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感教育小议

2024-09-19

幼儿情感教育小议(共10篇)

幼儿情感教育小议 篇1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情感教育

颍州区三合镇中心学校付立业

【内容摘要】

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色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让美好的情感成为教育最动人的节拍!

【关键词】:情感体验情感共鸣情感教育

正文:

思想品德课既是一门智育课,又是一门德育课,它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列宁认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可见,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罗曼.罗兰说的好:“要把阳光散布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而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更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见情感教育乃教学的根本。再者,新课标对思品课的情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了第一教学目标。位置的改变,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改变,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对思品课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从自己做起,用自己的爱心把情感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应以全新的视角,认真深入地探究思品课中的情感教育。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小议思品课中的情感教育。

一、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情感体验为载体,运用巧妙的艺术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随着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就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思想政治课中,由于抽象的概念很多,学生常常枯燥乏味,特别是有些老师常常是划杠杠背条条,严重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时没有一种愉悦感,影响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想觉悟的提高。所在讲课时,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启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促使他们的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如在九年级讲述《捍卫国家尊严》一节时,在谈到外帝国主义在我领土租界横行,公园门口竖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时,语言应慷慨激昂,义愤填膺;讲到新中国的成就与辉煌,就应扬眉吐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的教学语言比起那种平铺直叙地讲解,更富启发性,更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绪,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语言的巧妙运用在思想政治课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二、从典型的案例入手,引起学生情感共鸣

思想政治课上讲解一些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件和典型案例,既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又能增强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情感体验,更好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课堂活起来。如在讲授八年级《思想政治》第六课《拒绝犯罪》一课时,我播放了一段从中央电视台《法治社会》栏目录制的一个典型案例,它讲述了贵州省贵定县洛北河中学发生的骇人听闻的事件:5个九年级的男生将该校八年级的一位女生强行拉到住有20多名男同学的男生宿舍进行强奸„„短短的案例解剖,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每个人都积极表达内心的激动与感想。这节课的效果之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究其原因,不外乎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学生也才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课堂教学也就能按照老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进行,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才会圆满完成。

三、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下产生和表现出来的。诚然思品课教材本身较为抽象难懂,没有音乐的悦耳动听,没有美术的诗情画意。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和研究具体的教学任务、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有选择地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就能为学生创设感知教材的种种有效情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绪体验。如教学电影、电视、幻灯片,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为学生设置直观形象的情境,展示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生动画面;生动形象真实的故事、事例能使学生以趣生境,容易激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动机;音乐﹑诗歌能起到以情如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心灵的情感,收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漫画、谚语﹑幽默小品等能唤起学生以奇入境的心里情境;此外教学中老师如能巧妙地设疑提问,又能达到以疑入境,勾起学生悬念,从而激起学生释疑解惑的求知思维。可见,思品课教学教师应尽力做到生动、形象、有趣、含情、幽默,不失时机地创设情境,以宽松、愉快、民主、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将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总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需要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思想政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育内容,没有情感教育,思想政治教学就失去了神韵和灵魂。只有强调以人为本,在政治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是提高政治课效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加强学生道德情操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形式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为共建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塑造自身,提高自我。让美好的情感成为教育最动人的节拍!

幼儿情感教育小议 篇2

一、找到学生心灵的契合点, 陶冶学生情操

在初中阶段, 教材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 往往集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于一体。因此, 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 而应将其逐步发展到人性和情感的领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对于中学生来说, 在阅读过程中, 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 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灵:鲁迅笔下那温馨的师生之情;《云南歌会》那份纯朴甜美之情;毛泽东“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的豪迈之情;“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的一腔报国之情;“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的一缕悠悠思乡之情;还有“在山那边是海”的那份童年的痴想之情……这些情感深深地感染着那一颗颗稚嫩的心灵, 令其有所悟。教师就要以多种教学方式, 比如讲故事、说典故、读美文等, 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用丰富的、新颖的内容吸引学生, 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打动学生, 使学生忘身于课文的美好境界中, 从而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 扮演一个“导演”的角色, 让学生尽情感悟, 从而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二、让教师与学生产生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

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就是“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道理。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教授课程产生兴趣, 并会努力将它学好。教师要时时给学生以期待和赞许, 即“学生是夸出来的”的道理;尊重、信任学生, 这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关键所在, 对差生更要如此;与学生进行直接的感情交流, 做学生的“大哥哥”、“大姐姐”, 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和蔼可亲的知己, 从而产生一种满意和喜爱的情感。教师由此抓住有利时机进行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积累生活, 更主要的是要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情溢于海”, 指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 深切体味, 并积累情感,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提高生活感受力, 使学生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和成功的快感, 同时也更加佩服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培养学生之间的心灵对话, 丰富学生情感

语文学习是一种陶冶情操的活动。通过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 从而找到学生之间感情的共鸣之处, 进行引导,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和崇高的人格。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因性格、爱好、情感、阅历、知识储备的不同, 学习中势必产生情感不均衡性, 这就要注意优、中、差的结合。应建立合理、科学的合作探究学习小组, 以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之效。所以, 学生之间心灵的对话是相互合作、探究学习的前提, 更是情感教学实施的关键所在。

总之,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 就是一种情感、人格和素质的教学活动。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 就要用温馨的爱和高尚的人格魅力真诚诱导学生稚嫩的心灵, 使之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从而以其健全的人格满怀热情地投入生活、体验生活, 获得生活情感的熏陶, 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

小议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3

一、通过历史教学,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即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人格特征。

多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塑造和完善人格。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反面教材,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评价,对有关人物活动、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进行专题评述,自己设计图表、整理知识、构筑知识框架,有利于促进他们树立独立探究科学知识的独立人格。要鼓励竞争,培养学生勇为人先的优良品格。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动力。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小论文评比、开展专项历史资料的收集、展览、评比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另外,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二、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对人类的卓越贡献。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四千年之久。我国不仅历史悠久且还有灿烂的文化。通过对学生进行祖国悠久历史和辉煌灿烂文化传统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结合我国已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从而使学生坚信祖国“四化”一定能够实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

(二)进行“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教育,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古代张骞出使西域,班超投笔从戎,岳飞精忠报国。到了近代,太平天国的洪秀全提出“天国”理想,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等提出“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还有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的理想社会。到了现代,更是有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革命家领导中国人民奋斗不息,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实现了几千年来劳动人民美好的社会理想,通过运用英雄人物和革命老前辈浴血奋战,出生入死,顽强斗争的生动史实,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它们光荣的革命传统,树立起振兴中华人人有责,为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而献身的精神。

(三)进行忠于祖国、维护祖国尊严和统一的爱国教育。

祖国的统一,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各族人民从古到今都为这一主流和外来侵略者进行着长期的英勇卓绝的斗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统一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而且越到后期统一的时间越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对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国家的统一更有利于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伟大的爱国主义运动史。在凶恶的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面前,如果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如果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坚强团结和英勇反抗,中国在侵略者的屠刀宰割下,就会完全陷入殖民地的深渊。正是历史上源远流长的统一和团结形成一条坚韧牢固的纽带,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联系起来,团结战斗,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中国共产党人是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继承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为了民族的彻底解放,付出巨大的牺牲,建立了新中国。解放后在台湾问题上党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以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对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目前香港、澳门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上述这些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光辉范例和生动的史实,充分说明了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是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有针对性地选取素材,突出重点,是能够通过历史长河五彩缤纷的生动事例给学生以启迪,在他们的心中播下爱国主义的种子,并引导他们为保卫祖国和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幼儿情感教育小议 篇4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情感教育不仅很有必要,这也会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有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幼教中可以融入情感教育的环节也很多,幼师要善于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用情感有效的实现对于幼儿性格的塑造,让幼儿在健康积极的氛围下良好成长。此外,在处理幼儿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幼师也可以灵活的采用情感教育策略,要透过对于幼儿内心积极情感的引发来促进他们有效认知的形成,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实现对于事物是非对错的判别,进而促进幼儿性格和人格的良好养成。

一、利用生活化的形式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的渗透要找到良好的切入点。首先,幼师可以采取生活化的模式实现对于幼儿的情感教育,这是一个很好的依托。幼师对于幼儿的教导可以体现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小到幼儿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培养,大到幼儿对于很多事物的理解认知能力的`形成,这些都是幼教的构成。情感教育并不需要太大的着眼点,幼师如果能够关注于平时的日常生活,以生活化的形式展开对于幼儿的良好引导,这就能够发挥不错的情感教育功效。幼师要善于让情感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多样,要能够结合幼儿的日常行为适时给予幼儿各方面的引导与启发。当幼儿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或者是和其他小朋友产生矛盾时,幼师要善于透过情感上的抚慰带给幼儿引导与关怀,让幼儿能够更愿意接受幼师的指导。教师可以透过生活化的情境的创设来给情感教育的渗透找到好的依托,这会让幼儿对于教育内容有更好的接受与吸收。例如,在日常行为规范和礼貌礼仪教学时,可以给幼儿分发不同数量的卡片,上面写着你好,对不起,谢谢,再见,笑脸,生气等形式多样的内容,然后在教室中模拟相遇、吃饭、小朋友争吵等各种情景,然后幼师可以组织小朋友思考应该使用哪些卡片。这样的方式比单纯的口头讲解更加形象和有趣,卡片表现出来的颜色、文字、图案的集合体更能激发幼儿的认知和记忆。幼师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生活化情境带给幼儿有针对性的引导,比如,在处理幼儿间的争吵问题时,要让孩子们明白,要避免和其他小朋友的争吵,好朋友之间应当相互谦让,以这样的方式来让学生形成对于友情的认真,并且潜移默化的渗透对于幼儿的情感教育。以生活化的形式来展开情感教育,这会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教师传达的内容,情感教育产生的效果也会更加直接。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引导方式

情感教育在渗透时想要有效摆脱说教的意味,采取正确的方法和形式非常重要。幼师可以在幼儿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融入更多趣味化的游戏或者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的创设下潜移默化的融入情感教育。这样的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不仅会更加理想,学生对于幼师的很多教导也更容易理解与体会。幼儿园可以结合自身条件,丰富幼儿日常的学习生活,尽可能的将更多有意义的活动安排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来。这不仅能够给情感教育找到更多渗透的依托,也能够让幼儿从各种活动和游戏中有更多收获。有很多趣味化的活动可以引入到平时的教学中,例如,可以利用“结对子”的方式将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各自排演节目,让孩子们利用节假日或者课外活动的时间走进敬老院进行表演。这不仅能够培养幼儿对话那些社会上需要帮助的群体的关怀意识,也能够丰富幼儿内心的情感。也可以利用地球日、无烟日等特殊的节假日到学校所在的街道进行宣传,这样的活动最好有幼儿的父母一起参加,以提升活动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有很多活动都非常适合引入幼教课堂,并且能够有效融入很多不一样的情感因素,这些都是渗透对于幼儿的情感教育的良好方式,也是让幼教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多元的一种积极教学尝试。

三、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教育原则

幼儿情感教育小议 篇5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和谐的家园互动关系。

家园合作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共育,促进幼儿素质的提高,这是家园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如何整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家园互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育,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加强研究与探索的力度,正确理解和把握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畅通家园联系渠道是保持家园合作的途径,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合作方式有很多,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合作,都要保证其及时有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进驻千家万户,我们尝试利用电脑促进家园合作,在互发邮件的过程中,不仅方便了家园信息交流,更是保证了这种交流及时有效。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和意义都非常重大,但二者不能脱节,必须共同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教育效果。新《纲要》也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家园合作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而如何有效地与家长互动以促进家园合作是我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思考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聊天、博客、音频、视频,这些网络工具便捷的功能使我们的学习、生活、交流更加方便、迅速。网上聊天的谈话方式,由于没有面对面时的紧张,也不像面对面交流时需要迅速作出应对,从而给人以更多的思考空间,因此成为许多人选择的一种轻松、自由的交流方式。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敏锐地意识到网络应该成为家园联系的重要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架起家园互动的桥梁。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建立和谐的家园关系需要教师与家长双方的互动。然而,受传统教育观的影响,长期以来在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中,教师常常是处于主导的一方,而家长缺少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与想法。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促使我努力想办法建构心灵桥梁,更好地沟通家园关系。

我发现,网络等信息技术是进行家园沟通、建立和谐的家园互动关系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网络,作为一种虚拟空间能有效减少家长和教师在心理上的隔阂,同时也能减少教师和家长面对面谈话时的压力,让教师与家长能够坦诚相见。在网络上家长可以大胆地向老师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以及自己的想法。一些特别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家长在微信、QQ上向我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建议。更好地满足了家长的需求,不仅能使家长了解幼儿学习内容也让浏览博客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形成多样的家园沟通途径。

1、利用电话、电脑进行家园情感交流

与家长沟通最常用的方式有:开放日、接送幼儿交谈、家访、家园联系册、亲子活动等。用电话、电脑与家长进行沟通有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促进教师与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当日常活动中孩子突然出现不适,或者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及时和家长联系时,打电话或发短信非常方便而且快捷;MSN和QQ更是能即时地与家长互动交流信息。家长通过这些方式能随时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对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就会感到很放心,同时对教师的工作也多了一份理解、体谅和关心。对幼儿而言,如果在家中能经常接到老师来的电话,看到老师发的邮件,甚至利用语音聊天听到老师的声音,又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情呀!

2、利用博客、QQ建立家园共育的平台

实现家园共育,需要幼儿教师与家长以儿童发展为中心,进行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教师要随时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园里的生活、学习情况,进步与不足;家长也要向教师反映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与变化。双方相互沟通,取得共识,有了共识才能做到共育。由于幼儿的发展是迅速多变的,因此,这种沟通应该是经常性的。

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几乎人人都在上网,这其中也包括许多孩子的家长。为此我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班级博客,内容上包括幼儿学习课程、幼儿活动照片、家园合作等各个方面。通过浏览博客或在博客上留言,家长可以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也可以发表自己感言、提出建议或要求。我也会根据家长的意见调整自己的博客内容及形式或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家庭教育提供支持

1、在网络上发布科学育儿专题文章,邀请家长讨论。

发布一些关于科学育儿的专题文章,家长在阅读后会积极参与讨论,并谈论自己的感想。与此同时,家长会向我们征询一些育儿方法、经验,我们老师也可以给予及时的答复。

2、邀请家长网上群聊,共同探讨育儿经验。

可以经常会约好几个爸爸妈妈在网上群聊,大家共同探讨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并将这些优秀的家庭教育经验和所有的爸爸妈妈分享。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共同提高教育经验。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鼓励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

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是家园共育的重要方式。我们不能让家长做旁观者,而是鼓励参与,以发挥家长这一重要教育资源的作用。例如收集资料是开展主题活动的一个过程性活动,收集丰富的资料能帮助孩子们更好的探索和学习。如何寻求家长的帮助,获得家长的支持?通过我们的微信群,就可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幼儿情感教育小议 篇6

坪石镇金鸡小学四十四期乐昌班 黄秀群

【摘要】:美术课、情景、教学、三步曲

【关键词】:情景教学是当今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幼儿园美术课中采取情景教学符合幼儿园新《纲要》的要求。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去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情景教学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现实环境,通过情景的再现,让幼儿体会生活,从中得到知识。教师在特定的环境支持下,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可以大胆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虽然“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等口号在幼儿教育中广泛流传。但是我们的老师们在实际运用中却存在很多偏见,特别忽略幼儿个体差异和他们创造性培养的教育。在如今的幼儿园美术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以“灌输”为主的“填鸭式”教法,幼儿“依葫芦画瓢”,严重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虽然教师较注重幼儿技能的培养,如注意幼儿的绘画对象的外部形状、色彩的搭配、画画空间的安排等等,但在评价幼儿作品的好坏中也只能以“像不像”作为标准。因此幼儿只能按照老师的要求来画,自己就不会再去表现自己的优点和想法力。这样的话,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意义。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模式,这就是情景教学。

情景教学是当今最流行的教学方法之一。在幼儿园美术课中采取情景教学符合幼儿园新《纲要》的要求。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在艺术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去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情景教学就是为幼儿提供一个现实环境,通过情景的再现,让幼儿体会生活,从中得到知识。教师在特定的环境支持下,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可以大胆表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本人根据多年的经验了解,要运用好清洁教学方法,让它获得成功,要做好以下三步:

第一步:设计与主题相适应的环境。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尽量做到简单、明了。能够适合幼儿参与和理解。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的美术物质环境,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幼儿学习美术的兴趣就会提高,教学就会事半功倍。

例如我在教幼儿画《螃蟹》时,想到幼儿平时虽然吃过螃蟹,看到过螃蟹,还知道它味美可口。但很少人去注意,去认真观察过。于是我特地到市场上买了几只

螃蟹让幼儿观看。幼儿通过仔细地观察,认识了螃蟹的基本外形特征、颜色。通过观察事物,幼儿的兴趣得到提高,画起来也得心应手。老师自己也感觉教起来轻松多了。

在画“下雨情景“时,我选择了在下雨天进行这项教学活动。我先带幼儿到课室外观看下大雨的情景:那天空的颜色,那哗哗的雨声,那条条雨线,那雨滴落在地上的声音,以及那来去匆匆的人群等,所有的情景都让幼儿领略,感悟。通过观察,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情景,如”地上开小水花了”,“树木发亮了”,“天空好阴沉”,“行人的步伐加快了”等等。幼儿再画画时,就很乐意,很开心,都想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

再如,我在教幼儿画“太阳”时,我就带幼儿在一天不同的时间去欣赏太阳的美景。看早上那金灿灿的太阳披着朝霞,看中午银光闪闪的太阳还拌着朵朵白云,而傍晚的太阳周围却有红彤彤的晚霞。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比较,就会引起幼儿对美的事物产生了敏锐的感知,从而画出的太阳不再是一个模样、一种色彩、一种情调。

当然,这种让幼儿既学习了观察的方法,又提高了幼儿观察能力的方活动。教师要安排好、组织好。在活动中教师不要做任何提示或者启发,只用语言组织和帮助他们有目的的进行观察。通过观察让幼儿对所有事物产生新的认识和理解,而不是那种肤浅的、零乱的印象。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情景,让幼儿置身于审美环境中,不但有助于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幼儿美的创造性的发挥。

第二步:提供丰富多样的物质材料,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幼儿时代是赋有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身上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思考、想象以及触动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景。让幼儿内在能力释放出来。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始终保持积极、鼓励、赞许的态度,使幼儿敢于想象,极大发挥自己的潜能。幼儿本身就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的、稚气的想法中,都隐藏着创造性,老师要及时发现并精心培养。

幼儿的求异创造离不开物质材料,只有方式多样、难易适度的材料才能保证幼儿活动的质量。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绘画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有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

当教师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就会被多彩的材料所吸引,自然就会主

动地操作材料。这时老师可以让幼儿与老师、与同伴讨论,也可以互相走动观看,随时与别人交流有关课题和画画形式,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启发。不管幼儿画什么,教师都应该鼓励,特别是鼓励他们独自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尽量做到与众不同。

我在教幼儿画《虫虫世界》时,创设了《瓢虫妈妈找宝宝》的小游戏。瓢虫妈妈的许多宝宝不见了,小朋友帮助瓢虫妈妈寻找宝宝。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尝试自己画出不同形状、色彩的瓢虫宝宝。并且模仿找妈妈的情景。

在《玫瑰花开》的美术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彩色水笔、毛笔、棉签、广告颜色、橡皮泥和各种色纸等材料。为调动幼儿的想象积极性,我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美术材料和表现形式。幼儿可以用水彩笔、蜡笔画玫瑰花,可以用水墨画玫瑰花,也可以用吹塑纸、绉纸做玫瑰花等等。只有幼儿喜欢,采用什么形式都行。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除自己完成外,还可以自由选择同伴来共同完成,要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

实践证明教师创设情境性美术活动环境,充分调动幼儿积极、主动地创造。让美术活动和主题环境创设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幼儿就会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对美术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爱好。

第三步:给幼儿一个独特、新颖的评价体系。

幼儿美术创作的主要特征是幼儿通过美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稚嫩而纯真的内在情感。老师的评价方法对幼儿的想象和创造的再现与诱导很重要。也是每个教师检验自己运用情景教学法成功与失败的重要步骤。

首先不能简单地运用“再现、写实、逼真”这样的标准来评价幼儿美术作品,而应该从创造的新颖性、独特性及绘画技能的表现力等方面来评价。其次对作品的评价应该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不宜采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应该从其个人的发展水平来评价。原来我在美术活动时,看见幼儿作品不如我想象那样,就忍不住拿过画笔,帮她画,这样幼儿的作品就烙是了我的影子。这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就有极大的障碍。记得在园内一次美术作品展览时,一个家长让孩子带他们看自己的绘画,还问:“哪幅是你画的啊?”这时,孩子告诉家长,“这是我画的,这时老师帮我画的。”类似这样的尴尬场面,相信不只是我个人会遇见吧。我们这样做的原因是我们老师也许会理解我们的学生已经在我们的指导下都明白了,领悟了,画好了。可仔细想想,这是乎又在提醒老师:幼儿自己认为满意的作品,为什么老师要

改动呢?这是不是破坏了他们的作品呢?当我们为孩子添加那一笔,我们想到孩子的感受吗?那被我们改动的作品,已经不是幼儿自己独立完成的作品,不完成属于他的了,那只是我们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趋于完善、完美,而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角度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改一点而已。可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却是适得其反,结果是大相径庭。出现那幕情景就不足为怪了。

因此,教师只有改变以往只注重自己的感觉,从完美的角度来评价作品的方法。要从幼儿本身素质出发,让幼儿个体发挥到极致。只有我们的评价体系改善了,才能为教学的多样性提高更为广阔的空间,这是当今社会实际的要求,更是对幼儿美术能力培养的负责态度。

总之,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对幼儿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在前景教学中教师组织美术活动要突出综合性特点,强调教育应与幼儿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和扩展幼儿现实的生活经验,让幼儿从生活实际的层面上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当,步骤新颖,就能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爱好,引导幼儿的想象创作,给幼儿更为广泛的创作空间。教师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并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形、色、材料等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这对幼儿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美术教育活动不能孤立的进行,要开展有效的评价体系。这有助于幼儿的美术自信心的培养,使幼儿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美术,感受美,创造美。这样我们的美术教学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幼儿情感教育小议 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长资源,高效利用

幼儿教育是一个集家长、幼儿园及小学等多方面资源对幼儿进行培育的过程。然而,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 对幼儿家长资源的利用仍存在许多不足。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果, 家长的支持与配合非常重要。因此, 在幼儿教育中高效利用家长资源非常重要。下面笔者就如何高效利用家长资源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1. 充分认识到家长资源的重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 家长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 若想提高教学效率, 高效利用家长资源非常关键。第一, 教师应将家长教育当作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予高度的重视。同时, 对于家长资源的利用, 每学年都应制订详细的工作计划, 并将教师利用家长资源的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相挂钩;第二, 将幼儿教师与家长都当作幼儿发展的主体。在对待幼儿方面, 教师与家长应共同努力、互相尊重与信任, 致力于完成幼儿教育。

2. 平等对话、真诚沟通, 明确幼儿教育目标

真诚、平等的对话是利用家长资源的重要前提。因此,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交流与沟通, 让家长对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有清楚的认识。比如, 教师可在每次开展新的主题活动之前, 将教学计划与网络展示于主题墙面, 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关注, 并请家长积极参加, 一起协助完成目标。比如, 在开展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时, 可让家长带孩子一起观赏秋天的美景, 并做好相关记录, 让家长明确活动的教育目标及家长配合的意义。

3. 建立家长资源数据库

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 应对家长资源的利用有详细的计划, 并可具体安排到学期、学周及学日。为了实现对家长资源的高效利用, 教师应对家长资源进行备注与统计, 并将之编列成册, 又或者是建立数据库。家长资源应包含以下内容, 比如, 家庭职业背景、家长文化程度、家长关系结构、经济能力等。在网络时代, 教师还可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和家长保持联系, 比如, 建立班级网站、QQ群、博客等, 让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有更多的了解, 并能详细了解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情况, 也能加强家长与教师的沟通。

4. 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教育

儿童学习并非独立建构的, 而是在家长、教师及同伴相互作用过程中建构起来。因此, 在班级主体教育的活动中, 应让家长主动参与, 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比如, 在幼儿园大班的圣诞节活动中, 让家长充分理解本次活动的意义, 然后一起进行活动方案的策划、找影像、图片等, 或是提供更多真实的圣诞节素材。另外, 教师还可积极组织一些亲子小制作、利用废旧材制作体育器材等活动, 既能让家长感受到与孩子玩耍的乐趣, 唤醒其环保意识, 还有利于加深家长和孩子的感情。

5. 积极探索家长亲子教育

大多数家长在家中开展活动时, 往往计划性与目的性不强, 教师应对家长进行有效引导, 让家长明白和孩子玩什么、怎么玩。比如, 教师可通过家园联系栏、个别沟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向家长介绍适合孩子的亲子活动, 让各个家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游戏, 并将亲子活动扩展至智力、体能、语言手工及劳动等方面。另外, 教师还可将亲子活动的相关事项告知家长, 包括教学准备、活动延伸等, 而教师与家长可通过网络通讯、观摩、书信等方式对家庭亲子活动的经验及心得进行相互交流。通过这样的方式, 既能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诸方面的能力, 对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6. 充分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 共享家园资源

家长来自不同的行业, 自身知识储备、阅历、经验等不相同, 是幼儿园教学的一种丰富资料。因此, 在幼儿教育中, 教师可先对家长的特长、兴趣及工作性质等进行全面调查, 再根据家长的一些特点, 邀请其共同参与幼儿园组织活动的设计及有关知识的讲解、介绍。在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中, 比如“关于春季幼儿流行病预防知识”的宣传, 可充分发挥家长的职业优势, 让家长就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与宣传。除此之外, 还可通过家园联系栏对本班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介绍, 然后提出各个家庭的教育热点问题, 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 然后在练习栏中张贴一些好的文章, 包括家庭指南、教师联系方式、亲子游戏、幼儿园写真等, 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由于家长各自行业的不同, 因此带来的教育素材也会千差万别, 这样不但有利于开拓孩子的眼界, 还有利于幼儿社会性认知能力的发展。

小议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篇8

关键词:情感 情感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

【分类号】G633.3

国外学者认为:“情感教育的本质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贯穿于教育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是将其看成一个特殊或独立的形式,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情绪、态度、情感以及信念等,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情感教育可以将其看做完整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育的各个环节。可以说,情感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实现情感和认知教育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情智和人格,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很多中外教育名家都十分重视情感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伪君子。”黄麟生教授认为:语文教学要注入“情”,突出“情”,使之贯穿于语文科读文教学的始终。

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必须“有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明确语文学习的目的。”达到“保持学习语文的愿望和兴趣”“有较强的自信心”,实现“在学习中有较强的合作精神”“愿意与他人分享各种学习资源”“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情感”,增长“尊重汉民族文化”的文化意识,以及具备“合作精神”品格。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机制造就了在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教育的忽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情感的积累和发展,造成学生“情感空白”,学生面对的是一些“冷冰冰”的语言文字或语法规则,造成语言输入的效率低下,还影响学生出现消极情感,如部分学生缺乏自信、焦虑、厌学等。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情感教育,整合优化教学过程,在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情感、品行的健康发展,这就实现了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所以,高中语文教学把情感教育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具有科学的现实意义。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新课导入时进行情感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情感

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颖独特的导入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新课的导入作为教学课程的第一个环节,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同时为新课的开展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新奇独特的导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尽快进入教学环境,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深入挖掘教材文本的德育价值,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做到循文求意,因意悟文。深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价值,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可以按课文感知、阅读理解、评价鉴赏三个环节进行。通过分析鉴赏课文,挖掘文章中的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

(三)巧妙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学生的理解,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情景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情感。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从而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在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诗词中的意象,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体悟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这样就容易让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培养起学生各种纯洁而高尚的情操。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能够实现图形、文字、声乐、图像的有效结合,能够提供多角度、多方位的视听感受.便于学生情感体验空间的营造.能够有效保证情感教育的实施。心理学研究发现: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的运用能够丰富学生的视听感受,能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思考,并且可以把文本中具体的情感或细腻、或深入的体现出来,与学生真正实现内心上的交流,便于引发学生的集体共鸣。

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借助电影、电视、录像和音乐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学《我有一个梦想》和《纪念刘和珍君》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经过剪辑的马丁路德当年的的演说片段(可以从网上下载)和1926年“三﹒一八”惨案的电影片段资料。这些视频资料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一个时期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從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给学生直接、现实化的感受,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感情与作者共鸣,增强学生对反动派的增恨和对烈士的怀念崇敬之情。再如,在讲授《再别康桥》这堂课时,可以穿插播放黄磊的同名歌曲的伴奏曲;在讲授老舍的《茶馆》时,可以先播放与当时社会背景相关的视频资料或者图片资料等。这也便于学生展开联想和对比,使他们情感得到熏陶的同时,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完善了自身的性格。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的教学功能也逐渐趋向多元化,其中情感教育是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所以,每一个语文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让健康、真挚的情感贯彻于自身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自身的实践去感染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获得最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渐把高中学生塑造成为具有丰富情感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使学生积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更好的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北京当代师苑教育研究院主编.《中国当代教育研究》.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66-567页.

幼儿情感教育小议 篇9

情感智力理论的提出是人类对自身认识的一大飞跃,它揭示了人成功和快乐的`秘诀。一个人拥有了高水平的情感智力,才能取得成功,才能生活得快乐、幸福,进而保证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过去的幼儿教育中,情感智力教育机会是空白。现在,我们应该为幼儿补上“情感智力教育”这一课。北京市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九五”课题《幼儿情感智力培养方案研究》对此进行了三年的研究。该书就是研究的成果。

全书目录如下:

理论篇讲情感智力理论,幼儿情感智力教育(意义,目标和内容以及方法);

实践篇讲幼儿情感智力各年龄段培养活动,共81例、随即教育案例18例、以及个别教育案例10例。

最后附5――6岁各种同伴交往类型幼儿情感智力特点研究。

该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读者能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该课题主持人,该书主编刘丽是北京教科院早期教育研究所专业研究人员,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从事学前教育理论和时间研究近,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其他成员均为有丰富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幼教工作者,如副主编赵静,是北京槐柏幼儿园副院长,其他还有山西太原幼儿师范学校刘丽湘、全国总工会幼儿园、北京和平门幼儿园的参与课题成员。

该书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定价18:00元。

小议农村普法的宣传教育论文 篇10

摘要:

我国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普法宣传教育,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取得了明显的普法成效。但是随着普法的深入,如何在广大农村地区更好地、更深入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如何把我国的农民培养成“有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作出回答。

关键词:

法律宣传教育;依法治国;小康社会

普法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农村的普法宣传教育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即繁荣富裕、民主法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就更加需要发挥法律规制、调解纠纷的作用。

自1986年以来,全国已经实施了四个五年普法规划。我国农村的法制建设有了明显的变化,农民的法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农村法制建设中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建设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笔者仅就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以飨读者。

一、在当前进行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意义

中国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三农”问题。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农村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五五”普法把农民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充分表明了普法教育对于建设新农村具有深远意义。

(一)是提高农民法律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不懂法律就难以参与经济活动,农民不参与市场经济活动,就会影响和滞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加强农村普法教育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二)是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的重要保障

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推进基层法制政府建设,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监管市场的能力,促进农民和农村经济实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从而保障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三)是实现“五五”普法目标的重要举措

“五五”普法规划提出了“‘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重要的是要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实践表明,农民的法律素质提高了,法制化建设进程就会加快,“五五”普法规划的目标就会圆满实现。

农村是社会稳定的基础,通过普法宣传教育,农民法律意识增强了,基层稳定了,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其物质文化生活才能得到满足,根本利益也才能得到体现和维护。

二、当前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普法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我国虽历经“一五”、“二五”、“三五”、“四五”四个阶段的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但是由于我国历史原因、地理原因、民族原因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的普法教育尤其是在农村的普法宣传教育这一块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思想上认识不足

一些乡(镇)级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有名无实,忽略了此项工作,如有上级主管部门进行检查时,就突击安排敷衍了事,甚至有时出现“推一步走一步”的状况,有的村干部把普法宣传教育当成是“听话”教育,要求农民学法主要是要农民听话,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没有正常开展。

(二)经费上保障不力

大部分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有的地方普法宣传教育经费没有能列入财政预算内,有的虽然能列入财政预算,但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或者是“空头支票”,经常性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难以开展。

(三)时间上集中困难

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生活的自由化程度高,自主安排自己的耕种。另外村民居住比较分散,他们的规律是早出晚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部分人员外流,加之普法宣传教育力量不足,集中学法难组织这种情况一直困扰着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正常开展。

(四)形式上手段单一

一些农村的普法宣传教育还习惯于借助行政化的手段来进行,依然是讲讲课、出板报、搞专栏、开动喇叭、张贴标语,进行普法宣传形式传统单一。另外,由于普法宣传教育人员和宣传员深入农村少,编写的教材不能满足农村普法教育的实际需要,观念陈旧,形式单调的教育方法,给人感觉是走过场,影响了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深入。

针对存在的种种问题,原因分析如下:

1.宣传教育认识上的偏差:有的认为,经过近的普法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已经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知识都已学过,已经达到了普法的目的。因此,大规模、全民性的普法任务已经完成,普法工作该结束了。还有少数基层单位认为,普法是软任务,搞好搞坏无足轻重,对此项工作持轻视态度,产生组织领导上的“疲软性”。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使普法工作摆不上位子,挂不上号,上级抓一抓就动一动,完全处于应付状态,在组织领导上不够得力。

2.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绝大多数单位在制定计划时,没有针对本地实际需要,针对不同层次和不同对象,根据不同时期和阶段的特点来确定学习内容,制定的“规划”、“计划”上下一个样,学习的内容也是各地一个样,缺乏针对性。

3.部分干部工作方式难以服众:近年来,有极少数干部,特别是农村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罚代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因此造成一些农民认为:“法律条文讲起来容易,但执行起来就走了样,法讲的是一回事,执行又是另一套,学法无用”。由于这种学法脱节、执法不公的现象,挫伤了农民学法的积极性。

三、当前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思考

农村普法教育工作,由于其范围广、人员多,文化层次差异大、组织程度低,始终是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进入新的社会转型期,无论是在组织形式上、实施方法上、学法需求上等

诸多方面,与前四个五年普法相比,都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是:

1.由于农村生产经营方式、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民集体活动的时间和机会明显减少,使得过去采用的利用农闲时机进行集中普法教育的方法也难以实施。

2.由于行业分工的`细化,农民对经济活动方面的法律法规关心程度明显高于过去,尤其是对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相关的专业法律知识的欲望日益强烈。这就使农村普法工作出现了多样化、专业化的要求。

3.由于经济发展,农民需要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法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了提高,使农村普法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笔者结合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新特点,对“五五”普法教育中的农村普法宣传教育有一个初步的思考,现将思考认识表述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具体领导的责任

首先,从思想上要重新认识在我国普法教育任务重。普法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搞突击、搞运动。要把普法宣传教育当作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来对待。我们实施法治国家仅仅半个世纪左右,广大农村还残存着封建意识和封建做法,改变一个人的观念和思想不是靠打压封杀,要靠教育慢慢的影响从而改变其思想。我们的普法宣传教育就是要做到通过以案说法、以理服人等方式启蒙农民兄弟的法律意识之门,唤醒其了解法律、学习法律、掌握法律的自主性和自觉性。

其次,我们还要在组织上给予保障。我们要明确机构,确定专人负责,真正做到“保障有力,责任明确”。法律宣传教育工作人员要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要经过一定的考核,不能随便找人说教宣传,最起码从事普法宣传教育的工作人员自己要“知法、懂法,守法”。同时相关的政府机构应该在财政预算中增加专属的普法宣传教育经费,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再次,对于普法宣传教育不能搞标准化检查、突击检查。我们不能拿一个量化的、精细化的普法宣传标准来进行考核。我国地域辽阔,风俗迥异,区间差别很大,我们不能拿一个地方的做法去要求其他地方的做法,我们要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农民的法律意识提升了,法律的文明程度改善了,任何方法、方式都可以尝试。同时,我们也不能搞突击、临时检查。这种随意性检查有可能既起不到检查的目的同时也伤害了当地群众的情感或利益。

最后,我们要真正做到“赏罚分明,奖惩得力”。我们既不赞成搞突击检查和标准化检查,但是我们也不能漠视或姑息普法宣传的涣散、无力。如果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我们要对相关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我们应该从组织建设到措施保障、从长远规划到具体计划、从实现目的到阶段目标等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发掘、表彰一批措施得力、成效显着的机构或人员,惩戒一批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的人员,真正做到让有能力的人肯干,肯干的人愿意干。

(二)探索宣传方法,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法

我们很多地方的普法宣传工作人员目前还停留在“说”的阶段。一进入农村就是用大喇叭说法,或者在宣传墙上用图画文字的形式说法。一般情况下来的时候兴师动众,效果却差强人意。其实借鉴国内外一些成功的做法,我们不仅仅要会“说”,同时我们还要会“学逗唱”;我们不仅仅要会编排“法制黑板报”,还要会利用网络、电视等影像设备进行宣传。我们可以通过比赛、歌会、晚会等形式,通过地方剧种、歌舞、小品、相声等手段进行普法教育。我们的工作人员也不仅仅是主持人或者宣讲者,他同时可以是参与者或者是听众。我们要想尽一切方法,只要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都可以承载普法宣传的内容。其实“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普法宣传教育也同此理。

(三)宣传具体到位,讲授农民实用的法律知识

我们不仅要能宣传、肯宣传、会宣传,而且还要知道宣传什么。由于我们从前的普法宣传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全国一盘棋,村村都相似的问题,我们现在就急需解决广大农民兄弟目前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目前他们破切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是什么?他们感到迷茫困惑的法律问题又是什么呢?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不能“闭门造车”同时我们也不能“坐而论道”,自我臆想和空谈理论的做法在农村普法宣传教育中会适得其反,挫伤广大农民兄弟的学法积极性。这就需要我们的普法宣传工作者进行实地调研、制定长期规划、提出具体目标、采用有效手段、宣传实用内容。

上一篇:职工教育论文下一篇:优秀药店店长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