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

2024-08-29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共8篇)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 篇1

汶川大地震考验着我国应对特大型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我国政府在地震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来开展紧急救灾,而且整个的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这样的应急机制,反应速度之快,赢得了世界赞誉。

应急体系的核心便是应急物流问题。应急物流包括地震、洪涝、飓风、泥石流、突发疫情、重大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和恐怖分子袭击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和社会危害发生后,社会启动应急措施,对灾区进行紧急救援而实施的物资的紧急调拨、运送、分发处理,以及对人员的运送。

一、应急物流系统概念及特点

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个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应急物流的特点如下:

1. 应急物流系统的“时间”要素特点。

由于应急物流的突发性特点,即应急物流需求发生的时间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应急物流需求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中“时间”是一个重要的系统因素,时间的重要性要强于成本。

2. 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

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应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

3. 应急物流系统的开放性和扩展性。

应急物流需求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在应急物流系统的设计上,应具有开放性和扩展性。

二、应急物流产生的原因分析

应急物流需求不仅来自“天灾”,也来自“人祸”。主要原因有下几类:

1.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2. 决策失误。

由于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的素质限制等原因,决策者一旦决策错误,就会造成物资上的损失,这些损失往往在物流系统中体现出来。

3. 国际政治。

现今国际环境变得越加复杂,2007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7 0%。纵观各种运输方式包括海上、陆上和航空物流通道常常受到战争的威胁和干扰,这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很多风险。因此,需要建立国际政治因素诱发的应急物流体系如国防和能源应急物流体系。

三、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

1. 应急物流系统的组成。

(1) 决策主体——政府部门。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运作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政府职权,因此在机构性质上应该是一个政府工作机构。它是政府救灾工作的一个执行机构,根据现代物流运作流程,依靠政策法规行使职能和开展工作,专门负责政府救灾物资的储存和运送。政府要快速有效的。

(2) 执行主体——物流公司。应急物流注重速度和有效,要想把大量的物资快速、安全和有效的送到事发地点必须要求政府能够统一调动一批物流公司,单靠政府和军队是无法办到的。物流公司按照政府的要求统一调度,各司其职,应该成为应急物流的执行主体。

(3) 信息枢纽——信息网络中心。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是一个适应性强、功能强大、反应灵敏的信息网络中心和管理中心。它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组织众多普通商业物流中心、企业加盟,并通过一张覆盖于各加盟物流中心、企业的网络系统将其连接起来,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组成一个网络应急物流体系,实施信息发布和管理工作。

(4) 指挥中心——管理指导中心。在平时,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工作主要是做好救灾物资的预测、预算,进行网络维护,全面了解各加盟物流中心、企业的情况,并建立供应商档案,了解可能用到的应急物资的生产、分布情况。各商业物流中心、企业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自主经营,在商业活动方面并不受应急物流中心的管理和干涉。在急时,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根据有关政策和应急预案,紧急调用各加盟企业的部分或全部设备、人员组建成一个现实的应急物流中心,投入应急救援工作。中心总揽全局,但并不直接从事运输等具体工作,而是将这些任务分配给各商业物流中心去完成。

2.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组织结构及其职能。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分为两部分:一是中心本部, 包括信息网络中心、专项物资管理中心、技术支持中心。二是各加盟的应急物流中心和物流公司, 具体如图1。中心本部是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核心,是灾害发生时组织各加盟物流中心进行生产运作的指挥机构。中心本身并不进行物资采购、储存、运输等具体的业务,它主要负责根据收集来的信息,对各加盟物流中心的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等方面进行指导工作,使整个应急体系高效有序地运作。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领导机构主要负责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平时和救灾时期的组织领导工作。对上向主管的政府部门和该地区政府首脑负责并汇报工作,对下负责整个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组织管理工作,保证中心, 的正常运作。信息网络中心依托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此平台可与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地震、气象、卫生防疫、环保、交通等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交通状况、应急物资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并保持数据库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专项物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单项物资的筹备和管理工作,可分为医药类、食品类、救生器械类等主管部门。

3.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

(1) 应急物资的采购。应急物资采购包括救灾物资的采购和灾后重建物资的采购。救灾物资的采购应该事先在应急物流方案中明确各种救灾物资的供应商,一旦需要通过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直接下达采购指令火速采购,采购环节精简。这样把选择供应商的工作做到灾害发生以前,既可以保证采购速度,也可以保证采购质量。

(2) 应急物资的运输和配送。运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根据交通状况选择适合的运输方式比如: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内河运输、海洋运输、管道运输等。应急物资对于物资的流动速度要求比较高,通常选择运输途径时节约运输成本的原则已不重要,有效压缩应急物资的运输时间则是关键。应根据物资的价值、数量和对运输条件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尽量实现直达运输和联合运输。在灾难发生时,可以考虑开辟一定的绿色通道,保证物资的畅通,比如可以简化海关检验检疫的手续和实行优先运输等。如果时间允许,可以采取相关的辅助或优化措施,以节约物流成本。民用应急物资应该给予和军事物资同等的优先待遇,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高效运作。

(3) 应急物资的储存。针对常见的各种自然灾害对救灾物资的要求,应当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各种物资的储备。大量的有效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大大减少相关成本。

在应急物资的储备管理中可以将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库存控制方法应用其中,科学的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实现对应急物资的库存控制。例如,可以应用A B C分类法对应急物资进行分类管理。“关键的是少数, 次要的是多数”,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物资分类排队, 抓住主要的矛盾,将研究对象按一定的标准区分为A、B、C三部分, 分别给予不同的管理。常用的可以按照物资占金额、品种百分比分类。见图2。

因此,应当根据各地区频发灾害的实际情况,储备救灾物资,关键是要合理,过多的储备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但是,过少的物资很可能会使灾害变成灾难。

(4) 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下设采购、运输保障和物流中心等部门 (见图3) ,并通过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协调指挥。指挥中心控制和管理各部门的作业,中心向各部门发送指令信息,同时各部门实时反馈信息,各部门间实现信息的双向传递。物资采购业务主要由采购部门负责,物资在途运输由运输部门负责,物资在物流中心的分拣、加工和包装有物流中心管理部门负责,物资配送由管理部门和运输部门共同负责。

四、结论

应急物流作为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对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的有效控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 应尽快建立我国的应急物流体系。

迅速、准确的信息流依靠先进的通信与信息平台和信息流转机制来保证:高效、有序的工作流程则靠健全、严格的保障机制及相关规章制度来保证;充足、快捷的资金流则需严格的救灾专项基金等救灾款项的筹集与管理办法以及电子商务平台来保证;快速、及时的物流则要依赖于物资的采购、储备、运输以及物流中心等环节的协调运作来保证。

2. 作为一种特殊物流,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应急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许多学科,应当从战略的角度出发,不断研究其发展规律、特性和运作模式,使其日趋完善。同时,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应急物流管理体制和应急物流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宗喜:加强应急物流与军事物流研究刻不容缓[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23) :20~21

[2]欧忠文:李科姜玉宏等: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 2005 (9) :93~95

[3]邓伟王卫国:政府职能在应急物流组织指挥中应发挥的作用[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23) :26~27

[4]张志勇匡兴华等:美军物流系统优化战略研究与启示[J].物流技术, 2004, (6) :1~4

[5]高东椰刘新华:浅论应急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23) :22~23

[6]谢如鹤宗岩:论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立[J].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11) :99~102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 篇2

关键词:应急物流;物联网;RFID;GPS;应急物流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13-0000-03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based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for Emergency

Qu Xiaoling

(Government Office of Shanxi,Taiyuan03007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 a problem in emergency logistics,mat-

erial-based networking technology is proposed 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program,and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program,function,and involved a more in-depth database design.

Finally,to sum up the meaning of technology in emergency logistics things.

Keywords:Emergency logistics;Internet of things;RFID;GPS;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 system

一、引言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資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根据需要,它包括应急物资采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功能性活动。

我国的应急物流起步较晚。2003年SARS的爆发,才使得我国开始重视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尤其是经历过了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后,应急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逐步呈现出来,主要表现:1.应急物流的社会成本高、效率低、遗留问题多;2.缺乏一个统一的应急物流组织机构,组织指挥绩效低;3.应急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系统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应对紧急状态的要求。

RFID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识别距离可达几十厘米到几米,识别过程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GPS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地提供点、线、面要素的精确三维坐标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具有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显著特点。RFID技术、GPS技术结合GIS技术、互联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可实现对应急物流过程中的所有物资进行可视性的跟踪和溯源,保障应急物资供应的数量和质量,并对应急物流车辆进行导航、定位,提高应急物流运输和配送的效率,使应急物资及时到达物资需求端。

因此,本文建议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牵头,联合各个应急物资生产商、物流中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急物流管理系统,对应急物流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进行统筹管理。同时,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范,保障整个应急物流体系的高效运行。

二、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分析

应急物流的运作是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由应急事件的需求产生的。应急物流的运作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保障应急的物资需求,又要把物流成本控制在最低的范围之内。通过对应急物流业务的详细分析,可以将应急物流设定以下几个环节:应急物流协调指挥中心、物资供给端、物流中心以及物资需求端。其运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流程图说明:

(一)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首先必须成立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统筹指挥救援物资的需求分析、筹集、运输、调度、仓储、配装、运输等工作,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本身并不进行物资采购、储存、运输等具体的业务,它主要负责根据收集来的信息,对各加盟物流中心的物资采购、储备、运输等方面进行指挥和指导的工作,使整个应急物流体系高效有序地运作。

(二)物资供应端。应急物流则与一般物流不同,它除了备用的应急物资储备,物资的供应端是多元且杂乱的。如果物资未加以整合分类就直接往灾区运送,将造成物资的浪费,配送低效率与物资重复运送等问题均可能会产生,因此,在应急物资供应端进行应急物资统筹集结管理非常重要。

(三)物流中心。主要功能是实现应急物资的采购、运输、仓储和配送。应急物流中心由众多的普通商业物流中心、企业加盟而成,可以根据灾情,灵活抽调各加盟物流中心组成一个保障体系,还可以将多个地区性的应急物流中心联网,组成一个区域性、全国性的应急物流体系,实施应急保障,使整个应急物流系统有序、高效、实时、精确。

(四)物资需求端。灾害发生时造成的混乱让信息流通不畅,在第一时间内也许无法得到需求详细信息,因而必须透过事前的资料收集,针对灾害发生区的地理特性、人口分布、人口结构等相关特性进行分析,预测物资需求量。同时,随着救援活动的进行,物资需求端会逐渐的恢复本身应有的机能,对应急物资需求的急迫性以及需求量会不断的变化,应当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关注需求的变化。

三、应急物流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一)建设目标

以GIS平台为基础,结合物联网关键技术,建立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统一监控调度,由应急物流中心和各个应急物资供应商参与的,包括应急物资需求分析、应急物资采购、仓储、运输、配送、分发以及应急物流全程监控、优化调度、优化配置等不同的应急物流管理环节的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提高应急物流管理的可视性,降低物流成本,实现应急物流的时间效益最大化。

(二)总体框架

应急物流系统的总体架构是在SOA架构和物联网经典的三层架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包括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展示层以及社会层面方面保障和信息化层面保障体系共8个方面的内容。具体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三)系统功能

1.应急物资采购管理。

由于应急物流特有的目的性和紧迫性,应急物资的采购量一般相当大,时间上要求很高,供应商往往不是单一的,绝大部分市场商品都会由多个供应商同时提供,因此,对应急物资的采购进行科学的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

采购管理主要包括制定采购计划、订单管理、采购结算三个主要组件。

制定采购计划:根据应急事件需要,制定采购计划,将采购需求变为直接的采购任务,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市场杠杆效应确定采购模式和采购价格,保证采购效率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采购品的材料成本和采购过程成本,供应商选取尽量选取对RFID支持的供应商,如果RFID不支持,则须在验货入库时,需要提供对货物进行RFID编码支持。

订单管理:根据采购任务自动生成采购订单,签订采购合同后,对从供应商确认订单、发货、到货、检验、入库等采购订单流转的各个环节进行准确的跟踪,另外,根据情况,可进行多种采购流程选择,如订单直接入库,或经过到货质检环节后检验入库等,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对采购存货的计划状态、订单在途状态、到货待检状态等的监控和管理。

采购结算:按照采购合同进行采购相关结算的管理,支持灵活的结算方式,可以对流程进行配置,更改各种业务的处理规则,也可定义新的业务处理规则,以适应应急业务的突发性特点。

2.应急物资RFID仓储管理。

应急物资储备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最终成效,大量的安全保障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减少采购和运输量,减少相关成本,但同时也会占用大量的流通资金,成本上升。我们可以根据仓储点所在位置常发生的灾害的类型等要素,科学的确定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同时,采用RFID技术对应急物资库存进行控制。

RFID仓储管理采用严格的权限控制,保证仓储运作的安全、有序、高效,它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

仓位管理:负责管理仓库、库位信息,根据货物存储时间、货物体积重量、客户所处的地理位置、货物将来的去向、进出库的频率、仓库库位状况等信息,优化配置仓库库位,增强仓库的吞吐能力,提高仓库库位的利用率和货物定位及进出仓的速度。

入库管理:根据订单管理模块发送的货物入库单对货物进行验收,当货物的类别、数量、质量均合格后录入货物的相关信息,根据货物的类别进行自动归类,进行储位的分配并将货物搬运至储位。对验收不合格的货物,先将货物搬运到临时保管区进行暂时登记与存放,并与客户联系,做出进一步退货处理。通过货物的入库登记与审核,确保入库货物的数据准确无误。

出库管理:根据订单管理模块发送的出库单执行货物的出库操作。在仔细审核出库单证无误后,进行备货操作,在对货物进行出库检验后,办理出库手续,并对货物出库信息进行相应的登记与审核。

库存管理:库存管理负责对货物的储存管理,实时处理入库作业管理模块、出库作业管理模块提供的货物出入库数据,及时更新库存信息以反映库存的动态变化,提供库存积压货物的品种、规格、数量等信息,便于采取相应措施对货物进行有效处理。

仓储查询:提供按照货物的不同客户、不同类别、不同仓库等多种方式对仓储货物进行查询,查询内容包括货物的品名、规格、数量、仓位、储存时间、供应商等。同时还提供查询仓库库位的闲置情况,方便仓管员安排库位。

3.应急物资配装管理。

应急物资配装管理主要实现对需配送应急物资的拣货、分货以及装配情况进行管理。主要功能应包括:

制定分拣计划:根据订单确定需要配送货物的种类和数量,制定合理的拣货、分货计划。

货物分拣:根据分拣计划,对货物进行分拣,并对整个货物分拣情况进行记录。

制定配装计划:根据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运输货物的重量、体积和配送货物的轻重缓急等,利用数学模型,制定配装计划,合理制定配载的货物、装载的优先顺序及载运方法等。

配装管理:根据配装计划,对应急物资进行科学配装,并对整个装配情况进行记录。

4.应急物资GPS配送调度。

应急物资GPS配送调度是根据应急物流的特点,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应急物资保障为目标,在时间允许的前提下,采取合理的优化措施,节约应急物流成本,保障应急物流的畅通、高效运作。应急物资GPS配送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应急物流车辆管理:对应急物流车辆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车辆的运输能力(容积、载重等)、所属单位以及目前的位置、状态等相关方面的信息。

制定应急物流车辆调度方案:综合考虑应急物资、物资储备点和运输目的地等相关情况,制定应急物流车辆调度方案,配置运输应急物资,达到突发事件要求和运输成本最合理化的要求。

调整调度方案:根据事件现场应急反馈的信息、应急物资跟踪执行情况、物资实时状态分布等,对现有的调度方案进行调整。

制定运输路线:利用GIS的最佳路径分析功能,根据货源所在地、目的地位置,事件要求、货物的特殊要求、限制条件等,以及当时的交通状况,制定最优的运输路线。

配送跟踪管理:结合GPS导航定位功能和现代通信技术,跟踪货物配送情况,车辆运输进程及车上设备的运行状况等。在配送途中有意外情况发生时,配送人员还可通过通讯系统及时与配送中心取得联系获取新的配送途径,使配送工作顺利完成。

配送查询:配送查询包括配送单状态、配送货物状况、各种运输车辆运营情况、路况信息、配送任务完成情况等的查询。

5.应急物流监控管理。

应急物资监控管理系统是在GIS平台基础上,利用RFID、GPS等物联网技术,对应急物资、应急物流车辆、应急物流工作人员进行综合监控和管理。

应急物资跟踪溯源:对应急物资的供应商、物资成分、物流路线、所在位置等信息进行跟踪和溯源。

应急物流车辆跟踪:实现对应急物流车辆的行驶路线、运行状态等信息进行跟踪和路线回放等。

物流工作人员跟踪:对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的位置、工作任务、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跟踪。

6.应急物流辅助决策。

应急物资综合查询:查询应急物资的分布,实时显示应急资源在各地区、各流程阶段上的资源分布图,按照区域、类别、流程环节、物资状态等方面进行显示。

应急物资需求分析:根据实时的突发事件情况,结合各种物流预测模型,分析所需的应急物资的种类、数量等,应急物流运载工具的类型和数量,以及对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的要求等。

统计分析:从不同的角度统计分析应急物资的仓储、运输、配送情况,应急车辆的调配情况,应急人员的分配情况等。可进行空间统计分析,也可以按照某个特定的要求进行统计分析。

物流配送决策分析:针对物流配送特点,结合空间分析技术和相关的决策分析模型,进行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及网点布局决策,物流配送最优运输路径分析、配送方案分析等。

7.应急物资信息发布。

应急物资信息发布是指:向应急相关机构和人员以及公众发布经过审批的物资调度计划信息、应急物资状态信息、应急物资短缺信息、公众捐赠相关信息、应急物资分发信息等。应急物资信息发布可以通过短信、广播、电视、媒体、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发布。

(四)数据库建设

根据应急物流业务的需求分析得出,应急物流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主要内容包括:

应急物流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空间数据,如基础地形图、遥感图像;以及应急物流专题空间数据,包括物流中心、仓库、配送节点、物流路线等信息。

应急物流专题数据库:包括应急救援物资、应急救援设备、应急物流车辆、应急物流工作人员等信息。

应急物流业务数据库:主要包括采购单信息、采购合同信息、物流委托信息、库存信息、调度相关信息、应急物资实时状态信息等,这些信息和其他信息相结合可以完成对应急物资的监控管理,并为物资调度及信息发布提供依据。

共享数据库:是指应急物流管理系统与政府部门应急指挥系统等进行数据共享的数据库,主要包括社会经济数据、人口数据等。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关键阶段,同时又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加强应急物流理论研究,在应急物流管理中,通过使用RFID和GPS等物联网技术,使应急物流管理部门能够准确地知道应急物资从采购和仓储点到突发事件地点运输过程中的确切状态和位置;通过RFID和GPS等物联网技术,对应急物资和应急物流车辆进行可视化的跟踪和管理,在未来的几年中,将会成为应急物流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我们在应急管理中变得更方便、更智慧,对构建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应急物流体系,对保障社会安全、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参考文献:

[1]陈方建.对健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几点思考[J].物流技术,2008,10

[2]余朵苟,何世伟.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08,11

[3]张旭光.RFID/EPC技术及应用[J].今日科技,2005,11

[4]高文军,陈菊红,胡飞虎.我国应急物流研究综述与展望[J].物流科技,2009,8

作者简介:

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分析和建立 篇3

关键词:灾害,应急物流系统,保障体系,指挥体系,运营

2 0 0 8年我国罕见的雪灾、地震、洪涝灾害,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造成了数以亿计的财产损失。如何预警、预防灾害以及在灾后快速、及时和有效地处置成为举世瞩目的重要问题。由于用于赈灾的应急物资难于在短时间内筹集和及时供给,灾害应急物流的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过程难于实现。为使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小化,亟需对灾害应急物流的特点、规律、保障机制、运作管理及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并通过建立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和应急物流配送体系来构建灾害应急物流系统, 以实现高效、准确、可靠的应急物资供应。

一、灾害应急物流产生的背景分析

从宏观层面来看,人们在灾害面前表现出的被动局面暴露出现有应急机制、法律法规、物资储备等多方面严重不足,而我国属于自然灾害高发国家,应对灾害的有效经验相对很欠缺。从微观层面来看,一方面在灾害面前,由于决策所需的信息不完备以及决策者自身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决策者无法确保所有决策均正确无误;另一方面,因运输通道中断等原因使应急救灾物资的运输在途时间延长、交货期延长,也有因信息传递错误而导致货到而不能及时提取等情形均会产生严重后果,政府迫切需要制定应急物流预案,对灾害造成的紧急状况进行有效地防范,同时要将灾害应急物流的处理成本降到最低。

二、灾害应急物流的特点分析

应急物流是指为应对自然灾害、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公共安全事件及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而对物资、人员、资金的需求进行紧急保障的一种特殊物流活动。应急物流与普通物流一样,具有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但灾害应急物流又具有区别于一般物流活动的特点:突发性和不可预知性:这是灾害应急物流区别于一般物流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需求的随机性:灾害应急物流是针对突发灾害的物流需求,其随机性主要是由于突发灾害的不确定性造成的:时间约束的紧迫性;峰值性:灾害应急物流的短期需求和紧迫性表现为峰值;弱经济性:普通物流既强调物流的效率,又强调物流的效益,而灾害应急物流在许多情况下是通过物流效率的实现来完成其物流效益的实现;非常规性;政府与市场的共同参与性。

三、灾害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

灾害应急物流的实施往往需要紧急调动大量应急物资,只有使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程简洁、流速快捷,才能使应急物资快速、及时、准确地到达事发地,这就要求建立应急物流的保障机制,满足应急物流实施的必要条件。灾害应急物流的具体保障机制涉及到:基础设施保障;政府协调机制;法律保障;应急物流预案保障机制:“紧急通道”机制等。

四、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

1. 灾害应急物流指挥体系的建立

灾害应急物流的顺利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完善应急物流的基础保障外,还涉及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应急物资的储备与调度、运输与配送等方面,而这些工作需要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组织协调,才能顺利完成。从我国以往的情况来看,这个协调机构都是由政府根据应急方案从各单位紧急抽调人员临时组成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灾情信息滞后、救援工作效率不高以及严重影响了政府其他工作正常开展等问题。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的政府结构和灾害应急物流的运作流程,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灾害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专门用于救灾指挥工作,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

2. 灾害应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在灾害应急物流系统中,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十分重要。纵观历年来我国应急物资的发放情况,都是通过政府工作人员、救灾部队分发给群众的,效率低,分发面窄,效果不尽如人意。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建立高效、发达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 (1) 政府可通过灾害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结合实际情况,整合现有社会资源,联合配送行业内信誉高、价格合理的物流企业进行协同式配送;而且可以通过大型物流企业已建立起来的供应链、连锁网络组织应急物资投放市场。 (2) 在紧急情况下,可与军方联系救灾抢险事宜,动用军用运输装备、军用运输专用线路及相关设施,从而实现灾害应急物资的快速配送。 (3) 政府应大力推进国内电子商务业的发展,着重优化电子商务系统的应急物流配送网络,建立应急物流信息平台,加强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与电子商务业的联系,减少物流环节,简化物流过程,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快速反应性能。 (4) 在应对危机时,政府可根据应急工作的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舆论召唤,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急工作,通过组织地方干部、民兵、部队、公安、志愿者、防疫人员、医务人员等多方力量,以最快的速度将应急物资发放到受灾地区,这样可保证应急物流配送的速度和广度。

3. 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完善

从研究各种突发性事件中人们也发现,应急物流是在传统的物流体系受到突发事件的冲击后,因为需求突变产生储备不足、运输能力有限、原材料短缺等问题最终导致失稳的背景下产生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应综合运用应急管理、危机管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等学科知识,构建全面高效的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即完善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内涵,考察突发灾害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建立灾害应急物流风险分析模型。随着应急物资供应和配送的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复杂性程度不断加深,加强对应急物资的有效管理是重点和难点;在保障应急物流“应急”需要的基础上,为防止资源的浪费,最大限度地降低社会成本,探索政府与市场有效的合作与协调机制,使应急物流系统凸显其灵活性;为确保抗灾的持续性和彻底性,在考虑构建灾害应急物流系统时要整合逆向物流,形成完整的灾害应急物资供应链系统;针对灾害应急物流面向社会公共领域,由于其本身的一次性和临时性特点,以及实践基础薄弱的现状,可以借鉴大规模跨国公司的应急物流运作模式与相关经验。

4. 灾害应急物流系统的运营方案的选择

笔者通过大量的文献查询与资料阅读发现, 针对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物流的方案选择问题很少有专门研究。灾害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决定了平时必须着眼于应急物流预案的准备。当灾害发生时, 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多个应急物流预案中确定一个最适宜的方案立刻付诸实施, 这样才能使灾害应急物流在实现最高效率的同时兼顾效益目标。因此, 如何给各个应急物流预案进行评价和排序, 从而选出一个最佳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和值得研究的工作。本文提出应用多目标决策中一个有效、易行的方法——层次分析法 (A H P法) 来解决灾害应急物流的方案选择问题。在方案选择中主要考虑两大方面的因素: (1) 应急物流服务能力。灾害应急物流系统本身是一个服务系统, 其物流服务能力理应成为衡量方案优劣的依据。物流服务的核心是满足因灾害产生的物流需求, 如应急物资的及时送达、保质保量等, 由于应急物流“急”字当先, 其服务主要应考虑及时性、安全性和缺损率三个方面。 (2) 物流成本。灾害应急物流系统同时也应该注意物流成本的节约, 避免出现“帕累托无效率”状态。这对于我国作为一个资金尚不宽裕的发展中国家显得更有意义。这里指的物流成本是个广义概念, 包括经济成本和社会环境成本等。

五、结束语

灾害应急物流在我国尚属一个新兴概念,我国应急物流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加强对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完善应急物流理论。灾害应急物流机制和系统的建立是要以物流软硬件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作为保障的。我国应积极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尽早建立快速、高效的灾害应急物流系统,保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高东椰刘新华:浅论应急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12) :22~23

[2]欧忠文王会云: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 (27) :33~36

[3]王国文:中国物流如何应急[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3, (12) :16~17

[4]王继祥:非典型物流——突发事件冲击下的中国物流[J].物流技术与应用, 2003, (6) :9~13

95598安全应急系统的建立 篇4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发生紧急突发事件的种类更加复杂与多变, 电力系统目前传统的安全应对管理机制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紧急突发事件处置的需要。

电力安全监管部门要做到“统一接警, 统一指挥, 联合行动”, 只有采用统一的号码, 建立强有力的网络指挥保障系统, 将95598与“安全监督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相互链接, 形成“多位一体”的应急系统, 才能加强安全管理与联动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从而对特殊、突发、应急和重要事件做出快速有序而高效的反应。

2 建立电力应急系统的目标

设一个完整的电力应急系统, 应以95598客户服务系统为基础, 将电力应急系统建成一个集语音、数据、图像为一体, 以信息网络为平台, 把现有“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与95598相互链接, 形成“多位一体”的应急系统。

3“多位一体”电力应急系统的技术指标

3.1 系统的构成

(1) 支持95598技术接口。在设置系统软件时保持原有“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 增加95598系统技术接口。按照国家电网公司“SG186”信息化工程的统一部署, 遵循“四统一”原则, 采用二级部署, 三级应用。在原有“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上, 增加支持95598技术接口。其主要内容包含两部分:一是部署实施“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督与管理系统”的应用;二是组织研究开发95598“多位一体”电力应急系统电力应用模块。在原有“具有综合业务管理、安全统计分析、安全监督管控、安全应急管理、安全风险管理、安全教育培训、专栏等七大模块”的基础上新增95598监控系统;个性化业务模块在原有“安全周报、入网施工队伍、员工安全业绩管理等18个专栏”的基础上新增“在线指挥、电话录音、视频监控、接警调度等专栏”, 实现安全事故可视化调度、安全事故统一查询、安全报表统一上报、安全信息统一互动, 力求达到安全监督检查、事故统计分析等安监业务工作网络化和自动化管理, 极大提高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 优化、规范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业务流程, 促进安全信息汇报、上传下达、安全统计分析、在线监督、浏览查询汇总业务信息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 支持电话录音系统。95598电话录音功能能够经常接听客户的订单电话、咨询投诉电话、技术支持电话或者电话谈判, 能将所有来电 (无论是人工接听的还是无人接听的) 都自动地录音并记录在电脑文件里, 方便以后的查询或管理。将原有“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增加95598系统技术接口以后, 电话录音功能同步增加。增加了95598系统电话录音功能以后, “安全监督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就像24小时都有人在电话旁边值班一样, 这是其它用电脑声卡来录音的软件所做不到的。

(3) 支持视频会议系统。将95598与“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相互链接, 形成“多位一体”的应急系统。利用95598在全国逐步统一的优势, 以及95598视频会议系统的升级功能, 逐步将“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升级建设成一个全国统一规划的电力安全监管系统。设立总部的一级管理中心、省级二级管理中心、总部一级中心指挥会场、省级二级中心指挥会场、地市级三级指挥分会场。实现系统国家、省、市、县指挥中心之间, 各个发电厂与省、市、县调度中心之间, 以及各个变电站之间的音视频和数据的实时交互, 并可方便地进行数据处理。省到地市可以采用高带宽高稳定性组网建设, 地市到县级节点可以采用企业级的设备建设, 灵活组网, 方便维护管理。另外, 组网成功以后还可以实现主要生产场所的图像监控, 实现主要单位指挥中心对视, 以及召开视频会议、准确及时获取事故数据等多项需求。

(4) 支持特级权限的安全调度操作系统。各级电网调度承担着保障管辖范围内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的重任, 一旦发生事故, 如果不能成功调度将给国家、企业和个人带来巨大的损失。将95598与“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相互链接, 形成“多位一体”的应急系统。此系统接成功以后, 假设全国电网有什么大的安全动态, 根据权限设置, 总部一级中心指挥会场可以从容进行视频指挥, 各省、市也可以对视接受各级指挥中心命令, 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3.2 应急联动系统的功能

将95598与“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安全监督与管理业务应用系统”相互链接, 形成“多位一体”的应急系统以后, 还可以实现以下各种功能:

(1) 安全事故接入。利用电信、移动、联通等公用或专用的通信网实现110、119、122的报警接入, 可识别和显示主叫号码、用户名称、地址等报警用户信息。

(2) 安全事故识别。自动或人工实现电力故障类型的判断, 实现安全事故的分析与识别。

(3) 安全事故记录。提供110、119、122接处警信息的录入登记、归档、保存、查询功能。

(4) 安全事故调度。利用计算机网络, 通过话音通信、数据通信实现安全事故命令的下达, 实现统一接警, 统一指挥, 联合行动。

(5) 安全事故反馈。利用计算机网络、95598系统向指挥中心反馈事故信息, 事故登记、保存, 可查询以往反馈信息。

(6) 安全事故录音。实现安全事故电话录音, 查询、播放等功能。

(7) 安全视频监控。实现主要生产场所的图像监控, 实现主要单位指挥中心对视, 可实现开视频会议、准确及时获取事故数据等多项需求。

应急物流系统的灰关联分析 篇5

应急物流系统是指为了完成突发性的物流需求,由各物流元素、物流环节、物流实体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通过应急物流系统的灰关联分析,对影响应急物流效益的要素进行准确定位,为快速优化应急物流系统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方法。

2 灰关联分析法

数理统计中有许多系统分析的方法,如回归分析、方差分析、主成份分析等,但这些方法都具有下述不足之处:要求有大量的数据,数据量少就难以找到统计规律;要求样本服从某个典型的概率分布,要求各要素数据与系统特征数据之间呈线性关系;计算量大,一般要靠计算机帮助;可能出现量化结果与定性分析结果不符的现象,导致系统的关系和规律遭到歪曲和颠倒。

灰关联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列和若干比较数列几何曲线的接近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并用灰色关联度来反映曲线间的这种关联程度。实质上,关联分析就是以参考点和比较点之间的距离为基础的分析,从距离中找出各要素的差异性和接近性,也就是说,关联度是对离散函数空间的一种接近测度。灰色关联度有狭义灰色关联度和广义灰色关联度之分,广义灰色关联度又包括绝对关联度、相对关联度、综合关联度三种。对应急物流系统的分析是从多个系统中的相关数据的绝对量的关系出发的,我们在此采用灰色绝对关联度。

2.1 确定比较数列

对于参与比较的影响应急物流效益的不同要素,相互间是不可比和互补的,可能存在许多非量化的灰数。对于定量化的要素可以直接采用客观地数据,对于定性化的要素必须进行量化处理。

量化处理的方法很多,对于非量化的灰数,采用白化权函数处理的方法实现,其基本思路是:由应急物流方面的专家分别对影响应急物流效益的各个定性要素进行评分,而后建立相应的白化曲线,即将最高与最低评分的白化值顺序取为1或0(或反之),从而求出该指标的白化值。

设影响某个参与比较的应急物流系统的物流效益的要素j为定性指标,有p名应急物流专家对其进行不记名评分。第i个专家对第j个影响要素的评分记为u ij;为影响要素j得分的平均值。

可建立该指标的白化权函数为ν=αu ij+b(如图2)。

则如图3。

根据影响要素j的指标类型和得分平均值得出其相应的白化值vi,vi即为该系统第j个影响要素参与比较的值,在数列中表示为xi(j)。

2.2 求始点零化象

始点的零化象是通过引入始点零化算子实现的。零化算子可使应急物流系统原象无量纲化,且在数量上归一。

我们可以按照灰色绝对关联度的大小,对影响应急物流效益的要素进行优先次序的排列,得到快速优化应急物流系统的方法。

3 案例分析

人们分析应急物流系统建设中的问题,往往偏重于从一个应急物流系统自身找原因,这样做当然可以发现一些问题,提出有裨益的见解。但如果将一个应急物流系统与多个比较先进的应急物流系统进行横向的分析和研究,就可以找到差距,找到相对落后的症结所在,更有利于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关键的环节上去,获得较快的发展。这里我们从四个假想的应急物流系统A1,A2,A3,A4(其中A1发展较慢,A2,A3,A4发展较快)入手,通过对影响应急物流效益的相关要素进行横向分析和对比来探求A1发展较慢的原因,为研究实现应急物流振兴的启动机制提供一种方法。

3.1 影响应急物流效益的要素

考虑影响应急物流效益u1的影响要素主要从硬件要素和软件要素两个方面入手。

硬件要素主要包括应急资金u2、应急物资u3、应急设施u4、应急装备u5四个方面。应急资金是指系统中每年投入的救灾专项资金,通过人均占有资金数量的多少来考虑该指标的大小;应急物资是指系统中每年仓储的应急物资,通过人均占有物资量的多少来考虑该指标的多少;应急设施是指为应对灾害发生建立的各项基础设施,包括仓库、预警预报设施、交通设施、避难场所和物流配送中心,通过单位平方米应急设施的数量来衡量该指标的布局合理性;应急装备是指应对灾害的专有装备,包括运输工具和专业装备,通过应急装备的总量来衡量该指标的多少。

软件要素主要包括应急机构的完善度u6、应急法律法规健全度u7、社会动员力度8u、专业队伍的数量u9、应急预案的完善度u10和演练次数u11、应急物流的信息化水平u12和应急技术研发力u13。应急机构完善度主要是由应急物流专家对系统中现行设置的应急管理机构是否完善进行评判获得;应急法律法规健全度主要是由应急物流专家对系统中颁布的应急法律法规是否健全进行评判获得;社会动员力度是由应急物流专家对灾难发生时应急管理层动员社会以及社会自愿捐赠的资金和物资来衡量的;专业队伍的数量是由应急物流专业人数在每千万人中所占的比例;应急预案的完善度是由应急物流专家通过对系统中已经制定和实施的应急预案的完善程度进行评判获得的;应急预案的演练次数是指系统中一年里针对不同的灾害组织群众对不同的预案演练的次数;应急物流的信息化水平主要由应急物流专家通过衡量系统在历次灾难中情报获取手段、信息系统平台的使用和应急信息化的覆盖面获得的;应急技术研发力主要由应急物流专家通过对系统中各种隐患的探测手段和救灾过程中的机械化水平的高低进行评判获得的。

3.2 确定应急物流系统比较数列及始点零化象

在各种要素中,定量指标有应急资金的数量、应急物资的数量、应急设施的数量、应急装备的数量、专业队伍的数量、应急预案的演练次数等;定性指标包括应急物流效益、应急机构完善度、应急法律法规健全度、社会动员力度、应急预案的完善度、应急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和应急技术研发力。对于定量化要素直接填充相应的数据即可,对于定性化要素需由专家评分,采用白化权函数处理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6位应急物流专家对应急物流系统A1,A2,A3,A4的物流效益进行评分,评分结果见表1。

应急物流信息化水平对应急物流效益的影响最大,在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大投入;应急装备总量对应急物流效益的影响投入,在该要素上的投资应暂时少些。

4 结语

运用灰关联分析法,对影响应急物流效益的相关要素进行准确定位,寻找不足,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快速实现应急物流系统的优化。通过案例分析,证明该方法用在应急物流系统的优化上是合理的,也是可行的。这当然也为分析我国应急物流系统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王丰,姜玉宏,王进.应急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1.

[2]马小平,高明波.军事物流系统工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1.

[3]邓聚龙.灰预测与灰决策[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4]陶倩.应急物流亟待完善[J].中外物流,2008,(5):27—31.

浅谈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篇6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 如何最快的获得并整合信息, 是关系到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信息化在物流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物流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信息系统, 把信息化同物流企业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子系统分析

我们只有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子系统有了深刻的理解, 才能做好这一系统的建立。实际工作中, 根据物流企业的业务不同, 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子系统, 各个系统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整合。

2.1 采购系统

采购系统的对象是供货商, 其作业包括通知厂商订购内容以及核实厂商的出货情况, 进货价格, 成本管理等。通过采购系统这个子系统可以清楚的查询采购交货情况, 应付账款, 以及成本分析。

2.2 客户管理系统

客户管理系统, 其作用是记录客户的购买需求, 对销售进行预测, 合理定制销售价格, 管理销售合同, 客户的退货管理等。因为对客户的资料有比较全面的管理, 物流企业同客户在收益和风险上实现共享, 而且能够实现不同企业间的跨界整合。

2.3 库存监管系统

库存监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 对仓库储存情况, 企业设备以及仓位分配情况等进行管理, 库存监管系统可以对地域、属性、规格以及成本均不相同的仓库资源进行集中管理。而且能够实现对储存量、仓位分配情况以及设备损毁情况等进行自动管理。所有管理信息都可以以图形化的报告形式提交给总系统, 实现了库存水平的高效直观管理。

2.4财务结算系统

财务结算系统与采购系统, 可以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整合。同时, 财务结算系统对物流企业所有业务的资金进行测算和分析, 编制财务报表, 有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而且财务结算系统还可以与客户管理系统进行信息整合, 为客户提供所有业务的费用参考信息, 方便企业与客户进行业务交流。

3 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建立过程中所需的技术支持

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整个物流系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 使得物流企业的工作效率极大的提升, 同时提高了物流企业的服务水平, 摒弃了以往物流企业被动服务的缺陷。利用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可以降低物流成本, 同时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进入信息化时代, 信息技术对物流企业的影响与日俱增。开发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各种与物流相关的技术设备, 在物流中得到了应用, 像条码技术, 电子定位技术, 射频技术, 电子商务技术等等。毋庸置疑, 未来的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融合以上所有的先进技术, 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上实现更大的提升。

4 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的具体过程

在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要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的子系统, 该子系统主要包括财务结算系统, 企业信息, 业务明细以及与文字处理相关的的内容。然后在物流企业层面, 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系统的建设中要确保: (1) 要有非常明确的目标, 以期建设后的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 (2) 各个子系统要有明确的分工, 但是又不能过于独立, 各个子系统之间要密切联系。

其次, 确保以市场为导向, 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深化企业改革,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所以要始终以市场为导向, 最大化的提高经济效益, 减少资源浪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比较系统的工程, 整个开发过程要合理的组织所需的设计人员, 有效管理相关的财务资源。在系统的开发中, 始终都要明确系统的建设目标, 以期实现系统的最大功能。

此外,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措施,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时要综合考虑系统对信息分析和企业决策支持的作用。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能够实现经营集约化, 因此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并且提升服务效益。步入信息化时代, 更深层次的管理思想以及相应的信息技术要求赋予到物流企业的管理上。相信, 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物流企业的发展。

结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信息化对于物流企业的发展不言而喻, 物流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才能使自己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前进。物流企业管理者要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 重视人才的培养, 造就一批熟悉物流企业运作规律的人才。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今天, 高效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使得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摘要:信息化对于现代物流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 高效的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特点的分析, 提出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旨在为物流企业提供一定的信息分析和发展策略支持。

关键词:信息化,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翁丽娜.浅析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与构造[J].科技咨询导报, 2009 (16) .

[2]郝正君.浅议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J].商场现代化, 2009 (28) .

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 篇7

一、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应急物流模拟仿真系统开发的目的包括三方面, 一是用于平时政府、军队、民政、商务、交通、物资供应等部门人员演练, 提高应急情况处置能力, 优化应急物流作业流程。二是用于分析评估优化应急物流保障预案、优化应急储备物资空间布局和储备结构、评估交通路网等物流基础设施能力等。三是用于突发事件应急物流指挥调度, 通过全域覆盖、互联互通的网络和实时更新、异地同步的保障态势, 发布应急保障需求, 共享应急物流资源, 实时把握保障对象和保障力量的准确信息, 消除“需求迷雾”和“资源迷雾”, 实现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通过紧密的信息协同和认知协同, 促使各保障单元之间产生“化学作用”, 实现各保障单元的整体协同和一体联动, 达到“形散而神聚”的整体效果, 释放出比单个保障要素能力之和更强的整体保障能力。

应急物流模拟仿真系统功能由应急物流资源管理、仿真环境生成、应急物流预案管理、需求感知与态势生成、平时模拟训练、模拟仿真控制、综合态势显示、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综合分析评估、文电传输管理等十大子系统组成, 如图1所示。

二、系统总体结构选型

按照系统的用途和领域, 模拟仿真系统可以分为分析型 (Analysis) 、训练型 (training) 、采办型 (Acquisition) 三种类型。分析型模拟仿真的重点是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 过程和人机接口则是次要的。但训练型模拟仿真则强调对环境和过程模拟的逼真性, 以给人以尽可能接近真实的体验。采办型模拟仿真机器设备为核心, 强调的则是机器设备本身的技术特点和性能。训练型模拟仿真系统对模型的准确度和数据的真实性要求不高, 对训练效率要求较高。要求系统在有限时间内, 设置尽可能多的情况, 以使受训者达到满负荷训练;分析型模拟仿真系统对模型的准确度要求较高并要求真实数据, 尽可能地仿真实际活动。训练型模拟仿真系统为达到锻炼参训者能力的目的, 一般不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型模拟仿真系统以评估方案优劣、资源能力大小、任务完成情况、经济效益指标等为目标, 大多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 需求逐步多样化, 各型模拟仿真系统相互融合, 相互取长补短, 出现了混合型的模拟仿真系统。

按照系统运行方式, 模拟仿真系统可分为开环模拟仿真和闭环模拟仿真。开环模拟仿真即“人在回路仿真”, 指的是“人”一直处于模拟的回路之中, 成为模拟仿真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环节。这里的“人”可以是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指挥人员、决策者, 也可以是应急物资供应商、运输工具供应商, 物流配送人员、驾驶员等, 其身份根据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必要时“人”也可以成为模拟系统中进行复杂系统分析推理的“引擎”, 例如在模拟回路中进行分析评判的专家组等。在不同的模拟仿真系统中, 人在回路的类型不同, 达到的目的也不同。在训练模拟系统中, “人”是作为受训者出现的, 系统为受训人员提供所需要的环境, 目的是使“人”在这个环境中得到训练。在分析模拟系统中, “人”可以是分析模拟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般作为决策者出现, 其目的是得到更好、更能反映实际的决策方案。闭环模拟仿真即“人不在回路仿真”, 指的是“人”处于模拟的回路之外, 系统一旦按照事先设定的预案、规则和流程开始推演, 直至系统运行达到事先设定的终止条件才停止推演。推演过程中不需要人工干涉, 人处于流程之外。这种运行方式一般用于分析验证方案优劣、预期效果等。“人在回路”与“人不在回路”只是在模拟方法上的不同, 但可以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包含这两种方式。

根据系统总体功能设计和各型模拟仿真系统的特点, 应急物流模拟仿真系统应是综合采取“人不在回路”与“人在回路”模拟技术、兼顾训练演练与分析评估需要的混合型模拟仿真系统。

三、系统体系框架设计

应急物流模拟仿真系统是一个集成模型、信息、工具等资源的综合集成系统。系统体系的架构可分为数据层、构件层、分系统层和系统层, 如图2所示。数据层与构件层是基础层, 主要由底层基础数据库、基础构件库以及HLA-RTI中间件所组成, 为了确保构件应用的可扩展性, 要求构件不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构件运行所需数据一律通过接口进行输入;分系统层以基础构建为基础, 开发出的具有一定应用能力、可单独运行的分系统;系统层将所有分系统进行集成, 形成一个支持应急物流模拟仿真评估的环境。

四、结束语

本文在分析应急物流模拟仿真系统功能定位的基础上, 确定了系统总体结构选型, 采用多智能体技术, 构建了应急物流模拟仿真系统的体系框架, 并以Cougaar平台为基础、采用可扩展建模与仿真框架 (XMSF) 部分实现了原型系统功能。系统可广泛用于平时应急物流演练、分析评估应急物流保障预案、突发事件应急物流指挥调度,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袁渊, 杨西龙.应急物流指挥信息系统的构建[J].物流技术2009 (6) :121-131

构建我国地震应急物流系统 篇8

关键词:地震,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 自然灾害愈加频繁, 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逐年上升, 对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为了及时对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实施营救, 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有必要加大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建设。

一、应急物流系统的概念

1、应急物流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救援物资为目的, 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物流系统的六个基本要素, 即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外, 因为在应急物流过程中通常存在紧迫的需求时间约束, 所以应急物流还具有特殊的时间要素。

2、应急物流的特点

(1) 突发性。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 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 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2) 不确定性。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源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具有不确定性。

(3) 非常规性。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 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 整个物流流程将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 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如, 在应对汶川地震的救护中为了保证医疗用品的需求, 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4) 弱经济性。应急物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急”, 在一些重大的险情或事故中, 平时物流的经济效益原则将不再作为一个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加以考虑, 因此应急物流目标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一种纯消费性的行为。

(5) 流量的不均衡性。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必须能够将大量的应急物资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的运送。

(6) 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由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及人民生活的影响极大, 应急管理工作往往伴随着政府和社会的介入, 因而应急物流活动的协调和一体化运作是应急物流运作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主要问题

1、政府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健全。

虽然陆续颁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防震减灾法》和《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造成的影响, 保证应急行动的顺利实施, 但是我国应急法制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都有应急预案, 但互不衔接, 职能交叉、应急空白区较多, 未形成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而且基层工作者对这些法规的认知度不够, 因而严重影响了应急工作的效率。

2、缺乏应急管理的思维方式。

应急物流工作者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应急管理、应对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 常常以常态思维考虑突发事件, 因而很难适应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要求;而且社会、部门间缺乏联动机制。政府机关、企业、社会、个人等往往都会不同程度的介入其中, 这就加大了合作和协调的难度。

3、缺乏所需的基础数据库支持。

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充分和不及时, 物流服务提供者经常不能获得物流需求、交通状况和现场情况等准确信息, 因而严重影响了应急物流的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

4、灾害现场状况恶化和所需的技术支撑、工作装备严重不足。

由于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可预测性和时间、地点的随机性, 很难为应急物流做必要的准备;同时, 经常伴随着道路被破坏、现场情况恶化、缺乏所需的技术支持和工作装备等情况, 物流工作常常被耽搁甚至被完全打断。

三、建立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

1、建立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

为了加快信息的交换速度, 提高工作效率, 将“减少组织层次, 明确部门职能”作为应急物流系统部门设置的基本思想。应急物流系统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系统本部, 包括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和协调委员会,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下辖情报部门、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专项物资主管部门和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二是加盟的物流中心、物流企业。

2、应急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职能

(1)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负责应急物流系统平时和救灾时期的组织领导工作。对上级主管的政府部门和该地区政府领导负责并汇报工作, 负责整个应急物流系统的组织管理工作, 保证系统在平时及灾时的正常快速运转。

(2) 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是应急物流系统平时、灾时工作的协调机构, 协助系统领导机构保持应急系统的高效运转。协调委员会成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成员。其职责是给系统提供各种有用信息, 对系统工作进行协调, 在必要时利用行政职权支持系统工作, 保证系统平时和灾时的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二是各加盟物流中心、物流企业的领导人员。其职责是协助系统领导层进行决策, 对各种应急方案进行审议, 协助系统设计合理的运作流程, 在救灾时期协助物资应急保障的协调工作。

(3) 情报部门。主要负责灾前、灾中、灾后的情报收集处理工作。长期与地震、气象、卫生防疫、环保等灾害监测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 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事故、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情报, 并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 将信息提供给系统的信息管理中心和专项物资主管部门, 以便提前做好物资保障准备。

(4) 信息网络管理中心。负责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维护工作。应急物流系统通过网络系统与系统的各个部门、各个加盟的物流中心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连接, 以便各专项物资管理部门了解各个物流公司的设备情况、人员情况、运营情况、运输能力、库房容量、主要业务等。在平时与公司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掌握公司动向, 指导其完善应急设施。在应急情况下, 根据各物流企业的特点, 合理安排救灾物资的筹集、采购、流通、配送等各项工作。

(5) 专项物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单项物资的预算、预测和筹备工作, 在收到情报部门或者其他可靠的灾情信息之后, 指导相应的医药、食品、被装等物流中心预先做好物资的筹备、采购工作, 以保证在灾情爆发或进入扩大阶段以前, 便已有了充分的物资准备,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应急物资送到灾区、灾民手中。

(6) 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三方面:一是负责本地区 (或上级代储) 救灾物资采购、储存、调拨、使用、回收、维修、报废等环节管理工作;二是保障本地区紧急救助物资按质按量供应;三是围绕救灾物资的储备功能, 开展综合经营业务。因此, 每个省市都应建有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专门用于储备救灾物资, 加强对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的救助能力。

(7) 各加盟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加盟的物流中心是应急物流系统得以成功运作的基础, 是应急物流系统各项保障业务的具体执行机构。平时各自自主经营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 在应急物流的指导下, 完善应急设施, 制定应急方案, 并根据情况做好救灾物资的库存管理;灾害发生后, 在应急物流系统的领导指挥下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马芬.构建我国地震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议.中国电子出版社.

[2]黄洪涛.应急物流系统研究.2006.3.

上一篇:400米下一篇:长大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