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社区促进项目

2025-01-10

安全社区促进项目(精选5篇)

安全社区促进项目 篇1

晋煤集团自2011年5月19日启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以来, 经过2年多的扎实推进, 2013年6月所辖10个社区顺利通过全国安全社区建设促进中心现场评定, 7月17日全国安全社区综合审定委员会审定并通过, 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授权, 国家职业健康协会以中安健协文字[2013]25号公告命名山西晋煤集团社区为“全国安全社区”。

帮教转化“过九关”亲情感化“触根源”

凤凰山矿作为晋煤集团煤炭主力生产矿井, 由于受地质环境的影响, 加之井下职工文化程度较低, 安全意识和技能相对薄弱, 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 给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为此, 该矿在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中, 重点研究了井下一线员工违章后“怕丢票子”“怕丢面子”“怕家人知道”“怕麻烦”的“四怕”心理, 精心设计了“安全帮教过九关”促进项目, 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措施,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安全不放心人“过九关”

首先, 高度关注井下一线员工9个重点时段 (上下班前后、倒班前后、领薪前后、工作面搬家和条件变化前后、节假日前后、喜事悲事前后、发生口角前后、探亲前后、受表扬或批评前后) 和9类表现 (不懂安全知识的糊涂人、违章蛮干的鲁莽人、新婚前后的甜蜜人、图省事怕麻烦的懒惰人、休班探亲归来的疲劳人、受了处罚的情绪人、满不在乎的麻痹人、丢三落四的粗心人、心事重重的沉闷人) , 密切关注其有无不良情绪或反常现象, 细致摸排, 确定“安全不放心人”。

安全不放心人

其次, 对“安全不放心人”严格“过九关”:第一关, 认定“安全不放心人”, 收缴安全资格证, 不允许上岗作业, 让家属陪同缴纳安全抵押, 发动家属做亲人的安全思想工作。第二关, 进行自我反省思过。根据规则制度和违章情况, 督促违章人员静心思考“怎么违章了?下回要注意什么?”, 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第三关, 强制性脱产安全培训。由家属陪同看事故警示片, 让家属理解亲人的不易, 做好贤内助。第四关, 井口累计服务2 h以上。让“安全不放心人”感到丢面子, 进一步触动心灵, 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第五关, “安全不放心人”单位、本单位领导、社区居委会、包队人员、人事劳资等部门对其进行“五谈五帮”, 一起算经济账, 算健康账。第六关, 到医院陪侍工伤人员一天。帮工伤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感受工伤所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接受再教育。第七关, 安全不放心人复工之后, 跟踪帮教半年, 观察其思想变化和工作变化。第八关, 电视讲评。让安全不放心人不要淡忘曾经的违章, 通过到电视台讲评, 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 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第九关, 把主动查处规定隐患条数作为“安全不放心人”必须要完成的任务。通过查处隐患, 影响和带动更多的职工主动消除隐患, 共同搞好安全。

井口认亲“触根源”

开展女工家属“井口认亲”活动。在职工不知情的情况下, 组织家属在职工上井时到井口认亲, 使家属感受到井下工作的辛苦, 达到“全家总动员, 岗位保安全”的目标, 实现双向教育。举办安全不放心人“安全为了谁”主题演讲会。“安全不放心人”讲述自身违章、帮教、转变的历程, 以自己的违章经历、心理的转变历程、感人至深的肺腑之言对所有人员进行感化教育。举办以“用我的心握你的手”为主题的女工家属安全协管亲情感化会。以亲情感化为主线, 工亡家属及子女用自己的切肤之痛起到了亲情感化促安全的作用。

安全帮教工作反思总结会

成庄矿女工送温暖活动

矿嫂为矿工献爱心

矿嫂井口爱心服务

帮教、教育齐管控

完善“安全不放心人”帮教流程, 将帮教相关部门、包队科室人员的电话印制到手册上, 实现预约帮教, 避免了耽误帮教时间和跟踪帮教不到位的现象发生, 使得帮教工作实现规范化。要求安全不放心人主动查找隐患, 必须到井口工作站填写记录, 避免了弄虚作假现象。增加帮教转化工作季度评比奖励, 根据违章下降率和基础工作考核打分排队, 开辟“安全不放心人”帮教转化工作阵地, 所有帮教情况一律录入网站进行公示, 奖罚兑现。

最后, 大力推行“死亡事故五因素” (作业环境、人为过失、习惯性违章、不正常事件、人员伤亡) 多米诺骨牌演示教育法, 录入电子书全过程教育, 进行“零缺陷、零失误、零三违、零事故”班前职工思想动态管控, “安全不放心人”帮教录像承诺, 对“安全不放心人”送《生命安全危险威胁通知书》, 家访后, 督促夫妻双方进行安全讲评表态, 切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强化安全重点干预解决安全短板软肋

成庄矿作为晋煤集团下辖一座主力矿井, 重点针对矿井安全长周期后部分员工滋生的骄傲自满、麻痹松懈思想, 以及部分关键岗位人员工作作风不扎实、履职意识不到位和岗位操作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行为不规范等问题, 围绕“最大限度降低和预防事故与伤害”的目标要求, 通过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督察”“严重三违人员安全帮教”“女工家属安全协管”3项有效的干预措施, 促使员工提高安全意识, 规范行为养成, 实现由“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最大限度地降低“人”的不安全因素, 有效地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 助推矿井不断实现安全生产长周期。

安全生产责任制督察

为了强化“三员两长” (安检员、瓦检员、验收员、区队长、班组长) 等井下现场关键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履职意识, 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督察干预。坚持每月开展不少于8次的井上下督察活动, 覆盖到井下所有采掘头面, 重点对“三员两长”的在岗情况和履职情况进行全面细致地督察, 并做到每月有小结、有考核、有通报, 狠抓不落实的事, 追究不落实的人, 极大地强化了井下“三员两长”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履职意识和安全责任意识, 为消除重大隐患和事故起到了重要的“把关”作用, 规范重要岗位人员行为养成。

“三违”人员安全帮教

针对“三违”现象频发安全管理中的“短板”问题, 探索实施了“三帮五谈六关五化”严重“三违”人员安全帮教干预措施, 通过“一站式”的集体帮教模式, 促使严重“三违”人员真正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违章的严重性, 实现自我教育、自主保安, 自觉从违章人员转化为生产先进。实施严重三违人员安全帮教干预措施, 解决短板问题, 规范“不放心人”行为养成。

细化帮教流程, 增加了事故案例教育, 让违章人员身临其境地去感受违章操作的严重后果;帮助三违人员算“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名誉账、健康账、良心账、法律账”——“安全七笔账”, 让违章人员清楚自己的得失, 能够自觉自愿地按章作业, 远离违章;让违章人员个人谈感受、丢面子, 真正转变观念。

实现安全帮教形象化、生动化。总结帮教转化经验汇编形成《安全帮教成功案例选》, 发放到各单位, 让大家交流学习安全帮教的好经验、好做法。并以帮教成功案例为蓝本, 以安检科事故组发生的故事为原型, 组织业余文工团演员精心编排了《安全系列短剧》, 以“矿工演、演矿工”的形式, 让广大员工家属在诙谐幽默、寓意深刻的舞台短剧中, 感受到了“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深刻道理。

兑现承诺, 组织召开安全帮教工作总结反思会, 为符合条件的“三违”转化人员返还“安全承诺抵押金”, 使三违转化人员从心灵上得到触动。对安全帮教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表彰奖励别出心裁, 不发奖金、奖品, 而是颁发《珍惜工作不抱怨》《如何做好现代班组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等教育意义的书籍, 变物质奖励为精神奖励、知识奖励, 让书中的知识教会员工做人、做事的态度和道理, 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 自觉地认同管理、参与管理。

女工家属安全协管

以矿嫂爱心服务站为依托, 积极开展送温暖、嘱安全活动。每天坚持送咖啡、热茶, 常年坚持为下井职工缝补衣服、钉扣子, 做到了冬送温暖、夏送清凉, 节日送慰问, 全年亲情活动不断线。

以矿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为重, 打破常规, 贴心服务。女工家属打破常规, 深入边远井区队组开展“深夜零点班”和“凌晨6点班”的送温暖活动, 为井下队组送去关心、加油鼓劲。通过送上感人至深的“安全家书”“亲情卡”, 为区队制作“亲情栏”, 开展协管员入户走访, 为井下员工过有特殊意义的生日, 开展“一对一”亲情服务调查摸底等, 以“心贴心、面对面、实打实”的行动, 发挥温情暖化、亲情感化的激励作用。

充分发挥女工家属参与矿井安全管理、服务安全生产的积极作用, 筑牢安全生产第二道防线, 实施了女工安全协管干预措施, 引导全矿女工家属吹好安全枕边风, 当好安全贤内助, 做好安全防护兵, 以亲情化、温情化的服务活动, 促使职工提高自主保安意识, 把正规操作变成自觉行动。

安全社区促进项目 篇2

浦东新区惠南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曹印龙

一、实验背景

家庭教育社区化,已经成为上海社区教育新的增长点,城市区域内的社区家庭教育及其指导工作早已蓬勃开展,以社区为依托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场所的普遍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管理的统筹性、教育参与的群众性等诸多特性的价值与意义正日益凸现,这是传统的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所不具备的优势。

惠南镇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隅农村地区,有29个行政村,21个居委。多年来虽然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活动蓬勃开展,但仅在传统的老年教育、离地农民职技培训、成人学历教育等范畴,不太涉及农村家庭教育领域。所以相对城区的社区而言,我镇农村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网络运行机制和统筹的教育资源支撑与保证,显得比较薄弱。

2011年,我们申报了《促进农村家庭教育社区化》的实验项目,并根据惠南镇实际情况确定了点面结合,循序渐进,多方连动、逐步推进的实验思路,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有效推进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提升农村家长的教育素质,提升农村社区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藉此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促进家庭和睦、社区和谐稳定。

二、实验目标

1、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家庭建设,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提高大教育规律认识水平,使家庭教育成为政府公共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合理开发与配置区域教育资源,创建家庭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协调、推动社会各界优化家庭教育和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3、对家长学校课程进行规划和开发,家长学校活动经常化,内容科学化,形式多样化,收效显著化。

4、编写家庭教育专业化教材,培训一批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大面积改善农村家庭育人环境。

三、实验内容

1、镇党委、政府协调,妇联、关工委和青保办牵头,以社区学校为依托,合理开发与配置区域教育资源,提高社区对家庭教育的宏观指导与管理水平。

2、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大教育资源,与家庭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和中小学、幼儿园相配合,对家长学校课程进行规划和开发;对普通学校班主任进行“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有效地提高班主任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培训家庭教育专业人才,组建100名“家庭教育志愿者”,充分利用实验相关成果,大面积地开展家庭教育个案指导,实现家庭教育多元化和多样性。

4、对现代农村家庭教育个案跟踪、对学习型家庭进一步建设等进行实验,大面积改善家庭育人环境,推进农村家庭教育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5、编写家庭教育专业化培训教材,实施家庭教育评估体系、制定社区家庭教育发展战略。

四、实验方法

1、文献检索法:针对课题实验需要,组织课题组成员专题学习,寻找理论支撑。

2、抽样调查法:观察、访谈、问卷,主要是问卷调查法。

3、个案指导法:下基层,从家教成功案例总结经验,针对问题家庭进行介入指导。

4、行动研究法:侧重动态研究和质的研究,边研究边干预,以促使家长和孩子进步、解决其实际问题为目标。

五、实施过程

(一)实验项目的启动:(2011年4月)

1、成立实验项目领导(指导)小组、实验项目工作小组。

2、召开实验项目领导(指导)小组会议,研究、制订实验项目设计方案。

3、聘请区社区教育专家对方案进行指导。

4、召开实验工作小组会议,学习本项目设计方案,部署实验项目具体工作和要求。

5、政府财政预算内保证社区教育经费,学校统筹安排,落实实验项目的经费保障。

6、工作小组进行调研,开展相关问卷调查,做出调研分析报告:(1)家长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调查。

在家长了解或获得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原有途径调查中获悉,通过与其他家长交流获得教育知识技能的占75%,通过老辈传授的占48%,通过报刊、影视、网络传媒途径获得的分别达到47%、43%、32%,通过社区辅导途径的只占到22%。家长对子女在校情况的了解途径,主要是通过学校家长会,其次是通过问子女自己;有37%的家长认为家长会好告状使家长没面子,22%的家长认为家长会没有 内容没有用,18%的家长认为家长会只通报学习成绩从来不涉及子女其他方面。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到农村家长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是比较陈旧的、狭窄的,社区化的途径尚需跟进。

(2)村居委家庭教育指导组织、教育资源现状的调查。

下发调查表50份,回收有效问卷49份,占98%。21个居委,除了不定期进行家教指导活动外,相应的有部分青少年活动场所和设施;29个村委除了教育干部一人挂帅教育外,则少有真正开展家教指导活动的,且教育资源缺乏。

(二)实验项目的实施:(2011年5月—2012年9月)

1、宣传造势开篇:

项目确定之后,社区学校及时向镇政府汇报项目方案,在镇社会事业科协调下召开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通报项目申报情况,正式启动实验。指导各学校、村居委以宣传橱窗为阵地开辟家教指导专栏,社区学校印制家庭教育指导宣传专号,借助社区教育“二级网络”,在21个居委、29个村发放1000份,对村居民进行宣传教育,以期引起社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扩大社区家教指导的宣传力度,动员社区条线部门、学校、家庭共同行动起来。

2、一抓薄弱环节建设:

根据农村家教指导调研发现,村居委开展社区家教指导活动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场所是项目推进中的薄弱环节,所以,我们首抓村居委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基础设施建设和属地教育资源挖掘。重点做好村居委家教“121”建设。

村居委家教“121”建设:

1个50人课堂——固定的处所、必备的课桌椅、电化教育设施。2名志愿者——指导各村居委对本地域内的教育资源(退休教师、退休老干部、成功家教典型、教育活动场所等)进行调查和开发。

1次月活动——社区学校指导各村居委以家教讲座、家教园地橱窗、父母之友专栏、专题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亲子活动、个案指导等为主开展活动。

3、二抓队伍建设:

实验的实施,需要大量的社区教育活动管理、组织、指导人才,所以抓好社区家教指导队伍的组织培训至关重要。

(1)项目师资队伍培训:

对社区学校参与实验推进的师资队伍,参加市教发院组织的教育实验项目研修班学习,进行相关培训。

与学校(园)联动,开展班主任“家庭教育指导者专门化”培训。对50个村居委教育干部进行社区家庭教育课堂管理、教育活动管理、志愿者组织管理等三项专业培训。

3(2)志愿者队伍建设:

2011年7月,镇学习办发文,在全镇组织开展“促进农村家庭教育社区化”百名家庭教育志愿者活动。组建100名“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组织培训,健全章程、激励机制,开展农村社区家教指导服务活动。

2011年9月和2012年3月,社区学校对志愿者进行了两次辅导。第一次辅导,注重社区家教指导工作原则、工作任务、工作方法的指导,第二次辅导,主要组织社区家庭教育志愿者开展工作经验交流,问题探讨,提高志愿者工作能力。

4、三抓平台建设:

为了真正形成家教指导活动的社区化局面,有效指导项目的开展与推进,社区学校在政府协调下,努力整合社区内各方教育资源。

(1)组建社区交流网络平台:

镇政府创办《惠南报》,扩容惠南镇政府网站“社区建设”专栏,作为实验理论指导、舆论引导、信息发布平台。社区学校设置专用邮箱,沟通各方联络,及时交流信息。

(2)组建社区指导平台:

为把社区学校办成公益性、综合性、多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和构建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前沿阵地,社区家教活动的指导平台,增强对社区的服务意识,2011年通过了成校标准化建设评估。

社区家教指导中心和社区家长学校的建设,传统上一直是妇联负责,于是我们开始了与妇联的合作。在上海市我的关爱健康咨询中心专家的帮助下,社区学校与镇妇联共同打造镇“幸福家庭·心灵驿站”成为社区家教指导中心,落户于镇中心人民路158号社区学校内,并使之成为面向社区的家教指导的对外服务窗口。

以镇妇联《幸福大课堂》为基础成立社区家长学校同样落户社区学校,组织建制归镇妇联,业务由社区学校负责,协调配合,做好社区家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对村居家教课堂发挥指导、辐射作用。

(3)资源平台建设:

为了整合社区内各方教育资源,社区学校教师深入社区内司法、图书馆(室)、文化活动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惠南分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体育馆)、博物馆等机构,调研并进行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协调各村居委与各社会教育机构的协作,在村居委的组织下,社会教育机构利用业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对家庭、青少年开放,介入寒暑假青少年社区教育,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

密切与中小幼学校(园)的联系,中小幼学校(园)对家长学校进行功能重 4 新定位,课程开发。发挥学校教育阵地的辐射作用,结合学校各项主题活动,充分利用班主任、家长委员会作用,开展制度性家教指导活动。

5、四抓活动载体建设:

为了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城区、学习型家庭建设,藉此推进实验的开展,我们抓了四个层面的多形式教育活动。

(1)镇级层面开展的活动:

借学习型城区建设的强劲势头,在以往学习型楼组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家庭建设,开展社区学习型家庭评比活动;以讲座和沙龙的形式,举办“和妈妈一起探讨育儿心得”、“学习型家庭经验交流”、“睦邻文化”、“儿童心理”、“亲子活动”、“‘幸福家庭•心灵驿站’下村居委”、青保办举办的“幸福生活故事比赛”等多项活动。

(2)社区学校开展指导性、辐射性的活动:

社区学校对教师进行下村居服务基层工作设立了考核制度。教师们通过电话、QQ、邮箱等与村居教育干部保持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各村居开展实验活动的情况。

教师们深入学习站点课堂进行业务指导或亲自授课,他们分别以“幼儿家教指导”、“中小学生家教指导”、“与祖辈交流隔代教育”等主题分层制作讲座PPT,下各村居委开展专题讲座。

提供“怎样做个好家长”等PPT讲座资料,指导各村居委自行开展社区家教指导讲座、青少年社区教育活动。

(3)中小幼学校(园)层面开展的活动:

以“让学生走进社区,请家长走进学校,激励班主任走进学生家庭”为目标。积极开展校(园)家长委员会活动、校(园)家教指导、亲子活动等,通过学校开展学生与家长建立家庭文明公约和家有藏书30册、家有书桌等活动。其中较有特色的有黄路学校与镇文化服务中心联合在学生中推广传承传统文化的“打莲湘”活动和“幸福家庭故事”征文比赛;惠南二中利用上海社区教育开放平台在学生中开展的“网上读书活动”。

(4)村居、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活动:

推动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家教指导活动,其中较有特色的有黄路村农家书屋家庭读书活动;海沈村举办“文明村创建,我们该做什么”专题系列讲座;东城居委“老少同乐读书会”;荡湾居委的文化楼道创建活动;南门社区蓝精灵爱心学校;惠南图书馆暑期读书征文活动、区文化艺术中心惠南分中心传统编织工作室与明光居委等联合开展的暑期青少年“十字绣”编织辅导;南汇博物馆的“暑期一日营”活动等。

6、五抓典型案例调研与服务:

(1)社区家教指导案例调研和跟踪服务:

①在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社区教育“二级网络”平台,对社区家教指导活动载体进行了调研和跟踪服务。例如黄路村农家书屋家庭读书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这个农家书屋的开设,是本村出生的上海社科院研究员朱常超先生与本村出生的原南汇区高考状元彭刚先生捐场所、捐书籍刊物办起来的,他们聘用了一名有文化的社区农民日常管理,为本村农民家庭读书服务。为了农家书屋不断增强对村民家庭读书辅导作用,拓展其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功能,村民委对其加强管理,并在村民委又开设了供村民读书的图书室,村民家庭可以外借图书。社区学校送教到村,经常为其开设课外阅读辅导、家庭教育指导讲座等活动。文化的积淀,家长对教育的重视,高考上名牌大学的学子数量多的实际,使黄路村享有“状元村”的美誉。

②在开展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居委与社会资源协作开展社区家教指导活动的成功案例。两年来,明光居委与属地内的浦东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惠南分中心分别以各自的资源优势,联合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浦东新区文化艺术中心惠南分中心的资源优势,明光居委对属地内家庭经常性开展人文历史、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等多方面的教育活动,使居委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既有了优质的场所,又有了优质的资源,还使自己的教育活动别具一格。

(2)学习型家庭个案调研,在社区中宣传发扬:

①惠南镇东城居委严卫东家庭,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三口之家,也是一个典型的学习型家庭。学习是这个家庭的主旋律,是家庭成员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夫妻双双通过自学获得本科文凭,工作中获得无数荣誉。在家庭教育中,夫妻也是以身作责,积极引导。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全权代替去做,而是鼓励他去战胜困难。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心平气和地与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他下一次一定会成功。当孩子受到表扬、获得成功时,与他同喜同贺,进一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积极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儿子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优良,区级获奖9次、市级获奖4次、全国级获奖2次。

②惠南镇荡湾居委张新民家庭,从女儿一出生就为她营造了一种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谨记以身作则的原则,让女儿从小懂得尊敬长辈,知道助人为乐、礼貌谦让,积极诱导孩子健康成长。他们与孩子在读书中交流,在游戏中沟通,在锻炼中增进亲情。每天早上带着孩子到运动场跑步、打篮球,注重孩子身体健康的成长。引导她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良好习惯 6 和友爱奉献的优良品德,让孩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务,培养劳动观念,增强独立意识。家中常订《新民晚报》、《中文自修》等各种报刊杂志,注重知识学习共同进步。女儿从小就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学习成绩也保持优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参加各类比赛也获得市区级的奖项。全家曾多次获奖:2010年浦东新区绿色家庭、2010年浦东新区科普示范家庭、2011年昂立杯第三届上海市科学生活家庭。

(3)家庭教育个案调研与跟踪指导服务:

在各村居委所做的“问题家教个案反映”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学校家教指导平台,选择了几个典型的家教指导案例进行研究和介入指导。黄路学校初二(1)班庄英豪同学案例就是一个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服务典型:这是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父亲管教简单粗暴,动则暴打,母亲是外来媳妇,忙于菜市场小摊生意而疏于管教,祖父母年老有病无力管教。十四五岁的孩子做作业没有固定场所,生活上与父母同室而寝,居家缺少合理地生活、学习环境。由于家庭教育的不当,导致孩子从五年级到预初年级长期作业不完成,甚至发展到擅自旷课到游戏机房玩得夜不归宿,年级180多名学生,他的成绩排名在160几名。课题组的介入从对该生的习惯培养入手,在对孩子进行疏导教育的同时,对他家庭教育环境进行了服务指导,主要从改善其家庭生活学习环境和家长教育态度与方法指导两方面开展工作。现在,一个适合生活学习的独立居室内,一张书桌、一个书柜、柜内陈放着几十本课外书籍,家长改变了家教态度和方法,学校班主任和课题组老师的跟踪服务,使庄英豪同学一跃而成年级排名29的好学生。

7、多次召开实验项目研讨、推进会。(1)召开三次实验项目研讨会:

2011年9月23日,召开实验项目第一次研讨会,前期实验工作推进情况交流,审议并修订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2011年11月,项目中期评估分析,拟出分析报告; 2012年2月,召开实验项目第三次研讨会,修正实验项目思路。按照“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多方联动”的实验方案总体要求,确立2012年以未成年人素质教育为切入点,以家长教育为核心的实验思路,建立实效性的家庭教育指导“123”服务网络。

(2)召开四次社区教育工作——实验项目推进会议:

2011年4月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实验项目的开展。2011年9月社区教育工作会议暨志愿者培训,项目中期分析,推进项目开展。2012年3月,社区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深化“学习型家庭建设”和”学习型楼组建设”成果活动,推进“学习型城区建设”活动。2012年9月社区教育工作会议,总结实验项目工作情况,表彰先进。

(三)实验项目的总结:(2012年10月—11月)

1、整理各类资料,总结实验项目工作情况。

2、完成实验报告。

3、迎接验收评估。

六、实验成果

1、完善了社区家教指导的组织机制。

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的原有基础,是各条线部门各自为战。现在,在镇党委、政府的协调下,由社区学校牵头,组建包括镇妇联、团委、社会事业科、综合治理办、司法所、社区学校等为成员的社区家庭教育领导小组。

由社区学校牵头,社会事业科协调,构建了社区家庭教育服务与指导“135”网络。具体是:

1个指导中心——社区家教指导中心。

“3位1体” 联动机制——社区、学校、家庭联动。

5个实施主体——社区学校与妇联、社区家长学校、中小幼办家长学校、村居家教课堂、校外社会教育活动机构。

2、健全了社区家教指导机构和村居课堂管理考核制度。

完善社区家长学校章程、社区家长学校工作制度、社区家长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评比表彰制度。建立村居委家教课堂学习制度、家教服务与指导实践活动制度、评比表彰制度。

与镇政府沟通协调,将村居教育条线的年终考评权限下放社区学校,以获得社区学校对各村居委工作积极性调动的主动权和考核评估权。

3、拓宽了成人学校开展社区教育的范畴与功能。

通过实验项目的实践探索,促动成人学校转变了传统观念,开始重视社区家庭教育,拓宽了社区教育的范畴与功能。

随着终身教育思想观念和学习化社会理念的逐步推广,社区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种新趋势。镇成校作为农村社区教育的主体,不再是一个单纯、独立的培训机构,而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它承担着整个镇社区教育的组织、指导、培训、辐射的功能。在镇级社区教育的整个体系中,镇成校的功能发挥是否正常,从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区教育目标的实现。

镇级社区教育的完整体系中,理应包括社区家庭教育的服务与指导。理应重视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促进社区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社区家长的整体素质,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网络体系。社区既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阵地,也是青少年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实践场所。作为家长和子女生活的社区,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只有贯通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横向联系,使社区、学校、家庭观念共识,行动合力,资源整合、教育同步,才能真正形成家庭教育社区化的工作新格局。

4、协调统筹了社区内开展家教指导的教育资源。

在政府的支持与协调下,我们协调统筹了社区学校教师、中小幼学校(园)班主任、村居委教育干部、社区家教指导志愿者构成的较为完整的教育人力资源;统筹了社区家长学校、社区家教指导中心、中小幼学校(园)、图书馆、文化服务中心、文化艺术中心、村居挖掘的特色资源等教育资源;镇政府将社区教育经费纳入镇年度财政预算,确保了社区教育正常开展的经费来源。

在实验项目的引领下,原来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的社区家教指导格局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社区从大教育观出发,真正开创出了“社会教育化,教育社会化”的新局面。

5、加强了村居委开展社区家教指导活动的教育硬件和软件建设。

实验项目从资源、场所、师资等方面推动了村居委家教指导活动硬件的建设,使各村居委都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活动设施,拓宽了社区家教指导的社会资源渠道。

通过多元化的社区服务形式和方法,在家庭教育指导走进社区过程中,有中小幼学校(园)家长学校的辐射,村居委有专人负责管理,有志愿者组织教育活动,社区学校给予师资和课程开发的支持,保证了村居委开展社区家教指导活动的软件建设也落到实处,从而实现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区的教育功能。

6、把校办家长学校建设成了向社区辐射的家教指导高地。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社会教育是主导,学校教育是主体,家庭教育是补充。在实验中,我们重视学校教育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与中小幼学校(园)共同建立了教育伙伴关系,力求把校办家长学校建设成为向社区辐射的家教指导高地。

各学校以家长学校为载体,以“为家长服务,给家长充电”为宗旨,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保障,营造社区家庭教育的文化氛围为终极目的,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把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家庭教育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出发安排内容,请家长交流家庭教育的方法、经验,提出家教中的问题和困惑共同探讨,帮助和指导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教育,极大的调动了家长参与家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7、优化了社区家教指导工作者队伍。

有效推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必须增强实验项目设计和课程建设的实效 9 性。而要使社区家教指导活动的开展从大处着眼又于细微处行动,使社区家教指导工作成为家庭感受得到的有意义的社会事业,则需要一批社区家教指导工作者参与。

培训一批家庭教育专业人才,大面积改善农村家庭育人环境,是项目推进中切实需要正视的重点之一。项目实施期间,我们派遣本校师资参加市级专题培训以提高业务水平,作为实验项目推进的骨干;在原有的50名村居教育干部基础上,招募100名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学习教育理论,开展教育研讨活动,优化了一支比较完整的社区家教指导工作者队伍。

8、推动了社区家教指导的教材开发和课程建设。

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严重滞后,其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没有用构建大教育格局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来引领广大家长,同时缺少一个较好的家长学校教材服务于广大家长,满足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科学知识的需求。基于此,社区学校组织编写了《家教指南》讲义,作为社区家长学校教材和社区家长学习的课本。尽管这个讲义内容还很不全面,还构不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或许还存在不少误漏,但尝试社区家教指导讲义编写工作,毕竟对社区学校整体建设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对社区学校教师能力是一项实质性的锻炼。

我们在村居委分别以家教讲座进社区、家教课堂进社区、亲子教育进社区、儿童健康进社区等课程指导活动,其中既有家庭教育专家向家长传授育儿经验,又有社区学校教师开设的分层专题讲座,还有家庭教育志愿者定期开展的亲子教育活动,更有社区退休教师或大学生为中小学生提供学习辅导。社区大课堂为农村家教指导开辟了新思路、新途径,为农村家长提供了切实有用的家教知识和方法指导,为农村青少年营造了健康、快乐、温馨的学习生活氛围。

9、在实验项目的推动下,成校教师注重了相关理论的研究。

实验项目的开展,切实推动了我校教师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既为实验项目的推进与实施提供了理论动力,又进一步提升了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素质。经过对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思考,我校教师撰写的《农村社区教育工作中镇成校的地位与作为浅谈》、《应重视农村家庭教育这一“民生工程”》等研讨文章,挂发在浦东成人教育网“教师园地”;《生命的教育,做人的教育》小文刊登于2012年6月8日《文汇报》第13版。

七、实验结论

1、完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要镇、村居二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

社区家教指导网络的构建,社区家教指导工作的开展,离不开镇、村居二级领导的关心与重视,镇政府、村居委的重视和支持,是抓好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 导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镇政府、村居委的保驾护航,社区家教指导工作的地位才能在社区内得到确立,社区家长学校和村居家教课堂建设就会纳入整个社区教育工作的范畴之中,并建立起有力地、长效地经费保障机制。

社区学校要推动家庭教育社区化,建立以社区为主导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机制,健全开展和保障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措施,使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良性轨道,也需要镇政府和村居委的强势推动。

2、共建、共管、共享的社区家教网络,可以为构建新型社区文化生态创设良好的环境。

合理开发与配置区域教育资源,形成共建、共管、共享的社区家教网络,提高社区对家庭教育的宏观指导与管理水平,能为社区家教工作的有效开展创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开展实验的本身并不是目的,它的目的和追求在于为社区家庭发展提供教育支持。一方面是促进农村家长教育素养的全面发展,促使家庭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观、价值观,为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提供持续不断的教育支持,另一方面是推动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弘扬社区的主流价值观念,同时谋求社区对教育发展的支持,使教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业,以教育为中心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区文化生态环境。

3、社区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社区学校发挥组织管理和指导辐射作用。以社区为主导的家教指导活动,需要发挥社区学校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辐射作用。社区家教指导的形式应当多样化,教育方案设计需要灵活性,要使家长和孩子都能找到喜欢并乐意接受的教育方式,社区教育课堂应当满足村居民家庭多元化的教育与学习需求,这就对社区学校的组织工作和课程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社区家庭教育其实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教育消费市场,社区学校应当做好调研分析,对家庭教育指导积极培育,并引导其正常发展,使其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渠道。

以社区学校为社区教育中心,就应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纳入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明确政府、学校、有关社会组织的权利与责任;以社区学校为依托建立社区教育会议制度,经常商讨社区家庭教育的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以社区学校为推动主体,抓好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加强村居委之间沟通、交流和协作,做到知识与经验共享。这对于在全镇营造良好的社区家庭教育氛围,对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

4、社区家庭教育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改善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单一局面。

由于缺乏社区家教指导的介入,在农村,家庭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相 11 对滞后,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处于传统型的居多。虽然随着年轻一代家长的增多,开始重视家教的家长比以前多了,但是他们一般只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并把孩子的成长寄托在学校和几个相关老师身上。使传统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单一局面一时无法得到改善。

以社区为主导的家教指导,有效地促进了家庭教育教材和社区教育活动等管理的社会化,也有效地扼制了中小幼办家长学校为育才服务的单一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学校班主任老师所承受的沉重的育人压力,更有效地提升了广大家长的家庭教育素养和家庭教育质量,有效地推进了重智轻德的“育才”教育向以“育人”为本的现代素质教育的跨越。

5、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开展,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从实验初期的调查看,原来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理论和方法的途径,大多数是通过与其他家长交流或通过老辈传授,或只限于报刊、影视、网络传媒途径获得,真正通过社区辅导途径掌握家教理念和方法的只占很少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在校情况的了解主要也只通过学校家长会。《促进农村家庭教育社区化》实验的开展,从社区教育的层面看,有效地拓宽了农村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理念和掌握家庭教育方法的信息来源,为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提供了切实的帮助,为学生家庭全体人员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地保证。

从社会效益看,在创建“学习型家庭”和开展“学习型城区建设”、“终身学习活动周”等重大活动中,渗透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使家庭教育的科学理念通过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活动迅速传播,并在不断扩大着家庭受益面,实现家庭教育工作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八、实验反思

1、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教材开发与课程开发需要进一步加强。

农村社区家教指导教材,必须适合农村社区的乡土特点,农村家教指导课程开发,也是开展社区家教指导工作的核心资源,我校在这两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社区家教指导载体与网络,需要进一步开发和拓展。

在农村,家教指导社区化工作开创了农村家庭教育的新途径,但是,我校家教指导社区化工作的实施,呈现一多二少状况:多传统手段,少独创性活动载体,少现代网络平台建设。若通过网络平台建设来建立“空中家长课堂”等,则实验效果会更佳。这是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之一。

3、农村家教指导工作持续推进的问题思考。

社区学校作为区域性社区家庭教育的载体,进行文化性、职业性、专业性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虽易于同区域内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社会资源单位进行业务沟 通,易于系统内资源重组,但在与现有校外教育管理体制的相容性、传统学校教育综合改造、社区家庭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社会各界对社区学校认可度等诸方面均存在阻碍其正常发展的问题,也就是此项工作能否持续推进的问题,需要我们实验后去进一步思考、解决和完善。

交通安全项目促进组职责 篇3

1、参加安全社区促进委员会会议;

2、组织交通安全风险调查,制定交通安全促进计划和目标;

3、围绕机动车驾驶人安全、行人安全、乘车人安全、安全乘坐交通工具、道口安全等内容持续做好交通安全建设;设立交通安全指示、警告标志;

4、制定和落实针对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以及脆弱群体开展交通安全促进措施;

5、制定、完善和落实交通安全工作制度及各类人员职责;

6、制定交通安全应急预案;

7、调查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做好相关资料记录工作;结合事故与伤害事件监测与分析结果,制定预防与纠正措施和持续改进计划;

8、举办各种形式的活动,开展交通安全知识教育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安全社区促进项目 篇4

一、赶水基本情况

赶水镇位于重庆綦江南部,全镇辖21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5个居民社区,总人口8.7万人,城镇人口2.6万人,幅员面积193平方公里。镇境内有市属企业松藻煤矿和綦江铁矿,渝黔铁路、渝黔高速公路、210国道线纵贯南北。森林、煤、铁矿石、石灰石、方解石、页岩等自然资源丰富,目前镇内有3家煤矿、9家非煤矿山(硐采铁矿1家)、商贸企业34家、加油站4个、17家镇级消防重点单位、液化气充装站1个、经营户1个,天然气经营企业1个,民爆物品使用单位23家、烟花爆竹经营户52户,全镇有8个重大危险源企业单位。辖区内共有各类公路457.7公里,其中210国道过境11公里,市道赶梨公路过境13公里,县道29公里,高速公路过境12.7公里,乡村公路392公里,其中村通客车的线路20条113公里,现有7台客车在村村通通行。乡村道路危险路段10段73.9公里。全镇共有各类机动车辆1032辆,其中,货车120辆,长安车46辆,摩托车和三轮车866辆。镇境内3条河流汇入綦河,河道全长72公里,6艘农用船、1艘渡船。过境铁路两条共37公里。镇内乡镇企业门类和数量相对较多,企业规模小、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条件较差,道路通行面广通行条件差。

赶水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于2009年9月开始规划,制定了《赶水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赶水镇创建市级安全社区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赶水府发[2009]154号),2009年10月,成立了赶水镇创建安全社区领导小 1

组,由镇长程必伦为组长,各安全监管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辖区内卫生、交通、医院、教育、企业、商业机构等部门单位负责人、政府各办、站、所、中心负责人、各村居委会主任为成员。2009年11月11日赶水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共涉及12个安全项目,其中主抓了8个安全项目,分别是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场所安全、社会治安安全、学校安全、涉水安全、家居安全、防灾减灾与环境整治安全。二、八个安全项目工作情况

(一)消防安全项目

(一)人员密集场所消防

1、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基本情况

赶水镇现有网吧4家,高层建筑1处,娱乐场所8处,超市4家,宾馆3家,有三处居民棚户区,属于消防重要隐患处。全镇现有消防车一台,有消防栓24个,有消防应急队伍24人,另有义务消防员20人,镇21个村、5个居都成立专门的消防办公室。2009年10月,铁石垭村、石房村、香山村配备了消防摩托车和其他消防器材,2010年8月,镇政府又投入5万元为藻渡村、土台村、梅子村、岔滩村配置了消防器材。

2、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组织机构。镇成立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武装部长余仕河任组长,镇建管办主任任强任副组长,杨文刚、高永怀、廖洪禄为成员。

(2)重视宣传培训。在安全生产月、消防安全周等活动中充分利用传单、宣传展板等形式,大力向居民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火灾逃生技巧等,在社区普及安全用火、用电、用气、用油、燃放烟花爆竹等防火常识和逃生自救知识。

(3)加强隐患排查。对重点人员密集场所,特别是中小学校火灾隐患排查工作,将校舍的建筑耐火等级、安全疏散、消防给水等作为重点。2010年共查出消防安全隐患11起,整治11起,达到了整改率100%。

(4)参与抢险工作。2009年11月镇消防应急队伍参与了兰海高速公路液氨车翻车事故抢险工作,2010年7月13日参加了綦江消防大队组织的演练竞赛,赶水镇获得了团体机动泵出水第一名,单人接水袋的第四名,并参加了联合演练。

3、工作效果

赶水镇2009年发生火灾7起,2010年发生3起,同比下降40%,全年无重大火灾隐患事故发生,无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全镇群众火灾防范意识显著提高,火灾逃生技巧的得到普及。

(二)森林防火

1、森林防火消防基本情况

赶水镇森林面积为115502亩(其中退耕还林12602亩),森林覆盖率为42%。今年在我镇洋渡村发生了2次重大火灾,一般火灾5次。

2、森林防火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森林防火领导小组。镇政府成立由副镇长张春寨为组长,林业站站长谭先国任副组长,王大忠、周永军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重视队伍建设。镇政府成立了一支由各居群防巡逻队员组成的20人义务消防员,还特别聘请了护林人员47名,管理各自辖区。

(3)加大宣传力度。2010年,启动森林防火宣传车5次到各村、社和重点林区宣传;印发森林防火公约1.5万份,发到重点林区住户手中;书写森林防火标语300余条,做防火碑5块,修补碑牌7块。

(4)重罚火灾肇事者。2010年,刑拘2名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的肇事者,处罚了5名一般火灾肇事者。

(二)交通安全项目

(一)道路交通安全设施

1、基本情况

赶水镇共有国道11公里,省道13公里,高速公路12.7公里,县道29公里,村道152.7公里(其中通村通畅工程公路29公里,村村通公路123.7公里),社级公路312公里。

2、工作开展情况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领导小组,由副镇长王敏为组长,镇公路办为成员。

(2)加强隐患排查。镇公路办每月25日前对全镇村级公路重点地段进行排查。2010年全镇21个村共垮堡坎44处,公路中断10处。

(3)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镇2010年投入20万元恢复村村通堡坎,4万元用于灾害恢复、警示标志投入2万元、其他项目投入5万元。今年主要对松盐公路、坟长公路、藻窝公路、新炉村小岩缺处、南平、新炉、太公、官田等村的公路堡坎、警示标志、受灾堡坎垮塌进行恢复,总投入资金达334000元,其中企业单位自筹100000元,镇财政90000元,县交委70000元,县国土局40000元,县高指部34000元。

(二)道路交通安全执法

1、基本情况

赶水镇有境内过往客车64辆,其中冠中村村通客车32辆,渝运长安客车32辆;其他非法营运车辆27辆,两轮摩托车1792辆,其中证照不全的883辆,货三轮车124辆,其中证照不齐的72辆,涉嫌非法运营的75辆。

2、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交通安全领导小组。由副镇长王敏为组长,镇综合执法队队长任强为成员,综合执法队其他人员为成员。

(2)扎实开展安全执法。2010年共出动检查执法车辆133台次、人员521人次、检查各类机动车辆1897辆次,其中7座以上客车478辆次,货车336辆次,两轮摩托车808辆次,三轮车67辆次,农用车10辆次,长安车196辆次,罚款95000元。

(3)加大宣传力度。2010年分别于3月、6月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五进活动”扎实推进,先后四次到河东小学、岔滩民族学校开展了道路安全进学校活动。

(三)工作效果

全镇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广大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得到了提高,各村居积极参与交通安全的意识得到加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随着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治理的常态化管理,2010年未发生一起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重特大道路交通安全事故。

(三)工作场所安全项目

1、基本情况

全镇辖区共有185家工矿商贸生产经营企业的现场工作场所(即乡镇煤矿企业4家、非煤矿山企业9家、危险化学品(加油站)6家、水力发电站4家、建筑施工单位6家、运输修理企业6家、工业建材加工企业20家、食品加工企业4家、超市娱乐场所15家、烟花爆竹经营销售点52家,各类商贸经营企业单位共50家)。

2、工作开展情况

(1)组建推进工作组。成立以副镇长李成胜为组长,镇安监办主任陈清礼为副组长,赶水派出所、镇煤管办、经发办、建管办等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企业工作场所安全项目工作组。

(2)制定实施方案。及时制定了《赶水镇工作场所安全项目实施方案》和《赶水镇安全保障示范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3)认真组织学习培训。一是组织生产经营企业学习贯彻了渝府发[2010]3号文件,重点指导全镇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生产经营企业。二是组织生产经营企业学习贯彻了国发[2010]23号文件。

(4)加大安全投入。一是加大了对辖区高危行业的煤矿企业的管理、装备投入。严格按照国发23号文件要求,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配足安全人员,指导督促所有煤矿在2010年底前配齐安全技术副总、安全副总、生产副总、机电副总人员。在煤矿安全装备投入上,2010年度全镇4家煤矿,计划各类安全设施设备投入1510万元,现实际已投入了1210万元,其中

利用抽采瓦斯发电投入250万元,建立地面固定瓦斯抽放系统投入95万元,技改技能进行扩改、维修巷道投入300万元,建立完善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监控系统投入65万元,更换主扇风机投入30万元,改扩建地面安全设施和工业广场投入20万元,改建煤矿办公室和职工宿舍危房投入410万元,及时解决煤矿采空损坏农房修建补偿金40万元。二是加大了辖区非煤矿山企业的安全设施设备投入486万元,投入了整治矿山修路投入20万元,投入安全警示、宣传共2.5万元。

(5)开展宣传工作。认真组织开展了安全生产月活动。镇行业主管部门向企业职工印发了各类宣传资料9千余份,营造了安全月活动氛围。2010年7月,镇煤管办牵头组织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同时也指导督促部分重点企业开展了安全知识竞赛活动。

(6)狠抓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和安全保障示范建设工作。现在有2家煤矿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有2家煤矿达到二级质量标准化矿井。全镇非煤矿山、危化品和烟花爆竹等企业均可到年初规划的质量标准化达标等级。2010年,一是重点抓了綦江县赶水水泥有限公司、綦江县八达建材有限公司、綦江县岔滩电站3个企业安全保障示范企业工程。二是重点抓了綦江县藻渡煤矿有限公司创建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

(7)组织开展四季安全大检查和日常监管检查。2010年(1月-9月)集中开展生产经营企业四季安全大检查188次(其中煤矿企业112次),参加检查人数511人次(其中参加检查煤矿企业343人次),共出了各类安全隐患972条(其中煤矿企业601条)。

(8)落实了企业安全事故监测监控管理台帐。镇安监办、煤管办建立

了企业安全事故监测监控管理台帐,特别重点加强了高危行业的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监测监控。

3、工作效果

2009年赶水镇发生安全死亡事故4起,2010年1-10月份发生了煤炭经营企业1人死亡事故、道路交通1人死亡事故,同比下降了50%,发生的各类轻、重伤事故80人(次),比上年减少了15%。

(四)社会治安项目

1、基本情况

赶水镇现有26个村居调委会,130名人民调解员。全镇33个民营企业、“两新”组织,共建立了11个综治组织。全镇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网吧、超市等47家企事业单位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0年10月,全镇共安装摄像头200多个,其中镇政府投入2万元,安装12个,赶水水泥厂35个,医院3个,学校安装58个。

2、工作开展情况

(1)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赶水镇成立了社会治安稳定工作小组,由镇武装部长余仕河任组长,镇综安办主任孙文江任副组长,镇综治办、赶水司法所、赶水派出所相关单位为成员。制定并落实了《赶水镇综治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创建平安工作宣传发动制度》、《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等长效工作制度、2010年建立了镇领导赶场接待制度。

(2)强化了社会管理。一是加强了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建立了流动人口管理体系、用人单位和居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制度。二是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措施,对其进行一对一帮助,并建立健全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

犯罪机制。赶水镇已连续3年无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纪录。三是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全镇所有学校全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2010年1-9月开展了法制宣讲课3次。四是加大文化市场的管理和扫黄打非工作力度,赶水镇文化服务中心、赶水派出所、赶水工商所不定期对辖区内的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检查,2010年共联合检查2次。

(3)大力推进依法治镇工作。在安全生产宣传月、综治宣传月、“12.4”法制宣传日都认真组织。先后组织了3次送法下乡、送法到农家等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两万余册。赶水司法所大力配合支持村级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全镇21个村全部聘请了法律顾问,促进了“民主法治村”工作的开展。2010年认真开展了“五五”普法的自查工作,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制度档案资料。

(4)认真开展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排查工作。2010年由镇综治办、赶水派出所、赶水火车站、四居社区共抽调10人组成巡逻队,在火车站及其周边开展定期巡逻防范。对周边网吧、暂住租赁、旅馆、交通、消防等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一是加强了租赁管理。二是对火车站及其周边地区的交通秩序开展整治。三是对火车站周边的单位、住户开展了消防监督检查,处罚违反消防管理的单位1家。四是开展对网吧的监督检查,在梦友网吧抓获逃犯一名,查处网吧一家(罚款2000元)。五是对旅馆进行了清理检查,取缔非法旅馆7家,新安装系统2家,杜绝了非法经营。六是查处周边盗窃案件1件,拘留1人。

(5)认真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的开展。由场镇一、二、三、四社区牵头组织,组建了30人的巡逻队,坚持夜间巡逻防范,做到防火防盗,重点地

段守候工作。

(6)及时处理群体突发事件。镇政府成立了由巡防队、综治专干组成的20人突发事件应急分队,2009年成功处置了麻柳、洋渡、马龙三个村的群体性突发事件。

3、工作效果

2009年赶水镇共立刑事案件119件,共破获刑事案件68件,打击违法犯罪34人,其中逮捕22人,劳教3人,共办理治安案件182件,处罚168人,其中拘留22人,罚款31人,其他115人。调处各类突出的矛盾纠纷714件,成功调解707件,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为99%。2009年共接待来信来访98件。

2010年1-10月份,赶水镇共立刑事案件80件,共破获刑事案件54件,打击违法犯罪人员23人,其中逮捕6人,劳教2人。共办理治安案件357件,处罚212人,其中拘留13人,罚款5人,其他194人。调处各类突出的矛盾纠纷574件,成功调解573件,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为99%。2009年共接待来信来访47件。

从两年的数据看,刑事案件立案数下降33%、调解纠纷件数下降20%,接待来信来访件数下降53%,2010年成立了赶水交巡警平台,治安处理案件上升50%,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五)涉水安全项目

1、基本情况

赶水镇境内有藻渡、洋渡、松坎三条河流,其中藻渡河在境内流程为15公里,是全镇饮用水之源,取水点主要是火车站和自来水公司处,洋渡

河流程为15公里,主要为工业用水,松坎河流程为18公里,三条河流在赶水场镇汇聚成綦江河上游;有龙洞子、跳石、大河坝、岔滩小型水电站4座,总装机容量达1700千瓦/小时;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9处,辐射13个村9650户35841人。有小

(一)型水库1座,小

(二)型水库6座,山坪塘371口,总蓄水484万方,灌溉渠380公里;有水上漂流旅游企业1家。、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了涉水安全领导小组。由副镇长张春寨任组长,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国才为副组长,成员由水保站工作人员和全镇涉水工程管理人员组成。

(2)加大宣传教育。8月26日,我镇聘请了卫生局和水务局的管理人员,对全镇涉水管理员和村干部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安全知识培训课。通过召开会议、发放宣传资料、设置警示标致、水源地设置保护标致牌等方式对村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涉水安全的重要性,让群众做到不乱排放污水,不乱投放农药,保证水质安全,不人为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爱护和关心集体水利设施,使其更好的为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在学校对学生开展涉水安全教育,使学生中养成不私自下河洗澡,节约用水的良好生活习惯。

(3)2009年9月以来,在创建“安全社区”涉水安全建设方面,一是引导企业完成了龙洞子电厂蓄水大坝技改、厂房改建、设备更新总投资1000余万元。今年以来充分利用辖区内4座小水电,做大文章,合理利用了境内水资源,在伏旱高峰期有效缓解了全镇的用电问题,既保护了河道

流域环境,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新建完成了新炉村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总投资130万元,解决了新炉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400余人;三是完成谢家街堤防工程建设,工程投资210万元,为谢家街农贸市场建设发挥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整治,不断夯实农业基础,争取资金对辖区内唯一的三马口水库进行了整治,整治竣工后的三马口水库是赶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为赶水场镇提供了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源;五是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山坪塘、渠道维修整治工作,在经费比较困难下,抽出30余万元资金整治山平塘8口,渠道维修4350米,为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2009年9月到现在,特别重视农村饮水这项惠民工程,积极向上级争取饮水工程项目、工程资金,加快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逐年得到提高。自2006年以来,已建成适中村、香山村、土台村、双丰村、马龙村、盐河村、官田村、新炉村等9个集中式供水站,目前为止,解决了13个村9650户35841人,饮水安全人口达农村人口61%,农村饮水难、质量差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农村饮水工程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助推器。另外,麻柳村的饮水工程正在修建之中,预计年底竣工,届时将解决全村百分之八十农户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4)每季度组织涉水责任人召开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前段工作安排部署下阶段工作任务,保持涉水安全工作不脱节,不留死角。对集中式供水站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督查,尤其是汛期和节假日期间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和整改不了的立即报主管部门解决,做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处理。涉水安全工作作为创建安全社

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涉水安全责任心,多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提高安全管理能力,确保辖区内一方平安。

3、工作效果

解决了13个村9650户35841人的饮水安全,饮水安全人口达农村人口61%,维修整治8口山坪塘,维修渠道4350米。在涉水安全上,2009年发生1起学生溺水事故,2010年未发生涉水安全事故。西南第一漂旅游已连续三年无安全事故发生。

(六)学校安全项目

一、基本情况

赶水镇共有学校7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小学6所。教职员工300多人,在校学生6200多名。

一年来,我镇把学校安全促进项目作为安全设区创建工作的主要内容,坚持预防为主、规范管理、学校师生共同参与,围绕构建“健康、安全、文化”的平安校园,持续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一)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学校安全专项工作组:由分管教育的副镇长王敏同志任组长,镇社会事务办主任夏英华同志任副组长,成员由镇安监办、成教办及各中小学校负责人组成。各中小学校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并开展工作。

2、确定学校安全项目: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食品卫生安全。

3、各学校采取晨会、主题班会、每周集中教育、课间教育、安全手抄报、红领巾广播、黑板报、安全宣传橱窗、观看安全宣传展板以及教工会

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校安全教育。

4、具体作法:一是将安全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个部门和责任人,并签订安全责任书;二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考评与奖励工资挂钩;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综合治理档案,规范日常安全管理;四是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加强校舍、设施安全建设,提高师生综合素质和防范条件,确保安全第一;五是强化安全教育,净化周边环境,提高文明程度;六是加强学校饮食卫生管理,做好卫生防疫工作;七是学校交通安全管理,确保师生交通安全;八是推进“四防”建设,落实校园防范措施;九是及时排查矛盾纠纷,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十是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处置能力。

(二)工作成效

自安全社区学校安全促进项目开展以来,全镇7所学校用于学校安全投入的经费就达216.8万元。各学校新配置了网络监控摄像头、添置了防盗报警器、应急照明灯、干粉灭火器,增设了紧急疏散标志,完善了警务室的配置,设置了校警办公室,配置了一至两名校园保安人员和一名兼职校警。赶水镇中还投入资金132万元,新铺了塑胶跑道、塑胶篮球场、塑胶少年足球场。

一年来,通过开展学校安全促进项目,全镇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有较大提高,学校师生的安全责任感明显增强,学校安全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的“四防”投入不断增长,加强了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一年来除大地小学一名学生放学回家被汽车驾驶员责任压死和适中小学一名学生意外摔伤外,再没有发生一起死亡伤害事故。一个“健康、安全、文化” 的安全平安校园形象正在形成。

(七)家居安全项目

(一)危旧房改造项目

1、基本情况

全年改造任务285户,涉及铁石垭村103户,双丰村46户,麻柳村26户,太公村77户,石房村33户。每户按一万元标准进行补助。

2、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王周祥任组长,其他镇领导任副组长,各办、站、所主任、相关村驻村干部为成员。

(2)进行摸底调查,入户讲解。成立5个工作组,召开专题会议20余次,镇党政负责人先后10余次深入一线对全镇285户村民进行入户调查,全部与其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补助标准。

(3)抓好工匠培训工作。赶水镇共先后三次送工匠去县培训,培训人数125人,组建了7支施工队。

(4)严格房屋风貌控制。对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严格对屋面、墙面、门窗进行统一规划,现在所有农村危旧房改造房屋均按照规划标准建设。

3、工作效果

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既美化了房屋,又避免雨水冲刷与防风,增加了房屋使用寿命。2008年发生一起农村危房墙体倒塌死亡1人事故,2009年、2010年均未再发生因危房倒塌的伤亡事故。现全部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县危改办验收。

(二)采空区c、d级危房改造项目

1、基本情况

采空区c、d级危房有4个村412户,采空区c、d级危房计划完成235户,其中涉及龙沧村100户,适中村20户,梅子村100户,马龙村15户。2009年和2010年两年建设,实际完成采空区c、d级危房项目255户。

2、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采空区c、d级危房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程必伦为组长,欧晓刚、李成胜为副组长,各办、站、所负责人为成员。由 领导具体负责挂片村。

(2)明确分工。全镇分成了八个工作组,分别对组织、宣传、审批、设计、调换、经费、林木报批、稳定 工作进行分工落实,(3)加大宣传力度。工作组先后入户10余次对c、d级危房搬迁适用政策进行讲解,明确符合搬迁的三项条件和搬迁安置标准。

(4)搞好规划建设。统一建筑风貌,搞好建筑材料供应,落实好农户的建设补助经费。

3、工作效果

2009年和2010年两年建设,实际完成采空区c、d级危房项目255户。有力地维护了采空地区的社会稳定,改善了老百姓居住条件。

(八)防灾减灾与环境整治安全项目

(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1、基本情况

赶水全镇有地质灾害点23处,其中危岩4处,滑坡19处,涉及11个村(居),160户,557人,房屋面积20996平方米。

2、工作开展情况

(1)组建班子。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领导、各挂片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

(2)层层签订责任书,明确责任。镇政府与各村居、各地灾点监测人签订单项目标责任书,明确每个地灾点至少4个责任人。

(3)强化预案管理。对全镇范围内的地灾点都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防治责任人,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设置了警示牌和遇险撤离路线图。明确了预警信号,分别配发了锣鼓等预警工具。

(4)大力提倡植树造林。镇政府先后组织了2009年森林工程建设植树活动和2010年绿化长江森林植树活动。

3、工作效果

近两年来,县镇先后拿出200余万元,治理了清管所、老鹰嘴、观音寺、卢梯沟、适中街危岩和桃儿沟、正平、乱石岗、客殿湾、下坪等处滑坡,排修水沟5条,搬迁农户27户,91人。2010年在新炉瓦池滑坡搬迁农户21户,75人,完成了岔滩村、麻柳村地灾点15户人的一般搬迁工作。赶水镇连续多年未发生地灾伤亡事故。

(二)地氟病防治项目

1、基本情况

赶水镇属于燃煤污染型地氟病病区,主要分布在梅子、马龙两个村,病区人口1900余户,7000余人。现已完成该炉改灶1610户。

2、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以张春寨副镇长为组长,经发办主任、农服

中心主任、卫生院院长为领导机构,项目实施村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2)搞好基线调查。由镇政府组织召开项目实施村村干部、社长,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地氟病防治工作,进行地氟病防治知识培训;由村、社干部负责,分社入户开展农户炉灶使用情况调查;由镇中心医院负责培训入户调查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并负责收集统计、录入上报调查数据。镇相关部门对入户调查过程进行监督和质量评估,并将评估情况与补助经费挂钩。

(3)改炉改灶。灶不合格就改灶,炉不合格就改炉,每户炉和灶都要合格才算一户。由政府实行统一补助,不足部分由农户自筹。现有1610户完成改灶任务。

(4)健康教育。由学校组织,在梅子村、马龙村中小学开展以下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一是学校的黑板报开办1期地氟病防治知识内容。二是将地氟病防治知识纳入学生的健康教育课程,利用学校健康教育课对学生开展地氟病防治知识的学习。三是、村社干部入户调查时,向农户讲解地氟病防治知识,发放宣传单。张贴宣传画1479份,书写石灰标语176条,发放防治背心100个,开院坝会25次。

3、工作效果

病区地氟病防治知晓率达到了80%,投入了58万元对病区的炉灶进行改造,已全部完成该炉改灶任务。

一年来,我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建立一个和谐、安全、文明的社区还有一定的的差距,我们清醒的看到,社区的矛盾十分复杂,外来人员和流动人口增加,各种矛盾纠纷随时可能发生,社会

安全社区促进项目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本社区的126例中老年人群, 时间:2010年6月~2012年10月。男74例, 女52例;年龄在44~69岁, 平均为 (52.5±1.5) 岁。文化程度:初级及以下40例、高中及中专60例、大专及以上26例;职业:农民42例、工人44例、干部40例。生活方式:独居69例、与家人同居5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各63例。比较两组人群的职业和文化程度以及生活方式等资料, 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社区老年人群实施常规性的健康宣传和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宣传和教育基础上实施社区健康促进模式, 如下。

为了促进和保障社区健康促进模式的快速、和谐、友好发展, 应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工作规范来保障其的健康的发展。比如建立相关的健康教育岗位职责和操作流程以及考核方案等。同时还需要明确责任人的工作职责等[3]。

为了促进中老年人群的健康, 要不断地发展和壮大社区健康教育队伍。要努力地培养一些全科医生人才队伍, 让社区的相关健康人员具备动员和倡导以及教育等技能。要形成多方位性的网络健康教育宣传平台, 同时还体现出政府负责和部门配合以及全社区动员以及群众参与等特点, 此外, 要根据每个社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研究和探讨符合中老年人群的健康促进模式。对于一些条件允许的社区, 还可以尝试创建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和短信信息平台, 进而能够更好地为中老年人群传输相关慢性疾病知识。

要对社区健康教育进行规范化管理, 比如要建立相关的健康教育场地和配套相关的健康娱乐设施。此外, 还可以建立并完善中老年人群的健康档案, 定时对中老年人群进行健康体检和调查。

不断地扩大志愿者的队伍, 要积极地倡导和组织一些对中老年人群事业有兴趣和爱好的人群, 主要是从事医学和社会学等各领域的个人或者集体参与进来, 进而更好地为中老年人群服务。

在社区中要设立社区健康生活指导站以及健康咨询服务点, 社区健康咨询服务点主要是满足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 而健康咨询则是针对性居民进行卫生教育等知识进行解释, 同时对其进行就医指导等。此外, 还可以在社区的卫生服务中放置一些宣传资料, 以方便就诊人群进行阅读。并在门诊电子屏幕上滚动性低播放不同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可以为中老年人群开具一些健康处方, 以方便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并指导养生和预防以及治疗疾病。采用入户调查等方式, 对中老年人群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同时还可以采用电话随访等进行指导。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人群的慢性疾病发生率和生存质量以及对疾病知识的预防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疾病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慢性疾病的概念和种类、慢性疾病的预防和预后、慢性疾病的治疗等。每个问题设置3个选项, 分别为知晓、部分知晓、不知道, 其所对应的分数为2、1、0分。知晓:总分≥15分部分知晓:10~15分;不知道:<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知晓率和疾病发生率采用[例 (%)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知晓40例, 占63.5%;部分知晓22例, 占34.9%;不知道1例, 占1.6%;知晓率为98.4%;患病情况:高血压1例、心脏病2例、糖尿病1例;发病率为6.3%。对照组:知晓31例, 占49.2%;部分知晓20例, 占31.7%;不知道12例, 占19.1%;知晓率为80.9%;患病情况:高血压2例、心脏病1例、糖尿病3例、脑卒中1例、肺气肿1例;发病率为12.7%。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发生慢性疾病的几率等进行比较,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为促进中老人群的健康, 可以为中老年人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让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主要是在社区建立一些公共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心等, 但是需要家庭成员的积极配合。根据中老人群的自身特点来对其进行访谈等干预。通过讲解一些成果的案例, 引导中老年人群改变一些危害健康的行为[4]。此外, 通过宣传和讲解相关疾病知识, 增强其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 提高其的自我保健意识。制定出相关的健康计划, 让中老年人群享受成功的喜悦。制定一些简单易懂的健康知识宣传手册, 同时组织人群中老年人群观察录像等, 同时指导其使用网络来获取相关健康知识。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 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人群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发生慢性疾病的几率等进行比较,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对社区中老年人群实施社区健康促进模式, 能够提高其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 进而有效地提高其的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减少其发生各种慢性疾病几率。

参考文献

[1]曹兰萍.社区妇女健康保键的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当代医学, 2011, 11 (2) :155-157.

[2]吴雯, 赵燕萍, 刘军.社区健康促进俱乐部在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评价.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2) :276-277.

[3]高珊.护理健康教育在社区产妇产后保健中的意义.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0) :338-339.

上一篇:2023工行面试下一篇:《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