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精选12篇)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篇1
教学目标:
1、解读田园风光构成的意境。
2、解读诗人归田园前的心境,解读诗人形像。
3、简单了解陶诗的艺术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地精神,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道路给你们选择——1、做大官,有名有利。2、做农民,平平淡淡。同学们选择哪条路呢?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篇2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晋义熙元年 (405年) 11月, 42岁的陶渊明主动辞去彭泽县令, 挥挥手, 与相伴十三年的官场作别, 下决心归隐田园。“宁风霜自挟, 毋鱼鸟亲人”他宁愿像风霜一样抱守自己清高的节操, 也不愿像缸中鱼, 笼中鸟一样成为别人的附庸。义熙二年写了《归园田居》组诗五首, 描写自己离开官场时的愉快心情, 赞美躬耕生活和田园风光。本诗是《归园田居》组诗中的第一首, 叙述弃官归田的原因, 归田之后的村居生活, 重返自然的愉快心情。是我们解读陶渊明田园理想的总纲。
“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是作者对归隐原因的交代, 不愿意迎合世人去追名逐利, 本性喜欢山林田园, 只是一种含蓄的说法。其实质是腐败的社会, 浑浊的官场让人心生厌倦。为官之道在于圆滑, 八面玲珑, 上上下下要搞好关系, 清官难做, 所以是“误落尘网中”;因为鄙弃, 因为厌倦, 所以官场的应酬成为负担, 也有违自己的本性, 十三年的官场奔波也就觉得特别漫长, 犹如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以“笼中鸟”, “池中鱼”比喻对官场的鄙弃,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由此引出下文十句对理想的田园生活的具体描绘。
陶渊明追求的生活首先是自立, 自食其力, 坚守内心的那份纯真。“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他认为一个人在城市在官场混迹多年, 就会慢慢迷失自我, 不再纯洁, 只有在山林田园之中, 自己劳动, 自己养活自己, 养活家人, 心灵才会永远清澈透明。也许是城市里个人的生存空间太小, 总让人感到心里难受憋闷。“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回到老家, 一定买一所大院子, 盖几间草房子,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 足以极视听之娱”随心所欲, 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房前屋后, 绿树成荫, 桃李争妍。这里的树与城里的完全不同, 脚下随处可见的是深厚的泥土, 时时可嗅的是泥土的芳香, 花草树木如此芬芳茂盛。作者笔下的田园生活如此的迷人优美, 让我们今天蜗居在城里的人们流连忘返, 魂牵梦绕。“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静动结合, 远近结合, 突出了理想中田园生活的恬静之美。我们试着闭目冥想:夜幕降临, 缕缕炊烟袅袅升起, 远处那个村落就是我的家园, 走近, 走近可以听到鸡鸣狗吠, 可以看到熟悉的风景。这里才是最适宜于人们心灵栖息的地方。
以上十句, 是作者对理想的田园生活的直接描绘。我们在官场生活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相互比照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山林田园归隐生活的向往热爱之情, 也深刻体会到作者所追求的归隐田园的生活本质。即自力更生, 自立自爱。这是立身之本, 千万不能被物欲横流的世界迷惑, 在金钱和权力面前失去自我, 就像《蜗居》中的海藻成为别人的玩物, 真正的丧失了人的尊严。
最后四句字面上写居室之乐, 以出樊笼、返自然呼应开头, 收束全诗。“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二句中的“户庭”与“虚室”皆有双关之意, 既指庭院与居室, 也可以指人的心灵。回到山林田园之中, 心中没有一丝尘杂, 心灵才正真体会到一种悠闲自在。“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自然生活, 是作者追求的最高的人生境界。古语云“众人师贤人, 贤人师圣人, 圣人师自然”, “樊笼”的比喻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作者内心无限的喜悦, 这才是顺应本性, 顺应自然的天地大道啊。
读到这里, 我又一次想起了《修身宝壁》中的这段话:“君子处世宁风霜自挟, 毋鱼鸟亲人。刘直斋云, 好合不如好散, 此言极有理也。”陶渊明是中国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代表, 他生活在东晋王朝的乱世之中, 厌倦腐朽的官场, 鄙弃那种污浊肮脏的生活, 他总是希望自己出污泥而不染, 坚守清廉纯洁的本性, 不作笼中之鸟, 池中之鱼, 不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不靠别人的供给生活。“好合不如好散”, 在宦海奔波了十三年之后, 他毅然选择了辞官归隐山林的人生道路, 开始了躬耕山林的田园生活, 聚亲朋, 乐农事, 访故旧, 欢夜饮, 生活清贫而充实, 乐在其中。最重要的是, 他创造的山水田园诗歌, 为我们疲惫的精神灵魂提供了栖息之所, 隐士文化田园诗歌也是中华文化重要的财富。读陶渊明的诗, 我们的心无比的纯净澄澈。
归园田居(其一) 篇3
误落尘网③中,一去三十年④。
羁鸟⑤恋旧林,池鱼⑥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⑦,守拙⑧归园田。
方⑨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⑩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注释】
①适俗:适应世俗。
②韵:情调、风度。
③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官场。
④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
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⑤羁鸟:笼中之鸟。
⑥池鱼:池塘之鱼。
⑦际:间。
⑧守拙:守正不阿。潘岳的《闲居赋序》中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
即善于钻营的人,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⑨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⑩荫:荫蔽。
罗:罗列。
暧暧:暗淡的样子。
依依:轻柔的样子。
墟里:村落。
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
虚室:闲静的屋子。
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
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诗意再现】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赏读领会】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从而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诗中又隐含了作者对官场黑暗腐败生活的厌恶之感。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接下来又描写了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诗人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也是《归田园居》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赏析:徐薇)
《归园田居》其一 篇4
归园田居其一
táo yuān míng
陶渊明
shǎo wú shì sú yùn ,xìn běn ài qiū shān 。
少 无 适 俗 韵,性 本 爱 丘 山。
wù luò chén wǎn zhōn ,yí qù sān shí nián 。
误 落 尘 网 中,一 去 三 十 年。
jī niǎo liàn jiù lín ,chí yú sī 括 yuān 。
羁 鸟 恋 旧 林,池 鱼 思 故 渊。
kāi huān nán yě jì ,shǒu zhuō uī yuán tián 。
开 荒 南 野 际,守 拙 归 园 田。
fān zhái shí yú mǔ ,cǎo wū bā jiǔ jiān 。
方 宅 十 余 亩,草 屋 八 九 间。
yú liǔ yīn hòu yán ,táo lǐ luó tán qián 。
榆 柳 荫 后 檐,桃 李 罗 堂 前。
ài ài yuǎn rén cūn ,yī yī xū lǐ yān 。
暧 暧 远 人 村,依 依 墟 里 烟。
括u fèi shēn xiàn zhōn ,jī mín sān shù diān 。
狗 吠 深 巷 中,鸡 鸣 桑 树 颠。
hù tín wú chén zá ,xū shì yǒu yú xián 。
户 庭 无 尘 杂,虚 室 有 余 闲。
jiǔ zài fán lón lǐ ,fù dé fǎn zì rán 。
《归园田居 其一》教案 篇5
1、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
2、通过反复读诗,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3、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法、点拨法、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在上这节课前,我想请同学们做两个选择题。1、如果摆在你们面前有两条路:
A 做官,名利双收 B 做农民,平平淡淡。
二、走进作者:
陶渊明
三、解题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以“归”字为核心来解读诗歌)
讨论、明确:
( 1)、从何而归?
( 2)、为何而归?
( 3)、归向何处?
( 4)、归去如何?
四、放配乐朗读录音,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1、明确:官场
2、明确:官场腐败黑暗、尔虞我诈,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
3、明确:田园
他的田园生活是什么样子呢?
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脚下,种下了豆子,但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4、明确:“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
五、重点解读:
1、划分节奏: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归园田居:回到田园家乡。《归园田居》共五首,这是第三首②晨兴:早起。理:治理。荒秽:杂草丛生。
③带月:顶着月亮。荷锄:扛着锄头。
④道狭:道窄。
⑤沾:沾湿。
⑥但使:只要让。愿无违:不违反自己的意愿。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 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
豆田里长满了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回家。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六、提问:你种过地吗?你了解农村吗?请你谈谈你对农民的认识?
七、写作特色:
1、 选材的独特性:农村生活;
2、平淡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3、 诗话的农村生活。
八、拓展讨论:
身处农村的你如何才能常常保持与田园的约会,喜欢农村生活,并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九、课程小结:
“春无鸟声,夏无蝉声,秋无虫声,冬无雪声,因为四季都有马达轰鸣。”在农村走向城镇化的今天,在人们都不遗余力冲向城市的时代,在坚固的钢筋混凝土面前,在高度发达的科技文明面前,这句话深深道出了都市人的无奈。 “麦场、鸣蝉、草帽、锄头、耕牛、小路……”多么让人留恋的场面呀,常常哼唱《乡间的小路》,常常吟咏《归园田居》,也许它会洗去烦躁、郁闷,让我们的心灵保持一种宁静与旷达。
十、讨论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 篇6
生:陶渊明回到了农村,过起了田园生活。
师:那作者之前干什么去了呢?
生:当官。
师:那他又为什么回来呢?归来后他的生活又怎样呢?他的心情又如何呢?
生:(默然后一阵私语)
师:同学们,这或许就是我们今天要追寻的问题,那么要知道此事的原由,我们还得从原诗说起,我们今天分四个环节:仔细地听,投入地读,认真地品,好好地说(多媒体显示)下面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仔细地听,我们先请两位同学来读,其它同学来评价。
生1:读(个别字音不准确,语速过快,没有把握住节奏。)
生2:读(对作者的感情把握较好,普通话标准。)
生1:评:第一位同学声音洪亮,但对诗预习不够扎实,对个别字读的不到位。第二位同学有较强的朗读基础,而且感情充沛。
生2:评:第一位同学的语气我认为不符合本诗的感情基调,第二位同学的诗的整体内容掌握的较好。)
师:看来这两位同学各有千秋啊,而且点评的这两位同学也是头头是道,下来我们就来听,第一遍听老师读,看和这两位同学读的有和不同?请同学们整体感受诗的意境,特别是诗的读音、节奏、语气、强弱、快慢等。
(师读第一遍。)
(生一边听一边用笔在书上划分节奏,而且低声跟读。)
师;下面我们听第二遍,这次是录音,看又和老师及前两位同学读的有什么异同?这次听要求同学们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及诗中那浓浓的田园气息。
生:听录音,继续跟读。
师:好了,听完后我们进入我们今天的地二个环节:投入地读。第一遍我们一起读,而且要富有感情的读,读出诗的情感,读出诗的原味。
(生放声大声地朗读。有部分学生闭起双眼,摇头晃脑地读。)
师;第二遍我们带有欣赏性地去读,要读出诗里所渗透的情景,读出诗人的心理,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个性。
解析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首 篇7
1. 选出下面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种豆下 (庐山)
B.晨兴理 (荒凉污秽)
C.道狭草木 (丛生)
D.沾我衣 (夜露)
2. 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3.简述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探讨与思考
4.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亲自参加劳动的诗篇, 尽管诗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结果却是“草盛豆苗稀”。请谈谈诗人参加劳动有何意义。
拓展练习
归园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 (1) , 穷巷寡轮鞅 (2) 。
白日掩荆扉 (3) , 虚室绝尘想 (4) 。
时复墟曲中 (5) , 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 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 (6) , 零落同草莽 (7) 。
【注释】
(1) 罕人事:很少与世俗人事交往。
(2) 寡轮鞅:指车马稀少。
(3) 荆扉:柴门。
(4) 绝尘想:断绝世俗之念。
(5) 时复:常常。墟曲:偏僻的村落。
(6) 霰 (xiSn) :小雪珠。
(7) 零落:凋谢。
5. 选出对下面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穷巷寡轮 (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
B.时复墟中 (隐僻的角落)
C.相见无 (琐碎之言)
D.零落同草 (丛生的草)
6. 按要求填空。
诗中反映隐者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
合作交流与能力拓展
7. 此诗结尾处说“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莽”, 与前一首诗所说的“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二句有何异同?试谈谈你的体会。
《解析陶渊明〈归园田居〉二首》参考答案:
1.B。2.“愿”的内涵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学生也可以谈谈个人的看法。3.陶渊明的诗歌, 以其新颖的风格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在玄雾笼罩的魏晋文坛上独树一帜, 在中国诗歌史上一直享有盛誉。这首《归园田居》 (其三) 朴素如随口说出, 不见丝毫修饰, 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质而实绮, 瘦而实腴, 形成了陶诗的艺术特点。
4.提示:在封建社会, 一般文人都鄙视体力劳动, 而亲自参加劳动更是少见。陶渊明退隐之后, 躬耕自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5.C。6.相见无杂言, 但道桑麻长。
李治国归“园田居” 篇8
16年前,他在老家河南一家外贸公司做经理助理时,就自学编程技术创办过B2B网站“中华商贸港”。当年,一篇马云的专访报道,让他对马云和阿里巴巴产生极大兴趣,一封畅谈互联网的邮件得到阿里巴巴的回复后,他决定离开郑州去往杭州。这个决定不仅使李治国成为阿里巴巴第46号员工,更让他骨子里一股创业激情获得最多的释放空间。
曾经创业的教训和在阿里巴巴做产品的经验,让李治国形成了自己一套创业原则:要选择一个大市场而非细分市场,然后通过整合上下游把项目做大。李治国养鸡和丁磊养猪常被放在一起成为话题,但他认为园田居瞄准了更直接的一个产业链——厨房餐桌。
但这和李治国此前的从业经历一点都不沾边,并且跨度还不小,他和团队能轻易玩得转吗?
留恋小时候的味道
当时已经当上爸爸的李治国,常常为了让孩子吃到好鸡蛋好鸡肉,跑到乡下直接找农民收鸡蛋。“好多次,我从山上往山下走,不少农民闻讯而来,捧着鸡蛋说自家的也可以收去。最夸张的一次在乡下收了800个鸡蛋,放在家里吃了大半年。”这样的经历,让他感觉生态食品的需求应该很强烈,量也不算小。和搜道网CEO金海龙、运营商出身的胡炜聊起来大家都很看好,但他们也都很清楚,跨界到传统农业的项目,还需要很多外部条件。
起初,李治国设想中的农业B2C网站,是那种压缩中间环节,让生态农产品供货方和消费者直接产生交易的模式。但想找到小时候农村那种放养养殖的供应方,难上加难。“在杭州做农产品的,数得过来的不下200家,有做农家乐的,有的是种蔬菜种水果,有的来回倒卖,货源质量保证不了,那这个平台的价值也就没有了。”
直到有一天,他们一起到宁波四目湖一片绿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的画面立刻浮在眼前。“如果拥有这样一个养殖后院,土鸡土鸭在这里放养,谁都会觉得吃得放心和舒心。”三个人把想法和当地村支书谈过之后,合作意向顺利敲定。
很快,李治国他们开始从养鸡做起,就像做互联网产品一样先做beta版那样,用土鸡先测试市场需求和反应。但这次尝试,园田居就遇到了问题。推出第一批土鸡之前,四目湖的基地已经以每个月养1000只的速度,养了5个月左右,5000只土鸡一下子推向市场,销售却远远没有达到设想的那样。“那时候的土鸡到现在还有剩余,有的都快1年了。”
这是三个发起人决定借助互联网进入农业领域时未曾想过的。“互联网人的思维就是用最市场化的手段迅速了解需求,然后改善用户体验。”李治国说。团队商讨后,决定对产品线进行调整。园田居CEO王烈对接下来的方向调整有一套清晰的想法:“土鸡的购买频率太低,远不如鸡蛋、蔬菜瓜果,我们要做从源头进行改善营养、安全问题的餐桌食品,做产品搭配的品类式推广。另外,有不少真正的购买者是年纪较大的老一辈,上网人数有限,在营销推广方式上也有必要进行调整。”
于是园田居开始策划健康菜单(菜+蛋)计划,并给每个产品加上了溯源二维码。这个计划包括套餐和单品订购方式,分为半年卡和年度卡,比如三口之家的蔬菜半年套餐价格为3000元,送货上门。而在追溯体系里,消费者可以看到他们吃到的鸡,鸡苗什么时候买的,在六个月时间里吃什么,什么时候打的什么疫苗等等。结合宅配菜单计划,园田居开始走进社区,王烈举例说:“杭州颐景园社区的活动刚做完,我们给社区居民讲食品安全、分辨食物优劣的方法,结合现场试吃和线上微博做宣传推广。实体店也已经准备就绪,开业后扮演体验店的角色,但下单、送货等渠道模式仍然和电商的方式一致。”
11个人=2个农民?
从4月开始调整到现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吸引到更多愿意体验的客户,但随着产品线和基地的增多,这个几乎都是互联网行业出身的11人团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线下问题的挑战。“IT人最清楚怎么了解用户、营销推广、进行数据监控,但碰到线下就麻烦,这种项目甚至还需要跟农民打交道,这里面有很多跟做网站完全不同的故事。”李治国说。
“后来我们养了鸭子,原本觉得它们白天在水里游游泳,晚上回室内休息是很好的安排,没想到上个月连续好几天,一天死5只,死了大概有几十只。”王烈摇摇头说,“我们不懂行又很着急,到处找养鸭专业户,人家去那边一看,就骂我们养鸭子的人,大热天居然室内不配电扇,鸭子都是热死的。”
还有一次,李治国看到有同事“求助”,“她在群里发了一张照片,上面是一只毛快掉光了的鸡,问我们这鸡还卖不卖。我们一头雾水,一问才知道,这鸡爱闹事老打架,毛给折腾没了。”后来,公司品管人员每周去养殖基地两次,向养殖员确认养殖健康状况,检查工作程序,每月清点一次库存,而平时出现任何状况,养殖员都可以随时和王烈沟通。
最近两个月,王烈为了找适合的新基地跑了15个地方,在这中间挑了5个环境比较好的,取了土壤、水源的样本回来拿去检测。“按照养殖有机和绿色食品的标准,专家说水源要达到一类原生态标准,也就是表明这个地方没有受到工业污染,土壤铬超标的不能用,用雨水灌溉时需要先过滤。”这样测下来,只有一个地方基本达标,王烈还是有些沮丧,但他说了解的越多就越想做好。
除了找地本身问题多多,连施肥、除草都有不少门道。“我们以前以为不用化肥就可以了,后来才了解要用不含重金属、农药残留物的羊粪施肥。而在农场里最麻烦的是杂草,一个大农场最多50个农民,没精力拔草,一些农场就直接用除草剂,这在绿色食品种植标准里都是禁止的。”
养殖的方方面面园田居正边补课边改进,而送达客户的部分,也马虎不得。穿着印有企业Logo的制服、帽子,手提一个蔬菜箱或装鸡鸭的特制箱,把产品完好无损地递交给客户的同时,需要向客户核对清楚套餐内容,以及一些提升服务好感度的话术,这是园田居自有配送员的标配状态。按照这个标准,一个司机一天在杭州城区最多服务30个客户,在需求量并不算稳定的情况下,到底建多少自有队伍是让王烈头疼的事。“做这个事有很多比较特殊的要求,比如说有的客户需要净鸡,杀掉以后放到有大量冰袋的保温箱里面,要在三个小时之内送到,才能保持鸡的口感好。现在正在不停地评估其他第三方物流,重要客户自己送,剩下的用合适的第三方服务。”王烈说,“将来他们要以5公里为半径建立4~5个分拣点,每天早上4点钟采收,从农场里出来以后,8点钟把这个分拣包装好以后跑一圈,11点全都可以到了,然后11点到2点,我们的物流车再以小区为单位分发到位,然后用户自提就可以了。”
几个月摸索下来,王烈体会到,想在这种专业性门槛较高的传统行业做创新,团队太重要了。“跨界创业光靠理想和热情是不够的,我得找到每个领域比我强很多的人。现在包括养鸡养鸭的有11个人,单按产品线来说,可能两个老农民就能干的比我们目前好很多。一个老农民就能够养好鸡,然后自己就能够去卖了。我们能把这件事干到什么程度?还得要看能不能把我们的优势真正融合进去。”
做真正的IT园田居
为了创造一个理想中的园田居,他们做足了从生产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因此摆在王烈和李治国面前的问题越来越多,也远比他们预想的复杂。但李治国始终相信,“互联网能让市场更加透明、效率更高,只有越往下走,才能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园田居已经做出的创新,或多或少地已经改变了传统农产品行业的既有模式。比如让消费者进行产品溯源、参与生产监督,进行客户关系、物流配送管理,提升供应链效率,利用微博、官网、淘宝店减少渠道和营销成本等等。
对于园田居的发展,王烈坦言,“客户群增长速度一旦加快,这种自产自销模式就吃不消,拥有一个标准化机制实现可复制,那些供应链的问题才可能被解决,项目也才有可能维持下去。”王烈已经做了更深远的打算。
早已形成的中期规划,正随着新基地的建设变得靠谱起来。“我们打算把新拿下的这块地建成数字农业园,简单说,就是从土地、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情况都要有数字化记录,依照现在的生产管理标准进行自动控制,比如玉米需要土壤湿度达到35%,那我们的系统就能够在湿度达到临界点时自动灌溉,同时发送通知给管理人员。在这之前,我们要先完成环保设施建设,包括农村生活用水分散式和集中式处理,还有农村废弃物处理。”最终,王烈是要建成一个标准化的模板,有一套环保的生产种植标准、自动化管理体系,再借助互联网透明化的渠道管理做到产量可控,实现园田居的低成本、可复制性。“当然这背后也包括培养一批园田居自己的IT农民。”
不久之后,他们还要在这一大块地的田间,种上桃树,当会员们走进基地亲手采摘农产品时,能够感受到回归田园的身临其境。李治国还要让园田居更有互联网气质,结合他投资的另一家“ecook网上厨房”菜谱类网站,给客户提供相关菜谱,引导客户更好利用好食材,甚至根据用户现有的食材进行搭配,生成菜谱再教给用户。这样一来,为会员们在线上打造出一套厨房餐桌的解决方案。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札记 篇9
《归园田居·其一》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一首代表作。教这首诗,应该让学生体会它的“五美”:结构美,田园美,意境美,人格美,语言美。
结构美。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承上启下,关联过渡。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合缝接榫,丝丝入扣,精巧玲珑,浑如天成。
田园美。这首诗的田园美主要体现在八句写景诗句上。美在何处?淡雅开阔:近有草屋,榆柳和桃李,灰色、翠绿,夹有粉红与雪白;远有村落、炊烟和桑树,淡淡的蒙胧中透出一股绿意。这是一幅淡雅开阔的田园画。恬静幽邃:草屋前后,榆柳在和风中摇动枝条,自得其乐;桃李在艳阳下自由开放,轻松自如。田野远处,村落隐隐,炊烟袅袅,深巷狗吠,桑树鸡鸣,宁静恬适,幽邃深远。自然和谐:你看,屋宇巷陌,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还有那些没有出场的“往来耕作”,“黄发垂髫”,“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之人,在这片远离尘嚣的田野上,自然相处,和谐生存,是那样平和安定,舒适自足。生机盎然:诗人描绘的这片田园,桃红柳绿,鸡鸣狗吠,“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阴,菽稷随时艺,……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桃花源记诗》),正是“鸟弄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一派生机,良可喜人。
意境美。“陶渊明的一些诗歌还富有意境。这在他的田园诗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很不相同。谢诗往往只给人一幅客观的山水画面,陶诗却在使人接触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一种境界中去。如《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榆柳桃李中的几间草房,村落中的几缕炊烟,听见深巷的犬吠,树头的鸡啼,所有这一切还构成一种境界。它宁静安谧、淳朴自然”(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反复吟诵这首诗中的写景诗句,静心默想,就会觉得这段话说出了陶诗的精妙。
人格美。这首诗是在陶渊明从彭泽县令任上挂印归家一年后写的。诗人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把当官比作“羁鸟”“池鱼”,极为形象极为准确极为深刻地展示了诗人的人格美。诗人为了保住做人的尊严,为了保持自身的清白,为了享受自由的生活,竟然把自古以来读书人的最佳去处──官衙,视为“尘网”“樊笼”,把读书人的最佳选择──当官,视为“羁鸟”“池鱼”,把脱离此“网”此“笼”获得自由作为最快意的事来抒写来歌唱,真是敢反历史潮流的英雄,可谓塑造自我人格的勇士。诗人的人格美还表现在他归家后,“开荒南野际”,躬耕自给,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入到大自然中去,发现田园美,歌颂田园美。这种自立于世的独立人格,可谓健全,堪称高尚;这种醉心田园、自然的高雅情趣和人格魅力,古往今来,倾倒了多少文人志士。如果能从陶醉渊明此后至去世的二十年的生活和诗文中考察解读诗人,我们会更加为诗人伟大的人格而激动不已。
陶渊明从二十九岁起至四十一岁的十三年中,时官时隐。“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来兮辞》序),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弃官归隐,并以此终老田园。在他二十几年的晚年生活中,遭过火灾,常常“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五柳先生传》),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饥来驱我去,行行竟何之”(《乞食》),甚至到了乞食的地步,可是,有朋友劝他出来做官,他却“挥手而去”,连这个朋友送给他的一大笔款子,也分文不要。他追求的是什么?是人格尊严,是人生自由,是心灵自由,正所谓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对田园的深深喜爱之情,除了“性本爱丘山”这个重要因素外,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他对当时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的深恶痛绝。陶渊明为了远离昏浊腐朽的官场,选择了回归自然,退隐躬耕,“晨兴理茺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之三),“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归园田居》之二),陶醉于诗酒琴书亲戚情话之中,应该说,这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充分展示了他的人格之美。他诗中的田园那么美好,他抒发的情怀那么清纯,正是从另一面反映诗人对污秽社会险恶政治的厌恶。著名诗人、学者叶嘉莹女士说得好:“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汉魏六朝诗讲录》。
语言美。读这首诗的每一句,感觉就像夏日喝凉水,山间濯流泉,格外顺畅,特别爽快。而细细品味,又确是浅语蕴深意,常字见真情,质而绮,癯而腴,淡而远。“误落尘网中”,一个“误”字,含蕴着诗人对几十年人生经历的几多深刻体悟,对当时社会和官场的几多憎恶,
对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几多反思!“守拙归田园”,一个“拙”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人生感悟,有几分自嘲,有几分悲哀,确乎还有几分自慰!“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拙”字有深意。“榆柳”“桃李”,为田园画面增添色彩;配上“荫”“罗”两个动词,顿觉“榆柳”“桃李”情意绵绵,别有深致。“狗吠深巷中”,一个“深”字,就像一个由近处慢慢拉向远处的电影镜头一样,使人从幽深邃远的村巷里听到那一声声悠远的狗叫,让人进入一种幽静渺远的境界。“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暧暧”、“依依”,上下两句对用叠词,读来音节谐和,琅琅上口,更让人领略到一种悠悠邈邈、隐隐约约、情意绵绵的乡村远景。
欣赏这首诗的“五美”,特别是其中的“人格美”,有一些老师(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都不以为然。他们认为,陶渊明的处世态度是消极的。我以为,这种认识是对渊明其诗其人的误解,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
拓展阅读:《归园田居》(其一)赏析
公元4(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第一首。
陶诗通常呈现素淡平易的面貌,不见组织雕镂之工。然而苏东坡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与苏辙书》)又说:“渊明诗初看若散缓,熟看有奇句。”(《冷斋诗话》引)东坡偏爱陶公之为人,尤推崇其诗,以为自古无人能及,反复吟咏,烂熟在胸,并一一唱和,著有《和陶集》,体验实较常人为深。这一首主要体现其质朴中的深味,散缓中的精巧。
《归园田居》(其一)公开课教案 篇10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这节课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田园诗的把握。理清由“归”字折射出的几个问题: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从而深入体会陶渊明归隐后怡然自得的心境。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
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归园田居》这首歌曲是那种田园乡谣风格的,听起来也许不像是流行歌曲,可是会静静地流淌在听者的心中,正是契合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一首歌曲。我们知道,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做官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课本中所选是第一首。
三、诵读
请同学们欣赏诗歌朗读,同时解决难读的字词和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感情。羁鸟jī 荫后檐yìn 暧暧ài 墟xū 吠fâi 桑颠diān 樊笼fán
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1、自由诵读,根据注释及手头资料疏通课文。
2、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往往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四、探究、合作
以“归” 字为核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具体分析
1、从何而归? 明确:尘网、樊笼。
追问:尘网、樊笼比喻什么?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误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尘网”一词,足见他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东晋末年权力之争剧烈,陶渊明既不愿我为上层统治阶级矛盾斗争的牺牲品,也不愿我为政治野心家争夺的工具,但是仕途生活却将他紧紧束缚在野心家们政治斗争的罗网之中,因此十分痛苦。“一去三十年”(实应为“十三年”用夸大了的数字,说明了时间之长,痛苦之深。)
明确:官场生活。
追问:为什么要如此比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为何而归?
明确:A、性本爱丘山(本性)。
追问: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要出仕?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注意炼字“误”){养家糊口 大济苍生。在封建社会,人们要建功立业,要实现政治理想,只能当官,走仕途。但是,当时的东晋政治腐败,社会**,门阀(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后人就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到东汉中叶出现了世代为官的大姓豪族。)势力飞扬跋扈,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陶渊明又不愿同流合污,只有选择离开,选择归隐。}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表明自己的性格与世俗官场生活不适应。“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追问:所以“性本爱丘山”也许是陶渊明“归”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但是不是最关键的原因呢?请同学们继续寻找文中信息.(提示:点题句是哪一句?)
明确:B、守拙归园田。
提问:归园田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不归园田就不能守拙)
明确: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生活中的八面玲珑、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官场是个是非之地,没有那种当官的本领,很难往上爬(即使是现在,也有类似的现象)。这样,一个正直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很压抑,没有自由。
小结:所以“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思考:如何理解“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特点、情感)
明确:(1)“羁鸟”是关在笼中的鸟; “池鱼”是禁在池中的鱼。
(2)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也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羁鸟”、“池鱼”是陶渊明自比)
(3)运用比喻说明作者身在官场,而心系田园的心情,对自由的向往。
3、归向何处? 明确:归向园田
问:诗人笔下的田园景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
概括追问:非常普通平常的农村生活场景,在陶渊明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明确:恬静、幽雅,空阔而简陋,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这是美似仙境的田园,让诗人弃官归隐,流连忘返。“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这正如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写远闻,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鸡鸣桑树颠”写近闻,没有混乱,鸡才能在桑颠得意地啼叫。
总之,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画,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4、归去如何?
请从诗中找出蕴涵作者情感的诗句词语。
明确:“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追问:从中可见作者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是怎样的? 明确: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收束全文,诗人似乎在回答人们的疑问,为何对如此平凡的茅屋草木、鸡鸣狗吠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呢?原来是作者“久在樊笼”的缘故,作者一旦冲出罗网,返回大自然的怀抱,那就其乐无穷、触处皆春了,即使一草一木也格外感到亲切而欣慰,可以说,这两句诗,是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
五、总结全文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六、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 篇11
1.知识与能力:背诵这首诗。
2.过程与方法: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及情景交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自然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探究总任务】
感受诗人的自然情怀,领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教学过程】
一、学生知识和能力准备。
1.有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2.熟读《归园田居》。
二、资源准备
多媒体
三、教学步骤
(一)步骤一:创设情景
1.桃花源不存在的理由。诗意瞬间被消解。我们都失去了一个诗意的心。今天,我们重温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世界。
2.填空:陶渊明,又名 ,字元亮, (朝代),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 ”。又自称作“ ”。第一位田园诗人。
3.作品回顾:
《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其三)
《饮酒》(其三)
4.回归常识
①陶渊明与他的儿子
《责子诗》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固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②乞讨者:有一次儿子玩火不慎,草屋付之一炬,自然灾害使他颗粒无收,前后讨饭近10年。
③五斗米的故事: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归去来兮辞序》
(二)步骤二:探究1
1.探究问题
整体感知《归园田居》,找到诗眼。
2.探究目标
学会找到诗眼,培养学生总体把握诗歌的能力。
3.探究方式和方法
讨论法;问答法。
4.探究活动组织流程
①读诗
②解题
③标题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我们在解读诗人的情感时应该要重点抓住哪个诗眼呢?(归)
④“归”字是诗眼,归的意思是返回,作者从哪里返回?为什么要返回?回到哪里去呢?
从何而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三)步骤三:探究2
从何而归?
从“尘网”“樊笼”而归。
从外在说,是指束缚人的仕途和官场。它与诗中的“丘山”、“园田”的自然相对。
从内在说,指人求禄的俗念与“阿世”的机心。
问:“羁鸟”“池鱼”用来比喻什么?
明确: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四)步骤四:探究3
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注】29岁(393)初次出仕,做江州祭酒,不久回家闲居;五六年后又做幕僚,为时不长。41岁(405)辞去彭泽令,直至63岁去世,再未做官。
在经历了“出仕”与“退隐”的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后,他最终发出决绝的呼唤:“归去来兮!”
问:“少无适俗韵误落尘网中”的矛盾性
世家子弟—理当承继先贤
儒家学子—义当修齐治平
一家之主—情当求俸养家
“适俗”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适应仕途中繁缛的礼节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误”即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五)步骤五:探究4
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田园诗意的对立面?
茅檐草舍 远胜 官府高堂
树环花绕 远胜 前呼后拥
朴素村落 远胜 繁华闹市
鸡鸣狗吠 远胜 车喧马嚣
清净悠闲 远胜 摧眉折腰
(六)步骤六:探究5
讨论:陶渊明笔下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通,很常见,为什么在作者的笔下显得那么美?(农民种田)
(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而陶渊明是“但使愿无违”洒脱。
(2)四境界说
(3)如果一个人百端机巧俗虑缠心,没有崭露生命的本真形态,没有返回到内在的自然的可能,外在的自然就不能成为他的审美对象,他与自然就永远是相互外在、彼此对峙的,陶渊明第一次将山水田园纳入审美的范畴,使山水不再是独立于人的客观对象。
(七)步骤七:探究6
归去如何?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心情如何?
自由、安逸、喜悦。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是人格的觉醒。是自己心灵世界的揭示和表白,从内心到外表都晶莹澄澈,没有一丝一毫的遮盖和掩饰。这才是精神上赤条条的裸性,这才是自我的情感之真与生命之真。(守拙)
自然:一是回到自己“日梦想”的田园,如数家珍地罗列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远树近烟何色,鸡鸣狗吠何处。二是回到自己生命本真性。摆脱官场应酬、试图倾轧、人事羁绊。“相见无杂言”则免去了俗套,“虚室绝尘想”则已超越了俗念。“守拙”则去机心而显真性。披星而出,带月而归,开荒南野,种豆南山,这才是“纵浪大化”的真超然。
(八)步骤八:探究7
交流
1.陶渊明与我何干?
2.陶渊明与我同行。
张承志《清洁的精神》一文片段。
小结:请智者与陶渊明同行!
【教学设计说明】
1.教材及内容解析
通过语言表象去探究诗歌的内在意蕴符合人教版必修2对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要求。
2.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学过《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饮酒》(其三)四篇古诗文,对陶渊明有自己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诗眼来把握诗歌符合高一学生的能力层级要求。
3.设计思路与其他依据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境界与人生境界都符合高洁的追求。穿过语言的表象,领悟陶渊明诗意田园的内涵及情景交融的意境,是最符合中学生特点也是最有效的诗歌鉴赏方法。先从“归”字入手来整体感知诗歌,由此生发“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这四个探究问题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最后通过“陶渊明与我何干和陶渊明与我同行”的交流来加深学生对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的感悟,并给学生留下自我交流与探究的空间。
【设计后反思】
1.设计的特点
切入诗歌的方式和四个有效探究及最后的交流环节有新意。
2.可能达到的效果
学生在探究中不仅熟记了《归园田居》,同时也从中获得了高洁的人生体验和超功利的审美追求。
3.要注意的方面
始终要注意的是贴近文本,即从诗歌的阅读中获得鉴赏评价,切忌空泛论述,脱离语言表象。
《归园田居》:质朴中的至美 篇12
在《归园田居》中, 我们似乎读到了三重意蕴:一是从“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中, 读到诗人高洁的志趣与情操;二是从“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中, 读到诗人泪与痛的人生经历, 以及思想的裂变;三是从“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中, 读到诗人超然、淡泊的情怀。也许正是将高洁的志趣、超然的情怀、田园的风光三者和谐统一起来, 才形成了陶渊明诗歌质朴中的至美。
—.高洁的志趣根于纯美的田园中。“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诗人自小便有高洁的志向, 不与庸俗之流为伍, 深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 注重修身、养性, 追求光明、正直、磊落的人格, 为人耿直, 不媚俗。他喜爱大自然, 与卑劣的世俗格格不入, 那远山, 那近村, 那鸡鸣, 那狗吠, 足以阻断尘世的喧嚣, 田园的淳朴、宁静、清新为诗人保志守洁提供了一片净土, 所以诗人将高洁的志趣扎根于纯美的田园中。田园的纯净与志趣的高洁完美的契合形成了陶渊明田园诗外形与内质的美。
二.泪与痛的人生经历———儒家济世理想的破灭, 让诗人坚定地走上一条道德成全之路。“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十多年宦海的沉浮让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与丑陋、腐朽与卑劣。他自己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等职, 不仅济世的抱负无由施展, 而且必须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 这一切都使他感到“志意多所耻”。此后, 他又做过镇军建威参军, 因为耕植不足以自给又一度为彭泽令, 在官八十余日, 逢郡督邮来县, 属吏告诉他应该束带迎接, 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职而归, 从此, 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 坚定走上归田的道路。在归田以后的二十多年中, 看惯了战乱、篡夺、阴谋、危机的陶渊明为了避祸, 就决心不再出仕。晋末征他为著作佐郎, 辞不就。宋元嘉时, 他“偃卧瘠馁有日”, 江州刺史檀道济劝他出仕, 他也拒绝了。檀道济赠给他的梁肉, 他“挥而去之”, 表现了与统治阶级决裂的坚定态度。这种决裂割断了鸟的羁绊, 打开了鱼池的堤坝, 终于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这种决裂也是儒家济世理想彻底的破灭, 让陶渊明终于走上道德成全的道路。中国的传统文人往往这样, 当人生的价值无法用儒家的建功立业来实现时, 便会选择道家道德成全来实现。陶渊明终于完成了思想的裂变, 这为他田园诗的质美提供了保障。
三.山水之美与傲世之神、悠然之情相熔无痕。“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好一副清新、优美、宁静、祥和的田园风景图!然而茅草屋毕竟是简陋、寒碜的, 若是一位纯粹的农民, 或许会让他觉得满眼都是贫穷、悲凉, 美妙根本就无从谈起。而陶渊明经过十多年的宦海的沉浮, 深知官场的丑陋, 他在内心深处渴望田园的清静、纯美, 他在躬耕田园的实践中得到了解脱, 在归田与仕途, 在身体之累与精神自由之间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内心的平和、恬淡洗尽尘世的浮华, 洗出悠然、淡泊的心境, 流淌于笔端的便是自然、清新的文字。所以园田、方宅、草屋、榆柳、桃李、狗吠于深巷、鸡鸣于树颠, 这些属于农家特有的田园意象, 在陶渊明的笔下显得活灵活现, 有情有意, 十分形象, 十分可爱, 让人不禁心向往之。这不仅在于其所描述的内容乃是源于田园乡村的生活细节, 有纯朴、优美的一面, 另外, 还在于其笔下的田园带有诗人独特的恬淡、悠然的心境, 诗歌的悠美与诗人的悠然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推荐阅读: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赏析07-27
《归园田居》(其一)10-10
归园田居·其一拼音版08-20
《归园田居·其一》原文及译文06-03
《归园田居 其一》教案及随堂检测题11-07
陶渊明归园田居翻译12-29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鉴赏10-23
教案归园田居11-15
归园田居散文11-24
归园田居教案设计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