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

2024-06-01

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精选9篇)

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 篇1

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位于武汉市武昌阅马场,1981年在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上建立纪念馆,宋庆龄名誉主席亲笔题写了馆名。

怀着对无数革命志士的崇高敬意,怀着对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深切缅怀,我们对纪念馆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参观。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幢精致典雅的两层小楼,房屋皆由红砖砌成,故当地人又称其“红楼”。馆内有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展览、黄兴先生生平事迹展览等基本陈列。

初次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我就被震撼住了,浮雕、壁画、微缩景观、人物雕塑、图片、多媒体……一部厚重的辛亥百年史拉开崭新帷幕。《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展以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支撑,文物与场景并重,运用陈列展示技术和艺术语言,充分吸收上海世博会的技术与绿色低碳环保理念,使人耳目一新。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展览、辛亥革命起义史迹陈列馆,有幸见到许多鲜为人知的珍贵照片和文物,了解了那些为革命英勇奋战、流血牺牲的无名英雄可歌可泣的故事。

穿行在序厅和5个展厅,我的思绪在历史长河中最亮丽耀眼的这一段停顿逗留。在辛亥革命中,无数志士仁人抛头颅、洒热血,为民主共和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奋不顾身、前赴后继,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言:这种精神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一幕幕辛亥革命的人物、场景、事件,展示了历史的惊魂时刻和精彩瞬间,再现了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让人真切缅怀辛亥革命的志士仁人,先驱们为振兴中华、不怕牺牲、忧国忧民、敢为人先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武昌首义的伟大壮举,历史将永远铭记,我们这座城市和城市里的居民也将永远铭记。

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燃起革命的烈火。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及上海和许多县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最终被迫退位。

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如毛泽东说的:“中国的反帝国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的说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那样:“辛亥革命未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是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史所面对的是旧中国——民族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危亡难料,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从闭关自守,洋务运动到预备立宪,实证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是无力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富强,是不愿实行民众的觉醒和解放。同时从太平天国,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也证明了只有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才能摆脱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有力推动中国民主和科学的发展。

面对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残余和处心积虑的帝国主义列强,那时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实在是太微弱了。还无力把建成议会民主共和国的愿望变为现实,也就从根本上无力避免复辟帝制的闹剧和旧军阀的封建割据。

但是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日渐深入人心。因而紧随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及护法运动的,便是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面对“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三大政策”,面对北伐战争的伟大胜利和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所固有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还是促成了以蒋家王朝为代表的新军阀的独裁统治。

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瓦解,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的中途夭折。但工农的觉醒促进了无产阶级革命派的成长,进而推动了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壮大,并最终使广大民众实现了从民族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抉择。

因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也就缺乏建立新中国的前提与必然。

也就是说,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是沿着和承接着辛亥革命所开辟的道路和未尽的事业,而历经曲折并一步步从幼弱走向伟大。

进而从马列主义的原理出发,在从胜利的资产阶级二月革命到首创的无产阶级十月革命,与从夭折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到顽强的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之间,虽然苏俄革命与中国革命呈现出二条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是两者都没有超越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只不过是,前者用几个月的时间就经历了从封建主义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进而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速转变;后者在几十年的时光中展现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与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密不可分。

也就是说,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从过去几乎一无所有的革命阶级成长为现今掌握一切资源的领导阶级之后,那么面对“资本主义复辟”的可能性和“补资本主义一课”的必要性,应该从理论上来讲:苏东剧变并不是不可避免的,中国改革是能够直达彼岸的。

对于辛亥革命的现实意义,正如列宁所指出的那样:任何革命的进程都不会是由英雄们想象出来的,都将受到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根源所制约的。

武昌起义是在指挥机关被彻底破坏的状态下,由革命士兵自行联络举事并取得胜利的。展现了革命者“敢为天下先”的革命勇气和牺牲精神,展现了小人物小事件在历史转折时期的伟大作用,展现了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真正的创造者。

因此,为什么辛亥革命能够迅速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意志。为什么辛亥革命没有能够实现议会民主共和制度?因为它还缺乏群众的觉悟。一.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影响

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辛亥革命在经济上的影响

在经济上,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向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兴中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指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以申民志,而扶国宗”。进一步“民生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解决。之后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工商业发展的规章制度,颁布了若干提倡和保护工商业的法令。制定了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政策,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刺激了人们发展民族工商业工业的热情,鼓励人民兴办实业,从事农垦;奖励华侨回国投资;要求各省成立实业公司,鼓励民间成立实业团体。在革命政府的奖励、推动下,一个兴办近代工业的热潮在全国范围内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来临。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三.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

在思想文化,辛亥革命也开创了一代新风,扫除旧时代的“风俗之害”。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开始吹拂古老的中国大地,砸碎了“忠君尽道”的封建专制文化的枷索,人们开始用新的道德观念和新的价值观念思考问题认识社会,封建道德日益为人们所遗弃。

不过,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不如想像中来得大。辛亥革命虽然常被称作“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斗争目标,但是当时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还不够强大,参与的革命者也并非以资产阶级为主,而革命的成功也未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而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族权贵,但中国传统地方社会居领导地位的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也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而获得地位,反而更加巩固他们的地位。辛亥革命中混进了很多旧官僚,不利于革命发展。

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官僚,各地士绅。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辛亥革命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后期军阀割据,相互混战,没有使中国社会成为一个和平的社会。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辛亥革命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救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不可抹煞的历史功绩。它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软弱的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却始终鼓舞着中国人民在探索救亡图存之路上继续前进。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谁想复辟帝制,谁就会变成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都会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袁世凯的皇帝寿命只不过83天,张勋的复辟则更加短命,和从这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试登这个宝座即可为证。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因为辛亥志士永存不朽。“世人未为我敢为,天下未发我敢发。”这就是武昌首义所体现的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100年前,孙中山先生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00年后,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仍然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今天,孙中山先生的呼喊仍然在我们耳边回响:“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当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意气风发的跨入新世纪的时候,回顾中国人在上个世纪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怎能不对前人在那黑暗年代创立的不朽业绩肃然起敬?

100年的沧桑岁月,风消云散,但散落不去是永远的首义精神。我们今天在此以这种直观的纪念方式,不仅仅为了铭记那段光荣的历史,也应成为一种警示:同学们,当社会历史性机遇和变革来临时,当你们即将面临人生的一大挑战时,你准备好了吗?

通过参观,我的心灵深受震撼,不仅对辛亥革命这段流芳百世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在精神上受到了洗礼,突然想到了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青年是国家将来的顶梁柱,青年的素质就代表了一个国家将来的面貌,所以我们当代青年就需要与时俱进,也应该多多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到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大呼“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 篇2

革命遗址主要是指重要的革命历史文化遗址。包括党的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活动地;重要事件、重大战役战斗遗址;具有重要影响的革命烈士事迹发生地或墓地;能够反映重要历史活动、进程、思想、文化的各种遗迹等。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兴建的各类纪念馆、展览馆等内容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纪念设施也属普查的范围。革命遗址是党的红色家底, 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是激发我们以史为鉴、奋发前进的不竭动力, 是珍贵的革命历史遗产, 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但是目前却普遍缺乏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和重视, 使许多革命遗址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遭到破坏, 既对不起革命先烈在历史上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 更不能激励后人缅怀先烈为幸福生活而奋斗。如今, 革命遗址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是从中央到地方的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红色工程。

《丹东革命遗址实录》一书由丹东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市有关部门历时数月, 将遍布于丹东地区的革命遗址进行认真挖掘和研究。本次普查各相关单位共上报革命遗址和其他遗址132处, 经市委党史研究室严格审改, 认定上报125处。其中革命遗址86处, 其他遗址39处。在编纂《丹东革命遗址实录》过程中, 又对现存遗址进行了认真的挖掘、补充、研究、筛选和整理, 从中遴选收录了120处遗址 (其中革命遗址101处) , 450余幅图片, 8万多字手稿编纂而成。该书是丹东市迄今为止, 革命遗址收录最为完整、内容最为翔实的一部史书。从收入本书的遗址来看, 本书编纂具有独特的丹东地域特色, 突出表现为:

1. 遗址内容丰富, 时期集中, 时间跨度的延展度长。

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的革命遗址普查时间范围在1919—1949年, 而《丹东革命遗址实录》根据丹东地区革命历史实录自1919年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 独具丹东地方特色。该书内容包括:早期革命遗址 (1919.5—1931.9) 、东北抗日战争时期遗址 (1931.9—1945.9) 、解放战争时期遗址 (1945.9—1949.9) 、抗美援朝时期遗址 (1950.10—1953.7) 等四部分;增加了“附录:其他遗址” (1904—1949) , 展示了自1904年的日俄战争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丹东地区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压迫和文化奴役留下的历史罪证。更为详尽地发挥了“历史遗址同典籍一样, 是历史的解说者。如果说历史典籍是前人的语言, 那么, 历史遗址则是其活动的平台”的作用[1]1。

2. 重要遗址较多, 影响力大, 历史跨度的延展度长。

全市有影响的重要革命遗址和其他遗址共30余处。其中有: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杨靖宇指挥部“杨洞”密营遗址;辽宁省人民政府旧址;鸭绿江断桥遗址;全国唯一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馆、纪念馆;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的张闻天故居;丹东籍第一位中共党员任国桢故居;开国上将周桓故居;曾任安东省委和辽宁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刘澜波故居;日俄战争遗址;伪满洲国皇帝溥仪行宫旧址等。每一处遗址都以丰富的史料予以还原历史真实的一面, 既是对后人的爱国主义教育, 又是对后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丰富。

3. 遗址类别齐全, 全书安排体例丰富。

既有遗址、旧址、故居、纪念馆 (碑、亭、塔) 、烈士陵园 (墓地) 等图文并茂, 又有人物和事件链接、注释及历史真相的揭示与还原。在101处革命遗址中, 有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机构的22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活动纪念地的37处, 纪念设施27处, 重要人物故居7处和烈士墓8处等。注释中对“安奉路”、“南满、东满”的详尽解释还原了历史;对1937年11月5日淞沪战役中邓玉琢所部“松江三日”悲壮历史的还原, 使烈士邓玉琢蒙冤40余年的冤案昭示于天下。邓铁梅、苗可秀、毕彦升, 为保卫工厂物质而牺牲安葬在朝鲜的七烈士等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史实聊以安慰地下的英灵。抗美援朝战争中一度被误认为志愿军过江使用的浮桥遗址的确认使马市浮桥虽然不像燕窝列柱桥那样露出江面, 可供人观赏、拍照, 但它确是丹东市区内鸭绿江上存在的第五座桥梁, 而且也是留下历史瞬间的那张《跨过鸭绿江》照片的拍摄地点, 所以更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历史遗址不仅是一段历史活动的信使, 承载着时代风雨的打磨, 而且使人们得到‘观古今于须臾, 抚四海于一瞬’的视觉享受, 引起相关的理性思索。历史遗址, 可以迅即穿透时光的阻隔, 缩短时代的跨度, 将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 将缅怀与敬畏集于怀中, 从而使历史事件更具有真实的感染力、震撼力。”[1]1

4. 展示了丹东革命 (其他) 遗址示意图 (彩色) , 尽展革命历史遗址的存史、教化、资政的功能。

本书在安排体例上, 除序、概述、早期革命遗址、东北抗日战争时期遗址、解放战争时期遗址、抗美援朝时期遗址等四部分, 增加了“附录:其他遗址” (1904—1949) 外, 在后记前展示了一幅丹东革命 (其他) 遗址示意图 (彩色) 。从其图例标示看分为:红色字体为革命遗址、黑色字体为其他遗址、已损毁遗址未标注、各县级市和区的标注等。笔者认为仅占两页的丹东革命 (其他) 遗址示意图用意极深。通过本次革命遗址普查也使我们更加认识到革命遗址的重要功能未能发挥出来, 全市革命遗址和其他遗址虽然很多, 类别也齐全, 但被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和列入县以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却不多。“在本书的101处革命遗址中, 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2处, 占遗址总数的21%, 其中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 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个, 市级6个, 县级7个。列入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21处, 占遗址总数的21%。”“而且遗址保护现状好和较好的少, 保护一般、较差和差的多。在101处革命遗址中, 评估为好的14处, 较好的33处, 两者相加占总数的46%;一般、较差和差的54处, 占总数的54%”[1]4。所以, 丹东革命 (其他) 遗址示意图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革命历史遗址不仅是珍贵的历史遗产, 而且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存。它是生于斯、长于斯、奋斗献身于斯的中华儿女不懈奋斗所创造的辉煌业绩的缩影, 也为后代留下了一处处不朽的革命历史遗迹。我们是历史的继承者, 应当十分珍惜和倍加爱护这些革命遗迹, 现在我们未尽的事业当以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承载过去, 革命历史遗址的存史、教化、资政的功能更应发扬光大下去。

5. 较好地完成了中央关于遗址的普查的项目和具体内容的任务要求。

自2010年1月开始着手筹备丹东地区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到2011年11月下旬全面完成普查任务。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次革命遗址普查工作, 由14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 各县区相应机构 (史志办) 的建立, 抗美援朝纪念馆的特殊机构等建立。据统计, 此次遗址普查涉及丹东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近70个, 实地普查1300余人次, 普查人员往返路程达22000余公里。查找、征集各种资料约700万字左右, 其中利用相关资料1280余份、约75.6万字, 形成正式的普查登记文字材料16.55万余字, 征集各种图片2300余幅, 利用图片600余幅。做到了对每处革命遗址的名称、地址、面积、建筑样式及材质、形成时间、利用时间等基本情况;遗址本体的历史由来、使用状况、保存状况、陈列物品情况;遗址使用管理的所有权属、经费来源、工作人员状况;遗址周围的环境状况 (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等信息、资料的掌握。调查中同时摄制场景、环境照片, 收集其他相关资料, 有条件的进行了录像。此外, 一些已被损坏的、不复存在的重大遗址、遗迹也在普查之列, 并介绍基本情况, 写明损毁原因等。并突出了两个结合:一是革命遗址普查结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 其中一项是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普查, 这与革命遗址普查内容相近, 但由于角度和要求不同, 不存在重复劳动和相互矛盾的问题。二是革命遗址普查结合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4年出台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其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资源, 积极发展红色旅游, 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给开展革命遗址普查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革命遗址普查成果有助于服务全国红色旅游工作。

光阴荏苒, 岁月峥嵘, 90年来,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前赴后继, 勇于牺牲, 彪炳史册。90年来, 山河作证, 前辈们每一处革命历史遗址, 就是一座巍峨矗立、令人仰视的历史丰碑。革命遗址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是一笔宝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尽管《丹东革命遗址实录》仅以8万字结笔, 鉴于历史和现实原因不能全景容纳革命遗址, 只能“实录”部分遗址, 但其对今后发挥党史工作“存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 全面了解丹东丰富的党史资源, 掌握革命遗址的基本情况及其生存状态, 对党史研究的深化和党史宣传教育的开展, 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 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尤其对于服务地方红色旅游, 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观辛亥革命有感 篇3

中国人民今天有了幸福的生活是因为什么呢?因为革命!因为了无数的革命,中华民族才能在这个充满了竞争的民族中崛起!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一场伟大的革命,虽然从某些方面比如它并没有真正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人物!但是辛亥革命却让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并且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辛亥革命为的是中华民族为的是中国人民!论述一场革命是简单的,但又有谁知道这场革命背后真正的故事呢!在辛亥革命中发生了无数场的起义!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如,武装起义在表面上是一场失败的起义!但是我认为它在某个程度上来讲却是一场成功的起义!因为在广州起义中虽然牺牲了同盟会的许多骨干分子,但它却直接推动了武昌起义的爆发!在例如在辛亥革命中还有一场让我映像非常深刻的起义!它就是武昌起义!因为在广州起义失败后,我们的革命先烈仍不放弃,半年后继续了武昌起义!结果这场革命成功了!

再说清政府的腐败,到处借款,并且为了能够苟活于世上,不惜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一切是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不为百姓考虑,哪怕只有一点点!所以在不断的索取过程中不断的牺牲自己的尊严当然包括了国家的尊严整个中国的尊严!是啊!孙中山先生早已经知道清王朝的命运,因为清王朝的腐朽与懦弱!孙中山先生说革命就像医生一样,医生医的是病人!而革命是要救治整个国家!在无数场革命中。革命领导人到处劳碌奔波,全为中国人民明天能够有一个光明的日子!而参加这些起义的每个革命将士都抛头颅,洒热血!在这些战役中无数的人牺牲!有些人死后尚能分清容貌,而有些人却是血肉模糊!每个人在每场战役以后都怀着无比的痛楚!我们的革命者是坚强的人!在忍受如此腐朽的清王朝的同时还要去冒着生命甚至打算舍弃生命的去为我们的人民的自由去努力,拼搏,奋斗!他们的执着值得我们去学习!虽然在战争是残酷的,但是他们脸上仍然会有笑容!战争还在无情的进行着,很多人在为革命努力着!大家都在捍卫革命政权!因为捍卫革命的政权就是捍卫老百姓捍卫中国的政权!

在革命中我特别的佩服孙中山先生,因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孙中山先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实现了“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誓言。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广泛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兴起进步浪潮,连续发动武装起义,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一批革命党先驱先后牺牲,革命陷入低潮。

1910年底,孙中山再次在海外召集同盟会骨干,组织力量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黄兴与徐宗汉假扮夫妇,秘密潜入广州。然而广州之战终因革命党人寡不敌众而告负,林觉民等一大批革命骨干壮烈牺牲,黄兴也身负重伤。徐宗汉等冒死收葬了烈士遗体72具,葬于广州城外的黄花岗。经过这次的起义,清政府对革命党人进行了血腥镇压,同时积极寻求与帝国主义的卖国交易。在四川,清廷又一次丧权辱国的行为,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湖北新军被紧急抽调前去镇压。在武昌,新军当中的革命党名单泄露,湖广总督瑞澂开始对名单上的革命党人逐一捕杀,革命形势十分危急,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愤然打响了革命第一枪。经过一夜激战,武昌起义的革命军攻占了总督府,黎元洪被革命军将士紧急推为军政府都督。武昌起义成功,举国震惊,消息传到美国,孙中山和同盟会成员欢欣鼓舞。立即派黄兴和徐宗汉赶到武昌战场,大大振奋了革命军士气。不惜以热血和生命保卫飘扬着革命红旗的武汉三镇。经过这么多血与火的洗礼,黄兴和徐宗汉的感情不断升华,两人决定结为革命夫妻继续比并肩战斗。风雨飘渺的清廷只好请袁世凯出山,率北洋军镇压革命。袁世凯一方面镇压革命军,另一方面仍试图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中,暗地里通过革命党人汪精卫传达与革命党和谈的愿望。革命的危急关头,孙中山奔赴海外,力排众议,最终说服西方列国财团,不再借贷款支持清廷。

每个国家的每个人民都想要和平安宁的生活,当然更加的想要一个明智的领导人来带动民族的发展!所以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英明的革命领导人就应运而生了!孙中山顺应民意当过中国的临时大总统,但是那个时候他是没有私心的,只是为了袁世凯能够推翻清廷,还给百姓一个安宁的环境!而袁世凯却一直抱着私心!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怎一个贱字了得啊!袁世凯在推翻清廷上立了很大的功劳,但是他后来的统治却是革命党人都不想要的结果!当他掌权以后,他进行的不是民主主义专制,他进行的是独裁专制!今天的生活是幸福的,能够有今天的幸福是革命党人们的鲜血换来的!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或许会有无数的战争,会遗留下无数的光荣的残害和无数的废物但是战争留下的硝烟却永远不会消失!因为在硝烟中的精神(拼搏,坚持,奋斗)永远不会消散!但是今天的生活又是不幸福的,因为无数的让我们伤心的事情总是在发生,贪污受贿的,他们不珍惜自己现在的生活,虽说无官不贪,但是贪得之厉害似清王朝之腐朽!作为一名青少年,内心是多么的愤懑但是却无法抒发!我不能说现在的生活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福!但是时时刻刻关心我们的实事却是我们的职责,而时刻保持着我们内心对党的热情与忠贞也是我们的分内之事!尊崇革命,尊崇从古到今的革命领导人,尊崇共产党是我们能够拥有幸福生活的唯一办法。辛亥革命在我看来是一场伟大的革命,但是我却不希望再遇上这样一场战争,而这种战争肯定不会再次发生了吧!相信在经过无数的挫折与困难成立的党的带领下,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的美好吧!我也会永远铭记在无数的革命中清政府外列强主义给我们带来的伤害。努力看清现实,时刻记着党的不容易,所谓“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我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时刻为着党的号召作准备!像革命中的那些英勇的战斗在战争前线的革命党人永远坚持着做一个正直的人!

计算机科学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林利平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 篇4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

今天我去电影院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介绍了清末政府腐败不堪,官吏肆意搜刮民财,人民的生活已到穷途末路了。加上帝国主义不断向中国做经济、文化侵略,中华民族受到这种侵略辱,不仅人民无以聊生,连国家也面临覆灭的命运。孙中山先生看到这种情形,知道民族已经面临存亡的关头,如果不推翻满清政府,便无法拯救中国。于是便集合许多同志进行革命工作。孙中山先生决心革命的时候,年纪才二十岁。当时他是以学堂做为宣传革命的根据地,并且利用行医看病的机会,向外一步一步扩展,吸收同志。到了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孙中山先生组织兴中会,革命组织才成立。从那时候起,轰轰烈烈的革命行动才一次一次的展开来。孙中山先生发动的革命前后有十一次。《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很好地描述了当年革命时的前因后果已经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那种精神,而且影片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了很详细的描述,像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至少很好地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其实,在那个时代,孙中山先生也有很多的无奈。

我认为这部电影很真实只是还原历史的真相,基本上十分靠谱,没有吹嘘,没有功过是非,没有对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批判,有的只是孙中山先生在革命过程中的无奈,所以我们不应该用意识形态的眼光去看待这部电影,而且其中所展示的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也同样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

观辛亥革命纪念馆有感 篇5

周日的早晨,在细雨中,我来到了首义广场,一栋巨大的建筑映入眼帘,我知道那就是此行的目的地-辛亥革命博物馆。

辛亥革命博物馆和我想象中不一样,它不是标准的方正的建筑。它的外形设计独特,俯瞰呈一个巨大的V字造型,是victory的首字母,寓意胜利。它的“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辛亥革命博物馆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三层,设有1个序厅、5个基本陈列展厅和1个多功能展厅。辛亥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共和之基——辛亥革命历史陈列》分为晚清中国、革命原起、武昌首义、创建共和、辛亥百年五个部分,展示了辛亥革命历史文物428件(套),历史照片694张,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复原场景27处,艺术品12处,多媒体20处。

走进序厅,是一幅巨大的叫做“共和之基”的雕塑,正是武昌起义奠定了共和之基,带来了新中国的繁盛。

一号展厅“晚清中国”让人感到压抑屈辱,墙壁两侧雕刻着晚清政府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让人气愤,让人感受到了这个腐朽王朝的摇摇欲坠。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中,亟待拯救。

接着参观下去,我看到了革命的星星之火,无数有识志士们在一步步探索中国的救亡图存之路。遗憾的是戊戌变法也好,洋务运动也好,在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的压迫下,都没能成功。

然后,我走进了武昌古街,看到了革命党人在商讨,狗吠虫鸣声中,街道显得异常宁静,我感受到了革命前的压抑与紧张。终于,起义爆发。革命的星星之火已经烧遍了整片神州大地。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宣统皇帝退位,中华民国的十八星旗冉冉升起,延续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终于走向灭亡。人们剪发易服,女子也不用再缠足。在展厅出口有一双清朝的鞋,我比了一下,它甚至还没有我的手掌大。革命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种救赎。

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 篇6

从一八四一年一月七日开始,中华人民就开始了战争。到光绪二十年即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之间中华人民的统治者,即清政府开始腐败,以至于到一八九四年,日本开始侵华,即甲午战争.从那时起,人们就已经开始热血沸腾,誓与敌人拼死。然而,却因为统治者无能,才让他们有机可乘。紧接着,各国开始侵略中国,人们不敢还击。直到一九一一年,中国人民发动了武昌起义,成功的走上革命之路。

一九三一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式打响,历经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华人民终于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这次伟大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耻辱。然而,中华人民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场战争遍及了欧、亚、非、大洋洲,军队和人民伤亡超过一亿人,中国的伤亡人数达到了3500万人以上,中国伤亡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五。这个数字让人很痛心,他们的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只有经历过,才会更懂得珍惜。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懂得,和平是多么的宝贵。世界总是不和平,战争仍然会出现。对于这一点,我们无法阻止战争的开始,但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畏惧战争。当战争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时,我们会不畏敌人。勇于面对。

如今,世界大部分已经和平,处在和平之时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以历史为镜,可以鉴古今。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时刻能查到人们对于和平的珍爱。所以,处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怎么能不去珍惜现在的时光。习主席讲:为了和平,我们更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所以我们要让偏见与仇恨、歧视和战争不再出现,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这才是人间正道,这才是我们发展的目标。而现在的我们,只有真正树立起自己远大的志向,努力发奋的去学习,才是现在的我们该做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敬爱的周总理讲的教育,是每个国家都要去做的。孔子对他的弟子冉有讲出了一个次序,孔子讲庶矣,富之,教之。可见教育非常重要,当一个民族缺失了灵魂,就不可能强大起来,而这个灵魂,源自于学习。当一个民族有了精神信仰,则可以立足于社会。这个精神信仰,源于古人智慧的结合,那就是经典。当我们真正汲取了古人的智慧时,才会发现,古人们对于和平,都是赞同的,有些则反对战争。而有些人则支持正义的战争。其实,战争是避免不了的,但可以让它发生的几率和范围变小。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都有正反两面,有和平必有战争。战争是突出了和平,让人们意识到和平的珍贵,才会更让人们去珍惜。

说到这里,心中已不由地升起了感恩之情,真的是十分感谢革命先烈,也十分感恩古圣先贤,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不会有现在安逸的生活,甚至都可能不会有思想,所以感恩他们做出的一切。

到了最后,也不由得结束了,心中的话有些说不出来了,但无论任何时候,什么地方,都会记住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不会说我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肩负了什么。中华文明,历经了5000多年,仍然屹立于世界上,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捍卫

自己的文明,捍卫自己的人格,将祖国的荣耀时刻放在心上,永远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让我们一起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记住这个日子,永远不忘历史。篇二:观《辛亥革命》电影有感

观《辛亥革命》电影有感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了那场震惊世界的革命运动,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一往无前,愈挫愈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一生,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为实现当今时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这四个字,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我都会立刻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认为,无论《辛亥革命》拍摄的多么成功,但是我相信再怎么样接近历史也无法演绎辛亥革命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也无法演绎出革命英雄的悲壮以及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其中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更是难以用演技来传达。但我看完该电影后,却是热血沸腾,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辛亥革命电影让我又进一步认识辛亥年的一些大事件和为辛亥革命付出努力的革命伟人、烈士。

革命,需要流血,流的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血,革命,需要牺牲,牺牲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命。那么为什么还要革命?我认为的革命就来改变民族命运,让全民都能幸福的一种方式。

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我们这个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巨大屈辱和灾难,在这个时期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国家也濒临灭亡,在这样一个时期革命在慢慢地萌芽,一些仍在清醒状态的人民意识到我们的国家需要一次哄哄烈烈的革命,从而在二十

世纪初叶,革命成为时代潮流,清王朝风雨飘摇,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民族独立,民族自由和民族幸福的社会理想,并为此英勇悲壮的实践。公元一九一一年革命应运而生。秋瑾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这两个孩子就要失去母亲,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林觉民说:“王氏宗亲,贵族官吏,因循守旧,粉饰虚张,而老百姓呢?各个都是苟且偷生,愚昧无知,堂堂华夏,不齿于列帮,被轻于异族,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我不能例外,大清索我的命,我株大清的心。” 孙文说:“革命就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 ”。战士“小湖北”拦下黄兴,义无反顾地抱着手榴弹炸毁了敌人据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徐宗汉步履难行,跪在地上,抱起一个个牺牲了的战友,低头无声,冰凉的雨水从空中倾泻而下,夹杂着眼泪从她的脸颊滑下。那些战士们身上的血迹还未干,还留有炮火擦过的痕迹。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我想战士们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还在他们身上燃烧。这些,放佛还在眼前,历历在目。在这些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的大爱中,我们看到了大人物的细腻入微,也看到了小人物的豪情悲壮!

打起第一枪的方申洞、林时爽、喻培、陈更新、林觉民等八十六位骨干尽皆牺牲,这些人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们才华横溢,家境优越,如果在我们现在这样的时代他们定当是国之栋梁,他们的未来必当是一片光明,然而一些愚昧的国人认为这一切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还认为着当下的这一切离他们很遥远,她们不理解国家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脱离这个国家,也不能离弃这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我们在外面的支撑,国家强我则在别的国家有 尊严,国家弱人民在外则会遭受更多的白眼,苦难和屈辱,中国人就只能任人歧视被人觊觎由人宰割,革命的目的就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改变一个名族的命运,让民众获得幸福为民族挣得尊严,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若国不在又哪来的家,若家不在又哪里还有根,我们的国人将会变为一群无根的浮萍,中国的革命需要我们!

国父在演讲前并没有故意隐瞒广州起义已失败的事实,而是直接向在场的华侨华人说:刚刚得到消息,广州起义失败了„„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这些年轻人,有的才华横溢, 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为什么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明知牺牲还要一往无前?为的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在场的华人华侨们无一不被国父慷慨激昂的宣传感动得热泪盈眶,唏嘘不已。他(她)们在听完国父的宣传之后不仅没有因为广州起义失败丧失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反而纷纷毁家纾难,慷慨解囊。虽然唐曼柔是唐维庸的女儿,一位久居海外,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新型知识女性,迥然不同于清朝传统女性。当她与国父谈及“革命与死亡”的话题时,国父用十分浪漫的语调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要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这番美好理想和幸福憧憬相交织的话语使得唐曼柔坚定地站在了革命这一边,宁肯背负“不忠不孝”的罪名也要与自己的父亲和清廷彻底决裂。毛泽东主席晚年回忆国父时曾深情的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悲壮的语言常常更具有一种宏伟的感人力量。国父这一段悲怆的宣传,真正达到了化悲痛为力量、化失败为胜利、化精神为物质的效果。”

反观国父的对手隆裕皇太后和宣统皇帝面对摇摇欲坠的政治危局,既无任何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又无一句凝聚人心的宣传鼓动。只会坐在御座之上向群臣痛哭流涕,眼睁睁看着政权被推翻,黯然退位。二者相较,高下立判。每每想起辛亥革命总是让人不自觉就抱着一颗敬畏之心,此次我看了辛亥革命的电影版仍有极大的震撼。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未来,充满着革命的因素和希望。十次武装起义万千热血前赴后继倾覆两千年载历史洪流。

光阴荏苒,一百多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但我们也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教训中,把中国做大做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

观《辛亥革命》有感

《辛亥革命》以秋瑾英勇就义为始,她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为何物。她还说,她的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刽子手斩刀一挥,她血洒刑场。她的举动让我震惊,为了所有的孩子,她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为了万千华夏儿女的幸福,也是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她毅然地牺牲了。她让我明白了,生命不再是懦弱胆小,也不再是自私自利,生命应是乐于奉献,胸怀天下的,也让我更加珍爱现在的幸福生活。

接着便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的倒下,一张张青春年少的面孔和一副副威武挺拔的身躯浮现。他们的生命年轻而又坚强,他们的生命不因年华短促而减少精彩,他们的生命光泽永现。我敬佩他们的勇气与誓死的决心,为了祖国他们勇于冲向最前锋。那一刻我流泪了,为的是他们年轻的生命,为的是祖国的深重苦难,更为的是封建统治于同胞的生命于不顾,我(转载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观《辛亥革命》有感)心痛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更是腐朽无能,然而国家还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这一刻祖国的命运很是让人揪心。幸而有以国父孙中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先烈敢于同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作斗争,开始了多次的救国运动,虽然有过失败,并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为了民族的未来,他们必须忍着巨大的痛苦将革命进行到底。那一个个年轻生命的消逝,那血流成河的场面,多希望牺牲的是自己啊!但必须理智,革命还需继续,流血尚在进行,只有彻底的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才不会有更多的牺牲。我感到了心酸......电影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孙中山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这是对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还有一位久居海外,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新型知识女性——唐曼柔,她甚至不知道是为什么革命,可是她还是选择了为革命宁肯背负“不忠不孝”的罪名也要与自己的父亲和清廷彻底决裂,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也是对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与对革命的支持。说明孙中山先生已经得人心了,说明革命也深得人心了,这一刻我看到了希望。会如孙先生所说的,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要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天下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有孙中山,因为有这场革命。

这部电影还清楚地描述了当年革命时期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那种为革命大无畏无私的精神,而且影片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了详细的描述,像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我们可以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无奈。通过观看《辛亥革命》,使我对此次革命有了新的认识,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影片中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发展背景,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当孙中山先生在武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后,又迅速组织带领希望和平自由,民主的人们进行反抗,在全体人民的不懈奋斗下,在先烈们的流血牺牲下,终于换来了此次辛亥革命的成功。

孙中山先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热爱祖国,建设祖国。要学习他们顾全大局,牺牲自我,以及创新的精神。中国是传统大国,要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需要多强的创新精神啊!我激动了,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观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有感 2 篇7

2013年5月19日,星期日上午,天气晴朗。我们早早地起来准备,然后搭公交去市区。一路上的拥挤和颠簸丝毫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到达目的地后,我们在吴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这次参观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被里面的陈列的人和事震撼了,但更多的是敬仰和感动,同时也学习到很多知识,熏陶了一下红色革命文化,很开心有这样的机会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参观纪念堂。

刚来南昌读书的时候,我特别想去参观一些博物馆、纪念馆之类的,体验原汁原味的赣城红色文化。所以在去参观之前,我特意先去查阅了相关资料,在百度上我读到了以下信息: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建于1952年。纪念堂前的广场中心有一座红军战士塑像。堂内设有前厅、序厅和6个展厅,展线约700米。整个陈列按照革命历史时期顺序,分为6个部分、10个专题。前厅中的大型浮雕采用火焰燃烧造型,寓意着革命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写意手法表现江西人民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正中央以“250000”数字造型突出江西省牺牲烈士人数。展厅新增了多媒体、投影、幻影成像、场景复原、沙盘模型、电视、触摸屏等高科技声光电展示手段。这样一来,更加激起了我的参观兴趣。

走到纪念堂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战士持枪雕塑,崇拜之感油然而升。不同的展厅展示了江西人民革命烈士的照片和事迹,充满了血泪史。走进前厅,我看到大型浮雕,约有几十米长,六七米高。据说描绘的是一群革命先烈当初斗争的场面。浮雕采用写意的手法,整组浮雕像是一团燃烧的火焰,浮雕正中间刻有“250000”几个铜色数字,代表着江西为了革命斗争牺牲的二十五万名烈士,占中国牺牲烈士的1/6。接着我们走进序厅,那墙上的浮雕依旧栩栩如生,仔细一瞧,我看到了一排苍劲有力的字体“以前做牛马,现在要做人。”前台的大理石碑上刻着江西的革命历史,使我们铭记那些为革命事业牺牲的战士们。左边红色的入党誓词,看着就特别有气势。展厅的墙壁上挂着一幅油画“革命烈士无上光荣”,立即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位身披党旗的战士躺在草地上,而其他战士们都面色沉重地为他哀悼,看着真令人揪心,那千千万万的战士们因为战争而失去生命。序厅里存放有三十七本英烈名册的长廊,二十五万烈士的名单就在里面,上面详细记录了烈士的名字、籍贯和家庭住址。这三十七本英烈名单中国只有两套,另外一套保存在军事博物院。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是中国第一家拥有全部英烈名单的纪念堂。

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展厅主要围绕四个主题:中国共产党创立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面展现红土地英烈事迹,我们一个接一个的参观。在一楼的土地革命展厅,看到一个叫邱金辉(1904-1928)的战士,江西横峰人。1928年六月底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英勇不屈,7月11日敌人将其绑在木十字架上,左右肩胛各点上蜡烛,头上插着点着的香,用火烧其窝心,临难前高呼:“杀死我一个,杀不绝共产党人,革命一定要胜利!”最后被敌人剖腹挖心,壮烈牺牲。读完这段事迹后,我的心情更加沉重了。在感叹邱金辉同志的坚强意志之余,也为中国共产党感到自豪和欣慰,有这样一位英勇的战士。虽然他没有被写入我的历史书册,但他的精神却感染了我们。走过漫漫长廊,我们来到方志敏同志的正厅,一整个厅都是关于他的事迹,足以证明他在江西革命的历史中的重要性。小时候,我们的语文课本里就有介绍他的课文,我现在还清楚的记着,他特别简朴,每次去见重要人物时,才舍得穿那双袜子。方志敏同志被捕后,在狱中艰苦斗争,坚贞不屈。利用狱中简陋的条件,写下了近14万字的文稿,几乎没有停笔,并且通过各种关系,将这些文稿送出监狱,转交给党组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精神。充分表现了他对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红军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无限敬意和真诚,充分表达了他对必胜的坚定信心和对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对派的无比憎恨,大义凛然,荡气回肠。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何等高尚的革命情操。参观完一楼所有展厅后,踏着缓慢的步伐,我们来到二楼。二楼的主题鲜明,主要讲述中国的长征事迹。中国的红军长征是当时革命形势的正确选择,为以后的革命斗争保留了实力。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看了一位令人敬佩的战士。郑士志(1915-1935),江西泰和人,1935年1月,红军渡金沙江时,在狙击逃敌是腹部中弹,肠子涌出,他把肠子塞进肚子里,用绑腿扎紧,继续追击敌人,直到将敌击毙。后因失血过多,壮烈牺牲。1935年被授予“战斗英雄”称号。他和邱金辉同志一样,有着坚定的信仰,为革命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生命。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在庄重肃穆中参观完所有的展厅。此时大部分同学已经走了,怀着一颗不舍的心情。再次看向门口的那座雕塑,他凝视着远方,送走一批批游客。我想他一定满怀信心,坚定着革命的胜利信念。坐在回学校公交上,早上激动的心情,已经是满满的感动和沉重。脑海里回放着展厅里的一幕幕,耳边回响起那些战士高喊的声音,正气浩然。那些数不清的英雄事迹,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方志敏,刘和珍。。和那些不知名的英雄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热情,激励着我们一代一代年轻人要有担当,有勇气,有毅力,珍惜现在的美好幸福生活,建设我们的美好社会主义社会。

再走革命遗址 重温入党誓词 篇8

抗战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为进一步践行“三严三实”教育活动,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8月21日上午,洛阳洛龙区人民法院组织20多名干警来到洛阳市重要的革命遗址——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再走革命遗址,并重温了入党誓词。

干警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在讲解人员的带领下,认真参观了整个纪念馆。大量的文物和照片资料,真实而深刻地记录了抗日斗争的史实,在这场关系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中,中华儿女所表现出的前所未有的爱国热情和团结精神,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在场的每一名干警。参观结束后,干警们面对党旗,进行了庄严的宣誓,重温了入党誓词。

通过参观,广大干警在心灵上受到了洗礼,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对老一辈的革命精神有了深刻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发扬老一辈共产党员革命精神,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牢记党的宗旨,增强廉政意识,弘扬清风正气,努力争做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法官。

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 篇9

朱良杜

永顺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之一,是经湖南省苏区县认定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的湘鄂川黔苏区县,是一片浸透烈士鲜血的红色土地和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革命老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任弼时、贺龙、王震、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反围剿的革命运动,创建以永顺塔卧为中心的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尤其是在1934年11月到1935年12月一年多时期,根据地革命烈火熊熊,达到鼎盛,留下了大批红色革命遗址遗迹。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中,永顺县约8万人参加、支援红军,1.1万人牺牲或遇难,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塔卧因此被称“红都”“江南延安”。解放前后,为剿灭湘西匪患,解放军第47军141师转战大湘西,在永顺境内留下系列剿匪战斗遗址遗迹。此后,湘西儿女踊跃参加志愿军,为抗美援朝书写了辉煌战绩。可以说,在永顺这片红色热土,沉淀了太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树立了无限崇高的革命精神与人文情怀,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今天,加强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既有利于继承革命传统与精神,又有利于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应成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

一、做好革命遗址修缮保护工作意义重大而深远

革命遗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珍贵记忆,是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它不仅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经大力发掘、弘扬和发展红色文化。分布全县的革命遗址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发展红色旅游,就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培育红色品牌,弘扬红色文化,使其成为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全县文化建设新的跨越。这有利于加强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保护、修缮好革命遗址其中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把当前亟待加强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所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活动之中,从而把我们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这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是“固化”的党史和革命史,是“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科书,凝聚着深刻的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教育价值。然而,在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中,某些革命遗址遗迹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正在消失,不能客观真实反映党的革命活动,丧失了宝贵的历史价值,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开发。

二、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概况

据2015年永顺县文物局普查公布,全县共有23处革命遗址遗迹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旧址、谢家祠堂红军标语、永保县革命委员会旧址、郭亮县革命委员会旧址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革命烈士纪念碑、五连洞剿匪战斗遗址列入州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万坪大战战场遗址、红军医院、苏维埃城市区政府、苏维埃龙寨区政府、上坪红军标语、下坪红军标语、红军兵工厂、中共永保县委会、永顺军分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革命烈士纪念碑、红二六军团会议旧址、麻料溪红军洞、塔卧红军碉楼遗址、十万坪大战革命烈士纪念碑、五伦剿匪标语、李昌故居等16处革命遗址遗迹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2013年永顺县史志办、民政局老区办联合调查资料统计,在永顺境内红军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剿匪战斗遗址遗迹共40余处,有记载的零散烈士墓葬、革命烈士故居、群众支援革命活动场地旧址等数百处,有待抢救性挖掘与保护的遗址遗迹众多。此外,民间流传着赶写的革命故事、人物事迹,均可搜寻挖掘出特有的历史价值。据此足以判断,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资源是丰富的,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潜力是巨大的。

三、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工作概述

近年来,永顺县委、县政府重视做好革命遗址保护修缮,加大开发利用,挖掘革命遗址遗迹潜在价值。近年,永顺围绕这一中心,集中做了如下工作并取得相关成绩。

(一)做好常规保护。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在落实优抚工作的同时,设老区办专门从事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修缮等工作。积极组织力量参与苏区县认定,永顺县于2012年7月被湖南省苏区谁工作领导小组认定为湘鄂川黔苏区县。由史志办、文物局、档案局、民政局等部门协同配合,全面落实革命遗址遗迹的清查考证、遗物收集、资料记录、核实确认、登记上报、定级保护等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保护。对湘鄂川黔省委机关、省政府、省军区、省委党校、无线电台等旧址进行全面原貌保护,室内设置、原用什物摆放尽量保持原状,高规格安装防火防水防电设施,对群众开放。对永保县、郭亮县旧址,或委托现在住户落实保护措施,或用作特殊机关办公机构发挥其效益。在塔卧、灵溪镇修建了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馆。史志办加强对战斗遗址的认定,为十万坪大战、桃子溪战斗等特殊战斗遗址立碑确认;对其它战斗遗址遗迹进行网络信息公示、编篡党史正本记载并存档。民政局在修建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同时,广泛征集革命旧址旧迹及烈士的原物、文件文献、影像笔录等资料。文物局全面开展文物的考证、确认工作,特别是对革命遗址遗迹、烈士墓葬进行登记确认。

(二)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为了放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意义,实现以保护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效益,永顺县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也取得积极效果。

一是推进塔卧烈士陵园改扩建工程。以“一脉两轴七区”为结构,占地由79亩增至300亩,分为主题纪念区、烈士墓葬区、原有纪念区、缅怀教育区、休闲服务区、拆迁安置区、廉政教育区,投资共5000万元,工程已近完工。

二是改建灵溪镇协操坪烈士公园。利用南山城区开发项目,通过大汉公司筹资拆除原公园附近建筑,新建烈士广场,新修公园工艺围栏,翻新碑亭、纪念馆,环境更优美,更适合群众瞻仰、纪念。

三是加快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县政府于2013年制定《永顺县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建设管理保护工作实话方案》,完成对散葬烈士墓的迁移、整合、修缮和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维修改造。对纪念碑、亭、塔、馆、堂、雕塑等零散设施,在原地进行修缮、整修和复原,对部分烈士遗物移入烈士陵园陈列和收藏。先后整修了永保、郭亮县委会旧址等十余处革命遗址遗迹。令人欣喜的是,松柏镇仙人村积极响应,自发整修五连洞剿匪烈士墓,并安排人负责定期清扫纪念场地,供当地群众瞻仰、悼念,已形成当地风尚。

四是重点做好塔卧烈士陵园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的申报。目前已完成资料的上报、专家现场考察,已同杨开慧纪念馆共7处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一起纳入国家重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申报行列,成功形势看好。

(三)整合红色资源旅游、教育等功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如何让红色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是一个意义深远的课题,很多兄弟县市据此大做文章,也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效。永顺县对此也进行了探索、实践,也取得了很好成绩。

一是传承革命传统精神,发挥红色教育功能。继承是最好的纪念。革命烈士遗址遗迹是故事的再现,精神的凝结。继承和发扬革命烈士的精神是实现党的政治自信、理念自信、制定自信的信仰基点。2001年,湘鄂川黔省委旧址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湘西州政府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州地税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顺一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十万坪大战指挥部是毛坝乡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基地,灵溪镇烈士公园、英烈纪念馆是县政府、永顺一中、灵溪一小、灵溪二小等校德育活动基地,五连洞烈士纪念广场是松柏学校德育教育基地……每逢“七一”“八一”“国庆”“清明”“五四”等重大节日,党、政、军、各战绩单位、学校师生均会到遗址遗迹现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思想作风教育,进行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1978年10月,湘西州第四次党代会,也是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党代会就是在塔卧召开的,会风隆重简朴,与会人员重走红军路,预示着湘西州将跟随党走上新的革命征程。全州先后在塔卧召开庆祝建党50、60周年大会,萧克、邓力群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会。各地党员纷纷到革命遗址遗迹现场重温入党誓词。此外有群众以各种形式开展纪念、学习活动,老区、苏区、烈士精神正以新姿态发挥着新的教育影响力。

二是大力开发红色旅游。永顺县大力发展旅游业,一直将革命烈士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统筹开发,全面发展。2004年,塔卧被列入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全国三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极大提升了永顺红色旅游品牌。县委、县政府以此为契机,在加大革命遗址遗迹保护的同时,启动红色旅游规划。2010年以来,永顺县成立了塔卧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塔卧红色旅游景区总体规划》,按照《湖南省省级红色旅游区(点)评定规范》及《全省红色旅游景区(点)评分细则》标准,累计投入资金1880万元,从旅游功能、设施配备、教育与游览、综合管理等方面不断加大景区创建力度。在《湖南永顺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25)》课题中,明确将永顺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拉动县域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提出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中心、湘西剿匪及烈士陵园、大战十万坪、连洞的红色标语等遗址遗迹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的理念。于2010—2015年,已建成第一批重点建设的精品旅游线路,其中含连洞、梯子岩、万坪、毛坝、塔卧红色之旅激情经典体验游,沿途游客可广泛参观革命烈士遗址遗迹遗物,感悟革命生活;在旅游形式的设计上,推出了塔卧、万坪的“红关漫道真如铁”的“红色文化”旅游节和重走红军路旅游品牌。2012年11月22日,湖南省红色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授予永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为首批“湖南省红色旅游区(点)”。近年,永顺的红色旅游得到长足发展。仅2010-2011年,塔卧红色景区共接待游客31.4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6亿元,给老区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2015年,永顺县推出红色旅游开发经营项目,红色旅游年均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启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基地建设、服务行业的扩面提质,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好势头。

四、永顺县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仍有不足。因永顺是老少边贫县,发展滞后,经济条件有限,开发经验不够,在革命烈士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四点。

(一)管理单位不统一,缺乏完善的保护机制。有的革命遗址属市民政部门管理,如永顺县革命英烈纪念馆;有的属文物部门,如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有的属村委会管理,有的属私人所有。对各类革命遗址遗迹应由哪个部门负责管理保护,缺乏相应的规定,责任主体不明确。同时,对遗址的保护缺乏资金支持,上级没有拨付的专门资金,乡(镇)村又大多不够重视。另外,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不能落实管理和保护责任。形成“无专门机构管事、无专项资金办事、无专人管理保护”状况是目前革命遗址遗迹保护所面临的现状。

(二)部分遗址建筑及纪念设施或旧迹难存或受损,亟需修缮或修复原貌,部分遗址遗迹亟待确认与抢救。如郭亮县委会旧址,曾作为镇政府干部住所,于21世纪初被部分烧毁;塔卧、万坪境内的两处红军兵工厂现均作为民居使用,防湿防火设施不足,损毁较大,原有什物保存不够。另有许多纪念碑碑文、革命烈士碑墓已出现字迹残损及磨蚀现象,字迹无法辨认,亟需维护修理。2015年,由省党史研究史争取资金,启动对重点革命战斗遗址立碑确认,但在永顺县境内的革命遗址遗迹众多,确需全面核实确认与保护。有的革命遗址遗迹因没有受到任何保护措施,渐被淡忘。如万坪有个红军洞,当地名叫牛角洞,曾是当地群众收藏红军伤员的地方,演绎过群众拥护红军支持革命的英勇故事,但现在90后一代很少记得;万民乡在杨柳坪悼念被杀害革命烈士的活动也停止多年。对这些散落在全县各地的革命遗址遗迹,应由抓紧时间进行抢救性保护与开发,使全县革命遗址遗迹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路、第一个环节都有动人的故事,使之成为精彩的看点、游点、卖点,立体性呈现永顺作为老区县的经典历史。

(三)对革命遗址的保护利用发展极不平衡,宣传利用力度不够。全县保护利用状况较好的革命遗址不足遗址总数的五分之一。湘鄂川黔省委旧址保护项目、烈士陵园建设项目还没有最后完工,不能完全对游客开放,不能完整发挥旅游效力。其他开放参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大多是一些革命机构的旧址、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等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有限,游客很少。

(四)红色旅游资源亟待开发利用,红色旅游形式不够丰富。一是红色旅游资源的构成模式较为单一,大多是参观纪念馆、革命文物陈列、烈士陵园和旧址建筑等。即使是几个红色旅游景点的组合或红色旅游线路的设计,也呈现内容形式趋同的现象。二是旅游市场对红色旅游的接受度不高。革命历史纪念场馆和旧址遗迹具有较高的红色遗产史料价值,但旅游中“可玩、可视、可参与”的要素却显得不足。三是红色旅游产品不够丰富,服务质量不上档次。游客集中只游、看、听,但行不畅、住不便、玩不爽等情况严重制约红色旅游发展。永顺的交通瓶颈依然是重大制约因素,县城未通高速公路,“红都”塔卧仅通S306省道,郭亮县所在地仅通县道,更多散落革命遗址遗迹仅通乡道、村道,有的连简易道路都没有,不利于红色旅游发展。永顺县境内无星级宾馆和大型游乐场,餐饮、住宿等行业也缺乏红色元素印记,实为遗憾。

五、未来革命遗址遗迹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思考。

(一)完善保护机制,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政府要对各类遗址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明确革命遗址的管理保护责任主体,杜绝各种人为破坏革命遗址现象的发生,同时吸收历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门小组成立专门机构,建立完善的革命遗址保护机制,强化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保障管理资金,科学指导,用较短的时间对各类革命遗址进行有效的维修和保护建设。

(二)建立各类遗址保护利用的合理规划,加大革命遗址价值的宣传开发和利用,进一步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旅游,既是打造特色旅游品牌、繁荣旅游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一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战略工程,而且还是展示当代中国主流文化和时代风貌的重要途径。保护和利用革命遗址遗迹,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既是尊重历史的客观需要,又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根据普查出来的我市各类革命遗址的现状,着眼党史资源与红色旅游的有机融合,制定适合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合理规划尤为重要,合理的规划能使革命遗址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完善保护措施。一是全方位地对永顺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挖掘、整理、提炼、整合,展示永顺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充分发挥革命遗址历史价值的宣传影响作用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品位。二是积极引导民间投资者对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当前投资商有利用革命遗址的历史价值和观瞻价值开发旅游的热情,建议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加以正确引导,合理规划,科学开发,使革命遗址更好地发挥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应有的作用。三是充分利用现有的革命遗址,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功能。制作图片资料网上宣传,组织青少年和学生清明扫墓活动,以达到革命事件现场教育的效果,印发革命遗址宣传图册,分发至市民手中,进行广泛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三)树立鲜明的红色旅游主题形象,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一是自然景观资源与永顺红色旅游的结合。红色旅游虽然是去革命故地旅游,但游客却有着现代的旅游需求,尤其是对革命故地的自然条件寄予较高的心理期望,希望能在风景秀美的革命老区敞开心怀,追溯革命年代的壮烈情怀。红色旅游地的自然景观是不可多得的优秀旅游资源,永顺在自然地理条件方面是以山地为典型的自然生态面貌,这些地方也是当年红军活跃其间的根据地,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与永顺红色之旅结合起来,才能交相辉映。二是历史文化资源与永顺红色旅游的结合。红色旅游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游人到此一游的主要兴趣在于释放怀念与敬仰的情怀,观故思新,启迪心灵,因此红色旅游又是人文精神的回归与再现。广泛开发红色旅游资源,须注意历史文化也是重要的红色旅游资源。永顺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著名历史人物多,加上现在老司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挖掘历史名人效应必将成为新的旅游卖点。所以,将历代土司王、贺龙、任弼时、李烛尘、李昌及境内其他著名革命人物挖掘出来,会产生有力的旅游竞争力。

上一篇:简历现代版下一篇:年宾馆餐饮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