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

2024-05-08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共8篇)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 篇1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

1、创设情景与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

据低年级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易冲动,因此在学习新课前先进行开火车背乘法口诀的练习,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激起学习的欲望。将学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课的学习。

2、问题来自于学生,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探索式学习。

本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六一”节为老师布置教室这样一们数学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提炼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再次感受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了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通过讨论交流,引

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不但有利于学生将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的能力。对于书上提出的三个除法问题,我这节课不是由教师直接提出、罗列出来,而是由学生自己根据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来的,问题来自于学生,这样就变接受式学习为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3、精心设计活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爱玩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是他们的兴趣所在。练习中,我没有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罗列出来,而是将课后练习十一的三道题联系起来,设计成一个个小故事。如小猴子要上树摘桃子,必须把梯子上的题算出来,才能上树,让学生帮一帮小猴子。这时学生学习的积极很高,都积极主动地去帮助小猴子。并教育学生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然后帮助小鸟找家,因为它们去找东西吃时,迷路了,找不到家,它们身上都有一道算式,算式的得数和它们家的门牌号码是一样的。你们能帮它们找到家吗?通过一个有连贯性的故事情节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敢于向苦难挑战的勇气,并且培养了学生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让他们在快乐中完成了课后习题。

存在的不足:

在课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对待学生的生成问题,当学生把图中的问题都提出来后我没有一一解答。在爬梯子算题时,一名同学算的太慢,我让女同学为她加油,这样有可能分影响她的思维。在算题时,我总爱催学生快做。这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过程的安排,教学活动的体验,都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样的教学理念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则。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2

学生自学9的乘法口诀能够准确地填写算式和口诀,掌握了初步的编制口诀的方法,可见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一样可以对其进行自学能力的培养,但这必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所讲内容适合自学的情况下。

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遗憾:学生介绍口诀时个别后进生的表达力较差,对教师的要求听不明白(课上提问较多得是中下等生),让其回答问题时浪费的时间较多。教学之后感到有得有失,正是由于让学生自学及回答问题时占用时间较多,所以课尾安排的只是拓展环节没有时间了(与语文教学结合介绍“数九歌”,让学生感受9的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即一九、二九不出手……中的一九就是从冬至后开始得9天,二九就是十八天),只有忍痛割爱,没有向学生介绍只有放到自习课上了,象我意料的一样,学生对这样的知识很感兴趣。另外,在介绍课后练习中的一道了解规律的题目时,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观察的并不是很细致,如果有时间,聪明的学生会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找到规律,其实这样的规律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运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了解,将数学的方法进行渗透,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有趣,进而想学习数学。课后我想如果课堂上学生自学的能力再强些,回答问题在顺利些,或许这节课上的会比这精彩,但是课堂上发生的情况有时是不在我们的预设范围之内的,所以,只有利用好课堂中随时出现的问题,把教学效果争取做到最好,这也是我的教学中一直追求的目的,一直想达到的最佳境界,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3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习1~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多次经历编写乘法口诀的过程,初步掌握了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基本具备了自己总结9的乘法口诀的能力。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也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然后采取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后利用对比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的主要部分:编写乘法口诀和寻找乘法口诀表格中的规律,都是通过学生小组学习进行的。一方面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从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每句口诀的意义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为我留给了他们的足够时间去思考,又给予了他们充分展示发言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探究、汇报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通过自己编口诀,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新方法,同时他们在编口诀过程中,也会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4

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这一课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展示西游记的图片,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真经。其中一句乘法口诀九九八十一是9的乘法口诀直接引入课题。在结合龙舟情境图的展示,找数学信息,写乘法算式,编写乘法口诀,引领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发现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本节课我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如在教学环节找一找乘法算式的积有什么规律和特点,积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加起来都是9,口诀的积十位和个位上的数有交换的现象,如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还有积是9,比10少1,积是18,比20少2……这些特点都是不同于其他乘法口诀的地方。这些积的特点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快记忆乘法口诀。之后介绍其实还借助双手帮助记忆口诀,联想法,如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孙悟空有七十二变。这些记忆方法的介绍重在让学生能够快速记住这些乘法口诀。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设计了一系列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数数、算算、编编、理理、说说的过程中,发现编制口诀的方法,记忆口诀的方法,经历了有条理的数学思考的过程。

教学中虽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习惯的培养,可是仍显得不够,尤其是在教学语言表达、环节过渡衔接方面等等,都还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仍需思考提高。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5

学生前面已经学会了1-8的口诀,对于编口诀背口诀已经相当熟练,本课关键是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巧计或机械识记9的口诀,并在熟悉口诀的基础上解决多种与9有关的乘法问题,最后的提高部分是让孩子们在经过长期的编题、画图、分析训练的基础上,自编与9相关的乘法应用题,用六步法解题。

全课流程:复习-背口诀-简单运用(各种形式的练习)-较复杂应用(应用题编题、分析、画图、解答)

本课的计划展示亮点:常规做法,不是一节课可以生成的。1.常规听算,这是最近一个月每节课必进行的常规,听算结束会将全对的名单反馈给家长,昨天到场39人,全对的32人,完全准确率82%;2.学生背口诀的各种形式,这是在学习1-8的口诀的过程中形成的,还学习了邻班的一些做法;3.学生的编题训练虽然不是二年级教材要求的,线段图也只是教材规定要学生认识而非要求学生掌握的,这个可以说是我从尝试让学生编题开始,自己想出来的训练方式,它是指向更高年级的学习的,而不是为二年级的应试而设的,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我最想探讨的是这个问题,也是我上这节课的目的。我假借了9的口诀的名义,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编题和分析能力,籍以研讨。编题作业,即堂完成并给老师批改的有29人,24人全对,后补的8本全部正确,1人当天病假,2人未交,实到39人,上交37本,暂时32人全对,准确率82%。

第一个想顺道探讨的问题是——常规作业。近来一直坚持每天10道题的堂听,即时改,每天发全对名单给家长表扬,现在基本保持每次29——33人全对;背口诀的形式,从一年级的学加减法开始,很多读背的形式就在使用,学生比较习惯用不同的方式来强记或巧记;学生平常除了完成优化作业,还设有堂上练习本和1号练习本、2号练习本。1、2号练习本是必改的练习,它们是教会学生一些必要的格式的,让孩子们不仅仅知道作业要准确,完成起来还要有规范,堂上练习本是听算或做尝试性的练习(比如练习格式)用的,也常常批改。此前,我们班就用堂练本练习过笔头编题,然后,用一号本编题,我每题必细批。学画线段图,也经历了三阶段要求,9次练习,到这回在堂上编题,孩子们已经是第10次编倍数应用题了。以前教高年级的数学,也没让学生练这么多,常常放过了每天的口算练习,这种专题的训练也几乎没有过,后来,自己的孩子读书了,并且我教的比她低一个年级,很多教过的感悟和女儿身上的失误结合起来,不断地驱使我去思虑一种细密的教法。或许我的做法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过于苛刻,但是,我认为,对他们终是有用的,于是实践之。做我们班的家长不容易,因为我总是每天群fa全对的表扬名单1-3次(每本作业本一次),家长是压力不小的;做我们班的学生不容易,小小的年纪,总是不断地编题,写字,我发现,他们极少用拼音代替,二十来字的应用题,总是一个个字写出来的,作业的书写也越来越好,因为我除了表扬作业全对外,还不时表扬又对又工整的。

这个魔鬼老师的魔爪,不知道家长和孩子是否渴望早日脱离?好让大家都透口气?吴咏是开放式的学习,回家基本不用做作业的,而我,每天都有常规作业,基础训练必不可少。或者我应该寻求一条中间的线路,也解放我的孩子和家长们,但是,我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不用功,怎么会有好成绩?要让孩子们学会用苦功,至少在一二年级,一二年级的计算基础打好了,才有资格谈中高年级的更高级思维的发展。这是我抛出来的第二个顺道探讨的问题——低年级学生应该轻松还是要学会受苦?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6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将“静态的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动态的探究式学习”,提倡将“关注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在9的乘法口诀编写后,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探究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上,并创设了认知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索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多种途径,学生的思维被进一步的激活,使知识建构不再整齐划一,而是个性体悟。同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介绍了手指记忆法,通过示范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枯燥的口诀记忆产生了内在的自觉的需求,获得了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的“双赢”。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进一步探寻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自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的场所,很好的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7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学生对于在情境中发现获得口诀已经不再期待。所以,我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位于,熟练的进行9的乘法计算以及熟练的运用。

首先,我由“剪灯笼”活动引入了今天的情景主题图,并且根据主题图让学生逐个的引出9×1,9×2,9×3的算式与乘法口诀,并且与孩子们一起分析乘法每个部分表示的意义,总结出表格的规律。

接着,我让孩子们自己小组合作,探索接下来的几句9的乘法口诀,并在书上填写完整。然后请孩子们对于他们的合作成果进行汇报和总结。当9的所有口诀都已汇报出来后,为了加深孩子们的记忆,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孩子们进行朗读,加深他们的记忆。

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孩子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并且在练习中,培养他们分析题意的能力。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始重激趣。

通过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情景图,激发孩子们对于本节课,本例题情景图的兴趣。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引导孩子们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对乘法各部分表示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孩子们学会读题,理解题目的意思,并且正确的运用乘法和口诀。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通过“对口令”游戏,并领读口诀的小活动,加深孩子们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此活动在原有的计算上加大了一定的难度,也变换了一下练习的形式,使得孩子们颇感兴趣。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8

1、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本节课复习导入部分我设计为口算复习和填空格两部分。通过口算乘法算式,回顾1至8的乘法口诀。通过填写袋鼠跳格图,强调“依次加9”的规律。目的是利用乘法的意义、加法的计算等基础知识作铺垫,为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注意了知识的连续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

创设情境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从我国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引入赛龙舟的场面,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不仅体会到了龙舟比赛热闹、激烈的场面,还从定格的画面中体会到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而产生,即了解了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这样不但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画面中,紧密联系了生活实际,缩短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知识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发了学生的数学思考。

3、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课程标准》中提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我注重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的学习。教学中我没有直接出示口诀,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的动态演示依次提出问题,并在黑板上依次贴出能解答问题的算式卡片。这样设计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让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此基础上,运用学生已有的编制口诀的经验和方法,自己去思考、探索如何创编9的乘法口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记忆口诀的环节中,我让自己成为引导者,让学生自主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发现口诀中积的规律,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同时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用生动、活泼、有趣的形式引导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从而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难点。

4、设计层次性强的练习。

本节课的练习由浅入深,由简单的师生对口令游戏开始,口算乘法算式主要是对9的乘法口诀进行巩固。然后以看图列式的形式设计了“过三关”练习,对9的乘法口诀和算式进行综合练习。再以解决问题为主设计“我来考考你”的开放性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9

每次上完一节课,都会感觉有得有失,《9的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亦是如此。下面我就谈谈对于这节课的一些感受和想法。

一、新课程倡导课堂的开放性,那么,我们就要解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问题。我认为,在新课程中,“教”教材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因此,我就根据我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和本节课的知识点,将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题有效的结合起来。例题中首先呈现的是一个10×9的方格图,每行的10个格中都有9颗星,根据题意完成“几个9”的连加的计算,再利用列表计算的过程和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填出9的乘法口诀。在例题中,方格图是没什么大作用的,它的主要作用是“想想做做”的第1题中组织学生观察例题图并借助表探索并发现上诉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因此我考虑将例题和想想做做的第1题完美地结合起来,将其互相渗透,课后感觉效果不错,学生既完整地编出了乘法口诀,又利用起方格图的规律很好地掌握了背诵口诀的方法。

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因此在教学口诀时,我先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性,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总结1—8的乘法口诀的方法,自己编写总结9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编出后该怎样记住呢?我没有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有利于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积的规律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同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介绍了手指记忆法,通过示范介绍、模仿尝试、互相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对枯燥的口诀记忆产生了内在的自觉的需求,获得了认知层面与情感层面的“双赢”。

这样的课堂给了学生一个宽广的发散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在观察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交流,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隐藏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途径,从而发现每一句口诀的含义,进一步探寻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知识的获得完全依靠学生,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同时也注意到学生的观察和学习方法的培养,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化、自主化。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使课堂成为焕发生命的场所。

三、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我在教学中凸现了学科特性,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如运用我们古代预知天气的《九九歌》,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习活动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使得学习效果得以最佳彰显。数学来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在课的最后我创设了一个9元超市,在学生学会了9的乘法口诀后,我并不是让学生仅仅停留在会背的基础上,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懂得运用乘法口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乘法口诀。通过解决诸多此类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

整堂课也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对于口诀的强化练习中,由于没有做到细致的考虑,在课堂中出现了一些顾此失彼的问题。虽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是在反馈中很难涉及到每一个人。还有,很多补充的知识如《九九歌》,在教学的时候讲的比较浅,如果能够深入进去就更好了,另外整堂课的气氛没我想象中的那么活跃等。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0

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所以,我从口诀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口诀。

1、首先,我让学生先猜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乘法口诀,并依次列出口诀,把这个基础直接进行呈现。这样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的要求。

2、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采用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选择几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3、在分析口诀的时候,我作了全面周详的考虑,纵向呈现口诀,学生通过比较找到了各种不同的规律,接着我再把口诀中的积用数字的形式出示,学生马上又捕捉了到信息,发现了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和是9,而且找到了二九和九九、三九和八九等,它们的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相反的,教师相应地用课件演示。口诀的记忆一向是个难题,学生往往进行死记硬背,遗忘率比较高,这节课我通过两次让学生找规律使学生找到了窍门,知道了怎样推算口诀,强化方便了学生的记忆。最后,运用课件演示用扳手指头的方法记忆口诀。即从左往右数,第几个手指弯曲表示几九的几。

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课始重激趣。

通过向学生介绍九九歌谣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

2、课中重引导。

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体验中主动参与学习,自主学习新知识,注重规律方法的概括总结。记忆方法一引导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本身的规律;记忆方法二,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技能;记忆方法三,培养学生善于联想、发散的思维习惯。教师不仅要善于对所教内容进行点拨,更要在学习方式上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指导和影响,使学生提高进一步学习的本领。

3、课间重交流。

教师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学生在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合作创新的乐趣。由此产生的互动效应,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参与合作的动机,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和教学效率。

4、课尾重拓展。

课尾再次回到 九九歌谣,达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同时又介绍乘法口诀的由来,既沟通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无处不在!数学很神奇、很有趣,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1

《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49页的教学内容。《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要求学生掌握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我这节课基本上是按照导学案的步骤来的,没有用课件,因为学生已经学会用1---8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学习这节课就非常简单了,学生完全可以按照导学案的步骤一步步自学完成。但是,讲完一节课都会有得有失的,下面就自己的得失谈谈我的做法:

一、由复习引出教学内容;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端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因此,我由复习相关内容很自然地进入了本节课。如:我先让学生用手来回忆背诵9的乘法口诀,然后出了一些用1----8的乘法口诀求商、求积的口算题,让学生边口答结果边背出所用到的乘法口诀。

二、新授部分的教学采用了:引放结合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很简单,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完成,只需要在重点部分点一下就行。先让学生自学完成导学案的设问导读部分,在第一题列算式的时候,部分学生列了乘法,虽然乘法也对,但是要注意到“可以摆几行?”的“?”的话,解决这个问题涉及到平均分,应该列除法,大部分学生知道列除法,但说不出来为什么,这时就需要老师适当的点一下。

三、练习部分:利用游戏活动进行训练;

为了不让学生做题时无趣,让学生动起来,就必须要依靠游戏活动。因此,在本节课的练习训练中,我设计了一个送信件的游戏活动。此活动的设计不但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改进。比如说:游戏活动时,课堂纪律有点乱。在送信过程中,收信人没及时发现送错的信。此环节中,如果按小组有顺序的送信,收信人就可以看清信件上的内容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时间未掌握好,临近下课,学生还在做练习;课堂小结匆匆结束。如果此环节不再进行,在游戏结束时进行本课小结,效果会更好些。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2

本节课教学9的`乘法口诀。而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阶段,因此在课始我就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课的中心,这样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课的一开始,我呈现了一个10×9的方格图,每行的10格中都有9颗☆,由此提出问题:1行有9颗☆,2行有几颗?3行、4行……9行呢?要求学生根据图意独立完成“几个9”连加的计算,并把计算结果填在表中。然后,让学生直接利用列表计算的过程和编制乘法口诀的经验,填出9的乘法口诀。

接着,我安排了“试一试”作为练习题,要求学生用一句9的乘法口诀计算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因为教材没有通过例题来教学这类算式的计算,而是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计算经验独立完成,这样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为有了之前的做题经验,这一题学生做起来没有困难。

由于记忆9的乘法口诀有特殊规律可利用,即:是几个9的和就应比几个10少几,所以在“想想做做”的第1题中,教材组织学生再次观察例题图并借助填表探索并发现上述规律,启发学生利用这个规律帮助记忆9的乘法口诀。第2题,通过题组的形式,让学生根据一句乘法口诀直接写出相关的四道乘、除法算式的得数,进一步巩固基本的计算方法。第3题,通过每组两道算式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加深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巩固对一些难度较大的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第4题,是用竖式计算有关9的表内乘、除法,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刚刚学习的9的乘法口诀。

但是本节课最大的遗憾,就是由于我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花了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而浪费过多的时间,导致设计的练习,没有全部做完。该如何引导孩子有效地探索和进行适当的练习并不矛盾,但是两者都需要时间,该如何合理整合呢?我有些困惑。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3

1、学生在自主编制口诀的过程中体会口诀的来源。由于学生已经有了2—8的乘法口诀编制的经验,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借助龙舟赛、袋鼠跳格图这一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亲历口诀产生的过程。从课堂上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表述的也很清楚。原因是课堂上我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给与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汇报、探索、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让探索规律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由于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隐藏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口诀。让学生的发现显示出应有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例如:让学生用探索得到的积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9这一规律,怎样才能快速地判断7×9=62。这节课,我没有偏重规律发现的多少,而是注重规律本身含义的有效解释与新旧知识间的沟通。这样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更深。

3、游戏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不但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到前面背口诀,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手指记忆法将学生的手脑并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记忆了口诀。

4、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在巩固练习中,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9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不足之处。例如:让学生观察龙舟图获得数学信息时,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数一数每条龙舟上的人数。课堂上,我没有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每次讲课都有很大的收获,有收获就会有进步,这些收获都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笔财富。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4

今天教学了《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这一课时,从一开始的信息窗引入,我感觉学生还不了解标本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所以就先与学生了解了一下。认识了标本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解决第一个红点的问题:42朵红花能做几件标本?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第二个绿点的问题:56片黄叶可以做几件标本?在我巡视时,竟没有同学写错算式,但是在求商时,仍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在几秒内搜索到合适的口诀,我引导他们从一八得八开始背八的口诀,慢慢的求商。这个方法如果多用几次,学生一定会加快速度,因此在下一节的练习中要多让学生说一说求商用到的口诀。

再提出问题时,学生能够顺利的提出:72片绿叶能做几件标本?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能够自己从九的口诀里面搜索,很快求出了商。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接受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因此我在这节课里给了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教给了学生求商的方法,相信学生在不断地运用口诀中,会加快计算的速度,进而达到熟练口算的目标。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15

我针对所执教的《9的乘法口诀》一课,通过备课和上课的前后比较,反思如下:

1、在新课导入方面:我选用学生最感兴趣的动画片《西游记》引入课题,是因为这样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渗透德育教育。

2、在上课效果方面:我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中,学生发言积极,思维活跃,学习氛围高涨,自己能用新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做到了变重知识传授为主动探索,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死记硬背为灵活记忆。

3、在教法学法方面:本节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虽然教学方法与前面大致相同,但由于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找规律,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熟记9的乘法口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掌握找规律的数学思考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观察、推理和概括的数学能力。

4、在评价体系方面:本节课我针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了多样的评价方式,例如:激励的语言:“你真善于观察!”、“你的发现与众不同!”、“你具有科学家一样的智慧!”;鼓励的掌声:“小朋友,小朋友,你真棒!”、“向你学习,为你骄傲!”;耀眼的星星:根据学生的表现,为学生颁发智慧星、合作星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5、存在的不足:在教学智慧星主题图的时候,让学生用加法计算出相同加数的和也就是几个9相加的和时,发现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些慢,还有出错现象,可见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退步了,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温习。另外,在学生的发言中,我总是希望学生的表现能像我课前预设的那样完美,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一要求过于高了,课前“备学生”这一环节我对学生年龄特征和存在的差异考虑还不够周全,在今后的备课中还需努力。

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熟记6的乘法口诀, 会用口诀进行计算。

2.经历归纳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 知道6的乘法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3.培养简单的表达和推理概括能力以及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导入新课

1.组织“开火车”口算比赛, 出示三组口算题, 比一比谁是我们班的口算明星。

2×51×43×2

3×14×35×5

4×43×54×2

2×32×21×1

3×32×44×5

1×25×14+4+4

2.提问题, 说方法。为什么我们能算得又对又快?口算时用了什么“秘密武器”? (根据学生的回答, 引导认识:熟练掌握乘法口诀, 可以准确、快捷地进行乘法计算。)

3.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会了哪些乘法口诀?还有几的乘法口诀没有学? (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通过“开火车”乘法口算比赛, 复习了2~5的乘法口诀, 为学习6的乘法口诀做了铺垫;再通过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使学生感受到乘法口诀在乘法计算中的作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种从已有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并揭示课题的导入设计, 不仅自然、有趣, 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二、自主探索, 学习新知

1.列式计算, 尝试编写口诀。

师: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很快说出前面的口算复习题一共有几道题?

(1) 学生逐一数出后, 再启发学生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 学生说出可以按列数计算, 教师进一步启发: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你能编出算式的乘法口诀吗?

(3) 列算式, 编写乘法口诀。3个6, 算式是:3×6=18, 6×3=18。乘法口诀是:三六十八。

[设计意图:通过算“口算复习题”的数量,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尝试编写口诀, 体现了数学学习的探索性。第一句口诀让学生尝试编写, 唤起了学生编写乘法口诀的已有知识经验, 让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为学生后续编写乘法口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整体猜想, 初步感知口诀。

(1) 组织学生猜测:6的乘法口诀可能有几句? (说明猜测的理由。)

(2) 得出结论:因为5的乘法口诀有5句, 所以6的乘法口诀就有6句。

(3) 启发思考:6的乘法口诀离不开哪个数字?

3.教师引导, 自主编写口诀。

(1) 从刚才的3×6=18、6×3=18口算题中, 我们发现了“三六十八”这句口诀, 你还知道6的哪几句口诀?

(2) 观察前面的口算复习题 (用多媒体演示) , 把第一列圈在一起, 想一想:一共有几道算式?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你能编出算式的乘法口诀吗?

(3) 列算式, 编写口诀。1个6, 算式是:1×6=6, 6×1=6。乘法口诀是:一六得六。请你说说“一六得六”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4) 继续观察口算复习题, 把第一、第二列圈在一起, 想一想:一共有几道算式?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你能编出算式的乘法口诀吗?

(5) 列算式, 编写口诀。2个6, 算式是:2×6=12, 6×2=12。乘法口诀:二六十二。请你说说“二六十二”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板书如下:

1×6=6 6×1=6一六得六

2×6=12 6×2=12二六十二

3×6=18 6×3=18三六十八

4.自主探究, 独立编写口诀。

师:6的乘法口诀我们已经编出了前面三句, 剩下的三句乘法口诀应该怎么编呢?

(1) 组织小组交流, 让学生选择编写口诀的方法。如:借助每次加上6的方法;利用摆小棒的方法;利用画图的方法;借助课本上三角形小鱼图和统计表。

(2) 学生独立完成后续乘法口诀。

(3) 反馈交流口诀编写情况。把6的乘法口诀补充完整。板书如下:

4×6=24 6×4=24四六二十四

5×6=30 6×5=30五六三十

6×6=36六六三十六

(4) 启发思考:6的乘法口诀, “六”字前面有哪些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六”字后面对应着哪些数?它们又表示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引导回忆,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 实现新知的同化。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独立尝试, 有序续编乘法口诀, 促进学生的有序思维, 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学生在经历乘法口诀编写的过程中, 沟通了“乘法算式——乘法口诀———用乘法口诀计算”的内在联系,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乘法口诀是因实际运算需要而产生的, 加深了对乘法口诀含义的理解。]

5.深化理解, 熟记乘法口诀。

(1) 举例说一说, 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计算几道乘法式题?

(2) 小结:除了“六六三十六”这句乘法口诀以外, 其余五句乘法口诀都可以用来计算两道乘法式题。

(3) 引导学生熟记乘法口诀。

(1) 让学生读一读6的乘法口诀。

(2) 尝试背诵6的乘法口诀, 在背诵口诀的过程中, 你觉得哪句口诀不容易记住?

(3) 组织交流记忆口诀的心得。 (介绍记住6的乘法口诀的方法, 让学生在充分交流中加深记忆。)

(4) 观察6的乘法口诀, 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牢记乘法口诀?

(5) 全班交流, 发现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相邻两句的积总是相差“6”。

(6) 应用以上规律, 采取多种形式如:“对口令”、“口诀接龙”、“溯本求源” (看积找前半句) 等。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熟记6的乘法口诀, 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感受数学的魅力,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记忆需求, 促进有效记忆,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拓展延伸, 发展新知

1.根据算式, 先说出乘法口诀, 再计算。

(1) 看乘法算式, 用乘法口诀计算:2×6=6×4=5×6=

(2) 看连加算式, 用乘法口诀计算:6+6+6=6+6+6+6+6+6=

(3) 看乘加、乘减算式, 用乘法口诀计算:6×3+6=6×6-6=

2.根据事物特点, 拓展乘法口诀的应用。

(1) 在生活中应用乘法口诀。

(1) 猜谜语:说像糖它不甜, 说像盐它不咸, 寒冬有时漫天, 夏天从来不见。 (谜底:雪花) 找谜面中的算式和口诀 (每句六个字) 。

(2) 课件出示雪花图片, 找图片中的算式和口诀 (每片雪花有六瓣) 。

(2) 在实践中应用乘法口诀。

根据本班实际让学生同桌或小组交流学习。 (说一个利用6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问题的例子。)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拓展延伸,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根据算式说出乘法口诀, 根据事物特点延伸应用乘法口诀, 旨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体会数学的魅力,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 应用数学的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四、全课总结, 情知共融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3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编口诀的过程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进行准确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

4.通过喜闻乐见的西游记故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熟记9的乘法口诀并应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初步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从《西游记》动画片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喜欢看动画片么?现在可以满足大家的愿望,但我有个要求,你们要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数字信息。播放动画片《一个师傅三徒弟》。

告诉我,你找到了哪些数字?

想知道孙悟空是如何用七十二变破解八十一难的吗?只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你就会揭晓答案。

二、学生合作探讨,引出9的乘法算式

1.(课件1)数一数,这里有多少个格子?

你是怎样想的?(空了一个格子,就是比10少1,是9。)这是几个9?

能写出1个9的乘法算式吗?(板书1×9=9)看到这个算式,你还会想到哪个算式?

2.现在还能很快说出有多少颗星星吗?这是几个9?

1个9和10比,猜2个9和谁比呢?2个9比20少几?

说出2个9的乘法算式,得数是多少?

3.再往下看,这是几个9?(3个9)

相比几十少几?是多少呢?怎样写乘法算式?

4.9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以此类推,猜4个9比几十少几?是多少?那5个9呢?猜下一个会是几个9?7个9呢?8个9?最后一个是几个9?

5.通过看图,老师写出了1个9,2个9,3个9的乘法算式,那你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像老师这样看每句话中的前半句列式,看后半句算出得数么?

6.说出你的答案,师板书。

7.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都是9的乘法)师板题:9的乘法。

三、学生合作探讨,编出9的乘法口诀

1.为了方便,在计算9的乘法时除了用刚才与几十相比的减法来计算外,还可以用9的乘法口诀(板:口诀)

2.想一想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八十一难,是几个9?

(板:九九)齐读

九九八十一中前半句九九即是9个9,算式是9×9后半句八十一是得数。

那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几个9?所以说八九七十二(板:八九)

3.余下的口诀你会编么?先在书上84页从下边起填上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

结合板书继续往前编写其他口诀,生编写时师板书。

4.谁能介绍一下你编写的口诀,你是怎样想的?

5.观察9的乘法口诀共有几句,思考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规律:

每相邻的两句口诀积差9。

积的十位数字是从1到9,而个位上是从9到1。

9和几相乘就等于几十减几。

每句口诀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

有几句口诀,积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加都得9。(课件2)

四、记忆口诀

1.让你记忆9的乘法口诀,你觉得哪句好记?

2.对口令记忆,同桌坐对,师生对。

3.猪八戒在计算5×9时,口诀忘记了,能帮他想想办法么?(课件3)

方法:一个9一个9地加,一直加到5个九、用50-5、用四九三十六再加9、用六九五十四减9。

4.其实在孙悟空的七十二变里,有一个记忆9的乘法口诀的妙招,你想学么?(课件3-11)他的武器就是我们的双手。让我们试试:两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向上。从左到右,按1到10的顺序排列,算一位数乘9,只要弯曲起相应的手指,这个手指左边的手指数目就是积十位上的数,右面的手指数是积个位上的数。例如,计算3×9,就弯起左手左起第3个手指,左面的2个手指表示20,右面的7个手指表示7,所以3×9的积是27。

五、练习

1.学完了9的乘法口诀,我突然有了一个疑问,能帮我解答一下么?(课件12)

2.9不仅是一个特殊的数字,而且还是一个吉利数字。古代的皇帝被称为九鼎之尊,官员被分为九品,其中一品大元是最大的,九品却是最小的,官员家的花圃也是按职称的大小布置。(课件13,观察一至九品大元的花园)分别用哪句口诀计算?用手势表示。

3.孙悟空的七十二变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课件14)而他们师徒四人此时却被困在火焰山,愿意去解救他们么?只要破解这四个魔咒就会得到铁扇公主的八蕉扇灭掉熊熊大火,有信心吗?

(1)看第一魔咒,书法(课件15)

(2)走进第二个魔咒。阅读(课件16)

(3)看铁扇公主的第三招是什么?(课件17)

(4)让我们一起努力破除第四个魔咒。(课件18)

4.用我们的智慧破解了铁扇公主的四个魔咒,解救了唐僧师徒四人,可我要考考大家,(课件19)看到12、24、18你能说出几道乘法算式。选择其中一个数说一说。

六、小结

在今天的西游之旅中,你学会了什么?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最后让我们再次问候9的乘法口诀,看板书齐读口诀。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1×9=9 一九(得九) 9×1=9

2×9=18 二九(十八) 9×2=18

3×9=27 三九(二十七) 9×3=27

4×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5×9=45 五九(四十五) 9×5=45

6×9=54 六九(五十四) 9×6=54

7×9=63 七九(六十三) 9×7=63

8×9=72 八九(七十二) 9×8=72

9×9=81 九九(八十一) 9×9=81

(作者单位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县小孤山中心校)

《9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 篇4

1、学生在自主编制口诀的过程中体会口诀的来源。由于学生已经有了2—8的乘法口诀编制的经验,我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借助龙舟赛、袋鼠跳格图这一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编制口诀,亲历口诀产生的过程。从课堂上学生汇报交流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来看,学生不仅很好地归纳出9的乘法口诀,而且对于9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表述的也很清楚。原因是课堂上我留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数学的奥秘,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规律后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给与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自主、汇报、探索、交流中学到了新知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2、让探索规律活动发挥其应有的价值。由于9的乘法口诀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规律,课堂上,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9的乘法口诀中隐藏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帮助学生记忆口诀。让学生的发现显示出应有的价值,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例如:让学生用探索得到的积的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的和是9这一规律,怎样才能快速地判断7×9=62。这节课,我没有偏重规律发现的多少,而是注重规律本身含义的有效解释与新旧知识间的沟通。这样学生对规律的认识更深。

3、游戏的设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对口令,生生对口令,不但拉近了老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到前面背口诀,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手指记忆法将学生的手脑并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记忆了口诀。

4、注重多样练习的设计。在巩固练习中,习题的设计有层次、有坡度,使9的乘法口诀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作交流,体验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优越性,同时培养与提高了学生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课的教学中,还有不足之处。例如:让学生观察龙舟图获得数学信息时,应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数一数每条龙舟上的人数。课堂上,我没有关注每一位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5

执教:黄莺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根据9的数目特性编制和记忆乘法口诀。

2、在计算、观察和比较中探究9的乘法口诀规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养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编制9的乘法口诀,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含义并记忆。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课前交流。

师生谈话:喜欢看动画片吗?你能用数学的眼光去看这部动画片吗?仔细观察片中出现了哪些数字?

提问:你们发现那些数学信息呢?

生1: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

生2:还有“九九八十一难”。

师:对呀!孙悟空运用自己七十二般变化,唐僧师徒四人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刚才在动画片中我们看到了这两个数字: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和唐僧师徒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了真经。告诉你个秘密,这两个数字和我们今天学的9的乘法口诀有关系呢。(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2、准备铺垫。

谈话导入:(板书:9)9是一个特殊的数字,等一下我们学了9的乘法口诀你就知道了。(板书:18)18是怎么得到的?

18再加9是多少呢?

这样每次加9,你愿意帮老师算下去吗?(填在书上,完成后汇报交流)

想一想:9里面有几个9?18里面呢?27里面呢?

你能按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这样读一读吗?

这一竖排数字,你发现有什么规律?

刚才老师说了9是一个特殊的数字,9接下来再数一个数就满几了?10是一个什么数?整十数还有哪些?那我们来看看9和这些整十数有什么关系呢?

3、探究新知。

媒体出示:(出示10个方格的图片)这里面有几个空格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媒体再出示:(出示一排五角星图)一排有几颗五角星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教师板书:1个9,比10少1,就是9。)

媒体出示:(出示二排五角星图)二排一共有几颗五角星呢?你是怎样看出来的?讨论:你怎么看的这么快呀,你有什么好方法?

(板书:2个9,比20少2,就是18。)

师: 刚才我们一排五角星就是一个9和10比,比10少1,是9;

二排五角星就是2个9和20比,比20少2,是18。

(逐步出示五角星图)

三排五角星和几十比呢?少几?是多少?

四排、五排呢„„你也能这样比一比、填一填吗?

生:填写课本,汇报交流。(学生填对了,用点头来表示)

师:刚才用每次加9,现在跟几十来比,得到的结果一样吗?看来9真的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你能帮这个特殊的9编出乘法口诀吗?

4、编记口诀。

师:一个9是多少?你能编出乘法口诀吗?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九得九

提问:一九表示什么意思?得九表示什么意思?

师:2个9相加是18,乘法口诀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二九十八

提问:二九表示什么意思?十八表示什么意思?

师:原来9的乘法口诀就是这样编出来的。你能把下面有关9的乘法口诀编完吗?编写口诀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编写口诀并把口诀填在书本第83页上,填写后汇报交流。)

师:这些就是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边读边想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同桌先说说,再交流。

师:你能根据这些规律背出9的乘法口诀吗?我们闭起眼睛来试着背一背,背不出来的可以睁开眼睛偷偷看一看。(学生背口诀)

师:刚才你在背9的乘法口诀的时候,觉得哪句口诀最好记?

师:哪句最难记呢?我们想什么办法把它记住呢?现在你能根据这些好方法把9的乘法口诀记住了吗?(学生记口诀)

师:现在老师来看看你9的乘法口诀是不是记得很熟练?(师生对口令,用桌对口令,男女生比赛对口令)

师:记忆9的乘法口诀,还有一个好办法,这个好办法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指导学生手指记忆法。

5、练习应用。

(1)、你知道一句9的乘法口诀能算几道乘法算式?几道除法算式?(媒体出示例题,完成试一试,想想做做2,生填写课本。)

(2)、算一算。

(3)、小朋友你去过超市买东西吗?今天老师带你去一个特殊的超市好吗?“9元超市”(媒体出示),9元超市是什么意思呢?你想买什么?买几件一共要付多少钱?(先同桌说说,再全班交流——我买几件什么,一共多少元。)

6、总结拓展。

师:有关9的知识很多,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和9有关的知识呢?

(1)、你背过古诗吗?你背过这样的古诗吗?(媒体出示)这样的古诗叫九言诗。你知道为什么叫九言诗吗?每句有九个字的叫九言诗,每句是7个字的是七言诗。这样的4句九言诗一共有多少个字呢?8句呢?

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篇6

尹家溪镇中心完小 周丽霞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体验编口诀的乐趣,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3.将多种记忆口诀的方法归纳总结,渗透数学学习方法。教学重点:理解每一句口诀的意义,明白口诀的来源。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并利用规律来记忆9的乘法口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开火车)

8×4

7×8

8×6

7×5

8×3

4×7 3×7 8×8 4×6 2×8 5×8 7×7 订正时,可选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用哪句口诀计算.2、揭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9的乘法口诀(教师板书,学生书空),学生齐读课题。

关于9的乘法口诀我们要学会哪些内容呢? 一起来看学习目标:(出示小黑板)⑵熟记9的乘法口诀。⑶会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的时候不仅要吃粽子,还要举行划龙舟比赛。看划龙舟比赛开始了!(出示主题图)队员们齐心协力,奋勇向前,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啊!从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每艘龙舟上有9个人,一共有9条船。师:发现的好,那同学们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划龙舟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谁能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预设:9×9=81(人)

三、自主探究

1.准备铺垫,出示数轴。

问:小袋鼠第一步落到了9,第二步落到了18,你们能发现袋鼠跳格的规律吗?按照这样的规律袋鼠第三步应跳到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你们能帮助袋鼠跳完格吗?打开书第84页,填在书上。(学生自己算)根据学生的汇报将得数填完整。写完后,师生一起观察:1个9是9,2个9相加是18,3个9相加是27,4个9相加是36…学生齐读。

2、编制口诀:

(1)师:这些得数就是9的乘法口诀的得数,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些得数来编写9的乘法口诀,出示自学提示:认真观察龙舟图,根据你发现的数学信息,以及数轴上的得数,先写出乘法算式,再试着把9的乘法口诀总结出来。打开书,将编制的口诀填到第84页。(学生填书)(2)学生汇报,教师同步板书。

师:为什么九九八十一只有一个乘法算式呢? 预设:它们两个因数是相同的,所以即使交换位置也是同一个算式。

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齐读口诀

四、探究规律,记忆口诀

1.找规律师:9的乘法口诀里面蕴藏着规律能帮助大家记忆。想一想,有什么规律呢?先独立思考。想好的同学可以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第一个因数即相同加数的个数,每个都增加了1,第二个因数即相同加数都是9,积每次都增加9。

师:同学们,他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找到了第一个规律,真了不起。

师:为什么积每次都增加9呢? 预设:二九比一九多一个九,三九比四九多一个九,那它们的积肯定是每次增加9。

师:刚才找到的规律怎么帮助我们记口诀呢?你能举个例子吗?如果我记不住四九是多少的时候要怎么办?(利用前后句来记忆)师:看一看,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从上往下,个位数字依次减1,十位数字依次加1。师:再看看,积的十位和个位还有什么特点呢? 预设: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数字相加等于9。师:根据这个规律,如果个位上的数字是6,那么十位上的数字肯定是?(3)2.熟记口诀

师:你们真是会观察、会思考的孩子。找到了9的乘法口诀独有的规律,真了不起!接下来就用咱们找到的这些规律来记记口诀。各种形式记口诀:

⑴一二组的同学说口诀的前半句,三四组的同学说口诀的后半句。⑵师生互记

⑶同学来当小老师,和大家对口诀 ⑷老师说得数,同学说相应的口诀。孙子兵法里有三十六计。孙悟空有七十二变。唐僧取经经过了八十一难。

3、观察9的乘法口诀,这里面的哪个积在以前学过的口诀中出现过?(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预设:三三得九,三六十八,六六三十六。(教师板书)

五、运用口诀,巩固知识

1、现在同学们都掌握了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了,那就让我们到快乐大转盘去看看。课件出示转盘。

游戏规则:中间是9,外围是1--9数字的转盘。随机转动指针,停到哪里就把中间的9和指针指到的外围的数字相乘,并很快的说出得数。

2、列示计算。

3、找规律填空。

4、生活中的数学。

六、全课总结

再次出示学习目标,对照学习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比一比,看谁收获多?)

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1×9=9 一九得九 9×1= 9 三三得九 2×9=18 二九十八 9×2=18 三六十八 3×9=27 三九二十七 9×3=27 4×9=36 四九三十六 9×4=36 六六三十六 5×9=45 五九四十五

9×5=45 6×9=54 六九五十四 9×6=54 7×9=63 七九六十三 9×7=63 8×9=72 八九七十二 9×8=72 9×9=81 九九八十一

浅谈乘法口诀课教学结构 篇7

关键词:乘法口诀,课堂结构

乘法口诀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也是学习数学的必要工具, 二年级上册学生首次学习乘法及口诀, 以往单一枯燥的背诵、计算使学生像机器一样重复着数字游戏, 毫无兴趣, 同时也丧失了数学学科的魅力。我以兴趣为“点”妙引口诀, 以合作探究为“经”, 巧编口诀;以多样游戏为“纬”, 速背口诀;以应用实践为“面”, 广用口诀;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中获取知识、发现规律、习得能力。

一、创新内容, 引口诀

新课程标准教学新理念指出, 数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 以保证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使他们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把枯燥单一的内容变为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 我是以一只手五个手指的形式出现的, 分别说出一双手、3只手、两双手、5只手有多少个手指。由熟悉的事物引入, 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 同时体会到乘法口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我们也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奖励机制相结合, 创设竞争的氛围, 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6的乘法口诀时, 我做了3种不用颜色的花朵, 每种颜色有6朵花, 每朵花上有6个花瓣, 我这样导入:“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小花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学生, 3种花, 每种有6朵, 这节课老师将奖励多少表现积极的学生呢?”听了我的话学生立刻坐好, 用期盼的眼神望着我, 那种学习的欲望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 整节课学生都在一种兴奋积极的状态下学习, 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玩具引入课堂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 我是用摆七巧板的形式进行的。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动画学习口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 我出示了我们生活中很熟悉的螃蟹, 一只螃蟹8条腿, 2只16条腿、3只呢?……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 我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才取得了真经导入新课, 通过袋鼠跳格子共同研究9的乘法口诀。

总之, 巧妙多样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热情, 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合作探究, 编口诀

乘法口诀教学是一种课型, 如果能摸索出一种模式, 教学起来就轻松多了。我认真地研究了数学书及教参, 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 整个编口诀的过程以表格的形式呈现,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在观察中思维, 在思维中操作, 使口诀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 在有规律的认知中学会编口诀, 学会学习数学。

教学5的乘法口决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表格 (每朵花有5个花瓣) 。

这个表格既清楚又明了, 很清楚地展现了乘法的意义、加法与乘法的关系、乘法口诀与乘法算式的关系、各句口诀之间的联系及规律, 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 我对表格、分组活动都进行了说明指导, 然后和学生一起编出5的前两句口诀, 小组合作填完整剩下的内容并交流。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观察表格, 发现规律:5的乘法口诀中共有5句, 每句中都有5, 每相邻两个口诀中相差5, 每个口诀可以列出2个乘法算式:3×5或5×3表示5+5+5等。在教学5的口诀时, 教师是扶着学生合作探究、编出口诀、发现规律。在教学6、7的口诀时, 教师不用进行任何的说明, 只需把表格发放到各组, 小组成员合作探究后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只需解决交流中的问题, 学生享受到了自主课堂的快乐。在教学8、9的乘法口诀时, 这个表格学生已经心中有数, 把表格这个“扶手”整个扔掉, 小组就直接列算式、编口诀、说规律。整个乘法口诀的教学遵循着“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则, 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以生为本, 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等各方面的能力, 以生为本的理念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形式多样, 背口诀

熟练地背诵口诀才能为乘法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看着一些数字单纯地记忆既枯燥又乏味, 所以在记忆口诀方面教师还要注重形式多样地引导学生速背口诀。我教完口诀后这样引导学生:“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记忆口诀呢?”学生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记忆方法, 对口令、开火车、教师问学生答等。在背诵6的乘法口诀时, 我们一起玩了拍手游戏:一只蜜蜂6条腿, 2只蜜蜂12条腿……同桌为一组拍手问答。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后, 我们以“抽大点”的形式检验背诵以前学过的口诀:学生准备1~7共28张扑克, 同桌随便抽出2张算出乘积, 乘积大的为胜, 3局2胜制, 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回到家后还和家长一起完, 家长反映学生通过游戏记忆口诀的速度很快。在记忆9的乘法口诀时, 我们重点以发现规律的方式记忆口诀:9的乘法口诀共有9句, 每相邻两句之间相差9, 9的乘法口诀乘积的个位和十位相加都得9等等, 掌握口诀中的规律后背诵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准确性高。我们还用摆手指的方法进行记忆, 既形象又生动。不同背诵口诀的形式, 大大增加了学生记忆的兴趣与速度,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联系生活, 用口诀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练习设计要讲究策略、讲究实效, 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 又要考虑练习设计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做到难易适中, 体现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等特点, 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练习题除了完成书中要求的之外, 还要设计一些与实践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 例如, 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后, 教师随即就出一题:班中共分成8个小组, 7个组有8人, 只有一个组有7人, 共有多少人?学生看着班中位置的排列很容易地就列出了:7×8+7或8×8-1, 这样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考虑问题的时候不要离开实际生活, 同时也煅炼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一节课要高效离不开课上行之有效的课堂练习, 要提高课堂练习效益, 可从以下做起, 即依据学生的特征, 在“点”上突破, 依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在“巧”上探索, 依据学生的注意力, 在“量”上控制, 依据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展”上延伸, 做到事半功倍。

关于乘法口诀教学的思考 篇8

[关键词]数学教学 乘法口诀 以学定教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1-049

因参加优质课比赛,所以选择了经典课题——“7的乘法口诀”。我选择课题后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参,翻阅教辅杂志,上网查找资料,发现教师对“乘法口诀”的教学思路大多都是“创设情境——看图列式——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这样的教学思路与流程,虽然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原则,学生掌握和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我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却又想不出来,心里很迷茫。于是我写了个初稿后进行试教,整节课学生配合得非常默契,问到哪儿都能给出标准的答案,仿佛演练过一样。

教参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这样描述的:经历编写口诀的过程并熟记口诀。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已经能背出口诀了,教学重点还要确立为编制口诀吗?我思考后豁然开朗:“问题的症结出现在研究方向上,试教偏重研究教材,忽略了研究学生。既然学生已经知道了口诀,那么在教学中就不再让学生自主地去编写口诀,而是把关注点引到对口诀本身所包含的内涵意义及特征发现上,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和体验。”于是我改进教案,进行第二次试教。

教学片断:

(课前布置预习作业“试着自己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并解释验证自己的口诀”,课始学生展示预习作业)

生1:我是画图(略)编口诀的。

师:这样画图,能形象直观地看出口诀的意思。那在画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心得?

生1:画图时,发现数大时有点麻烦,所以我就画竖线来表示,这样能快一点。

生2:画图太麻烦了,我是用加法计算(如右图)的,几个7就几个7相加!

生3我是根据上一个结果再加7,这样计算更加方便、简单,所以下面一句口诀比上面一句口诀多7。

师:如果忘了五七是多少,怎么办?

生3:用四七二十八再加7,即28+7=35。

生4:

……

反思与总结:

新课程提倡数学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思考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不由自主地习惯于对知识本身的思考,而对学生的学习基础、现状、会怎样学等方面则较少思考。

1.改变备课习惯,准确把握学生的知识生长点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先生说过:“你可以将一匹马牵到河边,但是你绝不可能按着马头让它饮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7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而且许多学生已经会背7的乘法口诀了。把握学生的知识起点后,我布置了预习作业:试编7的乘法口诀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解释、验证自己编写的口诀,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思路与方法,为学习7的乘法口诀找到相关的理论基础。同时,由于乘法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加法,所以学生经历每次加7的过程,既感知了這些得数的特点,为自己编乘法口诀做了充分准备,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2.以学定教,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因此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课堂目标。本课教学中,我积极地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如让学生自己编口诀、自己画图列式研究口诀的含义、集体共享研究结果等,从而使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的全过程。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研究味是那样的浓郁,真正做到了“以学定教”。

总之,教师只有深入研究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上一篇:寝室长会议方案下一篇:等那张熟悉的面孔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