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高二作文

2024-08-14

我对高二作文(共13篇)

我对高二作文 篇1

我对作文的认识作文 - 精选作文

提起“作文”二字,很多同学想起来就害怕,怕写作文。我以前也是这样,俗话说:“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生的命根”,可作文又是试卷中分值最高,而每次考试又都有的一道题。所以,这令很多同学苦恼不已。

以前,我总是认为,写作文是为老师写的,所以就有了“不给他写”的说法。每次写作文不是写得兔子尾巴――不长,就是写流水账――不精彩。

后来,老师多次详细地给我们讲解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上得作文课生动又形象,十分有趣。再加上妈妈对我的支持――给我办了一个图书卡,我就每逢闲暇之日,便让妈妈带着去借书,对作文的认识也有了改变。

我慢慢地认为,写作文是一种乐趣,尤其是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就如同是有千斤的担子卸了下来,轻松无比。写写事的文章,我还总结了一套经验:在写文章前,先玩一阵子,然后再去写。这样不仅能精神好,还有东西可写:把刚才玩什么,怎么玩等过程写下来,文章保证生动形象。

去年暑假,妈妈为了我的学习,竟然给我添置了一台电脑。我真是兴奋到了极点。我想:我绝不会像有些人一样只打游戏,但可以在闲暇之余放松一下。

有了这台电脑,我学习起来更是如饥似渴。那上面的作文可真多呀!慢慢地,我学会了发表作文。就在一天晚上,我就发表了一个我自己编的四句话。还开通了一个邮箱,如果那能被录取,马上就会通过我的邮箱通知我。我还准备以后发表更多我的“杰作”呢!

作文其实很有趣,只是有的同学不去挖掘自己的潜力。要写好作文,还在于积累。只要我们在平时看书的时候,注意积累好词佳句,写作文的时候把运用上,把它变成我们自己的知识,就会写成一篇完美的文章。

写好一篇文章,重要的在于我们对作文的认识。同学们,希望通过我给大家介绍的这几种方法,你们的写作水平能够有所提升。我对作文的认识虽然不太多,但它们是正面的认识。我以后一定要再接再厉,争取把作文写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我对高二作文 篇2

一、生动传神

一日早晨, 陆无双与程英煮了早餐, 等了良久, 不见杨过到来, 二人到他所歇宿的山洞去看时, 只见地下泥沙上划着几个大字:“暂且作别, 当图后会。兄妹之情, 皎如日月。”陆无双一怔, 道:“他……他终于去了。”———《神雕侠侣》

以上一段文字写得合情合理, 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杨过做事素来坚决果断, 绝不拖泥带水, 而且用情极是专一。他知道陆、程二人深爱着他, 但他只钟情于小龙女, 生怕长期相处, 既增加自己的烦恼, 又容易增加两位义妹的烦恼, 故不告而别。而陆、程二人, 虽然都深爱杨过, 但因性格不同, 故表现亦有不同。陆无双又是发足狂奔, 又是声音哽咽, 又是问些无意义的话, 这都符合她外向型的性格。而程英年纪稍长, 性格又较温和, 所以表现得很含蓄。同是悲伤, 金庸写将出来却是气质有别。人物的性格是否鲜明突出, 这是小说艺术创作中的头等大事。究竟鲜明与否, 与语言密切相关。

二、通俗易懂

苗若兰站在雪地之中, 良久良久, 不见二人归来, 当下缓缓打开胡斐交给她的包裹。只见包裹是几件婴儿衣衫, 一双婴儿鞋子, 还有一块黄布包袱, 月光下看得明白, 包上绣着“打遍天下无敌手”七个黑字, 正是她父亲当年给胡斐裹在身上的。———《雪山飞狐》

这是一段叙述性的语言, 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及心理描写深刻揭示了苗若兰此时的内心世界。这一段文字不论写动还是写静, 不论写急还是写缓, 都十分贴切, 而且都能念出声来, 念出之后, 又觉其余味深长, 这都是地地道道的古朴通俗的中国文法与中国句式。叙述之中, 又有描写;说是描写, 又正是叙述。真正通俗而古朴的语言, 正是我们民族艺术的一种结晶, 是经千百年来文学作家与文学读者共同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的审美言语规范。看起来, 它似乎是最“浅”又最“低”的一种艺术层次, 然而它实际上是一种返璞归真的艺术锤炼的结果, 是一种极高的艺术层次或艺术境界。这种言语形式, 不仅体现了作者的美学追求及理想, 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及成就。

三、景深情浓

节近中秋, 荷叶渐残, 莲肉饱实。这一阵歌声传入湖边一个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树下悄立已久, 晚风拂动她杏黄色道袍的下摆, 拂动她颈中所插拂尘的万缕柔丝, 心头思潮起伏, 当真亦是“芳心只共丝争乱”。———《神雕侠侣》

以上是一段风景描写, 少女采莲, 歌声飞扬, 轻舟荡漾, 这是江南特有的美景。这一美景和那道姑组成了双料风景。少女的歌声及采莲的情形只是对那道姑的一声叹息的强烈对比和衬托。这种双重风景的对比与反差, 正是作者主观情感渗入所致, 景深情更浓。从写景、抒情之中, 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功力;从其情语与景语之中, 可以看出小说语言的表现力及其美感特征。在成熟的叙事语言中, 景语与情语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情语即是景语, 景语即是情语。这就比单独的写景或单独的抒情更上了一个层次。

四、余韵悠然

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心中思潮起伏, 想起了许许多多事情。程灵素的一言一语, 一颦一笑, 当时漫不在意, 此刻追忆起来, 其中所含的柔情蜜意, 才清清楚楚的显现出来。天渐渐亮了, 阳光从窗中射进来照在身上, 胡斐却只感到寒冷, 寒冷……———《飞狐外传》

以上这一段, 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 “其文字离中国传统小说的言语规范甚远”。程灵素用自己的性命换取了她的挚爱之人胡斐的性命, 此时胡斐心中的悲痛之情亦是可想而知, 如若胡斐爱的是她, 那么胡斐此时或许同样或更深的哀痛, 但其心境却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既哀痛伤情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作者引进了新文艺的句式与文法, 才将此情此意、此景此心写得这样舒展又生动, 悲伤又优雅, 淋漓尽致。作者不再讲究朗朗上口的短句, 才能将胡斐心中绵绵不绝的伤痛用相应的句式表达出来, 极其真实地揭示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之中内心的紊乱、伤痛、深情、遗憾与茫然交加的情形。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 只要全身心投入进去, 即便是稚嫩而浅直的文字, 也依然会显得优雅而生动。

我对作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篇3

一.激发兴趣,明确目的

作文是语文的“半边天”,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语文分数的优劣。但事实上,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不少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他们写文时,常常搜索枯肠,胡编乱造,敷衍完篇,应付了事,毫无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性。针对此现状,我在每接一个新班级时,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兴趣的培养。首先是利用“乡土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和神秘感,使学生找到榜样和信心。例如我把自己长期收集整理的我县作家的文章和自己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给学生诵读,让学生明白文学创作并非可望而不可即的,从而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亲近感和浓厚的兴趣。其次,在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学生感兴趣的作为写作题材,巧妙命题。例如学生入学伊始,我便以《假如我是语文老师》《语文老师我想对你说》等为题,由于此时学生具有极强的表现欲和与老师交流思想的愿望,学生感到有话可说,写的文章大多真挚感人。再者,在作文教学的初始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不要吝啬表扬语,要运用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增进学生写作的“内驱力”。第四,要明确写作目的。前文说过,作文水平的高低事关语文考试成绩的优劣,尤其是中考,作文分值甚重。古人云“文章千古事”。所以,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明白作文在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及日后在社会中的重要意义,使学生心理上重视,态度上端正,为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力求有序,注重技法

某些学校现行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的无序化。教师随意出题,学生盲目写作。其是针对教学大纲的哪一点,要达到何种训练效果,学生昏昏,教师也未必了然。日复一日,长期低层次机械性的写作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为改变这一弊端,我尝试实施“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谓“网络一体化”作文教学 ,就是把中学作文教学看作一个整体,把教学目标分解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循序渐进,学有所得,写有所获。如在初一阶段,我尝试让学生以“随笔形式”写作,不求成文,但求文笔生动,书写规范,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打好基本功,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及表达能力,也即追求实现大纲要求的“文采”这一目标。初二阶段,重点让学生学生练习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注重记叙文的情节构思结构安排等,力求实现“结构完整,构思精巧,意境深远”的大纲要求,并鼓励学生创新,富有个性,这也是整个作文教学的重心所在。初三阶段,主要训练学生的议论文和应用文写作,同时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做好作文考前的指导,使学生以良好的状态“冲刺中考”。在力求作文教学有序的前提下,教师还要认真向学生传授写作技巧。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范文引路,巩固迁移”的教学方法。所谓“范文引路”,就是师生共同搜集一些精美文章,在课堂上师生一同鉴赏,赏其语言,品其技巧,然后让学生有意识地吸收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之中。这样读写结合,以读带写,有仿入门,有法可鉴,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巩固迁移”,就是通过一段练习学生熟练掌握了某种格式后,教师因势而导,鼓励学生“同中求异,同中求变”,写出更多的富有個性的丰富多采的文章来。

三.强化练习,点面结合

作文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由知到行的过程。任何完美的理论若不同实践结合起来也是徒劳而无益的。因此,我把“强化练习,点面结合”作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种重要有效手段付诸教学之中。“点”就是由学生自己命题,自由写作的文章;“面”就是配合教师“作文网络”而进行的有条件限制的学生作文。为此,我一改原来两周作一次文的做法,要求学生“每周一小文,两周一大文”,“小文”即“点”,“大文”即“面”。为了使学生思想活跃,文路畅通,取材广泛,能保持高昂的写作兴趣而不感到厌倦,我坚持利用每节课的“课前五分钟”,给学生“通报”当日的“社会新闻”,使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同时在班内创办“手抄报”等第二课堂,择优发表学生习作,适时对学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奖励。这些措施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班内形成人人爱好写作、人人参与写作的良好氛围。

四.注重差异,分类指导

全面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但不可否认,由于遗传、家庭环境及其所掌握的基础知识水平等的不同,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就作文而言,具体表现为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等间的个性差异。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大面积提高整个班级的写作水平?我在教学中采取了“分类定标,区别辅导,分层批改”的措施。“分类定标”就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在保持教学整体性和统一性的前提下,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区别辅导”就是在辅导中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譬如,有的学生书写潦草,则重点训练其书写;有的学生语言枯燥,则有意识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分层批改”就是对写作能力高的学生,多言其不足,多提要求,让学生能更上一层楼。对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多肯定其成功与进步之处,使学生看到希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扬长补短,主动进取。还有就是当场收作文本,现场批改。及时给学生批改和点评。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对自己说作文 篇4

我知道你爱父母,每当你爸爸,妈妈去出差,回老家,因某些原因不能带你去你就会偷偷的哭,在睡觉的时候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好,就偷偷掉眼泪,总盼父母快点回家,其实何必这样呢?你要学会长大了,不能这样子了。

你非常的胆小,不敢一个人睡,可是你已经是个5年级的学生了,虽然有时你自己睡你总会用被子把自己抱的紧紧的,脑海里总有看恐怖片的记忆,很害怕,你要坚强啊。在妈妈爸爸闹别扭你一声都不肯吭,其实你也会有话想对父母说的吧,可是你却不敢。在课堂举手回答你都不敢,哪怕你懂,老师叫你回答你也是小小声声的,你要大声回答,怕什么呢?你要勇气。

有时候你看到爸爸妈妈对哥哥好不对你好,你会觉的你自己是个外人,看到爸爸什么都买给哥哥不买给你,你很伤心,其实何必这样呢,在爸爸妈妈心中你也是他们的宝贝,你要想想他们对你的好,加油,不要给嫉妒包围了眼镜。

你要对你心中的承诺负责,不能觉的这个承诺不好了又换过了,要对自己负责的,做个有责任的人,这对将来是很好的。

我对自己说作文 篇5

在学校里,你一直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可谁都不知在家中是多么地爱哭。每次犯错误时,就会被那只凶猛的大狮子吼上几句。被吼完后两个眼窝里的两颗黑珍珠上的泪水越蕴越浓,夺眶而出,流过脸颊,就像小溪流淌过。

爱哭只是缺点之一,那缺点之二就是穿衣挑三拣四。

你的衣服非常多,因此穿衣服挑三拣四的习惯就这样慢慢地养成了。

在那天早晨,你一下要穿这件,一下子要穿那件,磨蹭了半天,把外婆气得把在楼上的爸爸给叫了下来。爸爸气得火冒三丈,好像恨不得把我一口给吞了下去似的。

你最最严重的缺点就是做什么事都非常马虎。

就在昨天,科学老师把试卷发了下来,居然没有80分,一看,考得这么差的问题之一就是马虎不认真看题。你看,那道选择题不就因此而扣了3分,真是太不应该了。这马虎不认真的坏习惯真该好好改一改了。否则,你一定会被这坏习惯给拖累的。当然你一定要好好努力,正所谓“胜败乃兵家常事”吗?

自己啊自己,说起优点你也挺多的嘛。比如:每当在同学有困难时,你也会伸出援助之手尽力去帮助他们。

我对教学的思考 篇6

在这个公共思想空间已经被金钱解体, 思想正濒临死亡的当下, 艺术土壤更为荒芜。后生再起, 我不敢说他们对现世有多么深刻的自觉, 但确感到了他们深深的迷茫。解决这一问题当然不是我们的兴趣, 却又是我们无法回避的课题。

就艺术而言, 势必要找到一条线索, 它既要关注兴趣, 同时又要关注心灵。20 世纪之前大凡中国画重视的是文化承担, 传统绘画虽不乏性灵, 但缺少的是心灵和精神上的承担。在这些同学们的作品中, 我们会看到他们以个人的生命体验诉说着对人生的追问。

没有追问的人生, 便是苍白的人生。没有追问的怀疑, 就永远也靠近不了艺术的本质。

言及教学, 必当直面学生。为师者必免不了要有些考虑, 分寸的把握总是个难题, 由不得性子。若想省点心去偷懒, 自然会寻思着有个共识, 或者说, 有个什么体系攥在手里, 不必要的麻烦相对就减少许多。迄今为止, 我并未发现一个真正有效的措施能够灵验, 无非全是经验上的摸索。这些完全靠经验形成的东西往往就存在着偏执的一面, 不适应变化的本质。这样, 一个体系的出笼就成了某种饥渴。我曾听过不少大大小小有关教学的讨论会, 虽都不约而同地强调自己的所谓体系, 最终还是落到了程序性和概念性上, 无根本性改变, 即使有相异之见, 也都必须在一种权利的意志下得到统一。

体系本无害, 它的秩序能帮助人有成效地学习。问题在于体系一旦被权力左右, 就丢失了应有的生机, 变成了有害的东西。例如:关于基础训练的问题, 我始终看不见一个广义上的涵括。索性不考虑专业性差别, 把明暗素描统为不二法门, 学生的好坏也得从中分出等级。看似有个清晰的思路深入其中, 其实是千人一面的套路。这是不是大家渴求的那个体系?我不清楚!更令我费解的是学习四年毕业的学生, 稍有些画形的一般本领, 用不着动脑子参考照片摹出张画, 不明不白得个奖, 红字当头, 误以为人才。一下子成了珍稀动物加以保护, 自己受不了, 别人也被吓着了。一个学校办学, 一个老师教学, 其动机纠缠于此, 只能说是目光短浅, 但这恰恰成为目前美术教育的主流和方向。再比如像以前大师与大画家云集的学校, 其困惑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反思。大师与大画家置身于教学中, 他们在艺术上的造诣本身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无形中被浓缩为一个支流、一种规范, 演变为一种体系。当初是不乏气象的, 但时间久了不免要褪色, 关键是效法者背上了包袱, 再束缚住手脚, 于是钻进了死胡同。要么以素描明暗养成的思辨意识对待人和物;要么处于临摹状态, 排斥个人感受, 毫无生机。常言道:大树下好乘凉, 一乘凉人就怠惰了, 就不情愿费脑筋, 就养成了吃残羹剩饭的习性。再有, 理智上能够接受的东西, 感情上受不了, 传承血脉的心理真正起到了作用。感受被压抑了, 规范肯定是教条。有句话说得恰当“生于民间, 死于庙堂”, 非把生机勃勃的活人教化成木头桩子了事, 其例子实属屡见不鲜。坦白地讲, 这样的体系不管怎么迷人耳目, 如何自圆其说, 都是值得怀疑的。

仔细想想, 体系是什么, 毕竟还是个程式化的东西。即便有个像样的体系攥在手里, 维持多久?能不能经得起具体教学的验证?还很难说, 对于绘画而言, 它的随机性和情感的不定性, 只有不断变换招数来应付, 仅靠一些程式根本适应不了瞬息即变的现象, 所以任何程式化的东西都不能过分依赖。我个人的态度很明确, 反对体系, 起码在面对学生时这种感慨经常持续。

一个老师, 画上的功夫稍差一些尚可理解, 但要真懂, 要真明白, 不能糊涂;要用心, 又不能用错了心, 禅宗有个话头, 叫“一字进入公衙门, 九头牛也拖不出来”, 这“门”的可怕之处就在它许进不许出。倘若老师不清醒, 这个“门”你就守不住, 所以应想法使学生先有觉悟。在教学的进程中常常碰到老师与学生的想法不在同一轨迹上, 甚至是背道而驰的。这很正常, 十个手指伸出来都不一样齐, 何况人的思维又怎么能相同?这时候老师的臭毛病最容易犯, 夸夸其谈半天, 其实就想让学生信服他, 低下头来崇拜他。这样一来学生三分的兴趣被搞得二分糊涂、一分迷茫, 结果就畏首畏尾、心灰意冷。一个班近40个学生, 年龄不同, 性情不同, 对待生活的态度不同, 这些差异确实给老师出了大难题——都得一一应对, 要触摸他们的心意, 找到恰当的方式。显然, 一致的方法、一统的规则不会真有效用, 本来绘画的方式是在兴奋中自然流动的现象。生活的流动、心理意识的流动, 包括绘画形式的流动, 最终脱离不开“感情”二字, 人的感情怎么好左右?感情的冲动可能关注目的性和实用性吗?不可能!所以一个抽象的东西是看不见痕迹的, 相反就无需指责和压制。假使以个人的偏执强硬地扭转, 我想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上好的办法只能是引导, 因地制宜, 因材施教, 使之朝着一个健康的途径发展。一个好老师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教的学生能够成器、能超越自己。打个比方, 好比孔雀开屏, 教了多少年一个开屏的也看不着, 那孔雀岂不全变成了山鸡。假如真的是这个情形, 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没有道理可讲, 老师的责任逃不掉。

引导学生掌握一个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 对学生兴趣和感情的培养首先不能疏忽。不能因为个人对某些方面稍有认识, 有个标准或者说有个自识的高度就凌驾于学生之上。对任何东西的优劣高下都有个认识的过程, 美的东西、好的东西要留下来给人感受, 不能去硬塞, 你硬塞给他, 他堵得慌, 心中不畅快倒易逆反。尤其感情上的东西, 没有道理可讲, 不但不能布置障碍, 还要给他打通渠道, 老师可能做的只有潜移默化地暗示, 帮助他们清洗那些在感觉表层上的污秽、积垢, 使它渐渐地清爽、明洁起来, 反正你不能直接去触动他的神经, 把学生的情感、情欲强迫地指向一个高尚和纯粹的境地, 这不是老师的工作范围, 艺术教育本身也不含括这些。假如非要使人变得完满, 这样只能把学生引向完全急功近利的情感中。像从前那样有条有理、按部就班, 以简单的秩序规定丰富的情感生命, 真的非常有害。很多情况下, 要考虑多给学生些胡思乱想的机会, 只要不是胡作非为有什么可怕的?不管是异想天开, 还是梦中说梦, 从实处着眼, 获得些许明晰, 无疑是件难得的益事。老话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回过头来猝然清楚了怎样打算就好。当然, 倘若既不用去南墙一撞, 又能够明白, 那就更好。不过在对学生的启发上, 没必要“自我”不离口, 拿来唬人。自我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欺骗性, 习惯性的脱口而出更容易受到怀疑。好的自我是不脱离本真的, 本真的问题是:通过绘画这种形式对人生、对个人有某种寄寓, 而不被物欲所累。寻求适用于精神的、内在的、抽象的因素, 才能够在情感调和中发生作用。在这一认识下逐渐找到一个比较恰当的学习方法, 即如何在具体的物体中把握抽象因素;如何在真实空间和感觉空间的交叉中领悟生活和艺术的本质, 如何使感情能够真正支配心理和绘画形式, 如何把个人、模特与相关的背景联系起来, 使个人经验在画面冲突中得到有效调整;如何把传统的程式语言、笔墨语言赋予新的解释, 在不丢弃中国画特色的前提下, 缩小传统笔墨表达现实人生的距离, 使笔墨具有当代意义;如何吸取异质文化艺术来丰富和扩大写意人物画的造型语言;如何从形态中把握造型, 使造型本身具有延伸精神和情感的价值意义;如何理解现代写意人物画为什么把中西文化对人的认识作为意识基础, 包括写意画为什么要强调书写性, 为什么要有情意, 笔意和心意怎样结合, 笔性、笔意、笔气靠什么支撑才能获得等。最终把这些问题综合起来, 才涉及依附形象的表达和如何驾驭一幅画。以上主要在思维和意识上的提升, 真正附着在学生的作业里的确有相当难度。从远处、大处着眼, 我认为总比丢了脑子只沉湎技术要有成效。只要今后坚持下来, 多积累, 技术问题应该不是个问题。

李骏逸/出走的爱丽丝——左A右B纸本设色230cm×300cm2015年

苏涛/后工业时代系列1纸本设色68cm×68cm2015年

当然, 我丝毫没有贬低技术之意。“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没有高超的技术, 一切都是空的。我意在表示:在这个问题上要有宏观把握, 忽视心性要求, 应该是个大忌。这当中有个谁先谁后、谁支配谁的高下之分。技术支配情感, 心性受到压迫, 情感会变得萎缩, 技术会变得庸俗;情感支配技术, 技术会幻化生趣和境界。失之毫厘则谬以千里, 得失都在这里。

有些学生急于事功, 大脑出了问题, 一是按名声来理解艺术, 一是探寻别人是否有绝招。按名声理解艺术, 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公道, 不清楚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以绝招而得意, 认为自己很聪明的人, 其实是最傻的, 世界上没有一个聪明和智慧的人是靠绝招来过活的。我想一个真想画好画的人, 都有个过程, 不愿粘在事物的假象中, 欺骗自己真实的心意。用—生的时间来学习艺术, 持守一种虔诚的态度, 让自己有知性、有教养, 就要来一个大的颠覆, 把遮蔽在身上的那些表层的东西撕掉, 把生在心里不健康的妄想去掉, 用怀疑的目光发现问题, 用思考的头脑解决问题。竭尽全力去做, 最后无愧于心就够了。对于名誉不要过分在意, “犹如木人看花鸟”得失置之度外, 适当放逸。好比乌云遮盖了太阳, 阳光透不出来, 但只要神明在心, 不管乌云如何遮蔽, 终有散去的时候, 心性便会放出光芒。

孙盟/佛手之四纸本水墨98cm×90cm2015年

琳/梅花刀例不虚发纸本水墨104cm×24cm2015年

琳/梅花刀例不虚发纸本水墨104cm×24cm2015年

大根/殇祭纸本设色140cm×140cm2015年

我对高二作文 篇7

关键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131-01

一、注重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做好学生作文教学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要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知识的积累,为日后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为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这就需要教师应注重抓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汉字、词语和句子。在初中时期,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基础知识已经比较牢固,没必要进行基础知识的教育,殊不知这导致学生由于基础不牢而造成作文质量低下,比如有些学生的卷面不整洁、写字不工整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

首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基础的字词句段学习与积累,特别是一些基本的字词的含义,褒义、贬义词的正确运用等等。比如同样是说明某个人“按规矩办事”,“墨守成规”与“刚正不阿”的表达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与学习认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积累与巩固,以便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为作文写作打好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拓展学生的词汇量,不断的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

其次就需要教师多教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方法的教学比知识的教学更具有实用价值。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伏笔照应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学会了这些常用的写作技巧,并在写作的过程中进行恰当的运用,就能够提升作文的含金量,使文章显得更加具有可读性。

二、加强写作训练,“真枪实弹”的做好学生作文写作

谚语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拥有了再好的理论知识,不进行一些实践的写作训练也是无法提升写作水平的。在引导学生进行了一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就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一定的要求之内进行写作,以便能够使学生的写作更加具体,真正的考察他们的写作水平,提升学生对于作文的整体认知。当然在训练的时候教师最好格式现场出题,训练时让学生当场发题,限时交卷,促使学生瞬间接受信息,快速理解信息,迅速表达信息,提高实际应用和应试能力。这一步是关键,也是学生的难关。必须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牢牢记住以下口诀:“先读提示,审清题意,选择材料,布局谋篇。”“文章写好细检查,点滴小错别忽视。”同时,要严格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训练的初级阶段,每次时间可放宽一点。随着学生写作能力增强,时间相应缩短,逐步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决不能养成拖拉的坏习惯。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提升作文的实用性,让学生养成全面的作文认识,认识到作文不仅仅是记录与重复,更多的时候还需要使用到自身的创造性。当然在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能够避免外界的影响,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中来,以便能够提升作文的效率,让学生将时间进行科学的运用,更好的做好作文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时间意识,在考试中合理的安排写作时间,科学的制定写作计划,提升作文的质量。

三、丰富评改方式,“知己知彼”的提升学生作文意识

在传统的作文评改过程中,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对于学生的写作内容进行“评定”,要么是按“甲乙丙丁”进行分级,要么是“百分制”进行打分,学生在看到自己的成绩后,几家欢喜几家忧,而对于作文中教师的点评则往往会忽视。很难真正意义上的实现作为评改的目的。所以在新时期,就需要教师能够改进传统的作文评改模式,采取教师评改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让学生对于自己的作文、对于同学们的作文进行学习、评改,以便能够提升学生对于作文的综合认知。例如作文写好后,学生先对自已查出的表达有误的地方进行初改,然后,可安排学生互改,互改以同桌的两人为宜。批改者对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待互相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再更正。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老师。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心里总是挺高兴的,他们的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减轻学生的写作压力,同时在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通过其他同学对于自己作文的评价更好的及时的认识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改正,就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效率。

四、注重科学讲评,“有的放矢”的做好学生作文改进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往往止步于评改,教师评改之后学生看一下就过去了,评语的好坏对于学生的影响不是很大,一项学习任务就此结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甚至会发现这样的状况:很多学生在作文写好之后就忘了自己曾经写过什么、怎么写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及时的进行作文的评改,抓好习作讲评课,及时反馈信息,是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注重科学讲评,“有的放矢”的做好学生作文改进。比如在每次作文评改之后,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讲评,给学生讲一下哪些是写得好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身作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进行改进,这样以来就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对于错误的改正、对于优点的传承,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我对自己说作文 篇8

十岁那一年,出于对自行车的好奇与喜爱,我向爸爸提出请求:想学自行车。爸爸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他就将新买的自行车搬回了家里。我对这新买的自行车十分好奇,想尽早尽快地学会骑车。

起初,我觉得骑自行车不是一件难事。但当我准备上车时,还没坐稳,车就倒了,害我摔了个四脚朝天。在楼上看热闹的弟弟在那幸灾乐祸:“连上车都摔,还学自行车,笑死我了。”气得我直咬牙。我不顾弟弟地嘲讽,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自行车学会。经过好多次地摔倒,我终于能勉强上车了。

当我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却又出现了难题。在我脚踩踏板时,还没骑一步,车子又不听我指挥瞬间倒下了。这回我的膝盖还留下了一道伤口,一滴滴鲜血流了出来,我哇哇大哭起来。可伤疤根本无视我的痛苦,疼痛交加,依旧流血。

我伤心至极,因为学自行车,害得我这么痛苦,我放弃了学车的念头。可心底深处,一个声音一直呐喊着:“你不能放弃!你不能被这小挫折打倒!加油,你能行!”这声音鼓动了我,我不顾伤疤的疼痛,站起来坚持不懈地继续练习。

一次次地倒下,一次次地坚持,都因这句话从未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能自如地操纵自行车了!我的心里无不欢喜,那种感觉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那种坚持到最后的幸福,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我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篇9

丹阳市折柳中心小学 郑夕清

一、学生的作文怎么了?

曾几何时,我们的小学作文教学过多地承载着“文以明道”、“文以载道”的道德教育功能,思想内容是否健康一段时间也就很自然地成为教师评价学生作文的第一指标;如今,我们仍然看到很多学生靠着“一套、二抄、三凑”的通用“写作技巧”,完成了一篇篇“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缺失了最可贵的童真童趣的现代儿童版“八股文”时,不难发现学生作文的内容陈旧而虚假,语言苍白而无力,至于作文中本该洋溢着的儿童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更是少之甚少。学生的作文更多的是充塞着伪圣化了的情感,极具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在作文中创造并表达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地审视自己,校正自己精神的航向,使自己的精神健康发展。作文该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自己人生的史记。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是学生学做真人的一种历练。”由此看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观点值得我们好好琢磨。

二、学生的作文需要什么?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这样阐述:“倘若有所表白,这当是有关于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于事理的真际,切乎生活的实说;倘若有所感兴,这当是不倾吐不舒快的,则必须本于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老一辈语文教育家早就说过,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面表明,学生的真情实感是他们作文的原动力。我们的作文教学只有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才能使师生的情感得到很好的交流,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赋予学生作文生命的活力,从而克服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的毛病。

三、我们该干什么? ——培养兴趣。

目前,一些学生为应试而作文,被束缚了手脚,写作动机不纯,写作兴趣全无,将写作视为畏途。这种局面必须迅速改变。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初始阶段的目标设定,要特别强调情感态度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培养写作兴趣上,让孩子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学生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对此,前人已有大量精彩的论述。他们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五册习作《我的同学》要求学生仿造例文的写法写自己的同学。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件难事,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仿写,也谈不上积累素材,更不能进行写作技法的讲解。于是,我便将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我请了一位小朋友来介绍,你们有兴趣了解吗?”“生活中,我们有那么多的亲朋好友,你最喜欢谁呀?”“你愿意将谁介绍给我们认识呢?”“你们有兴趣用自己的笔向更多的人介绍他吗?”„„到学生写作时,关于写作的事我只字未提,他们也不知道这就是写作,但是他们兴趣非常的浓,有的学生仿造例文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同学,有的写出了自己喜爱的家人,有的学生还跟小作者进行了“看谁写得好的”比赛。“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我们的作文教学要考虑儿童的情感实际和需要,必须触及到学生的心弦,诱发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学生把作文看作是一种需要,那么他们作文的长进还有疑问吗?

——创设情景

1、融洽师生感情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从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要在互动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自由、信任、关爱和宽容,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的情绪也会随之高涨,对学习会产生兴趣。师生关系的融洽可以使学生敢想、敢问、敢说。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支持及推动我们的作文教学的正常开展,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心理是那样的广阔和丰富,可以让他们感到表达的乐趣,让他们感到表达上一一种丰富的人生体验,使他们满怀信心的表达。

2、引进生活“活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当学生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知识相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由此可见,写作的题材应以学生所熟悉的所理解的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为主。这样,学生写作时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有了素材,就不会说空话;有了感受,就不会说假话;有了认识,就不会套话连篇;有了思考,就不会人云也云了。

然而,学生的生活中有趣的事往往总是稍纵即逝,他们又常常不能很好地把握生活中这些好的材料,这又导致学生写作时无事可写。在此,情境的创设无疑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因为与生活相符的情境,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学生的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他们作文的兴趣就会被激发起来,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强,他们会怀有浓厚的兴趣,走进作文。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习作《写一篇报道》时,我发现学生看到题目后无从下手。见此情景,我便和学生一起组织了几项小型的比赛——拔河、跳绳、扳手腕等,活动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比赛结束后,大家选择了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了报道,那作文真是太精彩了!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更好地体会生活提供了一条极佳的途径。情境的创设进一步促进了我们作文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了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到了生活化的作文,让学生从更为广阔的角度和更深的层面去认识体会了作文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

——发挥想象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就连说假话、空话、套话,也是异口同声,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便是学生的作文缺乏自己的想象。现象的缺失使学生写文章时觉得无话可说,然而为了达到老师提出的“具体”的要求,他们便会很自然地为自己的作文加上很多的假话、空话、套话,以让他们的作文看起来更趋“具体”。

事实上,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各异,思维方式也存在差别,这让他们对头脑中的旧表象进行改造、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变得与众不同。鲁迅先生说过:“孩子上是可以敬佩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这些生动形象的内容一旦进入学生作文,会让学生的作文更显丰富而多彩。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其真实性——想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的思维宽了,作文内容绚丽多彩,这是他丰富灵活的思维的成果!是他发自内心的童真童趣的美好再现!这难道不是真实而是虚假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累,二是增加学生已有的表象积累。”开学初,我将每位学生的生日详细地记载下来。每到一个学生的生日,我都会在晨会课上向这位学生表示真诚的祝福,并且在墙报上的生日祝语中写上我的祝福,其他的学生如果愿意也可以写上一些祝福语。后来,只要班上有学生过生日,其他的学生便会自发地组织,以他们喜爱的方式为这位同学过生日。一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步入教室,但那情景令我感动了——讲台上的蛋糕,黑板上的画,学生亲手书写的生日祝福语„„眼前一张张稚气十足的笑脸让我第一次在他们面前流泪了。当天学生的日记《啊,生日》写得多真切、多富于真情!趁热打铁,我又让大家选择一种植物或动物作主人公写了另一篇作文《_____(动物、植物)的生日》。没想到,学生的这篇作文写得太精彩了——桌子会说话,小草会跳舞、小猫和小狗会唱歌,那司空见惯的柳树也成了“诗仙”。世界在他们的心目中是那么的美好,这不正是他们对世界的美好展望,对人生的无限热爱,对真情的无限渴望的童真的真实流露吗?

——积极评价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学生关心学习结果的程度远高于他们关心学习过程。学生了解学习结果比不了解学习结果更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的情感。教学实践告诉我:教师评价作文,不仅是对自己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是对自己教育对象精神成果的深入细致地加工、提高和指导,以便使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肯定学生的优点,改正学生的缺点,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评价学生作文时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重视对协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每次阅读学生的习作,我都以一个“忠实的读者”的身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将严格的要求与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相结合,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更具人性化——“xx同学,这段话可不可以这样改?”“你认为这样改会不会更好些?”„„凡是学生作文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我都加以赞赏,不以老师的语言、情感去替代儿童的语言、情感,始终以读者的意识参与其中,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

2、学生间的评价

如果说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那么学生间的评价便成了他们向往的乐事。这一过程着实让学生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过了把“老师瘾”。每次同桌互相评价时,同学们那专注的神情让老师感到惭愧。他们从文章的思想内容的真实具体性,语句的通顺、连贯性等方面作评价。虽然他们的评价缺乏老师评价的深刻性,但是这其中流露出来的自己对别人优点的由衷赞美,对别人严格的要求,对他人美好的期望,这确实都是他们本身对如何写好作文的虽浅显却无比真切的感受。每次的集体评讲课上,我都会选出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进行集体评价。我先让小作者读一读、谈一谈自己怎样写作的。接下来的自由评价中,我就让学生就各自感兴趣的方面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既有热情洋溢的赞美之词,又有尖锐的批评话,更少不了小作者的辩解。那副求真且顶真的场面让人觉得这哪象作文评讲课?这分明是一场异常激烈的小学生辩论赛——而这确实是一堂作文评讲课呀!一堂大家都在积极参与交流的作文评讲课!是一堂童真、童趣流露的,童知在激烈碰撞的作文评讲课!

评价别人的作文,对别人是一种帮助,对自己来说则是一个真正的取长补短的机会。评价别人的作文,学生心理上有一种新鲜感,这激发了学生进一步表达真情的积极性,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在这一本该属于他们而又缺失许久的平台上表达着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对手机的看法作文 篇10

那天,我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路上遇到了我最好的朋友,她正一边走一边玩手机,于是我挥手朝她打招呼,她没看见,我又赶紧大声叫她,结果她只是眯着眼朝我这边望了望,什么也没说就走了。我既伤心又疑惑,她明明听见我的声音了,为什么不理我呢?

我准备星期一去了好好问问她,可那天她并没有来上学,后来她告诉我,因为她爱玩手机导致眼睛近视了,看东西非常模糊,所以妈妈带她去配眼镜了。

哦,这下我明白了,怪不得那天不理我,原来都是近视惹的祸!但看着戴着眼镜的她,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现在,手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大街上、商场里、公交车上随时都能看到人们正在低头玩手机,手机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玩手机的危害也很多。比如说,玩手机多了,容易导致近视;再严重点,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可能会发生车祸,那后果不堪设想......

我对自己最满意作文 篇11

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可能是上天在宣泄心中的不快吧!不过,这照样打扰不了我外出的心情。我拿着一把天堂伞,却不想打起来,看着周围树上那些水滴似落未落。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喜悦感,可能是快要停雨了吧;毕竟这种事情在这时候是经常发生的,没什么惊讶!

街市的人似乎多了许多,这还用说,雨停了呗!大多数的人不都喜欢雨后的天气嘛!那些小贩开始出动了,米字雕刻、冰糖先生玩具勇士一个个在这繁华的大街上现身,当然这些已是见多了的。恨不得来点新玩意儿,不说倒没什么,一说心里倒还有这个念头,我在人群中穿越,人实在太多了,本来身材就不怎么样的我挤出了一身汗,这时有一个摊子映入了我的眼帘。那是一个六旬的老太太摆出了一些塔拉的家伙,但总体上看还是蛮不错了。我凑了过去,看见老奶奶一脸失落的表情。便猜出了其中的端倪。我可爱的笑着对老奶奶说:您是在担心这些鞋垫卖不出去吗?奶奶用空洞洞深邃的眼睛看着我点了点头,奶奶脸颊是两骨挺着的,我心里有所触动,便站了起来吆喝:看呐,手工制作,实穿耐用,这么好的鞋垫您不买不要后悔啊!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我嗓门越来越大,周围的人一点一点往这挤过来,翻看了几遍,就拿了几双试试,便买了。但人并不多。我想了一下,利用所学知识打折来和折扣活动,期间奶奶也同意了,便又是一阵吆喝,这次更有信心了,因为许多人都一窝蜂的涌过来,争先恐后的要买,我本有点寒意,现在却汗流浃背,看着老奶奶那傻呵呵的笑,我心里一阵慰藉。后来,鞋垫卖的差不多了,看着老奶奶数着零钱,心里怕是乐开了花吧。我突然抬头发现天边有云。那云好像一朵刚盛开的花,格外美丽,他也许是在对我的行为发表意见呢,不是其它,而是对我满意。当然我对自己也很满意。

我对幸福的理解作文 篇12

一年级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叫易吴桐,他很有趣,在班上讲笑话总是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因此我很爱和他玩。有一天,我看见他坐在地板上哭,一遍哭一边用双手抱着头。我赶紧跑过去,只见他的额头一直在流血,我赶忙安慰他说:“别哭了,我带你去医务室吧!”。我扶着他站起来,一步一步下了楼,往医务室走去,他的身体就像巨石一样重,我扶着他,艰难地到了医务室。医生帮他处理了伤口,说,“这伤很严重,幸好及时送来”。易吴桐感激地对我说,“谢谢你,张晨锐”。那一刻,所有的疲劳一扫而光,取而代之的,就是助人为乐的`幸福感。

我不但帮助同学,在家里还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家里养了一只小仓鼠,阳台上经常有它满地拉的屎,还有很多“大型动物”(我家人)留下的脚印。每到周末,我都十分认真地清洁阳台,先把老鼠屎收集起来做成肥料,再把小垃圾扫到下水道,最后用水冲洗阳台。这一洗往往就是大半天,把我累的可真是够呛。但看着崭新如初的阳台,我却觉得十分开心和幸福。

老师,我对您说作文 篇13

您平时总会让一些好同学去帮您做事情,然后拿出玲琅满目的奖品,任他们挑选。每当这时,我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他们。但是,您从来都没叫过我做事,所以一次也没有得到过您的奖品。慢慢地,我的心态由羡慕转化为嫉妒。

一天,您又在发奖品了。我看着他们一个个像找到了宝藏一样高兴地接过奖品,我心中嫉妒的怒火到了极点,更耐不住对奖品的渴望,一下子站了起来,说:“老师,为什么他们可以有奖品,而我不行?”您回答干脆:“因为他们常帮我做事情。”我继续追问:“那为什么您没让我做。”您微笑地看着我,没有回答,我心中仍旧疑惑不解。

下课了,我悄悄地尾随着您到了办公室门口,小声地说:“老师,我也想成为您的小帮手,我也想有奖品。”您闪动着那双大眼睛,微笑着反问我:“那你有没有为了成为我的小助手而努力过呢?若你想要实现这个愿望,那就必须通过你自己的努力来建立我对你的信任。”您讲了一大串具有哲理的话把我说得心服口服。我豁然开朗,心想:看来想成为老师的帮手,我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

从此往后,我争取课堂上踊跃举手,争取作业本上多得几个优,争取考试多考个100,给自己多点进步。

上一篇:企业的元宵节祝福语下一篇:中央美术学院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