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岗位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2025-01-23

局长岗位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8篇)

局长岗位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1

1.在局长领导下按照分工负责制的原则,协助局长做好工作,并对局长负责。

2.按照局长分工,各自对分工范围内日常工作,积极认真、守职尽责地处理。负责贯彻实施局长办公会议的决议和决定,并对有关科室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协调工作关系。

3.工作中,凡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事宜,副职应明确提出0己的意见,经研究决定后组织实施。及时向局长汇报分管工作的进展,报告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重大事项。

4.做好分管科室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抓好机关建设,对分管工作、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向局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5.做好组织上安排的各项兼职工作,以及临时性、突击性和局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局长岗位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2

陈学文1950年5月, 福建省人民政府设立劳动局。同年10月, 陈学文被任命为省劳动局局长。12月22日~28日, 福建省第一次劳动工作会议召开。

1951

王竞成 (女) 1951年1月被任命为省劳动局局长。同年6月, 福建省召开全省第一次失业救济工作会议, 贯彻以转业训练、介绍就业为主的解决失业问题的方针。

1952

崔予庭1952年8月, 省总工会副主席兼任省劳动局局长。同年9月, 第一次全省劳动就业会议召开, 决定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4市成立劳动就业委员会, 进行失业登记工作。

1954

吉人1954年10月起任福建省劳动局局长, 其任内时间达近10年。从吉人开始, 改变了福建省劳动局局长任期在一年左右的历史。这一阶段, 是招用工人和发展生产的关键时期, 也是实行城乡有所区分的时期。

1964

高振洋1964年7月至1966年6月任省劳动局局长。期间, 福建省委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领导小组成立。

1973

何萍1973年12月, 复设福建省劳动局。1974年1月, 何萍被任命为局长直至1979年11月。1979年初, 福建省根据中央部署, 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作重大调整, 缩小上山下乡范围, 下乡知青逐步返城就业。

1979

胡洛余1979年11月至1988年1月任福建省劳动局局长。1980年9月, 福建省劳动就业会议召开, 改革统包统配的就业制度, 实行“在政府统筹规划和指导下, 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 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方针。此阶段是改革开放之后, 人们思想观念大碰撞的阶段, 也是劳动保障工作开始改革和发展的阶段。

1988

林少顷1988年1月起任福建省劳动局局长。 (详情见本期专访)

1993

郭成土1993年3月起任福建省劳动局局长, 1994年11月起任福建省劳动厅厅长。 (详情见本期专访)

2000

王克益2000年4月起担任组建的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详情见本期专访)

2005

钟维平2005年7月任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2009年8月任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详情见本期专访)

之后, 由于文化大革命爆发, 劳动局名称几度更替。至1969年9月, 省革命委员会设立劳动管理站, 管理全省劳动业务。同年底并入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民事组, 设劳工组。后又划归生产指挥部计划组领导。

局长岗位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3

摘要:高职院校以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如何通过实训课程提高毕业生的岗位就业能力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在实训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构建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实训课程体系,并对实训课程的开发提出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关键词:实训;课程开发;市场需求

在学习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目前高职院校必须从根本上切实转变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方向,努力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文件中提出要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因此,如何对实训课程进行开发设计将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个关键环节。本文将以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为例对实训课程开发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

一、人才需求分析是实训课程设计的前提

所有高职专业的教改活动都万变不离其宗,即离不开该专业设置的最初定位,这是一切行动的源头。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趋势,设置某个满足市场需求的高职专业,围绕市场动态对该专业进行相应的教改活动,这是符合事物发展逻辑规律的做法。任何违背该做法,不考虑市场需求,闭门造车设置专业,主观想象进行教学改革都是本末倒置和缘木求鱼,结果不是自相矛盾就是陷入循环的怪圈不能自圆其说。因此,实训课程的安排和设计必须满足就业需求的要求。所谓“工学结合”即工作和学习的结合,实训课程必须起到结合点的作用。对专业人才需求市场状况、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结构进行详细分析是必要前提。

1.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前景

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是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社会保障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社会人的基本需求及政府的基本社会政策之一,其目的是使公民在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的情况下,能够从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帮助和服务,是现代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社会保障在稳定社会、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劳动就业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的研究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劳动保障事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因此,当前劳动社会保障系统本身需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一大批具有劳动社会保障专业知识人才,需要尽快提高服务质量,努力赶上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水平,才能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与此相对应,对相关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该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全面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急需人才,具有长久稳定的就业潜力。因此,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虽然是一个新专业,但其社会需求十分强烈,需求量极大,其专业发展前景极好。

北京是全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中心,吸纳了全国各类人才在此就业,并且具有极大的流动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变,其中涉及到各类人口的就业问题、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贫困人口和老龄化等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会更加突出,对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的需求会更大。因此,仅仅从北京的经济发展情况看,对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的人才都呈现出较大的需求,有较好的专业发展前景。

2.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岗位

市场对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更多的是熟知国家和地区劳动法律法规制度,掌握具体劳动保障领域相关业务流程,能适应新劳动人事管理形式的不断变化,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前北京市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更多的呈现社会化的态势,对劳动社会保障专业人才需求的岗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劳动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相关岗位。随着各企事业单位用工社会化和合同化的深入,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等普遍转向社会统筹管理。劳动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承担这一重要的工作。其中涉及到的业务包括“五险”业务办理,如养老金的缴付与发放、工伤和医疗的支付等,随着社会保障系统的完善和网络衔接的普及,还会涉及到劳动社会保障政策咨询,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等。

(2)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相关岗位。目前社会就业形式多样,人员流动性很大,劳动者的维权意识在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重,导致企业同劳动者在雇佣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日渐增多。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平稳发展,这是劳动社会保障领域另一个重要的工作。此类岗位涉及的有:劳动争议仲裁书记员、劳动争议仲裁员等。

(3)企业劳动人事部门相关岗位。在我国,由于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利益保护的倾向性,以及地方劳动法规的许多细节规定,企业在人员雇佣方面要特别注意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以及员工关系调解问题。此类岗位融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律事务以及劳动争议调解的主要工作内容,目的是强化企业劳动人事管理,协调企业用工矛盾,提高企业竞争力。

(4)社区劳动保障管理岗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强,我国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了重点转移,其中之一便是社会保障的社区化,并由此带来社区劳动保障管理专业人才的严重缺乏。依托区县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负责实施本区范围内的业务管理和指导服务。各街道(乡镇)创建就业与社会保障—体化服务网点,立足社区,集岗位开发、职业指导、就业培训、特困群体安置、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功能为一体,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岗位包括:社区就业服务,包括职业推荐、职业指导、下岗人员社区管理、失业人员开业创业指导、外劳力管理等方面,劳动保障信息化管理,使居民在社区内即可获得所需的劳动保障信息。劳动保障法律,为居民提高劳动法律咨询以及劳动争议调解员、仲裁员等。

3.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根据以上不同岗位的情况,要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所需的人才必须是具备两方面高素质的人才。即扎实的综合业务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这两方面要求是相符相承、互为基础、密切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类素质。只有具备扎实的综合业务素质,才能有能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在工作岗位中随着工作的发展而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保证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愿意尽心尽力的提供优质的服务,避免人为的差错。而具备扎实的综合业务素质可以使毕业生依靠自身的能力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从具体业务活动来讲,以上相关岗位的人才必须具备下面三方面的能力。

(1)业务办理能力

包括:熟练应用社会保险软件从社保中心角度处理各项保险业务的处理能力,从企业角度办理各项保险、管理人员劳动合同的能力,独立分析各种劳动纠纷并合理处理纠纷的能力,具备

人力资源管理各项职能要求的基本工作能力,如招聘、培训计划的制定、职位说明书的编制等。

(2)沟通能力

指面对不同组织、个体和各种事件时交流信息、处理各种矛盾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书面报告、组织协调等。

(3)学习能力

指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能利用所学知识和自身的能力快速收集资料进行分析、汇总、找到问题解决方案并提高自身认识水平的能力。包括: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总结判断等。

二、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现有实训课程的问题

结合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目前现有的实训课程,以及实训课程教学运行情况,我们可以窥一斑而见全豹,可以对其他高职专业在实训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反思。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现有实训课程有沟通技能训练、劳动争议处理实务、社会保险业务训练、劳动争议仲裁模拟等,在实际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训课程难于脱离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实训课程应该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技能上的进一步深入训练,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设计以及亲身经历的实践能力。由于在理论课程的学习阶段不能及时进行训练,加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固,经常出现在实训课堂上重复大量理论课堂上学过的内容,实训课大多数时间变成了理论教学。另外,学生习惯于被动的听课,在实训课堂上也习惯于教师讲,而自己懒得动手、动脑。在教师布置训练的项目后,学生不能按时完成项目训练,教师不得不把项目训练从“做”变成了“讲”和“演示”。最终实训课程又和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一样了。

2.实训课程设计不完善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计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系统而又扎实的实训课程设计与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从实践看,日前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训课程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训内容仍然不足,无论是所占课时,还是设计的课程种类都不能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二,各项实训课程在各学年的分布不尽合理,同理论课程的匹配有待调整。第三,实训设计中对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意识、协调能力等职业素质的培养体现不足,也是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3.实训课程缺乏系统的教材

由于实训课程基本上是教师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就业可能的工作岗位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在实际授课中不如理论课程那么成熟和完善,所参考的仅仅是备课的讲义和教案,缺乏较为系统和全面的教材。因此,很难使实训课程发挥应有的作用。应该说,每一个高职学校,每一个高职专业的实训课程都是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不应该也不可能从社会其他地方找到合适的教材,只能是在学校的鼓励下,由教师将多年的实训课授课经验总结编成系统的教材。这需要相应的机制来促成。

4.实训课程的效果不佳

虽然不同专业根据高职理念开设各类实训课,但从实际运行效果看并不好。各实训课最终的结果没有达到设计的预期,原因是多方面的。工科院校实训大多在仿真车间进行,车间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设备,实训道具真实可感,学生面对的就是将来职业岗位所要面对的环境和设备。作为文科院校,实训课培养的技能大多不具体,更多的是一种综合_生的能力,为学生设立的公司、市场情境更多虚拟性,软件因素多于硬件,其间的业务往来和工作流程大多数情况下排除了不可知因素的突变性。学生在实训课上参与热情不高,对于实训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对自身能力提高的期待不强烈,往往是任务布置之后,在实训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冷场,出现教师“点将”、讲评时间多于学生“表演”时间的本末倒置现象。实训前预定的目标和计划难以按照预想完成,实训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三、构建以满足就业需求为目的的实训课程体系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人才需求分析是实训课程设计的前提,构建以满足就业需求为目的的实训课程体系必须充分结合工作过程对岗位技能的需要,同时也要兼顾对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根据对劳动保障专业相关岗位技能需要的分析,该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应由以下几个层次构成。

1.培养学生基础技能的训练课

基础技能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是胜任任何工作都需要的技能,也往往是高职院校最容易忽略的一部分。许多专业过于强调对学生专业能力和技能的培养,但最基本的技能在学生毕业时却成了木桶的最短板,遏制了学生的发展。基础技能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如对三大办公软件的熟练应用,写作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办公设备的使用能力等等。目前在劳动保障专业通过理论与实践课的形式有所设置,但还不全面。

2.针对具体岗位技能训练的实训课

在劳动保障专业这一类实训课中,既有针对不同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训练课程,如针对社会保障服务中心业务办理技能所开设的“社会保险软件业务处理”课程,针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书记员岗位所开设的“劳动争议处理实务”课程,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开设的“人力资源管理实务”课程,针对社区劳动保障管理岗位的“劳动争议处理模拟”课程等等。另外还有针对众多岗位所需的共通能力的训练课程,如“沟通技能训练”,“人民调节”,“面试技巧”等。当然,现在劳动保障专业所开设的岗位技能训练课程还难于覆盖市场需要的各项技能要求,也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继续探索和改正。

3.培养综合素质的训练课程

培养综合素质的训练课程在目前的劳动保障专业中暂时设置不足,需要加以完善。主要包括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训练、自我组织能力训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等等。对于该类实训课,需要设计内容丰富、具有挑战性、以完成任务为导向的模式。

4.高仿真的实地训练课程

该部分课程在劳动保障专业实训中应该说最重要,因为高仿真的实地训练课程基本上是学生就业岗位的实地演练,是学生就业的前奏。这需要同用人单位建立互助双赢的实习实训基地来保证该类课程的实施,需要聘请用人单位行业导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训练。训练的内容应该就是学生就业岗位的真实工作内容,不过比实际工作更集中。在这类课程中,学生的所作所为同前面几类课程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有真实的反馈,由现实结果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考评,而不是教师的主管考评。

四、实训课程开发应注意的问题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专业实训课程的现状及以满足就业需求为目的的要求,高职院校实训课程开发应关注以下几方面。

1.注意实训课程同其他理论课程的关系

实训课程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其他理论课程不是平行关系,而是贯穿于理论课程之间。在实施中要把能力要素分解到各实践环节中去并循序渐进,以形成良好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职业技能,使技能考核与社会接轨。通过理论与实践、动手与动脑相结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研、实践作风,形成初步的技能和创新能力。

2.实训课程的设计要坚持目标性原则

紧紧围绕学校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坚持系统性原则,使体系内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和协调统一。坚持课程化原则,将实践教学的各种环节以课程形式进行组织、实施和管理。坚持开放性原则,增强实践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坚持全程评价原则,对学生的整个实践教学环节进行考评、控制和反馈。

3.整体提高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

实训课要围绕学生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大实训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实训课程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要从学院层面不断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以“三层次、四系列”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三层次”指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五系列”指实训、高仿真实践、见习实习、顶岗实习系列实践活动。

4.实训课程设计要充分体现系统性

实训课程设计既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实训课程之间的系统性,使实训课程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相互呼应,即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在遵循实践知识技能逻辑顺序的基础上,剔除不同实训课程中重复、陈旧内容,适当减少验证性实训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内容的比例,同时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科学研究成果,开发新的实训教学内容。

总之,对于—个专业的实训课程开发设计不仅需要随时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时还需要同行业部门建立密切的联系。实训课程体系的完善从学生角度来讲是对学生能力的完善,使学生从理论课程的认知达到真正的学习,即由于实践产生的经验所导致的持续行为改变。

参考文献:

[1]叶立群,纪芝信,汤海涛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刘占文,温景文: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

局长岗位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4

××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述职报告2007-02-06 12:27:2

5某年月我担任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以来,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领导和监督下,时刻牢记自己担负的职责,团结带领局领导班子和全体工作人员,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认真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各项劳动保障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三年来,劳动保障局先后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培训先进单位、全省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省政府表彰)、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省医疗保险改革先进集体、省劳服企业先进集体、省劳动争议处理先进单位、省劳动保障宣传先进单

位、省劳动保障监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行风评议十佳部门。我个人也被省劳动保障厅评为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个人,记三等功。

一、加强学习强素质,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

从乡镇党委到市直部门,工作性质和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针对劳动保障工作政策性强、涵盖面广、影响面大的特点,客观上要求我必须进一步增强统揽全局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为尽快适应角色转换和岗位要求,我把加强学习作为第一位的任务,牢记在心,勤学不倦。在学习内容上,突出政治理论、政策法律、业务知识三个重点,先后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了宪法、地方组织法、代表法以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在学习形式上,坚持以自学为主,基本每晚都挤出时间,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同时采取参加集中培

训、外出学习考察,深入实际调研等形式,强化了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学习过程中,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注重把学习与工作结合起来,在学习中增强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明确学习重点,有针对性地提高了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目的。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思想认识得到提高,理论基础得到巩固,知识结构得到优化,工作能力得到增强,为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恪尽职守履职责,努力开创劳动保障事业新局面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明确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这是新形势下对劳动保障工作的准确定位。我们根据各级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扎扎实实地抓了五项工作。

一是以推进医保改革为重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

保险制度改革自某年月日开始,至同年月日正式启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所有参保对象一次性纳入覆盖范围,一次性成功启动并稳健运行。参保人数占潍坊市的⒌全省的,列全省县级第一位,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以医保改革为起点,先后对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医药费管理办法进行了改革,实施了《企业女工生育保险办法》和《离休人员医疗保险管理暂行办法》,在处乡镇、街道设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基本建起了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五大保险于一体,连接城乡、覆盖全市的立体型社会保障体系。

二是以创办高级技校为重点,力促职业教育培训。我们适应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将××技校成建制划归潍坊市劳动保障局管理,并于某年月顺利申办潍坊市高级技校××分校,填补了我市没有高等职业学校的空白。按照高级技校设置标准,在开发区征地亩,投入万元,建设了高标准、高质量、现代化的新校区,使技校一举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县办技校,连续两年招生突破人,招生数量列全省县级技校第一位。同时,新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加快职业技术学校、家政服务学校、就业学校、就业训练中心等培训实体发展,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完善了培训鉴定就业的良性发展模式。

三是以建立政府促进、市场引导的就业责任体系为重点,强化就业再就业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决定》精神,我局联合个部门下发了贯彻意见,成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促进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机制。在本系统内部,按照三化要求,加快劳动力市场和信息网络建设,健全失业预警机制,推行政策咨询、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务输出、失业登记、社会保险接续等一站式服务,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开

展。某年名下岗职工顺利向失业保险并轨;某年新增就业人员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分别完成潍坊市政府计划的和;今年协同人事局举办了大型招聘洽谈会,与东平县达成了输入名劳动力的合作意向,全市就业形势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四是以巩固两个确保为重点,狠抓社会保险费缴拔。我们按照两个确保的要求,以实现参保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补、弱有所助为目标,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力促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清欠和扩面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某年征缴各项保险费万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费万元,完成,参保人员达人;机关养老保险费万元,完成;农村养老保险基金收缴万元,参保人员达人;失业保险费万元,完成,参保人员达人;医疗保险费万元,完成,参保人员达人;工伤保险费万元,完成;生育保险费万元,完成。某年,按时足额发放企业养老金万元,拨付机关养老

金万元,发放农村养老金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和生活救助金万元,支付医疗费万元、大额医疗救助金万元,支付工伤费万元,支付女工生育医疗费万元、生育津贴万元。

五是以扩张总量、膨胀规模为重点,发展壮大劳服企业。目前,全市劳服企业发展到家,吸纳从业人员万多人,某年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其中新郎、红星、昊宝三家直属企业完成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今年,新郎公司又投资亿元,在开发区征地亩,动工建设了新郎家俱城,届时将成为北方最大的家俱科研生产营销基地;昊宝公司投资万元,新上万套昊宝西服生产线。劳服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支持了全市经济,而且缓解了就业压力,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三、强化执法促规范,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市人大常委会某年修订的执法责任制目录确定,劳动保障部门主管实施 的法律法规部,协助实施的法律法规部。为执行好上述法律法规,我们针对执法任务繁重和执法力量薄弱的矛盾,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于某年成立了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大队,解决了编制、经费、人员、车辆等问题,保证了执法工作需要。实践中,以劳动法及其配套法规为准绳,牢固树立执法就是维权、执法就是服务、执法就是规范用工行为、执法就是和谐劳动关系的理念,认真落实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执法程序,明确执法重点,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某年共对个用人单位进行年检,查处举报案件起,下达《责令改正指令书》份、《询问通知书》份;对家拖欠社会保险费、拒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用人单位,申请法院依法强制执行;对家欠薪企业进行执法监察,清欠职工工资万元;检查使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家,为农民工补发工资万元,追回经济损失万元。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专项检查,取缔非法职业中介组织家。劳动保

障执法工作的加强,强化了企业依法用工、职工依法维权的意识,减少了群体性突发事件,保持了全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四、扶危解困办实事,认真解决代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劳动保障工作一直受到市人大高度重视,近几年所收到的代表议案也明显增多。我们坚持把代表议案当作检验自身工作的晴雨表,把反馈意见当作检验办理效果的回音壁,使办理代表议案与改进自身工作较好地融为一体。三年来,我局共收到代表议案件,全部按法定期限办结。对这些议案,我坚持主动和代表联系,当面听取代表意见,尽量使办理措施切实可行,办理结果代表满意。如接到魏金铸等代表提出的关于纺织服装企业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组织从西部招工的建议后,我们在局党委会上专题研究了办理方案,抽调相关人员参与了省劳动保障厅组织的西输东接工程,协调家企业参加了菏泽、东平现场招聘

会,达成了劳务供求合作意向人次,有效解决了我市服装用工短缺的问题。通过办理工作我深刻体会到,办理人大代表议案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措施、不断促进工作的过程,对推动劳动保障工作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在当前企业改革大潮中,劳动保障部门处于各种矛盾的结合点上,势必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我倡导干部职工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原则,着眼稳定大局和职工权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针对密州、龙都两处街办职工十几年的劳动保险遗留问题,我们积极向上级业务部门做工作、争政策,将原城关镇办企业名职工整体纳入社保统筹范围,为企业节省资金万元。针对宏润鞋厂欠缴养老保险费、破产后无资产变现、无能力补缴的实际困难,争取省厅和市局支持,由省政府批准核减了欠缴的养老保险费万元。作为改制重组为民营性质的县办企业,这在全省尚属首

例。针对医改前已关闭、破产、改制,无资金、无土地、无资产的家三无企业名退休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我们会同财政局调查核实,提出解决方案,报请政府批准,由市财政拨付了年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额医疗救助金,共计万元,彻底解除了这部分职工的后顾之忧。(还有:一是某年月份将三个居委会多名街居企业职工纳入了社会保险统筹范围,其中,退休人员名,妥善解决了他们的养老、医疗保障问题,每年可为街居企业节省资金多万元,年共节省街居企业资金亿元,一反一正可节省资金亿元。二是年来积极争取省劳动保障厅和潍坊市劳动保障局的政策支持,为符合条件的多名企业职工办理了提前病退、特殊工种退休、工伤致残离岗,减轻了企业负担,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超前处理了青年时装厂的历史遗留问题,安抚了多名职工的就业保障,解决了多万元的债务纠纷,同时,筹建了多平方米的培训大楼,为××市城市面貌增添了

新的亮点。)

五、坚持以人为本,着力锻造高素质的劳动保障队伍

我们把加强机关建设作为推动事业发展前进的基础工程,坚持五抓并举:一是抓学习。将每周一定为集体学习日,领导带头,全员参与,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法规政策和业务知识。为检验学习成果,今年四月份,组织全系统名领导骨干和业务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考试。二是抓作风。在全系统普遍开展三查三改活动,并召开领导骨干作风建设会议,针对问题挖根源、促整改,收到了明显成效。三是抓调研。围绕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先后组织专题调研次,参加调研人员人,形成调研报告篇,为领导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四是抓制度。制定了《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劳动保障系统责任追究制度》、《劳动保障系统财务审计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立规范,重约束。五是抓奖惩。组织领导骨干在年初承诺大会上

作出承诺,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就落实情况定期调度和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形成了比贡献、看业绩的激励机制。由于坚持不懈地抓自身建设,打造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干部队伍,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

总起来讲,到劳动保障部门后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显得相对狭窄,农民工参保问题还比较突出;执法监察力度不够,侵害职工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就业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结构性失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等。对此,我将以这次述职评议为契机,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组织带领全局干部职工,围绕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权益三项重点,发扬成绩、克服不足,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推

动劳动保障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在此,也恳请各位领导多提批评意见,继续加强对我本人及劳动保障工作的监督指导。

局长岗位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5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考核要求,下面我作2005个人工作情况述职报告,请审议。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班子成员的支持配合下,全身心投入工作,全力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领局班子和局系统干部职工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凝神聚力、重点突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

务。

一、重点突破、打造亮点、解决难点,整体推进劳动保障业务工作

年初,按照***市长“劳动保障工作全省创一流,全国单项创样板”的要求,工作中注重重点突破、打造亮点、解决难点,实现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发展,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http:///

1、重点突破,全面完成业务工作目标。对照省、市确定的劳动保障目标任务,围绕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关系调整4项工作,实施了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具体落实、重点突破。2005年省、市下达的40项劳动保障业务指标全部超额完成。一是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显著。去年,全市新增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省计划,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西输东接”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全面落实了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低于省计划1个百分点,保持了我市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二是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年初,通过市政府下发了《市企业职工生育保险管理办法》,标志着我市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为主的“五大社会保险”已经齐全。大力开展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各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省计划,社会保险支撑能力明显增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扭转了连续5年当期收不抵支的局面,失业保险征缴首次突破1亿元,实现了“两个确保”;医疗保险参保职工新增12万人,增幅居全省第一;生育保险开始实施6个月,实现参保人数32.8万人。去年,全市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净增64.6万人次,已享受社会保险人员达85.26万人次,是近年来净增人数和被保障人数最多的一年。三是技能培训工作取得了新进展。落实了“三年三千”新技师培养计划和“金蓝领”培训工程,建立了首席技师制度,实施了“技能扶贫计划”,全市技工学校招生7403人,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四是劳动关系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积极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突出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维护,加大了劳动关系协调工作力度,全市劳动保障监察、仲裁、信访共受处理劳动争议和举报案件12813件,涉及职工2.4万人。去年,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开展的整顿劳动力市场专项检查活动受到劳动保障部等四部门的表彰,禁止使用童工专项检查活动受到劳动保障部的表彰。

2、打造亮点,全力提升劳动保障管理服务水平。实际工作中,注重结合我市实际创新思维,积极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亮点工作。去年,省政府和省劳动保障厅先后在我市召开了小额担保贷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医疗保险目标规范化管理3个现场会,在全省推广我市的经验。

一是突出抓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工作。针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特别是创业难的问题,通过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加大发放贷款力度等措施,小额担保贷款促进再就业的功能越来越强。全市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170万元,扶持3350名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带动了597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二是突出抓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去年,市政府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列入为群众办的12件实事之一。为确保实事的有效落实,结合我市实际,创造性地实施了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星”级示范点办法,使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全市有17.7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实现了社会化管理服务,管理率达99.1;其中纳入社区管理的有15万人,社区管理率达85.5,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重阳节前我市开展的“万名退休人员大型广场展示活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报道,扩大了我市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影响面,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充分肯定,这项工作我市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突出抓社会保险费“一票征缴”工作。利用“金保工程”这一技术平台,实施了五项社会保险费一票征缴工作,有效拉动了社会保险征缴扩面。7月份将失业保险纳入一票征缴后,当月征缴额递增20以上,并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全年计划;10月份医疗保险纳入一票征缴,当月新增参保单位198户。这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我市配合“金保工程”建设实施的网上缴费试点也被国家劳动保障部确定为全国三个试点单位之一。

局长岗位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6

近两年来,我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整体部署和工作目标,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忘我工作,切实履行部门职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任务,为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贡献。现将我近两年来的任职情况报告如下,请予评议。

一、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 

任职以来,我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开展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一)认真学法,严格执法,切实保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

1、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直接涉及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是政府工作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焦点,群众谈论的热点,依法行政尤为重要。为切实提高自己的行政执法能力,我十分注重学法。任职以来,我千方百计挤出时间,既突出重点又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劳动法》、《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失业保险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修订)》等一系列国家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社会保险费征缴监督检查办法》等规章。

2、组织拟定地方性行政措施,进一步健全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加快建立健全我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和一班人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法律和部门法规,结合实际,组织拟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改革工作的意见》(××发[2003]3号)、《关于市属工业与商贸流通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发[2002]32号)、《××市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办发[2002]45号)、《关于大力推进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意见》(××发[2003]26号)、《关于进一步强化就业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发[2003]74号)、《关于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办发[2002]19号)等地方性行政措施,并由市委、市政府颁布实施,为发展我市劳动保障事业,全面推进企业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3、扎实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提高企业、职工守法和维权意识。我和班子其他领导一起,组织编印了《深化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改革工作宣传手册》、《给全市纳税人的一封信》等5种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共计8万多份,分发到全市企业和广大职工手中;先后3次举办大型的广场政策宣传咨询活动,接受群众政策法规咨询10000多人次,两次组织宣传车到全市各地进行了3个多月的巡回宣传,同时还多次在报纸开辟专版,在电视设置专题和电视讲话,让全社会深入、全面、广泛地了解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切实提高企业的守法经营意识和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意识。

4、严格行政执法,切实保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两年来,在劳动保障执法过程中,向我说情打招呼的络绎不绝,面对方方面面的招呼、压力,我有时也感到很为难,但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因此我从来没有打过一只电话,写过一张条子,要求有关科室的同志对某某人网开一面,只有语重心长做好一人一事的说服解释工作,恳求他们理解。一些亲朋好友说:×××做了劳动保障局局长,亲人不认,朋友不要。每当听到这些议论,我也为之苦恼,想想这是何必,但静下心来想,又觉得无怨无悔,我这样做虽然得罪了少数人,但却维护了政策法规的严肃性、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必要性。为此我个人在精神方面损失一点,值得。从而劳动保障的各项政策法规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的环境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执行:两年来,我局进行社会保险行政审批和评定3525人次,责令企业限期整改111家(次),作出行政处罚决定11个,作出仲裁、调解250多次,没有一例、一项、一次违反相关的政策法规。

(二)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

1、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一是主动汇报工作。全市深化保障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扩面征缴工作等重大活动,工作计划以及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的整改落实情况,我都主动向人大或人大有关工委汇报;劳动保障工作的重大活动、重要会议都邀请人大或有关工委的领导同志参加,并主动听取意见;局印发的重要文件都及时向人大报送。二是自觉接受监督。我局聘请的20位特邀行风监督员中,极大多数是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协委员,通过寄发行风征求意见卡、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接受监督。

2、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两年来,我一直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作为我倾听呼声、转变作风、更好地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途径。对人大代表的建议批评和意见,我都逐件研究,逐件签署批办意见,亲自安排人员认真办理。对确实不能解决的,我和班子一班人认真讲明原因,做好解释。为确保办理质量,建立健全了办理责任制,同时有完整齐全的归档,有督促办理结果的跟踪。去年我局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件,今年办理××件,都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代表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

3、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和审议意见。市人大常委会分别于去年和今年,就我市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情况报告进行了审议,并分别提出决议和审议意见。为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决议和审议意见,我专门召集一班人会议,按照决议和审议意见专题讨论落实方案,制订落实措施,并积极组织相关科室和直属单位按照制订的方案、措施开展工作,使决议和审议意见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

二、切实履行职责,全力做好工作 

劳动保障工作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实践。面对“两个确保”与目前保障体制不配套、不完善的问题,面对我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存在严重缺口的问题,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面对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批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面对医疗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有关政策相互不配套、不协调,以及农保基金违规拆借9000多万元等诸多问题,面对社会的压力,群众的呼声,作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我深感肩上的责任有千钧之重。为此我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托,紧紧依靠全局干部职工的支持,严格要求,自我加压,切实履行好职责,在做好艰巨复杂的劳动保障工作的同时,注重调查研究,借鉴先进经验,绞尽脑汁,集中大家的智慧,寻找破解难题的措施和办法,从而团结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不断创新思路,抓住重点,猛攻难点,使我市的劳动保障工作突破重重困难获得了迅速发展。

(一)攻坚克难,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实现重大突破。

1、攻坚克难,实施扩面征缴。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发展步伐,去年7月,市委、市政府把当年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任务从年初的3000人一下子提高到10000人。为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艰巨任务,我和一班人迎难而上,全力以赴组织了扩面征缴攻坚战。我亲自挂帅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并从全系统抽调50多名业务骨干组建了13个工作组,同时将镇乡及部门的目标任务对口落实到各组,实行倒计时挂图作战。在攻坚作战最紧张、最艰苦的7、8、9月份,我和同志们一起起早摸黑,冒着高温酷暑废寝忘食地工作,换来了攻坚作战的喜人战果,全年扩面10000人的目标任务提前3个月完成,超额完成2061人,收缴社会养老保险基金1327万元,超额完成327万元。

2、创新思路,进行体制改革。为从根本上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应缴尽缴,在三年内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这一总体目标,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和分管领导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思路,拟订了城镇职工社会保险更深层次的改革方案,并由市委、市政府在年初讨论通过。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挂帅,我挺到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改革取得预期成果:今年1—10月,全市实际缴费人数达50000多人,社会保险费收入12156万元,同比净增4461万元,增幅达58%;收缴率达到97%,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

另外,我通过创新清欠办法,清收企业欠缴养老保险费1600多万元。特别是我在市领导带领下,多次跑省、跑市,历尽艰难,争取到了3400万元省、市财政转移支付。经过两年来的大胆改革和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扭转了我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连续几年当期收支相抵缺口几千万元的局面,实现了当期收支基本平衡,为我市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凝心聚力,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保障,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我把它当作劳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狠抓不放。

1、积极开发岗位,搭建就业再就业平台。为充分挖掘就业潜力,我通过建立空岗信息申报制度、组建空岗信息采集小组、开发社区服务、劳服企业和个私经济就业岗位等各种途径,开发各类就业岗位3000多个。同时建立了每月一次专场招聘洽谈会,每季度一次大型招聘洽谈会的工作机制,先后在市体育馆组织了3次大型招聘洽谈会,为200多家企业招到了合格人才,使2600多人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

2、大力组织培训,为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保障。针对我市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富裕而技能素质较差、用人单位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招收技术工人比较困难这一实际,我和分管领导一起,构建了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机制,建立了以市级培训基地为主,镇乡及其它职业培训机构为辅,由9家培训中心组成的职业技能培训网络。研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培训、保障企业用工的优惠政策:对紧缺性的技术工种,采取定单式定向培训和储备性岗位培训,培训费由政府全部补贴,等等;同时在江苏××、山西××等地建立了6个跨地区劳务培训输入基地,从而既提高了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增强了他们的就业能力,又保障了用人单位的用工需求,特别是为外商投资企业在启投资兴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制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扶持弱势群体就业。为解决技能单

一、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的失业人员上岗就业,我和分管领导以及就业处的同志一起,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扩大了失业人员再就业扶持范围。特别是切实加大了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加快再就业优惠证发放进度,我市从今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再就业优惠证》制度,至9月底,全市核发再就业优惠证2380本。不少失业职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实现了再就业。另外,通过机关事业单位腾岗,安排了弱势群体再就业。1—9月份,全市共提供就业岗位11800个,实现再就业7430人,目前城镇失业登记率为3.54%。另外据调查,我市通过各种途径实现隐性就业的人数占整个失业人员的80%左右。可以说,在全市各方的支持配合下,目前我市的再就业压力已有所缓解。

(三)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劳动保障其它各项工作。

两年来,我在突出重点、全力以赴抓好“两个确保”就业再就业、“七大改革”的同时,统筹兼顾,劳动保障的其它各项工作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指标任务,从而使我市的劳动保障形成重点工作突飞猛进、一般工作争创一流的良好局面。

1、积极推进医保扩面。我和分管领导以及医保中心负责同志一起,在对各镇乡医疗费用开支和财政承受能力等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对照上级政策,结合启东实际,研究制订出镇乡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医保扩面政策及相关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实施后,医疗保险覆盖率不断攀升,参保人数由2001年底的16718人上升到41107人,净增24389人,增幅达160%;参保率从2001年底的16.9%递增到51%,上升34.1个百分点。同时我积极采取措施优化医疗保险的服务和管理,在市区5家医院、各镇乡卫生院、部分卫生室开通了IC卡管理系统,把医保定点医院从2家扩大到了36家;开设了首家定点药店。

2、改革完善机保政策。我和分管领导一起,依据有关政策法规对参保范围、对象和缴费比例作了新的调整,对参保单位的离休人员、部分乡镇事业站的退休人员试行单独发放。同时,严把收、支、存三个环节,切实加强基金管理。两年来,基金征缴率一直在99%以上,超过下达指标4个多百分点,收支结余899万元,彻底扭转了连续几年当期收不抵支的局面。

3、稳步发展农保业务。通过采取签订责任状、改革完善镇乡农保员工效挂钩办法、实行末位淘汰制等竞争激励机制,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两年来实收保费2112万元,收支相抵结余1249万元,历年基金结余达15640万元;基金增值率超过上级要求0.35个百分点;20多万参保人员个人帐户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特别是组成专门工作小组,花大力气、下苦功夫,狠抓农保违规拆借基金的清收。通过市领导的协调,历尽艰难曲折,清收违规拆借基金达8100多万元,从而确保了农保基金的安全,稳定了广大投保者的思想情绪。

4、强化劳动保障监察职能。为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我加大主动监察力度,两年来对704家企业实施了主动监察;建立了用人单位情况数据库,实现了巡视监察电脑管理,增强了监察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先后开展了职工权益保护、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劳动合同签订、使用童工等多次专项检查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合同专项检查中,查出5322人就业后仍领取失业救济金,并在当月给予停发处理。另外全力抓好劳动保障年检工作,使年检用人单位达到1740家,同比净增202家,年检率达92%,同比增长2.4个百分点。

5、强化劳动争议调处,扎实开展劳动合同管理。为提高劳动仲裁质量,我推行了当事人选择仲裁员制度,同时认真做好案件处理回访工作,使办案质量得到了不断提高。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的签订鉴证工作,通过拟订实施方案、实行目标管理、督促检查、劳动执法检查等手段,使国有、集体、外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了95%。

(四)服从大局,整体联动,扎实推进各项中心工作。

1、全力以赴投身“七大改革”。去年我市全面实施市属工业、流通企业改革及事改企等“七大改革”。为配合“七大改革”,我服从大局,全身心、高标准、夜以继日地投入,在劳动保障各项职能工作十分繁重、人手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凝聚全系统力量,统筹协调各方面工作,科学合理地排兵布阵,抽调精兵强将直接参与了各大改革。为确保“七大改革”顺利推进,我和班子成员事先对改革进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周密的分析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整理编印了政策法规宣传资料,同时制定了相应的处置预案,为在改革进程中随时处理各种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保证。改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矛盾错综复杂,为确保改革进程,做到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我要求抽调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坚的精神,充分履行劳动保障职能,坚持政策原则,全力以赴,做好工作。我和抽调的同志一起,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废寝忘食地战斗在“七大改革”各个前沿阵地。我们对改制、破产企业实行上门办公,加班加点现场审核失业职工档案,现场核定失业保险金的享受标准,现场宣传有关政策法规。我同时协调局社会保险科及社保处、就业处等相关科室、下属单位,在加紧完成各自目标任务的同时,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人员和办公资源,全力支持改革前线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接收档案,以最快的速度把相关数据登记造册、录入微机,并以最快的速度把失业保险金发放到失业职工手中。前方后方紧密配合,全局上下协同作战,顺利地完成了25000多名职工劳动关系的置换工作,为“七大改革”全面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尽到了一名劳动保障局长的责任。

2、千方百计招商引资。牢固确立“无外不快”、“市外即外”、“主动引外”的招商意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自己挺到招商工作第一线,并安排足够的人员专职招商、服务客商。去年引进外资165万元人民币;今年已引进外资300万元人民币,另外协议引进外资2100万美元,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

3、认真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和大环境整治工作。我亲自挂帅成立领导小组,组建专门机构,建立各项制度,实行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虚心听取建议、意见,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在去年全市行风评议中,我局排名第7,比2001年提升了4个名次。

三、为官清正廉明,办事公道正派 

两年来,我自觉遵守中央和上级组织的有关规定,加强廉洁自律,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身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一)克己奉公,严以律己清正廉明。

要做到清正廉洁,自律是根本。对此,我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的警惕,不为灯红酒绿所动,不为金钱美色所感,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作风;切实做到淡泊名利,当好公仆,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二)发扬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作为“班长”我敢于拍板、敢于决策,但果断而不武断。决定重大事项时,我都能够把议题放到党委会集体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大家意见;意见不一致时就放一放,让大家进一步仔细思考后再讨论决策,使党委会成为名副其实的群言堂而不是一言堂。同时,我能挤出时间,沉下身子,深入到企业和职工中间,深入到一般干部职工中间,倾听呼声和要求,采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身的工作。

(三)讲究方法,不断提高统揽全局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注重领导方法,讲究工作艺术,以自身的凝聚力不断强化班子、机关、全系统的向心力。善于观察和分析问题,在千头万绪中摸准要害、抓住重点,科学地安排协调全系统有限的人力,主次分明,脉胳清晰地开展艰难繁杂的劳动保障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任务的全面完成。

四、正视存在问题,自觉克服不足 

(一)存在问题。

履行职能方面。一是政策法规特别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方面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不够深入和透彻,造成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社会保险征缴基数和征缴指标有误解和抵触。二是失业救济金的发放还有一些漏洞,特别是隐性就业者,实际已在就业,但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仍在领取失业救济金。三是开发公益性岗位力度不大,“4050”人员就业难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四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续接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自身建设方面。一是学习上存在薄弱环节。在学习内容上,实际工作用得着的,比如劳动保障许许多多的政策法规,肯下苦功夫去学,学深学透,而对工作一时用不着的东西,如历史、文化等知识,就懒得去学,知识面专而不博。在学习方法上,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而对书本学习不够重视,不擅长借用人家的现成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二是工作方法上存在薄弱环节。与下属的沟通要进一步加强。无论是业务工作还是党风廉政建设,我不仅严以律己,而且严以律人。为了履行赋予的职责,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我布置工作要求严,检查工作标准高,发现不对就直面批评。因此,一些同志感到工作压力重、难度大,有时不免有点怨气,而我又疏于与下属沟通,在上下级之间增进了解、增进理解方面还做得不够。

(二)改进措施。

上述存在问题和不足不可等闲视之,我一定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我将切实强化工作上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加强宣传的针对性,努力使每一家企业、每一位职工都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和理解劳动保障的有关政策法规。进一步加强劳动监察力度,不断提高合同签订率,力争通过一段时间的加倍努力,彻底堵塞发放失业救济金的漏洞。进一步加大机关事业单位腾岗力度,安排更多的“4050”人员就业。进一步加大城镇养老保险续接工作力度,不断扩大续接的覆盖面。自身建设方面,我将继续加强学习,做到既学业务,又广闻博览;同时加强与下属沟通,增进理解,消除上下级之间心理、感情障碍,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努力开创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

局长岗位职责(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篇7

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基本问题

1. 劳动法的基本问题

(1) 劳动法的发展及其发展动因。劳动法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自由竞争阶段;二是垄断阶段;三是国家垄断阶段。在此阶段, 劳动立法有许多进展, 重要的表现之一就是各国宪法纷纷对公民的劳动权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这里劳动法发展的动因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更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即要尊重并保护人权。

(2) 劳动法的社会功能。劳动法的社会功能, 在劳动法产生之初及后来的百余年内, 仅仅在于缓和阶级矛盾, 安抚劳动者, 稳定社会。劳动法的功能, 即保护劳动者, 协调劳动关系, 维护由“劳方、资方、政府方”三极所构成的社会稳定三角结构的功能。偏重保护劳动者, 即保护劳动者的力度大于保护用人单位的力度, 这种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顺利实现对无产阶级劳动者的统治了。

2. 社会保障法的基本问题

社会保障法的发展及其发展动因。社会保障法的产生是基于现代工业社会的飞速发展, 在英国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的发展, 引起了众多劳资关系问题,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 谋求社会稳定, 政府开始实施社会保障制度。从传统的社会救济法到现代社会保障法的演变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 而是一种立法理念上的巨大飞跃, 其真正意义在于通过新的权利立法, 公开承认贫困现象与社会风险主要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这一理念的转变使社会保障法的发展不单纯是自身的发展, 更是保障人权, 完善人权理论的发展, 这一点同劳动法的发展动因有着惊人的相似。

二、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关系的认识

通过上文两部分的分析, 可以明确得出这样的结论: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两个独立发展的法律体系, 而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是在社会法出现后才归属于社会法, 两者的诞生并不当然的意味着社会法的诞生。

1.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发展阶段及两者的关系

(1) 劳动法主要调整劳动工人同资本家之间发生的劳动关系, 比如制定相关的劳动标准, 工人休息制度等等, 这些制度只是用来规范两者之间的各种关系, 并不是以倾斜式的法律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从这个角度讲, 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社会关系。在这两个发展阶段,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都是作为法律工具使用, 不是权利的保障书, 这是两个法律体系的唯一联系之处。此时,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都不属于社会法, 社会法也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诞生。

(2)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不同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式决定了两者不会合二为一, 尽管两者发展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权, 这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联系表现之一。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宏观联系也就止于此, 他们都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保障人的生存权和劳动权这两项基本的权利。在微观上,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都规定了有关社会保险的制度, 两者的调整对象都涉及到了该领域, 这也正是两个法律部门联系紧密之所在。在终极意义上, 两者有着共同的目标。

2. 如何理解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都规定社会保险这一法律现象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相互独立性, 不存在互相包含的关系, 这一点与在劳动法中有关于劳工保险的规定, 社会保障法中有关于工伤保险、劳动保险的规定是不矛盾的。在我国, 《劳动法》第九章中有关于劳动保险的具体规定, 社会保障法中, 社会保险又是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这并不是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都调整社会保险关系, 而是两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式, 调整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 在劳动法中是劳资双方的劳动保险关系, 在社会保障法中是国家、个人之间的社会保险关系。这种情况在法学领域是常见的:如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涉及到经济领域, 民法的调整对象很多也涉及经济领域, 分别形成国家经济调节关系和民间社会经济关系, “社会关系的性质和类别不同, 决定用以调整这些社会关系的法有所不同。”其次, 我国也确实存在着社会保险法在已经纳入社会保险法体系的同时, 又将此纳入劳动法重复调整的空间, 这个空间不包括上文提到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关系领域。这是与我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的, 这是立法的特殊性的体现, 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是为了不使劳动者的保障出现真空, 采取了先立后废, 此消彼长的作法, 即先建立一项新社会保险制度, 然后才废除相应的单位保险。

总的来说, 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这种关系的论证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社会法的产生根源、基本理念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对两者关系的探讨是表, 对社会法的探究是本, 这个研究思路对这类研究话题的深入发展是一种推进, 使得对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关系的研究不再停留在仅仅对比两者的区别寻找联系的窠臼里, 而是把它放在整个法域中研究, 开拓了研究的视域, 便于理清目前社会法研究的种种混乱局面。

参考文献

[1]李蕊.社会法的基本范畴[A].上海: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7.

[2]王全兴.劳动法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劳动安民枝上俏,社会保障开繁花 篇8

2006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看到“劳动与社会保障”这个专业时,脑海里立即闪现出媒体中常出现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想起常听父母提起的“社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等词语。在劳动局工作的小姨鼓励我说,劳动与社会保障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目前我国的社保体系还不完善,而且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所以未来几年这会是一个很有潜力的专业。听了小姨的建议后我开始动心想要进一步了解这门学科,后来又找到相关的高校专业介绍详细了解之后,发现这门学科确实“大有可观”。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如果光从专业名称上看,不少人不会将它与管理学联系在一起。可现实却让我们看到,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出身的毕业生竞争时,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毫不逊色,总能以其特有的个性征服面试官。你也许会惊讶,会不解,但当你了解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课程设嚣后,也许你的疑惑会马上消除。

由于该专业要求我们系统掌握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在课程上分为了这三大类:一是基础课程,包括英语、人文、哲学、数学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包括国际经济、西方经济学、统计学等;三是专业课程,包括工资薪酬管理、社会保险、人事心理学、劳动关系、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市场概论等。除了理论学习外,我们还要跟随老师进行实践,开展调查研究、个例分析等。

有了这些训练还不够,我们还要重点学习调查方法,就是现在业界非常重视的“定量分析”万法,这种方法在西方已久受推崇,我国的管理方法转型很大程度上就是。定量研究“的深化,这是社会研究的基础。系统地学习过调查万法是我们在职场中游刃有余的重要原因,调查研究方法已经越来越深入各个行业,这样的契机成为我们在职场中举重若轻的原因。通过这些训练再加上自己的努力。毕业之后不仅擅长团队协作,出色完成细化分工后的工作,而且可以独当一面,可谓不折不扣的全才。

各有千秋,特色鲜明

现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已在很多高校开设,其中以一些综合性大学和经济院校的条件更为成熟,如我所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在该专业上买力雄厚,学校劳动人事学院是国内最早培养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教学基地和重要科研基地,学院创办之初,就设有工资福利专业,是当时全国新创的三个专业之一,目标就是培养工资福利管理人才。1993年,在全国率先招收社会保障(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本科生,1999年正式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

武汉大学的社会保障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具有社会保障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被列为国家“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为教育部批准的百所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

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1998年首批开设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与会计、财务等专业不同,这个专业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沟通能力。由于该专业毕业后工作岗位涉及管理,因此人际交往技巧很重要。

除了上述提到的院校之外,中央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这些院校综合实力和研究特色都比较鲜明。

厚积薄发,不同凡响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从对口就业的意义上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系统、社保基金、人才流动中心、民政部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等都是较好的单位。我的一个师兄还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进入机关工作呢。除此,我们还可以去保险公司工作,因为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在某些地方是相通的,开设的课程中也有不少是相同的。据我所知,大部分学校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开设了经济类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

上一篇:乡村之美小学作文下一篇:上海世博会徽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