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图书馆范文

2024-07-24

我理想中的图书馆范文(共10篇)

我理想中的图书馆范文 篇1

我理想中的初中生活

一(1)李宝荣2011-9-20

初中的学习生活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个阶梯。它如画般多彩,如鸟般欢快,如夜般静谧„让我们架起一叶扁舟尽情地在初中生活的大海中遨游!

我理想中的初中学习生活如画般多彩。学习科目是不少,可是,活动也不少。课堂上,老师幽默风趣,同学们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脑子飞快地转动;操场上,也涌动着老师与同学一起娱乐的身影;走廊边,竟还有同学向老师说着悄悄话。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上课时,我们坐在座位上,等待着老师迈进教室,让我们在老师的教导下,翻开书本,仔细品味书中的景色,欣赏远久的历史,观看奇妙的生物,然后自由地在数学世界里探游,快乐地在英语王国中遨翔。

当烈日升到半空,进行午休时,我将闭上双眸,回想今天学的知识,任由一切思绪在自己脑中飘浮„„上课时,认真听讲,将所得的知识一点一点慢慢地输入脑海;还要在练习本上写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和知识,随时翻开欣赏。遇上自习课,不再像上学一样,与同学吵吵闹闹,嘻嘻哈哈,我将翻开书本,认真复习这一天中学过的知识,弄清课上时不明白的问题,并向同学和老师探究、交流,再仔细捉摸,记入脑中。

这就是我理想中的初中生活。

我理想中的初中生活

一(1)王京京2011-9-20

“滴嗒!滴嗒!”

在时针与分针的的近万次重合后,我随着即将纷扬的落叶,迎来了为时三年的初中生活。

三年,我要像叶子一样,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寻找属于自己的角落。我不再像六年前,面对阳光,只会问“阳光是什么颜色的?”“它从哪里来?”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那只是我的第一步,在未来的三年里,我所需求的便不限于此。

三年,我那六年的知识会在此闪光,同时,也会在其中汲取更多更高更深的知识。

不过,我觉得,初中生活的重点不在于此,不再仅限于知识,更多的,将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一些道理。

十四岁,文明步入了青春年华,追求的不再市幼时的乖娃娃。童年的知识不能宽慰我们躁动的心情,老师的表扬也只是耳旁轻掠的风。

我们想要个性,要时尚。所以,好奇心战胜了自制力,使我们似走进黑洞中的迷茫。

这时,我们迎来了初中生活。它似黑洞外一直有力的大手,将我们一步一步拽出漩涡,重新认识世界。

受到伤害的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立足社会,只有知识是不够的。老师们的教诲,此时听起来是多么的亲切。我们静下心,严格要求自己,宽容对待别人,乐于助人,勤学好问,敢于实践,不再粗心大意„„

三年,我将收获的不止这些。对于我们的未来,一切看起来那么可观。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我们看起来那么粗心;或许,我们看起来那么鲁莽;或许,我们看起来那么另类。但是,老师、同学,请不要放弃我们,我们会加油,努力爬上那个属于自己的人生巅峰!

“滴嗒!滴答!”

分针又移动了一下步子。

初中,我来了!

你,欢迎我吗?

我理想中的图书馆范文 篇2

但与此同时, 有的课堂也出现了表面上一团热闹, 实质上效率极低的问题。具体表现为:过度追求课堂的趣味性, 在课堂上过多使用游戏、多媒体视频等手段, 使学生对待知识也形成了一种游戏的态度;对学生一味地表扬, 学生为了得到教师的赞赏, 急切、浮躁地想表现自己, 不愿聆听别人的想法, 甚至没听清教师的问题, 就急忙回答;在自主、合作、探究等环节中, 学生没有充分地思考、探索、交流, 只是做做样子、浅尝辄止, 就匆匆走了过场, 向着预设的下一环节直奔而去……如此种种, 由于学习态度或学习方式的不当, 学生思维层次肤浅, 考虑问题片面, 知识掌握必然不扎实, 学习效果必定不理想。

怎样才能使语文课堂走向生动又高效的理想境界呢?我想, 不仅要重视课堂上学生的“动”, 也要关注他们的“静”;不仅要重视自己的教学方法, 更要关注学生的课堂状态。现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四心”谈一点体会。

一、静心倾听

语文能力训练“听说读写”中“听”排在首位, 可见学会倾听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懂得, 在课堂上不仅要表现自我, 更要静下心来聆听别人的声音, 从而取人之长, 补己之短。仅懂得还不够, 更要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总是抱怨自己讲过的东西, 学生一问三不知, 归根结底, 还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倾听的方法, 养成倾听的习惯。

在让学生学会倾听的过程中, 我注意了方法的指导, 先扶后放, 循序渐进。每接一个新班, 我都会先跟学生聊聊“倾听”的话题, 告诉他们:听别人说话, 一要听准音, 二要抓住主要意思。然后,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 比如让学生听了某位同学的精彩发言后, 学着说, 看自己能不能把别人的意思表达出来;在适当的时候, 引导学生倾听别人发言后思考:同意吗?自己的观点是什么?……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 关于“扫路老人的工作到底累不累”这个话题, 一位学生认为:“老人的工作很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老人每天上山下山, 打扫一千八百多级台阶, 这是多么繁重的工作呀!”我告诉学生, 听了其他同学的观点后不要盲从, 要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用理论和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们有的表示赞同, 能够联系游人们气喘吁吁、半途而返的表现以及自己爬山的切身体会论证;有的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认为老人每天边赏风景边为游人服务, 心情舒畅就不觉得累了, 甚至还结合了自己练琴、写毛笔字、为社区服务的经历来证明。这样, 层层深入、步步为营, 学生就渐渐形成了批判性倾听的习惯。学会了静心倾听, 学生在课堂上也就能真正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合作、探究”等环节中就不会出现各自为政、走走过场的现象了。

二、用心阅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 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引导学生用心阅读, 才能使其真正理解课文, 积累语言, 提高表达能力。那么, 怎样才能让学生用心来阅读教材, 而不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呢?同样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

一般初读教材后, 教师会先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阅读了解了什么, 说得好的及时加以表扬;说得不够好的则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 提出努力的方向。这样, 或得到教师的鼓励, 或羡慕别人的成功, 或明白自己的问题, 为了和其他同学一争高下, 大家自然就铆足了劲儿, 更加认真地阅读教材了。学生们都是具有“向师性”的, 渴望得到教师欣赏的目光。记得在教学《草原》一课时, 初读课文后, 班上一位上课好动、做事毛躁的男生举手了:“草原一碧千里, 景色真是太美了!我也想去那里骑马、喝酒!”虽然回答得不是很全面, 但我立刻竖起大拇指:“用上了文中的成语, 把草原汉子的豪迈都读出来了。再仔细读读, 看还能了解些什么。”这高帽子一戴, 他又埋头读了起来, 这一节课上得特别认真。但是, 也不能一味给学生戴高帽子, 这样他们为求速度, 不加思考, 认知便只停留在教材表面了, 一旦囫囵吞枣的坏习惯养成, 就很难再用心读书了。待到再读教材时, 我常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而学生们想要提出好的问题, 就必须全身心都融入到教材中。突破重点难点时, 我还让学生边读边在教材上圈圈画画, 甚至写下自己的感悟, 这样的阅读, 可谓心、脑、手、口多种感官并用。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 学生便会水到渠成地养成用心读书的良好习惯, 我们的阅读教学也可事半功倍了。

三、潜心思考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感悟、内化的过程, 容不得半点浮躁, 否则就是走马观花而已, 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问题提出后, 我总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 引导他们潜心思考、用心感悟, 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再发表见解, 与学生、教师进行交流碰撞、合作探究, 将课本内容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对多媒体图画、视频的运用, 如今我也很谨慎。今天, 图画和视频无疑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那缤纷的色彩、生动的画面、逼真的声音能让学生更快地融入课文的情境之中。曾经, 我也在课件的制作中大量运用我能找到的一切图画和视频。我以为, 给学生们一个视觉、听觉的盛宴, 可以让他们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完成对文本的探究, 对知识的掌握。于是, 在教学《黄果树瀑布》一课时, 我寻找了许多关于黄果树瀑布的图片, 模拟了瀑布由远到近的声响, 甚至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作者坐在瀑布下产生的联想——“坐在下面, 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 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 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还特地下载了一段交响乐演奏的视频让学生们欣赏体会。可结果事与愿违, 真正上课时我才发现, 由于画面的影响过大, 学生们反而不能深入思考, 只是被动地接受了一个个美好的画面。在惊叹瀑布的壮美和交响乐的恢宏的同时, 他们却失去了与文本对话的兴趣, 失去了一次良好的锻炼和提升想象能力、联想能力等能力的机会。“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时的我才明白了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对语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应该是学生主动思考内化的一个过程, 被动地强加于他们教师自以为鲜活的画面, 这样的课堂看起来生动, 其实未必有效。在课堂上, 一切教学手段的运用, 应以能够让学生潜心思考为前提, 使参与的师生都能有所收益、提高, 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

四、随心表达

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是带有学习者个人经验的一种能力, 它不是纯客观的, 它应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 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 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 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进行生动的创造。”这就告诉我们, 在课堂教学中, 必须给学生一个轻松的氛围, 让学生自由地去实践和探索, 随心地去运用和表达。

我理想中的教育 篇3

一个清新的早晨,缕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像碎金一般洒落在地上,耳边不时传来几声自由的鸟鸣和孩子们悦耳的晨读。然而这样的美景却常常被不远处传来的呵斥声刺破: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单词都学不会,将来能干什么?”

如果,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孩子学习单词遇到了困难,妈妈耐心地劝导:“慢慢来,别着急,多读几遍就会了。”

清晨的阳光渐渐明媚起来。终于,孩子微笑着响亮地背出了那几个单词。

一个闲适的下午,阳光暖暖地拥抱着大地,忙了一星期的主妇带着孩子在小道上散步谈心,轻言细语,一片详和安宁的景象。偶尔有一辆三轮车从她们身边驶过。吃力而缓慢。妈妈一下子找到了送上门来的“论据”:“看到了吗,你要是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和这个三轮车夫一样,没钱没地位,靠出卖体力谋生!”

……

如果,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三轮车从人们身边驶过,邻居、熟人都热情地和车夫打声招呼,道声辛苦;年轻的妈妈对孩子说:“看到了吗,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拼搏,你将来也一定要做个有人生目标的人,而且要为之付出自己的努力哦!”

一个等待进餐的傍晚,孩子好奇地在厨房门口张望着,大眼睛盯上了案板上水淋淋的黄瓜。于是,孩子小心翼翼地拿起刀,笨拙地切起了黄瓜。

“妈妈,将来我想当个厨师”,孩子满怀憧憬地仰面对妈妈说。

“傻孩子,怎么能想当个厨子呢,将来我们要做科学家,做公务员,做白领才行,知道吗?”

如果,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幅景象——

妈妈亲了亲孩子,面含微笑:“是吗?我家宝贝喜欢做菜,将来一定能成为让妈妈骄傲的全世界最出色的厨师!”妈妈走到孩子身后,拿起刀。细心地教孩子如何切菜。

如果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画面,都可以变成我希望看到的那一幅,那么我理想中的教育就已经在这个世界上降临。

我理想中的教育,不是将我们这些孩子分成三六九等,也不是教我们死记硬背,更不是教我们一切只冲着一个“官”字、一个“钱”字而去。

教育,应该教给人理想,教给人平等,教给人真诚,教给人勤劳,教给人奋斗的勇气和方法……我不知道这样的理想中的教育何时才能真正植根于我身边的这个世界。

我理想中的爱情 篇4

黄燕 09510041 英语

问:你对男友有什么要求?

答:没什么要求。

解:没要求就是最高规格的要求。

这是在一报纸的副上中看到的,这话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我不是很认同。我理想中的男友,不一定要有很帅的外表,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不重要。但是我希望他是个成熟的,有责任感的,懂得关心和理解人的人。我觉得这么想不过分吧,因为我想,我要是找个女友,我也会希望她是这样的人。

我希望两个人有彼此的空间,当然多数的时间还是在一起的。要有一些共同的爱好,能有共同语言,不要都没话说,能分享各自生活中的小事,要熟悉对方的朋友圈。还有一点觉得很重要,就是孝顺。不是说我要求他一定要这样,而是我自己首先会这么做,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的个人修养。不需要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两个人在一起久了,可能会没什么新鲜感,但是这是一个过程,不论是和谁在一起都会经历的,所以要hold住。偶尔也可以有点小浪漫,不管是谁给的,开心就好。要是会做饭那就更好了,要是谁给我做个饭,那我肯定会加倍的给他。我希望我的男友做事要有规划,不论是事业还是生活。我不觉得说一个男人在事业上要有多好才算成功,只要做到自己想要的,那便是成功了。

在我的理想中,我的男友是能够和我一块去旅游的,因为我比较喜欢,所以我希望他能陪着我一块去,哪怕是很久去一次都好。旅行是个好差事,既放松有长见识。还可以促进感情交流。曾经听人说,要是你和对象在旅行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相处下来,那么就可以考虑结婚了,当然这说的是有点夸张,但是,在这样的一段时间里,只有两个人相处确实可以了解更深,了解到更多平时不易觉察到的细节。

我希望在两个人相处的时候,有什么误会可以及时沟通,我希望男方能够更主动,不要问我这凭什么,我就是这么想的,不是说我每次都是对的,但是我就是希望他能这么做。不要纠结于什么小的问题,没事找事,还有我很讨厌,跟我翻旧帐的,这些没用的记得那么多干嘛呀,有这种事当初怎么就不说呢。说事的时候要一码归一码,不要东扯西扯的,这样我会觉得你觉得我说的话不重要,都没能用心听。

我理想中的学校 篇5

据说在哈佛大学350年校庆之际,有人问校长:你认为学校最值得夸耀的是什么?校长回答说,我们不在乎学校出了几位总统,出了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而是在乎哈佛是否为每一个学生的自由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条件,是否使每个学生都能走向成功!这段话高度概括了哈佛这所世界名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历史名校不是自封的,它是在其自身长期发展过程中,首先活跃了思维,解放了思想,才传承并引领社会的文明,积淀了学校文化,形成了学校的传统和特色。学校之名,名在文化传统的进步,名在不断地开拓创新,名在校长、教师、学生活跃的思想品质和无限的潜能。

我觉得今天的通安中学,在朝着“高质量、有特色、开放型、现代化、区内一流、全省知名”的办学目标迈进的历程中,应该更加致力于对教育本质和学校内涵的挖掘与打造。

我理想中的学校一定要有一位能给予学校灵魂的好校长,一个爱读书、有理想、有着不尽追求的校长。因为,校长的思想,便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校长的个性,便是一所学校的办学个性。

我理想中的学校,是融中外于一体、承前启后为一脉、独具立校之本、独创建校之新,有着集80余年历史文化积淀之精华所铸就出的一种大气却不张扬、厚重却不逼人、谦和却不乏创新的办学风格,以及那种不奢华而求本色、不浮躁而讲稳重、不虚妄而重学养的学府风范。

我理想中的学校,是敢于冲破传统教育天空低压的云层,敢于挣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和狭隘眼界,“创全面发展之优,示素质教育之范”的学校。在“以人为本、力行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引领下,为不同潜能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使之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规划人生的意识、自主创业的技能以及面对未来新生活的勇气和毅力。

我理想中的学校,更应是培养未来教育家的摇篮,是一所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学校。因为,“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是激励与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现成真理的人。”(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通过校本教研、个人反思、同伴互动、专家引领,使每一位教师具有一种研究的自觉。不仅增强了研究意识、主体意识,而且激发出一种有效的主体创造精神。我坚信,这样的团队必定朝气蓬勃、战无不胜。

理想中的我作文 篇6

在我眼里的家庭,只有普通人才有的那种忙碌。虽然很忙碌但又很充实很快乐。

你看,在家里,爸爸正在电脑前和外国人做生意,妈妈虽是家庭主妇,她不仅要帮爸爸计算资料,还要照顾我们一家大小的吃喝拉撒,看着妈妈忙碌的身影,真想对她说声:“妈妈,您辛苦了!”

在家里,最淘气又很闲的家伙竟然是我妹妹。你可别惊讶,我妹妹才两岁半呢,一会儿要看电视,一会要吃糖,一会儿又要玩游戏,天天哭中带乐,乐中带哭,每天把妈妈弄得晕头转向,不分东西南北,可称得上是“家庭霸主”了。

我呢,是家里最不省心的哟!做作业时一会儿搞东搞西,一会儿玩这玩那,每天非得弄个“鸡飞狗跳”不可,怪不得妈妈总说我有“多动症”,呵呵。

爸爸妈妈都很忙,他们互相帮助,互相扶持,遇到什么事情都是有商有量,没有吵闹。我和妹妹也经常给妈妈带来烦恼,妈妈偶尔也会给我们颜色看看,但为了我们的成长她都在用心地教育着我们。

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 篇7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让我们的学生那天真无邪的眼睛不再隐藏在各式各样的玻璃镜片后面,不再让沉重的眼镜架压塌他们稚嫩的鼻梁。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让我们的学生睡好了、吃饱了、喝足了,迎着朝阳而不是戴着星月,来来来,来上学。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推倒唯分数论的单一评判模式,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觉到自己应有的尊严。因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其他人不具备的闪光点;因为三六九等地梁山泊好汉排座次的办法,压弯了老师的腰,磨平了学生的性格,提悬了家长的心;因为,世上本来就没有不可救药的差学生,所谓“差”是因为僵化的评价体系造成的。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让我们的学生背书包不再成为体力活,做作业不再像卓别林电影《摩登时代》中大机器流水线上机械劳作的熟练工人;让我们的学生能有读一本名著的时间,中国的、外国的都行,言情的、武打的亦可;让我们的学生能有思考玩味所学知识的间歇:让我们的学生撩开填鸭灌输模式,让他们能够自由自在地“觅食”。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不再有殚精竭虑炮制出来的、非把学生考死不可的、捉迷藏式的考题,不再有警察捉小偷式的监考场景。

我于是想着: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是无论考分高低,我们的学生都能够完善自我,完善人格,团结友好;让爱的花朵在校园中开放,再把爱的芬芳带到四方,做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合格的公民,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劳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我理想中的素质教育还能罗列许多,但就此打住吧,因为归根到底,素质教育就是育高素质人,育德才兼备的人,育身心健康的人,育知道感恩的人,育热爱生活的人。异乎此,再说一千道一万,不论打出怎样的“素质教育”招牌,都只能是幌子,是伪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无论商品经济大潮如何冲击,都应坚守住教育的“道”———育人,育出好人。让我们记住:智力有差异,容颜有差异,但人格无差异,只要同学们是努力的、向善的、向上的,就都是我们的好孩子。

素质教育应该使教育成为诗性事业,成为传播爱的事业,其最高境界是使教育者、受教育者都感觉良好,使我们的人性更加自由。如无助于此,素质教育可以和痛苦划等号,我们宁愿不要这种所谓的素质教育。

如何应对教育就是分数、教育就是占领滩头阵地似地抢占生源、教育仅仅就是多考几个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教育就是政绩……,凡此种种,我们普通人的确无能为力,但每每看到路灯被毁,花木被摧,奥运会开完没几天场馆外已是一片狼藉之类的电视镜头,就不由让人想起素质,想起素质教育。是的,大家都在想办法,教育界的整体自觉还有一个过程,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拖不得,似乎也急不过去。而我依旧时常会想到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中的名言:“尽管眼下困难重重,但我依然有一个梦。”尽管目前素质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但我的理想中一直有一个素质教育还其本来面目的梦。

我理想中的班级模式 篇8

一、快乐是风

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三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离不开快乐、健康的集体环境。记得我女儿暑假期间曾说:“在家好没意思,我想上幼儿园了”。可见孩子内心对她的幼儿园充满期待。那么到了小学,中学呢?是否依然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校、班级充满期待呢?因此,拥有一个快乐的班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不仅能感受欢乐,而且还能创造欢乐。那么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快乐的班级呢?

在文体活动中发现快乐、营造快乐较为容易,如何在学习、管理过程中始终保持快乐情调,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小家庭,也有人际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为复杂、最能影响班级气氛的重要因素。假如以动则训斥惩罚的手段来管理班级,那么师生关系必定紧张有隔阂,甚至是对立。这就要求教师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这个老师。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真心付出,师生距离自然就缩短和谐了。

二、梦想是帆

这里的梦想不是一个近期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人生愿景。一个班级如果绝大部分学生只盯住现实目标——考上一所理想高中,也许这个班级的学风很好,但并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与梦想相伴的是主动性、创造力和坚韧品质。这些对一个孩子的人生发展十分重要,远不是一个好的高中所能代替。让班级的每个孩子敢于梦想,拥有梦想,充分发挥梦想的激励性和感染力,不仅能有效解决许多现实的学习思想问题,更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提供腾飞的动力。

这一点上我尽量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来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如晨会、班会、语文课上、甚至是走廊里出色校友的介绍。

学生周雯平,刚进入班级时成绩很一般。她平时言语不多,但是学习上进有韧劲,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的要求。后来成绩慢慢有了起色,从三百名到两百名,到一百名,后来到了初三,已经跻身前50名,后来顺利考取重点高中。三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可见一个人拥有梦想,坚持梦想,定能实现人生的辉煌。这种从我校走出去的成功事例很多。有了这样的榜样力量,孩子们自然明白成绩的暂时落后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有坚持,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三、竞争是桨

我们都知道一个集体需要团结,但这并不排斥竞争。竞争,不管是作为一种人性还是生存需要,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理所应当成为我们的教育内容。

这里的竞争当然不是狭隘的不择手段的自我实现。我们强调的是友善和公正,竞争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人都有所提高,都更加自信。在班干部任用方面,在学习目标的规划方面,在文体活动中,我们都应该巧妙地使用竞争机制,恰当地利用竞争心理,在班级中营造浓郁的竞争氛围。

我曾在后面黑板上开辟出一块心愿墙: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奋斗格言以及下次考试你的对手姓名写在即时贴上面,后面的黑板,倒也是花花绿绿,很好看。其实更好看的接下来的这场比拼,赤裸裸的宣战,到底鹿死谁手,就看谁更努力了。一个班级良好的竞争氛围,向上的学习气氛也就悄悄形成了。当然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动脑思考。

四、毅力是舵

一个理想的班集体应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求学路是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人生之路,困难与失败总是与我们相伴而行。如果学生丧失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就等于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犹如一艘没有动力的航船,最终只能葬身茫茫大海。这时曾经的理想和目标,就是五彩泡沫,最终化为乌有。为此,我经常给学生看一些励志短片,读励志美文,树立励志榜样,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困难、挑战极限的顽强拼搏精神。

以上四个要素是一个班级在我理想中的状态。一个品牌班级的打造需要过程,一个品牌班级的形成更需我们煞费苦心经营。但若能具备了这四个要素,这个班级就具有了真正的班魂,这个班级就会像一艘高扬巨帆的航船,在强大动力的驱使下,高奏凯歌,一路驶向理想的彼岸。

我理想中的初中生活 篇9

没有挑战的学习显得那么乏味,我理想中的初中生活必定充满挑战。正因为有了这些未知的挫折,才把单调的蓝天渲染得五彩。一向都说我们只是一群宠坏的小孩,但其实我们更渴望那种登上极点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当我们面对空前强大的困难时,我们会一次次爬起,直到阳光重又驱散乌云,照在我们伤痕累累却倔强执着的脸上,我们心中会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们:你正一步步走向坚强。

没有诗意的生活显得那么苍白,我理想中的初中生活一定满怀诗意。傍晚,携手好友漫步校园,落日的余辉洒落湖面、水中探出脑袋的鱼被盖上一层黄昏,微风徐徐吹来,吹乱我们的发丝,彼此会心一笑,背靠背坐在假山旁手捧一本诗集,用心来玩味,没有过多的言语任由风在我们耳边呢喃,远处,亭子里的师生在愉快地交谈,打破了师生之间的代沟,原来也可以成为朋友,共同钻研难题,一起讨论对生活的态度。这一刻,心中只剩下安静,好希望时间能在这一秒静止„

没有友情的日子显得那么单调,我理想中的初中生活飘散着友情。

初中,如此耀眼的字眼,在它背后,又蕴含着多少自觉,多少独立。踏进中学,一切都变了,耳边没了父母的唠叨,我们也不再嬉闹,只在画纸上勾勒初中生涯的蓝图,过自己理想的生活。

我理想中的生活很绚丽,它到处充满着快乐,每一个角落都住着自由快乐的小天使,释放着灿烂的光辉。

早晨,拿着课本来到教室,在座位上翻开书本,仔细品味书中的景色,欣赏远久的历史,观看奇妙的生物,然后自由地在数学世界里探游,快乐地在英语王国中遨翔。当老师迈进教室,便放慢自己的脚步,让自己的音乐随着老师的节奏慢慢地奏起。

当烈日升到半空,进行午休时,我将闭上双眸,回想教过的知识,任由一切思绪在自己脑中飘浮„„上课时,认真听进,将所得的知识一点一点慢慢地输入脑海;还要在练习本上写上与课文相关的内容,随时翻开细赏。遇上自习课,不再像上学一样,与同学吵吵闹闹,嘻嘻哈哈,我将翻开书本,认真复习这一天当中学过的知识,弄清课上不明白的问题,向同学探究、交流,再仔细捉摸,记入脑中。

我还会仔细了解中学的学习环境,在同学之间建立新的友谊,在新的集体中展现自己,好好学习,取得好成绩!

我心目中的理想校长 篇10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位东北地区的教委主任写过一本关于校长的报告文学,他用的书名是《圣园之魂》。“圣园”是校园,“魂”即校长的精神与思想。的确,校长应该是一校之“魂”。正是因为这个“魂”,学校才显出了生命的蓬勃生机。各种各样的“校长学”已经将优秀校长的素质描绘得淋漓尽致了,我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呢?我心目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一、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

苏联曾经有一位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他说过: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的中介人。在这里,加里宁说的是教师,但我认为,这话同样适用于对校长的评价。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也是教师,是特殊的教师,其特殊性在于他是教师的教师。一个个的教师聚集在学校,而校长便是这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聚集教师精神的一种力量。

任何一个校长,任期都是有限的。即使有些地方搞校长任期目标制,有的校长可能当的时间长一些,但是,他当的时间再上,在学校的历史上,也还是很短暂的,是学校无尽发展长河中的一个环节。然而,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环节”,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校长,造就了我们学校的声誉,托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学校的沧桑变迁,学校的兴衰荣辱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我们校长的“魂”。完全可以这么说,学校质量如何,学校水平如何,学校境界如何,取决于校长。就像指挥战斗一样,校长就是学校的最高指挥官,教师们就像一个个将士,他们能不能英勇无畏地纵横驰骋,能不能义无反顾地奋力杀敌,能不能打一场场漂亮仗。就看校长能不能把他们的能量发挥出来,看校长能不能把全体师生的目标统一在自己的办学理念上。所以说,我觉得校长的使命、校长的重任是非常非常重大的。校长要实现这样的价值并完成这样的使命,需要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是奉献精神,第二是人文关怀。

先谈奉献精神。“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我非常赞同这种说法,它把教育既看作一门科学,又视为一种艺术,但首先是当作一项事业,而事业就意味着献身。应该说,现在并不是每一位教育者都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并愿意为它献身的。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先生曾就教育问题说过一段话,讲得非常好,让我很感动。他说:“人生歧途,尽管客观世界五光十色、变幻莫测,但是人生歧途无非有两岔,一是为己,一是为他。人追求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希腊古代哲学家曾经说过,对于精神的追求,是追求神圣;对于物质的追求,是追求平凡。千千万万的教师选择的是做蜡烛,永不熄灭的蜡烛,他们追求的是国家、民族、学生,追求的是精神,是神圣。教师的可敬,在于他们选择了一条永远光辉的道路。可能终其一生,教师也成不了百万富翁,但他们是富足的。在这样一个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难道不值得所有人为他们三鞠躬吗?”教师的献身精神是如此,作为教师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校长,更是如此。

我一直认为,对于校长这个职位,你把它作为谋生的方式来做,是一种做法;你把它作为追求的事业来做,又是一种做法。是否有事业心,这决定了校长的境界。如果仅仅作为谋生的方式,根据职业道德去做,尽心尽职,不迟到不早退,完成我职业所规定的工作,从职业上来说,这是无可指责的。但是,这仅仅是为稻梁谋,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干事业却不是这样,事业是无止境的。一个人,只要把他的职业作为事业来做,他的追求,他的理想,他的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就会奉献。当然,这是在他基本的生活条件能够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所以,我认为没有一种奉献精神乃至一种献身精神,就不要去做校长。就像有的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没有爱心,你不要来做教师这一行。我觉得对一个校长的要求,应比一个教师的要求更高一层。他必须把学校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校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再说人文关怀。我经常会跳出教育去看教育,这是我和很多教育界朋友不太一样的地方。只有跳出教育去看教育,你才会更清楚地看到教育是什么样的。我们知道,社会的质量在本质上取决于学校的质量。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学校教给孩子的一切,就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精神风貌,有什么样的道德风尚,有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有的校长总在埋怨社会,最著名的说法是“胳膊扭不过大腿”,说什么“学校里几年功,看了电视就一场空”。我要问一问:为什么学校是几年功,看了一场电视就一场空呢?这恐怕说明你的几年“功”是假功,就像“法轮功”一样。

这些校长在埋怨社会的时候,能不能对学校本身、对自己的办学思想进行一点儿反思?所谓“胳膊扭不过大腿”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有一点应引起我们校长的注意,这就是我们的校长是否具有一种人文关怀的境界,并重视学生的人文关怀。要使学校的教育内化为学生的人格,转化为学生的信念,就必须让学生吸收丰富的人文精神的养料。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够站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制高点,能拥有广博的人文情怀,对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有一种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那么他离开学校步入社会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他的心灵深处都会始终燃烧着一支崇高精神的火炬。

现在的学校相对比较封闭,是关起门来进行“自循环”,很少与我们的社会进行沟通交流,没有对人类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继承。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是不可能有人文关怀的。要想具有人文情怀,读书显得尤为重要。一个不读书的人,不可能有人文情怀。要培养人文精神,首先要从接受人类文明的最精华的东西开始下手。凡是读书多的孩子,一般来说,其视野必然开阔,其精神必然充实,其志向必然高远,其追求必然执著。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个高的升学分数,更重要的是拥有对未来理想的一份憧憬,对人生信念的一种追求,最重要的是他真正学会了怎样做一个人。如果校长没有人文关怀、人文情怀,就不可能有教师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没有教师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也就说不上学生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当所有的学校都有人文精神的时候,我们的社会就有正气,就充满希望。

二、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长

我认为,作为一个校长,如果他对学校声誉和形象看得很重要的话,他会尽他最大的努力去维护它。而学校的声誉又取决于校长的声誉和形象。但在中国,校长的声誉和形象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校长的声誉和形象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原因之一是校长的角色没有实现从“职务校长”向“职业校长”的转变。在中国,校长是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命的,在更大程度上看上级的眼色,听上级的命令,以服从为天职,这也导致了大多数学校校长都是急功近利,饮鸩止渴。在世界上,可能中国校长的“寿命”是最短的,如北京大学1898年到2000年的102年间有27任校长,平均每任不到4年,而1869年到1971年间哈佛大学只有4任校长,平均每任25年。任期太短,谁有心思放眼长量?谁有心思未雨绸缪?相反,如果走职业化的道路,校长就像企业家一样,接受市场的选择,学校与校长是契约关系,校长的职责是按照协议要求办好学校,不必过多地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而是相对自由地、创造性地实施自己的教育主张。

我前面说过,任何一个校长都是他所在学校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环节,学校的历史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校长的努力来维系的。但是我们国家还没有形成这样一种风气,即树立校长的形象。我到国外看到有很多的学校都很注重这一点。比如,日本有很多学校,在会议室或者是礼堂,都悬挂着一代一代校长的照片,不因为荣辱变迁而影响某一个校长在学校历史中的地位。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只要是做过某所学校校长的人,都应该在该校历史上留下痕迹。我在日本大约看过不下50所学校,到过的所有学校都有校长的照片。而在我国的学校,最多是在学校校庆的画册上,把我们几代校长的任职时间注明一下。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注意,这不仅仅是宣传校长个人,而是给校长一个提醒:你将给学校的历史留下什么?同时,也让学校里所有的人——所有的学生、所有的教师,都看看校长在这个职位上干了什么,为这个学校新添了什么华章,学校在他手里有没有进步,有没有发展。我想,校长如果看到自己和自己前任的像,他的责任感会增加很多。

如果每个校长都努力为学校增光添彩的话,那么,他的工作尽管十分艰辛、但同时又十分崇高。人们常说,对学生的爱,是一个教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动力。而作为校长,他不仅要热爱学生,还要热爱教师,热爱学校。所以校长的爱更加博大,内涵更加丰富。

一所名牌学校的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是在几代几十代的校长竭尽全力、鞠躬尽瘁的奋斗下形成的。一个校长从校长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当他回首往事,能够像奥斯特洛夫斯基那样写一份无悔的人生答卷的话,我想那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校长。天津的韦力校长就是这样一个校长。韦力在为我主编的《中国著名校长办学思想录》一书撰稿时,曾写过这样一段非常感人的话:“四十一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我做校长时所做的一切历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一生的经历就在校长的岗位上度过,不但无怨无悔,而且感到自豪。我的学校毕业的校友成千上尤,他们大多在社会主义建设岗位上作出贡献,成为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他们用自己的实践证明自己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我的理想,我的革命事业的接力棒,已经在他们手上传递,我的生命价值得到体现。铁生命价值就是教育,就是校长。人生如果有来世,我来世仍要做校长。”我觉得,韦校长的肺腑之言的确是对他一生的校长工作的回顾,一张满意的答卷。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理想的校长,他的一言一行都应把学校的利益视为至高无上,都应把学校的声誉视为至高无上。

三、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的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 这里有三个关键:一个是人生理想,一个是办学理念,一个是办学风格。这三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校长应该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在讲理想教师时,对教师的理想讲得比较多,事实上我们知道,教师有没有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有没有。一个充满理想的校长,他会调动教师的激情,他会挖掘教师的潜能,他会扬起教师理想的风帆。

我经常讲,一个没有理想的人生,必然是一个平庸的人生,必然是对人类、对社会贡献很少的人生。同样,一个没有理想的校长,也必然是一个平庸的校长,必然是对学校无所作为的校长。一个人所做的一切绝不会超过自己追求的一切。

理想是产生奇迹的源泉。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成长的经历,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我们生活中也可以举很多这样的例子。所有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杰出的人,无一不是开始就把自己奋斗的目标定得很高。我想,校长也应该是这样。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的道理,不想当杰出校长的校长也不是好校长,不想超越自己的校长更不是一个好校长。为校长一任,就必须造福校园一方。在你的任期内,你必须比前任做得更优秀,更卓越;你必须给后继者打下扎实的基础,你才能成为学校发展无尽长河中的优秀的一个环节。宋代张载讲过这样一话:“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只有志向远大,你的品德才能完美。志向不仅要大,而且还要恒久。这些都是从理想的角度讲问题。

校长的理想不仅是个人的理想,他必须把自己的理想作为教师的理想,把自己的志向作为教师的志向。在管理学里有这样一个词汇叫“共同愿景”。有一本非常流行的书叫《第五项修炼》,其中有一项修炼就是构筑“共同愿景”——就是学校追求的目标,达到的境界,让全体老师、全体学生都能知道得非常清楚,踏踏实实地追求。这实际上就是把校长的理想化成了全体老师的理想,化成了全体学生的行动。这在目标管理中意义非常重大。西方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三组人做同样的事,一组是有目标型,一组是没有目标型,一组是有短期小目标型。他比较了他们做事的效率,结果有没有目标大不一样。所以说,人生有没有目标,校长有没有理想,意义也大不一样。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要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并且灵活运用概括出来的结论。这是对学校实施教育理想的实质所在。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的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实行教育思想。”这句话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概括得非常精辟。衡量一个校长是简单的管理者,还是教育家,根本就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从哪里来?最重要的源头之一,就是对古今中外的教育名著、教育大师的理念的领会、学习与掌握。思想理念这个东西并不是凭空生成的。我非常强调要读书,在中国校长中真正系统地把握教育思想脉络的人还不是很多。但如果一旦进入这个境界,成长起来就非常快。系统地接受教育理念熏陶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大学里师范专业的课几十年都是老三门,我们没有一套中国老师必读书目的体系。我认为,拟订这样的书目非常必要。应该让我们的教育者系统地读一些教育名著,不要多,哪怕是20本。这20本书你不读,不能做教师,更不能当校长。因为一个没有系统接受人类历史上教育思想财富的人,他不可能有博大的教育情怀,不可能有远大的教育理想。思想这个东西不是凭空而来的,就像生产,要有原材料进行加工。你一片空白无法加工,你再想入非非,也是痴心妄想。

所以,我主张中国要启动一项教师读书工程,更要启动一项校长读书工程,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一本一本去读。没有源头,走不了多远。校长思想的产生还有一个重要源头,就是与人交往与交流。一个不善于交往与交流的校长也不是一个好校长。频繁的交流会给我们的教师、校长带来清风,带来观念的变革。在短时间内将别人精彩的东西接受过来,在工作中去探索,去运用,效果非常好。我非常主张我们的校长多交往,勤交往,而且和一流的大师们交往。校长还应善于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反思就是对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进行回顾与思考,写反思心得就是反思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我们的教育行为,看起来也许是平淡无奇的,但事实上,我们每天所面对的教育情形其实是不一样的,只不过你没有用心去辨别并用心去思考罢了。当你去思考,去观察时,你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如此之美,教育原来是如此之美,学校原来是如此之美。你去看一些教育家,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很平凡,他们只不过是比我们更多地记录了他们的教育生涯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花了一点儿时间读点书而已,只不过比我们多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教育行为而已。教育家并不遥远,每个校长都可能成为优秀的教育家,所以我们的校长一定要学会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

所谓“办学风格”,我觉得就是校长富有个性的教育思想在办学上的体现。怎样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一个校长当然必须踏踏实实地去做。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历史不会记住苦劳,历史只会记住功劳。而“功劳”就是你的创新,你的风格。第一是特色,第二是特色,第三还是特色。特色才是你与众不同之所在,才是你超越其他校长之所在,才是你鹤立鸡群之所在。学生没有特长,教师没有个性,学校没有特色,这是教育极大的悲哀。对歪才、怪才不要耿耿于怀。我们应该容忍孩子们,容忍教师们,应该让学校办出特色来,办出风格来。有特色、有风格,才能有风采,才能有地位。而办出一所富有鲜明个性特色的学校才是作为校长应该赢得的人生的辉煌。

四、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

我心目中的理想校长,应该具备一种人格魅力。构成校长人格魅力的因素当然有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校长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作为校长来说,宽广的胸怀十分重要,因为校长的宽窄,校长的大度,将决定你能否容纳最优秀的人才。

校长宽广的胸襟,首先体现在他能够接纳不同的教育思想。蔡元培办北京大学提了八个字:“学术自由,兼容并蓄。”他把很西方、很海派的教授引入北大,也把很传统、很保守的教授留在校园,让他们各尽所长,争奇斗艳。这使北大不但成了真正优秀的大学,而且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因而孕育了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思想大师。一个校长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不行,但只有自己的教育思想也不行。校长不但自己应该尽可能兼收并蓄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教育思想养料,而且也应尊重学校里不同老师的各种观点、各种想法。要尊重教师的思想个性一,要鼓励教师们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唯有充满思想气息的校园,才能培养出富有思想的一代新人。如果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声音,即校长的声音,那么,这个学校很难说是有生命活力的学校。

校长的宽广胸襟,还在能够宽容教师的教学个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但个性只能靠个性来培养,没有教师的个性,就绝对没有学生的个性。在学校,教师的个性往往体现为教学的个性,而教师的教学个性又往往是他创造性能力的体现。然而,应该看到,现在学校里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有的校长习惯于什么都统一:教学风格、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案的写法等等,都要求所谓的“规范”。在这样的学校,有个性的教师往往得不到校长的承认。

我认为,作为一校之长,当然在宏观上应该对学校提出一些统一的目标和指导性的意见,但宏观的蓝图要变成具体的现实,恰恰需要每一位教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且不说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对象应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即使相同的学科、相同的年级、相同的学生对象,也可以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师不一样嘛!所以校长一定要宽容教师的教学个性,扼杀了教师的教学个性,就扼杀了创造性。缺乏创造性的教师,绝对培养不出富有创造性的学生。真正有宽广胸襟的校长,一定又是善于虚心向教师学习的人。我们校长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全面一些,但一个校长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超过教师。怎么办?最好的办法还是老老实实向教师学习。这里又涉及到校长和教师的关系问题。校长与教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但这只是校长、教师关系的一个方面,二者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校长与教师还是共同从事教育实践、共同探求教育规律的志同道合者,也就是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既然如此,校长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向教师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绝不会降低校长的威信。许多优秀校长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校长不但要善于读书,还要善于读“脑”。一个善于读周围教师的“脑”的校长,才是真正高明的校长。

五、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

在今天这个时代,校长的确不好当。因为他的社会角色往往很多,他要扮演不同角色:大多数时候是教育家,但有时候又是企业家(要考虑学校发展所必需的经费),有时候可能又是社会活动家(为了学校发展必须与社会打交道)等等。因此,一个优秀的校长应善于处理好各种关系,这一点特别重要。

第一是要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领导的关系,争取领导的支持。任何一所学校的发展都离不开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因此,校长要经常主动地听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意见,主动接受他们的指导。对于上级指示,不仅仅是尊重,而且要服从。即使在思想上暂时还有不同的看法,但行动上都必须服从。当然,有时校长对办学可能有一些独特的思路,这就需要校长与上级领导加强交流与沟通,以争取上级的理解与支持。

第二是要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现在中国的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制度来支持教育,这就往往需要校长主动与有关企业建立联系,争取企业的支持。说到争取企业的支持,可能有人只想到在办学经费上的支持,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一点。吸纳社会和企业的资金辅助办学,是政府所提倡的。但是企业的支持,还不仅仅是经费上对学校的赞助,还应包括让企业家们从社会的角度,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教育提出一些建议,这往往能开拓我们的视野。另外,通过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沟通,甚至包括拓宽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都是很重要的。

第三是善于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要学会主动地关心社区,关心社区的发展,关心社区的命运,主学校和社区共同成长,学生和社区的居民共享教育成功的喜悦。做的好的校长都十分重视和社区的关系,非常善于利用校园所在社区的丰富资源。我们学校的资源也要尽可能地向社区开放,像学校图书馆、体育设施等。一个校长没有社会产、责任心,怎么可能希望社会来关心你?学校要有社会责任感。

第四是善于处理好与其他学校的关系。在“应试教育”多年的影响下,学校之间的关系往往很紧张。其实,竞争并不妨碍合作,而是在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竞争也好,合作也好,并不是只有一个赢家,也不是只有一个输家。学校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既作对手,又做朋友。对于差的学校,优秀学校衣责任有义务去帮助它,改造它,提升其办学水平,走共同发展的道路。

六、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我的理解是: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科研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成败、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支持不支持,鼓励不鼓励,组织不组织,带头不带头。

对学校来讲,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越是教育科学研究搞得好的学校,越能体现出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教育科研又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它能让所有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真正花在对自己工作的研究和思考上。同时,教育科研是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名教师的重要途径。因此,教育科研的投入是一个校长最有远见的投入,而轻视教育科研的校长显然是缺乏远见的校长。

校长应该怎样组织教育科研呢?

第一,校长要善于组织教师读名著、学理论。教育科研的身体力行来自实践,但要驾驭实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论功底。校长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就要组织教师认真攻读教育名著。

第二,校长要努力邀请名家到学校谈经验、作指导。和名家联系与对话常常能使我们得到意外的收获。在部分名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给我们许多启迪性的思想。听取他们的经验,接受他们的指导,能使我们一下子缩短摸索的历程,达到与他们对话的境界。名家都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社会联系,他们能及时告诉我们最新的教育信息,帮助我们与外界进行交流,把我们带到窗外的世界。所以我主张,搞教育科研要抓住大师,和大师对话。

第三,校长可联系高校来办基地、做实验。有的课题要我们中小学自己操作可能有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请高校一起来做课题。中小学校长、教师通过与高校一起做课题,就自然知道并真正掌握了课题设计、抽样、检验、取值等教育科研的环节和方法。这是学校受到教育科研基本训练、提高教育科研水平的一条捷径,比自己摸索或单纯看书要强得多。

第四,校长应积极举办学术研讨会、科研咨询会。中小学,尤其是条件较好的学校,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科研咨询会,也可以主动地争取承办一些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这些活动对学校来说,虽然需要一定的投入,但带来的效益往往是多方面的、长久的、难以估量的。通过这种活动,学校教育科研水平能得到提升,教师以及校长本人的能力和知名度能得到提升,学校办学的境界和品位能得到提升。

第五,校长要善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学校教育科研的主体是教师,要搞好本校的教育科研,最主要的是要依靠本校的教师。校长要采取各种办法,建立有力的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大力建设好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教育科研骨干队伍,使之发挥重要作用。这样,学校教育科研才能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真正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

当然,校长组织教育科研最有效的方法,是自己带头从事教育科研。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校长只有身体力行地投入科研,才能召唤广大教师志同道合、真心实意地走到一起来搞科研。只有自己在科研上作出成绩,才能对教师具有真正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也才能使校长在教师心目中具有一种源于学术的人格魅力。可以这样说,凡是真正优秀的校长,同时一定是一个教育科研的追求者和成功者。

七、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

学校不仅仅是校长大展宏图的天地,也是教师大显身手的舞台。校长要特别善于为教师创造辉煌的舞台。学校发展的前提,就是教师有没有这样一个辉煌的舞台。校长的使命就是搭台,让每一个角色都表演到位。校长就是要把教师推到前台,让教师做主角。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里是没有主角、配角之分的,每个人在自己的具体岗位上都是主角。校长就是帮助教师更好地成长。

校长什么时候最得意、最精神?应该是教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时候。校长的领导艺术就体现在让每个教师的潜能得到发挥,让每个教师为你拼命工作。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有相当的潜能,这个潜能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取决于这个校长对每一位教师的态度,给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一句话,看校长能不能凝聚人心。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曾说过这样的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在他看来,教师最大的成功与最大的快乐,都在于学生超过自己,值得自己崇拜。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校长的成功在于教师的成功。校长要想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有成功感。

高明的校长并不怕教师抢自己的“风头”,相反,他总是鼓励每个教师去追求优秀,追求卓越,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探索,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成名成家。而且,这样的校长总是甘于为教师的成长做铺垫性工作,总是尽一切努力让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跳得更高,做得更棒!苏霍姆林斯基曾自豪地说,在他的帕甫雷什中学,有一批称得上“教育家”的教师。而我认为,如果一所学校产生了一大批名师,乃至产生了教育家,这样的学校绝对是第一流的学校,而这样的校长当然也是绝对第一流的校长。

要让教师成功,前提是校长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位教师的个性特点,这就需要校长经常与教师进行平等地心与心的交流,进行平等坦诚的沟通。只有善于走进教师心灵的校长,才会真正懂得教师需要什么,才会真正满足教师的需要,才会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创设他所需要的成功条件。在这样的校长手下工作的教师,会有一种幸福感,他会发自肺腑地产生“士为知已者死”的工作激情,而这种激情最终会使他走向事业的成功。拥有一大批事业成功的教师,恰恰标志着一个校长的成功。

八、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优秀的校长,能够使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者,能够让学生一走进校园,便受到一种真善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校园环境并不是教育以外的东西,它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教育本身。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提出:“让学校的每一堵墙壁都能说话。”这就是注重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

学校总是和活泼可爱的孩子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校园首先应该是孩子们心目中的花园和乐园。苏霍姆林斯基在创办帕甫雷什中学之初,亲自为学校的修建设计蓝图。他首先考虑的是学校要有大自然的美,要有鲜花和绿树。后来建成的帕甫雷什中学经常被苏霍姆林斯基在著作中称做“我的蓝天下最美丽的学校”。现在一些学校越修越豪华,但就是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远离孩子的心灵。在这样的学校,可能有喷水池,却没有足球场;可能有塑胶跑道,却没有学生在兴奋时可以打滚的草坪;可能有不锈钢雕塑,却没有供学生可以胡乱涂鸦的地方……真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应该是“目中有人”的环境:崇尚自然,同时又以人为本。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除了自然环境,校园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学校应该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庄严殿堂。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应散发着优秀文化的气息。凡是第一流的学校,都非常注重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

所谓“校园文化氛围”,我想至少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学校要让学生知道学校的过去走过的历程,知道从自己学校走出去的杰出人物,从而产生“今天,我为母校而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而自豪”的进取精神。

二是设臵“硬性”的校园文化标志。比如在校园专门辟出空间作为“艺术墙”、“生物角”、“文学园”,等等。要让学生在校园的每一个地方,都看到智慧的火花在闪烁,进而点燃自己的智慧之光。

三是结合各种特殊日子举办各种活动。注意,这里不仅仅指国庆节、教师节等一些大的节日,还包括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纪念日。比如,“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纪念”等等。

四是多开展一些供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创造的活动。比如学生电视台、学生广播站、科技活动月、艺术节等等。

五是多组织一些学生社团,让学生的才艺得到更好的发挥。如读书会,书法协会、舞蹈协会,等等。

校长是学校的总设计师,校长是学校环境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校长的境界也可以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因为学校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反映校长的精神。学校的环境最能体现出该校特有的气质,最能反映出学生和教师的精神风貌,当然,也最能反映出校长的文化品位与教育追求。

上一篇:幼儿园大班《小学课堂》活动方案设计下一篇:品牌策划与管理-传统品牌管理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