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进社区工作总结

2024-09-07

教育进社区工作总结(共12篇)

教育进社区工作总结 篇1

自强社区2009年涉台进社区工作总结

2009年,为深入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关于进一步加强涉台教育工作的要求,我们在社区内开展了涉台教育宣传。活动开展以来,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活动组织严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教育效果明显。经过一年的共同努力,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活动的基本情况

积极行动起来,科学计划,精心组织,严密实施,使宣讲教育活动在全社区全面铺开。紧紧围绕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主要内容,以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分析为先导,紧贴两岸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的良好局面开展,在宣传教育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在受众对象上强调针对性,较好地促进了宣传活动的开展。群众普遍反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丰富了涉台知识,达到了很好的宣讲目的。丰富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涉台知识,进一步提升了对台工作的影响力,营造了社会群众正确看待和重视对台工作的良好氛围,较好地推动对台工作的开展。

一、领导重视。为了使活动顺利实施,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按照确定的宣传对象、宣传内容和方法步骤,紧密结合本地实际,认真制定活动方案,切实加强对本地开展活动的组织领导。

二、组织严密。认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的宣讲方案,严密组织实施,使宣传活动逐步展开,稳步实施。明确了责任目标,为了确保宣传质量和效果,加大督导力度,严密组织检查,确保活动按要求稳步展开。有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活动的具体组织实施,确保宣传活动组织得力,不出现问题,达到预期效果。

三、重点突出。为了把宣传活动搞得深入扎实,搞出成效,我们在分析这次宣传活动受众对象时,强调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宣传效果不减,受教育的覆盖面不缩。在宣传受众对象上,主要突出四个重点,即“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窗口服务从业人员、大中专学生、社区人员”。针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宣传内容,增强了对受众宣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宣传活动做到有的放矢,教育效果实实在在。

通过涉台的宣传教育工作,广大群众涉台大局意识明显增强,提升了对台工作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涉台教育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政治工作,我社区将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涉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筹划、精心准备,配合上级对台工作统一部署,扎实有效地做好我社区的涉台教育工作。

2009年12月

教育进社区工作总结 篇2

1 实施方法

1.1 建立完善相关组织

将全市21个乡镇(街道)的划分为5个片,市疾控中心组建5个团队,每个团队包干1个片,每个团队由不同科室的3名以上业务人员和1名疾控中心领导组成,其中确定1名业务骨干任组长,具体负责实施该组的城乡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工作。市疾控中心设置公共卫生管理科,专人负责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疾控年度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分阶段指导内容的实施,同时,及时收集资料、汇总数据,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抓好具体落实。

1.2 强化业务培训

为加强疾控机构的内涵建设,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以“全科疾控”为目标,由中心业务科室的各线分管人员任讲师,以城乡公共卫生考核标准和日常工作要求为依据,对所有团队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地方病及寄生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结核病防治、艾滋病、性病防治、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和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等10大块内容。同时,积极倡导以自学为主,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全体团队人员都能基本熟悉并了解掌握自己分管专业外的其他业务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以适应全面指导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需求,逐步达到“全科疾控”之目标。同时,市疾控中心成立了农村公共卫生讲师团,逐一对各乡镇(街道)的责任医生和村级公共卫生管理联络员开展了相关业务及工作职能培训,为顺利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1.3 建章立制,完善方案

经过1年的摸索,在已取得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规范和深化我市社区“全科疾控”责任指导团队工作,2008年9月,市疾控中心着手编制了社区“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手册”、“工作规范”和“业务培训教材”。2008年年初,市疾控中心对5个业务科室的卫技人员重新进行了分配重组,为强化指导质量,新增设了团队考评组,每年2次对各团队进行工作考评。为进一步完善基础资料,努力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工作的正常规范运作,市疾控中心编制了“社区全科疾控指导团队工作手册活页记事本”和“余姚市村(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台账活页本”。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确保台账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1.4 指导形式

指导采用结对包干的形式,一个团队包4~5个乡镇(街道),每季度第1个月按阶段性工作重点具体指导基层开展工作,第2个月针对存在问题重点复查整改落实情况,季末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对全市21个乡镇(街道)公共卫生服务进行工作考核。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指导中,我们着重抓了3个环节:首先,抓统一管理,由市疾控中心分管主任负责城乡公共卫生指导工作,其他领导配合协调,所有业务科室共同协作参与,公共卫生管理科具体负责操作实施。同时,针对每次各团队原始指导记录及指导意见文书及时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总结并进行情况通报。其次,突出重点,在每次指导前,根据全局统一安排,结合市疾控中心日常工作,确定每次指导内容,制作每项指导内容的检查指导记录表,记录表设计要求简单实用,能清晰地反映各自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问题,并提出整改意见。

最后,抓工作落实,在具体指导时要求多走、多看、多问和多听,不但要查看资料,而且要深入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户、学校和公共场所进行走访了解。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抓好整改落实,每次指导时,必须对上一次指导所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复查,力求工作落到实处,以达到全面提高优化服务水平之目的。

2 工作成效

2.1 初步达到“全科疾控”的工作目标

通过业务培训,建立责任团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指导,从而使全体团队人员都能基本熟悉并了解掌握自己分管线外的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业务工作,初步达到了“全科疾控”的工作目标。

2.2 全面推进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

通过建立团队包干责任制,深入基层指导开展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后,促进了各乡镇(街道)医疗单位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序推进。由于政府出钱买服务,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有效地促进了医疗服务体制、机制的转变。目前,各单位领导已相继转变观念,视公共卫生为第一要务,从开展部分服务项目到全部服务项目,从点到面,由浅入深,同时,还经常对联村医生的工作进行深入检查督导。通过对责任医生的培训和指导,使责任医生全面了解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按照考核标准切实开展服务工作,全面推进了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2.3 主要指标有了明显提高

自2007年9月开始指导到2008年12月进行考核,反映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8项主要指标有了明显提高,在8项指标中:结核病督导管理率达到100.00%;35岁以上成人首诊测血压率提高最为明显,从指导前的34.15%提高到到指导后的90.74%,提高了56个百分点;健康教育资料入户覆盖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农村家庭聚餐申报指导率提高了28个百分点;慢病规范化管理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能基本反映服务效果的居民防病知识知晓率提高了29个百分点(表1)。上述数据证实,开展“全科疾控”责任指导团队深入社区指导工作,成效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4 健全了三级预防保健网络

在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中,县级疾控中心是“龙头”,乡镇(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是纽带,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是网底[1]。通过团队包干深入网底进行指导,不仅使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和村级卫生服务站的网底建设得到了加强,从而使松散的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得到了巩固提高,并在开展城乡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应有作用。

3 讨论

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市疾控中心作为全市卫生防病业务技术指导单位,承担着对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业务指导、培训和考核的职能。通过前阶段全科疾控团队包干,深入基层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以来,使我市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8项指标均有了明显提高,而且也深受乡村两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欢迎。

目前,在省、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从下至上分科分线越来越细,疾控人员熟悉的业务也越来越窄。在县级疾控中心此类分工极窄的业务知识面,已不能适应对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基层机构进行具体的业务指导工作,必须实行“全科疾控”的模式。在我市推行的“全科疾控”中,仅靠培训和在指导过程中熟悉业务,仍达不到全面深入细致地指导城乡开展公共卫生服务要求的水平,只有在疾控中心引入科室轮换机制,才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条块结合,建立团队与业务科室的定期信息沟通机制,在开展团队指导的同时,要切实注重发挥各类专业人员的作用,确保面上工作的平衡。在反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的8项指标中,虽都有明显提高,但仍有3项至今仍未达到考核标准的要求。究其原因:首先,在短时间内要完全达到标准要求确有困难。其次,该工作量大面广,涉及到全市21个乡镇(街道)83万常住人口,另加约50万外来人口的公共卫生三大类12项服务内容,作为乡镇(街道)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既要完成日常的基本医疗工作任务,又要下村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明显感到人手不足。第三,工作难度大,在开展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中,因部分联村责任医生业务不够熟悉,群众又不理解、不配合,从而影响了整体服务质量的提高。第四,要建立完善考评奖惩机制,应采取相应措施,落实质量控制要求,并将考核评估情况与奖惩挂钩,努力促使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进全国首个社区海洋国防教育馆 篇3

得知消息,我迫不及待地专程赶去先睹为快。

在教育馆入口区,教育馆形象主题雕塑映入我的眼帘。在仿做的海南天涯海角礁石上面,镌刻着朱文泉上将亲笔题写的“海洋国防教育馆”馆名。礁石和卵石、白沙放在一起,共同象征着祖国的万里海疆,铁锚则象征着我们牢固的海防。鲜明生动的形象一下子就把观众带进了一个海洋与国防的世界。

走进教育馆,我听讲解员介绍,教育馆坐落在鼓楼区水佐岗38号的千秋公寓内,是宁海路街道三步两桥社区利用办公用房整合开办的。

教育馆共上下两层楼,分为序厅、海洋博览厅、海防纵横厅、多功能海洋知识报告厅、海防科普展厅以及海洋启蒙厅等六个部分。虽然面积不大,但内容和设施却相当精彩。除了各类知识展板,还有能让孩子体验在大海中掌舵航行的互动游戏、用“声光电”等技术打造的海洋隧道,更有完全按比例缩小的军舰、潜水艇仿真模型等,让市民可以生动、全面地了解海洋知识、海洋权益以及我国的海洋资源和海防力量。

序厅中的馆标由馆名、盾牌、海浪、五角星等简明有力的元素組成。馆标旁边,一张张鲜活的图片展示着各级领导对教育馆的关怀以及街道开展的各类海洋国防教育活动。看着这些照片,我渐渐明白了海洋国防教育馆建在社区的重要性。我国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堪称海洋大国。如今,面对复杂的海洋斗争形势,提高全民保卫“蓝色国土”意识迫在眉睫!

海洋博览厅用大量图文并茂的展板介绍海洋资源、海洋生物、海洋与人类、中国的海洋、海洋经济等科普知识。和很多展厅不同的是,这里还创新设计有一个60英寸液晶电视机和舵轮操作系统。舵轮不转时,电视机可以滚动播放海洋宣传片。我怀着好奇心转动舵轮,发现可以轻松地进行海洋博览互动检索,这时学习成了一种有趣的体验。厅内展示了许多海监船模型以及海洋生物标本,其中中国海监83号模型由朱文泉上将捐赠,5001号模型由无锡军分区原政委孙建华捐赠。这里还用电子灯箱和水纹灯展示地面影像,模拟出海底天光效果,我不禁感叹:“好美的海底隧道!”

海防纵横厅将海防知识分为“屈辱的中国近代海战”、“中国海警局”、“现代化装备的海洋防卫”、“英勇无畏的海上长城”、“岛链封锁”、“中国南海九段线”、“海洋维权”、“中国海防大事记”等八个版块进行展示。中国海军舰艇模型展台是一个亮点,集中展示了我国航母“辽宁”舰、168导弹驱逐舰、卡28直升机等各类模型。我仔细地浏览着每一块展板,欣赏着每一个模型,感慨着海防知识的博大精深。

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里还设置了两个互动电子游戏:“钓鱼岛巡航”和“激战西沙”。在“钓鱼岛巡航”游戏中,我化身海军战士,驾驶着“保钓”号渔船驶入钓鱼岛海域,宣示主权。行驶过程中,我不但要避开岩石、暗礁,还要应对日本警备船只的“对撞”和“水炮攻击”,最终成功登上钓鱼岛。在“激战西沙”游戏中,我又成为猎潜舰271号的一名战士,手持冲锋枪,击退南越海军,登岛作战后,收复被对方非法占领的西沙三个岛屿。游戏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让观众在游戏中增强海防意识。

教育馆多功能海洋知识报告厅宽敞明亮,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建设海洋强国、建设强大海防方面的题词特别让人提神。在这里,社区可以进行海洋类影视展播、海洋知识宣传讲座、报告、中小学生知识问答等各类活动,是海洋知识走进群众的一个平台。

海防科普展厅中除了大量海洋知识相关书籍以及网络阅览设备之外,还设置了航母编队展示墙,形象展示了航母编队的编成,有航母、舰载机、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核潜艇等,并详细介绍了各舰种的功能使命,让人大开眼界。

走进海洋启蒙厅,我立刻被一个个憨态可掬的海洋生物玩偶吸引,鲜艳的海蓝色一下子把我带进了童真童趣的世界。海洋国防教育这个系统工程,要从娃娃筑起,海洋启蒙厅就是主要面对儿童而开设的。它是在原有早教活动中心的基础上,整合设置儿童喜欢的海洋科普类游戏活动,如海洋公园积木、舰船船模拼装等手工游戏,认识海洋、认识舰艇等多媒体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快乐玩耍中学习海洋国防知识。

三步两桥社区党委书记万伟介绍,这个馆将坚持免费面向社会开放。由于海洋国防教育馆刚建成,场馆运行、设施调试、内容完善还有待进一步摸索改进,目前只接受预约参观和每周二、四向社会开放,待运行步入正轨后,再增加开放时间。(本文照片均由窦娟摄)

(责任编辑 王浩钟)

教育进社区工作总结 篇4

大家访” 活 动 总 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开展 “教育干部进社区、教职员工大家访”活动的要求,认真查找我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加强学校与学生及家长的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教育模式,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我校教师于2014年12月5日至31日开展了 “大家访”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成立家访活动领导小组

12月5日下午,学校召开田刘小学“教育干部进社区、教职员工大家访活动”动员会,成立活动领导小组。校长李永春任组长,主任商玉友、梁立贵任副组长,各班主任任组员,明确了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

二、制定周密的活动方案

学校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制定了《田刘小学“教育干部进社区、教职员工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充分认识开展“教育干部进社区、教职员工大家访”活动的重要意义,征求家长对学校及教育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共商育人方法等,组织教师开展家访要突出安全教育、心理辅导、学法指导、家庭教育等四大主题。疏导解决当前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问题;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特点,加强学习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访活动中特别关注家庭贫困学 1 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学习困难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等六类特殊学生群体,将其作为开展“教育干部进社区、教职员工大家访”活动的重中之重,研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举措,促进特殊学生健康成长。从而,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明确活动要求

在方案中,学校秉着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对此次家访活动提出明确的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2、明确家访身份

3、讲究家访方法

4、做好家访记录

5、梳理家访信息

6、及时总结反馈

四、大家访活动的具体实施

根据上级要求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学校创新活动的方式,主要采取登门走访、电话等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达到交流和互动的目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班班主任以及授课老师全体动员,共同参与。学校领导对教师家访非常重视,要求能家访的一定要家访,不能到家家访的,也要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进行家访。根据学校实际,各班班主任按照学校要求将被访学生分类进行家访,重点放在家庭留守学生、经济困难学生、单亲家庭学生、学困生、有残疾的身上。家访采取将学生按住址分组、分片 进行家访的办法进行家访活动。在家访前召开各小组组长会议,具体布臵家访的内容和注意事项及要求。在家访中,教师携带“家访手册”进入家庭,家访后认真填写家访记录,并及时与家访学生的班主任交流。学校要求每位家访教师在对每位家访对象做好记录的基础上,撰写家访手记,写好家访体会。对家访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形成典型案例。此次家访,学校专门就家访的纪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得接受家长的宴请,不得接受家长的礼品馈赠,在家访中树立了良好的教育形象。

本次参与家访的教师共13位,通过各种方式访问了全校大多数的学生和家长。教师们冒着高温酷暑,家访的足迹遍布辖区的各个村落。发放有关教育致家长的一封信和便民联系卡,收集了大量家长意见和建议。

五、“大家访”活动的工作实效

1、通过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理念、学校办学特色以及课改实验、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提高了学生家长的教育能力,增强了孩子的安全防范能力。

2、深入学生家中,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材料,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在家表现及家长的希望和教育方法,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学生,在以后对教育教学中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

3、家访架起了学校与家庭沟通的桥梁,从而形成家校合力。倾听家长对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 育教学中来,更利于学校和学生的发展。

六、家访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在家访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行为习惯很关注,有的家长还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成长计划”。但是,我们也发现家庭教育中的一些缺失和问题,值得我们研究和反思。主要表现为:

1、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有效的引导,对孩子过于迁就,甚至溺爱、放纵,从而给孩子养成骄纵、奢侈等不良行为,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诸多难处。

2、一些留守家庭对孩子的监管缺乏力度,甚至对孩子放任自流,一些学生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更加溺爱孩子,有的学生的心里放纵,学校教育工作更加难上加难。

3、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导致孩子有空子可钻,应密切与学校的教育配合。

总体来说,通过此次家访活动,提高了学生家长的教育能力、增强了孩子的安全防范能力;增进了家长与学校的交流沟通,密切了师生关系;促进了家校共建,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表现,掌握了少数特殊家庭学生和行为偏差生情况;征求了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田刘小学

亲子教育进社区总体活动方案 篇5

一.主题和目的

主题:通过举办“送早教入社区”这样一个公益性的活动,深入宣传:“优生、优育、幼教”的方法和经验。

目的:进行一系列活动,针对社区年轻爸爸妈妈群体展开宣传,使家长认识到婴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亲子教育”这个教育观念并向家长们传播最新的科学育儿方法。同时争取获得当地媒体的支持,扩大影响。

二.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

1、主要在选定社区内进行户外图文展示,展示孩子和家长们参加亲子活动的照片和孩子们的作品展,让家长直观的了解到参加亲子教育能使孩子得到的良好教育与发展,起到吸引家长和其宝宝参与的作用

2、教师和孩子现场表演,一、起到吸引家长增加现场气氛的作用,二、使家长大开眼界,亲眼目睹亲子教育的内容和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的发展,明白亲子教育的优越性。

3、活动现场强调家长孩子和教师互动,邀请现场的家长带着他们的宝宝加入到亲子游戏中,让家长亲自体会到亲子教育的活力与魅力。

4、同时设立现场咨询服务,对家长们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予以悉心的帮助,对那些希望可以更多的了解亲子教育的家长给予更详细的介绍,使家长认识到亲子教育

的重要性。

5、现场宣传资料发放,向家长宣传一些最新的教育理念,育儿方法,更新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激发家长们主动参加亲子活动,学习亲子教育方法的愿望。

三.活动评估与信息反馈

1.活动现场咨询人数

2.现场参与人数及现场人气、领导印象

4.该社区打电话到幼儿园咨询亲子班课程情况的人数

3.该社区参加幼儿园开放日亲子班课程的人数

四.风险及应急预案:

1.社区环境安全

2.天气

3.人员受伤

纸厂社区科教进社区半年工作总结 篇6

自开展“四进社区”活动以来,纸厂社区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为重点,突出抓了“科教进社区”工作,呈现出整体推进、深入发展的良好态势,在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社区干部群众的广泛欢迎。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凝心聚力,为“科教进社区”提供支持第一,从思想上重视。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市民素质的提高,则是和谐社区建设的支撑。“科教进社区”是提高广大市民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是科技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有效举措,是创建文明社区的有力抓手。纸厂社区把“科教进社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明确要求:“城市科普要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为主题,重点抓好面向社区广大居民的科普教育活动。

第二,从组织上保证。社区党委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的“科教进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并要求社区副书记负责 “科教进社区”工作,在社区建立科普协会;并对各口实施任务分解,形成了社区党委领导,副书记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市民广泛参与的工作体系。

第四,从资源上整合。科教进社区是系统工程,必须动

员社会力量,齐抓共建,整体推进。一是分工负责。社区宣传、民政、卫生、文体、科协等部门按照党委统一部署,各自承担工作任务。二是协调配合。部门与部门之间密切协作,分工不分家,工作一起抓,社区同建,资源共享,部门的协作,形成了科教进社区的合力。

第四,从制度上落实。为了把科教进社区工作落到实处,纸厂社区党委建立了四项制度,一是定期汇报制度,二是联席会议制度,三是检查督导制度,四是参与活动制度,使科普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二、建设载体,拓展窗口,为“科教进社区”夯实基础硬件建设是开展科教进社区的前提和基础,是居民参与科教活动的阵地和舞台,在科教进社区工作中,纸厂社区为广大居民建设了参与科普的三大载体。

一是科普长廊。二是科普大课堂。三是科普宣传角。为广大居民走近科普、参与科普架起了桥梁,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

三、强化活动,创新形式,为“科教进社区”构筑平台活动是科教进社区的灵魂。今年共推出两大类型科普活动,实现了讲座进社区、演出进社区,让广大居民参与其中。实现科普活动的社会化、群众化和经常化。通过科教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市民参与科普搭起了平台,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为增强科普活动实效,我们在工作中注意坚持“四个贴近”搞好“四个延伸”。在“四个贴近”方面,首先是贴近群众需求,增强科教活动的针对性,其次是贴近文明社区建设,增强科教活动的有效性,第三是贴近公众兴趣,增强科教活动的参与性,第四是贴近形势发展,增强科普活动的时代性。在“三个延伸”方面,一是向楼院延伸。二是向家庭延伸。广泛开展争创科普示范家庭活动,要求各家成员积极争当科普志愿者,积极参加科普大学学习,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活动,保护环境,邻里互助,远离赌博,反对迷信。三是向特殊群体延伸。加强对青少年、残疾人和下岗职工的科普工作,开辟青少年工作室,残疾人和下岗职工科普知识培训班。通过抓“三个延伸”使科普工作向广度、深度进军。“科教进社区”把居民求学、求乐、求美、求健康的希望落到实处,它丰富了社区群众生活,提升了人们的精神境界,提高了社区的文明程度,营造了广大居民守望相助的人际氛围与和谐相处的人文环境,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成为广大市民的追求。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城市发展靠市民、市民文明靠素质、提高素质靠科教。

教育进社区工作总结 篇7

访谈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有目的的询问访谈对象, 并与其交谈以获得资料的方法, 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定性研究方法[2]。在全科医学领域, 访谈法可用于回答社区居民对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期望, 也可对慢性病的随访方案进行探讨, 还能为改进基层医疗管理提供建议。是一种符合全科医生工作特点, 适应其科研能力的研究方法[3]。

目前, 国内对专家进社区的相关研究不多, 仅有的几份亦多是与专家定位和政策思考相关[4,5]。并无针对社区患者的需求调查研究。本研究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半个月一次的消化科专家门诊, 对就诊于专家门诊的患者采取定性访谈法方式, 调查社区患者对医疗专家进社区的态度和需求。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5—6月间就诊于消化科专家门诊54人次 (复诊15人次) , 共39名患者。由于消化科专家时间安排及为保证专家门诊质量, 专家门诊为每2周一次, 每次限号15名。

5名患者拒绝参加本次访谈研究。1名患者为88岁高龄老人, 有轻度认知障碍, 不能充分理解访谈者问题并表达想法。1名患者为76岁老年患者, 可以听懂普通话, 但只能用方言表达想法, 与访谈者沟通存在障碍。

本研究共获得32份有效访谈记录。其中男性患者15名, 女性患者17名。≤40岁4名, 占1.25%;41~65岁14名, 占43.75%;66~84岁13名, 占40.63%;≥85岁1名, 占3.13%。平均年龄59岁。

访谈对象的文化水平分布:未受教育者4名, 占1.25%;小学文化11名, 占34.38%;中学 (初中、高中) 10名, 占31.25%;大专及以上7名, 占21.88%。

访谈对象中, 慢性胃炎患者14人, 占访谈人数的43.75%;肠易激综合征患者3人, 占9.37%;肝功能异常患者3人, 占9.37%;胃食管反流病患者2人, 占6.25%;胆囊炎患者2人, 占6.25%;便秘患者2人, 占6.25%;幽门螺杆菌感染者1人, 占3.13%;十二指肠溃疡患者1人, 占3.13%;结肠癌术后患者1人, 占3.13%;其他疾病3人, 占9.37%。

参与访谈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不能书写名字者, 口述同意参加访谈并录音) 。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方法:

与患者在专家门诊旁的诊室内进行访谈, 营造适合患者的舒适放松环境。首先向患者介绍访谈的目的和意义。匿名保证, 经受访者同意后, 用录音笔录音。由一名经过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访谈[2], 一名全科团队助理员进行笔录。每名患者访谈15~20分钟。

1.2.2 访谈内容:

自制社区患者对专家进社区态度和需求访谈提纲, 内容包括: (1) 专家门诊信息获得途径; (2) 对专家进社区的态度; (3) 对专家进社区的进一步需求; (4) 其他想法和建议。

2 结果

2.1 专家门诊信息获得途径

32名访谈对象中, 仅有7名患者是看到中心通过大屏幕滚动播出的专家门诊信息后自行前往就诊。其余患者均为全科医生在门诊诊疗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消化科诊疗方面问题时, 预约就诊于消化科专家门诊。

所有参与访谈的患者均表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于专家门诊的宣传力度不够。虽然中心的大屏幕会实时滚动播出专家门诊相关信息, 但中心管辖的居民区大多为搬迁或外来人员小区。很多老人文化程度低, 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读取大屏幕上的信息。只有出现消化系统问题时才就诊, 全科医生对其疾患无法采取有效措施, 建议其至专家门诊就诊时才知晓。这样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使患者失去了就诊的主动性, 没有充分利用专家门诊的资源。

2.2 社区患者对专家进社区的态度

所有受访者均对专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专家门诊持赞成态度。他们表示若至专家所在上级医院就诊, 挂号难, 费用高, 路途远, 等候久。而在社区就诊, 患者仅需提前预约, 挂普通门诊号 (无需支付现金) 即可就诊于上级医院的专家。而且由于社区专家门诊就诊人数相对较少, 可以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充分交流。对患者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便利优势。

2名受访者曾就诊于该专家的专家门诊, 因获知其于我中心定期开设专家门诊, 特地前来就诊, 并定期于我中心复诊。患者表示有这样方便的条件后, 未再至上级医院的专家门诊就诊。21名受访者表示, 在就诊过程中需要进行一些初级医疗机构并不能进行的检查, 专家均为其提供门诊加号的特权以便完善检查, 减少了就诊过程中不必要的麻烦。

2.3 社区患者对专家进社区的进一步需求

2.3.1 增加专科种类:

17名受访者表示, 希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仅安排消化科的专家门诊, 还能够增加心内科、呼吸科等多种专科的专家门诊, 以期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便利。

2.3.2 增加门诊频率:

14名受访者在访谈中提出, 现阶段消化科专家门诊就诊人数较少, 预约相对方便。若今后预约患者逐渐增加, 专家门诊很可能无法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可适当增加专家门诊频率, 增加限号人数。若由于专家自身时间安排无法增加下社区时间, 可采取专家团队轮换下社区等方式,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应对社区居民日益增加的专家门诊需求。

2.3.3 检查项目与药物相匹配:

1名受访者在中心检验科行C13呼气试验后发现Hp (幽门螺杆菌) 感染阳性, 于中心行抗Hp治疗。虽然指南中推荐抗Hp治疗首选经典四联疗法[6], 因中心药物储备中无铋剂, 全科医生为该患者实行了经典三联疗法。疗程结束后, 复查结果仍提示Hp感染阳性。患者就诊于专家门诊后, 接受专家建议至上级医院就诊, 因患者已经进行过足疗程的抗Hp治疗, 为避免耐药导致的杀菌失败, 上级医院医生为其更换抗菌药物并增加铋剂行经典四联疗法, 成功杀灭Hp感染。这名受访者在访谈中表示, 社区医院既然有Hp检测手段, 亦应有与其相匹配的抗Hp治疗药物。这样为了抗Hp治疗而反复大剂量服用抗生素, 对患者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影响, 也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和时间。

2.3.4 建立顺畅的转诊通道:

2名受访者均为70岁以上独居高龄老人, 经济条件差, 行动不便, 但因病情需要, 亟需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检查。虽然专家可以为其提供挂号便利, 但由于并无方便快捷的转诊通道, 患者惧于无人相陪, 在访谈中表示计划放弃进一步就诊的机会。团队助理员联系患者所在居委, 请居委工作人员陪同老人至上级医院就诊。虽然居委工作人员至专家门诊处接回老人, 但后续助理员再次致电这2位老人时, 他们均表示由于种种原因未再进一步就诊。因文化程度和沟通限制, 患者并未进一步提出自己的需求, 但这个过程本身仍提示我们, 基层医疗机构不仅需要专家入驻, 更要提供与之相匹配的绿色转诊通道。

3 讨论

本研究的访谈仅从社区居民角度出发, 暴露出专家下社区的部分问题。受访者反映最多的就是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其实不仅本研究所在的社区服务中心专家门诊宣传力度欠缺, 很多有专家坐诊的社区医疗机构均存在这样的情况[7]。可以采取社区医院与居委联动的方式, 利用多种途径, 包括发放宣传材料、放置宣传板、发动小区楼组长宣传到户, 即可以使社区居民能及时有效的获得专家门诊相关信息。

从社区居民的角度来说, 专家下社区所带来的便利毋庸置疑, 诊疗服务方便需求, 合理分流医疗资源, 深受社区居民的好评。不同科别的专家门诊亦是多多益善的。尽管如此, 访谈的结果也体现了社区医疗机构资源配备不合理, 缺乏顺畅的转诊通道, 导致患者反复就诊, 或就诊于社区专家门诊却止于社区专家门诊, 没有办法进行后续处理。专家进社区失去了其解决疑难病例的最终意义。

专家下社区是社区居民的需求, 也是提升社区医疗机构诊疗能力的重要机遇。上海市卫生部门从2016年起开始逐步试点实行“1+1+1”三级联动诊疗体系。大规模的宣传、大量社区居民签约、各部门的协调, 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的巨大工程。专家下社区其实可以作为“1+1+1”联动的前期过渡方式。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 利用现有的网络系统, 建立多级专家诊疗平台, 在线预约上级医院检查、在线配药、在线会诊, 不同级别的医院共享专家医疗资源, 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以看到专家, 获得高质量的诊疗, 降低患者就诊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 让有限的医疗资源发挥无限的医疗效应。这不仅是居民对专家进社区的需求, 更有助于发展现今全科医疗, 建立便捷、高效、确实的“三、二、一”三级医院联动机制。

尽管如此, 不能仅把专家下社区作为一个提升社区诊疗能力的工具。以上级医院经验丰富的专家视角看待社区医疗, 往往可以从门诊实践中发现社区医疗机构资源配置不合理之处, 可以更加合理地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制定疾病诊疗规范, 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但社区医疗机构若想要在社区居民中建立信任和威望, 不能仅依赖于专家效应。全科医生强化专业技能, 加强疾病分析诊断能力, 留住初级医疗机构能够处理的常规病例, 快速分辨疑难病例, 求助社区专家资源或及时上转, 这也许才是专家下社区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周耀军, 鞠爱群.首席医学专家下社区为居民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全科医学, 2011, 10 (9) :1591-1593.

[2]田国栋, 冯学山.访谈[J].上海预防医学, 2003 (15) :337-338.

[3]沈瑶, 潘志刚, 顾杰.访谈法与全科医学科研[J].中华全科医生杂志, 2014, 9 (10) :731-733.

[4]张良泉.医务专家进社区卫生服务的主题定位质疑及其策略调整[J].医学与社会, 2011, 24 (2) :69-71.

[5]王珩, 李念念, 李鹏, 等.公立医院专家坐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状及问题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25 (6) :20-21.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第四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2, 17 (6) :358-363.

老年餐桌进社区 篇8

《国家人口发展“十二五”规划》强调,“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落实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北京市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功能,切实将社区老年餐桌这一助老养老模式落到实处。据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数据,北京市通过多种形式,目前设立养老(助残)餐桌4583个,2010年1月1日起对52.7万老年人、残疾人每月发放100元养老(助残)券,现已发放养老(助残)券9.4亿元。社区老年餐桌这一年轻的民生事业给北京市老年人带来了便利。

三好餐桌

“我和老伴几乎每天都来吃,挺满意的。”北京市羊坊店街道普惠南里社区老人潘大年对老年餐桌赞不绝口。老年餐桌的“顾客”们眼中的老年餐桌有三好,分别是环境好、菜品好、服务好。

素白墙壁,洁净地板,摆放着褐色木质饭桌、黑色靠背椅的就餐室宽敞明亮。餐桌上配备了盒装餐巾纸,房间配置了暖气、空调,就餐环境十分安静。

普惠南里社区提供就餐餐厅,金盛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负责配餐、送餐。在双方共同推动下,老年餐桌开张以来,每天都有三四十位老人前来就餐。60岁以上的老人只需持社区餐券便可在老年饭桌就餐,老年饭桌还提供免费的环保餐盒,老年人可将饭菜带回家吃。

4月17日,普惠南里社区老年餐桌的菜谱是:竹笋玉米鸡块、肉丝豇豆、木耳西葫芦三道菜,主食玉米馒头、肉馅饼、米饭,另外有红薯蒸点和玉米棒碴粥。

潘大年告诉《经济》记者,老年餐桌的食物不仅好吃,而且种类丰富,“每天的菜谱都不一样,软硬也适合我们老年人。”社区居委会主任方梅说,菜谱经过征集老年居民意见,开代表会几个环节才最终投票确定。

除普惠南里社区老年餐桌,北京市通过签约餐饮商,开办了不同风味的老年餐桌以满足老年人口味需求。比如朝阳门街道乐派家餐厅、团结湖街道富润泽餐厅及宏状元粥店等连锁快餐企业。服务商的共同特点就是菜品营养健康、口感松软、味道可口。

这么好吃营养的老年餐,价格会不会很贵呢?

“15块钱,我觉得物有所值。”潘大年告诉《经济》记者,“省了不少事儿,这么多菜要是我们自己在家做,得忙活半天。”王淑英老人说,她一个人住,因为做饭不方便,每天只吃两顿饭,有时还要坐公交车出去吃饭。“现在把剩下的主食带回家,晚上就不用做了,相比路边的快餐店,15块钱我能接受。”

菜品味美价廉是老年餐桌的根本,另外,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一些服务商为老人提供免费的送餐服务。乐派家餐厅是东城区养老(助残)定点餐桌,不管订餐数量多少,还是价格高低,餐厅都为朝阳门街道的老人免费送餐。“90%的老人都选择电话订餐,只有10%的老人在餐厅就餐。”餐厅经理徐昌鸿说。

“社区的工作人员轮流来老年餐桌值班,”方梅告诉《经济》记者,为了能及时帮老年人解决问题并且与老年人形成良好沟通,居委会每天都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午餐时间来餐桌值班。

两大难题

老年餐桌倍受老年人认可,一片叫好的背后却隐藏了两大问题,一是餐饮企业积极性不高,二是个性化服务有待完善。

老年餐以低价供给老年人,老人对老年餐的价格满意了,然而商家却面对尴尬。不重复的菜谱,种类丰富的食材,普惠南里社区的老年餐每份的成本要达到13元左右。餐桌经理郭志权告诉《经济》记者,目前老年餐的利润微乎其微。“现在我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送餐成本太高,给其他人送餐,一次送四五份,给老年人送就送一份,但是送餐成本是一样的。”徐昌鸿说。

相对面向社会的经营来说,老年餐获利较低。薄利经营使服务商缺乏积极性。另外,老年服务的风险性也使一些餐饮企业望而却步。老年人腿脚不灵便,餐厅地面光滑,有一定的危险,餐厅服务商不愿接待。

慢性疾病、行动不便,老人们干不动家务活儿、出不了门、上不了街,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日益显现。“餐厅的炖肉很烂,但是我希望炒肉可以做的再软些。” 居民刘先生说。“服务商应该细化服务,满足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北京市羊坊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周爱军说,老年餐桌应该本着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出发,比如注重食物的低糖、低脂肪烹饪。

《经济》记者从乐派家餐厅、老街坊餐厅、宏状元粥店等养老(助残)餐桌定点单位了解到,目前老年人服务需求以送餐为主。

但是,目前很多老年餐桌面临送餐难题。对于免费送餐的乐派家餐厅来说,送餐人员不足是一大难题。《经济》记者来乐派家餐厅时,餐厅门口正张贴着招聘小时工的启示。徐昌鸿说,目前乐派家餐厅给老年人送餐次数占餐厅送餐总次数的三分之一,每月针对老年人的送餐次数达到1400次左右。社区胡同多,路不好走,老人行动不便,员工等候的时间稍长,有时给老人送餐用半小时。新员工刚刚熟悉路线,往往因为太辛苦就辞职了,新人很难招到。

一个对策

目前北京市开办的社区老年餐桌服务形式多样,有的签约餐饮公司,也有的与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合作,或者依托养老机构等。

不管以何种模式经营,老年餐桌这一民生事业都离不开政府引导,从而提高餐饮企业积极性,提升个性化服务。即政府加强倡导提升老年餐桌服务,出台相应有效率的激励政策。合作餐厅毕竟不是慈善机构而是企业,需要利润驱动。

“我们希望,政府给点额外补助,依据我们送餐的数量,收到的养老(助残)券的额度,按比例给奖励。按比例给,这样更合理,我们也会比较有积极性。”徐昌鸿说。

根据上一年度考核结果,今年北京市将拿出7700万元,以奖代补资助约5000家社区养老(助残)餐桌、托老(残)所。市、区两级财政直接奖励2011年培育的500家规范化养老(助残)餐桌每家5.2万元资金。

周爱军认为,老年餐桌依靠政府长期财政补贴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实施差异化奖励,把好的服务商作为典型突出奖励,按绩效奖励,这对提高服务商的积极性有很大作用。”

老年餐桌作为民生事业,同时也是社会道德的投影,敬老爱老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倡导老年餐桌的同时,企业和公民也应提高为老服务的观念和意识,这才是最本质的和谐。

干部进社区工作总结 篇9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什邡市委关于印发〈什邡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XX—2012年工作规划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什委发〔XX〕28号)文件要求,扎实做好牵头工作,我局成立了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委书记曾祥华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各副局长担任,成员由各科室负责人组成,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创新工作,健全制度,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社区

我局按照省、市关于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相关要求制定了《什邡市廉政文化进社区实施方案》,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健全村(居)务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村(居)务公开内容。完善村(居)务公开内容、时间、程序、形式,规范村(居)务公开栏。各社区还对重大事务办理普遍实行全过程公开、民主听证等有效形式,并继续推行“点题公开”、“回音壁”等公开形式,充分保障社区居民的民主权利。

(二)在全市已建立“居务公开、制度建设示范社区”1个。

(三)在市纪委、市农委、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等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我市农村村(居)务公开工作进行了多次检查,召开协调会,并结合灾后重建,以建设规范的村级服务设施为平台,规划标准的村(居)务公开栏,从而保证村(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硬件设施建设。同时,针对当前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市纪委牵头下,由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市国土资源局一起,通过调研和征求基层意见,编制了《什邡市村(居)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规范》,从而通过规范的制定执行,达到规范干部履职尽责的行为,促进农村、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加强领导,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力

(一)局党委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党风廉政责任制目标,对我局牵头的“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工作目标,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统一考核,保证廉政文化进社区工作落到实处。

(二)抓好常规教育,增强社区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廉洁从政意识。基层政权科在今年11月举办的社区干部培训会上对社区廉政工作进行了专题指导,提出相关要求,并安排社区定期组织居委会成员和居民观看廉政教育警示片等活动,增强社区干部知法、守法的自觉性。

(三)依靠社区,搭建平台,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法律进社区总结 篇10

2010年我社区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 “法律六进”工作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以提高居民法律素质为重点,以加强社区法治化管理为核心,以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为根本,结合民主法治社区工作,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法用法,增强社区法律意识。

(1)社区干部带头学法用法,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为了提高社区干部综合素质,我社区组织对社区干部的培训,系统学习了有关法律知识及省、市、区创建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的文件精神。一方面使社区干部从法律、政策和理论上,提高了对新时期社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使社区干部了解了创建民主法治社区的工作方法,为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坚持社区干部学法制度,坚持每季度集中学法一次,很好地提高了社区干部自身法律素质和依法管理水平。

(2)加强社区居民学法用法,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

积极开展了社区居民学法用法活动.主要对社区内社会青年为主要对象的社区青年普法学校。通过普法学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社区居民的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得到进一步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得到了讲一步增强。

二、从“四民主二公开”入手,提高社区法治化管理水平。

(一)民主选举合法化。紧紧抓住换届选举这个有利时机,依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积极完善居委会换届选举制度,统一制定工作方案,明确换届选举的实施步骤和要求。同时把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选举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反复宣传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以及“直选”的概念、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工作要求及候选人当选条件,使广大居民对“直选”认识到位,保证选举的各项工作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

(二)议事决策民主化。一是健全决策机制。社区建立了居民大会和居民议事会议等制度,每年召开二次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凡涉及居民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事务,一律提交居民大会或居民议事会议讨论通过,广泛听取居民意见和建议,尊重社区民意,取得了明显效果。二是决策内容不断完善。由最初的自治章程和居民公约修订,扩大到财产管理、公共事务、公益事业、治安保卫、人民调解、法制宣传等方面并形成制度。三是决策程序不断规范。建立了居委会重大事务议案的提出、论证、讨论决定、张榜公示等程序。社区听证会针对居民比较敏感的、争议较大的、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社区事务,充分听取居民及有关单位意见、建议和合法主张,集思广益,达成共识,有效地解决社区事务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三)民主管理制度化。按照《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经过居民代表会议修改制定了《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明确了居民参与社区管理时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居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并按照

居务公开的要求,制作展牌,上墙公示,达到依法治居的目的,使社区重大事务不因居委会干部的换届而随意变更。对于群众比较敏感的财务管理问题,居委会还建立了理财小组,居帐街监(管),规范了居委会财务管理。

天王社区

早教进社区,家园共提高 篇11

关键词:幼儿;亲子;早教;社区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5-023-1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婴幼儿早期教养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推进0-3岁婴幼儿早教工作,是提高人口素质的渠道之一,也是学前教育研究拓展的方向。淮海路小学幼儿园于2009年开办“淮幼”早教中心,2011年成为区早期亲子教育基地。我园自开办早期亲子园以来,共开设9个班,亲子班人数达150多人,入户指导次数35人次。我们始终坚持为社区散居儿童和家长提供最好的教育和服务的理念。因为作为幼教人我们深深懂得:儿童不能等待,成长不能重来。我们亲子园的口号是“让每一个孩子拥有人生最佳开端,让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成长”。为此,为扩大儿童、家长的受教育率,为满足不同层次看护者的教育需求,我们精心设计了亲子活动(半日班、周末班、入户指导班等不同班级)、送教上门活动、大型早教宣传活动、幼儿园开放日活动、建立家长交流平台活动五种早教形式,努力做到为家长服务与为幼儿服务结合、常规服务与特殊服务结合、幼儿教育与幼儿养育结合。

一、亲子活动

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家长带领幼儿做各种游戏,亲子间充分开展语言交流、神情交流和肢休接触,并在节奏感强的背最音乐下做律动游戏,使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得到锻炼,训练身体的平衡性、灵活性和协调性。如在“小猴摘桃”(19-24个月)游戏活动中,家长在教师指导下,带领幼儿随着音乐节奏进行肢体的律动,拍手、挥手、点头、跺脚、蹦跳,用语言和神情向幼儿传递快乐的情感,并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节奏可由慢到快,动作可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家长、幼儿一起动,要特别注意调动幼儿与家长、教师及其他幼儿之间的互动。

二、送教上门活动

针对一部分有特殊困难的宝宝,我们每月以“关爱”为主题送教上门,配合以识数、识音律、画画、找颜色、串项链等活动中(13-30个月),在教师指导下,由家长陪同宝宝,教师和家长只做辅助性工作,不干预幼儿操作。幼儿通过手部运用,锻炼了小肌肉群及手指灵活性、手眼协调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及理解力。

三、大型早教宣传活动

主要面向社区散居宝宝和家长,选择艺术与文化、艺术与科学范畴的家庭、环境、生命科学、教育等主题,宣传普及科学育儿、艺术启蒙知识,请有丰富保教经验的教师,现场带领家长和宝宝开展多种主题的亲子音乐、美术游戏活动,讲解根据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所设置的亲子游戏的科学原理、启蒙教育的目的以及能够达到的效果。

四、幼儿园开放日活动

请参加早教亲子活动的家长和宝宝来园一天,和在园的小朋友同吃同玩,以“幼儿园的一天”、“快乐”、“朋友”等为主题,采取“以大带小”的形式,活动内容有唱歌、跳舞舞、讲故事、参加各种角区活动等,使宝宝们在活动过程中得到实践锻炼,在交往中相互促进,深受园内园外孩子和家长的喜爱。如在“开展区域”活动中(30-36个月),参加亲子活动的宝宝在教师指导下由家长陪同,让在园的小哥哥小姐姐带领一起参与实践活动。整个活动过程由孩子们组织开展,家长做观众,教师做服务员,不过多干预,尽量为孩子们创设自主的氛围。在小哥哥小姐姐们活动时,邀请弟弟妹妹们自然加入到活动中来,大孩子帮小孩子分发材料、摆放教材等。通过这种互动式的实践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表现力,还使他们关爱、友善、尊重、分享、开放等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得以发展。

五、建立家长交流平台活动

幼儿的发展水平与养护人教育水平有很大关系,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教养方式对孩子成长影响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着力于对家长、看护人科学育儿态度、方法、理论、技能的提高。我们让家长在幼教专家教育理论与教养实践的剖析讲解中了解、掌握育儿知识;让家长通过参加亲子园的活动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习、领悟育儿方法和技巧,建立起家园的密切联系,提高家长的科学教养知识和具体操作水平。我们还向家长做到了四个提供:(1)提供教育技术指导;(2)提供幼儿情况资料;(3)提供教育策略制定;(4)提供最新教育信息。通过各项活动,努力做到将科学的育儿方法送到他们手中,使家长在学习中提高了科学育儿水平,优化了家庭教育环境。

电信天翼先锋队志愿服务进社区 篇12

本刊讯7月6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利用成华区建设路街道办举办公益创投项目路演活动契机,联合成都分公司志愿者开展天翼先锋进社区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当天,电信省市公司的党员志愿者们早早来到培华法治广场,搭建活动展位,准备宣传物料,悬挂天翼先锋旗帜。上午九时许,路演活动拉开帷幕,广场上聚积的民众越来越多。电信志愿者们忙碌在活动现场,为社区群众发放《党建知识100题》手册,宣传WIFI免费上门检测、免费体验100M光纤宽带,讲解169套餐内容,介绍周三电信电视免费点播……活动中,大家穿着志愿者统一服装,佩戴鲜红的党徽,提供热情的服务。广场上,“中国电信天翼先锋进社区”横幅和展架格外引人注目,吸引得社区居民纷纷驻足,现场一片热闹景象。

近年来,四川电信强力打造天翼先锋活动品牌,以助力社区(乡镇)文化建设、提供电信便民服务、推进信息知识普及为内容,努力构建了电信志愿活动和社区(乡镇)服务工作一体化的新格局。全省组建天翼先锋队200余支,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热心服务民众,展示党员风采,履行央企责任,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好评。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下一篇:张道昶的心得体会沂涛双语学校王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