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数据

2024-06-11

企业统计数据(共12篇)

企业统计数据 篇1

一、统计数据失真的来源

由于近年来政府统计人员裁减, 地方上缺乏统计专门人才, 有的甚至是兼职统计工作, 他们不但没有专业的统计知识, 对于统计工作的重要性也认识不足, 工作中责任心不够, 甚至有的随意修改统计数据, 只为了能够让数据看来来“漂亮一些”。统计部门工作繁杂, 统计人员地位低、待遇差, 这样的情况使得部分统计人员心态失衡, 导致工作上只求过得去, 不求过得硬, 不安心搞统计。

二、工资数据审核要关注两个焦点

(一)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的审核

1、漏填平均人数。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以及“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其他从业人员”漏填一项或多项, 甚至都为0。

2、随意填。

把“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作为“单位从业人员”其中项来, 随意填写, 忽略单位从业人员期末人等于“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其他从业人员”三者之合的逻辑关系限制。

3、缺少必要逻辑关系审核。

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其他从业人员”, 要加强三者之和的必要逻辑关系审核。

(二) 关于工资水平的审核

1、计量单位出错。错把“元”当成“千元”填写;

2、人工成本当成工资来填写。

应严格按照工资总额的定义来填写, 不能少填也不能多填。工资总额是税前工资, 包括单位从个人工资中扣除的住房公积金和社会保险基金等。不应包括:

(1) 单位缴纳的“五险一金”

(2) 工会经费

(3) 职工教育费

(4) 解除劳动关系补偿费

(5) 不属于劳动报酬性质的部分职工福利费等。

3、随意填写。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管理人员工资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随意填写。

4、缺少必要逻辑关系审核。

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劳务派遣人员工资总额+其他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的三者之和必要逻辑关系审核。

5、平均工资水平过高或过低的单位要重点审核, 季度数据累计数与当季数要分清。

三、强化统计数据的措施

1、控制职工总量。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一个躲不开、绕不过的话题, 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煤炭企业普遍存在着人工成本过高、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的问题, 为了应对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种种压力, 必须通过实施减员增效来降低人工成本, 提高经济效益, 这是大势所趋。企业应把减员作为提高自身竞争力、促使公司长远发展的措施, 一直非常重视减员和分离分

2、工资引入市场劳动力价位。工资分配是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体现, 工资分配体现的是一种经济杠杆作用。通过调研发现, 公司的一些简单劳动岗位或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 (工种) 的收人已明显高于市场劳动力价位水平。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 (工种) , 特别是一些关键岗位的关键人才的收人水平, 却远远低于市场劳动力价位水平, 这种落后的分配机制, 根本不能适应当今的市场经济。它是造成公司近几年人才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公司历年接收的大学毕业生中有近40%的人跳槽。本科以上流失一半以上, 近两年这种情况更趋严重。国有企业几乎成了其它企业的培训基地。企业领导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 必须依靠各类人才。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能稳定人才、留住人才, 必须对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引入市场劳动力价位, 并以此为依据, 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制订出一套较完善的分配制度。

3、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统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需要造就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完善、综合协调能力强, 具有高度法制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的统计队伍。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统计队伍的建设, 充实统计人员队伍, 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保证通计人员的相对稳定, 保证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建立自上而下、分级负责的统计干部培训制度, 制订学习教育、人才培养计划增加培训频率, 提高综合素质, 加大对统计新手、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丰富培训内容,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学习, 加强统计专业知识的学习, 加强统计法规制度的学习, 强化依法统计意识。加强统计队伍内部协作, 发扬“以老带新”的传帮带精神, 在工作中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 通过工作协作促进队伍融合。

分析汇总数据时要分析到位, 在分析本地区总体人数、工资总额、平均工资等相关指标时, 还要从分行业数据、分单位性质、分经济类型等方面去分析。分析出各行业之间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是否反映本行业的工资水平, 同比增速和环比增速有没有不对应的地方从而达到真正能够反映出本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实际水平, 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总之, 劳动工资统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 我相信在我们劳动工资统计人员共同努力下, 坚持数据质量就是生命力的信念, 随着工资统计调查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公众统计知识的不断丰富, 平均工资终将摆脱年年饱受质疑的尴尬境地, 重塑劳动统计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杜志文.新时期劳动工资统计改革探讨[J];浙江统计;2007年02期[1]杜志文.新时期劳动工资统计改革探讨[J];浙江统计;2007年02期

[2]张晓梅.做好企业员工工资统计工作的探讨[J];才智;2011年16期[2]张晓梅.做好企业员工工资统计工作的探讨[J];才智;2011年16期

[3]刘彬.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年08期[3]刘彬.做好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2年08期

企业统计数据 篇2

一、基本情况简介

二、统计工作总结

(一)三年来度统计工作开展情况

1、逐步建立健公司统计规章制度,加强统计管理工作

为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贯彻实施,结合我公司实际,量化了考核标准,完善了考核奖励制度。统计部门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先后制定了本专业具体的统计管理办法和制度。一系列统计规章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健全,有力地促进了统计工作的制度化建设,使公司统计工作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统计工作者依法统计意识不断增强。公司统计工作逐步向规范化方面发展,基本做到了“专业实施、归档管理”。

2、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提高统计工作水平

一是不断建立健全公司统计规章制度,规范统计工作程序,严格落实统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全面性。二是加强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对无证上岗统计人员进行及时培训,实现了持证上岗,提高了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加强基层信息质量考核,统计检查时重点检查基层原始记录、统计基础台帐、统计资料的管理、统计数据是否真实准确,促进了统计资料积累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3、加强统计执法检查,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1)、加强统计基础工作。提高数据质量,基础在源头,关键在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为加强数据来源的准确性,我单位为了夯实基础,确保各项统计任务顺利完成,公司领导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公司统计机构的分管领导和成员,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统计基础。

(2)、加快探索统计方法。统计调查方法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和影响着统计数据的质量。我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统计方法制度的目标要求,严格执行统计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符合我公司的调查方法,用科学的统计制度来规范统计工作,并对各种调查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督促,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

(3)、加强业务学习培训工作。在统计工作中除了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还应学会创造性地开展统计工作,要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的统计调查队伍。几年来,公司信息统计机构对公司统计负责人、企业单位统计人员通过以会代训及专项培训提高其业务能力,为我公司统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依法统计。利用各种会议和检查、指导等方式,继续学习贯彻《统计法》、《统计法实施细则》,建立并完善历史台帐、进度台帐,为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指出并责令改正,进一步宣传和学习了《统计法》。

(二)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三年来统计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工作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当前搞好统计工作,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1、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一些人认为统计工作可有可无,统计数字可以马虎对付。这种思想势必影响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进而给企业经营生产带来负面影响。

2、统计归档管理职能仍需加强。

归档管理的职能虽然在逐步加强,但由于长期以来各专业统计各自上报,缺乏沟通,数出多门,造成同一统计指标出现多个数据的混乱局面。

3、统计执法检查力度有待加强。

近三年,公司虽然按统计规章进行了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但由于思想上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统计自查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加之组成检查组需抽调相关部门人员,牵涉面大,致使统计抽查工作不能全面展开,局限在狭小范围,不利于统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对以后统计工作的展望和要求

我公司将会通过继续开办统计分析培训班、组织统计工作经验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培训统计人员,以提高统计人员对统计资料的分析能力,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企业生产经营服务。

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分析 篇3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22

马寅初先生曾说过:“学者不能离开统计而研学,政治家不能统计而施政,实业家不能离开统计而执业”。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统计数据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个人觉得统计数据的质量却并没有很大的提高。企业统计数据不仅可以展现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同时可以根据统计的数据分析企业的动态发展趋势,从而便于企业经营者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当前的国际市场和潮流,为企业指定更为行之有效的发展方针。而不正确或不完善的统计数据可能会导致企业经营者做出错误的决定,进而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巨大的阻碍。因而,统计数据质量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1 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主要原因

数据的质量是统計工作的核心所在。统计数据的质量从使用要求来看,主要取决于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真实性就是要求统计人员能够根据客观的情况进行数据的统计,不弄虚作假;及时性要求是数据能够在决定做出之前及时的将数据汇报给企业经营者,以便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信息如果不能及时的反馈给决策者就很可能因为信息阻碍而做出错误的决定;完整性要求是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应该包括使用者所需要的所有内容,不能残缺不全,否则可能造成局部误解的现象。然而,纵观现在企业所统计的数据远远不能达到上述三点要求,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下面将主要从影响企业统计数据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及时性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1.1 管理制度滞后,使得数据的真实性不能得到保障

很多企业现行的统计管理制度还是套用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管理体制,使得整个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阶层冗余而真正统计人员匮乏的局面。因为管理阶层过多使得底层的统计人员的统计工作受到各方面的行政干扰。一些领导者为了个人利益,对统计信息进行篡改或干脆虚报,如此一来就会导致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受到严重的干扰,数据质量大打折扣。

管理阶层的干扰是统计数据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之一,现实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其他的问题。例如,统计数据质量理论及其控制技术与政府统计实践脱节。虽然《统计法》在我国已经颁布和实施了多年,但是在我国实际的统计工作中却应用的并不多。很多企业的统计部门在进行数据统计的时候还主要是采用统计后期分析的方法,而统计前期的分类控制运用的却很少。而对于统计误差控制运用的就更加少了,所有的运用都只是事后简单的控制并没有将数据质量控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很多企业虽然规定了统计过程中要用到那些统计方法,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每种方法的分配工作却没有分配到位,只是最后很多部门的工作职责以及工作任务都不是很明确。因而,统计数据的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

1.2 基层基础薄弱,使得数据的统计有一定的局限性

任何工作都是有人去完成的,因此员工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的质量的好坏。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很多企业的统计基层面临着裁员,职务属性改变的局面。因而造成很多企业没有固定的专职统计人员,很多统计工作基本上是有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来做。而这些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一般都是放在财务管理上。很多时候,兼职人员因为忙于各种工作,加上对统计工作又不是很熟悉,所以对于统计工作只是敷衍了事或者干脆闭门造车,根本不和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另一方面,因为兼职人员随时可能面临职务变更的情况,因此对于后续统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新接任统计工作的人员需要从头开始对以往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和查阅,造成统计效率大大降低。同时,也因为不能和之前的统计人员进行很好地衔接,造成统计数据的分析有一定的误差。

统计人员的职位变更是一方面的问题,还一方面是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因为很多统计人员不是专职人员,以会计或其他工作为主,统计工作为辅。因而,这些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对于统计工作的责任感不强,其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很多统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业务培训,所知道的的统计知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又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因而,造成统计数据的来源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完整性。

1.3 数据递交不顺,影响了数据的及时性

数据报表递交不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部门、企业的不主动配合。随着市场化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目前个体经营和私营迅猛发展。很多个体经营户不愿意向外界透漏自己的经营状况,因而对待统计调查就显得十分的消极。如此一来就造成了整个统计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其二是企业统计机构的不合理性,因为统计工作的分配不合理,造成很多员工的同时热情不高。同时由于统计数据的递交要经过很多部门和管理人员,因而使得整个递交过程就显得很缓慢。

2 提高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建议

2.1 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

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从根本上决定了统计数据的质量。加强统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面试,对于那些不是专业的人员获释专业水平技能不扎实的应试者一律不予录用。另一方面,可以为新上任的统计人员提供合理的专业技能培训。同时还可以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鼓励统计人员在工作之余积极主动的为自己充电,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对于统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可以加强其工作责任感,不要频繁的将统计人员进行工作调动,保持统计人员工作的稳定性。

2.2 强化统计法制观念,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统计数据虚假、不可靠在于各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统计人员的统计法制观念意识不够强。因此,企业要加大普法宣传力度,同时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指定和实施相应的统计规章制度,使得各级领导和统计人员增强统计法制观念,充分意识到虚报、篡改统计资料后果的严重性。同时统计人员也要主动学法、懂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真实而客观的统计数据。除此之外,还要严厉打击管理阶层干预数据统计的行为,对那些为谋求个人利益而任意篡改统计信息的人员要进行严厉的惩罚。

2.3 规范企业的统计核算指标,完善企业的统计方法

规范化的统计体系是保证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运行现状,为企业量身制作合理的统计核算框架体系。该体系要在满足企业自身需求的前提下,完善企业的统计法。同时还要合理的分配统计部门各个小组的任务,以及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确保统计数据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和进行。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不仅与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关乎广大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为此,企业统计人员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加强统计数据的处理和管理,为做出高质量的统计数据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余芳东.国外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方法及经验[J].北京统计,2003.

[2]张秋香.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J].统计科学与实践,2005.

[3]张新茹.论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

[4]杨穂.浅析我国统计数量质量问题[J];市场论坛,2004年.

[5]杨穂孜.如何提高基层单位的统计数据质量[J].大众科技,2004年

作者简介:刘莉(1976-),女,大专,河北南皮,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助理工程师,市场营销类:数据统计与分析,营收管理。

浅析企业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 篇4

统计数据是众多类型数据中的一种。统计工作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各工作阶段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最终目的均是获取高质量的、能满足用户需求的统计数据。在人们的观念中,统计误差越小数据质量就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各方面对数据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同时对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要求也更高,数据要准确、及时、适用、有效。要求从统计数据提供者、生产者和用户等多个角度来衡量数据质量,准确性己不再是衡量统计数据质量的唯一标准。需要建立一个开放、透明的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体系,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衡量。

二、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数据质量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

1、统计数据质量影响因素——误差

统计误差的产生按性质来分有空间误差、时间误差、方法误差和人为误差四种。空间误差是指统计调查范围所产生的误差,包括重、漏统计调查单位,跨区域统计等;时间误差是指统计调查对象因时期或时点界定不准确所产生的误差;方法误差是因使用特定的统计调查方法所产生的的误差;人为误差是指在统计设计、调查、整理汇总和推算等过程中因人为过错产生的误差。人为误差是统计误差中产生因素最多的一类,它又分为度量性误差、知识性误差,态度性误差和干扰性误差。

2、统计调查难度的加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统计调查对象的规模日益增大,构成日趋复杂,经济成份增多,新旧格局交替,加之调查内容不断更新,增加了统计调查工作的难度。在市场经济情况下,利益主体出现多元化情况,由于受利益驱动,各种各样的被调查者用尽办法保守自己的秘密,部分被调查者有意加大或缩小统计数据,被调查者对统计调查的支持合作程度降低,取得真实的统计数据变得相对困难。同时,由于统计管理结构不甚合理,兼职过多、业务不熟。在复杂的日常工作中,统计人员又面临统计工作不受重视,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知识更新跟不上客观发展,技术手段落后等具体困难,都对统计数字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3、统计方法有待完善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统计制度方法有待完善。国家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仍受计划经济的束缚,并停留在直接管理经济的模式上。近几年来,随着各种普查频率的增加,普查与抽样调查之间,普查与年报之间指标出现不衔接而且矛盾。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了影响。统计调查方法的过分单一,尽管启用非全面调查方法滞后,现在已有些指标及行业抽样调查,但主要经济指标仍依赖于传统的全面报表。随着经济体制的全面转轨,个体和私营企业发展迅速,仅用全面报表统计,一方面难度增大,同时也很难全面准确的反映。而且统计法的宣传面不广泛,宣传程度不深入,不少人不知统计法,不懂得在统计调查中自己应有的权利,应尽的职责,应履行的义务,或是知法而不守法。对违反统计法的行为或责任人,亦未能依法严惩。部分领导、管理机构乃至社会普遍认为统计数字大一点或小一点无足轻重。有法不依、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的现象,助长了统计违法违规行为。

4、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统计人员的素质包括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等,特别是指当数据涉及到某些人的利益而出现的人为更改或干扰数据的情况。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体现在其受教育程度、最高学历,是否具备专业知识,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等。现在许多企业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很差,不具备专业知识,有的虽然是多年的“老统计”,但由于不熟悉计算机知识也难以胜任现今的统计工作。

三、完善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技术层面的完善

由于公司统计部门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真实、准确、及时, 有时候还有必要进行估算对于企业集团外部, 由于不健全的监管体系、法律体系的存在, 以及信息的不对称, 使得企业并不能够在短期内了解到其它企业的行为信息以及全部的制度措施。而由于统计部门对企业又没有行政上的管辖权, 通常只能够按照同行业、同地区以往的指标对上报数据进行修正。应加强各种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在我国实际统计工作中的研究和应用, 在经常性统计数据质量控制过程中应有效地运用事前的分类预防控制, 建立误差模型进行分析,加工整理、深度挖掘过程中容易造成歪曲事实的次级资料,减少技术性失真。

2、完善制度建设

统计部门与各行业、企业在行政上没有隶属关系,相互之间是平等关系的个体,统计部门只是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对各行业、企业进行数据调查。因此,在统计体系里,政府部门、统计部门、企业均为统计制度中的个体。个体之间需要制度来决定其发生相互作用的方式或规则。改革开放这一新的外部环境带来了新的交易规则,新的统计制度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也需要改革其内部规则。只有良胜循环的统计系统才能发挥各个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即发挥着一个国家经济的核算职能,能够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

3、统计人员素质的提高

首先,政府应加大惩处力度,如果监管部门在检查过程中表现出消极的话,监管部门就要受到罚款。可通过对监管机构设置合理的、有弹性的工资制度。相对较高的薪酬能够有效减小职员以权谋私的倾向,从而避免职权的滥用,有利建立公正、公平的监管机制。从而既达到了有效遏制企业的数据造假行为,也能控制监管部门的滥用职权行为。其次,提高统计人员的待遇。由于统计工作比较清苦繁重,再加上统计人员地位不高,那么在心理上统计人员首先就缺乏工作热情。其次,对工作的忠诚度也会下降。表现在行动上就是工作散漫、应付差事,而且岗位流动率可能会较大。这些对于统计数据质量都是不利的因素。

参考文献

[1]、方晓虹,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 浙江统计, 2004.

[2]、薛华成, 管理信息系统,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企业统计数据 篇5

摘要:文章结合现阶段电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有效的归结了其病症,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求促进电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对于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力企业;数据统计;数据质量;策略

0.引言

现阶段,信息时代使得科技得以迅速的传播和发展,这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其在统计数据的质量上需要深入思考,不断总结。信息时代强调信息,数据的重要性,其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动向,关系到企业的长久经营。尤其是现阶段,外界竞争压力不断增强,电力企业关注于其自身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其在统计数据上的工作。由此,展开对于电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研究,促进电力企业的内部建设,优化信息质量,势在必行。

1.电力企业存在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

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问题频频出现,是由其深刻的原因的。由于电力企业数据管理涉及的面比较广,其原因往往也是多方面,我们总结为以下的几点:

1.1 电力企业对于数据统计的思想认识不足

意识反作用实践,目前的状况是很多的电力企业从业人员,其在思想认识就缺乏对于数据统计的科学认识。其对于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很好的领悟,在实践中难免沿袭旧的工作方式,极大的降低了电力企业的数据处理效率。究其原因,这不仅仅是员工自身认识上的误区,也是企业文化缺失的一种表现,由于公司对于数据统计的不重视,其在自我认识上也会忽视数据的统计意识,由此内外原因导致电力企业员工的数据意识淡薄,此现象广泛的存在于各个电力企业中。

1.2 数据统计质量体系的不健全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数据统计机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而现实中常常出现的问题是:统计管理流程的不合理,统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以及统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其一,统计流程的不合理,在统计数据的起初,缺乏规格性的原始数据统计,递交报表的人员,其随意性很大,综合素质较低,使得报表流程中的数据失真;其二,统计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由于体制建立在一时半会难以完成,其在工作上依旧保持传统的散漫作风,使得数据管理工作陷入僵局;其三,数据统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很多的电力企业部门在其数据管理上,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是沿袭以前的管理制度,其很难适应现阶段的数据处理工作和局面。

1.3 人员综合素质偏低,数据处理能力不足

由于电力企业没有对于数据统计的科学的认识,很难去关注数据统计部门和人员。由此导致数据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差,认识水平低,难以胜任现阶段数据统计的工作。很多情况下,一些数据统计的工作人员是身兼多职的,其工作量较大,很容易影响到数据的有效性;再者从事数据统计的人员,由于工作方式,认识能力,和企业文化的影响,其数据统计的能力往往比较低下,很难处理好数据上的误差,也不懂得利用现代化的数据处理工具和核算技巧,由此导致数据处理的效率低下,数据质量问题严重。

1.4 数据利用效率低,适用性不统一

电力企业的数据统计,往往出现适用性差的局面,这是有深刻的原因的。主要涉及到两个方面:其一数据统计的失真,数据统计难以保证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缺乏完整有效的数据指标,也就难以有效的利用数据;其二,在数据的统计上,难以做到统一的形式,导致数据的标注和显示混乱,失去了一定的参考性。这是电力企业统计指标体系不健全所导致的,难以保证数据合理的有效的利用。

2.提高电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策略

电力企业面对如此多的数据统计问题,需要其展开全面的改进工作,具体的可以从以下的几个角度出发:

2.1 强化员工对数据统计的科学认识水平

对于企业内部人员忽视数据统计的重要性,需要开展广泛的思想教育工作和培训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的文化建设,应该将数据统计质量的提高视为文化建设的重点,强化对于数据统计的认识水平,从领导的态度转变和自我的深刻剖析的两个方面理解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此来强化电力企业的数据统计意识,从而指导我们的数据统计工作。

2.2 建立健全有效的电力数据统计管理体系

数据统计的失真,归咎其深刻的原因,还是由于其管理的不到位。其一健全统计管理系统,明确统计人员的岗位职责,以岗位责任制严格要求数据的统计工作;强化对于统计工作的检查力度,及时给统计数据人员提供良好的数据统计环境和条件;对于岗位设置上,严格审视数据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其二,健全的数据统计管理制度,要将数据统计的工作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以制度化的流程来管理其工作,建立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对于触犯行为准则的行为要奖惩有方,以此促进数据统计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2.3 培养适应人才,注重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

众所周知,数据统计工作离不开数据统计人员,而数据统计质量的好坏就取决于数据统计人才的综合能力。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其对于数据统计人员的综合要求越来越高,其专业化水平,统计技能要求也在不断的上升。由此,需要电力企业在人才选拔和人才培养上做好工作。在人才选拔上,坚持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综合能力强,统计数据技能过硬的人才进入企业;其人才培训上,在一开始就将数据统计的质量意识灌输给人才,使得其在意识

上认识到数据统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此同时以培训的放肆来强化其技能素质的提高,注重其处理数据能力的强化。

2.4 建立新型的电力统计体系,注重数据结果分析与利用

电力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新型的电力指标体系,其必须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要,充分结合电力企业的内部需要的同时,将社会的需求也考虑进去,当然也包括电监会和中电联等部门的需求。这里所追求的就是指标体系的一体化,要求再企业,社会和行业部门的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数据互动,有利于其数据的有效利用。对于电力企业来说,就是要以满足上级需求和各部门的需要为基准,对于企业统计核算和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在此基础上的指标体系也能够有效的将电力信息传达给社会大众和行业行会。从这方面来讲,指标体系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信息的传播,是数据统计的利用效率大大提高了。根据各个电力企业的现状和运行的特点,在设计指标系统的时候,要将其电力的销售信息,成本状态,资本运转等因素一一考虑进去,以求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电力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作用。在此要注意不断的去改进和完善,因为电力企业的发展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只有在不断的总结中,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才能强化统计数据的利用效率,避免企业资产的无形流失。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现实经验,对于电力企业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展开全面的系统的研究,以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将对于数据统计的水平提高,强化数据统计能力起着关键的作用。我们需要知晓,对于现在的电力企业来说,内部建设是很重要的,关系到其长远发展,其数据统计的成效将是其内部建设的重要一环,值得不断的去探索和发现。也应该看到数据统计的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涉及到的有管理制度的完善,人才的素质的培养,自我意识的激发以及应用能力的提高等多个方面,需要电力企业不断的深化改革,将电力企业数据统计质量写进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中去,将其作为企业发展长期发展目标,不断的在实践工作中得以完善。

参考文献

[1]肖少芬.构建统计诚信体系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准确[J].企业管理,2004,12:45-47

[2] 施泉生,等.电力企业决策支持系统原理及应用[MI.北京:中国电力出版,2007.

企业统计数据 篇6

【关键词】机械加工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监控

机械加工企业作为社会经济体的一部分,其统计工作是企业发展规划和政府统计管理的基础。机械加工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涉及的机加设备种类繁多、专业性强且工序多,给统计工作的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统计管理人员要根据统计工作的规范要求,并结合机械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切实可靠地完成企业经营的每一项统计工作,为企业经营决策做出应尽的义务。

1、机械加工企业统计工作的特点

1.1与实际工作的融合性

机械加工企业的日常生产涉及多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总体可以概括为机械结构件的热加工和冷加工形式,包括热处理、电镀、装配、车、铣、刨、钻、磨、钳等工序和工种。所以,机械加工企业的统计管理者,需要对这些工序和工种有一定的了解,合理的分辨出各种生产信息和管理信息,并进行科学的统计,才能在本质上体现统计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1.2监督管理的职能

机械加工企业的统计工作,主要表现在对企业各个部门、环节的经济和生产活动的运转状况,开展宏观和微观的检测,并根据检查结果对活动中出现的失控、异常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考核企业的经济技术指标情况,明确部门的相关责任,为企业提供科学、全面、客观的信息资料,保证企业的经营决策更加科学性和先进性。

2、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建立

2.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创建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一定可行性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是国内统计行业长期探讨并研究的课题。而对于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要以能够彻底反映机械加工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监控能够完全落实。鉴于这个出发点,企业评价体系的建立要满足以下四点要求:

1)可行性。评价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涵义要明確,涉及的资料要容易获得,计算方式简便,在保证各种指标能够相互衔接的同时,还要确保指标的稳定性。

2)整体性。评价指标体系中涉及的内容要全面、评价要准确,并能系统地反映出企业各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

3)可比性。建立的评价体系需要通过对历史、行业等统计数据质量的应用情况中获取经验。通过对不同历史阶段的统计数据质量对比,可以了解到统计数据质量的发展与变化,并设置评价体系需要提高的幅度;通过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统计数据的质量进行对比,可使本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得以提高。

4)可量性。统计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众多,这些影响因素有的可数量化,有的则无法进行数量化。所以,评价体系的建立应以可数量化的影响因素为基础,从大体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

2.2制定评价指标

统计数据使用者的不同,对质量的侧重点与评价标准的要求也不同。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而言,统计数据的内容应包括生产经营的计划编制、成本核算等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统计数据,涉及的评价指标要具有适用性、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1)适用性。评价指标的适用性是指统计数据在满足国家统计管理规范要求的前提下,能够完全适用于企业的微观管理需求。

2)全面性。统计数据要系统的、全面的反映出企业经营生产的全貌与全过程。

3)及时性。数据的统计工作,要严格的按照统计报表中所规定的调查和搜集时间执行,并及时完成各种资料和报表的上报任务,以备企业管理者及时作出生产决策。

4)准确性。统计指标要结合本企业的生产加工特点并按照统计工作流程,再经过科学的设计、调查和搜集,确保统计指标能够真实并准确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3、原始资料偏差的测定方法

统计数据质量出现偏差大致可分两种情况,其一是人为的瞒报或虚报。这种情况属于系统性的偏差范畴,其内部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其二是随机性偏差。当企业的统计人员预测定原始资料是否存在偏差时,首先应判断这些大量的原始资料是否属于系统性的偏差,找出失真的原始资料并将其剔除或修正,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统计数据的监控质量。

在技术应用上,可以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和思想,对原始资料中的失真情况进行判别,再经过多重比较或采用效应图的分析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筛选。在修正并清除部分失真的资料后,对原始资料再进行最终评估。利用方差分析结合多重比较或效应图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鉴定原始资料的偏差,确保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4、统计数据质量的保障措施

企业的统计工作属于基层统计,是国家经济统计数据的源头,是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与决策的基石。因此,提高企业统计工作的评估质量,就必须要从统计的源头数据做起,通过严格落实一些列的监控保障措施,提高原始资料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机械加工企业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应以国家统计的法津和法规为基本出发点,将企业的统计工作并入法制的轨道,依法统计、法制监控。

2)机械加工企业要始终以“实事求是、质量第一、相互监督”为基本原则,对企业统计人员和领导的统计工作态度和道德进行监控。

3)加强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建设,确保企业统计工作的标准化,监控制度的规范化。

4)企业应加快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建设并运用现代化的统计方法,实现统计工作的网络化办公。同时应增设统计信息的管理中心,对企业的统计工作和数据进行实时监控。

5)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提高统计团队的综合业务素质,减少较高业务能力的人才流失,并对统计人员的日常统计工作进行有效监控。

6)运用科学且合理的统计和分析方法,反复验证和评估统计数据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数据产生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统计的过程进行监控。

7)建立并健全统计工作的质量考核与奖罚制度,严格落实统计数据质量监控体系的相关规定。

5、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科技含量的设备和工艺方法被应用到机械加工企业,生产成本的构成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要求。为了加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管理和规划,提高生产成本的有效利用率,机械加工企业应根据国家统计的法律和法规,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特点,建立一套完整、可靠的统计数据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企业统计的信息化管理,保障机械加工企业生产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新芹.提高企业统计管理水平的新思路[J].统计与决策,2004(3)

[2]杨修发,朱启明.成本管理会计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改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途径 篇7

企业所拥有的信息不仅具有信息功能, 而且具有咨询、监督职能。由于在实践中许多领导不重视统计工作, 以及统计工作自身存在诸多问题, 影响了统计信息的质量, 更制约了统计信息作用的发挥。企业统计部门不能仅仅局限于对现有的生产活动进行反映, 而应对现有的统计工作积极进行改进。

一、改进统计信息的内容

目前我国的工业统计主要以生产统计为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生产、销售、库存、劳动、固定资产、流动资产、财务成本、原材料、投入等, 其他方面内容相对较少, 相对于企业的对信息的需求而言, 数量太少, 范围过窄。企业统计部门应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统计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需要建设好内部统计, 充分考虑企业在市场竞争和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补充增设统计信息的内容。

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逐步发展壮大, 仅仅只了解本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方面的信息是源源不够, 还需要补充增设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内容。特别是增加一些在外部市场方面的信息, 资料显示, 美国企业每年花在市场调查方面的费用超过了100亿美元, 如宝洁公司每年的市场研究费用预算占销售额的0.5%~3%, 73%的企业有正规的市场调查部门, 而我国企业整体上对市场调查重视不够, 投入较少。企业需要补充增设的内容主要包括:

1. 企业所在行业的信息

(1) 企业所在行业的产品的年产量、年销量、增长率、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等。

(2) 本企业产品已经占领或即将开拓的市场相关信息。

(3) 本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市场占有量、市场占有率、排名、企业外部形象等。

(4) 主要生产资料供应商的相关信息。

2. 主要竞争对手的信息

主要竞争对手的基本情况, 包括主要产品的年产量、年销量、市场占有量、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换代、发展规划、促销手段, 企业的主要优势、劣势等。

3. 与企业发展有关的综合的社会信息

主要包括与企业环境相联系的技术、经济、文化、法律、自然环境等因素, 这些因素虽然和企业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但能对企业经营决策产生潜在的影响。

技术方面主要搜集反映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水平 (包括国内外) 、技术发展动向、技术开发力量集中的焦点, 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开发状况等。经济方面主要分析了解产品主要销售地区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态势, 人口特征, 居民收入水平, 居民购买力, 物价走势等。文化环境方面主要了解企业产品主要销售地区居民的民族特征、文化传统, 价值观念、教育水平、风俗习惯等。法律环境方面主要了解和企业密切相关的各种法律、法规、及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 包括环境保护法、税法、劳动保护法等。自然环境方面主要包括企业所在地域及产品主要销售地区的矿藏资源、地理气候、主要的自然灾害等。

4. 消费者的相关信息

(1) 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的收入、年龄、性别、职业、地域等基本特征。

(2) 消费者的消费特点、习惯、规律、趋势等。

(3) 消费者对产品的评价、售后服务的评价、获取产品信息的主要渠道等。

另外还可补充增设产品质量控制、企业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每个工业企业在增设统计内容时可根据自身特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在设计相关统计指标体系可以和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合作, 而且必要时, 可以与信息咨询公司、某些研究机构合作来取得相应的数据。随着企业的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变化, 企业还应及时调整调查内容及调查内容的侧重点。

只有具备科学完备的信息, 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二、扩展统计信息的加工方法

目前企业统计对数据的搜集、处理加工方法过于简单, 还停留在简单加总上, 缺乏对数据深加工和对数据的充分利用。数据处理方法的过于简单降低了信息质量, 制约信息作用的发挥。目前统计技术方法较多, 如抽样、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数据仓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决策预测方法、综合评价方法等, 新的统计软件也不断出现, 为数据的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常见的EXCEL就能对数据进行较好的加工处理, 比较专业的统计分析软件SASS, SPSS, EVIEW、STATTCA功能强大, 可以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分析。企业也可根据自身需要开发设计相应的数据处理软件。企业统计人员应充分利用统计方法技术和统计软件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企业统计人员在工作中应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在提供企业需要的各种信息时, 不仅提供各种相关数据时, 更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科学的预测, 从中找出规律、发现问题, 并提出合理性建议和咨询意见, 最后以各种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交, 这样才真正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使企业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企业统计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对企业目前的整个生产活动 (包括产、供、销、人、财、物) 进行评价, 分析企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分析原因, 并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2. 对生产线的改造、投资项目的决策的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3. 利用时间数列等分析法结合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动态分析评价, 分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4. 结合企业外部环境因素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可能出现的新特点, 及时为企业决策活动提供相应的参考。

5. 与主要竞争对手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了解本企业的优势、劣势。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 制定出科学合理企业的长远的发展战略。

6. 分析顾客消费特点的变化趋势, 结合本行业的发展趋势, 和产品营销、研发部门合作, 提出新产品的发展思路, 并对销售前景进行预测。

7. 对新产品的开发进行可行性论证;新产品投产后对新产品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分析。

统计部门对各种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时, 积极和企业内的其他部门合作, 以便使分析结果更合理全面。而且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选择不同的分析侧重点。

企业部门只有积极扩展对数据的利用, 才能真正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

三、改善统计部门工作条件

只有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 才能使统计信息的利用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统计功能的发挥要借助相应的物质条件, 而且统计部门在搜集加工信息时, 不仅要求信息要准确、全面、系统, 而且要求快速、及时, 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能及时了解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 快速抓住市场发展机会。所以企业要合理给统计部门配备计算机等硬件和相应软件, 而且实现内部联网, 便于各部门信息进行及时的交流、传递。

企业还可根据自身需要建立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 以便能采集、积累数据、方便快捷的查阅数据, 使用、处理、传递数据。通过实现统计工作流程的电子化, 可以使统计信息的分析和预测等工作更为快速、便捷。

除此以外, 企业还需根据企业对统计信息的需求程度科学设置统计机构, 还要提高统计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统计人员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必须熟悉企业生产过程、具备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数据处理等背景知识, 具备数据资料的处理分析能力, 只有如此, 工业企业统计部门才能真正发挥相应的作用。

企业统计数据 篇8

一、统计数据质量的含义

狭义上的统计数据质量指的是统计数据的精确性, 主要衡量标准是在进行统计过程中存在误差的多少来表示;广义上其内涵已经进行了外延和扩展, 其内容更加丰富, 但是由于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定义, 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 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内涵进行了阐述, 主要概况为统计数据质量要核心化, 数据形式质量化, 数据外延质量化。

二、统计数据质量现状

统计系统的工作者不断的进行尝试探索, 通过改革创新, 无论是在指标构架、调查手段、统计指标、专业技术方法、数据整理传送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企业各部门对其工作成果较为肯定, 统计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得到提升。同时, 统计数据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1. 数据不真实。

统计对象由于涵盖范围广, 不同行业的统计手段、标准等存在很大区别;由于行业发展步伐不一致, 导致统计数据千差万别;在进行统计工作时的统计面的大小和依据的理论基础的差异大, 统计的核算时间和财会的核算时间不同步, 统计工作中各级管理层对统计数据的质量管理缺乏制约性, 监督不到位, 无法实现数据的核查工作, 都是导致数据不真实的原因。

2. 数据与公众信息不对称。

统计数据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信息, 但是现实中两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对称, 统计工作所得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应现实信息, 导致人们对统计工作的不信任。

3. 数据缺乏时效性。

统计调查工作具有滞后性的特点, 这就要求统计部门在进行数据公布是要有一定的时效性。企业的各个部门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及时提供效性强的统计数据。但是现实情况并不乐观, 统计部门虽然也在不断的采取各种手段, 依旧不能让数据用户对统计数据的时效性要求得到满足。

4. 数据缺乏可比性。

随着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统计系统也相应的进行了革新, 期间的统计数据根据不同的统计方法而失去了可比性;统计数据中的关联数据对比结果不被认同;统计数据的调整导致统计数据不可比性严重。现实中的统计数据会根据统计内容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进行数据使用时, 人们会采用最新的调整数据, 这样就导致数据前后缺乏可比性, 给人们的工作带来很多问题。

三、造成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因素

1. 统计制度的影响

从狭义上来看, 统计制度对数据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这里所占的统计制度指的是统计的方式方法, 包括对参照样本的挑选, 各种指标的制定等, 参照样本选择恰当与否, 关系到最后得到的统计数据是不是能代表整体特性。

从广义上来看, 统计制度包括各级统计部门的各种管理制度和设立的各种管理机构。对企业的统计体制进行分析得出, 其包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在这两种管理体系下, 制定的统计制度对执行中的统计制度产生巨大的不良影响。

2. 人为因素

(1) 诚信缺失统计诚信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各种瞒报、作假等现象经常出现。统计数据真实性缺失与一部分人的既得利益有很大关系;此外, 统计数据失真离不开各个企业的管理部门的纵容。

(2) 认识度不够。统计数据是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体现, 其重要作用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重视, 其服务功能不仅只限于对财务职能部门, 而且还服务于整个企业的参与者;统计工作者对自身的工作认识程度不强, 在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时, 不能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高低。

四、解决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对策

1. 完善和创新统计制度。

统计制度的完善和创新可以从两点出发, 首先是创新数据收集、整理等措施, 同时设置更适应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 以使所采集的数据信息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的需要。其次, 对统计体系进行改革, 提高统计系统工作的职能性。同时对企业统计组织采取鼓励的态度, 使得统计制度能够更好的发展。

2. 排除人为干扰因素。

首先, 对统计工作的内部环境进行优化, 加强统计人员的诚信意识教育, 对外部环境实行法制化建设, 对统计对象的不规范行为进行有效的制止, 如果涉及违法, 统计部门可以给予其惩罚。加强企业里统计人员的队伍建设管理, 提高统计系统的工作效率。其次, 提高员工对统计工作的认识, 充分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另外, 创新统计系统管理层的考核制度, 把工作重点倾向于统计工作质量上, 这样可以从体制上减少企业造假现象的发生。

五、结语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 才能促进统计工作的发展。不断完善统计制度, 满足企业各部门对高质量统计数据的需求是整个统计系统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 不仅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支持, 同时离不开统计工作者的努力。

摘要: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 人们对统计数据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充分体现了统计工作的特殊意义。统计存在于人们生活中的分方方面面, 通过统计工作所收集到的数据质量的高低, 是评判统计工作效能的重要标准。当下, 统计工作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统计数据质量不断提高, 但是距离企业对统计工作的总体需求还是存在不小的差距。为了应对企业发展对统计数据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标准的国际化, 本文对企业统计制度下的统计数据质量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统计数据,数据质量,企业制度

参考文献

[1]唐修亭, 韩鹏.试论新时期统计数据质量问题[J].统计与咨询, 2000 (6) .

浅谈煤炭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监控 篇9

统计工作遍布煤炭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 是各项工作的基础, 是煤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没有统计信息作为基础, 煤矿领导就成为盲人, 煤炭企业也无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取胜。大到矿山的长远规划, 小到班组建设, 凡是能用数字量化反映事物本质及其发展的地方都离不开统计, 统计为煤矿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字依据。

1 实际工作中常见的统计数据失真现象

在目前的统计工作过程中, 统计数字不能如实反映客观实际, 经常与实际数字不吻合, 存在着统计失真的潜在危险。其主要原因有:

1.1 信息失真

煤炭企业内部统计数据的重要性众所周知, 但是实际工作中销售部门为了达到产销平衡虚报数据, 生产单位为了增加计件工资多报数据, 财务部门为了减亏增盈编造数据, 地质测量部门根据收尺测算出一个数据, 生产管理部门根据进度算出一个数据, 统计部门通过规范化调查得出一个数据, 最终报表报出的数据自然会出现失真现象。

1.2 人为因素

统计数据与企业或个人利益相关, 尤其是煤炭企业实行重组以后, 利益分配和政绩挂钩, 关系到职务升迁、个人荣辱。有些统计人员为了自身的利益、单位领导人的声誉和地位升迁, 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他有关的统计法律法规于不顾, 统计违法行为屡见不鲜, 虚报、瞒报、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现象时有发生, 统计数字的模糊程度增加。

1.3 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煤炭企业统计人员更换频繁, 部分统计人员思想、业务素质不高, 基层统计力量薄弱, 基础工作不扎实, 源头数字失真。大多数煤炭企业统计人员除少数几个专职人员外, 多数统计人员为兼职, 以会计或其它工作为主, 统计工作为辅。

1.4 统计数据基础较差

煤炭企业集团一些基层单位没有建立和健全统计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台账, 更没有进行统计核算, 统计数据报送的随意性很大, 统计指标数据想报多少就报多少, 以后对该数字的真实性也就无从查考。其次, 统计资料的报送没有连续性, 这次你报, 下次他报, 或者干脆不报, 统计口径前后既不衔接, 也没有资料的延续, 事后检查起来谁也不负责。

2 煤炭企业监控统计数据的措施

2.1 提高统计分析深度, 正确确定统计数据质量标准。

统计人员应以煤炭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敏锐地发现和预测领导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 有的放矢地开展调查研究和专题活动, 对原始信息资料进行科学分析, 对数据资料加大科学预计量, 对经济形式加强预测分析, 自觉地投入到煤炭企业经济管理中去, 为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新对策、新建议。统计数据质量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统计目的对统计数据精度所提出的要求, 满足统计目的且精确的统计数据就是准确的、高质量的统计数据。要进行充分调查, 系统地收集市场和用户对统计数据的反映, 了解实际使用效果。要分析研究过去统计数据的主要质量问题, 找准统计数据质量控制的主攻方向。要进行反复论证, 考虑到统计工作中实际能够达到的水平。

2.2 稳定统计队伍, 加强人为错误的质量控制, 提高统计人员素质

从主观上提高数据质量。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目前, 煤炭企业各级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加之变动频繁, 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 对统计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对统计方法掌握不准。这些人明显缺乏经济方面的知识, 仅满足于对统计数据进行叠加累计, 根本谈不上对统计数据质量的分析, 更谈不上提出统计咨询建议和实施统计监督。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外聘和内部建立配套的培训机制, 对每一层次统计岗位实施针对性的培训, 改变统计人员结构, 稳定统计人员队伍, 迅速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思想素质。

2.3 加快煤炭企业统计现代化建设, 合理设计适合本企业的统

计指标体系, 充分开发和利用统计信息资源, 快速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煤炭企业统计工作量加大, 信息加工速度要求越来越快, 信息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 必须建立煤炭企业内外部统计信息网络, 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 使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者准确及时的掌握统计信息。

统计指标设计得是否合理, 也是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之一。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 煤炭企业为了获得最大限度的利润, 提高效益, 就必须拥有尽可能详尽的内部投入产出和外部市场信息, 并依此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这就要求把企业的统计对象由以往的产品产量、物质消耗、销售向资金、市场、成本、效益等方面扩展。采用统计报表搜集资料, 要实行标准化管理, 制定的指标要符合统计制度的规定, 指标涵义的解释和计算方法要精确, 范围要全, 分组要准;要对统计报表的设计、填制、汇总的全过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要充分考虑企业经营与管理的需要, 设计并制定符合本企业的统计指标体系。

2.4 加强资料搜集整理阶段的质量控制。

统计资料搜集整理阶段出现的差错是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主要方面。调查时, 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统计调查方法, 要尽量减少登记性误差, 降低代表性误差, 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统计数据模型。对于调查得到的资料, 要特别注意审查其可靠性和适用性, 要弄清楚统计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和时期特点。对于口径不一致或不完整的资料, 要进行调整、补充, 对于相互比较的资料, 必要考虑有无可比性, 一旦发现数据有严重的质量问题, 应进行核实, 避免有质量问题的资料进入汇总处理阶段。

2.5 分散统计职能, 加强统计制度建设, 加大统计执法力度, 保证源头数据的准确性。

在煤炭企业中, 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不仅局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 而且还涉及其他部门, 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数、工资情况, 基建部门掌握投资数据, 销售部门掌握销量数据等。因此, 为确保煤炭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应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 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和规范性很强的工作, 这就决定了统计数据必须有权威性, 而这种权威性必须有完备的法制加以保证, 要懂法, 要敢于用法, 充分利用《统计法》这一尚方宝剑, 用《统计法》来维护统计数据质量。最后, 要进行统计数据质量监审。上级统计部门组织下一级统计部门之间互相进行监审, 通过监审来查处不实的统计数据, 通过相互制约来提高统计数据的质量。

总之, 煤炭企业求生存、求发展, 经营管理者一定要全面掌握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丰富内涵, 以系统的、科学的统计理论及统计信息技术为基础, 掌握和运用市场信息;根据煤炭企业具体情况建立煤炭企业统计信息网络系统和加强统计信息管理;根据统计的系统性、目的性、全面性、规范性、及时性、经济性等原则, 设计统计信息网络系统, 使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及时、准确的取得统计信息。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发挥统计工作在煤炭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摘要:统计数据对煤炭企业来说是经营信息的重要来源, 这些数据信息可以为管理层提供明确的生产指标和经营指标, 从而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作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煤炭企业应该如何监控统计数据信息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煤炭企业,统计数据,信息监控

参考文献

[1]裴辉儒, 宋伟.我国统计数据质量体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统计与决策, 2006, (07) .

[2]汪慧芳, 柏琳琳.我国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06, (21) .

提高企业统计质量优化统计服务 篇10

关键词:统计,质量,现状,存在,问题,建议

统计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 是认识国情、研究国力、制定国策、监督国是, 实行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工业统计是统计的一个分支, 而作为工业统计基本单位的企业, 其统计又是企业认识再生产过程及其规律的一种工具, 是企业加强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企业的诸多重大决策依据均来自于统计数据, 因此提高统计质量, 优化统计服务, 强化统计工作对企业强化管理, 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所产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正为愈来愈多的企业所重视。

一、正视企业统计工作的现状

目前, 大部分国有发电企业大都脱胎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之下, 虽已建立比较完备和成熟的统计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但在适应新的市场竞争要求面前, 仍存在着诸多弊端。一是基础设施薄弱, 需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完善电厂计量等设施建设。如某厂是一个建厂五十余年的老厂, 设备陈旧落后, 目前统计数据的取得还停留在运行人员的运行记录表纸阶段, 这就造成了多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运行考核主要依据被考核的人所记录的各项统计指标, 形成了运行人员既当“运动员”, 又当“裁判员”的管理上的缺陷, 造成统计数据的可靠性下滑和统计职能上的缺失。比如其老厂主蒸汽系统为母管制, 由于小集体利益的驱使, 锅炉运行人员为提高锅炉效率会将锅炉蒸汽流量虚大记录, 汽机运行人员为降低汽机汽耗率会将汽机侧主蒸汽流量虚小记录, 这样就造成了计算中从锅炉到汽机的管道损失的增大, 与实际运行情况不符;另一方面由于运行记录为一小时记录一次, 由点之和代表全天情况难免有失偏颇。因此迫切需要一方面加快网络等现代化技术的建设, 实现数据的在线采集;另一方面在计量设备上, 尽量将一些需要总量的数据如锅炉、汽机主蒸汽流量及给水流量的表计设为积算器, 避免点记出现的误差。二是统计数据严重滞后于企业市场化管理, 需进一步规范统计指标。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深入, 原有的部分统计指标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比如在电厂的产成品上, 过去强调的多是发电量完成的多少, 而现在则更多强调上网电量———即最后进入电网的电量, 最终能形成收入的电量, 并且具备上网电量关口计量表计。目前一些财务指标如发电单位成本已同上网电量接轨, 变为单位上网电量所耗用的成本, 同步诸如发电煤耗、供电煤耗等指标也需同上网电量发生关系, 改为统计上网电量标准煤耗率, 即单位上网电量所耗用的标煤量, 这样才能真正反映电厂的综合能耗水平, 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三是统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需进一步强化统计队伍建设。由于历史原因, 人们普遍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字加减, 因此对统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对统计人员的培训倾斜力度小。老厂存在的情况大多是统计人员没有正规学历, 只靠老师傅“传、帮、带”来开展统计工作, 但对于新建发电企业来说, 要么是新毕业的大学生, 要么是从生产线上退下来的职工, 大多专业不对口, 统计人员的素质仍然参差不齐, 有待加大培训力度。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解决统计人员的素质问题, 比如派统计人员到专业学校去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或者请统计方面的专家、学者到企业为统计人员讲课, 现场指导, 解难答疑等。四是数据上报渠道混乱, 需进一步统一上报口径。目前需要基层统计报表的部门主要有国家及政府统计部门、行业部门、企业上级及内部各相关领导及部门。这些部门所需报表数目繁多, 而且很多是一个部门一个系统, 这就造成同一指标统计人员要输入多次的现象, 既增加了统计人员的工作量又增加了统计数据出现误差的概率。因此还需将对政府及上级行业部门的报表与厂内所编的报表程序进行链接, 直接取数, 这样就理顺了内部管理和外部提供资料的关系, 把向外部报告资料和内部管理融为一体, 不重不漏, 既方便了统计工作, 又能杜绝统计数据的主观造假及无意的出错。

二、加强统计管理工作, 提高统计质量

企业统计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必须按照科学、严谨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化, 制度化、规范化推进, 确保统计数据准确、真实、可靠、有效。

1. 必须深入贯彻执行统计法, 杜绝违法统计现象的发生。

统计工作, 首先必须严格贯彻执行统计法, 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可靠。因此, 一方面统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时时、处处、刻刻注意宣传统计法, 尤其是针对原始数据的来源———运行人员的记录, 教育督促他们要尊从实际, 一切从实际出发, 反映机组的真实情况;另一方面, 积极响应国家、省、市统计局的号召, 定期开展“统计执法大检查活动”, 利用活动时间认真学习统计法并进行重点抽查, 对虚记、估记数据的人员严格考核, 确保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2. 完善统计管理办法, 规范统计工作秩序。

为搞好企业统计工作, 保障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发挥统计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更好地为发展电力市场经济服务, 根据统计法, 必须编制企业统计管理制度, 从统计工作的主要任务、统计工作的分工和内容、统计管理、统计工作的质量要求、全厂各专业之间的联系制度等方面进行严格规定, 尤其是要将统计工作详细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人员, 并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完成工作并相互报送报表的时间, 以减少统计工作中的推诿扯皮现象, 规范并理顺各部门的统计工作, 全厂的统计工作才能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

3. 认真编报各类报表, 确保报表报送的时效性:

目前基层统计部门的报表按时间可分为五类:第一类为快报, 即在事件发生24小时以内必须上报的报表, 主要是针对一些异常、障碍及事故等方面的安全情况制定的, 目的是为了上级部门及时了解事件真相。第二类为日报, 即反映前一天全厂机组的运行情况, 包括发电量、上网电量、供热量、供电煤耗等一些大指标及压力、温度等小指标, 风力发电要有日平均风速等指标等, 主要是为生产部门及主管领导及时了解各种运行状况下的运行参数, 以便更好地进行运行调度, 保证机组在最合理、经济条件下运行。第三类为月报, 即在日报的基础上进行累计计算, 加上月末粉位调整、煤场盘煤及全月燃油后进行计算的报表;第四类为季报, 即在月报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第五类为年报, 主要包括一些大的生产经营指标及机组设备方面的变更。无论是何种报表的编制, 均应严格按照统计标准, 并根据厂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统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统计人员在每月1日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必须以比平时正常上班都要早的时间来提前上班, 统计人员牺牲了诸如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多个节假日, 目的只是为了保证能按时准确地向厂内相关部门、上级政府部门及行业部门提供准确无误的报表, 优质完成统计服务工作。

4. 开展统计分析调查, 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统计分析是企业对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分析研究,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一般发电企业均实行以月度为周期的统计分析制度, 每月各相关部门对所辖指标的当月及累计发生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统计分析工作, 由计划统计部门汇总并报相关领导、车间、部室、公司以及上级有关部门。每季召开一次全厂统计分析会 (经济活动分析会) , 党政主要领导及各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参加, 以全厂经济效益目标为中心, 突出重点, 不回避难点和矛盾, 对重点、难点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措施建议。在此基础上, 还应不定期地实行专题分析, 针对目前实际中出现的问题, 及时召集相关部门进行专题分析, 透过现象看本质, 通过指标看问题。如针对某段时间供电煤耗奇高, 可进行降低供电煤耗的专题探讨分析、针对综合厂用电率高可进行上网电量的结构分析及降低厂用电率可采取的措施, 针对供热与电厂效益的关系可进行热电联产经济效益分析, 针对供水计量中存在的问题可进行提高关口计量表计的准确性等专题分析, 尤其现在新建发电企业, 如风电、光伏电站, 因可借鉴的历史资料较少, 更应加强统计分析工作, 没有同期数据比较, 就要加大与可研资料的对比分析, 加大与同区域发电企业的数据对比分析, 或者是针对实际问题开展一些专题分析。如某光伏电站, 经常出现直流柜空气开关跳闸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 通过对大量统计数据及实验数据的比对分析, 发现有一16回路汇流箱接入80A空开, 行成“小马拉大车”的情况, 负荷超过80A空开所能承受的电流后, 开关跳闸, 有一8回路汇流箱接入160A空开, 形成“大马拉小车”的局面, 影响发电量的减少, 经过厂家配合重新接线后, 再没出现开关跳闸情况, 且最高负荷提高了3个百分点。这些专题分析切实能起到统计分析的目的, 从而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 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为确保发电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5. 加强统计人员的培训工作, 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

统计事业是一项智力型事业, 高智力型事业与低整体素质的矛盾是阻碍统计工作大踏步前进的主要障碍。要冲破这一障碍, 就必须大力发展统计教育, 建立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觉悟、掌握现代科学和多方面技能的统计队伍。在统计人员的培训上, 要坚持国家与地方并举,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时间上以业余为主, 方法上以参加培训班为主, 内容上以更新提高为主。如:每位统计人员均需取得统计上岗证并保证年检制度;参加各种统计普法培训;参加国家统计学会及电力学会举办的培训班等, 进行多层次、多类型、多方位地教育培训, 大大提高统计队伍的整体素质, 为统计工作的优质服务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统计工作也会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必须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统计工作, 不断提高统计质量, 优化统计服务, 确实当好企业领导及更高层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统计司.新编工业统计工作指南

[2].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工业统计手册.广西经济出版社, 2010

[3].樊华英.如何提高统计质量.广西经济出版社, 2010

企业数据的力量 篇11

因此,很多宏观经济分析师不是仅仅通过“盯数据”来了解经济走势变化,还会参照政策环境等因素把脉宏观经济动向。同样对于企业来说,也需要依靠准确可靠的数据来应对市场风险,进行科学决策和运营管理。

利用数据

2015年2月28日,柴静的雾霾深度调查片《穹顶之下》横空出世,震撼了上千万甚至上亿人的灵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运用了大量数据分析。她借助数据告诉我们,过去十年机动车占有量激增了近1亿台;PM2.5的24小时实测浓度限值几乎是中国标准值的5倍……

当然,善于利用数据的不仅是柴静,还有很多创业家,尤其是那些以数据为命脉的电商企业。

如今在北京那个以牛腩店引以为傲的名为孟醒的专栏作家或许更希望粉丝们称呼他为雕爷,雕爷近年的确很火,从创立牛腩店到估值超过10亿,只用了2年的时间,他新成立的河狸家也只用了半年。

但是事实上,雕爷的第一桶金是始于淘宝的阿芙精油,数据分析才是雕爷营销学链条的第一环。雕爷的市场营销负责人波旬曾坦言,通过淘宝数据魔方与百度商情等互联网数据统计产品,他们能轻易地洞悉行业规模、趋势、客单价等信息,以此对宏观市场与消费者心理进行全维度的解读。

与之相比,传统行业面临的痛点在于,产品与服务无法数据化,在销售完成的那一刻,消费者与企业的数据连接即处于断裂状态。不过,现在还好有了Wi-Fi(即无线局域网的使用)等移动互联网O2O工具,它为数据的统计赋予了新的能量。

如今,包括海底捞在内的很多商家通过在门店门口铺设Wi-Fi路由器,通过将手机MAC地址与Wi-Fi定位,可以实现对门店周边十米内人流量的完全记录,匹配支付宝云数据库后,获得消费者的性别、年龄、购买力等画像数据,在目标消费者进入Wi-Fi构建的电子围栏时,即可精准性的推荐门店活动与优惠,从而构建了完整的数据闭环。

市场研究机构IDC高级研究经理潘永花表示,企业运用大数据思维获取数据,再通过线上线下进行数据整合,是企业利用数据协助经营的关键。

大数据红利

蓬勃兴起的第二代互联网让云计算和大数据成为了IT“基础设施”,“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作家涂子沛在《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一书中如此警示世人。“面向未来,中国将迎来继人口红利后的下一个红利——大数据红利”,一些互联网分析人士如此预测。

一位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企业从大数据中获得经营的智慧需要三个层次的思维:第一,全维度的真实记录与描述数据;第二,关联与挖掘数据;第三,基于数据进行预测与推荐。目前很多企业运用的并不是真正的大数据,而是“小数据”。所谓“小数据”就是像前文中的企业案例一样,通过数据的获取、整合进行供应链系统的节点设计。

该分析人士称,这只是大数据的部分应用功能,“真正的大数据是不会指导任何企业的直接运营,大数据只是一个方向性的东西,它的真正价值在于预测。”

据了解,目前国内做大数据的公司分为两类,一类是本身就拥有海量数据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大型互联网公司,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巨头以及华为、浪潮、中兴等国内领军企业,它们包揽了数据采集、存储、分析,数据可视化以及数据安全等领域。

以腾讯、阿里巴巴、百度3巨头为例,腾讯掌握着社交关系数据、阿里巴巴掌握着交易及信用数据、百度则了解用户搜索行为。同时这三家也在探索将这些数据转化为企业服务产品的路径。例如百度在去年宣布首次开放核心数据能力,通过大数据引擎的“开放云”、“数据工厂”、“百度大脑”3大组件,为传统产业提供大数据存储、分析及处理的能力。

另一类则是初创的大数据公司,他们依赖于大数据工具,针对市场需求,为市场带来创新方案并推动技术发展。其中大部分的大数据应用还是需要第三方公司提供服务。

和君咨询合伙人许永硕对记者表示,基于对数据的分析预测,就可以知道行业的痛点有哪些,以此判断出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这方面以前银行做得比较多,而现在则是一些互联网企业处于领先优势。他举例称,现在的投资机构格外青睐从阿里、百度等巨头公司出来的创业者,原因是他们掌握着海量的数据,他们开创的事业往往代表着该行业以后的发展方向。

数据共享

尽管云计算和大数据早在2009年就已经通过谷歌和亚马逊带到我国,但是很多企業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接受这一概念,表现在企业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难以做到共享,存在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的现象,而没有分享的数据是没有价值的。

在国外,PC巨头戴尔公司在2000年左右就建成了电商平台,通过信息的共享做到零库存。他们的生产方式是make to order,即根据产能来完成订单。据了解,戴尔将零售端数据和生产端数据打通,每周或每天都把生产计划分享给供应商,因此能够做到供需平衡。

反观我国,例如2008年海尔通过苏宁渠道销售产品,但作为渠道商的苏宁却不愿意向海尔反馈销售数据,由于零售业数据和生产端数据壁垒的存在而最后影响了生产效率。

前述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前几年,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全网互通,而是一定范围之内的大数据分享。所以大数据在各行各业的运用更多是概念先行,各家都有自己的公有云思路和演进方式,因此想要透过数据的价值来观察市场的动态需要颠覆以前的组织形态。

对此,许永硕分析称,直到去年开始,随着服务型政府的转型,企业、政府开始更多的把数据进行共享,大家慢慢接受了数据分级的做法,除了放在自己服务器上的保密信息,其他则可拿出来分享。根据他的了解,互联网和电商之间的信息分享是最能体现大数据的价值的。

企业统计数据 篇12

一、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分析

1.对统计工作不重视, 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

企业生产过程中通常对统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认为统计工作只是为政府及上级部门服务的, 使得统计工作在企业实际管理中没有得到重视[1]。并且大部分的企业通常都是由会计兼职企业的统计岗位, 在工作中会计也会因为工作任务重而没有多余的精力去进行统计数据的整理工作, 不能为企业经营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统计数据的存在价值。另外, 一些企业在经营中没有建立相应完善的统计制度, 产生的统计指标不能正确的根据统计制度的实际要求去进行计算与填报。一方面企业统计数据的结果缺乏足够的来源依据, 在统计指标的填报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使得数据质量降低。另一方面部分企业虽具备统计台帐, 但记录不准确不全面, 经常出现错误。并且有的填报企业担心“露富”增加税费, 对统计数据进行隐瞒, 不配合政府的相关工作, 或因为政府目标要求“虚高数据”, 造成送的报表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别。

2.统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在企业统计工作发展中, 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与统计数据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 一方面, 统计工作岗位人员变动比较频繁, 使得人员对相关的业务并不熟练, 对统计指标、范围、计算方法等知识都了解的不全面, 这种情况下统计的报表就会存在一些错误或统计口径的不一致, 对数据信息的质量也很难保障。另外, 企业中的统计人员还通常会存在兼职的情况, 没有进行专业的业务培训, 不具备相应的资质就直接上岗, 在工作中不能及时的进行统计知识的更新, 增加错误发生的几率, 造成了统计数据的原始错误增加。统计人员在工作中缺乏责任意识, 使得整体的统计工作质量降低。

3.统计核算产生技术性错误, 法制意识不足

因为认识能力、工作方法、统计制度及企业环境等因素的限制, 存在统计信息与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不相符的情况, 在报送时有的报表报送时间过早, 不能提供财务数据[2]。还有的情况则是对统计指标的涵义缺乏正确理解, 存在漏报或虚报统计数据的问题。在统计数据的抄录以及计算、填报等工作中存在笔误现象, 这些问题最终都会产生技术性的错误。在企业统计数据的整理中, 还会因为计算错误、指标口径有误等情况造成统计数据出现差错, 在数据的分析过程中会因为数据的不正确的使用, 容易形成错误的观点与结论。此外, 因为现有的经济管理目标考核制度的影响, 统计工作不够独立, 再加上在法律意识上的淡薄, 使得统计数据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影响数据质量。

二、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完善对策

1.加强对数据统计的重视, 实现制度化发展

加强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实现企业统计管理制度与运行方式的完善, 首先应该建立综合的统计管理单位, 明确其职责, 增强其独立性, 将统计数据的单向运行转变为多向运行[3]。对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进行理顺, 明确每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 实现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结合, 解决企业中统计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还需要提升统计管理单位的地位, 实现单位之间权力的均衡分配, 增加对统计管理单位的资金支持, 帮助统计工作获得完善发展。另外, 应完善企业相关的统计制度, 对人员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 在企业内进行相关统计法律法规的宣传与培训, 避免出现错报、虚报等情况, 杜绝因为人为主观因素造成的数据失真。

2.创新统计手段, 实现信息化进程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数据处理更加迅速, 达到数据传输网络化、资源化的发展, 增强数据信息的共享性,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大的方便, 还可以减少因人为的失误形成的技术方面的误差。在企业中开展数据联网直报的工作方式, 加强资料信息的共享, 不但可以减少中间程序节约时间, 还能排除人为因素对统计数据形成的干扰。另外, 统计人员应该通过计算机技术开展基本的统计工作, 还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的研究与开发能力, 积极实行数据分析、参与管理、加强监督,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3.加强企业统计队伍建设, 实现依法统计

企业在进行统计团队建设中应在相关岗位的工作环境、社会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加强重视, 确保统计人员工作的稳定性, 减少人员流失的问题。在统计人员的聘用上应该严格的遵守持证上岗的原则, 加强对现有统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 并且还需要加强其思想道德建设, 增强其工作责任心, 减少工作上不必要的失误的产生,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此外, 还需要遵循依法统计的原则, 对工作中产生的违法行为进行严格的行政处分, 只有这样才能对统计工作中的违法问题进行有效的遏制。

三、结束语

在企业的发展中应明确的认识到统计数据的重要作用, 在制度上以及管理方法上都应该加强对统计数据的质量控制, 不断的提升统计人员的工作素质, 使统计数据能够更加的完整、准确的呈现出来, 为企业的具体经营管理中进行的相关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 为宏观的经济调控提供依据, 促进企业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实力, 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露斌.浅析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及对策[J].煤炭经济研究, 2008, (12) :75-76.

[2]宋文光.企业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28-29.

上一篇:住院患儿下一篇:学院科研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