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学折纸

2024-05-19

幼儿学折纸(精选12篇)

幼儿学折纸 篇1

学折纸鹤日记

我喜欢折纸鹤,喜欢艺术。虽然折纸鹤的过程中有不少“酸、苦、辣”,但是甜却让我坚持了下来。

那是个炎热的下午,太阳不停的烘烤着大地,知了在不停地叫着。“知了,知了……”虽然天气很热,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我愉快的心情。我正在写作业,不小心把笔碰掉了,我弯腰去捡时,看到姐姐手中有一只动物,仔细一看,原来是用纸折的.鹤呀!我急忙向姐姐请教折纸鹤的秘诀。姐姐找了一张废纸,先裁出一张正方形纸,然后对折三次,再打开,把四个角往中间折,最后折成一中四角形的样子,然后和龙城一个萎形,然后再反折,拉开,纸鹤的翅膀就折好了。最后用黑笔在纸鹤都得两边点一点。真是画龙点睛啊!添上了这双眼睛,纸鹤立刻就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了。

我对姐姐说:“姐姐,让我试试看。于是,我拿起一张姐姐为我准备的正方形纸,我按照姐姐做的样子做,不一会儿,我就做好了,哎呀!翅膀反了,哎呀!这个眼睛歪了,哎呀!这个尾巴反了……两个小时过去了最后我总结失败的教训,用尽心血终于做出了一个生龙活虎,活龙活现的纸鹤,后来我又做了许多精致的纸鹤,用红线一一串起来。成了一个风铃。虽然这纸鹤风铃里没有铃铛,但是我觉得纸鹤互相摩擦的声音比世界上哪一个风铃都好听。有时微风吹来,它在风中旋转,不时发出微妙的声音,我觉得这声音优于人间一切声音。

学折纸鹤不仅让我品出了酸甜苦辣,还让我明白了自己做的东西比一切东西都好,只要有毅力,就能解决一切困难、问题。

幼儿学折纸 篇2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 激发幼儿折纸的愿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幼儿学习折纸, 首先要让幼儿对折纸活动感兴趣, 从内心自发自愿参与折纸活动。有了浓厚的兴趣, 幼儿就能在老师的引导帮助下, 充分发挥其主体的积极能动性, 愿意学习折纸, 并且努力学好折纸。

为了引起幼儿的折纸兴趣, 我积极创设条件, 充分利用室内环境布置、游戏中的玩具、教学活动中的教具及户外活动中的道具, 利用千姿百态的折纸作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例如:在幼儿活动室环境创设中, 将自由墙全部用折纸作品装饰一新;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时, 充分利用“娃娃家”区角内的杯子、碗、布娃娃的帽子, “水果店”里盛水果的篮子、水果盘等折纸用品;开展户外游戏时提供给幼儿练习投掷的折纸飞镖, 等等, 启发、引导幼儿在欣赏、游戏时有意识地发现一张张纸的奇妙用途, 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幼儿对折纸的浓厚兴趣, 激发幼儿对折纸的强烈愿望, 为幼儿愿意学习折纸、努力学好折纸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促使幼儿掌握基本技能

任何折纸作品均是在掌握折纸的基本技法上创作产生的。在折纸活动中老师要引导儿童学习折纸的基本技法, 使幼儿牢固掌握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双三角形折等的基本折叠技能, 再经巧妙组合, 就能完成任何复杂的折纸造型。在折叠的过程中, 老师还要引导幼儿掌握折纸的基本规则, 如要注意对齐、压平, 这样幼儿折出的作品才会平整、规范。

为避免幼儿进行折纸基本技能训练时感到枯燥无味, 降低学习兴趣, 老师应利用多种形式, 采取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掌握折纸的基本技能。例如:在组织幼儿学习三角折叠基本形状时, 不失时机地在此基础上变幻出一张兔脸, 吸引幼儿的注意, 幼儿要想折出兔脸, 必须先努力掌握三角折叠基本形状, 这样可使原本枯燥的折纸基本技能训练变得生动有趣, 幼儿练习起来兴致十足, 手部肌肉得到充分锻炼, 眼、手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基本技能掌握进步很快。

三、注重启发引导, 探索有效的折纸教学

为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 进一步增强幼儿的折纸能力, 折出各式各样的纸作品, 在教学方法上, 老师可进行一些有益大胆的尝试。

(一) 打破旧模式, 循序出现分解的范例。

以往的折纸教学, 教师出示范例, 分步讲解演示, 幼儿分步跟学, 这种幼儿模仿的教学模式, 抑制幼儿大脑的思维, 不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使幼儿变成模仿老师的机械。为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折纸活动, 老师可将折纸作品分解成两大部分, 前一部分是用三角或四角折叠的基本折法, 后一部分是在此基本折法上折成的作品。分解后的折纸作品, 不同时展示给幼儿, 而是循序出现, 让幼儿在仔细观察每一步折纸方法的基础上, 折出每一个折纸作品。在折的过程中都有其难点, 前一部分属于折纸的基本技能, 幼儿都能容易地掌握, 后一部分为创作演变成品部分, 是折纸的难点。面对折纸难点, 老师不应急于手把手帮助幼儿, 而应让幼儿三三两两地讨论折法, 齐动脑, 共动手, 努力面对困难, 用心去折出作品, 体会成功的喜悦, 同时也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思维能力, 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二) 寓教于乐, 结合分解范例, 用儿歌、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认识折叠符号说明。

老师在为幼儿准备的若干分解范例中画上相应的折叠符号, 并配上简短顺口的儿歌, 幼儿在边折边说儿歌中很容易认识记住折叠符号。如教幼儿折房子的儿歌:“房顶房底中心折, 房子两边向后折, 边对齐齐中间线, 拉出方形变房顶, 两个方形变三角, 那是小屋顶尖尖。”幼儿通过看分解范例、说儿歌的形式, 可理解、记住符号的含义, 同时也折出相应物体。看懂折叠符号, 能为幼儿掌握看图解、发展独立折纸能力奠定基础。

四、恰当地运用评价艺术,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纲要》在对评价幼儿作品指出:“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 使幼儿都能得到发展, 都有成就感。”单一的评价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

在幼儿眼里, 自己折出的作品都是美丽的。老师在评价幼儿作品的时候, 要注重运用多元评价方法, 不要斤斤计较幼儿折纸的结果, 比如:兔子两只耳朵不一样长、帆船底座不平稳等一些细小之处。只要幼儿折叠步骤正确, 折出的作品神似而形不似有什么关系呢?应看到幼儿在动手动脑, 用心去做, 重在评价幼儿的折纸活动过程, 针对个性差异的幼儿完成的作品给予不同肯定, 在肯定中提出希望, 在希望中提出进一步的要求, 在不伤及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 为下一次折出更好的作品铺路垫石,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成就感。

五、营造创作的空间, 引导幼儿大胆创新

在幼儿掌握了折纸的基本方法, 掌握了部分传统折纸作品的技能后, 老师应发散幼儿的思维, 启发和引导幼儿发挥想象的空间, 大胆创新地去折、去画、去粘贴。例如:在区角活动时, 我在美工区放置了一些纸张、颜料、折纸的半成品作品, 幼儿可以随心所欲地折纸添画, 他们能让折出的小兔子在弯弯的月亮上荡秋千, 折出的花朵在草地上开放、在流水中漂浮……孩子们折呀折, 每次折出的作品都有新奇之处, 在他们的手中, 出现了一幅幅五彩缤纷、妙趣横生的各具特色的折纸作品, 大大激发了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

幼儿折纸简便易行, 变化多样, 是典型的寓教于乐的益智游戏。一张薄薄的纸, 经过折、叠、翻、拉、裁, 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 绽开出美丽的花朵, 展现出活泼可爱的动物, 建造出漂亮的房屋……促进了幼儿手、眼、脑并用的活动机能, 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激发了幼儿的创造能力, 培育和陶冶了幼儿美的情操。在师幼互动的折纸活动中, 还能培养老师和孩子们的亲切感情, 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的重要途径。

摘要:折纸源于中国, 现已成为全世界广为流传的一种深受孩子们喜爱的手工活动。幼儿折纸简便易行, 变化多样, 是典型的寓教于乐的益智游戏。老师通过激发幼儿折纸的愿望, 培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 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 使幼儿牢固掌握对边折、对角折、集中一角折、双三角形折等的基本折叠技能, 在此基础上, 发散幼儿的思维, 发挥幼儿想象的空间, 引导幼儿大胆创新地去折、叠、翻、拉, 促进幼儿手、眼、脑并用的活动机能,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成长。

关键词:折纸教学,幼儿,具体做法

参考文献

[1]林琳, 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黄人颂.学前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

[3]陈帼眉.学前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0.

玩折纸 学数学 篇3

其实,(2)图上的虚线就是(1)图的折痕.

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玩一玩有趣的折纸游戏.

实验:请同学们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并按下列图形所示的方法和步骤将正方形纸片对折三次,然后沿D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E图.

问题:将纸片折叠成如E图所示的形状之后,不要急于将它展开,先仔细想一想,E图展开之后是什么形状?

思考:折叠与展开是互逆的两个过程,展开的过程其实就是以折叠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解析:如下图所示,先将图1以AB为对称轴画出四边形ABCD的轴对称图形ABEF,得到图2;再以AF为对称轴画出图2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3;然后以GAD为对称轴画出图3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4.E图展开后的形状就应该与图4的形状相同.

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现在可以把折叠后再剪去一部分的纸片展开了,展开后,与图4比较看一看!

说明:有关轴对称的知识,同学们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中已经学习过了,对于如何作轴对称图形,相信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在这里我们就省略了作轴对称图形的具体步骤.其实遇到类似于上面的具体问题时,如果没作特别要求,同学们也不必用尺规画得那么标准,尤其是在考试的时候,只要动笔画出草图就可以一目了然,从而解答出问题.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所涉及的数学问题也很简单.有条件的同学不妨运用一些数学软件在电脑上演示上述过

程,以加深体会.事实上,折纸问题往往是以这种简单实验和简单问题为基础的,正方形纸片也常常被选为折纸的初始单元,因为正方形纸片与其它形状纸片相比有其独到的优点:一是正方形与矩形或其它四边形相比,有四条对称轴;二是与圆或其它有更多对称轴的正多边形相比,它又拥有其它图形所不具备的直角;三是用正方形纸片折纸,更能凸显一些数学概念,比如轴对称、中心对称、相似、全等、迭代等.熟悉了上面这个实验,就请同学们一起来思考下面这个折纸问题.

例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30O的角和60O的角.

解析:如果叫同学们拿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90O的角和45O的角,相信同学们不假思索马上就能折出来.但如果要求同学们折出30O的角和60O的角呢?同学们能不能折出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试试.

如下图所示,先将长方形纸片对折(如图5),得到折痕;再将纸片右边的对折(如图6),得到折痕;然后再如图7所示,以AB为轴将左上角的顶点折叠到右边那条折痕上,使其交于点C.于是产生了三个的角,如图8所示,即有∠1=∠2=∠3=60O.这样,60O的角就折出来了.接下来我们再将右上角也折叠过来,使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于C,则此时右边的60O角∠3就分成了两个30O的角,即∠4和∠5,如图9所示.另外,我们也可以直接将右上角的顶点折叠到右边的折痕上形成的角,如图10所示.

寓学于乐,在玩中学习,培养感性认识和空间想象能力,是我们“玩”折纸的目的所在.数学知识寓于折纸的游戏活动之中,通过玩折纸游戏,在观察、比较和分析折纸活动时出现的种种现象的过程中,同学们能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玩不知道,纸片真奇妙!你还想体验一下玩折纸游戏的乐趣吗?试着做下面的两个小练习吧.

练习

1.小强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沿下面图(1)中虚线所示的对角线对折一次得到图(2),再沿图(2)中的虚线对折一次得到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剪去上面的角.那么再打开时,纸片的形状是( ).

2.找一张长方形的纸片,然后将它折成三等份.

参考答案

1.提示:同前面的实验,折叠与展开是互逆的两个过程,展开的过程其实就是以折叠线为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如下列图示步骤所示,先将图11以AB为对称轴画出它的轴对称图形,得到图12;再以图12中的C、D所在的直线为对称轴画出图12的轴对称图形,从而得到图13.图13的形状就是纸片展开后的形状,所以答案应该选C.

2.提示:如下图,先将整张纸片沿中间的EF对折,再沿对角线BD折叠,然后沿小矩形CDEF的对角线CE折叠,得到BD与CE的交点O,最后,过交点O折叠纸片,使CH重叠在BH上,DG重叠在AG上,则CH就为BC的,DG为AD的.同理可折出左边的,或者将纸片左边的即ABHG对折,使A与G重合,B与H重合,这样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张纸片了.

浅谈幼儿折纸教学 篇4

华侨城幼教中心涂笑

幼儿折纸活动是美术活动中的一部分,也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艺术活动,通过折纸活动,能锻炼手的触感和动作的准确性,培养小朋友的注意力;通过纸张的千变万化,可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自然界事物的模仿和概括能力;由于折纸的过程是将点、角、线等反复重合折叠,构成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各种形状,也有益于儿童建立几何和数理概念,增强对三维空间的理解和想象。许多国家开始重视折纸教育对幼儿的影响,纷纷开设了有关折纸的课程,学前教育创始人,德国的杰出的教育大师FriedrichFroebel认为折纸能够非常好的启迪智慧,并把折纸与自己的教育学说结合起来,在他创办的世界第一所幼儿园——勃兰登堡幼儿园中开设折纸课程,这种做法后来被推广到全世界。今天折纸虽然普遍于世界各地,然而最普及的地方还是日本,日本人把折纸当做自己国粹,中小学开设必修的折纸课程。但在我国,确忽视了这种教育,并且在折纸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遇到了许多问题,例如:

1、幼儿没有折纸的兴趣。

2、折纸活动难度大,费了很大的功夫,可最后往往只有几个孩子能掌握,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到最后,孩子和老师都失去了信心。

3、折纸不灵活,过分依赖老师的示范和指导。因此,在折纸的教育过程中要找到一种合适幼儿学习的方法。那怎么样才能使幼儿喜欢上折纸,愿意折纸,并且能一步一步的把它折好呢?在多次的观察和积累中,让我感觉到折纸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技能,必须从小开始以激发孩子折纸的热情为目的,并根据不同幼儿年龄阶段的特点出发,有针对的采取一些措施。

一.学龄前幼儿折纸活动的心理特征分析:

1、他们主要只满足于折纸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折纸一般没有目的。

2、由于手指动作较差,常常还未折出物体,就已将纸弄破。

3、折纸的兴趣持续不长,易被其它事物所转移。

二、传统折纸教学方法及其弊端

1.小朋友和老师各拿折纸,老师折一步,孩子跟着折一步,直至完成。可这样的结果导致

孩子下次拿纸的时候没有老师的带领就不知所措的结果。

2.老师先教会孩子认识什么是折线,什么是粘贴线,什么是对边折,什么是对角折,这样的确可以提高孩子的能力,以便于孩子掌握折纸的方法,达到自己能独立看图折纸的能力。可是这样的方法对中班的孩子来说难度过大,对能力强的孩子还行,可对能力较弱孩子结果往往会让孩子对折纸失去了兴趣,觉得折纸枯燥无味,如果让孩子对一件事失去了兴趣,且不谈折纸的技能能否掌握?还谈什么创造呢?

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适应他们的方法进行教学

1做一些色彩鲜艳、形状较大的折纸动物作品让孩子玩。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纸折的兴趣。

记得有一次下午,主班老师带班的时候,我因为布置环境的需要,试着照书上折一只小兔子,没想到过了一会,竟然有好几个孩子在旁边聚精会神的看我折纸,我没有打断他们,而是不断的拿出各种各样的彩色的折纸折出不同的动物,我没想到小班孩子能这么投入的看了半个多钟头。并将这些折好的动物给他们欣赏和玩弄。以后我也发现孩子们经常趁我不注意的时候动我的彩色折纸,我知道一定是他们对这

些色彩鲜艳的折纸产生了兴趣。

2根据孩子爱模仿的特点,成人可让孩子和自己一起用纸进行简单的折叠,如边对边折、角对角折等,在教孩子折纸时,可采用游戏的口吻。如把正方形的四角向中心折时,说成是“中心妈妈”亲吻“四个宝宝”。孩子在亲切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学到本领。

孩子对折纸有了强烈的好奇心之后,我决定尝试让他们先试试,于是我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折纸,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你想折什么就折什么?”果然,孩子们热火如潮的折了起来,当他们拿着自己的“成果”得意的向同伴们介绍自己折的什么的时候,我很清楚,孩子们的折纸热情已经大大的增加了。可是单单的让他们自由的折纸,不久他们也许就厌倦了。当孩子已经不满足于自己那不象的“成果”时,于是我教他们“变戏法”,将正方形变成三角形(对角折),将三角形上画出鼻子,眼睛,胡须,马上又变成小花猫,小兔了。然后我们又拿着自己的小花猫玩〈小猫抓老鼠〉的游戏。孩子们别提有多开心了.这样的折纸活动才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生理特点。

3、学龄前幼儿注意力保持时间不长。因此,成人不要太长时间的进行折纸游戏。防止孩子不感兴趣的方法是经常变换折纸的方式方法,可以让孩子折好头两步,后面几步由成人折好,将折好的玩具给孩子玩,可增强孩子对纸工的兴趣。4、2-3岁的孩子手指动作能力较差,还不能协调地动作。因此,成人要手把手地教孩子,不能轻易下结论:“太笨”、“太傻”,这都会打消孩子折纸的积极性。应该让表扬鼓励为主,多肯定孩子的成绩,使孩子的愉快的心情中进行折纸游戏。

活动案例:教幼儿折纸[范文] 篇5

“烦死了!烦死了!”鹏鹏显得不耐烦了,一边嚷,一边把手里的剪刀和纸往桌上一扔。

师:“剪坏了是吗?鹏鹏只试了二次,上次老师可是试了四次,第五次才成功呢!这样吧,我告诉你一个好办法,你仔细看看墙上好朋友的剪法,是先看一下好朋友的中心线应该对准哪一边,然后就可以剪了,这样才不会断开了”

鹏鹏朋友又开始第三次尝试,他先是走到墙边,把图示翻开看了看,再回到座位,拿起了剪刀。纸张在鹏鹏手里不停地翻转,他似乎无法确定应从哪一边入手拓印。终于,他动手拓印了,这次,是把中心线对准了不能分开的地方,这也就意味着她的好朋友不再一分为二了,但是在剪的时候,差点把手的部分剪断。表面看来他已经接近成功,他自己也显得非常意外,露出了惊喜的笑容。

师:“真棒!只要剪手的地方小心一点就行了,鹏鹏再试一次行不行?”“行!” 他非常肯定地回答。

这一次鹏鹏的动作特别迅速,很快就剪完了。可是打开一看,傻眼了,又变成两半了。此时可以想像鹏鹏的心情,既有意料之外的失望,也有莫明的困惑。最后,他用大眼睛望着老师寻求帮助。

师:“没关系,鹏鹏再是一次吧,只要你记住中心线对准那里,一定会成功的。”鹏鹏立刻说:“我再试一次” 这次鹏鹏非常小心地画轮廓,非常小心地剪„„“我剪出来了!”他兴奋地向老师报喜。“太好了!”“我想再剪一棵。好的。尝到成功滋味的鹏鹏,心情好得很,还在继续进行着剪纸。

在传统的纸工活动中,普遍采用的是集体示范讲解法,教师教一步,幼儿剪一步。幼儿的学习是在接受直接传授或教的过程中发生的,是被动的;幼儿获得的只是剪纸的技能,但绝不是智慧。或者,这样的学习对一部分幼儿而言,是乏味而没有意义的。

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儿童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希望幼儿成为一个有智慧的问题解决者,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们有大量的机会做他们愿意做并感兴趣的事情,去解决他们想解决的问题,去自主地获得智慧的发展。上面所描述的就是通过不断地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主学习的案例。

我们强调以幼儿为中心,但又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只是对幼儿的意义建构过程起促进和帮助作用。当小朋友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教师此时的策略是:提醒他们寻找错误的原因,确定疑难究意在什么地方,避免徒劳的尝试。当孩子有点进步时,要鼓励小朋友再次尝试,巩固和完善这一新技能,老师的行为是再次观察等待。教师要充分利用范例,不仅允许孩子看,还可以拿在手里,拆开研究,给小朋友进行有效的支持。相信成功的经验会增加幼儿在今后探索过程中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适当的鼓励又使他们参与活动和挑战自己的意愿达成。

一次手工后,小朋友都拿着自己剪贴的一盆水果,兴高采烈和其他小伙伴交流去了,剩下张老师在辛莘苦苦在打扫小朋友留下的费纸屑。我看到心理很难受,就说:“小朋友,张老师在干什么呀?”小朋友:“在扫地”师:“张老师为什么这么辛苦?”小朋友:“因为地上有很多纸屑?”师:为什么地上有很多纸屑?

幼儿特色活动折纸方案 篇6

教案准备:一张正方形折纸,提前折好的一只“桃子”。

教案过程:

1、请小朋友们欣赏折好的“桃子”,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喜欢吃桃子吗?知道桃子是怎么折出来的吗?”

2、老师按“桃子折纸”中的步骤图边讲解边进行示范。

3、展示小朋友们的桃子折纸作品,鼓励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折纸桃子。

桃子的折法:

步骤1、折出“米”字折痕

步骤2、折出双三角形

步骤3、斜边向中线折对齐聚巧网

步骤4、四边同样

浅谈幼儿游戏化折纸的活动策略 篇7

关键词:幼教;折纸;游戏化

俗话说“人的智慧在指尖上”,本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游戏化的折纸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手脑并用,有助于他们养成专心学习的习惯、不怕困难的品质。一张张方方正正的纸,经过孩子们认真地折、翻,折成了一件件形象夸张、富有趣味的作品,对这种诱人的制作,幼儿抱有浓厚的兴趣。幼儿早期的折纸教育注重激发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并不是要教会幼儿多少数量的折纸作品。尤其是4~5岁的幼儿,教师应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尝试成功的乐趣。那么,要如何指导幼儿进行折纸活动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掌握基本的折叠方法是前提

折纸活动要开展好,幼儿掌握基本的折纸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时我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让幼儿先从对角折学起,然后是四角中心折,最后是稍难一点的双正方形和双三角形的折法。另外,在学习某个基本折法时,我还提供了相应折法较多的范例。如,练习四角中心折时,我教幼儿折了他们爱玩的“东、南、西、北”,还有“上衣”“房屋”等。幼儿的折纸技能得到了充分巩固。

二、激发幼儿折纸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是幼儿乐于学习、积极创造的动力。选择折纸题材,要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选择能够激发幼儿兴趣,能让幼儿展开想象的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的认知特点,在上折纸课程之前,我先折了几个幼儿常见的小动物或物品,请幼儿欣赏,幼儿兴高采烈,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要学习折自己喜欢的物品。这时我适时引导:这些物品都是老师看图例折出来的,如果小朋友学会了看图例就会折了,并且还能折出更多的东西!以此来激发幼儿学习看图折纸的积极性。

三、折纸与绘画相结合

折纸活动与绘画结合起来,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有一些简单的折纸也需要进行绘画操作。例如,折好动物头形后,需要幼儿用彩笔画上眼睛、鼻子及嘴巴,有的还要加上羽毛、爪子等等,为作品修饰、增色。作品折好后,可要求幼儿将折好的作品贴在白纸上,再在白纸上添画与作品相关的背景,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也丰富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四、重视因人施教,加强小组合作

幼儿的折纸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活动中也格外重视个体辅导。这就要求我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做好学情分析工作,对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在活动中注意观察,注重幼儿学的过程。只有教师对幼儿的实际水平清楚了解,指导时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例教学相对较难,因此我将幼儿分组指导,首先我根据幼儿能力的强弱来分组,一组为五人,其中三人是能力强的幼儿,意在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培养幼儿的友好合作关系。分组之后便着手选择内容,选择折纸内容时根据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然后把折纸内容的图示一一画出来,制成一张完整、规范的示意图。例如,折衣服。先熟悉图示,然后教给幼儿看图示折纸的方法:先观察最后折成的是什么?(衣服)接着观察一共有几步(共有五步)。折时要一步接一步仔细观察折叠符号,看看哪里是一样的折法,不能有遗漏,也不能有错,否则就不能完成作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让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解决困难,而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在他们有困难时适当地给予指点。只要是通过努力自己完成作品的,我都给予鼓励。通过多次练习,幼儿掌握了基本的折纸方法,就能自己探索了。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合作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此外,在大胆尝试的过程中,幼儿还学会了共同克服困难。

五、提供幼儿展现的平台

兴趣往往会在每一次成功的喜悦后变得愈发浓烈。抓住这个规律,教师在布置班级的时候,在四周墙上给每个孩子留一块展现的平台,把他们认真折出的作品展出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里可能有些孩子的能力差,作品质量不高,评价时要做到多鼓励,指导他们学习好的作品,逐步掌握方法建立信心。对于能力强的学生,在表扬的同时给他们提出更高要求。此外,可以组织一些小的折纸比赛活动,每一个孩子都参加。评价的原则是:鼓励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只要有进步都会得到老师的奖励,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成就感。

俗话说,熟能生巧,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纸,通过巧手的折、压、剪、翻、拉,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令大家爱不释手。你能不說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吗?总之,只要孩子愿意尝试,喜欢尝试,他就能在动手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为了让孩子能更加喜欢折纸活动,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折纸活动中。

参考文献:

谈幼儿园折纸教学中的因人施教 篇8

第一类型:灵敏型幼儿

这类幼儿接受能力很强,悟性较高。对于老师当堂所授内容掌握较快,并能马上做出良好的反应。在学习折纸过程中,这样的孩子通常在我讲解示范第一遍折纸步骤后,就能基本上随着我的讲解步骤完成。在我第二次示范时,往往就能将物体折出来,而且动作很迅速,折出的作品也较为平整。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折纸的基本型掌握较好,对一些复杂的结构把握准确,思路比较清晰,所以他们的作业每次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表扬,并给他分配四个任务让他选择,第一个任务是完成原作品后,启迪他们探索创新,鼓励他们把学会折的物体变成新的物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活动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把钢琴变成了房子;有的把长裤变成稻草人;有的把桌子变成了小船等。第二个任务是启发他们对作品进行装饰、美化,从而达到让孩子去自由想象、自由创新的目的。第三个任务是去帮助能力差的孩子。既满足这个灵敏的孩子当“小老师”的愿望,又达到了灵敏的孩子自己复习巩固的目的。第四个任务是看教师折好的范例或者图例,再挑战一个新的物体,看能否折好,很多孩子便会跃跃欲试,激起了探索的火花,更有了自学成才、自然习得的乐趣。

第二类型:中间型幼儿

这类的幼儿对知识的理解比接受能力灵敏型的幼儿相对要弱。老师要把学习内容反复、仔细地分析给他们看,讲解给他们听,强化他们的记忆,他们才能更好地领会所学内容,做出良好的反应。这类幼儿在最终掌握学习技能后,表现往往不比灵敏型幼儿差。

在教学过程中,这类幼儿把教师教的折纸内容一次就给折出来,是不太可能的,多数情况是仅仅折了开头一两步就不知道后面该怎么折了。在最初没有掌握这类孩子的特点时,我对他们的要求是很高的,总希望他们学一遍就能够掌握,而结果是适得其反,他们每次的表现都令我失望:一个个拿着折过几次的纸不知所措,让我感到他们真有点“无药可救”。有一段时间,我干脆放弃了对他们的“厚望”。但是,又不甘心在他们身上失败。于是,我开始尝试将他们单独分组,把折纸过程重新示范、讲解,让他们跟着我一步步学习;在学的过程中,我再进行个别指导。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他们渐渐地掌握了一些基本折法,不仅折纸的速度提高很快,而且折出的作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分组实践使孩子们消除了顾虑,增强了自信心,进一步发挥了他们的潜能;而我也从中受到了启示:对中间型的孩子应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而不因为他们一时的反应慢,就放弃对他们的期望。

第三类型:缓慢型幼儿

这类幼儿在各方面的反应都比前两种孩子要迟缓,经常用一种懵懵懂懂的眼神看着你。虽然这些孩子也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接受程度都相对差得多。

根据我的观察,这类孩子中有些是受先天遗传影响,造成智力发展缓慢;还有的则属于家庭不重视孩子的早期智力开发,客观上延误了孩子的智力发展。先天的不足加上家长对教育的不重视,使他们比同龄的孩子在反应上要迟缓,理解能力也不强。

这些孩子需要的是长期细致耐心地引导,以逐步开发他们的智力。然而作为教师,面对的并不仅仅是几个这样的孩子,而是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势必形成一种矛盾。作为教师,为了缓解这种矛盾,既要从大局出发,保证教学质量;又要考虑到这类孩子的反应情况,帮助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逐渐跟上全班幼儿的步伐,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对于这类型的孩子我一般采取以下的几个办法。一、拆开再学折的方法,即取一范例打开,恢复原形,让幼儿看看、拆拆、想想、试一试按原样折好。教师要善于等待,给孩子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次尝试,让他们在一次次的探索中体验点点滴滴的成功,再根据这个折好的物品再练习折一遍,效果往往很好。二、以强带弱法,即伙伴互助,请能力强的孩子,手把手教这些困难的孩子,帮助他完成作品,从而给孩子增强了自信心,有自己再独立完成的愿望。三、循序渐进法,这就要求教师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则,即先让这类孩子在区域活动里学折同一系列的较简单的物品折法,从基本型开始入手,让其掌握折纸规律,如学习折手枪、郁金香,应先学习对边折、对角折、向中心线折;如学习折大象、盒子,就要学会折双正方形和双三角形;如学折鱼、啄木鸟、山鸡等作品,就要先学习单菱形的折法等。并让其反复练习巩固,掌握规律,然后再指导他继续学折这个物品,直到学会为止,从而使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和其他伙伴一样,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激发这些孩子下一次创作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的折纸教案 篇9

1、学习看图示用正方形叠花

2、通过观察折纸示意图和教师的示范讲解,借助图示和相互学习从而掌握双正方形的折法。

3、喜欢折纸活动体验折纸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正方形纸人手两张。图纸示意图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

1、春天来了,你们知道有哪些花开了?(幼儿回答)

2、师小结:是啊,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有粉粉的谈话,黄黄的迎春花,白白的梨花,红红的山茶花……

3、老师今天也带来一种花(出示郁金香)

4、你们认识这种花吗?他叫郁金香,叫什么?(幼儿说)

5、你们想学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种新的`折纸方法,请小朋友看步骤图来折

二、带领幼儿看步骤图折纸

1、请幼儿看图示,观察上面的线所表示的意思(……,↙,↗)

2、幼儿看步骤图,学折郁金香,请折好的小朋友做小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不会折的幼儿可以寻求帮助

三、评价

幼儿园大班手工折纸《马》教案 篇10

2、培养幼儿的耐心做事的良好习惯。活动准备:

1、范例一个,折纸图示一张。

2、正方形纸张、剪刀(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兴趣。

二、教师示范折马。

1、现在老师教你们怎么样折吗?我们先来看折纸图示,小朋友你们能看出怎么样折吗?你能看懂哪个步骤呢?

2、教师讲解示范。

(1)首先我们要将正方形纸张对边折,变成长方形。我们再把长方形对角折一下,再打开

(2)然后我们再把它折成双三角形。一个往外折一个往里折。对到中线来,轻轻压平。

(3)我们那周放在中间变成了菱形,用剪刀把双三角形的中间对半剪开。

(4)将双三角形的四个角分别向四个斜下方拉开。

(5)将上面的两个角分别折出马的头和尾巴。

3、小朋友你们看,你们知道怎么样折马了吗?现在老师再示范折马,请小朋友仔细看。

4、教师再次示范折马。

三、分发纸张和剪刀。

小朋友你们想来折马吗?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分发剪刀和纸张,小朋友拿到剪刀后,不能拿来玩,在使用剪刀的时候要注意安全。

2、幼儿折纸,教师巡回指导。

请小朋友按照图示的方法来折马,在用剪刀剪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剪的太下了。折马的头和马尾巴的时候,马的头应比尾巴折得更短。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业。

四、评价幼儿作品。

幼儿学折纸 篇11

在幼儿园教学中,幼儿对于手工活动向来有较大的积极性,其中折纸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是因为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人人可以动手,作品完成后个个都有成就感。的确,那些漂亮的手工纸很吸引孩子,又可以信手拿来,随意制作,对于培养“心灵手巧”的幼苗,是有很重要的作用的。从生理学角度讲,中班上学期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是小肌肉发展和手眼协调不够完善的时期。而折纸活动在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左右手协调能力以及小肌肉精细动作方面的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传统的折纸活动是采用教师折一步,幼儿跟一步的方法,这种方法等于给幼儿的操作加了一个框,框住了孩子的思维,养成了孩子对教师的严重依赖性,限制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的发挥。这是其一,其二是幼儿折纸水平方面存在着个别差异,而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却是统一的,所以活动一结束,往往会出现幼儿“吃不饱”或“吃不了”的现象。再有教师指导时并无预定目的性、计划性,而是根据幼儿折纸情况进行指导,这种指导少而散,常常不能满足每个幼儿的要求。枯燥的练习显然是不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的,如何使中班孩子兴味盎然地进行折纸活动呢?我作了以下尝试:

一﹑布置丰富多彩的室内环境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看图示学折纸的兴趣。幼儿进入中班时,对折纸活动已有了比小班时更浓厚的兴趣。刚开学,我就对本班幼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了解,了解到大部分幼儿具备了一定的折纸技能。这为幼儿看图示折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了能激发幼儿看图示折纸的兴趣,我在布置活动室环境时都是用折纸来完成的。墙面上的向日葵、火车、房子、小动物头像等,我都是用漂亮的手工纸折出来的船、衣服、灯笼、宝塔、鱼等拼成的,一幅幅鲜艳而美丽的画吸引了幼儿的目光。“老师折的船真漂亮,还用它拼了一朵美丽的向日葵呢,真漂亮。”“你看,这里还有一只小白兔呢,真像。”“那边还有一群小鸟正叽叽喳喳地好像在唱歌呢。”听着小朋友七嘴八舌而略带爱慕的话语,我不失时机地问:“你们想不想学学?想知道老师是怎样折出来的吗?”孩子们又闹腾开了:“老师,您教我们吧。”“老师,我们想学。”------这时候,我趁机拿出早已复印好的折纸图示,告诉幼儿老师就是看着这上面的图示折出这么多东西来的,使孩子萌发出了要自己学习看图示折纸的愿望。

二﹑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名称和符号,为练习折纸打好基础。为了让幼儿了解折纸中几种常见的名称和符号,我开展了一个“认认我是谁?”的游戏活动,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出示一种符号,小朋友通过老师的介绍说出其名称。小朋友玩时兴趣特浓,掌握得也较快。例如:出示符号(--------),小朋友马上就会知道这是折叠线。小朋友对符号及名称有了较深的理解后,再动手练习,通过多次练习,让幼儿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例如:小朋友看到一张正方形纸的中间有一条折叠线,并有一个朝上的正折的符号,小朋友就知道是把正方形相对的两条边对折。又如:一张长方形纸的中间有一条中心线,并有两个正折的符号(一个朝上,一个朝下),小朋友就知道就是把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向中心线折。这样,通过多次反复认识和练习,就为幼儿独自看图示折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组指导,利用生动具体形象的指导语言,维系幼儿对折纸的兴趣。首先我根据幼儿能力的强弱来分组,一组为五人,其中三人是能力强的幼儿,意在以强带弱,充分发挥“小老师”作用和培养幼儿的友好合作关系。分组之后,便着手选择内容,选择折纸内容时根据需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时也会给幼儿设置一点困难,让幼儿“跳一跳”就能摘得到。然后把折纸内容的图示一一画出来,制成一张完整的、规范的示意图。例如:折衣服。先熟悉图示,然后教给幼儿看图示折纸的方法:先观察最后折成的是什么?(衣服)接着观察一共有几步(共有五步)。折时要一步接一步仔细观察折叠符号,看看哪里是一样折法的,不能有遗漏,也不能有错,否则就不能完成作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让能力强的幼儿自己解决困难,而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在他们有困难时,适当地给予指点。只要是通过努力自己完成作品的,我都给予鼓励。通过多次练习,幼儿掌握了基本的折纸方法,就能自己探索了。

四、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使折纸活动成为像游戏、绘画一样的自主活动。当幼儿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要给幼儿提供各种机会,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才华。我在美工角里每周为幼儿提供几张难几张易的图示表和各种手工纸。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试折。通过观察我发现有的幼儿独自看图示折,有的则三三两两商量着折。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主动去请教能力强的幼儿。如有个幼儿折裤子时,被最后一步难住了。折了几次都把纸拉破了。他就主动请同伴帮助。旁边的小朋友很热情地边讲解图意,边示范给他看,还对他提出要大胆一点拉、左手要放松的要求,使他把一条裤子端端正正地折了出来。当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探索,成功地再现图示中的作品,使折纸活动成为像游戏、绘画一样的自主活动时,他们显得非常高兴。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小朋友的观察力、分析能力、探索能力都不断得到了提高,同伴间的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五、引导幼儿进行趣味想象,延续幼儿对折纸活动的兴趣。

刚开始进行折纸时,为了激发幼儿兴趣,让其随意进行折纸的活动较多,但这样过于简单的操作活动维系幼儿兴趣的时间较短。但如果对幼儿作过多的技能训练更是扼杀孩子的兴趣。这时,我们想到了为幼儿搭建一个小步平台——让幼儿对自己的折纸进行想象。利用想象让幼儿把无意折纸过程变为有意折纸过程,以想象带动幼儿的技能发展,提高幼儿双手的控制能力。尽管幼儿折的可能什么都不象,但幼儿的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延续了折纸兴趣。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艺术都不能孤立于一种表现手段,多种艺术手段的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所以丰富幼儿的多种艺术手段,扩大幼儿信息量始终是我们艺术教育的手段。

俗话说,熟能生巧,一张张普普通通的纸,通过巧手的折、压、剪、翻、拉,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小玩具,令大家爱不释手。你能不说我们的孩子“心灵手巧”吗?

幼儿学折纸 篇12

幼儿园小班折纸活动教案:小狗找妈妈

活动目标:

初步练习对角折纸; 通过活动锻炼宝宝手部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活性; 培养宝宝对折纸的兴趣。活动准备:正方形手工折纸、画笔、胶棒。

活动过程:

教师向家长介绍活动目标并出示已折好的“狗妈妈”,贴到板子上,引起宝宝的兴趣; 教师进行演示,家长注意教师折纸的步骤,然后带宝宝一起折纸; 宝宝尝试折纸,折好后画上五官,最后,宝宝自己把折好的“狗宝宝”贴到“狗妈妈”的身边,进行作品展示。

指导要点:

上一篇:天籁音乐社团章程下一篇:唐家璇在第四届“中日关系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