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评课稿

2024-10-05

计算机病毒评课稿(精选6篇)

计算机病毒评课稿 篇1

计算机病毒及防治 ***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 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是***职业技术学校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计算机病毒及预防》。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如下阐述: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教学内容:“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是选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第六章第三节,它在本书中所占篇幅不大,但是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数据安全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本课时内容的学习,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信息资源的保护意识,能够进一步有效的保护个人信息和各种计算机资源不受侵害,故而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很重要,所以把本节作为重点讲授课。

教学对象及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是针对高一计算机学生。他们能够自主完成一定的操作,但对于信息安全没有足够的认识,此时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正是学生感兴趣的,同时也是学生必须得掌握的。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如何发现计算机病毒,熟悉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和危害性,知道如何防治计算机病毒。(2)能力目标

熟悉并掌握一些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如360杀毒、瑞星等,并且当计算机感染病毒时,学生能自主地完成病毒清理和计算机的基本维护。在此基础上教授学生一些手动查杀病毒和处理恶意软件的方法。(3)情感目标

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感情;提升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合理合法利用网络资源,做到文明上网。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及防治 难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办法

四、教法、学法 说教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典型任务中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老师积极引导下去探索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创造,从而体现了“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的基本理念。为此,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情境模拟法”等。说学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要求我们不仅仅是教会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指导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很重要。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需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 “接受任务--分析体会--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力,对于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启发,总结完善,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五、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和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的具体要求,结合广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

通过向同学们提问的方式:询问同学们有没有碰到过计算机病毒或听说过什么样的病毒,以

及是否见过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样子。鼓励学生讨论并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教学内容。接着给学生演示我国在近年的一段关于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危害二则新闻,演示完毕,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同时提出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以上即为创设学习情境,通过提出学习问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让学生收集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性的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其步骤如下:

1、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通过网络来查找和搜索计算机病毒的相关信息,积极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者同桌合作的方式,共同查找和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全体师生一起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我会对以下学生可能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总结,引导学生来得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1)、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代码(2)、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3)、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4)、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5)、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进行分析,抽取每个小组的代表出来进行交流和评价,同时积极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并给予鼓励,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然后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如通过讨论和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得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分析: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一个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应用学生前一阶段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达到本节课需要达到的目的。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第二层次:

1、防止方法:外来软盘要查毒,杀毒,重要软盘要防写,重要数据要备份;光盘:使用正版光盘软件;网络:安装公安部的kill实时监控,并及时升级(一月2次);硬盘:安装硬盘保护卡,病毒防火墙(瑞星)采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考虑除了以上的防治办法以为还有什么防治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杀毒软件来进行病毒的查杀与防护。(重点强调并引出杀毒软件)

2、重点介绍如何使用杀毒软件。通过已经做好的课件中的图片演示,学生通过小组团结协作自己动手安装和设置国产经典杀毒软件-360杀毒软件,并备有cai学件随时帮助学生完成安装、设置和升级等操作。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部分,因此,我以示范操作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观察,带动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整个操作和任务。示范操作和情景模拟可以很快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熟练使用软件的同时自我探索和发现软件中的窍门、在不断的使用和操作中寻找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心得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六、教学总结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更多的是培养学生操作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培养

自学能力。因为信息技术知识在不断更新,所以我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强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放到首位,提高综合运用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可以完成了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和能力目标,掌握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大胆探索,相互协作的精神。

七、教学评价

采用学生自主学习评价表来进行 在设计本课时我把“凸显学生主体”作为核心理念,整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本课还以培养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及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为核心开展教学。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教学设计 篇二:《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说课稿

《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说课稿

各位评委教师:

大家好!

表演:咳嗽,唉,这天气都害得我感冒了!都是感冒病毒惹的祸。

人会生病,其实电脑也是一样的,例如电脑会出现突然黑屏、自动关机等毛病,这是计算机病毒在作怪。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揭开计算机病毒的神秘面纱,走进《电脑防卫大战》的说课。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生,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大板块来给大家阐述我的教学思路,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和老师的指导。

第一部分 说教材

首先进入我的第一个大板块“说教材”。我把说教材这个板块分为三个小环节来进行,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第一个是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信息安全及防范策略》中的一小节,在此之前学生沿着培养信息素养的主线: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和管理等,掌握了相关知识,作为本书的最后一章,我将升华主题,关注信息安全。由于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把这节作为重点讲授课。

2、教学目标:

根据本章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根据定义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能够识别部分流行病毒(例如蠕虫病毒,木马等),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能对自己和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2、掌握常用的防治计算机病毒的方法,掌握安装和设置瑞星杀毒软件,能够查杀病毒和对杀毒软件进行升级等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让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模式,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并收集有效信息,通过互相讨论,集思广益,对信息进行组织,获取成功并体验成功。

2、通过具体的情景模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获得知识并能对知识进行创新。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让广大学生在十分宽松的环境来完成整个学习,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自己具有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3、教学重难点:

为了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制定了一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以及特点和计算机病毒基本防治措施。[教学难点]:360杀毒软件的使用。第二部分 说学生:

说完了教材,我想跟大家分析一下我所授课的学生所具有的特点,也就是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在平常使用电脑的过程中,同学们也许已经遇上了计算机病毒,所以说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很多同学没有很确切的认识和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因此我选择了计算机病毒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国产杀毒软件的具体应用,课堂上坚持自主学习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完成,同时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教师适当给予指导,最终圆满的完成整个课堂教学。

第三部分 说教学方法

本课我将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情境模拟法”等。

【教法分析】

根据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所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是很重要的。

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通过自主探究、教师综合演示、效果对比、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法分析】

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进行小组竞赛学习,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练一练,以练为主,亲自实践、积极动脑动手学习新的知识。

说学法

这节课要使学生采取 “接受任务——分析体会——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四部分 说教学过程

此部分我设置了三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按照心理学常识,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就能自觉地排除内外主客观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把学习当成愉快的事。因此,在学习新知识前,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这里采取向同学们提问的方式:询问同学们有没有碰到过计算机病毒或听说过什么样的病毒,以及是否见过计算机病毒发作时的样子。鼓励学生讨论并畅所欲言,通过这种方式给学生以引导,让学生感知本节课教学内容。接着给学生演示我国在近年的一段关于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的危害二则新闻,演示完毕,让学生知道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同时提出计算机病毒产生的影响等问题。

通过提出学习问题和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对计算机病毒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让学生收集有关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的特点及危害性的有效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其步骤如下:

1、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通过网络来查找和搜索计算机病毒的相关信息,积极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或者同桌合作的方式,共同查找和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在课堂上全体师生一起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以达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我会对以下学生可能采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和总结,引导学生来得到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1)、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代码

(2)、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

(3)、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

(4)、降低你的计算机的全部性能

(5)、潜伏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的程序

计算机病毒定义: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2、接着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讨论和提问),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特点)。计算机病毒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与生物病毒有着相似的特点。下面以我会用任务驱动的方式,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下面表格,已达到对此知识点加深认识的效果。这个表格就是评委们手中的表格,是用生物病毒(手足口)和计算机病毒(欢乐时光为例)对比说明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分析:这一环节是课堂的一个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应用学生前一阶段学习的计算机知识,达到本节课需要达到的目的。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

(三)找茬与自纠,打响防卫战

1、找茬与自纠

首先提问问题:平常使用电脑时,对计算机病毒的基本防御方法。学生分组讨论对策来应对计算机病毒的威胁,再由小组代表综合组员意见上台发言。通过“找茬与自纠”游戏找出其他组哪些方面说错了,哪些方面本组没想到,引导学生观察他人、反思自我,从而得出答案。例如:防止方法:外来软盘要查毒,杀毒,重要软盘要防写,重要数据要备份;光盘:使用正版光盘软件等。

最后,采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考虑除了以上的防治办法以为还有什么防治方式,引导学生利用杀毒软件来进行病毒的查杀与防护。(重点强调并引出杀毒软件)

2、防卫大战

重点介绍如何使用杀毒软件。通过已经做好的课件中的图片演示,学生通过小组团结协作自己动手安装和设置国产经典杀毒软件-360杀毒软件,并备有cai学件随时帮助学生完成安装、设置和升级等操作。

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部分,因此,我以示范操作和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观察,带动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整个操作和任务。示范操作和情景模拟可以很快的让学生掌握知识,还可以促使学生熟练使用软件的同时自我探索和发现软件中的窍门、在不断的使用和操作中寻找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课进行到此已经接近尾声了。在这个时候对本节课教学过程进行整理是很有必要的。

(1)学生交流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心得,并作自我评价。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第五部分:板书设计

专心 爱心用心5篇三: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说课稿

《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说课稿

各位评委教师:

大家好!我是09计科(2)班的卜小超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办公都离不开电脑,你们的电脑有没有出现过突然黑屏、自动关机等毛病,这是计算机病毒在作怪,今天我说课题目就是《计算机病毒及预防》,这是一节理论实践课,下面具体阐述一下我的设计思路,并希望能得到各位评委老师的指导

我的说课流程 第一部分 说教材

本节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基础》第六章第一节《信息安全及系统维护措施》中的一小节,由于计算机病毒是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所以把这节作为重点讲授课。

第二部分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计算机病毒对同学们来说虽不陌生,但对计算机病毒的原理、类型、传播途径、具体危害、如何防治 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学生都有过“中毒”的经历,对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兴趣。另外,在讲解《计算机病毒与防治》之前,学生已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信息搜集加工的方法等基本知识。因此我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适当指导相结合,最终圆满的完成整个课堂教学。第三部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并根据定义归纳出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能够识别部分流行病毒(例如蠕虫病毒,木马等),并能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自己具有计算机病毒防范意识,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第四部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以及特点和计算机病毒基本防治措施。

第五部分 教学难点

金山毒霸杀毒软件的使用。

第六部分 说教法

说学法 讲、演、练相结合,应用“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情境模拟法”等。第七部分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 “接受任务——分析体会——合作探究——综合运用”的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探究的能

力,对于提出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讨论,互相启发,总结完善,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八部分 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投影仪、教师机一台、学生一人一台机器)第九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分析案例,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案例:1999年4月26日上午,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小王嚷着:“我的机器怎么死机了。”没办法,只好重新启动计算机,却发现显示器屏幕突然变成刺眼的蓝底的警告信息,然后又死机了。她急着不得了,计算机里存放着很多重要的文件,而且还有好多事情登着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呢。不一会儿,一些同事的计算机也出现了同样的甚至更为严重的问题。这时,能够上网的同事传出了坏消息,在一个网站有一则新闻报道称全世界已有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瘫痪了,罪魁祸首是一个新的计算机病毒——cih病毒。这一次cih病毒的爆发,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计算机中病毒就和人中感冒病毒一个样,中病毒就需要医治及预防。所以,针对此问题,将如何解决? 以上让学生了解了病毒的危害,使学生对解决这个问题产生兴趣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

计算机死机是因为感染了计算机病毒。

问题1:大家知道的计算机病毒有哪些?

问题

2、这些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什么?

以同桌为单位进行分组,通过网络来查找和搜索计算机病毒的相关信息,讨论回答。

问题

3、计算机病毒有哪些特点?

回答:非授权可执行性、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表现性、可触发性。

把学生的回答整理后,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接着通过每3~5人为一小组,谈谈自己或身边发生过的计算机病毒引发故障

第二层次:

1、利用对流感病毒的预防与治疗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预防和查杀计算机病毒。

生物病毒(感冒病毒)

治疗(被动)打针、吃药

计算机病毒

用杀毒软件查杀(瑞星、金山毒霸、360卫士等)或专杀

感冒预防(主动)勤洗手、讲卫生、勤消毒、勤通风、勤晒衣 计算机病毒预防:

(1)认识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及危害行,不要随便复制和使

用盗版及来历不明的软件,以杜绝计算机病毒交叉感染的可能。

(2)定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病毒检查。可利用计算机病毒检测程序进行检测。

(3)对数据文件进行备份。在计算机系统运行中,及时复制一份资料副本,当计算机系统受病毒破坏时,启用备份。

(4)当发现计算机系统受到病毒侵害时,应采取有效措施,清除病毒,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修复;如损失了重要的资料,应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处理,尽可能保护有关资料。

(5)关注各种媒体如报纸、电视台、防病毒网站提供的最新病毒报告和病毒发作预告,及时做好预防病毒的工作。

2.演示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1)事前准备一个病毒测试文件,放在演示机上。

(2)运行病毒程序进行演示,同时提示同学其他杀毒软件的使用也是大同小异的。

(三)归纳总结

(1)学生交流对本节知识学习的心得,并作自我评价。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第十部分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为了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开展以任务为驱动小组合作和进行知识拓展完成的教学方法是有效的。以上只是我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一些粗浅的尝试,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篇四:2016年山东教师招聘面试《计算机病毒》说课稿

各位评委: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号考生。现在开始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计算机病毒。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课是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课第四章第三课的内容,知识点主要围绕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特点和预防展开,它是学生已经学会上网进行查阅资料,浏览视频,下载文档等的后续课程,是他们今后更好利用网络的基础。我的教育对象是初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在认知和思维方面以逻辑思维占主导,但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本节课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他们对于人生病的感受引申到电脑也会生病的问题上,告诉他们电脑病毒就是电脑出现故障的原因之一,之后引导他们得出电脑病毒的特点,并讨论得出预防电脑病毒的措施。在讨论过程中我会注意巡场,保证他们都参与其中。

根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与特性,并学会预防计算机病毒。【过程与方法】在汇报交流学习成果的过程中锻炼提高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和学习,树立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习惯。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在于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学会查杀病毒。而难点则是树立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养成定期查杀病毒的好习惯。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考虑到初中生的现状和本节知识的特点,我采取以下教法:讲授法和谈论法。而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我将采用小组讨论学习法和师生互动学习法。

下面我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导入新课环节】这一环节我打算采用情景导入法,问学生们是不是都生过病,比如感冒拉肚子之类,当同学们回应后我会接着问生病是什么感觉,学生可能会回答头昏、肚子疼、不想学习,整个人不听使唤等,之后会总结说生病确实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那同学们想想,既然我们人会生病,那计算机会不会生病呢?学生可能会陷入思考后回答会的,我会提问说会的同学,问问他的理解,他可能就会讲到自己家的电脑出现过的故障,比如反应慢,我会继续问他是为什么出现故障,他可能会说是设备陈旧等。等回答完之后我会提问还有没有别的同学家里的电脑也生过病,但是和前面这位同学的不一样,有可能就会有同学讲到自己家电脑中毒,此时我会告诉大家,我们的计算机也会生病,而计算机病毒就是生病的原因之一。之所以采用情景教学法,一方面是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另一方面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自己家电脑的故障。

【新课讲授环节】采用提问的方式,问同学们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计算机病毒会导致计算机生病,那么谁能说说计算机病毒到底是什么,同学们可能无法准确说出定义,我会总结大家的答案之后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做一介绍。之后我会提问,既然我们知道了计算机病毒是什么,那大家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吗?让同桌之间进行讨论,讨论之后举手发言。同学们应该能够总结出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和潜伏性,但表达不准确,我会总结引导。但针对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和寄生性,他们可能无法自己总结。而就传染性,我会让他们和自己感冒相联系,说班上有一个同学感冒,第二天可能他的同桌或前后桌 都感冒了,经过这样的引导他们应该就能得出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而寄生性我会直接讲授,告诉他们计算机病毒的寄生性,它和寄生虫一样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依附在其他文件或程序上。

接下来,我会提问,既然计算机病毒会破坏我们的电脑,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它呢?要求同学们讨论,前后桌4人形成自然小组,讨论之后我请同学回答,讨论时间5分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场,保证他们都参与其中。5分钟后,我会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组的讨论结果,之后总结出计算机病毒预防的方法主要包括三种,一是提高警惕;二是下载查毒软件,定期查杀;三是对重要文件进行备份。这其中第一点同学们都能想到,而关于查毒软件可以让同学们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说查毒软件就类似于计算机的医院,我们要定期做体检,计算机也一样。而对文件备份而言,如果同学们没有讨论得出,我就会引导他们,如果计算机病毒在无意间侵入我们的计算机,会导致我们很多材料的丢失,问同学们我们可以怎么办,进而引导出备份。

之所以设计这样的新授过程,一方面在环节上和导入部分前后呼应,另一方面通过学生讨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地位,引导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下获得新知。

【巩固与小结作业环节】最后和同学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课下要求他们回家之后查看自己家的电脑是否有查毒软件,如果有则要求他们对电脑进行一次杀毒。如果没有,则在官网上下载查毒软件并进行查杀病毒的操作。这样的作业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也有助于他们形成定期查杀病毒的好习惯。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比较直观的将本课重要知识点展现了出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篇五:计算机应用基础评课稿

计算机应用基础评课稿

评课人:段永刚

今天听了杨老师的一节高三复习课,感受颇深。下面就这堂课谈谈我个人的体会,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

一、教学设计思路清晰,教学内容整合合理、教学目标明确 一节好课主要来源于好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本节课整合了教材中第一章的主要内容,以计算机系统组成为主线来组织本节课教学,从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的组成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思路非常清晰明了,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便于学生达成认知目标。

二、教法多样、学法有效

本节课是一节有关计算机系统的专题复习课,杨老师对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回顾、总结提炼构建“网络化”的知识结构使知识体系融会贯通,最后进行迁移应用以及训练。

杨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与学习习惯的培养。从学科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能力、思维特点进行相应指导。(计算机判断题)

三、教师的教学主体引导作用突出

杨老师在本节课中能合理的设计问题,梳理知识,由选择和针对性的提问,同时又有对学生的练习做出即时评价和讲解;课堂设计目标明确,符合职高考的知识要求。

四、复习目标明确

本节复习课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复习的内容精心选择,合理安排。内容不是太多,练习也没用一味追求难度。牢牢把握住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并且突破了难点。

五、气氛和谐、教态亲切、过渡自然

教师教学语言清晰亲切,处处体现对学生的鼓励、启发、点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配合默契,课堂气氛和谐。

六、值得商榷的一点

计算机系统有冯诺依曼理论(两点思想和五大部件)引出,板书是否应该有所体现。

计算机病毒评课稿 篇2

一、教师自身素质

1.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很适应教师职业。

2.在教学过程中, 能够看出教师能将课程标准要求内化并转化落实到课堂教学行为上。

二、课堂教学

(一) 以读为主线,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读得熟, 则不待解说, 自晓其义也。”可见“读”的重要性。同时, 新课标在注重知识技能的同时, 更要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并且关于朗读的核心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孙老师较好地把握了本篇文章的特点, 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 给予学生大量朗读时间, 在读中进行感受与体会, 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 努力使学生在读中受到熏陶。课堂教学过程是学生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 也是学生心灵成长的过程。

建议上课老师:

1.在针对文本中的某几个重点处语句或段落, 采取自由读、个别读或范读等方式, 由品赏朗读、对比朗读 (对比朗读目的不在于使学生比较高下, 而在于学生在互相倾听的比较、鉴别、分析中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产生相似的个性化理解, 同时“润物细无声”地提高学生的语感) 来领悟作者情感, 自然水到渠成。

2.文中“杭州的桂花香”和“家乡后院的桂花香”可以让学生比较阅读, 结论一定是杭州的桂花更香, 但是目的不是比较哪个地方的桂花更香 (也许一样香) , 目的在于引出母亲的“话”, 达到表达“思乡”这一主旨的目的, “因为快乐就难忘, 因为难忘就回忆, 因为回忆才更思乡”。

3.要关注朗读的针对性, 这就突显了“读”时教师提出的具体问题的重要性了, 所以有问而读的“问”的设计就要尤为精心。

(二) 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不仅仅是容器, 更是需要点燃的火炬。孙老师在上课伊始, 就问及“你置身桂花树下的感受”;还有课中老师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描述场景, 让学生谈感受, 这些都无疑是挖掘教材中想象的训练点, 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体会, 同时还丰富并发展了学生的想象。

建议:在品味“摇花乐”处, 带着“你能看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这样的任务, 让学生闭目倾听、默想, 然后让演讲能力强的学生读“摇花乐”一段, 读完让学生 (甚至可以延长一些学生默想的时间) 说一说。这样坚持训练, 一定会在丰富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同时, 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 课堂教学体现民主平等的思想, 创设了安全、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体现这一点的有:

1.教师友善的教态、亲切的语言、关注期待的眼神。

2.全文共8个自然段, 有个学生竟说“第9段……”老师没有批评、更没有生气。

3.老师尊重学生理解上的多元、感悟上的个性化。这些均能让学生感受到 (听课者也会感受到) 上课老师的爱心、宽容和民主, 这样会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和积极性, 也自然就为学生产生“创新”提供了条件和可能性。

(四) 拓展资料, 感悟乡情

1.上课伊始, 学生展示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并符合课标“积累”的要求。

《伴性遗传》评课稿 篇3

关键词:红绿色盲;问题引导;创设情境;启发式教育

本节课是一节新课,是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实质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实例。陈老师全面阅读教材、利用教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通过设计多次、环环相扣的学生讨论活动,促进了师生的互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主线清晰

陈老师这节课的设计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以学生接触过的色盲检测图片导入,介绍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症两种病,得出两种病与性别相关,再通过资料由学生自主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由红绿色盲为线索一一解决学生的疑惑。最终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思路清晰、层层递进,通过学生课堂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能够利用遗传图解的形式来研究人类伴性遗传的规律,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遗传学问题,收到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注重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目标突出

新课程倡导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并不排斥知识目标,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在本节课中,陈老师运用多种形式,有效地组织学生接受信息,巩固知识,提高了知识目标的达成度,突出了伴X隐性遗传规律的重点;而对知识运用环节的处理上,陈老师介绍并示范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自主联系其他,总结归纳,突破了伴性遗传的遗传图解书写这一难点,在提高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增强了生物学素养的培养。

三、创设教学情境,分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

本节课陈老师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重难点,设计出多种形式的讨论,有过程,有内容,让学生在讨论中获得知识,纠正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例如,课本中的红绿色盲家系图中只有男性患者,学生思考色盲基因的位置时很容易判断为“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通过学生的讨论,有的学生提出,如果位于Y染色体上,那么患者的所有儿子应该都患病,但是家系图中并非如此。这样的设计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得到知识,同时从其他人那里学到自己可能没有的一些能力,體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四、注重启发式教育,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遗传部分的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学生听起来费劲,效果也差强人意,陈老师在处理的时候并没有一讲到底,而是把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提出来,在适当的地方进行指导点拨,甚至在要求学生写遗传图解的时候,只是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书写方式解释清楚之后,尝试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如何来写,如此一来,对学生自己来说,提高了动手的机会与自己联系已学内容并对知识的组合能力。

五、教学启示

这是一节较成功的公开课,教学思路较清晰,逻辑思维较强,能利用例子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较活跃,教学实施过程顺畅,教学效果好,特别是能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值得我们多多学习。

六、提出一点小小的建议

本节课以红绿色盲症为主线,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遗传病。对于遗传病,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些轻视的态度,甚至有些歧视遗传病患者,因此可以考虑从色盲的发现者也就是首位被发现的色盲患者道尔顿入手,来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道尔顿作为一名色盲患者,在物理和化学中还能取得卓越成就,甚至在生物学史上都能留下一些可供后人研究的内容,所以,色盲患者并不会低人一等,甚至他们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俞慧.新课程期待老腔出新调:对高中生物评课的几点建议.中学生物学,2012(9).

[2]金树培.新课改背景下一个简易的评课标准及其解读.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1).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 篇4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1

听了我们学校王老师所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感触很深。王老师是我们学校的老教师,但是课前的准备工作却非常充分,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这点非常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学习。对于王老师的这节课,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过渡自然

王老师从复习导入,复习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几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引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然后通过提问学生:还想知道组合图形的哪些内容,学生回答出面积,很自然地引出课题,然后学习例题:组合图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更难的你会不会?引出后面的练习,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整节课的教学思路非常清晰,过程流畅自然。

二、把握教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节课的重点是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难点是组合图形怎么分一分,但是王老师这节课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王老师在让学生指出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时候,就让学生讲出由什么图形组成,还可以是什么图形和什么图形构成,让学生形成分一分的意识。在学习例题的时候,王老师也让学生用多种方法去分一分。在练习中也一样,学生提出一种分法,王老师就导:是不是还可以有不同的分法,让学生去尝试用多种方法分一分。因此,学生在做练习3的时候,都抢着回答“老师我还有不同的分法”,很好地突破了难点。

三、适当引导、铺设台阶、降低难度

《组合图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梯形的面积等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王老师在导入的时候,复习了一下前面五种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给了学生一个台阶,降低了难度。第一个练习是计算房子侧面的面积,学生一下子还不知道怎么下手,无所适从的时候,王老师引导学生怎么去分,让学生先会分一分,然后再计算。王老师适当地引导铺设了台阶,学生的学习降低了难度。

四、强调认真观察、注重习惯培养

首先,王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的培养。在例题学习的时候,王老师就非常强调认真观察,甚至还板书出做题步骤:①认真观察,②分一分,③ 算一算。在做练习的时候,都是先给学生观察的时间,而不让学生马上动笔。其次,王老师非常注重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在例题学习还是在练习中,都会提问学生“是不是还有别的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你能想出几种方法”等等,让学生认真观察、分一分、选择最简单的办法算一算。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王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这堂课上,学生不但学会了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在数学思想和方法上有所收获,学会了如何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这里,我也有两个问题与大家商讨一下:

一、组合图形的概念,王老师板书的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成,这样的说法是不是恰当?“简单的图形”是不是应该改为“基本图形”?

二、练习二:做一面队旗要用多少布?这题在让学生说出怎么分之后,再让学生找一找数据,底在哪里?是多少?高在哪里?是多少?这样让学生学会去寻找隐藏的数据,是不是对教学效果更有帮助?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2

最近听了几节课,收获颇多。

在宋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中,由于教师钻研教材透彻,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展示,在实践操作中悟出方法,在讨论辨析中进行方法优化,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体现算法多样化。

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展示已经发现了几种方法,对于多种方法,教师并不要求每个学生都去掌握,而是让学生分析这些方法的优劣,并阐述理由。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反思得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要把组合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基本图形。对于分割的方法,分割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也将越简单。

二、渗透数学割补的思想方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本节课学生展示完方法后,教师引领学生把解题方法分成两类:分割和添补。之后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运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学会了数学思想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很大帮助。

三、体现高效课堂理念:以学生为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学得的知识才最深刻。本节课宋老师充分尊重学生为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放手让学生大胆展示。组合图形的概念让学生在操作中建立,组合图形面积得计算方法,让学生在画一画、算一算中发现,计算方法的优化选择让学生在讨论比较中悟出,可以说老师说得很少,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己展示评价,充分发挥了学生得主体作用,老师在这里只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

赵老师执教的内容是“分数与整数相乘”。这是六年级分数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初步理解并掌握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课堂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强化算法的探究。

课堂上教师多次启发学生,请学生说说十分之三米表示什么?学生用连加知识来解决,即3个是多少?用×3来计算,然后,利用连加计算的过程和结果,再说明分子3×3的道理。3表示什么?另一个3表示什么?让学生深入理解算理,明白分数乘整数为什么分母不变,分子与整数相乘作分子的道理。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二、灵活运用最简方法。

课堂中学生计算结果出现最后约分的情况,这种方法也是可以的。教师还指出一种,在计算过程中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这样可以化繁为简。主要让学生明白答案必须是最简分数的同时,也要仔细想想,是先约分再计算简单,还是先计算再约分简单,实现算法的优化。

其实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关注一些细节,教学的行为就能不断改善,教学的效益就能不断提高。

总之,这两节课改年级的课都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积极展示,互相评价,教师点拨引导,适时补充点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评课稿3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一个抽象的计算概念,是平面几何初步知识的总结与延伸,尤其是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理过程(不同于简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蕴含着转化的数学思想,对学生今后计算复杂图形面积公式具有重要意义。听了吴老师执教的《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我深受启发。由于吴老师能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本节课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吴老师更多的扮演着: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吴老师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体现了老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重视度。这样有序自主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注重兴趣的激发,找准新旧链接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吴老师在学习新知之前,借用猜一猜的游戏活动复习旧知。这样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四、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吴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了小华家装修铺地板这一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情境,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为探索活动提供了条件,赋予了生活数学化的实际意义。在最后一个环节老师安排了一个联系生活的拓展延伸,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评课稿 篇5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评课稿1

几次听侯老师的课都有种轻松愉快的感受,同学们是这样,老师也是这样。可以看出教师轻松驾驭课堂的能力之高。相信做她的学生一定很幸福。

一、导课有趣能引发学生思考。

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不仅回忆了旧知“面积单位”的理解也为新知的学习---用数面积单位的方法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做了铺垫。自然而然引入本届新课的学习。

二、探求新知重过程与方法。

我觉得这节课充分地体现了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推导过程中,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逐步推出计算公式,再用摆的方法验证公式的合理性从而推广到身边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循序渐进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本节知识。

三、注重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师给学生准备充分地研究材料,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给与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做法想法,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教师主导作用发挥较好。

学生通过实验合作得出的结论,教师质疑是不是任意给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能求他的面积呢?随后示范用教具在黑板上拼摆,引导学生验证公式,启发学生得出一行7个正方形就是7平方厘米。看得出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相当透彻。

五、练习题真正做到少而精。

虽少但却很有坡度,有量一量算一算两道,看图计算两道,求A4纸的面积,以及拓展到的求剪下最大正方形的面积和剩下部分面积。体现了算法多样性,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的习惯。最后的猜一猜,由学生探究实验中的数据引入,进行了变式练习。将整节课学习推向了高潮。

建议:实际感知一下A4纸的大小建立对面积大小的体验感受。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评课稿2

本节课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整节课在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中来阐明长方形面积公式与长和宽的关系。课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纸片来拼各种大小的长方形从而观察、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整堂课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教师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另外,教学设计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重组,提供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

教师的基本功扎实、语言简洁明了、思路清晰、教学应变能力强,一环紧扣一环事例生活化。课前引入创设情境较好,用生活中的照片要进行塑封来导入新课,非常新颖且联系生活实际。课中充分让学生动手、动脑,用1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纸片来拼各种大小的长方形从而观察、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教师在引出正方形面积公式时是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联系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这里是对已学知识的一个回升,阐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从而再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本节课教师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联系层次分明、练习形式和内容多样化,面向全体学生,并紧扣重点,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精神。

不足之处:

(1)教师让学生自己用15个1厘米的小正方形来拼各种各样的长方形时设计了一个表格,这时教师应该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内长方形的长和宽与面积到底有什么关系(这里可让学生先进行观察然后再组织小组讨论)给学生一个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通过共同参与讨论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里教师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了)

(2)教师在板书面积公式时应把整个格式过程表达出来,书写完整。(这里教师在解题板书时并没有把解:S=ab写出来)同时,面积单位是个新学的内容,本课时教师还应重点突出面积单位名称————平方~。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评课稿3

听了陈老师的这节课,我收获很多,陈老师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新课的引入趣味性强。

陈老师在引入新课时,从学生身边的教室地面面积引入,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板书课题,进入新知的探究,自然顺畅的过程中显出了教师的独具匠心。

2、重视教与学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通过创设情景提出课题后,师生共同总结提出的问题,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归纳和补充,形成了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探究性的自探提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在解疑合探环节中,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3、重视轻松良好的探究氛围的营造。

在本节课中,陈老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解疑合探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陈老师重视学法指导,但不影响独立思考,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面积之和。从面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生要的教学价值观。

5、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的培养

无论是在解疑合探,还是在运用拓展中,陈老师都注意让学生认真分析细心观察,特别是在质疑再探之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自主编题,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并发挥想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有很多用处,创设情景中的估算教室地面面积,怎样能求出教室面积,以及运用拓展中的怎样求蓝球场的面积,都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在运用拓展中,第一部分是判断高手,教师在让学生出示结果之后,就直接进入了第二部分,在这一点,如果教师能让学生说明题目错误的原因,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将有更大的帮助。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位同学站起来后,说不出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直接让他坐下,点了另一位同学,遇到这各情况,教师不应该让学生直接坐下,而是应引导学生,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你没有学会吗?这样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评课稿4

本节课是在学生知道了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重点是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宋老师运用了“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对本节课,我回顾了几个重要教学环节,有以下几点思考:

1、在探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结论并不很难,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比较容易发现。怎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宋老师先出示一张纸片让学生猜猜面积有多大?可能与什么有关?然后让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有的用一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摆满卡片;有的用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沿纸片的长、宽各摆一排;有的直接用尺量卡片的长、宽,算长乘宽的积……。对于学生的各种测量方法,最关键要引导学生加以分析、比较,特别是第三种方法,为什么可以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要请学生讲算理和原因,并通过实验验证、举例说明其正确性和运用价值,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然后引导学生在展示自己方法的同时加以分析,比较,特别当学生说到用尺量出长和宽,再相乘就好了时,老师没有加以控制,而是引导学生说出这样做的想法,让全班学生聆听了同伴的思考的过程,说的孩子满意了,其他听的孩子也满意了,老师更加满意了,2、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得出,宋老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现长方形的计算方法。而且在探究过程中,为学生创设舞台,学生交流了多种解决面积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长方形面积的最好方法,紧接着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长×宽是否对于所有的长方形都适用?自然而然引出“验证”,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利用身边的长方形,或摆一摆,或画一画,或量一量,想办法验证一下不同的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乘宽”。并且老师提供了一些不同的长方形,让学生测量。在学生十几分钟的实验后,学生进行了交流和汇报,在学生的汇报交流中,老师把数据填在表格中,最后老师调查有没有长方形面积不等于长乘宽的,结果学生一致得出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乘宽方法来计算。

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 篇6

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下面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快来看看吧!

这是一节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整合课。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和手段,以学科专题网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的资料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了教育目标的个性化。

本节课根据学生在学习方法、学习水平、爱好等方面的差异,注重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提出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创设不同的思维空间,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和教师的启发下,使每个人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充分发展。如本节课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布置的四个可选择性学习方式和目标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二、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

多媒体是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支点。本节课注重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网络学习课文及有关知识,这是任何学具不能比拟的。学生真正从书本向生活拓展,呈现多元、开放态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创新智能培养目标得以落实。

三、体现了教学训练的层次性。

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语言,组织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激活了思维,克服了障碍,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本节课课后作业的设计:学生可选择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来完成。

四、体现了教学模式创新性。

上一篇:做一名成功的九年级班主任应注意的几个细节下一篇:鬼故事短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