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中学五年规划

2024-09-13

完全中学五年规划(共8篇)

完全中学五年规划 篇1

五年发展规划 定南中学

一、学校简介

定南中学坐落于定安县南部南丽湖畔,距海口市仅45公里,离东线高速公路入口14公里,地处要塞,交通便利,是南端交通枢纽。定南中学现有面积185亩,科学规划四个区: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和劳技实验区。

定南中学创办于1948年,是定安县一所历史悠久规模较大的中学。1950年定南中学合并到定安中学,暂停招生。1956年恢复招生,更名为“龙门中学”。1986年8月回复更名为“定南中学”。1994年停招高中班。同期与海南省电大合办电大旅游中专班至1998年,学生人数达到800多人。

二、课改背景

定南中学位于龙门墟上,位置处于南段交通纽带中枢。全镇人口2.4万,全镇面积103万平方米。

1.龙门镇属于南端经济发展地区,经济作物以胡椒、橡胶、摈榔等为主。90年

代人均年收入2513元,现年均人收入5443元。近几年来,全镇整体经济快速发展。

2.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日益增强,对教育极其关心支持,成立了教育未来会。校庆筹委会,每年设立贤教奖学基金。这说明了镇委镇政府、龙门乡亲父老对教育极为关注,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对定南中学教育教学极为关心支持。

3.校园建设布局合理、各区分明,绿化美化达到花园式校园。学校生活建筑面

积4258平方米,教学用房2803平方米。科教楼(现代化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配备设置俱全,现建新教学楼3层18间,办公室、集体备课室、阅览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布置合理。努力争取新教学大楼教室安装现代化教学设备。4.取得的成绩。

2005年11月,完成了危房改造。2006年完成了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建设和“启明星计算机教室”的安装工程,设备完善。2008年4月被评为海南省安全文明生态示范学校,5月被评为海南省绿色学校称号。2009年8月被评为定安县中小学县级规范化学校。11月被评为定安县义务教育阶段规范化学校,12月被评为海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应用优秀学校、海南省现代化教育技术实验优秀学校和定安县定南中学家长学校先进单位。2011年8月,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读书征文“示范学校”。

5.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定南中学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原来还开设高中部和中专部,近1000学生。而现在仅有9个初中班,学生近400人。学校各项硬件建设、配置不断完善。可是生源越来越少,教学质量越来越差。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县排名中都是倒数位置。其实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在于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针对现状,学校特制定定南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三、指导思想

教育是一项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所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原则,不能急于求成,更忌急功近利。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的爆炸性增长对学校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教师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传统式教学方法造成更多的厌学学生,造成更多的问题学生,培养的人才与社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新《义务教育法》的方针和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大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按新《义务教育法》的目标,学校按实际情况规划五年发展。一年抓德育工作,一年抓课改,以课改激活教研,以教研提高教学质量为五年规划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课改组织机构

为确保课改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实施,学校特成立课改小组机构: 组长:邹雄功

副组长:王岸副校长,韦经淦教导主任

组员:杜华荣、张昌跃、周菊荣、符谷纬、程灿吉。

五、实施计划(一)德育处的建设

2011年9月至10月特色办学的创设,派德育小组到海南省陵水思源学校跟班学习,学习思源学校的德育工作。

2011年10月至12月,德育处成立学校学生会,学生会设卫生部、自律部、宣传部、学习部和科学实践部。其中自律部是德育处学生会的核心。

学生会卫生部:2011年10月至2012年6月,达到全面负责管理学校卫生清洁,全体师生卫生习惯的养成。

自律部:要达到学生管理学生学生教育学生的思想工作,达到自律的养成。宣传部:不但要做好校园的文化宣传,还要在2012年12月前在社区进行宣传。2013年6月前设置定南中学网页,人人网络进行宣传教育工作。2013年12月前在电视等新闻媒体中宣传。

学习部:2012年9月,组织培训学生课改工作及负责学风建设。2012年12月学风的养成。

科学实践部:2011年12月前成立家电维修实验小组、种植、喂养小组。2012年10月成立校本教材课题研讨。2013年3月申请课题研究。2012年9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成立课堂教学改成实验班,总结分析研究课改的成果。

(二)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的发展,教师队伍是关键。当前教师队伍素质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缺少爱岗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

1.师德培训。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对教师队伍进行师德师风学习

和课堂教学改革培训。为2012年9月推行课堂教学改革打好坚实基础。用“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进行培训。2.学案设计、编写及应用。2011年10月至12月中旬,对教师进行学案的设计、编写及应用的培训。2011年12月至2012年4月,组织教师编写2013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八年级统考科目的学案。

2012年4月至7月,组织教师编写2013年第二学期七年级、八年级统考科目的学案。

2012年9月至2013年1月,组织教师编写九年级统考科目的学案。2012年4月至7月,组织教师培训学习学案与课改相结合。3.课堂教学模式改变的培训学习2011年10月至12月,课改小组到海口二中、九中等课改学校培训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2012年3月,课改小组到课改基地杜郎口中学跟班学习课堂教学模式。2012年4月至7月,学案与教学模式相结合,产生新的符合学校实际的、可行性教学模式。

2012年9月,开展定南中学科目课堂教学改革。

2014年9月,成立课改实验小组,总结实验课改成果。4.名师的培养

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学校工作重点在于教师培训。

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以特色办学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铸名师、树名校。

完全中学五年规划 篇2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 将在今年两会之后, 作为行业规划发布。”2月22日, 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关昌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进一步落实《规划》内容, 其所涵盖的20个专项规划和专题也将陆续发布, 其中包括公路、水运、安全、救助以及综合运输等研究内容, 目前正处在结题或编制过程之中。

《规划》转折:从基建到服务

《规划》的制定工作, 最早可追溯到2007年。“当时 (交通部) 规划司经过招标, 开展了23个专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 包括客运、物流、水运、农村物流发展等专题在内, 根据当时的研判都是‘十二五’的重大问题。”关昌余向记者回忆说, 去年这些课题已全部结题, 并且很多成果应用到了《规划》之中。

2009年8月, 交通运输部宣布《规划》编制工作全面正式启动。此后的一年多时间里, 交通运输部先后经历了制定机制、确定内容框架、整体调研、听取企业意见、网上征求意见, 部分省 (市、区) 交通主管部门讨论, 与发改委交换意见, 以及部长听取意见等几个重要阶段, 《规划》的各项制定工作也于去年11月份接近尾声。“两会”审议和批准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之后, 该《规划》可能会很快择机出台。

“十二五”被定位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拐点, 这在《规划》内容上亦有所体现。换句话说, 与以往的行业“五年规划”相比, 《规划》的突出重点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回顾过去交通领域的“五年规划”, 包括“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 基础设施建设都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关昌余向记者介绍, “将《规划》重点向运输服务、安全、应急、绿色交通和信息化建设等行业发展的内容转变, 特别是将改善运输服务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是此次‘十二五’规划的一大特点。”

可以说, 该《规划》的重点从基础设施建设转向其他内容, 其前提是交通基础设施通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十二五”之前, 我国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评价都是瓶颈或制约, 而目前交通运输紧张情况实现了总体缓解。“十一五”期间, 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万公里, 新增3.3万公里, 居世界第二位。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人民收入水平的快速发展, 交通运输需求也在持继发展之中, 而发展交通运输的总体目标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规划》首次将改善运输服务作为行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同时亦不否认“十二五”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仍需加强, 要抓住机遇继续发展。“随着运输需求的持续增长, 如果不继续加强交通运输供给能力, 很快又变成瓶颈和制约了。”关昌余强调。

1月18日,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十二五”期间, 交通运输部将以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为龙头, 加强省际连接线建设, 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家高速公路网, 它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

强调“促物流发展”

在交通运输领域, “十二五”将有哪些规划重点?翁孟勇近期表示, “十二五”期间, 交通运输行业将紧紧结合自身定位, 找准切入点, 出台相关政策, 继续推动现代物流发展。即将出台的《规划》, 提出了促进现代物流发展和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交通运输体系的思路。

翁孟勇指出, 五年规划是落实交通运输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阶段性、纲领性文件和行动指南。《规划》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发展重点, 一是推动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 强化基础设施的有效衔接。完善优化网络布局, 加快综合运输枢纽建设, 深化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改革, 为推进物流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二是把推进主要港口和公路货运站场的转型升级作为重要切入点, 通过出台相关投资补助政策, 引导部分港口和公路货运站场向综合性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三是深入探索我国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发展模式, 开展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共享平台试点示范工作, 并研究制定相关的标准规范。四是大力发展滚装、甩挂运输, 提高道路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上述措施, 进一步提高我国运输效率, 推动节能减排, 促进低碳物流发展。

“部里已经非常重视物流和运输服务了。从大的方向来看, 政府和行业更加重视了, 并且明确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的环境肯定会得到改善, 这是一个喜讯。”关昌余对记者说。同时, 交通运输部已经开始采取措施, 着手抓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 将甩挂运输、货运枢纽、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等作为相关工作的切入点。对于这些工作的实际效果如何, 关昌余表述颇为谨慎, “目前也只是在探索过程中, 究竟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还有待实践的进一步验证。毕竟从试点工作到全面推广, 以至变成行业实实在在的动力, 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和工作, 目前不好预估。”

“可能解决了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又‘蹦’出来了, 所以要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不断加以解决, 才能保证‘十二五’发展。”关昌余就此指出, 行业既要对“十二五”明确的工作重点感到高兴, 又要对任务的复杂和艰巨性有着清醒认识。不得不承认, 物流和运输工作是比较复杂的, 不像基础设施建设那么简单, 解决问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不可能政府“一喊口号就到位”。“如何努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运输的问题, 是今后相当长时期的任务, 而不仅仅是‘十二五’的任务。我们还要对此付出很大的努力, 做很多的工作。”

关昌余补充说, 企业在“十二五”将面临着很大的机遇, 同时也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从政府层面来说, 最关键的是在方向确定之后, 及时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 即《规划》的有效推进工作关键在于落实。

弥补铁路空白

在1月18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 翁孟勇还表示, “十二五”期间, 交通运输部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 积极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到2015年, 我国将初步形成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安全畅通便捷绿色的交通运输体系,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据他介绍, 即将出台的《规划》是一个涵盖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大规划。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职能, “十二五”期间, 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方面, 主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规划的协调。二是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在节点上的衔接, 大力推进综合运输枢纽建设。三是加强多式联运相关标准、规范、政策的研究制定, 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能够做到有序衔接, 无缝衔接, 无缝换乘。四是加强综合运输的信息化建设, 将大力建设一些公共信息平台。“构建综合运输体系并非一蹴而就。”关昌余特别指出, 指望成立一个部门, 在短时间内把几种运输方式融合在一起, 这种看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业内专家认为, 在综合运输及多式联运体系的构建中, 铁路运输方式不可或缺, 而这是否会成为《规划》中的一处空白?关昌余指出, 交通运输部的组建, 使《规划》得以将民航和邮政纳入综合运输体系。虽然由于体制和机制的实际情况, 铁路方面的规划由铁道部门制定, 《规划》中没有出现相关内容。但他同时指出, 《规划》在研究过程中已经统筹考虑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的发展重点。“交通运输部与铁道部在双方规划内容及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之间也没有矛盾之处。”关昌余告诉记者, 铁道部相关机构参与了《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咨询和规划活动, 他本人也参与并听取过铁道部门的相关规划课题。此外, 在2007年交通部牵头开展的23个课题中, 就有一个专题是“十二五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研究, 回答“十二五”怎样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等问题, 并在这个专题中进行了平行研究, 即在交通部相关机构参与此项课题的同时, 也委托给了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最后发改委要进行统一协调, 可能在今年‘两会’之后, 发改委也会出台综合运输的相关文件, 并会将铁路方面的内容纳入。”

关昌余还强调说, 从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来看, 交通运输的不适应性仍然明显, 不存在发展一种交通方式的同时要抑制另一种交通方式的问题, 因此铁路和公路等规划之间不大可能出现重复建设及浪费的问题, 而现阶段更多的是要强调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在交通运输部《规划》框架下, 目前一些地方性的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或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均已宣告确立初稿或通过初步评审, 有望在《规划》出台之后相继发布。专家提示, 宏观政策的导向性对于企业发展很重要, 企业应该持续关注这些地方性相关行业的五年规划, 并分析其对企业下一个五年期发展的实际指导意义。

区域发展“五年规划”对比 篇3

总体目标

十一五: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发展基础和潜力,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逐步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趋向缩小的区域协调发展格局。

十二五:

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政策框架

十一五:

对四类主体功能区,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和人口管理政策五方面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

十二五:

建立健全“新”的区域政策体系框架,研究制定符合主体功能区理念的区域政策体系,提高区域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优化开发区,严格限制污染,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重点开发区,增强人口和产业的集聚能力;对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增加用于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补偿的财政转移支付,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鼓励生态移民。

国土开发

十一五: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十二五:

推动形成多极带动的国土开发格局,积极培育若干带动力强的发展轴带,引导重点城市群(带)集聚发展。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线,以省会城市为核心,完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体系,形成若干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增长极。

区域联动

十一五:

提出要“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健全四个机制:健全市场机制,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帮扶欠发达地区;健全扶持机制,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十二五:

提出“积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加快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破除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行政性规章和管理措施;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完善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东部开放

十一五:

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

十二五:

对东部地区来说,要做好区域发展的领头羊和对外窗口——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综合运输通道建设,加快海洋开发步伐,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中部崛起

十一五:

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支持山西、河南、安徽加强大型煤炭基地建设;支持发展高技术产业: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物流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

中部地区要成为中国各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劲内核——加强粮食生产基地建设,稳步推进能源原材料基地建设,提升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建设,推进重点经济带(区)加快发展,加强两型社会建设。

东北振兴

十一五:

重在产业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加强铁路通道和跨省区公路运输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

十二五: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仍是关键——加快发展先导产业和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西部开发

十一五:

大打“交通牌”。依托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实行重点开发,建设出境、跨区铁路和西煤东运新通道,建成“五纵七横”西部路段和8条省际公路,建设电源基地和西电东送工程。

十二五:

严家中学五年发展规划 篇4

(二00六年――二0一0年)

一、学校概况

严家初级中学前身为严家乡中心小学,建于1951年,后单设初中,2000年与小学合并,校址迁至开任公路旁,现为九年一贯制学校。校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生机盎然,是学子们育品格、奠基础、强体魄的乐园。学校现辖五所村小,有教职工61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25人,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1800余人。学校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和“以法治校、以德治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办学思路,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宗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连年稳步上升,实现学校在困境中崛起、发展的办学目标。

二、发展规划

1、五年发展规划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强化优势,突出特色,全面提高,持续发展,规范和创新学校内部建设、管理,形成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探索和实践成功育人的最佳模式,把学校建设成教育高质、管理高效、特色鲜明、全县一流、全市知名的示范性窗口学校。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培养和引进优秀教师。

三、具体措施

1、构建管理体系 完善管理机制

制度建设是学校立足与发展的保障,学校将构建科学管理体系,完善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多项工作科学、有序、高效地运作。

教育行政管理方面,落实校长负责制,努力建设一支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建立以全员聘用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岗位竞争机制;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建设一支务实进取,开拓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行各项现代科学管理制度,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发挥教代会的监督作用,创建一个团结协作、健康向上、民主开放的校园氛围。

教学管理方面,切实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条学校生命线,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主要位置,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教学规定,制定学校教学常规制度,进一

步规范管理行为,抓好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实践课改精神,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核心,扎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2、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素质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师的培养与培训也是在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自觉性。

学校将通过引进和培养等途径,制订实施教师培训制度、计划,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活动为载体,加强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与培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骨干教师队伍,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步伐;以推动课改为契机,培养教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更新与提高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方式,为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证。

3、丰富德育形式 践行以德立校

坚持以德立校,健全德育机制,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加强师德建设,培养一支作风硬、能力强的德育队伍,以高尚的品格引导人。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现代能力的发展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学校抓好以班主任为主的班级德育管理队伍,巩固学校德育管理的基石,全面提高学校德育质量。加大德育科研力度,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探索一条具有星港特色的德育工作新路子。

4、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常规制度,加强对教师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培训,加强教师教研、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课堂教学的过程管理,把课堂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意识,让学生乐学、善学。创新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关注同年级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特质,实施分层次教学,不让一位学生“掉队”。

充分利用学校先进教学设施,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丰富课堂教学样式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5、创设学校特色 彰显严家魅力

信息技术教育

在创设信息技术教育这一学校特色时,我们更关注在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师、学生主观能力的开发,使三方形成合力,真正体现教育的主要功能:使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为人格。

科技创新教育

为科技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加强设施设备建设。学校还将配置专职教师,开设科技活动课程,同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如举行“科技周”、学生“四小”成果展示、航模比赛等。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与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将以学生成功心理教育为切入点,通过设立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探索学生成功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面对竞争、合作交往、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和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充分发挥。

6、加强村小建设,促进均衡发展

朝阳中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篇5

——朝阳中学学校5年(2014—2018年)发展规划

朝阳中学是办学历史悠久,紧跟时代教育发展步伐的学校。学校有一批勤奋乐学、积极进取、活泼开朗、思维敏捷的学生和一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的教师队伍。现在原有办学基础上,在不断深化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特制定我校未来5年(2014年—2018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一)外部环境

1、学校基本状况

位于距万泉河出海口处——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不足三公里的朝阳中学始建于一九二三年,前身为乐会中学。解放后,改名为琼海县朝阳中学。一九九三年撤县设市,更名为琼海市朝阳中学。现学校占地面积79920平方米,有9个教学班,学生300余人,教职工32名,专任教师31名。

2、教育发展背景

面对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推进的机遇,我校5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充分立足于《琼海市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理性思考和设计,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平、优质发展的过程中,整体提升我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品位,更好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创建特色学校。因此,在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充分考虑学校内涵的发展、办学目标和实现途径,将教育改革的方向和内容融入我校的发展规划中。

(二)内部条件

1、教师结构状况

学校现有教职工32人,专任教师31人,其中本科学历25人,专科学历6人,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在岗教师100%;中学高级3人,中学一级12人,中级以上职称人数占48%,近年来,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强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训学习,教师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整体结构得到改善。目前,学校基本形成了省、市、校三级骨干教师队伍,省级骨干教师1名,市级骨干教师12名,校级骨干教师8名。

2、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校舍建筑面积6258㎡,校园硬板化面积3000余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为34320平方米,环形跑道400米,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器材和体、卫、艺器材种类、数量等按文件要求配备能满足教学需要,图书、音像资料满足教学、学习需要。

3、学校管理状况

学校在围绕创建一所具有乡镇特色的生态书香、充满内涵发展的办学目标,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依法办学,端正办学思想,规范办学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校发展规范,集中体现教师智慧,学校发展规划阶段性目标明确,措施切实,合理可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逐年提升,学校的管理机制和效能不断提高,努力跟随教育教学改革的时代步伐。

(三)存在的不足

1、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任重道远。

从整体上看,我校教师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教育教学实践中。他们的各项工作得到市教育局、社会、家长、学生的肯定和认可。但从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来看,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等与推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名师、骨干教师的培养任务艰巨,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学校骨干教师的核心辐射功能仍未充分发挥,部分青年教师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较好,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

2、教育科研与新课改亟待整合。

我校虽有教科研课题,但因缺乏专家和理论的引领,尚停留在“自我摸索”的层面上,且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淡泊,教育科研的热情不高,学校科研条件有限。如何找准教育科研与新课改的有机结合点,真正形成科研课改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是我们当前需要努力的方向。

3、学校发展特色不够显著。

为切实加快学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市教育局“一校一规划,一校一特色”的学校规划有关文件精神,要努力改变学校办学特色内容较为单

一、内涵不足、成果不够突出、特色不够显著的现状,要立足于学校实际,建设文明生态、书香校园,构建以巩固、发展国学文化为导向的校园文化体系,创设优雅的育人环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育成果达到乡镇初级中学一流。

二、学校教育发展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

1、办学理念 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围绕新课标,深化课改,大胆探索教育改革,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新课改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武装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打造一支“学习型、专家型、合作型、创新型、智慧型”教师队伍。加快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创建生态、文明、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在和谐、靓丽的校园环境中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创新”一代新人,让师生在共同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2、办学思路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德育活动、探究实践和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科研为指导,以培养“五型”教师为抓手,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一代新人为宗旨,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强化创新内部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

3、办学目标

(1)推行学校均衡发展,创建一所“文明、靓丽、内涵丰富,创新发展型”乡镇特色学校。

(2)打造“五型”专业教师队伍。

(3)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创新”高素质的新人。

(4)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

三、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

1、树立“夯实基础,培养新人”的办学宗旨。

2、强化学校的“三风”建设。校风:“知书达礼,创新进取”;教风:“务实求实,精业创新”; 学风:“勤学好问,多思乐取”的学风。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健康成长的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实现科学与民主管理。

4、改善办学条件,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1)校舍、活动场地等规范、安全、满足学生学习、活动、生活的需要。(2)校园、操场保持整洁,草地花坛优美,校园靓丽、书香,培养学生环保意识。(3)努力建设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学习活动场所等文化建设各具特色,营造育人的环境氛围。

(4)从道德文化层面规范师生言行,构筑和谐校园人际氛围,推进文明和进步。倡导:课上无“乱”,课下无“嚷”,考试无“弊”,作业无“抄”,校物无“损”,环境无“脏”,语言无“忌”,举止无“禁”,讲普通话,用规范字,构建校园精神文明。

(5)落实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建立一支思想觉悟高,工作作风过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2)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转变教师角色、教学行为,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

(3)加强学校骨干教师工程建设。树立学校师资品牌效应。加大学校骨干教师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五年内,使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比例达到75%—80%。

(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完善教研、科研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结合学校的实际,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6、实现高质量的办学效益,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培养“德智双全、学创惧能、特长突出、身心健康”的一代新人。

(1)培养的学生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道德品质、社会公德,能合作,善合作;意志坚强,毅力持久,身心健康;知书明礼,举止文雅;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能学习、勤学习、会学习;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勇于实践创新。说一口流利普通话,写一手好字、规范字,学会熟练使用计算机,科学素养明显提高。

(2)社会对学校办学水平的肯定、认可,对学校的认同感高,社会放心,家长信任,学生信赖。

7、创建学校特色,丰富学校内涵

(1)创建靓丽的校园环境,健康的校园文化,不断丰富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2)突出以班级为单位,形成长期进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培养音乐、美术、书法见长。

(3)完善书香校园建设。(4)完成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

四、我校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学校德育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教育学习活动开展,树立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奉献意识。

(1)切实加强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活动开展,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海南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文件、学习《教育法》、《教师法》,进一步提高教师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切实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工作。

(2)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的开展,提高师德素养。认真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新修订《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先进教师的先进事迹,切实规范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教学行为,增强教师职业感、责任感和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意识。

(3)切实加强学校的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开展“强师德,铸师魂,树形象”教育活动,加强对教师的“为人师表”的言行教育,规范教师行为,充分发挥教师言行为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4)构建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教师评价制度。通过社会、家长、学生评学校、评教师,教师评学校、评领导等活动,努力创建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良好氛围,形成社会、家长、学生、教师共同关注学校发展的局面。

2、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养成教育。

(1)认真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开展“文明班级”评比、开展艺术活动,学雷锋等系列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与语言文明、举止文雅的习惯。

(2)进一步细化、规范学校的德育活动,以重大节日、纪念日、民族的传统节日为契机,制定学校德育工作计划,落实工作制度与要求,有阶段地抓好系列教育活动,开展社会服务、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3)充分发挥团支部组织作用,积极有效地开展“读书,社会服务,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不断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与祖国的思想,培养学生探究与体验的热情。

(4)切实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加强学生的交通、防溺水、用电、消防、食品卫生等安全知识教育、学生纪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工作要求,有重点地做好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安全意识,促使他们健康成长。(5)巩固好家长学校,积极通过家长学校向社会、家长宣传教育教学工作,取得社会、家长的支持、配合,开展好各项工作,共创学校佳绩。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

五年内,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书香校园建设,营造成“特色独特、活泼健康、积极向上、激励进取、展示自我”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建立师生相互尊重、赞赏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建立“关注全体、平等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观,建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学生观”,建立“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学习方式。

2、加强骨干教师培养,树立学校师资品牌。通过传、帮、带、结对子、外派听课,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育参加培训学习,承担课题、课改研究任务等形式,加大骨干与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步伐,促进骨干教师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五年内,培养我校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不少于20人。

3、加强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五年内,实现全校教师能熟练应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

4、加强教学与课题的研究,不断完善教研与备课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一是进一步完善与落实课题研究,教学研究制度;二是通过开展片区课题研究,校级课题的研究,不断提高我校课题研究的水平与能力;三是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加课改实验,培养创新型青年教师。

(三)、深入推进课改,提高教研教学水平

1、继续加强教师课改的学习培训,通过听讲座、观看录像、光盘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进行课改研究与实践,不断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

2、建立以校本研训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完善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教研究氛围,努力创建合作学习型的教师群体。

3、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4、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在充分考虑教师创造性劳动、情感与 工作态度、角色转变,以及教学思想、方向的同时,将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课堂教学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现代教育水平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内容,并做到真抓实干,杜绝形式。

(四)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继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一是认真贯彻新课程教学计划,落实课程安排,完成教学任务;二是继续完善教师备课、教研、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学业考核等评价制度的建设;三是加强课堂主渠道的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四是加强对常规检查,重在过程的监督,落实教学常规工作。

(五)继续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1、我校目前基础设施与省级规范化学校的标准要求尚有差距,图书阅览室面积,实验室面积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音、体、信息技术、校园网络等教学设施、设备、仪器不足,达不到规定标准要求。五年内,学校通过多渠道、分阶段改善办学条件,完善硬件建设。

2、加强学校绿化建设,创设文明生态、靓丽、舒适、书香的校园环境。

3、加快学校运动场的整治,建设规范、标准化的400米环形跑道运动场。

4、校内教师宿舍陈旧,教师的生活环境不理想,五年内,学校将建设教师周转房20套,解决教师的住宿条件。

5、逐年完善各年级的多媒体设备,配备“班班通”,建设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各一间。

6、加快校园硬化建设,满足、方便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五年内,完成硬板化道路建设4000余平方米。

(六)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与福利待遇,尽可能地为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提供物质与经费保障,积极开展各项有益的文娱活动。在政策与经费的许可情况下,继续组织教师外出参观与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七)创建特色,发展内涵

1、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特色。建立以乡土文化、国学文化、传统文化、班级文化、艺术文化、人文文化相融合、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人。

2、完善、充实学校教育教学基地建设(图书阅览室、实验室、劳动生产实践基地、7 绿化基地等),整体提高办学水平。

3、巩固、发展书香校园建设。

(八)创建“平安校园”,维护校园稳定

1、成立“平安校园”机构,加强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领导。

2、加强学校安全制度的建设与实施,加强校门口管理,学校治安队要加强校园治安的巡查,落实节假日的值班制度,组织好校园设施与周边环境的检查,及时消除隐患。

中学体育艺术工作五年发展规划 篇6

体育和艺术工作五年发展规划

一、办学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办学特点,以文化课为基础,以专业课为重点,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四有”人才。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教育改革为动力,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学生为目标,以全面贯彻国家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文件为保证,使我校体育卫生以及艺术等方面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发挥学校整体功能,搞好宣传,增加设备、坚持走科研兴校,依法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校的路子。

二、办学目标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树立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的观念。改革和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争取把我校办成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的优秀学校而努力奋斗。

三、总体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力争在一年内达标90%,优良率达到30%以上,在五年内达到区级达标优秀学校,认真执行《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达99%,体育考试及格率达到98%,体育活动出勤率达到98%以上,在五年内有一至两名体育或音乐美术教学能手,鼓励

教师总结教学经验,撰写高质量的教育科研论文。每年举办好学校运动会和小型比赛,争取在参加市级各项比赛中取得名次,同时要努力开展好大课间活动,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有记录。争取使我校体育卫生工作成为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方面的先进学校而努力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并渗透德育教育,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发展的整体水平。

具体目标:

1、建立一支有能力、业务强、素质高的音体美教研队伍,学校不断培养他们积极要求进步,鼓励教师业务学习。

2、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执行《体育工作条例》作好体育考核,体育合格标准,国家体育锻练标准。

3、在体育教学中,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教师备课时必须遵循体育教学原则,教师在开学前必须提前制订教学计划、单元计划,教师在上课时做到服装整齐,按教案上课。

4、教法:教师必须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做到讲解精练,示范准确到位,在教材和器材搭配上力求科学合理,任务制定准确,同时做好保护与帮助,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努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他们学有所得,练有所获。

5、认真抓好大课间活动及体育活动课:每天的课间两操做操时不少于30分钟,体育活动做到有计划,各年级的活动内容、有检查、有组织、有评比、有记录,力争做到规范上档次,出成效,使我校间操课和课外活动,开展轰轰烈烈,有声有色。

6、认真抓好每年的达标训练,并且做好统计,上报学校,迎接上级教育主管的达标验收。每个班级达标率必须达到95%以上。力争各年级达标优良率在原有基础上每年上升1-2个百分点。

7、认真抓好长年业余训练工作,体育教研组要做到有全年训练计划、月训练计划,按计划执行训练工作,年终有训练总结,教师在训练过程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关心学生学习和生活,努力提高运动成绩,每年在镇举行的各项比赛中力争取得好的名次。

8、学校积极投入资金争取在五年内将操场修理完好,新建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校园内地面平整,按上级标准配齐体育器材,以保证教学和训练的完成。

以上是学校认真落实《体育卫生条例》五年总体规划,望全校教师认真执行,认真工作,力争五年内完成上述各项目标和任务。

三、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2007-2008学年度,为实施第一阶段。

任务是:树正气,抓典型,提高认识,分步实施,重点放在课堂教学,落实《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抓达标,抓训练,抓课间,使第一阶段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

第二阶段:2008-2010两个学年度为实施的第二阶段

任务是: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提高各项成绩,总结第一阶段成果,改进第一阶段不足,自编一套韵律操。使我校的达标力争创一流,体育活动争创一流,课间操力争创一流,学校特色力争创一流。

第三阶段:2010--2012年度,为巩固提高出成果阶段

任务是:在第三阶段,我校各项体育工作力争在全市创一流,经过五年改革实验,各项体育工作要写出经验总结或论文。

园艺专业五年发展建设规划的探讨 篇7

关键词:园艺专业,规划,特色,目标

一、前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为落实此有关精神, 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全面提高国民素质, 加快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到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各高校及各专业都在调研制定新的发展规划。高校发展规划的核心中学科专业规划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它可以折射出一所高校的全貌, 也可以反映出当今教育发展的价值取向。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且会对学校的专业总体布局、建设发展打下基础。

二、琼州学院园艺专业特色

(一) 园艺专业定位

确立实践能力强、应用型、具有热带特色的园艺专业。

(二) 热带园艺的研究内容

支撑本专业建设的学科包括热带观赏园艺学、热带蔬菜学、热带果树学、热带食用菌。避开其他高校具有传统强势的蔬菜学科、果树学科和观赏园艺学等, 以海南特殊的地理优势为依托, 以热带园艺为研究重点, 因此, 在省内的优势和特色尤为鲜明, 从而为我校园艺专业学生就业奠定了竞争优势。

(三) 面向海南等热带地区园艺产业发展需求, 确立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园艺产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 从而使得社会对园艺专业人才与园艺科技的依托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我国海南是典型的热带地区, 也是冬季全国园艺产品供应发源地, 在海南和全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中园艺产业发挥着日益突出和重要的作用。

三、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与思路

(一) 专业建设总体目标

培养实践能力强、基础好的应用型人才。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确立“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和改革, 重视创新能力和学生实践的培养, 利用五年的时间建设成为有一定影响的热带特色专业, 每年争取到部省级项目2~3项, 横向合作项目5~6项。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必须从教学改革和科研着手。加强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以及目标特色的定位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质量的培养, 需加强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支撑体系建设, 将现代园艺建成省级应用型示范专业, 省级课程改革实验点。

(二) 专业建设主要思路

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 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引进和培养相结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专业建设带动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为专业建设打好基础;建立任务驱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 拓宽知识面, 强化实践,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建立教学管理平台, 规范教学管理。

主要措施:

1. 加强领导, 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 为保证该项工作按照既定的规划顺利实施, 把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每个细节纳入统一的领导之下, 所以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 (2) 保持与企业、行业、专业、公司户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深入联系, 从而可以更深一步了解人才培养需求, 做到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调整专业建设规划, 适时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3) 建立健全管理与专业建设的规章制度。按照教育部门对学院重点专业建设的要求和建设标准, 制定本专业建设的一些列计划, 落实任务, 分解目标, 定期对专业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进行检查、评价和整改。 (4) 为促进学校的教学改革, 需充分发挥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作用, 广泛听取行业、产业和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2. 投入加大, 改善办学条件。

(1) 为营造良好的教学工作环境, 应进一步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力度, 完善条件和功能, 建成具有模拟现场或仿真特点的实验实训场所, 从而能满足教学需要的。 (2) 加强对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且通过共享机制, 使现有校外实训基地的功能与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创建新的校外实训基地。

3.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 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1) 全方面地开展社会调查和教学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 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着力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 尤其应用教育发展方面的经验。全面安排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系统设计、素质结构, 整体优化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 (2) 完善教学设施条件, 加强教学与管理。通过对教学的质量检查与评估, 提升主干课程的教学效果。 (3)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 加强校本教材建设。组织专业团队, 划拨教材建设基金, 使得先进生产技术的发展得以有效展现, 开发适应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教材, 从而可以满足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求。 (4) 采取激励机制, 专业建设应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创新, 开展科研和教研。

4. 大力推进校企联合办专业和加强产学研结合。

要想与同相关的县、市及行业、公司、企业、专业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我们应下大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和多种渠道, 共同建设专业实训基地, 开发专业课程, 开展职业培训等。与此同时, 围绕经营发展需要、企业的生产, 应一同建立技术研发中心, 努力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

四、师资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 紧紧抓住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 需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核心, 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 通过体制、观念、政策等创新, 建立一套完整的促进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开发和利用优秀教师的有效机制, 着力打造一支结构优化合理、师德高尚、具有现代教育观念、专业水平较高、善于创新、充满活力和生机的、能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落实措施:

1.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 到2015年本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的比例达到90%以上, 高级职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优化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

2.大力实施“名师工程”, 加大对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实施“青蓝工程”, 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进程。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围绕专业办产业, 办好产业促专业, 培养教师“双师”能力。二是加强教师职业资格培训, 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三是选派专业教师到实验实习基地锻炼, 专任教师每两年必须保证两个月以上的专业实践时间, 每位专任教师至少要有1个以上稳定的行业或企业联系点, 本专业把此项工作作为晋升职称、评优的重要条件, 且与年终津贴挂钩。力争“双师型”教师在专业专任教师中比例达到30%以上。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服务地方经济。充分利用专业教师自身的科技优势, 参与当地农业的“110”, 为农民解疑答难;成立科技讲师团, 送科技下乡;选派科技特派员, 到经济薄弱村帮扶;挂职科技副乡长, 服务地方经济。

五、实训基地

为各种技能教学和训练提供相应的保证, 应首先确立“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思想, 致力于实习、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落实措施:

1.加强实验室建设, 建立园艺专业专门的实验室, 使课程设置的实验都能进行。

2.加强校内基地建设, 建立热带花卉基地、热带果树基地、热带蔬菜基地等, 以便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 同时积极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改造, 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等途径, 建立校企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合作机制,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学校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4.积极参加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工程, 努力争取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 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可共享、实用性强的校内实训基地。

5.与兄弟学校按开放、联合、共建、专管专用的原则, 建设实训基地, 提高实验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

六、课程建设

为适应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 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逐步构建适应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个性发展的较为完善的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系。

主要措施:

1.根据应用型大学的课程体的特点,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 在培养方案、过程和制度等方面, 积极研究应用型的大学教育教学规律。

2.根据学生的特点, 把握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律, 集成研究、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应用型大学的专业教学计划, 优化人才的培养方案。

3.加强体现应用型大学特色的教材建设, 要充分体现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4.拟建立校级、省级精品课程4~5个, 如蔬菜栽培学、花卉栽培学、食用菌栽培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等。

5.积极推进课程设置模块化建设, 形成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组合, 活化人才的培养制度。

6.优化课程教学, 课程和相应的老师基本固定, 充分发挥教师研究方向上的特长。

七、教研科研

我们要集中力量, 加强教学科研,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教育发展。要想带动教师队伍建设, 就需要积极争取参加省级以上课题的研究, 通过政策倾斜,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不断推进教学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罗文华, 罗平.高校专业规划在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州大学学报, 2011, 28 (2) .

[2]何秋钊, 魏林红.学院专业规划与建设的思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2004, (3) .

新加坡电子政府规划下五年 篇8

日前,记者在数字城市建设与发展论坛上了解到,新加坡正在制订下一阶段2011〜2015年的电子政府总体规划。该国下一阶段的电子政府将借助新兴技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采取与私营机构和公共部门新的合作模式。“新规划的愿景是建立一个与国民互动、共同创新的合作型政府。”IDA中国区司长李斯勤介绍说,新加坡政府积极打造各种电子服务平台、创新应用程序给公共部门、私营机构和国民。如今,新加坡政府已经推出了多项便利的在线服务,如网上商业执照服务(OBLS)及新加坡通行证(SingPass),SingPass为用户提供了访问各类政府网站的公用密码,供用户方便与政府打交道、办理各种事物。

新加坡整合政府2010(iGov2010)计划是新加坡政府当前的五年整体规划,它通过利用资讯通信技术整合政府工作,让政府感到满意并连通民众。新加坡在实施“智慧国2015”计划的过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一直努力把经验和技能带到中国。例如,今年6月,IDA国际公司和星桥新加坡国际公司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一份合作框架协议,携手制定并落实广州数字城市的总体规划;9月,IDA又带领新加坡资讯通信技术商务考察团到武汉进行访问,重点就“智慧城市”举行了研讨座谈会。在协助中国地方政府发展的同时,新加坡也想吸引中国许多独特的概念和应用,带回新加坡进行实践。

李斯勤告诉记者:“新加坡电子政府取得成功的经验是,政府要在资讯通信技术的应用中扮演重要角色,电子政府的计划和实施需要统一规划,政府、企业界和社会力量的紧密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同时,电子政府可以通过资讯通信技术为客户和公众创造更多价值。”“智慧国2015”的愿景确定了四大关键战略:第一,通过搭建超高速且具有普适性的有线光纤和无线两种宽带网络,建设新一代资讯通信基础设施;第二,通过提供辅助资金、技术支持、合作征求计划等方式推动和支持资讯通信技术在金融、教育、医疗、物流等行业的应用,实现关键经济领域、政府和社会的转型;第三,通过吸引国外领先企业、刺激资讯通信创新和促进本地企业国际化发展,发展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产业;最后,通过提供培训和奖学金等多种方式培养精通资讯通信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资讯通信人力资源。

上一篇:2023年乡镇环保工作总结下一篇:傅雷家书中的好词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