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变化

2024-09-28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变化(共14篇)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变化 篇1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注意事项 浏览2919次

接孩子时“五要”和“五忌”

“五要”是——

要“走路回家”

孩子刚刚入园,离开家人一整天,见到家人会有“撒娇”的表现。家长在接孩子时,可以给予孩子温暖的拥抱,但仍然要注意坚持让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完全能够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坚持让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给孩子一种他已经长大了的心理暗示,这有利于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要“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了?……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要“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

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五忌”是——

一忌“甜水等待”

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在接孩子时拿着一瓶甜饮料,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喝水不够。其实,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会影响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饮水,而且长此下去,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倡导孩子喝白开水,因为白开水中含有饮料不具备而人体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问底”

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不仅使孩子厌烦,还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因为孩子的情绪是受客观环境影响的,成人的紧张和反常表现会直接影响孩子,使孩子产生焦虑情绪。

三忌“迁就放纵”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四忌“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晚饭的时候 “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篇2

【关键词】小班幼儿 入园适应

中图分类号:G6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应成为儿童发展的共同促进者。”进入幼儿园对孩子是一个必经的生活过程。帮助孩子营造良好的环境、建立规律的生活周期,会降低幼儿入园后的焦虑、提高适应能力。

一、入园不适应症的问题聚焦:

面对幼儿入园不适应症的问题,我们首先进行问题的聚焦,了解幼儿为什么在入园时会产生种种的焦虑和不适应。通过初步排查,不少幼儿不愿意、甚至害怕上幼儿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情感上的不适应

孩子入园前都是有父母、祖辈在其身边寸步不离,孩子的依赖性强。面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容易造成孩子焦虑、恐慌等不安全感。

2.生活习惯和行为规则的变化大

上了幼儿园,孩子的一日生活都是井然有序地安排着,很多孩子都不会自己吃饭、小便,面对这些困难,他们就会以哭闹形式来进行反抗。

3.交往意识淡薄

新入园的孩子大多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面对游戏、自己喜欢的玩具等容易发生争抢,不懂得合作、分享,情绪也容易失控。

4.家长的焦虑影响

很多家长的过分照顾、隔代教育及不适当的教育方式(精神恐吓、物质引诱、软硬兼施),及部分家长表现出来的担忧的眼神等,都容易加剧孩子内心的恐惧。

二、入园不适应症的个例分析与策略

人物:贝贝是我班内一名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平时都是由其爷爷、奶奶照看,在家里比较娇气。刚入园的贝贝和大多数同龄孩子一样哭闹,经过教师和家长一段时间的帮助和引导,她终于顺利地度过了入园适应期……

案例:第一周:开学第一天是半日亲子活动。贝贝在妈妈的带领下高高兴兴地参观了幼儿园、班级,我们组织了丰富的亲子游戏活动,贝贝玩得很开心。到了回家时间,我笑眯眯地弯下身子告诉贝贝:“贝贝,明天还要来幼儿园哦,老师会等着你的。”她看着我,点了点头。

分析:贝贝第一天入园没有哭闹,而且我们和她交流她都愿意回答。说明她愿意和我们老师亲近、接触。

(一)策略一:安心餐

1.抚:入园后,教师应重视幼儿情感的培养,让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

2.逗:精心设计活动室环境,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

案例二:第二天,贝贝如约来到幼儿园。妈妈走后不久,她竟然小声地抽泣起来:“我要妈妈,妈妈来接我。“我把她搂在怀里告诉她:“妈妈最爱贝贝了,就像老师也一样爱着贝贝。等到下午妈妈就会过来接你了。”为了转移她的注意力,我提议去外面玩一下滑滑梯。我们带着孩子们到户外玩了二十分钟的滑梯,贝贝玩得可开心了。

在自主游戏时间,小朋友都选择了喜欢的玩具开始玩。只有贝贝一个人还站在那里,我问她想玩什么?对于图书、橡皮泥、建构玩具等,她都摇摇头表示不想玩。最后她来到娃娃家,看见很多宝宝衣服、娃娃、厨房玩具等。她兴奋地问我“老师,我可以抱娃娃么?”“当然可以啦。”接下来的时间她一直都在娃娃家游戏着。

分析:贝贝第一次离开妈妈,她还不是很适应。但是后来和大家一起快乐游戏,她很快就忘记了要找妈妈。在自主游戏时,我观察到了贝贝的兴趣点在娃娃家,然后引导她怎么玩,以后每次游戏时她最喜欢的就是这个区域了。

(二)策略二:关心餐

1.看:从幼儿入园的第一天起,就应该开始教他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行为规则,当然要求的程度应该逐步提高。

2.循:以兴趣引导幼儿参与游戏。

案例三:“老师,贝贝在厕所哭了。”有小朋友跑来告诉我。经过了解,她今天穿的牛仔裤比较紧,她说家里每次大、小便时奶奶都会帮她脱裤子,她自己不会脱。我告诉她以后要学着自己做这些事情,要是裤子真的很紧不会拉,就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千万不要哭了。她眼泪终于止住了。

分析:贝贝在家时几乎都是父母包办代替:吃饭需要喂、裤子不会穿和脱、擦嘴也是家长帮忙。自理能力相对较弱。

(三)策略三:暖心餐

注意个别差异,耐心、细化的教育。

案例四:区域活動时,贝贝选择了到小熊书屋看书。她拿了一本书,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面看。不过没翻几页就见到她把书扔到桌子上又重新去找了一本。如此反复,不多久这些书她似乎对她的吸引力都不够大。她开始了一个人发呆。涵涵和多多在另一边看书,他们俩一边翻书一边在讨论着什么,贝贝看到他俩看得很开心。就过去问:“你们在看什么?”“我们在看鼠小弟,里面有大象、小猪、小兔。我最喜欢大象了,大象会喷水。”多多回答她。“你最喜欢谁?”涵涵问贝贝。“我喜欢小白兔。”三个小伙伴似乎找到了共同语言,他们一起看了起来。活动结束了,多多把书放回了书架。贝贝看见了,也把刚才放在桌上的基本上送了回去。

(四)策略四:交心餐

利用小群体活动或游戏的形式,给幼儿提供开心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学习与人沟通与合作的初步技巧。

案例五:入园两周后,贝贝在园的情绪已基本稳定。早上10:00多,贝贝奶奶出现在班内。她说一个人在家冷清,想过来看看贝贝在幼儿园里玩得怎么样。当奶奶红着眼眶离开时,贝贝“哇”地大声哭了起来。贝贝奶奶问我们是否能把孩子先带回去?我们一是回绝了家长的“请求”;二是告诉她一定会好好地哄好孩子,请她放心。

(五)策略五:爱心餐

1.首先要让家长看到教师对孩子的那份爱心,让他们放心地把孩子交到老

师手上,相信老师有办法解决孩子的问题。

2.请家长坚持送孩子入园。

三、实践后的成效

(一)孩子喜欢上幼儿园了

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贝贝一周内已经基本学会一日生活常规,而且情绪稳定。一个月后,她已经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遵守游戏规则、主动地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初步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二)家长放心了

我们会利用接送时间和家长交流贝贝的表现,家长表示贝贝现在很喜欢上幼儿园,能把幼儿园里的事主动告诉家长、自理能力也有了不小进步。看到孩子每天开开心心的,他们也很放心。

(二)增强家园共育情感

孩子上幼儿园 篇3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开学喽!这首欢快的童谣,有没有唤起爸妈们滴童年美好回忆?再看看今天第一天开学,娃儿们是不是都这样欢快呢?

委屈儿子VS凶悍老爸

我哭着对你说:“我不要去幼儿园!”

“哭什么哭?你看人家别的小朋友都好好去上学,你怎么就不行?”

老爸,本来人家就很伤心,讨厌你这种不公平的比较,呜呜„„

迷茫小宝VS极品老妈

听妈妈的话去上学?可是人家还没准备好呢?撇着嘴准备大哭了„„

赶紧拿相机,抓拍下宝宝第一天开学表情。

老妈,你有没有同理心啊,懂不懂我现在的感受啊?泪奔„„

你和孩子的开学第一天,上演了怎样的“爱恨情仇”?快快加入济南妈妈总群:256150876,来八一八吧!

一个合格的父母,不仅赚得了“提款机”,还要熬得成“心灵的鸡汤”,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全方位营养啊!开学之初,对于重回幼儿园的他,您可以这样做:

1、接纳孩子的情绪,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不负面评价孩子的表现。

2、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并针对性疏导,切忌敷衍。尤其不要说爸爸妈妈因为要上班挣钱,必须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会剥夺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3、接送孩子时,让自己保持愉悦的情绪,轻松的心态。

4、送孩子到幼儿园后要正式道别,告知来接的时间并保证兑现承诺。

5、晚上和孩子聊聊幼儿园开心的事,对孩子的进步表现及时肯定。如果孩子不愿意谈论,不要逼问,通过观察和亲子游戏侧面了解。

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上) 篇4

孩子一过3岁,就特别渴望与同伴交往,不愿一个人在家独自玩,这说明幼儿已经从个体活动发展到需要有交往的集体生活了。幼儿园就是幼儿的集体所在,但是对孩子来说,从家庭到幼儿园,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有些孩子会不习惯新的环境,同样,家长对孩子的入园,也会产生不适应。那么,怎样让幼儿尽快的习惯幼儿园的生活,又如何让家长适应孩子入园这一转变呢?

首先要让幼儿建立“快乐—幼儿园”的联结,要让幼儿一听到幼儿园就会联想到或感觉到快乐。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3岁的小孩,怎样的一个环境会让你觉得快乐呢?——可亲的老师、可爱的小伙伴、新奇的玩具等等,这些都对孩子有吸引力。因此,家长在送孩子去幼儿园之前,可以经常在家说说幼儿园有趣的事,使孩子对幼儿园有好感。

其次,帮助孩子建立“幼儿园脚本”(scripts),就是让孩子在认知上接受幼儿园的一系列行为方式、行为模式及交往规则。幼儿在3岁左右的时候就形成了有关的关于事件的图示。比如孩子知道在电影院看电影和休息日去快餐店的表现肯定应该是不同的;在外婆家的表现和在自己家中的表现可以有所不同。孩子进入幼儿园时也会意识到这里的活动规则与其它地方不同。这种不适感既可以激发孩子的信息加工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同时也会增加孩子对这个环境的不适应感和无助感。所以,对幼儿园“新生”进行入园适应的亲-子-师活动,以帮助孩子在有足够安全感的情况下,接受老师,适应与其他小朋友共同活动的生活场景,适应幼儿园环境,适应幼儿园的行为模式和行为规则,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规则的主人,才能更好的适应幼儿园以致将来学校的生活。

孩子上幼儿园培养独立性 篇5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经常为玩具而发生争执。孩子们这时的反应不过是“谁打了谁”,宛若一个冷眼相看的旁观者,而老师知道了就会把欺负人的孩子教训一顿,但这么做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好强欺负人的孩子还会继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为什么诸如此类的事,长期存在而解决不了呢?关键在于孩子们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之间有了问题,不事先考虑自己该怎么解决,而是想老师和父母会帮助我的,这种过分依赖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孩子们应该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分析问题,用自己已有的一点社会经验去尝试解决问题。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过发生在美国幼儿园的一件事,有一个小男孩,发现自己的东西丢了,于是他在一张纸上画出了自己丢失的东西,还请老师附写了一份寻物启事。如果换成我们的孩子,肯定会求助于老师或家长:“老师,我的东西丢了。”而这个美国小男孩在求助于大人前,先考虑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但他在此之前表现的不怕麻烦,勤于动脑的习惯,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孩子学习的。因此,我们应该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应注意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方说,孩子弄倒了玩具箱,把玩具撒了一地,老师不应该只顾着自己收拾,而应该教给孩子自己处理,孩子通过自己处理问题,不但会学会解决问题了,他也从中学会了对自己面对的事情负责,慢慢地,也就习惯了处理各种问题,并逐渐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虽然幼儿用稚嫩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时候会出现更复杂的情况,但我们要有信心,坚信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成长的过程。

不愿上幼儿园的孩子 篇6

四岁男孩秦秦,性格活泼、敏感。父亲工作较忙,但一有时间喜欢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生活上主要由母亲照顾,母亲较为敏感、内向。父母对孩子虽不娇惯但比较顺从,认为孩子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求。因此,新生入园适应的时间就比一般孩子长,经常是父母带孩子在幼儿园外转悠一两个小时都不进来。孩子离开父母后情绪还比较平稳,愿意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但不愿意在幼儿园午睡。本学期家长和老师商量想让孩子在园午睡,但接连两天孩子都没睡着,母亲焦虑,加之孩子哭闹,就不再送孩子来睡了,孩子情绪又开始反复。半个月前孩子生病请假,现在虽然已经好了,但一提到上幼儿园就哭闹,家长很着急。经与家长沟通了解到,孩子说在园午睡难受,加上半月前孩子做的贺卡没有被老师及时展示,妈妈想和老师沟通时没能得到老师积极的回应。

二、教育目标

1.通过家访了解秦秦家庭教育的环境和方法,分析其不足,找出不愿上幼儿园的原因,指导家长进行正确的教育引导。

2.希望通过家园共育增进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理解,达成教育共识,促进孩子的发展。

三、家访、情感交流:个别教育跟踪记录1

(一)家访准备

家访前一天,找到了孩子的贺卡,并准备了一盒油画棒和卡纸。和孩子父亲沟通后约好家访时间。

(二)家访实录

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孩子家里,家长很欢迎。一开始孩子见到老师有点胆怯,在我亲切友好的态度下孩子慢慢恢复常态,拿出自己的书画给老师看,还拿出好吃的东西往老师手里塞。

我表扬孩子的贺卡做得很好,保证明天就把它展示在墙上。把油画棒送给孩子,告诉他以后画了好的作品老师会随时展示。

邀请家长来园助教,一起参与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便于家园配合共同教育孩子。

最后,孩子约定第二天来园,暂时先不在园午睡。

(三)效果

老师的上门家访,让幼儿一家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在孩子家里,老师、家长、幼儿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间的心理距离。我和家长相互交流孩子在园、在家的信息,沟通感情,共同研究,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初步达成一致意见。

四、努力、初见成效:个别教育跟踪记录2

(一)观察实录

五月二日(周四)早上,秦秦并没有按照和老师的约定来园,我给他家里打电话,妈妈说:“他今天又不愿意去了,我明天再送吧。”第二天孩子仍然没有送来。晚上,我给他爸爸打了电话,劝说家长在这件事上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上幼儿园是他应该也必须做的事,不能任由孩子耍性子,爸爸答应下周一定送。周日晚上我又给妈妈发了一个信息,请他周一一定送来,妈妈回信表示同意和感谢。

六日(周一)上午孩子妈妈发来信息,说:“今天还是不能去,我再做工作。”

七日、八日又是每天一个信息说送不来。

一晃一周又过去了,十三日(周一)幼儿园要做笑脸墙,我通知秦秦妈送孩子的笑脸照片,建议她带孩子来园看看,说老师和小朋友都很想他.

十四日中午,秦秦妈一人来送照片,我给她分析了孩子现状与家长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告诉她明天班级孩子拍集体照,请她一定送来。考虑到家长拿孩子没办法,我明天去接。

十六日八点,我来到秦秦家,他正在家中哭闹,见到我来了,妈妈抱着孩子和我一起下楼,上了车以后孩子不闹了,我用调侃、轻松的语气对孩子说今天一定要去照相,如果不去就不是小三班的学生了。到了班级,我对其他幼儿说:“今天秦秦的妈妈来给我们当老师。”我请秦秦妈给小朋友讲了一个故事,秦秦情绪比较稳定,过了一会儿和小朋友玩了起来。照完相以后他要回家,我没有阻拦,只是和他约定明天早上见。晚上再一次督促家长一定送来。

十七日,妈妈把孩子送来,我对秦秦说:“今天妈妈给我们讲个故事后要去办事,中午来接你。”他同意了,妈妈走后也很正常地在园活动,只是到了吃饭时问我:“妈妈吃过饭来接我吗?”我说:“老师和妈妈答应你的事会做到的”。中午妈妈来接他时,我夸他一上午表现很好,和他约好第二天早上见。

十八日上午,孩子在妈妈带领下来园,虽不情愿进教室,但在老师的劝说下很快和妈妈再见,我再次表扬了他,并和他约定下周一见。

(二)分析与反思

经过和家长的沟通、分析,我找到了孩子不愿来园的症结所在:

在最初的分离焦虑期孩子就没有完全过渡好,每天都是在与妈妈的讨价还价和妈妈的骗骗哄哄中才磨蹭到幼儿园,因此孩子在园稍一受挫就不愿来了。对家长不信任,缺乏安全感。

家长教育方式不适当:一味地顺从孩子,担心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平时对孩子也只有夸奖,没有要求和批评。孩子有不合理要求,如果家长不答应就哭闹,反反复复,最终孩子把哭闹当成了武器。

在孩子最初不想来园时家园沟通不够,老师和家长没有达成共识,没能及时消除隐患。家长与老师沟通不畅,对老师不够信任,并且把这种情绪带给了孩子。

(三)应对措施

对家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实际行动感动家长,配合老师。

请家长助教,稳定孩子的情绪,同时也让家长了解孩子在班级的状况以及老师工作的辛苦。

在争取到家长完全配合的基础上,采取小步递进的方式逐步对孩子提高要求。

五、坚持、巩固成果:个别教育跟踪记录3

(一)观察实录

我担心秦秦在家休息两天会有反复,十九日晚又与他妈妈联系,鼓励家长周一一定送他来园。

周一八点半了仍不见孩子的影子,有了不少担心,我赶紧给他妈妈打电话,果然秦秦妈说孩子今早哭闹不止,要在家画画,明天再去。他爸爸在旁边说:“金老师,他答应我明天一定去。”我很坚决地说:“不可以!孩子不是第一次和你们承诺,他和我拉勾答应我周一见的。要让他从小懂得遵守诺言,画可以到幼儿园来画,今天无论如何一定要送他来园,要不我们就前功尽弃了,如果你们送不来我就还去你家请。”

nlc202309031441

九点多钟,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到了班级门口。孩子哭着拉着妈妈不放手,不愿进教室。我让妈妈和他一起进来。进去后对孩子说:“妈妈到了教室,就是大家的老师,你坐回去妈妈才能呆在这儿。”他很不情愿地坐到了位子上,一再要求:“我呆一会你就带我走。”我没有回答他,继续带着小朋友正常活动。我请秦秦妈帮助我拉桌子给小朋友摆区角活动,并注意观察,他慢慢不再看着妈妈,专心地和小朋友一起玩起了橡皮泥。过了一会,我对他说:”妈妈还有事要去办,吃过饭来接你,一定会来的。”他勉强和妈妈再见,但很快就继续投入到他的橡皮泥制作中,区角活动结束后我表扬了他的泥塑“小蜗牛”。他很开心,接着情绪愉快地和小朋友一起正常活动。到了中午妈妈来接时,我和他妈妈作了简短交流,又当着妈妈的面问他下午来不来,他高兴地说:“来!”

下午,孩子和妈妈如约准时愉快地来到幼儿园,我特别夸奖了他。我知道,他终于在心理上过了那个坎儿。

接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秦秦都按时来到幼儿园,我每天晚上给他妈妈发一个信息,向她汇报孩子一天在园的点滴小事,鼓励家长继续配合我们。孩子的情绪越来越好,没了焦虑,很快融入了集体生活。

(二)分析与反思

在孩子的问题出现反复的时候,老师的坚持尤为重要,老师采取各种方法让幼儿感受到在幼儿园的快乐,每天的短信让家长感到了老师的诚意和对孩子的关注,消除了家长的顾虑,也坚定了配合老师的决心。

(三)效果

在老师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下,孩子完全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一直到放假,孩子每天都愉快地来到幼儿园与同伴一起学习、生活。看到他喜悦的笑容我们都非常高兴。孩子开始勇敢地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上课积极发言,越来越自信、能干。家长对老师充满了感激和信任。

六、结论

对于幼儿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家长的情绪对孩子性格形成有直接的作用。孩子中有的性格倔犟,有的性格温顺,有的性格急躁,有的比较敏感,都与父母的情绪有关。本案中个体深受母亲敏感的情绪和父亲急躁性格的影响,虽然在幼儿园表现为调皮、好动,但内心脆弱而敏感。解决了家长的心理问题,孩子的问题就迎刃而解。正确的教育方法能够使孩子形成开朗的个性以及勇于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帮助和指导家长进行家园共育是我们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老师要以极大的爱心、诚心和耐心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对于我来说,教育中又有了更多的思考:只有不断了解教育对象,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以生为本,教育才会更有成效,教师自身也会一同获得成长。

孩子准备去上幼儿园了 篇7

孩子准备去上幼儿园了。每个家长总觉得自己的孩子自理能力还不够,会不会被欺负?很担心他不能适应幼儿园?而幼儿园刚开学的,此起彼伏的哭闹声令人揪心。可是在丹麦,这种由入园综合症引发的现象却很少。原来丹麦幼儿园有一个“5天适应计划”,能神奇地消除孩子的入园不适,让家长的担心化为乌有。这个“5天适应计划”究竟是怎样的呢?

入园那天,幼儿园园长就站在学校门口迎接新生家长和孩子。园长不仅和父母握手,还和每个小朋友握手,尽管有的孩子不懂英语,她也会很认真地给他们做自我介绍。接着,就带家长与小朋友去认识小班的其他两位老师,并介绍了幼儿园的活动设施和活动教室。

第一天,1个小时

一个小时后,时间到了,老师请家长带孩子回家,奇怪地时,所有的孩子都不想走,因为他们还没玩够玩具呢!尽管如此,园方还是坚持放学。因为计划的目的达到了:这几个孩子,第二天准保惦记着到幼儿园来继续玩玩具。第二天,两个小时

果然,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了幼儿园。按园方要求,孩子们要单独在园里待两个小时,家长离开时,小朋友们只顾着玩儿,也没见有哭的。两个小时后,家长回来接孩子回家。还是有不少小朋友舍不得离开幼儿园。

第三天,两个半小时

这次,孩子们单独要在幼儿园待两个半小时,除了玩玩具还可以参加园内的活动,比如唱歌,玩游戏等。

第四天,三个半小时

小朋友们在园内的活动与昨天一样,玩与参加活动,但这次待在园内的时间持续到午餐。午餐时间到了,所有的小朋友在老师的指挥下在座位上做好,享受在幼儿园的第一次午餐。在园里吃午餐后,家长来接走孩子。

第五天,全天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变化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天气的变化,对每天的天气感兴趣。

2、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3、初步了解天气预报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晴天、雨天、阴天等天气,学习使用相应的图像来表示。

【活动难点】让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述天气状况。

【活动准备】电视机、天气图像标志(阴、晴、雨),一张阴天的图片、油画棒、作画纸

【活动过程】

一、了解天气的变化,知道晴天,雨天,阴天,并会选用合适的图像表示。

1、师:“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有太阳的是什么天气?”“老师这里有四个表示天气的标志,你觉得用哪个表示晴天比较合适?请你来帮我找一找晴天的标志。

“噢,原来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

“那你还知道有什么天气?”(雨天,下雨。。)那(雨天。。)是什么样子的?请你来帮我找一找表示雨天的标志。

“噢,原来雨天可以用雨点来表示。”

(出示阴天的图片),小朋友们看,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天气既没有太阳,(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又没有下雨,天气阴阴的,那你觉得这样的天气是什么天气?

“噢,原来阴天可以用乌云来表示。”

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看到太阳就知道是××,看到雨点就知道是××,看到乌云就知道是××。(教师手拿标志,进行小结)

2、游戏:学说“今天的天气是×天。”

师:“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吧,老师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图像标志都藏起来了,当我拿出一个天气的图像标志时,请你们用一句好听的话“今天的天气是×天”来表示”。

教师先后出示天气图像标志,先请个别幼儿回答,然后再集体回答。当孩子没有说完整时,教师进行补充,要求孩子说完整。

二、当小小气象预报员,制作天气图像标志。

1、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天气变化,有晴天,雨天,阴天,还有刮风、下雪等等,那你们是通过什么来了解每天的天气变化的?”

“对了,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看报纸,听广播,上网等很多方法来知道每天的天气变化。”

2、“看,这是什么?(出示电视机)今天,我请小朋友自己来记录天气,(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当一回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提示幼儿可以看看外面的天气)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记录呢?(出示太阳的标志),对,晴天可以用太阳来表示。那就请小朋友在纸上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吧!”

3、幼儿制作当天的天气图像标志。

4、师:“我们的气象预报员已经把今天的天气记录下来了,老师也把今天的天气给记录下来了,我也想当一回气象预报员,(教师示范预报天气并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现在,哪个气象预报员愿意为我们预报天气呢?”(用上句子“今天的天气是×天”)

三、谈话: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预人们生活的关系。

师:“宝贝,你们知道天气预报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吗?”“有了天气预报,我们就可以提早知道天气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方便了,冷了我们可以提早加衣服,热了我们可以适当的少穿衣服,要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提前带伞,带雨衣,雨鞋等。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是分不开的。今天晚上回家,小朋友们就去看看天气预报,明天回幼儿园和自己的好朋友们预报天气。”

教学反思:

春夏时天气变化反复,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这次活动中,我结合图片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天气,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能很快地说出来,而且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的明显的特征,活动的效果比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应该利用孩子们指认图片的欢快气氛再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下各种天气下人的活动,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这是整个活动中的一个不足吧。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变化 篇9

想让孩子顺顺利利地上幼儿园,你就不能还沉浸在孩子还小的自我麻醉中,而要有意识地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心理准备

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有这个心理准备呢?因为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上幼儿园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和分离恐惧,有的甚至为此大哭大闹,最后说什么也不肯去幼儿园了。这种现象之所以如此普遍,就是因为如果孩子平时只接触父母和身边的几个人,一旦脱离了父母和身边的熟人,他们便会产生焦虑感。我们应该提前预防这种心理的发生。

解决办法:1.多带孩子去外面接触小朋友。平时要提供机会让孩子多参加活动,让他多与陌生人接触,培养他开朗活泼的性格。这样到幼儿园后与其他小朋友接触时,孩子就不会有太大的抗拒心理。

2.多给孩子说说幼儿园的有趣之处。比如:幼儿园里可好玩了,有玩具,有小朋友,有老师,你会和小朋友们一起吃饭、午睡、学儿歌、做游戏、听故事……让宝宝觉得上幼儿园是件快乐、自豪的事,对幼儿园生活充满向往。而且入园前一定要多带宝宝去幼儿园玩,熟悉环境,消除他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

二、生活要自理

许多孩子刚上幼儿园,不会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尿裤子是常有的事。千万别小瞧这些能力,如果孩子在家尿裤子,有爸妈在。可是在幼儿园,没有哪个幼儿园老师会看着一个孩子,替他忙里忙外。而孩子一旦尿裤子了会被周围的小朋友耻笑,甚至长大后还留有心理阴影。

解决办法:在宝宝上幼儿园的前半年,家长应该慢慢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吃饭,就算把衣服弄脏,吃不完,家长也不要训斥孩子,而要鼓励他。慢慢地,孩子就能够自己独立吃饭了。喝水、上厕所,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在幼儿园里如果具备这些基本的自理能力的话,就不会为离开家而感到极度恐慌了。

三、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这点非常重要。我的朋友就因为经常让孩子看电视,不经常给孩子说话,以至于孩子快3岁了,连基本的意思都表达不清楚。相反,比这孩子小几个月的萌萌,饿了、渴了、肚子疼,都能明明白白地告诉大人。想象一下,如果幼兒园里正在上课,你家孩子想上厕所,却不能够清楚表达,结果只能憋着,最后尿了裤子,这会让周围的小朋友逐渐远离他的。

解决办法:1.平时让孩子少看电视,多说话。

2.有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得较慢,家长可以教孩子用手势表达他想说的内容。比如,孩子想上厕所,可以教他用简单的叠词如嘘嘘、尿尿来表示。如果饿了就拍拍肚子,代表饿了,想吃东西……

四、生活作息要规律

大部分的幼儿园老师都会要求孩子中午休息一会儿。有些孩子不愿意午睡,到晚上还精力充沛地打打闹闹,第二天早上就不能按时起床了。这时家长要注意了,如果孩子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一旦上了幼儿园,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他的精力没法满足一天的学习需求。最好,家长让孩子养成规律作息的好习惯,即使是周末或假期也不例外。因为有规律的作息,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对孩子将来干任何事情也都有益无害。

解决办法:准点睡觉,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不易。大部分孩子精力旺盛,到点不睡。好多妈妈也不阻止,自己玩手机或做事情,再或者内心崩溃地想:“熊孩子,你怎么还不睡啊?明天妈妈可要上班呢!”

让宝宝准时睡觉,家长也要以身作则。

首先,养成到点就熄灯的习惯,如果宝宝还不睡,可以耐心地告诉宝宝:到点要睡觉,不然个子长不高哦!大部分情况下,只要熄灯后保持安静,宝宝不久也会慢慢睡着的。长此以往,准时睡觉就不是难事了。但需要注意的是,午睡别睡太久。

五、培养孩子户外运动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呵护有加,唯恐摔着磕着。本着安全的想法,很多家长出门就抱着孩子。结果,抱大的孩子到了户外,运动能力明显不足,不是摔倒就是磕到。如果孩子上了幼儿园,户外运动是避免不了的,甚至还会有爬高、跑步等比较剧烈的活动,所以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父母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解决办法:1.每天带孩子至少户外运动一小时。目前,大部分家庭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先不说父母忙,就连爷爷奶奶也不一定有时间带孩子出门运动,一周能让孩子运动两次就不错了。当然,如果每天运动一小时做不到,也尽量别让孩子整天待在室内,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2.让孩子拥有自己的运动爱好。

如果孩子喜欢滑板车,就多带他去广场、公园,让孩子有机会去练习和结交同爱好的朋友;如果孩子爱玩蹦床,就多带他去游乐场。但是有的孩子喜欢坐摇摇车,一坐就赖着不走。这就需要家长态度坚决一些,摇摇车并不合适孩子久坐,也不能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

要想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广场或健身场所玩耍,让孩子多跑多跳,也可以适当地爬爬高。这样孩子上幼儿园之后,才能更快地融入集体。

六、拥有好的阅读习惯

孩子1岁后,父母就要尝试给孩子看各种绘本了。虽然有时孩子看得不是太懂,但这是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开始。我家孩子就是从1岁开始看绘本的,通常是我念,他坐在我怀里看。每次一到点,小家伙就会从书架上挑一本他喜欢的书,拿过来让我念,已成习惯。现在,他非常喜欢看书,幼儿园放假,自己列出书单来看。

解决办法:这个阶段,父母不必追求一定要让孩子看懂、听懂,只要扮演好孩子的启蒙者就行,逐步带领他认识书,建立最初的阅读观念。当孩子生气动手摔书时,父母要适时介入指导,让孩子爱惜书籍,懂得书籍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否则,日后他可能会比较不懂得尊重他人,进入群体生活后会产生社交困难等问题。

七、学会分享

学会分享,才能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小华是一个不太懂得分享的孩子,他认为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别人的东西只要他玩过也是他的,这就有些问题了。由于在家是个小霸王,看见好吃的假哭几下就到手了,东西好玩闹几下大人就给他了,所以他上幼儿园后,动不动就和小朋友发生冲突,很难融入集体。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就在父母在他3岁前没教他学会分享。

解决办法:父母应该在孩子1岁左右告诉他,懂得分享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同时父母也要多提供机会,让他和小朋友一起玩耍和游戏。这样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学会分享,这样等他上幼儿园后,就会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编辑:杨子】

给上幼儿园孩子的一封信 篇10

到今天为止你还差两天就满两岁八个月了,上幼儿园已经两周了,虽然中间因为生病间断了一周,可是你对幼儿园的生活还是适应很快的,如今的你让我好开心,好感动。

第一天上幼儿园那天早上,你自己穿上裤子,自己穿上衣服,还一定要自己背上小书包,奶奶说帮忙拿,你说怕奶奶腰疼,自己长大了。我忽然感到,我最爱的女儿不再是需要妈妈时时呵护的小baby了。夜里,你依然是翻来覆去,依然是需要妈妈轻抚入睡,依然是睡到半夜还会喊一声妈妈确定我的存在。卧室里充满的你的味道,自从有了你,妈妈一直沉醉在这种味道里不能自拔。

那天姥姥打电话来问你上幼儿园的情况,问你是谁接送你去幼儿园?你说爷爷奶奶,还说以后你长大点要自己去幼儿园,因为妈妈爸爸要上班,奶奶爷爷要做饭。你是个很懂事很知道心疼人的孩子。

女儿,妈妈好爱你!看到你懂事了,爱学习了,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全家人都为你感到高兴。

上周你回来给我们表演在幼儿园新学的《春天来》,你知道妈妈有多么高兴吗?听着你的歌声,看着你舞蹈,妈妈实在太喜欢了。你在家也经常跟着电视里的歌舞跳舞,可是这次跳的是最美丽,最有感觉的。

妈妈在这里要感谢你幼儿园的老师,对你的照顾和教育。女儿,加油!你会越来越棒的。妈妈用一生的时间来体会你带给我的快乐,祝你天天开心!

妈妈

6方法让孩子乖乖去上幼儿园 篇11

首先,如果孩子哭闹不想去幼儿园,父母不要生拉硬拽地仍坚持送他去入园,可以先跟幼儿园的老师联系一下,了解孩子最近一段时间在学校的状况,找出他不愿意入园的原因。

幼儿不愿意去上学的理由一般有三个:

第一是社交能力弱。

有些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没有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除了自己在角落里玩玩具外,没有小朋友和他一起玩,因此在班上不受欢迎,所以也就不喜欢去幼儿园;

第二是自立能力差。

孩子入园之后需要自己学会上厕所、吃饭、穿衣。这些基本生活能力都未具备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肯定会感到不安;

第三表现不佳。

有的幼儿因为智力较低,学习表现不好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有的幼儿好胜心强,特别在意老师的赞扬,一旦老师批评或责备他,他就会受到挫折而害怕上学;有的幼儿则是没有处理好与其他小朋友的友好关系,常常与小朋友吵架打闹,因而产生排斥幼儿园的心理。父母亲可以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开导,消除他的恐惧症

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开心地度过,父母可以运用一些小的策略:

1、上幼儿园前,先告诉宝宝:“你在幼儿园里开心地玩,下午放学时,妈妈一定会来接你的。”这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亲并没有扔下他不管,他还会回到父母身旁的。

2、送孩子上学时,如果母亲向儿子诉说她对丈夫的种种不满,而尚未懂事的儿子无法理解这些复杂的问题,在这种处境下去幼儿园,就容易产生焦虑与不安。所以父母一定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看到你不高兴的样子,以免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为父母担心,这可避免孩子因为你的苦恼而加重他的焦虑。

3、一些父母因为孩子舍不得他走,但又要赶着上班,只好偷偷地离开幼儿园,这种做法只会造成孩子更大的不安与害怕,因此父母亲最好在幼儿园里安顿好孩子,让他感到放心,然后再离开。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孩子仍然不让你离开,你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否则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利于焦虑的消除。

4、父母亲不要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叮嘱他要听老师的话,要守纪律,要懂礼貌,唱歌时要大声,画画时要画大些,这些过高的要求、禁令或者劝告也会使孩子感到无法达到要求而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

5、还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用教室里好玩的玩具和积木吸引他们,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孩子上幼儿园后的变化 篇12

如果你的孩子说:我不想去上幼儿园

首先提一个问题,孩子不愿去幼儿园这件事真的很严重吗?最早提出依恋理论的英国精神分析师John Bowlby发现,哺乳动物的幼崽自身没有存活能力,而那些成功获得父母关注的幼崽则比较有机会获得照顾,最终存活下来。所以,幼崽会通过哭泣、尖叫、纠缠等方式,来拒绝和父母分离—我们人类也是如此。“害怕与父母分离、害怕被父母抛弃”,是进化造成的人类天性。

对于一个3岁左右的孩子来说,第一次面对长时间分离,孩子没有掌控权,语言能力又有限,他们只有用哭闹耍赖来表达伤心、恐惧和对家人的依恋了。我们首先应该尊重和认同这种天性,不要认为孩子是在小题大做、虚张声势,更不要给孩子贴上不懂事、胆子小的标签。

给孩子建立跨越空间的“安全基地”

既然我们知道孩子不愿离开家庭,那为什么要在去不去幼儿园这件事上,跟孩子较劲呢?我们往往将注意力放在了顺利入园这一行为上,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一点:通过独立自主的生活,帮助孩子从家庭依恋关系中发展出自己的探索行为系统。而这种能力,才是伴随孩子一生发展的核心。

John Bowlby所称的探索行为体系,与孩子的依恋类型密切相关。换句话说,孩子来到幼儿园,内心是否感到安全,决定了他们能否顺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这里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下孩子的依恋类型: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虽然也会对分离感到焦虑,但是能够较快地被安抚,并且将注意力转移到探索新事物上;矛盾型依恋的孩子,在分离后容易出现情绪崩溃,很难适应新环境;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在幼儿园会出现格格不入、行为孤僻的情况,回家后也容易沉默寡言。每个孩子入园的适应时间,取决于内心安全感的强弱,即和内心“安全基地”的链接。

在一次实验中,专家观察到短暂离开母亲去进行探险的婴儿和幼儿,总要回到母亲身边待上片刻,给自己“加加油”。走入幼儿园的孩子,同样需要这样一种能够跨越空间的心理“安全基地”。这块“安全基地”将在孩子心中源源不断地提供安全感,这种感受并不随着环境而变化,而是伴随孩子终身,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了解到这一点,家长就大有可为了。如何搭建这块“安全基地”呢? 首先,在家里做到及时回应孩子的需求,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无论如何父母是重视自己的,是可“被获得”的,而不是“把我丢到幼儿园后,就再也见不到”的。而后,家庭给予孩子探索的动力,帮助孩子在陌生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熟悉的情节。比如,通过讲故事绘本的方式,让孩子把幼儿园作为“游乐园”,多沟通倾听孩子每日的经历。让孩子可以在熟悉幼儿园的过程中,时不时想到“这个妈妈给我讲过”“这个作品我晚上要带给爸爸看看”。最后,还可以让孩子带着他们最喜欢的小玩偶,陪伴他们走过这个阶段,“依恋物”能帮助孩子建立想象,用“家”的味道给孩子一个安全、熟悉的心理缓冲带。

培养敢于远走、乐于回家的孩子

正如John Bowlby所说,对其他人的亲密依恋是一个枢纽中心,人的一生都围绕它而发展,不仅在他只是一个婴儿或蹒跚学步的幼儿时,还贯穿于他的青少年、成熟期,并会伴随其步入老年期。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人即使成年,也不愿踏出离开家庭和父母的那一步,成为“啃老族”;也有一些人独自在外生活,却常年不愿回家。这都是依恋关系出现问题的表现。我们送孩子去幼儿园,并不是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只是让孩子学会拥抱人生中无数分离告别的起点。

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生病怎么办 篇13

刚入园的孩子一般是3岁左右,这个年龄正好是儿童幼儿期过渡到学龄前期的时候,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宝宝一进入幼儿园,在几百个孩子共同生活的集体环境当中,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上百倍增加,生病就变得非常容易。

另外,由于孩子初入幼儿园,对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在适应的过程中孩子难免出现紧张甚至焦虑的情绪,进而导致身体持续处于一种应激的状态中,抵抗力下降,因此容易出现各种感染。

对此现象,父母莫着急,应和幼儿园配合,建立孩子自己的“防御”系统: 1. 需要了解正确的医学常识。孩子大多数发热都源于病毒侵袭导致的上呼吸道感染,父母发现孩子出现轻度感冒症状、低烧时,不应太过忧虑,更不应该滥用“抗生素”,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大多数时候仅需要退热药物对症处理就可以了。家长们要意识到:这些疾病过程是在成长期间,每一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

2. 必须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免疫系统。既使宝宝身体发育正常,也并不意味着他的机体对各种病原体都有抗病力。只有当孩子的机体受到某一种病原体的侵袭后,才会产生针对该病原体的抗体。当宝宝从一个被精心照顾的小环境进入到集体的大环境后,他的饮食起居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生理上会有不适应的感觉。同时,宝宝接触的小朋友多了,接触各种病原体的机会也就多了,患病的次数就会相应增多。但相应地,其免疫系统也在逐渐健全。

3. 不但重智力开发,同时重体育煅炼。平时就空可以多带孩子出门,呼吸呼吸新鲜空气,不仅仅是让孩子游山玩水,还可以让孩子动起来,并且知道怎么保护自己。4. 合理膳食很重要。孩子在幼儿园用的是三餐,幼儿园给孩子的饭菜肯定是合理搭配,营养全面的,孩子回到家后,饿了就吃点主食,尽量少让孩子吃不卫生的零食,以及油炸等垃圾食品。

关于孩子怕上幼儿园的几点看法 篇14

我的孩子从入园到现在有一个多月 了,中间除了生病耽误几天和国庆假期,差不多也有一个月的入园时间了。从刚开始的大哭大闹,到接下来的小哭小闹、消极抵触,到现在的基本认同入园,应该说大概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目前孩子由姥姥带,老人待孩子比较娇惯,应该说是一个普遍现象吧。孩子入园,环境陌生,家长又不在身边,时刻受到约束和限制,也可能有小朋友之间闹矛盾打架等现象,哪里有在家里好啊!所以孩子抵触、怕上幼儿园也属于正常现象。

面对任性的孩子,我们起初也挺发愁,但也不能由着他的性子啊!所以大家坐下来研究了一下,采取了以下几点办法来应对: 第一、非常明确的告诉他,你必须要去幼儿园。

第二、孩子爱吃巧克力和糖,我承诺每天得到小红花便有奖励。第三、孩子从园里学到了许多儿歌、礼貌、讲卫生的好习惯,我们都刻意的表扬他。

第四、孩子喜欢动物,我告诉他去上学学知识,长大后做动物学家。差不多就这几点吧。现在教育小孩实在不容易。希望能够通过积极的配合老师的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和生活习惯,引导孩子的兴趣,使他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小二班李XX的家长

上一篇:门槛阅读答案下一篇: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原文,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