏创新意识,统计管理机制比较落后,还沿用传统的统计管理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最后,企业统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统计人员是执行统计工作的主要操作者,所以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统计工作质量。现有部分企业的统计队伍综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并且在统计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后,还应该加强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从而提升统计工作效率。
2 提高企业统计服务能力的措施
2.1 转变企业统计工作理念
提高企业统计服务能力,转变统计工作理念是关键。在以往的企业统计工作中,由于受到传统统计观念的影响,只是为了完成上级部门的统计任务而开展的工作,所以统计资料往往都经过了一定的修改,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极大的影响,无法为企业的管理以及生产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所以为了切实发挥企业统计工作的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应该及时地创新工作理念,注重统计工作的实效性,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以及生产计划提供有利的依据。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统计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适时创新,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并且植入风险理念和信息理念,对统计工作进行系统的规划,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统计工作的价值。
2.2 拓展企业统计工作服务渠道
企业统计工作不仅是对企业生产中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而且是通过对数据的系统分析,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服务。在新的市场发展形势下,统计工作在对企业的服务功能上也应该有所拓展。通过数据分析,对市场的发展形势做出清晰的预测,进而为企业制定经营决策提供有利的信息依据,切实发挥统计工作的预警监测职能。通过对企业生产运营中各个环节的数据收集分析,能够为企业制订生产计划提供信息依据,从而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调配控制,优化生产流程。转变统计工作的服务形式,以往的统计工作都是自上而下地传递,基层统计部门的工作内容就是为了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在新的服务形式上,应该实现统计信息的纵向以及横向流通,扩大统计信息的职能范围。基层统计部门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可以发现在企业管理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能够提出改善的措施,所以基层统计部门可以向上级反映此类状况,以便于上级领导对企业的发展进行优化调整,从而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而统计信息的横向流通,可以为各个部门的生产活动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便于生产计划的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2.3 企业统计管理体制规范化
规范化是企业统计管理体制的重中之重,加强企业统计管理体制规范化,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首先,设立专门的独立于其他部门的统计综合部门,并制定适应于企业发展规划的企业统计规章,如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统计信息报送要求、数据统计口径要求等。其次,配备专职统计人员,明确企业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职责明晰,严格要求,加强企业统计基本工作。
2.4 企业统计管理体制职能化
职能化是提高企业统计工作服务能力的重要表现途径,只有深入地挖掘统计工作的潜在职能,并且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够更好地展现统计工作的效能。统计工作本身就是以数据为主线,整个工作都是围绕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各项参数指标,通过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发现潜在的运行规律,进而有利于宏观调整和重新配置。所以可以利用统计工作的这一优势,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预警和调控,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在对市场发展形势做出预测的情况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状态,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和生产布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企业稳定发展。
2.5 创新企业统计工作内容和方法
企业统计的内容创新的着手点为深度和广度。在企业统计的内容广度上,统计内容必须拓展到市场层面。第一,拓展到销售层面,企业统计不能忽视任何一位客户和订单的统计,无论数量大小。第二,拓展到原材料采购层面,对原材料的采购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量化成本控制手段。第三,拓展到科研层面,加大对科研技术创新的投入,加速企业的技术更新。在企业统计的内容深度上,统计内容必须拓展到时间、空间、结构的联系上。不可将统计数据单一处理,应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下,前后联系,内外对比,计算比例,深度挖掘数据的描述功能和推断功能。企业统计的方法创新的关键点是选择最适用的统计方法。第一,建立以普查为基础,以抽样调查为主体,多种调查方式并存适用的统计方法体系。第二,针对不同的行业和产品类型,不同的信息和推断需求,不同的效度和精度要求,选择科学的统计推算方法和模型。第三,通过网络调查的大力开展,减少在数据收集、整理、检验、录入上的人力物力花费。
3 结语
工业统计工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尤其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更加特殊,所以需要充分利用统计工作的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统计工作通过对企业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以及资金的流动和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充分地反映出企业的生产能耗,进而为企业制定经营策略提供有利的依据。工业统计工作是对工业经济发展动态的监测,从中总结出发展规律,进而为工业经济发展在宏观决策方面的调控提供有利的条件,所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并且根据时代的发展形势适时地调整工作方式,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潜在价值,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米冬云,刘海燕,李春静.树立正确的统计科学发展观,做好基层统计工作[J].统计与管理,2013(04).
[2]王忠辉,王艳明,袁靖.企业统计能力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2).
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篇8
关键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措施
统计工作在我国的应用范围十分的广泛,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也是占据重要地位的。并且统计工作是一个完整的工作体系,其中统计数据的质量更是该工作体系的重中之重。数据统计质量的评价标准包括,及时性、关联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等,统计工作真正的发挥出其作用,必须保证其数据符合上述标准。并且数据统计质量的正确、全面掌握也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保证其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同时也有助于国家了解企业的经营水平,提高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
一、统计数据质量对企业的重要性分析
统计数据经过一定的科学手段得到针对某一方面的资料,它具备其他信息资源的全面性、准确性以及有效性。对企业而言,开展数据统计工作绝对是一种回报非常高的经济活动,因此,在统计的过程中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统计数据的高质量有助于企业充分认识自己的经营状况,同时对企业的发展环境也有一定的了解。企业在统计数据方法,合理的整理、收集企业自身和外部市场环境的信息,可为企业经营方案的确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同时,数据统计工作还能有效的分析企业外部市场的走向,进而指导改进产品,提高生产效率、满足客户的需求等。这在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二、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
(一)统计数据的质量与企业的重视度以及与经济利益的关联性有重要影响
企业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只有企业的管理层重视统计工作,才能保证统计工作的物质、人力等资源的投入,以及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但是,目前大多数企业对统计工作还停留基础的认识中,既没有设立专门的统计部门,也没有足够的人员配置,导致统计工作的开展困难重重,并且统计数据的质量也很难保证,严重影响了统计效能的发挥。
(二)统计人员的的配置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有重要影响
统计人员的配置在这里主要指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统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涉及到统计学、运筹学,同时还涉及到很多信息计算技术等内容。因此企业统计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对统计方式的选取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最终的统计结构;另一方面,指的是统计人员的数量配置方面。如果企业在统计工作中,没有足够数量的统计队伍,致使每一位人员都在超负荷的工作,统计人员只能为了保证“量”,而忽视工作的“质”,统计数据质量无法保证。
(三)企业管理的有序性以及信息化水平也是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上文中已明确提出,统计工作是一项完整的工作体系,数据来源于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企业内部组织合力才能完成。但是如果企业之间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缺乏流程,致使各部门之间的联系缺失,对统计工作的开展也将大打折扣。还有,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对企业的统计工作也是具有重要影响的。目前,统计方法的收集、计算与分析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它使数据信息来源更加的广泛、数据收集的效率也得到明显的提升,方便统计工作效能更好的发挥。
三、提升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立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制定科学的统计数据策略
要想获得真实全面的统计信息数据,必须要立足企业生产经营实际。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在进行企业生产经营信息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工作中,必须要树立与时俱进的动态数据统计理念,这样才能够时时保障统计数据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同时,企业应建立专门的信息数据统计管理部门,改变依靠后勤财务等部门参与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
(二)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统计方式,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
现代信息网路技术,为统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因此,现代企业在进行数据统计工作中,必须要重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统计方式,提高统计工作的实际效率。以当前最先进的“云端”网络信息技术为例,现代企业完全可以凭借云端网络数据强大在线数据搜集、分析与整合的优势,把相关数据统计工作依托这一新型网络技术进行。
(三)提升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为统计工作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统计工作是一门专业要求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求统计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为企业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人力资源。一是,企业要加强原有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其专业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其工作责任感,切实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二是,引进高素质的统计专业人才,从整体上提升统计队伍的素质,确保企业统计工作顺利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杨小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26):84-85.
[2]金红.浅谈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J].经济视野,2014,(4):89-89.
实用企业销售数据统计和分析技术 篇9
一、导言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数字化营销和精确营销进入了企业的视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加上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数字化营销和精确营销进入了企业的视野,并引起 了营销方式的巨大改变...了营销方式的巨大改变...1.用数字说话 2.数字化营销新趋势 3.精确营销循环 5.数据分析与挖掘工具简介 4.实施营销数据分析的系统策划和实施
二、指标分析 指标分析是一种快速的企业绩效分析手段,是衡量企业健康状况的健康指标,指标分析是一种快速的企业绩效分析手段,是衡量企业健康状况的健康指标,本节对各类指标进 行深入解析,并试图透视指标背后的隐含信息。行深入解析,并试图透视指标背后的隐含信息。1.销售绩效的评估与考核 2.宏观市场指标 3.公司经营状况指标 4.客户相关指标 5.市场营销指标 6.对指标的细化分析,从数据的分布趋势深入分析指标 8.案例演练 7.如何将指标分解到相关影响因子
三、常规收据收集和指标统计 没数据,营销分析就成了空中楼阁。本节介绍数据搜集的思路和方法 为营销分析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据搜集的思路和方法,没数据,营销分析就成了空中楼阁。本节介绍数据搜集的思路和方法,1.指标统计方法与来源格式 4.数据表的规划和设计 2.数据来源和收集途径 5.数据的有效期和保鲜 3.数据搜集工具和手段 6.将目标和 KPI 相连
四、竞争分析 企业总是在竞争中壮大,如果能提前预知竞争对手的信息和策略,企业更容易成功。企业总是在竞争中壮大,如果能提前预知竞争对手的信息和策略,企业更容易成功。1
.市场竞争的四个层次 5.品牌转换矩阵 2.如何界定竞争对手 3.竞争对手数据收集 6.行业竞争力分析 7.竞争分析矩阵 4.需求的交叉弹性
五、常用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需要有实际的方法和手段 以下的方法将贯穿在本课程中进行学习和演练。需要有实际的方法和手段,数据分析需要有实际的方法和手段,以下的方法将贯穿在本课程中进行学习和演练。1.方差分析 2.时间序列分析和对比分析 3.频数分析
上海普瑞思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4.多业务条件动态分类汇总 5.可视化分段与结构分析
六、市场调查与置信度分析 市场调研是合法获取数据的重要来源,也是快速了解市场反应的途径,市场调研是合法获取数据的重要来源,也是快速了解市场反应的途径,本节讨论市场调查的策划 和统计方法。和统计方法。1.如何策划一次市场调查 2.常规调查方法和网上调查方法 3.如何进行进行统计学上有效的抽样调查 4.理解误差的来源分析 5.调研成本的策划与控制 6.如何对抽样结果进行统计 7.通过置信度分析计算调查误差
七、客户细分与精确营销 无差别的大众媒体营销已经无法满足零和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要求。无差别的大众媒体营销已经无法满足零和的市场环境下的竞争要求。精确营销是现在及未来的发 展方向,而客户细分是精确营销的基础。展方向,而客户细分是精确营销的基础。1.精确营销大趋势 2.客户细分的价值 7.顾客的价值(VOC)测量 8.基于聚类细分方法的演练 3.客户细分与“1 对 1 营销”的区别 9.细分结果的应用
4.基于数据驱动的细分介绍 5.基于数据驱动的细分的几种方法 6.客户数据库分析的 RFM 指标
2011年院校更名统计(范文) 篇10
1、四川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四川音乐学院筹建四川音乐艺术大学
3、福建农林大学申请更名为福建科技大学4 福建师范大学申请更名为福建大学
5、甘肃兰州商学院筹备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
6、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申报更名为广东科技大学
7、广东医学院致力建设广东医科大学
8、广西百色学院筹建百色大学
9、广西师范学院筹备更名为南宁大学
10、贵州财经学院申请更名为贵州财经大学
11、贵州贵阳医学院争创贵州医科大学
12、贵州民族学院申请更名为贵州民族大学
13、河北石家庄经济学院申报更名为河北工商大学
14、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申报更名为华北水利电力大学
15、河南信阳师范学院申报更名信阳师范大学
16、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申请更名为黑龙江农业大学
17、湖北黄石理工学院申请更名为湖北理工学院
18、湖北民族学院申报更名湖北民族大学
19、湖北武汉工业学院申请更名为武汉轻工业大学
20、湖北武汉体育学院申请更名武汉体育大学
21、湖北咸宁学院申请更名为湖北科技学院
22、湖北孝感学院申请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
23、湖南吉首大学筹备更名为湘西大学
24、吉林长春师范学院申请更名为长春师范大学
25、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申请更名为吉林建筑大学
26、吉林通化师范学院申请更名为长白山大学
27、江苏苏州科技学院申报更名为苏州城市大学
28、江苏徐州医学院申请更名为徐州医科大学
29、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筹建更名为南昌科技大学
30、江西上饶师范学院更名为上饶学院
31、江西中医学院申请更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
32、辽宁大连外国语学院申请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
33、内蒙古财经学院申报更名为内蒙古财经大学
34、内蒙古医学院申报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
35、陕西宝鸡文理学院筹建宝鸡大学
36、陕西中医学院更名为陕西中医药大学
37、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更名为上海对外贸易大学
38、上海体育学院申请更名为上海体育大学
39、安徽阜阳师范学院筹建阜阳大学
40、安徽铜陵学院申报更名为安徽经济学院
42、天津城市建设学院申请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大学
43、西藏民族学院筹备更名西藏民族大学
44、云南大理学院申请更名为大理大学
45、云南昆明医学院申请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
46、云南玉溪师范学院筹备申办聂耳大学
47、浙江海洋学院筹建更名浙江海洋大学
48、浙江中国计量学院申请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
探讨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篇11
关键词:统计分析;企业;发展
一、统计分析的概述及其特点
1.统计分析的概述
统计分析是指运用统计方法及与分析对象有关的知识,从定量与定性的结合上进行的研究活动。它是继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之后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是在前几个阶段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从而达到对研究对象更为深刻的认识。系统、完善的资料是统计分析的必要条件。
2.统计分析的特点
运用统计方法、定量与定性的结合是统计分析的重要特点。随着统计方法的普及,不仅统计工作者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各行各业的工作者都可以运用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只将统计工作者参与的分析活动称为统计分析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正确的。提供高质量、准确而又及时的统计数据和高层次、有一定深度、广度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的产品。从一定意义上讲,提供高水平的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数据经过深加工的最终产品。
(1)运用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是以总体现象的数量关系为对象的一类特殊科学研究方法的总称,从运用的角度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学方法。经验方法是指人们长期的统计实践经验相关的方法。在统计分析中常用的数量比较法、分组分析法、指数及因素分析法等就属于这一类。对于这一类方法如能正确运用,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2)定量与定性的结合:统计分析面对的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其数量表现对研究对象进行认识。因此,熟悉和掌握与研究对象有关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统计分析在企业中的运用
统计分析在一个企业的运转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统计认识的全过程来看,通过统计设计、调查和初步整理所取得的统计资料,可以对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特点取得一定的认识。但是这些认识却只是初步的、表面的,只有对这些资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特点、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规律,使统计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由于统计分析具有深化认识的作用,使得统计分析在企业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统计具有数量性的特点,统计分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定量的分析来实现的。统计分析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对客观事物量化,包括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数量表现;二是根据量变程度确认事物的质,即确定区别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三是揭示新的规律,即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发现尚未被认识的事物的规律。统计分析工作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在企业正确处理好统计分析工作,可以从整体上更为全面地看清现状,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发挥统计分析工作的作用和意义。就社会经济领域而言,统计分析还是发挥统计整体功能,提高统计工作地位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施,社会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级领导部门和决策者仅凭个人能力和经验已经很难把握瞬息万变的局面,更难以正确做出科学的决策。在这种情况下,统计分析的优势随之显现。它可以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清楚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阅读、理解和利用。因而是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功能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提高了统计工作的社会地位。
统计分析在企业发展中应用广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统计分析在企业预测中的应用。在统计预测中,一般强调静态分析预测和动态分析预测相结合,以静态分析预测为主。首先,企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重点进行年度、季度统计预测分析,确保企业目标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其次,要根据企业的计划目标和历史销售数据确定各项数据指标,找出经济运行波动的共性和差异性。再次,要根据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行业的特殊性,综合运用一定的预测模型来提高分析的科学性,公司的市场份额取决于该公司的产品、服务、价格、沟通等与竞争者的关系。
2.统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加深,这就要求企业及时对相关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一是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能力的分析。主要包括居民的购买力、商品的潜在和实际市场需求量、品牌成熟度、订单满足率、消费偏好等。通过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赢利空间、供需缺口等,为领导层确定商品销售规模、制定阶段性营销策略等提供依据。二是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分析和影响。主要包括国内、国际的宏观环境对我国行业发展的影响和对地方法规、民风民俗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竞争力的分析。通过分析本行业其他企业的经营情况,在对比中认识自身发展的差距和潜力,从而为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3.统计分析在企业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控制中的应用。在计划方案的落实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可预知的状况。需要及时的进行过程分析和阶段分析。企业利用统计数据定期分析计划完成情况、进度情况等,可以及时的发现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完成阶段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确定指标完成率。
在企业当中,统计分析工作是了解现状、预测未来,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方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们要提高对统计分析的研究,使统计分析工作更好地成为企业发展的有力推动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伯安:统计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7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