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折纸活动设计(精选14篇)
大班折纸活动设计 篇1
大班折纸目标
大班上学期:
枫叶:能用对角折、向外反折的方法折枫叶。
衣服裤子:能用四角向中心折的技能折衣服裤子并进行添画。百合花:能在折出双菱形的基础上折出百合花。
千纸鹤:认识折线,折出初步基础形,小鸟基础形,最终完成千纸鹤的折叠。
大象:能根据图示在按对角中心线折叠的基础上折大象。大班下学期:
书包:能按图示用折剪的方法制作书包,并进行装饰。樱花:能根据图示折花瓣,并用双面胶把花瓣粘起来。茶壶:能在折双菱形的基础上折出茶壶。瓢虫:能用折、剪的方法折出瓢虫。
博士帽:连续用四角向中心折的方法折博士帽。
大班折纸活动设计 篇2
针对以上教师的几点困惑, 我做出了如下探索。
一、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 调动幼儿多种感官, 激发其折纸的兴趣
趣味性的语言符合幼儿的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可帮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运用生动浅显易懂的语言不但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而且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教幼儿折三角形时, 可以先出示一个“正方形”, 然后说:“今天来了一只小蜗牛, 要爬到那里去, 小朋友, 你们要仔细观察它是怎么爬的哦!”教师演示正方形变三角形的过程, 短短的几句话和演示, 使幼儿感到新奇、有趣, 他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跟着教师动手折了起来。
教师在讲解折纸时, 可以将枯燥的折纸步骤用生动有趣的儿歌或简短的故事情节, 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如, 折“房子”时, 孩子们对两边向中心折这句话不能理解, 尽管教师要求他们要把纸的两边与中心线对齐, 但总有部分幼儿不是折歪了就是中间留有缝, 虽几经纠正, 但效果仍然不佳, 于是教师就风趣地说:“妈妈不在家, 请你帮小白兔把门关紧, 两扇大门要和中间的线对齐关下去, 可别歪了, 中间也不能留有缝, 要不然大灰狼就会进来把小白兔吃掉。”一听这个, 孩子们都非常小心, 看到同伴发出了声音也会提醒, 他们怀着保护小白兔的情感, 认真地把两扇大门合了起来, 并且与中心线也对齐了。后来, 只要教师一说把大门关紧, 小朋友们立刻知道是两边向中心折, 而且折叠得很整齐, 而这也为以后理解相关的折叠方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折纸活动, 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折纸活动不同于其他美术活动那样形式多样, 它是最枯燥、最具有挑战性的美工活动, 更需要教师用心钻研, 有目的有计划地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 真正发挥它的时效性, 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一) 循序渐进, 分类归纳教学内容
折纸有一定的规律, 折纸作品都是在一定的基本形的基础上, 进行千变万化, 构成不同的作品, 根据这一个特点, 我们在教幼儿折纸时, 不能单个地教, 而是要从基本形入手, 掌握基本技能。如: (1) 对边折:将正方形或长方形纸两边相对折叠, 成为两个长方形。 (2) 对角折:用正方形纸, 将两角相对折叠, 围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3) 集中一角折:在正方形纸的对角线上, 移相邻的两边相对折叠。 (4) 集中一边折: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中线上, 将相邻的两边相对折叠。 (5) 四角向心折:将正方形纸先折两条对角线, 找出中心点, 然后将四个角分别向中心点折。 (6) 双正方折:用正方形纸, 先对边折, 再根据中线一边向前, 一边向后折, 从中间撑开, 压平。 (7) 双三角形:用正方形纸, 先对角折, 再根据分角线一边向前, 一边向后折, 从中间撑开, 压平等。
孩子手指动作的发展是从不协调到协调, 从协调到灵活。所以教孩子折纸应该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如:小班以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的基本折法上进行变化;中大班则可以在四角向心折、双三角形、双正方形、双菱形的基础上进行变化。这些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 不至于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
教师可以将折纸内容按折纸基本形进行分类以后, 折法相近的内容放在一块教, 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 小班幼儿在练习对角折“正方形→三角形”可先折成红旗、热带鱼、花、杯子、船、手提包等内容, 在循序渐进中掌握折纸技能。
(二) 运用口令, 提高折纸效果
在折叠过程中, 幼儿往往还没有将前一步折齐抹平, 就急于折下一步, 结果折出来的成品很粗糙, 作品容易散开。于是在教学中, 教师要强调幼儿折完一个步骤将右手放在折线上, 运用口令“一、二、三”抹三次, 将折线压平。一方面可以提高折纸作品的效果,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幼儿良好的折纸常规。
三、提供丰富的折纸材料, 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一) 提供多种纸
材料是幼儿动手制作的物资条件, 在幼儿折纸时, 教师可用丰富的材料, 如各种纸质 (废旧挂历、报纸、包装纸等) 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如:先完成作品的幼儿, 可以尝试用不同纸质的纸张练习新本领, 也可以复习学过的折纸, 不再无所事事。
(二) 提供图解
图解可以提高幼儿的自学能力, 使其摆脱对教师的依赖, 因此教师可以先将范例的每个折叠步骤画下来, 制成一张完整的、规范的大折纸图。让幼儿先观察作品是怎样的, 有哪几步组成, 接着观察一共有几步, 看看哪一步有困难, 针对幼儿的困难, 教师重点讲解示范, 并准备一些小张的折纸步骤图, 让幼儿按需选择, 摆脱对教师的依赖。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准备一些成品材料, 如:折好形状的物体 (可让幼儿拆开重折) , 让幼儿在拆折中观察并学会折纸。
四、创设折纸作品展示区, 对幼儿进行美的熏陶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大资源。蒙台梭利曾大力提倡环境带给孩子的教育作用, 也有许多教育家都说过“环境即教育”的思想。于是我们将折纸作品与环境相互作用, 让幼儿参与环境的创设, 成为真正的主人。
(一) 折纸作品与环境整合
零散的折纸作品不便于收集, 导致幼儿随处乱丢, 不爱惜作品, 于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展示墙与室内空间悬挂, 将幼儿的作品形成主题布置, 成为班级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根据主题活动《春天来了》, 教师事先在展示墙布置好一幅简单的春天背景图 (蓝蓝的天空, 清澈的小河, 发芽的柳树, 绿油油的草地……)
通过开展系列折纸活动, 让幼儿将折纸作品不断丰富, 形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河里一群群小鸭快乐地游来游去, 草地上盛开了五颜六色的鲜花, 蝴蝶在花中飞舞。一朵朵盛开的牵牛花象一个个小喇叭吹着动听的歌。
(二) 折纸与多种形式的手工活动结合
在折纸教学中, 我们可以将折纸与贴、剪、添画相结合。如:折好房子可将房子贴在图画纸上, 并引导幼儿在周围添画栅栏、小动物或花、草、树等。这样既美观又方便幼儿保存作品。还可以将折纸与手工制作相结合。如:妇女节时, 教师可以教幼儿折花, 并将花粘贴在吸管上, 进行装饰, 送给妈妈, 这样不但使折纸作品变得丰富多彩, 而且增强了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并激发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折纸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观察力、理解能力、灵活手指的动作、发展幼儿的目测能力、训练大脑的记忆, 还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和欲望。通过折纸, 幼儿还可以了解我国古老的文化, 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和教育。
浅谈大班幼儿折纸活动 篇3
关键词:幼儿;折纸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36-01
折纸是深受幼儿喜欢的一种小工艺,它通过剪、折,粘贴,描绘等手段,巧妙地把纸制成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加人物,动物,服装,建筑,花卉等。它造型简洁夸张,富有情趣,是启迪幼儿智慧的-项有意活动。幼儿不仅能在折纸活动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并能促进动脑、动手以及各种交往,探索能力的发展。幼儿园的折纸教育是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折纸兴趣,探究欲望,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作品。因此我认为幼儿学习折纸的过程应该是主动探索的过程,尤其是大班幼儿,教师因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活劝和成功的乐趣。今年我班在折纸教育活动中进行了系列的尝试,也因此我有了几点新想法,下面我想结合折纸活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课来谈三点:
一、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
大班幼儿已具有看图谱折纸的能力,每次上折纸课,当老师刚出示图谱时,幼儿便跃跃欲试,而此时此刻,按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还没有进行自己的教学程序,怎么会放心让幼儿自己尝试呢?教学才刚开始,孩子们和老师的想法就不能达成-致,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瑞吉欧教育理念中的儿童与教师》一文中写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自己成长的主人。”“儿童不仅有学习的需要,而且有学习的能力。”“要相信孩子,让他们独立尝试。”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课中,因为考虑到已折过同系列的作品,一开始我就采用了自然习得的方法,我对孩子们说:“勇敢的试一试,看谁能第一次就成功?”孩子们很能接受这种方式,因为我看见大部分孩子已经在边看边试了,对于他们来说,我想这是-种挑战,不管成功与否,他们很喜欢老师这么相信他们,此时此刻,我似乎也融合在他们之中,虽然我只讲了一句话,但他们接纳了我,他们已被激起了自己探索的火花。在折纸过积中,幼儿-改以前的"我不会,我小行--"的懒惰思想,认真的尝试起来。
儿童对学习有着天然的兴趣,有着内在的求知欲望,儿童的兴趣必须得到承认和支持。这种内在动力更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由此我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儿童的思想,在观察了解,分析中知道儿童的需要,知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那么,首先就要做到:相信孩子,让幼儿独立尝试,不仅能使孩子们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其主动探索的欲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从而想要解决问题。
二、促进互动,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瑞吉欧教育理念中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在折纸活动中,幼儿肯定会出现不同的困难,你会的也许就是他不会的,他会的也许你不会,老师就是要促进互动,包括师幼,幼幼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有时是互相帮助,有时也会是各持己见,相互争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大小一致的意见,帮助孩子展开讨论,实际进行比较,最终发现谁的方法最好,并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一活动中,在发现有幼儿遇到困难时,我鼓励他“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你想找谁帮你呢?”过一会儿,我会问:“你在哪一步遇到了困难,后来怎么解决的?”在评价过程中,我没有武断的评谁的作品好,谁的作品不好,而是鼓励他们:“你觉的今天谁的作品比较好?”进一步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
幼儿在尝试中发现了问题,在互动中解决了问题,这一切都蕴涵着老师的精心设计。
三、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几次
幼儿对折纸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行的,特别对于那些能力较弱,动手少的幼儿来说,一次根本不够,我总是发现:活动评价后幼儿总还想问老师要材料,希望再折一个。如果利用孩子们的这种兴趣,老师能作到善于等待,允许幼儿再来-次或几次,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功经验,亭受成功的乐趣,一定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我在《胖嘟嘟的小金鱼》活动评价后,我特意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颜色的彩纸,还配备了磁铁钓竿,和回形针,并对孩子们说:“桌上还有有趣的材料,有兴趣的孩子还可以再来一次,并可以尝试钓鱼游戏……”孩子们谁都不愿意就此停止,都兴致盎然的继续折了,连平时最不爱动手的闻闻也问这问那的,兴趣很高。有些聪明的孩子很快尝试了钓鱼游戏乐得在一旁哈哈大笑--善于等待,让孩子们在再来一次中,进一步理解和记忆折纸的技能并能在老师提供的材料的刺激下主动的进行探索活动,充分体验了折纸活动中的乐趣,并促进了幼儿创造性的发挥。
大班折纸活动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自由拆解折纸作品探索学习风车折法,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大胆表现的能力。2.通过折纸作品的变式操作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的精细动作。
【活动准备】
1.正方形纸若干、风车作品若干,A4纸、胶棒若干。
2.熟练掌握四角对中心折和撑开的技能。3.大风车片头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玩风车,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手里的风车可以怎么玩呢?
教师播放大风车片头曲音乐,幼儿跟着音乐按照自己的想法玩自己的大风车。(熟悉的富于童趣的音乐可以触发幼儿活跃思维活动)
二、探索大风车的折法,形成步骤图
1.自主探索。
师:这么好玩的风车,是怎么折成的呢?小朋友自己试一下,一步一步拆开,然后一步一步折好,看能不能折成好玩的风车?
幼儿独立拆解,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及时给予引导、鼓励。
2.共同探索
教师出示范例风车作品,同幼儿一起分步拆开并呈现每一步形状,形成拆解步骤图。
3.整体示范。
翻转拆解步骤图,形成折纸步骤图。通过提问让幼儿明确每一步的详细要求
三、按步骤图折风车
1.按步骤图示熟悉风车折法。
鼓励幼儿按记忆结合步骤图独立折叠,完成风车作品。教师巡回观察幼儿作业情况,及时给以指导。
2.学习小风车折法。
师:小朋友都学会了折风车,折得又整齐又漂亮!
【活动延伸】
1.交流游戏。幼儿欣赏观摩同伴的作品,体验折纸活动带来的乐趣。
大班幼儿折纸动物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主要是以折纸为主,另外用剪、撕、贴,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制作小动物的练习。
2、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和形体比例折出动物成为本课的要点。3、折出小动物之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教材给予的制作方法较简单,难度不是很大,留给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很大。另外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精神。教学目的: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2、学会把握动物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能基本运用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5、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教学重点:
1、让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2、学会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教学用具: 动物娃娃、范画、课件、折纸作品、各色蜡光纸、音乐带、水彩笔、黄色塑板、双面胶,若干树叶和花布头等。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分两排席地而坐。
2、教师将若干个动物娃娃挂在教室里,并将一张淡黄色塑板放置幻灯幕布下。4、展示课件:(《折纸动物》的封面。)
一、导入:
1、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千纸鹤入场。(用千纸鹤引出一个小故事)。2、课件展示:(动物王国中的选美大赛。)3、老师提问:“动物王国中发生了什么事?”(学生回答)4、投影仪展示:范画(天空、陆地,水中的小动物代表比美)。5、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哪个小动物最美?为什么?”(学生回答)6、深入:“小朋友,你们还认为什么小动物的体形和颜色很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7、学生站出来,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动态。(学生进行声音和肢体模仿练习。)
8、课件展示:(天上、陆地,水中的小动物图片。)9、老师提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身体各个部分互相有什么比例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动物王国里这么热闹,我们的纸动物也想来凑凑热闹。”(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
2、投影仪展示: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动态和种类的纸折小动物。3、每出示一个后提问:“这个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4、开始引导比赛:(学生准备动手制作折纸小动物)。5、按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天上动物、陆地动物和水中动物),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6、老师讲解折剪小动物的三大要领:(1)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2)可以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完善作品。(3)用画笔添加小动物的各个部分。
三、练习:
1、开始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发放各色蜡光纸给学生。)2、老师坐在地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动物)(折纸过程中穿插音乐)
3、在折剪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发放小树叶和花布头给学生,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添画。)(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将双面胶贴在学生作品后面。)
四、评议:
1、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出自己的想法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评议。(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将双面胶贴在所有学生的作品后。)
2、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按种类贴在黄色塑板上进行展示。
3、老师在三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答)
4、老师请作者上来讲评自己的作品(特点和制作方法),其他学生也评议。5、老师奖励学生,学生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娃娃,大家鼓掌表扬。
五、活动:
比赛结束,老师带学生放松小手。老师和学生一起跳舞。(音乐带《我有一双小小手》伴舞)。
六、延伸:
1、学生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贴在黄色塑板上,将作品全面展示。2、老师提问:“小动物这么美,周围好象缺了什么?”(学生回答)3、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水彩笔将折纸小动物四周美丽的风景进行添加。(天上、陆地和水中的风景)。
4、老师坐到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欣赏美丽的动物王国。(放音乐)
大班折纸活动设计 篇6
根据我班的特色和我的子课题, 我们制订了一系列的计划:每周一下午都安排折纸活动, 使幼儿从欣赏到独立, 折出比较简单的作品, 动手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下面我谈谈对折纸活动的看法。
一、折纸活动一定要符合幼儿的兴趣
在小班开展折纸活动, 小班幼儿对纸工产生好奇:为什么一张纸经过老师的手摆弄一下就会变成小动物。在进行活动时, 有的幼儿对老师枯燥的讲解根本听不进去, 有的幼儿耐心有限, 要么折了一点没有进展就不耐烦了, 把纸一扔干别的事情了, 要么干脆撕纸, 还有的幼儿就坐在位置上等着老师帮忙。一个活动下来, 效果不理想, 因此, 一定到选择合适的素材。例如, 我第一次上折纸欣赏活动的时候, 刚开始幼儿都很好奇:一张小小的纸怎能变成各种不同的图形宝宝, 但渐渐就失去兴趣, 于是我马上又出示了一些可爱的小动物造型, 既是幼儿生活实践中常能碰到的, 又因造型奇特生动活泼, 适合幼儿的“口味”, 很受他们欢迎, 如小兔子、花朵、星星等。还可以通过一些教具及言语的刺激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折小鱼时, 我说:“大海里的小鱼越来越少了, 我们一起来折些小鱼并把它们送回家吧。”如果是折一些特征比较明显的动物, 则可以运用猜谜的形式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另外, 教师还要进行生动有趣的指导, 一次, 我把对折好的三角形当成小狗的小脸, 请小朋友将三角尖朝下, 变成小狗下巴, 将两边的角往下折, 变成小狗的耳朵, 然后添上眼睛、鼻子。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指导下, 一步一步折出小狗, 虽然有的小狗耳朵大了, 有的小狗眼睛一只上一只下, 但他们还是很开心, 因为这是他们自己做的小狗, 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二、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我们要抓住孩子身边的小事, 形成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中, 我们要在耐心、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把握每一个教育契机, 随时随地洞悉和了解孩子现阶段感兴趣的事情和幼儿生活中随机、偶然发生, 并伴随其浓厚兴趣的事物, 及时抓住教育的时机。
记得在一次折纸特色活动中, 我请他们对角折, 有的小朋友折来折去折了许多次还是不会, 确实是能力不够, 这时就需要老师不断地讲解, 传授技能, 一步一步地从“我不会”走向“我会”。有的小朋友不想做, 以不会为借口, 对这样的小朋友, 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只要他去做了, 就离成功近了一步, 即使失败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不要轻易相信幼儿说的“我不会”, 而是要鼓励他大胆尝试。
三、注重个体差异, 促进每一位幼儿能力得到提高
每位幼儿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 他们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教学如何对角折时我发现, 大多幼儿都无从下手, 尽管老师已经示范了很多遍。这时, 个别指导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对动手能力较落后的幼儿, 应当对他们进行个别指导, 也可以请折纸能力较强的幼儿给他们当小老师, 给予他们信任、宽容、关心、爱护, 及时发现鼓励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获得共同发展。
在活动中我发现, 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 适当地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折三角宝宝时, 我请幼儿为三角宝宝添上眼睛和嘴巴, 先进行示范, 然后鼓励他们自己想象, 发挥幼儿在艺术活动中的主体性。当幼儿自己创造出新的作品时, 把他的作品拿给大家看, 并给予表扬和支持。
四、注重评价, 体验成功
由于每个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 因此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新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 敏感地觉察他们的需要, 及时适当的方式应答, 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如我们班的琦琦小朋友, 一有困难就产生挫败感, 以至于不敢大胆折, 我就利用其他的彩色纸示范讲解, 让他先折出简单的图形, 使之有成功感, 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当幼儿不能顺利完成作品时, 教师应首先给予鼓励和赞许, 再启发和引导, 如“你真棒”、“真了不起, 老师真佩服你”、“那你再仔细看看, 后面该怎么做”、“老师相信你肯定行的”。然后让孩子自己主动观察和思考, 完成作品, 还可以按情况给予适时帮助。
浅谈幼儿游戏化折纸的活动策略 篇7
关键词:幼教;折纸;游戏化
俗话说“人的智慧在指尖上”,本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游戏化的折纸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手脑并用,有助于他们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不怕困难的品质。一张张方方正正的纸,经过孩子们认真地折、翻,折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幼儿早期的折纸教育注重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折纸作品。尤其是4~5岁的幼儿,教师应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尝试成功的乐趣。那么,要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折纸活动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掌握基本的折叠方法是前提
折纸活动要开展好,幼儿掌握基本的折纸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时我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幼儿先从对角折学起,然后是四角中心折,最后是稍难一点的双正方形和双三角形的折法。另外,在学习某个基本折法时,我还提供了相应折法较多的范例。如,练习四角中心折时,我教幼儿折了他们爱玩的“东、南、西、北”,还有“上衣”“房屋”等。幼儿的折纸技能得到了充分巩固。
二、激发幼儿折纸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是幼儿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选择折纸题材,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选择能够激发幼儿兴趣,能让幼儿展开想象的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的认知特点,在上折纸课程之前,我先折了几个幼儿常见的小动物或物品,请幼儿欣赏,幼儿兴高采烈,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学习折自己喜欢的物品。这时我适时引导:这些物品都是老师看图例折出来的,如果小朋友学会了看图例就会折了,并且还能折出更多的东西!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看图折纸的积极性。
三、折纸与绘画相结合
折纸活动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有一些简单的折纸也需要进行绘画操作。例如,折好动物头形后,需要幼儿用彩笔画上眼睛、鼻子及嘴巴,有的还要加上羽毛、爪子等等,为作品修饰、增色。作品折好后,可要求幼儿将折好的作品贴在白纸上,再在白纸上添画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重视因人施教,加强小组合作
幼儿的折纸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活动中也格外重视个体辅导。这就要求我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学情分析工作,对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活动中注意观察,注重幼儿学的过程。只有教师对幼儿的实际水平清楚了解,指导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例教学相对较难,因此我将幼儿分组指导,首先我根据幼儿能力的强弱来分组,一组为五人,其中三人是能力强的幼儿,意在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友好合作关系。分组之后便着手选择内容,选择折纸内容时根据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然后把折纸内容的图示一一画出来,制成一张完整、规范的示意图。例如,折衣服。先熟悉图示,然后教给幼儿看图示折纸的方法:先观察最后折成的是什么?(衣服)接着观察一共有几步(共有五步)。折时要一步接一步仔细观察折叠符号,看看哪里是一样的折法,不能有遗漏,也不能有错,否则就不能完成作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让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解决困难,而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在他们有困难时适当地给予指点。只要是通过努力自己完成作品的,我都给予鼓励。通过多次练习,幼儿掌握了基本的折纸方法,就能自己探索了。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此外,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幼儿还学会了共同克服困难。
五、提供幼儿展现的平台
兴趣往往会在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后变得愈发浓烈。抓住这个规律,教师在布置班级的时候,在四周墙上给每个孩子留一块展现的平台,把他们认真折出的作品展出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里可能有些孩子的能力差,作品质量不高,评价时要做到多鼓励,指导他们学习好的作品,逐步掌握方法建立信心。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给他们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可以组织一些小的折纸比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参加。评价的原则是:鼓励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只要有进步都会得到老师的奖励,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就感。
俗话说,熟能生巧,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纸,通过巧手的折、压、剪、翻、拉,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令大家爱不释手。你能不說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吗?总之,只要孩子愿意尝试,喜欢尝试,他就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为了让孩子能更加喜欢折纸活动,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折纸活动中。
参考文献:
大班美术教案:帆船折纸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步骤图上的折纸符号,初步学习看图使用正方形之折纸船。
2、通过教师的示范,讲解及个别帮助,掌握打开角的技能。
3、仔细、耐心的完成操作,注意将边与对齐。
活动准备:
1、折好的纸船一个。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正方形纸人手两张。
3、音乐磁带《小帆船》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小帆船》并表演,引出主题。
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做划船的动作,感知划船的快乐。
二、出示折好的纸船范例,引导幼儿折纸的兴趣。
1、教师:这是什么?船上有什么?所以,我们叫它――
2、你想不想也来折一只帆船呢?
三、阅读折纸示意图,探索折纸帆船的`步骤和方法。
1、师:这些图是教小朋友一步一步学会折纸船的,看看图上由哪两种线?除了实线还有什么?
2、虚线、实线、箭头有什么用?
四、幼儿自主的学习看图示者纸船。
1、指导幼儿先折出船身、再折出船帆。
2、重点指导学习打开角的技能
3、幼儿操作,教师帮助个别幼儿 。
五、播放音乐《小白船》,幼儿手拿着纸船表演飘荡的感觉。
大班折纸活动设计 篇9
设计意图:
折纸能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它也是一种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最近学习的主题是美丽的花卉,我和钱老师在准备一些区域材料的时候,总有一些孩子会围在身边,指着我们折的各种花问这问那的,很多孩子对折纸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孩子还问我能不能教一教他折这些好看的花,为了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学习简单的折纸方法,学会折叠三瓣花。
2.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体验折纸活动的乐趣,激发幼儿继续探索学习的欲望。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三角形白纸彩纸若干(幼儿至少每人一张)。
2.范画一幅。
3.折叠步骤实例。
4.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出示范画。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这幅画吗?什么时候见过它的?
有没有发现这幅画上跟你以前看到的有什么地方不一样的啊?
嗯,多出了一些花,那它们是不是也是像小动物那样用颜料刷出来的啊?
哦,是折出来的!(突出折纸)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三瓣花。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折这个三瓣花啊?
2.出示三角形的操作纸
简单介绍折叠三瓣花所用的材料是正三角形的纸
二、初次示范折叠三瓣花。
1.边示范折叠边讲解步骤。
2.提醒幼儿折叠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
先折出谷线、集中一角折、边和边角和角要对对齐。
三、再次示范折叠,幼儿学折三瓣花。
1.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折一折老师折的三瓣花啊?请小朋友将你们小椅子下的白纸拿出来,跟老师一起来学习折叠三瓣花。
2.幼儿操作材料,师边示范折叠边讲解出示步骤实例。
(1)提醒幼儿折出谷线,集中一角折以及向里翻折的时候要注意边和边、角和角对对齐。
(2)个别遇到困难的幼儿,下位指导,并提醒他们看步骤实例。
3.师:好,小朋友们折好三瓣花了吗?
请折好的小朋友将你折的花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嗯,很好,还有一些小朋友还没折好,请折好的小朋友把你折的花也给旁边的小朋友看一看,比比看谁的花折得美,等一等没折好的小朋友,好吗?
四、幼儿再次尝试,自主折叠。
1.师:都折好了吗?还想不想再折一些五颜六色的三瓣花啊?
好,那就先把你们折好的花藏在口袋里,轻轻的搬小椅子回座位,在你们的桌子上,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彩纸,请你们动动小手把它们变成美丽的三瓣花吧。
2.幼儿自主操作材料,教师巡回指导。
五、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提供白纸,幼儿添画。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探索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活动目标基本达成,但是在某些地方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应该再准备一张步骤图,带着孩子复习一些折叠符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2.活动评价环节可以准备一个KT板,以及若干工字钉,让完成的幼儿在作品上写上名字,展示到KT板上。
3.课堂常规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大班折纸活动设计 篇10
关键词:纸造型艺术;毛针织服装;工艺表现形式
1 纸艺术概况
纸是一种具有多种性能的原材料,早在公元105年,中国就已有利用废渔网、树皮、破旧布及麻造纸的详细记载。15世纪活版印刷术发明以后,纸质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随着纸质材料加工技术的提高与研究应用的深入,便成才了以纸为设计元素或艺术风格的艺术手法,即以不同材质、颜色的纸张,以折、卷、剪、粘、插等手段形成各种造型,产生某种形式美感的艺术形式。在这些手法中运用的最多的还是折纸艺术和剪纸艺术。
折纸又称纸艺,是一种以纸张折成各种不同形状的艺术活动。折纸的起源有中国起源说、日本起源说、西班牙起源说等,由于文献和出土文物始终并没有关于折纸的记载,所以迄今它的起源已无从考证。但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是造纸术的诞生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折纸传统,并在民间的祭祀与宗教礼仪活动上逐步发展起来。7世纪中期,大唐帝国成为文明开放的鼎盛国家,折纸艺术也就在那时伴随着中国人民的美好祝福传播到了更广泛的世界各国。折纸艺术不仅生动传神,它还散发着无穷的神秘魅力,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原理与方法。7世纪末,阿拉伯人将欧洲几何学原理运用到折纸中,这是折纸与数学相结合的开始。从19世纪开始,折纸与自然科学也走到了一起,开始在西方成为教学和科研的工具。包豪斯建筑学院的莫霍利·纳吉(Laszlo MoholyNagy)创立了用折纸进行建筑设计的方法。学前教育创始人德里希·福洛贝(Friedrich Froebel)认为,折纸能够非常好的启迪智慧,并把它与教育学说结合起来。到19世纪晚期,第一次国际折纸学术会议在巴黎举行。此后到20世纪,折纸艺术迅速发展。
在现代的艺术流派中,传统工艺的加入也促使着这种独特的艺术化风格不断发展,而在针织服装这一特殊的服装类别中,设计师们运用翻折、堆砌、镂空等手法,打破了概念中毛针织服装设计的整体结构与材质固有符号性关系,强调其结构运用和空间立体概念。
2 折纸元素在毛针织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折纸是纸艺术中的一个部分,即在二维平面纸面上运用翻、转、折叠、拉、挑、挤、插等“不剪不粘”“复合折纸”或“组合折纸”手法创造三维立体形态。折纸工艺中的“折”“叠”等技法运用于针织服装设计中,既可以改变针织面料的柔软特性,又能给针织服装创造新的款式和廓形。
2.1 折纸工艺的造型特点
折纸艺术以其特有的立体造型、空间感和多变性富于了针织面料新的表现能力。在毛针织服装设计领域中的造型特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折纸工艺运用于各个不同的领域,而因其松软面料特性具有更显著的空间立体感,强调其造型性,使毛针织服装在结构设计中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二是折纸工艺具有多变性及合体性,毛针织服装多变的织法决定了带有折纸结构设计的多变性,并可以通过特定方向的折叠来符合人体的结构,当人体自然运动时折叠造型打开,凸显其适度的和体性。三是折纸工艺具有较强的装饰性,折纸的元素可以点的形式、线的形式或面的形式进行平行或交叉排列,产生立体、动感和肌理变化的效果,使针织服装的款式、结构的变化更加丰富。
2.2 折纸工艺在毛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第一,结构型折纸工艺。结构型折纸工艺往往运用于毛针织服装的整体塑造,抛弃以往各款式或者部件的简单组合,把二维平面与三维空间的结构模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全新的针织服装结构形态。其手法通常采用条状针织面料进行相互编织、套结等手段来造型,形成具有空间立体感的交错与扭曲状态,视觉上具有错视的美感。
第二,重复型折纸工艺。重复型折纸工艺可运用在毛针织服装的局部,也可整体采用重复折叠塑造出独特外轮廓。其造型特点具有一定空间感、肌理感、规律感,视觉上具有浮雕感。大面积的重复折叠往往运用几何形态来表达,表现出其服装款式的秩序美;小面积的重复折叠则形态多样化,规律性强,可塑造服装局部立体感的独特造型。
第三,装饰型折纸工艺。装饰型折纸工艺在折纸工艺中独特性,表现为在支撑结构的同时又成为细节的载体,成为针织服装设计中特殊的点缀。该手法往往运用于服装的局部,可在不同的位置产生不同的视觉变化效果,在手法上采用相同方向、不同方向或内外交错的折叠方法,为服装在体现有序或者无序的结构之余,增添细致、独特的色彩。
3 纸艺术在毛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意义与创新
现代针织服装的设计,只在功能上满足大家的需求已远远不够,纸艺术的设计元素在针织服装的面料和造型等方面都带来了崭新的灵感,使原来平淡、规整的款式转化成层次丰富、创新多变的新设计,更好地把针织服装独有的艺术魅力和设计特点展现出来,满足人们对针织服装的时尚审美需求。纸技艺手法除了具有在感官上吸引消费者目光的装饰能力外,它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如带有镂空设计的针织服装直接穿着,有助于人体排汗降温,并增加活动舒适度;带有折叠设计的针织服装能够弥补着装者身材的缺陷,利用特殊的折叠方式在人体的某些部位,产生错视效果,起到美化身形的作用。
在强调保留区域性文化特色,尊重发展地域、民间、传统文化,形成良性循环的多元化格局的今天,服装设计正向更具文化性、审美性、实用加创新性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纸艺术是当代针织服装设计设计的灵感来源之一,为针织服装设计的创新提供着丰富的养料,设计师从中可以挖掘、寻找充满创意的灵感和设计语言。随着针织面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传统的纸技艺效果必定面临更广阔的应用空间,而传统视觉效果和现代设计理念相碰撞,并运用科技化的工艺技术,必定会出现新的设计火花,让传统的纸艺术工艺创新的运用到现在针织服装设计中并得以传承发扬。
参考文献:
[1]陈青.折纸设计快参[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1-9.
[2]吴清萍.论女装板型设计中褶皱的艺术魅力[J].艺术百家,2009,29(1):56-61.
《折纸》教学设计 篇11
原底社区中心小学 郭振军
教材分析
《折纸》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前,学生已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设计思路
通过折纸形象地让学生经历通分的全过程,用学生的动手活动代替枯燥的讲解,理解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道理,体会通分的必要性。用开放性的学习素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的折纸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教学重点:
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先通分再加减的计算思路。即只有相同分母的分数之间才能直接相加减。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教学准备: 长方形白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提问:每个人桌上已经放了长方形纸,拿着这张长方形纸,你怎样折,才能使它平均分?
学生同桌交流、讨论。
学生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折出来并展示。(上下对折,左右对折)提问:笑笑和淘气分别需要这张纸的1/
2、1/4,你怎样帮他们折出来?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2、多媒体出示情境图,引导观察。
(1)根据上面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笑笑和淘气一起在同一张图片上画出自己所用的纸的大小。笑笑首先在纸上画出了这张纸的1/2,淘气继续画出这张纸的1/4。他们俩一共画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列式表示并板书:
启发思考
(1)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算式,提问:学生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分数的加减法知识是否可以计算。学生回答道:不行,因为我们以前学过的是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这个分数的分母一个是2一个是4不相同。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
(3)汇报讲解,同分母分数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4)进一步小结。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可以直接想加减。
拓展思考
(1)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笑笑用了纸的1/
2、淘气用了纸的1/4,所以根据题意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应该用减法计算。
(2)提问:这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减法)自己试着完成这道题。
学生自主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结
通分的实质就是讲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
4、试一试
观察计算7/10-1/6 ,同桌交流想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学生板演
汇报想法 集体交流订正
5、课堂总结
通过动手操作、交流想法,找到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大家一起交流吧。
6、作业
课本P3、4页练一练 1、2、3、4.板书设计
折 纸
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加减法:先观察相加减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先通分,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就可以相加减了。课后反思
折纸活动教学反思 篇12
这节科学活动《玩纸》,孩子们玩的尽兴、玩的痛快、玩的自在,是使我收获最大的:原来课堂中孩子可以这样玩。
整个活动都是环环相扣的,一直贯穿于冬日雪景中。一个一个的游戏吸引着孩子们来参与,吸引着孩子们来感受。
通过操作——撕,这一过程,锻炼了幼儿手指前三指的灵活性;
通过玩雪——抛,这一过程,发展了幼儿双手向上抛及向下洒的动作,感受了下雪所带来的快乐。
通过雪球——团,这一过程,锻炼了手部的力量及对球形的感知。
通过打雪仗——投,这一过程,练习了幼儿投掷的准确性,并感受了游戏的娱乐性。
通过堆雪人——收,这一过程,让幼儿意识到玩具玩完了就要收好的良好操作常规。
中班手工折纸活动教案 篇13
中班
王洁
一、活动目标:
1、学习沿正方形的宽边对称对折。
2、练习反复折叠,折出可爱的小青蛙。
3、体验制作的乐趣和成功感。
4、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5、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小青蛙折纸成品若干。
2、白色长方形图画纸、油画棒、胶棒等每人1份。
三、活动重点难点:
1、在小青蛙折纸上进行装饰。
2、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次折纸活动。
三、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欣赏小青蛙折纸成品,引发幼儿的兴趣。
师:看,这些小青蛙多可爱呀!你最喜欢哪一个小青蛙?为什么喜欢它?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青蛙?它们是怎样折出来的?你想折一个小青
蛙吗
2、鼓励幼儿探索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师:我们怎样把一张白纸变成一把可爱的小青蛙呢?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制作的小青蛙范例,分析小青蛙的制作方法。
3、教师演示并提示步骤要点,在幼儿折纸的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
(1)、拿一张正方形的折纸,先找到两个对角,把正方形的折纸叠成三角形,再打开;再把其它两个对角对折,再打开;把四个角沿着折成的线向中间聚集,聚集后形成一个三角形
(2)、把这个三角形中间对折一下,再打开,然后沿着中间那条线,把三角形的两个角向斜上方折,折后再把后面的两个角往斜下方折,这样一个小青蛙就形成了。再画上眼睛就更生动了。
4、请幼儿欣赏自己及同伴做好的小青蛙,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师:你觉得自己的小青蛙可爱不可爱?还有谁的小青蛙也很可爱?
四、活动总结:
折纸选修小组活动总结 篇14
马荣
本学期我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课改为契机,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手工折纸实践活动,在折纸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折纸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稳步提高学生的多种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多次的观察和积累中,让我感觉到折纸不是一朝一夕能练的,必须以激发孩子折纸的热情为目的,采取一些有针对的措施。
学习前我会让学生先看着我折一个作品,让学生仔细观看和感受,然后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折纸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和满足,促进学生动脑、动手以及对他们探索能力的发展。在学生在折出漂亮美观的作品有情不自禁的向大家喊:“我折出来了,我折出来了。”面带喜色的跑过来向我报喜,这时候我也为他们高兴。
在这学期的折纸活动课中孩子们相互学习巩固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我让学会了的学生就可以做小老师,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致,希望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而成为“小老师”,从而鼓励他们认真学习。有时我会用竞赛的形式,加强学生对折纸的积极主动性。我让学生把他认为最满意的作业展示,大家来找一找,评一评,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欣赏水平。
【大班折纸活动设计】推荐阅读:
大班折纸活动尝试05-20
大班幼儿折纸活动01-10
大班折纸活动目标08-17
大班手工活动:折纸风车12-07
幼儿园大班折纸活动:向日葵的制作11-28
折纸活动方案06-02
折纸教案设计11-10
手工活动折纸教案09-12
小学美术折纸教案设计07-25
折纸 教学设计--李娟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