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律师服务收费标准

2024-07-15

深圳律师服务收费标准(通用12篇)

深圳律师服务收费标准 篇1

深圳房产纠纷哪家的律师好,深圳房产律师收费标准

房屋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是指权利人依法对自己的房产享有的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只有取得房地产权证,购房者才对所购房屋拥有所有权,才能对房屋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对每个购房者来说,没有房产证的商品房都是名义上的所有人,而不是法律上的所有人。

目前相当一部分购房者只关心房屋的价格、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房屋质量、户型、物业管理等问题,对《房产证》的重要性不了解,另外一部分已购房者由于已经使用房屋,认为即使《房产证》没有办理也没有影响房屋的正常使用,因此对《房产证》的办理所持听之任之的态度,这样不但会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也有可能纵容开发商在房地产开发过程中的违法行为。

房产过户需要准备哪些资料?需要准备房地产转移登记申请表、申请人身份证明、房地产权利证书和房地产共有人同意转移的意见等资料。

房产过户准备资料如下:

(1)房地产转移登记申请表;

(2)申请人身份证明;

卖方需要的材料:身份证原件及身份证复印件一份。如果是已婚的话需要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房产证原件;如果夫妻双方有一人无法到场的话,必须要先写份委托书再去公正局公证,户口本及复印件一份。

买方需要的材料:身份证原件及身份证复印件一份、户口本及复印件,如果是单身的话,需要去市民政局开单身证明。

(3)房地产权利证书;

(4)有关行政机关行政决定书,房地产买卖合同书,(按规定需公证,应提交公证房地产买卖合同书)或经公证的房地产赠与书,或经公证房地产继承证明文件,或房地产交换协议书,或房地产分割协议书;

(5)已设定抵押权的,应提交抵押权人同意的书面文件;

(6)人民法院强制性转移的应提交生效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和协助执行通知书;

(7)非法人企业、组织的房地产转移,应提交其产权部门同意转移的批准文件;

(8)行政划拨、减免地价的土地,应提交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付清地价款证明;

(9)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取得房地产的,应提交中标确认书、拍卖成交确认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书,付清地价款证明;

(10)属于政府福利性商品房的应提交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复;

(11)拆迁补偿的应提交拆迁补偿协议书;

(12)房地产共有人同意转移的意见书;

(13)收购或合并企业的,应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14)国有企业之间或其他组织之间的房地产调拨的,应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15)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规定的其他文件。

广东普罗米修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2年3月,是由广东省司法厅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合伙制律师事务所,除深圳总所外还拥有广州、武汉、汕头、茂名、大连、深圳龙岗、深圳前海及江西景德镇8个分所,共200多名执业律师,综合业务能力强。

总所是深圳市总工会法律援助中标服务单位。同时,普罗米修还成立了全国普罗米修律师联盟,是“全国政府法律服务联盟”的发起单位。

深圳律师服务收费标准 篇2

1 深圳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综述

1.1 深圳金融业服务业现状与标准化需求

深圳市是全国重要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之一,金融服务业是深圳优先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深圳金融业具有3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企业总数多、总部机构多。目前,全市金融机构总数已达374家,其中法人机构163家,包括中国平安、深圳证券交易所、招商银行、深圳银联等一批重点金融机构,产业聚集效应充分显现。二是资产十分雄厚。据统计,截至2015年12月,深圳市金融业总资产约9.19万亿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名。三是税收贡献大。2015全市金融业年实现税收收入约979亿元,税收贡献居四大支柱产业前列,被誉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

随着深圳市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金融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行业对标准化的需求日益迫切。金融标准化在促进金融系统互联互通、推动技术进步、保障信息安全、降低交易成本等领域作用重大,在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促进金融创新等方面也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金融业开展标准化工作,探索以标准化手段提升金融业这个“核心引擎”的运行效率,是深圳金融服务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

1.2 深圳金融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总体思路

围绕深圳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积极推进金融服务领域标准化战略实施,探索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模式,加强金融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推动重点企业建立标准化工作机制,加强标准化中介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和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城市金融服务产业素质,培育金融行业品牌,巩固提升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试点工作目标包括:初步形成标准化工作促进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创建一批金融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金融服务机构基本建立起服务标准体系;在全国率先出台一批金融服务地方标准和规范,提升全市金融机构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培育出一批金融服务业标准化高级专业人才;推动全国金融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关分支机构落户深圳。

1.3 深圳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成效

1.3.1 构建金融服务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试点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分管市长担任总召集人,政府相关部门参与。联席会议的职责是:定期分析国家级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情况,研究协调解决有关重要事项;成立深圳市金融服务业标准联盟,来自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12家单位发起成立了全国首个金融服务业标准联盟,通过该标准联盟加强金融机构之间的标准化沟通与合作,打造全市金融服务机构标准化交流平台;建立标准化政策引导激励机制,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深圳市实施标准化战略资金管理办法》《深圳市企业标准联盟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为金融服务标准化活动提供政策支持。

1.3.2 编制金融服务业标准化体系

结合深圳市金融服务业实际情况,在参考国家《证券期货业标准体系》《中国保险业标准化“十二五”规划》以及《银行业标准体系》的基础上,编制了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联盟标准为补充的全市金融服务业标准体系,为全市金融机构从事标准制修订和标准宣贯实施提供总体框架和技术指导。

1.3.3 培养一批金融服务标准化人才

为帮助全市金融机构把握金融基础性、关键性技术标准的内涵,先后组织开展了金融服务基础标准、移动支付技术标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信息系统备份能力标准以及服务业标准化基础知识等多期金融服务业标准化公益培训班,全市金融服务业1,000余名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培养了一批急需的金融服务标准化人才。

1.3.4 创建一批金融服务标准化企业试点示范

遴选了8家金融机构为试点示范单位,涵盖银行、保险、证券以及基金等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各试点单位在建立内部标准化工作机制、建设与实施企业标准体系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金融服务标准化模式。以中国平安、生命人寿为代表建立保险服务标准化模式;以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为代表打造银行业标准化模式;以深圳证券交易所为依托,打造金融数据交换平台标准化体系;以博时基金为依托,建立基金公司风险管理标准化模式;依托招商证券,建立证券公司标准化模式。

1.3.5 研制一批行业急需的技术标准

按照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开展了“远程金融服务规范”“证券交易数据交换协议”“客户现场开户身份验证规范”,以及“手机移动支付服务管理规范”等一批重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部分标准成果已成为行业和地方标准。

2 深圳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创新做法分析

2.1 争取政府的重视支持以提升试点层面和措施保障

深圳市政府把试点工作纳入《深圳市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2011-2015年)》,明确要求“高质量地做好国家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多位市领导先后对试点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增强了推进试点工作的进度和力度,强化了经费保障,市标准化战略资金每年对金融试点给予大力支持,各承担单位也专项投入,确保试点任务顺利推进。

2.2 科学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并项目化管理

标准化主管部门和金融管理部门共同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强化对试点工作的日常管理。试点工作头绪多,需要协调推进的工作任务十分繁杂,对试点任务进行项目化管理,明确各个项目的承担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任务顺利推进。

2.3 发挥金融机构的创造性以促进试点项目各具特色

为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试点契合金融机构的内在需求,对各子项目不规定具体任务,不划定框框,一切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同时辅以必要的标准化技术支持,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了适应各金融机构特点的、各具特色的试点工作模式。

2.4 突出重点业务以点带面提升整体标准化水平

由于金融机构普遍规模较大,风险控制意识也很强,长期以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工作模式,一下子在整体业务层面全面引入新的标准化体系,存在着动员难、推广难、实施难等问题,也不利于金融稳定安全。因此,各子项目承担单位以标准化需求较为迫切的部门或者业务为重点突破口,在这些部门或者业务单位先行试点,取得成绩后再在全单位推广,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5 基础研究与应用相结合增强对金融机构的指导性

加强对全市金融机构编制和实施标准体系的指导,组织开展了《深圳市金融服务标准体系》等基础性课题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导各试点单位根据自身特点编制内部标准体系,使各单位编制的标准体系既有理论高度,又切合各单位的实际运作。

2.6 创新标准体系的宣贯以确保实施取得实效

企业标准体系的编制本着满足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为原则,不搞形式主义,保证了标准体系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相融合,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金融机构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构建企业标准体系是需要实际执行的,再好的标准体系要让员工做到,首先需要让员工知道,为此各试点单位采用影音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创新标准宣贯方式对员工进行宣贯培训;各金融机构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工作监督检查机制,并按照PDCA管理模式持续改进,保证了标准的实施效果。

3 深化金融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金融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是一个相对较新的工作领域,没有固定的经验和模式可供借鉴。试点3年来,深圳金融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需在今后的改革和发展中加以改进与完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大力培养多层次金融服务业标准化专业人才

缺乏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业标准化专业人才仍是制约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的瓶颈,经过多年试点的培训,深圳市初步形成了一批金融标准化人才,但由于培训的系统性不足,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制修订的实战经验缺乏等原因,深圳市金融标准化人才的数量仍然不足,层次也不太高,急需建立一支知识层次高、结构合理、胜任国际与国内金融标准化工作的专业人才队伍。

3.2 提高金融机构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经过多年来的引导与培训,深圳市金融机构的标准化意识有了显著提高,大企业对标准化工作也越来越重视,但中小企业的标准体系建立和实施有待增强。由于存在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等原因,目前深圳市金融机构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的深度和广度仍然不够。

3.3 树立大金融标准化理念创新标准工作机制

要以政府打造深圳标准构建质量发展新优势为契机,依托龙头企业,推动建立金融领域跨行业标准组织建立,制定一批社团或联盟标准,加强标准的市场供给,建立完善大金融服务标准体系,为金融产品创新和混业经营提供标准技术支撑,实现跨领域、跨行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3.4 推动金融服务标准化技术组织的机构落户深圳

深圳市拥有大量的重量级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产业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深圳市至今没有一家单位承担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组织相关机构的工作,与产业地位极不相称,不利于深圳金融服务标准化的创新发展,应该积极引入与深圳金融产业密切相关的标准组织机构。

3.5 加强金融服务标准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要充分依托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战略平台的作用,加强标准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借鉴香港和国外大型金融企业先进标准,推动研制、实施一批与国际接轨的金融服务领域的深圳标准。

参考文献

[1]《深圳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深府办[2011]113号.

[2]《深圳市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2011-2015年》深府办[2011]109

深圳律师服务收费标准 篇3

一、政策和机制

为综合推进深圳市标准化建设,深圳建立了标准化联席会议制度,领域延伸至城市综合管理的各个部门,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其中,在《深圳市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战略纲要(2011-2015年)》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实施一批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地方标准及规范,充分发挥标准化的技术支撑作用;出台了《深圳市行政机关制定技术标准文件指导规则》,将深圳市技术标准文件纳入市政府规范性文件管理,主要服务于深圳市各级行政机关;在《深圳市实施标准化战略资金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对于深圳市技术标准文件的研制予以资助补贴。

二、技术标准文件制定

根据《深圳市行政机关制定技术标准文件指导规则》(简称《规则》)的规定,深圳市技术标准文件分为特区技术规范、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以及农业地方标准。其中,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或推荐性属性由深圳市政府确定,指导性技术文件则不具强制性。技术规范由市政府批准,再由深圳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赋号并按规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或指导性技术文件则由市主管部门按规定批准、赋号、发布;其中,农业地方标准应报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备案。

基于该《规则》,深圳市已累计发布208项技术标准文件,其中特区技术规范47项、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110项、农业地方标准51项,范围涵盖城市民政、水务、城市交通、公园管理、气象等领域的十余个政府部门。其中在福利机构管理方面,深圳市民政局制定了《儿童福利机构服务规范》《孤残儿童家庭寄养评估规范》等;在公园管理方面,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制定了《公园服务规范》《公园标识系统建设规范》《综合公园建设规范》《综合公园管养维护要求》等;在政府网站建设方面,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制定了《政府网站建设和管理规范》等;在公共交通方面,深圳市交委制定了《综合交通枢纽智能化设施通用要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平台规范》等。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效提升了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

综合看来,深圳将标准化应用至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的各个环节。从内容来看,办事流程信息化和规范化是深圳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从范围来看,深圳重点制定了关系到民生的城市用水、公共交通领域相关标准;从部门来看,标准化涉及深圳政府部门越来越广;从数量上看,标准制定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试点示范

(一)国家层面

近年来,深圳市积极承担国家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深圳市气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作为首个国家级气象服务标准化试点,构建了以城市气象服务标准体系、标准化实施体系、标准化评价体系为支撑的标准化气象服务工作新平台,为3G气象服务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深圳市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国家级金融服务试点,引导成立了全国首个金融服务业标准联盟,建立了快速反应的金融机构标准化合作机制;编制完成了深圳市金融服务业标准化体系,强化了对全市金融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指导。

(二)国际层面

深圳获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开展的标准非经济效益评价试点工作,并选择水务、智能交通、气象、保险、LED等5个领域依托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开展相关工作,取得积极成果。以下主要以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和交通运输委员会为例,介绍标准化为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取得的成效。

1.标准化提高政府城市管理能力和效率

通过比对组织使用标准前后的非经济效益,发现政府城市管理效率和质量在使用标准后有所提高。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在运用公交智能系统三大标准后,公交发车准点率提高至20%,工作效率提高了60%。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在其主要业务功能中使用标准后,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提升,气象预报信息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幅提高。

2.标准化提高公众对政府服务满意度

公众满意度水平是判断标准化对政府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否存在积极作用的指标之一。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在关键业务环节引入标准化服务规范,公共服务满意度水平持续提升,2012年达到96.1%。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通过使用公交智能调度系统,顾客投诉率降低20%左右。

3.标准化提高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深圳市气象服务中心在业务功能环节中使用了《公众气象信息服务规范》等标准,气象预报预警短信发送量增长迅速。数据显示,2012年使用标准后,气象预报警报短信发送量同比增长7%,服务受众面大幅提高。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通过使用智能公交系统标准,其398条线路客流量增加了9.2%。

政府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建设通过建立详细的服务标准,明确业务提供流程,为政府服务提供和职能履行提供标准,从而达到节约政府资源、提速增效、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公众满意度和政府公信力的效果。

四、结语

当前,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提出“打造深圳标准,铸就深圳品牌”,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是“深圳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有助于深圳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进而实现最佳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候非.国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现状与趋势[J].中国标准化,2012(11).

[2]李上.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及评价模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

[3]李晓林.从公共服务标准化实践看精细化管理趋势——以北京市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实践为例[J].中国标准化,2013(03).

[4]宋红兴.优化公共服务 创建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浅谈对公共服务标准化的认识[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3.

[5]徐雷.标准化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与价值[J].质量与标准化,2011.

(责任编辑:赵静)

深圳律师服务收费标准 篇4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主管、深圳市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创建于1993年,原名深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更为现名,学校先后与国内129所高校签订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协议,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成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首次开始招收本科生。成为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10月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第一类)。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 篇5

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为了维护员工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规范工资支付行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深圳市实际,制定本条例,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从2011年3月1日起,广东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和非全日制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再次上调,深圳市按《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另行制定。

今日起,深圳市失业保险费缴费费率由3%下调至1.5%,其中用人单位缴费费率由2%下调至1%,个人缴费费率由1%下调至0.5%。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此次是为了减轻用人单位和职工的缴费负担。

据了解,深圳市目前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了975多万人,其中非深户参保人约占三分之二。深圳市失业保险以月最低工资标准作为缴费基数,以2015年3月1日最低工资标准为2030元/月为例,用人单位的失业保险缴费将从目前每月40.6元减至20.3元,职工个人的事业保险费率将从目前每月20.3元减至10.15元,足足降了一半。

按照截至2015年10月底全市参加失业保险975万人计算,预计在缴费费率下调后,2015年12月当月可为用人单位和职工减负2.97亿元,2016年全年可为用人单位和职工减负约30亿元。

据羊城晚报报道4月1日起,深圳最低工资标准将由去年的每月1100元上涨至1320元,同比涨幅达20%。相对应的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11.7元/小时,增长19.4%。这一标准目前为全国最高。

不构成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

按照《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最低工资不等于总收入,最低工资是指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后,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的最低限额的劳动报酬。以下这些项不得作为最低工资的构成部分:

一、加班工资;

二、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条件下的补助;

三、按照规定不属于工资的其他费用,包括用人单位承担或者支付给员工的社会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福利费、用人单位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时,支付的一次性补偿费、计划生育费。

最低工资调整的影响

最低工资调整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最低工资的提高,加班工资的最低计算基数、社保费的最低计算基数也要提高。加班工资的计算至少应该以最低工资为基数计算,平时、休息日、法定节假日的加班工资,至少是最低工资标准按照小时或者天数折算后的1.5倍、2倍、3倍。

深圳鉴定赔偿标准 (范文模版) 篇6

根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公布的2011年度的统计数据及有关规定,现将2012年度《广东省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印发给你们,深圳鉴定赔偿标准。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如无其他新规定,请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五条等规定,计算各类民事侵权案件的人身损害赔偿数额。对于在本标准公布前本年度已审结的一审或二审案件,如适用了2010年度统计数据的,二审或再审不再作调整。

“国有同行业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等数据尚须有关部门核发(另文下发)。在相关数据下发前,“城镇、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和“国有同行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以及“住宿费”和“伙食补助费”的计算标准,可参照适用《广东省2011年度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的相关规定。

根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公布的2011年度的统计数据及有关规定,现将《广东省2012年度人身损害赔偿计算标准》印发给你们。在《侵权责任法》施行后,如无其他新规定,请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五条等规定,计算各类民事侵权案件的人身损害赔偿数额。对于在本标准公布前本年度已审结的一审或二审案件,如适用了2010年度统计数据的,二审或再审不再作调整。

工伤伤残标准】工伤鉴定赔偿标准

一、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二、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鉴定材料《深圳鉴定赔偿标准》。

三、认定工伤 工伤赔偿律师:158-2049-3800 陈律师

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四、申请劳动部门做职工劳动伤残鉴定

依据GB/T 16180-2006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分级十级 ,身体各部位骨折愈合后无功能障碍;你说的伤情如果是右脚跟骨折可以构成十级伤残

五、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深圳律师服务收费标准 篇7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08年12月1日在深圳召开标准化工作科学发展企业座谈会, 首钢、华为、珠江啤酒、海尔等14家企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围绕如何促进标准化工作的科学发展等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张健伟主持会议并讲话。

张健伟指出, 标准化工作的出发点是要通过标准化来为产业、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服好务。他强调, 长期以来企业的积极参与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标准化工作, 也因此提升了产业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企业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修订工作也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委将积极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平台, 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 在占有很大市场份额的制造业领域和占有很大消费市场份额的领域要有制修订国际标准的话语权, 这是我们国家竞争力和实力的体现。

深圳家庭医生服务状况大调查 篇8

家庭医生服务给居民带来了便利

签约后,家庭医生会为签约家庭成员建立健康档案,制订家庭健康干预计划,为家中65岁以上老人每年做一次体检,为0-3岁的儿童开展体检、发育评价、预防接种指导等,为孕期妇女提供5次孕期指导和2次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系统管理和转诊转介服务等。家庭医生也负责基本医疗服务,由于目前社康中心人手有限,除了急诊、产后访视等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外,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多数还是通过预约家庭医生后到社康中心就诊。但是医生会把手机号告诉签约家庭,签约家庭可以通过电话与家庭医生及时进行咨询和沟通。

居民说

有事就找家庭医生

“从现在开始,我们一家人再不用为看病发愁了。”刘女士说。家住深圳福田区的刘女士刚刚与碧海云天社康中心的医生签订了“家庭医生”协议,家庭医生将担负起他们一家的健康管理工作。刘女士表示,原来自己和家人不管大病小病,一律都是去大医院,为了能挂上号,常常一大早就要赶去排队,最后得到的服务却很简单,往往是开一堆检查单,几分钟就给打发了。“现在有了家庭医生电话和QQ,遇到健康问题随时可以咨询。”刘女士说。2012年已签约了家庭医生的陶阿姨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她说,以前看病至少要两个人去,一排队就得等很长时间。现在走几分钟的路程就到了社康。每年还有免费体检项目,不用去医院排长队了。家庭医生对她家人的情况非常了解,经常打电话询问她和老伴的身体情况,有健康问题家庭医生都会给予耐心解答,自己也对身体情况有了知情权。有次陶阿姨去开药,医生主动提醒有种药陶阿姨没有开,这让陶阿姨觉得非常贴心。“我自己都没记得那么清楚,他们都还记得,感觉很贴心很温暖。”

医生说

我们是朋友

推行家庭医生服务以来,碧海云天社康中心的莫主任除了在日常的上班时间进行坐诊之外,手机上、QQ上都增加了不少居民联系方式,这些都是跟她签约了的服务对象。莫主任坦言,现在会常接到居民咨询电话短信,加上还要电话回访和上门服务,比之前更忙碌了,但感觉与居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居民的健康档案、家庭成员健康情况,一般接触了几次后,她都能记得很清楚。而她觉得自己不只像是医生,更像是居民的贴心朋友,那些健康问题总会及时提醒大家,而居民也很乐意与她交流,有一些居民每到过节的时候,都会特意来看望她,让她觉得自己和居民成了一家人了。

家庭医生服务难以深入推行

当然,任何新体制的推行,都会受到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就比如家庭医生服务,在推行过程中也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向前迈了一大步,忧的是,具体执行受到多种因素制约而无法深入推行。

01

因素一 居民误解:家庭医生=私人医生

一说到“家庭医生”,大家就想到了国外影片中上门诊疗的私人医生,而在我国,家庭医生概念并不是这样。国外家庭医生,即私人医生,是对服务对象实行全面的、连续的、有效的、及时的和个性化医疗保健服务和照顾的新型医生。而我国的家庭医生,是指社康中心的家庭医生,更多的是扮演健康“管家”的角色。在深圳,家庭医生以户为单位,与居民签订书面服务协议,为群众提供健康管理和寻医问药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未来,家庭医生将逐步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他们手中有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对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他们是全科医生,根据居民不同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他们把自己的手机号码交给签约家庭,接听签约居民的电话:他们不仅仅是医生,更是居民的朋友、知己……

02

因素二 居民疑问:签不签约一个样?

越来越多的居民都感受到了家庭医生便民、周到的服务,但在家庭医生推行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误解。有居民反映,自己签约了家庭医生后感觉跟没有签约差不多,自己也没享受到多少家庭医生的服务。碧海云天社康中心的莫主任给予了解答。

实际上,这种疑问源于对家庭医生服务的误解。仔细解读《深圳市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项目试点工作方案》后不难看出,家庭医生所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基本健康服务、健康服务管理以及转诊转介服务。家庭医生服务项目目前所开展的服务,大部分业务已经包含在医生现有的服务中,只是将现有的服务更加规范化。而签约的最大差别就在于签约家庭拥有家庭医生的手机号码,可以主动跟自己的家庭医生联系,而家庭医生团队也会因应签约家庭的需求主动提供相应的随访和服务。目前一个家庭医生要签约几百户居民,有健康方面的问题,居民可以主动与家庭医生交流,这样更有利于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服务。总之,在家庭医生心目中,签约居民与一般居民是不一样的,医生会给予更高的关注和更好的服务,在很多服务中,签约居民享有优先权。

03

因素三 社康中心之困,药品不齐全

虽然大部分居民很满意家庭医生,但有时一些居民仍不得不往大医院跑。问题在于:基层医院,缺药。家庭医生刘医生介绍了一个情况,之前他负责的一位老人,需要一种特效药,但在社康中心没有,每次也都得去大医院开药拿药,很麻烦,老人很希望社康中心能有这种药,经常问刘医生什么时候能够有。刘医生每当看到老人那希望的眼神,总是觉得很愧疚。

社区用药相对二级、三级医院,要单一得多,加上经费有限,本来可能有300种药,到月底一些药就‘断档’了,只剩150种。药物是治病的“武器”,医生没了武器,医术再好也力不从心。这也造成了患者从家庭医生身边“流失”。莫主任建议,国家不妨进一步加大投入,增补基本药物目录。药品价格有适当浮动,老百姓也是能理解的。

04

因素四 家庭医生上门打针输液风险大

80多岁的沈奶奶2009年就签约了家庭医生,她很满意家庭医生的周到细致服务。因为腿脚不方便,有时也会打电话让家庭医生上门服务,她发现家庭医生上门不能注射输液。“我和老伴80多岁了’有次支气管炎要打针,可家庭医生说不能在家打,我们只有去社康了。由于不舒服,走几步路就得停下休息,本来10分钟不到的路程,我们来回花了2小时10分钟。家庭医生如果能够上门打针,多方便我们啊。”

莫主任指出,上门诊疗中输液的风险特别大,万一出现输液反应等情况,在居民家中因为条件不足,难以及时抢救。而且这种行为是《执业医师法》等医疗规范所不允许的,《执业医师法》明确,“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沈奶奶的这种情况有许多居民都有相同的感受,在法律规范的前提下,社康中心一般都不提供上门输液和打针等侵入性治疗。其实,社康中心一般备有轮椅,可以借给居民接送打针输液,方便他们的出行。

05

因素五 家庭医生服务管理体制尚未成熟

作为家庭医生,付出自己的努力,收获了许多居民的感谢和理解,这让他们倍感欣慰。但在推行家庭医生服务的过程,有些情况还需要得到居民的理解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职责规范不明晰

目前家庭医生的主要责任是为签约居民提供相关的健康咨询、跟进签约居民的健康状况,为签约居民提供体检、上门服务。但服务的标准、规范都不明确,希望能有具体的相关规定出台,明确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

◆前期宣传太过,后期宣传不深入

家庭医生服务试点之初,一些媒体太过宣传,让居民们误以为“家庭医生”就是指到病人家里去看病的意思。认为家庭医生随时可以上门治病、打针。当签约之后居民被告知这些项目难以在家实现,导致居民对家庭医生产生不信任和不满。而且由于宣传的持续性不强,有些居民甚至对家庭医生这一概念都不清楚。

建议:加大对家庭医生持续宣传力度的同时做好相应的家庭医生误区解答工作,使居民更清楚地认识家庭医生的工作范围。

◆法规政策下的左右为难

曾经有医生在患者家中因采用急救输液而成为被告的事件在医疗界产生震动。当紧急抢救和相关法律产生分歧的时候,家庭医生究竟该如何选择?莫主任提议,希望国家能明确立法规定家庭医生的职责范围,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

◆人员配置问题

据了解,一般一个社康配备约3-5名家庭医生,每个家庭医生签约几百户家庭,也就是要管理1000-2500名居民。日常健康咨询还能完成,但到体检时,就人手明显不够用了。“社康配备了B超检查仪器,可是我们家庭医生都不会操作,只有等医院的专科医生过来才能安排居民的检查,每次能检查的人数有限,检查不到的就只能等下次了。”家庭医生刘医生说。在家庭医生待遇方面,虽然有所改善,但比起医院医生来有一定的差距,与家庭医生的工作量也不成正比,导致许多家庭医生的流失。

“家庭医生服务”的推行是深圳新医改惠及民生的重要举措之一,家庭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非常重要,尤其对于加速的老龄化社会日益突出的慢病管理、日常保健等需求意义深远。家庭医生作为政府的一项利民措施,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宣传和支持,将它发扬光大。

特别提醒:家庭医生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健康管理。

家庭医生服务,主要是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宗旨关注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病,处理的多为常见健康问题,其利用最多的是社区和家庭的卫生资源,以低廉的成本维护大多数民众的健康,并干预各种无法被专科医疗治愈的慢性疾患及其导致的功能性问题。

资料链接

我国家庭医生服务推行状况

深圳:2009年9月,深圳市确定了22家社康中心作为首批家庭医生试点单位。到2012年11月,全市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社康中心已经达到267家,占全市社康中心比例超过40%,从事此项服务的家庭医生达996名。

上海:2010年9月由卫生行政部门牵头开展了家庭医生制服务改革研究和试点。截至2012年年底,上海市长宁、徐汇、浦东等10个市级试点区,共有1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家庭医生制度构建,覆盖2277名家庭医生,签约161万户家庭共374万人。

深圳最低工资标准文件 篇9

二、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18.5元/小时。

作为一线城市,上海在月最低工资标准中排名第一,北京则在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中位列首位。

12月23日,人社部劳动关系司公布了截止到今年12月,各地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情况。

月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中,上海最高,为2190元。去年最高的深圳,今年仍采用203月1日调整后的2030元,位居第二。最低的是青海,仍沿用5月1日后的标准,为1270元。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中,北京最高,为21元。天津和上海分别以19.5元和19元分列第二、三位。海南最低,为12.6元。

对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纪韶说,最低工资标准是保障劳动者的必要生存费用,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物价水平等因素相关,因此各省份的调整幅度肯定不一样,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标准也会高于内陆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

除了各地最低工资标准不一,的一个显著现象是: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放缓。目前,今年共有9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而去年调整的省份为27个,20为19个。

人社部原副部长信长星在今年7月8日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要保持我们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工资的政策、工资的引导上,应该是适度放缓工资调整的频率、提高的幅度。”

调整周期延长

从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9个省市看,辽宁、江苏、重庆在今年1月1日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上海、海南、山东也于上半年调整,河北、天津、北京则在下半年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称,按照人社部《最低工资规定》,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但各省区市的情况并不一致。考虑到当地的经济状况,一些省市的调整幅度也不是很大。

以年为时间节点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山东已连续三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海南年1月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后,又于今年5月上调了月最低工资标准。

河北、江苏、重庆上一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还是在2014年;辽宁则更早,为7月1日,距今年的调整时间已过去30个月。另外,吉林、黑龙江最新调整时间分别为2015年12月1日和10月1日,距两地各自的上轮调整时间也超过了两年。

此外,有的省份还明确提出冻结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

广东今年2月下发的《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中明确规定,坚持收入水平增长幅度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20、最低工资标准暂按2015年5月发布的标准执行,并适当降低最低工资标准增幅,原则上不超过当地同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幅度。目前,广东月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为1895元,排在上海、深圳、天津、北京四地之后。

李实分析称,今年下半年经济增速下滑的压力加大,这种情况下,再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不现实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和宏观经济形势、劳动力市场变化、当地的失业状况等因素有关。经济增长好、就业压力小时,可以大幅度提高;相反,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会增加失业问题。

而对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放缓减轻企业负担的说法,纪韶表示,企业降成本关键还是在于税费,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达不到这个效果。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也表示,减负主要在于减税费。同时,他强调,企业减负和劳动者增收并不是对立的。

增长幅度下滑

即使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9省市的增长幅度也不一样。

据记者统计,重庆上调了20%,辽宁、海南、河北三地调整幅度分别为17.7%、12.6%和11.5%。北京、江苏、上海等五地上调幅度低于10%。9个省份平均增幅为10.6%。

事实上,根据人社部的统计数据,近年来全国最低工资标准的涨幅基本逐年走低。至2015年,已调整地区平均增幅分别为22.1%、20.1%、17%、14.1%和14.9%。

苏海南表示,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幅度小一点、调整频次慢一点,是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

根据《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和调整月最低工资标准,应参考当地就业者及其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职工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等因素。

“要使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能够保障低收入劳动者及其赡养人囗的实际生活水平不降低,同时也不能大幅高于经济增长率,给企业造成负担。”苏海南称。

他表示,前几年经济相对较好,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较高。而今年经济压力较大,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幅度相应也要下降。

那么,调整幅度放缓,对低工资人群的生活会不会产生影响?

对此,李实称,关键还要看物价指数的变化。今年前11个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2%,涨势温和。从这个意义来说,即使最低工资标准涨幅小一点,生活水平也没有非常明显的影响。

除了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者收入有关的标准还有“企业工资指导线”。

据统计,目前至少有19个省份公布了企业工资指导线。总体来看,多地的工资指导线较往年有所下调,例如广西企业工资指导线的基准线、上线自20来逐年下调,基准线从12%降到8%,上线从19%降到12%,下线则稍有上调并维持在3%。

据广西人社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广西适当下调工资增长指导线,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相协调,并且也符合广西企业经营和发展压力较大的实际状况。

深圳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 篇10

发放标准:每人每月150元

根据《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和《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从6月起,深圳用人单位要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今年的发放标准和往年的一样,仍为每人每月150元。违规用人单位将面临最高1万元的.罚款。

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在工资清单中列明具体项目及数额。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津贴而降低劳动者工资。

此外,按照规定,每年6月至10月的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向从事露天工作和室内高温工作的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清凉饮料。提供的清凉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未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补发;逾期未改正的,处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

了解了2016深圳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后,我们来看看2016深圳防暑降温费相关规定。

2016深圳高温补贴领取条件

根据《广东省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和《关于高温津贴发放的管理办法》规定,每年6月至10月期间,劳动者从事露天岗位工作以及用人单位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作业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不含33℃)的(以下统称高温作业),用人单位应当按月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饮料不能充抵高温津贴

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的劳动者都可依法享受高温津贴。据了解,用人单位应当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供给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不得以发放钱物替代提供防暑降温饮料,防暑降温饮料不得充抵高温津贴,最大限度保障高温津贴切实使用到高温劳动者身上。

单位不发高温津贴怎么办

深圳律师服务收费标准 篇11

比空运和海运更便捷

KART通过其在东盟及中国的陆运网络,推出新的陆路运输服务线路,每周两班次,定期来往中国深圳及越南河内。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现时有很多新兴的运输服务需求,而KART推出的“陆运拼箱”(LTL,Less-than-Truckload) 服务就是把中国南部工业城镇与越南北部工业区连接起来,为货主和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定期专线服务。在未来,KART将会把此项服务扩展至其他城市。

KART总经理伍建恒表示:“沿着连通东盟与中国的陆运服务网络而发展起来的新工商业中心令人振奋,而我们亦预测未来两地之间的贸易将会快速增长。”

“客户不断要求缩短海、空运转关的运输时间及降低服务成本,而KART正是通过陆运网络,为客户提供一种比空运更便捷、比海运跟低廉的运输方式,连通中越两国。” 伍建恒对记者说。

据悉,该新线路初期每周会有两班次:逢周二和周四由深圳发往河内,周三和周五由河内发往深圳。KART更可以通过其中国及越南的国内快递服务将货物配送到两地的大部分城市。

同时,KART 已获SGS陆路运输保安规定(TAPA-TSR)认证。为了保障货物安全,KART的货柜内均安装了全球定位系统追踪器及摄像头。KART在东盟地区开辟全陆路跨境运输网络,贯通中国上海、深圳、昆明至东盟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

多重物流服务优势

KART在东盟地区及中国自设7个物流中心,构成完善的网络,更拥有一支超过 150 辆货柜车的专属车队,每月行驶超过1600次。

运输车队装配了24小时运作无间的GPS监控系统,以及中央锁和CCTV闭路电视,体现最高级数的供应链安全保障空运的速度,比海运快,成本却比海运低,是收费极具竞争力的非传统物流解决方案。

深圳律师服务收费标准 篇12

关键词:低碳城市,碳减排,比较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The World Wide Fund for Nature,简称WWF)的定义,低碳城市是指城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的水平。概言之,低碳城市就是通过在城市发展低碳经济,通过低碳生产与低碳消费,切实实现城市碳源小于碳汇的标准 (1) 。低碳技术创新、低碳产业的发展以及各种减排努力都内含于低碳城市建设中。因此,以低碳城市建设为切入点可以总括低碳减排的各项措施和努力。中国低碳城市建设不仅面临着自身所存在问题带来的压力,而且还面临着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所带来的压力。2009年11月,我国政府提出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2011年12月,参加德班气候大会的中国代表团表示,到2015年全国碳排放强度比2010年下降17%。由此可见,我国的低碳城市该如何科学地建设,如何有序地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许多城市都在建设低碳城市方面进行了尝试。然而,有些城市的一些具体实践看似低碳节能,实则流于形式,未能切实做到规模化减排。因此,科学规划程度不够、缺乏统一标准、减排不具规模性等问题普遍存在于我国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措施之中。

以深圳和重庆这两个城市为例,根据能否有效减排、能否形成规模、能否观测计量、成本是否合理这四个方面对我国的低碳城市发展进行具体分析。深圳是东南沿海发达城市的代表,重庆是西部欠发达城市的代表,这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低碳实践也应该存在相当大的差别。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两个城市的比较分析,提取出可借鉴的共性做法,为后来的低碳城市实践提供参照标准,而对于两城市的一些有价值的个性操作,可供产业结构相近的省市借鉴。

二、深圳与重庆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分析

选取深圳与重庆作为低碳城市建设的样本进行比较,是因为一个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代表,一个作为西部城市的代表,对于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一)两城市产业结构差异

深圳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城市的代表,有着良好的经济基础。从表1可以看出,2000-2009年,深圳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一产业占GDP比重逐年减少,到2009年仅占0.08%。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则分别为46.66%和53.25%。深圳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同时,深圳作为经济特区,享有特区立法权,具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投资环境。这些优势都为深圳建设低碳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

注:√代表符合标准,×代表不符合标准。数据来源:根据本文提出的低碳城市判别标准进行评价。

重庆作为西部城市的代表,经济发达程度在全国而言比较落后。从表2可以看出,重庆的产业结构还处在较低的层次,2000-2009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一直处于7%左右,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增速缓慢。同时,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庆还存在大量落后产能。这都是重庆在进行低碳城市建设时有待考虑的问题。

(二)对两市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分析

对于一项减排措施是否有效,本文采用四项标准来进行衡量:能否有效减排;能否形成规模;能否观测计量;成本是否合理。下面依据这四项标准对深圳和重庆两市的一些低碳实践进行比较分析。

1. 对深圳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分析

本文选取深圳市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LNG这三项措施进行分析。

(1)深圳园博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的确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且其减排量可观测计量。但是从其规模和减排成本上分析,将发现这一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首先,深圳园博园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总装机容量仅为1兆瓦,每年可向电网输送约100万千瓦时的电量,而深圳2009年的用电量为5856808万千瓦时 (2) ,此系统所提供的电量仅占深圳市2009年用电量的0.0017%,根本无法形成规模。

其次,从减排成本的角度分析,本文将这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寿命按20年计算,由这套系统所提供的100万度电可视为深圳市节电100万度,而每节约一度电相当于减排0.997千克的二氧化碳,所以这套发电系统在20年中共可减排二氧化碳19940吨,而这套系统的总投资约为750万美元,可得其减排成本约为376美元/吨,而2011年9月9日的CER价格仅仅为8.37欧元/吨,约合17.72美元/吨 (3) 。可见,这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减排成本要远远超过CER的交易价格。

再次,我国整个太阳能光伏产业正面临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早在2009年,多晶硅就被定位为十大产能过剩行业之一,当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为3500兆瓦,国内需求量只有150兆瓦,仅占当年产能的4%。另一方面,我国光伏产业呈现“两头在外”的特点,即95%的原材料需要进口,95%的太阳能电池用于出口。我国目前主要都是进口原材料进行粗硅的生产,这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过程。之后将粗硅低价出口到国外,由外国企业提纯后再高价返销国内,加工成能直接应用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电池组件后,由于国内只能消化很小一部分产能,故95%以上的电池组件将出口国外。这种大量消耗国内能源、牺牲本国环境,最终产品却大部分都出口他国的做法,显然不是我国发展低碳城市时所应采取的。

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2011年12月3日以6∶0的投票结果,通过了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这对于从2012年初至今经历了价格暴跌、库存激增、债务高企等一连串厄运的光伏行业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2)新能源汽车。深圳市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十三城千辆”计划的示范城市之一,在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目前,深圳市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比亚迪公司为支柱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体系,拥有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建成了10个大型公共充电站,在91个社区、停车场内建成了首批2326个社会公共充电桩。已经有760辆混合动力大巴,300辆LEG大巴和50辆纯电动出租车投入运营。

全球大约25%的二氧化碳来自于汽车的尾气,如果使用纯电动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则无需使用燃油,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同时,新能源汽车能耗成本较低,将其百公里的用电成本进行换算,电的成本仅是油的20%。可见,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是一项有效的低碳城市建设措施。

但是要真正实现全国性大规模的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还有许多技术、政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我国应该继续坚持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试点运行,同时抓紧时间制定科学系统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研发关键零部件生产技术、完善相应基础设施建设,循序渐进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3)推广使用LNG(液化天然气)。从表4中不难看出,使用天然气能够有效减少碳排放,同时其减排量是可以观测计量的,对于其减排成本,本文选取93号汽油来与天然气进行比较,目前深圳的居民生活用天然气价格为3.5元/立方米 (4) ,每立方米天然气的热值为35588千焦 (5) ,而93号汽油的价格为7.73元/升,每升93号汽油的热值为33785千焦 (6) ,显然,使用天然气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热量。

除以上优点之外,深圳发展液化天然气还有另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我国第一个LNG接收基地——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接收基地落户在深圳大鹏湾,该项目2006年已经开始投入运营。通过国际招标,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选定澳大利亚西北大陆架天然气项目为供气商,并签订了长达25年、平均每年供气370万吨的合同。2010年我国进口LNG总量936万吨,其中深圳市进口LNG总量达585万吨,占到了2010年全国进口LNG总量的62.5%,可见LNG项目在深圳已经形成相当规模。

就深圳市而言,推广使用LNG完全符合本文所提出的评价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四项标准。从国家层面来看,自1999年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逐年增加,2010年天然气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4%。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可达20%,可见天然气在全国的使用规模还较小,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2. 对重庆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分析

对于重庆市,本文选取农村户用沼气、风力发电、太阳能LED路灯和二氧化碳捕集等四项措施进行分析。具体低碳城市建设措施评价如表5所示。

(1)发展农村户用沼气。目前,在重庆715万户农户中,适宜使用沼气的农户超过400万户。截至2009年,重庆农村户用沼气已发展到108万户,直接受益农户达到356万人。目前,重庆农村沼气已形成4亿立方米的产气规模,相当于节约标准煤63万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万吨。因此,发展农村户用沼气能够有效减排,而且减排量可观测计量。

数据来源:http://bbs.cnlng.com/simple/?t5134.html。

注:√代表符合标准,×代表不符合标准。数据来源:根据本文提出的低碳城市判别标准进行评价。

数据来源:http://365.ayinfo.cn/Class/zpqz/jyjs/70764/。

目前农村户用沼气池一般都为8立方米,其建造成本如表6所示,按平均价格2460元计算,则108万户户用沼气池的建造成本为265680万元。沼气池的使用寿命为一般为15年 (7) ,重庆沼气池在15年中共可减排二氧化碳3900万吨,因此使用农村户用沼气的减排成本大约为68元/吨,国际上2011年9月9日的CER价格为8.37欧元/吨,约合人民币72.8元/吨 (8) 。可见使用农村户用沼气的减排成本低于CER的交易价格。而且这只是沼气交易成本与收益的比较,还没有包括沼气使用所产生的其他关联收益。

因此,沼气池看似“下里巴人”,实则大有可为。不仅满足可观测、可计量、能形成有效的规模减排,而且体现了民生原则。

(2)建设风电场。重庆武隆四眼坪风电场是重庆市规划的首个风电场项目,总投资5.6亿元,总装机容量49.3兆瓦,平均每年可向重庆市提供约0.9亿千瓦时电量。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测算,风电平均每提供100万千瓦时的电量,便能减少600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由此可知,风力发电满足有效减排以及可观测计量两条标准。

该风电场每年提供0.9亿千瓦时电量,因此每年可减排54000吨二氧化碳。根据风电机组主要技术参数的国家标准,风电机组的设计寿命为20年。因此该风电场总共可减排108万吨二氧化碳,减排成本约为518元/吨,远高于二级市场上CER的交易价格,并不是一项成本合理的减排措施。

而且重庆要大规模发展风力发电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首先从风能本身来看,风能虽然能量巨大,但能量密度低,当流速同为3米/秒时,风力的能量密度仅为水力的1/1000,而且风电场对于风能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有很高的要求,风速必须在3~25米/秒之间,超出该风速区间机组将无法正常运行。其次,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我国风电技术仍处于发展阶段,技术相对落后、产品质量低,自主创新能力低下,很多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都依靠进口。再次,我国风力发电还存在风资源调查不够细致全面,风资源测量分析方法不完善,风电场运行维护水平低等问题。因此,风力发电不应成为重庆市低碳城市建设的主打项目。

(3)太阳能LED路灯系统。2009年,重庆市大足县迎宾道太阳能LED路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该系统是世界首条大规模、大功率的跟踪式太阳能LED路灯系统,全长4.3千米,由300台自动跟踪式平板太阳能LED路灯组成。这套路灯系统投资1700余万元,在阳光充足时不消耗常规电力,可实现路灯电源二氧化碳零排放。初步估算,整个路灯系统全年可节电87万千瓦时,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800吨,在20年运行期内可累计减排16000吨。

该系统能够实现减排,且减排量是可以观测计量的,然而由整套系统的总成本以及其运行期内可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我们可计算得到其减排成本为1062.5元/吨,远高于2011年9月9日的CER价格8.37欧元/吨,显然不符合规模性与经济性原则。

而且在实际的应用中,太阳能LED路灯系统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推广,更不用说在重庆市乃至全国形成一定的建设规模了,太阳能LED路灯系统无法形成规模的原因在于其面临的几个问题。第一,集中管理的问题,如果不使用电气线路,就很难实现对路灯的集中管理和远程监控;但如再配置电气线路,不但需要增加成本,而且太阳能LED路灯系统可以不用配置电气线路而独立运行的优势也不复存在。第二,太阳能电池寿命、蓄电池寿命以及其他的控制元器件寿命往往都短于LED的寿命。也就是说,整个系统其实并不能达到理想中的长寿命。第三,因系统使用直流蓄电池,非常容易被盗,所以如何防盗也是该系统面临的一个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太阳能LED路灯只能成为一时的热点概念,但并不具备持续性,也不值得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建设。

(4)二氧化碳捕集装置。2010年1月22日,中电投远达环保自主研发的全国首套大功率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在重庆合川双槐电厂投入运行。该装置每年将捕捉该电厂排放的1万吨二氧化碳,将其变成液态,所得液体二氧化碳已达到工业级二氧化碳产品标准,可供出售以降低减排成本。

此套装置每捕捉1吨二氧化碳大约要消耗90千瓦时的电量,而每消耗1千瓦时的电量将产生0.997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因此该装置每捕捉1吨二氧化碳将同时排放出大约90千克的二氧化碳,净减排量为910千克二氧化碳,所以这套装置能够有效减排,且减排量是可以观测计量的。

可是这套装置的减排成本并不合理。首先,装置本身的生产成本较高,每套装置的成本为1235万元。其次,由该装置捕捉生产液态二氧化碳的成本为394元/吨 (9) ,高于CER在二级市场上的交易价格。虽然可以通过销售捕集得到的液态二氧化碳来弥补一部分成本,但是由于该装置的生产成本高昂,所以由该装置生产的二氧化碳在销售价格上与重庆市场上的同类液态二氧化碳售价基本持平,缺乏竞争力,销售并不理想。

我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捕集技术还并不成熟,不适宜大规模推广,但是开展一些示范和科研项目,对碳捕集技术进行试验和研究是可以的。从全球来看,美国、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或政府间组织都制订了相应的研究规划,开展CCS(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理论、试验、示范和应用研究,无法判断未来是否会大规模进行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因此,现在可以储备这种技术。

三、低碳城市建设实践原则

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仅是规划问题、技术问题,更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和指导下,低碳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第一,全生命周期核算的有效减排原则。应着眼于一项减排措施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减排量,不狭隘地局限于措施本身所带来的减排量。这一点在低碳城市建设中最为重要,要切实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概念,如:零碳或负碳。在此类概念影响下的低碳减排政策可能从全生命周期计算却是高碳。

第二,规模性与经济性并重的原则。低碳城市建设不能重点放在那些“点缀式”的、不具备任何规模性的操作上,应重点推广诸如沼气这样能在全省(市)乃至全国农村区域广泛推行的措施。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要算经济账,而且要算长远的经济账。也就是说,在低碳城市建设措施的选择过程中,既要考虑是否能形成有效减排,又要计算减排成本。比如,有的省市把某条街道的灯换成LED灯,这种低碳发展思路不具备规模性,而且成本不低,不适合大面积推广。而相反的,农村沼气既经济又有规模,尽管不那么“阳春白雪”,但切实有效。

第三,可观测计量原则。要从“前”、“后”两个方面做好规划布局,要坚持任务导向和结果导向,做好事前调查、事后碳审计工作。一方面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建设,另一方面也应该包括城市内各排放单位(企业)的温室气体减排核证工作,这是制定科学低碳减排规划的基础。

第四,低碳城市建设还应考虑当地产业结构、地域、气候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低碳产业的布局与优先选择。做到规划先行,突出重点,量力而为,注重实效,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国的低碳城市建设才能沿着科学有序的路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瑞芳.深圳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特区经济, 2008, (2) .

[2]辛章平, 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 2008, (4) .

[3]迟远英.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08.

[4]虞孔卡, 张干.重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09, (1) .

[5]张晓安.我国太阳能光伏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2009, (6) .

[6]张位平.中国发展液化天然气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中外能源, 2009, (6) .

[7]冷元.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思考[J].上海汽车, 2010 (, 3) .

[8]豪彦.新能源汽车“十三城千辆”示范运行的进展[J].新能源汽车, 2010, (13) .

[9]宗计川.低碳标准演化路径与应对[J].中国市场, 2011, (50) .

上一篇:社区工作者培训试卷下一篇:阿斗的由来和相关的歇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