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自荐信(共11篇)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自荐信 篇1
自荐信
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
我是淮阴工学院即将毕业的一名学生,一直以来,我对贵公司的发展情况都非常关注,有幸之前在人才网上看到了贵公司的招聘信息,对造价相关工作岗位很有兴趣,很想为贵公司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四年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我已清楚地认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信心在即将踏上的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谨向各位上级领导作一次自我推荐!
在四年的大学期间,我脚踏实地,刻苦学习,争取上进,一直以“细节决定成败”为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在大学期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多次拿到奖学金,为踏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我在校期间主修了以下专业课程:《工程结构》、《工程经济学》、《工程估价》、《工程项目管理》、《建设法规与土木工程合同》、《管理学原理》、《土木工程施工》、《混凝土结构》、《结构力学》、《工程材料》等一系列工程管理专业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我很好地掌握了工程管理理论知识,随着科学的发展,建筑行业的政策也在不停的更新当中,我不断阅读有关建筑工程的最新政策以与时代接轨。
我深刻知道光是学好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兼职,不为赚钱,只为获得一些社会经验,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如何与人共事,锻炼了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并且关心集体,务实求进也是工作中必须的处事之道。我相信,以我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我勤奋踏实,谨慎的工作态度,良好的道德素质,一定可以满足贵公司的聘任标准,胜任这份工作。
尊敬的公司领导,如果我能有幸得到您的赏识,我一定恪尽职守,用行动向您证明我会用全部努力为职业奉献,为公司奉献,望您给我机会让我证明我的决心,实现我的人生价值。我愿与公司携手共进,共创辉煌。期待得到您的回复。感谢您在百忙之中读完我的求职简历,诚祝事业蒸蒸日上!
此致
敬礼!
XXX
2012年4月9日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自荐信 篇2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本科教育的异质化明显显现,培养目标也各有不同。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的培养,更多是需要创新人才和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尤其是由于社会对高学历的追求,反而使得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短缺。为了缓解这一矛盾,自2010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开始探索中职、高职与本科教育贯通培养,上海、北京、山东省等多所本科层次高校与中、高职院校合作,开展了贯通式本科生培养创新模式的探索,目的立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满足高新技术发展下对人才的新需求。
财务管理专业是我国财会人员培养的重要摇篮之一。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现代企业对财务人员的从业要求不在是会计基本业务操作和满足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而是更看重财务人员的数据处理、财务分析以及管理协调能力等更高层次的实践能力。对财务管理专业开设贯通式本科生培养模式,是对新要求的良性回应,既能够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又能创新我国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 贯通式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贯通式本科培养模式的开展院校多是集中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定位有别于培养学术能力较强的科研型大学,着重培养学生立足本省,辐射全国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贯通式本科生培养模式的培养年限在五年(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至七年(中职本科贯通培养)之间,学生可以充分学习专业知识并接受专业实践教育,但是此类学生跟传统本科学生相比基础知识有所欠缺,因此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时,必须充分结合社会需求,结合院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着力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一流、综合素质全面的能够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的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
财务管理专业由于专业特性,学生毕业后往往先从企业基础的出纳、应收账款管理等初级岗位做起,通过一到两年的发展才能够从事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业务。因此在贯通式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目标设立时,既要考虑到学生一开始的职业能力要求,同时要考虑到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以山东管理学院的贯通培养财务管理专业为例,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系统掌握现代会计、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具备较强的会计信息处理、财务管理等实践能力,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能在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核算、理财规划、财务分析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 贯通式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
贯通式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技能传授,而是从理念上意识到贯通培养的学生更多强调的是针对企业一线岗位的专业技能以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贯通式本科生更突出的是培养与岗位融为一体,学生能够出课堂即可胜任岗位工作,或是有足够的自主创业能力,而对其学术研究能力并无硬性要求,从一定程度保证了学。针对贯通式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就应以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创新创业为主线,确定培养的基本素质要求、基本知识要求和基本能力要求,如表1所示。
3 贯通式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构建
贯通式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非简单的对现有的中职与本科或是高职与本科的人才培养方案叠加在一起的简单衔接,而是根据人才培养需要,遵循整体设计、贯通培养的原则,结合对合作院校特色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合理把握,正确处理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相互促进和递进学习的关系,准确把握与普通本科有明显的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师资配备、实训室及设备配备,从岗位需求出发构建适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路径,对分段贯通培养方面有新的创新和突破。总而言之,贯通式培养必须有别于普通本科培养,在知识结构上注重实用知识与技能,在能力塑造上加强实践动手能力,而不是简单模仿原有的本科教育,忽视了贯通培养学生的特性和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更加适合的培养路径,培养出拥有价值取向正、人文素质高、创新创业能力强和终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高素质财务人才。
4 贯通式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
专业设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全面、完整的课程结构能够促使学生培养与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未来发展密不可分。贯通培养的专业设置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岗需求,能够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学生能够出校门后即迅速融入社会,并且表现出适应能力强,能够较好运用所学知识去满足岗位要求,避免浪费企业的问题。依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标准与行业规范、人才成长和人才培养规律,以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养为主线,按知识与能力扩展与递进的要求,分段定位与培养,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专业实践课程平台+专业方向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包含两大模块: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4.1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包含基础知识模块、专业知识模块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基础知识模块即为公共基础课程平台,包含了本科学生应掌握的所有基础知识课程和基础能力课程,构建通用能力培养的公共基础平台。专业知识模块包含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两大平台的内容,本模块打造财务管理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整体专业培养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即专业方向课程平台,结合未来工作方向和岗位特色设置适合不同岗位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能力异质化、适应性强的专业化、应用型人才。总之,理论课程教学体系主要是以理论为主,课程内穿插部分实践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
4.2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依据贯通式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依循“专业认知+岗位学习+模拟仿真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的路径,主要设置企业认知、出纳实训、会计岗位实训、税务会计实训、财务流程模拟实训、企业财务会计实训、投资分析软件应用实训、企业财务报告解读实训、ERP软件应用实训、财务管理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课程。全部实践课程融入到不同的学期,根据学生的理论课程学习进度,不同时期穿插不同的实践课程,循序渐进,实现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的相互交叉、相互融合与相互促进,最终实现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体系构建。
总之,贯通式财务管理本科生的培养时间相较普通本科学生培养时间长,专业课程学习时间更长,因此对应的专业实践课程开设门数相应有所提升,通过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能够补短取长,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 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5.1 必须保持人才培养方案的贯通性
贯通式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本质特点是贯通培养,万不可将不同培养阶段的人才培养方割裂开来看。人才培养方案的贯通性不仅仅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同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进行校与校之间的师资、实训设施等方面的共同培养合作,增加院校之间的交流互动活动,实现真正意义的贯通培养。
5.2 必须完善政策保障性
贯通式培养在我国起步较晚,尤其是中职同本科的贯通培养近几年才出现,有关于中高职学生转段阶段的考核工作目前国家并未有明确的规定,主要是依据各省教育厅相关政策实施,政策每年变化较大,持续性较差,这无形中给贯通培养蒙上了一层阴影,造成学生群体的不稳定性。在未来应加强政策保障方面的工作。
5.3 必须建立过程性质量检查和评估机制
由于贯通式本科培养往往涉及两所学校,学生学习时间较长,如果没有有效的过程性质量考核与检查,很容易导致学生目标不明确,最终无法实现成功转段。过程性质量考核主要是关注课程实施情况,学生学习情况以及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评估机制主要是针对贯通培养过程的实际情况,了解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协助参与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甄国红,王娟,张天蔚.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四证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为例[J].中国大学教育,2012(1).
[2]吴中讲,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
[3]刘焕阳,韩延伦.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及其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2(12).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自荐信 篇3
[关键词]人才培养;农林经济管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12-0020-03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这对于高等农林院校有着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2014年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提出: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建立多层次、多类型、多样化的培养体系,将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改革的试点,“坚持为三农服务”作为出发点,将“为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作为改革导向。然而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契合才能促进教学相长,实现教育改革的目标。教育教学面对的学生对人才培养有什么样的认知、意愿,关系到改革能否顺利推行,关系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手段改革的成功。
因此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为此本文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为对象,以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意愿、对教学的认知和态度,课程设置需求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力图从分析学生视角的教育教学现状提出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调查对象为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四所北方高等农林院校大二年级以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得到有效问卷175份。
一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意愿
高等农林院校综合改革提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将人才培养类型分为: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拔尖创新型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提升学生参与国际农林业科技交流合作能力。复合应用型的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用技能型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三种类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各不相同。科技创新型人才要求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发展前沿,科研创新能力强;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某一方面比较擅长;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求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调查在普及上述人才类型的基础上进行。
结果显示,本科生对自己的培养定位主要集中在复合应用型,占比为66.29%,其次是应用技能型,占比为23.43%,拔尖创新型占比最小为10.29%。这与当前社会经济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结构是基本一致的。
学生对个人培养目标的期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选择培养自己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学生中男生占比相对略高,为55.56%,选择培养自己成为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的学生中女生比例较大,分别为60.34%和75.61%。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个人培养目标选择上均表现为复合应用型占比最多,应用技能型其次,拔尖创新型最少。同时,选择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民家庭和上班族家庭,分别占61%和33%,只有一个样本来自中等或大城市,同时该样本是意愿取向为拔尖创新型学生中唯一来自经商类家庭的,上班族家庭中来自乡镇或县城的样本数明显多于中等以上城市。这说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正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二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意愿
本科生在个人能力培养意愿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共性和特殊性。样本总体统计分析表明,对个人能力的重视程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学习并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协调组织领导能力、一技之长(如:英语、写作、计算机等)、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
人才培养目标意愿不同的学生对各种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同。以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中,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以42%的优势占据重视程度的首位,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这三点所占的比例都为16%。
以复合型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中,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最受重视,占比25%,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居次分别占22%和19%。以应用技能型为目标的学生中,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两者最受重视,占比均为19%,其次是较强的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两项占比均为12%。
综上可见,本科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已较为明确,对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有较为明确的认知,并已经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三者的重视成为能力培养中的共性意愿。
三 本科生视角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那么,当前教学是否能满足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呢?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中的确存在不能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的现象。
从课程体系看,学生对当前课程体系的满意度不高。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三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中,分别只有44.44%、44.83%和41.46%的人认为当前的课程体系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尚不足半数。认为“不是很满足”的分别占50%、52.59%和46.34%;认为“满足不了”的分别占5.56%、2.59%和12.2%。因此,学生视角下教学最不能满足的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其次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从侧重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看,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都认为实践课程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77.77%以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56.9%以复合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和63.41%以应用技能型为目标的学生都认为当前的实践课程无法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认为能够满足的分别只占11.11%、17.24%和14.63%。
对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方面,学生培养意愿中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没有达到。调查发现,学生认为培养最薄弱的环节依次是口才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认识三农问题的能力、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统计学经济学等必修课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在满意度中排名居中,培养效果最满意的是对专业及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是实践课方面,综合素质培养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调查中,实践课对新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认为最薄弱的环节,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能力、一技之长(例如英语、计算机、写作等)、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能力。
三是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联系不很紧密。有41.71%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紧密程度一般;认为不紧密和非常紧密的被调查者比例相当,均为16%;25.71%的被调查者认为紧密。这说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没有受到重视,本科生在专业课程与就业之间感到脱节。
四 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建议
综上,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意愿,落实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政策,按类培养是突破点。为此需要创新农经专业人才培养,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一)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创新人才分类培养平台
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教育教学进步的指导。根据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科生自身的人才培养意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需要主动融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创新发展中,树立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尤其为地方服务的理念,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开展多样化的实践与合作,强化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教学不足,结合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农业、“一带一路”下外向型农业发展、可持续和生态农业、六次产业推动农业发展等新发展思路和方式,着力打造本科生亟需的能力锻炼平台。
一是构建本科生通识教育平台。通过改革学分制增强学生选课的自由度,提供更多的通识课程,培养学生对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兴趣和认知,为有针对性的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供基础。通识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既可以在本校不同专业实行互认学分等办法,还可以进一步打通高校间的通识教育。允许学生在自己的兴趣行业领域修习相关通识课程,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农业农村经济实际,掌握生产经营的基础知识,为今后学生在农村公共管理、农业合作社经营、涉农企业管理、农业投资创业等方面打下基础。
二是构建多样化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岗位教育平台。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相对比较完善,但是还需要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口径、培养方向、时间、空间安排上不断完善,以适应人才分类培养的需要。强化大二上学期理论方法课程实践教学的应用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实习内容,突出对学生表达、交流沟通、软件应用、写作等方面的培养。高年级以后的实践教学则应强调与企业或合作社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重视独立时间段的岗位实习。针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可以开展顶岗实习、学徒计划等专门技能提升的实践教学。
三是构建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一方面可以借助国家、省市层面已有的平台,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反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自身特色的平台,可以采用赛事、项目、计划等形式,比如可以借鉴国外“本科生研究计划”“独立活动计划”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农业经济和经营管理创新创业活动,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创业平台配套还要建立相关激励机制,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贯彻精英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本硕博连读等制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结合风投、建立创业基金等手段,鼓励和引导社团活动为人才培养服务,鼓励多种形式获取实践教学学分;应用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可以与订单培养结合,提高学生就业机会和质量。
(二)细化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分类培养的教学
首先,以专业方向为载体,为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设计课程平台和教学体系是分类培养的前提与保障。对国内外高校来讲在农林经济管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是有高度共性的,课程平台和教学体系可广泛借鉴;能力培养重点应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演讲等科研对外交流能力、计算机和经济分析软件技术、学术论文撰写等。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则应充分结合本校学生就业实际和未来就业导向,设置贴近就业的课程或突出为就业服务的教学内容,重点培养环境适应能力、口才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一技之长等工作能力。
其次,以教学环节为发力点,实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尤其在专业课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课堂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师生互动,以发言、辩论、案例讨论等形式为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提供学术型、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型或者应用型的活动主题。课外环节可以为不同目标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和作业,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提倡阅读学术论文和经典论著,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提倡阅读问题导向的论著或随笔等;写作作业则可以有专业论文、市场报告、工作方案、策划书等不同类型供不同兴趣目标的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目标不同的学生分别建立实验室和基地,在学时学分一致的前提下分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人才分类培养的可行手段。
最后,重视多类型师资培养是提高人才分类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师资建设中一贯重视科研型教师,追求科研教学相长。为满足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还要重视培养双师型以及有各种教育教学特长的师资力量。农经专业教师应多参与三农实践,参与指导相关社团活动,参与和指导相关竞技比赛和各种交流活动,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尽快适应学生分类培养和多种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於倩,李顺龙,马文学,万志芳,王玉芳,李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6(5):21-23.
[2]孟全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1(12):43-46.
[3]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R/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949/201404/166946.html,2013年11月22日.
[4]柯水发,李红勋,王庭秦.基于学生视角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1(5):1-7.
[5]颜华,郭翔宇.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2):274-296.
财会专业本科生求职自荐信 篇4
财会专业本科生求职自荐信,在阅读本文之前大学生个人简历为了让求职者了解更多的求职知识以下推荐一篇本科生财会专业求职自荐信作为参考。应届毕业生在求职时应该怎样写求职信呢?请以这份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自荐信为模板。
尊敬的XXX(写领导也行,人事经理也行):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大学生个人简历。
我叫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是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我的职业目标是做一名优秀的财务管理职业经理人。
在大学本科期间,取得奖学金一等一次,二等五次,三等一次;并担任经管学院女生部部长;20,20先后被评为“优秀团干部”,“优秀青年志愿者”,并且加入了中国******。
203月加入北京华联馥颂商业有限公司,从出纳做起,经过半年的考核,年9月转岗做往来账会计并负责管理固定资产。华联馥颂是由北京华联集团与法国百年老字号FAUCHON合资成立的餐饮企业,企业定位为奢侈品牌,客户定位为高收入客户群。经过三年的工作,我成功的实现了由学生到职员身份的转变,不仅提高了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工作,如何在团队(本文由()大学生个人简历网提供)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如何与客户,与供应商,与领导,与同事相处。我认为自己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升。
非常期望能有幸到贵公司任职。在贵公司提供的平台上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为贵公司创造价值。
此致
敬礼!
求职者:求职信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自荐信 篇5
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在求职时要怎样用自荐信来帮助自己的简历,毕业生写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求职信要知道写自荐信的技巧写作,以下是本网提供的热能动力专业毕业生求职信范文阅读。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是XX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热能动力工程专业20XX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之际我真诚、热切、自信地向您推荐自己。
XX大学是国家重点综合性大学,素以治学严谨,育人有方而著称。在这样优越的环境下,在知识、能力及个人素质修养方面,我都受益非浅。
四年来,在老师的孜孜教诲及个人的`不断努力下,我这个出身农村的孩子有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在学习上,我勤奋认真,具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系统地掌握了有关内燃机构造原理、设计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专业知识,我还选取了大量与专业有关的课程,人文、经济,管理方面也有一些,昼拓宽知识面打好扎实基础。
同时我也具备了较好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尤其在计算机方面,顺利通过省二级考试,以优异成绩一举拿下了国家三级A,并且积极参与学校教学软件的开发并获奖。我还涉猎大量书籍充实自己,培养多方面的能力,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踏实、勤奋、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争取每一个锻炼的机会,久闻贵公司工作纪律严明,竞争环境公平合理,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是我期盼已久的。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我不奢求舒适的生活条件,只求学有所用。
诚盼贵公司早日回音!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土建专业本科毕业生自荐信 篇6
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土建专业的一名xx级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四年的学习尤其是两年的专业课学习,我认为自己已基本掌握了道路桥梁施工和设计的一些基本知识,通过在工作岗位上的一段时间实践后能胜任单位安排给我的工作。
通过三年多的学习,我的总成绩排在土建专业第三名的位置。各门功课尤其是专业课成绩一般都很优秀,我想这是三年来自己勤奋、好学并刻苦努力的结果。这种敬业精神我认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于尽好本职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我顺利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并且六级取得xx分的好成绩,是我院唯一的六级成绩在80分以上者。本人具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使用fortran77、c语言等高级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上机调试及运用的能力,于1999年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cct)并获得“优秀”证书,同年顺利通过国家二级考试。曾翻译过英文歌曲一首,获上海译文出版社奖《名车志》一本,这说明本人已有相当的翻译能力。此外,还学过一年的德语,具有初步会话的能力,并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很大可能。
在实践方面,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军事训练,使我在组织性和纪律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本专业安排的测量实习、道路勘测设计实习以及桥梁工程等各种实习,我都以认真严肃的态度对待,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实践性基础。此外,在假期期间我还担任家教工作,把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教学合一。
请给我一个机会运用我的所学为贵单位服务,将十六年积累的知识回报于社会。本着“从今做起。以我做起”的原则,让我们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此致
敬礼
自荐人:xxx
xxxx年xx月xx日
阅读本文的人同时还阅读了如下相关范文 供参考: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自荐信 篇7
因此了解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为此本文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为对象, 以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意愿、对教学的认知和态度, 课程设置需求等为主要内容进行了问卷调查, 力图从分析学生视角的教育教学现状提出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调查对象为沈阳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四所北方高等农林院校大二年级以上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 得到有效问卷175份。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目标意愿
高等农林院校综合改革提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 将人才培养类型分为: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实用技能型。拔尖创新型培养重点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科研能力, 提升学生参与国际农林业科技交流合作能力。复合应用型的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用技能型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
三种类型人才的能力要求各不相同。科技创新型人才要求有深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精通本专业的发展前沿, 科研创新能力强;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宽阔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文化教养, 具有多种能力和发展潜能, 某一方面比较擅长;应用技能型人才要求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调查在普及上述人才类型的基础上进行。
结果显示, 本科生对自己的培养定位主要集中在复合应用型, 占比为66.29%, 其次是应用技能型, 占比为23.43%, 拔尖创新型占比最小为10.29%。这与当前社会经济对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结构是基本一致的。
学生对个人培养目标的期望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选择培养自己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学生中男生占比相对略高, 为55.56%, 选择培养自己成为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的学生中女生比例较大, 分别为60.34%和75.61%。
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在个人培养目标选择上均表现为复合应用型占比最多, 应用技能型其次, 拔尖创新型最少。同时, 选择成为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学生几乎全部来自农民家庭和上班族家庭, 分别占61%和33%, 只有一个样本来自中等或大城市, 同时该样本是意愿取向为拔尖创新型学生中唯一来自经商类家庭的, 上班族家庭中来自乡镇或县城的样本数明显多于中等以上城市。这说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中正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能力培养意愿
本科生在个人能力培养意愿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共性和特殊性。样本总体统计分析表明, 对个人能力的重视程度, 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学习并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协调组织领导能力、一技之长 (如:英语、写作、计算机等) 、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
人才培养目标意愿不同的学生对各种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同。以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中, 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以42%的优势占据重视程度的首位, 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这三点所占的比例都为16%。
以复合型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中, 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最受重视, 占比25%, 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居次分别占22%和19%。以应用技能型为目标的学生中, 人际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两者最受重视, 占比均为19%, 其次是较强的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 两项占比均为12%。
综上可见, 本科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已较为明确, 对个人发展的需求也有较为明确的认知, 并已经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交往能力和待人接物的举止、专业领域或社会经济发展的敏感性和判断力、学习和汲取新知识能力”三者的重视成为能力培养中的共性意愿。
三本科生视角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
那么, 当前教学是否能满足学生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呢?调查结果显示, 当前农林经济管理本科教学中的确存在不能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的现象。
从课程体系看, 学生对当前课程体系的满意度不高。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三种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中, 分别只有44.44%、44.83%和41.46%的人认为当前的课程体系可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尚不足半数。认为“不是很满足”的分别占50%、52.59%和46.34%;认为“满足不了”的分别占5.56%、2.59%和12.2%。因此, 学生视角下教学最不能满足的是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 其次是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从侧重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看, 不同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都认为实践课程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77.77%以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56.9%以复合应用型为目标的学生和63.41%以应用技能型为目标的学生都认为当前的实践课程无法满足能力培养的需要。认为能够满足的分别只占11.11%、17.24%和14.63%。
对课程体系和能力培养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方面, 学生培养意愿中技能和能力培养目标没有达到。调查发现, 学生认为培养最薄弱的环节依次是口才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认识三农问题的能力、写作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统计学经济学等必修课综合运用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在满意度中排名居中, 培养效果最满意的是对专业及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是实践课方面, 综合素质培养没有达到学生的预期。调查中, 实践课对新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认为最薄弱的环节, 其后依次是团队合作能力、一技之长 (例如英语、计算机、写作等) 、人际关系和交往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能力。
三是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联系不很紧密。有41.71%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课程设置与本专业的就业方向紧密程度一般;认为不紧密和非常紧密的被调查者比例相当, 均为16%;25.71%的被调查者认为紧密。这说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就业导向没有受到重视, 本科生在专业课程与就业之间感到脱节。
四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分类培养的建议
综上, 满足学生人才培养需求意愿, 落实高等农林教育改革政策, 按类培养是突破点。为此需要创新农经专业人才培养, 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
(一)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 创新人才分类培养平台
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教育教学进步的指导。根据高等农林教育改革的要求和本科生自身的人才培养意愿,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需要主动融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创新发展中, 树立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尤其为地方服务的理念, 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平台,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与合作, 强化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针对调查反映出的教学不足, 结合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一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互联网+农业、“一带一路”下外向型农业发展、可持续和生态农业、六次产业推动农业发展等新发展思路和方式, 着力打造本科生亟需的能力锻炼平台。
一是构建本科生通识教育平台。通过改革学分制增强学生选课的自由度, 提供更多的通识课程, 培养学生对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兴趣和认知, 为有针对性的强化专业知识、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提供基础。通识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 既可以在本校不同专业实行互认学分等办法, 还可以进一步打通高校间的通识教育。允许学生在自己的兴趣行业领域修习相关通识课程, 有利于学生尽早接触农业农村经济实际, 掌握生产经营的基础知识, 为今后学生在农村公共管理、农业合作社经营、涉农企业管理、农业投资创业等方面打下基础。
二是构建多样化多功能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岗位教育平台。当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相对比较完善, 但是还需要根据改革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口径、培养方向、时间、空间安排上不断完善, 以适应人才分类培养的需要。强化大二上学期理论方法课程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实习内容, 突出对学生表达、交流沟通、软件应用、写作等方面的培养。高年级以后的实践教学则应强调与企业或合作社合作建立实习基地, 重视独立时间段的岗位实习。针对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可以开展顶岗实习、学徒计划等专门技能提升的实践教学。
三是构建本科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平台。创新创业平台一方面可以借助国家、省市层面已有的平台, 一方面要积极构建反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自身特色的平台, 可以采用赛事、项目、计划等形式, 比如可以借鉴国外“本科生研究计划”“独立活动计划”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农业经济和经营管理创新创业活动,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创新创业平台配套还要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应贯彻精英教育理念, 积极探索本科生导师制、本硕博连读等制度;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鼓励结合风投、建立创业基金等手段, 鼓励和引导社团活动为人才培养服务, 鼓励多种形式获取实践教学学分;应用技能型人才创新创业可以与订单培养结合, 提高学生就业机会和质量。
(二) 细化人才培养目标, 创新人才分类培养的教学
首先, 以专业方向为载体, 为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设计课程平台和教学体系是分类培养的前提与保障。对国内外高校来讲在农林经济管理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上是有高度共性的, 课程平台和教学体系可广泛借鉴;能力培养重点应为提高学生专业英语水平、演讲等科研对外交流能力、计算机和经济分析软件技术、学术论文撰写等。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 则应充分结合本校学生就业实际和未来就业导向, 设置贴近就业的课程或突出为就业服务的教学内容, 重点培养环境适应能力、口才和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一技之长等工作能力。
其次, 以教学环节为发力点, 实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 尤其在专业课环节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空间。课堂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师生互动, 以发言、辩论、案例讨论等形式为不同培养目标的学生提供学术型、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型或者应用型的活动主题。课外环节可以为不同目标的学生布置不同的阅读和作业, 拔尖创新型为目标的学生提倡阅读学术论文和经典论著, 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提倡阅读问题导向的论著或随笔等;写作作业则可以有专业论文、市场报告、工作方案、策划书等不同类型供不同兴趣目标的学生自主选择。实践教学环节为培养目标不同的学生分别建立实验室和基地, 在学时学分一致的前提下分类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是人才分类培养的可行手段。
最后, 重视多类型师资培养是提高人才分类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师资建设中一贯重视科研型教师, 追求科研教学相长。为满足复合应用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还要重视培养双师型以及有各种教育教学特长的师资力量。农经专业教师应多参与三农实践, 参与指导相关社团活动, 参与和指导相关竞技比赛和各种交流活动,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尽快适应学生分类培养和多种能力培养的教学需要。
摘要:为农业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是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导向。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需求对接, 提高就业质量也是学生的客观要求。以北方四所农林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为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 分析总结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能力培养意愿和对当前教学的认知, 提出通过平台创新和教学创新推进人才分类培养的对策建议, 旨在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人才培养,农林经济管理,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於倩, 李顺龙, 马文学, 万志芳, 王玉芳, 李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 2006 (5) :21-23.
[2]孟全省.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 2011 (12) :43-46.
[3]教育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R/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949/201404/166946.html, 2013年11月22日.
[4]柯水发, 李红勋, 王庭秦.基于学生视角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调查与分析——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 2011 (5) :1-7.
[5]颜华, 郭翔宇.东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2) :274-296.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自荐信 篇8
关键词:公共事业(教育)管理 本科生 专业认同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1998年设立,1999年开始招生,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设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个方向,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然而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公众认知度,以及专业定位不明确等原因,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越来越低。学生的专业认同度直接关乎专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质量乃至社会的稳定。本文拟通过对该专业学生专业认同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意见和建议,这对促进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促进专业发展服务公共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业认同度低的原因分析
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现状令人堪忧,专业认知度、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缺乏,专业人才培养也不尽如人意,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明显偏低。
1.专业认知度低
公共事业管理作为一个设立时间不长发展还不够成熟的专业,在社会中承认度较差是必然的。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在社会上知道的不多,社会了解度、认知度低。这种尴尬的境地使得其就业的前景很差,很多用人单位都不知道有这个专业。除了社会认知度低以外,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也很低,有些学生对于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具体的学科框架都不甚理解,也不明白自己要学习什么,毕业之后要干什么,往往停留在高年级学生或者毕业学生所评价的“学不到东西,找不到工作,混混就能毕业”的心理状态。根据对该专业本科生的调查,了解到高招报考时大部分学生并非愿意报考此专业,就读此专业本科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调剂录取的,因此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在一开始就使得学生表现出不喜爱的情况。进入大学以后,能够真正去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也很少。
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以S校为例,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从2008年录取74人到2012年录取41人,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少,学生人数的减少也必然导致教师人数的减少。除此之外,在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当中,给本科生上课的都是年轻的教师或者新录用的博士,教授给本科生上的课基本停留在1~2门课程。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上,一方面是专任教师队伍中教育管理相关专业毕业的老师很少,很多教师都是高等教育学、教育学等专业毕业的博士,这也导致了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方面的人才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很多该专业专任教师都是半路出家。另一方面,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专任教师以理论见长的很多,以实践见长的较少,很多教师都是边教边琢磨,缺乏对该专业的整体了解与认识,缺乏实际的专业实践技能和务实经验。
3.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培养
目前,高校在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培养上依然没有摆脱课堂的束缚。对学生的培养依然停留在教师“一言堂”的讲述理论知识上,且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不用谈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上,学校基本上靠专业实习来完成。以江西师范大学为例,学生的实习主要以师范生顶岗为主要形式,基本担任的是中小学的任课教师,但真正走进教育管理部门或者学校行政管理层去实践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对于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这怎么能算是专业实习呢,跟自己的专业又有多大关系呢。在这种实践下,学生们获得的是教学能力而非教育管理能力,这种不对称必然导致学生认同感的降低。
4.毕业生难以找到专业对口工作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不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相对于其他专业,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最大的问题是难以找到对口的工作。在基层的教育管理部门中,往往从学校的专任教师队伍中选拔管理人员,很少吸收本科生,真正意义上招录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单位也仅只有教育辅导机构,但辅导机构的不稳定性往往让毕业生敬而远之。在当前社会还未真正从“大政府,小社会”到“小政府,大社会”转型的情况下,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要想谋得一份对口的工作犹如“大海捞针”。以S校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2012届毕业生为例,截至2013年7月,毕业后找到对口工作或考上相关专业研究生的4人,占当年该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7%,考上公务员、村官的11人,所占比率为19%。如果说公务员、村官也勉强算可以施展自己的教育管理专业才华的话,那么就还有接近74%的毕业生从事着与教育管理毫无关系的工作。
二、对高校提高该专业本科生认同的建议
要提高学生对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认同度,就必须解决专业认识度低、师资力量薄弱、重理论轻实践、就业前景堪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2+1+1”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与实施。“2+1+1”模式即先在大学修读两年的专业课程,提高专业认识和认同,将遇到的问题撰写成毕业论文,升华专业水平。
1.明确专业相关介绍,引领学生“认识”自己的专业
在高招时,学校应做到把专业的相关情况给考生进行详细介绍,要让考生明白专业无冷热,吸引有兴趣和有志向从事公共事业(教育)管理工作的学生报考此专业,从源头提高学生对此专业的认识。学院要通过专业介绍会、院系网站等向学生介绍专业的发展历史沿革、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就业形势等信息,解答学生的困惑;要多重积极地引导学生客观、完整、全面地认识专业的各项情况,尽量避免学生因信息不准确、不完整而形成对专业的误解和不良评价。通过让学生对专业的充分理解,提高学生对专业未来的信心与激情。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学生“认同”自己的专业
专业教师在学生眼中就是他们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和学习的榜样,要让学生对专业产生认同感,首先必须让他们认同该专业的教师。从根本上来说,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于学生实践能力较弱以及师资力量薄弱。要解决这一难题,首要的就是必须加强该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鉴于高学历的教师已基本饱和,在当前的专业教学当中,缺乏的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因此高校可以通过聘请教育管理部门以及中小学中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的教育管理工作者来担任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相关专业课的授课,或者邀请他们举办相关专题讲座。通过这些举措来充实专业教师队伍,高校也可以推荐高学历理论水平较高的教师到教育管理岗位上兼职,提升其实践经验,有利于更好地教育好学生,也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只有学生认同了自己的专业,才能从内心深处接受它,喜爱它。依靠强有力的师资队伍,加强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打造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特色。
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引领学生“实践”自己的专业
学校要注重学生实习岗位的选择,要让学生真正走上教育管理岗位进行专业实习,使学生学会发现当前教育事业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学会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学会在实践中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在学生大三的实习期间,要认真指导好学生开展实习工作,定期查看学生的实习日志,了解学生的工作现状,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指导。如高校可以让该专业学生到中小学去担任校长助理或者教导主任助理,亲身体验基础教育管理工作,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针对专业的特殊性,高校也可以实施学校机关部门领导与学生结对活动,让学生了解机关领导干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实际现状,让学生不用走出校园也可实践自己的专业知识。
4.推行导师帮扶制度,引领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
通过让学生认识、认同、实践自己的专业,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我们不能满足于此。在大四我们要让学生回归大学校园,带着实践过程中的疑惑进一步加深自己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让实践回归理论,让学生充分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魅力。此外,在学生毕业论文和就业选择的过程中,学校要安排导师进行帮扶。在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时,导师要指导学生从自己的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知识和进行相关的实证调研,去真正了解问题的现状,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在就业选择方面,面对专业的就业前景的不甚乐观,导师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对专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实力,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缓解学生就业时的心理压力。导师还要鼓励学生考“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生,通过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总之,认同程度的提升不能仅靠学校或者学生,应该系统地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只有学校加强培养,学生自身力求进步,才能实现使学生沿着“认知专业——认同专业——实践专业——提升专业”的方向发展,才能真正使学生对专业满意,使学校完成培养合格大学毕业生的目标。随着专业认同度的提高,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也必然得到提高,公共事业(教育)管理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也必将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欣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育管理方向)学生专业态度问题分析及建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8,(9):11-15.
[2]王培章,陈传万,陈燕玲.师范类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6):25-28.
[3]关小克.地方高校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生专业认知定位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6):102-103.
[4]孔春梅.对国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的思考[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6):72-73.
[5]闰建璋,惠圣,贾云鹏.论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学院(系)办学模式改革[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7,(5):62-67.
[6]柳叶.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本文系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境内外访学项目。◆(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国际金融专业本科生自荐书 篇9
您好!我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国际金融专业07届应届本科生。我于近日从贵行网站获悉正在进行的2012校园招聘,大学期间我一直关注金融行业市场的发展,也特别希望能应聘对公客户经理一职。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
交通银行作为国内第一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凭借悠久的历史和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肯定;深圳分行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品种,建立起良好的行业区域优势。我认为适合贵单位的工作必须恪守诚信,正直忠诚;工作富有责任感,踏实肯干,具有良好的快速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做事认真、谨慎、细心、稳重,能为集团创造更多的价值。我自信我符合以上素质要求。
以下是我个人能力与工作教育背景的综合简介:
良好教育背景:将于2007年7月获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贸学院国际金融专业经济学学士学位。连续三年获学校优秀大学生综合奖学金,综合排名列专业前5%(共200人)。
金融行业工作经验:在瑞典银行上海办事处兼职、中国银行国际结算部实习以及在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外事办公室任助理,从事客户接待、国际结算业务操作和会务操作等工作,对金融、贸易等行业有了较深了解。
较强的沟通策划能力:在校期间担任班长、学生党支部书记,策划组织了系列班会和晚会,组织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校园义卖活动和暑期大学生志愿者“三下乡”服务,较多地进行对外沟通联系、项目策划、人员管理和任务分配等工作,培养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扎实的个人技能:多年的文学写作中练就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曾任校报编辑、校新闻中心记者;学校以外语为特色的独特训练中培养起良好的英文读写能力,并能用Word,powerpoint进行大量文案工作。
我希望凭借自身所具有的工作实践经历和知识技能,以及自身的刻苦、进取精神,为贵公司的未来发展贡献力量。
此致
敬礼!
工业设计专业本科生的自荐书 篇10
您好!我叫xiexiebang,是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专业2013届本科毕业生。得知贵公司为积极谋求发展招贤纳才,我真诚的渴望能加入贵公司,为贵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我的才能和智慧。
三年的大学生活,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取得较突出的成绩。校综合测评三等奖学金;校大学生科技协会优秀干事称号;CET-4。
主要学习了:大学 英语,设计启蒙,设计概论,素描,色彩,CAD,pROe,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原理与方法,人体工学,产品形态设计,产品设计开发,产品语义设计,人机工程学、设计心理学、消费者行为学,快速表达,民族艺术考察与研究,模型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RHINO,3DSMAX,产品设计分析,产品系统设计,设计管理等。
系统掌握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具有应用造型设计原理和法则处理各种产品的造型与色彩、形式与外观、结构与功能、结构与材料、外形与工艺、产品与人、产品与环境、市场的关系,并将这些关系统一表现在产品的造型设计的基本能力。
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能为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和教学、科研工作。
大学三年多来,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大一参加各种学校社团活动,因此接触了很多人,懂得了怎样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这点为我在后来的兼职工作中派上了大用场。从竞选演讲开始一路打拼得以在最后的复试通过名单中出现,大一那会儿的我稚气和锐气好像并驾齐驱。经过一年的努力工作,大二很快就被提升为干事,成为下一届学弟学妹们的小前辈,同时也更忙了,社团部门的工作和专业课的展开,让我每天节凑加快,不久渐渐适应了这种快节凑高效率的工作和学习,很充实也很有挑战性。由于工作表现优秀,大三开学不久被评为优秀干事,同时也获得学校综合测评三等奖学金。大三下学期被推荐参加党校 培训 学习,每周都有阅历丰富知识渊博的资深教授为我们讲课,他们就像我们的长辈一样慈祥开导式的讲课风格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思想上提高一个层次,并顺利结业成为预备党员。
明年六月我以饱满的热情、一丝不苟的态度迎接新的挑战,并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为公司的发展和祖国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此致
敬礼!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自荐信 篇11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自1998 年教育部批准设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以来,该专业的开办院校招生规模逐年递增。2000年教育部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其财务管理专业指导性教学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 经济、 法律、 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虽然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二十几年建设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培养的财务管理只会按会计制度或准则要求记账、算账、编制报表,不能满足企业管理层因实施精细化管理等对会计信息的特殊要求,更不能立足于管理者的角度从报表分析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因缺乏对企业管理概念的正确认识而对管理层要求提供的信息产生抵触情绪。在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专业课教学模式下,学生由于缺少实际工作的体验和对企业管理全流程的把握,对相关的理论知识难以理解掌握、融会贯通。以至于前学后忘,形成后续课程的老师忙于补习预修课程的知识,甚至没有时间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完成的恶性循环局面,导致学生知识体系不完整、不扎实,解决问题能力差,缺少对宏观经济理解的能力和战略的眼光,更不用说具有国际视野了,而这些恰恰是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所渴求的。
特别是近年来新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问题尤其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实践教学仅停留在计划中,并未能得以有效实施。有不少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教学大纲里都设有实践教学环节,对实践教学的目的、原则、模式和框架都做出了详细的安排。但是,由于我国高校长期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学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专业实践教学主体地并未确立。实践教学仅仅停留在教学大纲中,缺乏合理的科学规划,实践教学的项目内容也只是简单的重复,大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因人而设、因物而设,随意性很大,实践教学随意被终止、合并、占用、压缩乃至以讲代练等现象比较普遍。
二、教师缺乏实践教学设计指导能力,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把从事实践教学的专职教师归为“非教学人员”,有些专职实验教师担任的教学任务只是所谓的“实验准备”,其课时不到理论课教师的三分之一,甚至实训课不给实验专职教师计算工作量,这使许多有能力的教师,不愿意到实践教学岗位任教。一些理论课教师则是硕士博士毕业进后直接承担教学任务,虽然学历较高,专业知识基础扎实,但由于缺乏在企业、公司参与实际工商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和感性认识,对实验室、实训室软硬件不甚了解,甚至有些教师对一些具体的实践操作规程不清楚,导致学生对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也是漠然置之。由于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整体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能力严重不足,使实践教学课程虽然已开设,但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
三、学校投入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缺少理想的实训实习平台。由于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得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明显不足,致使实践教学对教学资源(资金、场所)的刚性投资成为实践教学难以有效实施的直接原因。实际运行中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一是独立的校级实验(实训)中心与理论教学之间的配合不够。二是,面对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飞速发展,现有的专业实训教学大多是模拟仿真型的,虽然可以使学生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完成活动的仿真模拟,但并没有严格地遵循模拟仿真(真实的环境、真实的岗位、真实的人员)的原则,同时,实际应用的软硬件更新换代较快,高校财力显然不能完全满足持续不断的资源投人。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学校虽然有意积极投人,并希望能和长期稳定的优秀企业单位牵手合作,但是很多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上的动力不足。
四、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制度不健全,教學质量评价及考核方法不科学实践教学缺乏严密的系统管理制度,尚不能完全适应教学改革的实际需要。目前,实验室的管理存在依附性、分散性和功能发挥不足等弊端。有的高校的实验教学环节分属于教务处和设备处两头管理,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未建成或流于形式。有的实验实训课没有指导书,有些指导书操作性不强,数据不全或陈旧。实践教学考评和评价制度不科学、不严谨,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实践成绩缺乏有效的监督。在实践教学中几乎没有听课、考勤和查课制度,许多实验实训课没有考试考查环节。
改革传统的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加大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加强学生了解、接触和从事实际工作的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重大课题。未来 20 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资本市场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迫切需要培养更多具备国际资格的综合能力强的财务管理人才,以实现经济真正和国际接轨,改革财务管理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势在必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包括:
一、采取校内实验室模拟教学方案整合校内实践教学资源,进行全仿真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综合分析问题、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的能力。
1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大型经管综合实践教学中心,进行实验室资源整合,可与财务软件供应商合作,建立 VBSE 虚拟商业社会财务综合实训平台,让学生置身企业运营的场景中,以各自代表的部门和岗位,通过业务模拟的方式进行财务业务的实践教学,实现全仿真教学。
2优化实践教学内容设计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可以分为基础实验及综合仿真实验。(1)基础实验,基础实验可以按照专业理论课程内容的设置来完成。(2)综合实验,目前有关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上是以单项实验为主,这些实验项目完全可以在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过程中,以案例形式给学生讲解。在综合实验内容当中已涵盖单项技能的训练。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提高实习基地的实用性,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签约的实习基地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去实习基地实习的同学也不多。为加强其实用性,可以采取其他的合作形式,例如:和实习单位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包含保密条款的实习合同。如果因实习学生泄密给实习单位造成损失的,实习单位可依法追究泄密者的法律责任,这样既解除了实习单位的后顾之忧,又给学生实习的权益提供了保障;可以与实习单位签订课程置换协议,专门设置置换班级,进行校企合作、对接式培养,从而实现与企业对接推动学生就业。
2鼓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可以通过完善的考核约束机制确保学生完成实习大纲中规定的实习内容。对于联系不到实习单位的学生,学校可以在校内完成毕业实习综合实训。通过多途径解决实践难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引导学生及时进行角色转化,树立服务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时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扩大学生的参与度和受益面, 对优秀学生授予优秀员工证书和经济奖励等, 以更好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改革[J]经济师,2010(10):121
[2]管静, 万义平 关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讨[J] 会计之友, 2006(12) : 44- 45
[3]程晓俊财务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市场,2010
【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自荐信】推荐阅读:
18财务管理专业自荐信12-20
2010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荐信09-08
财务专业本科论文11-14
财务会计专业?自荐信06-29
财务专业人员英文自荐信09-24
应届本科生财务会计专业表格格式简历10-22
财务会计专业求职的自荐信09-10
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自荐信12-10
财务管理、会计学自荐信05-24
财务管理本科毕业论文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