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因材施教

2024-06-29

怎么样因材施教(通用12篇)

怎么样因材施教 篇1

【成语】因材施教

【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简拼】ycsj

【近义词】对症下药

【反义词】一视同仁

【感情色彩】褒义词

【成语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成语出处】《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例子】清・郑观应《盛世危言・女教》:“别类分门,因材施教。”

【英文翻译】teach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智力、性格等去教导他们。子路问他听到正确意见是否立即照做,孔子让他先请示一下父兄,而对冉有说可以立即照做。学生公西华不解,孔子解释说冉有为人谦让应鼓励,子路轻率刚猛要慎重行事。

【成语正音】教,不能读作“jiāo”。

【成语辩形】施,不能写作“师”。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究竟怎么做,才是因材施教? 篇2

文文妈妈最近遇到问题了,女儿文文今年开始学钢琴,上了几堂课后,老师的反馈是文文学得不错,文文自己也喜欢,不久就通过了钢琴的一级考试。妈妈就想,我是不是该增加练习的时间呢,但又担心这样会不会起了反作用,反而让孩子失去兴趣呢?

文文妈妈的担心,很多妈妈都有,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得到最合适的发展,别白白浪费孩子的潜力,可又担心会强压孩子,引导和要求孩子的“度”到底在哪里呢?

要说清这个问题,需要引入几个心理学的概念——

最近发展区:父母可以用来把握分寸的工具

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意思是说,孩子有一个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水平,两者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期待是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展开的,就比较合适了。

不过,第二个问题就来了,我们如何透过表象去把握住孩子真正的水平和能力呢?

为此,我根据孩子的感受又引申出三个区:舒适区、挑战区和恐慌区。

舒适区,等同孩子现有的发展水平,当孩子处在这个区域时,他最舒适了,因为他已经全都学会了。

挑战区,即最近发展区,意味着孩子会受到挑战,让他在现有水平上逐步提高。因为设定的目标是基于他现有水平的,所以孩子的感受是跃跃欲试的、积极的,这当中会有一些挫折和挑战,如果父母引导得当,孩子会全力以赴,做到符合自己能力的最好。

恐慌区,在这个区里,孩子常常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即使很努力也不行,这时孩子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有恐慌的情绪,这是和挑战区最明显的区别。

现在,我们再回到文文学钢琴的例子。假设文文妈妈和老师沟通,老师认为文文学得快,而且记忆力好,商量后给文文定的目标是经过一年的学习,达到四级的水平;那么,从一级到四级便是文文的最近发展区。这个过程,对文文来说,是有挑战性,但也可行,所以此时文文处于挑战区。

但也有可能文文虽然对学钢琴有很浓的兴趣,但记谱超出了她的能力范围,如果此时给文文定的目标依然是四级,这就等于把文文推向了恐慌区,这么做的后果就不用多说了吧。

陈博士的观点:

我们做父母的要学会观察孩子,观察他的性格,观察他的兴趣,观察他的学习特点等,根据观察到的种种情况来因势利导,拿捏分寸。

为什么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原因就在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别人的孩子可能这样要求不算过分,但你的孩子这样要求可能就过了,反之亦然。我们常说因材施教,也是这个道理。

父母的责任:让孩子勇敢走出舒适区,进入挑战区

把专业术语弄清楚了,接下来就是家长应该怎么做的问题了。常常有妈妈这么说,我家孩子挺聪明的,各方面表现也都不错,但很明显他没有使出全力,马马虎虎糊弄过去就算了。这是因为很多孩子喜欢待在舒适区(大人不也是一样吗?),因为舒适区能保护孩子不必承受失败带来的痛苦,免遭因接受挑战而带来的压力,老老实实待在舒适区最保险。故而,父母的责任是让孩子勇敢地走出舒适区,接受合适的挑战,进入挑战区。

第一,培养孩子认识成功和失败的价值。孩子害怕失败,是因为他还无法认识失败和成功的互相关系。有研究表明,5~9岁的孩子对失败的看法受父母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害怕失败,那么孩子往往也害怕失败;如果父母经常让孩子完成一些他能力尚达不到的事情,孩子从中学习到的是对失败的恐惧。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要引导他改变看问题的角度,从这件事上我们可以学到什么,哪里可以再提高,怎么提高,把孩子悲伤、郁闷的心情转移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上,让他能够更好地学会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当孩子进步时,要称赞他所做出的努力、实施的行为和采取的方法,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及理解成功背后需要哪些品质和行动,而不是泛泛地说“你很聪明,你很努力”这类空洞的话。

第二,帮孩子进行目标分解,把一个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谁都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大目标,要是总达不到,孩子会很沮丧。但分成小目标后,孩子通过努力做到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会越来越愿意接受新的挑战。

第三,让孩子对“错误”抱有正确的看法。父母常常迫不及待地去指出、纠正孩子的错误,给孩子传递了一个信息:错误是不好的,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很多孩子对自己出错很不能容忍,对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很抗拒,拒绝听,得破除孩子(和我们自己心中)这种没必要的“完美主义”。

陈博士的私房经验

我有两个孩子,在他们小时候,我就跟他们说,爸爸妈妈是普通人,是普通人就会出错。而且我会抓住机会说,比如读书时,我念错了一个单词:哦,妈妈这里看错了,现在我改过来。我还说,老师也是普通人,老师也会犯错。慢慢地,孩子就接受了,出错没什么可怕的,关键是出错以后我们要改过来,从错误中学习。

第四,时常反省自己有没有把孩子推向恐慌区。如果孩子一有进步,就立刻加压加码,孩子受不了压力,又会退回舒适区或者进入恐慌区。

重要提示:如果父母在孩子身上看到这样一些信号,就要思考是不是逼孩子逼得太过了:

孩子变得对自己的错误无法容忍;

对自己要求完美;

考试或者表演之前极度焦虑;

对学习和参加的活动完全没有兴趣。

以上这些是孩子发出的信号,当你观察到时,就要反思自己的言行和对孩子的要求了。

作者简介:

陈忻,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儿童心理学,现在美国学习,工作,养娃。(待补充完整的简介)

因材施教新解 篇3

——小学低年级接受学习特征及其教学实践意义岩口镇中心小学曾连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

1、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在感知事物时满足于事物的大概轮廓与整体形象,常常不对事物作精细的分析,容易忽略事物的某些细节。以识字为例,他们只满足于每个字的轮廓,却不去把握字的每一个细节,导致他们认字时容易把外形相似的字张冠李载,混淆起来;导致他们写字时容易出现不是漏笔划,就是添笔划,无法精确地把字写完整。因此接受学习受到很大的限制,只在一定范围内可行。

2、小学低年级学生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占优势,习惯于形象思维、被动思维,学习上依赖教师和家长。

3、他们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不长,且注意力多与兴趣、情感有关。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室之外的小鸟、飞蝶、虫鸣都容易引起他们注意力分散。他们的注意很长期保持在一个事物上。据研究,5-7岁儿童,注意的保持时间是15分钟左右,7-9岁儿童,注意的保持时间是20分钟左右。

4、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感知具有明显的随意性与情绪性。他们的感知活动较少受目的控制,较多受兴趣控制。这就导致他们感知事物常常跟着兴趣走,不按教师的要求去感知。老师要求他们观察花的形状、结构与颜色,他们却被叶子上的昆虫所吸引,去玩弄昆虫,把花撇在一边不予理会。

学习中经常出现上课不专心、问题回答不正确、理解不透彻等现象。

(二)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接受学习的特征进行教学

1.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直观教学效率高。

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语言或者设置利于学生接受、理解的情境让他们明白教师话语中的含义。要运用形象生动、具体鲜明的图形、实物或电化教学等直观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其学习效率。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亲自摸一摸、画一画、尝一尝,将对事物有更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他们对新知识的学习多依赖于自己的具体经验,所以教师应当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有效的教与学。如:在训练一年级学生连读的时候,对于连读的做法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师解释为:“连读就要像平常说话一样,平常说话你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而是一句话一句话地说,连读首先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再通过对比一字一顿的说话法和学生平常自己说话的习惯,来阐释连读的概念。这样学生更容易在脑海中形成连读的意识。

2.有意注意短暂,多形式教学紧抓注意力

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讲解时间,小学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在15-20分钟之后,就应放松一会,然后再继续学习。

教学的过程当中,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在一个事物上,所以教师教学应保持多种形式的转换,包括语调、节奏、学生的练习等。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好奇、爱动、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设计安排一些富有情趣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气氛。有的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饶有兴趣地获得知识。也有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知识性较强的课外活动,化抽象为具体,使枯燥、机械的回答变成趣味浓厚的儿童游戏,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学,在笑声中记,巩固所学知识。

3.学生尊重、热爱教师,和谐师生关系很重要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教师、家长和书本的依赖性比较强,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教师或家长讲的都是正确的,都全盘接受。其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尤显突出。作为一年级班主任,经常听到学生家长反映,学生在家学习时老师布置的作业哪怕熬夜也要完成,但是家长布置什么一点都不会听;而且许多学生在家比在学校表现得更自主和任性,他们把老师的话当做圣旨一样。低年级学生对教师怀有特殊的尊敬和依恋之情,由于尚不能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因而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他们学习态度的主要因素。有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随便敷衍,对调皮好动的学生缺乏耐心,经常呵斥、指责;有的教师不能容忍学生的嬉闹,非要他们长时间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这些将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紧张,惧怕教师,严重的可能对学习冷漠,厌恶学校,逃避学习。

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尊重、热爱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到言传身教,使学生从内心敬仰教师,对教师产生尊敬和信任感,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4.学习动机简单,易受挫折,也易受鼓励,教师要努力引导他们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小学生学习动机较简单,他们好好学习主要是为了得到家长、教师的表扬。教师和家长应根据这一特点,以鼓励为主,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时时看到自己学习上的成绩,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所以,要善

于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的赞扬。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正确对待。切忌动不动就叱责学生,打击学生的自尊心。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好的一面,给予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启发学生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对学生的某些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幼小的心灵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会更为充分地发挥。

在引导学生学习时,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学习要求,或者让他们能跳一跳就摘到树上的苹果。教师在教学时要用心设计教学过程,使之切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由浅入深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当中,针对学生的示范也是非常重要的。低年级学生正处于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初步阶段,他们有少量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但整合知识和经验的能力缺乏。大部分新知识虽然存在于他们的记忆中,但是需要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示范才能帮助学生提取出来。一年级朗读和造句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教师需要多给学生示范,教师示范朗读或者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让优秀学生示范朗读;造句的时候,需要教师说前半句学生补后半句,慢慢地让学得好的学生先说示范说,慢慢地带动更多的学生。

5.一年级是过渡阶段,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是学生从以游戏为主的生活过渡到以学习为主的生活阶段,这一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关键期。(唐名淑等:《1~4年级小学生学习能力诊断测验报告》,载《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如果没有科学的引导,不仅影响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会给学生的终身学习留下阴影。在一年级学生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比如,做家庭作业之前先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做完作业先检查一遍,再预习第二天的学习内容,指导孩子如何预习、复习。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认真听讲、独立思考;仔细观察、用心记忆;工整书写、准确计算;及时检查、理清思路等。(石瑾娜:《要重视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载《教育管理》,1997(1)。)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拥有自信、自尊,促使自我意识不断发展。

6.优化家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据调查,小学低年级学生不良适应率最高的是“家庭环境”,最低的是“学校环境”;低年级学生的家庭环境需要优化,提供安静、固定的学习场所,减少干扰源,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有助于减少不良影响。

(三)小结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大教育家孔子对两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篇4

内容提要:

本文从“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指导要有针对性”五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实施采取单复互补、分层施教,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培养自信引导参与

素质教育的实质应该是: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要力求于开发学生头脑自己的潜在智能,来达到使学生自己有自我求知、自我修养、自我应变与发展的能力与兴趣。

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学生个体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与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生理、心理、社会性和学习环境的差异。我们每一个教师要认识到这些差异并设法超越差异、缩小差异。面对智力、能力、思维、性格、毅力等都存在差异的学生,我们的教育要“以人为本”,就要让每个学生鲜亮的个性得到张扬,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允许学生有选择学习方法的权利,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进行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素质差别入手,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进行个别化因人施教。我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对个别化因人施教进行了实践。在课堂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A(基础组)、B(普通组)、C(提高组)三组,在坚持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借鉴复式教学的经验,采取单式复教、分层教学、因人施教和因材施教的方法,坚持进行启发式教学,在以下几方面尝试进行了“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方法及手段最优化”的探索。

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如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应让他获得教师的赞赏并让他有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那么这对学生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怕学数学、学不好数学”的孩子,因此我们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如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尽可能让A层次的学生进行回答问题,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如他们回答正确,加以鼓励,如回答错了也不加以批评,而是鼓励他:“你再想一想”,让别人正确回答后,再让他复述一篇,同样给予他鼓励,这样既不伤害他的自尊心,又能激励他下次能认真进行学习和思考。又如在批阅一些A层次的学生作业时,发现学生有错误的地方,我则在错题旁边写上“这样列式对吗?”、“你忘了什么?”,或是进行面批,当学生做对了题,我则在旁边写上评语,对学生进行鼓励。当学生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看到大大的“优”,或得到简短的批注“方法好”、“计算巧妙”等,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同时,我在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既注意让学生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同时又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长善救失,扬长避短。使学生能对自己的数学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主体,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训练。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建立自主学习活动教学结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巧妙疏导,让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学中,我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使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并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使学习数学的过程逐步成为学生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活动过程,同时让独立探索成为儿童个性自主性的强大支点。

比如:我在教学“比的应用”时,首先出示一道既可以用分数应用题思路求解、也可以用比(或用份数)进行求解的应用题,放手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习作完毕,我再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把评价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认识到象这样的题可以灵活处理。接着在学生练习时,他们发现有的题不能用分数应用题的思路进行求解,该怎麽办?我让学生们再一次展开讨论,经过实验让学生总结出,不能用分数应用题思路进行求解,也可从别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只要自己觉得能解得巧妙即可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主动寻求最佳方法,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同时我对学生的思维方法做到善于发现,精于点拨,使学生从中领悟、提高认识获取最佳的思维方式。

三、课堂提问启发有层次性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提问时,不仅要问在点子上,还要因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而问,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都能回答问题。

1、设计全体学生都能回答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扇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公式。并注意设计同一题,让同学得出不同程度的回答。如怎样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反比例及不成比例?并让A层次的学生可以通过看书回答,B、C层次的学生当然都能熟练回答。又如在进行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回答,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这类问题,既是学生对这节课知识的回顾、总结,既起了巩固知识的作用,又能调动每个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而这些问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回答出其中的一二即可,而B、C层次的学生则要求他们能完整地回答。

2、设计中下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尽可能做到在新授课中的复习铺垫部分和练习课中的问题让A组的学生思考并回答。如找出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这题直接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要我们求什么?对于有一定难度但通过启发就能回答的问题也让他们回答,并做到适时地予以鼓励,以增强中下等生的学习的自信心。

3、设计中上等生回答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设计通过比较、分析、综合后才能判断、推理的.问题让中上等生回答,以发展他们的思维,如“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你还能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解答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

四、练习设计有层次性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分层,进行弹性处理,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尽可能做到使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

1、同一练习不同要求。课本上除了选学题和思考题以外的习题都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能掌握的。因此对于这些习题,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均有掌握,对于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的应用题,我要求A层次的学生只要求他们用一种方法进行解答,并进行巡视发现及时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对于B、C层次的学生,我则要求他们能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与解答,并找出最佳解法。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2、练习内容不同要求。在课堂练习时,我经常注意设计一些思考性强的题目,以满足B、C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了数的整除的知识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一个数被6除余4,被8除余2,被9除余1,这个最小是几?”  应该说这道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求解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引导学生思考:这道题只要假设被6除少商1余数即为10,被8除少商1余数也为10、被9除时少商1余数也为10,从而让学生知道,这个数只要减去10,就同时能被6、8和9整除,而6、8和9的最小公倍数为72,因此这个数为:72+10=82 。

五、指导要有针对性。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工作者,都要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但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单靠集体指导还不够,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

1、对于C层次的学生,我注意多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难度较大的题目,如课本中的选做题、思考题,并组织他们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课、参加数学兴趣小组,让他们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数学的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

2、对于B层次的学生,我指导他们也去做稍有难度的题目,也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励兴趣,争取进步。

3、对于A层次的学生,他们对于数学缺乏自信心,知识欠帐较多,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我结合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进行指导,如指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句列出算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准确有条理地进行表述;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解题,在补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思考方法,让他们逐步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

通过将近一年的探索和实践,实行了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实施单式复教的分层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学习环境,并让学生体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使得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落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优质教育, 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进行总结,并继续努力,真正使教学效益最大可能的得到提高。

作者简介:

蒋仪:小学一级老师       工作单位:江苏省江阴市青阳镇旌阳小学

因材施教 教学反思 篇5

火石营镇黄昏峪小学 高明军

在我们的教学中,由于一个班级的学生不可能处在统一的一个层次上,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认知、操作水平。有时出现部分学生“吃不饱”,部分学生“吃不掉”的现象,不是成绩差的学生“陪坐”,就是学习优秀的学生”稍息”,教学中一定要留心教学中的反馈信息,及时查漏补缺。

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则能有效地改变这种状况,从而较好地调节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具体的做法是先确定基本目标,然后在基本目标的基础上有所加减,形成弹性教学目标,因此将科学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目标交给学生,不仅能调节学习行为,还可以使学生越学越有信心。我们追求的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进步,是获得知识能力与情感的和谐提升,而这一切的前提是珍视每一位生命体的存在,尊重每一个学生原有的学习起点,敬重每一次学习所或得的进步。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又各有差异,因此,要通过研究反馈的信息,及时掌握情况,采取及时的矫正、补救措施,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材施教 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分层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H319

我国大学教育近几年倡导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接受大学教育,整体提升国民素质,但是,随着一些高等院校连年扩招,在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只能多,高校的录取线也跟着连年下降,这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就导致了各高校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尤其是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两极分化情况[1]。面对这些问题,如果教师按照一个较为统一的大纲和模式开展教学,虽然完成了规定的课时任务,但是效果和教学的质量却不能得到保证。本文就针对英语教学方面改变局面,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分层教学的理念,并在实践中研究探索更加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及手段等。接下来着重就高职院校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分层教学和分类指导的改革思想内涵,以及高职英语改革后遇到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英语教学在高职高专院校的现状

在高职高专中开设英语课程主要的教学目的和方向是以实用为指导,教学思路和中心是以培养学生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教育部规定,在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英语课程最主要的教学目的为确保学生掌握英语语言必须的知识以及语言的技能,初步具有阅读以及翻译和本专业相关资料能力,为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奠定基础。所以教学的内容目的是应用,够用是教学的度;所以要突出对英语这种语言实际的应用能力,强化语言的技能培养。但是在诸多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学生的生源较为复杂,层次不一,特备是近些年来普高的不断扩招,就读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整体的素质上呈现下降的趋势。单就英语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各方面。

一是学生的层次较为复杂,采取大班教学,不仅费时而且低效。学生的来源不同,有的是城市学生,有的是农村学生,有的是普招生,还有的是中职生。英语的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是教师在备课和上课时往往忽略学生的不同层次,教学和指导则是统一模式,教学的效果就会非常低效。二是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为中心。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中,主导地位依然是传统教学的方式,英语教师注重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分析语法,缺乏互动,导致效果不够理想。三是突出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注重培养学生在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指导,特别忽略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锻炼。

二、英语教学分层理论的依据

所谓分层的教学法的理论根据在我国其实古已有之,比如孔子提出"因材施教",以及"量体裁衣"等思想。国外代表学者有布卢姆,他就提出了"要掌握学习的理论",他的主张就是"要给学生学习的足够时间,并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通过自身努力,掌握知识"。总的就是说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在教学中就需要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去开展教学工作,因为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内容产生注意力"[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就建议采取英语教学的分层方法。在前苏联同样有位教育家叫做巴班斯基,他的教学理论是"教学最优化",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学校的教学过程其实也是优化过程,就是要选择在时间和精力花费最少的情况下取得最好效果教学方案。同样是前苏联的教育家著名的苏霍姆林斯基教授认为"全面和谐"思想,理论的关键内容是五个原则[3]:一是全面与和谐是不能割裂的;二是要配合多方面的教育;三是学生的个性和社会的需要要适应;四是学生来支配自己的时间;五是尊重学生,尊重教育。

另外,分层教学也正是遵循了学生现实情况和心理认知。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但是,由于学生自身原因,比如基础状况、认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以及学习的方法具有差异,接受起知识来效果也有各不相同。但是,如果采取了"一刀切"教学方法,势必产生"优生不够吃,中等不好吃,学困生吃不下"的情况,所以要有区别的对待学生,就需要开展分层教学。

三、英语教学分层方法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期的实验,分层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显著效果。一是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通过分层将学生按照基础水平分为不同的班级,基础好的班级,学生上课集中精力思考学习研究;基础差点的班级教学的内容安排较为少,教学的速度放慢,没有出现听不懂或者跟不上的情况,不同的同学都尽其所能的被挖掘出内在的潜能。二是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分层教学实施以来,教学的效果显著,学生的听和说以及读与写能力提高明显。三是学科教研气氛浓厚。分层教学实施以来,老师积极参与,投入精力、总结经验不足,改革教学方法模式,并积极的撰写教研论文[4]。

四、关于分层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策

实践显示,分层教学法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激发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但是,一要注意教学和专业的结合。虽然分层教学,但是基础差的学生接触专业相关英语机会少。为解决问题,保证学习英语连续性和英语的实际应用性,教学中要加强和专业的结合力度。二是要增强交流,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学水平。避免闭门造车影响教师水平提高。三是要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健全奖励机制。开展分层教学教师需要更多时间、精力、责任心。学校要建立奖惩措施,保障教师权益,激发教师积极性[5]。

参考文献

[1]苏耀丽.反思高职英语分层教学优化教学改革--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分层教学改革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

[2]王凤,麻淑涛.分析和探索英语分层教学实践带给高职学生的弊端[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0)

[3]郝福莲.高职英语教学之我见--教学改革与现代教育技术应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4)

[4]熊延燕.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拖延行为及其对策[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03)

因材施教难1 篇7

因材施教难点,是通过对孩子细致的观察,发现他特有的一面加以培养,但我想培养责任人要做到明、细、大胆、自信。要相信这一可行性,举个例子来说郑渊洁先生,他对他的儿子就采取了自己教育的方式,儿子只上到小学毕业就离校专而自己学习,这使得他在将来的社会中及早的取得了优势,基本的社会用到的知识大家都一样,你在学校困了16年所学知识全面平庸,不如只学6年小学基础知识将10年时间花在专攻一个专长的方向,我想这会让他在将来的社会中比他人更异军突起,我们所迷茫的是孩子因材施教所学。会不会让他的信息落后于他人,这大可放心,童年是尽情玩耍的年代,他玩耍的同时也在渐渐的接触社会,不会是闭门专攻专长的。我想说的是我们的时间很宽裕,10年时间足够了。如果不自信的话,想想文革时期。

因材施教的造句 篇8

2、关于确实病因的研究将会促进新的疾病筛选机制,并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去帮助他们。

3、这样,老师就有几年的时间来观察学生,因材施教。

4、我觉得由于所带学生的年龄层不同,所以在教学当中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

5、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是教育所追求的最高目标,但在传统教学的班级授课制中采用集体教学,要实现这一点是很困难的。

6、教育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

7、但在我理解来,就如同现在人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和我常说的随遇而安。

8、由于孔于重视因材施教去培养人才,从而造就出许多有特殊成就和才干的学生。

9、注意研究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进行形式多样的口语训练,来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良好习惯。

10、正因为存在人格的差异,故有进行因材施教的必要。

11、教育本身是一种科学,我们要懂得“因材施教”,才能尽可能地帮助到每一个受教育者。

12、职业院校的教师要学会多元智能的教学艺术,以利用此教学方法提升“因材施教”的能力。

13、从这一观点出发,一个成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因材施教。

14、面对网络的挑战,我们应因材施教,提高其思想素质;

15、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均衡发展。

16、因此,因材施教,进行分级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17、因此,研究班级授课制下的因材施教方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8、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他们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为每个学生搭建能彰显个性、发展共性、共获成功的适宜的教育平台。

19、研究了改革课程教学,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重视实习和实验教学对提高聚合反应工程教学质量的影响;

20、文章从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氛围三个方面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路与措施。

21、普通话语音教学针对“中学教师”这一特殊教学对象,存在“因材施教”的实际需求。

22、胡瑗提倡“明体达用”的教育目的,创设“分斋教学”和主副修制度,强调“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并且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育管理。

23、本文就声乐教学中的因材施教提出其重要性并在实际基础上总结啦一些经验。

24、在国内,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观点;

25、因此,必须做到因材施教,达到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26、您因材施教,善启心灵。我们捧着优异的成绩,来祝贺您的胜利!

27、分级教学遵循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上都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具有更大的优势。

浅谈“因材施教” 篇9

关键词:语文;因材施教;人才

快两年没从事语文教学了,翻开语文书,是多么的陌生;翻开自己酷爱的《小学语文教师》,一篇篇课堂实录是多么精彩;再翻开语文习题集,是多么惭愧。

回想自己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看了很多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印象最深的还算“因材施教”四字。

因材施教,这里的“材”,第一,指学生,城市里的学生见识广,开设课程全,学校开展的活动多,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多,家长对教学也懂得多,很多孩子从小家长都在要求背什么唐诗宋词,所以教学什么扫墓呀、街头生活呀、积累生活中的广告词呀、唐诗宋词的积累呀,一谈到可能很多孩子都懂,很快就能进入此情此景,享受其间的快乐!因为他们生长的环境不同!而对于农村孩子来说,给他说扫墓他们不懂,跟他谈街头广告,他们会傻乎乎地看着你,要是举行什么唐诗宋词讲故事比赛等,他们除了在课堂上学的几首外可能知道的就很少很少了,知道的故事也是少得可怜,要比赛谈何容易?要辩论谈何容易?可能有人会说,网上有呢,可对农村孩子来说,有电脑的有几个?能上网的又有几个?跟他们谈农村的野鸭子、跟他们谈摘丝瓜南瓜、栽红苕掰包谷等农村生活,他们会很感兴趣。还有的孩子家境贫穷,有的孩子家里富有,有的孩子性格孤僻,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爱听好话,几句表扬之话就能让其沉醉其中,打心眼里喜欢,可有的孩子不管你怎么表扬他都不听,他反而会说老师是故意损他,有的孩子从小就缺少爱,老师给予一点爱他们会很珍惜,可有的孩子他们成天都被家里的祖辈宠着、爱着,对老师这点爱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学生这材,丰富多样,无奇不有,作为老师一定要摸清自己所教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第二,指教材。每个年级的教材都不同,低段侧重字词句的积累,中段侧重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分层次等;高段重在中心思想的提炼,每段教材侧重点都不同,所以我们教学的时候不同年级就要采用不同的教法;再者,有的是记叙文,有的是诗歌,有的是散文,有的是说明文,对不同类型的教材,我们所采用的教法也是不同的。有的文章语句优美,教学时我们就应该多让孩子品读优美词句,学习作者运用词句表现美的方法;有的文章重在引领孩子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我们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引领孩子学习表达方法。

第三,指教师本人。有的教师喜欢平铺直叙,上课没激情,有的教师激情高涨,无论哪类文章都能上出情趣来;有的教师教学方法灵活,很难的题目都被他变得简单易懂;有的教师文采好,出口成章,一堂课被他上得诗意浓浓,所以不同的人,设计出的课绝对是不同的,我们应该设计一堂适合自己的课,如果硬要生搬硬套别人的课,那样只会事倍功半。

因材施教心得体会 篇10

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因材施教的心得体会因材施教”是二千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来的。二千五百多年已过去,因材施教还远远没有真正实现,大部分还是仅仅停留在一个空洞的口号和美好的教育理念上。我的因材施教主要是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题材进行教学。

1、写景类文章。

这类文章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并以他们独特的感受,描绘了大自然界令人神往的景观。单凭老师枯燥、干瘪的讲授,引导学生想象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的让学生直观,形象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如《桂林山水》一文,就是一篇非常经典的写景文章,运用视频,图片及优美的音乐再与文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科普类文章

这类文章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老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并从中受到启示,培养学生从小爱科学的兴趣。如在学习《蝙蝠与雷达》一文时,我模拟让学生为我们的某个科研机构研究用蝙蝠的特点研制并制造雷达的。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动手填记录,与老师板书写原理,学生兴致高。在拓展中,有的学生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也

想发明创造一些新的事物。虽然现在没实现,但足以看出学生对科学已经有了一定得到兴趣。

3、哲理类文章

这类文章通过一些小故事告诉学生一定的道理,寓意深刻。如《生命 生命》一课,文中作者给我们讲述了飞蛾求生、顽强的香瓜子、倾听自己心跳三个故事,文中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有的语句比较难理解。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实际,谈体会,谈感受,效果不错。

4、阅读类文章

一些阅读课文,文章篇幅长,而且故事性也很强。阅读课文的课时一般安排在一课时左右。那么为了更好地体现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此类阅读课文,我们可以采取“暴风骤雨法法”,也就是“放幻灯片法”。这样不仅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用于自主的学习。就如《小英雄雨来》这篇阅读课文,在精读课文《夜莺的歌声》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概括已经有初步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学前,给学生一定量的预习目标,提前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上课时老师就有时间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较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有机会讨论,从而更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新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我们应给因材施教一个

全新的内涵,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实效。以上是我在因材施教实践中的感受和体会,希望能与各位同仁共同商榷,愿能抛砖引玉,以期达到共同提高之目的。

因材施教的心得体会教育心理学的思想源远流长。在中国,古代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如:孔子论及教育问题,都饱蕴着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意思是:学而不思,不深辨其真意所在,必致迷惘无所得。思而不学,则事无验证,疑不能解,将危殆不安。故『学与思』当齐修并进,不可偏废,仅学不思,容易迷失自己。仅思不学,亦是把自己封闭孤立了。)还有“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这是孔子把中庸思想贯穿于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具体事例。在这里,他要自己的学生不要退缩,也不要过头冒进,要进退适中。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我在读《数学教育心理学》的时候,一边读一边联系到自己所研究的学困生曹海,从而更加的深入的研究曹海产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学习困难的内容,曹海解决问题的心理特点等等现象。又把曹海在上一个学期每个单元里出现的学习问题,学习困惑,对他有那些应对的策略,都一一写了下来(在课题博客上),做了系统的分析。这样使我自己对三年级教材、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有了深入研究,也改变了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会让下一步教学更加的优化。

因材施教的心得体会看到群里的义工们在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的教育的确是家长心头的大事,我也是受这个困扰,也在摸索当中。

老师和各位义工学长们都讲得很好,孔老夫子在教育他的学生的时候会因材施教。有两个学生问同样一个问题。但是孔老夫子却给的答案不一样。有一天子路问孔子:

“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冉有也来问:“听到什么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弟子公西华就问道:

“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请教先生一下。”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子路武勇过人,所以我让他谦退。”

我们作为父母,其实最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性格,是柔弱的性格,还是刚强的性格,用的方法自然也就不同。柔弱的性格就要多用鼓励少用打压的方式。刚强的性格,为了防止刚强引来祸患,适当的时机就可以给他进行打压警告教育。虽然我们都知道,孩子好不好跟父母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父母作为影印件的原件,当然最有责任自己首先改正,摆正心态,改正自身缺点,首重身教。

但是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也有他自己的宿世业力,也有他自己不好的习气,就像一个小树苗,如果长歪了

枝杈不去修剪,那就难以成才。所以当自己清楚明白地看出孩子的缺点的时候。该教育还是得教育,该责打还是得责打,该用暖心话的时候就用暖心话。只要我们父母自己的心正身正了,教育孩子方式可以变化,因孩子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境,去进行教育。嬉笑怒骂都可以使用。

注意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篇11

一、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转变态度、转变方式

教师必须做到教育要面向全体幼儿,尤其是能力差、胆子小的幼儿。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让这些幼儿来表现自己,从中得到锻炼,逐渐地使胆怯的幼儿变得胆大起来,敢在别人面前表现。要将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落到每个幼儿的身上,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我班上有个名叫付文慧的幼儿,开学初,每次绘画中,总是坐着不画,我问:“你怎么不画呀!”她说:“我不会画。”针对这一情况,我开始对她进行了几天的观察,发现她不是不会画,而是胆小不敢入手画,生怕画坏了被老师批评,对自己没有足够的自信心。一次,我在上绘画《花儿与蝴蝶》一课时,发现她开始画了,但画得很脏,一张白纸上有好几处黑点点,每当我走到她身边时,她都会紧张地用双手捂住画,双眼注视着我,我知道她是不想让我看见她的画,怕我批评她。收画时我又像往常一样一个一个地收起来,可是经验告诉我,这时候不能去批评她,要找出她好的地方去表扬和鼓励她,像这类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幼儿,最怕教师批评她。于是我就说:“付文慧小朋友画画有进步了,你们看,她画的花草多好看呀!”听了我的表扬和鼓励,她高兴地露出了微笑。接着,我又说:“但就是有点脏,希望她今后画得干净一点,好吗?”以后,每次在画之前我就先提醒她,注意画面要干净,采取有目的地引导,少批评,多鼓励和表扬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她逐渐从老师的`肯定与信任中,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渐渐地她开始对自己有了信心。现在,她的绘画水平有了明显的进步,绘画的兴趣也增强了。

二、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不管是好孩子,还是教师认定的坏孩子,他们都有长处,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加之表扬、鼓励及正确引导,这对幼儿的身心是大有好处的,尤其是不引人注意的幼儿。我们班就有这样的幼儿,平时不多说话,学习不行,也不捣乱,不引人注意,几乎会被忽视,但我平时很注意观察每个幼儿,尤其是这些被人“遗忘”的幼儿,发现一点优点,就马上对他们表扬,使幼儿觉得老师没有忽视他们,对他们也很重视。有一次王申阳的爸爸来接他,已经很晚了,可他没有放下玩具立刻就走,而是把所有的玩具(包括其他幼儿玩儿完没收的)都放整齐后才走。第二天,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王申阳,还对幼儿进行了品德教育,让他们向王申阳学习,玩完玩具放整齐。认识玻璃制品时,其他幼儿都没想到眼镜,而程标说出了;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而这些幼儿都是平时不引人注意的,因此,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尤其是不引人注意的幼儿,他们更想得到教师的关心与表扬,我们应该多重视他们,多给他们一些温暖!

三、重视家庭教育配合的必要性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在根据幼儿不同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幼儿的成长要受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只有向家长敞开心扉,了解家长的心态,与家长一起研究幼儿的表现和个性特点,共同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地发展。我们班有个叫彭浩东的小朋友,平时吃饭很慢,为了能改正他的这个坏习惯,我与他的母亲进行了交流,了解到他在家里喜欢一边吃饭一边看动画片,所以造成了吃饭慢的坏习惯。在知道原因后,我让他妈妈一起来配合进行教育,在家里吃饭时不准看动画片,只有按时吃完饭后,作为奖励可以放给他看。在学校,我对幼儿说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就能得到小红旗。他为了要得到小红旗,也加快了用餐的速度。最后,在学校两方面的教育鼓励下,彭浩东小朋友逐步改正了吃饭慢的习惯,现在每次用餐都能按时完成。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不管是调皮的还是内向的孩子,都有他们好的地方。只要让这些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得到充分展现,多鼓励、多表扬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就可以以他们自身的优势克服弱势。帮助他们在同伴中树立威信,提升他们在集体中的形象。

加强“双基”因材施教 篇12

一、加强“双基”训练,实施素质教育

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何来的高楼大厦?所以,我认为不管是语文生活化,或是生活语文化,语文教学一定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这是教学之本,是思维之源。

语文的基本知识包括汉语拼音、字、词、句、段、篇,在教学中,我们不主张像以前一些内容(尤其是识字教学)的教学那样,机械单一、方法重复,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学来生厌。我们特别注重语文素养的培养,勇于创新,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正如专家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掌握字的音、形、义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字形是难点。我教低年级的学生学习生字,熟记字形前,先让学生自己发现,自主交流,探讨,达到识记、效果很佳。具体的做法是:首要教会学生懂得生字的读音,接着问学生:“现在我们要学习这几个生字,看谁最聪明?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记住这些字,好不好?”学生们立刻兴趣盎然,精神专注,马上在大脑中寻找答案,提出许多不同的记忆方法:“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基本字加偏旁”……教“玉”字,有的学生说“国”字去掉方框儿,就是“玉”;有的说“王”字加上一点就是“玉”;有的则说“主”字的点掉在腰间,就变成了玉。可见,寓教于乐可使学生快速记住生字。从而达到课改的意图之一:使学生喜欢学习,自主学习,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

其次,是我设计的识字系列把所有重、难点知识和技能技巧都融会教学之中,学生学得活,学得实在。如识字方法的趣味性,用编顺口溜配儿歌等;二是学生书写规范化,在训练中,看板书让学生明白写字的正确姿势和写字的良好习惯,字的笔画、笔顺、间架结构和字美观等都逐一指导,步步落实到位。

二、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

在加强“双基”的同时,我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因材施教。在提高认识和拓展延伸中,设计一些既让一般学生作为基本和提高训练的内容,又使学有余力地学生有更大的思维空间发展能力,如在上古诗课《忆江南》时,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继而在引导和点拨时,多种形式地朗读,加上丰富的想象力,想象课文描述的画面,体会诗词的神韵,理解重点句“日出红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意思,熟读成诵就不成问题了,连差生也能顺利过关了。此刻,老师再提出:“白居易先生围绕江南的‘好’写得如诗如画,他仅仅只是写江南吗?”(不是的,还有对故乡、对亲人、对美好的岁月等许多方面的深深想念。)全体学生就会展开合理的思考,可能有少部分学生想不出理由,但却难不倒学优生,这样的一个课后延伸,让学生得到促进,又能让“学困生”从借鉴中得到提高。

在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如何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学生呢?也是我一直在思考和研讨的问题。比如指导学生造句,本来造句是语文基础知识的重点,如果一个学生连一句通顺的话都说不全,不会写或说不通顺,那又怎么能写出一段话来?更谈不上谋篇布局了。所以指导学生学会说完整的话,造通顺的句子,也是我们上好语文课的关键。要把词语组织成通顺的句子,并用上恰当的词语,句式和标点符号,对于“学困生”来说真是太难了,因此,在引导他们突破难点时,我主要处理好以下几点:

(一)弄清造句的要求:是按指定词语、标点符号写句子,还是按规定句式造句

如①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花骨朵渐渐地长大了。)②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句话。(浩瀚一贫如洗质朴无华)这个题目都是要求学生运用指定词语造句的,又如依照例子、写句子。

(①天上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②红通通的太阳像红气球从东边升起来了。)这个题目又是要求学生按规定句式造句的。

(二)正确理解词语、标点、句式的意思,理清它们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如上面提到的“渐渐地”就是“慢慢地”的意思,一般用于速度,动作慢等方面,拟人句是临时赋予某种物体以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性格等的一种修辞方法:①句中把星星人格化了,用“快活的”“眨着眼睛”来表示。比喻句是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比方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②句中把太阳比作熟知的红气球,用“像”字来链接,学生懂得了词语和句式的意思后,头脑里自然会展开想象,一句句佳句就成形了,跃然纸上:“下雨了,池塘里的水渐渐地升高了。”“东边的太阳渐渐地升起来了。”“路边的花儿正向我们点头微笑。”“十五的月亮好像一个大玉盘。”……这样也为学生的习作(写段、写篇)打下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基础。为此,我再精心设计比较开放性的题型“用下面的字组成词语,再用词语写一句完整的话。”如“款()_______________”对学优生要求写出正确、通顺、具体的句子;对中等生次之:“学困生”只要求能把句子写通顺就可以了,结果让全班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信心倍增。

上一篇:改后 全力打造蔬菜产业特色村下一篇:业务窗口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