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发言稿(共9篇)
社区工作者发言稿 篇1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
今天有幸参加“争先创优”表彰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借此机会,我就社区工作谈一点体会。
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要真正把工作做好,做实,我们不但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还必须全身心投入,以社区为家,深入社区、贴近群众、真诚服务。
因为社区工作任重道远,上联上级党委,下系居民群众家家户户。要服务号居民群众,搭好连心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难。社区工作涉及面广、疑难杂事多。用我们自己的话说:社区居委会工作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五保四属、优抚救济、计划生育、卫生治安等上百项工作。真是拿钱不多,管事不少的苦差事。此话也不假,六年前的邓山坡和*村卫生脏乱差老大难问题,由于历史原因,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当时的状况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远看青山绿树,近看垃圾成堆,居民群众怨声载道”。邓山坡曾经被开远电视台报道批评过,*村有60多名群众准备联名上访,面对这样的困难和压力,有好心的人劝道:“算了,别自找麻烦,万事尽力就行,*本来就不是你们的辖区,别人管不了,何必为难自己。”可当我看到居民们求助的目光时,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我没有退缩的理由,我必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无条件地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为此我和我的同事以及党员同志们一起努力,走家串户,深入群众,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虽然我们跑痛了腿,磨破了嘴,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居民群众和东风村民小组的认可和支持。我们出动了共青团员、党员、群众100多人次,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清除近200吨垃圾,彻底改变两坡脏乱差的卫生面貌。一场即将集体上访事件得到平息,事后居民群众感动地对记者说:“过去我们是孤儿,现在我们终于找到娘家人了。”又如:特困居民王金明病故在家中,是我们像亲人一样的为其处理后事,此举深深感动了殡葬管理服务中心,在他的墓碑上刻上了感人至深的“聚源社区抚危难,殡葬服务谱真情”的字句。
这些事也深深地教育了我,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作为社区居民的“家长”,就必须履行好“家长”的义务。因此不论工作如何艰苦,我将无条件地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居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以最真的心、最深的情、最大的力,排民忧解民难;尽所能、有所为,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服务好居民群众。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到居民群众的认可支持。只有实实在在为居民群众服务,社区建设工作才真正有“生命力”。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我的体会是:工作虽然辛苦,报酬也不多,但我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真情和真心。只要我们坚持原则,恪尽职守,把满腔的热情倾入工作,一分耕耘会有一分收获。我坚信:通过我们大家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出色的做好社区的各项工作,为构建平安和-谐的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社区工作者发言稿 篇2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设计
0 引言
社区教育工作者是指在街镇社区相关部门正式任职, 专门 (或主要) 负责辖区内社区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教学等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教育工作者是社区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 其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社区教育发展的水平。构建一支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独具区域特色、能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
沙坪坝区长期坚持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社区教育干部队伍, 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过程中总结设计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总结反思”四段式培训模式, 有效地促进了辖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双提升。
1 四段式培训模式设计的背景与理论基础
1.1 背景
社区教育工作事务纷繁、对象复杂、内容涉猎广、辐射面大, 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要求高。沙坪坝区正处于“社会、城市、经济”三大转型期, 社区教育工作者大部分是从其他部门转岗而来, 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差异较大, 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
的精神, 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把千差万别的学生培养成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以后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4.2要尊重所有成员特别是“问题学生”的人格, 充分激发内驱力,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促进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 或许外部表现差异甚大, 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其实都渴望得到信任、尊重、激励和关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在奖励表彰、革新创造、选拔班干部等重大问题上, 要善于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大胆地“毛遂自荐”,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以全面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挖掘自己的潜能,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我。
缺乏从事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 迫切需要进行社区教育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 国内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研究成果不多, 培训开展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 实效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
1) 目标不具体。以粗放型培训为主, 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以社区教育事务管理等基础性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 对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理想、社区教育价值观较少涉及, 没有系统的目标。
2) 针对性不强。前期需求调研缺乏, 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分析不够, 简单移植现存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经的历培训学员无针对性设置, 培训学员收获不大。
3) 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地方人文环境研究较少, 课程设置脱离工作实际, 以普适性理论知识的传输为主, 与实践工作联系不紧密, 学员所学理论知识难以落地, 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
4) 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方式大多以会代培, 以集中听报告为主要形式, 活动参与度不高, 教师与培训学员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渠道, 学员学习的动力不足, 积极性不高, 培训效果不佳。
1.2 理论基础
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茨将成人教育定义为“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他认为:“现代的成人教育, 多有失败, 皆起因于把成人当孩子, 把用于儿童教育的原理和技术用于成人教育。”根据诺尔茨的成人学习理论, 我们认为, 要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实效性, 必须要遵循成人教育的几个原则:
4.3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新课程推行十来年了, 但是唯知识、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质量观念和人才观并未完全转变。学生的和谐发展, 应该像季羡林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不仅要人与人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 还要人内心和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身心和谐发展, 是和谐教育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讲, 学生至少应该具有追求知识的兴趣、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发现新知识的本领, 关心社会时事、关注生存环境、关心人类未来、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敢于挑战各种困难、善于分析解决问题、勇于探索创造的意志品质, 还要具有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旷达的胸怀、健康的个性, 还要善于调整、修复自己的不良情绪。只有这样, 教育的发展才是和谐的、有价值的, 学生的成长才是和谐的、幸福的。
(1)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要形式, (4) 重视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2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1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培训不仅是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培训学员注意力的问题, 还是激发培训学员主动探究、学会生成、不断建构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我们在充分调研各街镇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创新设计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总结反思”四段式培训模式, 四个阶段时限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 理论培训。聘请理论功底深厚、熟悉政策前沿的社区教育专家, 集中进行理论培训, 注重参培者的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同时兼顾培养参培者对社区教育事业的感情、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服务社区群众的职业理想。
2) 观摩学习。组织培训学员到社区教育发达 (先进) 地区, 听取经验介绍, 亲身观摩社区教育策划、组织、管理、实施、教学等各个工作环节, 促进培训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区教育工作能力, 培养务实高效的社区教育工作作风。
3) 实践指导。培训学员回到原工作岗位, 将培训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根据学员反馈的问题, 选派专家到单位进行实地指导,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 建构学员社区教育工作实践性知识。
4) 总结反思。根据波斯纳“成长=经验+反思”的成长公式, 用较长时间段以任务驱动培训学员对前三阶段培训内容进行全面反思总结, 指导小组再次对培训学员进行针对性指导, 帮助培训学员升华培训知识, 物化培训成果。
社区教育工作者四段式培训模式, 符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情景—问题—观察—解决—应用”的学习过程, 四个阶段相互衔接, 共同发挥作用:理论培训为观摩学习进行知识储备;观摩学习诠释印证理论知识, 为实践操作做示范引领;实践指导将培训、观摩获取的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磨合, 是总结反思的源泉;总结反思给学员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和平台, 激励学员主动汲取理论知识, 提升实践能力。
2.2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实践
2012年, 沙坪坝区组织48名街镇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四段式培训实践。
培训前, 区社区学院查阅了全区社区工作者个体成长轨迹, 以问卷形式做了培训需求调查, 根据“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培训的参照对象选择了与沙坪坝区情大致相当的成都市, 培训内容主要考虑了培训学员的既往经验知识和学习预期, 培训实施则充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训第一阶段为5天的理论集中学习。聘请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社区大学、成教市武侯区社区教育学院、重庆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开展了《发展社区教育, 创建学习城市》、《整合资源, 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及问题》、《社区教育工作实务》及《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指标体系解读》等专题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更新培训学员的知识体系, 提升社区教育理论。
培训第二阶段为3天的考察学习。组织培训学员到成都市进行3天的观摩学习, 实地考察龙泉驿社区教育学院数字化社区教育平台运行模式, 全程观摩龙泉驿街道社区教育运行流程, 亲身参与武侯区跳伞塔社区组织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 与当地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 手把手指导, 全面提升培训学员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开展活动的工作方法和能力。
培训第三阶段为15天的实践指导。经过理论培训与观摩学习两个阶段的培训, 学员回到原工作岗位,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区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区社区学院教师联合组成指导小组, 成员分片包干, 深入全区街镇社区学校, 针对培训学员在课程设置、活动开展、档案整理等社区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 进行实地指导, 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与培训学员一起, 共同谋划辖区特色亮点培训项目, 规范社区教育管理行为。
培训第四阶段为30天的反思总结。区社区学院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申报工作, 给予初审立项的课程2000元启动资金, 给予终审并采用的课程1万元奖励, 以此驱动培训学员积极总结培训收获, 物化培训成果。对初步遴选出来的“心灵家园”心理辅导、抗战博物馆革命传统教育、“飞逸刺绣”培训、“居民大讲坛”等特色项目进行重点再指导, 初步打造出本土特色系列培训课程。
3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绩效评估
培训结束后, 我们采用柯式四层次评估模型,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方法, 对培训效果进行了自我评估, 人群包括培训教师、参培学员、社区群众等。
1) 反应 (Reactions) :培训学员对本次培训四阶段设计非常欢迎, 培训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 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学习 (Learning) :培训教师高度赞扬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社区教育理论知识、社区教育管理水平、活动组织开展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3) 行为 (Behavior) :培训学员通过培训, 对社区教育工作流程有了清晰的整体认识, 能够找准工作的有效切入点, 管理日趋规范, 工作更有效率。
4) 结果 (Results) :四段式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实现了设计预期, 有效提升了培训学员策划、组织、管理、实施、教学等社区教育工作能力, 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要求和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总结反思”四段式培训模式, 对四个阶段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了论证, 并以沙坪坝区2012年开展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为例, 详细介绍了培训四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 通过柯式四层评估模型得出结论, 社区教育工作者四段式培训模式切实可行, 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易斌.诺尔茨成人学习理论对中国成人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113-114.
[2]鱼浦江, 铁生兰.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0, 17 (1) :24-27.
[3]夏艳玲.培训效果评估理论综述[J].科教文汇, 2006 (1) 1
张云英:首位社区新闻发言人 篇3
一听到《小康》记者找社区新闻发言人,北京石景山区八角街道的工作人员立即告之张云英办公室的电话。打过去,就听到了电话那头张云英极具亲和力的声音。
显然,在这个中国行政级别很低的政府机构里,新闻发言人机制运作良好。
偶然的创举
一切都有些偶然。
张云英在石景山古城第二小学当了整整13年的老师。2000年,学校开展支援社区教育的活动,要从学校选拔老师下社区,帮助组织居民、青少年开展各种活动。因为在社区的出色工作,张云英被力邀加入八角街道,成了街道一名普通的宣传干部。
2005年,北京石景山区为建立规范的新闻发布制度,规范政务信息公开,对该区所辖的9个街道的相关人员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新闻发言人培训。八角街道派出了包括张云英在内的的两名工作人员到中国传媒大学接受相关培训。可惜,另一位受培训的工作人员因故离开了八角街道。
八角街道新闻发言人的工作,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张云英的身上。
八角街道的新闻发言人工作,原本和其他各级政府一样主要是面向媒体的,可是八角街道同时也打算直接向社区居民通报社情。“新闻发布的根本目的不就是让社区居民知晓社情么?那么举行社区新闻发布会的时候,为什么不能让社区居民直接参与进来呢?”
说干就干。2006年11月15日,八角街道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召开前,除了邀请了媒体,还通过社区海报等宣传形式邀请社区居民的参加。
到2006年11月21日,八角街道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召开时,除第一次参加新闻发布的居民都来了,还多出30多个居民。媒体则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凤凰卫视》、《新京报》等大牌媒体的记者。
此番,张云英被称之为北京首位社区新闻发言人。传媒学者分析,社区发言人制度无疑是建立政府与百姓良性沟通渠道的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它从一个点反映了中国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状况。
基层民主的必需
“各位居民朋友,各位媒体记者,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社情发布会,我是社区发言人,八角街道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张云英,社情发布会是八角街道为更好地与居民加强沟通,让媒体及时了解社区信息、保障居民知情权、参与权、发言权和监督权的一项新举措。让居民及时了解街道的重点工作,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监督……”这是张云英成为社区新闻发言人后,最初举行社情新闻发布会时的开场白。
张云英保存了社区社情新闻发布会的内容底稿。《小康》看到2006年11月21日,八角街道社情发布会发布的第一条信息就是:
“12月中旬,街道将召开第五次八角地区成员代表大会,届时,辖区的居民代表、流动人口代表、驻区单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非公经济组织、民间社团组织会听取八角街道办事处、八角派出所、八角工商所、八角司法所、八角城管分队、八角统计所等政府派出机构的工作汇报,对他们的依法行政、履行职责、转变职能、服务社区、廉政建设情况进行评议打分。这一段时间,居民可以考虑这一年来他们的工作情况,向居委会干部、居民代表或地区人大代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当居委会干部或居民代表征询意见时,也希望大家积极配合……”
其实早在2006年11月张云英成为北京首位社区新闻发言人之前,这年2月,石景山区八角街道公园北社区就出现了北京市通过全民直选方式产生的第一位社区居委会主任。
从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对于政府街道工作人员工作的考量,考评,可见基层民主的活跃。而社区新闻发言人的产生,社情的公开,也许可以理解成是基层民主的必需。
“我不害怕被问倒”
“……慈善服务中心将打破以往定时定期开放的模式,全天对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服务,除了可以领取生活用品和衣物,还将增设音像、图书、家政服务等内容。现在正是筹备阶段,居民们可以把家中闲置的物品捐献出来,为低保、残疾人员献上一份爱心。”
“那是第二次开新闻发布会,当我宣布完关于街道成立北京市首家街道慈善服务中心后,有社区居民提问,‘请问捐助热线是多少呢?’我竟一时答不出来。我准备了很多记者和居民可能提出的问题,八角街道确实也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捐献办公室,可是我还不了解办公室有没有装电话,号码是多少。我只好实话实说不清楚。待了解情况后,一定及时告之社区居民。”
尽管那天有很多知名媒体的记者在场,但是张云英表示,“我不怕被问倒。我们的工作就是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他们的疑问也一定就是我们要服务和沟通的内容。我把问题搞清楚了,再及时告诉社区居民,就行。”
每次积极参与社区社情新闻发布会的60多岁的于洪敏大爷认为:“社区的社情新闻发布会和电视上的差不多,不过说的都是身边的事,觉得挺亲切”。他还积极“怂恿”老伴儿也听听社情发布会。
“居民的反应证明,新闻发布会这种形式,比起以往靠文件和会议来传达信息要生动活泼得多。居民能随时参与并提问,知情权也扩大了,而且,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事情可以一次就全部了解”,张云英说,“八角街道的新闻发言工作一定会坚持下去”。
8月3日,《小康》采访张云英时,她从办公桌的抽屉里拿出了一双极为精美的绣花鞋垫,“这是街道一位70多岁的老大妈亲手绣了送给我的”。
“你为这位老大妈做什么了?”记者好奇,是不是因为张云英热心地帮助过老人。
“我没有为这位老大妈做过任何事”,张云英非常肯定地回答,“我是街道的新闻发言人,代表街道露脸的机会多一些,参加新闻发布活动的百姓就都认识我了。现在的老百姓觉悟高了,不需要你帮助他(她)具体做什么事情,他(她)只要觉得你做的事情是有利于整个社区的,就会认可和支持你”。
社区计划生育工作发言稿 篇4
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是**路社区计生专干***,今年以来,我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社区党总支和居委会的正确领导下,计生工作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健的良好发展势头,现就计生工作作几点发言:
一、社区基本情况
社区面积0.38平方公里,辖5个居民小组,主要单位有派出所、畜牧站、工商所、加油站、**肉牛加工厂、**榨菜加工厂、**食品加工厂。户籍人口3342人,常住人口2895人,流动人口1425人,其中育龄妇女1216人,已婚育龄妇女996人,本出生婴儿(含漏统的)58人,其中政策内50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84%,死亡31人。
二、日常事务
按照“承诺公开,有诺必践”的原则,研究制定了服务承诺制度,围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殖健康服务、避孕节育服务、信访服务、依法行政等方面,向社会做出服务承诺,将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办理时限、工作责任等通过宣传单、手机短信及发放公开信等形式在辖区公布。同时,突出承诺兑现,对转办督导、解决落实、结果反馈等各个环节都制定了操作规范,详细记录督办全过程,确保了各项承诺的落实。
三、计生亮点
1、发挥网络优势,进行平台创新。将手机短信平台、QQ群共享平台作为与居民交流沟通的新平台,使居民了解计生政策法规。
2、转换思维角度,进行服务创新。改变以往计生服务范围仅局限于育龄妇女的做法,将工作范围扩大到她们的伴侣和子女身上,尽力帮助其解决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其自觉接受计生管理服务。
3、注重优质服务,服务方式到位。“致富科技知识进家庭、计生法规进家庭、生殖健康进家庭、婚育新风进家庭、公益美德进家庭”利用计划生育集中服务活动和随访月,针对性的请社区医生为广大的育龄妇女进行生殖健康、家庭教育、营养保健、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和培训。累计场次13场,参加人数共计720人,发放宣传资料600余本,宣传单2300份。切实提高广大育龄妇女的生殖保健意识。并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立自取避孕药具箱,方便育龄人员免费使用避孕药具,达到优生优育和减少疾病的传播。
4、注重利益导向,落实惠民政策。目前我社区落实国家奖励奖扶政策资金14280元∕年,今年发放独生子女一次性奖励金6020元,全民医保也把计生特困户家庭列入特别扶助的对象
5、注重扶助关爱,传递人文关怀。为了使计生困难家庭尽快摆脱困境,走上富裕之路。我们社区两委干部每人每年联系一个计生特困户,在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给予一对一的重点帮扶,扎实做好扶贫帮扶工作。春节期间,在社区居委会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开展
了走访慰问活动,为贫困家庭、贫困母亲、孤儿、孤寡老人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四、难点工作——流动人口的管理
作为一个移民大镇、经济大镇、货物流转中枢,人员来往较多,流动人口量大,构成复杂,在管理上难度较大。
主要存在的难点问题有:
1、部分居民对抓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从客观上讲,由于流动人口具有人员构成复杂、就业行为随意、生育行为隐蔽、受教育程度多样等一些特点,确实给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然而,从主观上讲,对当前抓好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工作认识不到位,畏难抱怨、消极被动、强调客观等工作心态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无论在观念上、思路上,还是在措施上都显得准备不足。没有真正把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去落实。
2、婚育信息难掌握。造成的原因,一是原籍《婚育证明》持证率低。我社区流入的成年育龄妇女应持证率太低。二是部分流动人口成年育龄妇女对居住地提供的相关服务态度消极。三是流动人口信息更新不及时。流动人员流动快,一些流动人口的信息还没有录入就已经迁走。入户建卡时,经常不能见到有效证件,部分信息只能靠流动人员口述,造成虚假信息多。
3、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工作机制不健全。从总体看,我社区对流动人口的综合治理机制日趋完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还
存在着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合力仍然较弱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信息手段利用不充分,造成了流动人口信息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弱化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的力度。
4、以居住地为主、两地共同管理的协调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由于流入流出地配合管理规定难以落实,导致两地协作机制的建立滞后,计生服务管理难落实。对于政策外怀孕的流动人口,也只能是口头劝说、耐心做其思想工作。而一旦发现计划外生育情况,往往也很难处理。
发言稿:某社区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5
大家好!
盛夏初临、百花争艳,转眼已经过去了一半,在这过去的半年时间里,xx社区关工委在城关镇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初的工作计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主题活动为中心,继续发挥“五老义务辅导员”和“青少年宣讲骨干”的优势,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将上半年的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组织网络、健全规章制度 xx社区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关工委工作,成立了由社区书记亲自挂帅的关工工作领导小组。小组组长坚持带领组员加强理论学习,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不断丰富自身文化素质,提高了对关工委工作的认识。同时工作小组通过不断的探讨,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和方案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勇于开拓进取、加强工作创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如何能在这飞速发展社会中抓好青少年的道德建设、素质建设、文化建设将是关工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xx社区关工委多次召开专项工作会议,研究新形势下的关工工作理论及宣传教育形式,并制定多项实施方案。如制定了“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的方案”等。并根据这些方案采取集中开展活动和一对一帮扶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开展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之_____传统美德教育宣讲、家庭教育等,对张雪洁、陆珠、“五老”人员等多名贫困学生及家庭进行慰问、组织学生参观烈士陵园,让烈士精神世代相传、爱心捐书、小食品安全检查、春季铲毒、观看红色电影《集结号》等。大量活动的开展,极大的鼓舞了青少年的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动员社会力量、发挥五老及青少年宣讲骨干作用
关工工作是一项需要常抓不懈的系统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帮助,为此xx社区关工委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尤其是五老人员的力量,开展多项活动,将关工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一月份社区组织成立了关爱工作团、成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体系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关工委督察组等,成员主要是“五老”义务辅导员和青少年宣讲骨干,首先我们对全社区未成年人情况进行摸底,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并重点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少年,切实做好结对帮教工作,对他们进行思想引导、学习辅助、亲情关爱、物质帮助等。三月份在社区组织开展了“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活动,受到社区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响应。四月份社区关工委开展了“春季传染病防治”宣传活动,向他们宣传春季传染病防治知识。六月份开展了“笑语欢歌”庆六一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真诚的希望全社会都能参与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来,关心下一代工作要立足于提高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创造出更多、更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推动他们学习、实践,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空间。
四、家长社区联动、维护良好环境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xx社区关工委把工作重点放在家庭教育上,多次开展了家庭教育活动,商讨联动机制,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对未成年人产生积极影响。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未成年人,采取不同的引导教育方式,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开展家庭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等,家长的言传身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家庭教育是影响青少年最深的,家长是青少年第一任老师,只有家长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的教育好下一代。
半年来,xx社区关工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不能自满,不能就此停步。今后,我们要加大关工工作监督检查力度,深入辖区居民家中,多做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全面推进关工工作,要深刻认识到关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我们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关爱辖区青少年覆盖的不够全面、宣传力度不够等。今后我们将继续保持工作干劲,加大宣传力度和拓宽覆盖面等。把各级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贯彻好、落实好。首先我们要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列活动。另外,临近暑期我们将利用暑期放假时间长的特点,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开展“八荣八耻”系列活动等,以提高广大青少年明确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开展“八荣八耻”教育对青少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深远的指导意义。其次,我们将组织青少年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如我当一天小交警、我当一天清洁工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实践互动的锻炼,让他们体会到遵守公共秩序,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重要意义,达到青少年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效果。
今年以来,我们xx社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有了一些新起色,但与镇关工委要求相比,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还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对关工工作的思想认识,以利求真务实,把关工工作落到实处。关工工作,我们要在平凡扎实的常规工作中确立争先创优的意识,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脚踏实地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工作特色。总之,关心教育好下一代,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做好关工委工作,努力做到在思想上贴近时代,工作上贴近中心,服务上贴近青少年实际,狠抓重点,力创特色,勇争一流,努力把我们xx社区关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广州电机修理厂 广州发电机修理厂 广州变压器修理厂 岩棉复合板!
谢谢大家!
文章
社区工作者发言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银三角银苑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做个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银三角银苑社区成立于2016年2月,为更好地服务群众,社区不断壮大志愿者队伍,通过社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发放宣传物品等吸引了一批有爱心、有技能的志愿者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按照规范化、制度化和常态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普及志愿服务理念,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队伍和规模不断壮大,目前共有专业志愿者、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236人,使银苑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从机关干部为主体发展成辖区共同参与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先后荣获了南昌市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南昌县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南昌县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具体来说,做好了“三个标准化”:
一是阵地标准化。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设在社区大厅,按照“六有”标准进行打造,做到“志愿人员有档案、活动负责有专人、服务内容有对象、活动开展有记录”。社区在二楼办公场地建有志愿者工作室、青少年之家、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多个功能室,每个室都成为了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阵地,为志愿服务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使得志愿服务暖人心。同时我社区建立了志愿者个人积分兑换制度。根据服务时长,志愿者可兑换相应生活用品或爱心服务:上班族可申请代管小孩等家政服务;留守儿童可兑换作业辅导等。每年组织优秀志愿者表彰活动,从而进一步调动了社区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切实提高志愿者服务效果。二是活动常态化。我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紧紧围绕社区中心工作和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展。主要服务内容涵盖了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环境卫生、植绿护绿、平安建设、便民利民、文化体育等。活动是志愿服务的灵魂,只有不断的开展活动,志愿服务站才能不断积蓄活力。针对居民群众的多样化需求,我社区组建了文明礼仪宣讲团、广场舞蹈队等组织,结合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同时以“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三关爱”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专业化、特色化、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如清明节开展“文明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中秋节组织志愿者慰问空巢老人,为他们送去生活用品;暑假期间组织开展“守护天使”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为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春节开展“共建文明社区共庆新春佳节”联欢会,居民欢聚一堂。社区至今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多次被市、县两级媒体报道,极大地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三是服务大众化。我社区树立“谁要服务就服务谁”的服务准则,不论身份、年龄,能提供帮助的绝不视而不见或者区别对待,可谓是小至幼儿园小朋友,大之耄耋之年的老人,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比如教小朋友写作业,为老人收拾房间,协助不识字的群众办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努力做到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同时我们对活动开展进行项目化管理,要求每项活动要有方案、有实施、有总结,从制度上将志愿者服务程序化、确保各项活动正常运转。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初探 篇7
当前, 我国社区教育仍处于成长探索时期。构建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独具区域特色、能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社区教育, 离不开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综合性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由于社区教育学科尚未列入《学科分类和代码》国家标准, 因此, 社区教育工作者目前还没有官方的统称。本文中的社区教育工作者, 泛指以社区教育为个人职业的, 统筹规划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组织机构的领导者或管理专员 (未涉及从事于社区教育具体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 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市、区政府 (含街道、乡镇) 主管或分管社区教育的教育行政工作者, 社区学院 (大学) 和社区学校等教育实体分管社区教育的院长 (校长) 和各级工作者, 中小学、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分管社区教育的校长和专业工作者, 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单位和社团主管或分管社区教育的职能工作者等。本文所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 是指全部职责或主要职责是从事社区教育管理的“专职”工作者。
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保障的提供, 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有赖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区服务指南》的规定, 社区专职教育人员的基本要求有: (1) 热爱社区教育, 具有良好的品质, 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吃苦精神; (2) 较好掌握社区教育专业及其相关知识, 包括社区理论、社区教育学、社区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 (3) 具有较强的社区教育基本能力, 包括教育教学组织、社会调查研究、课程开发、社会沟通与协调、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 (4) 需经过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岗位培训, 持有上岗证书或相当的专业证书。概言之, 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管理知识和社区教育专业知识, 以适应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然而, 调查数据表明, 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还比较薄弱, 多数社区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品质;近40%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65%的社区教育兼职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超过1/3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近50%的兼职人员从事 (参与) 社区教育工作时间不足3年, 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良莠不齐, 年龄偏大, 理论水平偏低, 业务能力差, 已成为制约社区事业发展的瓶颈, 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大批在社区一线从事服务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在我国, 由于社区教育是新生事物, 后备专业人才匮乏, 导致社区教育人力资源极为稀少。换言之, 随着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和科学化, 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工具, 而这些均可通过再教育培训完成。因此, 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尤为必要, 探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价值取向及模式极为迫切。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价值遵循
在社区教育大发展, 社区教育理论不断深化, 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日益精细化的背景下, 唯有建立起以培训能力为核心、以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培训模式, 才能适应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新形势的需要。结合我国社区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当前管理队伍整体水平,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的探索应围绕如下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
(一) 注重“学员为本”取向
“学员为本”要求培训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培训活动设计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
调查发现, 社区教育工作者已具备了相当层次的文化基础, 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丰富的阅历, 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自主能力。这就要求突破传统意义上“教师中心”范式, 转向“学员中心”, 在具体的培训教学、课程设计等方面尊重、发挥参训者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教学关系。在教与学互动上, 培训中参训者和培训者兼有多种身份。培训者既是教员, 也是组织者、激励者、促进者和服务者。参训者既是学习者, 也是设计者、参与者和接受者。培训者和参训者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式的, 是相互理解和合作的, 培训是双方经验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这应该是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第一价值取向。
(二) 注重“因需施教”原则
“因需施教”的“需”包括两个方面: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这两者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 在培训实施中应最大限度地掌握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多样需求, 跟踪其工作实务, 以促进个性发展。同时, 将满足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参训者自我的需要结合起来。笔者认为, 具体而言, 社区教育之“因需施教”的“需”包括:了解有关社区教育改革的最新精神;了解社区教育管理队伍的需要、意愿以及他们参加培训的态度;了解他们在日常社区教育管理工作中性质与特点;了解先进社区教育的实践;了解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因需施教”要求根据多方面的综合性需求来开展培训教学活动, 也就是要求将组织需要、事业需要和个人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 应该结合参训者“表面需求”和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综合考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需要”, 尤其处理好一般需求和优势需求的关系, 共性 (组织) 需求与个性需求的关系等, 从而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调动其积极性, 以促使培训目的达成。从社区教育工作者多层次、多类型的现状出发, 着眼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快我国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三) 注重“反思性思维”培养
“成长=经验+反思”,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波斯纳提出的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公式。鉴于反思在个体成长与发展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关能够促进反思策略的培训、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方法的探索日益为人力资源培训研究者所青睐。“反思性”主张者力图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培育起“反思”意识, 通过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建构, 从而获得包括专业在内的全面个性的持续成长。
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自我反思意识, 使他们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不仅要求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 更要求在培训中练就他们的反思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反思中成长, 在实践中反思。诚然,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摆脱传统意义上知识灌输式的培养方式, 而采取一些全新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研究成果的教学技术与方法。
(四) 注重参训者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的问题, 其意在于能力发展是任何学习活动的主题, 注重知识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 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发展性的培训, 因为它着眼于对工作者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角色价值的开发与拓展。这种可持续发展取向, 既是社区教育工作者成长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客观要求。针对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和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需求, 培训工作要从实现社区教育工作者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 优化配置培训资源, 加强培训管理机制建设,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全面协调、整体推进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上述四个培训价值取向出发, 当前需要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模式进行理性思考, 认真分析与研究适合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扬长避短, 确保培训工作的高质量运行, 构建能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成长与发展需求的培训模式。
三、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的理论探索
培训模式服务于培训目标, 不同培训模式具有不同的功能, 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样, 不同的培训模式对培训资源有不同的要求。培训模式既是培训理论的具体化, 又是培训实践的概括, 丰富的培训模式有助于高效地达成培训目的。因此, 培训模式的应用具有条件性。
(一) “知识本位”接受模式
该模式在基础教育的师资培训中应用极为广泛, 其价值取向源于理论至上、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需求。一般而言, “知识本位”接受模式的构建路径以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背景分析和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需求分析为基础, 确立培训目标, 根据目标组织核心培训课程, 整合和聘请优质的师资资源, 实施培训活动。
这种培训模有助于理论素质亟待提升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群体快速地掌握社区教育专业知识和管理科学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教育工作运行工序。鉴于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水平, 此模式较为适合刚到岗的和已在岗但理论知识缺乏的工作者, 使其达到任职要求。但是, 这种模式不但由于纯理论过强, 使参训者相对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而且也由于与日常工作实情实景相距较远, 而对实际工作能力提升作用有限。笔者认为, 这种培训模式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不宜占主导地位, 但仍可与其他培训模式交叉使用, 以发挥其高效传递知识、信息之功能。
(二) “案例中心”研讨模式
该培训模式注重参训者的参与性, 着眼于提高参训者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复杂情景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构建的路径为:社区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确立培训目标, 围绕目标精选培训案例, 组织实施培训活动。
这种培训模式较为适合于在实际工作中遭遇困惑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群体, 例如社区教育业务管理者。该模式关注在问题情景中获取知识、获取知识与知识应用的协调以及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 提高了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性, 唤醒主体意识,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培训模式优质的案例的选择极为重要, 同时, 案例本身蕴涵问题的复杂性和开放性, 对培训师资水平要求甚高, 普通培训者往往无力驾驭研讨活动。笔者认为, 案例培训模式能够快速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配备一定条件方可广泛使用, 当前宜与其他培训模式穿插使用。总之, 以案例为中心的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其案例的选择及案例的系统研究为实施该培训模式的关键所在。
(三) “课题研究”研修模式
较前两者而言, 此模式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突出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着眼于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与业务工作能力。研修模式的构建路径为:围绕培训目标, 从培训的针对性出发划分培训层次, 从培训的需求和实用性出发设计课程, 从培训的有效性出发选择培训方式, 从参训者的主体性出发确定学习方式, 以研究为主线, 以参训者为主体, 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发展, 达到参训者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协同, 从而共同成长。
由于该培训模式的关键是课题的开发与研究, 即要求培训者和参训者善于挖掘课题, 以课题研修带动培训效果, 继而促进组织与个体发展, 因此, 实施好“课题研究”模式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 培训者是主持者、策划者而非主讲者, 在课题选择和研究中给参训者以有效指导, 注重引导参训者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2) 对参训者的课题论文写作严格要求, 避免流于形式; (3) 把握培训中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思路、观念。课题研究培训中需要提供大量新的有效信息, 需要多角度分析问题, 转变参训者观念, 提高参训者能力。“课题研究”无疑将将成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助推剂, 但该模式费时费力, 目前仅能在少数培训中组织实施。
(四) “诊断式”培训模式
该模式是四种培训模式中极为理想化的模式, 它倡导实践导向, 注重组织发展, 着眼于在提高社区教育机构 (社区学院、社区大学等) 整体办学水平的过程中, 提升参训者的专业素养, 其构建路径为:立足组织办学现状, 组织专家现场诊断, 针对主要问题, 共同研究, 寻找对策, 制定改进方案, 在实施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提升参训者的专业素养, 促进组织的主动发展。可见, 此种培训模式以培训促进组织发展, 在培训中寻找组织发展的新方向, 即现场诊断→制定组织发展规划→分析组织发展主要问题→制定解决问题方案→跟踪指导→组织工作持续改进→达到发展规划的目标。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可结合遇到的问题组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与个别指导, 使培训持续支持组织的工作推进。诚然, 这是一种对培训者、培训机构要求甚高的培训模式, 但对于一些社区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和立足于长远发展的社区教育机构而言, 结合自身优势有的放矢运用该培训模式是可能的。
综上所述, 我国社区教育处于起步、开拓阶段,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工作也处于尝试、摸索过程中, 在组织培训工作中我们唯有大胆创新, 认真思考, 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培训模式中能快速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诚然,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没有最优模式, 上述四类培训模式各有独自的优势及局限性。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要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特点, 对培训模式进行选择和优化, 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摘要:培训是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 提升其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培训模式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当前,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应遵循“学员为本”取向、注重“因需施教”原则、注重“反思性思维”培养、注重参训者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 以此探讨四类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 以期能为社区教育后续研究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叶忠海.21世纪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45-48.
[2]石玚, 卓思廉.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32-38.
[3]叶忠海.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5.
[4]杨建荣.多样化校长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 (11) .
[5]江涛.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培训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6) .
[6]张振助.构建21世纪社区工作者素质教育工程——对“无锡市社区工作者素质”的调研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 1999, (5) .
社区工作者发言稿 篇8
社区工作的范围广、涉及面大,包揽了事无巨细的“繁”“杂”“锁”“混”等众多社会矛盾,俗话讲“一人难顺百人意”,本文针对这些繁琐复杂的工作现状,提出业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能力七要素,供大家探讨参考。
一“真”:“真”相对于“假”而言,则是辩“真”事、用“真”情、讲“真”话
在讲“真”话的问题上要讲究“讲”的艺术。讲“真”话的底线是:“骗”人话不能讲,骗人即骗己;“套”话不要讲,不能解决问题,讲了白讲;“官”话要少讲,装腔作势令人讨厌听不进去。讲“真”话的原则是要说到做到,“言而有信”,在言到和做到之间要留有余地。不讲“过头话”“活络话”,实在不能直截了当讲真话时,宁可不讲,也不要讲“假”话。
二“净”:“言必信,行必果”是做人做事的标准
行事必须要做到“趋利要洁身自净,干事要透明干净”。所谓趋利要洁身自净则是公私分明,既不能为显自净,把本来合法、合理、合规的个人利益随意弃置,也不能在干事中为趋小团体、小圈子的私利而做得欲盖弥障不干净。
所谓的干净,第一点是办事讲究透明,原委透明、过程透明、结果透明,因为透明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基础,不透明则不公,这是在社会工作中的第一条准则。第二点在于凡事要有个“了结”,不能虎头蛇尾或者没完没了。即使是没有结果也要把没有结果的结果,作个交代,不能随意的不了了之。
四“会”:会学习、会沟通、会组织、会开会
会学习是指在工作中既要勤于学,更要善于学,委员会作为业主大会的常设机构,会学习是一个最起码的基本功,要先学、勤学、学对、学全,努力使之成为一个学习型的机构。从委员会的实践出发,要讲究基础知识系统学、政策法规经常学、专业技能随时学、公关心理干中学。简单来说,学是先知先学的基础,在委员会工作中,“带着问题学”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
会沟通是指沟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包含情、识、言、行、礼、视、声、容、听、问、闻、记等要素。会沟通应立足于沟通者自己,而不能转置于被沟通对象。在众多的沟通要素中,作为沟通者必须把握好自己的沟通之“情”。
会组织是指为了推进小区业主自主、自管、自治工作,有序有效地为业主大会能够充分和尽量准确表达业主“团体意思”提供组织设计。在这里提出一种业主大会“二、八、三、四”组织模式供大家参考。
“二、八”——即参引经济学的“二、八”定律,按照群体中20%原动力,能对80%起带动和影响作用的一般性规律。用2:8的结构比设计区域功能,责任传递,循环运行。
“三”——在“二、八”设计的基础上,以分析目标为标志设计递阶式“三”个功能层,每个功能层又以“二、八”方式设计组织管理的整体模式。
“四”——引入管理学“有效管理幅度”理念,取有效管理幅的50%功能,以1:4为范围值(即1个人能对4个人实施信息运行的有效管理)在各个层面开展幅射面相对稳定的动态运行,实现管理的有效、有序循环。
会开会是指召开会议、组织会议、会议决议是所有业委会委员(社区工作者)的重要业务,学习开会应是一门必修课。
开会是现代社会沟通最主要的形式。人类通过会议来商讨和决定群体的事务和行动,若要持续有效,必须靠适当的机制来平衡和协调群体与个人之间的权责关系。以明确的规范和程序作为工具,会议才能真正集思广益、拓宽言路、凝聚共识,才能导致行动,产生实效。
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目前世界上公认的通用会议议事规则——《罗伯特议事规则》。
《罗伯特议事规则》凸显三个特性,即约定性、工具性和价值中性。约定性,即规则明示在前,对事不对人;工具性,凡事不往道德上扯,能用工具来解决的绝不无端拔高和指控;价值中性,旨在凝聚组织认同,提高运作效率,平衡多元利益,通过文明议事来说服、辩论、妥协,从而形成有效行动。
召开会议的目的是要在不同的利益方之间求得持续的合作,参会者的立场越是多元,诉求越有差异,所涉及的利益分配越是复杂,议事规则的执行就越倾向于严格。
《罗伯特议事规则》的核心原则是“权利公正、充分讨论、一时一件、一事一议、多数裁决”。为了方便大家的理解和操作,笔者将《罗伯特议事规则》精炼为以下12条原则。
第1条,动议中心原则:动议是开会议事的基本单元。“动议者,行动的提议也。”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当是一系列明确的动议,它们必须是具体、明确、可操作的行动建议。先动议后讨论,无动议不讨论。
第2条,主持中立原则:会议“主持人”的基本职责是遵照规则来裁判并执行程序,尽可能不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能对别人的发言表示倾向(主持人若要发言,必须先授权他人临时代行主持之责,直到当前动议表决结束)。
第3条,机会均等原则:任何人发言前须示意主持人,得到其允许后方可发言。先举手者优先,但尚未对当前动议发过言者,优先于已发过言者。同时,主持人应尽量让意见相反的双方轮流得到发言机会,以保持平衡。
第4条,立场明确原则:发言人应首先表明对当前待决动议的立场是赞成还是反对,然后说明理由。
第5条,发言完整原则: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第6条,面对主持原则:发言要面对主持人,参会者之间不得直接辩论。
第7条,限时限次原则:每人每次发言的时间有限制(比如约定不得超过2分钟);每人对同一动议的发言次数也有限制(比如约定不得超过2次)。
第8条,一时一件原则:发言不得偏离当前待决的问题。只有在一个动议处理完毕后,才能引入或讨论另外一个动议(主持人对跑题行为应予制止)。
第9条,遵守裁判原则:主持人应制止违反议事规则的行为,这类行为者应立即接受主持人的裁判。
第10条,文明表达原则:不得进行人身攻击,不得质疑他人动机、习惯或偏好,辩论应就事论事,以当前待决问题为限。
第11条,充分辩论原则:表决须在讨论充分展开之后方可进行。
第12条,多数裁决原则:(在简单多数通过的情况下)动议的通过要求“赞成方”的票数严格多于“反对方”的票数(平局即没通过)。弃权者不计入有效票。
社区工作者发言稿 篇9
同志们:月 22 日,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在北京召开全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强调,要切实增强政治责任,以坚强有力的领导、务实管用的举措、深入扎实的作风,高标准高质量组织好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确保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圆满顺利完成,换出新班子、新作为、新气象。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一个个坚强的村(社区)“两委”。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选好、用好、管好村‘两委’带头人”。如何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领头雁”,激活村(社区)“一潭春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下面我提几点具体要求:
一、聚焦重点难点提升换届标准质量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领头雁”,必须立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作用。要把提高村(社区)“两委”“一肩挑”比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坚持“‘一肩挑’是原则,不‘一肩挑’是例外”的目标要求,有力有序部署、推进。坚持调查摸底先行,对每个村(社区)的选情进行分析研判,对不合格、不尽职、不胜任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撤换,对超龄的党组织书
记进行劝退。坚持把正风肃纪贯穿换届全过程,抓细抓实重点环节,把功夫下在换届选举之前。深入学习有关村(社区)“两委”换届的党内法规和有关法律,严格督促各级党组织、党员和干部执行,确保换届工作于法周延、严谨规范。
二、瞄准弱项短板补齐农村基础根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村(社区)“两委”是群众的主心骨、带路人、领头雁。村(社区)“两委”不能漠视群众利益置之不顾,不能面对急难险重一筹莫展。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意识,准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在思想上、言论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经常性和党员交心谈心,对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纠正、打好“预防针”。不断解放思想、坚定信念,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带领村(社区)找准资源和产业上的优势,积小胜为大胜,使村(社区)的发展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做到在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推脱、挫折面前不退步,用行动激发热情,以担当排除阻力,用成果回报组织。
三、厚植担当实干精神抓发展保民生
临危不避显担当,实干为要见精神。新时代的村(社区)“两委”干部,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因人制宜、因户制宜、因村制宜、因地制宜,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采取资源开发、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联系对接,增强规模化经营,促进群众就业与创业。坚持服务为先,树立服务理念。把群众过上好
【社区工作者发言稿】推荐阅读:
社区领导在社区建设工作上发言稿10-06
社区党建党务工作发言06-12
在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上的发言稿07-01
北京社区工作者专业知识:和谐社区建设11-14
社区健康社区工作汇报12-06
社区创建文明社区工作规划05-18
社区创建健康社区工作汇报05-28
社区2009年社区工作报告08-18
上海社区工作者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