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辛亥革命的电影有感

2024-09-27

观辛亥革命的电影有感(共9篇)

观辛亥革命的电影有感 篇1

为振兴中华而奋发图强

——观《辛亥革命》有感

今天,我们在院党支部的带领下,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重温了那场震惊世界的革命运动,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这部电影对我们广大大学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被西方列强侵略欺辱的历史,是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苦苦挣扎的历史。辛亥革命正是在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资本主义的萌芽以及帝国主义日益加深的侵略之中爆发的。一百年前,武昌首义的枪声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随后全国各省份纷纷在先进的革命者的领导下同封建顽固势力作斗争,最终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钱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府。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众的影响是深远的,尽管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但是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表明了“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地影响。在辛亥革命发生十年之后,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重新考虑中国的问题,科学地明确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自觉地最大限度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并将其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使之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体力量,终于使复兴的理想得以实现,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变。

一百年后,我们回顾近代中国走过的曲折道路,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们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艰苦卓绝的奋斗与牺牲,这些仍然是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尽管中国自身仍面临许多挑战,但是社会发展的坚冰已经被打破,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铭记历史,以实际行动来祭奠革命先驱者的灵魂,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观辛亥革命的电影有感 篇2

一、纯美的故事

一个纯美的故事,必须要有动人的文字。“静秋,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知道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反尔。”“静秋,我不能等你1年零1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25岁了,但我会等你一辈子。”看《山楂树之恋》,真正让人感动的并不是静秋和老三之间的感情,而是老三的付出,那种心甘情愿、不需要任何回报的付出。他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希望和鼓励,他默默地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着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真了,自己却得白血病去世了。似乎冥冥中觉得纯洁的爱情要求的是适时的死亡,一个人永远活在另一个人的记忆里。影片的男主角——老三的骨灰最后是被埋在了这棵山楂树下,而山楂树这个天然道具则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影片最初部分,是静秋一群人在去西坪坝的途中,村长向他们介绍这是一株开红色花朵的山楂树,他说,这棵树原本是开白花的,但在抗日战争期间,无数抗日英雄被杀害在了树下,他们的鲜血流进了地下,这棵树就开红花了。但不知为什么,静秋的脑海中总有一种幻觉,隐约中看见一个身穿白衬衣的英俊小伙子正站在山楂树下等待自己心爱姑娘的到来。这样一个带有幻想的、诗意般的开头奠定了全篇的叙事风格,纯美幽静,像一杯静置桌前的清茶,慢慢地散发着幽香,让人回忆起那真真切切的存在着的单纯美好。绿色是大自然中常见的颜色,绿色的环境充满着宁静、希望、青春、纯洁的美感,这为静秋和老三之间的纯真的爱情故事设置了最佳的背景。初次见面时,静秋被老三边拉边唱苏联歌曲《山楂树》吸引;两人过河时,老三想牵静秋的手,但静秋不肯,最后老三找了一根树枝,牵着她走过了河;静秋偷偷尾随长林到河边,当船已开出好几里的时候,躲在一旁的静秋忍不住发声提醒长林核桃袋里有钱,船上的老三看到静秋,直接跳到河里,趟水过来,把钱塞给静秋,让她买运动服;老三送静秋一件泳衣,两人在河里游泳之后,躺在一块聊天;在树林中的亭子里偷偷约会,老三穿上大衣,把静秋小心翼翼地抱在怀里取暖;在静秋家里,走之前老三重新帮静秋包扎脚;两人隔着河依依惜别,用手比划着拥抱的姿势;“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不是说我一喊你就出现了吗?”弥留之际的老三,流下了最后一滴泪等等。许多年过去了,其中美好的和悲伤的画面,如泉水般,依然甘甜溢满静秋的心房。就算那段淹没在时光里的青春爱情往事被时光积上厚厚的尘埃,就算老三已不在这个有思念会开花的国度,就算这份爱呈现在公众面前是在老三离开后,又何妨呢?时间可能会淡化过往,却无法隐没一段往事。那早已泛黄的旧照片,是静秋和老三曾经执着相爱的印证,真正的爱是活在记忆里永远不会老的。穿越时光的罅隙,当静秋再次从影片中记忆老三的模样时,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幸福、单纯、快乐。

二、唯美的画面

影片《山楂树之恋》的导演张艺谋这回撇弃了他惯用的“浓墨重彩”,而是围绕着主人公形象和生活原色进行塑造,以简朴、含蓄、内敛的手法返璞归真,呈现出梦境般的画面感,不动声色地引领观众走进那个特殊的知青年代。淡雅的色彩,优美的画面,叙述了一部关于青春、关于初恋的故事。之所以纯美,与整个影片色调柔和、清新平淡和静秋的纯洁无无瑕、老三的阳光灿烂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林阴路上,阳光穿过树叶照射到地面的斑驳轨迹,老三单手骑车载着静秋的画面:白色的衬衣、柔和的阳光斜照大地,给人一种欢快明朗的感觉,伴随着纯净的音乐声,弥漫整个心际。这种青春的气息,仿佛把观众带回到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再次体验那份纯真与快乐。

《山楂树之恋》中唯美的画面比比皆是。晨曦时分的山楂树,薄薄云纱似的天雾笼罩着大地。当老三和静秋在一起时,往往是以绿色或白色的色调为主,给人一种简单的感觉,暗示出他们之间青涩、纯真的爱情。在静秋渡船时,观众能看到的只是一张蒙眬、美丽的侧脸,这样的画面更给影片增加了一份蒙眬美。青山绿水间一片金灿灿的油菜花,一抹清瘦的身影,一道跟随着的步伐,让人油然而生一番诗情画意。春天的气息不也印证了他们纯真的爱情吗?无需任何华丽的场景和布局,唯美的画面和两张清新纯真的面孔早已演绎出了那个浪漫、悲惋的爱情故事,让人在刻骨铭心的同时感受到了久违了的纯真。张艺谋导演在这点上是成功的,他以使画面有生气、美化构图的审美效果为出发点,渲染情节。

三、纯净的音乐

《山楂树之恋》的故事结局残忍地让老三得白血病死掉了,结局的悲凉,也由此奠定了电影悲情的基调。音乐在这里,为了烘托氛围,它是画面的外延,帮助画面的表达更加的丰富饱满,更充满感染力。返璞归真的旋律,在山楂树下悄悄话似的音乐,向人们娓娓道来那段曾经洒落在民间的,简单、真实、如诗一般的爱情故事。

在树枝牵手那一段,老三想牵静秋的手,静秋不肯,最后老三找了个树枝,牵着她走过了河。随后老三一边走一边顺着树枝慢慢地把手向后移,最终牵到了静秋的手。观众不会觉得老三想牵静秋的手是多么有心计,因为音乐在这里适时插入,不仅呈现出了两人之间羞涩的感情,更给人一种美好的、遥不可及的真诚和单纯。静秋探望完病中的老三后,老三目送静秋抵达河对岸,但两人仍依依不舍,并用手比划着拥抱的姿势。这时的音乐似乎暗示了悲剧的即将来临,老三和静秋仿佛宿命般地联系在了一起,又宿命般地注定要分离。老三早已预料到了死亡的降临,他想在这最后一刻能再看静秋一眼,他对静秋说过:“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是的,在老三的精神世界里,静秋是他在这个世上生命的延续,他要静秋帮他好好地活着,用心感受这个世界的真善美,相信希望的存在。整部影片,配合着婉转凄美的音乐,不仅冲击着人们的耳膜,更洗涤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隐晦而含蓄的感情,就像静秋和老三白衬衣一样的纯洁,白色充满了遐想的空间,而音乐则撩拨人的心弦。纯真的爱情,让人深深地沉醉,纯净的声音,让人久久地回味。如此,意境深远。

《山楂树之恋》这部影片的音乐以爱尔兰风笛为主,声音非常干净,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一样,纯净而美好,带给人难以释怀的美——愁苦中的美。

看完整片,很容易让人想起多年前韩国的一部电视剧《蓝色生色恋》,因为老三的离去也是跟一棵树有关。轻若飘渺、蒙蒙眬眬、若影若现,散发着忧愁的气息,似乎悲剧的结尾更能引起人们的沉思。影片的结尾处穿着红色衣服的静秋在老三的病床前,泪流满面地不停说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你不是说我一喊你,你就出现吗?”弥留之际的老三,眼角流出了眼泪……

“每一次你仰起慌张的脸,看云起云落变迁,冬等不到春春等不到秋,等不到白首,你还在怀念,那一片白衣飘飘的年代。”对于80后的我们,早已耳濡目染了这物欲横流的世界,但看完影片后,这种纯美的爱情,似一条涓涓细流流入我们的心田里,久久不能自拔。

摘要:文章通过对电影《山楂树之恋》的故事情节、画面和音乐三个方面的分析,阐明电影始终围绕着“纯爱”这一主题来进行叙事,这种爱是一种久违的、炽热的、真挚的感情。

关键词:山楂树之恋,纯美,唯美,纯净

参考文献

[1]邱云华主编.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

观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有感 篇3

关键词:春天 教育 残暴 宽容 美好

“放牛”在辞海中意为:1.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2.牧牛。在《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影片中,依据电影的故事情节暂时取第一种含义,即牛散放掉,住其所往。班级是学校里的年级和班的总称,放牛班指一种采用“放牛”式教学方式进行管理的班级模式。

一.电影中校长专制、残暴的教育缩影

1.残暴的惩罚手段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那位辅育院的校长哈珊对于犯错的学生永远只采取体罚,将犯错的学生关入禁闭室内,这种处理事情的残暴手段导致的后果是只能让学生知道身体的疼痛,却永远不知道让其接受体罚的本质和内因是什么?所以这种皮球效应让学生变得愈加叛逆、愈加反抗,表现出随意辱骂教师、偷拿钱、吸烟等一些恶劣行为。还表现在莫翰治表面遵守管教方式而暗自在笔记本上写下咒骂哈珊的语句,麦神父写信举报哈珊“暴力”管教的信件,连他看似最忠心的心腹萧老师也把哈珊毕生收藏的木头全部用尽为几个星期没有热水洗澡的孩子带来热水,最明显的是处于“危险边缘”的孟单用一把火将辅育院整个烧毁报复哈珊的恶劣行为。

2.专制的教育思想理念

哈珊校长错误的教学理念和为我独尊的思想,导致在整个辅育院中萦绕着毫无平等的师师、师生、生生的浓厚阴郁气氛。当马修第一次与哈珊见面时,哈珊表现的傲慢、粗鲁和无礼,要求马修尊称他为“院长”,一种把权力政治仕途看的很重的专制心思表现的凌厉尽致。在面对整个校园大集合为了查找出向牧师投扔利器的犯错学生时,校长要马修随机挑选一位同学作为“替罪羊”。这种毫无理论科学依据的教学方式,把辅育院管理成采取一种近乎畸形的教学模式“犯错、处罚”,毫无商量口吻、毫无语言交流、毫无动摇的专横暴力手段去解决问题,完全不像一个学校,没有发挥一点教育的意蕴,近乎军事看管犯人的“监狱”,让人不禁寒毛屹立。更可恨的是采取近乎完全不人性的方式说:“冰水洗澡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这种不人性就是完全没有把这些问题学生当成“人类”看待。同时影片中总是重复回放辅育院大门一直用铁锁紧扣的一幕,将辅育院中所有的人和物与院外一切美好事物隔绝,这就是哈珊校长使用暴力体罚专制教育思想的形象体现。

3.哈珊校长教育失败的收场

首先,哈珊教育的失败表现在作为一名教师同时也担任辅育院院长一职的准教育者身份面前,他完全没有起到教化孩子们的行为、心灵的作用,也没有引领孩子们走向积极乐观美好的生活。而是让孩子在暴力专制管教下变得叛逆,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美好童年。他的失败还表现在当面对孩子们犯错误时,直接采取暴力手段把孩子们关进禁闭室内,这个黑暗的禁闭室关住的不是犯了错的孩子们,而是道出了哈珊教育的失败,一种采取遇到教育问题、困难就逃避,根本没有担当一名教师教育者的职责,在哈珊带领下的教育完全没有看到教育的目的和作用何在,这是哈珊最大的教育失败。

其次,哈珊教育的另一失败表现在人心所失,他以为采取“犯错,受罚”的暴力专制让他在整个校园所有事物面前都有足够的震慑威力,其实在温顺服从背后隐藏的是所有人对他的叛离。学生们背后辱骂他、偷拿他的钱,辅育院里所有老师联名写举报信告发他,连马修一个对所有事物都看待优点美好一面,并且常怀宽容之心的人,对于哈珊最后也表现出了愤怒和憎恨,并且认为哈珊的失败教育是愚蠢、无能的表现。

最后,认为自己是一所辅育院院长,是最大的权威体现,感觉自己把辅育院里所有的一切都掌控了,觉得也是教育权威的标志。但是他最后还是必须为自己造下的恶果,承担相应的责任,孟丹一把大火烧掉了整个辅育院,让哈珊暴力专政的教育失去了实施的场所。而整个辅育院教师联名举报信直至哈珊被解职是对他暴力专制教育的彻底摧毁。

二.马修用充满爱的感化教育唤回孩子们的纯真

1.宽容对待犯错误的学生,采用取消体罚来将公补错

马修一位不平凡的音乐教师,最开始面对那些犯错误的学生采取委婉“包庇”,但这是一种源于人类最本能善量的表现。他采用一种取消体罚进行补救弥补错误作为交换方式让学生来将功抵过,当硬生生直面这些孩子的恶劣行为,马修的内心是恐惧、害怕,担心这些调皮的孩子随时都会取走他的性命。影片中马修那句“永远也别说永远”令人深思,更是他日后遇到学生把他公文包里的“乐谱”偷走时,表现出的宽容与理解,没有责怪和谩骂。更多的心思和惊奇是发现所有学生对这些乐谱和乐器拥有极强的好奇心,并且用各种稀奇古怪的字和词编成曲子去骂马修,他没有为此大动干戈,而是激发出灵感决定为这群孩子创作专属于他们的乐曲。

2.和蔼耐心关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位学生

马修耐心地对每位学生进行资质判别,依次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领唱以及乐谱打拍等不同的角色,为每个人都安排好适合的位子,最后组建创立了合唱团。通过唱歌的方式逐渐转移了这群问题学生的注意力,以音乐合唱团的方式进入正常轨道开始学习。通过音乐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促进团队相互合作增进了感情,同时也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让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渐脱离满是暴力专横的辅育院,激起了孩子们最纯真的心灵,把原本属于他们的童年快乐归还给他们。在合唱团中有一位天资较高的莫治奇,有着一副天籁之音的好嗓子,马修对他进行点播和指导,让莫治奇担任主唱,出外表演,大大增加了莫治奇的自信心。合唱团办得越来越好,迫使马修意识到这些孩子不是不可教,而是没有人采用正确科学人性化的方式进行管教他们,这让他更加坚定组建合唱团的决心,决定拯救这些孩子。

3.马修教育成功的回报

首先,马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个教育者的身份,他是成功的典范。第一次走进乱哄哄的课堂,被同学抢走文件夹的场景与后来课堂上同学们一排排整齐的站着,井然有序的唱着马修创作的歌曲。当马修知道了向麦神父扔利器的学生葛贺克命他去照顾麦神父,看到自己犯下错误给别人带来伤害的痛苦,会利于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犯错的本质。当孟丹向贝比诺讨要10元入寝费时,马修再也没有对孟丹忍让,而是发出严厉的警告,才让这件事情平息。当莫治奇向他无礼丢掷墨水时,他剥夺了莫治奇合唱团独唱的权利,并且说没有人是不可取代的,这是在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人。当面对任何教育问题,马修都是采取直面的方式,并且用公平、尊重和富有智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且改正错误的行为。

其次,马修的教育方式得到辅育院所有教师、学生、家长的认可与信任。麦神父写信给赞助董事希望合唱团可以得到资金补助继续办下去;萧老师擅自挪用哈珊毕生私藏的木材帮组马修让孩子们洗上热水澡;当莫治奇向马修投掷墨水时,所有学生都打和骂莫治奇维护马修;当马修被辞退,贝比诺跟着公车,希望马修可以带他走;还有莫治奇的母亲最后听取马修的建议把莫治奇接出辅育院到里昂音乐学院去学习,最后成为著名的音乐家。这是马修人心所向,得到所有人的支持与喜爱。

最后,马修对教育负责和充满宽容、耐心的态度使得他的教育变得成功,让辅育院结束了专制暴力管教,还给孩子们快乐与美好,并且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与支持。

三.马修为辅育院带来的春天启示

1.校长后来行为的转变

马修用爱心、耐心为辅育院带来了春天,最后连哈珊校长也被感化,从前面对犯错的学生直接暴打,以至后来当学生把球扔向自己时,他俯下身拾起球就毫不犹豫的跟孩子们玩了起来。最明显的变化是当校长得知辅育院失火时,面对自己升迁和获得勋章的最后一刻,他一如反顾的开车回到辅育院,最后得知所有学生被马修带出游玩时,一气之下把马修开除了辅育院。

2.辅育院的教学从冷酷到充满爱——组建合唱团

随着合唱团办的越来越好,名声很快传到了外界,观看表演的人越来越多,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们的自信心,鼓励孩子们继续唱歌,增强了马修继续创办合唱团的决心。即使后来由于资金匮乏时,合唱团仍然保持着以一种地下化的形式开展。

3.孩子们美好纯真的快乐失而复得

最后马修离开辅育院时,所有孩子把教室的门反锁叠纸飞机唱歌为马修送行,这是一种以善还善的表现。这就是孩子们迎来的春天,对马修美好感化转向善的标志,这满园腾空飞出的纸飞机飞向外面,一是对马修的送别和祝福;二是学生们心灵美化的转变,已经逃出了暴力和枷锁的掌管。所以纸飞机承载的是一切美好,合唱团孩子们口中唱出的是美好和善良,这美好的一幕就是放牛班的春天,善于发现学生的资历和兴趣将孩子们带入美妙的音乐世界,让放牛班获得了美好和真善,马修为这些孩子带来了通往外界美好世界的窗口,为孩子们搭建接触外界美好世界的平台和支柱,促使孩子们慢慢走向美好走向善。

参考文献

[1]徐岩,李天义.音乐,化腐朽为神奇——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的德育功能.电影评介[J].2011-03-08.

[2]刘石磊.浅谈从《放牛班的春天》中收获的德育启示.新课程研究[J].2009年6月(下旬).

[3]徐春玲.电影与音乐同行——由《放牛班的春天》解析电影音乐.科技信息[J].2008-11-15.

[4]彭钢.讲述:困境中的教育美丽——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教育叙事研究.教育学报[J].2008(8).

观《辛亥革命》有感 篇4

在此辛亥革命百年之际,我们全连组织了观看《辛亥革命》电影的活动。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和清朝政府反动统治长期郁积的愤怒的大爆发,是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关键时刻奋起的殊死搏斗。

《辛亥革命》全景展示了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推翻清朝政府、结束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辛亥革命的整个过程。以孙中山的革命历程为主线,围绕中国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等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真实地展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艰难曲折,生动再现了伟大先行者孙中山“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九死不悔的奋斗历程,讴歌了暗夜下追求民主自由的民族精英、仁人志士的不屈意志和下层群众、新军官兵奋勇投身革命的牺牲精神。揭露了清政府对外投降卖国,对内残酷镇压人民革命的腐败祸国本质。全剧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剧情跌宕起伏。编剧尊重历史真实、尊重革命实践,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中国近代史风云激荡的多彩画卷。

看完电影后,我想我对孙中山先生有了新的看法,以至于如今很多人称其为“国父”。他一生终于革命,誓要将民主共和进行到底,孙中山先生的理论,并不因岁月的流转而失去对后世的指导。但是他对革命、建国、国家发展的研究成就,不论是三民主义,还是新三民主义,无论是辛亥前的革命理论,还是辛亥后的斗争、建国理论,也并非他一个人的思想,而是整个革命群体总结国内国际现有的革命、建国、国家发展经验的最终结晶。

辛亥革命推翻了数千年“一姓王朝”的家天下政权,构建了民主共和的现代民主国家体制,结束了人分三六九等的传统身份制度,建立起了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观念。辛亥精神激励后人为最大多数人之利益而奋斗不息。全球华人的共同努力,依然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如今,这种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被发扬光大,中国逐步踏上国际舞台,被世界所承认,而这一切的开始,民族复兴的开始,都离不开他,孙中山及他的革命队伍和伟大的辛亥革命。

观《辛亥革命》有感 篇5

胡锦涛总书记说:“做好宣传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在新形势下宣传工作中出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必须进一步和改进群众宣传工作方式 才能更好地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上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影片中以国父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烈,在不同场合进行深情并茂演讲、辩论和宣传的画面使我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江油群众宣传工作产生了几点启迪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从影片中可以看到,在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党人所进行推翻清王朝革命斗争中 革命好比一驾马车 武装斗争和群众宣传就像马车两个轮子 二者缺一不可 国父群众宣传工作做得相当到位 水平相当高 其中给我最深刻印象国父(赵文暄饰演)宣传总是能因人而异 量体裁衣 总是能根据对方不同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文化素养、思想性格、处境心境不同而采取不同宣传方式和策略 使他革命理念和崇高思想深入人心 在此我可以举出几段情节:

1.广州起义失败后 国父在华侨筹款大会上宣传 很经典例子 国父宣传对象是在场华人华侨海外华侨 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身在异乡常常遭受洋人欺凌、屠杀和奴役 心中最希望能够早日强大中华民族能够早日复兴国父在演讲前并故意隐瞒广州起义已失败事实 而是直接向在场华侨华人说:刚刚得到消息广州起义失败了,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这些年轻人,有才华横溢,有家境优越,有新婚燕尔为甘愿舍弃生命?为明知牺牲还要一往无前?为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是信念信仰!” 在场华人华侨们无一不被国父慷慨激昂宣传感动得热泪盈眶 唏嘘不已 他(她)们在听完国父宣传之后 不仅广州起义失败丧失对革命事业信心 反而纷纷毁家纾难慷慨解囊 更加义无反顾资助国父革命事业 毛泽东同志晚年回忆国父时曾深情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宏伟气魄” 悲壮语言常常更具有宏伟感人力量 国父这一段悲怆宣传真正达到了化悲痛为力量、化失败为胜利、化精神为物质效果

2.武昌起义爆发后 清廷为了镇压革命急忙派出驻英公使唐维庸(陶泽如饰演)积极向四国银行游说 妄图以国家主权为抵押 贷得巨款以充军用 为了与清廷抗衡 国父不顾个人安危 单刀赴会 火速赶往欧洲劝说四国银行不要贷款给清廷 这时国父所面宣传对象已变为银行经理、董事们 这些人和华人华侨完全不同 对是否强盛、中华民族是否复兴毫不 他们脑子里唯一只是经济利益 针对这一情况国父巧妙改变了宣传策略 闭口不谈民族复兴 而是大肆宣讲清廷不过是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专制政府 如果四国银行贷款给清廷用于镇压革命话 不仅将遭到全人民诅咒和痛恨 而且他们巨额贷款也必将化为泡影 毫无任何经济利益可言 国父一番话直击这些金融大佬们要害之处 最终成功促使四国银行做出“暂停贷款给清廷”决定 极大鼓舞了革命士气 有效摧垮了清廷垂死挣扎经济基础 尤其值得借鉴是国父在演讲时 是直接使用英语 而与之对垒清廷驻英国公使唐维庸面对四国银行经理们 只能不停通过翻译表达意见 在国父气势磅礴宣传攻势面前毫无招架还手之力 只能狼狈不堪落荒而

3.为了争取各界人士对革命伟业支持 国父十分重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 影片中国父积极策动唐维庸女儿唐曼柔(王子文饰演)临阵倒戈反戈一击 虽然唐曼柔是唐维庸女儿 但是从影片中她衣着打扮就能很容易看得出来 唐曼柔是一位久居海外深受西方文明影响新型知识女性 迥然不同于清朝传统女性 因此国父对她所作宣传又不一样 当她与国父谈及“革命与死亡”话题时 国父用十分浪漫语调说:“死不是革命目 革命是要改变命运 为天下人谋取永久幸福 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代价换取让活着人更好地生活”这番美好理想和幸福憧憬相交织话语 使得唐曼柔坚定地站在了革命这一边 宁肯背负“不忠不孝”罪名也要与父亲和清廷彻底决裂 在国父与唐维庸就四国银行借款与否斗争中 出面为国父担任法语翻译 唐曼柔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 让四国银行大佬们感觉:“连唐维庸女儿都跑去支持孙中山了 看来大清国真没啥希望了”,因而不敢继续助纣为虐 唐曼柔支持直接影响了现场辩论气氛 扭转了辩论局势使历史天平向革命势力一方倾斜

反观国父对手隆裕皇太后(陈冲饰演)和宣统皇帝(苏晗烨饰演)面对摇摇欲坠政治危局 既无任何解决问题对策办法 又无一句凝聚人心宣传鼓动 只会坐在御座之上向群臣痛哭流涕 眼睁睁看着政权被推翻黯然退位 二者相较高下立判

二、形式多样激荡人心

由于限制《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仅有100分钟 为了更好地探索群众宣传工作内在规律找到新形势下做好江油群众宣传工作办法 在国庆期间我查阅了《中华民国史》和《文史资料选辑》中相关记载通过查阅这些历史文献资料我:在辛亥革命中以国父为代表革命党人从事群众宣传工作除了有“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特点之外还有几项特点值得学习借鉴

国父年轻时口才就逢事“议论滔滔”“九流三教皆可共语”早在香港学医期间国父便与革命同志“致力于革命之鼓吹 常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大放厥词无所忌讳”“非谈革命则无以为欢数年如一日”国父职业革命家后 更是把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革命党中还有许多杰出演说家比如:鉴湖女侠秋瑾 “每大会集必抠衣登坛多所陈说其词 淋漓悲壮荡人心魂与闻之者鲜不感动愧赧而继之以泣也”以撰写《革命军》而闻名全国邹容“凡遇学生开会容必争先演说犀利悲壮鲜与伦比”敢骂慈禧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也是演讲高手 他在“苏报案”出狱后来到日本 他利用革命党人和留学生集会欢迎场合作 慷慨激昂长篇反清演说 令听者荡气回肠 为之感奋 当时天正下雨听讲者数千人竟“咸植立雨中无不动容”

在群众宣传工作中 文字宣传比口头宣传有其无可替代优势 尤其报刊这种当时新兴传媒形式 为革命党人所重视早在1899年被清廷污蔑为“四大寇”之一陈少白先生 就奉国父之命在香港筹办起《日报》 该报“宣传排满做革命党喉舌” 即使其副刊上文字“不管题目内容都含有民族性排满思想在内为一般读者所爱读” 随着革命形势不断发展 革命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从内地到港、澳乃至海外(是在日本)简直是铺天盖地 据辛亥元老、民国总统府 国策顾问冯自由先生在《开国前海内外革命书报一览》一文中统计 清末各种革命报刊达到110余种

除报刊外 革命书籍也是革命党人所常用宣传工具 在当时特定环境中革命党人编撰了大量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宣传小册子 其中既包括像章太炎《訄qiú书》 学理蕴涵著述也有像刘成禺(汉公)《太平天国战史》那样借古讽今之作 更多则是直截了当宣传反清排满思想革命读物 可以说当时革命书籍既具有针对不同层面读者形式多样化特点 又有着异曲同工地宣传革命统一 内容指归遍地开花群芳争艳 使清廷防不胜防 人心失尽 焦头难额 无

计可施

1.剧情紧凑煽情拍摄手法娴熟总之是好看

2.短短多小时影片融入知识最巨大 值得再看一遍 但字幕消失得过快有些没看清楚 以前一直以为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 但这次看完电影我完全明白了辛亥革命并不指是一次战斗 辛亥革命标志着异族统治二百多年满清政府退位 标志着新政治体制和民主共和理念开始 也是大汉民族重新统治国家开始

3.辛亥革命时年黄兴37岁成龙叔叔为总是不服老偏要挑个黄兴角色来演他完全可以像赵本山老师那样扶持新人把这个重量级角色给三四十岁演员来演或者给他儿子演也行啊成龙自我表现欲真是太强了故事中还不忘记给黄兴显示伸手机会当然他功夫动作真是很漂亮擒拿刺客等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但是我真是非常无奈不管是新警察故事也好神话也罢还有成龙参与其它一些电影也罢他为就偏要顶着他那张老脸在电影里面装嫩谈恋爱呢成龙叔叔啊多大年纪就做多大年纪事情好不好啊如果在新警察故事里他扮演那个角色是和杨采妮结婚多年好父亲形象不是也吗正好符合成龙叔叔形象和地位啊为偏偏就顶着一脸皱纹要现场求婚要谈恋爱我真是有点受不了这次他演黄兴又在电影里与李冰冰谈恋爱成龙一生谈过数以万计恋爱还是没谈够活到老恋到老可能那种话吧恋爱让人年轻他真不拿当老人啊神话里恋爱就更夸张了他拿当宋承宪、杜淳那样偶像派了

3.赵文瑄老师这次可堪大任饰演孙中山先生真是可圈可点不过素闻孙先生一生有许多女人和孩子其中还有和日本女人生混血儿我在想他历史真实形象和电影是不是有差距

4.首次表现了黎元鸿英勇机智以前学历史教科书上可没这么写过

5.孙淳饰演元世凯真是华彩而有灵性把一代枭雄演活了相比之下我想想上一次建党大业里周润发把元世凯演得跟让子弹飞里黄老爷一样像个黑帮老大似真是不在水准上我觉得可能是演员各自对人物理解不同吧孙淳理解元世凯可能和从小想象中更像一点说谁演得好谁演得不好历史人物嘛本来有争议周又是香港人从小历史书都和大陆不一样

6.故事一开始宁静饰演秋谨就出彩一下子把大家注意力就抓住了宁静演像啊真是牛人这么漂亮女人被砍了头真是太可惜了

7.战争场面真实性上也很棒很多肢体横飞镜头更让大家明白民主共和得来之不易那是用血肉堆起来

8.陈冲饰演隆裕皇后其实也很棒加进去了很多陈冲想法陈冲是个很棒女人她要是真是隆裕皇后历史都要改写了而且隆裕皇后照片是非常丑陈冲过于漂亮了

9.电影通篇都在宣扬孙先生革命意义和“三民主义”精神孙先生退位时以为《临时约法》能约得住袁世凯如今一百年过去了已经比当时强大了很多但诸如真正法制民主社会仍然是不健全孩子们要上个小学要东托西托地花很多钱老人不敢花钱万一生个病住不起院年轻人不啃老几乎几个能有房子住革命尚未成功啊同志仍须努力

观辛亥革命博物馆有感 篇6

2012年5月20日,在历史老师的带领下,我随班级参观了位于武汉阅马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内栩栩如生的浮雕蜡像、鬼斧神工的场景模型给了我切身感受当年血雨腥风的革命氛围、豪情万丈的革命壮志的机会,使我对辛亥革命的重要历史意义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接连失败,清政府的腐朽堕落暴漏无疑,封建制度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巨大差距愈来愈成为仁人志士心中迈不过去的心坎。国内一波接着一波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为了追求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无数的爱国人士抛头颅、洒热血……然而,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侵略,实现近代中国的复兴仍然任重道远。于是在举国沉默之中,迸发了一声惊天巨响,在九省通衢之武汉,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志士打响了震惊世界的一枪!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了!这成为了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重要一步。

尽管由于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我们仍应该看到,辛亥革命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革命之后,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寂的中国迎来了在社会风气,经济建设,等各方面的全面思想解放。反动统治从此失去了其长期存在的根基,这也是我们称之为伟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回眸百年已苍然流逝,辛亥革命之金戈铁马已化为历史尘埃。然而这段革命志士浴血奋战的历史却以一种精神力量的形式得到了传承,这便是我们现今仍积极倡导的首义精神。正如革命志士在和平请愿已无丝毫希望之时迫不得已选择采取暴力革命这般“激进”手段一样,首义精神时刻提醒着我们,当意识到一个局面无法以温和的方式改变时,我们就应该勇敢的发出我们的怒吼,用一种势如破竹的果敢去打破这一种我们所不能容忍的局面。同时辛亥革命的失败也值得我们深思;正是由于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辛亥革命才会这么快的走向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人民是力量的源泉,胜利的保障,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有效地唤起人民的力量。

辛亥革命时期的国民音乐观 篇7

一、学堂乐歌的兴起与民族觉醒

19世纪末的中国历经了一系列内忧外患的变故, 民族主义的救亡呼声表现为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对变法图强与保种保教的直接呐喊。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有识之士将日本的明治维新模式看成了中华复兴的必由之路。同时以戊戌维新为标志, 中国由单纯摄入西方的军事装备技术转向全面向西方的政治、文化、制度层面的学习。

1898年, 康有为给光绪皇帝上奏了《请开学校折》, 提出“广开学校为最要”, 将学制提为“远法德国, 近采日本”, “教以文史、算数、舆地、物理、歌乐”等。明确提出和开设“歌乐”教育, 成为了中国新音乐兴起意识的萌芽和中国近代早期励志音乐观的启蒙。

“歌乐”也称“乐歌”, 既是指正规学校要进行音乐课程设置, 也是指音乐课程所教唱的具体歌曲形式。后者即为“学堂乐歌”。“学堂乐歌”是中国新音乐的开篇, 二十世纪初学堂乐歌课程的开设, 将音乐作为一种国民教育来进行, 开创了以乐宣扬民族自强的先例。学堂乐歌逐渐作为国民音乐教育进行普及, 其初衷不在于必须专注音乐艺术的精深, 而在于宣扬民族拯救。由此, 歌曲形式和极富意识形态意味的艺术鼓动就逐渐成为了主流。

甲午、戊戌之后到辛亥革命的十多年中, 中国留日学生众多, 知识分子想到日本习取图强振兴国运的方法, 同时, 他们也是推动乐歌创作的主要角色。沈心工、曾志、李叔同、高寿田、剑虹、冯亚雄等人均在此列。从某种意义上说, 学堂乐歌所表达的核心内容, 是为“欲拯救必先自救”。乐歌的创作与流行是符合促“新民”养成其“自由意志”, 且应先培育其进取冒险之“武德”使国人强盛的主张的。

从学堂乐歌初始到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之间这段时期, 随着“新学堂”的发展, 学堂乐歌集出版了约35种。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集有:沈心工《学校唱歌集》《重编学校唱歌集》、李叔同《国学唱歌集》、胡君复《新撰唱歌集》、华航琛《共和国唱歌集》、冯梁《军国民教育唱歌初集》、张秀山《最近中等音乐教科书》等。乐歌大多使用日本欧美的曲调填配汉语歌词, 但其中也有十多首曲调是国人自己创作的。乐歌重歌词而轻曲调, 其功用旨在于激扬民族拯救所需的尚武精神。推动学堂乐歌创作并最早提出“新音乐”概念的曾志, 对于乐歌歌词的标准描述为:“辞欲严而义欲正, 气欲旺而神欲流, 话欲短而心欲长, 品欲高而行欲洁”。在切需拯救民心于麻木, 振兴国势于膏盲的时代当口, 乐歌适逢其时起着励志自强的作用。

二、民国初期的音乐人事思想和著述

辛亥革命建立民国之初, 共和政治预期的新气象底气显得薄弱, 其间夹杂洪宪帝制与张勋复辟的沉渣弊陋激起了天下有识之士更为深刻的文化反思, 以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将民族拯救模式从政治拯救推向深层的文化拯救。在这期间, 以音乐作为寻求和宣扬救国真理的抱负志士通过兴办音乐教育机构、出版文献、发表论说、创作作品等途径掀起了所谓“新国乐”运动, 将音乐作为拯救民族精神的工具纳入到救国方案中。而这种被容纳在 (学术) 文化手段中寻求中国社会改良改造的大环境中的趋向对近代新音乐的走向颇具影响。

民国初的音乐界领袖中不少人都受过正规的西方音乐教育, 如王光祈 (1892~1936) 和萧友梅 (1884~1940) , 均为留德的音乐博士, 语言学家兼著名作曲家的赵元任 (1892~1982) 则为留美博士, 青主 (1893~1959) 曾留学法国, 还有黄自 (1904~1938) 也具有留美修读音乐的专业背景。当时前往留学欧美专攻音乐的初衷并非纯粹出于修习音乐艺术, 这其中不少人都经历过原先投身政治科系、事务, 而后改学音乐。萧友梅、王光祈、青主皆在此列。在当时, 学院派音乐家中还进一步流行着以音乐和谐促成社会和谐乃至人类和谐的理想主义观念。但是总体上, 由近代史上这一时期遗留下来的各种音乐研究和创作成果还是可以看出音乐作为文化拯救的组成部分, 在当时具有的对于精神斗志的推动路向及其宣扬力的贡献。

王光祈曾在《东西乐制之研究》一书的序文中阐述:“盖中国民族者, 系以音乐立国之民族也。…吾将使吾日夜梦想之‘少年中国’灿然涌现于吾人之前。因此之故, 慨然有志于中国音乐之业。”他提出要求音乐家利用音律的力量来宣扬和构建“和谐”, 振兴民族精神。青主在《乐话》中将音乐视作“上界的语言”, “新的、爱的宗教”, 认为只有音乐才可去除人性内在的暴虐和阴郁。同时期, 蔡元培倡导“以美育代宗教”以其在学界的声威, 给予新音乐极大的扶持——刘天华的国乐改进社、萧友梅的国立音乐院 (后为国立音专, 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 等, 倾注了其大量的心血。在这之后, 有关音乐的论述研究得以有了正轨的发展环境和保存交流的渠道。1911年两篇著名的音乐论文问世——万绳武的《乐辩》 (天津市图书馆藏本) 和孙鼎的《中国雅乐》 (东方杂志1911年八卷4号) 之后, 另见有:1913年守吾的《余之乐歌观》、1916年陈仲子的《近代中西音乐之比较观》、1916年赵元任的《说时》、1917年童斐的《音乐教材之商榷》、1919年孙时与郑崇贤《音乐与教育》等文章相继发表。当时还有其它音乐文献大多间或零散地刊登在综合性的报刊杂志上, 比较重要的篇目有:梁启超《饮冰室诗话》中的部分章节、匪石的《中国音乐改良说》、曾志忞的《告诗人—<教育唱歌集>序》和《音乐教育论》等。

从上述两点内容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时期前后国民音乐的“国情”与中国历来的传统音乐区别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主张和兴起于这时期的音乐, 其根本上挣脱了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羁束, 成为一种国民化的艺术形式;二是流行于这时期的音乐融会中西方的取材而结合了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的特质;三是作为新文化思潮旁支的新音乐发展经历不断地探索逐渐完成了民族风格的定位, 开启正规的乐理教育, 使民族音乐成为可持续传承再生的文化资源。给在这之后紧接着的历史语境中所产生的音乐观和艺术观的争鸣铺陈了文化基础和底蕴, 虽然民族音乐性的走向持续有波折与国运形势相对应, 新音乐初始作为文化振兴与拯救的作用也跟着时代的步伐逐渐被尝试更新和替代, 但是这一时期的国民音乐史观和历程作为中国新音乐崛起的标志不会改变, 在推动民生励志和扶持催生更为适合时宜、映衬历史进步的音乐思潮风气过程中, 与这一时期的政治、文化等其它方面表现的国运变转在意识影响领域里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这一时期前后的国民音乐呈现的蕴意是“励志”“拯救”和“振兴”, 也许任何处在艰难、奋斗、志在进取的大环境命运中的国家, 对于国民所亟需的音乐精神的内涵, 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即使不再仿似一个世纪之前, 但应该能在整个国家音乐属性体系的一条主流精神的组成上始终维系“振兴”精神所传达引发的共鸣, 并且轮回不变。

参考文献

[1]注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1901~1949)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6.

[2]蒋广学.梁启超和中国古代学术的终结[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8.

[3]陈建华.民国音乐史年谱[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电影的数字革命 篇8

之殇与爱

谁?在哪里?看电影。

最近与“互联网”和“电影”两个关键词相关性最高的新闻,是乐视网拟以2.7亿元现金加价值6.3亿元股权收购国内影视制作公司花儿影视100%股权;以及在获得高盛及淡马锡1.1亿美元投资后,盛大文学宣布与七星电影联合同欧美两大顶级制片人合作,共同出资拍摄电影发行于国内及海外市场。再往前追溯,类似新闻并不鲜见。

互联网与影视业乐此不疲的联姻原因在哪里?互联网的热钱难道已经满足不了新贵们的口腹之欲?影视业的链条膨胀难道也无法承载更多纸醉金迷?答案永远是市场。

根据中国电影放映协会公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电影观众平均年龄为21.5岁,在2009年,则是25.7岁,短短3年间,平均年龄下降了3岁。90后的人群正在涌入影院,相对于其他社交活动,看电影的成本优势正在凸显,而且可以提供彼此交流的话题。

90后是谁?这是手指粘连在键盘上的一代,他们可以网购就决不去实体店;可以网上缴费就一定不去银行;可以网络下载又何必逢片必跑电影院……

互联网娱乐产业与影视业又何其相似,并且两者受众范围高度重合。自1948年美国联邦法院颁布派拉蒙法案,禁止好莱坞大公司垂直经营制片、发行和放映业务后,好莱坞的制片和发行公司负责造势,院线和电影院负责放映的局面就此形成,前者依靠话语权吸引观众,后者则拥有稳定的利润。这一方式被实践在近两年高歌猛进的手游行业之内,盛大游戏在2013年7月末凭借传统端游的模式成功将《百万亚瑟王》推入App Store畅销榜前列,随后昆仑亦模仿盛大的模式将《武侠Q传》运营成功。这意味着手游渠道神话破灭——话语权由此被打破。

“现在的电影市场就跟十年前的音乐市场一样,整个产业向全面数字化迈进。”骄傲而好斗的互联网战士们对此深信不疑,他们相信,十年前网络音乐颠覆了传统唱片业。今天电影产业也会步入音乐产业的后尘,进入一场数字电影革命,并且这将是一场包含投资、制作、营销、发行的全方位颠覆。

而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崛起同样改变着电影院线的传统规则。如今在北京、上海的很多电影院里,售票处显得喧闹异常。卖票的队伍前站着3个服务员,与之并列的是旁边还摆着6台机器。这些机器来自美团、拉手、网票网、时光网、豆瓣电影、格瓦拉……很多人通过这些公司在PC或手机端的产品订票,只要用验证码到柜机前一扫,不用排冗长的队就能完成选座和取票。

最典型的例子是美团。一个很值得关注的动作是,从2012年初美团就开始将电影票业务从传统的团购业务中独立出来,不久前将其App更名为猫眼电影。这个独立产品除了有查影讯、团购电影票的功能之外,还增加了在线选座的功能。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统计,2013年1~2月,全国电影观众人次突破1亿,票房累计约37.5亿元。而据团购导航团800数据显示,2013年1~2月仅团购为电影票房贡献了4.45亿元,超过1600万人次通过团购购买电影票。

那么这场与互联网有关的电影革命,缘起何时?

兵临城下

早在2005年,易凯资本的《中国电影市场》报告即显示,虽然票房收入仍然是中国电影市场最大的收入来源,但它的份额会逐渐从2004年的37%下降到2007年的28%。数字电影频道和网络电视会成为电影业增长最快的市场。

一切都预示着,电影巨头们正在遭遇互联网的步步紧逼:网络盗版技术不断升级,付费下载逐渐兴起,继续威胁并蚕食着传统电影放映和发行市场。大军逼近,电影业多方结盟主动出击的步伐开始渐渐加快。

2006年4月,由派拉蒙、索尼影视、华纳兄弟等数家好莱坞制片商支持的Movielinks和Cinemanow网站,开始分别在原有的DVD租赁业务基础上,推出了电影付费下载业务。而自2006年下半年开始,好莱坞七大制片商在这个市场的合作更是层出不穷:

环球影视宣布在英国为Lovefilm网站提供可供下载的电影内容;华纳兄弟与视频分享网站Guba以及文件共享软件公司BitTorrent达成了视频分销的合作;索尼影视同意Guba在互联网上分销其电影,此外还与中国的九州梦网达成版权授予协议。

同样是在2006年,中国出现了两个后来脍炙人口的名字:胡戈、“筷子兄弟”。胡戈的恶搞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筷子兄弟”的《男艺妓回忆录》、《祝福你,亲爱的》都创造了疯狂的点击率。很难说,谁是中国微电影的第一个缔造者,但就是这些不专业的制作者、普通人手中的廉价设备,搭界着互联网“小型电影”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然而数字革命降低的不仅仅是制作设备的门槛,更是传播和销售渠道的改变。

随后,互联网成为青年导演酝酿机会的温床。经历多年版权“混战”后,视频网站纷纷发力自制内容,挖掘创意。电影《疯狂的石头》的网络发行也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这部小成本制作的电影在发行上,尝试了通过网络发行这一区别于传统模式的做法:上映10天后即推出音像制品,并与北京新传集团签订网络版权合作协议,很快推出合法网络下载。网友在博客上的评价和推荐的口碑传播方式立刻让片子在消费者中大热起来。《疯狂的石头》的成功,网络的作用功不可没。

2010年初,中国电影集团和优酷网共同推出了“11度青春系列电影”项目,“筷子兄弟”凭借《老男孩》一举成名。《老男孩》的成功,让许多投资人找上门来。其中,尤以广告客户为多。而沉寂了几年的胡戈也火了起来。2012年1月,为了承接广告,胡戈还专门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巨雷文化传播公司。

以上是电影搭载互联网诞生的标志事件和具体个案,其偶然性是任何一款经过深入市场分析的产品无法比拟的,然而其时机造就的必然性又令产品经理和影片营销总监们扼腕不已。

渠道的阵痛

时间回到4年前,2009年9月15日“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在京宣布成立, 以搜狐、激动网、优朋普乐为代表,将优酷、土豆、迅雷等视频网站推上了版权诉讼的被告席。反盗版联盟表示,优酷盗版503部影视剧,将面临联盟亿元索赔并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就在反盗版联盟高举起反盗版旗帜的第三天,优酷网亦对外宣称,9月17日他们以侵犯版权、名誉权为由,同样将搜狐告上法庭。

nlc202309031522

这看起来是一场中国互联网上最司空见惯的口水仗,然而4年时间过去,其背后意义和后续影响早已不可小觑。毋庸置疑,中国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的成立,使得中国视频版权问题无法再回避,影视剧之于互联网的渠道之争也正式摆上了台面。

彼时刚刚过去的2008年,对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而言是十分关键的一年。在经历了两年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培育后,网络视频已成为中国最为普及的网络服务之一。影视剧播放积累的海量用户,以及奥运会等重大事件,网络视频步入了主流新媒体行列,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艾瑞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已超过2亿,市场规模达到13.2亿元,网络视频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视频行业也在这一年迎来了调整期的阵痛与曲折。

在维护正版的正义行为和对涉嫌盗版的视频网站的“旧情难忘”之间,大多数网民多少有些左右为难。与此同时,网络侵权赔偿数额低、取证难、避风港原则等提供了滋生盗版的土壤,也是网络视频反盗版联盟面临的另一难题。如何将反盗版这个命题进行到底?网络视频产业能否会因此而摆脱这种长期存在的尴尬境地?产业格局将如何重新洗牌?成为当时业者最关心的话题。

“没有人敢盗版的结果就是众多的互联网公司就会像搜狐一样去购买正版,大家进入了一个不是偷盗,而是讲道理的阶段,最后就形成了市场的价值,影视剧和整个中国的影像产品市场将会出现交易的繁荣阶段。这就是商业推动产业的进步,形成文化创意产业。”

彼时还未被抑郁症困扰的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朝阳显得义愤填膺又斗志昂扬,“这对制作又是巨大的机会,这样就会有巨大的资金投入,因为以前拍电影、拍电视剧很多都是玩票,也不赚钱,投一部剧几百万,赚一千万能在东城买一个房子,但是如果真的把盗版整顿了,这个收入会越来越大,最后社会资金都会进入影视剧和娱乐产业,这样中国的影视剧制作将会实现高成本制作。应该把娱乐产业变成一个工业,好莱坞就是一个工业,所以我的兴奋点就是在于我希望看到好莱坞在中国崛起。5年以后,中国娱乐产业会记住现在我们做的事情,会感谢我们做的事情。”

5年之期未至,中国娱乐产业的极大繁荣早已令趋之者众。

网络第二院线

张朝阳梦想中的好莱坞产业尽管没有在搜狐得以彻底实现,但有人扛起了新的大旗,这就是“令人无路可走”的腾讯。

2013年伊始,腾讯公司发布消息称,旗下腾讯视频已与美国华纳兄弟、环球、米拉麦克斯、狮门等好莱坞知名电影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未来腾讯视频将推出一档全新在线视频业务——“好莱坞VIP”,国内影迷将有机会在视频平台上抢先看到最新的好莱坞影片。

在由腾讯“好莱坞VIP”特别打造的《逃离德黑兰》看片会上,作为主持人的影评人周黎明显得格外激动:“能够有这样的途径看到国内正规渠道无法引进的好片,是特别令人兴奋的事情”。周黎明仔细描述了他追逐《二狗》(《逃离德黑兰》英文片名ARGO的昵称)的心酸过程,并称最终在“好莱坞VIP”得到纾解。影评人虞昕更认为,长此以往,或许能形成基于网络的第二院线,“这对网民观众确实是福音”。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很高兴能与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公司合作,一起为中国观众带来最受欢迎的、最新的影片。我们也非常荣幸能和华纳兄弟合作开展这一开拓性的战略运营业务。这种用户体验更好、速度更快的影片发行模式,对中国乃至全球来说都是一项新的尝试。”

对此,腾讯在线视频部总经理刘春宁补充说,“相信凭借我们原有的庞大用户基础、友好的用户界面和卓越的视频点播平台,再加上好莱坞电影公司的内容支持,腾讯视频将为中国网民奉上最好的用户体验”。

与此同时,“好莱坞VIP”的开通甚至被提升到更高层面,它被认为可以突破进口片配额限制,满足观众需求。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样的举动或许也能推动版权保护,拓宽电影在国内的衍生收入”。事实上,网站与版权方的CPM分成也将会水涨船高。

事实上,业内在关于“互联网行业今年的10大猜测”中早有一条指向视频网站、认为视频网上将在今年迎来盈利的观点。而影视作品网络版权的价格在经历2011年的疯狂后,2012年以来开始逐步回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各大网络的成本压力和恶意竞争。

除去腾讯“好莱坞VIP”付费看大片,优酷、爱奇艺、迅雷等视频网站同样拥有付费频道,三五元一部,或包月会员的收费模式已经让《青春期》、《上位》这样90分钟的网络电影有钱可图,月入几十万并不是神话。

电影类型也更加开放和多元,例如带有情色花边噱头的青春喜剧题材;反应社会热点的题材,如海天盛筵,例如法官嫖妓,城管打人,这些题材有着天然的吸引眼球优势。审核制度相对宽松、制作周期短,市场反馈快速,令自制电影和节目拥有更稳定的现金流,对于习惯了大把烧钱购买版权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又何乐不为呢?

总有一天,网络电影和传统院线电影不会再有高下之分,因为他们都是“电”的光影。

爱奇艺

网络院线将使电影市场细分

受到好莱坞电影、商业大片冲击及传统院线排片限制,很多新导演的小成本电影基本无缘与观众见面,2012年,国内全年生产故事片745部(含电影频道出品的数字电影92部),其中能上院线的仅不到三分之一。与此同时,视频网站的迅猛发展,使“网络院线”发行模式的内外部环境日趋成熟。基于此,爱奇艺推出“网络院线”发行模式“分甘同味”电影计划。

2013年4月9日,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与爱奇艺联合举办的“青年导演的扶植”电影论坛上,爱奇艺正式发布“分甘同味”电影计划。

“分甘同味”,即面向所有专业内容制作者,提供从内容展示到最终商业分成的平台支持,建立包含用户、内容方和视频网站自身可循环的完善商业生态。这一计划的核心精神是:让包括电影在内的专业优质内容在互联网优质平台上的价值得已充分展现,并通过清晰、明确的分成方式,促使电影创作方获得相应的市场收益。

观辛亥革命的电影有感 篇9

从一八四一年一月七日开始,中华人民就开始了战争。到光绪二十年即一八九四年七月二十五日之间中华人民的统治者,即清政府开始腐败,以至于到一八九四年,日本开始侵华,即甲午战争.从那时起,人们就已经开始热血沸腾,誓与敌人拼死。然而,却因为统治者无能,才让他们有机可乘。紧接着,各国开始侵略中国,人们不敢还击。直到一九一一年,中国人民发动了武昌起义,成功的走上革命之路。

一九三一年,中国抗日战争正式打响,历经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华人民终于取得了抗击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这次伟大的胜利,洗刷了中华民族屡战屡败的耻辱。然而,中华人民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场战争遍及了欧、亚、非、大洋洲,军队和人民伤亡超过一亿人,中国的伤亡人数达到了3500万人以上,中国伤亡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五。这个数字让人很痛心,他们的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他们的牺牲没有白费。只有经历过,才会更懂得珍惜。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懂得,和平是多么的宝贵。世界总是不和平,战争仍然会出现。对于这一点,我们无法阻止战争的开始,但我们一定要记住一句话:我们反对战争,但我们不畏惧战争。当战争出现在我们的身边时,我们会不畏敌人。勇于面对。

如今,世界大部分已经和平,处在和平之时的我们,不能忘记过去的历史。以历史为镜,可以鉴古今。把历史当作一面镜子,时刻能查到人们对于和平的珍爱。所以,处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怎么能不去珍惜现在的时光。习主席讲:为了和平,我们更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所以我们要让偏见与仇恨、歧视和战争不再出现,互相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这才是人间正道,这才是我们发展的目标。而现在的我们,只有真正树立起自己远大的志向,努力发奋的去学习,才是现在的我们该做的。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敬爱的周总理讲的教育,是每个国家都要去做的。孔子对他的弟子冉有讲出了一个次序,孔子讲庶矣,富之,教之。可见教育非常重要,当一个民族缺失了灵魂,就不可能强大起来,而这个灵魂,源自于学习。当一个民族有了精神信仰,则可以立足于社会。这个精神信仰,源于古人智慧的结合,那就是经典。当我们真正汲取了古人的智慧时,才会发现,古人们对于和平,都是赞同的,有些则反对战争。而有些人则支持正义的战争。其实,战争是避免不了的,但可以让它发生的几率和范围变小。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都有正反两面,有和平必有战争。战争是突出了和平,让人们意识到和平的珍贵,才会更让人们去珍惜。

说到这里,心中已不由地升起了感恩之情,真的是十分感谢革命先烈,也十分感恩古圣先贤,如果没有他们,我们不会有现在安逸的生活,甚至都可能不会有思想,所以感恩他们做出的一切。

到了最后,也不由得结束了,心中的话有些说不出来了,但无论任何时候,什么地方,都会记住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不会说我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肩负了什么。中华文明,历经了5000多年,仍然屹立于世界上,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捍卫

自己的文明,捍卫自己的人格,将祖国的荣耀时刻放在心上,永远不要忘记。我是中国人,让我们一起高呼: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记住这个日子,永远不忘历史。篇二:观《辛亥革命》电影有感

观《辛亥革命》电影有感 摘要: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腐朽无能,国家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世所罕见的深重苦难。在那个内忧外患接踵而至的年代,一切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人们无不痛切感到,要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就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社会进行根本变革。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辛亥革命》这部电影中重温了那场震惊世界的革命运动,见证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先驱,一往无前,愈挫愈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一生,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为实现当今时代,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辛亥革命,这四个字,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我都会立刻想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就认为,无论《辛亥革命》拍摄的多么成功,但是我相信再怎么样接近历史也无法演绎辛亥革命时期人民生活的艰辛,也无法演绎出革命英雄的悲壮以及革命成功的来之不易,其中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更是难以用演技来传达。但我看完该电影后,却是热血沸腾,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辛亥革命电影让我又进一步认识辛亥年的一些大事件和为辛亥革命付出努力的革命伟人、烈士。

革命,需要流血,流的是千千万万老百姓的血,革命,需要牺牲,牺牲的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命。那么为什么还要革命?我认为的革命就来改变民族命运,让全民都能幸福的一种方式。

自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我们这个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民族承受着从未有过的巨大屈辱和灾难,在这个时期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国家也濒临灭亡,在这样一个时期革命在慢慢地萌芽,一些仍在清醒状态的人民意识到我们的国家需要一次哄哄烈烈的革命,从而在二十

世纪初叶,革命成为时代潮流,清王朝风雨飘摇,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民族独立,民族自由和民族幸福的社会理想,并为此英勇悲壮的实践。公元一九一一年革命应运而生。秋瑾说:“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这两个孩子就要失去母亲,我的死是为所有的孩子!”林觉民说:“王氏宗亲,贵族官吏,因循守旧,粉饰虚张,而老百姓呢?各个都是苟且偷生,愚昧无知,堂堂华夏,不齿于列帮,被轻于异族,我们一同举事,一同赴死,我不能例外,大清索我的命,我株大清的心。” 孙文说:“革命就是让社会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 ”。战士“小湖北”拦下黄兴,义无反顾地抱着手榴弹炸毁了敌人据点,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徐宗汉步履难行,跪在地上,抱起一个个牺牲了的战友,低头无声,冰凉的雨水从空中倾泻而下,夹杂着眼泪从她的脸颊滑下。那些战士们身上的血迹还未干,还留有炮火擦过的痕迹。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但我想战士们心中的革命精神依然存在,革命的火焰还在他们身上燃烧。这些,放佛还在眼前,历历在目。在这些仁人志士对中华民族的大爱中,我们看到了大人物的细腻入微,也看到了小人物的豪情悲壮!

打起第一枪的方申洞、林时爽、喻培、陈更新、林觉民等八十六位骨干尽皆牺牲,这些人正处于风华正茂的年纪,他们才华横溢,家境优越,如果在我们现在这样的时代他们定当是国之栋梁,他们的未来必当是一片光明,然而一些愚昧的国人认为这一切与他们没有关系,他们还认为着当下的这一切离他们很遥远,她们不理解国家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脱离这个国家,也不能离弃这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弱是我们在外面的支撑,国家强我则在别的国家有 尊严,国家弱人民在外则会遭受更多的白眼,苦难和屈辱,中国人就只能任人歧视被人觊觎由人宰割,革命的目的就是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改变一个名族的命运,让民众获得幸福为民族挣得尊严,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若国不在又哪来的家,若家不在又哪里还有根,我们的国人将会变为一群无根的浮萍,中国的革命需要我们!

国父在演讲前并没有故意隐瞒广州起义已失败的事实,而是直接向在场的华侨华人说:刚刚得到消息,广州起义失败了„„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这些年轻人,有的才华横溢, 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为什么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明知牺牲还要一往无前?为的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在场的华人华侨们无一不被国父慷慨激昂的宣传感动得热泪盈眶,唏嘘不已。他(她)们在听完国父的宣传之后不仅没有因为广州起义失败丧失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反而纷纷毁家纾难,慷慨解囊。虽然唐曼柔是唐维庸的女儿,一位久居海外,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新型知识女性,迥然不同于清朝传统女性。当她与国父谈及“革命与死亡”的话题时,国父用十分浪漫的语调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要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这番美好理想和幸福憧憬相交织的话语使得唐曼柔坚定地站在了革命这一边,宁肯背负“不忠不孝”的罪名也要与自己的父亲和清廷彻底决裂。毛泽东主席晚年回忆国父时曾深情的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悲壮的语言常常更具有一种宏伟的感人力量。国父这一段悲怆的宣传,真正达到了化悲痛为力量、化失败为胜利、化精神为物质的效果。”

反观国父的对手隆裕皇太后和宣统皇帝面对摇摇欲坠的政治危局,既无任何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又无一句凝聚人心的宣传鼓动。只会坐在御座之上向群臣痛哭流涕,眼睁睁看着政权被推翻,黯然退位。二者相较,高下立判。每每想起辛亥革命总是让人不自觉就抱着一颗敬畏之心,此次我看了辛亥革命的电影版仍有极大的震撼。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更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理:历史的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顺其者昌,逆其者亡。未来,充满着革命的因素和希望。十次武装起义万千热血前赴后继倾覆两千年载历史洪流。

光阴荏苒,一百多年转瞬即逝,今日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不可否认辛亥革命为我们今日的成就奠定的基础。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但我们也应适时回望,铭记历史,在历史经验教训中,把中国做大做强!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乐世界里的人们,怎该忘记这段历史?如今的我们要做的已不是追寻梦境中童话般的天真,而是在现实世界里脚踏实地的去践行党和国家赋予

观《辛亥革命》有感

《辛亥革命》以秋瑾英勇就义为始,她说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为何物。她还说,她的死是为了所有的孩子。刽子手斩刀一挥,她血洒刑场。她的举动让我震惊,为了所有的孩子,她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为了万千华夏儿女的幸福,也是为了祖国的美好未来,她毅然地牺牲了。她让我明白了,生命不再是懦弱胆小,也不再是自私自利,生命应是乐于奉献,胸怀天下的,也让我更加珍爱现在的幸福生活。

接着便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的倒下,一张张青春年少的面孔和一副副威武挺拔的身躯浮现。他们的生命年轻而又坚强,他们的生命不因年华短促而减少精彩,他们的生命光泽永现。我敬佩他们的勇气与誓死的决心,为了祖国他们勇于冲向最前锋。那一刻我流泪了,为的是他们年轻的生命,为的是祖国的深重苦难,更为的是封建统治于同胞的生命于不顾,我(转载于: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观《辛亥革命》有感)心痛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野蛮入侵,封建统治更是腐朽无能,然而国家还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这一刻祖国的命运很是让人揪心。幸而有以国父孙中山为代表的一大批先烈敢于同中国两千年的封建专制作斗争,开始了多次的救国运动,虽然有过失败,并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是为了民族的未来,他们必须忍着巨大的痛苦将革命进行到底。那一个个年轻生命的消逝,那血流成河的场面,多希望牺牲的是自己啊!但必须理智,革命还需继续,流血尚在进行,只有彻底的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才不会有更多的牺牲。我感到了心酸......电影中,一位华侨卖了祖屋,集资给孙中山用于革命,他说:“家都没有了,还要什么祖屋!”这是对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也是对革命必胜的信心。还有一位久居海外,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新型知识女性——唐曼柔,她甚至不知道是为什么革命,可是她还是选择了为革命宁肯背负“不忠不孝”的罪名也要与自己的父亲和清廷彻底决裂,最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也是对孙中山先生的信任与对革命的支持。说明孙中山先生已经得人心了,说明革命也深得人心了,这一刻我看到了希望。会如孙先生所说的,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要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天下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有孙中山,因为有这场革命。

这部电影还清楚地描述了当年革命时期的前因后果以及革命的精神,主要是孙中山先生的那种为革命大无畏无私的精神,而且影片将辛亥革命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都给了详细的描述,像黄花岗起义,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孙中山回国,孙中山就任总统,袁世凯逼清王朝退位到最终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以及他为什么要辞去总统的职位。我们可以感受到孙中山先生的无奈。通过观看《辛亥革命》,使我对此次革命有了新的认识,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影片中讲述了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发展背景,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心声,当孙中山先生在武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后,又迅速组织带领希望和平自由,民主的人们进行反抗,在全体人民的不懈奋斗下,在先烈们的流血牺牲下,终于换来了此次辛亥革命的成功。

孙中山先生不愧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英雄,不愧是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热爱祖国,建设祖国。要学习他们顾全大局,牺牲自我,以及创新的精神。中国是传统大国,要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需要多大的勇气与毅力,需要多强的创新精神啊!我激动了,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上一篇:任职转正鉴定下一篇:关于开展反洗钱工作总结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