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口诀表数学教案

2024-06-08

乘法口诀表数学教案(精选14篇)

乘法口诀表数学教案 篇1

一、思维:数学教学永恒的力点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也是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和主要标志。数学教学要以“思维”为核心, 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的方法, 感受数学思维的乐趣, 以致能将“思维”成为数学学习的一种习惯。

1.疑问———习之开始

疑是学之始, 习之端。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 疑问是引起思维的第一步。低年级学生的知识比较贫乏, 认识能力也不高, 常常表现出不善思考、思绪杂乱或“胡思乱想”的现象。因此, 需要创设充满疑问和矛盾的问题情境, 适时给予学生以引导和点拨, 驱使他们不断地进行思维, 学着如何根据具体的问题进行思维、感悟和掌握解决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法。

例如, 乘法口诀, 便是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思维的一个资源。就拿“三四十二”这句口诀来说。教学中, 可以设疑:“看到这句口诀, 你想到了怎样的算式?”一般情况下, 学生都能联想到两道乘法和两道除法算式。但是, 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口诀的意义, 让学生继续思考“3 个4 的和可以分成几个4 加上几个4?写成怎样的算式?4 个3 的和可以分成几个3 加上几个3?写成怎样的算式?”以至学生看到这句口诀能够联想到“2×4+4、3×3+3”“5×4-2×4”等算式。这样进行教学, 赋予简单口诀教学以丰富的教学内涵。在巩固乘法口诀的同时, 也沟通了乘法、乘加、乘减等算式与口诀之间的联系, 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会学生如何分析乘法口诀和感受到口诀背后蕴藏着的数学问题。

2.兴趣———学之保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持续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催化剂。教学中, 教师也要合理地使用各种评价的手段, 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 感受到数学的奇妙, 让学生长期保持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只有“乐在其中”或“沉浸在思考的愉悦中”, 才能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浓浓的思维兴致, 以致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

以乘法口诀的练习教学为例, 笔者结合门牌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 来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激发学生参与思维的兴趣。首先, 笔者出示门牌“2408”, 告诉学生:“这是黄老师家的门牌, 里面有哪些数?”学生很快说出有“2、4、0、8”这四个数。“看到2, 你想到了几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说给大家听一听。”因为2 的口诀学生非常熟悉, 所以一眨眼就说完了。然后我接着追问:“看到4 和8, 你又想到几的乘法口诀?说一说!”学生依葫芦画瓢, 跃跃欲试。为了满足学生答题的要求, 我让多名学生参与学习背诵乘法口诀, 学生兴致勃勃。正当学生以为问题到此为止之际, 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难道门牌上就只有这四个数吗?你还能看出哪些数?”“还有24。”“就24 吗?”“还有40。”“同学们真厉害。不过, 看到24, 你又想到了哪些乘法口诀?具体说一说!”“四六二十四, 三八二十四。”“根据四六二十四和三八二十四, 你想到了哪些算式?”学生思维活跃, 争抢着回答问题。这样, 既复习和巩固了乘法口诀, 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体会到思维的愉悦。

二、致用:数学教学最终的归宿

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在实际应用中强化已有认知, 建立稳固的知识结构和体现知识的价值。将数学和生活进行有机整合, 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作用, 回归生活, 又可以凸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勃发数学知识的魅力。

1.连接———支撑数学价值的手段

数学不是孤立的, 它与生活存在密切的联系, 知识是连接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数学教学, 需要从生活中来, 以知识和问题为媒介, 创设合宜的教学情境, 将知识应用与生活需要适切地对接起来,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天然联系, 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作用, 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与探索的欲望。

例如, 在教学“7 的乘法口诀”时, 贲友林老师曾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七个小矮人”引入课堂教学, 借助七个小矮人引出课题, 然后借助这些小矮人手中气球的个数, 引导学生编拟出7 的乘法口诀。学生学得饶有兴致、群情激奋。在巩固的环节中, 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中的钢琴键盘、七言诗句、七巧板、七星瓢虫以及人的生长周期等作为教学素材实施教学, 学生学得生动活泼、有滋有味。不难看出, 这样设计, 既丰富和积累了学生的数学表象, 让学生主动地将7 的乘法口诀纳入到已有的“口诀体系”之中, 建构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 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

2.凸显———勃发数学魅力的方式

数学知识价值的体现和魅力的勃发, 需要数学教学有凸现和彰显的力量, 需要在教学中得到应有的强调和强烈的凸显。数学教学需要到生活中去, 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实际, 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问题、把握数学现象, 体现数学知识和魅力与价值。

例如, 8 的乘法口诀, 在教学的开始, 可以采用先入为主的方式,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出示这样的问题:□×3+□×4=56。“小朋友, 今天灰太狼给大家带来个问题, 你能帮助老师解决吗?”一语激起千层浪, 学生都没犹豫:“能。”“方框里要填同一个数, 你会吗?”面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下口”的问题, 学生迟疑了, 进入了愤懑的学习状态。于是, 我话锋一转:“有困难没关系!学了今天的知识, 你就能立即说出答案了!”……当学生研究和总结出8 的乘法口诀, 比较熟练地掌握了8 的乘法口诀后, 我再次抛出课始的问题, 绝大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 答案脱口而出:“填8。”“说说你的想法?”“七八五十六。”“3 个八加上4 个八是7 个八, 七八五十六。”“对这个问题, 现在你感觉还难吗?”“太简单了!”因为有了开始的问题情境, 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积极性, 并以积极的心理倾向步入新知的学习,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又因为有了浓浓的学习欲望和强烈的解决问题的需要, 所以学生才有了下面解题后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有了解决问题的释然与大悟。这种“欲擒故纵、先扬后抑”的教学方式, 在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同时, 又凸显了乘法口诀的作用, 能够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

总之, 数学是姓“数”的, 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是数学教学的着力点, 只有彰显数学的思考味、学科味, 才能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与价值;数学是名“用”的,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 只有将数学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 才能勃发数学教学的作用与魅力, 才能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数学”!

参考文献

魔力乘法口诀表 篇2

涂涂琢磨了半天,终于想明白了——因为自己没有把乘法口诀背下来!

可是,背乘法口诀多麻烦呀!有没有可以轻轻松松就背下来的办法呢?他伏在桌上拿着书签看了又看,叹了一口气,说:“书签呀书签,你能帮帮我吗?”

涂涂话音刚落,神奇的书签闪出一道蓝光,背面像街上那种可以翻转的广告牌一样,换了一种图案。涂涂仔细一看,原来是乘法口诀表!

涂涂失望地说:“这没用呀,我又不是没有乘法口诀表!难道你的乘法口诀表就特别好记吗?”

这时,书签的正面一闪,出现了四个人物。一看挺眼熟!再一看,这不是唐僧、孙悟空、沙和尚和猪八戒吗?原来是《西游记》,这和乘法口诀表有什么关系呀?

孙悟空的身边出现了一行字:“八九七十二变。”

猪八戒的身边也出现了一行字:“四九三十六变。”

突然,猪八戒张嘴说起话来,他问孙悟空:“猴哥,凭什么你是师兄我是师弟呀?要说起来,你是地上的土猴王的时候,我就已经是天上的天蓬元帅了呢!”

孙悟空这回脾气特别好,他笑眯眯地说:“因为我的本领比你高呀,我的变化是你的2倍哦!”

猪八戒掐着手指头一算,“哦”了一声,不敢言语了。

涂涂看得笑了起来,这下子,他对“八九七十二”和“四九三十六”记得特别牢了。翻过来一看,乘法口诀表上的这两句已经消失了,可是,涂涂觉得它们就在自己的脑袋里。

接下来的几天,书签的正面常常现出许多有趣的故事画面,甚至还有动画表情,每一个都和一句或几句乘法口诀有关。涂涂常常被这充满魔力的乘法口诀表逗得哈哈大笑,也就记住了所有的乘法口诀。

小阅告诉你

其实,不只是记乘法口诀,学习其它知识也有“技巧”——想获得技巧,就必须用心思考,仔细琢磨。

9的乘法口诀表 篇3

一、整理乘法口诀表.

1.教师谈话:过去我们已整理了1~6的乘法口诀表.出示口诀表.

同学们还记得,第一横排是1的乘法口诀,只有1句;第二横排是2的乘法口诀,有2句;第三横排呢?……第六横排呢,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这个阶段我们又学了7、8、9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7的乘法口诀有7句,应排在第七横排)

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排在哪里?(8的乘法口诀有8句,应排在第八横排)

《乘法口诀表》的课后教学反思 篇4

组1:横着看,第一个数字逐渐增大,第二个数字不变;第几行就是几的乘法口诀。

组2:竖着看,第一列第一个数字1,第二个数字逐渐增大,得数也逐渐增大1,接着又说第二列,第三列。

(我接着引导孩子概括出第几列口诀里的第一个数字就是几,得数也逐渐增大几)

组3:从左往右看,口诀逐渐减少1;口诀有几句,最后一句的口诀的积的个位就是几。

(的确是这样的,但是我却不明白为什么这样,虽然这组发现对孩子记忆口诀似乎没有什么帮助,但确是也是乘法口诀中的一个规律)

组4:斜着看,第一行口诀的前两个数都一样;第二行前一句口诀的第二个数是后面一句口诀的第一个数,第三行后面一句口诀的前两个数都比前面一句口诀的前两个数大1,下面的也都有这样的规律(其实第二行也是这样的规律,只不过凑巧像接龙一样。)

接着我让学生拐弯看,虽然前面接触过,但是只有特别好的`孩子才记得怎样看,在我提示下,看着知道怎样看,也找到了都是跟几有关的口诀。

巧背乘法口诀表小学生作文 篇5

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我最怕的不是背诵英语单词,也不是背诵课文,而是怕背乘法口诀表。从小,我对数字的反应特别迟钝,对数学也不怎么感兴趣。在我看来,乘法口诀表又多又难,一连串的阿拉伯数字就像故意捉弄我似的,怎么背也背不熟,尤其是 9 的口诀,数字之间相差那么大,不管我怎么读,总是背不出来。不过现在的.我已经今非昔比了,不但会背乘法口诀表了,而且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大了。这靠的不是以勤补拙,而是缘于一次有趣的“小魔术”。

事情是这样的,爸爸见我已经三年级了还不会背乘法口诀表,心里非常着急。他们怕我因为不会背乘法口诀表而拉下数学成绩,就一天到晚逼我背乘法口诀表。可是不管我怎样读,怎样记,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背了后一句忘记前一句。爸爸看到我这个样子更加着急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当了多年语文教师的爸爸开始钻研起乘法口诀表,准备给女儿找一个速记乘法口诀表的办法。爸爸一钻研,发现可还真不少。例如九的乘法口诀,二九十八、三九二十七、四九三十六、五九四十五、六九五十四……从九的口诀里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口诀的积相加都是九,每一句口诀里的第一个因数都比十位上的积大一。就拿五九四十五来说吧!它们的积四加五等于九,第一个因数五比十位上的积四大一。这个发现,给了爸爸一个启示。爸爸根据这个道理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副“扑克牌乘法口诀表”。爸爸先从挂历纸上剪下十个小方块,然后在挂历纸同一方向的的两面分别写上相邻的两个数字,例如 2 和 3 , 3 和 4 ……爸爸就用这副特殊的扑克牌给我变了一个小魔术,让我随便挑一张卡片,他马上说出口诀。不管我怎么挑,爸爸总能一下子把答案说对。我惊奇万分,缠着爸爸告诉我秘诀。爸爸把他的方法告诉了我,我一试,嘿,还真灵。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把乘法口诀表背得滚瓜烂熟。爸爸的办法不但好记,还给我增添了许多乐趣。我还把这种方法推荐给同学们,作为课间游戏的内容。

7的乘法口诀 篇6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P72例1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能正确用7的乘法口诀计算。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经历编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体验7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熟记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学生独立探究并得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小练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七巧板激趣

(1) 提问:什么呀? (课件出示一副七巧板)

(2) 谈话:七巧板有7块, 可以拼成许多美丽的图案, 我们来一起欣赏一下。 (课件依次出示:7个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漂亮吗?

2.引入新课

过渡:今天我们就请这些美丽的图案帮忙学习新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引导编口诀

(1) (课件出示:1个用七巧板拼成的图案

几个图案?用了几块?就是几个7?可以列出什么算式?能编一句乘法口诀吗?

(随学生回答依次课件出示:1 7 1×7=77×1=7一七得七)

(1) 几个图案了?就是2个几?2个7就是几?怎样列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呢?乘法口诀呢?

(随学生回答依次课件出示:2 7 147+7=14 7×2=14二七十四)

(2) “二七十四”是什么意思?

3个图案用几块?你是怎样算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随学生回答依次课件出示:3 7+7+7=217×3=21三七二十一)

2.小组合作编口诀

(1) 研究学习, 合作填表

(1) 那4个、5个、6个、7个图案分别用几块呢?同桌两人一组合作把表格填写完整。 (课件依次出示4个图案, 呈现效果:

表格材料:

(2) 学生伴随背景音乐, 两人一组合作将表格填写完整。 (出示课件:播放背景音乐)

(2) 反馈, 订正

(1)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汇报时先说清几个图案, 用了几块, 是几个几, 然后分别说出加法算式、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2) 汇报:

●学生对4个图案进行汇报。

●学生对5个图案进行汇报。

●学生对6个图案进行汇报。

●学生对7个图案进行汇报。

提问:为什么“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只能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呢?

学情预设:学生编“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时, 容易将口诀写成“七七四九”, 要及时纠正。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先列式计算出1个、2个……7个图案分别用几块, 然后根据列出的乘法算式编出了几句乘法口诀。

3.记忆口诀

(1) 我们一起读读这几句乘法口诀 (出示:7句7的乘法口诀) , 它们与谁有关?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2) 引导学生发现7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提问:

(1) 竖着观察每句口诀的第一个数、第二个数和得数, 你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每句口诀的第一个数从上到下依次多1, 每句口诀的第二个数都是7, 每句口诀的得数从上到下依次多7。

(2) 横着观察相邻两句口诀,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情预设:相邻两句口诀的第一个数相差1, 第二个数不变, 得数相差7。

(3) 为什么会这样呢?

学情预设:相差的1是1个7, 所以得数相差7。

(3) 有了这一发现对我们记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帮助吗?

学情预设:举例说明前一句口诀加7就得到后一句口诀;后一句口诀减7就得到前一句口诀。

小结:刚才同学们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7的乘法口诀排列的规律, 对我们记忆7的乘法口诀很有帮助。

(4) 用我们发现的规律再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5) 组织游戏记忆7的乘法口诀。

(1) 对口令:

学生易将“三七二十一”说成“三七二十七”、将“六七四十二”说成“六七四十八”因此这一环节“三七”、“六七”先后出现两次, 帮助学生记忆。

(2) 说口诀:

课件出示:

学生边读口诀边按要求填出缺少的口诀。 (学生说出相应口诀后, 课件出口诀。)

(3) 猜口诀

(出示装有7的乘法口诀的信封)

谈话:这个信封中都是7的乘法口诀, 老师从中抽出1句 (边说边抽取, 背面冲前放于胸前) , 请同学们猜猜我抽出的是哪一句口诀。

学生猜口诀, 直到猜对为止。

【教师抽取“四七二十八”“三七二十一”两句易错得口诀, 学生猜。】

小结:相信通过刚才的游戏, 同学们对7的乘法口诀有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三、巩固练习

过渡:同学们都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 你们能准确写出7的乘法口诀吗?

1.把口诀补充完整。

【重点关注学生“三七二十一”“六七四十二”这两句口诀的填写情况, 如出现“三七二一”“六七四二”要引导学生说说哪里有问题, 应该怎样写。】

小结:同学们对7的乘法口诀掌握得很好, 乘法口诀能帮助我们快速地进行乘法口算。一起来算几道题。

2.口算。

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口算。

【关注学生“7+1”一题的完成情况, 提示口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学生进行抢答, 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过渡:7的乘法口诀还能帮我们解决数学问题。

3.用口诀解决问题。

(1) (出示课件:1个星期有 () 天

2个星期呢?3个、4个、5个、6个、7个星期呢?)

组织问答游戏:

师:1个星期有几天?

全体学生:1个星期有7天。

2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2个星期14天。

生1:3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3个星期21天。

生2:4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4个星期28天。

生3:5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5个星期35天。

生4:6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6个星期42天。

生5:7个星期多少天?

全体学生:7个星期49天。

(2) (课件出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你能用简便的方法算出这四句诗共有多少个字吗?)

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求出这四句诗共有多少个字。

提问:7×4 (或4×7) 中的“4”和“7”分别表示什么?

四、课堂总结

谈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这节数学课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 我们先一起列式计算出1个、2个……7个图案分别用几块七巧板并根据乘法算式编出了7的乘法口诀;然后通过找规律、做游戏记住了口诀, 最后用口诀进行口算和解决问题。

板书:7的乘法口诀

教学反思

关注学生课堂表现, 从课前充分预设开始———《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对《7的乘法口诀》一课进行了教学反思, 下面着重谈谈这节课在“关注学生课堂表现”方面的有益尝试。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然交流节省教学时间

课一开始, 教师将七巧板作为教学素材引入课堂。伴随着音乐, 课件依次呈现7个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 目不转睛地欣赏着, 直到课件播放结束学生还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图案中。这时教师自然地与学生交流:“漂亮吗?”, 既尊重了学生欣赏后的体验、满足了学生表达自己感受的需要, 又迅速将学生带入到课堂学习中。几秒钟的师生交流, 在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的同时, 有效节省了教学时间, 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建立了良好的师生情感基础。

二、关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 方法指导具有针对性

探究新知部分安排了小组合作编口诀的环节。这一环节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 目的既是为了发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促进合作、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实际教学中学生也非常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 参与热情很高。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 没有置身事外, 而是逐组进行巡视, 发现小组合作得好, 给予充分肯定与鼓励;发现合作中存在问题, 如:有的小组仅强调分工、不讲究合作, 在填写表格时采用一人填写一格后进行交换的方式, 如此循环往复, 非常浪费时间;再如:有的小组填写表格时不是先写乘法算式, 然后及时根据列出的乘法算式编乘法口诀, 而是先将所有乘法算式都写出来, 再回过头来编乘法口诀;又如:有的小组在通过加法计算获得乘法算式的得数时, 每次都是从头加起……每当发现问题, 教师就以一个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现, 以商量建议的口吻指导学生对合作学习的方式方法进行调整。这样不仅关注合作学习的结果, 同时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确保了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关注学生的课堂发言, 鼓励表达引导同伴间相互启发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 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比较有限。课堂上学生发言时往往想得清楚表达不出。遇到这样的情况, 教师投入了更多的耐心, 基于学生的认识基础引导他们去表达, 学生实在有困难说不出, 也不急于代替学生说, 而是鼓励同伴发言相互补充完善。这样, 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与提高, 而且往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效果要优于教师的反复讲解。

四、关注学困生学习中的难点, 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突破

寻找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比较抽象, 学生理解起来确有困难, 对于学困生更是如此。课堂上, 在引导学生观察口诀的排列规律并用语言进行表述时, 能力比较强、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表现比较好, 能自主发现规律并完整地表述出来;但同时, 平时能力较弱、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 仅靠听同伴的表述并不能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们或是紧锁眉头或是满脸茫然。关注到学困生课堂上的这一表现, 教师通过演示课前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 通过颜色变化、箭头指示及数的标注, 将规律由抽象变为直观, 对帮助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突破理解上的困难起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五、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合理安排促进共同发展

乘法口诀表数学教案 篇7

关键词:乘法口诀;小学数学;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66-01

小学数学的内容非常基础,为了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能力,乘法口诀的学习、训练,是一项必要的内容。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传统的乘法口诀并没有受到高度的重视,甚至是仅仅作为“必修”内容来看待,乘法口诀的积极作用,也没有得到系统的发挥,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仅仅是按照基础的模式来完成,对后续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针对乘法口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有利于今后把控好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获得学习成绩、能力的提升。

一、创造浓郁的生活气息

乘法口诀是经过数学前辈总结、分析后获得的积极成果。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氛围并不理想,在长久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很多学生都不能较好的适应开放式的课堂,思维上的禁锢并不容易解决。乘法口诀在应用中,通过系统的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模式,能够创造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例如,在“7”的乘法口诀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将“七巧板”作为案例来进行。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程的学习内容,并展示出七巧板模具。其次,教师根据七巧板模具,引伸出“7”的乘法口诀教学,并且设定思考的题目。包括“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14里面有几个7?在28里面有几个7?”。学生在仔细查找后,与教师共同总结答案。第三,教师引导学生和自己一起朗读“1个7是7,2个7是14.......”,最终总结出了“7”的乘法口诀内容。由此可见,学生在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将七巧板作为引导的内容,促使学生逐渐摆脱了传统教学的缺陷和禁锢,让学生自由的思考,在正确的方向下学习,对学生而言,具有很大的益处。

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多样性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本身的内容并不难,主要是按照定理、公理来计算,就能够获得较高的成绩。但当前的国家教育,追求的是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内容,更好的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而不是仅仅应对考试。随着年龄的提升和学习内容的增加,很多学生只知道死板的理论,并不能获得较大的成长,这是今后教学要特别注意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开展乘法口诀的教学,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多样性。例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生活当中寻找与乘法口诀的内容。教师可出示一些典型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教师向学生提问:“该首诗共有多少个字?”。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以后,能够很快的理解问题,并迅速答出“28个字”的正确答案。此时,教师应让学生来做出系统的解答。学生回答:“该首诗共计4行,每行有7个字,根据乘法口诀,4×7=28”。通过开展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思维不再是单一的模式,而是在总体上有了显著的变化,能够灵活的理解题意,并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三、学科融合,展现外在的人文色彩

乘法口诀的教学,如果仅仅是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那么学生的发展也仅仅局限于数学的内容当中,导致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减少,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当前,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都不可以“死守”本身所具有的内容,而是要在客观上、主观上,不断的联系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其他学科的魅力,加强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学习,从而完成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课后练习的增加。乘法口诀在运用过程中,突出的作用在于,能够将学科较好的融合,展现出外在的人文色彩。

题1:老师收集到了一些练习,请大家写一写,要想想表示几个几?(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

1、一只七星瓢虫有几个点?

2、电子琴的白键一组有7个,5组一共有多少个?

3、一个人平均一天要喝6杯水,一星期要喝几杯的水?

4、这是一个班级的桌椅排列情况,请算算全班有几个同学?

通过上述题目的计算、分析、解答,促使学生将乘法口诀更好的应用到与自己相关的事物当中,减少了灌输式教学的一些固有内容,推动了学生思维的进步。一般而言,数学知识主要是以一种严谨的态度和复杂的法则来完成运算的教学。但小学数学教学,由于内容非常基础,重点在于解放学生的思维和逻辑,因此在教学乘法口诀时,不能只注重客观上的标准,而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的联系实际,才能将学科之间更好的融合起来,将人文色彩更加突出的表现出来,并以此获得学生的肯定和支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四、重建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

从小学数学的整体教学内容、结构来看,缺乏乘法口诀的教学,学生势必会遇到较多的难题,并且很难掌握好其他的知识。乘法口诀在教学过程中,另一大作用在于,将小学数学的内容、教学结构进行重新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达到教学水平的新提升。

题2:教师利用图示或者是多媒体课件,简单展示出“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教师先编写一个作为案例。1个小矮人1张床,7个小矮人7张床;1个小矮人2个碗,7个小矮人14个碗。

学生1:1个矮人1个篮子,7个矮人7个篮子。

学生2:1个矮人3件衣服,7个矮人21件衣服

......

通过将教学内容、教学结构重新建立后,学生的思维和逻辑能力都变得更加灵活,充分告别了以往的各项差错情况、混乱情况等,对学生的将来发展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建议在未来的乘法口诀教学中,因深入分析和探讨,推动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总结:本文对乘法口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展开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获得了很大的提升,乘法口诀的利用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标准及方法上,能够根据学生的变化,选择差异化的手段来完成,相信将来能够获得更加丰硕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孟凡媛,李越,陈方华,何昌琳,杨晓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研究——以《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为例[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4:28-30.

数学教案-:7的乘法口诀 篇8

倍数的含义;会计算简单倍数问题。

教学难点:

倍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

小黑板、口算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背诵一下1-7的乘法口诀后出示口算卡,指名口算,并说出来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2. 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到动物园去看看,看看那里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自学12页三口之家

1. 观察情景图看看图中都有谁,他们在做什么?你还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2. 学生汇报交流,师说明:1头小象,2头大象,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3. 学生试着说一下:1头小象,2头大象,可以说大象的头数是小象的2倍。

4. 练习:师伸出1个手指,学生随便伸出手指,并用老师伸出1个手指,我伸出 个手指,我伸出的手指个数是老师个数的 倍句式表述。

三、自学12页拔萝卜

1. 观察情境图,汇报从图中发现的数学信息。

2. 抛给学生的问题:从这些数学信息中,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3. 全班交流:

(1)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说明:妈妈拔了6个萝卜,小兔拔了3个萝卜,妈妈拔的萝卜个数等于2个小兔拔萝卜的个数,就说妈妈拔的萝卜个数是小兔的2倍。

(2)学生试着说一遍。

4. (1)第一行:☆ ☆ 第二行:◇ ◇ ◇ ◇ ◇的个数是☆的 倍。(可以让学生试着说一下自己怎么想的。)

(2)第一行:△ △ △ △ △ △ △ △ 第二行:□ □ □ □ △的个数是□的个数的 倍。

四、自学篮球价钱是排球的几倍的问题

1. 教师出示信息图和问题。自己先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

2. 全班交流:

(1)学生充分交流。

(2)学生明确:篮球的价钱是排球的4倍。

(3)指导学生用算式表示。

6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6的乘法口诀》是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的第十一课时的内容。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6的乘法口诀的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乘法口诀的继续,也是今后学习7、8、9乘法口诀的基础。由于他们已经具有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所以教材的呈现形式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口诀,意在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出6的乘法口诀,体现了提高学生学习独立性要求的编写意图。教学目标:

1.经历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理解口诀的意义。2.能用6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借助点子图,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师: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吧。学生分组背诵2~5的乘法口诀。

师:大家已经能熟练背诵2~5的乘法口诀了,那我们今天就一起继续学习《6的乘法口诀》。(板书)

二、自主探究,编写口诀

师:你们有信心自己完成口诀的编写吗?在编写之前,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生1:得数小于10的要写得。生2:小数写在前面,大数写在后面。

生3:口诀要写完整,比如“三八二十四”中的十不能漏。······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拿出题单完成口诀的编写,编写的时候不要忘记刚刚提醒的内容哦。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教师巡视。出示课件

师:现在请大家根据课件上的口诀,检查并修改自己的题单。修改完成后一起读一读。

师:想一想,这些口诀有什么规律? 生1:得数都是6个6个增加的。生2:前面的数都是一个一个增加的。

师:前面的数一个一个增加,每增加1其实就是增加了一个(6),所以得数都增加6。

三、探索规律,记忆口诀

师:哪些口诀是我们学过的?哪些是我们没学过的?一起找一找,读一读。师:前面我们学过的口诀大家都已经记住了,而今天学习的也比较难,那我们一起来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帮我们把口诀记住吧。

假如我在背口诀的时候,忘记六七多少了,但我记得六六三十六,我该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36+6=42来解决 师:为什么是加6呢?

生:因为是6的口诀,六六和六七相差了一个6,所以加6。师:还有别的办法吗?

生:还可以用加法,6个7相加或者7个6相加。师:这是用乘法的意义得到的答案。

师:老师还有一种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在今天的学习中,六七四十二表示几个几?

生:表示7个6。

师:那么在第一个算式36+6=42中,6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6。师:36呢? 生:表示6个6。师:他们合起来就是7个6,也就是说我们把7个6看成了1个6和6个6。1个6用乘法算式表示为(1×6=6),6个6用乘法算式表示为(6×6=36),最后将他们的结果合起来,就是(36+6=42)。

师:我们刚刚是将7个6分成1个6和6个6,你能把这个过程用点子图表示出来吗?

出示点子图,在图上分别圈出1个6和6个6 生:每行有6个点子,圈一行就是1个6,剩下的6行就是6个6,合起来就是7个6。

师:我们怎么用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呢?

生:1个6就是1×6,6个6就是6×6,合起来是7个6,就是7×6 板书:7×6=1×6+6×6 师:你还有其他的分法吗?请你拿出题单,完成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展示不同的圈法: 7×6=2×6+5×6 7×6=3×6+4×6 师: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生:这里面的6都没有变,都是把7分解了。

师:没错,这三种方法都是把7分解了,这些口诀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新的知识。师:还有不同的圈法吗?

生:还可以竖着圈,把6个7分成1个7和5个7。师:这种方法有什么不同?

生:这是保留了7,把6进行了分解。

乘法口诀表数学教案 篇10

一、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基础, 认识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掌握了2~6的乘法口诀, 初步认识了除法的含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 可以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基础来探究求商的方法。教材设计了猴妈妈给小猴子分桃的情境图, 把除法计算的教学置于具体生动的活动中。先引导学生看图, 理解图意, 再通过故事描述把学生引入分桃的情境让学生以兴奋的心情投入学习。启发学生提出解决第 (1) 个问题的方法, 列出算式12÷3并讨论“怎样算”。教学时要充分用好教材给出的三个“提示语”。通过交流、讨论, 对学生想出的计算方法给予评价, 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比较好。

二、加强口算, 促进理解, 提高用口诀求商的熟练程度

要让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必须加强口算练习。教学时, 要充实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和填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的练习。如:三 (四) 十二, 四 (五) 二十, () 五二十五, 二 () 十二, 4× () =16, 3× () =6, () ×4=20, () ×3=15等, 也可引导同桌互问, 如, 几和4相乘得12, 5和几相乘得20……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 促进学生对用口诀求商的理解, 使大多数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

三、借助乘除法的关系, 用求商的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让学生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和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如, 教材中小鸟的谈话“每行栽4棵”, “可以栽6行”, 启发学生看图后思考, 根据条件可以提什么问题, 进而得出: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解决方法:4×6=24;接着引导学生提出需要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1) 同学们一共栽了24棵树, 每行栽4棵, 可以栽几行?解决方法:24÷4=□。想:四 () 二十四, 即4和几相乘得24; (2) 同学们一共栽了24棵树, 栽成6行, 每行栽几棵?解决方法:24÷6=□。想: () 六二十四, 即几和6相乘得24。这种由乘到除的解决问题方法, 一方面使学生复习巩固了乘法口诀,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关系, 有利于学生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中, 我们还可以采取用一句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的方法进行练习, 进一步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如用“三五十五”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即3×5=15, 5×3=15;15÷3=5, 15÷5=3。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诀都可以说 (写) 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若不是, 请你说说是哪几句口诀, 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在游戏中灵活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8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推导8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相应的口诀计算乘法。

2、在自编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3、在记忆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拓展学生的思维。

4、在应用口诀的过程中熟记8的乘法口诀。教学重点:掌握8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熟记8的乘法口诀 教具学具准备:幻灯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1、借助已有知识、经验编出8的乘法口诀,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初步记住8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计算乘法试题。

二、自学指导

1、看书上第80页例5,解决问题:

军乐队一共有多少人?

2、同桌讨论,共同试着编出8的乘法口诀,并填写在课本上。

三、师生共同探究

1、谁能回答第一个问题?

2、你给大家说为什么?结合书上的图片.3、你和同桌编出了8的乘法口诀了吗?一起说说吧.(学生说的时候,要找好中差,不同的学生来检测是不是真的会了.)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1、谁知道螃蟹有几条腿?。也想请同学们编一首数螃蟹的儿歌。你们能满足小螃蟹的要求吗?

2、买一个小足球8元,买2个多少元? 买3个多少元? 买4个多少元? 买5个多少元? „„„

五、巩固提升

1、看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二八十六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一八得八

2、看算式说口诀

2×8=16 3×8=24 5×8=40 1×8=8

6×8=48 8×8=64 8×7=56 8×4=32

六、总结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的探索8的乘法口诀,看到同学们这么爱学习、会学习,老师非常高兴。在学习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能跟大家谈谈吗?

板书设计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教学反思 :

8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我就《8的乘法口诀》一课的教学设想及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一些分析。

1、教材与学生情况分析。

《8的乘法口诀》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二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理解和掌握了1-7的乘法口诀,理解并掌握了乘法口诀的一般推导方法的基础上出现的。我认为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推导口诀的能力,所以在教学时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编写出8的乘法口诀。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2、深挖教材,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例子”,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广泛的开拓教学空间,将有限的课内学习向无限的课外延伸。为了让学生愉快地进入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幻灯片,形象直观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口诀记忆。如熟读记忆,依据推导过程记忆,联系生活记忆国,练习记忆。目的是开拓学生思维,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记忆能力。

活泼是孩子的天性,也应该是学习内容的主旋律。体验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生亲身体验到的东西,才会发展到他的内心深处,变成一种素质,一种能力。所以应该多给孩子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去创造。

3、课堂教学反思。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我始终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和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游戏,一起探索,共同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中。我和学生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学生的看法,创造了良好的师生合作、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2)学会倾听。

爱打断学生的发言,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犯的毛病,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时时告诫自己,要耐心倾听孩子的发言,热情鼓励学生,结果我真的感受到了心与心、情与情真诚的交流。

3)恰当评价,宁缺毋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不断产生惊喜。喜欢评价学生、鼓励学生、给学生以自信,我也确实在真诚的给学生以恰当的评价。虽然对于学生评价。本身的确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评价过程却浪费了大量的授课时间,经常导致我的课堂教学延时。恰当评价,宁缺毋滥是课堂教学中我必须提起注意的地方。今天我觉的自己在这方面做的还可以。

9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12

教学内容:课本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理编制9的乘法口诀。

2、探索并掌握乘法口诀与乘法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3、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找出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开火车检验口诀 8×3= 7×2= 7×8= 5×8= 6×7= 5×7= 4×8= 4×7= 8×8= 8×2= 5×6= 6×8= 8×6= 7×3= 2×8=

一、从《西游记》动画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这段动画片还与我们的数学知识有关呢。所以请你认真看、认真听。(课件演示动画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的片段)由“九九八十一”引出课题——9的乘法口诀

二、学生合作探讨,编出9的乘法口诀(课件演示)

(一)、根据图片列算式。

1、呈现图片(一行有9颗五角星),提问:观察这幅图,1行有多少颗五角星,表示1个几?

学生观察说出:1条船上有9个人,就是表示1个9。列出乘法算式:1×9=9或9×1=9。

2、呈现图片(2行有五角星),提问:观察这幅图,2行有多少颗五角星,表示几个几?

乘法算式是:2×9=18或9×2=18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两个9相加得18.3、提问:3行、4行呢?怎样列式?

生:3行时有3个9,3×9=27或9×3=27。4行时有4个9,4×9=36或9×4=36。

师:你是怎样算的?

生1:3×9就是3个9,根据2个9得18,18在加一个9就是27了。生2:3个9相加等于27.师:比较两种方法你会选择哪一个? 生:第一种方法。

4、根据上面方法自己独立填表格,求5行,6行„„9行一共有多少颗五角星? 5×9= 6×9= 7×9= 8×9= 9×9=

(二)、根据算式编口诀。

师:你能根据这些得数和乘法算式编制9的乘法口诀吗?

自己编制,然后全班交流。集体交流。

× 9=9 一九得九 2 × 9=18 二九十八 3 × 9=27 三九二十七 4 × 9=36 四九三十六 5 × 9=45 五九四十五 6 × 9=54 六九五十四 7 × 9=63 七九六十三 8 × 9=72 八九七十二 9 × 9=81 九九八十一

(三)、记口诀

师:现在给半分钟时间,看看你能把所学的口诀都记住吗? 问题1:你在记口诀的时候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过渡语:看看通过下面的学习能不能帮助你解决。1.记忆方法一──找规律。

师:找到规律你记忆起来就不费劲了。9的乘法口诀有哪些规律呢?

它们的规律是:每句的第一个数是按1~9的顺序依次排列;每相邻两句的积相差9。

教师小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以找到许多有关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不一一说了,如果还有想说的下课时可以讲给我听。师:除了运用规律记口诀,我们还可以通过什么来记忆口诀呢? 2.记忆方法二──你身上的计算器。

伸出两手,从左到右,按1到10的顺序排列,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

位上的数。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手左起第3个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是27。不信,你试试。检查记忆口诀:

.师:有了这么多记口诀的方法,刚才那些遇到困难的同学这回再试试,看看你的问题解决了吗?

三、课堂巩固练习。

1、把口诀填完整

二九()()九三十六()六十三 五()四十五

2、看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四九三十六 六九五十四 八九七十二 五九四十五 三九二十七 七九六十三

3、花儿后面藏着谁 9×9= 9×=45  ×9=36  ×9= 72 9×= 63 9×= 27

四、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 9=9 一九得九 2 × 9=18 二九十八 3 × 9=27 三九二十七 4 × 9=36 四九三十六 5 × 9=45 五九四十五 6 × 9=54 六九五十四 7 × 9=63 七九六十三 8 × 9=72 八九七十二

乘法口诀表数学教案 篇13

12个桃 ,每只小猴分三个 ,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

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列除法算式得:

12 ÷ 3 = □

我们知道,这一算式,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乘法口诀的逆用. 为什么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呢? 这一问题可以用小学数学给出的“加、减、乘、除”四个过程来诠释.

12个桃 ,拿出3个 ,分给第一只猴 ,还剩9个桃 ,这一过程用算式来表示就是12 - 3 = 9;9个桃,拿出3个,分给第二只猴, 还剩6个桃, 这一过程用算式来表示就是9 - 3 = 6;6个桃,拿出3个,分给第三只猴,还剩3个桃,这一过程用算式来表示就是6 - 3 = 3;3个桃,分给第四只猴,刚好分完,这一过程用算式来表示就是3 - 3 = 0. 这是一个减法过程. 这一减法过程的逆过程就是加法过程,即一只猴分得3个桃,2只猴分得3 + 3 = 6个桃,3只猴呢? 分得3 + 3 + 3 = 9个桃;几只猴分得12个桃呢? 3 + 3 + 3 + 3 = 12,即4只猴分得12只桃. 加法算式“3 + 3 + 3 + 3 = 12”属于“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的问题,可以用乘法来简便运算,即求3 × □ = 12? 由乘法口诀“三(四)十二”得,方框内应该填4. 这一过程转化成了乘法过程. 这样,“平均分” 这一除法算式的计算就转变成了逆用乘法口诀的计算.

至此,我们再来审视一下这个问题的解答过程. 这一“平均分”问题,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但它首先是一个减法问题,分的逆过程是一个加法,从而转化成了一个加法问题即求几个3相加得12,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乘法简便计算,从而这一问题又转化成了乘法问题. 这就延伸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即除法算式求商可以逆用乘法口诀来解决. 这一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这一过程是否要教给学生? 能否让学生顺其自然的接受这一过程, 还是只是会用乘法口诀求商就行了呢? 看到【1】 【2】 都可以将这一内容较为合理的传授给学生 , 但是 【3】 【4】 等就没有设计好教学环节, 从而使学生迷茫. 综合分析以上的论文,我们再次分析这节课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学引入时,不要复习乘法口诀. 这样就避免了教师在学生未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基础上,硬塞给学生计算方法. 也就是在上课的开始直接出示平均分问题. “12个桃,每只小猴分三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下面用图片代替桃子,分分看”. 这样,将新的学习任务安排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 而不会被太多以前学习的知识所打扰.

其次,重点强调平均分,还要把分的过程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 即用减法算式表示出来,12 - 3 - 3 - 3 - 3. 这一过程是数学思维的算法表述,对学生数学思维展示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再次, 强调算法的多样化. 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解题过程, 并用数学算式表示出来. 这时学生就会出现3 + 3 + 3 + 3以及3 × □ = 12? 的算法. 在多种算法展示中,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使孩子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通过思维的碰撞,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的数学思想.

最后, 由教师总结出这4种算法间的联系. 减法是怎样转化成加法的,加法又怎样转化成了乘法的,乘法又是怎样解决了除法问题的. 这里其实是先是用乘法求商, 然后才是用口诀求商. 除法和乘法的联系是根本, 除法和口诀的联系是因此间接建立起来的. 而一经建立, 它就可能成为一个优选程序, 直接指导学生求商. 这时候的口诀, 已无所谓乘法口诀或者除法口诀, 而是看取口诀中的哪一个数作为结果.

这最后的点睛之笔,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展现了教师的主导性, 以及教师的不可取代的知识权威性. 这样的教学过程既有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思考,又有老师的正确引导. 既不会出现学生已经会做法而不理解算法原理而硬套口诀, 也不会出现教师百启而学生不发的尴尬教学场景. 达到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开发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更利于学生的解题.

7的乘法口诀教案 篇14

1.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计算相应的乘法算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推导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在学生编乘法口诀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态度,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的形成。

教学重点: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探索总结出7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 、记忆7的口诀

教学具准备:课件 、一副七巧板、7的口诀卡片;学生每人准备七巧板一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简介七巧板: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十九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七巧板是风靡世界的拼图,它是由七个小图形组成的。只要你开动脑筋,这七个神奇的图形就会变出许多美丽的图案。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的七巧板,四人小组合作,摆出你们最喜欢的图形。

2、请每组挑选自己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展示,并说说你拼得像什么?

3、师:今天老师也摆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你们想看吗?(课件出示用七条板拼成的7种图案和统计表的放大图。)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师:有这么多美丽的图案,老师很想知道拼摆这些图案一共用了多少块七巧板,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师:真能干!你能根据刚才说的把下面的表格填完整吗?

图案个数 1 2 3 4 5 6 7

块数 7

3、四人合作、每一小组一张。

指名学生上台把表格填完整。

4、请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师:大家真会观察!请想一想,前面我们学过的“求几个几是多少”可 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

那咱们就用乘法来写一写这是“几个几”吧。

6、师:看看这些乘法算式,你们能编出它们各自的口诀吗?试试看,会编

几句就编几句,编好后填在书P62(同桌合作)

7、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a、拼二个图案用几副七巧板,是几个7?乘法口诀怎么编?

b、说出哪个算式可以表示拼4个图案所用七巧板的块数。

c、五七三十五这句口诀,它表示摆几个图案所需七巧板的块数?

d、4×7=28 7×4=28 可用哪句口诀?

8、师:小朋友,我们学习的都是几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9、师: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咱们编出了7的全部乘法口诀,那我们就用读的方式来享受一下自己的劳动成果吧。

10、探究口诀记忆的方法

师: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为什么7的乘法口诀每相邻两句的积都相差

7呢?你认为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最难记,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

师:如果六七不知得多少?怎么办?谁能想个办法?

11、熟记7的乘法口诀

同桌拍手背--四人小组抽背--开火车背--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哪些算式的积?打开数学书第62页,完成想一想。

2、完成第63页想想做做1、2

校对后提问:每组上下三题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左右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师:7是个神奇的数字,我国古代与7接下了难解之缘。课件出示唐诗《早发白帝城》。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四句诗中共有多少个字吗?

生;四七二十八。

师:对!每句七个字,这样的诗,又称七言诗。

4、你能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出示两个应用题,图文结合的形式,让学生选择喜欢的一道列式计算。

5、在我们身边你还见到过哪些现象与7有关?(学生举例说一说)

6、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完成课本第63页第4题。

四、回顾知识,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问?

(从古到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里,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就会觉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板书设计

7的乘法口诀

1×7=7 一七得七 7×1=7

2×7=14 二七(十四) 7×2=14

3×7=21 三七(二十一) 7×3=21

4×7=28 四七(二十八) 7×4=28

5×7=35 五七(三十五) 7×5=35

6×7=42 六七(四十二) 7×6=42

上一篇:一抹炊烟飘过的路的散文下一篇:构式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