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源学习心得

2024-09-21

沧源学习心得(精选10篇)

沧源学习心得 篇1

沧源学习心得

第二示范小学 赵彩会

受学校关心,我们一行学校领导和六年级的授课老师12人参加了沧源之旅的旅游游玩,游玩活动自2013年7月17日至21日,历时5天。重点路游了临沧城、双江县城、沧源崖画、翁丁村原始部落、孟定。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我感受颇多,收获很大,触动很深。

临沧市可以说是城市园林化,它不仅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使城市更加充满活力。尤其是临沧市的玉龙湖夜景,美得让人置身在世外桃源一般。

经过了长途跋涉,来到沧源的崖画下,抬头仰望到那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崖画,让人感叹先人的智慧与能工巧夺。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崖画已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这些图像多有一定的中心内容,其中有狩猎、放牧、舞蹈、归家、娱乐等内容,真实生动地记录了先民们生产、生活的各种场面。据说沧源崖画会随日照时间、天气阴晴、干湿冷暖等因素不断地变幻色彩,当地佤族和傣族人说它是“一日三变,早红午淡,晚变紫。”景区自然风光秀丽,森林葱茏,植被茂密,岩壁林立,溪流潺潺,民风民情古朴浓郁。

7月20日,我们驱车直奔地处阿佤山深处那常年云雾围绕、距沧源县城的翁丁村,去探访这个有着“中国最后的群居原始部落”之称的佤族部落。现在这个村子还保留着许多佤族的传统习俗、信仰以及独特的传统民居,有着很深的佤族文化底蕴。走到村口时,翁丁村那独特的寨门吸引住了我的目光:只见这寨门的形状好似一个隧道,寨门朝外有长达一二十米的狭窄通道。通道两边围有栅栏,栅栏上布满了荆藤,上面悬挂着一个个令人望而生畏的牛头骷髅。绕着村子走了一转,看到了翁丁村的建筑风格仍旧保持着竹木草顶结构的佤族“杆栏式”和“落地式”茅草房,远远看去好似一朵朵刚从地里冒出来的黄色蘑菇„„步出村寨,浓浓的佤族文化气息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在脑中久久不能挥去。

古人说:“读书万卷不如行万里路”。的确如此,我们这次的沧源之行,让我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也陶冶了情操,增长了见闻。

沧源学习心得 篇2

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 Gardner和Lambert就开始关注外语学习动机并进行研究, 提出了外语学习动机的社会心理学模式和社会教育学模式, 从融合型动机视角对学习动机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 建立了以学习动机为基础的二语学习模式[1]。20世纪90年代后, 随着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 西方学者对外语学习动机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 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得到了有效的验证。其中, 社会心理学模式 ( Lambert, Gardner) 、外语学习动机三层次说 ( Dornyei) 、语言自信心理论 ( Clement) 、神经生物学模式 ( Schumann) 、扩展动机理论 ( Tremblay, Gardner) 等理论模型对当代外语学习动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内关于外语学习动机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最早是对国外外语学习动机理论进行介绍, 对国外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进行深入的探讨。20世纪90年代后, 外语学习动机才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被学者们广泛关注, 并从认知理论、社会学、行为主义、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进行了诸多研究, 为我国外语教学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国内学者王初明、高一虹、文秋芳等最早借鉴西方外语学习动机理论进行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从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兴趣、成绩、个人发展、学习环境、学习观念等不同视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2~5]。

国外的研究为我国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与运用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 但我国中学生的语言习得环境与国外相差甚远, 国外的研究结果在我国也不可能完全适用。同时, 国内学者侧重于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 但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大学生或职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也有所差异, 因此, 本文选取了云南农村佤族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试图通过调查佤族地区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 寻求有效激发农村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途径, 最终提升佤族地区农村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2 研究方法

2.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所选取的调查对象是云南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三所中学的佤族学生, 共发放180份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168份, 有效率为93.33%。其中, 男生102名, 女生66名, 所有被试均为农村佤族生源。

2. 2 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研究方法。其中, 文献法主要是通过文献查阅, 总结国内外已有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 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同时, 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外语学习动机理论与测量工具的基础上, 自行编制了《农村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了原始数据。

此外, 本研究采用SPSS ( 18.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处理与分析, 主要包括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均值分析等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 1 学习动机类型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佤族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问卷的KMO值为0. 874, 巴特利特球形检验值为0. 000, 拒绝0假设, 比较适合做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自动得出五个因子, 累积解释方差为37.243%。根据各个因子的内涵, 分别将五个因子概括为融合型动机、外部动机、教学动机、内部动机和社会责任动机。

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 农村佤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五个因子的均值得分在3.0272 ~3.2540之间, 学习动机的整体水平偏低, 其中社会责任动机均值得分最高 ( M= 3. 254) , 而内部动机均值得分最低 ( M = 3. 0272) , 融合型动机、外部动机和教学动机的均值得分分别为3. 0450、3. 1769和3. 1369。这一研究结果表明, 农村佤族中学生由于成长于经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边疆地区, 其英语学习动机整体偏低, 但研究结果也显示佤族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大动机来自于社会责任, 是出于为国家富强繁荣而学习外语, 具有较强烈的国家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点与城市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完全不一致[6]。

3. 2 学习动机各维度分析

为进一步深入分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状况, 本研究对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五个维度进行了逐一分析, 以探索其学习动机的基本状况。

3. 2. 1 融合型动机维度

从农村佤族中学生融合型动机来看, 仅有11.9% 的学生认为自己“真的喜欢学英语”, 而35.7%的学生不赞成这一观点, 可见, 佤族中学生学习英语并非完全出于对某一种语言的爱好和兴趣, 很可能是因为就业或应试教育而不得已才学习英语。在移民方面, 佤族学生期望把英语学好, 以便“最终移民外国”, 有21.4%的学生赞同此观点, 而52.3%的学生持反对意见, 这主要是由于出国所需的费用过高, 很多佤族中学生都从未考虑过此事。对于一门区别于本民族语言和汉语的语言,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培养英语思维, 但仅有38.2% 的学生赞同“学习英语对我重要, 因为将使我能够像讲英语国家的人那样去思维和表现”, 表明大部分佤族学生的英语思维并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当然, 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期望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更多的成就感或被尊重感, 21.5%的学生认为“如果懂一门外语, 别人将更加尊重我”, 35.7% 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对我重要, 能让我获得成就感”, 这种英语学习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多样性。

3. 2. 2 外部动机维度

在外部动机中, 佤族中学生的整体外部动机趋于明显, 这主要是我国一直将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考试科目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 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工作和发展。研究结果显示, 47.6%的学生赞同“学习英语可能对我重要, 因为有利于今后找理想的工作”, 42.8%的学生赞同“学习英语, 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其他专业”, 可见, 农村佤族中学生学习外语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非常强, 很大一部分学生完全是为了考试和找到理想工作才努力学习英语的, 这也是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导致的一个负面结果。然而, 仅有少数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提升自我价值或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仅有11.9% 的学生完全赞同“学习英语对我重要, 因为将使我能够更加自由地参加讲英语国家文化群体的活动”, 21.4%的学生完全赞同“学习英语对我重要, 因为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英语国家的艺术和文学”, 仅有为数很少的佤族学生为了了解西方文化而学习英语。

3. 2. 3 教学动机维度

一直以来, 部分学者认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但实际上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影响极大, 甚至与学生的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着必然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19.1%的佤族中学生“不喜欢英语老师”, 仅有19% 的学生“非常喜欢我的英语老师”, 仅有11.9%的学生认为“我的老师的教学生动有趣, 富于启发”, 可见, 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较大, 还可能会导致某些学生因不喜欢教师而厌学, 但佤族地区的英语教师整体水平偏低, 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此外, 教材和课外活动也对学生英语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 仅有4.8%的学生认为“教材内容富于吸引力”, 而30.9%的学生都认为目前所使用的教材不具有太大的吸引力。目前, 少数民族地区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基本上是根据东部沿海学生的实际情况所编写的, 几乎没有突出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特殊性、语言学习特殊性及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 亟须编制适合少数民族学生特点的教材。在应试教育环境下, 佤族中学生的英语课外活动也明显较少, 仅有4.8%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课堂学习与课堂教学占据了学生的绝大部分时间。

3. 2. 4 内部动机维度

内部动机是个体自发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旦形成之后就相对比较稳定, 也是最直接的、最有力的学习动机之一。研究结果显示, 仅有4.8%的学生“对英语一见钟情, 说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而45.3%的学生对此持反对意见, 14.3% 的学生“对现在的英语学习很有兴趣”。可见, 仅有少部分佤族中学生是出于对英语语言的爱好和兴趣而学习。因受到三语现象的影响, 佤族中学生在学习本民族语和汉语之后继续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确面临很多困难, 所以兴趣不浓厚。

此外, 部分佤族中学生学习英语还很可能是出于超越其他人、增强自信心的一种好强心理, 35.7%的佤族学生期望“英语成绩超过其他同学”, 42.8%的学生“对学好英语我充满信心”, 19%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成绩好”。可见, 佤族中学生的好强心理和竞争意识也对其英语学习动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2. 5 社会责任动机维度

研究结果表明, 佤族中学生的社会责任动机维度均值得分是最高的, 也就是说, 很多佤族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让自己的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充分地展示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研究数据分析显示, 38.1%的学生“学好英语, 我才能很好地为我国的富强尽力”, 59.6%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世界各国”, 而38.1%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让世界了解我国”, 因此, 佤族中学生尽管地处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 但他们比发达地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使命感更为强烈, 而学习英语的功能性目的也更少。

3. 3 学习动机与英语成绩的关系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佤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学习动机的五个维度融合型动机 ( r = 0.178, P < 0 .05) 、外部动机 ( r =0. 411, P < 0 . 05) 、教学动机 ( r = 0. 282, P < 0 . 05) 、内部动机 ( r =0.362, P <0 .05) 和社会责任动机 ( r =0. 323, P < 0 . 05) 均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 见表3) 。

此外, 回归分析结果还表明, 在学习动机的五个维度中, 仅有内部动机对英语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 R2= 0. 131, F = 32. 112, P0 . 000)

注: ** p <0.01 ( 双尾检验) ;*p < 0. 05 ( 双尾检验) 。

4 结 论

本研究通过对云南农村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 试图分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及基本状况, 研究结果表明: ( 1) 佤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可归纳为融合型动机、外部动机、教学动机、内部动机和社会责任动机五种类型, 其中社会责任动机均值得分最高, 而内部动机均值得分最低; ( 2)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佤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学习动机的五个维度融合型动机、外部动机、教学动机、内部动机和社会责任动机均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 3)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在学习动机的五个维度中, 仅有内部动机对英语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见, 农村佤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整体水平偏低, 有必要从教材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佤族地区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 以最终提升佤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

摘要: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外语学习动机相关理论与测量工具, 以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沧源佤族自治县三所中学168名佤族学生为被试, 分类佤族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类型及其基本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农村佤族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可归纳为融合型动机、外部动机、教学动机、内部动机和社会责任动机五种类型, 其中社会责任动机均值得分最高, 而内部动机均值得分最低;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五个维度融合型动机、外部动机、教学动机、内部动机和社会责任动机均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但仅有内部动机对英语成绩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农村,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Gardner, D.﹠Miller, Lindsay.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2.

[2]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 2001 (6) .

[3]高一虹, 等.英语学习动机类型与动机强度的关系——对大学本科生的定量考察[J].外语研究, 2003 (1) .

[4]高一虹, 等.大学生基础阶段英语学习动机跟踪——综合大学英语专业样本报告[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8 (6) .

[5]文秋芳.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导读[M].学习和运用第二语言的策略.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论沧源岩画的思想意蕴论文 篇3

宗教信仰。

新石器时代,他们认为自然界中每一种事物都存在神灵,所以,他们把人的情感赋予了大自然的各种事物,这些沧源岩画就成了他们思维的产物,岩画所呈现的内容一定程度反映出佤族先民的宗教信仰。在一号岩画点,有许多牛的图案,牛被云南的佤族先民喻为财富与力量的象征,在画面中,有的被人们牵着,也有的被人们骑在身上,还有的两只牛在对峙,看架势像在格斗。古代进行祭祀活动时,主持者往往都是用手拿着牛头的。另外在一号岩画点二区的画面上有一个很大的人物,头被画成扁带的形状,两只手叉着腰,头上面有两个卷云图案,这个人应该就是巫师。在六号岩画点,有的岩画描绘的人物头部、肘部都修饰有羽毛,还有岩画中人物披着用羽毛做的衣服,如同展翅飞翔的鸟,异常华丽,这些多是巫师的装束。从这些画面中都可以看到佤族先民对宗教的信仰。

自我的空间。

佤族的先人们对于大自然的力量很惧怕,但无形中也培养了他们为生存而搏斗的顽强精神。在他们相信神灵的同时,也坚信只有依靠人们自身的能力才能赢得族人生存的机会。岩画中所表现的除了对神灵的`崇拜之外,还有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也有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信念。在六号岩画点,画面中间有一个圆形的山洞,在山洞的左面有一个人进出山洞,在山洞的附近还有一些活动的人群,这些场景既是当时人们穴居生活的真实记录,更是当时人们对抗自然的风雨,抵御野兽侵犯的意识。在二号岩画点,我们可以看到画面由三部分组成,上面的画面是舞者高举两臂,下蹲屈膝,好像是战争前的进行的宣誓。中间的画面中间坐落着一个村寨,上面有十余座房屋,所有房屋的屋顶都朝向村寨的中心,房屋中间有一个大型的广场,还有几间房屋比较大,应该是族人召开会议的地方,广场的中央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人畜的活动。最下面的画面是反映战争的,有的人在拉弓射箭,还有的紧握双拳,还有的踢直了腿,旁边还有陈列的尸体。从这些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对抗自然的坚强意志,也反映了新石器的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意识。

群体协作。

生产力的水平往往决定着社会的意识形态,三千余年前的佤族人居住在环境极其恶劣的沧源一代,简陋的生存条件,简单的工具,人们要得以生存,比须要依靠群体协作来狩猎和采摘果实,只有如此才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群体协作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于个体力量薄弱,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获得食物的基础之上的。在探明的一千余幅岩画中,有百分之九十的岩画反映的是人们狩猎和采摘果实的场景。

在六号岩画点,画面的上部分人们设好埋伏,牛群进去埋伏区,有一只牛被捕获,中间的人群在齐心协力采摘果实,画面的下面是猎人在拉弓射鸟。在一号岩画点,有一副典型的狩猎图,画面用小弧线代表山,大弧线代表大地,山上有野兽行进,山顶和山脚都有人把守,野兽的右边有一个人在拉弓,这是三人狩猎的典型画面。受当时工具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他们必须依靠群体协作的力量来求得生存。

沧源县民族中学县庆先进集体事迹 篇4

沧源县民族中学

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目前办学规模为38个教学班,其中初中部12个班,高中部26个班,其中少数民族生占91%。学校为云南省省定民族中学、云南省二级完全中学,是沧源县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沧源县民中中学一直享有“佤山学府”的美誉,除了得益于逐年上升的教学质量以外,还得益于蒸蒸日上的民族特色班。每年的司岗里狂欢节,沧源县民族中学都会抽出民族特色班的学生参与到大型的舞蹈表演。今年的50年大庆,沧源县民族中学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共抽出400多名学生参与到“千人甩发百人木鼓”舞表演。

一、围绕中心,打造民族特色班,勇做活力军

沧源县民族中学作为沧源县人民大众的一支队伍,要充分发挥学校的先锋引领作用,以建设“最美沧源”为总体目标,争当沧源原生态文明建设的活力军,以民中学生的活力绽放佤山学子魅力风采,营造文明氛围。2010年以来,通过打造民族特色班,打造少数民族文化,激发了少数民族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从而推动了沧源县佤族文化的发展。

二、以“团结拼搏”增强凝聚力

在接到“千人甩发百人木鼓”舞表演的通知后,沧源县民族中学立即成立工作小组,并制定了相关的工作方案,由校团委牵头,联合政教处等部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齐心协力参与到“千人甩发百人木鼓”舞的表演。这一切离不开沧源县民族中学全体师生的团结与拼搏。沧源民中始终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格的纪律,除了学生的配合以外,各部门之间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各班主任、任课教师等都大力支持,而学校对带队教师更是制定了严格的工作任务,带队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要负责好学生的考勤,更重要的是要高度负责学生的安全。

三、佤山学子创新活力美,敢于“争先”

抽出跳“千人甩发舞”的400多名女生,作为佤山的学子,一是不骄不躁。按时到位,虚心和佤山歌舞团的老师进行训练。二是不甘落后,敢于争先。在第一天的学习中,400多名女生把学习上的干劲带到舞蹈中,大多数人基本上把所有的舞蹈动作都领悟到位,从而将佤山学子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

四、以佤山学府“正能量”绽放学子风采

沧源民族中学严格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广大师生具体的工作任务,严格抓好每一个“建章立制”环节,同时发挥好学校精细化管理特色。在本次的50年县庆表演中,按时入场,有秩序退场,将佤山学子的“正能量”风采挥洒在声势浩大的具有佤山神韵的“千人甩发百人木鼓”中。

五、为成就“最美沧源”贡献力量

学生平时的学习任务紧,存在一定的疲劳。但是作为佤山的儿女,他们的心中始终做到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佤乡。头顶烈日对于佤山的儿女来说是平常的事。可贵的是,为了第一次彩排,很多学生都没能按时吃晚饭,但很多学生并没有因此而抱怨,都全身心地投入到彩排表演中。

沧源学习心得 篇5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年之际,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全面展示党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县民族小学于2011年6月30日上午在校园内举办了建党90周年图片展览活动。图片展分为《辉煌壮丽的史诗》和《腾飞的中国》两个部分。

通过观看图文并茂的展览,孩子们更加真切、直观地了解到我党的建设史,奋斗史,增强了他们对党的认识和理解。

沧源县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篇6

沧源佤族自治县地势呈北、中部高, 东、西、南3面低, 属沟谷纵横的中山河谷相间的地貌, 在整个地貌中又分为深切中山河谷、中切中山宽谷盆地、岩溶山地3种地貌单元, 构成较为复杂的地形。境内最高海拔为窝坎大山山峰2605m, 最低海拔为南汀河出境处460m。山脉大多呈南北或偏南北走向。以窝坎大山山脉为分水岭, 将境内河流分为怒江、澜沧江两大水系。南滚河属于怒江水系。

1.1 沧源县野生竹类分布状况

2007年以前沧源县大部分野生的竹林主要分布源在西南部班洪、班老、芒卡3个乡镇, 分布面积2000hm2, 占全县野生竹的50%, 主要分布在南滚河自然保护区周边, 分布的竹种主要有苦竹、龙竹、毛竹和特有珍稀竹种巨龙竹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 直径可达30cm, 竿高可达30m以上, 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m, 是我国南部热区最有发展前景的优良生态经济型竹种和特大型工业用材竹种之一。

竹子特别适于在区域间公路沿线、周边林地和田间空地、少数民族村寨的房前屋后、江河沿岸、堤岸箐边广为种植, 既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又能更好地衬托、点缀和美化亚热带生态文化景观, 更有效地推动特色旅游产业开发, 同时取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2 沧源县人工栽培竹类状况

目前33.33以上的有10个基地, 26.67hm2生态竹林农家乐1个, 3.33 hm2的云南甜龙竹笋用基地示范园基地1个, 在针对竹林经营集约化高度重视下, 竹林的栽培面积逐步增加。

1.3 竹类加工经营现状

2007年以前, 竹业在沧源佤族自治县是农户为生产、生活而在自己的承包地边、田边、林地中、寨子边种植的小规模经营制度。以前农户对竹产业的认识只是“种竹为自己用”, 没什么经济效益, 加之现有的竹林资源比较分散, 给竹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便。虽然竹类资源丰富, 但商品性差, 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商品优势。目前沧源的竹材加工销售企业都处于停工状态。

2 存在问题分析

2.1 竹加工企业综合经济实力较弱, 产业投资能力差

竹产业的形成和确立与投入关系重大, 如投入不足, 竹产业从资源保护、培育到开发利用都难以形成气候。沧源县是云南省典型的山区农业扶持县, 综合经济实力较弱,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人民生活总体水平低, 工业不发达, 农业基础较为薄弱, 乡镇企业发展滞后, 支柱产业单一, 自我发展的后劲不足。因此对竹产业的投入相对不足, 导致竹类资源的培育、保护不利和开发利用基础薄弱, 大的企业加工因原料不足, 难以招商引资, 小的竹产业企业因生产工艺和资金缺乏等因素, 企业规模小, 缺乏竞争力, 不愿加工竹业, 导致竹加工企业匮乏。

2.2 缺乏规模化的优质资源, 竹林商品性差, 竹林结构不合理

沧源县地处偏远山区, 整体来讲交通闭塞, 距离国内市场远, 运输线长, 文化落后, 信息不灵。全县的竹林结构不合理。据统计, 全县的竹林毛竹10000hm2, 甜龙竹和其他野生竹类有10000hm2, 天然竹林被过度采笋, 只采不管, 笋越采越小, 发笋率逐年下降, 造成竹林衰退, 部分竹林老化程度严重;在竹材的采伐管理上无合理的标准, 导致林农在竹材采伐上随意采伐, 严重影响了整个竹林的结构形成, 影响了竹林的长远发展。

2.3 竹产业品种开发缺乏科技新产品

大多数竹企业的产品多数是竹炭、竹制品、竹笋食品等传统竹工艺品产品, 无明显的优势生产产品, 产品的附加值低, 导致企业无竞争力, 难以适应市场的的发展需要, 目前科技含量较高的竹纤维提炼、竹浆产品的开发又要有较高的企业科技生产技术和较好的竹类品种, 生产还要上规模, 所以传统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当前的市场。

3 竹产业市场发展分析

3.1 竹炭、竹质人造板市场潜力大

竹材产品进入工业化生产, 使竹材的用途和地位大大提高。由于竹材比木材具有更优良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装饰效果, 使“以竹代木”的设想正逐步变为现实。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对建筑模板的需求正在大幅度增长, 而果蔬业的飞速发展对果蔬包装框的需求也将大幅度增长。云南竹质人造板市场需求量还会有较大发展, 对竹材原料的需求量也会随之大幅度增加。

3.2 沧源县特有巨龙竹资源

世界性的森林资源危机和木材紧缺, “以竹代木”呼声日益高涨, 以巨龙竹整竹用作组装式民用竹建筑、郊野别墅、旅游度假区特色建筑等受到国内外关注, 市场潜力巨大, 巨龙竹堪称竹中极品, 开发前景十分诱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 巨龙竹的生长也受一定的影响, 由于生长期缩短, 形成的直径30cm的大茎材都逐步减少, 笔者20世纪90年代在沧源县上班老乡还经常看见直径35cm的巨龙竹, 这几年大直径的巨龙竹难看到, 但是独特的气候地理位置, 其他地区替代不了, 要巩固好本地的竹类资源, 开发新产品, 才能占领市场。

4 沧源县竹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4.1 加大技术创新资金投入, 推进科技兴竹产业

针对沧源竹产业的实际, 重点开展了竹林高效经营关键技术的试验发展。应用推广的技术成果面向农户、面向生产, 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而可见。2007年来, 在沧源县投入技术发展资金达300万元, 重点开展了竹林高效经营技术试验与示范、区域性土壤测试分析、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建设与评估等项目的试验和研究工作, 为竹业发展提供管理和生产的技术保障。2012年在勐省镇芒阳村建立了一个本地甜竹竹笋笋材生产示范园的基地, 经过一年来的建设, 目前发笋率高, 主要培育版纳甜龙竹笋用材, 本种是沧源县产区最常见的笋用竹, 其笋无苦味, 蔬食颇佳, 故当地亦有“甜竹”之称。

开发竹生态文化景观旅游, 到云南来看江浙的竹种, 人们也不稀奇, 要大力发展本地特有珍稀竹种巨龙竹, 使到沧源旅游的人到处看见成林的巨龙竹林, 加快发展公路一带的巨龙竹和甜龙竹种植, 使外地的游客看得见竹, 吃得上竹宴。

4.2 激励竹企业机制建设, 推进科技兴竹加工企业

实行以奖代补、重奖示范户和奖励积极参与技术推广与社会化服务的政府管理人员和技术推广人员等手段, 建立激励机制, 在当地树立应用新技术出效益、技术致富新观念, 要学习江浙一带先进的竹类加工企业, 逐步培养本地企业与江浙企业的合作, 学习他们先进的加工科技成果, 将其转换为自己能有的资源, 才能扎根本地, 长期服务本地的经济利益, 企业才能长久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技术对经济的发展起重要性的作用。

4.3 培养竹农的科技经营管理意识

沧源县实施退耕还林后,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矛盾还将更加突出。在广大山区发展竹产业能大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矛盾, 甚至在部分地区可完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菜笋产业还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增加抗风险能力的需要。

沧源县竹产业经过6年来的发展已初见规模, 也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但是优质竹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用事实说明政府在引进竹品种、引进新技术的同时, 要考虑因地制宜、实地实竹, 要从实际出发, 尊重竹农愿意, 量力而行, 不要搞那些脱离群众, 劳民伤财, 吃力不讨好的东西, 不脱离群众的需求, 抓好竹产业示范园的典型, 要引导农民经营观念的转变, 进而形成自己的科学管理经验。

5 结论

据调查, 2014年高效经营的竹林年产值达到0.5~1.5万元/hm2, 目前开采的笋用竹最高产值仅竹笋一项就达800万元, 竹林经营效益实现历史性突破, 农户参与竹林高效经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沧源县, 建立政府引导、科技创新推广、农民参与、企业投资的良好环境, 沧源县竹产业化发展对推进当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全面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要:从沧源县竹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分析、沧源县竹产业发展优势、竹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发展对策等5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竹产业,发展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 《云南竹类植物地理分布区划研》、《云南竹类多样性保护及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辉朝茂著

[2] 《关于发展竹产业的意见》 (沧发[2007]36号) 的决定

沧源学习心得 篇7

为保障办公室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结合工作实际情况,建立相应职责,请遵照执行。

一、负责各类文件起草和上传下达工作及日常事务,综合协调办理各项事务。

二、负责各类文件、信函、传真等的收发、传阅、批办等管理工作。

三、负责编印简报,报送信息工作、建立工作记录台账,会议记录,局大事记录等工作。

四、负责会议的部署安排、来客接待等。

五、负责打印各类材料、文件,收集、登记、整理机关文书档案,并做好保密工作。

六、负责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沧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二〇一一年七月十日

沧源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日常办公室制度

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办公环境,规范办公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服务水平,提升单位形象,特制定以下日常办公室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执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学习业务知识。

二、爱岗敬业,工作踏实、认真、严谨,按时按质量完成本职工作,做到忠于职守、精通业务、秉公办事、热情服务。

三、上班时间不准大声喧哗、不准打瞌睡,尽量减少私人电话及聊天,严禁看与工作内容无关的书刊、杂志、玩电子游戏,上网聊天等不良现象。

四、对工作认真,严格按规定时限完成审核、上报工作,接待群众热情礼貌,杜绝“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的发生。

五、要按时上下班,不得随意迟到、早退、缺席。因新农保各项工作业务量大,需要加班,要服从安排。

六、因事、因病需要请假事先写请假单(急病例外),报局分管领导批准后,交到值班室。

七、工作中因不负责任或故意违反规定,造成事故的,视其情节轻重,向上级领导汇报。

沧源学习心得 篇8

围绕“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活动主题,沧源县残联创新开展活动思路,转变开展活动方法,结合当前开展“四群”教育工作的要求和挂钩联系上班老村的实际,与上班老村两委及驻村工作队及时对本次“全国助残日”活动方案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活动方案,对活动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以县残联主办、上班老村两委协办的形式,将今年助残日活动延伸至新农村建设挂钩村——班老乡上班老村举行。

1、以“四查五实六联”,开展“四群”教育活动 在助残日活动期间,按照县委关于以“四查五实六联”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教育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工作要求,5月11日下午,县残联干部职工深入挂钩村围绕开展“四个查找”、突出“五个实惠”、实行“六个联户”的要求,进村入户,与挂钩联系残疾人户座谈,了解挂钩联系户生产、生活中的情况,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了解他们的发展愿望和康复需求,并鼓励他们要自强、自立,树立残疾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通过开展“四查五实六联”工作,拉近了与挂钩联系户的距离,改善了干群关系。同时,发动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志愿者、党员、团员、少先队员采取多种形式在生产、生活上帮扶贫困残疾人。

2、召开座谈会,开展助残日宣传活动

5月12日上午,围绕“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本次助残日活动主题,在班老乡上班老村召开残疾人座谈会。参加本次助残日残疾人座谈会的有上班老村45名残疾人、上班老村两委班子领导、县乡驻村“四群”工作队、班老乡党委政府领导和县残联全体干部职工共62人。座谈会上,一是县人民政府副处级调研员、班老乡“四群”工作队队长兼上班老村“四群”工作组组长杨志强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二是县残联理事长郑仕文同志围绕“加强残疾人文化服务,保障残疾人文化权益”助残日活动主题,结合“四群”教育工作的要求,就开展助残日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残疾人工作的职责、内容、重要性与参加座谈会的残疾人作了介绍,宣传党和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政策、措施和相关法规;三是县残联干部职工与残疾人进行交流,耐心为残疾人们解答问题,听取残疾人在康复服务、扶贫、适用技术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记录,期间,根据群众的反映,郑仕文理事长等亲临一位身患疾病的残疾人家中探望,了解情况,查看病情,并提出解决措施;四是县残联向参加座谈会的45名残疾人发放了人均100元共计4500元的慰问金;五是县残联向上班老村残疾人协会赠送了一批有关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农村适用技术等方面的图书。座谈会由上班老村主任保学峰同志主持,为了开好这次座谈会,县残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备好了瓜果、糖果、茶点、烟酒。会后,与会的全体残疾人和各位领导一起出席了县残联出资、上班老村两委筹办的午餐,午宴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进一步拉近了距离,增进了了解,加强了沟通,联络了感情。

2012年沧源县第二十二次全国助残日活动座谈会现场

县政府副处级调研员、班老乡“四群”工作队队长杨志强在座谈会上讲话

县残联理事长郑仕文同志在座谈会上讲话

班老乡乡长李强和县残联副理事长杨军在座谈会上

县、乡领导为部分残疾人发放慰问金

县、乡领导与残疾人共进午餐

沧源学习心得 篇9

1.1 认识不到位

山区农民传统的“靠山吃山”的意识, 一时难以改变, 尤其是实行禁牧不能接受。因此需要下大力气加强宣传教育, 用实事说明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并要从政策上引导, 技术上帮扶, 从农民的切身利益着想, 帮助他们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 发展经济, 增加收入, 才能转变群众的思想, 使生态修复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确保生态修复建设取得成效。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在全社会进行宣传, 并以典型样板做引导, 尽快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 这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开展的基础之一。

1.2 缺乏统一规划协调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做好统一规划, 协调发展。首先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生态修复建设实施规划方案, 使这项工作有计划的进行;其次, 保护生态与保护农民利益要统一考虑, 要使生态、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三是鉴于生态修复建设工作的复杂性, 这项工作必须有水利、林业、畜牧、农业、科技、财政、扶贫、执法等部门相互配合, 共同推动,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做好协调工作, 它需要多项措施相配套, 才能真正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生活质量逐渐改善, 社会、经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1.3 科技含量低

生态修复建设工程实施时间较短, 技术路线还不成熟, 科技含量较低。到目前为止, 生态修复实用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 缺乏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快速恢复稳定的生态环境技术措施的基础资料。需要尽快对生态修复区进行统一规划, 摸清底数, 制定出不同基础条件下的生态修复具体措施。同时对实施生态修复区的生态系统压力形成与解除的措施, 生态系统压力解除后的恢复机制, 生态环境自身演化规律和可恢复的程度进行专题研究, 找出最佳路径。还要加强生态修复的监测工作, 对其效果及时进行追踪调查对比和综合评价。

1.4 缺乏资金投入

生态修复主要依靠大自然的自身的能力, 但还需要辅助一定的工程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就需要资金支撑。因此能否落实稳定的专项生态修复建设资金, 是实施生态修复工作的关键。目前我县生态修复投入资金严重短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重点是加强封禁和治理成果的管护, 加大水土保持执法力度, 做到确实退得下、封得住、禁得住、稳得住, 尽管比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投资小, 但也需要一定的专项且稳定的资金支撑, 才能实实在在做好生态修复工作。目前我县还没有生态修复建设专项资金, 只能从有关项目中挤出少量资金来开展工作, 且这部分资金不稳定。另外, 要使生态修复工作持续稳定的开展下去, 配套措施是不可少的。而实施生态修复的地区大部份是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 地方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无力自筹资金支撑生态修复配套措施的实施, 使生态修复工作难以扎实的进行下去。因此, 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 国家必须有专项资金的投入。

2 生态修复建设的具体措施与成效

2.1 全县小 (二) 型以上蓄水工程及县乡 (镇) 水电站工程确权划界和划定工程保护范围, 累计共完成30座水库、17座水电站、21条渠道工程的确权划界保护工作, 总划定保护面积41.5平方公里。在工程管护区内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 做到建一件工程, 绿一片山, 保一方水土, 涵养水源, 控制水土流失。

2.2 在诸河道上游村寨及居住在水土流失严重山区的村寨进行了移地搬迁, 搬迁户36户, 是傣族让坝100亩, 佤族让山2000亩, 傣佤两个民族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2.3 结合“四荒”资源治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在部分乡 (镇) 开展了试点治理工作, 治理方式以承包、租赁、拍卖等多种形式进行, 共计承包治理面积5510亩, 已治理面积4390亩;租赁面积8210亩;股份合作治理面积30000亩, 已治理面积25000亩, 投劳45.5万个工日, 投资750万元;拍卖面积26830亩, 已治理面积26100亩, 拍卖金额1034.9万元, 做到谁治理谁受益, 充分调动了治理者的积极性, 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

2.4 结合国家退耕还林的有关政策, 尊重自然规律, 依靠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恢复植被, 全县十个乡 (镇) 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 认真地开展了退耕还林、荒山植树造林、小水电代燃料、建沼气池等工作, 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 改善生态环境。从2001年至2006年, 全县累计完成退耕还林面积12.2万亩, 植树造林面积12.8万亩, 封山育林面积22.62万亩。使林草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44.1%提高到65%, 改善生态环境, 建设秀美山川,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5 开展了芒骂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该工程实行了“山、水、林、田、路”的综合治理措施, 工程治理面积12平方公里, 其中, 基本农田1456亩, 水保林6230亩, 果木林种植400亩, 封禁治理9000亩, 保土耕作1346亩, 水平沟2500米;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3处, 林间路4条长1000米, 灌溉沟渠3800米, 完成土石方量16.8万方, 群众投工7.6万个工日, 共计投资108万元。

2.6 大力宣传、提高全民的水土保持意识, 自《水土保持法》颁布以实施以来, 坚持以“水土保持是山区发展的生命线, 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 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是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主题, 采取各种宣传方式, 利用“3、22”世界水日、科普宣传日周、广播、电视、宣传栏、宣传牌等宣传教育活动, 共发放宣传材料2500份、宣传牌150张, 在重要交通干线设立永久性宣传碑3块;督促各生产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三同时制度的同时, 并严肃查处5起水土保持违法案件, 在执法过程中加大执法力度透明度, 增加了民众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法制观念。

2.7 通过开展了沧源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试点工作,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审批管理规定, 水土保持“两费”征收, 沧源县水土流失“三区”公告以及地方性配套法规政策, 并设立永久性水土保持宣传碑、铁皮宣传牌等, 加大了水土保持的宣传透明度, 使全县各族人民群众对土保持工作的认识有所提高,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牢记树立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 以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维护为根本目标, 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全面做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执法、综合治理、生态自我修复等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有关指示, 严格执行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 全面规划, 综合防治, 因地制宜, 加强管理, 注重效益”的方针。

3 结束语

在今后的水保生态修复建设中, 要牢固树立项目带动意识, 抢抓机遇, 多方争取资金, 借助项目促发展;牢固树立重点突破的意识, 围绕农业与农村中心工作, 攻坚破难, 集中力量办大事;牢固树立典型引路意识, 做到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勇于创新求实效;牢固树立求真务实意识, 脚踏实地地干好工作;牢固树立团结协作意识, 注重配合, 服务大局, 形成合力抓落实。

参考文献

[1]高福军.水保生态修复的试点探索与成效[J].中国水利, 2010 (12) .

[2]贺志新, 倪伟, 王凤香.临朐县生态修复试点工程的实践[J].山东水利, 2010 (5) .

沧源学习心得 篇10

工作总结及二○一一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整顿和加强机关工作作风建设的重要一年,也是贯彻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最后一年。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残联的关心指导下,在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残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奋斗目标,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恪守‚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规范,在主动中求创新、谋发展、聚人心,满腔热情、饱含深情、富有激情地对待残疾人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各项残疾人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不断开创残联工作的新局面,全县残疾人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一、2010工作开展情况 一年来,我县残疾人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业务指导下,围绕残疾人的基本需求,立足基层、面向农村,切实加强残疾人组织建设、康复、就业培训、扶贫解困和社会保障等工作,一心一意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按照要求,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

(一)基层残疾人组织服务网络健全完善

按照‚城市抓社区,农村抓乡镇‛的要求,我县切实加强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努力形成‚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残疾人组织网络,不断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乡镇残联建设,93个村(社区)残疾人协会完善了相关工作制度和职责,残疾人专职委员配备到位并切实发挥作用,并调整了个别不称职的专职委员,建立了残疾人工作联络站,实现了残疾人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健全的工作管理体系,为推动基层残疾人事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准确掌握残疾人状况,纳入信息化管理。年初对乡镇残联理事长进行了相关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对残疾人工作者素质要求、加强核发第二代《残疾人证》工作、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等内容进行培训。三是建立了我县优秀残疾人才库和残疾人特殊艺术人才库。县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人协会、智力残疾人亲友协会、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按照年初工作计划,切实履行‚代表、服务、维权‛职能,开展各种帮扶服务,不断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

(二)认真抓好残疾人康复工作

1、认真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在卫生部门的协助配合下,深入乡镇、工委、农场对322名眼疾患者进行白内障手术适应性筛查,确诊白内障患者103人162例,成熟可实施复明手术的有133例;邀请新加坡眼科专家到沧源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52例,输送患者到昆明实施青光眼复明手术1例。

2、为7名低视力患者配用助视器。

3、举办聋儿语训及家长培训班,对4名聋儿进行了听力测试和语言训练,开办聋儿康复知识讲座,培训聋儿家长4名,对有部分残余听力的聋儿验配助听器3台,配合新加坡五官科医生对7名聋儿开展手术适应性调查,护送3名聋儿到昆明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前检查。

4、加强精神病防治工作,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精神病人状况调查,建立档案,以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依托,开展精神病患者家庭管护康复治疗216人.5、依托社区和家庭,对13名肢体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对6名智残儿童进行了训练指导、培训家长6名,对4名脑瘫儿童实施康复训练,开展盲人定向行走训练3人。

6、与台北曹仲植基金会合作,对等向贫困残疾人捐赠并免费发放轮椅50辆;发放座便器等辅助器具17个。共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67件。

7、配合美国心血管病专家到沧源开展农村50岁以上居民体质检测,对10岁以下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进行手术矫治适应性筛查,实施残疾预防干预;输送2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到昆明、成都实施手术矫治;输送2名骨坏死、骨折患者到昆明接受康复手术治疗。

8、加强残疾预防宣传,以‚残联搭台、卫生唱戏‛的方式,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了第十一次‚爱耳日‛、第十五次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的爱耳护耳、防盲治盲意识。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深入开展碘缺乏病的防治宣传,减少智力残疾的发生。

(三)继续抓好残疾人教育工作

认真配合教育部门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组织做好残疾人教育工作,抓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入学率稳固提高。强化学龄前期残疾儿童启蒙教育,对学龄期残疾儿童少年,鼓励支持家长送孩子到特校就读和普通学校入校随班就读。号召社会各界对家庭困难的残疾学生实行救助入学,确保扶残助学项目顺利实施。对6名考取大中专残疾学生和残疾人子女发放一次性助学金12000元,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彩票公益金资助对象25名。

(四)努力促进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

1、大力加强《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宣传,增进社会共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关注残疾人就业工作。社会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认真履行职责,为促进残疾人就业广开‚绿灯‛。积极落实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措施,开展残疾人就业执法检查,大力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个体经营。

2、认真贯彻执行《沧源佤族自治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沧政通“2008”14号)文件精神,积极组织开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作,做好统计、核算,及时向地方税务局提供《沧源县用人单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应征清册》,完成了对县行政事业单位年度残疾职工的认证和核实工作。至10月15日,共依法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入库376104元。

3、认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积极参加临沧市首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残疾人就业。利用市残联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进行的全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活动的有利机会,举办了一期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采取统一集中分类指导的方式进行培训,辅导讲课,并有针对性的进行现场理论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结合县委、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任务,进行‚核桃、竹子、烤烟‛种植技术、后期管护技术的培训指导。在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对参加市残联举办职业技能比赛的残疾人,针对参赛项目,分别聘请了有关技术人员分项进行讲课。通过为期5天的培训,使参加培训的45名残疾人进一步提高了职业技能水平。在临沧市残疾人首届职业技能竞赛中,我县有9名残疾人参加竞赛活动,共取得了www网页设计一等奖1个,计算机程序、海报设计、插花、盲人保健按摩二等奖4个的优异成绩,荣获‚临沧市残疾人首届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同时,有四名选手被选拔参加云南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4、选送2名盲人到昆明华夏中专接受盲人短期保健按摩培训,帮助1名盲人开办了按摩室,帮助3名残疾人实现个体就业。

5、组织开展以‚就业援助进家入户,帮您解决就业困难‛为主题的2010年就业援助月残疾人就业援助活动,帮助符合条件的援助对象落实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岗位补贴以及个体就业和自主创业资金扶持等促进就业政策。

(五)深入开展重大助残活动

1、围绕‚加大扶持与救助力度,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全国第二十次助残日活动主题,一是切实加强对开展‚助残日‛活动的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活动方案,做到早准备、早安排,召开了县残工委成员单位领导会议,对活动的开展作了具体的安排和部署,明确责任,任务到人。二是充分利用现有宣传工具,发挥广播、电视、报刊和网络媒体的作用,并以现场咨询、义诊、募捐、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中央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19号文件和省委18号文件、《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精神,宣传党和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了关心、帮助残疾人,发展残疾人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三是深入到村、社区走访看望了20户特困残疾人,送去慰问物资共计2000余元,发动乡镇残联、村(社区)残协,志愿者、党员、团员、少先队员采取多种形式在生产、生活上帮扶贫困残疾人。四是启动贫困残疾人居家托养工程,通过个人申请、实地调查、审批、组织实施、验收等程序对50名贫困精神残疾人、智力残疾人和重度残疾人实施居家托养。五是开展康复医疗便民服务。结合残疾人康复工程筛查工作,组织县残疾人康复服务站志愿者医疗小分队深入农村、社区,为残疾人免费实施手术,为精神病患者开展家庭管护、免费送药医疗便民服务。此次活动实施手术、开展家庭管护、送药共计150多人次,累计资金约15000元。六是举行了轮椅捐赠仪式,现场捐赠、发放轮椅50辆。

2、围绕‚消除障碍,快乐畅行‛ 第一次‚全国肢残人活动日‛活动主题,加强领导,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 ‚全国肢残人活动日‛活动。一是组织召开了由肢残人协会委员、部分肢残人代表和县残联全体工作人员共26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县肢残人协会主席沈荣昌同志关于协会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学习中央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19号文件和省委18号文件、《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精神,宣传党和政府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二是走访看望了5名贫困肢体残疾人家庭,并送去慰问金和轮椅等合币共计两仟余元,鼓励他们要自强、自立,树立残疾人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三是组织县肢残人协会委员及安装了普及型假肢的8名下肢残人士共18人参观体验县城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听取肢残人士对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建设情况的意见和建议。

(六)扶贫与社会保障

做好残疾人扶贫与社会保障工作,扶助残疾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春节期间,我县共走访慰问城镇贫困残疾人50户56人、发放慰问金等10000元;农村贫困残疾人50户、发放慰问金2500元、粮2500斤、衣被若干。在走访过程中,注意倾听残疾人呼声,认真了解残疾人需求,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继续组织实施好扶贫安居工程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做好残疾人危房改造完成情况落实统计工作,落实残疾人危房改造撤除重建、加固改造对象30户。

3、为使农村贫困残疾人尽快掌握致富技能和本领,推动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县残联结合县产业发展布局先后数次深入有关乡镇,组织农村455名贫困残疾人及亲属参加农业、科技部门举办的烤烟、核桃、竹子等种植技术培训班培训。在培训会上,向受训残疾人发放烤烟、核桃、竹子种植技术资料500多份,技术人员对烤烟、核桃的施肥、整形修剪、保叶保果、病虫防治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并进行现场示范指导。

4、协助和配合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做好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对特困残疾人进行特别救助,保障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切实做到残疾人生活‚应保尽保‛。

(七)维权工作

信访稳定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关键环节,做好残疾人信访稳定工作关系到全县大局的稳定。克服单位人员少、工作量大等困难,认真做好基层矛盾排调、信访苗头的化解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防范,把矛盾化解在基层。今年共接待残疾人来访67人次,做到了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结果,没有一起因处理不妥引发矛盾而影响当地经济发展,没出现越级上访现象,为维护全县大局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八)核发残疾人证

年初以来,为使残疾人能够持证享受各项优惠政策,我们采取有效措施,狠抓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核发工作。一年来,共受理、录入、评定、初审、打印、发放第二代《残疾人证》1200多份。截止2010年10月15日,全县累计共受理申请、评定残疾、审核发证3075份,其中待评定残疾等级的有23份,待打印发证的有100多份,已发证的有2900多份,变更受理的有2份,另外信息资料不全的有50份。

(九)宣传工作

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残疾人工作信息宣传报道工作,推动全县残疾人工作实现新跨越、新发展。2010年,县残联所发稿件在省残联、百度文库等网站刊登43篇(次);在市、县电台、报纸、网站、电视台、政务信息、简报等媒体刊登采用若干篇,宣传报道工作取得成效。

(十)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的统一部署,紧扣‚打牢科学发展基础,建设人民满意队伍,提升‘三个核心指标’,构建富裕和谐沧源‛的要求,在县残联党支部和党员干部中认真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势推进县委扩大会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做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残疾人得到实惠的要求,为全面落实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完成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其他工作

1、加强残联干部队伍的管理和教育,提高残联干部的整体素质。在县残联机关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及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对照要求,深刻查找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做到边查边改,干部职工认真履行职责,服务残疾人的责任意识、服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团结、干事、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形成,工作责任心和主动性得到了明显增强,服务领域不断得到拓展,为残疾人办实事、办好事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为我县残疾人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2、多次深入到挂钩村----班老乡新寨村及新寨小学了解情况,开展扶贫挂钩工作,协助挂钩村落实核桃、竹子‚三率‛建设和粮食生产情况,帮助挂钩村解决8800元、学校解决500元资金等一些实际问题,推进挂钩村新农村建设。

3、抓好残联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强化理事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工作落实到专人负责。

4、认真抓综合档案室星级建设工作,本着做好档案工作是对历史负责、为未来着想、为现实服务、为人民谋利、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把机关档案管理纳入部门全盘工作抓紧抓好,将档案管理纳入部门工作管理目标考核,严格按照《云南省党政机关档案室建设验收标准》的要求管理档案。在县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对照省级标准分步实施,积极筹措资金,为档案室配臵了档案柜、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相应的设施设备,安装了防盗栏;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业务水平;建立健全县残联《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鉴定、销毁制度》等八项档案工作制度,对档案管理的任务、范围,档案的立卷和归档、档案的管理和利用等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及时对各种档案进行收集、整理、鉴定、立卷、归档;加大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力度,建立文书、科技、会计、实物、设备、电子、声像等档案,编制卷内目录、索引等检索工具和组织沿革、大事记、全宗卷等编研资料;对职工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按要求建立家庭档案,家庭档案建档率达100%;更新档案管理软硬件设施,抓好档案信息开发。经过县档案局评审组按照《云南省党政机关档案室建设验收标准》现场评审,沧源县残联综合档案室建设四星级标准评审得分135.8分,达到了四星级综合档案室建设标准。

5、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认真开展 ‚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活动,做好2010年集中整治阶段工作,积极推进县残联机关行政能力提升制度实施工作,进一步加强县残联自身建设,提高各股室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能力,采取多项措施,确保县残联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取得实效。

6、在认真做好本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突出抓好产业发展项目、重大项目建设、残疾人事业发展项目,把各项残疾人工作与招商引资工作相结合,整体推进。积极参与全县中心工作,主动宣传沧源,为县域经济服务。经过县残联的积极行动,成功跑成引资1500万元以集中安臵残疾人就业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司岗里药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主要经营药品类、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医疗用品等批发销售。经协商确定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将安排20至30名残疾人就业。

7、及时完成县委、政府和上级残联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残疾人事业发展仍滞后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平均水平。一是全县精神病等残疾人康复点尚未建立,农村精神病康复难度大,资金压力大。二是小学、初中推行随班就读工作举步维艰。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未达到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要求,《残疾人教育条例》若干规定贯彻落实难度较大。三是康复工作经费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县各项康复工作的开展。

2、残疾人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在执行《残疾人保障法》和省政府52号令中,一些单位与部门仍然存在认识不高、配合不好、支持不够的问题。我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进展不大,很多机关、企事业单位安臵残疾人达不到比例。一些单位不按规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个体就业形势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残疾人由于文化水平、社会参与能力、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制约,竞争的空间越来越窄。

3、残联组织建设存在问题较为普遍。基层残联财政编制十分紧缺,工作人员偏少、经费十分匮乏,严重制约了全县残疾人事业的整体发展。

4、专职委员(联络员)补助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

5、农村残疾人普遍缺乏劳动技能,生产水平低,对贫困残疾人的实用技术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缺乏项目资金,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不够,有返贫现象发生。

6、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计划

(一)完成对2010年度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任务。按照省市残联的统一部署,积极与地税部门配合,力争足额完成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缴入库任务。

(二)继续实施‚民心工程‛,关注民生,为残疾人解决实际困难和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开展各类残疾人的救助活动,为贫困残疾人排忧解难;积极高质量的完成中残联危房改造项目,进一步改善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让更多的残疾人家庭受益。

(三)继续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乡镇村残疾人专职委员的聘任工作,搞好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提高他们为残疾人服务的水平。

(四)继续推进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工作。按照上级残联的要求,争取县卫生局的支持和乡镇的积极配合,以乡镇为重点完成社区性质的康复服务示范点的建设工作完善和扩建乡级康复服务指导站,并逐级延伸到村级诊所,建起康复网点,为有需求的残疾人提供服务指导。继续争取实施肢体残疾人假肢装配、贫困残疾儿手术矫治、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项目。

(五)安排专项资金,继续搞好残疾人培训,在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重点搞好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增强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

(六)继续做好残疾人信访稳定工作。建立健全严格的信访接待和处理制度,明确责任、严明纪律,组织开展领导接访,全系统干部下访工作,及时发现、化解信访苗头,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七)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加强与上级残联的汇报,积极包装夯实争取项目资金的基础,充分利用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投资契机,使更多的优惠项目资金落户沧源县,惠及更多的残疾人,为我县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力量,推动我县残疾人事业更快地发展。

(八)继续组织开展全国‚爱耳日‛、‚助残日‛、‚爱眼日‛等大型助残宣传活动,加大对我县社会各界扶残助残事迹和残疾人自强、自立事迹以及残疾人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残疾人事业的感召力和残疾人工作的知名度,加强优秀残疾人事迹的宣传引导和工作信息反馈和工作经验交流,大力营造残疾人自强不息,社会扶残助残的良好氛围。做好各类残疾人协会工作,丰富各类残疾人的文化生活。加强残联系统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依托沧源县政务信息网规划建设县残联门户网站,推进政务公开,开展网上服务,推动舆论宣传。

(九)抓好残联党建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强化理事长为第一责任人,具体工作落实到专人负责。

上一篇:严格依法治火下一篇:冬雨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