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续写

2024-09-25

月光曲续写(精选14篇)

月光曲续写 篇1

兄妹俩被琴声陶醉了,等他们清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妹妹激动的说:“贝多芬先生演奏第一首曲子时,他弹的多熟练,感情多深哇!”

“是啊,我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贝多芬先生就亲自为我们弹一曲,他真是一位热心的音乐家。”哥哥感动的说。()

“哥哥,第二首曲子我从没听过,是不是贝多芬先生即兴创作的?”妹妹睁着大大的眼睛看着皮鞋匠,说,“虽然我是个盲姑娘,但是那一刻我好像看见了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好美丽的景色,好美妙的琴声啊!”

“嗯,听着乐曲,我身临其境,仿佛来到了海边,仿佛看见月亮缓缓升起,仿佛看见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仿佛看见了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先生拥有卓越的音乐才华,他真了不起!”

妹妹点了点头,猜想说:“贝多芬先生一定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创作出了这首乐曲。”

“妹妹,你看,我们是这样的贫穷,可贝多芬先生还是愿意走进这简陋的茅屋,为我们劳动人民演奏一曲,创作一曲。”哥哥尊敬地说,“你说,贝多芬先生难道不善良吗?”

“是的,这使我更崇敬他啦!”

月光曲续写 篇2

里面等待输液的病人还有很多未打上针, 外面排队登记的人又排成了一个小长龙。此时我忙着登记, 忙着解释, 已忙得汗流浃背, 额头上的汗水顺着脸颊滴下来, 落在病人的病历上印成了一个个小梅花。我甚至连说话的力气也快没有了, 只能用一个个勉强的笑容同病人交流。我低着头, 突然一叠纸放在我的面前。我找了找, 没找到病历, 便问:“病历呢?”“不知道什么是病历。”一个沙哑的声音说。“姐姐, 包里还有一些纸。”一个孩童稚嫩的声音。“看了半天病, 都不知道什么是病历, 看什么病?”我低着头焦躁地说, 抬起头时, 却见面前一个小姑娘洁净白皙的脸上露出腼腆的微笑, 那微笑, 轻云一样, 清泉一样, 立即驱赶了我内心的烦躁。此时旁边的同事提醒我说:“你看他们一家人的眼睛。”我这时才恍然意识到, 他们的眼睛很特别, 虽大, 但缺少灵动———他们全是盲人。

我伸手拿来了他们的包, 在包里帮他们找到了病历, 得知这位盲姑娘是位肾病综合征患者。这是一种慢性疾病, 需要长期的治疗。我帮他们完成了一系列手续, 指引他们入座。此时, 小盲童手里紧握着一个手电筒引起我的好奇。“既然是盲人, 用得上手电筒吗?”我心里猜想着。“小弟弟, 你的手电筒有什么用处?”我好奇地问。“哥哥能看到一点东西, 哥哥用它照路, 带我们回家。”小男孩自豪地说。此时, 哥哥已经牵着妹妹还有弟弟的手, 慢慢移向输液大厅找到两个空座位, 先把妹妹安顿下来, 自己则抱着弟弟坐下来, 等待我们给妹妹输液。

此时, 输液大厅里人越来越多了, 一位抱着孩子的妇人向盲人兄妹这边走来找座位, 盲人哥哥立即主动把座位让给了这位妇人, 自己带着弟弟站到了旁边, 照看妹妹输液。

“这个座位是我先找到的, 凭什么你坐了?”一位胖胖的中年男人咆哮着。旁边一位年轻女人则不甘示弱:“你又不输液, 凭什么占个位子?”他们你一言我一语, 毫不退让, 最后开始推搡起来。胖男人一使劲把年轻女人一推, 年轻女人往后一踉跄, 与盲人弟弟一同摔到了地上。盲人弟弟的手电筒也摔到了地上, 滚了老远。我和同事赶紧去劝架, 拉起哭泣的盲人弟弟, 同时叫来了保安, 把两家吵架的人分别安抚。此时, 我看到盲姑娘脸上露出惊促不安的笑容, 哥哥则安慰妹妹:“没关系, 等掉完水, 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我把盲人弟弟拉到治疗室, 给他检查有没有伤到哪, 确认无碍后, 才送到他哥哥身边。突然弟弟哭起来, 我问:“怎么了?”“手电筒没有了, 哥哥怎么带我们回家?”弟弟哭着说。我转身看到手电筒滚到了一个角落里, 赶忙跑过去捡起来, 想递给弟弟, 却发现它摔坏了, 不知怎么安慰哭泣的弟弟。我发现盲人哥哥和妹妹却依旧还是微笑着说:“没关系, 我们会有办法回家的。”我突然想起自己有一盏护理部发的小提灯在柜子里收藏着呢, 就拿来送给他们吧。这盏灯, 虽然照不了多远, 但足以照亮他们回家的路。“小弟弟, 姐姐送给你一盏小提灯。”我微笑着递给小弟弟。小弟弟拿着灯, 抹了抹, 高兴得手舞足蹈。盲姑娘轻轻地笑了, 像一道淡淡的霞光从她嘴角上飘过去。

哥哥与我们简单道别后, 便提着灯, 牵着妹妹的手, 妹妹牵着弟弟的手, 慢慢离开输液大厅, 移向远处, 渐渐消失。

此时已接近深夜, 输液大厅渐渐安静下来。月亮越升越高, 车水马龙的喧嚣声已经听不见了, 窗外月光如流水一般, 静静地泻在树叶和花上。月光照进窗子来, 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沙, 显得格外清幽。半盲哥哥用他仅能看到的一点点光照亮了弟弟妹妹的生活成长的路, 深陷疾病的盲姑娘没有对世间一点抱怨, 却能露出最美最清澈的笑容。如果要说行路难, 我们的路又怎能与他们相比。他们看不到外面世界浮躁的环境, 却能用最纯净的心来感悟人间, 予人予己, 困难相助, 守护美好。

一首清冷的月光曲 篇3

苏轼一生政治上极不得意。元丰二年(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释放后被贬黄州;后又以“元佑党人”一再遭贬,被放逐琼州(今海南岛)。然而他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很高成就。《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以凄清寒冷的笔调,寄托了自己寂寞幽楚的情怀。

这篇短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的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文中记写了在月光皎洁的晚上,作者约好友张怀民在承天寺夜游的情景。说是夜游,其实不过是一次普普通通的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由于作者在黄州的困苦境遇和当时的清冷月色,使本文表现出一种凄楚寂寞,而又急需自我排遣的独特心理感受。在这种情绪支配下,苏轼抒写了一首清冷的月光曲。

这篇短文没写奇景,没绘幽胜,然而却描写了一个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银辉世界:“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这两句高度传神之笔集中写了夜月的透明。前一句写大片月光泻地,清辉透澈,明净无比;后一句写月色穿透竹柏,星星点点,碎银一般,楚楚动人。这种明月如洗,夜光清幽的美丽画面,真使人达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文章最后点出月常有,松柏亦常有,而少两个这样赏月的“闲人”。这一句感叹虽表示得含蓄,但作者惆怅与悲凉之情还是掩饰不住的。

《月光曲》教案 篇4

执教者:金江中小学 张玲苹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26课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抓住重点段落,想象《月光曲》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二)能力训练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了解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

(四)美育渗透点

学习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灵;并通过欣赏《月光曲》,让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意境之美,陶冶爱美的情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月光交响曲》。师:请同学们欣赏这首钢琴曲,然后谈谈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两兄妹他们听了这首曲子是这种感受,拿出教科书,翻到26课《月光曲》的9自然段)老师板书课题:月光曲

二、第一次学习:学习课文第9自然段,请同学们自由读这段话,然后小组交流:这段话描写了什么景物?它们有 什么变化?该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学生自学,交流:

1、月亮的变化(从升起到升高到穿行)大海(微波粼粼到汹涌澎湃)

2、如何朗读:由轻到重,由慢到快,由轻柔到激昂 学生赛读,读出变化。

三、第二次学习:学习2---8自然段

这首优美的曲子是怎么创作的,大家想知道吗?下面请学生自由读2---8自然段,思考:

(1)理解茅屋里传出“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什么?(2)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盲姑娘真的只是随便说说吗?(3)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4)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谈一曲?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抓住重点句子理解。四: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交给方法:把《月光曲》这个故事的任务、起因、经过和结果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

2、学生讨论,交流。

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写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

五、当堂练习。

1、《月光曲》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2、为什么《月光曲》的旋律会有由低到高,由轻柔舒缓到高昂激越的变化?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皮鞋匠兄妹爱好音乐,是贝多芬的知音?

《月光曲》课件 篇5

《月光曲》课件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月光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月光曲》创作的经过,理解贝多芬是个同情、热爱人民的音乐家。

2、学生能抓住重点段,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美好的音乐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启迪,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月光曲》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贝多芬吗?你对贝多芬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谈。

总结: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大音乐家,他的传世作品有许多,其中有一首非常著名的曲子叫《月光曲》,关于这首曲子的谱成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了解这首曲子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二)推进新课

1、前提测评:

(1)我会读:(开火车)(查字典)

贝多芬 入场券 激动 乌云

仿佛 微波粼粼 安详

(2)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齐声朗读第一段自由朗读,老师走一走,听听哪组声音最大)

2、品读课文,感受贝多芬的人民性。

学习内容:自由读2----7自然段,然后思考一下问题。(分角色朗读)

(1)贝多芬在旅行途中经过小镇时听到了什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

然后出示穷兄妹俩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感悟盲姑娘对音乐对生活的热爱,引起了贝多芬的同情。

①盲不娘说:“这首曲子真难弹 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得,哪有多好啊!”

②哥哥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等我所作几双皮鞋,多挣点钱,一定给你买一张票。”

③盲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会谈好这首曲子的。”

(2)贝多芬弹完一曲后,盲姑娘是怎样说的?贝多芬的感受是什么?于是他又做出了怎样的决定?

为了让学生明白贝多再一次弹曲原因,师出示下面重点句子让学生再次品读。(屏幕出示,请学生朗读)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的说:“弹的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3、精读感悟。

自学内容:8—10然段。(分小组朗读,评出最优小组。预习过了)

(1)贝多芬为盲姑娘演奏第二个曲子时,当时的环境怎样?(出示flash)

(2)想一想《月光曲》 的旋律有什么变化?

(3)贝多芬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么美妙的《月光曲》

出示“月亮出升、越升越高,穿过微云、刮起大风”图片及音乐伴奏,让学生在情境中边读边感受《月光曲》的内容、意境、旋律。

4、齐读结尾段:

这一段让你明白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本文通过记叙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以及他在音乐方面所具有卓越才华。

(四)布置作业

1、按课文内容填空。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地方升起来,()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薄云。

2、课文《月光曲》通过记叙()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和音乐的()。

3、文中的贝多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月光曲》课件

2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善良、易感的音乐家,经久不衰的音乐往往来自美好心灵所散发出的真情。本教学设计重在读和悟上,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人物形象的人格魅力,品味《月光曲》的艺术魅力,感受生动文字画面的美丽。

二、设计理念

1、《月光曲》是一篇文质兼美,感情强烈的文章,因此在目标设置时,从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去追求。

2、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时主动提问,带着问题进课堂,小组成员互相积极讨论与交流。

3、教材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范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能力、情感,通过范例,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上同化或渗化。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贝多芬,记住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

3、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乐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法感受了解《月光曲》的来历及文章的内涵。

2、用讨论、探究的方法感受盲姑娘热爱音乐、懂音乐的心,以及贝多芬那善于倾听、易感的心灵。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贝多芬善良美好、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及感情变化。

难点:明白自然环境对贝多芬灵感迸发的作用。

五、解决办法

1、围绕重点段和重点词句,反复读、思、议,穿插教师的点拨。

2、倾听《月光曲》,感受曲子的情绪变化,想象其意境。

六、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七、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引导学生谈感受,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领他们步入音乐艺术的天地。同学们,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十九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善良、高贵而又倔强的灵魂,走进贝多芬,去认识他是怎样创作《月光曲》的。

媒体显示贝多芬资料: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被尊称为“乐圣”。他出身于一个音乐世家,10岁举行首次演奏会,12岁开始作曲。他的作品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30岁时,因病两耳失去听力,但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世界名曲《英雄交响曲》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完成的。

板块一:熟读感知,唤起情感

在多媒体《月光曲》的伴奏下,教师有感情范读课文,完后学生充满激情朗读两遍。教师作出如下要求:活动的任务是涵咏品味、激发想象、体悟情感,也就是也就是反复朗读,沉潜其中,得到真悟。要求学生在听读中标记重点字词,勾画感受最深的句子,记下阅读中的困惑,以备交流。

多媒体显示:

1、须记住的字词。

传说 幽静 断断续续 陌生 水天相连 恬静 陶醉 入场券 粼粼

2、完成句子,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①贝多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②《月光曲》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曲子。

3、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明确:本文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

板块二:自主质疑,品味探讨

1、请学生展示一下自己刚才在初读课文中的困惑问题,先在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随机点拨,并归纳出共性问题在全班交流解决。

2、多媒体显示预设问题:

①预设问题一: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点拨:让学生找根据,反复模拟试读“贝多芬走进茅屋……那该有多好啊。”读出真情。

② 预设问题二:盲姑娘的家境如何,他有什么苦衷?

点拨归纳:盲姑娘家境的贫寒, “微弱的烛光、住的是茅屋、一架旧钢琴、入场券太贵。”但她的精神是富有的,他热爱艺术,他的灵魂在高处。

③ 预设问题三: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又弹一曲?

点拨归纳:文中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了盲姑娘陶醉于音乐艺术中。她说:“弹得多纯熟呀!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④预设问题四:盲姑娘因为什么断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引导归纳: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板块三:自主训练,升华感情

多媒体显示探究问题: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了第二首曲子即世界闻名的《月光曲》)呢?

①师启发情感:“诗文不是无情物”,一首名曲的诞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古往今来,皎洁浪漫的月光最容易催生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清泉濯足,月下焚琴”总被人们斥之谓大煞风景之举。

②学生活动: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③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谈《月光曲》的内容,体会情境,感知文中第9自然段的画面。

点拨归纳:第一幅画面:月光照耀海波粼粼。

第二幅画面: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第三幅画面: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④这些景象真的在茅屋外面发生了吗?

归纳点拨:这些月光和海面的变化,是贝多芬演奏《月光曲》时所引起的兄妹俩的联想。

⑤如此美好的乐曲,深深地吸引了我们,那么,贝多芬的创作激情、创作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归纳点拨:是出于对穷兄妹俩的同情,是因为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是贝多芬先生的知音,是当时的环境使贝多芬触景生情。

多媒体显示:景——莱茵河畔的农家小院、烛光熄灭、月光溶溶、清幽雅静

情——兄妹情深、对音乐艺术的无限向往、贝多芬的创作灵感

贝多芬深为兄妹俩的情而感动,又为找到了这样一位知音而感到兴奋。这又是一个和谐、幽静的夜晚,茅屋的一切是那样的动人,月光是那样的轻柔,这一切的一切,怎能不激起贝多芬的创作灵感呢?贝多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名曲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我们的作文写作亦是如此,优秀习作的产生是建立在扎实的积累和深刻的体验之上的。

⑥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与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有何联系?

学生领悟出:皮鞋匠眼前出现的景象正是贝多芬弹奏的曲子所展示的意境;皮鞋匠眼前景色的变化正是乐曲旋律起伏跌宕的表现。

⑦欣赏:女生拟作盲姑娘闭上眼睛,男生拟作皮鞋匠,静静地倾听天籁之音钢琴曲《月光曲》。

然后学生不看课本,把自己联想和想象的内容写在练习本上,不少于50字,完后读给同座听,亦可在全班交流。

板块四:总结思辨,拓展延伸

师启发: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

学生自由谈对贝多芬的评价认识。

例:贝多芬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贝多芬的人格是高尚的;贝多芬是属于世界的……

音乐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激发人们向困难挑战。31岁时,他完全失去了听力,但是,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让我屈服!”伟大的《命运交响曲》便应运而生了。现在让我们用心倾听他的那激越豪迈的乐章。

【结束语】

同学们,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穷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一次美的艺术享受,给自己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一次意外的收获,给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也给我们带来了今天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让我们热爱音乐艺术吧!

【布置作业】

1、课外自主了解贝多芬:查书籍或上网。

《月光曲》教学反思 篇6

青鸟的天空

再次执教这篇文章,心中还是一如既往泛起阵阵涟漪:惊叹这篇文章的文字美,惊叹《月光曲》的艺术美,更惊叹主人翁的人格美。下面我对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感受文字之美

《月光曲》这篇文章中的词句值得反复诵读体会,课中,我一步步引导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生动优美。如,在指导学生朗读:“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这一句话,我先让学生推想这两个“您”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明白了两个“您”意思不同,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些。后来她做出了判断,贝多芬正在附近旅行演出,这样高超的演奏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行,因此第二个“您”就很肯定。之后学生的朗读就入情入境了。

又如,在指导朗读第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抓住“水天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语,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通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品味优美意境的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背景音乐。

二、感受艺术之美

《月光曲》是“乐圣”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课文中,美妙的琴声让兄妹俩深深“陶醉”,“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体现了音乐艺术的巨大感染力。教学时,我一遍一遍地播放《月光曲》,让学生配乐诵读,切身体会音乐的旋律。尤其在教学第九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先找出文字中的三个画面——皮鞋匠联想到的三个画面,然后小组讨论这三个画面所蕴含的三段不同曲调,最后我小结这三段曲调为:舒缓、明快和高昂。带着这种感受,学生再次静静地聆听《月光曲》,辨析不同曲调的音乐,学生对《月光曲》就有了深度的感知。

三、感受人格之美

文章中的盲姑娘是美的,她虽然看不见却懂音乐,内心是光明的;她想去听音乐会,可是家里太穷买不起入场券,当她不经意说出这一愿望时发现哥哥内疚,马上又安慰哥哥,叫哥哥别难过,多么善解人意;皮鞋匠是美的,他与妹妹相依为命,照顾妹妹,支持妹妹对音乐的爱好,当他听出妹妹的想法时,感到内疚、遗憾;贝多芬是美的,“音乐只当为穷人造福。“如果做到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这是贝多芬说的话。正因为如此,当贝多芬听见穷兄妹俩的谈话时,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为他们弹奏了一曲又一曲。

为了让学生感悟他们三人的人格美,我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品读重点语句谈自己独特的理解。学生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对这三个人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月光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1.朗读课文的第9 自然段。2.分辨什么是联想, 什么是实在的事物。

3.初步了解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4. 课内外联系, 读与写结合。学会根据实在的事物展开适当的联想, 在读写结合训练中, 提高对语言的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月光曲》这篇课文, 让我们再次来聆听这美妙的乐曲吧。

1.听音乐。

2.同学们, 听完了乐曲, 再联系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你能完成这道填空题吗? (指名填空)

贝多芬的《月光曲》时而____, 时而____, 时而____, 真是_____!

二、通过朗读, 学习联想的写作手法

1. 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乐曲跌宕起伏的旋律吗? (出示第9 自然段)

(1) 先自由练读。

(2) 请学生读第9自然段。

(3) 全班齐读。

2.同学们, 皮鞋匠真的看到了月光照耀下的波光粼粼的大海了吗?那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总结:是的, 这是皮鞋匠听到月光曲后产生的联想。 (板书“联想”。)

3.请大家默读第9自然段, 用波浪线画出联想的句子, 横线画出描写实在事物的句子。

(1) 学生默读第9自然段, 边读边画。

(2) 指名读画出的联想部分的句子。

4.比较句子。

(1) 出示句子, 指名读。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 月光正照在她那……睁得大大的眼睛。”

(2) 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后, 你觉得这段话的表达效果怎样?

(3) 那加上联想的句子呢?

生回答。师相机板书:内容更充实, 情感更丰富。

(4) 如果去掉了这些联想的句子, 那么《月光曲》那跌宕起伏的旋律就不会如此地打动我们。通过对比, 我们明白了, 写文章的时候要把看到的、听到的写具体, 再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 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 表达的情感就会更丰富。

三、了解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在《月光曲》一文中, 皮鞋匠由月光曲的旋律联想到相关的事物———月光、大海, 这种联想叫相关联想。其实, 除了相关联想, 还有相似联想和相反联想。 (学生齐读名称) 那么谁知道什么叫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呢?

1. 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 看资料袋, 快速浏览, 了解这三种联想的含义。

2. 通过刚才的浏览, 你知道了什么?

3.生回答。师点评:你们能够把资料袋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真好, 学习就应该这样。

4.比喻、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属于什么联想呢?

5.老师这里有选自课文《草虫的村落》《山中访友》《落花生》中的三段话, 你们看看, 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联想呢? (出示三个语段。学生思考, 交流。)

6.总结。

四、拓展运用

1.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练习:由“绿”分别进行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 看看你能联想到什么。

(1) 四人小组讨论。

(2) 指名交流。

(3) 师出示答案, 总结。

绿———小草、树木、环境保护 (相似联想) 。

绿———生命、希望、和平、青春 (相关联想) 。

绿———雾霾、环境污染、乱砍乱伐 (相反联想) 。

2.实践运用。

同学们, 我这里还有一篇短文《水之畅想》, 大家可以抓住相关、相似或者相反之处,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展开联想, 为这篇文章润润色。

学生润色, 朗读习作;师生评议;师总结。

五、总结全文

月光曲教学反思 篇8

教学完《月光曲》,我个人认为我在教学中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重视预习:

上《月光曲》这课前,我提前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准、读通,进行三查一想:一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现在课文中的什么地方,组成哪些新词;二查字典、词典,弄懂自己不懂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三查有关资料初步了解贝多芬;一想是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预习中把遇到的问题做上记号,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一起讨论。

2、创设情境,以情激趣,张扬个性:

《月光曲》这课的情境教学,我主要采用语表情境和音乐帮助想象情境。第八自然段采用语表情境,学生才能把当时的情景通过朗读表现出来;第九自然段采用音乐帮助想象情境,学生才能体会乐曲由舒缓到明快到激昂,从而才能把九自然段读得有滋有味。

3、以读为主,重视熟读成诵的指导,充分感悟语言:

教学中,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在读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以至熟读成诵,熟读成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4、重视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所产生的感悟、体验并不全面、合理时,教师及时、积极地指出来,灵活地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到发展,个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飞扬。

5、体会联想,拓展思维,创新教育:

联想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非常重要。教学中,引导学生对音乐进行深入、丰富多彩的联想,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使学生对联想的含义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教完全文后,问学生:“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呢?”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疑,鼓励他们敢于超越课本,敢于超越教师,敢于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并发现问题,这不仅无碍于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会在此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月光曲教学反思 篇9

一、创设情境,聆听曲之美。

《月光曲》是贝多芬创作的经典乐曲之一,其优美的旋律倾倒了无数音乐爱好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曾三次让学生聆听此曲,觉得对帮忙他们理解课文资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次听《月光曲》是在揭题之前,我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这天这节课先让我们来听一首乐曲,请你们来猜一猜这是一首什么曲子?”听曲子学课文,这样愉悦的学习氛围是不多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二听《月光曲》,是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重点段第九自然段时,此时,让学生配以时而徐缓抒情时而高昂激越的乐曲诵读,使学生如见其景、如临其境:在水天相接的海面上,一轮圆月冉冉升起,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了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继而海面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波涛汹涌的大海格外壮观……这样,学生入其境而通情,朗读时也就真正到达了声情并茂的效果;三听《月光曲》是在即将结束这篇课文时,我边播放乐曲边对学生说:“同学们,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月光曲》,并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优美流畅的旋律中结束本课吧。”

二、精读课文,领略文之美。

《月光曲》曲子值得一听再听,而文中的词句更值得反复诵读体会,以帮忙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优美。如在朗读第九自然段时,能够指导学生抓住“水田相接”、“波光粼粼”、“霎时间”、“一缕一缕”、“波涛汹涌”等词句,让学生想象并练说:“透过这些词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引导学生有表情、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到海面由平静DD波涛汹涌,体会到乐曲由舒缓流畅DD高亢激昂。此时,即使学生从没亲耳聆听《月光曲》,但是透过这充溢着优美意境的字里行间,也能想象得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了。

三、细细品味,感悟情之美。

细细品读《月光曲》这篇课文,我们也不难感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当贝多芬听到盲姑娘兄妹俩的对话而推门进屋时,当盲姑娘激动地认出贝多芬,贝多芬再次为她弹曲时,我都让学生想象:“当时贝多芬是怎样想的,是什么驱使他进屋并再次为盲姑娘弹曲?”当课文最后讲到兄妹俩久久地被曲声陶醉时,我又借此让学生练说:“假如你就是兄妹俩中的一个,当你从陶醉中回过神来时,你会对着贝多芬远去的身影激动地说些什么呢?”透过以上的几次想象练说,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贝多芬悄然而来,又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的是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和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更让学生感受到了这位大音乐家博大的同情心和高尚的情怀。

月光曲续写 篇10

一、关注词语的规范、准确使用, 更注重词语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在这节课开始, 张老师让学生复述《月光曲》的课文大意时, 学生说贝多芬听到“磕磕巴巴”的曲子从路旁一所低矮的房屋里传出来, 张老师立即说用这个词形容曲子不恰当, 请用书中的词语来回答, 一位学生准确地帮他换成了“断断续续”。一位女生读成入场券“juàn”, 张老师立即让其他学生帮她纠正, 读成入场券“quàn”, 很好地防止了中段学生乱用、错用词语以及字词读音不准确的现象。另外, 通过张老师引导学生用书中的词语或者以前学过的词语来准确概括等, 可以看出张老师平时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 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感悟, 最后达到恰当运用的效果。

二、注意捕捉从课文中生成的词语, 更加准确地理解文意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真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 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 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 那有多好啊!”张老师问:“我们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什么, 仔细想想。”我们知道书中兄妹对音乐的热爱是点明的, 那么热爱是感情非常炽热而深厚的意思, 四年级学生不一定理解那么深刻, 这时张老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捕捉到了生成词语“渴望”, 为热爱搭建了台阶, 张老师立即引导学生进行二次批注, 让学生感受到盲姑娘由喜爱到渴望, 最终达到对音乐的热爱。并且张老师进一步抓住这个词, 让学生把“渴望”的感情带进文中读出来。这样, 通过分析文章的语言文字, 有层次地体会出盲姑娘对音乐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通过评词, 从而达到评句, 使学生深深地读懂了贫穷而又热爱音乐的兄妹俩。

三、引导学生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 理解生词的意义

“盲姑娘没有看见贝多芬, 没有听见过贝多芬的演奏, 但盲姑娘为什么认定他是贝多芬, 通过哪些词可以看出来?”在张老师的引导下, 学生一口说出了“纯熟”, 张老师立即追问“纯熟”什么意思 , 让学生快查查字典, 学生查完字典后说:“就是很熟练的意思。”张老师接着调动学生的积累, 联系上下文, 使学生知道贝多芬钢琴弹得很熟练, 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张老师又问“大音乐家, 琴技高不算什么, 盲姑娘还通过哪些词认定他是贝多芬?”学生答:“感情多深哪!中的‘多深’”。使学生一下子了解了盲姑娘为什么知道是贝多芬的原因。这时, 盲姑娘和贝多芬的相互理解, 使学生水到渠成地想到可用“知音”一个词概括。

四、运用对比, 领悟词语表达的画面

张老师问“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 有两个乐章, 第一个是怎样的海面, 用书中一个词概括是什么?”学生答:“微波粼粼”。张老师又问:“谁来告诉大家, 第一个画面用什么语气来读, 第二个画面用什么语气来读”。学生代表说:“第一个是舒缓, 第二个是激昂”。接着张老师让学生扣住这两个词语表达的语气, 进行多种形式的对比朗读, 学生眼前仿佛展现出大风、巨浪的海面和微波粼粼的海面。

五、引导学生进入词语营造的意境, 探寻人物的心理

张老师问“我从同学们的发言中听到了幽静, 那么幽静是什么意思?”学生说:“幽雅安静。”“贝多芬在这样幽雅安静的环境中, 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达他的心情?”学生代表说出了“悠闲”“愉快”。张老师又追问:“还有哪些词用得比较好?”学生代表回答:“驻足倾听、断断续续。”在此基础上, 学生深深地理解了贝多芬当时的心理, 也为下文贝多芬创作《月光曲》奠定了基础。

六、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

张老师问学生:“贝多芬在窗外从兄妹俩的对话中听出了什么 ?”学生代表回答:“贫穷。”张老师立即让学生联系上下文, 找一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贫穷,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有的从外部环境来说 , 例如低矮的茅屋, 一架旧钢琴;有的同学从兄妹的对话以及皮鞋匠的话“入场券太贵了”来理解贫穷。在此基础上, 张老师再让学生通过朗读, 读出了兄妹在这样“贫穷”的情况之下他们之间的体贴, 兄妹对音乐的热爱。学生也知道了这对穷兄妹不仅有高雅的情趣, 还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也为下文贝多芬为他们创作《月光曲》打下了情感基础, 也使学生由一个词扩展到一句话、一段话, 直至对全篇文章的理解 , 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同时体现了课标里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七、板书设计抓住文中关键词语, 使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了解了课文主旨

这节课一开始, 教师就在黑板上写下“听”“弹”“又弹”“记”字词, 一下子很好地回顾了上节课所讲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抓住“轻松”“贫穷”“体贴”“热爱”“同情”“知音”“打动”这些词语, 一下子扣住了课文的关键,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月光曲教案 篇11

新课程注重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月光曲》一文,从写作手法及文本内容都比较适合作为研究性阅读的材料;最重要的是本文文字含蓄、优美,蕴含浓浓的人文情感因素,借助联想深入阅读,让学生体验文本情感,从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情感。旨在造就一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的语文课。

【设计特色】

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借助联想,感悟情意。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课题联想,启动情感——蕴含阅读方法

揭题:月光曲

出示课件呈现美丽的月夜图,启发描写月光的词语后。教师动情的引导联想:同学们,当皎洁的月光撒向大自然的每一片树叶时,当柔和的月光撒向平静的湖面时,当如水的月光撒向我们每一个人的脸,大地似乎披上了一层银纱似的外衣。在这样的环境下,你能说说自己的体会吗?让我们带着美的感受来读读这首曲子吧!

(利用学生平时阅读的理解、感受图片、教师语言引导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的思考)

二、整体感知,交流感悟——展示阅读所得

1.初步感受文字的优美。让学生通过第一次读理解课文大致意思,并找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词语、句子。读完简单交流。如贝多芬是谁?最后为什么飞奔回客店,记录下月光曲等。

2.大致了解之后教师引入:运用好联想,我们经常能读出很多文字背后的含义和情感。带着联想,请同学们好好地再读一读课文,特别是你找到部分多读几遍。同时边读边思考,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才是最好的阅读。教师随机指点。

(1)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这是故事的起因,通过“幽静”、“断断续续”理解贝多芬的心情是平静的,听到有人正不熟练地弹奏自己的曲子时,贝多芬产生好奇)

(2)……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姑娘想听音乐会,只是因为穷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拿过,妹妹体谅哥哥,劝慰哥哥,所以才这样说的。)

(3)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通过纯熟的琴声判断出了他是贝多芬,说明她很爱音乐,同时又很懂音乐。)

(4)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这些都说明了兄妹俩被美妙的音乐陶醉了。)

…………

三、潜心会文,品读感悟——感受阅读的乐趣

1.交流之后提出问题,师:你们读懂了很多,回答的也很精彩,这就是学习。但这还不够,学习还得能提出疑问,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如:为什么贝多芬弹完一首还要再弹一首?

为什么盲姑娘问贝多芬时,贝多芬没有回答?

为什么姑娘要连忙站起来让座等。

2.同学们,老师和你们一样,在备课时,也发现了一个问题,以前我看描写音乐的文章,都会说这首曲子多么高亢,多么低沉,甚至有的还把音乐比喻成“莺鸣空谷”“珠落玉盘”等等。可是在这篇课文里,老师却什么都没发现,曲调怎么样?节奏怎么样?(指向第九自然段)

3.细品第九自然段。

(1)教师范读第九自然段:请同学们和老师一样,合着美妙的音乐读一读。同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月光曲的旋律是怎样的?(有声琅读)

(2)对有关内容的点拨

A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这个部分旋律很慢、柔和、平缓。)

(板书: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月亮?大海?

(板书:月亮升高风卷巨浪)

C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月光怎么样?大海又怎么样?

(板书:月光照耀波涛汹涌)

(3)朗读训练,既然海面是这样变化的,你能把三次海面变化读出来吗?

配上《月光曲》独自练——指名读:

先按变化顺序来朗读(三个学生)——各自朗读自己喜欢的变化——比较式朗读(两个学生读)

(运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读,反复感受文本的魅力,自然的融入到文本中去。并使学生有话可说!真正传设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的语文课堂)

(板书:舒缓——有力——激荡)

四、课后质疑——衍生课外学习

月光曲作文 篇12

仿写

同学们静静地看着。大家都屏住了呼吸,太阳正从晨曦中升起来。一望无际的地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金光。太阳越升越高,穿过一层一层浓浓的乌云。忽然,地面上飞起了一只大雁,盘旋了几圈。被太阳照得金光的羽毛,一闪一闪朝着远方翱翔同学门看看老师,太阳正照在她那秀美的脸上,照着她睁不开眼睛,她肯定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日出,在太阳照耀下的展翅翱翔的大雁。

月光曲作文 篇13

“沙沙沙”,听啊,那是千万个小生灵在呐喊,那是无数片绿色的叶儿在歌唱;“啪啪啪”,听啊,那是晶莹的露珠滑落在草尖儿的清脆声响,那是汹涌澎湃的海浪撞击在礁石上的荡气回肠;“唧唧唧”,听啊,那是一个个窃窃私语的小昆虫在大发言论,那是天才音乐家倾心演绎的凄美独唱。此起彼伏,仿佛在展现一曲雄壮却不不乏优雅的大合唱。

这时,风婆婆足足憋了十几天的劲头,尽情敞开了风袋。刹那间,狂风四起,在森林里哭泣着、哀号着,携着枯黄的落叶,伴着漫天的黄沙。突然,远方的天空闪出一道惨白耀眼灯光,冲破了黑暗,把天幕划开了一道银蛇般的裂口。闷雷随即在天空中滚动起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入千百台低音提琴在演奏,如此浑厚,如此动听,一声一声,结合得天衣无缝,完美无缺,粗犷中不失细腻,令人叹为观止,连大地也为之战栗起来。蓦地,紧促的音符飘然而起,横扫着无边的大地。霎时间,天地共鸣,悲伤凄凉的旋律令天空潸然泪下,暴雨如帘帘飞瀑从天空中飞流直下、一泻千里。狂风带着些许沙哑沧桑的怒号着、吼叫着。……“嗒——嗒——嗒”,不知不觉,豆大的雨珠逐渐变成了一条条断线的珍珠项链。“咚——咚——咚”,雨随着一阵湿润的山风,屏住了呼吸,大地终于恢复了平静。

蝉躲在湿淋淋的树丛中,嚷得更欢畅了;树下的蛐蛐接着开个人演唱会;小蚂蚁们排着整齐的队列,顺着湿润的树干散步……

月光曲作文 篇14

——席慕容。

“啊——”

她终于冲着那片漆黑的海喊破了压抑。

海浪忽然大起来,伸出又咸又腥的舌头舔着她的脸,贪婪地,同时绞动着她胸口的郁闷,她觉得一阵反胃,想吐,然而又只能感觉到躯体的空虚,正如她想哭,却没有眼泪。

“啊——”

她再一次拼了命地喊着,拖长的声音和海浪的回应颤抖着,她不懂为什么自己的结果会是这样的。到底什么是爱情?是寄生于海里的狂啸的风么?一呼而过,只留下肆虐后残存的痕迹!但是,她的爱情并没有如此轰烈,她的爱情仅仅是一个美丽的,苍白的手势,举起来与放下来的时间都太短,如今短得是实在找不到理由来哭泣了。

她想要安静下来,于是闭上了眼睛,耳边是一片寂静,她想不到任何事,空虚得可怕。她只好睁开眼睛,看到了海面上浮动着一片银白色的磷光,一起一伏的,仿佛是挥动白色绸带的海灵正为她早逝的爱情跳着祭舞。她低吟了一下,再看看那片光亮,心却渐渐安定下来,那种呕吐的感觉也奇怪地慢慢消失着。

她抬着看看天上,一轮圆月清晰地映入眼眸里,吐出晕白的光,瀑布似的洒在了海面上,她的身上,她的脸上,她突然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安稳,血脉里堵塞得将要贲张的东西开始随着月光的挥洒游走于她的身体。她似乎听到自己骨髓里的响动,那不是干涩的叫喊,而是饱满的乐章。她闭上了眼睛,轻轻地呼吸着,方才张牙舞爪放肆着的悲痛已经随潮汐退了下去,只剩下一串柔和的月光抚弄着她的心灵,像一首钢琴曲,在她的指尖触碰脸颊的时间开始奏起来。

如果……如果不是当初自己的固执,也不会爱得如此苍促。一见钟情的永恒原来只能摆在感觉里,而无法存放于记忆中……她发现自己其实是连哭泣的权利都没有,该哀悼的不是那所谓的爱情,而是过于浪漫的自己,那为自己哭泣么?未免太无辜了。难怪她一直掉不下眼泪,潜意识中,她是承认自己错的,她甚至还没有和他牵着手走——这算不算爱情?

她一下子踢掉了脚步边的小石头,不知道是否跌入海里,她竖起耳朵听着,却依然听到那首月光曲,这首为一个盲姑娘所作的曲子,不也是为她么?她曾经是那么盲目。

上一篇:捣练子,捣练子李石,捣练子的意思,捣练子赏析下一篇:2课《拉拉手,交朋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