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

2024-11-06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精选8篇)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 篇1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评课稿

听了陈老师的这节课,我收获很多,陈老师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合作探究,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我认为,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新课的引入趣味性强。

陈老师在引入新课时,从学生身边的教室地面面积引入,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板书课题,进入新知的探究,自然顺畅的过程中显出了教师的独具匠心。

2、重视教与学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活动空间,通过创设情景提出课题后,师生共同总结提出的问题,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归纳和补充,形成了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探究性的自探提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在解疑合探环节中,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真正做到让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重视轻松良好的探究氛围的营造。

在本节课中,陈老师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解疑合探推导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陈老师重视学法指导,但不影响独立思考,让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面积之和。从面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生要的教学价值观。

5、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的培养

无论是在解疑合探,还是在运用拓展中,陈老师都注意让学生认真分析细心观察,特别是在质疑再探之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自主编题,促进学生认真思考并发挥想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力。

6、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有很多用处,创设情景中的估算教室地面面积,怎样能求出教室面积,以及运用拓展中的怎样求蓝球场的面积 ,都 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当然,本节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比如在运用拓展中,第一部分是判断高手,教师在让学生出示结果之后, 就直接进入了第二部分,在这一点,如果教师能让学生说明题目错误的原因,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将有更大的帮助。在课堂小结的时候,教师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有位同学站起来后,说不出本节课有什么收获,教师直接让他坐下,点了另一位同学,遇到这各情况,教师不应该让学生直接坐下,而是应引导学生,怎样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你没有学会吗?这样会使教学效果更好。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 篇2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教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表格、幻灯片.

一、复习引入

1. 游戏激趣

师:大家喜欢玩电脑游戏吗?生:喜欢.师:你们看, 今天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游戏? (出示幻灯片) 生:俄罗斯方块.师:这是梁老师用我们上节课所学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俄罗斯方块.仔细观察这些图形,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个俄罗斯方块的面积都是4平方厘米.师: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游戏导入,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2. 巩固旧知

生:因为, 每个图形都是由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师:你们真棒!它们都是由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所以面积都是4平方厘米.

师: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幻灯片) 生:4平方厘米.

师:这个呢?这个呢?生:8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 既是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巩固与复习, 也是对新知识的衔接, 且自然流畅, 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3. 小结

师:同学们, 我们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 就要知道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对所学知识做进行总结, 以便学生正确的认识, 和培养孩子们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构建新知

1. 猜测

师:那么, 同学们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吗? (幻灯片)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用边长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生:测量.生:画方格.

师:好, 那么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吧.这个长方形早就藏在你的书桌里了.

(设计意图:爱想办法是孩子们的天性,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2. 亲身经历探求新知

生:操作.师:现在来汇报一下,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 谁来说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师:为什么?

生: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有这样的3行, 就是15平方厘米. (板书)

生:每列摆3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有这样的5列, 也是15平方厘米

生:这个长方形是由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 我们知道了这个图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指) 板书.仔细观察, 刚才摆的过程, 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生:长.生:宽.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宽是多少?

生:5厘米、3厘米.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沿着它的长边能摆5个小正方形,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5个1厘米, 就是5厘米.

生:沿着他的宽边能摆3个小正方形,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3个1厘米就是3厘米.

师: (手势) ,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那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乘以宽来计算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 自己得出结论, 这是我们现代教学的理念, 使孩子们亲自去参与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 增强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同时, 在这一学习活动中, 每名学生都参与探究过程,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3. 发现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 (幻灯片) .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且作记录, 填表.生:活动.汇报, 实物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在动手拼、摆合作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感悟出了知识, 经历了发现问题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 验证

师:同学们, 你们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 比摆正方形的方法简便多了, 你们可真厉害.所以, 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生:长和宽.师:知道了长和宽也就求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师:一起说,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快速抢答. (出示幻灯片) 生:回答.师 (第三个图形) :这个图形你会算吗?生:6×6.师:为什么?

(设计意图: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自己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迁移过来的,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生:因为正方形的边长就等于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师:那么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生:齐说.师:揭题.

5. 巩固新知, 实践练习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解决两个问题

三、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新知

1. 对比练习. (重难点订正) 2.判断题. (灵活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设计意图:练习注意层次性, 既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发展了面积的空间观念, 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 篇3

教学内容:教材66页例4

教学目标:1、推倒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推导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会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讲解演示,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相关知识,谁来说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谁能说说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怎么具体规定的?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师:如果我们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该怎样测量?

生:可以用一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摆来测出它的面积。

师:那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去求它的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探索一种新的求面积的计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师:为了研究方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是5厘米、寬是3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出示课件】下面就请你们同桌合作摆一摆拼一拼求出它的面积吧!学生同桌活动

师:谁到前面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在长边显摆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了行,共用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米。

师:还有谁跟他的白发一样的吗?你再说说.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生2:我在长边上摆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在宽边上摆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师:还有跟他的摆法一样的吗?你再说说。

师:你的方法很简便,看来你们很善于动脑思考。

师:让我们在回顾一下拼摆的过程。【课件演示】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求的呢?

生:回答……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求呢?让我们通过实践去验证一下吧!请看学习指南

出示学习指南:

1、小组合作: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完成教材66页的表格。

2、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并汇报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展示你们所拼摆的图形,并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1:

(1)我们小组摆的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共摆了8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共摆了10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3)我摆的长方形长是3厘米、宽是1厘米,共摆了3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4)我摆的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共摆了12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5)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1厘米,共摆了5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师:哪个小组还想汇报:小组2汇报

师:还有那个小组还想汇报:小组3

师:你们都很善于思考、动脑。能百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能很快求出它的面积,其他小组你们的发现跟他们相同吗?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小组拼摆后所填的表格。通过实践验证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生: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师:因此我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出示课件】开火车轮读。

师:要想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在计算时就直接用它求出长方形的面积。但长和宽必须统一单位,再计算,长和宽使用长度单位得出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

师:我们学会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就动手量一量66页(3)独立完成在书上。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同学们,请看第二个图形,它是什么图形?为什么也同样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呢?

生: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正方形所以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

师:在这里畅和宽在正方形里的名称是什么?(生:边长)

师:于是我们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开火车轮读)

师:让我们用肯定的语气大声读2遍吧!在用自信的语气再读一遍吧!

师:要想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边长

师:我们指导了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齐读课题)

师:老师想验证一下你们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公式求面积呢?能接受考验吗?

三、课堂练习

1、图形求面积。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

2、完成教材67页做一做。

一张长方形的a4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冲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独立完成68页第2题。

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思维拓展

一张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1个边长为10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的面积》评课稿 篇4

1、复习引入。复习引入虽然是一种非常普通的而且一般的导入方法,但是对于学生平时学习来说还是非常的重要。我们的至圣先师的:温故而知新是非常有道理的。

2、给我感受最深刻,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导入。我想宋老师这节课精华就在这里了。这个设计非常适合学生发展的认知过程。我想这一点是需要学习的。在学生认知的过程发展的认知的基础上,积极的帮助学生从底层进行逐渐的引导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计算的来历。这也符合人类数学认识的发展规律。

宋老师的课程设计从特殊,到一般逐步的进行推广。这样进行归纳进行教学组织非常适合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动手操作。这个活动设计的非常好。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用单位正方形去填充长方形的过程中,逐渐的认识到长方形的面积。然后引导学生总结长方形边长与正方形的关系,这样就非常好的进行给予学生的认识的发展推了一下,使学生能够跳一下就能够够着,利于的学习兴趣的培养。

4、练习设计也是很是合理的。同时也注意学生动手去测量。在测量的过程中,学生继续假加深对于面积的理解。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 篇5

下面是关于《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说课稿范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教学本着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以合作探究为主线,充分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效果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宽松和谐的氛围,并充分给予学生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展开“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探究学习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操作、概括的能力,努力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说教材

1、教材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P97、98)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的特征,知道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会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不仅是今后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空间观念。

3、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观察与实验,自主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学习方法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今后学习科学知识打好基础。

4、本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关键是理解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三、说教法和学法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解决关键,本节课采用网页型课件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氛围,使学生从探究中自主感知、体验长方形面积与边长的关系,促进知识的迁移。

1、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前提。西谚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虽然教师可以通过纪律或训斥的方式把学生“拴”在教室里,你却无法使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状态,因此,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来诱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借助多媒体分析事物的特征,有利于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和完整的概念。

在教学中,许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或者对学生来说是高度抽象的知识,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显示出来,将复杂问题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的问题。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用动画动态展示了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变化过程,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3、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教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淡化教师教的痕迹,突出学生学的过程。我利用电教媒体呈现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去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如我采用多媒体软件模拟用摆面积单位的方法测量客厅面积的过程,帮助学生感知求面积的计算方法,深刻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含义,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有效的培养,抽象思维不断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设计

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以下4个环节: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依据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技术在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中引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我特点采用了小老虎要为客厅铺地砖的故事,让学生发现用面积单位去量地板的面积是很不方便的,由此引出我们必要寻找一种更好、更简便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物体的面积。

(二)实践探究、寻找方法。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顺应小学生好奇、喜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猜想—实验—发现—验证”的方法,运用多媒体的辅助功能突破核心问题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我充分利用flash动画为学生提供猜想材料,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们通过观察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的长、宽以及面积的形象变化,形成丰富的表象,马上就猜想出长方形的面积的变化可能和它的长和宽有关。

然后,我设计了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实验,通过分小组、动手操作实验,使学生领悟、感知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密切关系。按照学生的汇报,我形象地用flash动画直观展示出6种不同的摆法,给予学生强烈的视像效果以及示范作用,方便学生观察比较,帮助学生迅速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就是长乘宽的结论。

接着,学生们试用“长方形面积=长×宽”这个公式,计算前面猜想环节中的变化所得的3个长方形的面积,以此验证他们所发现的公式是否能用于其它的长方形。学生的计算结果与多媒体展示摆方格的数据相同,由此证明公式是成立的。

在新课完成时,我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深化对新知的理解和培养学生原认知能力,让学生们进一步明确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怎样的方法学习,并指出在学习知识时我们应该经常使用这种探究的方法。

(三)练习应用

练习环节的设计本着立足基础,力求变化,适应发展的原则,使练习有层次,有梯度,是学生在基础中巩固新知,变化中深化新知,发展中内化新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为此我安排了以下练习:

首先是基本练习,我运用多媒体软件展示了小老虎房间的长方形物品,并出示数据让学生口算出它们的面积,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要与相应面积单位对应,并且进一步熟练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然后进行加强练习,指出其实长方形是一种很常见,很实用的图形,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长方形,运用多媒体动画我校的小操场、走廊、游泳池、篮球场等图片,最后以篮球场为例,出示数据让学生们求出它的面积以及半场的面积。

最后让学生进行“小侦探”练习,测量身边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最后把调查的结果贴在课室后面的黑板上,让同学们相互检查验证。

(四)总结评价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我让学生回顾并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以及运用学习的方法是科学探究的方法,并给予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们相互分享和提醒,进一步突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要注意的要点。

在作业的布置中,我采用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选做题是请学生选用网站上课外拓展的数据来计算学校游泳池、跑道、小操场的面积。

在本节课中,我采用网页型课件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把课件挂在自己的个人学科网站上,让学生在课后仍可以交流使用,延伸教学的时空。

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科特点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电教煤体的辅助教学功能,将能很好调动小学生的多种感官进入学习最佳状态,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新知,培养思维能力,拓宽思维渠道,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说课稿 篇6

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计算的基础上第一次学习习近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平面图形面积的教学。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面积的求法,这些都是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推出的。所以这节课是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估计、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去发现问题的意识,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结合三年级学生学习能力,我将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探索发现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四、说教具学具准备

在教学信息和演示的材料上,我选用了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使学生更直观易懂,另外,我还为学生准备了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若干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13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13个。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所以,在教学中我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并借助直观的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小组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抽象的过程,体会知识的产生及发展,使数学知识在充满探索中得到升华。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餐之需,而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努力构建自主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猜想、操作、分析、验证的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首先我出示课件

1、填空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边长是1()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2、然后我就以豆豆家买了一套新房,最近准备装修,父子已经画好了新房的平面图来创设情境,教师边说边出示信息窗二。教师接着说这是新房子的平面图纸,你从图纸上都发现了什么?能不能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如:厨房的面积有多少?客厅的面积有多大?挂毯的面积是多少?他们家整个有多大?房间都是什么形状的?等等。然后我就顺势把问题锁定在帮父子俩算一算厨房和餐厅的面积是多少?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在回忆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借助教材中豆豆买新房装修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之中,拉近了本课所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一)解决厨房的面积有多大?

1、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我再次点击课件,屏幕上只出现了厨房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要求厨房的面积,实际就是求长方形的面积,那么如何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我顺势把问题抛给学生,然后让四人一小组利用手中的材料进行有序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2.反馈交流,交流发现

小组合作后是交流的环节,在每组的代表交流前,我提示他们要说清组内的思考过程。我事先预设学生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其一: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摆一摆,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单位,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多少。其二:沿着长摆5个小正方形,沿着宽摆2个小正方形,也就是每行摆5个正方形,可以摆2 行,52=10(个)面积就是10平方厘米。由此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初步得出长与宽的乘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3。动手实验、验证结论

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中是否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引导学生再借助纸片摆一摆,两个卧室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通过动手拼摆,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4、课件演示,及时小结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摆的过程。总结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一改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拼摆、动脑思考以及交流等方式,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摆一摆、数一数,初步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一步明确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使学生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具有普遍性的。

(二)解决餐厅的面积是多少?

教师出示餐厅的平面图,让学生观察餐厅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像刚才一样,自己试着计算出这个餐厅的面积呢?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可能会利用手中的正方形动手拼摆,也可能利用长方形面积公式直接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边长边长(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所以在本环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同时,我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对学生探索出现的多种情况,我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从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第三环节:灵活应用,深化新知

1、判断

(1)学生课桌面长10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40平方分米。()

(2)黑板长3米,宽1米,它的周长是3米。()

(3)一张正方形邮票边长5厘米,面积是25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这组判断题主要是让学生在复习新知的同时注意周长与面积计算方法和单位名称的区别。

2、做课本48页自主练习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题是让学生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的新知识,引导学生计算后标明单位名称。

3、做课本48页自主练习2:请学生估一估每个图片的面积。

设计意图]本题是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标牌,进行估测并记录下来。

4、做课本49页自主练习3。

[设计意图]通过本题实际应用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应用意识。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通过以上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谈收获,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七、说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这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在揭示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直接板书公式,让学生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起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总之,为了让学生学好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去总结,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是合作者、引路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 篇7

“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在《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分类中属于“空间与图形”的范畴, 是“测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面积公式推导及其应用两块。传统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中, 教师在处理计算公式的推导与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关系时, 轻过程, 重结论, 往往忽视学生对计算公式意义上的理解, 突出公式的机械套用, 致使学生对公式的意义“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普遍存在。那么, 在新课程背景下, 对于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 我们该如何继承传统教学的优点, 在不削弱学生应用公式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公式的形成过程, 感悟面积计算方法的内在原理, 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 实现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多维的发展呢?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我们以《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例, 进行了教学实践与研究。

二、教学内容定位与学生认知基础调查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一节经典内容, 它是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 是以后进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圆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的基础, 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一般认为, 因为长方形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图形, 并且之前有《面积意义及面积单位》的教学, 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有相当的认识基础, 可能有比较多的学生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为了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有比较准确的了解, 我们在课前对试教班4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材料:

问题:你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吗?会的请试着计算下列长方形的面积 (提供的长方形实际长5厘米, 宽4厘米) , 并写出计算过程。

结果如下表:

调查结果有点出乎我们预料, 班中已经知道长方形面积是用“长×宽”来计算的学生只占全部学生的43.1%;而既知道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 又能理解“长×宽”的意义的学生则不到10%;超过半数的学生还不知道长方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

三、提出假设

基于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与课前调查状况, 我们提出了研究假设。

假设一:以面积意义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理解计算长方形面积其实就是求长方形中所包含相应的面积单位的个数。

从调查结果知道, 有43%的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是用“长×宽”来计算的。通过访谈, 得知这些学生中大多数是家长教的, 而对“‘长×宽’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可以用‘长×宽’来计算长方形面积”等指向计算公式本质意义的问题, 知道的学生则不多。事实上, “面积”是人们从一维空间拓展到二维空间来认识事物的重要载体。作为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 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应该是“面积”的意义。因此, 本节内容除了让学生知道长方形的面积确实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一显性知识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功能, 即促进学生加深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让学生知道与“长”相对应的是沿着长边可以摆几个相应的面积单位, 与“宽”相对应的是沿着宽边能摆这样的几行, “长×宽”即是算出此长方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 引导学生对长、宽与对应的面积单位个数之间建立联系。在这节课的教学中,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是可行的。

假设二:以摆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为主要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感悟长方形面积计算中长、宽与对应面积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从调查中我们知道, 本班学生知道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不超过半数, 且超过90%的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甚至对“面积”的认识还不清晰。学生把面积与长度混淆的现象还存在。这从调查的15名会算的学生中也能够看出, 他们中有7人把面积单位写成了长度单位, 3人则没有写单位, 只有5人写正确。这显然与学生刚刚学习面积, 对面积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有关。因此, 我们认为, 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 仍然需要以进一步认识理解面积意义为基础, 结合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过程, 逐步实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归纳与提炼。而以摆相应面积单位引入,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活动自主感悟、自我发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分析

1. 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入环节:复习面积的意义及常用的面积单位。

(2) 探究环节:提供四个没标数据的长方形, 引导学生逐步理解长、宽与面积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 (图1:长3厘米, 宽2厘米;图2:长4厘米, 宽3厘米;图3:长5厘米, 宽4厘米;图4:长15厘米, 宽10厘米) 。

所提供的学习材料的组织、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说明:

图1:动手操作求得面积, 意在巩固理解面积的意义, 知道“用面积单位摆满”, 所用面积单位的个数就是该长方形的面积。

图2:先估后操作验证, 反馈操作方法, 比较“摆满”与“只摆一行一列”两种操作方法的异同,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长、宽与可摆面积单位的关系, 重点突出“一行摆几个, 可以摆这样的几行”的观察与思考。

图3:先口述方法, 再操作, 重点突出“先横着摆一行, 再摆几行”的方法, 引导从学生所列算式中充分感知“长方形中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与每行个数、行数之间的关系”。

图4:直接说方法, 并引导思考“知道长15厘米, 可以知道什么?知道宽10厘米, 又能够知道什么”, 重点理解“长与沿长边可以摆的面积单位的个数, 宽与沿宽边可以摆的面积单位的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3) 回顾梳理, 总结提炼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 应用提升。

2. 教学过程分析

(1) 找准教学起点, 顺向组织多层次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积累足够的感性经验。

基于对本班学生认知基础调查发现, 知道“用‘长×宽’的方法算出长方形面积”的学生不到全班学生的50%, 采用以“面积”的进一步认识为切入口, 引导学生在感知“面积大小”与“摆小方块的多少”中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长×宽”的算理, 顺向组织教学活动是符合学生开展学习的有效策略。事实上, 以“面积意义”入手, 其优势有二: (1) 因为学生刚刚学习了“面积”的意义, 作为对一种特殊平面图形 (长方形) 的面积的认识, 借助面积意义这一载体, 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 (2) 作为一种顺向的多层次的学习活动, 降低了学习的起点, 增加了学习的梯度, 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算法与算理之间的关系。

(2) 借助动手操作, 关注思维动向, 积极沟通直观材料与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促进学生对数学模型的理解。

通过摆小方块的方式来研究摆的面积单位个数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结合“长×宽”这一外在的计算形式, 理解“长×宽”的本质意义, 有其可行性。学生可以通过长、宽与所摆面积单位个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结合对应思想、几何推理能力等数学思想方法, 自主构建“长×宽”这一数学模型。如在探究2号图形的面积中, 当学生用沿着长摆一行, 又沿着宽摆一列的方式来说明面积时, 引导学生关注“一行一列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关系”, 并请学生通过语言表达把思维过程充分暴露出来, 实现全班学生共享。再如在探究4号图形的面积时, 当学生在理解长15厘米、宽10厘米时, 适时引导学生讨论“长15厘米”与“面积单位15个”, “宽10厘米”与“面积单位10行”之间的对应关系, 及时引导学生呈现思维过程, 帮助学生及时沟通直观材料与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构建起准确的数学模型。

五、教学效果分析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我们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来分析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显性层面: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之课前有明显好转。

对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显性层面上, 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拿到一个长方形要算面积, 知道需要测量出长和宽的长度;二是会用“长×宽”的方法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三是理解“长×宽”的结果是指该长方形所包含的相应面积单位的个数。

隐性层面:公式理解的过程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本节内容的学习中, 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发展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首先,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 “长×宽”这一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过程成为学生思维提升的过程, 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如在2号长方形可以摆几个小方块的探究中, 除了想到摆满可以知道这一方法之外, 有学生想到了可以只摆一行和一列, 就可以想象 (算出) 它是摆满了。其次, 在课堂上,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交流摆法”“沟通提高”等几个层次的教学, 学生对“长与沿着长边摆的面积单位的个数, 宽与沿着宽边摆的面积单位的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越来越清晰, 思维的流畅性也显著增强。第三, 本节课通过图式结合、数形结合等学习方式的应用, 在帮助学生理解计算公式的同时, 也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知道长就想到沿着长边可以摆几个小方块 (即面积单位) , 知道宽就想到摆几行小方块”, 建立起了良好的空间感, 促进了对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认识。

六、研究结论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研究, 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 回归面积意义是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策略

作为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 长方形面积计算中“算面积就是算图形所包含的面积单位的个数”的思想, 支撑着长方形面积计算模型的建构过程。这对后续其他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教学有着指导性价值, 它是沟通计算技能与面积概念本质的重要依据。

2. 关注数学思想方法, 引导学生回归数学学习的原点

面积公式作为一种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 其建构的过程从来就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期间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在学生理解“长×宽”的意义中, 通过对“长度”与“面积单位的个数”之间的对应性, 理解面积公式的意义, 体现了对应思想的教学价值。又如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时, 转化思想成为探究过程的主导思想。正是这一系列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探究公式中的应用, 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 数学模型的建构也变得充分而扎实了。因此, 在探究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 引导学生借助相应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推导过程进行理解显得极其重要。

3. 借助多元学习方式, 实现数学学习的有效回归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评课稿 篇8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的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生活美、数学的美。小组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大家好!今天侍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让这个盒子更加美丽?(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对,侍老师的想法和你们一样。)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自然明白。

二、新课展示

1.请同学们按照黑板上的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自学P6—P7)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的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孩子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3.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 :

学生1: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 通过我们组的实验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即上下面积相等,左右面积相等、前后面积相等),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 ,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 :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学生汇报后 ,要求让多个学生演示、表述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

板书: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学生2: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 2, 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如果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c表示。那么

用字母表示:S长方体表面积=(a×b+a×c+b×c)×2

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实验,你们是否能总结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学生3: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我们小组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因为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只要求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乘以六就可以了。

板书: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如果棱长用a表示,那么S正方体的表面积=a×a×6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我发现你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演示。(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每个同学都参与活动的过程,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况且面积相等。从而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更有利于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合作与探究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四、课堂小结、目标达成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 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五、拓展创新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3个相同的小长方体盒,现在要将这3个小长方体包装起来,请大家给它设计一个包装方案,并在小组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包装?(学生通过操作、合作、讨论设计出许多包装方案,并说出自己设计包装方案的想法。)有的小组同学把面积最大的3个面重叠起来,有的认为这样包装纸装用得最少,而有的则认为有时不单要考虑包装纸的大小,也要考虑包装是否美观、大方,也有的……

上一篇: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知识竞赛下一篇:872安徽工业大学2013年考研专业课《会计学》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