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工作者(共12篇)
社区教育工作者 篇1
摘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构建一支高素质社区教育工作队伍。本文以沙坪坝区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为例介绍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总结反思”四段式培训模式设计思路与实践, 对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实效性具有参考和推广价值。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设计
0 引言
社区教育工作者是指在街镇社区相关部门正式任职, 专门 (或主要) 负责辖区内社区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教学等工作的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教育工作者是社区教育队伍的骨干力量, 其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直接决定了社区教育发展的水平。构建一支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独具区域特色、能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 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战略目标之一。
沙坪坝区长期坚持致力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社区教育干部队伍, 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过程中总结设计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总结反思”四段式培训模式, 有效地促进了辖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双提升。
1 四段式培训模式设计的背景与理论基础
1.1 背景
社区教育工作事务纷繁、对象复杂、内容涉猎广、辐射面大, 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养要求高。沙坪坝区正处于“社会、城市、经济”三大转型期, 社区教育工作者大部分是从其他部门转岗而来, 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差异较大, 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培训,
的精神, 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把千差万别的学生培养成不断进步、不断完善、以后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4.2要尊重所有成员特别是“问题学生”的人格, 充分激发内驱力,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促进的主体作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 或许外部表现差异甚大, 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 其实都渴望得到信任、尊重、激励和关心。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 在奖励表彰、革新创造、选拔班干部等重大问题上, 要善于鼓励学生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大胆地“毛遂自荐”,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充分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以全面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 挖掘自己的潜能,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我。
缺乏从事社区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际工作经验, 迫切需要进行社区教育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 国内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研究成果不多, 培训开展缺乏成熟的理论指导, 实效性不强, 主要表现在:
1) 目标不具体。以粗放型培训为主, 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 以社区教育事务管理等基础性操作技能为主要目的, 对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理想、社区教育价值观较少涉及, 没有系统的目标。
2) 针对性不强。前期需求调研缺乏, 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分析不够, 简单移植现存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 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经的历培训学员无针对性设置, 培训学员收获不大。
3) 理论与实践脱节。对地方人文环境研究较少, 课程设置脱离工作实际, 以普适性理论知识的传输为主, 与实践工作联系不紧密, 学员所学理论知识难以落地, 对社区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
4) 培训形式单一。培训方式大多以会代培, 以集中听报告为主要形式, 活动参与度不高, 教师与培训学员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渠道, 学员学习的动力不足, 积极性不高, 培训效果不佳。
1.2 理论基础
美国成人教育家诺尔茨将成人教育定义为“帮助成人学习的艺术和科学”。他认为:“现代的成人教育, 多有失败, 皆起因于把成人当孩子, 把用于儿童教育的原理和技术用于成人教育。”根据诺尔茨的成人学习理论, 我们认为, 要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实效性, 必须要遵循成人教育的几个原则:
4.3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新课程推行十来年了, 但是唯知识、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质量观念和人才观并未完全转变。学生的和谐发展, 应该像季羡林先生所指出的那样:“不仅要人与人和谐, 人与自然和谐, 还要人内心和谐。”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身心和谐发展, 是和谐教育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讲, 学生至少应该具有追求知识的兴趣、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发现新知识的本领, 关心社会时事、关注生存环境、关心人类未来、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社会责任感, 敢于挑战各种困难、善于分析解决问题、勇于探索创造的意志品质, 还要具有高雅的情趣、高尚的情操、旷达的胸怀、健康的个性, 还要善于调整、修复自己的不良情绪。只有这样, 教育的发展才是和谐的、有价值的, 学生的成长才是和谐的、幸福的。
(1)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 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要形式, (4) 重视经验的总结和反思。
2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2.1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培训不仅是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培训学员注意力的问题, 还是激发培训学员主动探究、学会生成、不断建构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我们在充分调研各街镇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需求的基础上, 创新设计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总结反思”四段式培训模式, 四个阶段时限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 理论培训。聘请理论功底深厚、熟悉政策前沿的社区教育专家, 集中进行理论培训, 注重参培者的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理论水平的提升, 同时兼顾培养参培者对社区教育事业的感情、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服务社区群众的职业理想。
2) 观摩学习。组织培训学员到社区教育发达 (先进) 地区, 听取经验介绍, 亲身观摩社区教育策划、组织、管理、实施、教学等各个工作环节, 促进培训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区教育工作能力, 培养务实高效的社区教育工作作风。
3) 实践指导。培训学员回到原工作岗位, 将培训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根据学员反馈的问题, 选派专家到单位进行实地指导,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 建构学员社区教育工作实践性知识。
4) 总结反思。根据波斯纳“成长=经验+反思”的成长公式, 用较长时间段以任务驱动培训学员对前三阶段培训内容进行全面反思总结, 指导小组再次对培训学员进行针对性指导, 帮助培训学员升华培训知识, 物化培训成果。
社区教育工作者四段式培训模式, 符合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情景—问题—观察—解决—应用”的学习过程, 四个阶段相互衔接, 共同发挥作用:理论培训为观摩学习进行知识储备;观摩学习诠释印证理论知识, 为实践操作做示范引领;实践指导将培训、观摩获取的知识与工作实践进行磨合, 是总结反思的源泉;总结反思给学员提供了一个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和平台, 激励学员主动汲取理论知识, 提升实践能力。
2.2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实践
2012年, 沙坪坝区组织48名街镇社区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四段式培训实践。
培训前, 区社区学院查阅了全区社区工作者个体成长轨迹, 以问卷形式做了培训需求调查, 根据“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 培训的参照对象选择了与沙坪坝区情大致相当的成都市, 培训内容主要考虑了培训学员的既往经验知识和学习预期, 培训实施则充分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训第一阶段为5天的理论集中学习。聘请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社区大学、成教市武侯区社区教育学院、重庆市社区教育指导中心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开展了《发展社区教育, 创建学习城市》、《整合资源, 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及问题》、《社区教育工作实务》及《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指标体系解读》等专题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更新培训学员的知识体系, 提升社区教育理论。
培训第二阶段为3天的考察学习。组织培训学员到成都市进行3天的观摩学习, 实地考察龙泉驿社区教育学院数字化社区教育平台运行模式, 全程观摩龙泉驿街道社区教育运行流程, 亲身参与武侯区跳伞塔社区组织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 与当地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 手把手指导, 全面提升培训学员整合教育资源、创新开展活动的工作方法和能力。
培训第三阶段为15天的实践指导。经过理论培训与观摩学习两个阶段的培训, 学员回到原工作岗位,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区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区社区学院教师联合组成指导小组, 成员分片包干, 深入全区街镇社区学校, 针对培训学员在课程设置、活动开展、档案整理等社区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 进行实地指导, 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矛盾问题, 与培训学员一起, 共同谋划辖区特色亮点培训项目, 规范社区教育管理行为。
培训第四阶段为30天的反思总结。区社区学院组织开展“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申报工作, 给予初审立项的课程2000元启动资金, 给予终审并采用的课程1万元奖励, 以此驱动培训学员积极总结培训收获, 物化培训成果。对初步遴选出来的“心灵家园”心理辅导、抗战博物馆革命传统教育、“飞逸刺绣”培训、“居民大讲坛”等特色项目进行重点再指导, 初步打造出本土特色系列培训课程。
3 四段式培训模式的绩效评估
培训结束后, 我们采用柯式四层次评估模型,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调研方法, 对培训效果进行了自我评估, 人群包括培训教师、参培学员、社区群众等。
1) 反应 (Reactions) :培训学员对本次培训四阶段设计非常欢迎, 培训的理论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 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2) 学习 (Learning) :培训教师高度赞扬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 社区教育理论知识、社区教育管理水平、活动组织开展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
3) 行为 (Behavior) :培训学员通过培训, 对社区教育工作流程有了清晰的整体认识, 能够找准工作的有效切入点, 管理日趋规范, 工作更有效率。
4) 结果 (Results) :四段式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实现了设计预期, 有效提升了培训学员策划、组织、管理、实施、教学等社区教育工作能力, 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要求和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提出了“理论培训—观摩学习—实践指导—总结反思”四段式培训模式, 对四个阶段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了论证, 并以沙坪坝区2012年开展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为例, 详细介绍了培训四阶段的具体操作方法。最后, 通过柯式四层评估模型得出结论, 社区教育工作者四段式培训模式切实可行, 具有使用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易斌.诺尔茨成人学习理论对中国成人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 2008, (12) :113-114.
[2]鱼浦江, 铁生兰.国内外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0, 17 (1) :24-27.
[3]夏艳玲.培训效果评估理论综述[J].科教文汇, 2006 (1) 1
[4]陈艳.社区教育的时代价值新解[J].继续教育研究, 2008 (3) .
社区教育工作者 篇2
社区工作者:2014年社区工作者之社区治安管理
北京人事考试网:
社区工作者: 2014年全国各地的社区工作者考试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对于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的考生来说,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的话是一个致命伤,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了弥补广大考生的这一短板,为大家整理了201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专业知识:社区治安管理,希望为参加社区工作者考试助力加油!社区治安是为了维护社区的公共和安全,为社区居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的管理工作。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社区治安秩序管理主要是指社区内公共秩序管理。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要协同公安派出所把预防和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作为社区治安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及时收集、研究社区治安动态和信息,采取各种有针对性的措施,坚决制止和取缔一切败坏社区风气、扰乱社区治安的犯罪活动;加强对社区内刑满释放人员和犯罪青少年的教育,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以清除社区内的不安定因素;消防管理,“消防安全进社区”是社区治安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在社区大力开展防火知识的宣传工作,健全社区防火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建立社区群防群治的治安网络,要建立治安保卫小组,成立群众治安联防和义务消防队,逐步建立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网络。
更多社区工作者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
【考生互动平台】
2014年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辅导课程
欢迎加入社区工作者考试交流群:242637165
相关推荐:
【咨询】专业公考互动交流平台|北京选调生考试交流群:242637165
【辅导】社区工作者面授课程|社区工作者网络课程|一对一课程|社区工作者考试用书|YY公开课
【信息】国家公务员考试 | 北京公务员考试 | 事业单位考试 |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社区教育工作者 篇3
一、澳大利亚“三姐妹”计划实施的背景
自2006年以来,为促进劳动力就业和提高国家未来生产力,澳大利亚开始强调政府在幼儿教育与保育服务中的责任,加大相应投入。但澳大利亚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少。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oment)2008年全球教育现状研究(E—ducation at a Glance 2008),澳大利亚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是最低的,在32个国家中位列第30名。处于韩国之后。自2004年以来。澳大利亚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只占到其GDP的0.1%,而同一时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对学前教育投入的平均水平占到GDP的0,45%。~2009年,澳大利亚开始推进实施国家幼儿发展计划,提供优质、便利、经济适用的综合性幼儿教育与保育服务,确保所有幼儿做好未来学习与生活的准备。然而,很大一部分幼儿教育工作者没有正式的资格,相对较低的工资和较差的工作状况,地位和身份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相比相对较低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这一计划的实施进程。在一些比较偏远和贫困的地区以及原住民聚集的社区,幼儿教师和专业护理人员中存在的问题更加严重。
为解决存在的问题,2009年7月,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早期教育工作者最佳实践和创新项目”,该项目共有七个计划:建立多功能原住民儿童服务(MACS)和非原住民儿童护理中心之间的合作关系,三姐妹计划,西北地区儿童早期教育和初级教师劳动力发展策略,链接和学习项目,建立课程学习圈来增加教育领导力,儿童早期训练和文化相关性教育,原住民早期学习框架资助项目。为此。政府总计提供50万澳元的一次性种子基金为早期教育和保育的专业人员探索最好的实践和创新模型,以留住这些幼儿教育专业人员,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这些计划实施得相当成功。基本实现既定的目标。2010年5月,澳大利亚政府又为“早期教育工作者最佳实践和创新项目”提供了第二次一次性的种子基金。本文将着重介绍2009年实行的“三姐妹”计划。
二、“三姐妹”计划及实施
1.“三姐妹”计划的领导者与参与者
该项目由墨尔本大学副教授艾菲克,泰勒fM-(rica Taylor)领导,由项目合作伙伴巴舍利本土高等教育学院副教授林恩·法瑟林(Lvn Fasdi)和SND儿童教育和早期教育有限公司研究顾问米利亚姆,盖格尼(Miriam Giugni)进行辅助。
“三姐妹”由在澳大利亚首都地区(ACT)的墨尔本大学沃瑞德久瑞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心(Wiradjuri Centre)、处于悉尼的雷德芬儿童服务有限公司(SDN Redfern Children’s Services Inc)以及处于北部地区(NT)艾利斯斯普林斯(Alice Sptings)的阿特杰瑞(Atitiere)社区阿特杰瑞托儿所(AtitiereCreche)组成。沃瑞德久瑞早期教育和学前教育中心是附属于墨尔本大学教育学院的全日制儿童早期和学前教育中心,它融合了墨尔本大学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儿童早期教育的项目,有着很长的儿童早期研究的历史。阿特杰瑞托儿所源于建立在阿特杰瑞一个小社区的一所作为工作、教育和培训的托儿所,四名当地的妇女在此工作,全部未受过训练,但教育部门和培训基金项目的移动儿童早期服务计划会提供一个工作人员每周对其进行指导。雷德芬儿童服务有限公司共有11名员工,服务于一个文化多元的社区,中心中有30%的孩子是原住民。另外,在11名工作人员中,有3名是原住民,其中一名是得到资格认定的幼儿教师,一名是儿童早期研习生。还有一名没有得到资格认定。
总共由9名幼儿教育工作者参加了这个项目,每个教育机构三名,他们当中有原住民,也有非原住民;有得到资格认证的幼儿教师,也有没有教师资格的教育工作者,当然,也有正在实习的学生。如下表所示:
2.“三姐妹”计划的目标
该项目的整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原住民与非原住民之间的一个“同伴学习社区”模式,概括起来为:满足原住民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需要:确保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所有儿童早期教育项目中支持原住民幼儿教育工作者。具体表现为以下十点:(1)发展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技能、跨文化能力、基础文化知识。(2)增加参与者的工作满意度。(3)在各参与计划的儿童教育中心之间建立一个相互交流知识和技能的伙伴关系。(4)在原住民幼儿教师和非原住民幼儿教师之间建立一个自我维生的专业发展网络。(5)试验和评估在偏远地区和城市环境下的儿童早期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网络的伙伴学习模型。(6)开发一种可以在儿童教育和保育部门之间传播的跨文化“姐妹中心”组合的最佳模型。(7)建立一个以同伴教和学策略为基础的成功的跨文化原住民一非原住民学习化社区。(8)发展跨部门合作战略(包括高等教育机构、社区服务提供商和幼儿中心)来增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9)培养文化与地理差异基础上的发展创新合作和跨文化关系。(10)鼓励、激励幼儿教育工作者,丰富幼儿教育领域。
3.“三姐妹”计划的实施和成果
“三姐妹”计划主要由一虚一实且又相互联系的两个平台来进行的,即一系列跨中心的访问学习和一个方便于各参与者网上交流的博客(blog)。“三姐妹安全在线激活博客”由墨尔本大学设计,其旨在提供一个参与者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还未进行访问学习之前先让参与者相互认识,并分享彼此所在幼儿中心的活动信息。在访问学习期间和访问学习之后,他们可以上传图片、视频等资料,在博客上反映出自己通过该计划所学习到的东西。预计该博客在“三姐妹”计划结束之后还会继续存在,它将成为一个成本低廉并能实现幼儿教师自我激励、自给自足的网上学习社区。跨中心的访问学习将提供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具体的交流平台,它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可以真正走到一起,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跨文化经验、知识和技能交流的机会。
该计划通过建立“展示和讲述”的模式,实现
参与者之间现有的文化及环境知识、技能和实践的共享,通过这种文化知识和不同环境中教学方式的相互交流,实现参与者跨文化交际和教学能力的丰富、延伸和发展,以此来实现既定的任务和目标。
三、“三姐妹”计划对我国的启示
1.幼儿教师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2008年11省市幼儿同教育质量的抽样调查显示,近70%的同长没有幼教专业的大专及以上学历,近半数教师无专业职称,近38%的幼儿教师没有教师资格证书,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素质亟待提升。为此,《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多种途径加快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地方政府根据同家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一方面要办好中等、高等幼儿师范学校,从源头上解决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低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创新幼儿教师培训模式,满足幼儿教师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实现在职幼儿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2.重新审视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和地位
幼儿教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看孩子”,其从教人员需要相应的专业素质。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的积极性直接决定着幼儿教育的教育和保育质量。我国现有115.8万名幼儿园教职工,其中90%以上是长期聘用的非公办教师,,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没有身份保障,他们在体制外生存,工资低,福利待遇差,无法获得“本体性安全感”。为此,在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提升其身份和地位,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这样才能实现幼儿教育工作者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3.建立“立体化”的幼儿教育T作者发展平台
城乡二元结构带来了城乡教育的差别与不公平,也南此产生了城乡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同的学习和发展路径,无论是原有基础还是现有发展条件,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者都与城镇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存存着相当的差距。为了减小这种差距,我国也可以实施一些类似于“三姐妹”计划的措施,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建立一个“立体化”的交流和发展平台,实现不同环境、不同地域的学前教育机构之问的定期学习和交流。相关部门可以组织一些研究机构(如大学、地方教科所)和社区加入其中,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培训和服务,实现城乡教育之间的互补和互助,满足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4.建立幼儿教育工作者网上交流平台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初探 篇4
当前, 我国社区教育仍处于成长探索时期。构建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独具区域特色、能满足社区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社区教育, 离不开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综合性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由于社区教育学科尚未列入《学科分类和代码》国家标准, 因此, 社区教育工作者目前还没有官方的统称。本文中的社区教育工作者, 泛指以社区教育为个人职业的, 统筹规划区域性社区教育发展的组织机构的领导者或管理专员 (未涉及从事于社区教育具体教育教学的师资队伍) , 具体而言, 主要包括市、区政府 (含街道、乡镇) 主管或分管社区教育的教育行政工作者, 社区学院 (大学) 和社区学校等教育实体分管社区教育的院长 (校长) 和各级工作者, 中小学、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分管社区教育的校长和专业工作者, 机关、企事业单位、文化单位和社团主管或分管社区教育的职能工作者等。本文所言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 是指全部职责或主要职责是从事社区教育管理的“专职”工作者。
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保障的提供, 社区教育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的提高, 有赖于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社区服务指南》的规定, 社区专职教育人员的基本要求有: (1) 热爱社区教育, 具有良好的品质, 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吃苦精神; (2) 较好掌握社区教育专业及其相关知识, 包括社区理论、社区教育学、社区教育管理学、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 (3) 具有较强的社区教育基本能力, 包括教育教学组织、社会调查研究、课程开发、社会沟通与协调、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 (4) 需经过有资质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岗位培训, 持有上岗证书或相当的专业证书。概言之, 社区教育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必备的基础理论、管理知识和社区教育专业知识, 以适应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然而, 调查数据表明, 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还比较薄弱, 多数社区教育工作者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品质;近40%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65%的社区教育兼职人员年龄在50岁以上;超过1/3的社区教育工作者和近50%的兼职人员从事 (参与) 社区教育工作时间不足3年, 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良莠不齐, 年龄偏大, 理论水平偏低, 业务能力差, 已成为制约社区事业发展的瓶颈, 社区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大批在社区一线从事服务与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的管理和发展。在我国, 由于社区教育是新生事物, 后备专业人才匮乏, 导致社区教育人力资源极为稀少。换言之, 随着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对社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随着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智能化和科学化, 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科学管理工具, 而这些均可通过再教育培训完成。因此, 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培训尤为必要, 探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价值取向及模式极为迫切。
二、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的价值遵循
在社区教育大发展, 社区教育理论不断深化, 社区教育管理工作日益精细化的背景下, 唯有建立起以培训能力为核心、以社区教育工作者为主体的培训模式, 才能适应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新形势的需要。结合我国社区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当前管理队伍整体水平,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的探索应围绕如下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进行:
(一) 注重“学员为本”取向
“学员为本”要求培训的最终落脚点在于促进学习者的全面发展, 培训活动设计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
调查发现, 社区教育工作者已具备了相当层次的文化基础, 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丰富的阅历, 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自主能力。这就要求突破传统意义上“教师中心”范式, 转向“学员中心”, 在具体的培训教学、课程设计等方面尊重、发挥参训者在培训中的主体地位, 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建立起新型的教学关系。在教与学互动上, 培训中参训者和培训者兼有多种身份。培训者既是教员, 也是组织者、激励者、促进者和服务者。参训者既是学习者, 也是设计者、参与者和接受者。培训者和参训者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民主的、对话式的, 是相互理解和合作的, 培训是双方经验交流互动、共同成长的过程。这应该是当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第一价值取向。
(二) 注重“因需施教”原则
“因需施教”的“需”包括两个方面: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成长与发展的需要。这两者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 在培训实施中应最大限度地掌握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多样需求, 跟踪其工作实务, 以促进个性发展。同时, 将满足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和满足参训者自我的需要结合起来。笔者认为, 具体而言, 社区教育之“因需施教”的“需”包括:了解有关社区教育改革的最新精神;了解社区教育管理队伍的需要、意愿以及他们参加培训的态度;了解他们在日常社区教育管理工作中性质与特点;了解先进社区教育的实践;了解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
“因需施教”要求根据多方面的综合性需求来开展培训教学活动, 也就是要求将组织需要、事业需要和个人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此, 应该结合参训者“表面需求”和人才成长与发展规律综合考虑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需要”, 尤其处理好一般需求和优势需求的关系, 共性 (组织) 需求与个性需求的关系等, 从而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的需求, 调动其积极性, 以促使培训目的达成。从社区教育工作者多层次、多类型的现状出发, 着眼于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快我国社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三) 注重“反思性思维”培养
“成长=经验+反思”, 是美国著名心理学波斯纳提出的个体成长与发展的公式。鉴于反思在个体成长与发展中所扮演的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有关能够促进反思策略的培训、反思能力的培养、反思方法的探索日益为人力资源培训研究者所青睐。“反思性”主张者力图为人的成长与发展培育起“反思”意识, 通过不断自我反思、自我建构, 从而获得包括专业在内的全面个性的持续成长。
培养社区教育工作者自我反思意识, 使他们成为反思性实践者, 不仅要求向他们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 更要求在培训中练就他们的反思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反思中成长, 在实践中反思。诚然, 要达到上述目标必须摆脱传统意义上知识灌输式的培养方式, 而采取一些全新的、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研究成果的教学技术与方法。
(四) 注重参训者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广泛的问题, 其意在于能力发展是任何学习活动的主题, 注重知识创新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 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发展性的培训, 因为它着眼于对工作者个人素质的提升和角色价值的开发与拓展。这种可持续发展取向, 既是社区教育工作者成长与发展的现实需要, 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客观要求。针对社区教育事业发展和社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的需求, 培训工作要从实现社区教育工作者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 优化配置培训资源, 加强培训管理机制建设,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全面协调、整体推进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上述四个培训价值取向出发, 当前需要对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培训模式进行理性思考, 认真分析与研究适合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扬长避短, 确保培训工作的高质量运行, 构建能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成长与发展需求的培训模式。
三、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的理论探索
培训模式服务于培训目标, 不同培训模式具有不同的功能, 各自发挥独特的作用。同样, 不同的培训模式对培训资源有不同的要求。培训模式既是培训理论的具体化, 又是培训实践的概括, 丰富的培训模式有助于高效地达成培训目的。因此, 培训模式的应用具有条件性。
(一) “知识本位”接受模式
该模式在基础教育的师资培训中应用极为广泛, 其价值取向源于理论至上、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 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知识需求。一般而言, “知识本位”接受模式的构建路径以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知识背景分析和社区教育事业发展的理论需求分析为基础, 确立培训目标, 根据目标组织核心培训课程, 整合和聘请优质的师资资源, 实施培训活动。
这种培训模有助于理论素质亟待提升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群体快速地掌握社区教育专业知识和管理科学基本理论, 掌握社区教育工作运行工序。鉴于当前我国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水平, 此模式较为适合刚到岗的和已在岗但理论知识缺乏的工作者, 使其达到任职要求。但是, 这种模式不但由于纯理论过强, 使参训者相对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 而且也由于与日常工作实情实景相距较远, 而对实际工作能力提升作用有限。笔者认为, 这种培训模式在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中不宜占主导地位, 但仍可与其他培训模式交叉使用, 以发挥其高效传递知识、信息之功能。
(二) “案例中心”研讨模式
该培训模式注重参训者的参与性, 着眼于提高参训者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复杂情景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构建的路径为:社区教育工作现状分析, 确立培训目标, 围绕目标精选培训案例, 组织实施培训活动。
这种培训模式较为适合于在实际工作中遭遇困惑的社区教育工作者群体, 例如社区教育业务管理者。该模式关注在问题情景中获取知识、获取知识与知识应用的协调以及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 提高了他们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性, 唤醒主体意识,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培训模式优质的案例的选择极为重要, 同时, 案例本身蕴涵问题的复杂性和开放性, 对培训师资水平要求甚高, 普通培训者往往无力驾驭研讨活动。笔者认为, 案例培训模式能够快速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配备一定条件方可广泛使用, 当前宜与其他培训模式穿插使用。总之, 以案例为中心的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 其案例的选择及案例的系统研究为实施该培训模式的关键所在。
(三) “课题研究”研修模式
较前两者而言, 此模式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突出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着眼于提升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与业务工作能力。研修模式的构建路径为:围绕培训目标, 从培训的针对性出发划分培训层次, 从培训的需求和实用性出发设计课程, 从培训的有效性出发选择培训方式, 从参训者的主体性出发确定学习方式, 以研究为主线, 以参训者为主体, 在学习中研究, 在研究中发展, 达到参训者的发展与组织的发展协同, 从而共同成长。
由于该培训模式的关键是课题的开发与研究, 即要求培训者和参训者善于挖掘课题, 以课题研修带动培训效果, 继而促进组织与个体发展, 因此, 实施好“课题研究”模式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树立正确的培训观念, 培训者是主持者、策划者而非主讲者, 在课题选择和研究中给参训者以有效指导, 注重引导参训者独立思考、主动探究; (2) 对参训者的课题论文写作严格要求, 避免流于形式; (3) 把握培训中三个基本要素:信息、思路、观念。课题研究培训中需要提供大量新的有效信息, 需要多角度分析问题, 转变参训者观念, 提高参训者能力。“课题研究”无疑将将成为我国社区教育的助推剂, 但该模式费时费力, 目前仅能在少数培训中组织实施。
(四) “诊断式”培训模式
该模式是四种培训模式中极为理想化的模式, 它倡导实践导向, 注重组织发展, 着眼于在提高社区教育机构 (社区学院、社区大学等) 整体办学水平的过程中, 提升参训者的专业素养, 其构建路径为:立足组织办学现状, 组织专家现场诊断, 针对主要问题, 共同研究, 寻找对策, 制定改进方案, 在实施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提升参训者的专业素养, 促进组织的主动发展。可见, 此种培训模式以培训促进组织发展, 在培训中寻找组织发展的新方向, 即现场诊断→制定组织发展规划→分析组织发展主要问题→制定解决问题方案→跟踪指导→组织工作持续改进→达到发展规划的目标。
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可结合遇到的问题组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与个别指导, 使培训持续支持组织的工作推进。诚然, 这是一种对培训者、培训机构要求甚高的培训模式, 但对于一些社区教育工作开展较好的地区和立足于长远发展的社区教育机构而言, 结合自身优势有的放矢运用该培训模式是可能的。
综上所述, 我国社区教育处于起步、开拓阶段,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工作也处于尝试、摸索过程中, 在组织培训工作中我们唯有大胆创新, 认真思考, 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运用多种培训模式中能快速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综合能力。诚然,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没有最优模式, 上述四类培训模式各有独自的优势及局限性。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要根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的特点, 对培训模式进行选择和优化, 以提高培训的效果。
摘要:培训是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专业化, 提升其业务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培训模式与培训效果直接相关。当前, 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应遵循“学员为本”取向、注重“因需施教”原则、注重“反思性思维”培养、注重参训者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取向, 以此探讨四类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 以期能为社区教育后续研究提供建议与参考。
关键词:社区教育工作者,培训模式,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叶忠海.21世纪初中国社区教育发展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06:45-48.
[2]石玚, 卓思廉.社区教育与学习型社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32-38.
[3]叶忠海.面向21世纪中国成人教育发展模式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3-5.
[4]杨建荣.多样化校长培训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05, (11) .
[5]江涛.社区建设与社区教育培训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6) .
[6]张振助.构建21世纪社区工作者素质教育工程——对“无锡市社区工作者素质”的调研报告[J].教育发展研究, 1999, (5) .
社区工作者面试试题(社区考试) 篇5
【出题思路】
本题属于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要素测评题。主要考查应变能力、人际沟通的意识与技巧等。
【评分参考标准】
好:客观,冷静,很快找出应变措施予以弥补,并采取有效办法沟通协调解决。
中:知道承担责任,但不能很快找到解决的途径或办法不够有效。
差:不能找到措施,不负责任,或坚持自己做,不服从,发牢骚。
【答题参考思路】
首先,个人服从组织,对于领导的安排要坚决服从,不能影响工作,始终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然后,主动把调研工作情况向同事交待,并尽自己所能给同事提供最大的帮助。领导这样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要站在领导和同事的立场上分析此事,对待这件事不会有怨言,不会发牢骚,更不能干扰同事工作。
最后,在适当时机向领导请教没有继续安排我负责这项工作的原因,总结经验,以便以后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2.领导让你负责一个研讨会的前期准备工作,你该怎么做?
【出题思路】
本题属于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测评试题。主要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评分参考标准】
好:考生有表达的欲望,态度积极,并能从计划组织协调方面,做较为深入的表述。思路清晰,计划周密。
中:考生有表达的欲望,并能够抓住大的环节,表现出一定的组织能力,但在计划方面缺乏预见性,忽略某些具体但不容忽视甚至可能造成混乱的细节。
差:考生表达欲望不十分强烈,某些重大环节在表述中被忽略掉,一些细节重复表述,明显缺乏基本的计划与组织协调能力。
【答题参考思路】
有机会组织这样一个活动,是领导对自己的信任,我会尽全力做好研讨会的前期准备工作,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
首先,要吃透这个研讨会的精神,明确目标,确定主题。
其次,明确活动的参与主体,主管部门(单位)、主办部门(单位)、协办单位(机构)、参加单位(机构)等。
第三,确定时间地点。确定研讨会举行地点;明确研讨会开始和持续时间。
第四,确定研讨活动调查材料准备、培训活动场地的联系及布置,确定研讨内容,需用到的表格设计及工具准备,汇总研讨材料。
第五,预订外地参加培训活动人员住宿、就餐地点;计算经费预算、物资保障预算等。认真考虑活动的相关环节,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
第六,向有关领导(部门)汇报活动准备情况。
第七,下发研讨会举办通知。通知需要参加会议的人以及注意事项。
社区教育工作之经验谈林建设 篇6
一、放低身段重学习
隔行如隔山。三年前我从义务教育转行进入成人教育行列,重点做学校社区教育工作。虽然自己是高级教师、骨干教师,但对于成人教育接触甚少,为了快速适应和做好本职工作,我必须用心请教并努力学习。
(一)学习社区教育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践
自转行成人教育工作后,我经常出入图书馆、阅览室借阅有关社区教育、成人教育等方面的图书杂志,以尽快熟悉社区教育、成人教育方面的有关内容,研究其教育政策与理念、典型案例与成功经验、活动主题设计与方案策划等。
为了使自己更快地适应角色,我还订阅了《中国成人教育》《成人教育》《河南教育》(职成教)等多种杂志,学习和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也把自己工作中的心得体会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并向有关刊物投稿。这样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又与全国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了交流,进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二)学习网络媒体技术,紧跟时代节拍
网络应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互联网+”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社区教育,我不断学习各种网络媒体新技术;为了记录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内容,为了把网络平台做得更有吸引力,我还特意报了摄影学习班,适时把社区活动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使社区网络教育工作保持新常态。
(三)走进示范社区学校,学习成功办学经验
我珍惜每次学习机会,不仅经常请教身边有经验的社区教育工作者,还抓住各种机会向国内外的专家、行家学习。两年来,我赴全国各地参加各种社区教育方面的高端论坛,聆听国内外专家的报告,学习同行先进的工作经验,参观兄弟学校社区文化建设,提升自己的工作理念与应用能力。
记得那次去温州,有幸聆听到教育部领导对社区教育政策的解读,了解到四川、江苏、上海等多个地区优秀社区教育工作方面的经验,在开展“头脑风暴”分组活动中对现场问题进行参与研讨,我受益匪浅,也深深懂得了社区教育不仅要“看天气”,更重要的是“接地气、聚人气”。
二、深入了解百姓需求,切实搞好服务
深入社区了解百姓,是做好社区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要想把工作开展好,就要与百姓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真正需求,不能想当然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开展社区活动。
记得有一次,学校开展下乡调研活动,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不同社区、不同村庄、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员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同一乡镇不同村庄也都有自己的特色种植、养殖或文化。因此,身为社区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明白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才能真正做到察民情、体民忧、接地气。
那是刚刚进入成校时,我第一次组织“健康讲座进乡村”活动,自认为免费为村民提供讲座肯定会受到村民的欢迎,他们一定会踊跃参加,可结果出乎意料,来听讲座的不足20人,且都是老年人。最后调查才知道,村里人白天都去干农活或打零工了,如果把健康讲座安排在下雨天或者晚上,或者把讲座与义诊结合在一起,效果可能就是另一番景象。再进一步走访发现,这个村是葡萄种植专业村,如果结合村里现有情况进行葡萄种植、保鲜、销售等方面的讲座,群众会非常乐意接受。
急百姓所急,送百姓所需。社区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入基层,多听取群众的声音,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社区教育的尴尬局面。
三、认清形势,抓好机遇
(一)服务乡村旅游业,助推民宿经济
目前,象山县“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专项行动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助推了民宿旅游经济的发展。2016年5月,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一行来到我县墙头镇方家岙村,考察了乡村民宿旅游经济,对乡村旅游可循环的“美丽新经济”表示高度认可。
我校认清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对“民宿旅游”的从业人员开展了系列培训。培训主要内容有《农家菜制作经营与管理》《食品安全与卫生》《服务礼仪》《宾馆服务》及《消防安全》等。这些培训提升了民宿从业人员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了民宿经营的安全意识,助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引领健康生活,打造幸福人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和自身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保健与养生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话的重要内容之一。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为了服务社区百姓,我们利用广场舞比赛、摄影书法比赛、健康知识讲座、送电影下乡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把更多的百姓引领到时尚、健康的活动中,使他们在活动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
(三)搭建网络平台,实施终身学习
随着电子产品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社区教育工作也要改变工作思路。每次举办社区活动前,我都把学校的公众号及自己的微信号告知群众,以便及时收到他们反馈的各种建议和意见。此外,我还利用这些平台时时传递正能量、适时制作知识小课堂,使其真正变成了干好工作的小助手、加强联络的小广播、终身学习的好渠道。
身处网络新时代,我们社区教育工作者只要敢于放下身段,认真调研总结,组织和搭建各种学习交流的平台,社区教育就一定会深入人心,从而助推“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建设。
社区教育工作者 篇7
1. 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根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教育既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又深刻地影响社会的风气,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根基。时下, 多数家长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但也有少数家长教育方法有偏差或自身没有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 其子女则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 如果父母对子女过分溺爱, 其子女在学校的表现往往是唯我独尊、撒娇放肆;如果父母对子女经常打骂, 其子女在社会上往往会欺凌弱小, 甚至结伙打斗;如果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 其子女一般会纪律松散, 无心向学;如果父母生活不检点或有外遇, 其子女往往会被卷入早恋的漩涡;如果家长偷、赌均沾边, 其子女往往会走上少年违法的歧途。这几类“问题家庭”的子女, 在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 往往缺乏辨别能力、分析能力和免疫能力, 容易受到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 这样才能主动地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 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夯实根基。
2. 转变观念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
转变家庭教育观念是子女成人成材的关键, 学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服务”, 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
一要教养结合, 以教为主。父母不仅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 而且是常任的老师。古人云:“养不教, 父之过。”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对一般家庭而言, “养”已经不是很大的问题, “教”的问题则要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有的家长片面认为“当父母的只能养子女, 教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其实, 教师的教育责任与家长的教育责任并不矛盾。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将教师和家长比作“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塑师”。作为专业教育工作者的教师, 有义务向家长提供必要的指导, 引导他们对子女的教育从“教养结合, 以养为主”, 逐步转化为“教养结合, 以教为主”。
二要讲究家庭民主, 建立平等的家庭关系。中国传统的观念是“父为子纲”, 子女是父母的私有品和附属物, 这种观念在现代的家庭中仍有一定的市场。如有的家长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威, 认为自己的话语就是圣旨, 要孩子绝对服从, 有些甚至是用棍棒代替教育。时下不少青少年学生的逆反心理, 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于家长的高压。新时期要求我们建立“民主启导型”的家庭, 营造一种民主和谐、亲切和睦、团结互助的气氛, 以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三要德、智、体并重, 促进子女的全面发展。社会和个体发展的需要, 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可是事实上, 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所有家长的认同, 重智育、轻德育和体育的倾向还相当普遍。在教育实践中, 常见到家长只重视孩子智育的极端例子, 例如孩子作业得100分就予以奖励, 甚至规定孩子考试必须得多少分, 多一分奖若干元人民币;有的家长从幼儿开始就规定每日要认若干生字, 做书面作业。学校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德育、智育、体育之间的关系,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学校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主要途径
学校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延伸部分, 纳入工作计划, 列入议事日程。通常学校协助家长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有以下几条。
一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家访。家访是沟通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现在教师家访一般是电话与学生家长联系, 重点对象或重要事情则登门访问家长。家访内容为:了解情况, 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及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向家长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含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 , 供家长教育子女时参考;指导家庭教育, 听取家长意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 促进家校工作的正常发展, 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支持。
二是召开家长会。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重要形式, 其特点是效率较高, 便于集思广益, 集中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会一般每学期开两次, 在开学时和期末召开。学期初, 校长向家长报告学校工作计划, 希望得到家长对计划的理解和支持;期末, 校长向家长汇报工作情况, 请家教效果好的家长做经验介绍, 请优秀学生做汇报等, 并提出对学生在寒暑假的要求。由班主任主持的班级家长会, 具体介绍班内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日常行为规范的情况, 并指出一些倾向性问题, 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也可适时地召开家长座谈会, 其人数不宜过多, 一般由学校领导主持, 了解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和碰到的难题, 征集意见和建议等, 并以此联系家长积极分子, 培养家庭教育工作做得好的典型, 为成立家长委员会做准备。
三是建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委员会是学生家长的群众性组织, 邀请家庭教育卓有成效并热心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的家长积极分子, 分别担任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可分别建立年级、校级家长委员会, 使之成为指导家庭教育的核心。
四是举办家长学校。这是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可有针对性地编写家长学校的校本教材, 和家长一起学习。通常家长学校工作是这样开展的: (1) 全体家长参加的活动, 由学校领导或教师给家长普及教育学、心理学在家庭应用的基础知识, 并特约一些有经验的家长在会上讲课。 (2) 分层次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 如对七年级的家长举办“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讲座, 对八年级的家长举办“青春期生理卫生”和“学生早恋分析”讲座, 对九年级的家长举办“初中生违法犯罪的预防和教育”“正确对待孩子的升学与就业”等讲座。 (3) 对学困生家长着重辅导“中学生自理能力培养”“中学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知识。 (4) 对有轻微违法行为学生的家长专门开班, 请派出所、检察院等有关部门的干警来普及法律知识, 加固预防少男少女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教育工作者 篇8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企事业单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单位中工作者的知识文化水平和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严重影响了单位的发展, 因此以工作者为中心的单位教育迫在眉睫, 努力建设学习型单位刻不容缓。
1. 以工作者为中心的单位教育的内涵
单位教育, 顾名思义就是在单位内开展的教育。工作者是单位的主体, 所以单位教育主要是针对单位内的工作者实施的教育, 是以工作者为中心的教育。不仅包括提高工作者的道德水平 ( 德育) 和技术水平 ( 智育、劳动技术教育) , 还包括加强工作者的身体素质 ( 体育) , 提高工作者的审美水平 ( 美育) 。
2. 单位教育的组织
单位教育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围绕工作者的单位进行的, 主要形式是职业培训。对单位内的工作者进行职业培训不仅对工作人员而且对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 通过单位的岗位培训教育, 工作者提高了自身工作技术水平, 满足了市场的需求, 提高自身的能力, 同时也提高了单位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其次, 通过单位教育, 工作者对单位的管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有助于促进单位管理的人性化和现代化。
3. 单位教育的活动项目模式
( 1) 岗位培训: 举办职业培训班, 聘请技术人员举办技术讲座, 岗位技术培训考核与评价相结合
岗位培训, 作为教育制度与劳动制度相结合的一种形式, 把培训、考核、使用结合起来, 是单位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1当前, 岗位技术培训在单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虽有所提高, 但是单位的岗位教育培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有待尽快予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思想上没有给予高度重视。首先, 当前有些单位的管理者, 认为岗位技术培训不重要; 其次, 单位工作者对岗位技术培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认为技术培训毫无用处。其二, 培训手段缺乏技术性和创新性。其三, 没有建立有效的工作者奖励制度。当前部分的单位没有建立有效的工作者奖励制度, 没有将教育培训考核与工作者绩效考核结合起来。由于没有将岗位培训考核与工作者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因此无法调动职工的参与积极性, 难以达到预期的岗位培训效果。由此可见, 当前单位的岗位技术培训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需要尽快予以解决。
首先, 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对工作者的岗位教育培训工作。单位的管理者要对岗位教育培训工作要予以大力的支持。管理者自身也要积极地参加教育培训, 为工作者做出榜样, 用实际行动来影响教育工作者。其次, 单位的工作者更要认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 在思想上产生一种紧迫感, 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只有如此, 才能切实提高对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效果。再次, 在岗位培训形式上要加以创新。单位的教育培训要将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积极引导工作者参加技术实践, 增强实战能力, 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在培训内容上积极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培训, 丰富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 提高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工作者的参与度, 从而提高对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效果。最后, 要将教育培训考核与工作者绩效考核结合起来。单位要提高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效果, 就需要将教育培训考核与工作者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绩效考核是单位考核工作者十分重要的一环, 其根本目的是检验工作者的工作绩效, 评价工作者的工作成果, 以作为工作者个人获取报酬的主要依据。单位将教育培训考核与工作者绩效考核结合起来, 如此一来, 教育培训的考核结果就将被纳人绩效考核的结果之中, 如果教育培训的考核结果不合格, 绩效考核就会受到影响。由于将教育培训考核与职工绩效考核结合了起来, 教育培训考核结果必将对工作者产生巨大的压力, 有了压力就会产生拼搏的动力, 工作者的参与度就会提高,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培训效果。
( 2) 工作者学历教育
学历教育一般是指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培养规格相对应的专业学历教育。2随着科技进步与生产的发展, 技术密集型工种 ( 如数字通信、程控机床) 的工人有一部分必须具备大专以上水平才能适应岗位需求。对单位内的工作者实施学历教育也符合市场对工作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友渔.社会教育学概论训[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2, 4.
社区教育工作者 篇9
一、进一步加大投入,确保电化教育经费和装备经费的逐年增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的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保障措施,使所投入的经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技术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二、组织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与国家级、省级电教课题研究,使全市中小学教育科研水平得到快速提高,有效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到目前为止,全市有20多所中小学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和电化教育示范校,多次举办了省市两级电化教育示范校开放日活动,在全市中小学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参与并完成了“九五”、“十五”电教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十一五”课题的研究工作按照课题进度进入结题阶段。2009年白城市教育技术装备处被吉林省教育厅评为“吉林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三、多次组织参加各级各类中小学电脑制作、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和课件制作大赛等活动。历届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深入,并有100多名参赛师生在国家级和省级的相关活动中获得奖励,全面提高了中小学师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动手能力。
四、贯彻落实新标准,抓好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和《中小学实验室建设规范》的要求建设实验室,增加资金,统一标准,在注重功能与实效的基础上体现科技的进步与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充分挖掘和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实验室和功能教室;定期举办实验员培训与考核,保证每所学校都有专职实验员持证上岗,使全市中小学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开展。
五、抓好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与应用。重视学校图书的供应、配备和图书馆建设管理工作。切实把好图书配备的质量关,改善图书馆藏书结构,保证藏书数量、提高藏书质量。把图书馆(室)的配备管理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六、坚持把自制教具工作做为推进本地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到目前为止,全市共举办十届中小学自制教具评选活动和一届幼儿园自制玩教具评选活动,收集优秀作品近1000件,有数十件作品在国家级和省级评选活动中获奖,部分作品已申请专利。自制教具工作对推动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提倡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在全市广大师生中达成共识,自制教具活动已成为白城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教育科研的重要成果之一。
七、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配备与管理,着力做好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和研究工作。按照《吉林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方案》的要求,我市于2003年启动实施了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截止2008年底,共有758所学校完成工程建设,其中建设模式一学校535所;模式二学校109所;模式三学校1 14所,总投资2000余万元。目前全市“农远工程”覆盖率已经达到100%,教育现代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并形成了覆盖城乡的信息技术教育网络。优质资源的引入对改变农村教育落后面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推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八、加快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多年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决定,紧密围绕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相继实施了中小学“校校通”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等,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全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通过信息技术人员培训、教育技术装备评优和相关评选等活动使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中小学校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课,并且把信息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入了新的阶段,彻底改变了我市电化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落后局面。
社区教育工作者 篇10
一、哈尔滨市社区工作者教育现状
以某街道办事处及其包含的5个社区为例,共有社区工作者35人,其中包括31名社区主任和4名专职社区工作者。社区主任中1人为行政编制,其余30人是通过换届选举产生的聘用人员; 专职社区工作者4人均为通过全市公开招考方式选拔产生。除行政编制外,其余社区工作者均属于聘用人员,每三年签一次劳动合同。这些社区工作者中,拥有本科学历者7人,占总人数的20% ; 拥有大专学历者21人,占总人数的60% ; 拥有高中学历者7人,占总人数的20% 。同时,45周岁以上( 含45周岁) 的社区工作者14人,占总人数的40% ; 30至45周岁15人,占总人数的42. 86% ; 30周岁以下( 含30周岁) 的社区工作者6人,占总人数的17. 14% 。目前,暂无人取得社区工作者资格证书。
二、哈尔滨市社区工作者教育存在的问题
1. 社区工作者受教育水平差距较大,影响社区工作的整体发展
由于社区工作经常涉及到与居民沟通,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工作比较琐碎,而且工资待遇较低,社会认同度不高,对年轻人和男性工作者缺乏职业吸引力,因此大龄女性工作者在社区工作者中占很大比例。这部分人群受历史条件和年龄层次的约束,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工作的理解能力有限,不能熟练使用电脑,无法承担社区文字工作任务。随着社区工作的不断发展和下岗浪潮、就业困难等社会客观因素影响,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男性加入到社区工作者的行列,这些年轻人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对社区工作也很有热情,是哈尔滨社区“创城”工作的主力军。目前社区工作虽有分工,但“分工不分家”,工作忙、 任务重时大家往往被要求集中做同一项工作,但由于社区工作者受教育背景不同,同样的工作完成质量也会不同, 影响了全局发展。
2. 选拔方式以选举为主,公开招考录取不普遍
社区工作者主要由社区主任和社会工作者两部分组成。前者是通过换届选举的方式产生,占总人数的88. 57% ; 后者是通过公开招考方式,占总人数的11. 43% 。 面向社会的招聘考试由政府统一组织,对考生的年龄、学历等都有一定要求,而且报考人数众多,因此通过考试录用的社区工作者具备一定教育基础,综合素质较高。但大部分社区工作者都是由换届选举产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居住在社区附近的居民,被选拔为社区主任; 二是通过介绍参与选举,被选为社区主任; 三是具有多年社区工作经验的连任社区主任。这部分人群在开展社区工作时具有工作经验、群众基础等优势,但存在对社区工作传统的惯性思维,学习能力较弱,不能与时俱进地接纳新知识和思维。由于社区一把手的岗位大多由选举产生的社区主任担当,因此他们的综合素质会对社区工作如何开展造成较大影响。
3. 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资格证考试过关率低
随着社区分工不断细化,专业化程度要求逐年提高, 掌握零散的技能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区工作要求。目前, 南方城市的社区发展程度较高,许多社区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的资格证考试才能上岗。通过系统学习社区工作专业知识,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但在东北地区社区工作发展相对较慢,不具备人人持证上岗的条件,虽然国家每年都组织社区工作者资格证考试,但由于年龄、工龄等限制条件,有资格报考的社区工作者人数较少。而且社区工作繁忙,资格证书不能带来短期效益,社区工作者对资格证的考试也不够重视, 导致通过率极低。
三、哈尔滨市社区工作者教育问题解决对策
1. 提高工作待遇,吸引更多优秀工作者
政府应当适当提高社区工作者的待遇,通过涨工资、 办理五险一金等办法稳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吸引更多对社区工作有热情、综合素质好的工作者留在社区工作岗位上。随着社会进步,过去的“居委会大妈”也将慢慢淡出历史舞台,社区不断吸收的新生力量将肩负起社区工作的重任,只有使他们的待遇与付出成正比,才能推动社区工作向前发展。
2. 严格选拔制度,逐步向考录方式过渡
政府应当不断规范社区工作者的录取制度,不仅将社区工作者的招聘放在本社区内部,还应当扩大范围,面向社会统一招聘。在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的同时,参考事业编、社会公益性岗位的考试,通过笔试、面试的方式选拔优秀人才,服务社区、建设社区。
3. 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推广专职资格证考试
社区工作包含劳动保障、低保申请、社区矫正等多个方面,每个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专门化的工作人员。根据社区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定期开展专业培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此外,大力推广社区工作者资格证考试,帮助他们系统建立对社区工作的概念,有利于理论指导实践。
摘要:随着社区分工的不断细化,对专业化程度的要求也在逐年提高,掌握零散的技能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区工作要求。目前,南方城市的社区发展程度较高,很多社区工作者需要通过专业的资格证考试才能上岗。通过系统学习社区工作的专业知识,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
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梦 篇11
“丁零零、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教室里顿时响起了朗朗的读书声,传出了老师清晰嘹亮的讲课声。啊!多么熟悉的场景,多么熟悉的声音,勾起了我无尽的回忆。久违了,我的教学生涯。
曾几何时,在我的青壮年时代,我也曾站在这三尺讲台,从事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如今,我已退休16年,进入耄耋之年,回想当年的情景,一切历历在目,宛如昨日。
20世纪50年代,我从学校毕业后便被分配到巧家山区学校任教,开始了我长达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这期间,我曾在小学、中学、师范任教,也担任过教学行政领导工作。金沙江、牛栏江畔留下了我的足迹,大药山撒下了我的汗水。几度夕阳换彩霞,几度山花红烂漫,冬去春来,寒暑易节,无论遇到过多大的困难,受到过多大的挫折,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一颗痴心不改,忠贞不渝,我的教育之梦就是要为改变山区教育的面貌,为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为国家“四化”建设人才贡献一生。
人生的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当我从花甲之年迈入古稀年岁之后,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经历过的那些让我印象最深的人和事,在我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那些或清晰或模糊的片段就像电影一样,在我眼前一页一页地翻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令人震撼,使人倍受鼓舞,我的教育之夢也正是乘着这股时代的大潮得以逐步实现的。在我思梦、追梦、圆梦的过程中,有几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我,给我印象最深,让我久久不忘:
——1992年夏天,一场暴雨过后,全县的学校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那些年久失修的土木结构学校垮了不知多少!时任教育局长的我来到茂租乡油房村完小的一瞬间,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同时,也被强烈地震撼了。只见有的校舍经过雨水冲刷,土基墙已摇摇欲坠,屋檐下掉,有的瓦片已经下落,桌凳浸泡在泥水里,学校已完全成为危房,唯有升旗的旗杆还挺立在操场上。这时,陈校长敲响钟声,分散在村子里农户家中上课的各班学生,听到钟声后立即聚集到操场上。校长用洪亮的声音喊道:“同学们,虽然我们的校舍不能再上课了,我们的房子倒了,但我们的国旗不能倒。现在,举行升旗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升旗仪式后,各班教师带着学生又继续回到群众家中腾出来的房子里上课。那一刻,我被老师和同学们的精神所感动,眼眶里已含着泪水,这是多么好的老师、多么好的学生和群众啊!尽管当时的教育经费十分紧缺,回县里后,我仍坚持向主管领导汇报及时为学校拨款10万元排除危房。
——1993年高考之后,我到六合乡中心学校时,正巧碰上一位该乡刚从巧家一中毕业,被大学录取的学生。这位手里拿着录取通知书的同学,眼里含着泪水对校长说:“校长,我家生活困难,父亲常年生病不能劳动,全家五口人就靠母亲一人种庄稼维持生活。我的弟弟在读初中、妹妹读小学,我只有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回家与母亲一起劳动供弟妹读书,撑起这个快要塌下来的家庭。”说完,孩子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了。校长说,像这样读了高中后考上大学却读不起的学生还有好几个。我望着学生远去的背影,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1994年在实施普及六年义务教育的攻坚中,我到马树乡草皮地小学去检查工作时,看到学校外的树桩上拴着一头驴子。当时,我的心里很纳闷,怎么会把驴子牵到学校呢?询问此事后,校长告知我,这是二年级学生陈友欢家的驴子,该生从小患小儿麻痹,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读书,就让他的姐姐每天牵着驴子驮着弟弟到校上课,姐姐把弟弟背到座位上后,才去四年级的班级上课,他们这样已经两年了。为了让山区的孩子走出和父辈不一样的道路,群众送子女读书的一颗心是多么迫切啊!几年后,校长欣慰地告诉我,这个骑在驴背上读书的学生已经初中毕业,现在开着一辆小四轮在马树街上搞运输,已经能自食其力了。
再穷不能穷了教育,再苦不能苦了孩子,这是20世纪90年代多少人心里的呐喊!这些令人难忘的往事,一件件、一桩桩,虽已成为过去,但都激励着我去为实现教育快速发展、均衡发展,让教育改变命运、知识成就未来的美梦早日实现而努力。2001年,虽已退休,但我魂牵梦萦的教育事业,仍是我一生的追求。心系教育,终身不悔,我已和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高兴地看到,教育为本、人才优先的战略逐步实施,我的教育梦正在成为现实。我所在的巧家县已在2005年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大批优秀学生不断涌向高一级学校深造。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成为得民心、顺民意的民生大计。2010年以来,通过排危工程、校改工程等项目实施,一幢幢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楼拔地而起,在农村实现了最好的房屋是学校的愿望。全县各类学校达到293所,在校中小学生达9.7万人。近四年累计发放各类资助学生资金达3.39亿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办起了特殊教育学校,教学管理不断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高考每年上线率均在90%以上。国家对贫困大学生实行的优先资助,让我当年看到的忧心一幕不会再重演。如今,学生在安全、明亮的教室里上课;电化教学、远程教育等先进教学手段已成平常;助学政策不断健全和完善,不会再有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残障儿童得以接受特殊教育……国家扶持更优先,全县教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社区教育工作者 篇12
计时器已经上好,改革的步履稳中渐急。新的一年,在教育改革发展之路上,全面深化改革将会碾出更深的车辙。建章立制、谋篇布局,改革的蓝图已经浮现在我们面前。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按照这个蓝图,已经发生的好事情,还会继续。
关键词1: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
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教育部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把教育系统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要深化学习内容。切实把讲话精神转化为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转化为观察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行为准则,努力做到学习上有新收获、认识上有新提高、行动上有新进步。
要联系教育实际。要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三爱”教育,加强体育和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优先发展教育的重要论述,努力让13亿人民共享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改革的重要论述,确保改有所依、改有所进、改有所成,努力走在改革前列;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公平的重要论述,坚持雪中送炭、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创新创业的重要论述,动员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开放的重要论述,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
要确保扎实有效。各地各校要确保学习活动深入扎实开展起来,确保学习活动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习。要融入教育教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进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纳入理论研究,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关键词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教材、课程、头脑中。加快义务教育德育、语文、历史教材编写,推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和“马工程”教材编审,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加快研制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实化,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分层递进。
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文化育人中。加快中华经典资源库建设,通过阅读学习爱国诗词、名家名篇提升学生文化修养。组织实施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充分挖掘校规、校训育人内涵,充分发挥教风、学风的育人作用。
要让核心价值观教育活起来、动起来,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去体会。要善于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从学生熟悉的师生中选树典型,发挥榜样人物的带动作用,让学生学有榜样、比有参照。
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把道德教化和法律规范结合起来,使广大师生内心有尺度、行为有准则。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完善青少年志愿服务制度,颁布实施中小学生守则、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修订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要完善评价制度,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健全学生诚信档案。要制定《教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意见》,颁布实施《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加大考试招生违规违纪查处力度,加大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
关键词3:教育公平
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再增加
集中力量解决教育公平中的紧迫问题,努力让全体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奠定社会公平的基础。我们的目光要关注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孩子,我们的政策要惠及千千万万身处不同环境中的学生。
在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方面,2015年要继续以标准化、均等化为重要抓手,全面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农村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落实好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面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 (职称),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经历。重点支持乡村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继续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进一步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
在缩小区域差距方面,要完善东西部对口支援制度,使中西部青少年能够更多地到东部或城市接受职业教育。推进招生计划管理改革,新增本科招生计划全部安排给高等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升学压力较大的中西部和人口大省,进一步缩小录取率最低省份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强“慕课”建设、使用和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提升中西部地区人才培养水平。
在缩小校际差距方面,要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广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对口帮扶、学校联盟、学区化管理等形式。继续推进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加快建立和不断完善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薄弱学校流动,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制度化、常态化。
关键词4:调整教育结构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现代化的教育,应当有合理的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大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要抓紧研究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明确行业企业举办职业院校相关政策待遇。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集团化办学、校企一体化办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重点工作。要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和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要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要以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高中毕业生为重点,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全覆盖,尽快实现免费中等职业教育。
推动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转型的关键是明确办学定位,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转型是已有普通本科院校办学思想、模式的调整,不是职业院校的升格,不是“挂牌”,不是更名。转型要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要积极稳妥推进,不搞一阵风。2015年印发转型发展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加快建立高校分类设置、分类拨款和分类评估制度,为转型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一流为目标,持续支持,统筹推进;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强化特色;以绩效为杠杆,突出竞争,强化开放。国家支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方向不仅没有变,而且还要加快速度、加大力度。但是,管理方式要改革,引入公平竞争,加大绩效考核,建立激励与退出机制,促进高校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要深入实施“2011计划”,使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关键词5:教育综合改革
各地要制订考试招生改革方案
深入推进省级政府和高等学校教育综合改革。目前,“一市两校”综合改革已经率先启动实施,一些省、校已经跟上。各省、各直属高校都要研究制订综合改革方案。要树立强烈的改革主体意识,不等不靠,从本地区改起、从本部门改起、从本学校改起、从自身改起,努力取得实质性突破。
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各地都要制订改革方案,按照国务院实施意见和教育部有关配套文件要求,明确改革的内容、目标、措施和时间表,经各省委省政府同意后于6月30日前报教育部备案。
深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手脑并用、知行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而不是只会背书考试的机器。今年将发布《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努力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实施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抽测办法。平时鼓励学校实施运动项目化教学,提倡“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着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加快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对特色学校遴选、竞赛方案和师资培训等做出具体安排。
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要建立分类管理基础上的财政、金融、土地、人事等方面差异化扶持制度,健全政府补贴、政府购买服务、助学贷款、基金奖励、捐资激励制度,解决民办教育面临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体系,建立民办教育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扩大民办学校在教育教学、招生、收费等方面的自主权。
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今年教育部将印发《关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提高教育治理水平的若干意见》,各级教育部门都要把管办评分离作为一项事关教育综合改革全局的重要任务,抓紧制定改革方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实施办法。
关键词6:依法治教
年底前实现“一校一章程”
依法行政。今年,教育部将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教的若干意见》。依法系统梳理职责权限,划定行为边界,减少审批及各种变相审批,把本该属于学校、社会的权力还回去。把该管的管住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好,该协调的协调好。各级教育部门要尽早列出“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面向全社会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学校也要根据章程梳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形成“两个清单”。要加快完善教育法律体系,完善依法治教的法律制度,以良法推动善治。要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按照综合执法的原则,整合教育行政执法力量,集中行使执法权力,重点对教育经费法定增长不到位、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教育辅导市场混乱等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开展综合执法检查。
依法办学。今年7月底前,要完成“211工程”高校章程核准,年底前完成全国所有高校章程制定和核准,实现“一校一章程”。要推进中小学章程建设试点工作。认真做好学校章程的宣传教育,抓紧完善以章程为基础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把章程落实在学校日常运行中。要持续用力推进高校信息公开50条,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今年要对各地各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开展第三方测评公示。
依法执教。政府要把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作为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教师要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作为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加强法治教育。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在大学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教育部正在研究制订《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组织编写宪法教育读本,统筹大中小学法治教育。
关键词7:教育开放
加大五类人才培养力度
要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通过开放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做法和资源,把中国的教育办得更好。
做好出国留学工作。今年将出台《2015—2017留学工作行动计划》,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加大尖端人才、国际组织人才、非通用语种人才、来华青年杰出人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等五类人才培养力度。要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生的服务,规范自费留学中介,完善留学预警,加大实施“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力度,将优秀自费留学生纳入国家留学基金遴选范围。同时,加大来华留学工作力度。实施《留学中国计划》,建设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加大中国政府奖学金资助力度。
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质量监管,探索建立符合中外合作办学特点的监管体系,完善质量评估制度,建立质量认证和退出机制。
针对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储备不足问题,优先支持高校开设与我建交国官方语言的88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培养一批精通非通用语的复合型人才。要主动服务企业走出去,培养培训既懂外语又懂专业、既熟悉国际规则又掌握交流技能的各类人才。要加快推进国别与区域研究工作,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优先方向,以培育基地建设为抓手,抓紧布局,开展研究。各地各高校都要重视和加强对外人文交流和孔子学院建设,为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作出贡献。
关键词8:教育投入
教育经费向薄弱环节倾斜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是国家基本战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中央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坚持教育投入依法增长。各地教育部门要积极主动推动政府依法落实教育财政支出责任。要抓紧制定和落实生均拨款标准。尚未出台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生均拨款标准的省份,要结合实际抓紧制定;新印发的关于高职院校生均拨款制度的意见,各地要按时限、按标准尽快落实;前些年已经实施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普通高校生均拨款水平政策,要进一步巩固完善。要根据办学需要和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动态调整机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要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合理确定受教育者分担培养成本的比例。
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我们既要筹措更多的经费,又要用好已有的经费。要主动顺应国家财税体制改革方向,编好中期财政教育投入规划,加大教育专项整合力度,加快年度预算执行,盘活存量资金。要改进经费分配使用方式,以项目带动投入,将教育经费更多地向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倾斜,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倾斜,向困难学生、基层教师倾斜,向创新人才培养、特色办学倾斜,多做雪中送炭的事。
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要严格遵守新《预算法》等财税法律法规,健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制度、预算执行和预算编制挂钩制度,贯彻落实新颁布的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关键词9:党的建设
实现巡视监督全覆盖
要按照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紧紧抓住意识形态工作不放松。全面准确掌握当前课堂讲坛意识形态状况,组织深入调研、开展专项整改,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明显改观。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 (系) 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夯实意识形态工作组织基础。
紧紧抓住反腐倡廉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放松。今年要出台《关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细化责任内容,实行“一案双查”。要加大巡视监督力度,实现巡视监督全覆盖,建立巡视问题整改和线索处置情况考核评价制度,努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把督查、自查和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价结合起来,让社会监督落实效果。
紧紧抓住基层党建工作不放松。高校要按照《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尽快修订完善有关细则,推动文件要求落地落实。今年将出台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
【社区教育工作者】推荐阅读:
广二社区2011年社区教育工作总结10-18
社区市民教育工作总结07-25
教育进社区工作总结09-07
社区教育特色工作总结07-30
社区教育工作站总结08-21
社区教育的工作计划10-18
社区教育中心工作总结05-27
社区教育中心工作总结08-19
桂花社区远程教育工作计划11-09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参考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