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晨出发的抒情散文(精选4篇)
从清晨出发的抒情散文 篇1
从清晨出发的抒情散文
每当清晨醒来,我不是先看看挂在墙上的石英钟几点了,就是往窗外望去,看看太阳是否升起来了,这已是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无论时钟几时,还是太阳是否跃出地平线,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天,一个不同于往日的开始。世界万事万物都有个开端,我们通常以天计算的时间也是这样,我们常常把早晨作为一天的开始。
人们往往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城乡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夏季里,当城里人还在睡懒觉时,农村人已经迎着初升的太阳走向了田野,开始了他们新一天的繁忙劳作。当然,这不是绝对的。例如城里早市那些摆摊的人们,在太阳没升起来的时候,甚至凌晨两三点钟就来到了早市,比乡下那些起早下地的农民还要早。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是的,对于那些与时间赛跑的人们来说,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失不再来,必须争分夺秒去抢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完成无限的创造,做走在时间前面的人。在时间的记录里,给世界和未来留下一些值得留下的东西。
对于我来说,每天清晨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远望从东方地平线上喷薄欲出的红日,看见那金光万道的辉煌,给人以朝气蓬勃、生机无限的感觉,给人以温暖和奋发向上的力量。我情不自禁地张开双臂,去迎接冉冉升起的.太阳,她冲破所有的阴暗,给人间带来了无限光明和勃勃生机。这时的我,告别了昨日的疲惫和困倦,感到神清气爽,浑身仿佛充满了无穷力量。于是我迈开大步,投入到松花江畔晨练的人群中。
清晨江边的空气格外新鲜,吸进一口,清新中透出点点甜。边走边向树木花草们望去,只见晶莹的露珠在树叶和花草上闪烁着,并随着晨风不时滚动着,有些摇摇欲坠。朝阳透过空气照射到树叶上、绿地边、甬道旁,到处都散发着阳光的气息,也好像同时散发出鼓舞人心的气息。
每当清晨,我好像在读一部书,又翻开了新的一页。那里面有我不断探询的知识宝藏,也有我时时寻觅的人生答案,更有我许许多多美好的追求。
每当清晨,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我就想既然太阳公公都能起的这么早,我也要早早起来,不迟到,勤奋学习,争取学有所成。在步行去学校读书的那些年,我真的从来没迟到过,早早参加早自习,因此得到老师的表扬。
每当清晨,从乡村学堂走进城市学校的我,开始了每天早晨的早操和跑步训练。冬天早晨的5点,天刚蒙蒙亮,随着起床的铃声,我一骨碌从热被窝爬出来,奔向寒冷的室外,和全班同学向松花江边跑步前进,还在酣睡的城市被我们呼通呼通的脚步声惊醒。那时真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那时学校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也是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需要。由于青春期的体育锻炼,现在每天还能步行十余里,不感觉到累。应该感谢那时学校在清晨组织的跑步训练。
一到星期六或星期天的清晨,从课堂里解放了的我会早早起床,或翻阅以前没有读完的书,或提前来到图书馆和阅览室,等候开门,好借阅新书。新书一旦到手,如获至宝,如饥似渴,津津有味地从清晨一直读到黄昏,有时甚至读到寝室熄灯。从那些苦读寒窗的清晨,我收获了许多,不但懂得许多知识乃至做人的道理,而且养成了爱好读书的好习惯,一直延续至今,同时也为我毕生坚持写作创造了条件。
在我人生履历中,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每当清晨,我跟在马拉犁杖后面撒下第一颗种子的时候,每当清晨,我和农民一道扛着锄头或手握着镰刀奔向广阔田野的时候,平凡中我体会到不平凡的味道。那时接受再教育的我和当地农民一样过着“早晨三点半,晚上看不见”的日子,用勤劳的双手、浑浊的汗水,为国家生产粮食。可以说我第一次同农民一起创造财富时,正是从那个清晨开始的。
清晨,是我们人生的开始,也是我们每个人创造人间奇迹的开端。许许多多新生命都是从清晨诞生的,不是吗?在清晨阳光的作用下,万物开始生长,不断涌现我们倾慕的良辰美景。人们常说:一日难再晨。珍惜清晨吧,让我们再次从清晨出发!
从清晨出发的抒情散文 篇2
这种诗与论的结合,使任蒙的散文呈现出两方面的艺术特色,一个是源于诗性的想象力,这一点已在不少评论家的笔下成为共识。他将诗性、文采、史述、思想融为一体,是俯拾即是的奇思妙想,是一触即发的飞扬灵感。比如“海洋的呼吸有多深,它的浪就有多高”(《穿越台湾海峡》);比如说长城“像一道高高挥舞的粗大鞭影,千百回抽打过我们的民族,最后沉沉地落在这块土地的脊背上”(《登临长城》)。我们认定任蒙散文的诗性特征,就是因为其文本中不乏这类诗的描绘、诗的意象和诗的质感。
诗意的想象,也使任蒙的散文书写能够从现场出发,将读者带进一个个古老的历史场景。他写昭君告别故里的时刻:“在村边的响滩渡口,昭君朝着她的父母挥挥手,朝着乡亲们挥挥手,朝着延绵不断的大山挥挥手,她要上路了。乡亲们看着她挥动着瘦小纤细的手,好像突然想起:她还是一个孩子!”作者想象的这个遥远画面,曾经使有的评论家产生过“强烈的文化震撼”。
文化散文必须从现场出发,是任蒙的一贯主张。但他深知这不过是一个艺术途径,只有深刻的史识和凝重的思想,才是文化散文的价值取向。这种艺术追求使任蒙的散文有了另一个特色,即由“论”而来的思想力。
著名评论家黄曼君生前称任蒙散文“是诗、史、思的结晶”,主要是指他把现实和历史、现代与传统、山水与人文等关系处理得很到位,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其思辨力量。他把发掘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不朽精神,作为其散文创造的一项重要使命。走进任蒙的散文艺术世界,我们领略的是历史画面的想象性回放和对现实图景诗意的摹写,是一系列的叩问、追溯和诘问,是一系列的议论、阐释和解说,是一系列的对话与交锋,是理性与哲辨的熠熠光亮。
在《草堂朝圣》一文中,任蒙不但很快把读者领入了一个颇富现场氛围的杜甫时代,而且由草堂而追问:“在中国古代巨星闪烁的诗歌天空,为何唯有杜甫身后拥有这等规模、这等影响的纪念性建筑,享尽如此哀荣?”任蒙的答案是:“很少人能像杜甫这样,至死不渝地以天下为怀,更没有人能够像他那样以诗笔写历史,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直接地抒发人民的心声,以至千余年后还可以从他的诗中读出诗人与人民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至真情感。”这里,任蒙对杜甫精神的认知,也抵达了一种新的深度:“他以自己全部生命,自塑了一个集知识分子的可贵良知与儒家文化精神于一体的大师形象,成为几千年间不可多得的精神象征。”他从杜甫身上找到了一种永恒,那就是与人民共呼吸,生死与共。同时,任蒙通过杜甫的历史影响,以散文家的文化眼光彰显了文化精神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历史链条:即文化伟人的生命痕迹,“由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崇仰和追随,他们的足迹不断被放大,并在那些地方形成了文化堆积,形成了一处处光照千秋的精神宝库”(《拜杜公祠》)。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历史识见,任蒙在散文中流露着对文化伟人深深的崇敬情怀。比如李白,比如黄庭坚,比如苏氏父子,还有天一阁的创始人范钦和他的一代代子孙们。写到范氏家族,任蒙以“叩谢”来表达他的虔敬之情,他认为我们世世代代都应该感谢他们“对文化坚守的原动力”和“强烈的文化良知”(《清晨,叩谢天一阁》)。从另一个意义上说,任蒙的“叩谢”就是一种赓续,就是赓续民族的希望。
任蒙散文的思想分量,很大程度上出自他的文化批判意识。他始终立足于我们时代的文化背景,认为当今散文更需要立意高远的主题,更需要沉雄而庄重的艺术气象,更需要广阔深远的艺术超越,尤其是以历史为书写对象的所谓大散文,更要表现出大气硬朗的艺术风度,表现出独立的思想性和鲜明的批判意识,表达具有现实理性的文化关怀和人文追求。“漫长的时间使腐朽化作了神奇,而我们通过神奇更透彻地看到了腐朽”(《放映马王堆》)。他就是这样在历史与现实的宽广时空里纵横捭阖,追求深层思辨的文化批判。
因而,任蒙的历史情结,远不是停留在对先贤文化创造的敬重上,而是力求对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表达出人所未言的见解。比如对家喻户晓的白居易,任蒙写他,当然不在于肯定他“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他贴近社会现实,关注百姓苦痛的杰出创作,而是要让我们看到封建制度为天下士人设定的人生轨道是充满凶险的,是极其狭窄和残酷的,看到白居易之所以能够实现“人生理想与个人命运的完整结合”,是其人格中具有典型的两面性,如他晚年创作了大量的狎妓作品,展示了“彻彻底底的醉生梦死和颓废堕落”。任蒙试图通过白居易为官为文都取得巨大成功,并且在仕途上比较顺利这种极其罕见的“个例”,让我们更深地认识封建史上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制度的关系实质,从一个幸运者的“成功人生”去反观几千年间一个社会主流群体的共同命运。
坚持人民性,是任蒙衡量历史、臧否人物的一个重要尺度,也是他展开文化批判的一个根本立足点。因此,任蒙认为朱元璋按照皇陵规制为自己的祖宗造陵荒唐至极,他游览苏北的明祖陵,看到的是历史的怪异、权力的疯狂以及极限的权力对人性的扭曲。他由此而生感慨,“真正从社会体制上摆脱荒诞,要比思维和观念上的觉醒更为不易!”(《昏黄午后的明祖陵》)。任蒙来到西汉末年王匡王凤起义的绿林山,不禁再三追问历史为什么总是这样?为什么每次都要迂回到绿林之麓?“从一个绿林走向下一个绿林,下一个绿林的前方还是绿林。”这里,他没有简单地重述官逼民反的政治现象总是伴随着荒诞的君主制度周期性地反复出现,而是形象地引导读者去领会绿林山脉对于中国历史的诠释意义。他还写道:“绿林,成了封建历史无法走完的里程标记,成了封建统治无法摆脱的怪圈轮回的一种最可怕、最醒目的转折符号。”任蒙这篇《绿林之光》以文学方式揭示漫长历史的荒诞轨迹,也使我们面对他笔下这座并不高大的历史名山陡增了几分感喟。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读任蒙散文,自始至终都感觉到有一种恢宏大气鼓荡于胸际,总有一种风驰千里的如飞快意。正如不久前他获得“全国孙犁散文奖”大奖时给他的《颁奖辞》所评价的那样:“他以深邃的鉴史眼光、凝重的忧患意识和恢宏的书写气势,在传统寻根与现代认同之间探寻真相,感悟生命,并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亘古兴衰,历史沧桑,山河变迁,现实经纬,经他的酣畅笔力化作了一道道气象万千、诗意沛然的人文风景。无论是黄钟大吕的磅礴长调,还是言近旨远的精粹短歌,都使他站在了一个‘天、地、人、文’浑然交融、厚积薄发的写作高度。”任蒙散文正以其文化和思想品位,不断得到学界和读者的认同。
从清晨出发的抒情散文 篇3
穿过季节的风,我看到了童年的自己,正衔着桃花出发,脚下是青草的碧绿,发上是柔和的阳光。婉转的牧笛声从身边响起,彩蝶飞起飞落。翅动的瞬间打湿了我的花布鞋,那是妈妈新做的花布鞋,上面绣满了花的颜色。
我看到了你的笑脸,正穿过冬的寒靠近,你说,谢谢你的到来,你用色彩告诉了我心的快乐。你的快乐,是我的绽放么?一朵花的开放是根的力量,我的开放是你躯体的璀璨。
掬一杯清水在手,滴落的是雨珠的晶莹;噙一枚柳叶在口,吟唱的是婉转的鸟鸣。春的味道是风的味道,风的味道是雨的飘零,而风雨中的我,正盛开在你的指尖,如画似景。
远处跑来的孩子,像极了小时候的你,跌跌绊绊踉踉跄跄,灵动的眼睛充满了对万物的惊奇——为什么花开,为什么鸟飞,为什么春有七彩,为什么溪水向东不向西?我知道,这是大自然的秘密,但是不告诉你。
我是你的花,你是我的根。我是你额角的一点淡红,是绿叶里的一点奇迹;你是我的源泉,是给我娇艳和美丽的动力。
沿着你的手臂出发,爬满你的全身。当第一抹粉红出现,我的志向已经填满胸膛,我要让你的枝杈涂满红晕,如清早的霞,如落日的晖。我要让你的全身弥满春光,成为田野最盈人的灿烂,最美的流连。我要让粉红的瓣、金色的蕊、淡绿的芯,瓣下的一丝绿都成为你的骄傲,成为你秋后的甜美。我要让那枚未来的果子清香迷人,果蒂的红晕成为你不舍的情份。
春的季节是攀爬的季节。在适当的地方发芽,在温暖的地方开花。风信子是我的讯息,阳光是我的追随。我用你血管里的雨露浸湿脸颊,修理红妆;用你枝头的柔软开满烂漫,长满碧绿。你越发健壮的躯干,褐色之间透着绿意,那是我展开的笑声中呐喊出来的奇迹。
蝶来了。它展开宽大的翅膀在我的身边飞舞,像极了绽开的花。你告诉我,远离它,因为它不是我的朋友,而是我的敌人;蜂来了,带来了警戒的黑黄和毒芒,扇动的翅膀像起舞的风,你说,好好感谢它,因为有它的辛勤才有我的收获。
快乐,如枝头的风,伴随着清脆的鸟鸣,伴随着蜂的翅动在我身边萦绕。
衔着桃花出发,是你冬日的心愿,是我心头的期盼。有花才会有果,有果才会彰显生的光泽。这是你的梦想,也是我的向往。在春风里出发,朝着辉煌的季节行进,纵有风雨,我们也会披荆斩棘,一路向前。
这是一种味道,是我望你时的一点执着。我带了你的梦想出发,带了我的向往前行。我要为生命唱响一首歌,点亮一丝希望,做一次别人看来稀奇古怪的癫狂。
月末的日子,我淋了一身的雨,打湿的花萼下有了豆大的果。我的欣喜不用说,你的欣喜是我跳动的脉博。这是春的果,夏的果,爱的果。
当一地的碎红被烈风击落,飘零的不是我的心而是世纪的风。我的心留在了你的枝杈上,像琉璃一样绚妙。果,是我的一点心情,饱满而丰盈。这便是我衔着桃花出发的目的,也是我一生的永恒。
沉淀下来的才是美好,能够沉淀下来的,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木沉淀成碳,碳沉淀成钻。钻发出迷人的光,有着比太阳更绚丽的颜色。沉淀的结果,是日月的精华。
当桃红的瓣成为飘落的梦,我盼你在果心里入眠。
衔着桃花出发,笑看岁月的过往。我永远是那一抹粉红,那一抹恬淡,是你心头的不舍,是流淌在你血液里的喜悦。就让思绪在风雨中漫步,就让思念在缠绵中前行。衔着桃花的日子,果,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
伏倒在你的脚下,任风吹起我的涟漪、我的精彩、我的粉红。没有泪流,没有落寞,没有岁月过往后的残缺,你永远是我的向往、我的菩提、我粉色的梦。我在你的梦里开花,你在我的梦里结果。
你是我的根,我是你的花。根与花相连,颤动的是脉。落下的碎红,是你的思恋我的心动。雨来的时候,它会化作春泥钻入你的脚下。不为离开,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相聚。
衔着桃花出发,在与你执手的季节,我没有看到离别。我的粉红我的精彩,只是艳丽的外壳虚无的表象。不必为外壳和表象叹息,在你的身体里,幻化成泥的我已经成为另一种精彩另一种绚丽。我的粉红你的深褐,会在夏天发芽,在秋天落果,在冬天凝练。这就是大自然的秘密,是为什么花开,为什么鸟飞,为什么春有七彩,为什么溪水向东不向西的答案。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抒情散文 篇4
她时不时地在寻找,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清澈的,敢于挑战理想与现实的美好篇章。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既非胡编乱意的不暇猜想,也非不加思索,盲目顺从的机械游荡,而是经过理性加工了的实践主张,这样活着不累吗?忽觉那份宁静,舒畅,悠闲,垂钓才更让人向往。人若老实的活着,何苦有迷茫,难道庸人是非多,才会常惆怅。
消失了很简单,我们往往不能选择生的权利,但可选择死的自由,世间之事,绝非苦苦追求,也不是代代经验永续传递,人只是一生灵,会错过,会常歌,可惜大地不属你我,只是曾经来过,偏偏不放秋波,这也许就是不舍,既来之,则安之,安抚苦命人罢了,叫人坚强。
面对何以躲脱,凭什么必须面对,何说逃避千错,路由人走,方向皆靠自己掌握,获悉轻松之路本就没错,何须屹立吃苦最多,方要懂得,灵魂皆被寄托。
死亡仅是一种形式,又称理想准则,忘掉一切很难,可解脱很容易,就在瞬间,能看清这点,实在欣慰,没经过千辛万苦的思想挣扎,怎会有彻底必死的决心,信念由心生,当那颗已经濒临沉寂,落寞,伤感,惆怅的心无处安放时,就应让它冷藏在云雾缭绕的深山中,如若不然,即可消失在地平线,不愿更不想承认曾经来过,来的突然,去的简单。
生不愿留下什么,死更不愿带走什么,只要伏身一跃,只要稍微一点勇气,就会找到心灵的救济,找到理想的殿堂,可多少人就是在只要这两个字中度过了一生,尽管默默无闻,尽管忙忙碌碌,可大多数人都坚持了,可悲吗?是可恨,恨那些看透一切却假装坚强的人,生活多么艰难,大家都懂,偏偏要逆来顺受吗?这就是人类,战胜不了自我,却要自欺欺人。
无可奈何的选择镇静,没有骨气的乞求可怜。装,到最后还不是受伤,慢慢,伤多了,就习惯了,这和犯罪有何区别,只是一方伤害他人,一方伤害自己罢了,难道他人就尊贵,自己就微不足道吗?
【从清晨出发的抒情散文】推荐阅读:
从脚下出发作文600字 从脚下出发作文07-17
从问题出发08-26
工具型网站的体验设计――从广告平台出发10-27
作文教学从实践出发05-27
丁立梅:从春天出发10-16
从工作动机出发谈企业管理的有效激励10-24
从梦想出发优秀作文10-15
清晨一隅心情散文10-21
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