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分类推进工作计划(通用9篇)
学生分类推进工作计划 篇1
――工作总结《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但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一刀切”的现象,对学生提出共同的要求,采取相同的手段,致使学生疲于应付、生吞活剥,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两级分化的现象。这种忽略学生学生在知识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教学思想与新课程理念是格格不入的。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
2月,我在乡镇教委、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申请并着力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一科研课题实验,至今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对教育科研工作由陌生到熟悉,由迷茫到衷爱,这一年半的时间我有了很大的收获,个人的科研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下面就我在课题实验中所做的工作进行一下梳理和总结:
一、自立项以来所做的工作 准备阶段――理论学习
.1 ~ 2010、2
1、学习材料
(1)《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3)《分层教学的模式研究》
(4)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
2、学习笔记
3、体会有关分层教学的文章《分层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
4、制定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案》
第一阶段――实验阶段
2010.3 ~ 2010.7
(2010.3 ~ 2010.7 四年级下学期)
1、这一学期的课题实施计划。(第一阶段――初步实施阶段)
2、实验班问卷调查(实验前测)
3、撰写调查报告
4、依照实施计划进行分层教学、分类推进课题实验
课题依次为《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求复杂的平均数》
课题实验过程:1)实验前学生分组,安排座次。实验前座谈调查。
2)撰写分层教学教案;设计分层测试题、分层作业
3)执教《名数的改写》分发分层测试卡、成绩统计、评价,交流反馈。
4)写分层教学反思,对下一步实验提供一定经验。
5)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6、个案分析:坐在讲桌前的男孩
7)学期实验总结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
2010.9~.1
(2010.9~2011.1 四年级上学期)
1、制订课题研究学期计划。
2、实施本学期的分层教学实验,共9次
《万以上数的写法》、《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积的变化规律》、《相遇问题》、《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商不变的性质》、《统计》,还有一次是分层复习的教学实验:复习《平行与相交》。课题的研究行动积极,准备充分。实现了教学分层,体现了学习差别,较好实现了因材施教、教育公平。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收集了有关过程性资料: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及成绩统计,分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相关图片、评价表等资料。并做好学生期中、期末成绩的统计及比较分析。
4、在《垂线和平行线的画法》《统计》课题实验中过程资料还制作了分层教学课件
5、2011月为全镇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分层教学观摩课。
6、2010年11月为全镇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公开课一节。
7、撰写论文《对小学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新感悟》
8、撰写课题第二阶段研究总结。
第三阶段――深入研究实验阶段
2011.2 ~ 2011.7
(2011.2 ~ 2011.7四年级下学期)
1、制定这一学期的课题实施计划
2、实施本学期的分层教学实验,共8次
《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三角形内角和》
《小数的性质》
(求小数的近似数)
《名数的改写》
《求复杂的平均数》
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收集了有关过程性资料:分层练习、分层测试、及成绩统计,分层教学作业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相关图片、评价表等资料。并做好学生期中、期末成绩的统计及比较分析。
4、《小数的性质》《求小数的近似数》《求复杂的平均数》的课题实验过程中还制定了相应的分层教学课件
5、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的实施策略》
6、撰写第三阶段工作总结
二、工作中取得的.成果 1、2010年12月提供镇公开课一节《复习<平行与垂直>》
2、2010年被评为镇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3、6月论文:《对小学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的新感悟》获市一等奖
4、、20六月论文:《浅谈小学数学分层分类教学的实施策略》获省二等奖
5、2011年9月被评为区教学优秀教师
经过一年多年的实验和摸索,我所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实验中,我大受裨益,我的教学的班级成绩一直是全镇的前几名,上一学年度我班成绩喜获全镇第一名的好成绩。我所教的学生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强,成绩也因此都大大地得到提高,学习能力切实提高了许多。分层教学在促进学生的学习上的作用比较明显。
经过一年半多的实验,我在所教的班级采取了分层教学方式,效果相对于没有实行分层教学前,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发现后面的C层学生少了许多,而尖子生却更多更尖,大家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原来在我们班有12名后进生,约占了全班学生的28%。到了这学期有3两名学生,数学成绩进步特别快,已经由C层跃升到了B层。C层学生人数降至全班的21%。B层有1人跃升到了A层。当然,也有1人曾由A层调至了B层,由于学习不够用心,不过最终还是回归了A层
在全镇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一直都是在我班产生的。优生更优的学习状况更说明了这个班级是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集体。
尤其C类生四年级上学期是我班的任雪同学,数学总分是96分;四年级下学期是我班的孙晓涵同学数学总分是98分,戚小龙同学数学总分是95分。从中可以看出我班C层的学生的学习的进步很是明显,大家互相比学习的劲头非常足。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我班学生的流动情况也很大,转入、转出的学生有几个,因此一些数据也都是在变化的。
三、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我研究这个课题的最初遇到了给学生分层标准找不准的问题。开始时,我凭借以前他们的测试成绩和自己对他们的客观认识来分层。每一册教材的设计编排的内容都很全面,有计算类的、解决问题类的、有统计类的、有图形类的等等。每一单元一个新内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在能力上的强项与弱项,比如说我班的孙锦涛同学他就是计算能力非常强,在学习计算类单元时,她的成绩总是很高,这个单元测试之后,我就把她分为A层。可是到了解决问题比例占得多的一个单元,她的成绩又会下滑很多,我又把她调整到B层。一个学期下来,他一段时间在A层,一段时间在B层,摇摆不定,在我们班像这样的学生,有时学习努力一下可能成绩就特别好,有时就马马虎虎,成绩下降。不层找不到一个标准,当时我也很挠头。渐渐地我就总结出一个用综合能力分层的办法,每一次单元测试都把前面学过的知识带着一些,既对旧知进行了复查,对能对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检查。这样分层的标准就比较稳定,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全权的标准。因为对学生学习成绩把握准确,对学生的辅导也就更有针对性,这样学生的进步也就更大了。
在搞科研的初期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刚开始,我是按学生所在层次来分座位,以为这样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课堂提问、课后辅导更好把握一些。没想到适得其反,在课堂上由于过度观注C层学生,给C层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压力,总觉得自己与其它两层学生之间有距离,学习兴趣并没有多大的提高。给B、A两层学生造成了一种自我放松的心态,学习兴趣也不够浓。期中测试的成绩出来了,和同年级平行班级对比,成绩并没有提高。后来,我想分层不是表面功夫,表面从座位分了A、B、C三个层次,不如把分层的学生名单暗藏在我的心里,只要我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测试上做到心中有分层学生的数就可以了。的确是这样,座位又重新调整后,学生心中的隔膜也撤掉了,B、C层的学生更自信了。 由于进行课题实验的缘故,平时的课堂教学及练习、复习中,我也会自觉不自觉采用分层提问、分层评价、分层作业(练习的处理)等的实践。如现行小学数学课本编入的选学内容,选做题和思考题,就是为优等生提供的学习内容,应充分利用。如果优等生仍学有余力,则可再加大难度,可再设计一些开放性与实践性习题、或者设计难度较大智力题。让优等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课余时间为了提高优等生的学习热情往往是让优等生来做不少的综合题,这样较好的与中下游的学生做到学习同步,完成习题后共同订正,然而这样上游生的习题的订正采用互助交流解决(尽可能做到及时辅导)。但是还存在较多令人头痛的现象集中在C类生:大多数C类生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学习效果较理想,单元和专项学习由于较多课堂的关注和个别辅导练习和测试成绩还较理想但是但是到了综合阶段如复习和单元测
学生分类推进工作计划 篇2
仇保兴首先通报了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情况。2007年12月16日至29日, 建设部组织开展了全国建筑节能专项检查。此次共检查了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5个计划单列市, 26个省会 (自治区首府) 城市, 并抽查了26个地级城市;同时抽查了610个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147个在建工程的施工现场, 共发出执法建议书45份。
从考核评价结果看, 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山西、青海、辽宁、湖北、江苏、四川、广西、深圳、大连、青岛、南京、武汉、成都、合肥、福州等省区市建筑节能各项工作成效明显, 并给予其表扬。江西、贵州、济南等地在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方面, 还存在一些问题, 需要加强相关工作。在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方面, 北京、天津、上海、广西、南宁、南京、广州、深圳等省区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并给予其表扬。广东、河北、河南、浙江、大连、贵阳、宁波、厦门等省市制定了实施方案, 相关制度建设和工作力度有待加强。在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和节能改造工作中, 北京、天津、河北、青岛、大连、银川等省市率先开展改造了一批示范试点项目。过渡及南方地区部分省市进行了建筑节能改造的探索, 上海市、南京市此项工作进展较快。在推广绿色建筑和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方面, 北京、天津、重庆、辽宁、山东、河南等省市已率先执行节能65%的标准。在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方面, 绝大部分省区市积极组织建设部、财政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的申报和实施工作, 工作开展较好。海南、江苏、辽宁、河北、内蒙古、深圳、沈阳等地因地制宜开展该项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
检查结果表明, 2007年各地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建筑节能工作目标, 突出工作重点, 注重机制创新, 狠抓监督落实, 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新建建筑执行节能标准比例明显提高
全国城镇1月——10月份新建建筑在设计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97%, 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比例为71%, 分别比2006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据此估算, 2007年1月——10月份新建的节能建筑可形成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目前全国城镇已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21.2亿平方米, 已占城镇既有建筑总量的11.7%。
(二) 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初步建立
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建设部、财政部确定了第一批24个示范省市。各示范省市已制订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开展了对本地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基本情况和能耗状况的调查摸底。部分省市已对部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进行了能源审计工作, 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已对部分重点建筑开始建立能耗动态监测系统。北京、天津、上海、广西等地已对部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了公示。
(三) 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已经启动
国务院提出了“启动北方采暖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1.5亿平方米”的工作任务, 建设部已将此任务分解到北方15个省市。财政部会同建设部提出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对实施改造给予奖励的财政政策, 2007年专门安排补助资金9亿元, 用于对安装热计量装置的补助。目前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将承担的任务进一步落实到所辖市 (区) , 并启动了相关能耗调查、制定改造计划等基础工作。
(四) 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进展较快
国务院提出启动200个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规模化应用示范推广项目的工作任务。2007年共实施了212个可再生能源建筑中应用示范项目, 圆满完成了国务院提出的工作任务。部分省区市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十一五”规划, 编制了推广应用的标准规范, 研发和集成了技术产品, 出台了经济激励政策。据各地上报的数据统计, 2007年底, 各地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达7亿平方米, 浅层地能应用面积近8000万平方米。
(五) 推广绿色建筑工作取得新进展
按照国务院提出“组织实施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30个”的要求, 各地积极响应建设部组织的“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双百工程”, 认真组织申报和实施工作。同时结合地区实际, 通过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组织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召开绿色建筑宣传会议等方式, 不断加大绿色建筑的推广力度。
谈到下一步的工作措施时, 仇保兴指出, 建设部将继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 分类指导, 创新机制, 加大力度, 扎实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建筑节能体制机制建设。二是落实新建建筑节能管理相关措施。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将于近期印发执行, 对新建建筑节能工作将有重大影响。三是稳步推进北方地区供热体制改革, 继续推动采暖费补贴“暗补”变“明补”改革。四是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建设及运行节能管理。五是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六是依法加强建筑节能的监督管理。
学生分类推进工作计划 篇3
自2014年4月30日,国标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批准北京市西城区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以来,西城区市政市容委严格按照国标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要求,紧密结合辖区环境特征与管理实际,积极组织、实施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区质监局、环境办、环保局、住建委、商务委、园林绿化局、房管局、城管执法局、城管指挥中心、环卫中心、园林市政中心、西城工商分局、西城交通支队等部门踊跃参与,狠抓落实;目前全区基本完成城市环境分类分级管理综合标准体系框架构建,计划今年6月编制发布标准体系,建成集政务活动区、金融商务区、繁华商业区、传统风貌区、交通枢纽区、居住生活区等功能相对突出、环境特征鲜明的七类区域,涵盖城市市政道路、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绿化和工地管理、公共服务设施等七个专业领域,包括环境建设、管理(维护)、施工(作业)、监督、执法、检查、考评等七大方面环节的标准体系,形成建、管、考一体化的工作流程与体系机制,打造国际一流、档次高端、和谐宜居、精致精细、市民满意的西城城市管理新面貌,促进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科学化、标准化、法制化、精细化,增强城市魅力与活力。(通讯员 胡世钦)
nlc202309041028
学生分类推进工作计划 篇4
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湖南省绥宁县坚持以民为本原则,在全县党员中分类开展帮民富民、便民利民、助民惠民和亲民爱民的主题实践活动,把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暖民心作为经常性工作,进一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在联系服务群众上创先争优。
1、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帮民富民”主题实践活动。一是依托“一站一中心”平台,把群众问题解决在家门口。在各乡镇设立民情服务中心,村级设立民情站。各村级民情站设有“五个一”:一块牌子、一部电话、一个民情登记本、一个群众意见箱、一张民情联系卡。村干部和驻村干部轮流值班、坐班,作好群众来访记录并及时上交到乡镇民情处理中心,解决力所能及的实事小事。乡镇民情服务中心做到“符合要求的立即办、材料不齐全的指导办、涉部门的事联合办”。每逢赶集日,乡镇计生、民政、国土、司法、公安、林业等部门派出业务骨干到民情服务中心集中办公,按照“便民、公开、依法、高效”的原则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二是探索“行业+支部”方式,把致富渠道引导在产业上。农村党员按照“政府引导、能人牵头、多户联合、自愿结合”的原则,带领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现已注册油茶、魔芋、金银花、食用菌等农民专业合作社299家,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经营新格局,有效解决了3万余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入社农民人均每年可增收2万元。
2、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便民利民”主题实践活动。一是积极参与创建卫生城市。以创建省市卫生城市为契机,严格落实县城卫生责任制度,实行领导包干、部门包段、干部包点的方法,为群众创造亮丽整洁的居住环境。二是把党员活动向一线服务延伸。全县组织建设25个党员服务中心和服务站,通过深化拓展党员承诺、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广泛开展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在县城设立公益岗位,组织无职党员根据自身爱好特长进行选择,开展便民利民服务。目前,该县已建立一支由200多名党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群
众提供治安巡逻、司法民调、卫生保健、技能培训等服务。
3、在机关企事业党员中开展“助民惠民”主题实践活动。一是以干部作风建设为重点,深入开展“进千家门解百姓难”主题活动。党员干部走入农村、企业一线,以一张联心卡、一个记事本、一份承诺书、一张反馈单,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全县25个民情服务中心建立以来,全县累计走访群众12.6万人次,接待群众18820人次,受理各类事项13600件,办结12428件,办结率达91.3%。二是广泛开展“1+1结对帮扶”活动。全县10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15所学校、20家企业,在362个村(居委会)中实现了帮扶活动的全覆盖,通过建立“连、引、扶、送”四大机制,切实解决农村群众在干事创业、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突出困难。三是建立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选拔102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到农村,通过大力推广、引进新技术和新品种,发展科技示范点、示范户,培训农民4000人次。
学生分类推进工作计划 篇5
经区委区政府同意,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本次会议非常重要,既为省运会环境整治做贡献,也为提升×对外形象打基础,这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提升认识,切实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民生大事牢记心里
2020年,×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要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提高垃圾分类制度覆盖范围”的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实施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中国最干净城市和综合实力一流的现代化市辖区的重要内容,作为改善生活环境、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物质消费水平大幅提高,我区生活垃圾产量迅速增长,环境隐患日显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进程。生活垃圾涉及千家万户,看似小事,实则大事,是民生关键大事、社会发展大事,同时更是一件环境治理难事,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迫切要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改善发展环境的迫切要求,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要求,是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迫切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力推进“垃圾革命”,决不能让垃圾问题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拦路虎和绊脚石。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把它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重点任务来抓,大家只要有耐心、有信心,必然就会有成效。
二、明确任务,盯准目标,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民生责任扛在肩上
各地各部门要以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为突破口,对垃圾问题进行一次全面的“大手术”,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努力走在前列。要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协同推进,有效衔接”的原则,确保到2020年,基本形成垃圾分类运行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区域内,可回收物和易腐垃圾回收利用率力争达到40%。要确立“一年见成效、两年大变样、三年全面决胜”的目标,严格按照“五个强化”,坚决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强制分类单位及各街道(乡镇)要成立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组织实施、工作规划、宣传培训、检查督促等。强制分类单位及各街道(乡镇)、社区(村)、物业公司要落实至少1名人员,专门负责本单位本区域垃圾分类工作,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要带头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必须以本人名义在“智慧居家馆”注册垃圾分类积分账户,并有垃圾投放记录(以备考核)。按照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包街道、包社区责任制要求,实行垃圾分类挂联制度,挂联部门(单位)督促指导所包街道商户、所包社区住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强化政策支撑。相关街道、乡镇要积极协助市城管局及垃圾分类专业服务企业做好垃圾分类设施点位建设“三通一平”及宣传引导等工作。区财政要按照确定的资金分担比例,将生活垃圾分类项目建设、日常运行、宣传教育等列入中长期财政预算,并随人口增长、垃圾增量等因素逐步增加。新建小区垃圾分类设施要同步投入、同步建设、同步考核。强制分类单位要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分类要求,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收集设施,可结合实际引入专业化、社会化的服务企业承担垃圾分类收运工作。各物管小区要在小区内无偿提供“智慧居家馆”垃圾分拣点建设场地,将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人员配备纳入招标比选物业公司的重要条件。建立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类奖励机制,激励引导市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三是强化宣传教育。区电视台、短信平台及各党政官方自媒体要对生活垃圾分类开展长期性公益宣传,并在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适当位置设置宣传专栏,持续开展垃圾分类目的意义、分类常识、积分奖励政策宣传。各地各部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各种方式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居民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提高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积极性。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巩固工作,深入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商场、进宾馆、进窗口活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加强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各街道、相关乡镇及行业主管部门要督促专业服务企业定期对个体工商户、住户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发放指导手册。区教育局应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纳入各中小学校教学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教育,帮助少年儿童从小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并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推动垃圾分类深入家庭。发动群团组织和环保志愿者进入社区、家庭、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活垃圾分类知识义务宣传活动,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在全社会的知晓率,积极获取公众的支持与参与。
四是强化制度保障。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运行体系,明确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要求,依法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定生活垃圾分类指导目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分类运输技术规范。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及站点建设相关标准。区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城管、环保、公安、卫生计生、食药工商等部门要加大管理执法力度。通过生产环节“控”、流通环节“限”、消费环节“管”、投放环节“准”,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
五是强化责任担当。垃圾分类每一级都有每一级的职责,每条线都有每条线的职责,街道、社区要属地有责,单位部门要指导负责,干部要带头强责,组织要强化履责。垃圾分类方案是一个大的框架,很多细化的内容还需要我们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要从抓好试点,思考难点,形成亮点等方面着力,形成一个适合×实际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为全国推进提供先进经验。
三、积极行动,强化督查,把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民生实效抓在手上
各街道、相关乡镇,区级各部门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要把垃圾分类作为检验为民办事、锤炼工作本领和作风的大舞台。区委区政府督察督办室要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纳入对各街道和相关乡镇、区级部门目标绩效考核。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好、成效明显的单位、社区和住户给予表扬。各相关部门要制定行业单位垃圾分类监督考核办法。区机关事务管理局要加强对公共机构垃圾分类的检查督导、考核验收。经信、卫生计生、教育、商务、食药工商等部门,要定期对所管理的行业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效推进。
学生分类推进工作计划 篇6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X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推进会议,主要是总结去年以来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绩,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研究部署和加快推进今年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根据大会安排,下面我代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工作报告。
一、充分肯定前阶段的工作
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特别是市城管执法局的直接指导下,我区以“品质提升年”活动为抓手,由区环卫中心牵头,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调研,全面推动垃圾分类全覆盖,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宣传先行,营造了浓厚氛围。通过“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方式,采取发放资料、张贴标语、组织座谈、上门宣讲、发送微信等多种途径,在全区开展了广泛深入、全面系统、持续常态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目前为止,全区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X余场次、发放宣传材料X万余份、发送宣传信息X万余条,对全区X个社区(村)居民群众、X余个公共机构、X余家驻区单位进行深入宣传,营造了浓厚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氛围。
2.稳步推进,构建了分类体系。一是抓实了设施设备。全面推行干、湿两分类,按照每类生活垃圾产生量配备了合理数量的分类垃圾桶、暂存分拣点、分类运输车辆等投放、收运设施设备。全区已投放分类收集容器X余个,目前正准备再继续采购X个分类收集容器投放到各小区。二是做实了前端分流。加强源头管控,合理确定了X个装修、大件垃圾暂存点,X个分拣中心和X个易腐垃圾中转点。正与专业公司协商装修大件垃圾处置相关事宜。餐厨垃圾收运方面,分街道成立“餐厨垃圾收运组”,并加强日常监督。目前,全区X余家餐饮单位负责人与街道签订了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承诺书。同时进一步加强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垃圾终端设施建设,完善前端收运体系和终端处置网络建设,规范可回收物、有害垃圾统一收运,进一步扩大了垃圾减量成果。三是夯实了基础台账。做细做实垃圾分类基础工作,建立了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家庭、党员领导干部、志愿者、督导员台账,建立公共机构台账、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台账并进行动态更新。各街道建立了分类垃圾桶、分拣站、分类运输车辆及收运能力数据台账,并分社区建立了有害垃圾、可回收物、湿垃圾(易腐垃圾)、干垃圾(其他垃圾)收运数据台账,确保指标底数清楚、动态管控到位。
3.加大投入,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强化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区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区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的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各街道、社区相应成立了组织机构,组织发动党员、楼栋长、党小组长等加入到了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二是强化经费投入。区财政对今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给予足额保障,X月X日区政府常务会明确了X万元区财政资金投入保障,按照市区垃圾分类工作统一部署安排,分类办已向财政请款拨付给每个街道X万元作为启动工作经费。三是完善制度机制。2019年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方案印发实施,建立健全了“日督查、周报告、月调度、季讲评”的调度机制。
二、正确认识当前存在的困难
在上级的指导下,我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同时也要正确地认识到,当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分类意识有待加强。部分单位主要领导研究垃圾分类还不够,熟悉这项工作的还不多,工作推进节奏不快。广大群众的观念没有得到改观、没有转变,在源头分类的意识和自觉性、主动性都不强,有的地方喊得多、做得少,花架子多、抓实处少。二是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客观上一定程度存在“家里几类、出门一类”的情况,导致各个层面甚至是我们的干部,对垃圾分类工作都缺乏信心。三是管理措施有待规范。分类处置相关的机构、场地建起来了,但怎么规范管理、高效运行还存在差距,等等这些具体的问题,需要我们在近期、甚至是今后一段时间内加以研究、分析,解决,拿出具体的办法来改观、改进。
三、扎实抓好下阶段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新形势下,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更高更细的要求,接下来的工作,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强党建统领,发挥引领示范。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一把手工程,特别要发挥社区基层党建的统领作用,充分调动基层党组织、社区干部、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通过党员带头、党员联户、党员进社区等形式,让广大党员当好垃圾分类宣传员、指导员和监督员,形成以党政机关带头强制分类、领导干部带头示范分类、全体党员带头参与分类的良好局面。
2.广泛宣传教育,注重源头引导。垃圾分类是一场“人民战争”,需要全体干群共同努力。明确垃圾分类宣传教育责任主体,以街道、社区为单位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开展“小手拉大手”的活动,通过一个孩子带动家庭甚至社区。充分利用各类宣传教育平台,大力开展“发出一封倡议书、送上一张指引卡、制作一支宣教片、组织一个义工队、举办一次知识竞赛、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掀起一场‘六进’宣讲高潮的宣传活动,形成“垃圾分类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和良好氛围。
3.锁定工作目标,加快整体推进。今年全区生活垃圾分类的总体步骤分为“动员部署、组织实施、考核验收”三个阶段。6月30日前,进行全面动员、部署,各街道、社区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每个街道、社区要规范设施设备,建立物业小区、开放小区(无物业)、写字楼(机关大楼)共三种类型典型示范点各一个,区分类办进行半专项考核。9月30日前,实现全区X个街道X个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全面覆盖目标。11月30日前,对全区垃圾分类工作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现在已经是6月份,我们要在9月底前完成垃圾分类全覆盖工作,时间很紧、任务很重。区直部门、街道、社区要责任上肩、深入推进,做到覆盖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目标化,确保按时按质全面完成任务。
4.压实责任上肩,确保常态长效。一是要压实行业主管部门责任。公共机构的垃圾分类工作,牵头责任在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X市X区2020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的要求,确保责任压实上肩、行业监管到位。二是要压实街道属地管理责任。要实现垃圾减量,源头分类是前提。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必须由各街道主导,社区统筹、调度各方力量,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只有确保源头分类投放到位,才能有效实现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三是要压实督查考核责任。建立督查考核常态化机制,采取日督查、周报告、月调度、季讲
评和年终综合评定等方式,全面对垃圾分类宣传动员、设施投放、标识指引、台账建立、示范创建、分类效果等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实行考核结果与工作经费奖补挂钩,以考核为抓手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
学生分类推进工作计划 篇7
绍兴县钱清镇前梅村, 位于钱清镇新区中心, 104国道南复线、钱夏公路穿村而过, 镇、村级公路遍布全村各自然村。全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 3 600多人口, 耕地面积116 hm2, 山林面积200多hm2。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近3亿, 农民人均收入1.2万元。到2007年底, 全村共有各类拖拉机92台 (其中运输型拖拉机68台, 农田作业小型拖拉机24台) , 农副产品加工机械6台, 排灌机械25台, 农机总动力达2 800多kW;共有持证拖拉机驾驶员68人, 农机作业人员97人。
前梅村在绍兴县农机监理站的指导帮助下, 自2006年初起, 开展了“农机安全村”创建活动。“农机安全村”领导小组成立后, 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作用, 结合本村的实际, 制定了《农机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职责》、《农机安全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制度》、《农机作业人员安全学习制度》、《暂住人员农机安全管理制度》等一整套共11类农机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利用学校宣传、黑板报、宣传窗、标语、横幅、公开信等形式, 在本村范围内开展农机安全生产宣教、指导、监督、服务工作, 探索农机安全管理新模式, 提高广大村民和农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预防和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
在硬件上, 前梅村加强了设施建设。3年来, 共投资400余万元, 新建、修复、拓宽了部分村级道路, 全村所有道路硬化率达到100%, 既改善了村容村貌, 又提高了全村道路的交通能力和安全保障。在各主要路口、转弯处等危险地段竖立了安全警示标志, 以提醒农机驾驶操作人员及其他驾驶人员小心驾驶, 确保行车安全。建立“农机安全活动室”, 开辟农机学习园地, 购置相关的教育设施和书籍, 定期组织农机作业人员进行学习交流, 宣传教育做到点面结合,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具备了软、硬件以后, “农机安全村”领导小组狠抓了落实, 对全村的农业机械全部实行规范管理。建立农机管理档案, 对农机作业人员及农用机械全部建档登记, 做到档案资料齐全、内容清楚、数据正确;每年与农机作业人员签订《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书》, 明确村委与农机作业人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配合县农机监理站进行拖拉机的年度检验工作, 拖拉机年检率达100%, 运输类拖拉机全部参加第三者交强险。
前梅村农机分为三类:一类是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农机, 如农田作业小型拖拉机、收割机、灌溉用的水泵、喷雾机;二类是农民生活用的碾米机、年糕机等;三类是运输型拖拉机。针对不同类别的农机探索分类管理的方法, 确保农业机械安全作业和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为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农田灌溉用的水泵, 一律由村购置安装及维修, 并指定专人管理。
农田用小型拖拉机, 以村民小组为单位, 定量定人, 采用个人购置、个人管理、个人操作、集体补贴的办法, 保证农机的利用率及覆盖率。对碾米机等生活类农机, 以自然村为单位, 由村提供作业场所, 实行定人购置、个人管理、集体监管、集体补贴的方法, 做到村民有求必应。
运输类拖拉机分为两块:一是本村村民购置的拖拉机, 以运输建筑材料为主。该村山多石料资源丰富, 因此, 运输类拖拉机也相应增加, 既解决了村民的就业, 提高了农机驾驶人员的收入, 又方便了集体建设和村民私人住宅的建设, 还降低了本村的运输成本, 可谓是一举三得, 运输类拖拉机是目前新农村建设的一支主力军;二是该村暂住人员的运输型拖拉机, 都是以收购废旧纸品为主, 既要给他们提供停车场地, 又要给他们提供堆放场所, 为妥善安置这些外来农民工, 该村利用部分废弃杂地, 对他们实行集中居住、集中管理的方式, 在管理上严格按规章制度办理, 在生活上提供方便, 既保证了农机的安全管理, 又保证了外来民工的生产和生活。
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的重大突破 篇8
问:《意见》颁布的背景是什么?
答:中小学教师是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师队伍结构的不断优化,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存在着等级设置不够合理、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机制不够完善、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不够衔接等问题,影响了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发展,广大中小学教师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改革职称评定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要求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要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成立了起草小组,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意见》稿,并多次广泛征求意见。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专门听取两部汇报、组织专题研究。2009年1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和陕西省宝鸡市开展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2011年9月,为进一步积累经验,探索解决改革试点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选择2~3个地级市,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同时,已进行试点的吉林、山东、陕西三省在全省开展改革工作。在总结两轮试点经验的基础上,8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第10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两部起草的《意见》,决定在全国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问:前期改革试点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两部进行了两轮积极稳慎的改革试点,特别是扩大试点共涉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09个地级市,11万余所中小学校(含幼儿园),387万名中小学教职工。扩大试点过程中,329.3万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职称(职务)过渡,按照新的评价标准和办法新晋升正高级教师806名,高级教师3.98万名。目前,改革扩大试点已全面完成,总体平稳顺利,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把握了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和成长规律,形成了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二是提高了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激励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新的职称制度使中小学教师拥有和教授、研究员同样的职业发展空间,让广大中小学教师感到从事基础教育事业工作更有动力、更有奔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船到码头车到站”的职业倦怠现象,有利于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例如,仅山东和吉林两省在改革扩大试点中,就吸引3 562名硕士以上学历人才投身基础教育。三是完善了中小学教师评价标准,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改革引导教师更加注重师德素养,更加注重教育教学业绩,让广大教师潜心教育教学工作,克服了“论资排辈”“熬年头”的现象,形成了一股讲师德、比业务的良好风气。四是提高了评价结果的公信力,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新的职称制度强调同行评价和业内认可,严格标准程序,严格公示、回避等监督检查制度,评审结果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五是推动了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促进了教师资源优化均衡配置。改革试点鼓励教师在出现岗位空缺时跨校竞聘,在制度上解决了教师不愿从中学到小学、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任教的问题,有利于中小学教师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教育公平。改革扩大试点中,通过跨校评聘实现教师流动2 293人。
试点工作初步验证了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改革深受广大中小学校和教师欢迎,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为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问:如何认识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意义?
答:职称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中学和小学教师是我国现行职称系列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系列,涉及人数最多,影响大,代表性强。改革的影响重大而深远:第一,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的重大探索,对于探索积累改革经验,凝聚改革共识,推进职称改革向纵深推进,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意义。第二,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中小学教师地位,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第三,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教育事业公平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激励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具有重大意义。
问: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这次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按照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和总体要求,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充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积极性,为中小学聘用教师提供基础和依据,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和人才支持。
改革的基本原则有五条:一是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提高中小学教师职业地位,促进中小学教师全面发展;二是坚持统一制度,分类管理,建立统一的制度体系,体现中学和小学的不同特点;三是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四是坚持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激励中小学教师提高教书育人水平;五是坚持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聘用制度相配套,积极稳妥、协同推进,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问: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意见》提出,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围绕健全制度体系,拓展职业发展通道,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的职称制度。《意见》明确,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健全制度体系。改革原中学和小学教师相互独立的职称(职务)制度体系,统一职称(职务)等级和名称。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初级设员级和助理级,高级设副高级和正高级。
二是完善评价标准。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要适应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着眼于中小学教师队伍长远发展,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要充分考虑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性、实践性、长期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實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三是创新评价机制。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同行专家评审制度,完善评委会的组织管理办法,扩大评委会组成人员的范围,注重遴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健全评委会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认真总结推广同行专家评审在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中的成功经验,继续探索社会和业内认可的实现形式,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增强同行专家评审的公信力。
四是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中小学教师竞聘上一职称等级的岗位,由学校在岗位结构比例内按照一定比例差额推荐符合条件的教师参加职称评审,并按照有关规定将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聘用到相应教师岗位。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发挥学校在用人上的主体作用,实现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和岗位聘用的统一。要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要健全完善评聘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和广大教师的监督作用,确保评聘程序公正规范,评聘过程公开透明。评聘工作按照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行。
问:改革中需要把握的重点难点问题是什么?
答:一是评价标准问题。科学的评价标准是准确评价中小学教师能力水平的前提,是国家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导向。从试点情况看,广大中小学教师最关心的也是标准问题。《意见》中规定的基本标准条件是中小学教师评价的基本标准,各试点地区还要根据本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和教师队伍实际,把这个标准具体化。在制定具体评价标准时,要注意把握好五个方面:一是注重师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教师立德树人;二是注重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与工作实绩,强调长期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经历与实绩,不片面强调论文、学历等;三是注重正高级教师、高级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教育教学带头人作用;四是注重处理好学历与经历的关系;五是体现对农村教育的重视,晋升高级职称要有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
二是评审质量问题。评审质量关系职称评审公信力。要保证评审质量,关键是制度健全、方法科学、程序规范、监督有力。重点包括五个环节:一是严格评审条件,公平对待每位教师;二是严格评审程序,各地要对《指导意见》确定的个人申报、考核推荐、专家评审、学校聘用的基本程序进一步细化,并严格按程序办事,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三是严格评审数量,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评审,特别是正高级职称要少而精,严格控制、宁缺毋滥,体现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政策导向;四是创新评审方式,由同行专家组建评审委员会,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对中小学教师的业绩、能力进行有效评价;五是强化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教师和社会的监督作用。
三是人员过渡问题。人员过渡涉及全体教师,《指导意见》对现有人员过渡问题做了明确要求,新的职称系列与原职务系列有直接对应关系,现有在岗的中小学教师按照现聘的职务等级,直接过渡到统一后的职称体系。过渡工作主要把握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对于改革前已经取得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但没有聘用到相应岗位的人员,已经取得的资格依然有效,聘用到相应岗位时不再需要经过评委会评审。二是过渡工作由政府和学校统一办理手续,不能给中小学教师增加负担,也不能影响正常教学工作。
四是与岗位聘用制度的衔接问题。职称评审是岗位聘用的重要依据和关键环节,岗位聘用是职称评审结果的主要体现。《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内进行,不再进行与岗位聘用相脱离的资格评审。出现岗位空缺,教师可以跨校评聘。同时,还要完善中小学教师考核制度和聘后管理制度的要求,通过岗位聘用、岗位考核、竞争上岗、解聘辞聘,真正建立退出机制,使中小学教师在岗位聘用中实现人员的能上能下。
五是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问题。中小学教师中增设正高级职称,是这次改革的一大突破,也是一项大的政策调整,在中小学教师中评审出正高级职称,是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拓展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空间,选拔出最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体现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政策导向。因此,各省在开展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时,从数量到质量都要按照《指导意见》和两部的要求,严格把关,确保正高级教师的选拔质量。
问:在组织实施上有何要求?
分类推进实施方案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省、市教育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为指针,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关于规范全市中小学考试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指导意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大幅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打造出高庄学校的优秀教育品牌,以此促进我校教育的均衡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
二、任务目标
1、树立多元化、发展性的人才观,建立科学高效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分类推进、分层教学的责任主体,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体系。
2、树立科学、全面的教学质量观,完善教学质量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教师,教研组长和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优化过程管理,促进每个学生和谐发展。
3、实现全校教学质量的大幅度、大面积提升。全校学生成绩要不断提升。
三、工作原则
1、学校负责的原则。由于学生的成长环境、已有经验和认知水平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培优补弱工作也就成为学校工作的一个必要环节,属于学校教育工作的职责范畴,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任务,学校制定相关的制度和相应的措施,对培优补弱做出全面的规划,保障教师培优补弱的时间,检查督促教师培优补弱的质量。学校对此项工作统筹安排,制定专人负责,分级分班落实,并将其工作效益纳入个人绩效考核内容。
2、教师负责的原则。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与义务,把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作为人生职业生涯的重要内容,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是教师关爱每一个学生成长的具体表现,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肩负重任。
3、以课堂文本的原则。课堂教学是每一个教师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丰富情感世界和培养正确价值观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和教师追求的根本目标,学校教学必须立足于课堂,与课堂教学相比,培优是课堂纵深上的一个延续,而补弱只能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补救。
4、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原则。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只有学校、社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和引导是一致的,教育的效益才能最大化。培优补弱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校、教师应当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家校形成合力,共同承担弱势学生的帮扶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全面育人、全员育人。每一位教师都要正确地看待每一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人,以培养学生素质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工作过程中首要的是解决学困生的“厌学”问题。积极践行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分类推进的基本原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也就没有真正的分类推进,要以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在学困生转化上,感情的力量往往大于认知的力量,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让他们经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摸清底子,有的放矢。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串成线,形成片,结成网。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要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教师一次持续性讲课控制在10分钟以内,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调节教学进度,在课间,对优生和学困生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要及时为学生提供“作业自助餐”,让各类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切实提高教学效益。教师要认真写好每一次培优补弱教案,努力做到辅导过程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个别学生的问题宜采取个别辅导法,如面批面改、交流谈心等;部分学生的共性问题可采取集体帮扶法,如讲解法、讨论法等。但“一对一”的面授、面批、面谈式的个别辅导是加强师生沟通、真切了解学生、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学业成绩的最有效的方法。个别辅导需要教师付出更多啊爱心、耐心和信心。
3.分类推进,共同提高。积极探索优生优培的途径与方法,积极推行导师制,跟踪培养,全面开放实验室、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功能用房,建立“英才生”联谊会等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组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完善“学困生”转化工作机制,加强相关培训、指导,多向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倾斜,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保护学习积极性,对于学困原因的复杂性,要采取多样性的转化策略,多管齐下。加强艺体特长生培养,培植新的增长点。按照“面向全体,立足普及,培养特长,着力提高”的思路,逐步建立起小学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多层面挖掘和培植新的增长点,探索特色教育的新路子。4.创设环境,自主发展。在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环境。努力把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过程。
5.家校联系,和谐共进。除了在校内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辅导外,还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家访或将家长请到学校来开座谈会,了解学生背后的实际情况,对学生每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及时告知家长,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培优补弱工作。
【学生分类推进工作计划】推荐阅读:
学生家庭报告书评语分类07-25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08-28
垃圾分类中学生作文600字08-17
垃圾分类推进大会讲话稿08-24
高中语文课本写作素材分类梳理(印给学生)08-21
大学生垃圾分类社会调查报告字10-09
罗氏工作分类07-04
小学校园垃圾分类计划09-05
村垃圾分类工作总结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