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知识教案

2024-09-01

文体知识教案(共8篇)

文体知识教案 篇1

议论文文体知识复习

教学目标:

了解议论文文体基本知识;掌握论证方法题的答题模式,提高答题准确度。教学重难点:掌握论证方法题的答题模式,提高答题准确度。教学方法:讲解法、举例法、练习法。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议论文的定义

议论文是用逻辑、推理和证明,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错误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或日常生活中的感想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二、议论的方式

议论有两种基本方式,即立论和驳论。

立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从正面证明自己提出来的论点。

驳论指议论目的是为了反驳某一错误的论点或相关的论据、论证。

三、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四、论证结构:

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总分式——先总后分

先分后总 先总再分后总。

五、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 作者的主张、看法、观点。(正确、鲜明)

注意: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论点,有的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也是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

寻找或提炼论点的方法:

(一)看题目

(二)看开头

(三)看结尾

(四)看中间

(五)自己归纳

2、论据:证明论点的材料。(真实可信)论据的种类:①事实论据:

是有代表性的事例、史实

②道理论据:某种正确的理论、名言警句、公理等。

3、论证:用论据证明观点的过程和方法。

论证方法:事例论证(摆事实)、道理论证(讲道理)——从内容上分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引用论证——从表达上分

六、论证方法的作用:

(一)事例论证:所举的能证明论点的具体事例、概括事实、各种现象、统计数据,及作者对此所做的分析,合为举例论证。(也叫做摆事实、举例论证)

答题模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概括事例)的例子,证明了„„(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如第13课:

1、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第7段)

2、罗兰·布歇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第8段)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约翰·古登贝尔和罗兰·布歇尔的例子,证明了“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

(二)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

答题模式: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对„„的分析(或归纳),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如第14课:

解释格物致知的含义;(第2段)分析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病;(第3段)论述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7、10段)揭示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等。(第13段)使用了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格物致知的含义、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病、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格物致知精神真正的意义的分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应该有格物致知精神”的观点,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答题模式: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比喻深奥、抽象的„„,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通俗易懂,具体可感,易被接受。

第15课《论读书》: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

使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用人们熟悉的、具体的运动对身体的作用比喻深奥、抽象的读书对精神的作用,形象生动地论证了“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的观点,使论证通俗易懂,具体可感,易被接受。

(四)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答题模式:使用了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将„„ 和„„加以对比,褒贬鲜明,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如果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反面)。

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正面)。

使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将“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和“不满足于一 个答案”加以对比,褒贬鲜明,突出强调了“只有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的观点,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五)类比论证:就是在考察两类事物某些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基础上,推断出它们另外的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论辩方法。(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答题模式:将„„和„„类比,证明了„„的观点,深入浅出,简练生动,富于启发性,使读者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臣受蔽 王受蔽(甚矣)

家事 类比 国事

将“我”与“王”类比,证明王之蔽甚矣 的观点,深入浅出,简练生动,富于启发性,使齐王易于领悟抽象的道理。

(六)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典故则属于事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同于道理论证。

引用故事、典故论证 答题模式:使用了事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的例子(引用„„的故事典故),证明了„„,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

引用名言论证答题模式: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的话„„,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第15课《不求甚解》第8段:

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求甚解”实际是不因小失大,不固执一点,是暂时放过。

使用了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引用陆象山的话“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先放过,不必太滞”,充分有力地论证了“不求甚解实际是不因小失大,不固执一点,是暂时放过”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七)归纳论证:先列举几种具体情况,最后加以归纳。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这就是归纳论证法。

答题模式:前面列举了„„,最后加以归纳,在分述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内容丰富详实,结论使人信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前面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在分述的基础上,归纳得出“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结论,内容丰富详实,结论使人信服。

七、议论文语言特征: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生动性。

文体知识教案 篇2

一、了解文体阅读要求, 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知识性

纵观近年全国各地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 记叙文一直占主导地位且所占分值较多, 但由于记叙文阅读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表达等能力, 难度大, 大多数学生此项丢分较多。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中传授记叙文文体知识、了解文体阅读要求对备考的重要性。

小学的语文教学近乎快乐教学, 除了背诵外, 一般很少详细讲解文体知识;而初中生因考试需要必须重视文体知识的考点。如何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知识性呢?笔者认为在设计教学时, 有必要分年级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文体知识以及与文体相关的写作知识的传授。如:初一年级侧重对记叙文要素、顺序、详略的分析理解, 对文中表达方式的辨别与理解, 对词语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 学会感悟人物形象;初二年级注意对文章、层意、段意的概括, 对句子的意思、含义、表达作用的品析, 对文章、段落的结构分析, 学会分析事件;初三年级着力对文段表达作用的理解与分析, 对文与段的表达技巧、表现方法的理解以及对艺术特色的欣赏, 引领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并进行与文章内容有联系的个性化表述。当然划分不应机械, 要因文、因班、因人而异。

知识点的传授是必需的, 如何让学生意识到文体知识在阅读能力培养上的价值呢?不妨从记叙文阅读试题设计中探究命题规律, 让学生自己感悟知识点对阅读解题的重要。记叙文阅读试题一般紧扣《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要求, 具有三方面特点:一是阅读材料来自课外, 内容文质兼美、体现时代特色和精神, 且大多反映亲情、友情, 能给人以启迪。二是注重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要求能分清记叙文要素, 能结合语境理解词句的含义, 能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能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和文章选材、布局谋篇的艺术特点, 还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探究, 能谈出自己的感受, 能区别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及其表达作用, 能把握文章的关键词句, 概括段落和文章主旨。三是考查角度灵活, 题型多样。一般紧扣“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 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重点, 强化联系生活整体感知, 注重理解, 关注语言品味, 强调情感体验, 注重自主探究等理念渗透。对照《语文课程标准》阅读要求, 学生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自主地关注甚至寻找命题点, 文体知识的价值自然能领悟到。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并明确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 由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 教师的教学行为由教会学生变为教会学生学习。语文阅读教学如何将字词句篇的积累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上升到“语文素养的提高”呢?这就需要我们改变语文知识观, 过去把知识传授本身作为价值取向。因此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具有人文性, 要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导向。

初中生处于探奇年龄阶段, 任何知识点一旦和考点联系起来, 就会感觉索然无味。如果开篇详细介绍文体知识或告知答题方法、答题要求, 就会失去阅读欣赏的趣味。笔者的尝试是不求每篇文章面面俱到地讲授语文知识点, 而是让学生拿到课文后自己阅读, 然后圈点自己认为影响最大、印象最深的知识点, 说出来大家分享, 这样经过筛选出来的既是一课里最重要的知识点, 也避免了教师灌输的无趣。在阅读教学中, 只要教师引导得当, 就会有人对词语赏析、人物描写感兴趣, 有人对作者研究较多, 对叙事方式、主题表达有独到感悟, 还有人会发现线索、过渡句、层次顺序等篇章结构安排的精巧。同样是知识点的传授, 学生讲和老师讲大不一样, 不仅仅是形式上不再是“满堂灌”, 不再是平铺直叙的介绍, 而且是学生像寻宝一样, 自己去发现、自主去探究。其人文性体现在学生是主体, 是阅读教学的主角, 而不是被动接收知识点的容器。

当然, 高层次的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激发阅读兴趣, 还应该是传之以阅读欣赏的方法, 以达到阅读能力提升的目的。笔者常以教材为例, 有意识地引领学生欣赏记叙文的用词美、情节美、表达方式美, 引领学生探究记叙的顺序、记叙的线索及表达方式等安排的独具匠心, 然后让学生自己体悟、归类、总结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并学以致用到课外阅读中去。这样才能持久保持阅读兴趣并形成良性循环, 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应试能力。

三、妙点学生自主生成, 使语文阅读教学更有实效性

授人以“鱼”, 是传授知识;授人以“渔”, 是传授方法。而学生要提高语文素养就需要将“知识”和“方法”融会贯通, 变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想”。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也是学生能力生成的最高阶段。如果说以前教师的工作是给学生水, 那么现在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带领学生去找水、找源头的活水。如何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活水呢?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形成寻找水源的意识, 就要靠教师的妙点方法和思路, 引领学生去“悟”、去“生成”、去学会“学习”。

比如说记叙文阅读的六步法: (1) 看标题信息, 揣摩记叙类型:通过揣摩题意, 辨出文章记叙对象, 在写人、记事、绘景、状物中, 到底以哪个为主; (2) 抓记叙要素, 了解大致内容:不管哪类记叙文, 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3) 理行文线索, 分清段落层次: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 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 (4) 辨叙述方式, 领会布局特点:辨析文章主要采用顺叙还是倒叙, 有无插叙、被叙或追叙等; (5) 挖中心思想, 理解作品意义; (6) 析表现手法, 以供习作借鉴: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记叙文的基本要求, 目的是为自己的习作寻求借鉴。如果教师在引领学生学新课文、写作或做课外阅读时, 能有意识妙点记叙文阅读六步法, 引领学生寻找答题的思路、方法和源头, 学生就会发现“鱼” (文体知识点) 、思考“渔” (解题思路) , 从而领悟“渔识” (提高阅读能力) 。

“教会学生”和“教会学生学习”是阅读教学的两个不同境界, 如仅仅“教会学生”, 形成的是文体知识点的框架, 没有阅读乐趣;如“教会学生学习”, 则以鲜活的例子, 跳出框架探究, 再看框架内的文体知识就别有风味, 其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自然得到提高。

摘要:语文知识是基础, 其传授既是目的, 同时又是生成能力、促进价值观形成、提高语文素养的必要手段和生发点。笔者以记叙文文体知识为例, 从阅读教学的知识性、人文性和实效性三方面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文体知识,阅读教学,提高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文体知识≠阅读能力 篇3

在一次听课调研中,有位教师是这么执教这篇课文的:

教学伊始,教师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系统介绍了“新闻”的有关知识,边讲边板书要点如下:

系统介绍这些基本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出正题和副题,并板书课文的题目。

影响读者阅读理解的因素,除了读物的内容外,还有读物的结构图式,即有关文本基本结构的知识,以及表达这些结构的原则。如果学生在阅读时已经具备相关的文体知识,就会较顺利地学习和理解文章。学生首次在课堂上接触新闻这种文体,因此教师系统介绍文体知识,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文体策略的意识,逐渐形成文体阅读技能。任课教师能充分重视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两个问题值得深思。

1.介绍文体知识的方式是否恰当?这堂课上虽然也有教师自问自答,或教师问学生答等方式,但是所有这些方式实际上仍然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是教师本位的。其实这些知识完全可以由教师介绍改成由学生介绍。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课堂上学生互相交流,教师再作总结。

2.文体知识如何转化成阅读能力?系统介绍文体知识,能给学生一个整体的印象,但是这种脱离文本的介绍,对学生形成阅读技能作用有限,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无疑更有利于形成阅读技能。

介绍文体知识后,教师采用齐读和个别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了一遍课文。读完课文后,教师开始分析课文内容,先从结构划分入手,让学生划分导语和主体两大部分。一学生站起来发言,对导语和主体两个部分进行了概括。这时教师及时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确要求的是划分层次,学生很快说出了第一段是文章的导语。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要点:

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导语一般在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

在划分层次之前,教师还穿插介绍了“电头”的构成以及作用,并板书要点:

划分层次后,教师让学生回答课后练习一的问题,意在使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最后,教师结合板书内容总结新闻的要点。

朗读课文后,教师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但问题是应该从结构入手还是从内容入手。传统的语文教学比较倾向于先从结构上进行分析,但新课改倡导先从内容上进行分析,后者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思维习惯,因此上述课例有颠倒顺序之嫌。如果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先根据练习一的问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再分析课文的结构,就符合学生认知的逻辑顺序,效果会更好。下面的教学设计就值得借鉴:

一、导入新课。(略)

二、速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

三、再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

学生细读课文,寻找新闻与一般记叙文不同的地方。教师指导学生圈点勾画的方法,然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小结:(1)题目不一样,有大标题、小标题(包括引题和副题)。(2)多了“电头”,交代消息的来源。(3)叙述的顺序不同(引出介绍导语)。(4)选择安排材料的方法不同(“倒金字塔”结构)。(5)新闻的结构形式(标题、导语、主体和背景、结语)。

四、读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生动。

五、总结:1.新闻稿的特点;2.结合课文谈感想。

记叙文文体知识 篇4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

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

例:《十五册“拉萨的天空”的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的作用

理解记叙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6、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 交待背景 ②衬托人物 ③烘托气氛 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7、人物描写的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 作用:《小桔灯》对小姑娘描写的作用;《七根火柴》对无名战士的描写

1.记叙文一般都具备六要素,但有的记叙文,如果其中某些要素是读者熟知的,或者某些要素不交代不影响表达效果,是可以省略的。

2.记叙的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以“我”的口吻或角度来叙述的是第一人称,如《小桔灯》《孔乙己》等。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

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1以时间为线索

2以某一人物为线索

3以某一事件为线索

4以某一物为线索。

多数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如《藤野先生》,文章除了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为叙事线索(明线)外,还有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暗线。

4.记叙的顺序要求掌握的是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前因后果、条理很清楚。如《一面》;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先把结局说出来,吸引读者了解其起因和过程,如《背影》;

插叙,指在记叙过程中,需要插入另一些有关的情节,再接着叙述后来的事情,如《驿路梨花》。5.记叙文常用的层次划分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事件和发展过程来划分《皇帝的新装》(2)按空间转换来划分,如《老山界》

(3)按内容变化来划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4)按人物、场景变化来划分,如《分马》

(5)按感情变化来划分,如《荔枝蜜》不太喜欢蜜蜂—想去看蜜蜂—赞美蜜蜂—想变成蜜蜂。

(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如《一件珍贵的衬衫》,抒情—记叙—抒情、议论。

6.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7.记叙文虽然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但常常借助议论、抒情、说明来开拓意境,深化主题。很多是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①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②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③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⑤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8.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9.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三、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以时空变化划分

(2)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或承接上文、或引起下文

班长常用文体写作知识介绍 篇5

同志们:

今天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研究“班长常用文体写作”这个内容。主要讲三个问题,一是班长为什么要掌握写作的基本常识,二是班长常用文体的写作方法,三是班长提高写作的主要途径,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班长为什么要掌握写作的基本常识

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形式进行的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和书写活动,通俗地讲就是写文章。从教案的编写,到一封书信,甚至一张请假条的拟写,都可称为写作。因此,写作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必需掌握的一门技巧。对于我们班长来说,掌握写作的基本常识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方面,掌握写作的基本常识是班长工作的需要。班长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与周围的同志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要实现这个目的,其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口头交流,即说话;二是书面语言交流,即写文章。口头交流虽然比较直接,但它易受时空限制,而书面语言,可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达得更周密、清晰、准确、充分。也许有的同志会说,班长是做具体工作,天天与兵在一起,学写作知识没有多大必要。其实不然,班长虽然不需要写长篇大论的材料,但并不等于班长不需要写作。比如班工作小结、述职报告、倡议书等,都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如果班长只能讲不会写,工作 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掌握写作的基本常识是班长开展工作、胜任本职的一个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掌握写作的基本常识是班长个人成长进步的需要。写作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毛泽东曾指出:“不识字,不能看,不能写,其社会常识与自然常识限于直接见闻的范围,这样的人,虽然也能做某些工作,但要做得好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即将担任班长的大家来说,掌握写作的基本常识不仅是工作需要,而且有利于个人的成长进步。写作有助于提高大家的思维能力和语言驾驭能力。平时,为什么我们有的同志讲起话来头头是道,风趣动听,而要把它写出来,就觉得力不从心,难以落笔呢?这或是因为他还没有把握住事物的本质;或是由于文字表达能力较弱。如果经过反复琢磨、研究,原来模糊的认识就会变得明朗和清晰起来,再把它变成文字反映出来,感性的认识就变成了理性的认识,对事物的认识就更进一步了。因此,写文章的过程,既是加深对事物认识的过程,也是逐步使用和熟练文字表达的过程。如果长期坚持写作,就会使我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写作有助于提高大家的思想修养。良好的思想修养是一个人成长进步不可缺少的基础,而写作则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写文章,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宣扬真善美,鞭鞑假丑恶。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时,就会自然而然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激起对假丑恶的憎恨。这样,我们就会在写作过程中,使自己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造、升华。

二、班长常用文体的写作方法

从部队的实践看,班长在日常工作中可能要用到的应用文书有七类:第一是报告类:汇报提纲,检讨书;第二类是总结类:工作总结、个人小结、述职报告;第三类规章制度类:守则,措施;第四类记录体会类:读书笔记,日记,心得体会;第五类契约条据类:收条,领条,借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第六类宣传鼓动类:黑板报稿,演讲稿,广播稿,倡议书,挑战书,应战书,决心书,保证书;第七类党团文书类:入党申请,入团申请,预备党员转正申请,党员思想汇报,自我鉴定。下面,我就班长在工作中经常要用的总结、汇报提纲、心得体会、述职报告四种文书作个具体介绍。

1、总结

总结对前一个阶段工作、学习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回顾、检查、分析和研究,从中找出经验教训,引出规律认识,以指导下一个阶段工作的文字材料。总结从内容上讲,有学习总结、工作总结、训练总结;从时间上讲,有周总结、月总结、季度总结、半年(年终)总结;从性质上讲,有综合性工作总结,专题性工作总结。这种文体是班长在工作中最常用到。总结一般包括:标题;正文(正文包括基本情况;取

得成绩和经验;存在的问题和教训;下步打算);落款三个部分。其中正文的四个部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所侧重,有所省略。下面,着重讲一下正文部分的写法。第一基本情况。这一部分主要是对总结内容进行提纲挈领的概括,向别人介绍总结内容的概况。比如:某连三班作风纪律整顿后,班长李杰在总结中基本情况是这样写的:“6月3日至5日,我班利用三个晚上对吴俊、王海两名同志因不假外出、与地方人员打架一事组织了作风纪律整顿。通过动员、学条令、查表现、谈认识,提高了全班作风纪律观念和条令条例意识,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制定了具体措施。吴俊、王海两名同志在班务会上分别进行了深刻检查。作风纪律整顿的主要特点有:一是态度端正,认识统一。二是查摆问题认真,相互批评敢于较真。三是整改措施具体,操作性强。(内容略)”第二成绩和经验。这一部分应主要讲清在工作进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取得的主要成绩。如果侧重于总结经验,应该把它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写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第三存在问题和教训。这一部分主要讲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之外。如果问题比较多,还必须对存在问题加以详细分析,查找原因,找出教训。在实际总结中,有的只写问题,不写教训,有的两个一起写,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如果总结是以总结成功经验为主,那么问题则可以写简单一些,不必详细展开。第四下步打算。这一部分主要针对前面存在的问题,明

确努力方向,提出具体措施,表明决心态度。那么写总结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我感到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要实事求是。工作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评价,实际做得怎样,就得给予怎样的评价,既不能夸大其词,也不能缩小,做到情况真实,材料可靠,观点正确,下步打算要具体明确,措施有力。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为了搞好“总结”,体现班里的成绩,把没有做好或计划完成的工作写成已经做好的工作。二是要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总结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发扬成绩,克服缺点,以利于下步工作。因此,工作总结应把主要篇幅和重点放在总结经验教训上。只有这样,工作总结才有实际意义和价值。三是语言要准确。语言不准确,就会影响总结的真实性。如,讲成绩时,在用词上就要反复推敲,注意分寸,对于一些程度副词的使用,不能哪个好听用哪个。如“工作有进步”就不能说“工作有较大进步”,“任务基本完成”就不能说“任务圆满完成”。尤其是在表扬和批评具体的人和事的时侯,要反复核实,不能凭印象,想当然,造成张冠李戴。

2、汇报提纲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领导或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时使用的应用文体。汇报材料的种类很多,按内容分为政治工作汇报提纲、军事工作汇报提纲、管理工作汇报提纲、后勤工作汇报提纲等;按时间可分为工作汇

报提纲、季度工作汇报提纲、月工作汇报提纲、周工作汇报提纲等;按性质可分为综合性汇报提纲和专题性汇报提纲等。汇报提纲的写法类似于工作总结,除标题和落款外,其正文部分一般也包括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和取得成绩、存在问题、改进措施等。这里就不做详细介绍。写汇报提纲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实事求是。上级听取汇报,目的是了解真实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指导。因此,我们在写汇报提纲时一定要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切不可无中生有,任意虚构,夸大其辞。二是要突出重点。写汇报提纲一定要突出重点,把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和独到的做法等有特色内容突出出来。如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别人听了你讲了大半天还不知道你讲些什么,或者你汇报的内容与别人差不多,那还有谁愿意听你的汇报呢?三是要善于归纳,观点鲜明。汇报工作不是把工作过程向别人平铺直叙一遍,而应将工作概括出具体几个方面,分层次逐一展开,每个层次应该有鲜明的观点。同时在阐述过程中要注意把事例和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四是要简单明了,语言朴实。班长向连队或上级汇报工作时一般内容都不多,因此写汇报材料时一定要言简意赅,不能拖泥带水,废话连篇,没话找话说。同时,语言要朴实、口语化,不要文绉绉的,让人听了不顺耳。

3、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在接受一次教育、参加一个活动、学习一篇文章或读一本书之后,将自己的感想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一种文体。它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内容可以是理解认识、谈立场观点、启发感受,也可以是表决心、谈理想等。心得体会一般包括时间、标题和正文三个部分组成。时间,即写心得体会的年、月、日。通常写在文章的开头,占一行位置。标题,包括正题和副题。正题通常是体会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的高度概括,副题则是交待体会和感想因何而发,如读什么书或哪篇文章的体会。如,正题《固本培源,通俗易懂》,副题《谈学习<邓小平理论士兵导读>的体会》。也可以只用一种题目,直接写读XX一书的体会、参观XX有感等。如,读《为人民服务》有感。正文,心得的正文写作有多种形式。一是归纳总结式。即将读到的看到的内容归纳总结成几个观点,然后分别展开写自己的体会感受。二是联想议论式。即抓住读到或看到的某个重要观点、某个突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联想和阐述,或肯定或否定或延伸和引发新的观点。三是交叉式。即将以上两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写作。先将读到的看到的内容进行简要的归纳总结,然后就专门的一个或两个观点或问题谈体会感想。写心得体会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思路要清晰。写作前要将需要写的内容在头脑里形成一个大体的框架结构,不能杂乱无章地想到哪写到哪。二是重点要突出。写心得体会要切忌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如果的确感

想很多,而感想之间又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不要生拉硬扯在一起,可以分成不同的篇章进行写作,一个一个地写清楚写透彻。三是要有感而发。要杜绝无病呻吟,心得体会是发自内心,而不是说违心的话,更不能为了图形式、凑篇数,或为了上级的某种检查,而写与自己感想毫不相干或完全相反的心得体会,以及大话空话连篇的心得体会。

4、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是向上级机关、领导或部属报告自己履行职责情况的一种常用应用文。是组织领导考察、群众评议干部骨干的重要依据之一。述职报告一般包括:标题,正文,落款三个部分组成。标题,写在第一行居中位置,有两种写法:一是只写“述职报告”四个字;二是写“我的述职报告”。正文,通常分为导语,主体和结语三个部分。导语主要交代自己的职务、职责,概述任职期间做出的主要工作和突出成绩。如,某连三班长述职报告的导语是这样写的:我是XXX年X月被任命为三班长,至今已近一年。根据《内务条令》规定,我的职责是:带领全班做好战斗准备,完成军政训练任务,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严守机密,搞好团结,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一年来,在党支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排长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班同志的共同努力,我们班全面建设有了较大进步,XXX年底荣立集体三等功,包括本人在内有四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士兵”。主体部分通

常分德、才、勤、绩几个方面,阐述自己是如何履行职责的情况,回答称不称职的问题。有时还针对履行职责中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下步的努力方向。如,某连五班长述职报告的主体部分的是这样写的:一是坚决服从党支部的领导,着力打牢全班人员的思想基础;二是坚持“学科学、科学练”,着力提高全班人员的军事素质;三是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着力培养全班人员的过硬作风(具体内容略)。存在问题:一是自身教学能力还不够强;二是做一人一事思想工作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具体内容略)。结语一般是写“以上是我的述职报告,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落款,写在正文的右下方,署名写述职者的单位、职务和姓名,日期另起一行写。写述职报告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反映情况要实。就是要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的工作情况,讲真话,实话,切忌“假、大、空”。二是要注重实绩和能力。述职报告的重点在于证明履行职责能力的强弱,所以,写作时就要把带有鲜明个人特色的能力、实际工作成绩写出来,重点反映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做的结果怎样,少写一些可有可无的思想活动过程。三是要围绕履行职责的重点内容写。述职报告是任现职期间或本任职时间内履行职责的主要情况报告,因此,要有重点地选择自己所做的主要工作、突出成绩来写,特别是要注意写出自己的特点,不需要按照职责逐条予以表达,面面俱到。

三、班长提高写作能力的主要途径

写作能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它不仅取决于写作技巧的高低,还受写作者思想水平、文化素质、生活阅历等诸方面条件的制约。因此,要提高写作水平,就得通过多种途径去努力。

一是要多学写作理论。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往往是盲目的行动,而盲目的行动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写作和其他工作一样,也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才能取得好的结果。写作理论是对写作活动特点和客观规律性的科学概括,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系统地学习写作理论,掌握写作的特点和规律,就可以在写文章时增强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少走许多弯路,较快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许有人会问,许多人没有系统学过写作理论,文章一样写得很好。这样的情况的确是有,有些人没有专门学过写作理论,但他们在写作中,从模仿前人的文章中,学习和掌握了写作的基本规律。他们的模仿、摸索是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艰辛的劳动的。我们如果自觉系统的学习写作理论,就可缩短这个摸索过程,更快地提高写作水平。当然,也不是说听了写作课,读了写作指导书,懂得了写作一些理论知识,就能立竿见影地从不会写文章变得会写文章,这是不切实际的。毕竟,写作理论的作用也是有限的,它只是揭示写作的一般规律而已。正确的态度是,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和练相结合,否则,即使你把写作理论背得滚瓜烂熟,也仍然写不出好文章。

二是要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想,大家对这两句话应该是很熟悉了。这两话的意思很明了,就是说读书对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讲:读书能开阔视野。大家知道,我们每个人的活动范围和实践活动都是有限,而要想了解我们周围以外的信息,读书看报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有些人写作时文思敏捷,下笔自如,这和他们平时读书多有很大关系。读书多,接触面广,懂得的道理多,思想自然宽阔;读书少,知道的东西少,头脑不能产生联想,思路自然狭窄。读书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能帮助人扩大眼界,提高认识,提高观察力和想像力,对开打开写作思路是很有利的。读书能丰富写作材料。写作的材料主要从社会生活中获取,但书本也是提供写作材料的一个重要来源。一个人一生中不可能对过去和现在的所有事情都直接经历和感受,读书则能帮助你了解不可能亲自去体验的生活和知识,而这些生活和知识,又常常成为写作时所必需的材料。比如说地雷的杀伤力有多大,我们不可能亲自去踩一脚试一下,只能通过查阅有关资料。读书能够掌握写作方法。刚才,我说过许多人没有学习过写作理论,没有看过一本写作指导书,照样写出了很漂亮的文章,往往是他们是通过读优秀文章,仿效其写法开

始的。比如,读了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可能学会了演绎论证方法;看了报纸,可能懂得了新闻报道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几个部分组成;听了指导员的年终工作总结,可能知道了工作总结的内容一般包括“基本情况,取得的成绩和主要收获体会,存在问题及教训,今后打算”四个方面;这样读多了,看多了,听多了,学到的东西也就多了,再加上自己的实践,就自然可以熟练地掌握各种写作方法了。读书能丰富自己的词汇。优秀的文章,其语言都是经过精心加工提炼而成的。多读名著,就可以学习和丰富词汇,了解各种句式,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

古诗文文体知识常识 篇6

一、论说类

1、疏又称奏疏。臣子向君主陈述意见。分条陈述。畅于春秋,成于两汉。

2、表又称奏疏、奏议。臣向君主陈述意见或有所请求的一种文体。重情。

3、论直接阐明自己观点的一种文体。分史论(人物论、专题论)、文论(评论文章)、策论(起源于写在简册上以对答用,发展成策论)

4、说用来阐述关于某一事物、问题的道理的文章。教材注解说,说,是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例如《师说》《捕蛇者说》

5、原推究。对一种理论、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原君》

6、订评议。对某一人事物论定功过,品评优劣,常含力排众议而独抒新见之意。因而行文有力,慷慨激昂。订,论。《订鬼》

7、序是用来评介作品内容的。有自序、他序。位置在一本书的开头或结尾。例如《指南录后序》唐宋以来,送别赠言也称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

二、记叙类

1、纪传体司马迁首创,以本纪、列传为人物传记中心。本纪记叙帝王事迹,世家记叙诸侯王和辅汉功臣的事迹,列传是名人事迹。

2、记记事、记言、记物、记人,应用广泛,不拘一格。《核舟记》《岳阳楼记》《病梅馆记》《游褒禅山记》《记王忠肃公翱事》《书博鸡者事》

3、志记事的文章。《三国志》

4、游记我国古代记叙文的一大分支。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和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5、逸事也称轶事。散失没有流传的事迹。《左忠毅公逸事》

6、笔记内容五花八门,篇幅短小精悍。有历史掌故,遗闻逸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品,志怪杂录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沈括的《梦溪笔谈》

7、寓言寓,寄也。借助于比喻或故事来说明某一深刻哲理。《愚公移山》

8、小说“演义”,根据历史或传说,敷衍成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

有“志人小说”,还有“志怪小说”。

——以上可总称为“散文类”。

三、韵文类

1、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颂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陋室铭》“墓志铭”,追记死者生前事迹的文字。“志”,类乎传记;“铭”,类乎诗歌。《五人墓碑记》,有志而无铭。

2、赋介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赋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主要特点总在于铺叙事物。描写的部分总是淋漓尽致,极尽铺叙夸张之能事;结尾的部分则往往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3、骈文骈,两马并驾。骈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介乎韵文和非韵文之间。相对散文来说,它讲求对偶;而相对韵文来说,它不讲求压韵。南北朝时期,骈文盛行。骈文的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要求通篇句子两两相对。句子的结构、词性、平仄都要合乎对仗要求。骈文中以四字句、六字句最多,故骈文又称“四六”、“四六句”。

4、诗“诗言志,歌咏言”。歌,比诗自由、奔放、土气。行,铺张本事而歌称“行”。

5、词一种抒情诗体,和乐而歌的韵文。萌于南朝,成于唐,盛于宋。

6、曲一种韵文,可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诗歌,通常指宋以来的南曲、北曲。

古代文体

论。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曰政论,则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谬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原。推究本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这种文体是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从根本上考察、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赠序。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凡是惜别赠立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祭文。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死者生前的主要经历,颂扬他的主要品德和业迹,寄托哀思,激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形象,情节离奇曲折,富于趣味性,对自然景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象,便于他们接受和转化。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英雄的石像》。

序跋。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农村调查〉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辩。“辩”即辩是非,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驳一个错误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杂记。包括:(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证、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奏议。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按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民间故事。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过很多人不断地修改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口语化,朴素明快;想象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喻,艺术感染力强。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化式的幻想情节,充满神奇色彩。例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文章辨析序说》:“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我们学过的这种体裁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赠序文:文体一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称为赠序。例如《送东阳马生序》。这类文多为颂赞勉励之辞。

书说文:“书”指一般书信。“说”指阐明事物、问题的义理文。把二者归为一类里,是因为“书”在内容上往往同“说”相同,辨析事物,解释义理,二者常常在叙述中表明观点、见解的,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例如《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答李翊书》、《报刘一丈书》等。

传状文:记述个人生平事迹的文章。一般来说多为记述那些在历史上较有影响而事迹突出的已死的人物生平事迹。多采取叙述、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的生平风貌。这种文体,贯用于史书。诸如《苏武传》、《张衡传》、《海瑞传》等。

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有“原……”、“……论”、“……辩”等文题形式。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彩。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

杂记文:杂记文是除传状、碑志以外的一切记叙文章,它包括较广,有人物记事、山川草木自然之景。文化名胜古迹、历史掌握、遗文遗事、社会风俗杂谈、读书杂记等。这类文章手法灵活,构思巧妙,形式多样。如《桃花源记》、《项脊轩志》《梅花岭记》等。

小说:就其古代散文来说,小说是早已有之的,下面再介绍一下小说。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划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是先秦的“神话”、“寓言”。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统称为笔记小说。这一时期,小说初具规模。其作品主要有张华的《博物志》,干宝的《搜神记》等。

3、唐代出现了唐传奇。唐传奇的出现,标志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霍小玉传》、元稹《莺莺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

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

考试大纲要求的应用文体知识 篇7

一、应掌握、理解的:

(一)应用文的主旨的要求与材料的选择

1、应用文的主旨要求:正确、集中、鲜明。(教材11一12页)

2、材料的选择:(17一18页)A要围绕主旨选择材

B、要选择真实、可靠的材料

C、选择典型的材料

D要选择新颖的材料

(二)应用文的结构特点:A、规范性B条理性(18页)

(三)应用文语言表达基本要求:准确、简洁、朴实、得体。(26一27页)

注意:参看24一25页的应用文常用规范化、模式化的语言。

(四)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的种类及适用范围;

国务院《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的行政公文有13种,并规定了个、每种公文的适用范围。(38一41页、284一285页)

1、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实施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2、决定:适用于对重大事项或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3、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法定事项。

4、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5、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6、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7、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其余的:通报、通知(会议通知)、通报、请示、批复、函以单独讲解过。

(五)行政公文格式及制作要求:(42一47页,并参看300一304页)

(六)常用事务文书的种类:计划、总结、简报、调查报告、启事。(另加:慰问信、感谢信、自荐信)

二、应用能力

(一)按文体写作的要求拟写常用公文与事务文书:

通告、会议通知、通报、请示、批复、函; 慰问信、感谢信、自荐信、启事。(已讲解过)

(二)掌握计划、总结的结构及写作要求,掌握简报的格式。

1、计划的结构:计划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74一176页)

正文由前言、主体(包括:目标和任务、措施和方法、步骤和安排三要素)结语组成。计划的写作要求:A要有全局观点和前瞻意识B要切实可行,酌留余地C要明确具体,便于执行和检查D要广泛征求意见与建议,调动群众的积极性。(176页)

2、总结的结构:总结一般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182一185页)总结的正文结构内容:前言、主体。

主体是核心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基本

情况、成绩与经验、问题与教训、今后的设想和努力的方向。

结构正文的结构方式:分部式。按情况一成绩一经验一问题一意见。或者按主旨一做法一效果一体会的顺序依次来写。

3、简报的基本格式:(168一171页)简报由报头、报身(主体)、报尾三部分组成。

报头:占首页的三分之一的版面。以一条通栏的红线与报身隔开。

报头包括简报名(套红印制)、编发单位、期号、印发时间、秘级和编号。

报身:由标题、导语、正文、结尾组成。报尾:类似公文的版记。

关于调查报告(155一160页)

一、调查报告的特点:

1、真实性

2、客观性

3、针对性

4、典型性

二、调查报告的种类:

1、反映情况的调查报告

2、典型经验的调查报告

2、揭露问题的调查报告

三、调查报告结构:由标题、前言、主体、结语四部分组成。

调查报告的主体结构方式:纵式结构、横式结构、纵横式结构、对比式结构、行踪式结构。

(三)熟悉合同、起诉状的结构与内容项目。(此内容已在前边讲解过)

1、合同的结构与内容项目(226一230页)

2、起诉状的结构和内容项目(235一237页)

(四)撰写读后感。

注意:标题:常为:

1、读《XXXX》有感

2、要 重 视 人 才

读《谏逐客书》有感

正文:一般都先“读”后“感”。要找准感想点,然后进行论述,论述中应不断照应所读的文章内容。

《五代史伶传序》、(五)修改文章或文句中的错误。

各类文体教案 篇8

一、学习目标(根据题目及是否给出所教班级学生条件等调整)1.准确掌握重点字词和读音的意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分析词与景的关系,理清作者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体会词人豪迈的思想感情,意识到不断充实的精神生活、完美人格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二、课堂导入:(1-2分钟)略(1、温故知新:同学们,在上节课当中我们学习了。。我们先来回忆一下,谁还记得。。?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谁来回答下?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另一个人物,板书。

2、情境导入:运用图片、音乐、幻灯设备;老师这里有。,请同学跟我一起看一下,这里是。。,大家看后有什么影响,谁来发表一下看法?总结

3、举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三、教学实施

1.在黑板上写出学习目标、本文重点掌握的词语、生字、拼音;

2.播放录音,或者自行朗读,让学生圈出停顿、重读,以及认为对理解本文思路有重要作用的词句;

3.开着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回答评价的形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开着教学; 1)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2)分组讨论,注意倾听,汇报心得 4.老师总结

四、巩固提高

五、布置课后作业

六、小结

根据板书进行归纳

七、教学评价(答辩环节,从导入、实施等环节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等)

相关文学常识: 词的有关知识: 词兴起于隋唐,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初起时称“曲子”“杂曲子”“曲子词”,后来也称作“乐府”(如《东坡乐府》)“长短句”(如《稼轩长短句》)或“诗余”(如《草堂诗余》)等。它的特点是“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就是词牌。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乐词的主要

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这是依照字数多少来划分的。小令的字数在58字以内;59至90字,为中调;长调为91字以上。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共46字,属于小令;《蝶恋花》共60字,则为中调;《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属于长调。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容中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体裁较狭窄,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诗歌: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透过语言,除了表达文字的意义外,也表达情感与美感,引发共鸣。诗能够自成一格,也能与其他艺术相结合,如诗剧、圣诗、歌词或散文诗,文字配上音乐则称为歌。“诗”根源于简洁、有力地想像觉察,或与经验、想法、情绪反应作联想,将意义、意识和潜意识的表现、象征化、正式或非正式的式样、声音和韵律等以某种规则加以重组安排。这种文学类型包含叙述性、戏剧性、讽刺性、训诫式、情色和个人形式。

上一篇:搭建学生社团大舞台 打造校园文化新干线下一篇:城镇管理经验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