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2024-05-29

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共13篇)

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篇1

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姚安县山坡小学杨德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孩子的未来,在提倡赏识教育的同时,不应该忽视“惩罚”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懂得为自己的过失负责任。有责任感,一个能承担责任的人,才是现代人。

教育应该有奖有罚,只有颂扬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犯了错误,就要担责。当罚不罚,则生骄气。马卡连柯曾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

现在的教师抱怨学生难管,不敢与不会惩罚是很大的因素。然而,教师应该怎样举起惩罚之“棒”?

一是赏罚并举。只是一味地赏识而没有惩罚,或只一味地惩罚而没有赏识,都是一条腿走路。赏识和惩罚要并重,有罚有爱,学生才会心悦诚服。

二是爱和尊重原则。教师要有治病救人的爱心,杜绝蔑视,摒弃“笨蛋”、“蠢货”等教育忌语,充分肯定孩子的其他优点,保护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甘于受罚,勇于改错,把惩罚的过程当作人生一课。

三是方式要适当。惩罚是一步险棋,用得好则峰回路转,用不好则事与愿违。不合理的惩罚所引起的负面效果,对学生心理的伤害是长期的。惩罚的目的不是为了治人,而是为了治病。应选择文明的方式,力避简单粗暴。惩罚要对事不对人。

四要适度和及时。惩罚过轻起不到教育效果,惩罚过度会引起偏激反应。及时的惩罚能使学生体验更深,延迟的惩罚会因事过境迁而成为“秋后算帐”,易使学生产生情绪上的反感和对立。

五是要戒体罚倡文罚。主要是罚做事,包括写作业、画图画、唱歌等方式。例如适当地罚作业,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心。又如罚唱歌,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惩罚。再如罚做好事,能激起学生向善、向美的追求。还有魏书生创新的罚写说明书,这比写检讨书效果好,能触及内心。另外罚写心理病历也值得借鉴,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疗程,有利于让学生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冷静地选择改正错误的方法。

“教不严,师之惰。”对孩子严加管教是教师的责任。“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难免犯错误,惩罚会让学生知耻而后勇,在教训中学会社会法则。我们相信孩子在经过惩罚之后,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在今后听得了批评,受得了建议,抗得了挫折,担得起责任,从而经得起人生的风雨。

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篇2

近30年来,雷夫一直担任洛杉矶霍伯特小学5年级的教师,并且从未离开过56号教室。56号教室的学生违反班规后,所受到的最严厉的惩罚是:不准参加发生不当行为时所进行的活动。这些年来,他从孩子们那儿听到的最不公平、最不合逻辑的处罚常常是这样的:因为某个孩子在教室里捣蛋,结果老师就决定全班下午都不准打棒球。雷夫的学生们每天都会打棒球。孩子们都知道,如果相互之间不团结的话,他们就会被从场上替换下来,“坐在一旁看大家很高兴地玩”。上雷夫的科学课,所有的学生也都知道,如果有人只用实验器材玩耍的话,他会被要求站到10英尺之外看其他的同学快乐地做实验。

一些参观者看到这种情况后,担心如果学生耽误了这些科学实验,可能就学不到这种技能了。“对,他可能学不到,但是,那是他自己做出的决定。”雷夫回答说。这种惩罚的手段很管用,因为学生们不愿意中断他们喜欢的教学活动。

(摘自“好研网”李斌文)

现代教师应建立惩罚同体观 篇3

面对犯错的学生,李老师没有训斥指责,而是巧妙地实施惩罚,既让犯错学生明白道理,磨砺品行,又能以此为契机,促进全班同学整体发展。更具匠心的是,李老师通过与学生一同受罚,显示出了真诚的爱和民主的态度,从而与学生建立起惩罚同体观。这在学生看来,教师与自己是处在同一立场,对自己实施惩罚是从维护自己的利益出发,是为自己好。这样,亲其师,信其道,学生自然会主动受罚,积极受教。

建立惩罚同体观,要求教师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和缺点。错误是伴随学生不可或缺的成长基因,教育原本就是从问题开始,甚至从错误开始的。理性审视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不难发现,多数时候学生犯错都是“无意”的,甚至在行为背后还隐藏着“可爱的动机”“美丽的故事”。儿童的“无意”行为不同于成人的“蓄意”行为,懵懂无知不是思想不端正、道德败坏。我们既要通过惩罚及时遏制学生过错行为的蔓延,又要学会接纳并善待学生的错误,以变废为宝的慧眼去挖掘学生过错行为中的“难能可贵”。

建立惩罚同体观,要求教师善于引领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惩罚。在实施惩罚教育时,我们必须引领学生建立一种共识——惩罚针对的是不良行为,而非学生本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是一种美德。受罚是为了使自己进一步明晰错因,承担错责,从而增强自身避免犯错的“免疫力”,它不是犯错的苦果,而是发展的良药。我们必须营造这样的一种氛围——对于犯错的同学,不应嘲笑、歧视,而应该伸出友爱之手,主动帮助其进步。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知错后又焉能不主动受罚自新?

建立惩罚同体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犯错的原因,实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惩罚。即便是同样的错误行为,学生犯错的原因也不一定相同,因而惩罚的方式也应不同。我们要善于用智慧和真情走进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从学生的视角解读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脉动和心理需求,实施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惩罚方式,从而为学生的懵懂点一盏导航的心灯,为学生的过失敲一记警示的心锤,引领学生更好地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临海市哲商现代实验小学)

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学智慧 篇4

有学者指出,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在教学专业活动中形成并得以发展的,需要较长时间的职业生活积累。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必须把握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特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已有的教育经验、目前的实践体验和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体说来,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特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独创性。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具有鲜明的个体性,即每一个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都与他人有明显的区别,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突发的灵感,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外显,是对教学实践的顿悟。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于重视“他山之石”的学习和借鉴,学校管理者也常常要求教师必须多听课、多学习,似乎只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教师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激发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事实上,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主要不是靠学习和借鉴形成的,教师对自我实践经验的感悟、总结、提升,才是形成、提高自我教学实践智慧的主要途径。

二是随机性。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教师无法预设的随机行为,它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不可预知的教学事件有一定联系。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过于强调教学过程的严密性、教学环节的完整性、教学内容的指向性、教学目标的预设性,而缺乏处置课堂偶发事件的灵活性,更不重视偶发事件所引发的课堂生成目标的达成。必须指出的是,教师实践智慧的发生虽然具有偶然性,但并不意味着教学实践智慧的形成没有规律可循。教师应该通过对诸多偶发事件的处理艺术的总结和锤炼,有效探询教学实践智慧形成的规律性,从而逐渐由实践智慧的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篇5

保定市容城县沙窝幼儿园阴淑梅

摘要:师德是一名教师从业的基础与根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幼儿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公民要有社会公德,作为家庭成员要有家庭道德,作为一个教师应有教师职业道德,它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捷克的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应该是职业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

关键词: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以身作则修养

师德是一名教师从业的基础与根本,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基本的专业素质的同时,更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幼儿教师的道德品质是多方面的,作为一个公民要有社会公德,作为家庭成员要有家庭道德,作为一个教师应有教师职业道德,它是教师道德生活的重要行为准则。捷克的夸美纽斯说过:“教师应该是职业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

新纲要明确的提出,教师应该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对儿童发展来说是一个促进者;所以幼儿教师要具备:

(1)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思想素质)

说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样一些词儿: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确实教师的职业离不开“师爱”,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我也有一个5岁的女儿,作为母亲,我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关怀着她的成长,这种情怀是无私的、投入的,每当女儿在生活中、学习上取得了一些进步,我都会非常高兴,这种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可以消除一天的劳累。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多年的幼儿工作中我也如同对自己的女儿那样对一切孩子,这就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幼儿,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这样你就会感到有意义,幼儿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享受拿到成功与快乐,孩子和我之间已经有了一种特别的默契。就连孩子们的爸爸妈妈也常说:“还是老师行,说什么都听,干什么都把老师的话排在第一,说:“老师说的,老师说的。”那一刻,我才深深地体会到我在孩子心目中的角色(地位)现在,我最喜欢孩子们亲切地叫我一声——“老师”,这两个字就是责任,是爱心,是奉献。这简单的两个字构成一个多么神圣而又繁琐的事业,就是这两个字让多少人在教育战场上默默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一个人无论干什么都要有责任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工作负责。做幼儿教师首先要爱孩子,爱本职工作,有了“爱”就一定会付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书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是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对孩子对事业、真诚。因此要做到喜欢孩子要真心:是基础,你不真心喜欢孩子,我想您不会心甘情愿的做幼教工作,只有真心喜欢孩子,你为他们付出才会无怨无悔。孩子生活要关心:孩子的心情怎样、天气变化了衣服穿的多少、孩子病了吗?怎么不愿动?等等都要关心。

教育孩子要精心:生活无小节,处处是教育。教学无小事,事事要精心。《资料汇编》中落实新《纲要》执行新《常规》中有详细的要求,大家应熟练掌握,以便更好的指导工作。

观察孩子要细心:每个孩子的言行举止要尽收眼底。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为什么他不愿参加活动等都要心中有数。看到了才能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

引导孩子要耐心: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水准来要求孩子,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不能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孩子,要耐心的引导幼儿学习,让他们在不同水平上有提高。

(2)热爱幼儿、热爱幼儿教育事业

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最基本的品质,对孩子没有真正的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将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伟大的俄罗斯文豪高尔基说道:“教育儿童的事业是要求对儿童有伟大爱抚的事业。”

现代心理学研究材料说明:学前儿童是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成长,成人的爱抚对幼小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幼儿对教师有种特殊依恋,教师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极其重要的教育手段。幼儿教师热爱幼儿不是出于个人情绪的偏爱,不是个人的好恶,不是自然的爱,而是理智的爱,尊重的爱,严格的爱。每个幼儿独特的个人,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幼儿教师要因材施教,使每个幼儿的潜能都得到发挥;幼儿是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栋梁之才,教师要向幼儿提出正确的、一贯的要求。激发幼儿做好孩子的愿望,引导他们开展游戏和各项活动,发扬他们的优点,耐心帮助他改正不足之处,而不是溺爱或放纵的爱。

(3)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身作则,做幼儿表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精神文明的播种者。孔子是中国第一个提出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的人,他认为教师应是学生的榜样,要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学生,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幼儿的成长有特殊的影响。幼儿模仿性强,教师的行为举止就是他们直观的活生生的学习榜样,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是这样。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曾说:“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的眼睛更加精细,更加敏捷。对于人生心理上各种细微变化更富余敏感了,再也没有任何人象孩子的眼睛那样能捉摸一切最细微的事物。”这说明幼儿教师本身的表率作用是何等重要。因此,作为幼儿教师,他比任何职业的人更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思想进步,言行一致。

(4)积极更新知识,培养教育技能

当前,知识更新很快,教学手段也在经常更新,教师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掌握最新的技术,否则,所教的内容就会大大的落后。信息时代对教师的知能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知识像滚雪球一样地急剧膨胀并加速陈旧的现实,今天的教师可能经常会处于“被学生问倒”或者某些方面根本不如学生的尴尬之中,教师作为知识作授者的传统地位被动摇,教师是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也已经动摇,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已不能再把简单地、盲目地传授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能再把主要精力用来检查学生对知

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把教学的重心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从“独奏者”角色过渡到“伴奏者”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教师要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换,主要靠学习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行为和能力,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重视教育科研,确立教师即研究者的新观念。成为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是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也应是教师的自觉选择。

(5)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21世纪是一个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凸显的时代。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类生活,已经成为人们探索人生价值、实现道德价值的重要体现。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思考离不开关注教师的生命和生活。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美好的教师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美的吸引力、爱的感染力、无言的教育力。因为教师总是在主动地向学生施加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上,而且体现在对学生成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上。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哪怕知识再渊博,学问再精深,也绝不是称职的教师。教师确立新的健康观,关注自已的生命,创设和谐的生命形态,成为教师职业道德和高尚人格的重要内容。

(6)对待教师集体和家长要互相尊重

幼儿教师要处理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职业道德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幼儿教师对待同事应互相尊重,看到别人长处,虚心学习,互相协作,互相团结。步调一致,形成良好的集体。才有利于教育目的的实现。

家长的配合是了解幼儿,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幼儿教师应尊重幼儿家长,理解他们对子女的关心和期望的心情,帮助他们了解儿童教育的要求和内容。取得家长与幼儿园更好的配合,并参与教育工作。

幼儿教师是社会的成员,一切言行还应符合社会公德和规章制度要求。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怎样的国防观念 篇6

国”字的繁体写法为“國”,可拆分为“一”、“口”、“戈”和“口”,分别代表土地、人民、武器和城墙等构成古代原始意义上的国防的基本要素,也表明国防事业对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主权国家,最重要的是生存和发展,即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局势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领域的良性发展,从而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又要具备怎样的国防观念呢?

首先,要了解祖国历史。一个对祖国历史一无所知的人是不会真正爱国的,一个对祖国历史漠不关心的民族不可能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只有了解历史才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危机感,才会有助于自觉形成良好的国防意识,从而树立起牢固的国防观念。同时,了解祖国历史也是热爱祖国的基本要求。

其次,要了解当前世界局势有助于形成全面看待问题的战略眼光。随着世界格局的不断变化,我们必须培养敏锐的政治战略眼光,从而增强国防观念,使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教师应建立怎样的教学理念 篇7

一、教师不再只是教书匠, 而应该是多重角色的扮演者

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 教师应该掌握多种技能, 扮演多重角色。

首先, 教师应该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这一角色时, 应注意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的特点、特定的学习内容, 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

其次, 教师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一定的教学秩序是开展教学的前提。探究式学习的重视与采用, 使教师作为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更为突出。教师要帮助学生组织学习小组, 引导和指挥学生参与讨论并开展其他各种合作学习活动, 使各项学习活动得以深入开展, 进而通过组织好的群体互动来促进个体的发展。所以对于学习小组的人员分配是所有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学习小组一般4~6人一组为宜, 以4人为例, 不能简单地指定前后桌的4人为一组, 而应根据学生的成绩来分, 4人中好、差各1人, 中等2人, 各个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差不多。布置任务时, 小组成员的分工要有所侧重, 不能形成1人说3人听, 或2人做2人看的现象。以“粗盐的提取”为例:动手操作的过程、器材的准备、实验的设计、数据记录、小组发言等都要有侧重的人员。

最后, 教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发现者。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情况, 同时还要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 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深入地反思一下传统的教师观和教师角色的定位, 以积极而乐观的姿态走向新的教师观, 确立起自己在新课改中的崭新的教师角色形象。

二、教师不再是“教教材”, 而应该是“用教材”

笔者认为教师要用好教材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出发。

首先, 教材是“材料”。在新的课程理念里, 教材不再是“学校教学实事上的唯一依据”, 它只是一种主要材料, 是“学生和老师进行教学的材料”。这样, 我们就可以接受与此有关的一些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变化:顺序可变、时间可调、实例可换、内容可选。

其次, 教材是“学材”。教材虽然是师生公用的, 但它主要是学生用的, 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因此,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教材还给学生。

再次, 教材是“媒介”。教材应该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媒介。在实际教学中, 有许多人认为教材是学生认识的客体, 把学生学习教材当做目的, 从而导致死记硬背等现象的产生。新的教材观要求我们不再把教材当做教学活动的目标和对象, 而应把教材看做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介。

三、学生不再是教学中的被动者, 而应该是主动者

新课程改革把“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核心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新的学生观。

首先,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教师的任务是引领学生走向正确之路, 而非机械地评判其行为的对或错。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各个方面不尽完善, 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引导他们改正错误, 切忌鲁莽武断。因此, 我们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也要对自己能教育好每个学生充满信心。

其次, 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一个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 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因此, 绝不是教师想让学生怎么样, 学生就会怎么样。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教导, 首先要视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认识到每一个都是唯一的“这一个”何其重要。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 尊重学生、相信学生, 构建起师生平等、和谐、合作的关系, 才能培养出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一代学生, 才能使新时代学生既具有前人的优秀品质, 又具有前人所没有的现代品质。

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篇8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郑重指出,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

然而,作为“四大危险”之首的“精神懈怠”危险常常是我们容易忽视的。正如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大凡创业者刚开始无不兢兢业业、聚精会神,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然而后继的守业者由于客观环境的好转却渐渐沦为“温水中的青蛙”,在安乐中精神懈怠从而萎靡不振。由此可知,精神懈怠的危险作为最大的危险关键在于没有意识到危险。这点是最可怕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常犯的错误。因此,当我们面临“精神懈怠”的危险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不断学习,坚定信念。古人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读书学习是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的一个重要途径。读书学习是我们胜任现在工作的必然要求。一个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人,精神是不会懈怠的。认真读书学习,就能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我们要充分认识自身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肩负的重大责任,坚持率先垂范,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些。要采取分散自学、集中研讨、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钻研,努力掌握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推动科学发展。要合理安排工作和学习,多一些看书学习。我想只要我们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子学习的热情和韧劲,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坚持深入学、系统学、持久学,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就一定能提升理论学习的新境界,从而真正体会到党的先进性,党的与时俱进,最后坚定我们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加强自身对革命奋斗精神的修炼。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一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无私奉献、誓死前进的革命奋斗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就是这种精神的写照。虽然现在时代变了,但是革命奋斗的精神依然需要我们保持。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下,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面对社会经济形式的日益多样化,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差异性的不断增强,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能不能保持和发扬我们党的革命奋斗精神,关系着党能否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永保先进性,关系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要做到:

一、要有新的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陈旧的观念落后于时代,会束缚我们脚步;先进的观念与时代合拍,会引导我们向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的思想观念必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坚持用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努力克服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以改革的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

二、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精神决定风貌。健康的精神充满斗志,能让人勇气倍增;病态的精神缺乏神采,会使人消极堕落。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要激励自己不满足现状,更上层楼,做一流的工作,始终保持蓬勃朝气、自强不息的意识,有锲而不舍、创优争先的劲头。

三、要有开拓创新的胆略。勇于创新,事业就会前进;怯于创新,发展就会停滞。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挖掘创新潜能,发挥创新才干,改进工作方式,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取得新的成果。

不断培养和加强自身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其外在形式随着时代的发展、条件的变化呈现多样性、变动性,但内在本质是永恒的。其本质并非是在艰苦生活条件下的权宜之计,而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精神支柱。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必须赋予它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形式。我们当代大学生,面对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新形势,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其艰苦奋斗精神应理解为:在生活上有艰苦朴素、克勤克俭的生活作风,励精图治,自强不息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坚忍不拔的心理素质;在工作上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知难而进、不畏艰险的拼搏精神;在学习上有严谨求实、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刻苦钻研、奋发向上的学风,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然而,针对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富有激情、情绪化重、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等年轻共有的特点,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忧患意识和挫折教育。

一、加强自身的忧患意识。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战争和贫困,他们身上缺乏上世纪初叶时华夏青年所具有的忧患意识和励精图治的决心。这是其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关键,忧患意识首先是一种理性思维。安与危、喜与忧、祸与福都是辩证共存的。古人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居安思危”等就是在宣传这种辩证法。忧患意识是一种责任意识。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说到底,只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才会深怀忧患意识,把忧国忧民作为爱国爱民的一种体现,把为国为民作为自己肩负的神圣责任。一个清醒的民族要居安思危,一个成熟的国家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让大学生切实看到我们所面临的困难。通过与发达国家进行经济、科技发展的对比,找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通过进行党史教育、典型人物创收史教育和反面人物的警示教育,增强对艰苦奋斗现实性、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教育树立一种社会责任感,使我们真正理解现在能不能坚持艰苦奋斗,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荣辱兴衰,关系到个人是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

二、加强自身的挫折教育。当代大学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很大程度上是其没有勇气去面对困难或受到挫折后产生畏惧心理。最终,其中一些人就开始幻想或者说奢望不经过艰苦奋斗却能够获得成功,并沉溺在这种虚无之中,拒绝和否定艰苦奋斗。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就要学会怎样去面对挫折。一个大学生如果经不起各种大大小小的挫折的考验,即使他有满脑袋的知识,也不可能在事业上有作为。因此,大学生的成功必须有坚强的挫折容忍力作后盾才行,应该做到遇挫折而不气馁,处逆境则更奋发。在挫折面前充满自信,坚信自己的理想是正确的,坚信自己一定会成功的,百折不挠,直到最后实现目标。

戒骄戒躁,谦虚进取。诚然,戒骄戒躁、谦虚进取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但反观身边的大学生,能够自始至终地保持这种美好品质的同学真是寥若晨星,凤毛麟角。急躁,沉不住气,骄傲自大,颓废,已经成为了当代部分大学生的“品质”。当然,这番话难免过于极端、武断,可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在整个大学生群体中这样的大学生确实不是鲜有其人。即便是大学生中的佼佼者,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以上的不足。

在学习中,我们要戒骄戒躁、谦虚进取。维新人士谭嗣同曾说过,“学人一骄便不能为学,所以第一要去‘骄’字”。由此可见,骄傲确实是学习途中的第一道“拦路虎”。我们若想取得较大成就,非得将之扫除殆尽,否则无异于“养虎为患”。在学习中每有所获之时,我们信心倍增,心情愉悦,若是不把握住度,则极易“演变”成沾沾自喜,自鸣得意,再加上他人的一两句奉谀之词,狂妄自大也就“应运而生”了。人一旦狂妄自大,就难免闭目塞听,拒谏饰非,不管是对圣贤书还是对箴言都会置若罔闻。学海无涯,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名师大家大都活到老学到老,从不认为已经达到了最高峰,作为平常人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本和资格只是蜻蜓点水般地学习呢? 满招损,谦受益,古人已将道理说得透彻至极。谦虚绝不是点头哈腰,奴颜屈膝,而是高姿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须知即便自己再优秀,学到的知识也不过是沧海一粟。只有虚心向他人请教,才不至于闭门造车。谦虚的人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在《师说》中也写道。其实,身边的人都能为人师,虽然他们此长彼短,但我们可以取长补短,“择其善者而从之”。

以上就是我对当代大学生该怎样面对“精神懈怠”危险的建议,也许区区的几千字并不能解决当今的问题,但是我希望它能对我们一些小小的改变。因为小小的改变能使我们感到我们还能有危险意识,我们还没有完全懈怠下去,这样我们就有进步空间,我们就会坚信:明天会更好!

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篇9

网络世代的到来,代表的是生活形态的改变。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对人们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答:

1、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 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

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 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

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篇10

立足本职岗位,高质量完成职业任务,是党员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根本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精神尺度与物质尺度的统一。精神尺度反映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党员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宗旨,在任何情况下都做一个有益于党、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物质尺度反映了党员为党、为社会、为人民服 务的实际行动以及所做出的具体贡献。大学生党员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首要的一条,就是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社会主义高校的任务,是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领域所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必须成为所学专业领域的中坚骨干力量,以卓有成效的工作业绩来为振兴中华做贡献。如 果学业荒废,或学艺不精,不能有效承担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即使有为人民服务的心愿,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建设者,基本的人生责任都不能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大学生党员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有素质准备性特点,必须从这一特点出发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为人民服务又是实践性很强的党员现实行为规范要求。大学生党员同样必须随时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付诸实际行动,通过力所能及地关心他人、服务同学、奉献社会的行为来在同学中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不管置身何种环境,从事何种职业,乐做好事者总能给他人送去温暖,带来欢乐,驱走忧愁,留下欣慰。好事处处有,就看自己愿不愿意伸出热情的手。有心有意,情到手到,则不拘大事小事都能折射出一个人美好的心灵。第一,在学业上要精益求精,无私奉献,这是最重要的。大学校园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党的宗旨的平台,大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刻苦学习,完善自己,这是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力所能及地为普通群众多做好事。第三,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以党和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大学生的 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个理论之所以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因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第四,总起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要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且还做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国家领导人制定的任何方针策略都必须依据我们的基本国情,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在没有出路的。对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在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上,邓小平也给出了具体的描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我们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是必不可少的。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她永远为人民服务。

教师怎样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篇11

教师的“教”可以做到百分之百,而学生的“学”绝对达不到百分之百

在一节课中,总会有个别学生学不会或某个知识没弄懂,这时教师可根据存在的问题做到有效辅导。课后辅导是保障有效教学最为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辅导来弥补和完善,从而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延续下去,而不致于中断。辅导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辅导方案,可通过集中辅导、个别辅导、学生捆绑等方式有效地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要想真正做到教学的有效性,“教”与“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教”是“辅”的引领,“辅”是“教”的保障,教辅结合才能使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

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课堂教学是我们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体现有效教学活动最直接、最明确的环节。我们已经具备了一节完美的教案,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将这节蕴含许多教师辛劳的成果完美地演绎出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重中之重,是能否达到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以有效教学理念为指导,确保学生在预定的时间内学会该学会的知识、方法、技能并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是师生进行沟通交流的主渠道,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主阵地,是取得有效教学成果的主战场,我们要向40分钟要质量。如果在这40分钟里要不到质量,那你就可能要花费若干个40分钟来挽回,不能搞题内损失题外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学生的发展动向,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不可对备课按部就班,要适时而动、适时而变,正所谓“教无定法”。一切要以有效为核心,一切要以有效为目的,从而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起来。

以有效课堂检测为考核

课堂检测是小学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有许多教师都忽略了它。课堂检测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堂检测可以巩固我们当堂所学的概念知识等;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可以让学生获得学有所用的成就感;第四,是检验本节课教学是否达到“有效性”的最佳方法。只有通过课堂检测,才能知道学生是否学会了本节课的知识。这样,我们教师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课堂检测并不是盲目地做题,而是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符合本节课内容的练习题,必须做到题题有意义。通过检测,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会程度和存在的问题,为课后辅导做好针对性的准备。

2数学兴趣教学

精心设疑法

给学生提出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课题,促使他们不能单靠已有知识和习惯就可解决,而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当学生跃跃欲试,处于愤悱境地时,教师才去启发、点拨、诱导。反映在课上,教师要多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情境,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产生思维热点,不断使你的课产生高潮。设疑时要在“巧”字上设疑,设疑贵在巧,时机要巧、地点要巧、方法要巧。比如教授排列组合时,就利用了贴近生活的例子,上新课前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电话号码是“87”打头的八位号码,理论上装机容量可以达到多少门?最近中国电讯将对手机130号码进行升位,从10位升到11位,这样容量可以扩大多少倍?另外体彩的七位数,你写了一个数字,中奖的概率是多少?这些问题一提出,马上引起了同学的兴趣,大家的思维立刻给调动起来了。

联系实际法

结合所学内容,社会生活中、工程问题中的应用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高数的兴趣。数学的统计章节比较枯燥乏味,这里我们试用了学校的体检身高数据,对于这个和自身有联系的数据,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效果很高。数学思想章节我举了菜、羊、狼过河,和进阶的三人、三野人过河的例子,学生在共同探讨进与退,是与否的过程很好的了解了数学思想的应用。列举出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也不乏趣味性的例子,能使学生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中了解定积分及其应用,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媒体辅助法

媒体的应用,不仅是直观教具,包栝图表、实物,更要使用一些现代化手段,诸如投影仪、多媒体等多媒体,具有集声、光、色、电于一体,对人的感官有多方面刺激的作用,通过多媒体,呈现优美画面,给人以视觉享受,可增强学生的愉悦感,提高学习热情。比如立体几何的学习,在开始阶段,对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感的培养是个难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立方体,圆锥体等立体模型,再由学生对照模型,给出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公式。面对自己做出来的模型,比对这老师给出的模型,学生表现的认真和兴趣是无法比拟的。其他比如在函数类教学时,多媒体和几何画板的结合运用,对于图形的认识会进一步的加深。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学生可以从中共享到更多的教学资源,学习方式、地点、时间空间都将有很大的灵活性,更应用个性不同的学生,更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数学思维训练

新旧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外延能力

在数学学科中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基础上衍化而来的。因此,要想促使小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坚持新旧知识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以“加减法各部分关系”课程内容为例,加法是小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因而在开展“加减法各部分关系”内容教学时,首先可以复习加法的相应知识,让学生再次加深对旧有知识的认知。如:12+15=27,学生在不断强化记忆之后出现上述数字即可得出最终结果,而将其应用在减法学习之中,引导学生从该等式中演化出27-15=12、27-12=15。之后将二者进行横向的对比,小学生即能够从中得出减法公式中的得数实际是加法公式的加数。

强化小学生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其逆向推理能力

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密切,因而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传授其正向思维下的数学知识学习与思考能力,同时还应从逆向思维着手,通过不断开展相应训练来开展逆向思考的锻炼,以此来持续、不间断的提高其逆向推理能力,使得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更加合理、全面,在问题分析与解决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以猴子分桃为例,海滩边有一堆桃子乃是两只猴子的共同财产,而两只猴子既正直又性急。第一只猴子迫不及待的将共同财产均分之后取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且没有告知另一只猴子,而另一只猴子来到海滩之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再次将桃子分成了两份,发现多了一个后将其仍入海中并取走了自己的那一份。

如果这一堆桃子数量不少于100个,那么第一只猴子至少能够取走多少个?从正向去解答显得比较难,令小学生无从下手,此时数学教师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反向进行逆推,将第二只猴子取走的桃子个数用X表示,那么它取走之前的数量应为2X+1,教师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会是2X+1?当学生能够准确回答上来之后,继续进行反推,整堆桃子则应该为(2X+1)+(2X+1)+1,即4X+3。由于桃子总数在100个以上,所以X最终的结果为不小于25,即第一只猴子至少能够取走51个桃子。通过逆向思维来进行推理,显然更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强化小学生逆向思考的训练,提高其逆向推理能力。

启发式教学,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仅仅是数学老师在讲述,而学生被动式接收,不仅无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同时还会造成学生产生思维惰性,陷入数学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不教不学的“怪圈”。所以在当前数学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跟随教师思路去探寻问题的答案。例如,在分数运算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联想到百分数的运用,在百分数学习过程中联想到分数的应用,从而使得分数知识能够在此其中得到有效的巩固与强化,继而促使小学生能够正确形成判断、推理、思考与再思考、联想与再联想的思维能力,并且在实际学习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4数学课堂教学新思路

改善指导探究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提出假设是学生自我探究的开始。“假设”可以是学生对结论的初步估计,方案是否可行,对结论的估计是否正确,都有待于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去验证。教师要组织学生间的交流活动,让他们通过交流、讨论筛选出有一定价值的假设或者猜想,再进行探究。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是手、眼、脑多种感官协同活动的过程,这样做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思考的问题往往由教材或教师呈现出来,这不可取,要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当然,不管怎样提出的问题,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同时,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使学生乐意探究、能够探究。

著名心理教育学家奥苏泊尔说过:只有学生亲身经历、亲身感受得到的东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对于每个数学问题,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探究,教师只要在关键处给予点拨,充当学生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协作者、促进者,学生就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在这种进程中,学生还可能对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新的发现,从数学活动的实践中,他们能够发现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也学到数学方法,从而更好地、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

拓展探究范围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自身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基础之上,综合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进行的研究活动。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整个探究活动的结束,这一活动在课外的延伸,让学生到更广阔的时空去探究,可以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课堂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 篇12

《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

假期中,我认真阅读了《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一书,深受启发,感受颇多,《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本书既有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又有全面的实践案例;从评价方法的介绍来看,传统的评价方式与新兴起的评价方式都做了相应的介绍。师生只要有交流,自然就存在着评价。教师与学生交流时,善用评价、用好评价,会激励学生进步、提升学生自信、融洽师生关系、促进教学成功。

反思自己的教学,感觉做的很不够,今后打算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适时肯定,鼓励创新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在评价时要处处寻找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对他们进行表扬,只要有进步,就要肯定。一位老师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哪怕在答题中有一小部分是正确的,也要恰如其分地肯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读后感《《教师怎样进行学生评价》读后感》。只有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才能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不应用一句话,一个字来断定一个孩子。“错”、“不正确”的说法,这样,不但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使同学之间形成看法。教师应该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能用一个标尺要求所有学生,而是注意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精心呵护和培养学生的自信,树立发展的信心。

二、评中有导,启发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运用激励性语言引评,这样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造成学生失望倦怠情绪的产生,同时也有利于在评价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应善于运用激励性语言:“这个集体不能没有你!”“我们的集体因你添彩!”“你的智慧是大家受益!”“你真棒!”…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延时评价,激励创新

延时评价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对学生评价的时间适当地向后拖延,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一个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想象,完成思考过程的一种课堂评价方式。课堂教学中,对有些问题,教师不要急于评价。如果过早强求“同一”,势必会堵塞学生创新思路。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发言,不能过早地给予评价而使其他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势,如果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则会使学生获得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得到充分发展。这对于学生主体能力和独立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良好人格的形成以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应怎样“惩罚”学生 篇13

船底山小学 张超

人人都需要幸福,人人都渴望快乐,任何人都不会希望自己发生不幸,这就是人类本能的一种高级追求。多少人都在试图用自己的力量去寻找幸福,追求幸福,可是他们寻找到幸福的真谛了吗?又有多少人追求到了他们心中所谓的“幸福”呢?

一个健全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他所追求的幸福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不是那种低级趣味的、那种自私自利的个人享受,只有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正确的理想与追求,才会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都有责任和义务正确带领自己的学生去以正确的心态和方式去寻找幸福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我们做教师的所需要的一种高尚风格,这也是师德的高标准和高要求。记得有一次,我在给六年级的学生上一节英语课时,教学重点恰巧是让学生学会使用几个关于人生职业的单词,比如:singer(歌唱家)、actor(男演员)、doctor(医生)等等,这些是多么令人向往的职业,更巧的是重点句型竟然是“What does your father /mother do ?(你爸爸/你妈妈是做什么的?)因为我所面对的是农村小学生,他们的父母大多是农民,他们都非常愿意学这几个单词,因为他们特别向往这几种职业,而对于这个问句,他们就不好意思开口和回答了。我就和蔼、亲切的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敢回答了,有什么难以启齿的吗?”后来有的孩子声音变得低沉的说“我们的父母都是农民。”他们的眼眶湿润了。我的心被他们一个个幼小的自尊心震撼了,原来他们因为父母是农民而觉得很不好意思回答这个问题,觉得是一种羞耻。我马上扭转这种尴尬的局面,当时就教育他们说,你们要端正心态,虽然你们的父母现在是农民,你们的生活远不如城里小学生的生活富裕快乐,但是你们还要不服输,要努力学习,从此励志刻苦奋斗,长大了你们要改变命运,不再当农民,你们要立志超越那些城里的孩子们,加油!我又告诉同学们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流行歌唱家,如果有一天这个理想实现了,我就有能力去帮助社会上的许多弱势群体。为了证明给他们看我是怎样努力的,我报名参加了吉林电视台的唱歌比赛,通过了海选,学生们看到我那期节目被吉林守望都市频道播出了5次以上。结果这批小学六年级毕业班的英语成绩都很优秀,全班百分之九十九的学生都过了90分以上,还有很多同学打了100分,而且他们在初中的英语成绩都是中上等的。他们每次回来见到我,都会在心里感激我对他们的这种鼓励。

上一篇:减负提质经验总结下一篇:农化服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