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2024-09-20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精选13篇)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1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同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类推联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教学难点:

在操作、探究活动中自己总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教学准备:

尺、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教与学互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演示两个大小相当的书房。(其地面铺有规格相等的地板砖)师:同学们,你们看小明和小红的书房漂亮吗? 生:漂亮。

师:他们的书房地面是什么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你们觉得谁的书房更大些?如何判断的? 生1:小明的书房大些。可以数地板砖的块数。

生2:我觉得小明的书房大些。因为他书房的宽和小红书房的宽差不多,但小明书房的长度要比小红的长得多。…… 师:同学们的回答真不错。有的是用数数的方法,有的是用估一估的方法,那到底谁的大呢?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动手合作探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1. 分小组开展实验。探究例2(1)2. 交流、展示探究成果。

第(1)小组:用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1行,得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第(2)小组:每行摆5个,(即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可以摆3行(这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这个长方形面积就是15平方厘米(5×3)

3. 师:同学们的思路清晰,表达清楚。特别是第(2)组的同学,不难看出他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他们的发现真不错。

(二)推测、再次验证。

1. 刚才同学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来计算。那其他长方形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计算呢? 2. 生操作、验证完成例2(2)3. 汇报、交流。4. 总结、验证: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类推——验证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1. 大胆推测: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它的面积怎样求?与它的边长有关系吗?

生:我认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边长有着密切关系,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就应该是边长乘边长。

师:同学们对他的推测有异议吗? 生:没有。

师:那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吧。2. 操作、验证。3. 师生交流。4. 直观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师小结(略)四.反馈练习:

1. 课件回放: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现在可以判断小明和小红谁的书房面积大些了吗? 2. 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它的长和宽吗? 求正方形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它的边长吗?

思路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我设计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的开场白,在良好的求知热情中揭示课题,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络。为了突破重难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大胆猜测、主动操作、探究中来验证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 掌握图形的含义和大小比较, 单位面积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 能够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提高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能力, 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 通过有序观察, 动手实验, 合作探究发现、验证并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能够进行知识迁移, 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观察、质疑、分析问题后能够动手操作, 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体验学习和合作交流学习, 增强实际应用能力, 形成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1.在动手实践中, 通过拼摆初步认识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正方形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

2.能够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学会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测算较大平面的面积。

【设计理念】

注重活动教学, 突出动手操作实践教学,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注重形象直观教学, 注重实践、探索、发现、归纳、提高、运用的教学思路的开展和落实。教学活动中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着力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 直尺, 电话卡若干。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激发操作兴趣

同学们都知道1平方厘米面积有多大, 也能够较好地用这一单位面积去摆放、拼图, 大家动手实践能力都是比较强的, 那么, 现在请大家将手里的小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想想摆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和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可以两个同学合作操作。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让学生由简单的动手实践主动的进入学习环节。加强合作, 让他们通过合作确保实践能够有效开展, 同时, 指导他们记录实验结果, 提高实践的经验, 养成记录的习惯。

二、实践反馈, 提高实践成效

先让学生小组交流, 自行检验实践所得, 完成课文82页例1的表格。然后由小组成员汇报填表结果, 全班同学一起验证。然后, 老师采用多媒体投影摆出的多个长方形图形, 以及表格内的相应结果, 引导做错的同学进行反思和修改。

设计意图:注重合作学习, 提高学生发现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演示,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点拨操作, 提高思维能力

首先, 针对投影上的表格, 让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提醒学生关注面积的单位, 然后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教具完成例题2的前一道题, 让学生思考后一道题怎样完成。

设计意图:我们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强, 他们的动实践能力也比较好, 前面一个图形采用拼图的方式完成, 进一步提高他们动手操作能力, 而后一题让他们自己思考完成, 能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四、赏识肯定, 鼓励学生归纳

有同学在例2的后一道题是用拼图的方式得出长方形面积的, 我们大家已经能够很好地掌握长方形面积得出的一种方法。而有同学是用直尺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的, 这是一种创新的方法, 他们是比较喜欢动脑经, 也比较聪明的。我们发现了两种方法, 结果是不是相同的呢?哪一种方法好呢?

设计意图:给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提高的空间, 摆放的同学是学习比较严谨的学生。而能够通过直尺量出长和宽, 计算出面积的学生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因此, 我们要有分层教学的意识, 使得不同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提高。

五、归纳评价, 引导方法获得

快速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我们发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又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有七嘴八舌发言的机会, 得出长方形面积=长×宽, 然后, 引导学生学习字母表示公式的方法。我们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直观感受长方形面积长与宽的关系, 截取长方形中的一个正方形, 让学生理解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即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我们让学生自主验证归纳, 获得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认识和理解。这里我们要注意引导, 让学生动口作答和强化记忆, 通过幻灯片的演示发展学生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以及抽象思维能力。

六、应用迁移, 提高运用能力

让学生完成教材83页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 安排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如果学生平时字写得不好, 而在板演中写得工整要及时表扬。对学生答题不规范之处, 要提醒全班学生注意, 如计算结果中面积单位应该是平方米、平方厘米, 而不是米、厘米等。

完成课本84页第4题, 让带电话卡的同学进行操作, 没有电话卡的同学可以制作一个与电话卡面积相等的纸片进行测量。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准确运用公式和正确书写的能力, 通过操作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课堂小结, 布置相关作业

(略)

【教学反思】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教材66页例4

教学目标:1、推倒和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2、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经历推导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抽象过程中,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的现实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增强自信心。

重点难点:推导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会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问题。

教法与学法:讲解演示,自主探究和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相关知识,谁来说说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谁能说说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是怎么具体规定的?

师: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的很扎实。

师:如果我们要测量篮球场的面积该怎样测量?

生:可以用一平方米的正方形拼摆来测出它的面积。

师:那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去求它的面积呢?今天我们就探索一种新的求面积的计算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师:为了研究方便,老师为你们准备了长是5厘米、寬是3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求出它的面积吗?

【出示课件】下面就请你们同桌合作摆一摆拼一拼求出它的面积吧!学生同桌活动

师:谁到前面展示一下你是怎样摆的。

生1:我在长边显摆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了行,共用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米。

师:还有谁跟他的白发一样的吗?你再说说.

师:谁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生2:我在长边上摆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在宽边上摆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

师:还有跟他的摆法一样的吗?你再说说。

师:你的方法很简便,看来你们很善于动脑思考。

师:让我们在回顾一下拼摆的过程。【课件演示】

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怎么求的呢?

生:回答……

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求呢?让我们通过实践去验证一下吧!请看学习指南

出示学习指南:

1、小组合作: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完成教材66页的表格。

2、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并汇报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展示你们所拼摆的图形,并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组1:

(1)我们小组摆的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共摆了8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2厘米,共摆了10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3)我摆的长方形长是3厘米、宽是1厘米,共摆了3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3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4)我摆的长方形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共摆了12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5)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1厘米,共摆了5个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5平方厘米所以我发现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师:哪个小组还想汇报:小组2汇报

师:还有那个小组还想汇报:小组3

师:你们都很善于思考、动脑。能百出不同的长方形,并能很快求出它的面积,其他小组你们的发现跟他们相同吗?

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个小组拼摆后所填的表格。通过实践验证你们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到底有什么关系呢?生:长和宽的乘积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师:因此我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出示课件】开火车轮读。

师:要想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师:我们知道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在计算时就直接用它求出长方形的面积。但长和宽必须统一单位,再计算,长和宽使用长度单位得出的面积要用面积单位 .

师:我们学会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就动手量一量66页(3)独立完成在书上。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师:同学们,请看第二个图形,它是什么图形?为什么也同样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呢?

生:因为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正方形所以可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求面积。

师:在这里畅和宽在正方形里的名称是什么?(生:边长)

师:于是我们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开火车轮读)

师:让我们用肯定的语气大声读2遍吧!在用自信的语气再读一遍吧!

师:要想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边长

师:我们指导了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齐读课题)

师:老师想验证一下你们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的公式求面积呢?能接受考验吗?

三、课堂练习

1、图形求面积。课件出示三个长方形。

2、完成教材67页做一做。

一张长方形的a4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如果冲这张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3、独立完成68页第2题。

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4、思维拓展

一张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1个边长为10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4

杨红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

2、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正确应用。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淘气在手工课上拼出了两个可爱的小动物,他想知道那个图形的面积大,你能帮一帮他吗?”(教师边说边出示课件)

2、指名学生回答那个面积大,为什么?

二、动手操作,提出猜想

教师课件出示一长为5厘米,宽为3厘米的长方形,问学生:“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1、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1)、教师谈话:“现在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共同探究。” 2)、教师巡视,观察各小组操作情况。

3)、指名学生到讲台上用学具展示、讲解拼摆的方法。生1:“正好摆了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教师:“这位同学说的真棒,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接着再请一位同学到讲台上用学具展示、讲解拼摆的方法。生2:“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表扬该同学)

3、引导发现,长方形的长与每行正方形的个数,长方形的宽与所摆正方形每列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教师小结:长方形的长等于每行正方形的个数,宽等于每列正方形的个数。

教师提问:其它长方形的面积也可以用长×宽计算?下面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1)、教师:请同学们在老师发给你们的方格纸上,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并填写数学书77页上的表格。(学生自由画,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完成后,请几名学生展示成果。(学生绘画作品及表格填写)3)、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发现了什么?或问: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他的长宽有什么关系?根据学生回答引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老师谈话:同学们,大家能不能用我们发现的方法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呢?(能)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到78页,完成做一做。5)、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6)、(定正长方形面积)教师指名回答并提问“要计算出它的面积,需要知道那些相关数据。

7)、定正正方形面积,通过学生计算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是长和宽相等的长方形,他的边我们称为边长,所以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教师谈话:杨老师最近搬新家了,买了一张长方形的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一块同样大小的玻璃,大家能算出玻璃的面积是多大?

教师提问:要算出玻璃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呢?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讲评。

2、学生完成练习(智力大闯关)

杨老师现在知道,我们三(3)班的同学都是动手和动脑的小能手,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看看同学们今天学的怎么样。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2)、量身边的实物,计算出它的面积。4)、课外延伸(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四、全课总结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5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乐于自主探究,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成功的体验,动手操作和实践能力很强,而且都愿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虽然犯了错,但我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帮他们找出错的原因,同时提醒其它学生不能犯同样的错误。在教法上,鼓励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自己发现与别人合作的优势。但一节课下来,也有不做的地方:

1、应该强调乘号的来源;在摆图形的过程中,当表格填完后,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每排摆的个数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摆的排数又相当于长方形的什么?最后让观察长和宽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之后再让学生猜测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再验证。

2、题目中给出的数字不利于学生计算;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算理,因为没有关注计算,所以给出的数字不利于学生口算,导致计算用时过长。

3、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差;高估了学生的能力,没有想到即使复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公式,学生依旧不会列出算式计算围栏的长度,将周长和面积计算分不清。

4、练习题的难度有些大,学生容易混淆知识点,造成认知错误;习题的设计有拔高的趋势,因此多数学生没有理解题意,造成计算方法错误,如正方形手帕的周长是80厘米,求面积。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6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1

1、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的教学理解。

本节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经历探究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会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探究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设计了两次不同目的的操作体验,力求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让学生既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要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的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测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在创造”过程。

本节课,通过探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经历了“测量面积,产生猜想——举例验证,归纳方法——推广应用”的科学研究过程。即县印度学生测量卡片的面积,逐步产生、形成猜想;然后引导学生用几个长方形再试一试去验证,特别是每一组有一个同学是自己画一个长方形,这样大大丰富了例证,逐步归纳出了公式;最后在推广到身边长方形面积的测量。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形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界说与应用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竞赛方法的同时,注意结合学生熟悉的物体引导学生尝试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估测,“导”中带估,以“估”带练,在练习中体育估算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觉。具体说,在这揭开中安排了研究面积前的“卡片”面积的估算、面积计算公式得出后的数学书面、铅笔盒面等面积的估测与估测丰富的讨论,以及课后延伸的游戏“水的眼力好”等,试图通过这些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估测面积的意识,并在估测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估测的方法和策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重视直观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加上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是一节好课。本课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重视新课的引入,设置疑问。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是《新课标》的准则。新课设置疑问引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教师板书课题,进入新知的探究,自然顺畅的过程中显出了教者的匠心独具。

2、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我能充分发扬民主,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运用透明的格子纸、摆方块和直尺画等方法,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找出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过数方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我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真正体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重视轻松良好的.探究氛围的营造。

课堂中,我创设了民主和谐的探究氛围,使每个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探究过程,通过猜测把学生与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在探索中去思考,在思索中去发展。虽说有一些学生不知从何入手,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经过组内同学的帮助,很快理解别的同学的想法,学会了知识,增加了学习的积极性。

4、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我精心设计探究活动习题和表格,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小正方形的排数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5、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在新知的探索和形成过程,还是在练习的设计中,我都注意让学生做到勇于实践,细心观察,仔细思考,认真分析。特别是在计算运动场主席台背景图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发挥想象,重新排列正方形块,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6、重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在设计教案时,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很有用,并重视让学生进行体验,感觉数学就在身边、就在他们的生活中。怎样计算运动场主席台背景图的面积,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学生运用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和成功的喜悦。

7、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学习小组汇报交流时,要求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尊重他人;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学生作业时,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姿势,时刻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三年级第一学期几何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下面就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点课后感悟。

一、在数学学习中学猜想。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就如本节课上,公式是刻板的,而公式的再创造过程应该是鲜活、生动而有趣的。探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个结论并不很难,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比较容易发现。怎样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波利亚的一段精彩论述启示了我,他是这样说的:我想谈一个小小的建议,可否让学生在做题之前猜想该题的结果或部分结果,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种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他会急切地想知道他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的进展,他就不会打盹或搞小动作。

确实,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猜想是学生有效学习的良好准备,它包含了学生从事新的学习或实践的知识准备、积极动机和良好情感;从心理学角度看,猜想又是一项思维活动,是学生有方向的猜测与判断,包含了理性的思考和直觉的推断。如今,它已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引导参与探究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所谓学习的过程不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单向输出、传递知识的过程,更不是一个学生机械、被动地接受信息的过程,而是一个学生积极主动地构建知识的意义与自我发展的过程。很显然,这个知识构建的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来完成,它必须借助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知识经验之间发生交互作用来完成。长方形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经历探索研究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自己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长宽的算理,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长方形面积的大小与它的长和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接着,我进一步对此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等方法知道了学生卡长的面积。又通过填表、计算等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在这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投入到观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动中,使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

我在这堂课中,四次运用小组合作。第一次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可能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小组交流讨论。第二次是在摆各种长方形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第三次是在对实验形成的表格进行的小组讨论,讨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不是正确时开展的。第四次是在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形的面积?四次讨论各有各的作用,有的进行合作操作,有的进行方法的讨论。学生在这些小组合作中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并在小组合作中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反思自己的教学流程,我发现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在组织学生实验探究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中,当要求用身边的学具出各个长方形的面积时,学生因为受到一定的暗示(课前让学生准备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学具若干个),在操作活动中方法显得比较单一(基本上采用面积单位去测量)。如果教师在布置操作时换个问法:你能用哪些不同办法知道下列图形的面积吗?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同时教师深入小组,进行点拨指导,思维之光定在课堂绽放异彩。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4

1、新课的引入趣味性强。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让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是《新课标 》的准则。新课从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蓝猫三百问》引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心情。

2、重视教与学的方法的改变。

本节课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我能充分发扬民主,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自由、自主的学习活动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提出问题,然后由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运用透明的格子纸、摆方块和直尺量等方法,观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找出这几种方法的相同地方都是通过数方格得出长方形的面积。又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发现长与宽的乘积正好等于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学生动脑、动手和动口,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我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习方法的积累,思维方法、科学探究方法的获取,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重视知识的探索和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三步曲,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借助学具的操作和表格统计,发现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小正方形的排数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品质,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5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内容。秦老师的教学立足于教材,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本节课教学构思充分体现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精神,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学生体验了自我探究、操作实践、观察发现、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通过猜一猜、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算一算等教学活动,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猜想---操作----验证---应用”,学生的学习情绪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情感得到充分的体验,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方法,数学思维得到发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都得到了较好地落实。

一、重视探究发现的过程,变“讲授”为“自主”

教师眼中课堂教学的理想状态是力图让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不仅能够“知其然”,还能够“知其所以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是一节传统经典内容,它是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是以后进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及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教学的基础,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为了让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知其所以然”,秦老师整堂课的教学都在以面积的意义为出发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其实就是求长方形中所包含相应的面积单位的个数。于是学生自然而然地以摆1平方厘米面积单位为主要方式,自主感悟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中长、宽与对应面积单位个数之间的关系,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并掌握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上课伊始,秦老师就以学生已经掌握的面积单位的知识为铺垫,引导学生估测,不仅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的探究环节秦老师是这样安排的:摆一摆——从学具中任意取出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写一写——根据摆好的长方形将表格填写完整;想一想——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用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结果确认,用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几平方厘米。通过填写表格,学生又能初步感知到长方形中所含面积单位个数与小正方形每行摆的个数、行数之间的关系,体会到“长方形的长与沿长边可以摆的面积单位个数,宽与沿宽边可以摆面积单位的行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理解“长×宽”的意义打下基础。

这样的教学过程,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有如下优点:一是结合前两节内容“面积意义及面积单位”的教学,顺向组织多层次的体验活动,为学生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二是借助动手操作,沟通直观材料与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自主提炼数学模型。

二、关注本质内涵的理解,发展综合能力

秦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直追求面积计算方法的本质内涵,一直突出引导学生不仅能够对面积计算公式“知其然”,同样需要“知其所以然”,因此,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目标很明确。如借助前面所学的“面积及面积单位”的知识内容理解长方形的面积本质意义时,通过学生的猜测、判断过程,提升了空间观念。因为这样的猜测、判断不是毫无根据的瞎猜,它是有参照的、有标准的判断,是一种空间感、数感的综合应用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还能够让学习过程的深刻性与学习材料的主动性、学习活动的具体性有效结合起来。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没有把它作为例题来教学,而是在练习中,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练习设计体现应用性与开放性。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获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后,在练习中设计了一些应用性练习,如计算校园里跑道、篮球场、草坪和花坛的面积,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知识化为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再如已知黑板面的长和宽,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由此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上的不同,强化了知识点。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还设计了拓展延伸性练习,从长方形纸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面积是多少;以及最后根据长方形中部分有规律排列的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再次感悟到“长×宽”的算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总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拼摆,列表观察、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经历“猜想——实验——验证”,推导和归纳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大胆猜测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合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6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认识了面积的含义,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知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因而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就成了本次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上课结束,我回顾自己的几个重要教学环节,有以下几点反思:

1、同桌两人小组合作过程中,通过用若干个小正方形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共同探究面积计算的方法,开放了获取新知的整个教学过程。但在摆长方形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同学不会用小正方形摆长方形,有的同学摆了但却没有完成相应的表格填空,有的小组各摆各的,看到这些小组的活动情况,我反思: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了?是我的活动要求没有明确?还是现在的学生都比较自我?这样的小组合作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活动要求,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数学新教学价值观中要求:“方法比知识更重要”,本节课尝试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的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但在观察同学们完成的表格时,我急于过渡到下个教学环节,而忽略了让全班同学一起来看一看,找一找其中的规律,让学生分别看一看表格中三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让他们了解这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事实上,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经历,都能获得经验。学习过程是一种经历,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和经验,我觉得十分重要。40分钟也留给我一些遗憾。为了使学生们的思维不受限制,使孩子们的主动性得到尽可能的发挥,我在设计时都是给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总结,但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把他们的才能完全展示出来,让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显得力不从心。最后我想说: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相信我们的孩子会闪烁出“智慧。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7

一、教材:

今天我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 77、78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采用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观察、分析推导的方法获得。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本节课是珠心算与数学相结合的一节课,我在练习中让学生用珠算来检验算式的结果正不正确,这样就把珠心算与数学结合起来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2、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3、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在初步了解了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观,亲自动手摆一摆,仔细观察,动脑筋想,从而推导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

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交流发现计算长方形面积与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让他们独立去探索、去发现,验证、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样既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求它的面积来进一步的验证,让学生归纳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这一结论。书上的是不是其他长方形也有这样的规律这一环节我用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表一来代替了。在教学中,一步一步深入,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使学生自己悟出求长方形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再通过学生的质疑,因势利导从而引出了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计算。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篇7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教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表格、幻灯片.

一、复习引入

1. 游戏激趣

师:大家喜欢玩电脑游戏吗?生:喜欢.师:你们看, 今天梁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游戏? (出示幻灯片) 生:俄罗斯方块.师:这是梁老师用我们上节课所学的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的俄罗斯方块.仔细观察这些图形,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每个俄罗斯方块的面积都是4平方厘米.师: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熟悉的游戏导入, 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思维)

2. 巩固旧知

生:因为, 每个图形都是由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师:你们真棒!它们都是由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所以面积都是4平方厘米.

师: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 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吗? (幻灯片) 生:4平方厘米.

师:这个呢?这个呢?生:8平方厘米.12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承上启下, 既是对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的一个巩固与复习, 也是对新知识的衔接, 且自然流畅, 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3. 小结

师:同学们, 我们要想知道一个图形的面积, 就要知道这个图形中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对所学知识做进行总结, 以便学生正确的认识, 和培养孩子们善于总结的好习惯)

二、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构建新知

1. 猜测

师:那么, 同学们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有多大吗? (幻灯片)

师:有什么好办法能够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用边长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生:测量.生:画方格.

师:好, 那么用你们自己的方法进行测量吧.这个长方形早就藏在你的书桌里了.

(设计意图:爱想办法是孩子们的天性,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产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2. 亲身经历探求新知

生:操作.师:现在来汇报一下, 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 谁来说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师:为什么?

生: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有这样的3行, 就是15平方厘米. (板书)

生:每列摆3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有这样的5列, 也是15平方厘米

生:这个长方形是由1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操作, 我们知道了这个图形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 (指) 板书.仔细观察, 刚才摆的过程, 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生:长.生:宽.师:这个长方形的长、宽是多少?

生:5厘米、3厘米.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沿着它的长边能摆5个小正方形,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5个1厘米, 就是5厘米.

生:沿着他的宽边能摆3个小正方形, 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3个1厘米就是3厘米.

师: (手势) ,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那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乘以宽来计算呢?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 自己得出结论, 这是我们现代教学的理念, 使孩子们亲自去参与一个知识形成的过程, 增强孩子们对数学知识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同时, 在这一学习活动中, 每名学生都参与探究过程, 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3. 发现

师:我们来验证一下, (幻灯片) .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且作记录, 填表.生:活动.汇报, 实物投影展示

(设计意图:在动手拼、摆合作解决问题的基础上, 让学生自己感悟出了知识, 经历了发现问题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4. 验证

师:同学们, 你们的这个发现真了不起, 比摆正方形的方法简便多了, 你们可真厉害.所以, 要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生:长和宽.师:知道了长和宽也就求出了长方形的面积.师:一起说,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 快速抢答. (出示幻灯片) 生:回答.师 (第三个图形) :这个图形你会算吗?生:6×6.师:为什么?

(设计意图: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 自己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迁移过来的, 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生:因为正方形的边长就等于是长方形的长和宽.师:那么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生:齐说.师:揭题.

5. 巩固新知, 实践练习

师:请同学们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助小明解决两个问题

三、在解决问题中巩固新知

1. 对比练习. (重难点订正) 2.判断题. (灵活运用) 3.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

(设计意图:练习注意层次性, 既巩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发展了面积的空间观念, 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8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的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生活美、数学的美。小组共同合作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孩子们,大家好!今天侍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让这个盒子更加美丽?(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对,侍老师的想法和你们一样。)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自然明白。

二、新课展示

1.请同学们按照黑板上的要求,带着问题去学习。(自学P6—P7)

(1)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概念。(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的方法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3)运用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动手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孩子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3.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可能有以下几种 :

学生1: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 通过我们组的实验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即上下面积相等,左右面积相等、前后面积相等),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 ,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 :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学生汇报后 ,要求让多个学生演示、表述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

板书:长方体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学生2: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 2, 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板书: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如果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c表示。那么

用字母表示:S长方体表面积=(a×b+a×c+b×c)×2

同学们通过你们刚才的实验,你们是否能总结出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学生3: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我们小组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因为正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面积相等的正方形,所以只要求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乘以六就可以了。

板书: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如果棱长用a表示,那么S正方体的表面积=a×a×6

孩子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操作,我发现你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演示。(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每个同学都参与活动的过程,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长方体有六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也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况且面积相等。从而得出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操作更有利于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合作与探究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四、课堂小结、目标达成

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 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五、拓展创新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3个相同的小长方体盒,现在要将这3个小长方体包装起来,请大家给它设计一个包装方案,并在小组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包装?(学生通过操作、合作、讨论设计出许多包装方案,并说出自己设计包装方案的想法。)有的小组同学把面积最大的3个面重叠起来,有的认为这样包装纸装用得最少,而有的则认为有时不单要考虑包装纸的大小,也要考虑包装是否美观、大方,也有的……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9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反思

白土小学 朱朝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在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和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在小组合作,师生交换中,培育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激励学生勇于摸索,培育学生的摸索精力。为了突破重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让学生人人动手拼摆、察看,剖析推导的方法进行。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和面积盘算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育学生的剖析能力。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给予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尝试、讨论、交换、发现、理解、建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时而喜笑容开,时而愁眉不展,时而争论不休,时而频频点头,充分地涌现出探求新知的全过程。

本课教学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 学生操作的过程中,一部分学生用方格拼长方形时,速度慢,摆的图形不美观,学生操作的时间比较长。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中的疏忽,如果把要求提得再明确一些,学生操作会得心应手,时间也会节省很多,效果会更好一些。2.应用实际有待提高。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10

一、教学按照进程有步骤地实施。

按照教学设计一步一步地实施,学生们基本达到教学目的,能过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也能够正确地应用。

二、重视培养学生数学兴趣。

备课时我认真分析了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探索知识方面没有计划和方法,从日常学习情况看学生们比较懒惰,不能做到积极思考问题,总体看学习成绩比较差。因此,我在安排教学是有意的锻炼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应用方法的能力。

在课上,我组织学生探索面积时,如果按照教材要求就应该直接出示表格请学生观察后填表。我觉得现在的学生实际情况很难观察出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所以,我在组织拼摆之后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表格,让学生根据拼摆结果先填写,再去谈讨

每行摆几个摆了几行面积

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做这样一个铺垫,对于孩子们就相对容易一些。学生们尝到取得学习成果的喜悦,再思考问题就很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会调动起来。

除此之外,我还注重知识灵活性地运用,在推到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后,我又安排一个过渡环节,以几个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为基础,将练习与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结合起来。学生们在我的安排下,一步一步地得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在练习环节,我重视基础训练的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利用组合图形很好地练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同时培养了学生空间观念。

三、出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力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上课的时候不可避免的出现与

教学设计不一样的地方,其中有学生不能顺利达到教学预想的可能,那么,该如何处理?我想,针对学生的问题,赶快调整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学会知识。在这节课上我就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我们拼摆出几种长方形之后,探讨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时,学生们开始听不懂我说话,不知从哪儿去思考和回答,于是我放慢语速,再清楚地说一遍,然后利用手势帮助学生看清楚我问的问题与哪儿有关,学生就比较快速地回答上来。

在我们完成表格填写任务,思考: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有什么关系时,学生在我的手势提醒下也回答不出来时,我开始慌张,于是再次重申问题,学生们不知怎么思考,正在这时,我想到这个问题与上面问题的联系就请刚才回答问题的张境莹同学再把每行有几个与长的关系,有几行与宽的关系说一说,帮助全体同学思考。可就在这时,许志博同学再一次把大家带到另一个误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我当时恨死他了,怎么想到那儿了?我又一次不知所措,责备孩子不行,责备自己不是时候,于是,我赶快问:“我们现在推导什么呢?”同学们异口同声:“面积。”“对了,那刚才许志博说的是什么?是周长的计算方法。”在这时学生反应过来,重新思考得到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教学重点才得以突破。

四、面对学生漏洞进行反思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上完这节课,暴露出一个个问题,回想起来,当然这些问题出现使我慌张的原因是我分析学生情况还是不够全面深刻,设计的教案没有完全符合学生实际,才会不顺利。这次的教训,我应该反省的是,以后在设计教案的时候提前预想以下学生会怎么回答每一个问题,如果回答不上过来应该怎样调整教学方法等等,尽可能多想一些,使教学进程顺利一些。

《摆一摆》(长方形的面积)说课 篇11

《摆一摆》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面积的内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面积的意义和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续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教材重在体现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安排了三部分内容:估一估,说一说,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培养孩子的估测能力;摆一摆,填一填,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试一试,想一想,得出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资源,充分让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是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着眼点。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面积的意义,面积单位,以及用面积单位测量面积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为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奠定了知识和技能基础。另外,可能有部分孩子已经对长方形面积公式有所耳闻,但没有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探索自主建构,提高课堂实效性。在学习面积之前,已经认识的周长可能对面积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如何消除这种影响也是本课的思考点。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对本校孩子的学情分析,何林钰老师把《摆一摆》划分为2课时,本课为第一课时(长方形的面积)。因此,本课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质疑,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三疑”问题导学模式:质疑,探疑,解疑。

即:由问题导向课堂,由问题驱动课堂,课堂以学生为本,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本课通过设置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围绕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索和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索,小组合作探索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经历探究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同时,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让他们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见解,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奠定基础:

1.说面积

2.说面积单位

(二)创设情境,质疑:

导入阶段,通过设计活动让学生快速估计手中长方形卡纸的面积,板书学生分享的估测结果。引导孩子提出问题,质疑。从而引入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三)探疑:

1.自主探疑: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手中三张长方形卡纸的面积,并完成表格。

2.小组合作探疑:

你能想出更聪明的办法不摆了也能知道这个长方形卡片一排有几个这样的小正方形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注意:仔细倾听别人的想法,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学生活动,汇报交流结果。改写表格(露出“长”,“宽”):

3.同桌2人互探:

师:请你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表格,再想想咱们刚刚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你发现了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吗?(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分享)

汇报交流结果: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汇报时给机会让孩子多说,在交流中产生碰撞)

(四)解疑:

1.(PPT出示生活中长方形游泳池的图片)师:如果要测量这个泳池表面的面积,你想怎么办?(引发思考讨论)生:摆,量长和宽等

让学生感受公式的必要性以及利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题单:量一量,算一算(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五)新疑:(引出正方形)

通过狐狸和黑熊的故事,引出正方形的面积。

师:同学们,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我们的探索已经解决了,那正方形的面积又该怎么计算呢?课后思考。

(作者单位:成都市成华区红花学校)

(责任编校:白水)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85页第6题:在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四周,铺上宽1米的小路。(1)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小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并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我并不急于讲解解题思路,而是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然后在4人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再请学生在全班汇报。

生1:我是用“长×宽”求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列式:20×15=300(平方米)。求小路的面积用花坛和小路组成的大长方形的面积———花坛的面积。

列式:(20+1+1)×(15+1+1)-300=74(平方米)

生1的回答刚落,有不少来不及等老师的评价,纷纷举手说还有不同的方法求小路的面积。我采用延缓评价,请其他学生上台板演解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生2:我把小路分解成4个小长方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画图)。先求出4个小长方形的面积,再把它们加起来。

列式:20×1×2+(15+1+1)×1×2=74(平方米)

大家对生2的回答报以热烈的掌声。

生3:我的方法与他们不同,我是把小路这样分的:把小路分成4个长方形和4个小正方形(如图)。

因为它们的宽一样,所以列式:(20+15)×2×1+1×1×4=74(平方米)

生4:我也是把小路分成4个小长方形,但我是这样分的:

列式:(20+1)×1×2+(15+1)×1×2=74(平方米)

生5:还可以把小路这样分:

因为它们的宽都是1厘米,可以这样列式:(20+1+1+15)×2×1=74(平方米)

……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认识到探求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2.让学生通过但与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全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比较熟练的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重点: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猜想、分析、验证得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尺、1平方厘米正方形。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同学们,小动物们要召开运动会了,可是,它们却因为一块草地是正方形的,一块是长方形的,究竟哪块草地大,更适合召开运动会而犹豫不决?(电脑出示)

2.看着这么多你喜欢的小动物愁眉不展,你们想不想帮一帮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来实际操作。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题卡1,想方法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可以利用这一小袋小正方形,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把你们小组求的结果写在长方形下面 师:哪一个小组愿意来介绍汇报一下你们是怎样求的这个长方形面积,带着你们的题卡和学具到前面来。

生1:我们是用摆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方法来求的,在这个长方形里摆了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生2:我们是这样摆的,沿着长边摆4个,沿着宽边摆3个,就可以看出一行4个有这样的3行,也就是4×3=12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办法?

生3:我们小组是用长×宽来求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师:噢,那你们小组是怎么想的,能跟同学们说说吗? 生3:我们小组一开始也是沿长边摆了4个小正方形,沿宽边摆了3个小正方形,后来我们就发现长边摆4个长就是4厘米,宽边摆3个,宽就是3厘米,因此我们就直接用4×3是12平方厘米也就是长×宽来计算的,也是12平方厘米。

师:同学们同意他们小组的方法吗?

师:刚才,同学们有的小组用摆了12个小正方形的办法来求出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还有的小组沿长边摆了4个小正方形,沿宽边摆了3个,就看出了1行4个,能摆这样的3行,也就是12个小正方形,也是12平方厘米,还有的小组通过摆小正方形,想到了长边摆4个,长就是4厘米,摆这样的3行,宽就是3厘米,就可以长×宽来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三、动手操作,验证规律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个闯关游戏,请看第一关:

画出一个面积为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并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第二关:

画出一个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亮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是多少。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师:第三关,通过画和丈量,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研究,我们知道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也就是长方形面积=长×宽,(电脑出示:长方形的面积=长x宽)

四、寓乐于练,应用规律

师:接下来我们就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做个练习,好不好?

1、师:(课件)有一个长方形的窗帘布,长5米,宽3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看看哪位同学真的是出手不凡,快速做在练习本上(汇报时说想法)

生:3x5=15(平方米)

2、师:同学们都会计算长方形面积,那么我把这个题其中的条件改一下,你还能快速的做出来吗?(课件)如果整个窗帘布的长减少1米,宽不变,现在这个窗帘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生:3x4=12(平方米)

3、师:(课件)如果这个窗帘布的长继续减少1米,宽不变,这时这个窗帘的面积又变成了多少平方米?

生:3x3=9(平方米)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这个图形是什么行呢? 生:正方形

师:所以我们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边长x边长。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

(课件)有一块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玻璃,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五、应用结论,解决问题(课件)判断:

1.学生课桌面长10分米,宽4分米,面积是40平方分米。()

2.黑板长3米,宽1米,面积是4米。()

3.一张正方形邮票边长3厘米,面积是9平方厘米。()

4.科技楼的占地面积是一个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400平方米。()

应用:

1.量出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取整厘米数),计算一下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2.学校在开展绿化、美化校园活动中,在操场西边修了一个边长是5米的正方形花坛,请你帮忙算算花坛的面积是多少?

3.正方形草地的边长是20米。长方形草地的长是30米,宽是10米。比较一下这两块草地的大小,看那块草地大,更适合开运动会?

聪明题:

一张长方形纸长19厘米,宽13厘米,面积是多少?怎样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折成的这个最大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折去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六、课堂总结,升华提高

上一篇:文档攻博计划书下一篇:关于规划建设鄯善陆港经济产业园区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