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电影辛亥革命后感(共10篇)
观电影辛亥革命后感 篇1
观电影《辛亥革命》后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为特别纪念这次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有导演特拍摄了《辛亥革命》这部影片。其实我本来是对这种红色影片不怎么感兴趣的,迫于上课要求看下去,却发现我被其中的故事和人物深深感动了。不得不说,片中人物塑造得很好,有血有肉,有自己的灵魂。虽说故事情节自然是不如一般娱乐电影那般曲折丰富的,但这部电影给人的教育意义,其中那些伟人领袖,英雄烈士给人的思想感化是一般电影绝对无法企及的。
辛亥革命是众所周知的大事件了,但人们总有一个毛病,一般人都只记得我们成功的时候,却往往忽略成功前那一次次坎坷和失败。辛亥革命自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辛亥革命是胜利了,是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让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在这之前的一次次失败可都是付出了沉重的血的代价换来的。我也是看了这部电影才深刻了解了这一艰辛的过程。在中学课本上就学过孙中山写的《黄花岗烈士序》,语言悲怆,激昂人心,可活生生演出来那就更是感染人心,激荡心魄了。这让我感到了电影的力量,一部好的电影就是人类绝佳的精神食粮。
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电影中这一情节便是孙中山写《黄花岗烈士序》的原因了。广州起义就这样失败,那一具具烈士遗体任由雨水打淋,鲜血成河,面对如此惨状,革命党人也从未放弃希望。黄兴自我宽慰地说:“不就是失败了吗,又不是没失败过。”他不是不在乎,他心痛于那些年轻的生命,恨不得自己代他们去死,可事已至此,他无法选择消沉,作为一个领导者,他有摔倒了再站起来的勇气。他不是为自己而活,而是为全天下的百姓和死去的战士们而活。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为革命牺牲,就算革命胜利,他们不是也看不到吗?信仰!那是一种极为坚定的信仰,坚定到让人们愿意为它付出一切。在我们这个时代,真的是很难理解这样一种信仰了,有人说这是一个缺少常识的时代,而这又何尝不是个缺少信仰的时代呢?这应该是我们该向革命党人学习的,也是电影的部分意义所在。
孙文说:革命是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让活着的人活得更好。多么精辟的解释,正因如此,才有一代代人为此奋斗。选择革命其实就是选择了无私,选择了献身,选择了付出,选择为了活着的其他人。
电影中有句诙谐的话。袁世凯问:孙文是怎样的人?答曰:高谈阔论的孙大炮。这其实是对孙中山很真实的写照,同时我认为也是一种极高的赞赏。他的高谈阔论不是普通的演说,那是要以生命为代价的,是要拿出不怕死的决心与勇气的;他的高谈阔论是挽救中国的良药,是一种石破天惊的言辞!
电影中最令我感动的是林觉民这一人物,他不顾家中新婚妻子还有孕在身,毅然投身革命,还在临走前写下《与妻书》表达必死的决心。要知道作为一个父亲,在孩子还未出生前便决定为革命献身,永远无法见孩子一面,哪怕只是一面啊,这是多么让人心酸的事!并且当大清官员对他说教洗脑时,他却拖着流血的脚硬生生撑着椅子站起来,反过来对大清官员慷慨陈词。我只能说,这是一个真英雄,真汉子!他最后那句“大清索我命,我诛大清心”,实实在在铿锵有力,也预示着大清必将颠覆,大清会有这样的英雄吗?
我感叹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得到了何等的幸运!我们现在的生活正是那一群有和我们一样鲜活的生命的年轻人用生命换来的。
看过此影片我对革命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英雄已逝,新的时代还等着我们去开创!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篇2
姓名:钱剑萍
学号:2010514110 院系专业班级:医学院基础医学
系10级(4)班
在辛亥革命100周年来临之际,我从《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了那场震惊世界的革命运动,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在此,我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从而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
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
在四川,清廷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
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经过这么多血与火的洗礼,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不断升华,两人决定结为革命夫妻继续比并肩战斗。
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
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阳夏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黄兴和黎元洪艰难支撑,在各种反动势力的夹击下,黄兴毅然决定率部撤往长江下游,集聚力量。
长江战舰在行进中,传来了多省宣布独立的消息,黄兴等备受鼓舞。
经过多方努力,南北代表唐绍仪和伍廷芳终于坐下来会谈,经过艰难谈判,双方达成共识,支持建立共和政体;经过十八省代表的公开民主选举,孙中山被推选为首任大总统。孙中山表示,只要袁世凯敦促清帝退位,他即可让位,由逼退清让位的人,出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电影精心塑造了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革命先驱的形象。同时它也把那个时代的一批知识界的风云人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今天的观众面前,展示出一幅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史,这对我们今天是极富启示意义的。一些不太熟悉的人物,如章太炎、刘师培等,他们的精神轨迹通过一部大众化的电视剧,形象地展示在我们今天观众面前,这对于我们的启示意义怎么说都不为过。总的来说,这部电影是我们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文艺创作的一个重大成果。
这部电影同时帮我们普及了历史知识,此外可以看到影片中很多可能与他同龄的革命先烈在年轻的时候有怎样的思想,怎样的革命精神,如何勇往直前、百折不挠。我们今天要肯定和发扬的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一种对待历史,尤其是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重要历史的敬畏态度。这些电影创作人员可以说是在我们党史专家、文献专家的带领下、启发下,认认真真地学习历史,小心翼翼地走近历史,感悟创造了符合历史人物的心灵,精益求精地塑造好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为今天的观众提供历史营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光荣地对待历史的传统,跟那种借历史去展示明星的做法大相径庭。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 篇3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场轰轰烈烈的革命炮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甚至都不是正片部分,只是一个片头,便是压抑悲伤的黑白影像。应该都是那时记录下的新闻照片,见过无数次的清末贫民麻木空洞的眼神,如丧家犬般在街头东倒西歪,而身侧尽是血脉相连而又冷漠不已的看客。
但是此时,秋瑾,那个戴着枷锁,纤细却坚强的背影,却从层层蠕动的黑影中,步步踏血而来。带血的脚印,那是试图唤醒国人的警钟,那是以血荐轩辕的契约。
中国,我要用我的一切,来换回和你的尊严与共和!革命的浪潮,已然开始翻涌。
广州黄花岗起义,72条年轻的生命,瞬间消失在炮火和灰烬下。仅仅是在前一天,他们仍是笑闹着在海边奔跑的年轻人,拥有朝阳般的活力,火焰般的热情。他们坚信,孙中山先生将带领他们,带领他们的祖国走向新生。他们也坚信,哪怕自己不能亲眼看见,哪怕自己因此丧命,终会有后来人,踏着他们热血沁透的土地,走向那个光明的未来。
而实际上,他们早就怀着必死的决心了。藏在衣服下的《与妻书》《诀别书》,在墙的拐角后那双惯执笔墨的手上托着的炸药,那血肉模糊的年轻的面容,还有中山先生那句“你们的孩子,为了你们死了。”没有宏大的背景音乐,没有刻意的煽情大哭,但是却是生生逼出了多少人的眼泪!
后来,在幽兰的屏幕中,他们的尸体被投入其中任其沉浮,接着又是压抑的黑白镜头,映出失去心跳的躯体被随意遗弃在沙滩上,我想,每一名观众都能理解武昌起义的爆发了。那是我们的兄弟啊!他们为了我们,放弃了自己的一切,我们又怎能不拼上自己的所有,去完成他们的梦想,同时也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我们仍记得,在1911年,在10月10日的那个不安的下午,武昌打出了辛亥革命的第一声枪响。那声枪响,点燃了人们对清王朝、对那时祖国恨之切、爱之深。
祖国!请你睁开你浑浊的双眼看清这个世界!封建帝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你需要勇敢的去改变自己!
祖国!请让我们为你燃尽束缚住你的黄金枷锁,腐朽的清政府早已不是你的天子,我们需要一个更加清明共和的政府来强大我们的国家!
祖国!请原谅我在你胸口打响的枪声,我们需要有一个声音,来换醒沉睡的国人,来向世界宣告,我们永远是一个不屈的民族!
前所未有的使命向你我他发出了召唤,泪水早已打湿了我们灵魂的信笺——我们的灵魂,就是黄帝的灵魂;我们每一个灵魂,不论是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呐喊的、彷徨的、遥远的,都早已在炎黄山为我们注入的血脉里,回荡着黄河的号角。在这号角中,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不再属于自己,同时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从此属于我们自己。革命远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每一个炎黄子孙,正在那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医生的骸骨下瞻仰着凡十三亿、历八千年的灵光,他告诉我们:从这里开始吧,迈开新的步伐,向一切苦难与耻辱挺进,为了我们所爱的中华。
在武昌,被革命信念点燃的新军早在9月就已开始策划起义,却未曾想在10月9日遭遇泄密,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漏,湖广总督瑞澂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危难之际,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以勇者无惧的信念向总督府开火,向腐朽的旧制度开火。经过一夜激战,终于,当黎明到来时,起义军终于赢得了胜利,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取得了这辛亥革命第一潮的胜利。
受到武昌起义的鼓舞。长江沿线传来许多省宣布独立的消息。画面上,古铜色肌肤的纤夫推动竹筏,“湘西光复”“广州光复”的字样是那么激动人心。而后面光复南昌,阳夏之战的画面上,那看似轻描淡写的伤亡人数,却无一不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这场革命,沁透了多少年轻的热血,堆积了多少稚嫩的白骨。那名在锯腿过程中死去的年轻革命军就是一个小小的缩影,他无名无姓,在这战场上用自己的身躯去搏革命的胜利。每一名长眠于革命战场上的战士的灵魂,都在此刻,刻骨悲伤万分崇敬的眼泪滴落在无名小兵的脸上时,得到慰藉。
后来看到黄文和孙中山的争执,很好地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其实,在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无奈。他们都明白袁世凯是狼子野心,但孙中山仍坚持让位给逼退清廷之人。因为他知道,也许袁世凯不是一个合适的大总统人选,但是他是目前唯一能彻底推翻清廷结束帝制的人。我想,那时的国父心中也是暗自堵了一次,赌以后的共和党人一定会取代袁世凯这个“假皇帝”,为国家带去真正的民主共和。
虽然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统治仍有其强大的惯性。虽然孙中山、黄兴等人领导的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在甲午战争后就不断尝试用武力推翻满清王朝,但直到20世纪头几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争议仍难分高下,通过立宪改良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主张仍大有市场。而当年孙中山引发的这一场辛亥革命,到底是让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以至于之后的数次复辟都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列宁曾就中国的辛亥革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没有真实的民主主义高潮,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摆脱历来的奴隶地位而求得真正的解放,只有这种高潮才能激发劳动群众,使他们创造奇迹。在孙中山纲领的每一句话中都可以看出这种高潮。”辛亥革命吸纳了当时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他们献身革命,同时也在革命中接受教育,不断修正改变积贫积弱中国的想法。孙中山作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与当时的志士仁人们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电影《辛亥革命》读后感 篇4
该片讲述了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从影片而言,影片整体符合史实,但在秋瑾赴死、林觉民《与妻书》、黄兴与徐汉达等情节上过于煽情,这可能是商业电影的通病,由于电影篇幅限制,许多细节也被忽略。尽管电影没有将辛亥革命诠释得完美,但观看此电影却能让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再次回顾辛亥革命,学习当时的革命精神,思考自己的人生。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具有重大的影响意义,其成功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余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思想上的影响,刘少奇认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这使得更多的有为青年加入革命的行列,为一个民主共和的梦想抛洒热血。但在袁世凯窃取革命的果实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辛亥革命不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袁世凯作为原清朝的官员,其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当上大总统却是为再次恢复帝制,在其领导下的中华民国自然无法在临时纲领的指导下运作。孙中山1921年写信给俄罗斯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时也提到“现在我的朋友们都承认: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他在遗嘱中也嘱咐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总结辛亥革命最终的失败,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性。资产阶级革命者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可以付出一切与大清王朝一战,但在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已经拥有政权的革命党人趋于保守,希望以和谈形式逼迫清帝退位,甚至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后,为了促使清帝尽快退位,在未征求他人意见的前提下,向公众提出了“谁让清帝退位,就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他”这个观点,最终让袁世凯不费吹灰之力就窃取革命果实。二是武装力量不够,缺乏强有力的军队。辛亥革命虽然胜利了,但是很多省的真正权力还是掌握在拥有军队的地方军阀手中,南京国民政府并没有真正掌握军权,也就丧失了在政治上的主动地位。三是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辛亥革命由资产阶级领导,其指导思想,发展方向都以资产阶级为主,没有从广大农民群众出发,无法为人民解决温饱等基本问题,难以获得广大民众的支持。
《辛亥革命》电影观后感(模版) 篇5
今天,我们在学校、教育局的组织下,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我们再次进一步了解了这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今天,我们去回顾它、铭记它,并必将把它给我们传递的一种精神和历史使命延续到以后的无止尽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可以这样说,随着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借鉴。
想起辛亥革命,我们回到了一个世纪前,武昌首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着各省份的独立,在孙文的领导下革命最终取得成功。《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的描述了当年动荡的历史。辛亥革命诞生在晚清政府日益腐朽、资产阶级萌芽与日益加深帝国主义侵略共存的时代,电影把革命产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及革命的意义做了生动细致的阐述。电影以秋瑾就义为起点,以广州起义、孙文海外游说募捐、黄兴国内领导武昌起义、晚清政府内忧外患、各省独立解放、孙文就职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为主线,战争、情感、事件一一俱全,让人有梦回过去的感觉,又不乏感人至深之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过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观电影辛亥革命后感 篇6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我想大声呐喊……
公文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我想大声呐喊……
作者:高一(1)班 刘沙
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看完《辛亥革命》这部电影的。观后我百感交集,热血沸腾,我想大声呐喊……
我要大声呐喊:呐喊一个朝代的无能,呐喊一个沉睡的巨人!
一个落没的王朝总是平覆一个辉煌的王朝。在清朝历史的足迹中,我找到了属于康乾盛世的那一个,盛世滋丁,安居乐业。但毕竟康乾盛世毕竟只是昙花一现!更何况其经济水平、军事实力远远比西方的欧美国家落后呢。到了晚清,一时的盛世瞬间便成空中楼阁——1840年,英国的罂粟第一次向古老封建的中国开炮,外国商人摄尽所能,大量鸦片浩浩荡荡破门而进。鸦片泛滥,泛滥了中国人们的心;鸦片蛊惑,蛊惑着麻木不仁的沉默者。它的一声炮响打破了沉醉于“天国”的美梦。这只是一个王朝沦陷的开始罢,翻翻沉重的历史吧——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血写的事实刺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痛了双眼。今天的我们不能仅仅为外来的侵略者的无理而犯下罄竹难书的罪行而感到愤慨,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我们透过历史看清了所谓的文明人的嘴脸,当他们擦亮自己的鞋趾高气扬时,还不知道脚底下踩碎了多少他们的“文明道理”。他们一次又一次在古弱国土上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野蛮的分赃。回观历史,那些岁月已过去,我们更应该拨开一切来看清自身的问题:闭关锁国,思想落后,这都是一个民族致命的弱点。当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枪毙时,看看呐,围观的竟是一群中国人啊!麻木的心有谁能唤?麻木的人有谁能唤!
这时,辛亥革命就在民族存亡那一刻,爆发了……
我要大声呐喊,为辛亥革命的仁人志士,你们是我们民族的希望!
观看历史,我们看到:在檀香山上,在兴中会中,烈火待燃,炮火待发。各国志士,华人华侨决心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共和国。当武昌起义的炮火打响,黄花岗烈士林觉民正在给他的妻子写《与妻书》……他的眼泪潜然而下,滴落化成了墨,写不尽的缠绵悱恻,舍不得搁笔,一阁,就是永别。他没有悲悲切切,而是大义凛然表现出一个男子汉爱国气节。再看秋瑾被捕后,英勇不屈。1907年7月15日(农历六月初六)凌晨,秋瑾被押到绍兴轩亭口刑场,她目别祖国蓝天,慷慨就义,年仅31岁。她以一腔热血,终于唤醒了中华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民族;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不怕流血牺牲,为了探索新中国,挥洒自己的满腔热忱……
辛亥革命的炮火,响遍武昌城头。连绵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终成历史。悲哉!秋之为气;壮矣!瑾其可怀。寂寞黄花,碧血永悲:风云变色,埋恨千古。青山有幸埋忠骨,有多少为革命而付出了鲜活的生命,而他们的功绩是永远也不会被历史的风沙所冲刷,永远不会……我要大声呐喊,呐喊今天这个用无数生命会换来的世界!
我要大声呐喊,醒醒吧,那些民族分裂分子!列宁说过:“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看看吧,为什么破坏分子恶意、极端地想闹分裂?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根本没有将祖国、社会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心中,他们在实施着背叛行动,他们没有铭记历史带给我们血的教训。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就是这些人的共同利益、最高利益、长远利益;也就是所有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共同的生存、发展、繁荣、受人尊重的权利!无论是我们大陆、还是台湾、甚至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的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都不应当违背这个最高的共同利益!
最后。我在此大声呐喊,同学们,祖国的命运由我们主宰,我们责无旁贷!公文
革命系列电影观后感 篇7
看了《建党伟业》、《建国大业》、《开国大典》等一系列影片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中国从一个腐败无能黑暗的封建王朝一步步走向光明的革命道路是何其的不易和艰辛.使我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适合自己的独一无二的指导思想和何等的重要.一九五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饱经战乱的中国依旧前途未卜,中国该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决定民族命运的深刻命题.八月二十八日,为了最终实现和平民主的建国大业,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与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在前往的路上内心非常的忐忑,一方面是对中国前途的堪忧,另一方面又是对这趟旅途的结果感到隐约的担心和期待,他不想让刚从抗战噩梦中解脱的广大劳苦人民再次陷入战争的痛苦煎熬中.在国共两党见面、召开记者会时毛主席和周总理得体的应对媒体及社会各界对两党共和的咨询和疑问并有效的维护了共产党的权益.而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一方面假意附和和解一方面加大抗共力度,意在独揽中国政权.同时以大量镜头展现了各民主人士为革命做出的努力和牺牲.同时,社会各界也意识到了蒋介石的真正目的,已不再寄希望与两党共和,国民党方面也下令剿共.其中,惊心动魄地展示了敌机轰炸机对毛泽东临时居住地的轰炸场景,真实地反映了蒋政府对中共的迫害.就这样,轰轰烈烈的内战又继续画上了行进符„„„
蒋介石在南京当选中统,成立政治协商联合政府的美梦破灭,但立即采取了相应措施,各民主党派、各社会贤达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将了蒋介石一军.之后,由于民主党和各大党派对蒋政权的孤立、联合反对一党专权、反对国民党,响应人民的心声.自1947年7月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有战略防御转为战略主攻,战争从解放区进入到了国民党统治区,拉开了解放全中国的序幕.内战过程极其地激烈和惨痛,看到同为中国人却自相残杀,只是为了简单的一个政权!或许,对于统治者来说,通过战争来争夺政权是必须的手段,但对于人民来说,只要是能使社会和平、人民安居乐业的政权才是好政权.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正是了解人民疾苦、响应人民号召,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刻反
映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题.共产党得天下,是得民心也是得人才的必然结果。《建国大业》中,这一主基调始终贯穿着整部影片,当时不少的人才对国民党深深失望,都心向共产党阵营,同时,这也是政治协商制度诞生的重要保证和首要前提。相比之下,国民党内,派系纷争严重,一党独揽政权,自挖墙脚,众亲叛离„„„„恰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那个年代的中国,民族危机、内外战争的不断延续,政治体系的矛盾交集,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曾经一度辉煌耀眼的明珠,燃起了熊熊的战火,滚滚的狼烟。看着电影、回顾着历史,心中无限感慨.那些些爱国热血青年,他们用他们先于国家、先于民族的眼光,以超乎那个时代的思想唤醒沉睡着的人民、沉睡着的国家.革命先烈的抛头颅、洒热血,不畏惧强权,敢于与其做斗争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他们心系国家、情系人民,为国奉献、死而后已的精神务必载入历史的史册,向后人诉说着革命先驱的坚韧与伟大.影片中好几个对于细节的刻画打动了我:闻一多先生在得知李公朴被害后愤慨的演讲,却在当天晚上被无情地暗杀;陈独秀目睹着短短三个月腐朽的中国已换了好几个统治者,在北大进行了激情正义的演说;蔡锷将军在身患重病之时还心系国家安危,一面假意附和袁世凯称帝,一面寻求与中山先生的见面机会,最后不得已与心爱的小凤仙诀别,远渡重洋.在离别之时,他心中难舍却又异常坚定地说:“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自然,她心中是明白的,强忍着欲滴的泪水,挥别了心爱的男人.这是对蔡锷革命的支持,是对他的钦佩与赞赏.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多少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用他们的灵魂换来的!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不禁感到羞愧.我们的前辈,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岁月中还能励精图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们担起了拯救整个民族的重担的,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他们选择了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去书写历史的传奇、构建新中国、新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在这样一个和平、安逸的年代中生活的我们呢?试问,我们做到了什么?我们应向革命先辈学习,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随着三大战役的圆满胜利,持续已久的内战终于落下了帷幕.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残留逃亡台湾,而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也即将到来.9月30日,毛主
席等中央领导人在天安门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10月1日下午3时,毛主席在神圣的礼炮声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广场欢声雷动,整个社会沸腾了。
长征革命电影草地观后感 篇8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伤亡最大的一个地点,有许多人因为饥寒交迫,而丧生于此。记得那是一个深秋的黄昏,太阳偏西了。因为体力不足而掉队的陈赓同志此时已十分疲惫不堪。他无力地向前走着,忽然他看见一个瘦弱的小红军站在那儿,走近一看:那小鬼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可因为饥饿与寒冷让他原本红扑扑的脸蛋变得蜡黄。这小鬼十一二岁左右,看来也是掉队的士兵。陈赓看到这个瘦弱的小鬼连忙请他上自己的马,仿佛只要一不留神,小鬼轻飘飘的身体就会被风吹上天。还要求把自己的青稞面分小鬼一份,可这些小鬼都拒绝了,他勉强地微笑着给陈赓展示了他装满“粮食”的挎包,还倔强地要和陈赓的马儿比赛跑步呢!其实小鬼的挎包里哪里有粮食!只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罢了。可是等陈赓明白过来,小鬼已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读着,读着,我的眼眶里内渐渐地盈满了泪水。那个“倔强的小鬼”为了让陈赓能顺利走出草地,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拒绝了重生的机会,无私地牺牲了,为他人走出草地铺垫了一条路。这个男孩所拥有的品质与思想是我所想拥有的,他善良、可爱、无私,虽然“倔强”可总为他人着想,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难道不是像小故事中的小鬼那样默默牺牲的人用生命换来的吗?
这些为祖国的发展而奋斗的.人们虽平凡,但骨子里却有着惊人的毅力,他们虽已远去,但永远在我们心中,可以给我们书本中学不到知识。我将永远为他们而骄傲!从现在起好好学习!
观电影《雷锋》后感 篇9
假期,我被一部电影吸引住了,这部电影叫《雷锋》。我是被雷锋那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精神感动了。
雷锋一生勤俭节约。乔大山帮队友们洗衣服时,把雷锋的袜子藏了起来,雷锋见袜子没了,便问乔大山:“我的袜子呢?”乔大山说:“你的袜子上打满了补丁,不怕咯脚吗?”“不怕,习惯了!还给我袜子!”雷锋大声说。乔大山又说:“你难道不怕难看?”雷锋说:“军人的袜子是穿在脚上的,又不是给别人看的,打了补丁的袜子还能穿呢!”
更可贵的是雷锋乐于助人的精神。那天,雷锋病了,但是,他还披着向秋生的军衣去帮助建筑工地的工人们推小车。推完小车后,天下起了雨。雷锋在经过火车站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妇女,她还带着一个孩子。雷锋见了二话不说,立即抱起孩子,问清了这位妇女的地址后,便不辞千辛万苦把妇女送回了家。妇女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却说:“我叫解放军。”她还想留住雷锋,可一眨眼,雷锋就已无影无踪了。
雷锋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我们要学习他那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小兵张嘎红色革命电影观后感 篇10
最初,嘎子和他的奶奶相依为命,是个懂事的孩子,每天都帮奶奶做事。之后,因为日本鬼子杀害了嘎子的奶奶,还抓走了在嘎子家养伤的八路军老钟叔,所以,嘎子变成了一个痛恨日本鬼子、渴望加入八路军的少年。后来,嘎子终于加入了八路军,并且在部队受到了教育和锻炼,使他成为了一名机智勇敢的八路军战士。
看完《小兵张嘎》这部影片,再回想一下自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张嘎虽然出身贫寒,却十分坚强。他没有贵重的玩具,没有美味的零食,他也不可能受到教育,可以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他的童年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但是生
活的苦难并没有让他退缩,他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更加乐观与勇敢!拿自己和他一比,真是天壤之别,我显得是多么渺小。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现在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没有战争的时代,生活的条件变好了,父母、老师对我们关怀备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呢?还有什么理由在生活中的困难面前气馁呢?
【观电影辛亥革命后感】推荐阅读:
观辛亥革命的电影有感09-27
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06-01
观大会师电影后感05-10
观红色爱国电影观后感11-06
革命题材电影《张思德》观后感800字08-08
观《摔跤吧爸爸》电影观后感800字09-05
《周恩来回延安》革命历史电影影评观后感09-02
观《忠诚与背叛》电影观后感作文600字06-13
观流浪地球电影小学生观后感600字05-28
学生观看辛亥革命影片观后感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