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应急物流

2024-09-05

地震中的应急物流(精选3篇)

地震中的应急物流 篇1

4月20日, 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 我国应急物流迎来又一次大考。

我国作为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如何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灾难, 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应急物流作为防范和应对这些突发事件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 如何吸取过往经验教训, 提升应急物流能力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

在经历了抗击洪涝干旱、冰冻灾害、汶川地震等罕见突发事件的严峻考验后, 我国应急管理和应急物流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4·20”雅安芦山地震发生后, 中央、地方政府迅速组织救援力量, 各地爱心民众也在第一时间积极响应, 积极投身到抗震救灾, 形成了全民参与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表现出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快速的反应能力, 为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 救助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争取了时间。在此次抗震救灾中, 物流企业也表现出了极大的社会责任感, 除中国邮政及邮储银行开通赈灾包裹、救灾汇款免费服务之外, 包括顺丰、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全峰等多家民营快递企业, 以及卡行天下、德邦物流、安能物流、传化公路港等干线运输企业, 还包括蚂蚁物流、四川宅急送、新杰物流、成都双流空港物流园、招商局物流集团成都医药有限公司等成都本地仓储企业, 都参与开通“绿色救援通道”, 利用自身服务优势为救灾物资提供免费寄递服务和运输服务。与此同时, 中国物流公益联盟也应运而生, 通过网络、手机通讯的技术平台及时公布物资运输信息, 协调社会物流的聚集调配。

应该说, 从5年前的汶川地震到今天的雅安芦山地震, 我国的应急物流运作能力有所加强, 但仍存在协调不一、缺少信息发布平台等问题, 进而导致大量运送车辆拥堵在路上, 使得较多物资未能即时送到灾区群众手中。甚至出现山东一家运送药品的救援车队通过连霍高速豫陕收费处时, 遭遇河南高速管理收费站的阻拦“事件”。

面对这些问题, 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同时, 更应从统一指挥调度物资、提升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动军地融合、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机制、构建应急物流通道等多个方面, 不断提升我国应急物流的抗危能力。

构建我国地震应急物流系统 篇2

关键词:地震,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系统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 自然灾害愈加频繁, 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也逐年上升, 对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为了及时对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实施营救, 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有必要加大我国应急物流系统建设。

一、应急物流系统的概念

1、应急物流的概念。

应急物流是指以提供突发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救援物资为目的, 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种物流活动。应急物流除了具有一般物流系统的六个基本要素, 即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和流速外, 因为在应急物流过程中通常存在紧迫的需求时间约束, 所以应急物流还具有特殊的时间要素。

2、应急物流的特点

(1) 突发性。应急物流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 所以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突然性和不可预知性。通常使用的一套物流运行机制已经不能满足应急情况下的物流需要, 必须要有一套应急的物流机制来组织和实现物流活动。

(2) 不确定性。应急物流的不确定性源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由于人们无法准确地估计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强度大小、影响范围等各种因素而使应急物流的内容随之变得具有不确定性。

(3) 非常规性。应急物流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 许多平时物流的中间环节将被省略, 整个物流流程将表现得更加紧凑、物流机构更加精干, 物流行为表现出很浓的非常规色彩。如, 在应对汶川地震的救护中为了保证医疗用品的需求, 就需要有一个组织精干、权责集中的机构进行统一组织指挥以确保物流活动的协调一致和准确及时。

(4) 弱经济性。应急物流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急”, 在一些重大的险情或事故中, 平时物流的经济效益原则将不再作为一个物流活动的中心目标加以考虑, 因此应急物流目标具有明显的弱经济性, 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一种纯消费性的行为。

(5) 流量的不均衡性。应急物流的突发性决定了应急物流系统必须能够将大量的应急物资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的运送。

(6) 政府与市场共同的参与性。由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及人民生活的影响极大, 应急管理工作往往伴随着政府和社会的介入, 因而应急物流活动的协调和一体化运作是应急物流运作的主要问题。

二、我国应急物流系统的主要问题

1、政府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健全。

虽然陆续颁布了《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防震减灾法》和《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预案》等一系列政策和法规, 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造成的影响, 保证应急行动的顺利实施, 但是我国应急法制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虽然各级政府、部门都有应急预案, 但互不衔接, 职能交叉、应急空白区较多, 未形成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而且基层工作者对这些法规的认知度不够, 因而严重影响了应急工作的效率。

2、缺乏应急管理的思维方式。

应急物流工作者在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应急管理、应对机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局限性, 常常以常态思维考虑突发事件, 因而很难适应应急物流系统的快速反应要求;而且社会、部门间缺乏联动机制。政府机关、企业、社会、个人等往往都会不同程度的介入其中, 这就加大了合作和协调的难度。

3、缺乏所需的基础数据库支持。

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充分和不及时, 物流服务提供者经常不能获得物流需求、交通状况和现场情况等准确信息, 因而严重影响了应急物流的运作质量和运作效率。

4、灾害现场状况恶化和所需的技术支撑、工作装备严重不足。

由于自然灾害发生的不可预测性和时间、地点的随机性, 很难为应急物流做必要的准备;同时, 经常伴随着道路被破坏、现场情况恶化、缺乏所需的技术支持和工作装备等情况, 物流工作常常被耽搁甚至被完全打断。

三、建立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

1、建立应急物流系统的结构。

为了加快信息的交换速度, 提高工作效率, 将“减少组织层次, 明确部门职能”作为应急物流系统部门设置的基本思想。应急物流系统可分为两部分:一是系统本部, 包括应急物流指挥中心和协调委员会,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下辖情报部门、信息网络管理中心、专项物资主管部门和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二是加盟的物流中心、物流企业。

2、应急物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职能

(1) 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负责应急物流系统平时和救灾时期的组织领导工作。对上级主管的政府部门和该地区政府领导负责并汇报工作, 负责整个应急物流系统的组织管理工作, 保证系统在平时及灾时的正常快速运转。

(2) 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是应急物流系统平时、灾时工作的协调机构, 协助系统领导机构保持应急系统的高效运转。协调委员会成员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成员。其职责是给系统提供各种有用信息, 对系统工作进行协调, 在必要时利用行政职权支持系统工作, 保证系统平时和灾时的各项工作能顺利进行;二是各加盟物流中心、物流企业的领导人员。其职责是协助系统领导层进行决策, 对各种应急方案进行审议, 协助系统设计合理的运作流程, 在救灾时期协助物资应急保障的协调工作。

(3) 情报部门。主要负责灾前、灾中、灾后的情报收集处理工作。长期与地震、气象、卫生防疫、环保等灾害监测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 及时掌握各种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生产事故、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情报, 并做出准确的分析判断, 将信息提供给系统的信息管理中心和专项物资主管部门, 以便提前做好物资保障准备。

(4) 信息网络管理中心。负责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维护工作。应急物流系统通过网络系统与系统的各个部门、各个加盟的物流中心网络、信息系统进行连接, 以便各专项物资管理部门了解各个物流公司的设备情况、人员情况、运营情况、运输能力、库房容量、主要业务等。在平时与公司间建立密切的联系, 掌握公司动向, 指导其完善应急设施。在应急情况下, 根据各物流企业的特点, 合理安排救灾物资的筹集、采购、流通、配送等各项工作。

(5) 专项物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单项物资的预算、预测和筹备工作, 在收到情报部门或者其他可靠的灾情信息之后, 指导相应的医药、食品、被装等物流中心预先做好物资的筹备、采购工作, 以保证在灾情爆发或进入扩大阶段以前, 便已有了充分的物资准备, 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应急物资送到灾区、灾民手中。

(6) 救灾物资储备中心。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主要职能包括三方面:一是负责本地区 (或上级代储) 救灾物资采购、储存、调拨、使用、回收、维修、报废等环节管理工作;二是保障本地区紧急救助物资按质按量供应;三是围绕救灾物资的储备功能, 开展综合经营业务。因此, 每个省市都应建有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专门用于储备救灾物资, 加强对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的救助能力。

(7) 各加盟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加盟的物流中心是应急物流系统得以成功运作的基础, 是应急物流系统各项保障业务的具体执行机构。平时各自自主经营进行正常的商业活动, 在应急物流的指导下, 完善应急设施, 制定应急方案, 并根据情况做好救灾物资的库存管理;灾害发生后, 在应急物流系统的领导指挥下做好应急物资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马芬.构建我国地震应急物流系统的建议.中国电子出版社.

[2]黄洪涛.应急物流系统研究.2006.3.

地震中的应急物流 篇3

近些年来, 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玉树地震、规模都明显大于往常, 且都对我国社会整体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冲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政府部门逐渐认识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 加强对大规模地震灾害的管理, 建立有效的应急反应机制的重要性。

应急物流即以提供重大疫情、严重自然灾害、军事冲突等突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 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的特殊物流活动。显然, 应急物流不同于普通物流。

二、我国地震应急物流体系现状

我国现有的应急物流体系是实行政府统一决策, 各部门按决策和职能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以地方政府为主, 按行政区域统一组织指挥, 统一调配人力、器械和物资;军队在抢险救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因为军队是一个服从指挥、组织严密、机动力强、反应迅速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集体。在我国的救灾物资管理体系中, 救灾物资主要来源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和未受灾地区的社会捐赠物资。救灾物资的收集、运输、发放主要依靠各级政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体系中各单元连接混乱, 思路不清;救灾储备中心布局不合理;救灾物资储备分散, 物资保障成本较高;救灾物资容易出现供需失衡等。

三、地震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构建与完善

已有的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分为五大部分组成: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政策法规保障) 、地震灾害应急物资储备中心 (物资保障)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指挥保障)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技术支持平台 (技术保障)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心 (运输保障) 。

(一)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建立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保障机制的目的就在于使应急物流的流体充裕、载体畅通、流向正确、流量理想、流程简洁、流速快捷, 使应急物资能快速、及时、确地到达事发地。急物流保障机制包括监测预警机制、组织协调机制、法律保障机制和“紧急通道”机制。

(二) 地震灾害应急物资的储备中心的构建

针对地震灾害对救灾物资的要求, 应当在灾害发生前做好各种物资的储备。大量的有效物资储备可以大大压缩从灾害发生到救灾完成的间隔时间, 减少采购和运输量, 大大减少相关成本。具体做法如下:

1、从国家到地方成立专门的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管理机构, 由储备中心根据国家或该地区历年发地震灾害的地区的数据统计制定出应急物资的安全准备种类和数量, 同时运用适当的运筹学理论优选出适合建立国家物资储备中心的地址及其具体的建设规划蓝图, 报国家民政部或上级部门批准。

2、国家民政部或上级部门批准后, 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管理机构可按建设规划对所选择的地区进行救灾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中心建成后, 调配较为完备充足的中央和地方物资至相应的物资储备中心。

(三)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构建

建立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指挥中心是应对突发地震过程中做好保障工作而建立的中心。应急物流的顺利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了完善应急物流的基础保障外, 还涉及应急物资的筹措与采购、应急物资的储备与调度、运输与配送等方面, 而这些工作需要一个机构来组织协调, 才能顺利完成。从我国以往的情况来看, 这个协调机构都是由政府根据应急方案从各单位紧急抽调人员临时组成的,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也暴露出地震灾情信息滞后、救援工作效率不高以及严重影响了政府其他工作正常开展等问题。因此, 我国有必要根据我国的政府结构和物流的运作流程, 建立一个常设的、专业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 专门用于救灾指挥工作, 保障应急物流高效、顺利地实施。

(四)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技术支持平台的构建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技术支持平台的构建是发挥处理机构职能的基础和关键。信息平台是应急物流指挥中心的重中之重。它主要负责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构建维护工作, 灾害的情报收集处理工作以及应急物流中心信息的发布工作等。应急物流包装技术、装卸运输技术和物资养护技术要充分体现简洁、快速、稳妥、实用、方便的原则,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应急物资运送的相关准备工作。

(五)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心的建立

1、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心的选址。

对于常发性的地震灾害地区,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心的选址应设在与灾害发生地区相邻近的地区, 距离以不超过一日车程为宜;对于偶发性的地震灾害地区, 中心选址则应结合该地区的历次地震发生数据的分析结果, 设在与该地区比较接近的交通状况发达的城镇, 距离也以不超过一日车程为宜。

2、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心构成。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中心人员构成以兼职为主, 专职为辅。由地方物流公司兼职管理应急物流中心日常工作, 少量专家、学者兼职中心运作的技术指导, 在灾时转为中心运作指挥核心, 力求以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及时对中心的物资储备进行配送;专职人员负责配合兼职管理者对中心的物资储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 灾时转为储备物资和外来应急物资的维护保养员, 保证应急物资的质量。

四、结束语

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连续的工作, 国家应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地震灾害的信息收集, 确保应急物流体系能够根据具体的灾害的变化, 作出及时有效的调整。

摘要: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爆发后, 从我国在应急物资供应方面所表现出的被动局面看, 中国的应急物流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急需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条件下的应急物流体系。本文分析了现有应急救灾体系结构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构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国家针对地震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 有助于提升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的处理速度和效率。

关键词:地震灾害,应急物流,体系

参考文献

[1]、王坚红, 王京.国外救灾物质的运作方式及启示[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6, (6)

[2]、李阳, 李聚轩, 滕立新.大规模灾害救灾物流系统研究[J].科技导报, 2005, (7)

[3]、李滢棠.汶川地震引发的构建应急物流系统的思考[J].物流技术, 2008, (8)

上一篇:采用现状下一篇:剩余污泥减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