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题

2025-01-10

初一历史题(精选9篇)

初一历史题 篇1

初一历史复习题(一)

一、选择

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Α北京人 Β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 半坡原始居民

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 黄帝时期 B 尧时期 C 舜时期 D 禹时期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A 奴隶制 B 世袭制 C制 D 禅让制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时候开始

A 黄帝时期 B夏朝 C 商朝 D 西周 6 秦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A 公元前475年 B 公元前221年 C 公元前230年 D 公元220年

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 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 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 诸子百家 B 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 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二、填表

填写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家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三、把相关的项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风声鹤唳————淝水之战

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鸿 门 宴

四、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面材料

“岷山乡梓、柏、大竹,颓随水流,生致材木,劝省用侥。又灌溉三都,开稻田,于是蜀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回答:

1引文所说的是哪一个著名的水利工程?该工程建于何地?

2该工程是何时由何人主持修建的?

3该工程的作用如何?

五、识图

祖冲之 2蔡伦 3秦始皇 4汉武帝 5孔子

六、作文

题目: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秦始皇

答案: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国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生产。

他还制定残暴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6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毁了文化。

初一历史复习题(二)

一、单选题

1.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一个朝代[ ](随朝的统治与下列哪个朝代最相似?)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朱棣登上皇位的过程,与下列哪个封建帝王相似[ ] A东汉光武帝刘秀 B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D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

晋开国皇帝司马睿

D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3.闻名于世的唐三彩的“三彩”是指___ ____和____三种颜色.[ ] A、黄红绿 B、黄绿青 C、黄蓝红 D、蓝红紫

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我国四川地区的“交子”,它出现在:[ ] A、北宋前期 B、北宋后期 C.南宋前期 D.南宋后期 5.1271年定国号为元的是:[ ]

A、成吉思汗 B、窝阔台汗 C.拨都 D.忽必烈

6.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哪一项在两宋时期完成的:[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7.被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称为“中国科学史最杰出的人物”是;[ ] A、沈括 B.郭守敬 C.王桢 D.李诫

8.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手工业的发展 C.农业的发展 D.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 9.我国古代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五代 D、宋朝 10.南宋的建立者是:[ ] A 宋太祖 B 宋徽宗 C 宋钦宗 D 宋高宗

11.在两宋时期逐渐成为重要经济作物的是:[ ] A 棉花 B 水稻 C 花生 D 甘薯 12.元朝的棉纺织业的中心是:[ ] A 建康 B 杭州 C海南岛 D 松江

13.下列文学家中,哪一位是生活在北宋时期:[ ] A 苏轼 B 辛弃疾 C 杜甫 D 关汉卿

14.元军南下进攻临安时,南宋积极组织军队抗元的大臣是:[ ] A 岳飞 B 戚继光 C 文天祥 D 王安石

15.某人想查阅有关唐朝的历史资料,你可以向他推荐的书是:[ ] A 《史记》 B 《汉书》 C 《资治通鉴》 D 《论语》 16.元朝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 A 中书省 B 尚书省 C 门下省 D 行中书省 1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都在北宋时期 B 北宋时的海船上安有指南仪器“司南” C 火药最早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

D 元朝时期曾经来华的著名旅行家是意大利人利玛窦 18.两宋时期,水稻得以大力推广种植的地区是:[ ] A 黄河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淮河和黄河流域 19.元朝时经过长期融合而形成的新民族是 [ ] A.回族 B.维吾尔族 C.苗族 D.白族 20.下列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

B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唐朝印制的《金刚经》 C世界上第一次测算出子午线长度的人是僧一行

D唐朝医学家孙思邈用毕生心血写成发《唐本草》一书

21.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2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23.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是_____统一了蒙古各部落。[ ]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忽必烈 D、铁木真

24.石油这一名称的使用,是从沈括开始的,其代表作是[ ] A、《梦溪笔谈》 B、《授时历》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5.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郑和七次下西洋 ②戚继光抗倭 ③葡萄牙攫取澳门 ④清军入关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26.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 27.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 ] ①辽 ②西夏 ③金 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28.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 ① 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 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 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 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 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 ①春秋 ②战国 ③汉朝 ④唐朝 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3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2.一位生活在元朝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去江南贩运棉布 B、经运河到杭州游览

C、友人送他一部《红楼梦》 D、购买景德镇真花瓷器

33.假如你跟随郑和的船队下西洋,下面哪些地方是船队没到过的地方[ ] A、印度洋沿岸B、红海沿岸C、非洲东海岸D、地中海沿岸

34.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已于2004年6月8日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滇长城

35.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36.南宋手工业发达,的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 A、瓷器

B、煤

C、铜

D、铁

37.唐朝时劳动人民创制和改进的新农具有: [ ] ①翻车

②耧车

③筒车

④曲辕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①

二、填空题

1.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唐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契丹国的建立者是________;西夏的建立者是_________;金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北宋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元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__.2.中国文学史源远流长,各个朝代各有特色,如秦汉的赋,唐朝的____,宋朝的_____,元朝的_____,明清的小说.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____。

三、问答题

1.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参考:武则天,唐玄宗,朱元璋)2.阅读下列材料:玄奘少年出家,青年时期在长安、成都等地走访名师钻研佛经,常遇到一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于是他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去游学。

请你回答:你认为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后应当如何处理?

3.阅读下列材料: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道士邱处机,偶逢郭姓、杨姓两家猎户即将生子,就给两个孩子分别取名郭靖、杨康,二家猎户夫妇非常乐意。

请你说说:邱道长为什么给他们取这样的名字。

四、材料题 1.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杜甫《忆昔》

材料二 韩愈形容长安人口众多,写下“长安百万家”的诗句。----摘自教材

回答下列问题:

① 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② 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③ 联系材料一、二,结合现实,谈谈古今人口观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 明朝时,科举制度进行改革,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命题范围限定在四书五经内。此举如何评价?做为学生,请你谈谈对考试限定命题范围的看法。

3. 材料一: 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200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1000公斤。中国年产铁约2万吨,不及法国的十分之一,不及英国的四十分之一。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往日出现于东南亚海面的中国船队,随之销声匿迹,为西方国家的船队所取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材料二: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二○○三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接近十二万亿元人民币,在世界稳居第六。这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很好。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今后四年中国经济仍然会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向全世界展示我们正在告别贫困落后、创造繁荣富强的生活。

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1)列举二项明朝以前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

(2)你认为造成材料一中我国经济、科技落后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3)对比材料一、二不同的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初一历史复习题(三)

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1一、选一选(每小题2分,共计40分)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山顶洞人

2.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是()

①种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种植水稻

④挖掘水井

⑤发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⑤

3、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产生的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D.牛耕得到推广

6、商鞅的变法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

7、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文字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

B、甲骨文

C、大篆

D、隶书

8.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规范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9.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0.秦朝“焚书坑儒”,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根本着眼点在于()A、压制知识分子

B、有区别对待古代文化

C、完善法律体制

D、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11.西汉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朝代。西汉时期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局面是在()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12.两汉时期,为促进汉族和少数民族关系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是()①卫温 ②甘英 ③张骞 ④王昭君 ⑤班超 ⑥文成公主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⑥ 1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开始于()。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14.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15、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三顾茅庐 D、七擒孟获 16.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7.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两大原因是()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统治者非常重视农业生产 ④南方没有战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写的()少数民族境内的美好风光。A、羌族 B、羯族 C、匈奴 D、鲜卑族

19、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写的一部不朽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是()A、《春秋》

B、《汉书》 C、《资治通鉴》 D、《史记》

20、在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A、贾思勰 B、郦道元

C、祖冲之

D、顾恺之

二、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计8分)

21.战国时期,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了世界闻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______,2001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商朝的_____________,它的复制品已在2001年被联合国永久收藏,复制品被命名为“中华世纪鼎”。

22.秦汉时期,对待儒学态度截然不同的两个皇帝分别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3.被后世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_____;被后世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

24.曹军以少胜多、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______________。

三、材料解析(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25、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成果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

请回答:

①上述资料所讲的两个时代有什么不同?

②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指的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

③从第二段资料看更替首领位置的办法有了什么变化?

④两者相比你认为哪一种是进步的?你喜欢哪一种?

26、请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皇帝说:“如果命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①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②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③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于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

四、各抒己见(每小题8分,共计16分)27.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儒、法、道三家的思想主张有什么不同?根据你对三种思想的看法,就学生拉帮结派现象如何遏制问题给学校政教处写一份建议书。

28.对秦始皇的评价,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暴君。你怎样看?(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五、以史为镜(每小题8分,共计16分)

29、大禹治水”是造福于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谈谈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30、汉武帝是怎样强化监察制度的?结合我国当前的反腐败斗争,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1A 2C 3C 4C 5B 6C 7B 8C 9C 10D 11D 12C 13D 14A 15B 16D 17D 18D 19D 20C 21都江堰 司母戊鼎 22秦始皇 汉武帝 23张仲景 王羲之 24官渡

之战 赤壁之战

25、(1)材料一反映了没有压迫、没有剥削、“天下为公”的原始社会的状况。材料二描述了阶级社会产生后“天下为家”和王位世袭的社会现象。(2)禅让制。(3)世袭制。(4)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

26、⑴北魏孝文帝。目的略 ⑵措施略。⑶不论站在哪个立场上,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7、此题为开放题,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案略。

28、表明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如只认为他是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的;只认为他是一个暴君得;认为他既是一个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又是一个暴君,功大于过者得。)

29、答案完全开放,有学习内容即可。30、在中央,设立司隶校尉,监督和检举京师百官以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负责监督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富。刺史虽然官品很低,却可以监察郡国长官,如果发现官吏有欺满中央等行为,可直接奏报皇帝,加以制裁。认识:(略)

初一历史题 篇2

在2006年高考全国卷中选择题第12题是这样一道题:函数的最值为 () .

可以说有一定的难度, 甚至说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也无从下手, 可笔者认为它就是考查初一绝对值意义的一道题, 以下是笔者的一点见解:

函数f (x) =n=119|x-n|=|x-1|+|x-2|+|x-3|+…+|x-19|其意义就是表示数轴上的点x到1, 2, 3, …, 19这19个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

(1) 当x<1时, f (x) 的值会越来越大, 无最小值, 如图1.

(2) 同理x>19时, f (x) 的值也会越来越大, 无最小值, 如图2.

(3) 显然在1≤x≤19之间有最小值, 如图3.

那么这点在哪呢?重复的距离较大, 不可能是最小值, 所以只能在1与19的中间, 2与18之间, 3与17之间, 依次下去, 就在点10处, f (x) min=|10-1|+|10-2|+|10-3|+…+|10-18|+|10-19|=90.

说明 此题是一道绝对值函数求最值的题, 绝对值函数求最值的解法大致有三种方法:如求函数y=|x+1|+|x-2|的最值.

解法1 利用图像法.

y={-2x+1 (x<-1) 3 (-1x2) , 2x-1 (x>2) .

如图4, 当-1≤x≤2时, ymin=3, 无最大值.

解法2 利用定理法.

当且仅当 (x+1) (2-x) ≤0时取等号, 即当-1≤x≤2时, ymin=3, 无最大值.

解法3 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x+1|+|x-2|表示的几何意义是数轴上的动点x到两定点-1与2的距离之和.

显然图5、图6不能得到最小值, 由两点之间的线段最短知, 如图7, 当-1≤x≤2时, ymin=3, 无最大值.

推广 对于函数y=|x-x1|+|x-x2|+|x-x3|+…+|x-xn| (其中x1, x2, x3, …, xn为常数, 且x1<x2<x3<…<xn) , 则有

(1) 若n为奇数时, 当x=xn+12时, y最小.

(2) 若n为偶数时, 当xn2xxn+22时, y最小.

初一历史教学应如何巧设问题 篇3

关键词:上下衔接;横向比较;纵向联系

一、上下衔接巧设问

在学习“伐无道,诛暴秦”时,我们可以针对上一课“秦王扫六合”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他曾幻想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永远传承下去,然而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一手缔造的这么强大的一个帝国,短短15年后便灰飞烟灭,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毁了这个帝国呢?这样设疑一定会吊足学生的胃口,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横向比较巧提问

在学习了“北京人、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之后,教师可以这样设问:山顶洞人、半坡人又是如何生产生活的,他们又有哪些进步呢?同样的道理,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我们不妨也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孟子、老子和韩非几乎都关注到了治国这一问题,但他们在如何治国这一理念上观点相同吗?他们各自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思想?通过这样的设计,既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还能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了学生同类问题比较找异同的能力。

三、纵向联系巧设疑

在学了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得到提高,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

春秋时期哪国也有过类似的做法?结果如何?由此你会发现一个什么有趣的规律?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自然而然可以得出结论:改革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起来,必须革故鼎新,不断改革;改革能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注入巨大的活力……从而启发学生忆古思今,学生便可以理解我国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除上述三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反向思维巧设疑,换位思考巧设问,紧扣内容巧设问等等,这些都可以确保教师创设问题的有效性。

初一正是学生求知欲望非常强烈的时期,也是进入初中阶段后最天真可爱、无知无畏的时期,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设计问题这个环节,精心备课,提高所设问题的质量,从而让学生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真正从内心深处爱上历史这门学科。

初一几何证明题 篇4

(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角C=90度,BD是角B的平分线,交AC于D,CE垂直AB于E,交BD于O,过O作FG平行AB,交BC于F,交AC于G。求证CD=GA。

延长AE至F,使AE=EF。BE=ED,对顶角。证明ABE全等于DEF。=》AB=DF,角B=角EDF角ADB=角BAD=》AB=BD,CD=AB=》CD=DF。角ADE=BAD+B=ADB+EDF。AD=AD=》三角形ADF全等于ADC=》AC=AF=2AE。

题干中可能有笔误地方:第一题右边的E点应为C点,第二题求证的CD不可能等于GA,是否是求证CD=FA或CD=CO。如上猜测准确,证法如下:第一题证明:设F是AB边上中点,连接EF角ADB=角BAD,则三角形ABD为等腰三角形,AB=BD;∵AE是三角形ABD的中线,F是AB边上中点。∴EF为三角形ABD对应DA边的中位线,EF∥DA,则∠FED=∠ADC,且EF=1/2DA。∵∠FED=∠ADC,且EF=1/2DA,AF=1/2AB=1/2CD∴△AFE∽△CDA∴AE:CA=FE:DA=AF:CD=1:2AC=2AE得证第二题:证明:过D点作DH⊥AB交AB于H,连接OH,则∠DHB=90°;∵∠ACB=90°=∠DHB,且BD是角B的平分线,则∠DBC=∠DBH,直角△DBC与直角△DBH有公共边DB;∴△DBC≌△DBH,得∠CDB=∠HDB,CD=HD;∵DH⊥AB,CE⊥AB;∴DH∥CE,得∠HDB=∠COD=∠CDB,△CDO为等腰三角形,CD=CO=DH;四边形CDHO中CO与DH两边平行且相等,则四边形CDHO为平行四边形,HO∥CD且HO=CD∵GF∥AB,四边形AHOF中,AH∥OF,HO∥AF,则四边形AHOF为平行四边形,HO=FA∴CD=FA得证

有很多题

1.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角平分线,D是EF中点,若D到三角形三边BC,AB,AC的距离分别为x,y,z,求证:x=y+z

证明;过E点分别作AB,BC上的高交AB,BC于M,N点.过F点分别作AC,BC上的高交于p,Q点.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2边距离相等可以知道FQ=Fp,EM=EN.过D点做BC上的高交BC于O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B于H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C于J点.则X=DO,Y=HY,Z=DJ.因为D是中点,角ANE=角AHD=90度.所以HD平行ME,ME=2HD

同理可证Fp=2DJ。

又因为FQ=Fp,EM=EN.FQ=2DJ,EN=2HD。

又因为角FQC,DOC,ENC都是90度,所以四边形FQNE是直角梯形,而D是中点,所以2DO=FQ+EN

又因为

FQ=2DJ,EN=2HD。所以DO=HD+JD。

因为X=DO,Y=HY,Z=DJ.所以x=y+z。

2.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EA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请问结论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当∠BON=108°时。BM=CN还成立

证明;如图5连结BD、CE.在△BCI)和△CDE中

∵BC=CD,∠BCD=∠CDE=108°,CD=DE

∴ΔBCD≌ΔCDE

∴BD=CE,∠BDC=∠CED,∠DBC=∠CEN

∵∠CDE=∠DEC=108°,∴∠BDM=∠CEN

∵∠OBC+∠ECD=108°,∠OCB+∠OCD=108°

∴∠MBC=∠NCD

又∵∠DBC=∠ECD=36°,∴∠DBM=∠ECN

∴ΔBDM≌ΔCNE∴BM=CN

3.三角形ABC中,AB=AC,角A=58°,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与N,则角NBC=()

因为AB=AC,∠A=58°,所以∠B=61°,∠C=61°。

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N,设交AB于点D,一个角相等,两个边相等。所以,Rt△ADN全等于Rt△BDN

所以∠NBD=58°,所以∠NBC=61°-58°=3°

4.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且角pAQ=45°,求证:pQ=pB+DQ

延长CB到M,使BM=DQ,连接MA

∵MB=DQAB=AD∠ABM=∠D=RT∠

∴三角形AMB≌三角形AQD

∴AM=AQ∠MAB=∠DAQ

∴∠MAp=∠MAB+∠pAB=45度=∠pAQ

∵∠MAp=∠pAQ

AM=AQAp为公共边

∴三角形AMp≌三角形AQp

∴Mp=pQ

∴MB+pB=pQ

∴pQ=pB+DQ

5.正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且BM=BN,Bp⊥MC于点p,求证Dp⊥Np

∵直角△BMp∽△CBp

∴pB/pC=MB/BC

∵MB=BN

正方形BC=DC

∴pB/pC=BN/CD

∵∠pBC=∠pCD

∴△pBN∽△pCD

∴∠BpN=∠CpD

∵Bp⊥MC

∴∠BpN+∠NpC=90°

∴∠CpD+∠NpC=90°

初一数学证明题 篇5

初一数学证明题

证明:∵AC‖DF, ∴∠A+ADF=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1,∴∠1+∠ADF=180°, ∴CF‖AE,(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又∵∠3=∠4,∴CB‖EF ∴四边形CFEB是平行四边形,∴∠E=∠2.

因为ac平行df

角a=角fde

因为角1=角a

所以角1=角fde

所以cf平行于de

因为角3=角4

所以cb平行于ef

所以cbef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角e=角2

∵AC‖DF

∴∠A=∠FDE

∴∠1=∠FDE

∴BE||CF

∵∠3=∠4

∴BC||EF

∴BEFC是平行四边形

∴∠E=∠2.

∵∠A=∠1,∴CF‖AD

∵∠3=∠ 4,∴BC‖EF

∵CF‖AD,BC‖EF

∴四边形BCFE是平行四边形

∴∠E=∠2

3

.已知在三角形ABC中,BE,CF分别是角平分线,D是EF中点,若D到三角形三边BC,AB,AC的距离分别为x,y,z,求证:x=y+z

证明;过E点分别作AB,BC上的高交AB,BC于M,N点.

过F点分别作AC,BC上的高交于P,Q点.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2边距离相等可以知道FQ=FP,EM=EN.

过D点做BC上的高交BC于O点.

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B于H点,过D点作AB上的高交AC于J点.

则X=DO,Y=HY,Z=DJ.

因为D 是中点,角ANE=角AHD=90度.所以HD平行ME,ME=2HD

同理可证FP=2DJ。

又因为FQ=FP,EM=EN.

FQ=2DJ,EN=2HD。

又因为角FQC,DOC,ENC都是90度,所以四边形FQNE是直角梯形,而D是中点,所以2DO=FQ+EN

又因为

FQ=2DJ,EN=2HD。所以DO=HD+JD。

因为X=DO,Y=HY,Z=DJ.所以x=y+z。

2.在正五边形ABCDE中,M、N分别是DE、EA上的.点,BM与CN相交于点O,若∠BON=108°,请问结论BM=CN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当∠BON=108°时。BM=CN还成立

证明;如图5连结BD、CE.

在△BCI)和△CDE中

∵BC=CD, ∠BCD=∠CDE=108°,CD=DE

∴ΔBCD≌ ΔCDE

∴BD=CE , ∠BDC=∠CED, ∠DBC=∠CEN

∵∠CDE=∠DEC=108°, ∴∠BDM=∠CEN

∵∠OBC+∠ECD=108°, ∠OCB+∠OCD=108°

∴∠MBC=∠NCD

又∵∠DBC=∠ECD=36°, ∴∠DBM=∠ECN

∴ΔBDM≌ ΔCNE ∴BM=CN

3.三角形ABC中,AB=AC,角A=58°,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与N,则角NBC=( )

因为AB=AC,∠A=58°,所以∠B=61°,∠C=61°。

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N,设交AB于点D,一个角相等,两个边相等。所以,Rt△ADN全等于Rt△BDN

所以 ∠NBD=58°,所以∠NBC=61°-58°=3°

4.在正方形ABCD中,P,Q分别为BC,CD边上的点。且角PAQ=45°,求证:PQ=PB+DQ

延长CB到M,使BM=DQ,连接MA

∵MB=DQ AB=AD ∠ABM=∠D=RT∠

∴三角形AMB≌三角形AQD

∴AM=AQ ∠MAB=∠DAQ

∴∠MAP=∠MAB+∠PAB=45度=∠PAQ

∵∠MAP=∠PAQ

AM=AQ AP为公共边

∴三角形AMP≌三角形AQP

∴MP=PQ

∴MB+PB=PQ

∴PQ=PB+DQ

5.正方形ABCD中,点M,N分别在AB,BC上,且BM=BN,BP⊥MC于点P,求证DP⊥NP

∵直角△BMP∽△CBP

∴PB/PC=MB/BC

∵MB=BN

正方形BC=DC

∴PB/PC=BN/CD

∵∠PBC=∠PCD

∴△PBN∽△PCD

∴∠BPN=∠CPD

∵BP⊥MC

∴∠BPN+∠NPC=90°

∴∠CPD+∠NPC=90°

初一下数学证明题 篇6

大家看我的步骤,我的步骤只做到这里就坐不下去了

解:因为∠DAB=∠DBA(已知)

所以AD=BD(等角对等边)

因为CE平分∠ACB,CE⊥BD(已知)

所以∠DCE=∠BCE(角平分线的意义)

∠BEC=∠DEC=90度(垂直意义)

在△ACE与△BCE中

因为{∠DCE=∠BCE(已求)

{CE=EC(公共边)

{∠BEC=∠DEC(已求)

所以△ACE≌△BCE(A.S.A)

所以BC=C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因为AC=18,即CD+AD=18

所以CD+BD=18

因为△CDB的周长是28,即CD+BD+BC=28

所以BC=28-18=10

所以CD=10

所以BD=18-10=8

在△ABC中,已知∠CAB=60°,D,E分别是边AB,AC上的点,且∠AED=60°,ED+DB=CE,∠CDB=2∠CDE,则∠DCB=()

A.15°B.20°C.25°D.30°

这题实际上是一传统题的翻版,原题中条件为△ADE为等边三角形,C,B分别是AE,AD延长线的点,且EC=AB,求证;CD=CB,结论明确,本题增加了一个条件∠CDB=2∠CDE,把结论改为求值题,其它改动没有多大变化,很快就会知道△ADE为等边三角形,EC=AB,∠EDC=∠CDB/2=40°,但结论为求值题后使结论没有目标,实际上是故弄玄虚,习难学生,使分析没有方向,要是学生没做过原题要得出正确结论是不大可能的!但学生可做一下投机;地图作得尽量正确,用量角器测一下也可得正确的结论。但我觉得不会是供题者的本意吧。故我认为对本题的改动看起来是改革,实为一败笔!不可取!

但本题的原题我认为是一个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陪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题题,现就原题给出若干分析请于指正。

已知:如图在△ADE为等边三角形,C,B分别是AE,AD延长线上的点,且EC=AB,求证:CB=CD.思考一:

条件中EC=AB,也就是EC=ED+DB,这是线段和差问题,一般可用截长法与补短法,现联截长法,在EC上截取EF=DB,则AF=AB,连结BF,则△ABF为等边三角形,易知ED=AD=FC,EC=AB=FB,∠DEC=∠CFB=120°,△DEC≌△CFB,CB=CD可证

思考二:

还是用截长法,在CE上截取CG=BD,则EA=ED=EG,连结DG,得△ADG为直角三角形,要证CD=CB可过C作CM⊥BD于M,后证DM=BD/2=CG/2,∵∠ACM=30°∴过G作CM的垂直线段GK后根据含30°角直角△CKG的性质,便得DM=GK=CG/2=DB/2,即可证CM为△CDM的对称轴,从而CB=CD可证。

思考二一般难以想到,这里说明可行吧了,这一分析没有很快建立条件与结论的联系,所以成功较慢。

思考三:

已知CE=DE+DB,补短法,把DE接在DB上,延长DB到L,使BL=DE,则AL=AC,∠A=60°,连结CL,则△CAL为等边三角形,易知CA=CL,AD=LB,∠A=∠L=60°,便得△CBL≌△CDA,CB=CD。

思考四:

高考历史材料题有效教学 篇7

一、强调答题时要“表明观点”

答题时没有表明观点是许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没有表明观点, 答材料分析题时必然泛泛而谈, 不肯定也不否定, 不赞成也不反对, 笼统含糊, 不能切中要害, 失分就成为必然。

例如, 一道有关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材料题, 提出的问题是:“我们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面对此题, 不少学生回答说,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既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好处, 会加快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 推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也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 更多地扩大出口和更好地利用外资等;但也要看到经济全球化对本国经济所造成的冲击, 如随着更多的境外产品和服务业进入中国市场, 中国的一些产业将面对更激烈的竞争, 特别是那些成本高、技术水平低和管理落后的企业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和压力……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段, 最后却没有表明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类, 或忘记了表明态度, 或不知道该如何去表明态度。又比如, 一道有关几则孙中山三民主义材料的题, 要求考生回答“应如何理解‘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大主义之间的关系”。回答时许多学生都在“三民主义”的理解上大做文章, 说民族主义就是要推翻满清政府的统治, 民权主义就是要建立中华民国, 民生主义就是要平均地权等。但直到结束, 最后也没有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表明态度。

再如, 某材料题提供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 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 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 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 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 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 同时在旧大陆也很难出现像美利坚合众国那样的自由资本主义试验场地。同样, 没有把世界联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 也不可能出现推动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 据《环球时报》2005年8月24日报道:1992年, 正值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500周年纪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打算将这天定为全球纪念日, 没想到这个提议遭到了许多墨西哥人的反对。墨西哥的印第安人还于当天举行了游行示威, 甚至砸掉了哥伦布塑像的一段手指。不仅如此, 许多土著居民坚决反对人们使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种说法。他们认为, 早在哥伦布之前, 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每到10月12日, 就会有印第安人来到塑像前表示抗议, 指责哥伦布的到来给美洲带来的是痛苦和灾难。鉴于印第安居民的强烈反应, 美洲的许多国家都已经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这一天定为‘种族日’, 意思是说在这一天, 美洲人的血统和种族都发生了改变。”材料后的问题是:“你觉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利大还是弊大?”回答中, 有不少学生把答案写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出现了大汇合, 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同时又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进行殖民扩张殖民掠夺, 给许多国家、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说了一大段, 却没有表明自己的观点, 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 阅卷教师无法得知考生的观点, 得分自然就受到了影响。

针对以上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要告诉学生, 解答材料题时一定要表明态度, 决不含糊, 以切中要害取得应有的分数。为此, 教师在复习教学中, 不妨挑出些典型例子让学生判断失分原因, 归纳结论, 以提升对解答材料题的能力。

二、强调答案不能“散”“缺”“乱”“虚”

学生在高考答题过程中, 不注意表明自己的观点, 答案往往会有“散”“缺”“乱”“虚”等问题, 以致丢分严重。

“散”是有损材料题得分的典型情况, 是学生在应考中常犯的毛病。主要表现为:答案要点不清晰, 形散神散;没有切中要害, 题目只要求答几个关键词, 学生却把它复杂化, 写成一大段, 写来写去, 最后反而没有抓住最传神的词, 从而影响了得分。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拿不准应该答哪几个字, 生怕答错了一分都没有;相反, 如果多写一些, 总会更好看, 而且也更容易挨上答案的边, 给阅卷教师的印象也会更好。殊不知弄巧成拙, 事与愿违。

“缺”是指考生的答案不完整, 丢三落四。每道高考试题都经过了专家的精心设计, 以准确考察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有些材料题设计的问题是要求依据材料作答, 而有些则要求依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作答。如果考生没有把题目审清楚, 很容易造成答案不完整, 缺这缺那, 轻易失分。

“乱”是指答案逻辑不顺畅, 给人一种东拼西凑、东拉西扯的感觉。特别是对题目没有太多把握, 对材料也没有看懂时, 答案也会表现出这些特征, 没有逻辑性。一看到这种情形, 阅卷教师就知道该考生对题目没有把握, 只是胡乱作答, 给的分自然也就很低。

“虚”是指考生在答题时, 分析不深入, 言之无物。常常表现为答案泛泛而谈, 没能击中要害。这种情况出现, 通常是考生平时没有注意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 答题时只把现象重新叙述一番, 几乎等于没有作答。有的考生平时没有注意学科专业术语, 答题时没有使用, 自然很难言中要害, 分析不深入, 即使答出来的东西挨上了边, 也没有分量, 更无法精辟。

例如, 某材料题提供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 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 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 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有些学者提出‘现代化史观’。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 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 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大过程, 进行整体性研究, 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题后的问题是“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 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19世纪40至90年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要答好该题, 考生一定要注意时间, 即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前后这一段时间。如果答案内容超过了这一时间段, 写成随着西方殖民侵略的加强, 民国后期的民族工业纷纷倒闭破产;随着侵略的加强, 先进的中国人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制度到学习西方文化、全盘接受等等, 这样的回答对应的时间段明显不对;而说西方殖民侵略的加强, 按其思路下一句应写自然经济出现解体加快的局面, 而考生却把笔锋转向写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答案很混乱, 答案中没有写到关键性内容, 有明显的“乱”“缺”现象。其实要答好这一问, 一方面要注意时间段, 一方面要注意层面, 即政治、经济、文化等几个层面, 答成经济上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洋务企业的兴办标志着中国近代企业的诞生, 民族工业开始出现;政治上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逐渐加深, 产生了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国门被迫打开;思想文化上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中体西用”和维新思想, 引进自然科学, 兴办新式学堂。如此解答, 才符合要求。

三、强调解答时的几个有效“步骤”

材料分析题虽然很难做, 但只要掌握了几个有效的步骤, 解答好材料题也不是很难的事。

1. 学会做记号

带着问题读材料时, 学会围绕问题在材料中每一个独立意思的地方做记号, 最简便的方法是打上一个勾。就像一个探险者第一次到达一片原始森林一样, 为了在后面答题时不至于迷路, 边读边做记号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尤其现在是电子阅卷, 题卷不会交到阅卷场, 考生可尽管放心地在上面做记号。

2. 寻找材料与教材的相关处

材料题的材料、问题都体现一个“新”字, 材料都不是来源于课本;形式也多种多样, 有文字叙述 (文言文、现代文) , 还有数字表格、柱状图、扇形图、曲线图、地图、实物图、漫画等多种形式的综合;要求考生在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同时, 还要能准确地解读、分析、评价图表所反映的内容;等等。但不管多新, 总与课本知识紧密联系, 如能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 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相关联, 就能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 挂靠准了, 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所以考试时考生既要联系教材, 更要读懂材料, 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有的问题中, 材料只是一个信号, 一个提示, 正确回答需要考生具有相当扎实的系统的基础知识。

3. 关注设问与设问之间的关系

设问间的关系也有玄机。特别是递进设问类材料题, 每一设问逐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甚至下一设问是上一设问的直接或间接答案。若考生能借助并把握其微妙关系引导思维方向, 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由此表明, 材料分析题虽难, 但总会有解题的突破口, 出题是让学生解的。

4. 按问作答, 依分定值

根据具体要求回答问题, 不多答不少答。看清设问指向, 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的, 就不要把其他材料内容也答上。还有, 答题时要关注分值, 一般说高考材料题的分值的多少决定答题文字的多少, 基本上是一分一个要点, 不要在同一个要点上多浪费笔墨。同时, 在回答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史论结合, 论从史出, 实事求是, 一方面不要拘泥于课本, 材料仅以教材知识为背景依托, 答案一般在教材中没有或没有现成的文学表述;另一方面要准确辨别材料观点正误, 因为材料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 难免带有封建史学家和资产阶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必须拨开云雾, 去伪存真, 按照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例如, 有这么一道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 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 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 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 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 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 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 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 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 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之后的问题是:“材料一、二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主观题 篇8

1.文字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首先是读,这是解题的前提。先读没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一般的材料题信息量大,比较耗费时间,如果一上来就盲目地先看材料,对材料的意思大概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再看问题的设置,就会发现已获得的与问题相关的指向性信息不够明确、充分,这样就得回过头再看材料,这种习惯很浪费时间。同时,阅读材料时要注意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往往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价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次是找,这是解题的关键。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设问,但都是要求学生“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千变万化的试题要么是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进行设置,要么是它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回答或确定大方向。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从材料与课本的链接处找出相似点。只需确定了材料与课本某方面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但是答案的组织一定要结合材料所给的环境,千万不要自顾地表演,而忽略了材料要求。

最后是答,这是解题的归宿,答题时要注意看分数,低分值的一般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分值大的则要深入分析,详加说明;落笔时文字表达要言简意赅,用语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书写答案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2.图片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近年来,图片与材料相结合的题型出现在历史中考的史材释意中,该类型试题不仅丰富了试卷题材的表现形式,使卷面生动清新,时代感强,而且使历史试题的学科特色更加鲜明,能力考省的空间更为广阔和适宜。

该类型试题答题的思路一般是

①根据设问多解度、多层次观察图像,提取历史有效信息。

②依把教材相关知识把图像信息与历史事实相结合。

3.历史体验题的解题方法

此类题型是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场景中,亲身去体验历史、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语言描述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评价历史,用亲身体会感悟历史,把握历史的真谛。

常见的题型有:

①新闻记者报道,导游人员解说

②模仿当事人出点子,做策划,统治政策。

③书信型

④材料分析型

解题思路及方法:

①以第一人叙述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背景)、经过及结果(影响)

②不同类型的体验题有不同的格式。哪新闻记者报道、导游人员的解说要有开场白、结束语;书信型的要用书信的格式书写。

4.历史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此类题型要求学生在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基础上,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具备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该题型解题方法与要求:

①抓住主题,联系已学知道解答

②理解概念,避免混淆

③语言准确,做到史论结合

④形式上要做到“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语,序号代,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子标出不同的序号。

初一语文下册训练题 篇9

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共16分。每小题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羸弱(li) 悲怆(chung) 妄下断语(wǎng)

B. 吞噬(sh) 疮痍(chuāng) 面面相觑(q)

C. 遒劲(jng) 剽悍(biāo) 浑身解数(xi)

D. 脑髓(suǐ) 枉然(wǎng) 锲而不舍(qi)

2. 下列句子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B. 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换多姿的旋舞。

C. 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急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D. 它的头部比例整齐,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这种神情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章。

3. 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

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往往一连几天畏缩 不前。

B. 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

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

C. 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 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我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4. 下面句中加点词用另一个词替代而不改变原义,恰当的一项是

报社编辑对这篇文章比较满意,只修改了其中两个地方。

A. 改造 B. 改善 C. 改进 D. 改动

5. 一辆车、一棵树的辆、棵是我们常见的量词。一杯水、一碗饭中的杯、碗,原为名词,借用 为量词。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借用为量词的一项是

A. 一张白纸 B. 一床棉被 C. 一块抹布 D. 一把椅子

6. 反复常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以增强语势,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下列句子属于综合运用反复和排比的一项是

A. 他 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B. 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C.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D. 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7. 结合语境,在横线处排列句子,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听说一只名叫河河的鸟儿会说话,邻居们好奇,纷纷来我家观看。

①可其中一人说:这只鸟说得这么清楚,拿到鸟市上,至少也能卖四五千块钱。

②那天家里来了七八个人,围着河河,向它说你好,它很有礼貌地回应着,赢得一片掌声和笑声。

③我正不知怎样回答,河河抛出一句讨厌,惹得对方脸红。

④河河也很高兴,在笼子里跳来跳去。

A. ④②③① B. ②①③④ C. ④①③② D. ②④①③

8. 下列文学常识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社戏》鲁迅《呐喊》 B. 《伤仲永》王安 石北宋

C. 《最后一课》都德德国 D. 《伟大的悲剧》茨威格奥地利

二、语文积累(共10分)

9. 默写(7分)

(1)未至, 。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逐日》)

(2)天倾西北, ;地不满东南, 。(《共工怒触不周山》)

(3)描写木兰得胜归来后,恢复女儿装的诗句是: , ,

, 。(《木兰诗》)

1 0. 名著阅读(3分)

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外祖母本人像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

这段文字出自《童年》,《童年》是苏联作家 以自身经历为基础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 》《 》。

三、语文运用(4分)

11. 请在下面语句中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文字,来表达你对北京风光的喜爱。

不必说 ,也不必说 ,单是 ,就 。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口技》,完成第1214题。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 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2. 填空。(2分)

(1)《伤仲永》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一句中闻是名声,名望的意思。《祖逖》中夜闻鸡鸣一句中闻是听到,听见的意思。文中遥闻深巷中犬吠一句中闻的意思是: 。

(2)《扁鹊见蔡桓公》君之病在肌肤一句中之是的的意思。《狼》又数刀毙 之一句中之指代狼。文中于厅事之东北角一句中之的意思是:。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翻译: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翻译:

14. 《口技》一文不仅从正面生动地再现了口技艺人的精彩表演,还多次描写了 ,前后两次交代了 ,从不同侧面突出了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2分)

五、现 代文阅读(共22分)

(一)阅读(节选),完成第1517题。(共9分)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

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婶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婶,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婶便跑来把猫提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婶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婶要小心了。张婶!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婶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我以为它真是畏罪潜逃了。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 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地,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

隔了几天,李嫂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 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 我家永不养猫。

15. 随着情节的变化,人对猫的态度是有所变化的。阅读选文,填写下表。(3分)

16. 文中多处巧妙暗示,为下文埋下伏笔。例如:两次描写 ,为下文猫被冤枉埋下伏笔;写猫态度安详、叫声悲楚,则为下文 埋下伏笔。

这样前后照应,使读者理解作者的用意所在。(2分)

17. 作者说: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4分)

答:

(二)阅读《谢谢你,盛装莅临我 的成长》,完成第1820题。(共13分)

谢谢你。盛装莅临①我的成长

汪微微

小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是个不怒自威的退伍军人。平日里话不多,习惯用眼神制止并解决纷争与事端。

对男生,他实行军事化管理。课间十分钟,其他班的男生疯得东倒西歪,我们班的男生则挺拔地站立着,有序地排队,轮流着立定跳远,玩得像上课一样规规矩矩又铿锵有力。

对女生,他力推淑女教育。说话要不疾不徐,微笑要张弛有度;裙子要过膝,不许撩起下摆擦汗,不能光脚穿凉鞋;坐不能弯腰驼背,站不能含胸低头;课外少看电视多读书,每天练习毛笔字

乡村的孩子平时散养惯了,一个个野得像泼洒一地的阳光,哪里收得住?一学期过去,没几个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做得最好的 ,是和我们同班的他的女儿。我们既同情她的别无选择,又钦羡她的与众不同。她不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却自有一种说不出的美,眼中闪烁着看得见摸得着的柔软和善意。连最捣蛋的男生路过她身边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屏声敛气。

多年后,在家乡的街头,她穿一袭蓝底白花的连衣裙,绾着低低的发髻,静静地站在那里。嘈杂如水,流到她身边,却自觉地绕道而行。有人和她打招呼,她轻轻地点头,微笑致意,温婉得既优雅高贵又接地气。

原来,她被打磨出来的与众不同的美,过去叫教养,现在叫气质。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是个有着慢条斯理智慧的老头儿,他惩戒我们的惯用伎俩是写检讨。检讨的内容直接照搬作文要求:文笔要好,感情要真,题材不限,风格却要自成一家,字数不能少于800字。最可怕的是,要一式54份班上共54个人,人手一份。字迹要沿用书法课上的工整与气势。

有一回上课,他迟到了几分钟。不待他道歉并解释原因,台下一片亢奋的叫喊声,大家一起喊:54,54,54!他也不恼,乐呵呵地看着我们,眼里的宠溺能湮没掉每个人。

从此,他再也没有让我们写过检讨,却要求大家记日记。算算,一天不过就一篇,我们胜者为王居高临下地同意了。

毕业后和一干人去看望他,说起这段往事,他笑:小小少年是一块块璞玉,但雕琢要讲究方式和技巧。写检讨是假,练笔练字才是真。然后他转过头,对我说:你的字,有蝇头小楷的功底;你的日记,也最好看。

原来,我们最终学会的,是不要错过自己。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是个忧郁的诗人。他为人低调又不羁,平时见他背影的机会比正面还要多。有一次上课讲诗歌的结构与特点,他找来了几本自己以前写的诗集。讲台上的他,眼神干净明亮,有一种未经世事的洁白,像正在做梦的少年。他一字字念,一句句写,一段段讲其间饱满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和谐的音韵,以及写诗的心境和曾经沉睡的梦想。讲到动情处,他会停下来,一言不发地看向窗外,眼神比远方还远。

课后很久,我心里仍蓬勃得静不下来。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诗歌的美,它干净清洁,美好亲切,散发着梦想的味道。最难得的是,它离我这样近,一声轻唤便足以叫醒我,而不只是远远地隔空感动我。

后来,我开始偷偷写诗,不在乎写得好不好,不去想有没有用,也不在意是否有人懂,愿意写下去并能很好地写出来,对自己而言已经足够。

原来,梦想是一种让你觉得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谢谢你,盛装莅临我的成长

18. 本文写到了三位老师对学生 的深刻影响。小 学二年级时的班主任希望我们拥有 。初一时的语文老师希望我们学会 ,高二时的语文老师希望我们懂得 。(用原文回答)(3分)

19.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文中初一时的语文老师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

答:

20. 当年,我并未理解三位老师的良苦用心。后来,我通过哪些事感悟到老师们对我成长所产生的深远意义的?结合这些内容,谈谈你对本文标题的理解。(不超过160字)(7分)

六、作文(40分)

21. 缘是指人与人之间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的联系。成长中遇到一个让你难忘的人,生活中遇到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无意间翻开一本给你启迪的书,旅行中见到一处使你赞叹的风景这些相遇都是缘。缘让心灵更美好,情感更丰富,思想更深刻,生命更多彩

上一篇:输液三查七对一注意下一篇:测量学实验指导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