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科研实验室

2024-06-11

学院科研实验室(精选9篇)

学院科研实验室 篇1

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主任, 有着厚重的求学和科研经历——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曾是英国水研究中心访问学者;美国密西根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加拿大Alberta大学访问教授;2003年在美国Stanford大学作访问教授。

作为一个环境工程专家, 施汉昌教授长期以来将自己的智慧专注于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 在废水生物处理的反应器、反应动力学和生物传感器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经验, 始终用他的创新思维在科技领域中书写着精彩的篇章, 为我国环境污染的控制做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贡献。

施汉昌教授的科研历程同样厚重:承担了国家863课题“高效好氧生物反应器研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小城镇污水处理高效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的研究开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生物载体内部特性的测试与脱氮模型的研究”等课题的负责人, 在科研实践中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一) 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

本成果属于环境保护中污水处理装置与技术领域。该创新成果对反应器升降流区分别进行了约束, 能够更好地均匀流化, 降低能耗并且提高氧转移效率;反应器不仅能使COD的去除达到快速、高效、低能耗, 而且可以实现硝化与反硝化的一体化, 满足脱氮的要求;可以调整高径比, 在保证反应器高效的基础上使反应器高度有所降低, 从而降低了运行能耗;反应器上部采用的溶气气浮代替三相分离器, 提高了固液分离效果, 使反应器更趋近于经济合理, 有效地降低了运行费用。因此, 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复合反应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创新成果的技术特点:好氧高效生物反应器不仅能使COD的去除达到快速、高效、低耗, 而且可以实现硝化与反硝化的一体化和化学强化的生物除磷, 满足了脱氮除磷的要求。反应器负荷达到5-15kg COD/m3·d, COD去除率大于80-90%, 占地面积仅为传统工艺的1/5-1/10。反应器的能耗和运行成本低于传统好氧工艺。对水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五项新技术, 解决了技术难点, 并实现了这些新技术的整体集成。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将气浮/过滤技术与生物流化床成功地耦合, 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好氧生物流化反应器。

(二) 污水处理厂运行技术支持系统

污水处理厂运行技术支持系统 (ODSS) 由专家系统、模拟系统和培训系统组成, 各子系统的独立功能和系统的整体功能可用于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常运行的指导。专家系统具有预警功能, 故障诊断分析和故障检索的功能, 面向多种不同污水处理构筑物进行诊断;模拟系统以活性污泥系列模型 (ASM1/ASM2/ASM2D/ASM3) 为基础, 能对污水处理工艺过程进行实时模拟和预测;培训系统向用户提供专业知识培训和软件使用培训。系统最大特点是将专家系统的诊断信息和解决策略与模拟系统的模拟计算结合, 用模拟计算数据验证专家系统诊断分析结果, 并通过溶解氧、回流比和排泥量等单元控制模块实现前馈-反馈控制策略, 指导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和优化。ODSS首次采用单元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使ODSS专家系统和模拟系统的功能结合在底层数据库中奠定基础。

(三) 多指标环境污染物分析仪

施汉昌教授研发的该仪器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且极具创新性。

多指标环境污染物分析仪系统包含了光路、流路和电路等, 采用模块化方案将特定功能的元件, 结构紧凑合理。内部集成了微型反应池、光纤采集光路、自动进样系统、样品温控模块、锁相放大模块、分析软件、微型PC等, 使用方便, 用户可在短时间内掌握其测定程序。

在实践应用中, 该分析仪有着良好的效益。目前, 该技术成果已在太湖、巢湖、天津工业区等我国环境污染的典型区都有应用, 实践中的应用和市场的反响也证明了这些仪器的确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四) 便携式微量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仪

便携式微量有机污染物快速检测仪利用光波在光纤内, 以全反射方式传输时在光纤探头所处的介质中产生倏逝波, 该倏逝波可以激发光纤探头表面连接的抗体或抗原分子上标记的荧光物质, 同时结合免疫反应原理, 实现待测目标物质的定量检测。其将倏逝波原理、荧光免疫分析原理及光纤检测优势结合于一体, 可实现灵敏、准确、快速和经济检测。

该创新成果最大的特点是经济廉价、高效实用。用传统方法测量, 测出一个样本至少半天时间, 需要几百块钱, 如果用这种可以便携带到现场的仪器去测量, 一个样本10分钟, 成本仅20元。测量时所需样品量少, 样品无需预处理。而更重要的是, 该仪器特异性强, 在如此便捷的操作下并没有影响精度, 灵敏度高可达10-9g/L。

该仪器应用非常广泛, 除了应用于环境监测外, 还可在临床诊断、生物医学研究、食品安全、生物与爆炸物反恐、口岸检验检疫等领域应用。

执着前行在科技创新一线的施汉昌教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已经申请和被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 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 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曾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科学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学院科研实验室 篇2

龙莉陈坚

一、总体思路:

本学期,教导处将继续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学校不断提升的办学品位为基础,以初步实现的现代化教育管理为依托,以强化教学精细化管理为重点,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证,以培养名教师、名学生为突破口,以学校百年校庆为契机,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再创辉煌”的办学思想。全体教职员工精诚合作,齐心协力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搞科研,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主要目标

1、加强教导处的工作管理力度,作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加强对教研组及教研组长的管理,加强对正副班主任、各位任课教师的校本培训,以点带面,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2、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课堂课改为重点,以竞赛课、研讨课、组内研究课、随堂听课为平台,以学校教学开放活动为窗口,组织各科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在各类教学竞技活动中检阅成绩,发现不足,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促使学校办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各类教学开放活动及赛教活动预告之一:赵春艳于十月赴太原参加第六届全国阅读教学赛教课活动;之二:学校将抽取一个年级组进行组内赛课活动;之三:在上学期班级网上开放活动尝试的基础上,本学期将采用班主任协调任课教师自愿报名的形式实施班级网上开放活动;之四:本学期继续进行家长开放周活动。)

3、以学校的人文科学精神和现代办学理念为引导,寻求学校发展的新突破。不断加强和丰富学校的特色建设,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努力构建现代教育技术全方位服务于教学与学习的现代型校园。

4、积极开展有意义的学科竞赛活动。各学科教师应充分树立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充分挖掘学科资源、学生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科竞赛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潜能。(活动预告之一:9月——11月,各年级语文组有计划的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作文、写字和普通话等的语言文字强化训练及比赛;之二:10月举行全员参与的“实验杯”数学竞赛,11月举行业校3—6年级的数学竞赛。之三:11月为我校首届英语艺术月,相关部门做好筹划工作;之四:12月,学校艺术科目的展示比赛活动。)

5、重视教师的师德建设,关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新进入人员的融入状况,及时指导、尽快到位。继续发挥“青蓝工程”的育人功能,逐渐锻造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并提供平台引导他们向骨干、名师型教师方向发展。

6、严格执行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加强管理,促使学生素质和谐发展。(活动预告:积极筹备学校秋季体育田径运动会,相关部门做到及早落实,积极训练,力争各项成绩有较大突破。本学期起,恢复学生自己擦地的卫生清扫方式。本学期起,我校将正式构建“无烟学校”。)

7、全面推进我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工作,争创自治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继续争创自治区级精神文明单位,并重视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内容,继续争创环保绿色学校。

三、主要工作措施

1、强化管理、提高质量。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执行“减负”的有关规定,切实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建立学生作业量监督机制。

(2)加强学习和做好校本课程培训工作。各教研组要重视研究、通力合作,开展新课标的实验研究和热点问题研讨活动,将理性思考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把“教案怎么写”“怎样布置、批改作业”“怎样进行反思”“教是为了什么”“成功课堂的基本特征”“失败课堂的基本特征”“教师眼中的课堂标准”“各学科的课堂标准”“如何进一步做好群研工作”“如何开展有效教学和有效教研”等作为校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各教研组要围绕学校研究课题,召开课改研讨会,开展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使实验研究工作落到实处,力争通过实验工作出经验、出新意,使我校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

(3)强化教学工作的管理力度,强调教学管理层次性,强化教学规程,实行:教导处——年级组,教导处——学科组两条线路的层级管理。教导处将定期或随机进行备课、作业批改、家校联系状况、各班教学秩序等检查抽查工作,切实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各学科组要认真制订目标,认真抓落实,及时反思总结。

(4)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如何,说到底实际上就是落实到每一位教师身上,落实到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之中,落实到每一堂课教学之中。本学期,我们将把加强学科组、备课组建设,强化教学基础管理作为提高教师群体素质,推动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手段。

各学科教研组要继续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度,继续鼓励各教研组发挥群研智慧,继续实施“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课后反思”的备课方式,但决不允许照搬他人教案,无教案者不得进课堂讲课。备课要做到“七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练习、备板书、备现代教育技术;要体现课标新理念、素质教育目标和创新意识;要精心设计编写教案,做到课课有教案,教案上要标注备课日期;本学期起,原则上实现人人采用电子教案方式备课(特别提示:有特殊原因的教师,可视个人情况,经过申请、审批后,继续延用书写方式备课)。教研组长必须坚持每周检查教案、签字制度(教研组长的教案由教导处分管主任每周签字)教导处也将不定期抽查全校老师的教案、反思并进行小结。

针对学校对外参赛、展示交流活动的课,学校将继续汲取以前的经验,成立中心备课组,并作为制度不断改进。充分发挥学校精英教师的作用,吸纳学校有志于教科研研究的教师参与(特别是团支部的青年教师),实现“一次活动两种收获”:一是凝聚集体的智慧为学校创荣誉创品牌,二是当作提升教师教学研究能力、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举措,促使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5)做实教学常规工作。

①全面落实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平”,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要把“十字”方针作为我校强化教学的中心意识,开发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与层面加以体现。

②有效落实好教学各项常规制度。一是教学自我剖析制度(天天有随笔、月月有案例);二是单元监控,质量分析制度(各教研组要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命题流程细则进行单元测试命题工作,教导处将不定期对各年级进行单元质量抽查检测);三是上课评课制度;四是对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教导处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细致地做好检查、督促工作。五是加强随堂听课力度,本学期起,教导处分管教学的主任每学期听课不少于80节(含业余教学)。

③做好每学期一次的教学开放活动,形式为:网上开放、家长开放、年级组赛教开放。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课改、支持课改,关注教学、关注学校发展,扩大实验小学的办学效应。

④继续进行一学期一节组内研究课,开展一次新教师亮相课,一次年级组赛教课(本学期工作创新点)(方法:随机抽取一个年级,年级组各学科教师全员参与赛课活动),外出参赛课系列试讲课,青蓝工程拜师结对汇报课,积极参加自治区、市、区教育局组织的各类课堂展示活动,力争在活动中再展学校新“亮点”。

⑤组织教师撰写论文、教案、课题方案,参加相关部门的评比检查。

2、加强学习,更新知识结构。

面对学校的品牌、社会声誉,面对教学改革的深入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每一位教师要有紧迫感和挑战欲,主动构建理想的知识结构。

(1)知识引领。

专业知识的引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因素,学校将充分提供专家指导、专业书籍、组内研究、组际群研、兄弟学校联手交流的机会,促进校本教研。本学期将继续邀请专家老师进学校,尝试和兄弟学校进行校本交流活动,做到引领为先、资源共享、资源互补,让老师在专家老师的引领下,针对不同教学环境、教学对象,选取不同教学策略的体验过程中,感受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学策略的多样化、有效性。

(2)教师互动。

各个教研组要充分发挥“教研”职能,通过“共享式的集体备课”、“探究式的课堂实践活动”、“交流式的走班教学”和“专题式的学习讨论活动”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

(3)自我充电。

面对学习内容的无限、学习时间的有限,全校教师都应把学习视为职业生活的迫切需求,在辛勤耕耘的同时,莫忘给自己“充电”:读读专著,翻翻教学杂志,做做读书笔记,浏览教学网页,从而提升自身的文化品位,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3、立足课堂,探索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深入研究,平时的常态课要做到“真、纯、实、活”,竞赛性质的非常态课要体现“实、精、新、活”,主动构建具有自我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在课堂这一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1)各学科要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维兼顾;要讲究效率意识,不丢弃求真务实的教学作风;要强化创新意识,在备课方面,继续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新型备课方式,倡导教师分工协作,重点突破,备出精品,集体交流,实现智慧共享,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在作业设计方面,本着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教师应勇于探索,让作业更具新意,更具内涵,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服务。作业的批改应及时、细致、具有激励性。

(2)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要注意原始材料的积累,并及时总结、提炼,积极探索评价改革新体系,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以实现有效教研、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目标。

4、建设队伍,稳保学校品牌

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们顺利实施课程改革,稳保学校品牌的重要保证。因此,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致力于在壮大“学科带头人、教学骨干、教坛新秀”队伍上下功夫。不断创造条件,为他们搭设发展的阶梯。

(1)继续高度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提供发展的机会,为骨干教师的成才搭建舞台。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学术研讨活动,给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使骨干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早日成名成家。

(2)进一步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工作。关注新调入人员的融入状况,及时指导、尽快到位;树立典型,推广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扎实推进传帮带,师徒结对,做到明确对象、活动内容、要求;在青年教师中树立学习之风,引导他们“比岗位成才,比岗位贡献”。

(3)加强教师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业务能力的基石。新学年中,我们还将把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继续抓实全员教师听课评课、教案反思、业务笔记、会议记录、批改作业、个人练字等业务培训工作,并加强对全员教师的软件应用和课件制作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培训监督。

(4)重视教师师德建设。本学期将继续引导我校教师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精神,严格对本校教师职业仪容形象的要求,并强化对教师进行爱校如家、爱岗敬业的教育。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1)重视劳动、卫生教育,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卫生保健知识。

(2)组织学生参加学校“英语艺术月”、秋季运动会、学校艺术科目的展示等各项活动。

(3)各学科要根据学科特点、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学科竞赛活动。

6、积极参加上级部门、教研室、厅属联谊学校组织的教研与培训活动。

四、各月工作安排表

月份

工作内容七、八月

九月

1.组织教师参加乌鲁木齐教研中心、天山区教研室等进行的各科教材分析培训

2、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

3.做好假期作业的检查、总结

4.做好开学的学生常规教育工作

5.检查教师备课情况

6、百年校庆系列活动

7、进行校本培训(全校人员培训、组长培训、正副班主任培训)

8、积极组织参加全国第九届推普周活动。

十月

1.进行第二届“青蓝工程”总结活动

2.抽取一个年级组进行赛教活动

3.学科校本培训

4.“实验杯”数学竞赛

5.召开学生座谈会

6.教研组长工作培训

7.网上开放活动

8.召开全校家长会

十一月

1.学校首届英语艺术节活动

2.各学科择机进行竞赛活动

3.业校3---6年级数学竞赛

4.全校第二届家长开放周活动

5.教研组长工作培训

6.各年级小课题研究展示交流

十二月

1.各学科参加复课指导、制定实施分项测试计划

2.学校特长培训班活动的展示

3.艺术学科展示比赛活动

4.大队部、音乐组、各年级班主任组织开展学校庆元旦活动

一月

1.各科按要求做好期末测试、评价工作

2.整理并上交各类表格,做好资料的归档工作

3.审核各组教学成果,做好期末交流总结活动

新疆教育学院实验小学教导处

2006年8月

学院科研实验室 篇3

一、高校学院科研秘书的服务意识及工作职责

高校学院科研秘书是学院从事基层科研管理工作的专职人员, 需要更加强化服务意识, 首先要全心全意服务领导, 做好科研秘书工作, 自觉加强工作的主动性, 不仅要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 更要及时掌握准确、全面的科研方面信息, 积极主动地向领导提出与科研管理工作相关的建议, 为领导决策提供正确的参考;其次要全心全意服务全院教师, 科研秘书要始终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 用更加无微不至的服务为教师解除科研工作中的难题, 努力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 最后要全心全意服务科研管理部门, 综合协调好校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学院的各项科研工作关系, 为学院开展科研管理的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高校的一名学院科研秘书, 根据我的日常工作, 总结了高校科研秘书工作职责, 具体内容如下:协助主管领导督促各系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基金、重点项目的申报、立项报告、进展报告、结题、评审材料、报奖材料以及各类表格材料的填写申报工作;针对我校科研系统时间突发性强的特点, 每天浏览科研管理系统网站, 及时了解学校在科研工作方面的动态, 在第一时间认真传达学校相关部门的各项会议精神、通知及工作安排, 使全院教师及时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科研工作信息, 按时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配合科研院长做好统计学院每年科研经费、向学校上报各种数据统计;根据院系制定的科研经费时间节点, 统计学院各系的科研经费到款, 掌握院内各科研项目经费的收支情况, 做好科研工作量核定工作以及年终科研经费结算工作;负责统计学院科技论文认领, 科研项目、成果、论文、专著、编撰教材和获奖情况的收集工作, 具体负责与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的联络工作, 辅助科研院长安排落实本院各系、所的科研管理工作任务, 完成科研主管部门及院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高校学院科研秘书的工作性质及角色定位

科研秘书岗位是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 为了合理的配置科研资源, 确保科研工作顺利完成, 使科研管理更加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而设置的岗位。科研秘书工作的根本性质是辅助学院领导和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对学院科研工作进行管理和服务, 是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纽带和桥梁。科研秘书直接面对学院科研院长、科研人员、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 为科研、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事项服务, 为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本院科研人员提供信息知讯, 辅助管理、综合服务、实现科研工作的规范化的工作人员。科研秘书的角色定位, 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明确自己的工作性质, 把握好科研秘书性质的两重性, 科研秘书工作的实质就是辅助科研院长按照校科学与工业技术研究院的领导对学院科研人员从事科研活动进行管理和服务, 恰当地发挥辅助职能作用, 谨守服务领导的工作原

-----------------------------------------------

工细致, 并且定期进行信息交流和反馈, 形成高效优质的管理运行机制。

5. 素质建设, 提高管理质量。

学籍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高级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是否能有效运行。由此可见, 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学籍管理队伍, 是真正实现新型学籍管理体系的关键。 (1) 提高业务能力。 (2) 强化个人素质。 (3) 加大人才建设力度。

高职院校的学籍管理作为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 必须紧随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 与时俱进, 摒弃现行管理模式中的糟粕, 不断在实践中进行自我完善, 建立与高职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学籍管理体系, 从而实现学籍管理的有效运行, 促进教学质量地稳步提高, 为高职院校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玉敏, 许璟.新形势下高职院学籍管理工作的问题与思考[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2]谭玲玲.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信息,

[3]张志祥.学籍管理工作的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 2005, (8) .

[4]林小星.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学籍管理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 2011, (4) .

[5]黄艳.高职院校学籍管理改革研究[J].企业家天地, 2011, (4) .[6]莫宇强.关于如何规范高职学籍管理工作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思考[J].家教世家, 2012, (6) .

[7]冯爱秋.高职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4) .

[8]懋洲.高职学籍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9]王红英.实现高职院校学籍管理规范化的有益探索[J].华章,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

张含, 孟伟伟

(山东省济宁市市中区喻屯镇第一中学, 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初中班主任不仅要在教学上做出改变, 管理工作也要随之发生变化。作为班主任, 如何把握课改要求,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当前教育关注的焦点。本文探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志码:A

班级是组成学校的基本细胞, 班级管理工作更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既是教学的骨干力量, 又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从一定角度上讲, 班主任起着连接和协调各科的作用, 班主任的这两种身份使班主任成为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一、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初中班主任教育管理理论水平不高。教育是一门创造性劳动, 作为班级管理工作的管理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班主任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管理理论, 班主任要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 及时更新自己的观念, 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是班主任则, 自觉恪守职分, 并给相关管理机构及人员提供科研信息支撑。当今, 科研实力和科研水平是一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 而科研活动离不开科研管理的一系列工作, 科研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科研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学院科研秘书的自身提高

科研秘书的工作是具有服务性质的工作, 需要良好的职业道德, 认真的工作态度和无私的敬业精神, 为科研人员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和便利。秘书自身应在工作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及科研服务意识, 始终贯彻“服务第一”的理念,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用积极主动的服务、高尚的思想道德、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态度支持学校的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 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 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自己的全部能力。科研秘书应该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奉献精神、学习精神并拥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理论学习, 不断努力充实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 提高对各类科研信息的关注、捕捉、分析、应变、文字书写、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 以扎实的专业技能投入到科研管理工作中。除了要不断努力自主学习, 还要进一步加强增强业务素质, 熟练掌握科研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新的办公方式进行无纸化办公, 运用邮箱、飞信、QQ等便捷的网络通信技术传达科研信息, 促进科研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科研秘书培养自身严谨的保密意识, 在工作中, 科研秘书会经常参加各种重要的会议, 涉及到一些内部文件信息、涉密科研科研项目等保密事项。科研秘书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 熟知保密事项的知悉范围, 严格按照保密章程的程序办理各项工作事宜, 积极参加各类保密工作培训, 提升自身的科研保密工作能力。

科研秘书还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科研管理办法, 结合本校情况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有所创造, 以创新的意识研究当前学校科研管理的各项工作存在的问题, 为健全、完善、创新各种管理办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研究和解决问题

文章编号:1674-9324 (2013) 44-0030-02

综合素质的核心, 它决定了班主任管理的工作效益。借助新课改新风, 可以让更多的初中班主任接受科学的教育理念, 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2.初中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开始逼近教师, 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表明, 中国教师面临着较大压力。80%的被调查教师压力大, 近40%的被调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初中班主任工作繁杂, 且要承受诸多内外压力, 部分教师经受不住压力以致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我们必须重视这个问题, 关注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

的意见, 用创造性思维改进工作程序, 提高工作效率, 达到创新促科研管理的目的, 从而使科研管理工作更上一层楼。

四、结语

综上所述, 科研秘书作为学校科研管理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研秘书既是科研活动的组织者, 又是科研活动的具体执行者, 处于管理与服务的中间位置, 起着多方协调的作用。科研秘书的工作不仅烦琐复杂, 而且其中蕴含有许多管理科学, 是要用高度的责任感去完成的, 因此科研秘书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明确的认识, 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研究探索管理的创新之路, 发挥服务作用, 这样才能够在科研管理工作上不断积累经验, 进行有效服务, 为学院及高校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管理工作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刚刚.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角色定位[J].中国高校科技, 2013, (2) .

[2]栾新凤.提高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素质的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 2012, (28) .

[3]霍达.浅谈高校院系科研秘书工作[J].青春岁月, 2012, (23) .

[4]尚丽丽.浅谈高校基层科研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家教世界, 2012, (22) .

[5]胡蓉.浅谈如何做好高校二级 (院) 系科研秘书工作[J].咸阳学院学报, 2012, (9) .

[6]杨燕.试谈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素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 .

[7]袁淑影.普通高校如何加强科研秘书队伍建设[J].华章, 2010, (29) .

[8]黄晓英.浅谈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秘书的素质要求[J].商场现代化, 2009, (589) .

[9]朱苏飞.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建设的思考[J].浙江传媒学院报, 2006, (2) .

学院科研工作总结精选 篇4

为保证我校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我校领导班子带头,规定教师必须人人有课题,年年有成果。学校将教研单独作为一项工作在教师量化考核细则中,使广大教师提高认识,认真对待教科研工作,并逐年加大教科研工作所占比例。学校规定凡教科研工作不积极,力度不大评优评先一票否决。年终考核时教师获得的科研论文证书作为单项奖计入教师量化考核。由于课题立项周期较长,评审环节复杂,广大教师以前参与度不高。为扭转局面,提振广大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热情,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亲自承担课题立项任务。

二、课题研究

在十一五期间,以“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指导,全面落实学校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办学目标”,积极推进二期课改,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重”的原则,不断开发德育教育系列的校本课程,依据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及发展要求,形成以学生良好行为规范为本的德育体系,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健康体魄情感丰富,善于合作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人。通过课题研究实验使学校初步达到:德育队伍专业化;德育评价科学化;德育组织网络化;德育效果最优化。

四、存在不足

1、资金投入不足。因各方面原因,造成学校的资金紧张,因此在教育科研的资金投入方面,有很大的缺口。

2、认识不到位。很多教师在认识上,将教科研看成是写篇论文,缺少深入实际的过程性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相脱离,研究与实践是两张皮。在研究的能力上还不强,不知道如何去研究,研究的方法欠缺。另外,研究氛围不浓,缺少主动研究的意识,现有的所谓“研究”也往往是简单的应付,所以很难出成果,对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帮助不大。这种状况不改变,制约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

3、缺乏专业引领。教师提出的种.种问题缺乏相关领域的专家,不能及时解决,教师开展的课题立项,缺乏相关领域的权威,不能及时把握方向。

五、今后设想

1、继续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进一步提高教科研工作的规范性。

4、创设氛围,使教科研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院科研实验室 篇5

一、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特点

综合性大学往往多学科并存, 但理工科与文科学院科研管理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特点为:

1. 满足教师对科研经费、设备、实验用房的需求, 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重点。

理工科学院教师需要大量的仪器设备、实验药品, 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 在此基础上才能得出可靠的实验数据, 因此理工科学院往往经费需求较大, 科研周期较长。经费不足、设备不完善、不能提供足够的实验室, 很难吸引高层次人才是理工科学院普遍存在的问题。

2. 平衡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 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难点。

理工科学院一般要承担学校基础课的教学工作, 有相当数量的教师承担了此项繁重的教学任务, 这些教学教师因长时间脱离科研工作, 对科研工作存在一定的畏难心理, 调动教学教师的科研积极性, 也是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重点。

3. 促进理、工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是未来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的焦点。

学科发展以科研提升为内在动力。科研能力的增强, 是学科发展的第一促进力, 第一推动力。但往往是, 理科和工科二者之间较为封闭, 缺少沟通、孤军奋战, 难以团结起来申报重大课题, 造成科研资源极大的浪费。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是2008年顺应学校学科调整的需要, 将化工与能源学院和化学科学学院合并, 更名为化学与化工学院。相比起来, 学院科研管理应更注重化学与化工这两个优势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集合两个学科的优秀科研力量争取重大项目。

二、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设立了科技处或科研处, 负责全校的科研管理工作。并在每个学院设立了主管科研的副院长, 也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科研秘书。但仍会存在着科研管理观念落后、管理缺乏特色、管理相对封闭、管理质量不高、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等问题。

1. 科研管理观念落后。

片面认为科研管理是学校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工作, 学院只需配合、协作。静态管理、事务性工作是学院科研管理的主要内容, 把做好承上启下、上传下达、按章办事作为衡量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标准。学校科技处过多地拘泥于学校科研事务性工作, 只注重收收发发。

2. 科研管理缺乏特色。

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学科特点, 理科类学院注重基础, 工科类学院以应用见长。基础性研究不进行, 科研没有后劲, 应用性研究开展不了太长时间;应用性研究是基础研究的“试金石”, 有了它, 基础研究才会一一被验证。照搬学校规章制度, 而没有结合学院学科特点加以灵活运用, 这样很难让科研管理上一个新台阶。

3. 科研管理相对封闭, 与外界联系松散。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才能体现出科研工作的价值。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不仅需要学校, 更加需要学院的重视。构建产学研互动平台, 加强与其他院校的联系。学校科技处人员有限, 无法全面、持续地开展为企业和其他院校“牵线搭桥”, 加强双方的合作。

4. 科研管理质量不高。

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加大, 高校科研工作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科研数量和经费额度不断增加, 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规模并没有得到相应扩充。甚至于许多二级学院管理人员编制有限, 无法设置专职科研秘书, 学院科研秘书往往身兼数职, 工作多而杂, 造成其精力分散, 无法全面、深入、科学、系统地进行科研管理工作, 无暇进行科研创新管理, 严重影响科研管理质量。

5. 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各自为政是高校的普遍现象, 个别教师满足于承担小项目, 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针对973、863或国家支撑等重大项目, 很多二级学院很难做到集中优势科研力量。学校科技工作不只是在数量上, 更重要的是要在质量上取胜, 积极做好导演角色, 变教师个体自由申请各类科研项目为以国家各类科技计划为主导, 有效组织和整合力量, 联合策划和申报重大项目、重大成果, 在高级别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奖方面有所突破。

6. 科研奖励、考核过于强调结果。

目前高校科研奖励、考核过于强调结果, 而不问过程。不能只以论文数量、项目数和经费数等作为奖励或考核的依据。在理工科领域里, 还应适当关心论文的质量、引用次数、成果的利用率、成果的转化效益等。很多高校单纯地以JCR分区表作为考核或奖励的标准, 以论文见长的理科, 如化学, 顶级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 “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都位列JCR一区。而注重应用的工科, 如化工, 其学科内的顶级期刊“AICHEJ”、“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INDUSTRIAL&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只能在JCR二区内找到踪影, 这种考核和奖励结果, 会在一定程度上抹煞教师的科研积级性。

三、完善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工作的建议

针对目前理工科学院科研管理现状、科研管理特点, 及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在这一方面取得的成绩, 对理工科学院的科研管理特提出如下建议。

1. 树立服务意识, 以人为本。

服务是管理的基础, 只有做好服务, 才能谈得上管理。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较为繁琐, 管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热情的服务意识、甘做人梯的奉献精神, 才能为教师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广大的教师是高校科研活动的关键要素。以人为本, 以教师为中心, 着眼于教师的发展, 为教师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 千方百计挖掘教师的潜能, 调动其积极性。

2. 创新科研管理服务, 由被动变主动。

学校科技处对科研管理由“事无巨细”变为“抓大放小”, 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全局出发, 侧重于制定科研政策、宏观战略性研究, 提高学校的整体科研管理水平, 争取更多的科技资源。学院方面, 则由过去那种“坐、等、靠”的被动服务, 转变为积极参与其中。

3. 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科研激励政策。

科研激励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 人才是高校的第一资源。建立高效、合理的激励政策不仅能发挥现在教师的无限能量, 还有利于引进人才。近年来, 华南理工大学领导充分注意到科研激励的重要性, 制定了《华南理工大学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奖励办法 (试行, 修订) 》。学校对教师获奖成果、公开发表论文、重大科研项目、授权专利、科研基地获批等项目的奖励作了详尽的规定。科研奖励标准也屡创新高。

4. 加强与外界沟通, 搭建产学研桥梁。

理工科学院应主动走出“象牙塔”, 转变思想、观念, 进一步增强产学研合作意识, 充分认识和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 积极开拓与企业的合作机会, 与企业、院校建立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 组织相关领域教师定期下基层, 这样不仅能够利用高校高水平设备, 高水平智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还能帮助学院教师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

5. 集中学科优势力量, 做好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高校的科研面临着众多机遇和挑战。特别是重大项目的组织和管理方面, 各个高校都在抢占这一重要资源。学校在重大项目的管理上应建立长效机制。改变以往等指南出来才组织撰写申请的被动局面。组织相关学院, 提前布局, 从编写指南开始, 提前规划。集中优势力量, 强强联合。学院方面, 站在学院的层面统筹考虑, 调动一切有利因素, 加强信息反馈和交流, 做好前期动员和部署工作。打破学院之间、团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信息壁垒, 充分发挥理工科的学科优势, 理科为工科奠定基础理论, 工科为理科的基础理论转化应用保驾护航, 加强学科交叉合作, 争取重大项目的立项。

6. 加强科研项目过程监管体系。

相比起科技处的工作人员, 学院的科研秘书对教师的专业领域、科研实力等更为熟悉。从而可以对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中期检查、结题系列过程给予监督管理。项目前期申报, 学院根据项目指南应做好组织动员, 对于限项申报项目, 根据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 选拔有竞争力的申报人;项目立项后, 督促项目负责人根据计划安排, 严格执行项目任务;项目中期检查, 后期结题, 是科研项目成果的总结, 也是衡量学院科研过程监管的重要标志。

7.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素质。

在思想上, 培养其爱岗敬业的良好思想品德;在业务上, 鼓励科研秘书接受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 不定期的组织院际、校际间的科研管理研讨会或工作交流, 提升其业务能力;在观念上, 提高科研秘书的素质, 最重要是转变其工作观念, 培养其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学院的科研管理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周文胜, 姜川.试论研究型大学的校院二级科研管理工作[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0 (6) :65-68.

[2]梁艺.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二级科研管理部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 2011, 24 (6) :119-122.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应用分析 篇6

现如今, 中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其中, 科学研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而对科研的管理, 也开始受到更大重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很多高校都开始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为学校的各个部门开发使用管理信息系统, 也成为提高部门工作效率和水平的必要手段。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推动信息的交流与共享。管理信息系统能够为高校的信息化管理、办公自动化和科学化决策提供支持。把科研工作和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 借助于科研管理信息系统, 高等学校可以加强日常科研工作管理, 规范科研工作流程, 进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可以说, 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已是当今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必由之路。

1 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应用的具体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独立学院, 从事科研的一线教师队伍也开始壮大, 科研项目课题开始逐渐增多, 与之相关的科研经费和科研学术成果也开始有显著增加。一方面是独立学院规模和档次的提升, 另外一个方面却是独立学院信息化建设的停滞不前。特别是在科研工作管理方面, 信息化做的尤其不够。纯人工和手工的方式只能应付少量数据的情况, 如果遇到大量的科研信息, 手工方式就变得极其繁重和繁琐。同时, 由于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沟通困难, 不能反映科研项目的实时进度, 从而导致科研管理工作始终处于盲目状态。

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事实。但独立学院使用科研管理系统的比例并不大, 通过分析, 认为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原因:

(1) 学院决策层重视程度不够, 推进也很困难。部分领导之前在原来母体高校从事过科研或科研管理工作, 知道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到了新的独立学院管理岗位后, 也会顺理成章的重视科研工作。很多中级管理层多由母体高校退休或返聘人士组成, 有相当多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不高, 对信息化系统使用存在困难, 缺乏科研工作积极性。对科研工作, 管理人员习惯于“上传下达”, 习惯于发文件和做指示。

(2) 科研工作数量还有待增加。对于独立学院, 科研人员要想申请科研课题和项目, 往往困难重重, 从上到小, 从国家各部委到省市地厅局, 从纵向到横向, 往往受到的羁绊较多, 最终获得批准的项目很少。所以, 这种情况下获得的科研信息数据就很少, 日常需要处理的科研信息量也少。从而导致很多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人员都是采用手工报表的方式来管理数据信息。因此管理人员对建设科研管理系统的要求也不够强烈。

(3) 科研管理思路还有待进一步调整。做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前提是要有一个好的成熟的科研管理思路。在目前, 很多独立学院的科研管理制度还没有制定, 从管理流程, 到管理方法, 再到具体管理项目, 都需要一步步细化和优化。很多独立学院由于科研管理制度缺乏规范和准则, 整个科研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 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更无从谈起。

2 独立学院建设科研管理系统是大势所趋

科研管理系统的建设, 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很重要一环。全国一些比较有实力和远见的独立学院纷纷行动, 开始着手进行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建设一个优秀的科研管理系统, 可以推动科研工作向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发展, 形成一个动态的科研数据中心和科研管理平台。借助于科研管理系统, 科研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准确的科研信息, 从而撰写出有效材料为领导提供智囊决策。同时, 作为学校领导, 可以通过科研管理系统中最实时、最直观的科研动态分析来进行科研管理决策;作为一线科研人员, 可以从系统中获取重要科研信息、阅读查询科研成果, 形成个人的详细科研资料库, 以方便后期职称申报;作为管理人员, 也可以供财务、人事、教学、学工等管理部门作为材料参考。有了真正的功能完善的工作量管理系统, 才算是真正实现“网上科研、网上管理、网上办公、网上服务”, 才算是真正的推动学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为学校科研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和管理平台。

3 独立学院如何构建科研管理系统

在不久的将来, 独立学院都会从母体高校“带土移植”, 然后“去土留根”。可以借鉴和复制重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成功模式, 针对独立学院的具体实际情况, 区别对待。保留和建立好的规章制度, 保留和传承好的工作作风和做法, 以母体高校科研的成功之处为导向, 大力发展科研工作。随着科研工作规模和档次的提升, 科研管理工作量必然会大量增加, 需要处理的数据流和业务流将不断攀升。大量的繁杂数据呈现几何级的增长, 守旧的老式管理方法将不堪重负, 需要一套功能完善良好的科研管理系统来高效的处理科研管理工作。设计一个良好的独立学院科研管理系统, 应该充分考虑好构建原则和设计框架, 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在构建科研管理系统时, 要有政策做铺垫, 讲究实用性和扩展性

科研管理工作同样需要得到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支持, 要想建设和使用科研管理系统, 独立学院首先要出台严格规范的管理方法和模式, 要有统一的规则。项目课题、项目成果, 项目经费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数据信息, 也是用于衡量研究人员的最重要的依据, 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管理时, 要做到清晰规范, 严禁随意性和盲目性。

科研管理系统服务的最终对象是用户, 主要分为三大类, 分别是一线教学科研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高层审核人员。一线科研人员是科研工作数据信息的采集者, 很多科研信息都事来自于他们。中层管理人员来自于各个部门, 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必要的管理、统计等。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对科研项目和经费等进行审核和批准鉴定等。现在市场上有不少软件开发公司已经开发出科研管理系统, 但系统在独立学院使用并不广泛, 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结合高校实际的二次开发做的不够。高校要和开发公司密切配合, 提出具体的具有本校特色的用户需求, 然后开发公司再结合科研管理系统的共性和广泛性做出设计。

另外, 科研管理系统要考虑和其他系统的融合。除了后期的升级和维护外, 科研管理系统还要考虑和其他管理系统的融合。现在有不少高校已经把科研管理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结合, 如人事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 学工管理系统等。有的高校已经把科研管理系统融合到大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去。通过这些结合, 做到信息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和对接, 也为今后系统的扩展打下基础。

3.2 设计框架时要以业务流和数据流为主线, 根据功能划分模块

科研管理系统的业务流和数据流是系统的主线, 系统的框架要把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表达清晰。从科研管理系统大的模块来进行考虑, 主要包括科研项目和管理两大块。科研项目包括参加科研内容、人员和用户、项目经费、项目成果等, 并在此基础上可以细化出奖励考核、学术活动和学术文库等内容。管理模块主要体现在报表统计、管理审核、系统管理等功能, 主要是方便管理用户对系统进行宏观和微观的管理统计审核工作。

4 独立学院如何推动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

推进科研管理系统的应用, 是一个全局性的工作, 要具有前瞻性和统筹性, 同时还要有周密部署和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系统的可行性分析、系统需求、系统使用、系统维护和升级等, 都需要一个详尽的规划设计。要推动科研管理系统得到真正的充分应用, 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 政策先行、资金保证、人员到位。政策先行, 要求独立学院首先要出台政策支持科研管理系统的推进工作。从学院决策层, 到中层管理人员, 再到一线的教学科研人员, 都要上下一条线一条心。推动科研管理系统应用, 要消除政策壁垒和人为阻碍。学院要为科研管理系统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和财力保证, 包括购买、安装、升级和维护费用, 甚至包括人员培训费用等。科研管理系统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资金的投入也需要过程, 避免出现半途而废。人员到位, 要求有专门管理人员管理审核和维护科研管理系统。在这些人员中, 重点包括系统的用户群, 特别是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 系统需要采集数据, 也需要审核和管理。管理人员需要对系统的数据信息严格把关, 注意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实效性和一致性。同时, 系统的各种用户还需要对系统的功能提出新需求, 以便充实和完善系统。

(2) 抛弃守旧观念、一切向“信息化”看齐。信息化管理需要数据信息化。在没有应用信息系统前, 很多管理人员习惯于文件管理, 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是以文件方式存放。科研管理系统需要数据库系统的支持, 数据库需要数据信息化。在使用科研管理系统时, 建议分段实施、注意积累。在刚开始使用阶段, 部分管理人员可能会觉得管理系统条目划分过细、相关或非重要数据信息过多, 总想回到原来的采用手工或文件处理方式, 这是一种守旧观念。采用了新的科研管理系统后, 即使是少量的科研信息, 而要采用管理系统来操作, 从而为后期的大数据量操作打下基础。建议系统可以从基本模块开始, 重点处理大数据量的人工处理繁琐的信息, 重点体现复杂的科研管理的业务流程, 然后推而广之, 拓展开来。

参考文献

[1]戚世钧.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策略选择[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117-120.

[2]刘晨霞, 张明.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实践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 2009 (8) :253-254.

[3]关丰富.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6.

学院科研实验室 篇7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与普通本科院校一样履行高等教育哲学所赋予高校的基本职能, 即开展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作为独立学院的教师, 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是其主要任务, 学院所有工作都围绕教书育人这个核心来开展。但“教”与“研”是相辅相成的, 教学是科研的源泉和动力, 同时, 通过科研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 凝练和升华知识, 继而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丰富教师的知识结构, 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 引导和启发学生,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学到更多有用的新知识, 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然而, 由于受独立学院办学时间较短的限制, 大多数独立学院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保证教学质量上, 将关注点聚焦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上。此外, 当下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呈现年轻化的特点, 以皖江学院为例, 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80%以上。由于教学任务重、科研经验不足, 导致了许多青年教师缺乏研究教育教学的意识, 也缺乏自信。然而, 面对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与青年教师的自身发展, 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成为高校青年教师不得不重新定位与思考的问题。如何培养和提升其科研能力, 成为独立学院提高办学水平, 增强竞争力,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得不做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另外, 科研是学院发展的“发动机”, 学院的科研水平与学术水平提高了, 学院的活力就会得到增强, 教学活动得到促进, 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学院的知名度、美誉度相应也将提高。青年教师作为独立学院教学与科研的主力军, 其科研能力对学校声誉的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起至关重要作用。

二、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和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学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迫切而旺盛, 而供需矛盾突出和国家财力供给的瓶颈日益凸显, 高等教育原有的资源不得不进行充分调动和整合。因此, 作为“高等教育改革试验田”的独立学院便应运而生。我国独立学院基本是由母体大学按照“国有民营”体制举办,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 各独立学院组建了自己的师资队伍。通过招聘进入学院的教师基本是刚刚走出校门的硕士毕业生和少数本科生。青年教师本身需要一个站稳课堂的自我成长过程, 需要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 虽然硕士毕业的年轻教师大多有一定科研经历, 但科研能力相对较弱, 他们有科研意识, 想做一定的研究工作, 但觉得无从下手, 缺少引领, 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滞后, 加之学院科研工作起步较迟, 科研基础相对薄弱, 科研工作进展不畅, 且面临诸多问题。同时, 教师流动性大、师资队伍处于不稳定状态, 教师一旦遇到另一个效益好或者有发展前途的单位就会选择跳槽。目前, 青年教师有少量科研成果, 但一般质量不高, 影响力较低。学院聘请的退休教师几乎不参与科研工作, 科研队伍缺乏领军人物。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教师自身实际、独立学院实际和主管部门的因素等。结合皖江学院青年教师科研实际分析, 教师自身教学任务繁重、科研意识淡薄, 同时, 专任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年龄比、专业比不协调。学院有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81人, 其中在读博士1人、硕士101人、在读硕士26人、本科学历53人, 硕士比例仅占56.4%。且青年教师专业结构分布不合理。在专任青年教师中, 艺体类、文科类教师占主体, 而理工科、管理类教师相对较少。高学位 (博士) 、高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较低, 目前, 皖江学院专任青年教师学历层次仅限于硕士, 职称仅限于讲师, 这是造成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弱的原因之一。其次,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欠缺, 另一重要原因在学院自身实际, 独立学院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为求生存首要任务是抓教学工作, 而教师科研能力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再次, 导致目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欠缺更为深层的原因, 更多是独立学院自身处境。独立学院自办学起处于公办与民办之间的夹层中游走, 长期遭遇身份尴尬。办学之初, 处于不知归属、信息不畅的境况, 上级主管部门也很难做到从独立学院存在的实际处境和困难出发, 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同等条件下, 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显然处于竞争劣势, 申报不到高级别的科研项目。

三、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对策

健全科研机构、完善管理制度。目前独立学院青年教师整体科研水平低, 缺少浓厚的学术氛围, 不仅制约了青年教师自身的长远发展, 而且, 影响独立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知识和经验的积累, 需要良好的科研环境和学术氛围。在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境况下, 没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不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学院要健全科研管理机构, 完善科研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使科研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搭建科研平台、引导教师成长。青年教师客观上存在科研方法掌握不多、科研经验不足的情况, 导致其开展科研活动困难多、成功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 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向学院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争取政策支持, 为学院青年教师搭建、创设必要的研究平台。另一方面,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学院采用“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安排青年教师参加校外的各类培训活动, 组织青年教师赴名校进修学习, 与名师座谈研讨, 开阔其眼界, 增强其科研意识, 积累科研经验, 激发科研潜能。同时采用“请进来”的方式大力开展学术交流, 不定期地组织学术讲座, 让青年教师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前沿信息;此外, 科研管理部门积极引导青年教师重视科学研究, 主动收集科研信息, 为青年教师申报课题搭桥引线。申报课题时, 组织经验丰富教师帮助青年教师, 给予适当的指导, 同时, 增加青年教师参与课题和主持课题的机会, 锻炼其独立完成科研的能力。研究过程中, 及时关注课题进展情况, 提供相应的科研设备、实验设施和科研资助等, 以便于教师科研工作顺利开展。组建科研团队、培养科研能力。组建以学科为单位、以科研经验丰富教师为领衔, 青年教师为主体的科研团队, 形成不同专业知识优势互补、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群体。以项目为依托, 团队围绕研究目标, 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以“在做中学”的科研培训方式, 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使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高。以科研项目建设为抓手, 培养一批科研骨干, 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全院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完善激励机制、增强管理意识。在现有的师资水平与科研水平情况下, 制订符合青年教师实际的科研激励措施, 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科研管理部门还应努力增强管理意识, 对青年教师申报项目, 学院要给予鼓励, 立项项目要给予配套加强对教科研项目的过程管理, 及时关注青年教师科研课题的进展情况, 协助或指导其解决科研中遇到的困难, 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 促进青年教师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进一步增强教师改革创新意识,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院根据自身实际, 制订教科研考评制度。通过科学考评将教师的内在潜能充分地调动了起来, 整合学院各方面资源, 增强教育竞争力, 为每位教师搭建学习与交流平台, 促使全体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

四、结束语

中国教育的实践和当今教育的发展都表明, 没有科研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只有重视和加强科研工作, 充分发挥科研实验探索、理论论证和开拓创新的先导作用, 注意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 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成功, 取得更大的成就。投身教育科学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尽快走向成熟的有效途径。科研不仅是评职称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自己发展的需要, 学科发展的需要。增强青年教师科研意识、培养科研兴趣、养成科研习惯、锤炼科研方法、提升科研能力, 消除对科研工作的模糊认识, 确立科研就在身边、丰富课堂教学需要科研支撑的意识, 将自己的研究落实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 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周兴国, 辛治洋.论教育改革的制度阻力[J].教育科学研究, 2009, (1) .

[2]梁歆, 黄显华.学校改进理论和实证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3]耿艾莉, 王岩松.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 2012, (6) .

[4]何茂炳, 玄黎娜.独立学院教师科研能力现状及对策研究[J].张家口职业学院学报, 2010, (12) .

[5]杜玲玲.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几点思考[J].教育管理, 2006, (4) .

[6]韦朝毅.独立学院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师教育论坛, 2013, (7) .

[7]龙跃君, 隋旺枚, 翁秀珍.制度分析视角下我国高校教学工作长效机制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 2012, (2) .

科研实验室通风空调的设计 篇8

1 实验室通风空调设计理念

1.1 通风设计

一般实验室有两种通风方式, 即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实验室中一般采用局部排风。但对于有些区域不能使用局部排风, 或者局部排风满足不了要求时, 应该采用全面通风。

1.1.1 局部排风

局部排风是指在有害物产生后立即就近排出, 这种方式能以较少的风量排走大量的有害物, 能量省而效果好。实验楼局部排风末端设备主要用到通风柜 (或称毒气柜、通风橱) 、外部吸气罩 (万象排气罩、固定式排气罩) 两种, 根据实验室操作的工艺要求设置。

通风柜将产生有害气体的实验仪器设备全部放在罩内, 罩的工作面有可上下移动的柜门, 根据实验需要, 可以任意设置其开启高度, 全开全闭或是开启一部分。

1.1.2 全面通风

设有通风末端的房间, 可以备上一套全面通风系统, 但其排风不能影响到局部排风, 根据需要启用。通风柜、固定吸气罩均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有害气体逸至排风设备外面而无法排除, 在房间最高处 (吊顶上) 和最低处 (地面附近) 设置排风口, 以备不时之需。

实验室最小排风量按德国标准D I N 1 9 4 6, 即换气次数约为每小时8次。为防止实验室的空气扩散到周围区域, 实验室内需保持负压, 通常实验室的负压值为-2 0P a~-1 0P a, 要维持室内负压就应使室内总排风量始终大于送风量。偏差的风量来自实验室门窗周围的缝隙渗透。

1.1.3 通风柜排风系统的风速

通过通风柜工作面的风速过大, 则不仅排风量过大, 风机功率大, 运行费用高, 而且通风柜内局部易产生涡流, 导致部分污染气体不能排除, 而且实验功能也可能受到影响, 如酒精灯火焰易被吹灭、滴水滴落在工作台面上等;风速过低, 则污染气体可能外逸至柜外, 对人体健康不利。因此控制通风柜工作面的面风速是通风柜排风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

通风柜排风量计算公式:

式中:L1为柜内污染气体发生量, (m3/h) ;

V为工作面上的控制风速, m/s;

F为工作面的面积, m 2;

Β为安全系数, β=1.0 5~1.1;

A为通风柜柜门开启的长边;

B为通风柜柜门开启的高度。

通常, 柜内污染气体发生量较小, 相比通过通风柜工作面的通风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 式 (1) 、 (2) 可以简化为:

根据《工业通风》的规定, 通风柜的工作面面风速应控制在表1所述的范围内。

1.2 空调设计

空调方式可采用全分散系统和集中系统。全分散系统具有排风送风、空调系统各自相互独立,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控制简单、造价低等优点, 但每个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又是相互影响的。集中空调的造价昂贵、控制复杂。但能在恒温的情况下提供确实的通风和过滤的空气, 运行效果及费用远远好于分体空调, 所以, 集中空调是实验室空调设计的最佳选择。

2 实验室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

2.1 排风系统

实验室的排风系统包括通风柜的排风和无通风柜房间的排风。它们所排出的空气不可再循环使用。一个好设计的排风系统与通风柜相配合, 可使有害气体经过最短途径从管道排出屋面, 并远离相近的其它建筑物。

2.1.1 传统的排风系统

传统通风柜排风系统有以下两种模式, 即“通风柜+定频风机”和“通风柜+电动阀+变频风机”模式。这两种模式均能满足表1的风速指标控制, 有效的排除污染气体, 且系统简单可靠, 但用电量较大, 增加了运行成本。

2.1.2 新的排风系统

(1) “通风柜+文丘里阀+风道静压传感器+变频风机+自动控制系统”模式

通风柜上设置控制面板、风速传感器、风机的启动按钮 (若室内有多台通风柜也可设置在门边等方便控制的地方) , 通风柜支管上设置文丘里阀, 在总风管上距风机不远处设置风道静压传感器, 风机附近设置变频控制器。风速传感器实时监测通风柜工作面面风速, 并将风速值信号传递给监控器;监控器收到信号后, 与设定值比较, 当面风速不在设定范围内时监控器发出声光报警, 同时调节变风量阀上的执行器, 改变阀门开度来调节排风量, 使面风速快速回归设定值;通风柜排风量变化, 会改变总风管的排风量及管内静压, 总风管上的风道静压传感器根据感应结果与设定值比较, 将结果通知变频控制器, 变频控制器调节风机转速, 使风机的排风量相应变化, 使风道静压传感器的监测数值回归设定值, 从而使排风系统稳定运行。

这套系统控制相对精准、及时, 但造价颇高, 但排风效果非常好。

(2) “通风柜+V A V变风量阀+风道静压传感器+变频风机+自动控制系统”模式。

电动抗腐蚀变风量阀安装在通风柜的排风支管上, 因此, 可根据通风柜柜门开启的位置调整到对应风量, 以保证面风速稳定在设定值0.5m/s左右。阀门上安装连续比例型调节的电动风阀执行器。通风柜安装有门高传感器来测量柜门高度变化, 实时检测柜门开启程度, 同时, 将信号传至通风柜VAV控制器, VAV控制器计算设定风速0.5 m/s所对应的排风量, 通知通风柜排风阀调至此风量, 使通风柜面风速始终在设定值0.5m/s。通风柜的排风支管上装有风量传感器对实际排风量进行实时测量, 并将测得的风量值通知风量控制器;风量控制器将计算的风量和实际风量进行实时比较, 当出现偏差时调节排风变风量阀门开度, 实现要求的风量和面风速。

这套系统通风柜工作面风速能满足表1的参数, 且达到安全卫生和节能的要求。同时, 由于其造价比较经济, 目前, 在我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对于这两种比较先进的控制模式, 可以增加有红外探测器接口功能的控制器, 实现红外监测控制排风量。

2.2 空调系统

如前所述, 应采用全空气直流式集中空调系统向实验室输送足够数量的、经过一定处理了的空气, 用以吸收室内的余热和余湿, 从而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温度和湿度。它的基本计算公式是:

式中:L为送风量, m 3/h;

Qx为空调送风所要吸收的显热余热, W;

ρ为空气密度, kg/m3;

C为空气定压比热, k J/k g·℃;

(tn-ts) 为室内空气温度和送风温度, ℃。从式5中可以看出, 当室内余热值Qx发生变化而又需要使室内温度tn保持不变时, 可定风量一固定送风量L而改变送风温度ts, 又可变风量一固定送风温度ts而改变送风量L。

定风量空调系统经过空调设备处理过的空气其送风温度一定, 为了适应某个房间的负荷变化 (如通风柜的使用状态, 发热设备的启与停等) , 往往需要设置再热装置, 才能维持该房间的温湿度在所要求的范围内。否则, 因为送到各房间去的风量是按它们的最大负荷求得的风量, 且送风温度相同, 在这些房间出现部分负荷时, 势必产生过冷现象。迫使经过冷却去湿处理过的空气又需进行再热处理, 这种冷热抵消的处理过程, 显然是能量的浪费。根据实验室的这一特点, 一天中最大负荷出现的时间很少 (如实验状态等) , 而通常为部分负荷时间 (如夜间等) , 因此采用定风量系统会造成能量和设备的大量浪费。

变风量系统则具有如下优势。

(1) 能充分利用了实验室各个房间在同一时刻负荷参差不齐这一特点, 减少整个系统的负荷总量, 能实现局部区域的灵活控制, 从而使设备规格减小, 初投资和运行费都可以减少。

(2) 自动调节各个房间的送人能量, 在考虑同时使用系数的情况下, 空调器总装机容量可以减少10%~30%。

(3) 配以合理的自动控制, 空调和制冷设备只按实际需要运行, 耗电降低, 运行费可进一步减少。

(4) 室内无过冷过热现象, 由此可减少空调负荷15%~30%左右。

(5) 可适合实验室的改建和扩建。

因此, 根据实验室内各种设备的同时使用系数, 采用变风量空调系统, 即可减小空调设备的规格和风管尺寸, 又可降低运行费用, 是实验室较为合理的空调方式。

综合以上特点, 实验室房间空调系统可设计为通过排风量来控制空调系统的送风量, 但是与排风量对应的送风量并不是都能满足室内空调设计参数的要求。因此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进行改进, 增加一个综合排风。使室内每一刻的送风量都能满足室内空调设计参数的要求, 并仍使室内保持相对负压, 即通过综合排风排出多余空气。

3 结语

在实际工程中, 采用何种方案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 并进行经济比较, 与业主协商, 选择最佳方案。但是, 有时业主为了节约投资, 往往选择一些安全性较低的方案作为设计人员在方案的选择上不能违背原则性问题, 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范进行设计, 坚持正确的选择。

摘要:为了保证实验人员身心健康、创造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 科研实验室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必须合理。本文结合一些国内和国外的实验室设计手册和工程实践, 对实验室通风空调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科研实验室,通风,补气,空调

参考文献

[1]杨玲.浅议化学实验室的通风设计[J].空调与制冷, 2002 (3) :19~2l.

[2]刘琳.实验室空调通风系统设计的关键环节[J].洁净与空调技术, 2001 (3) :36~41.

[3]孙一坚.工业通风[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4.

[4]JGJ91~93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3.

独立学院科研经费规范化监管探讨 篇9

一、独立学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独立学院对科研经费管理保障机制不健全

(1) 科研管理重视不足。独立学院作为新办本科院校, 其与公办大学在办学方式上不同, 主要是独立投资人进行投资, 而公办大学由国家政府出资。独立学院作为高校, 明确科研对高校发展的意义, 但是科学研究是一项长期过程, 其投入与产出效益之间关系不是特别明确, 如不能保证投入量与产出量保持一致或是投入少回报多, 有时投入后多年才有效果体现。因此, 独立学院在发展初期对科研积极性不强, 主要紧抓基础建设, 对于科研管理相对放松, 并未成立专门的科研管理部门, 且财务部门对于科研经费管理业务不熟悉, 随意性较强。随着独立学院自身发展, 教师对科研需求的增强, 科研项目数量逐年增多, 科研经费也持续增长, 目前已经占独立学院自身支出的重要部分, 这需要独立学院更加重视科研管理。科研与教师成长、职称评定密切相关, 因此部分独立学院领导认为科研是教师自身的事, 忽略了独立学院自身专任教师的成长对于学院的意义, 正是由于这样的认识使得其对于科研管理重视不足, 在科研管理人员配置、科研管理相关人员的培训上不重视。

(2)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独立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一般是沿用或参照母体学院或其他公办大学的制度编制, 与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实际情况存在脱节现象。首先, 与公办大学相比, 独立学院的发展历史较短, 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相对较差, 在争抢生源的激烈竞争中, 独立学院为了求得生存, 通常将管理的重心放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 而对科研工作重视不足。广西的独立学院也不例外, 普遍存在重教学轻科研现象。其次,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自身的特殊性, 未能建设起一支结构合理的、既能教学又善研究的队伍。教师中以年轻人居多, 职称普遍不高, 本科学历及硕士研究生占绝大多数, 博士生很少甚至没有, 科研水平整体相对薄弱。此外, 教师每年申请并获立项的厅级以上科研项目数量较少, 获得的资助经费不多, 所以财务部门对到账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相对较为宽松, 监管力度不大, 从而导致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较多问题。根本原因是独立学院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规范性管理不太重视, 缺乏一套完整严密的科研经费监管制度, 没有按照要求对科研经费使用进行整体规划和宏观指导, 导致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无章可循, 甚至出现混乱的不良局面。

(3) 科研管理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与协作。在科研项目申报中, 项目负责人在撰写申请书、编制经费计划任务时, 对该项目的各项预开支经费没有进行周密考虑, 仅凭主观意愿或其他人申报成功的经验随意编制经费预算。项目获准立项资助后, 在课题经费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不相符的现象。由于独立学院财务人员相对较少, 他们基本上不参与课题申报书中经费计划的编制, 对科研经费的整体规划和用途等相关信息不了解;另一方面, 课题获准立项后, 项目负责人或科研管理部门管理人员也没有把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等相关资料报送财务部门备案, 造成财务人员无法对报账的科研经费细目进行审核。特别是那些按科研进度下拨经费的课题, 科研经费分批下拨到财务部门后, 财务人员往往不知与哪类科研项目相对应。因独立学院行政人员岗位设置的特殊性, 并未有专人负责经费管理, 财务部门和教务部门只是兼管科研经费。这使得科研经费在管理过程中, 兼管人员可能因自身工作情况难免出现忽视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现象, 特别是负责经费管理的财务部门忙于核算业务, 而负责课题管理的科研部门忙于课题的申报或结题, 在科研项目相关信息的沟通上就更可能出现不畅, 造成管理上的脱节, 影响科研经费监管工作的正常开展。

2.独立学院科研进展中经费问题复杂

(1)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是科研项目开展的前提条件, 也是科研经费经审核部门对经费支出审核的重要依据。科研经费预算一般是科研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预估科研开展情况涉及的经费项目提前做的经费支出安排。对于科研经验相对丰富的教师, 其做的经费预算相对合理, 基本与结题时的经费支出相符合;但对于科研经验相对较少的教师而言, 其做的经费预算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经常因各种缘由更改, 如论文版面费超出预估、临时增加的调研活动的差旅费、聘请专家指导费增加等, 科学合理性欠缺。因独立学院师资队伍情况的特殊性, 主要是年轻的教师居多, 其科研经验不足。对于科研经费预算, 项目负责人并没有咨询相关的科研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人员, 使得其在制定上主观性比较强, 随意性较大。

(2) 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由于独立学院科研项目数量相对较少, 资助经费相对不多, 所以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和报账, 独立学院在科研经费报账审核方面一般采取宽松的管理模式, 对经费使用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并不作严格要求。只要教师多获科研立项, 多出成果, 多为学校提高综合实力及科技水平, 在经费支出上只要是合法的原始凭证, 都可以给予报销。比如, 财务人员在处理科研经费报账业务时, 往往“只算不审”, 即对报账金额填写的准确性进行计算, 而对经费开支是否合理不进行严格审核。由于项目负责人有较大的经费使用权和自主支配权, 加上学院对课题经费采取如此宽松的报账方式, 导致报销的内容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和违规性, 报销项目与经费使用预算项目出现很大的差异, 将科研经费用于个人消费的现象时有发生, 比如:将探亲差旅费作为调研差旅费报销, 购置大量与课题研究无关的个人物品作办公用品支出等, 最终导致实际开支数与课题经费预算不一致, 科研经费的使用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3) 科研项目经费结算不及时。一般情况下, 项目负责人申报课题结题并收到结题通知书后, 应凭有关结题材料及时到财务部门办理经费的结算手续。但实际上, 部分独立学院却存在课题结题后项目负责人仍继续报账的现象。如部分项目负责人的科研项目虽已经结题, 但是课题经费余额还长期挂账, 继续用于课题研究的报销, 不做结账处理。主要是因为课题负责人对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知识及财务管理制度了解较少甚至一点不懂, 经费管理意识薄弱, 其课题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 致使经费不能有效分配和及时使用。这不仅浪费了有限的教育资源, 同时也增加了独立学院财务人员会计核算的负担, 给财务的规范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

二、加强独立学院科研经费监管的对策

1.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保障机制

(1) 明确科研经费管理制。独立学院要发展、要生存、不但要重视教学, 也要重视科研。在全国都强调法治、大力惩治腐败的大背景下, 独立学院更应该重视科研经费的规范使用问题。为此, 独立学院要努力为教师的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环境并从制度上加以保障, 参照国家的相关科研管理规定, 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独立学院特色的科研管理制度。从科研配套经费给予大力支持、设置教师一定的科研补助和奖励、在职称申报、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绩效工资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等, 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 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的积极性, 激励教师多参加科研、多出科研成果。同时, 为了提高科研经费的效益, 必须制定严格的使用办法、监管制度和惩罚措施, 杜绝科研经费在管理及使用中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只有完善科研管理配套制度, 加强对科研经费监督管理, 让科研人员及财务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 独立学院的科研工作才能不断走上正轨。

(2) 建立科研经费管理联动机制。在编制科研项目经费计划任务时, 科研部门或课题申请人应该邀请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参加, 并在细化科研课题经费的预算、细化预算科目、合理规划经费预算内容等方面给予指导。项目获立项后, 项目主持人要将立项通知书及申报书等相关材料复印件交财务部门备案, 以备经费报账时审核用。财务部门收到科研经费的拨款后, 按立项通知书分类, 编制对应的财务编码, 实行专户管理, 做到专款专用。同时, 财务部门要在第一时间通知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负责人, 以便他们尽快启动项目的科研工作。此外, 财务部门可按项目立项通知书上立项编号及申报书中经费使用计划编制科研项目经费使用记录本, 标出项目的名称及编号、项目完成时间、下拨经费及学院配套经费总合计、预算经费开支项目及范围、经费剩余情况和报账手续等信息, 加盖部门公章后交科研管理部门及相关课题小组留存。每次报账时, 科研部门要严格按项目申报书经费使用计划进行科研经费报账的初审, 财务部门详细登记项目的每一笔开支情况。科研经费实行的“台账”式管理, 让项目负责人能随时了解课题经费使用明细和进度, 对经费的合理合规合法使用做到心中有数。科研管理部门也可以根据定期公布的科研经费开支进度及完成情况督促课题组按时完成研究工作。这种科研经费管理的联动机制可以有效地对科研经费使用实行多方监管, 大大提高独立学院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时效性。

2.依法规范经费流程管理

(1) 加强科研经费使用规范化管理。独立学院分管科研的院级领导、科研管理部门领导、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人员都要增强科研经费的管理意识, 树立科学合理的科研经费使用观念。学院教师取得的项目研究经费, 无论其来源渠道是什么, 都是充分利用了学院无形资产价值及科研团队的力量, 才能使项目申请获准立项, 因此, 科研经费必须纳入学院财务统一核算, 并按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办法进管理, 改变目前对课题经费的粗放式管理方式。要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科研经费报销程序, 对经费使用超出开支范围、支出标准以及与项目研究无关的支出坚决不予报销。但是, 考虑到独立学院的办学特点, 对确因课题研究的需要, 应允许课题组根据科学、规范、灵活的原则, 修正研究计划中的经费预算方案, 使科研人员感受到学院的人文关怀, 并遵循学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要求, 充分利用课题经费, 积极完成课题的研究。

(2) 加强科研课题结余经费的管理。根据课题研究计划, 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要对科研课题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实时监控科研课题经费运行情况, 提前把课题的有效期限告知项目负责人, 督促其严格遵守院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中经费结账的具体步骤、要求和结账期限, 及时到财务部门办理经费结余结账工作。虽然独立学院每项课题结余经费占整个科研课题经费的比例不大, 但规范对课题结余经费的管理却意义重大, 确保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执行, 有利于对课题经费使用的效益、效率和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充分发挥有限经费的无限作用。

3.其他

(1)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培训。首先, 重视制度文件学习。因科研项目种类较多, 每类科研项目可能有其自身的经费要求, 比如有的经费管理文件规定可以支出管理费, 有的经费管理文件又对管理费不做要求;如有的经费管理文件规定可以支出项目劳务费 (包括项目组负责人和项目成员) , 有的经费管理文件规定可以支出项目劳务费, 但是项目组成员除外等, 要求科研经费管理人员加强不同项目经费管理文件学习。其次, 加强相关业务学习, 组织科研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人员参加相应的科研管理培训, 提升业务水平, 更好服务教师。相关经费管理业务主要是熟悉经费开支项目, 如会议费项目, 需管理人员明确会议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明确会议费支出的具体要求, 如手续要完备, 必须有会议通知、与会人员名单、参会预算等。

(2) 建立科研项目管理网络平台。预算、决算和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是科研经费财务监管中的关键问题, 只有提高独立学院的科研经费管理的执行力度, 科研经费监管才能顺利实行。独立学院可以通过专门的科研项目管理网络平台对科研项目进行管理, 有助于科研项目评审管理、经费管理、结题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 确保科研管理各项工作透明公开, 杜绝违法乱纪。对于经费使用, 项目负责人将项目经费预算上传网络平台, 并在科研过程中更新经费使用明细, 这既便于科研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管理人员根据其预算及科研开展情况对经费进行合理科学的监管, 又杜绝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成员违规使用科研经费, 保障科研经费的安全性, 杜绝科研经费管理的腐败现象。部分独立学院如果没有专门的科研项目管理网络平台, 可以依靠教务管理系统或人才管理系统或财务管理系统等与系统研发团队协商, 开设科研管理板块, 将科研管理融入日常工作, 使得科研经费的管理处在科研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的监管之中, 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三、结语

独立学院应依据国家及广西本级制定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相关政策, 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不断完善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 不断探索和创新科研经费监管模式, 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 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办法和报账程序, 确保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合规合法, 实现科研经费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曹玉萍.独立学院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研.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3 (8) .

[2] .王素.独立学院科研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教育教学论坛, 2014 (46) .

[3] .丁菊芳.高校科研经费监管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会计之友, 2011 (28) .

[4] .袁新文, 洪少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系统若干问题探讨.中国内部审计, 2013 (1) .

[5] .李德生.高校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问题思考.财会月刊, 2013 (10) .

[6] .陈阳.论新形势下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教育财会研究, 2014 (1) .

[7] .张川等.科研经费管理效力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 2015 (8) .

[8] .张丽.基于财务监管下的高校科研经费创新管理.财会学习, 2015 (16) .

[9] .卿文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1) .

[10] .黄健坤.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 (6) .

[11] .张川.我国科研经费管理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财务研究, 2015 (2) .

上一篇:企业统计数据下一篇: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