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报告

2024-09-11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报告(共8篇)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报告 篇1

流动党员分类管理情况报告

X委组织部:

按照《党员队伍分类管理试点工作评估验收方案》要求,结合我区流动党员管理实际,现将我区流动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流动党员基本情况

自开展试行工作以来,我区充分运用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管理”模块,实行流动党员线上管理。对流入的党员,积极回应反馈,逐一审核接收,本着方便、就近的原则将流入党员及时编入相应的党组织,方便管理和参加组织生活。截至XXXXX日为止,“流动党员管理”模块中共有流入党员XX人,县级流入库中XX人,退回XX人,分派到各街镇XX人,已接收XX人。

二、具体做法

一是健全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针对流动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创新方法,强化措施,做到党员走到哪里,就管到哪里。建立专人联系制度,指定专人作为流动党员的包保联络员,与流动党员建立联系对子,“一对多”挂钩关心。形成“双向交流”,包保联络员采取电话、网络、面谈等方式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思想状况、表现情况等;流动党员及时向原党支部和包保联络员报告情况,提供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建立流动党员台账,及时调整更新,对流入和流出党员进行分类管理,详细记录流动党员的基本信息、家庭情况、外出时间、地点、就业情况、工资报酬、参加流入地党支部活动等情况。对于具备转接党员组织关系条件的流动党员,及时做好组织关系转接工作,使流动党员流而不散,动而不乱。

二是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作用。

在经费、场地、政策等方面给流动党员创造各种有利条件,积极为流动党员提供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全面推广普及学习强国APP软件应用,让党员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促进流动党员健康发展。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对流动党员管理,坚持以教育引导为主的原则,从方便其生活、工作的实际出发,通过新媒体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让流动党员认清形式,转变观念,增强组织意识,确保流动党员按时参加组织生活,按比例交纳党费,尽量保证每一个党员都不掉队。

三、下步措施

(一)创新组织设置,促进组织建设网络化。

一是健全流动党员长效管理机制。

逐步建立完善党员外出流动报告制度、联系制度、学习活动制度、党员发展制度、《流动党员活动证》管理使用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使流动党员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二是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对辖区内流动党员底数和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完善流动党员工作台账,掌握其外出时间、流动去向、联系方式以及交纳党费、参加组织生活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三是推进流动党员线上管理。充分运用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流动党员”管理子系统,对所有流动党员实行线上管理,依托工作台账,扎实开展信息录入工作,采取电话、网络、发函等方式主动同流入地党组织沟通联络,及时进行流出登记。

(二)创新考核机制,促进党员创业活力化。

一是建立流动党员考核机制,制定流动党员考核办法。

在评比表彰活动中,给予流动党员一定名额,要广泛传播优秀流动党员的先进事迹,激励广大流动党员创新创业的热情。二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发放“便利贴”、提醒函等方式,为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提供政策指导、答疑解惑,同时将相关内容发布在“香坊发布”公众号并制作成指导手册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三)创新活动举措,促进活动方式多元化。

一是提高流动党员服务水平,坚持服务为本,急流动党员之所需、谋流动党员之所求,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以“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服务”活动、“我为家乡办实事”承诺活动等。

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加强党员意识、组织观念、纪律教育,确保流动党员能够全部参加组织生活,真正把流动党员的作用发挥好。二是创新活动方式。把党组织活动同流动党员的本职工作联系起来,有效解决流动党员“活动无场地、缺资金、时间无保证”等实际困难。精心策划组织活动,从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以往简单的以开会传达、文件学习为主的单一活动模式,按照“时间短、内容精、方式活、效率高”的思路,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流动党员参加活动积极性。

特此报告。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报告 篇2

一、高校分类指导分类标准及其理论研究

为精准帮扶学生学业、生活、就业,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就业质量,现很多高校都已建立分类指导机制,全面全程服务学生。而在其中,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分类标准,并以此给予适当指导,以期达到帮扶效果。

1.对学生的学籍成绩信息进行分类。通过每学期的学业预警,以及学年必修课学分达到留级标准的学生,及时通知并对其进行教育指导;针对学年必修课挂科较多的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建档,由班级骨干学生及党员学生组织帮扶小组进行帮扶。

2.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分类建档。通过平时集体活动的出勤状况,以及班级心理委员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状况,并根据学生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分类教育疏导,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帮扶。

3.及时处理紧急情况并专门建档记录。学生遇到紧急情况,要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及时应对,以保证学生安全为前提,解决首要棘手问题,学院召开针对性会议,做好学生的安抚工作,做好建档记录,解决好后续问题。

4.就业帮扶。按学生就业意向进行分类,对就业当中的不同就业意向学生进行摸底沟通,了解其就业方向。安排就业指导教师分类进行指导帮扶,提高学生就业成功率,保证就业工作的实效性。

分类指导主要针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展开辅导与帮助,对提高“困难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及生活质量有着重大意义。针对学业困难、经济困难、痴迷网络、交流困难等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着重分析以上因素对学生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的映射关系,分析各因素之间的交互影响,防止多种问题在同一学生身上交叉出现。

二、高校分类指导下师生党员的组织帮扶架构及工作培训

重视分类指导工作的实施安排,确立以学院书记领导,学院副书记、团总支书记牵头,各年级辅导员、党员骨干教师、青年博士和学生党员为组员的分类指导工作小组,分单双周举行分类指导专题汇报以及工作会议,单周组织碰头会,各年级分别汇报年级重点人重点事,交流工作经验和管理方法;双周召开学生管理办公室例会,针对重点人,重点事进行分析、总结,定期向学院党政联席汇报工作开展情况。而辅导员在当前的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对学生基本信息,特别是思想动态、学习情况的掌握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而这些也需要学生党员的积极配合和引导。对分类指导的学生逐一了解、逐一建档、逐一帮扶,建立规范的教育管理工作机制,确保教育的针对性、管理的科学性和服务的有效性。

而针对党员帮扶工作组的培训则分为两个层面。第一层面,加强对教师党员工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针对不同群体学生发展的分类指导与成长导航,需要教师党员拥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工作经验。除在工作中通过谈心谈话和帮扶积累工作经验外,在心理咨询与干预、语言的沟通艺术等方面也需要得到培养和完善。第二层面,每年可举办学生骨干素质拓展训练营,开发学生党员干部“领导力训练”“危机干预”“心理咨询”等多门实训类辅学课程以及多主题的素质提升工作坊,提升学生党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骨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处理学生的个各种突发问题。

三、高校党员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帮扶机制及其引导

高校党员帮扶工作组遵循学生分类指导工作原则,细化相关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实现分类指导工作规范化、科学化、长效化。而加强分类指导的各项帮扶工作对新学期指导学生制定学业规划、帮助学生尽快转入学习状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是将分类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表现。

1.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因地制宜的指导机制。根据不同问题的响应级别,制定不同的分类指导方案,对学生实施一对一的指导。建立不同类别的学生指导档案并及时更新,在同一类型的分类指导中再分级记录登记,记录学生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变化,确保指导的有效性。

2.定期开会,建立交接辅导机制。针对休学、留级同学建立上下年级辅导员共同辅导的交接式辅导机制,实现对困难同学的跨级扶持、帮助。

3.跟踪指导,制定教师帮扶机制。辅导员将心理访谈过程、课业辅导以及其他工作情况记入档案,实现全程跟踪式指导。制定以青年党员教师、班导师、青年博士辅导员帮扶学业困难学生的教师帮扶原则,力图保证学业困难生提高学习兴趣,顺利毕业。

针对分类指导的帮扶机制,在每学期初,对各年级各班进行排查工作,主要对学业成绩不符合要求、心理、家庭困难等情况进行排查和统计,对特殊学生进行分级、分类总结归档。召开年级班委会,要求各班建立党员帮扶小组,对问题学生进行帮扶;对于问题较严重的班级召开班会,做到党员一对一帮扶、指导,切实做到认真筹划、统一部署。排查过程辅导员走进学生班级、宿舍,与学生交流谈心,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针对学习困难、生活困难、心理困难、就业困难、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学生进行摸底。如将对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作为重点帮扶项目,针对学业预警以及学业困难的同学,依托学院党建特色基地,建立预备党员、积极分子“一对一”学业帮扶,为学业困难的学生答疑解惑;党员教师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定期了解其学习状况,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院教研室教学指导的作用,积极帮助学业困难学生进行选课咨询和学业规划,尽可能使学业困难学生的选课和学业规划科学、合理、可操作。

同时,为了切实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建立学业发展和思想进步的信心,学院还根据学校安排,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帮扶联系体系,针对面临人际交往和学业压力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党员学长关怀计划进行个体指导和帮扶。

参考文献

[1]赵庆年,祁晓.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内涵与具体内容[J].教育研究,2013(8).

[2]夏娟.关于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报告 篇3

1.党员发展及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A.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全县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面贯彻发展党员的工作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坚持不懈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目前,全县共有73个党(工)委、共有党(总)支部1122个,其中农村260个,共有党员27292名,其中女党员5788名,农村党员18389名。2010年,全县共发展党员653名,其中女党员238名,35岁以下387名,36岁至59岁266名;大学文化程度92名,大专文化程度130名,高中、中专文化程度136名,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95名。

一是堅持党员标准,严格工作程序。二是坚持改善结构,注意均衡发展。三是坚持教育引导,做好基础工作。四是坚持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B.立足实际、改革创新,切实加强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一是创新机制,规范流动党员管理。探索建立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印发了《关于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意见》,做到了寓管理于服务中,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实现了对流动党员的全程性教育管理。

二是拓宽思路,规范党费收缴工作。实行了党费定期收缴制、党费公示制和检查督办制度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

三是完善机制,确保党内关怀工作经常化和制度化。印发了《关于加强离退休党员和下岗职工党员管理的意见》。几年来,对符合条件的离职村干部累计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8.6万元。

四是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搞好服务工作。充分发挥远教网络政治教育、文化宣传、技术培训和信息传递等“四项功能”,着力打造基层组织建设指导平台、文明新风宣传平台、农民增收致富服务平台、信息技术发布平台等“四个平台”。

五是利用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关怀帮扶工作。利用每年春节、七一期间走访慰问建国前老党员。

六是利用“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方便快捷的优势,使“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成为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连心桥”、成为党员解决问题的“快车道”。

七是利用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困难,此项工作也被列为基层党建目标考核项目之一,每年各服务中心、服务站都为党员解决大量实际困难,被基层党员亲切的称之为“党员之家”。

2.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从目前全县发展党员工作整体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农村青年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申请入党的人数减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壮大,农民思想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加之基层党组织教育和引导工作没有及时跟上去,致使农村青年缺乏入党的主动性、积极性,要求入党的青年农民日益减少,农村发展党员工作面临着“源头”不足的问题。

二是一些村经济薄弱,村党组织威信不高,难以吸引农村青年入党。个别村党组织负责人存在嫉妒心理,害怕青年农民工作能力好于自己、文化水平高于自己、致富能力强于自己,日后会取代自己的位置,对要求入党的青年农民有所排挤,致使一部分有能力的青年和应往届毕业生都外出务工、经商,不愿回村工作。

三是各系统、各单位、各乡镇发展党员工作不平衡,机关及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入党积极性较高,而一些关闭、停产企业中的下岗职工,入党积极性较低,经济落后村入党积极性没有经济相对富裕村高。

从全县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整体情况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六个方面问题:

一是党员管理方式方法相对滞后。对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不清,准备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二是党员管理还停滞在浅层次上。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照搬上级文件、坐等上级指示,缺乏新思路、新举措。

三是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在一些基层党委还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党员底数不清,管理手段落后,存在失管、漏管现象。

四是治党不严,管理不力的问题比较突出。

五是“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知晓率不高,大部分党员寻求帮助的方式还是以“登门”为主。

六是党员服务中心、服务站人手不够、资金不足,难以为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3.下步工作举措

A.突出重点,改善结构,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发展党员工作

第一,拓宽发展源头,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上求新突破。

一要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首先要注重加强思想引导,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历史和功绩,让群众增进对党的认识,激发广大群众对党的热爱与信任。同时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周围的群众。

二要拓宽视野,多渠道地发现、推荐入党积极分子。要重点研究解决农村、企业、社区青年入党积极分子源头不足问题,同时,积极探索在新社会阶层和流动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新党员的有效途径。农村党组织要从种养殖能手,复退军人,初、高中以上毕业生和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企业党组织要注重在拔尖人才、管理人员和生产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结构合理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三要强化培养,不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素质。要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联系培养、考察考核、实践锻炼等制度,有领导、有计划地加以培养。四要加强管理,把入党积极分子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要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定期汇报制度,使党组织能够及时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的思想状况和工作情况。

第二,突出工作重点,在改善新党员队伍结构上求新突破。

一要大力做好发展青年党员工作。要把发展35岁以下青年入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做到优先教育、优先培养、优先发展。

二要努力做好发展女党员工作。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把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妇女中的先进分子,特别是工作、生产一线的女工程师、女技术人员、女企业家、女致富能手、女教师等优秀人才,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三要做好在知识分子特别是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工作。要加强教育和引导,把知识分子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加强在教学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等各类拔尖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

第三,狠抓薄弱环节,在发展党员的难点上求新突破。

一要针对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较多的实际,通过建立外出务工人员档案、外出务工人员党支部、村党组织与外出务工人员定期联系等方法,切实做好对这些人员的教育引导和培养发展工作。

二要积极探索城市流动人员的党员发展工作,充分发挥社区、劳动和人事服务中心党组织的作用,建立流动人员管理站、信息库,加强对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跟踪教育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培养先进分子,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三要高度重视亏损、困难企业、改制企业的党员发展工作,保证党的力量不因企业亏困受影响,不因企业改制受削弱。四要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工作。要把吸收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合伙企业合伙人、公司制企业个人控股股东和其他类型企业的主要出资人,即私营企业主中的先进分子入党纳入经常性发展党员工作。

第四,严格发展标准,在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上求新突破。坚持党员标准,把好发展党员质量关,是党员队伍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决定一个同志能否入党,不仅要看他的工作能力、工作实绩,更要看他的政治态度和入党动机。要严格程序,认真履行入党手续,使发展党员工作做到严谨、规范。坚持发展党员预审、审批、谈话等制度,落实好培养教育、跟踪考察、实践锻炼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实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增强发展党员工作的透明度,把好党员队伍的入口关,树立新时期党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B.以健全机制,创设载体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服务工作

第一,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紧紧围绕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调动广大党员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努力达到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

第二,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员管理机制。要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党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注意灵活多样,讲求实效,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要加强社区党员管理工作,进一步丰富和健全社区党员活动的内涵和载体,逐步规范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工作。

第三,加强退(离)休职工党员管理工作。要把退(离)休干部职工党支部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考虑,扎实推进,进行有组织管理。要根据退(离)休干部职工党员年龄大、身体差、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方式组织他们学习,参加有关活动,让他们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外大事,使他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通过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帮困服务组、社区义务服务队等社会性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到党组织的温暖。

第四,认真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下岗失业职工党员登记制度。

二是制定定期活动制度或下岗职工党员活动日制度。

三是从思想、生活上关心下岗失业职工党员,帮助他们正确对待下岗、失业,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择业、就业观念,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第五,继续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党员流动的客观必然性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把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管理机制。

第六,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加强党员对“12371”党员咨询服务电话受理方式和受理内容的使用,为党员提供更便捷渠道咨询、反映问题、寻求帮助。

党员分类目标管理 篇4

汇报材料

楚江镇现在15个社区居委会,2599名党员。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管理好党员队伍,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并结合我镇社区党员的实际,我们以社区为单位,将党员划分为社区(含小区)干部党员、在家从业党员、外出流动党员和年老体弱党员四类实行分类目标管理。通过近一年的时间证明,对社区党员实施分类目标管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极大地调动和促进了党员的积极性,在开展这一活动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和做法。

一、明确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章》规定的党员权利、义务和党的基层建设要求为依据,按照有得于发挥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则,对社区党员实施分类目标管理,建设一支有生机和活力的社区党员队伍,为促进全镇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进而为全县的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明确范围和责任

针对社区实际,对社区党员进行如下分类并明确责任: 社区(含小区)干部党员。主要指社区居支两委班子成员、聘用人员、小区负责人中的党员。主要目标和责任:带头执行党委政府政策、路线、方针坚决,做到依法为民办实事;按照责任分工,认真履行岗位,做社区发展的主心骨,带头致富能力强;清正廉洁,树立党的干部在群众中的好形象。

在家从业党员。主要指在家从事生产、养殖、经商和务工人群中的党员。主要目标和责任:参与“定岗定责、联户帮带”活动,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能力强,做一方带头发家的典型;积极参加社区组织活动,为社区建设献言献策。

年老体弱党员。主要指年龄在60岁以上或长期患病不能参加正常生产劳动的党员和家庭有特殊困难的特困党员。主要目标和责任:大局意识强,自觉参加党员会议和力所能及的活动,与支部保持一致;对子女的教育和乡邻的影响效果好,做生活中的榜样;积极调处能解决的矛盾纠纷,维护一方稳定,减轻社区工作人员压力。

外出流动党员。主要指长期在外务工和经商的党员。主要目标和责任:持证参加活动好,主动办理交验《流动党员 活动证》,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经常与支部保持沟通联络,主动汇报思想状况;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处处做守法公民;支持家乡建设,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和致富门路,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

三、管理取得的成效

为做好社区党员分类目标管理工作,我们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认清形势,及时研究党员分类目标管理中的新问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区特别是农村社区党员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不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区相继建立了柑橘协会、蔬菜协会、养殖协会等经济合作组,这就要求打破原来以党支部为单位的“管理方式,在充分发挥党员特长的同时,引导新经济组织健康运行,帮助农民闯市场,增收致富;党员队伍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不适应。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新型农民党员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上。传统模式的组织设臵、线条粗放的分类要求和求高求全的目标任务,不利于发挥党组织的引导、服务功能,也不利于农民党员发挥作用。

(二)、抓住关键,解决党员分类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

1、打破传统地域界限,实现分类目标管理的网络化。适应社区群众组织形式的新变化,我们以镇为单位建立起跨社区、跨行业的分类目标管理网络,对农民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党员实行由镇党委统一部署、统一存档、统一考评和社区管理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方法。由党委和支部共同负责。为了保证党总(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不受影响,规定社区小区干部党员组织关系必须留在本地,其他党员的组织关系均可转入经济组织所在地党支部,同时接受所在社区支部领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在外出流动党员中,我们建立了经常联系汇报思想,结合对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对党员实行分类目标管理。外出务工党员想能接受所在地党支部的领导,明确传递信息和帮带其他村民外出的任务。

2、注重党员特长,突出分类目标管理的个性化。要充分发挥农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他们的特长。我们根据每个党员的潜能,注重用其所长,在能力指向方面提出较高要求,不求全责备。建立党员联户帮带责任制几年来,在党员致富能手的带领下,先后有1500多名群众摆脱了过去比较落后的生活状况,比如刘家坪社区的党员刘良志同志,利用自己的种菜经验带动一方群众育大棚种菜,三年之内就让近80户老百姓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3、强化群众参与,推进分类目标管理的民主化。在实施分类目标管理过程中,我们注意落实群众的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在类别划分、目标的制定和调整上,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在考评时吸收群众代表参加,把群众认可程度作为评价党员目标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得不到大多数群众认可的不能评先选优。对党员目标任务和考评结果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使对各类党员的评价更加公正科学,调动了党员和群众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三、注重实效性,切保党员分类目标管理的高质量

1、更新观念,在统一思想上求发展。深化农民党员分类目标管理,解决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认识问题至关重要。首先,要坚持用新的观念看待党员标准。要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把党员勤劳致富和带头致富作为衡量党员的主要标准。党员能够带头致富,就是贯彻落实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能够自觉发挥作用的就是好党员。其次,要坚持用新的观念看待党员的奉献精神,不要把无私奉献作为对农民党员的基本要求,特别是对于个人致富刚刚起步、帮扶能力不强的党员,要把带头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正确处理好党员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 党员发挥作用的能动性。我们在深化农民党员分类目标管理中充分体现了上述思想。

2、强化保证,在抓落实上下功夫。一是落实责任,明确了基层党支部的职责,基层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哪里出现问题,就追究哪里的责任。二是强化基础。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党员教育与分类目标管理相结合,加强对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科技知识等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为分类目标管理奠定思想基础和能力基础。

通过对党员进行分类目标管理,全镇有能力的1850名党员都划分了类别,并按实际情况确定了目标,较好地调动了他们发挥作用的积极性,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党组织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在以下几方面收到了较好效果:一是农民党员对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有了强烈的共识,都把勤劳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上项目增收和帮扶带动的主动性明显增强。二是农民群众对入党有了新的认识。通过深化农民党员分类目标管理,使广大农民群众对农民党员标准和党员发挥作用有了新的认识,进而对党的富民政策有了深刻的认识,入党积极性明显提高,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明显增加。三是激发了社区干部的工作干劲。由于分类目标管理把带头致富和集体增收作为考评社区干部党员的主要标准,与工作实绩挂钩,使干部的动力增强了,压力加大了,社区干部党员的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在群众中的威信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报告 篇5

创新农村党员管理机制

新形势下农村党建工作要积极探索农村党员管理模式,结合党员个人特点特长,对农村党员实行“特色分类”管理,进一步增强党员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村党员应对市场经济和建设新农村的能力。

注重分类,整合资源。依据农村党员的从事行业、地点、年龄等情况,以村党组织为单位将农村党员分为村组干部党员、技术型党员、外出流动党员和老年文体党员四类,在每类党员中设置党小组。村党组织结合党员个人意愿,将党员编入党小组,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档案。通过分类建组,使同一类别的党员都有了共同的话题,有效地促进了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能力,重在帮教。针对四种不同类型党员的特点,进行分类帮教。对村组党员干部帮“智”,采取外出参观、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集中培训,为其提高为民服务和经济发展能力;对技术型党员帮“扶”,采取观看电教片、实用技术讲座、远程教育等形式,组织学习政治理论和实用技术,为其提供技术和信息等;对外出流动党员帮“教”,采取组织有针对性的活动、定期联系等方式,对其进行思想帮“教”;对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党员帮“健”。组成文体性党员,组织有益身心健康的“棋艺大赛”“大秧歌”等文体活动。同 1

时,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党员的优势,进行互相帮教,达到信息、技术、项目等资源共享的效果。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报告 篇6

根据《党章》及相关规定,结合区委组织部工作实际,特制定党员分类管理积分制考核细则如下:

一、考核对象

本细则考核对象为区委组织部全体党员(包括帮助工作人员)。

二、党员分类

根据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岗位,将区委组织部全体党员划分为A、B、C、D四个类别进行积分制管理,即领导班子成员为A类,科级领导干部为B类,普通党员为C类,退休党员为D类。

三、积分分类

(一)共项积分(100分)

主要反映党员遵纪守法、履行基本义务等方面的情况。

1.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章和法律法规,服从组织安排,执行党的决定,遵守党的章程,积极完成党组织分配的工作(10分)。有违反情况的,扣10分;

2.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制度与自律相结合,明确办事程序、规范自身行为(10分)。有不严格落实,违反相关规定的,扣10分;

3.按时参加党组织“三会一课”及其他党内活动(20分)。无故缺席一次扣2分;

4.按时足额缴纳党费(20分)。不按标准或不按时交纳的,出现一次扣5分;

5.孝敬父母、爱护子女、邻里友善、互助和谐,情趣健康、生活乐观,远离黄赌徒(10分)。如有不良反映,经核查核实后,扣10分;

6.热情接待来访群众,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10分)。如有服务态度恶劣经查实的,出现一次扣2分;

7.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严格遵守《云南省组工干部“十必须、十不准”》(20分)。违反一条扣2分;

(二)分类积分(100分)

主要反映党员履行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完成等方面的情况。

A类党员积分

1.班子成员团结协作,相互配合,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和“三重一大”制度(20分)。不执行的一次扣5分;

2.对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及时安排落实,不推诿、扯皮(20分)。工作推进不力、敷衍了事,对单位造成严重影响的,一次扣20分;

3.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统筹安排部署分管工作(20分);分管工作出现严重失误受到区级及以上通报批评的,一次扣5分;

4.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参加讲党课等党内学习教育活动(20分)。不落实的扣20分;

5.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会议、培训、学习、志愿服务、文体宣传活动及扶贫等)(10分)。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

6.如实申报个人婚姻、房产、投资、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等重大事项(10分)。隐瞒不报的,扣10分。

B类党员积分

1.严格按照科室岗位职责和分工,制定本科室工作计划,并督促、检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完成分管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20分)。未及时完成一次扣5分;

2.工作认真负责,统筹协调科室中心工作、重点工作按时、有序推进(20分)。工作统筹协调不及时、推动不力,影响进度的,一次扣5分;

3.积极配合各科室完成部内各项工作任务,不推诿扯皮,不相互推脱(10分)。出现推诿扯皮、不配合工作的一次扣2分;

4.每个月至少撰写1篇信息及1篇网评文章(20分)。未完成的一次扣2分;

5.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会议、培训、学习、志愿服务、文体宣传活动及扶贫等(10分),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

6.如实申报个人婚姻、房产、投资、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等重大事项(10分)。隐瞒不报的,扣10分。

7.严格遵守部内各项规章制度(10分)。无故迟到或早退一次扣1分,不执行请销假制度等,一次扣1分;

C类党员积分

1.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业务工作(20分)。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一次扣5分;

2.工作认真负责,服从领导统一安排调度(20分)。不服从安排,推诿扯皮、相互推脱的,一次扣5分;

3.按时保质完成临时性工作任务(20分)。推动不力,出现拖延、失误的,一次扣5分;

4.每个月至少撰写1篇信息及2篇网评文章(20分)。未完成的一次扣2分;

5.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会议、培训、学习、志愿服务、文体宣传活动及扶贫等(10分),无故缺席一次扣1分;

6.严格遵守部内各项规章制度(10分)。无故迟到早退或不执行请销假制度的一次扣1分。

D类党员积分

1.在情况允许时,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20分)。无故不参加一次扣5分;

2.在情况允许时,每年至少通过口头、电话等形式向党组织汇报一次自己的生活学习思想动态(20分)。不汇报的扣20分;

3.支持单位各项工作,有问题及时反馈给单位,不无理上访、越级上访(20分)。出现无理上访、越级上访的扣20分;

4.在情况允许时,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志愿者服务、共驻共建、环境保护、文化建设等社会性活动(20分)。无故不参加的一次扣5分;

5.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热心帮扶困难群体,有组织的参加助困、助学、助残等慈善活动(20分)。无故不参加的一次扣5分。

(三)加分项

1.党员或党员家庭受到区属各部门表彰的每次计2分;受到区委、区政府及市级各部门表彰的每次计3分;受到市委、市政府及省级各部门表彰的每次计5分;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及相当于省级表彰的每次计10分。参加各级团体活动的,获得一等奖的参赛人员每人加5分,获得二等奖的参赛人员每人加3分,获得三等奖的参赛人员每人加2分。同一奖项按最高标准计分,不重复计分。

2.党建工作新闻、信息被《人民日报》、《求是》、《光明日报》和中组部《组工信息》、《组工通讯》、《党建研究》采用刊发的,1篇(条)加10分;被《中国组织人事报》、《云南日报》、《云岭先锋》杂志、《云南组工信息》、《云南组工通讯》、云南党建手机报等刊发的,1篇(条)加5分;被《昆明组工信息》、昆明组工微信、《昆明党建》采用的,1篇(条)加3分;党建工作新闻、信息、评论文章被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求是理论网、央广网、央视网、凤凰网等全国重点网站采用的,1篇(条)加2分。

3.课题研究报告或调研报告得到中组部刊发或转发的,每篇加10分,得到省委办公厅、省委组织部刊发或转发的,每篇加5分,得到市委办公厅、市委组织部刊发或转发的(不含),每篇加3分。

4.积极向党组织或单位提出合理性建议被采用的一次加2分;

5.参与社会公益性事业,参加助困、助残、助学等慈善活动的每次加2分;

6.其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经支委会研究酌情加分,最高不得超过5分。

(四)一票否决

1.本受行政拘留及以上处罚的;

2.本有犯罪行为的;

3.本受到党政纪律严重处分的;

4.六个月以上无正当理由不缴纳党费或不参加组织生活的;

5.参加邪教组织、非法活动的;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报告 篇7

关键词:PRCCAS报告,IFRS报告,损益表,审计

2009年11月9日, 财政部会计司、证监会会计部联合印发了《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业务试点工作方案》, 这是我国推动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从事H股企业审计, 促进两地会计行业双赢和资本市场共同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此举意味着自2010年年初开始, 香港证券交易所将允许内地会计师事务所为H股企业提供审计报告。这也就要求内地会计师事务所的广大审计人员不仅需要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编制CAS报告, 还须依据国际会计报告准则编制IFRS报告。但由于对国际会计报告准则普遍缺乏了解, 编制IFRS报告对很多审计人员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

一、损益表项目比较

我国2006年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及38项具体准则, 在内容上与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进行接轨, 并依照国际会计报告准则的结构进行编写。但与此同时,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保留了一些独具中国特色的会计处理规定, 体现在财务报表方面即为一些具体报表项目的不同。损益表项目的具体差异详见右表。

二、收入项目的重分类调整

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收入项目的重分类差异具体包括:

1.重分类营业税金及附加至营业收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与生产经营相关的税金在“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中单独列示。

而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 不单独列示营业税, 而是用以冲减“营业收入”。

重分类分录为:借:营业收入;贷:营业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2.重分类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至投资收益。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较之企业会计准则, 在损益表中增设了一个报表项目“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用以单独列示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除此之外, 国际会计报告准则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将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分别并入“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列示, 而是专门设置了“其他收入净额”项目进行体现。

因此, 应将企业会计准则的“投资收益”中属于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重分类出来。

重分类分录为:借:投资收益;贷: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其他收入净额 (实际分回股利部分及其他投资收益) 。

3.在IFRS下重分类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至其他收入净额。上述已提及, 国际会计报告准则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将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分别并入“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列示, 而是专门设置了“其他收入净额”项目进行体现。

因此, 应将企业会计准则的营业成本中的其他业务成本重分类出来。

重分类分录为:借:其他收入净额;贷: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 营业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4.在IFRS下重分类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至其他收入净额。上述已提及, 国际会计报告准则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将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分别并入“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列示, 而是专门设置了“其他收入净额”项目进行体现。

因此, 应将企业会计准则的营业收入中的其他业务收入重分类出来。

重分类分录为:借:营业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材料销售收入、———包装物出租收入、——运输劳务收入、———出租固定资产、———转让无形资产、——技术服务业务、———安装业务、———计量检测业务、———其他, 贷:其他收入净额。

5.重分类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至其他收入净额。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属于“财务费用”的范畴。而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 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应在“其他收入净额”报表项目中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财务费用———利息收入;贷:其他收入净额。

6.重分类补贴收入至其他收入净额。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补贴收入归属于“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的范畴。

而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 政府的补贴收入应在“其他收入净额”报表项目中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贷:其他收入净额。

7.重分类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至其他收入净额。企业会计准则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在损益表中单独列示。而国际会计报告准则将其归入“其他收入净额”中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贷:其他收入净额。

三、成本费用项目的重分类调整

1.重分类管理费用及营业外支出之存货盘亏、毁损及报废至营业成本。不同于企业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报告准则将管理费用及营业外支出中的存货盘亏、毁损及报废并入“营业成本”中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营业成本;贷:营业外支出———存货盘亏、毁损损失, 管理费用——存货盘亏及毁损。

2.重分类存货跌价损失至营业成本。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存货跌价损失应在“资产减值损失”中进行体现。

而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 存货跌价损失属于“营业成本”的范畴。

重分类分录为:借:营业成本;贷:资产减值损失———存货跌价损失。

3.重分类财务费用中的银行手续费及其他至管理费用。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金融机构手续费属于“财务费用”的范畴。

而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 银行手续费不属于“财务费用”, 而应在“管理费用”报表项目中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管理费用;贷:财务费用———银行手续费、———其他。

4.重分类从未分配利润提取之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至管理费用。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 从未分配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应在“管理费用”报表项目中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管理费用;贷: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5.重分类营业外支出明细至管理费用。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营业外支出, 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非常损失、盘亏损失、赔偿金、违约金及各种罚款支出、捐赠支出、学校经费、重组费用及其他支出等, 均应归属于“管理费用”报表项目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管理费用;贷:营业外支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非常损失、———盘亏损失、———赔偿金、违约金及各种罚款支出、———捐赠支出、———学校经费、———重组费用、———其他支出。

6.重分类营业外收入明细至管理费用。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营业外收入, 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捐赠利得、盘盈利得、罚款净收入、教育附加费返还、无法支付的款项、包装物押金等罚没收入及其他收入等, 均应归属于“管理费用”报表项目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捐赠利得、———盘盈利得、———罚款净收入、———教育附加费返还、———无法支付的款项、———包装物押金等罚没收入、———其他收入;贷:管理费用。

7.重分类财务费用之汇兑损益至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汇兑损益属于“财务费用”的范畴。而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 汇兑损益不属于“财务费用”, 而应在“营业外支出”报表项目中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贷:财务费用———汇兑损益。

8.在IFRS下确认股权分置改革费用。在国际会计报告准则中, 需从长期股权投资中确认股权分置改革的费用。

重分类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 年初未分配利润;贷:长期股权投资———股权分置改革。

9.重分类各项减值准备至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各项资产减值均应在“资产减值损失”中进行体现。

而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除存货跌价损失属于“营业成本”外, 其余各项减值准备均应在“营业外支出”报表项目中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营业外支出;贷:资产减值损失———坏账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投资性房地产减值损失、———固定资产减值损失、———在建工程减值损失、———工程物资减值损失、———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其他减值损失。

10.CAS下重分类计入资本公积的项目至当期损益。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接受捐赠的非现金资产准备应计入资本公积。

而在国际会计报告准则中, 上述项目应计入当期损益。

重分类分录为:借:资本公积———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贷:营业外支出, 年初未分配利润。

11.重分类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至营业外支出。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处置流动资产的利得及损失在“营业外收入”及“营业外支出”中分别进行列示。

而国际会计报告准则规定, 将上述流动资产处置损益的净额在“营业外支出”项目中统一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营业外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贷:营业外支出———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12.国际会计报告准则将盈余公积中的减免税转入冲减期初未分配利润。

重分类分录为:借:盈余公积———减免税转入;贷:期初未分配利润。

13.重分类提取法定公益金/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任意盈余公积至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企业会计准则中, 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任意盈余公积分别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法定公益金”、“提取储备基金”、“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项目中进行列示。

而国际会计报告准则中, 提取上述基金统一在“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报表项目中进行体现。

重分类分录为: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贷:提取法定公益金, 提取储备基金, 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党员分类管理工作报告 篇8

关键词:先锋模范作用;党员主体作用;树立典型

中图分类号:D2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78-02

在转型期各种思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逐渐呈现多元化格局。其一为教育战线的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其二一些负面现象使得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面临着新的考验,出现了“党员意识淡化,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模范作用不显、组织纪律缺失、义务责任弱化等现象。”[1]为此如何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已成为本系党建工作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对本系全体党员教师进行了先进性建设的专题调查,以便更深入地推进群众路线教育之先进性教育活动。

一、党员教师基本情况的分析

本人对全系党员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分析如下。

电子工程系共有教师45名,在职党员18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党员占全体教师45%。从文化程度分析,18名党员中都是本科及以上,研究生学历及以上占了44.4%。从党龄分析,只有一名党员是一年以下党龄,三名党员是2-5年党龄,十年以上党龄有4位,6-10年党龄的占了10位,党员的党龄比较合理。

在所调查的党员中,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并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有10位,占了55.6%;在公开课方面,市级以上公开课6位,占33.3%;在发表论文方面,展现两个极端,有的党员省级及以上有8篇以上,但是还有5位党员未发表任何文章。课题方面,有9人至今未参加过课题;在自身参与和指导学生竞赛方面参与的只有5位。调查说明本支部党员学历层次得到了很大提高。在自身的业务中积极进取,能很好发挥党员先进性,做好榜样。但是同时在论文、课题、技能竞赛方面存在两极分化严重,有部分党员并未积极参与,与先进性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二、党员教师自我认同度高

据统计,绝大部分党员认为自身所接触的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33.3%的党员认为发挥得很好。86.1%的党员认为自己在本职岗位上能尽到自己的义务,有97%的党员教师选择了“非常热爱教育工作”和“比较热爱教育工作”两项,86%的党员认为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说明总体上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观念较强。对先进性与党员身份之间的关系认识较理性,在内心能意识到学习对于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性。自我认同度高体现为以下两方面。

第一,理想信念牢固,能够牢记使命。从反馈的情况来看,广大党员教师认为要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坚定理想信念是必要的,有了准确理想信念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群众观点;对于党组织开展的活动,能够积极参与。对党组织交代的没有报酬又占时间的任务,76%的党员选择愉快接受。他们积极参与基层党组织的活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带动身边的教师钻研业务、积极进取,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尽到了党员义务。

第二,严格要求自己,业务追求与时俱进。大多数党员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热爱本职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教书育人,辛勤耕耘。他们能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在繁忙的工作间隙投身于教科研的探索,参加各类培训、进修,学习先进教育理念,拓展知识领域;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85.40%的党员教师致力于以生为本,提高教育教学效能;83.88%的为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掌握教育规律而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刻苦鉆研教学业务苦练基本功,严格要求自己的选项占到74.95%。

三、党员教师先进性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党员教师在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党员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些党员主体意识模糊。”[2]因为考评机制、个人思想认识等因素,部分党员教师的主体意识模糊,有得过且过、但求无过的现象,容易自我满足。在党组织没有明确要求时,有的党员表示不会主动思考,等组织安排。甚至个别对党组织安排的工作找借口推辞。有的党员定位不高,把自己等同于一般教师。

第二,有些党员存在重业务、轻政治的不良现象。表现对政治理论缺乏自觉性、主动性,注重业务工作,认为理论学习又空又虚,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您对待理论学习的态度时,有党员选择的是上面有硬性规定的学,没有的放一放,甚至有敷衍的现象。对理论学习的放松制约了部分党员理论素养、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影响先进性作用的发挥。

第三,有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表现不力。在既能提高自身业务,也能为学校添彩的一些方面,比如在发表论文,有5位党员未发表任何文章。课题方面,有9人至今未参加过课题;在参与技能竞赛和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方面只有5位党员参与,这几个方面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在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方面,较多地考虑了个人利益,缺少奉献精神;个别党员工作作风不够踏实,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批评和监督。以上这些问题虽然只发生在少数党员身上,但损害了党的良好形象。

以上几点对深入学习实践群众路线,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造成了影响。可喜的是我们的党员也认识到了自身的问题,认为在党员队伍中存在最突出的问题是理想信念动摇,不思进取。第二位就是工作能力欠缺,不能带头。并且针对没有很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原因做了回答,23.75%的认为党性修养不够,23.31%的认为学习意识淡薄,组织观念不强的占14.60%,宗旨意识模糊和工作效能偏低各占12.20%和10.46%。

进一步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是深入学习实践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党员教师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们每位党员教师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学习,增强党性,提高效能,服从大局。

四、推进党员教师先进性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深刻认识了当前电子工程系党员队伍总体状况和存在问题。根据本系实际,针对存在问题,我们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

(一)转变观念,加强教育,这是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基础

在调查党员身份与先进性的关系看法时,有一位党员没有选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保持和增强先进性,其他党员都意识到了只有不断保持学习,才能保持先进性。保持党员先进性,关键是加强教育,不断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加强教育的关键则需要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学习的内容要有助于转变观念。在了解需求、明确导向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组织学习理论,特别是马列主义哲学、辩证法以及时事政策等,切实增强教育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注重分类施教,据入党时间的长短、工作岗位的性质,分类开展学习,切实提升学习的针对性。转变学习形式,有助于主动性的提高,由被动向主动参与式转换,增强学习动力,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可以精心设计载体,开辟党员论坛,开展学习竞赛,组织由理论走向实践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效用。如提倡为教育献计,开展扶贫帮困,推动教学攻坚等,引导党员教师将学习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渗透在自己的工作和处世,从而更好地发挥先进性。

(二)树立典型,强化考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树立典型、强化考核是加强先进性教育的有效措施。创新方法,改进考核评议,认真而富有创建性地推行党员积分考核制度;挖掘典型,开展“优秀共产党员”评比活动,发挥示范效应。在前面所讲党员论坛基础上,遴选出师德高尚、敬业奉献、业务精湛,在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党员,将他们的事迹形成演讲材料,系支部组织教师党员先进事迹报告会,开展全体教师向身边的优秀党员学习活动。

在民主生活会上,营造宽松氛围,让党员相互之间开展批评,结合单位实际和自身的思想、作风方面的实际,既要分析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也要从人生观、价值观上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找到问题根源,明确努力方向,认真整改、解决问题,达到实效。

(三)牢固确立党员教师的主体地位

党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党员的主體地位,这是党建思想的基本原则,是加强先进性建设的根本所在。首先要明确党员教师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是发挥先进性的关键因素。基层党组织要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提高党员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采取有效措施改进他们的职业倦怠,重塑其职业理想,并形成对其主体地位的公平、公正的评价考核体系,鼓励他们在管理、教育、服务育人中发挥主体作用,帮助他们提升管理、教育、服务育人的素养和水平。

(四)开展研讨活动彰显党员教师精神

基层党支部要积极组织党员教师学习群众路线相关理论。通过学习会、报告会、党课、论坛等形式,深刻领会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并联系教育实际,开展“彰显党员教师精神”的活动,提炼出党员教师应具有的时代精神、工作精神、争先精神,用典型事迹感染党员,营造积极进取、争先创优的工作氛围。

总之,学习群众路线精神,践行群众路线的要求,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建的永恒主题,不断丰富内涵、刷新思路。只有有效发挥出党员教师的主体作用,才能成为教育事业的真正主人翁,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参考文献:

[1]祝信勤.必须正视党员意识淡化问题[J].求实,2006(9):28.

上一篇: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意义下一篇:开心的端午节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