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共12篇)
202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 篇1
探索陌生世界的动机可能会因人而异,但好奇心确实是驱动人们朝向未知前进的一个重要力量。好奇心能够使我们对事物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周围环境逐渐融合并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
首先,好奇心可以激发我们的求知欲。人类天生就拥有探究未知的本能,对于周围事物及其运作方式的理解能够为我们提供更为全面的认识和应对问题的能力。这种开放性思维的.态度,在探索外部世界的同时也促进了个人发展。
其次,好奇心能够使我们变得更加创新。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他们都能够在他们所从事的领域中以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并以此获得独特的见解。好奇心可以引领我们走进未知领域中,从中收集信息,同时相关领域中的复杂性会激励我们去设计新的解决方案。
不过好奇心这股力量也未必是一段完美的旅程。探索陌生世界需要我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态,并努力克服可能发生的困难。这样积极的探索精神难免会带来挫折和失败,但每个人都应该从中吸取经验,并再接再厉。
因此,好奇心是驱使我们不断追求前所未有、开拓未知领域不必可少的动力,但也不能让它掌控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通过好奇心这个观察和探索社会和自然的窗口,我们可以提高自身认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好的适应并改变环境。
202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 篇2
1.试题构成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延续了2010年高考的风格, 难度适当 (0.62。数值越大, 难度越大, 下同) , 梯度和区分度较好, 符合广大考生的认知水平。试题结构如表一所示。
2.试题特点
(1) 看知识板块——重视基础, 突出主干, 全面覆盖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所考查的内容, 均在《考试大纲》规定范围内, 所考查考点不刁不偏, 基础性强。如第1题地质构造, 第4题省区简称, 第40 (2) 题植被类型, 第41 (1) 题河流流向等, 均是中学地理的常识。其中, 自然地理和中国地理试题所占分值比重高达50%, 可见基础知识在本试卷中的分量非常大。试题除对资源、灾害、农业区位与地域类型、地理信息技术等极少数内容没有涉及外, 其他必修和选修内容均已被覆盖。仅11道单选题和2道综合题, 就产生如此高的覆盖率, 可见命题者的匠心。另外, 试题在全面考查的同时, 更突出了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 (见表一) 。
(2) 看能力要求——考能力, 重规律、原理, 求理解运用
从表一的“‘能力要求’分布”栏中可以看出, 试题对《考试大纲》要求的四大能力进行了全面考查。几乎每道题都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对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综合题中;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的试题不多, 但分值很高, 难度也最大。另外, 试题对变化规律和形成原理的考查力度很大。考查地理事物运动或变化过程的试题有:第3题城镇化过程、第6题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变化过程、第7题人口迁移变化过程、第9题土地生产力退化过程等。考查原因、影响因素、判断理由的试题有:第2题由河床淤积向冲刷转化的原因、第5题人均CO2排放量高的主要原因、第11题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第40 (2) 题地中海气候的成因、第40 (4) 题工业布局的主要原因、第41 (1) (2) 题判断的理由等。
(3) 看题型设置——选择题独立设问, 综合题整体渗透
单选题中有5道题是独立成题的, 另6道题则分成3组, 分别根据同一则材料设2个题目, 不过前题答案对后题答案影响不大。41、42两道综合题则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 综合考查了自然地理基础知识、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发展探究、选修地理要点等内容, 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能力。综合题所考查的考点如表二所示, 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设问的渗透性、视角的整体性、高度综合等特点。
(4) 看信息呈现——语言简练, 图表简明, 图文并茂
试题中文字材料的字数少, 语言简练;图示有坐标统计图、区域示意图、剖面图、结构图各两幅, 共计8幅, 且图表信息简明, 易于读取。图文信息简洁则阅读量小, 可节约时间。
试题中的材料不是直接取自教材, 如第3、4、5、7、8题选用了较新的数据资料, 统计图表中的轴、线、点等都无法从教材中找到, 但又源于教材, 如第1题的图就与教材中的图很相似, 第10、11题的图很容易让考生想起教材中出现的钢铁、棉纺织生产链。试题利用新情境、新材料设问, 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中学地理主干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样有利于控制试题难度。
(5) 看答题和评分——弱化计算, 压缩书写量, 严扣要点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中的地理计算继续呈弱化趋势, 没有精算, 只有估算。如第3、4、7、40 (1) (3) 题, 它们强调的是对量变及其变化过程, 以及对规律的理解和推理, 而不是数学计算能力的强弱。即“计算”考得少, “思考”考得多;“结论”考得少, “过程”考得多;特殊解题技巧考得少, 大众性思维考得多。这是新高考的又一个特点。另外, 综合题答案的总字数很少, 只有192个字。从评分操作看, 改卷老师对答案要点扣得较严。如第40题, 第 (1) 小题要求回答首都, 答成图中的国家名肯定不给分。第 (2) 小题要求答出植被, 若答成“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则无分。第 (4) (5) 两小题分别为6分、8分, 答案分别给出4点、5点, 考生只需答对3点、4点即可得满分。在评分时, 所给答案的前2点、3点为必答, 紧扣标准答案, 其他再多的合理答案也只能得另外的2分。
二、备考策略
1.重基础, 抓主干
所谓基础, 从微观上看, 即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核心地图及插图、重要空间等;从宏观上看, 初中地理是高中地理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是必修三和选修的基础。高考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覆盖率高, 基础复习不能缺漏。应该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不做难题怪题, 不钻牛角尖, 抓住主干 (各章节中最主要的核心内容) 。
2.重原理, 抓过程
高考不是考对教材的记忆, 而是考四大能力。考生在复习中要高度重视对地理事物变化规律和形成过程的理解。如懂得等值线的形成原理, 划分时区, 区分整体性和地域分异, 分析工、农、商业以及交通等的区位, 寻找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明白区域生态建设、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区间协调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等。考生在复习中要踏实学习, 真正理解并且还可说、画、演示出各种演变过程。如地球运动及其意义, 大气环流, 气候成因, 洋流运动, 地壳物质循环, 内、外力作用过程, 自然灾害的形成、分布、危害和减灾措施等。
3.重图表, 抓读取
图表是高考试题的重要表现形式, 其作用是承载有用信息、设置问题情境、表现区域特征等。 重视并善解图表是备考的重要举措。
考生在学习和备考中, 一是学活教材原图。如能懂图、说图、原绘、加绘 (如在中图版地理教材的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图中加绘自然增长率、总人口变化曲线) 、改绘 (变换坐标、改变数据、增减要素) 、简绘、自绘 (根据教材中的文字绘成简图) 等。二是总结各类图表。如区域地图、示意图、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等。三是运用各种图表。即读图例、注记, 看坐标、表头, 析箭头、数据, 观分布、变化。四是调用知识思考并解答试题。
4.重案例, 抓整合
用案例来设置情境和问题, 是高考试题的突出特色。考生在复习中要重案例, 抓整合。一是析透教材案例。对“阅读”“活动”“探索”“问题研究”“案例”等主动展开讨论、辨析、质疑, 从中学会分析方法, 提取内在规律, 实现能力迁移。二是整合区域案例。考生在备考复习后期, 要多以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区域为背景, 整合区域内的各类地理要素、特征、问题, 并探究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如黄土高原, 可整合位置、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特征, 工农业类型及其分布等经济特征, 以及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及治理, 煤炭开采、利用及产业转型, 人口分布、迁移等。
5.重表达, 抓“问点”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试题总体难度不大 (0.62) , 选择题难度更小, 拉开考生分数差距的主要在于综合题, 尤其是简答题。审准题意, 抓准“问点”, 读准信息, 精准表达, 是得高分的关键。“问点”就是题目要求考生回答的直接问题或核心观点。如第40 (2) (3) 题最后一空的“问点”分别是植被类型、污染大小比较, 而不是具体植物、具体污染分析。第40 (5) 题的“问点”是区域均衡发展。
综合题主要有两类题型:填空、简答。对于填空题的把握:一是答案多为词、词组或短语。二是填入答案后再读题, 应该是通顺的, 无语法和逻辑错误。
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地理简答题, 主要考原因和措施两类问题。做简答题时:一是写出序号, 分清层次。如第41 (3) 题, 答成“土地退化、土地沙漠化”有分, 而答成“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不给分。后者层次不清。二是主要答案放在前面, 尽量多答要点。三是突出核心词。如第41 (1) (4) 答案中的 “没有流入海洋”“节水”“调整农业结构”。四是运用地理术语, 避免口语和空话。如第41 (4) 题答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不给分, 因太空泛, 不具体。五是对成因和规律的分析要按前因后果的顺序作答。
2007年广东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3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传递”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传递一声珍重
■广东考生
长亭送别,执手相看,你该向“他”传递一声珍重;西口远走,挥手回眸,你该向“他”传递一声珍重;柴门扶杖,汽笛声催,你该向“他”传递一声珍重。传递友情,友情永是高山流水;传递爱情,爱情永是琴瑟和鸣;传递亲情,亲情永是血脉相连。人所具有的最牢固的东西是情,海枯石烂而情不移,人天两隔而情不改;人最脆弱的也是情,口舌长短的过节会绝了情,鸡毛蒜皮的纠葛会毁了情。
人在得势时,往往忘了自己的名字;人在失势时,往往忘了自己的名节。人生一得意,则亲不认,则友不睬,则视山盟海誓为颠狂柳絮,则视天地万物为翻覆云雨;人生一失意,则操不守,则节不顾,则视阿谀奉承为终南捷径,则视卑躬屈节为再起东山;被宠忘了人,遭弃忘了己,达则不珍重别人,穷则不珍重自己。
拥有青春,则不珍重时光;拥有财富,则不珍重资本;拥有美丽,则不珍重童贞;拥有幸福,则不珍重爱情;拥有快乐,则不珍重前程;拥有尊贵,则不珍重品格。传递我们的珍重吧,传递我们的经验和教训。
珠如土金如铁,败家子从不懂得珍重;青春韶华一晌过了,嬉皮士从不懂得珍重;一片冰心当了残雪,一腔衷情任其东流,七彩锦绣被胡乱涂鸦,五色沃土被轻易荒芜。误了青春,他不在乎;错过良辰,他无所谓。到头来呢?
不珍重时光的,弹指一挥间,已不再年轻;不珍重资本的,挥霍一空时,财富已到他人家;不珍重童贞的,美丽转眼成虚空;不珍重幸福的,爱情惘然成追忆;不珍重前程的,或许为苦囚;不珍重品格的,终究是奴才。
今日只有一天,虚度了没法充填;花季只有一轮,错过了没法再放;初恋只有一回,亵渎了没法璧还;知心只有一个,伤害了没法复原;身体只有一具,弄垮了没法替换;人生只有一次,过坏了没法重来。
对感情认真一点吧,感情是活着的真趣所在;对名节爱护一点吧,名节是活着的志气所在;对前途执著一点吧,前途是活着的动力所在;对精气神看重一点吧,精气神是活着的支柱所在;对天地人敬畏一点吧,天地人是活着的依托所在。
人在世上,鸟飞空中。世上有风有雨有荆棘有陷阱,还有阴有晴有机关,那就让我向你传递一声:一路珍重。
点评
本文虚写“传递”,优点在于直面生活的真情实感。
以情谊为触发点,把抒情的笔调延伸到严肃的考场,可见这考生心理的镇静。作者侃侃叙谈着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始终不忘的是要用“传递”来疏导“惘然”的记忆,用“传递”来阐述自己对“名节”、“真趣”的一番认识。
202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 篇4
还记得前不久举行的那届校运会,在紧张的校运会前期,我们都在为自己参赛的项目做着准备,我报了跳高,一项极其需要爆发力、柔韧度和弹跳力的项目,跳高这项项目对我这种门外汉来说,是一件极具的挑战性的事。看着面前横着的跳杆,我心中泛起了嘀咕:这真的能跳过去吗?我决定进行第一次尝试,选择了一个比较弯的路线,路面也比较平坦,这是为了能给运动员一个良好的助跑,方便惯性帮助自己过杆。
到我了,我深吸一口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可是脚却不自觉的抽搐起来,随后出于本能,我有了打退堂鼓的心思,就在这时,站旁边一位的“行家”发话了,她指导我要放松,不要紧张,在跳过去的时候记得收起腿和屁股,能极大增加过杆的几率。
助跑,起跳……我还梦想着一跃而过的那种飘飘然的感觉,啪,一声沉重的闷响,我被横杆绊了一下,重重倒在软垫上,第一次试跳,以失败告终。
我本打算放弃了,但是那位“行家”在目睹我跳的时候发现了我的失误之处。我从她的眼神和那种严肃的口吻中看到了不要放弃的意思,她见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便说起了她的跳高经历,她说跳高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跳高的第一点就是不能害怕和犹豫,这是决定能不能过杆的关键,因为它会阻碍你的发力,和身体的配合,第二,助跑后的弹跳那一下一定要发力,且发力向上而不是向前……
我听后,按照她的话继续练习……
到了正式比赛的那天下午,太阳格外的毒辣,汗珠从我的脸颊大滴大滴的滚落下来,很快,到我了,我的心跳扑通扑通的,我很紧张,紧张到冷汗直冒,也顾不得太阳毒不毒,脚也不停地打哆嗦,面对那么多人的目光注视在我身上,使我变得更加胆怯。
但是我知道现在已经退缩不了了,我深吸一口气,也不知道是不是紧张的原因,感觉空气都格外的凉,我寻找好了路线,握紧了冰凉的拳头,向前冲去,临近栏杆,那时栏杆在我眼中就像是一名威武的将军站在我面前,有一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我脑子一片空白,就在这时,我想起了“行家”的提点和她那炽烈的眼神,刹时眼前的栏杆就好像缩小了,没了之前的气势。我脚掌发力,向上一跃,收腿、缩臀,一气呵成,没有半点犹豫的样子,连我自己都愣住了,半天才回过神————越过了,栏杆没有落下,我成功了!虽然最后我只拿了跳高比赛项目的年级第五名,但对于跳高0基础的我,已经是一次巨大的突破。
2012年高考作文广东卷全解析 篇5
供稿/李剑林[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 宋伟丽[深圳市翠园中学]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居里夫人在写给外甥女涵娜的信上说:“你写信对我说,你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则对我肯定地说过,她宁可生得晚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解析
对于新材料作文,广东称之为“给定写作范围”的作文。在2007届的高考备考中,一线教师就热情地呼唤这种作文命题形式,但直到2011年为止,这种作文形式似乎都与广东高考无缘。在历届的备考中,虽然“给定写作范围”的模拟试题屡有出现,但舆论共识表现为“对于广东考生而言,这种命题形式还不成熟”。因此,今年的这个题目令广大师生大感意外。
本题材料由两个独立的段落组成。命题没有采用“材料一”“材料二”的字样,是为了在命题形式上与往年的题目更加接近,从考生的心理层面降低题目的难度。写作要求中“上面的材料”的语言也是一个模糊的说法,其目的也是放宽考生理解题目的界限。因为写作要求中没有明确限定考生必须结合两段材料,所以,考生在审题立意时可以就一段材料或两段材料自由选择。
针对第一段文字,汤因比讲述了自己选择生活的“时间”和“地点”以及选择这一时间和地点的原因——文化交汇。考生如果以此立意,有三个写作范围,第一是“选择生活的时代”,第二是“选择生活的地域”,第三是“生活与文化”。针对第二段文字,涵娜愿意生在一世纪以前、伊雷娜希望生在未来的世纪里、居里夫人认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考生同样可以得出“选择生活的时代”的写作范围。如果把两段文字结合起来考查,考生很容易发现“选择生活的时代”是交叉的内容,以此确立写作范围是完全可行的。评卷场反馈的结果也是写“生活与时代”的考生占最大比例。
语文考试结束之后,鉴于考生反馈的“回到过去”和“生在未来”,社会舆论普遍认为今年广东高考作文在考“穿越”。今年的作文写穿越并非不可,但穿越只是一个噱头,而不是题目的本质。因为,它恰恰忽略了材料中最核心的内容。
无论是“生在哪个时代”还是“活在哪一地域”都只是材料的表层含义。作文材料中最核心的含义是居里夫人提到的生活的“有趣”和“有用”。这是一个十分具有时代感的写作范围。在物质生活日益丰盈的今天,许多人感到了生活的无聊和工作的压力,于是社会普遍反映幸福指数偏低。一部分人把工作和生活直接对立,于是二者矛盾重重,顾此失彼。一部分人把生活工作化,于是生命中只有工作没有生活,整天为工作疲于奔命。一部分人把工作生活化,于是对于工作敷衍了事,工作上毫无业绩可言。在多数普通人工作与生活的二元对立人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思考工作的效率和生活的幸福问题。在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前提下,于是乎一种新的误区悄然进入我们的视野——强调生活的质量而弱化工作的投入。居里夫人“有趣”和“有用”的言论恰好回应了这一问题。
从第二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和涵娜、伊雷娜讨论的是生活的问题。“有趣”即生活的娱乐性、艺术性和幸福感。“有用”指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依据这一理解反观第一段文字,很明显汤因比的立足点是“事业”,即工作。汤因比“醉心”于古文化的研究,“醉心”一词反映了他工作的“有趣”。“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是多元文化的交汇地,因此这对汤因比的工作极其“有用”,相对而言,汤因比生活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他的工作也会对整个社会更加“有用”,汤因比自身的人生价值也会获得提升。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新的写作范围,即“人生的有趣与有用”。如果对第一段材料再做进一步分析,我们会发现,汤因比喜爱文化的多元实际上是追求“人生的精神富足”而不是物质的享乐。这便是第一段材料的深层含义。
汤因比、涵娜、伊雷娜三人和居里夫人相比,二者之间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很明显,汤因比、涵娜、伊雷娜都认为时代或地域对人生、生活影响巨大,所以他们渴望选择时代和地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他们的人生态度是被动的。而居里夫人则认为时代对人生没有影响,“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的前提当然是个人的积极努力,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居里夫人的人生态度是主动的。以“人生态度的主动和被动”为写作范围写作同样是合题的。
202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 篇6
重点考查考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把握文章主旨和段落主旨很重要
完形填空重点考查考生对上下文的理解能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段落主旨能够有效地帮助考生理解全文,进一步解题。我们知道,文章主旨一般出现在全文首段或尾段,而段落主旨一般出现在段首。下面浏览文章,重点查看每段段首。
第一段:前两句对number sense进行了定义:Number sense is not the ability to count. It i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a 1 in number. 本段后文出现了experiment和for example等字眼,可知后文是对number sense进行举例阐释。
第二段第一句话为:Another interesting experiment showed a bird's 6 number sense. 从后面的crow (乌鸦)可以看出,后面是在对这个实验进行详述。而another interesting experiment也说明,第二段延续第一段的主旨,仍在阐释number sense。
第三段前两句话为:How good is a human's number sense. It's not very good. 这说明这一段讲的是人类的number sense为何不够好。
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对人类和动物的number sense进行了总结,得出了人类在这一点上并没有比乌鸦好多少。由此可知,这才是本文的主旨。
下面通过具体题目来看把握文章主旨和段落主旨对解题的作用。
2 , experiments show that many animals are, too. For example, many birds have good number sense.
2. A. Importantly B. Surprisingly
C. Disappointedly D. Fortunately
【解析】通过以上对主旨的分析可知,本文主要讲人和动物的number sense,而且人类的number sense并不比乌鸦的好多少。因此,即使不太确定第1题填什么,也可以推测出第2题的答案。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人类拥有number sense不足为奇,而动物拥有number sense就比较令人惊讶了,因此四个选项中只有B项最符合语境。
考查原词复现和同义替换,瞻前顾后很重要
原词复现和同义替换多年来一直是广东卷完形填空考查的重点,这次也不例外。原词复现指的是之前上下文出现过该词,而某一题的答案也是该词。同义替换指的是某一题的答案与上下文中某一词的意思相同。这就需要考生注意理解,细心观察。例如:
It seems that number sense is something we have in common with many animals in this world, and that our human 15 is not much better than a crow's.
15. A. sight B. nature
C. ability D. belief
【解析】空格所在的句子主要是表达人类的number sense并不比乌鸦的好多少。而文章第二句话就提到过number sense是一种ability,因此这里选C。
Number sense is not the ability to count. It is the ability to recognize a 1 in number.... This means that the bird knows the 5 between two and three.
1. A. rise B. pattern
C. change D. trend
5. A. distance B. range
C. difference D. interval
【解析】要想解答第1题,必须往后看。根据后文的实验很容易就能知道,鸟能够发现两个和三个是不同的数量,因此第5题选C。而有change就有difference,change可以看做是difference的近义词,因此第1题选C,表示number sense是一种意识到数量变化的能力。
考查逻辑词前后的关系,划出逻辑词很重要
For example, babies about fourteen months old almost always notice if something is taken away from a 13 group. But when the number goes beyond three or four, the children are 14 (often) fooled.
13.A. single B. small
C. local D. new
【解析】这两句话中出现一个很关键的连词but,说明该词前后有转折关系。But后面的句子说到数量超过三个或四个,由此可知前面的数量一定是较少的,因此选B。
由此可见,同学们在做完形填空时务必关注上述三种考查方式,学会瞻前顾后,找出解题的突破口。
nlc202309020633
(郑凯涛)
语法填空
广东卷的语法填空题一般在一篇长约180词、难度适中的短文中设十个空,要求考生“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中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此类题的空格分两种:一种是有提示词的,空格处填入该单词的正确形式即可;另一种则没有提示词,需要考生自行推断。
本次语法填空的内容从买盐的事情引申到公平,以小见大,是高考主流的考查方式。考点分布并不均匀,难度比去年要低,过去常考的热点代词只考了一道,而连词、介词和词性转换题与往年相比难度较低。
有提示词的题目相对比较简单,要注意非谓语、谓语动词的变化(时态、语态及第三人称单复数)、词性之间的转换(名词变形容词、形容词变副词、动词变名词)等。解题时,应首先根据空格处的语法环境,判断出空格处应填入的词在句中所作的成分和词性,再根据括号里给出的提示词填写其相应的形式。例如:
That would be a very 19 (reason) thing to do in a big city.
【解析】空格前是副词,空格后是名词,可知空格处应填入形容词。而括号里给出的是名词reason,故应将reason变成合适的形容词修饰thing。故此处应填入reasonable,表示“明智的”。整个句子的意思为:在大城市里,那会是个明智的举动。
In the beginning, there was only a very small amount of unfairness in the world, but everyone added a little, always 25 (think) that it was only small and not very important, and look where we have ended up today.
【解析】括号里为动词,首先考虑空格处是谓语动词还是非谓语动词。由于but之后是一个新的句子,故从everyone处开始分析,发现added是谓语,逗号后的部分是个独立于主句的状语,因此think应用非谓语动词形式。判断think与主语everyone之间的关系,发现think是主语主动发出的动作,应用think的现在分词形式,故空格处填thinking。
对于没有提示词的题目,空格处一般填介词、连词、代词或限定词。解题时要注意分析句子内部的逻辑结构、空格处所作成分以及上下文的含义等,判断是否为从句引导词、动+副、介词短语等结构。例如:
Nick's guests, 20 had heard their conversation, asked why they should not buy salt more cheaply if they could.
【解析】分析可知,空格后有一个谓语动词had heard,其后还有一个谓语动词asked。由于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谓语动词,且空格处所在的分句跟在guests后面,故可以判断空格处所在的分句是修饰guests的定语从句。由于从句中缺主语,且先行词是guests,故空格处应填入who。
The only reason a man would sell salt 21 a lower price would be because he was desperate for money.
【解析】如果遇到“完整句子___名词性短语或者词语”的情况,就说明空格处应填入介词,构成介词短语,作句子的状语。“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应该用介词at。
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也要注意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同时多读英文,增强语感,提高解答语法填空题的效率。
(李浩明)
阅读理解
2013年广东卷阅读理解延续以往题型,四篇文章从体裁上看考查了夹叙夹议文、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比前两年的阅读理解文章容易些,没有生僻词和晦涩难懂的词汇。从文章内容和来源上看,A篇来自The Himalayan Times网站中Sue Dickson的文章“The Power of Imagination”,主要通过小男孩Tom勇敢与疾病作斗争的故事讲述想象力在战胜恐惧中的重要作用。B篇纠正了人们对成功的片面看法,论证想要在生活中取得成功,靠的是长时间辛勤投入工作的观点。C篇描述心理医生通过无言的沟通帮助青少年渡过难关的故事。D篇来源于国外网站的文章“Using Technology to Fight Cheating in Online Education”。
同以往一样,2013年广东卷阅读理解考查了推断题(27、29、30、31、32、34、39)、细节题(26、28、33、36、37、38、40、41、43、44)、主旨题(35、45)和猜词题(42)四种题型,以细节题和推断题为主,主旨题仍然以考查文章主旨和选择标题的方式命题,猜词题属于熟词僻义类型。考生在答题时应该留意文章细节,通过关键词定位回原文,再逐一比对选项做出选择。所选答案在原文中应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切忌主观臆断、以偏概全。
下面通过几道典型题来分析阅读理解的考查形式和解题思路。
推断题
27. What can be inferred about Tom's mother?
A. She was a rich lady. B. She refused Tom's request.
C. She wanted Tom to be a superhero.
D. She wanted to get Tom through the pain.
nlc202309020633
【解析】推断题在原文中不能找到与答案完全一致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细节推理判断出来。本题中,我们可以根据题干中的特指名词Tom's mother这一关键信息定位到原文第三段:"Maybe I could go as Superman," he whispered to his mom. Hearing this, the mother hesitated for a while. She had avoided buying the expensive costume (戏装), but finally she agreed. 从母亲避免购买昂贵的戏服来看,她应该不是很富有的人,排除A。但是尽管如此,母亲最后还是答应了孩子的请求,故排除B。从Tom提出要扮Superman而母亲犹豫了一会儿来看,母亲并不愿意Tom扮成Superman,更别提希望他成为超级英雄了,故排除C。结合Tom患癌症的事实来看,并不富有的母亲答应给他买昂贵的戏服应该是希望他能够挺过疾病带来的痛苦,而文章第二段也提到,Tom喜欢扮超级英雄,Dr. Epstein也说这种办法有利于幼小的Tom更好地面对自己充满恐惧和疼痛的生活,故选D。
细节题
28. When Tom went for the third operation, he ______.
A. pretended to be painful
B. acted like a superhero
C. appeared in poor spirits
D. argued with his mother
【解析】对于细节题,我们在使用题干关键词定位时应注意“和谁相关,取决于谁”。本题问的是Tom在第三次手术时的情况,所以答案应该和Tom相关,但具体答案是什么取决于the third operation。根据“圈定关键词—定位—比对选项”的思路,题目可以定位至原文第三段。从这一段内容看,Tom手术前一天虽然很害怕,但并没有和母亲吵架,故排除D。手术的那一天更是我们需要关注的:The next day Tom appeared as the powerful Superman, showing off through the hospital halls and coolly waving his hand to the people greeting him along the way. And Tom, with the strength of his fantasy, successfully made it through the operation. 由此可知,Tom不仅穿得像个超人,也表现得像个超级英雄一样,勇敢地渡过了手术,故选B。
主旨题
4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of this passage?
A. The Advantages of Online Exams
B. The High-tech Methods in Online Courses
C. The Fight against Cheating in Online Education
D. The War against the Booming of Online Education
【解析】标题型题目是主旨题的典型代表,历年高考广东卷均有出现。解题时需要注意两个原则:全面性和概括性,即选出来的标题不能以偏概全,以细枝末节代替文章主题。解答这类题时,阅读首尾段尤其重要。文中最后一段关键词为cheater和cheating,而这与文章开头所举的Jennifer考试时被远程监督以防作弊的事例吻合。因此,本题选项中出现的唯一一个与cheat相关的标题就是正确答案,故选C。
猜词题
42. The underlined expression cutting edge in Paragraph 3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______.
A. advanced techniqueB. sharpening tool
C. effective rule D. dividing line
【解析】划线词所在句子为:In the battle against cheating, this is the cutting edge and a key to encourage honesty in the booming field of online education.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cutting edge与this指代相同,因此我们要先弄明白this到底指的是什么。指示代词一般指的是前面出现过的事物,追查至前面一段,不难发现this指的是using a web camera这一防止作弊的监督手段。而根据cutting edge所在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该词是褒义词,是用来鼓励网络教育的诚信行为的。而该句的下面一句话为:The technology gives trust to the entire system, to the institution and to online education in general. 由此可知,this指的是一种technology。故答案应该是A。我们还能以using a web camera为线索继续往下找依据,发现第五段第一句话为:Aside from the web cameras, a number of other high-tech method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这个句子再次印证了this是一种高科技手段,故确定答案为A。由此可知,在做猜词题时,考生应该注意利用上下文,通过关键词找线索串连,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以此来确定答案。
nlc202309020633
(陈园婉)
信息匹配
信息匹配题主要是让考生通过电子邮件中的不同需求匹配相关广告,广告有六个,邮件为五封,有一个广告为多余选项。信息匹配题一般比较简单,考生不必纠结于不认识的词,而应该用关键词匹配法,快速解题。具体步骤为:①快速浏览邮件内容,找出关键词;②快速浏览广告,找出和邮件里关键词相匹配的内容。注意:广告中的图片也是了解广告信息的一个重要窗口。例如第46题和第49题。
46. 第一步:了解邮件中发件人的需求,找出关键词。邮件前两句话为:I am a journalist working for a local news agency. Since I need to travel a lot, I do care about durability when choosing power supply for my digital cameras. 从这句话中可知,发件人需要的是power supply for digital cameras,即电池类的东西。第二步:浏览广告,发现B选项广告中的图片画的就是电池,其他的广告都与此无关,故很快就能确定选B。即使考生不认识durability (电池续航能力),也会发现B项的广告中有durable这个与之相匹配的词,从而确定答案。
49. 如果考生不知道MBA (工商管理硕士)是什么意思,那么最难的可能就要数这一题了。通过本题中的邮件可知,发件人当上了部门经理,却不知该如何与下属沟通,激发下属的积极性,因此想接受专业训练,提高管理与沟通技巧(administrative and communicative skills)。但浏览广告却发现,似乎没有一个选项与此相关。此时,关键词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邮件中提到了diploma course,而选项F的广告中也提到了MBA diploma,无疑F就是正确答案。
(陈园婉)
基础写作
广东卷的基础写作题一般要求考生根据题目所提供的8~9个信息点进行写作,而且只能用五个句子来表达全部内容,这就要求考生学会将信息点进行分类、合并,运用从句、非谓语、介词短语等手段将信息进行整合。由于2013年广东卷基础写作的信息点比2012年少了一个,又回归到了2011年的八个,并且在题干中已经将这些信息点进行了分类,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考生只需想办法将分好类的信息整合成五句话即可。第一个信息点本身就是一句话,无需整合,比较容易处理。我们来看后面需要整合的四句话。
第二句
信息点:至少18岁;做好不回地球的准备;愿与其他人保持良好的关系
定句型:由于三个信息都是形容志愿者的,可以考虑用并列句或定语从句将其串成一句话。当然,相比较而言,定语从句更有亮点。“至少18岁”比较短,作为句子的主句不太合适,而“做好不回地球的准备”比另外一个信息更吸引眼球,故作主句最合适。如:The volunteers are required to prepare themselves never to return to the earth. 定好主句后,加入其他成分。由于剩下的两个信息均为定语从句的从句部分,修饰主语the volunteers,因此应以并列的结构放在先行词the volunteers之后。
最终方案:The volunteers, who should be at least 18-year-old and willing to keep up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thers, are required to prepare themselves never to return to the earth.
第三句
信息点:火星生活条件太艰苦;面临严寒气候、孤独和恐惧
定句型:根据题干,这两个信息点为专家观点,都是讲火星上的不利条件,因此这两个信息可以用not only ... but also结构来表达递进关系,也可以将“面临严寒气候、孤独和恐惧”理解为是“火星生活条件太艰苦”的原因,使用原因状语从句。我们可以选择以expert为主语,剩下的为宾语从句,如experts think/believe that ...;也可以用according to experts为状语,另外两个信息为主句。
最终方案:① According to experts, not only will life on the Mars be extremely tough, but also the volunteers will face cold weather and loneliness as well as fear. ② Some experts think that the living conditions on the Mars will be hard because 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the volunteers to face cold weather, loneliness and fear.
第四句和第五句
信息点:厌倦地球生活,想体验火星生活;如果成功,就是人类英雄
定句型:根据题干,这两个信息是志愿者的观点。由于两者之间相关性不大,所以可以独立成句,加上前面三句话,正好五句。很明显,前者是因果关系,故采用原因状语从句;后者为条件关系,故使用条件句。由于都是志愿者的观点,所以要加上the volunteers believe/hold the belief that ...。
最终方案:Some volunteers hold the belief that they will be heroes if they succeed. Moreover, they want to know what life is like on the Mars because they are tired of life on the earth.
综上所述,考生在做基础写作题时,需要分析信息点之间的关系,为其选择合适的句子结构,务必做到句子结构准确、信息内容完整、篇章连贯。
(李浩明)
读写任务
2013年广东卷读写任务的主题为“平凡工作”,通过短文表达了平凡工作虽然无法给人带来较大的满足感,但却非常重要、不可或缺,并要求考生以清洁工为切入点谈谈自己的看法。这个主题再一次完美复现高考写作主旋律——积极向上和健康成长,因而考生平时要多多积累此类正能量素材,如a respectable individual and a committed citizen (一个值得尊敬的人和一个有奉献精神的公民)、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society (为社会安康做贡献)等。除了套用一些合适的素材外,考生在写作时要注意使用倒装句、强调句、插入语、非谓语、从句、虚拟语气等多样的语法结构,并适当添加细节,以丰富句式和内容。下面以一篇范文为例来看看如何增加写作亮点。
202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 篇7
1.汕头市金山中学、汕头市第一中学、汕头金中海湾学校在非中心城区的指标生统招分数线由有关区(县)招生办公布。
2.各民办普通高中由澄海区、潮阳区、潮南区和南澳县统一录取最低分数及同分最低序位由相应区(县)招生办公布。
汕头考生可于7月18日上午11:00至7月21日18:00,登录汕头市政府门户网站汕头市教育局频道、汕头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号和汕头橄榄台查分通道、汕头移动微信公众号查询本人考试成绩及普通高中录取结果,并按学校通知依时到有关学校领取《成绩通知单》和《录取通知书》(非中心城区考生录取通知书领取方法由有关区(县)招生办通知)。
天津卷2023高考作文 篇8
引言:周恩来所撰写的这副对联,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与有肝胆之人共事的重要性,以及在交友处事和读书求知方面的警示与激励。这副对联引发了我对使命、责任和担当的思考,使我深入思索每一代人所面临的挑战与担当,并意识到在实践中践行这些价值观的重要性。
第一段:使命与挑战
每一代人都有独特的使命与挑战。在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变革。这些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伴随着巨大的责任和挑战。我们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应当认识到自身的使命,积极参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社会生活中,我们都应当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段:责任与担当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有责任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同时也要关注他人和社会的需求。我们应当担负起改善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无论是关注环境保护、推动公平正义,还是关心弱势群体的权益,我们都应当积极行动,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三段:与有肝胆人共事
202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 篇9
2010年是广东省高考改革的第一年,首次采用了3+文/理综的考试模式。从整体上来说,今年广东省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试题难度不大,这说明高考改革进行得比较平稳,过渡得比较成功。下面笔者结合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政治试题评析,为同学们备战2011年高考提供一些建议。
一、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政治选择题评析及2011年高考政治备考策略
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一共有35道选择题,其中地理11题、历史12题、政治12题,每道题4分,总分140分。今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政治选择题相对而言比较简单,得分率也比较高。
下面笔者结合第28题来谈一下高考政治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282009年颁行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要求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失职行为实施问责。这一举措表明()
A.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
B.我国已建立完整的行政监督体系
C.每个公民都有监督权和质询权
D.党政领导干部的权力和责任是统一的
政治选择题答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选项本身表述太绝对的不要选。如B选项“我国已建立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这样的表述太绝对。因为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发展,肯定还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我们的行政管理體系还要不断完善,所以说“我国已建立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太绝对、不准确,一般情况下这样的选项就要排除。
第二,选项本身表述有错误的不要选。A和c选项表述都有错误。如A选项说“政府执政必须符合法律程序”,这样的表述本身就是错误的。我们都知道,政府有行政权,而中国共产党才是执政党。政府搭配执政的表述是错误的。c选项“每个公民都有监督权和质询权”,表述本身也有错误。我们都知道公民有监督权,但没有质询权,只有人大代表才有质询权。所以A、c选项本身表述错误,故要排除A、C。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复习时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准确、清晰。
第三,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就是说选项本身表述是正确的,但是题干并没有体现,这样的选项自然就要排除了。值得注意的是做题时可能会出现拿不准的情况,也就是有时候做题时会感觉两个选项似乎都对,无法确定选哪个选项,这时候就需要采用最优化原则来筛选了。这个原则只有在做题中不断地去体会和摸索,才能真正驾驭好、把握好。
这里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下,选择题中有要求四选三或者四选二的题型,这种题目要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这些题目中的正确选项,有可能就是后面主观题里答题的要点。因此,备考时我们要学会将选择题中那些有代表性的选项整理到课本的相关知识点上,加强联系、复习,以达到答题时“一箭双雕”的目的。
另外,我们还要加强对文言文的训练,如第34题,题干说的是关于“学习”的两种观点,问这两种观点有没有正确处理好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先读懂文言文的意思。
如,观点一说:“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身世上少一分。”这句话摘自颜习斋《存学编·论讲学》,强调了“习行”、“身世”即实践的重要性。
再如,观点二说:“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句话则突出了“读书”即认识的重要性。
很显然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这样的题目一般都是考查必修4《生活与哲学》部分的知识点。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相关题目的练习,而且平常要多注重对文言文的训练。因为我们只有能够正确理解题意了,才能选对答案。
二、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政治主观题评析及2011年高考政治备考策略
2010年高考广东文综卷政治主观题部分有两道大题,总分值52分。做主观题时,我们不仅要掌握答题的思路和技巧,而且答题时要做到三化: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段落化是指要看看题目问的问题是几问,是几问就分成几个自然段来回答,一个问题的答案独立一个自然段。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漏答现象,也有利于卷面保持整洁。还能方便阅卷老师对号入座,快速阅卷。要点化是指答题时语言表述要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看清楚题目要求答什么,然后写清要点。如要求回答“原因”,就先标明“原因”二字;如要求回答“意义”,就先标明“意义”二字。等等。序号化是指在每个要点前标出序号,有几个要点就标出几个序号,一目了然。
具体答题时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要根据题目的分值(一般情况下如果一道题目的分值是10分,那么估计有4个到5个要点)来确定可能要答几点,然后按照要点的主次顺序列出提纲,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点列到最前面。次要的点列在后面,最后列一些党和政府关于这个问题的方针政策(俗称“模板”)。综上所述,先把这些准备工作做好了,再在答题纸上作答,这样就容易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表述准确,也就容易得到高分。
第36题是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颁行为背景,考查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政府的宗旨和职能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的准确解读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36材料略。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说明广东省政府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
(2)结合材料二,请你对广东经济的地区差异变化状况作出简略判断。
(3)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三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
答第(1)问时,我们首先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社会公平和财政职能等知识,力争把涉及的施政内容的理论依据都答出来。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道题的设问中出现了一个“等”字,这就说明这道题不仅仅是要求从以上这两个方面来作答,而是还要求答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共同富裕、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内容来。高考政治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查党和政府现阶段的关于国内外的方针政策,所以我们答题时,一定要注意全面、完整。努力把与问题相关的国内外方针政策都答出来,这样才能得高分。
第(2)问是读图题,要求从图表里读出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要认真阅读题目,搞清楚图表中给出的注释、年代、数字的意义。答题时要力求把图表中反映的信息全部答出来,最重要的是要写清楚通过对数字、图表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第(3)问要求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于这样的问题,审题时我们一定要清楚是要用政府的有关知识来回答。所以答题时首先要把材料中体现的政府的职能结合材料答出来,然后再答出国家的性质,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等,这样答案就比较圆满、完整了。
第37题主要是考查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7材料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1)问,要从立足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博采众长、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的角度来回答。
第(2)问,要先答出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定义、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发展的途径即方向和道路、发展的状态,然后将相关理论与材料有关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进一步阐述。
从第37题给出的参考答案我们可以看出,答案要点就是课本上的大标题和小标题以及里面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这就为我们政治第一轮复习提供了方向和一个很好的方法。如复习时我们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将四本必修教材上每一课的主标题和副标题抄下来,同时把里面的重要知识点也抄下来,慢慢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然后隔一段时间就翻出来看看,自己试着回想一下,循环复习,渐渐地就能把这些知识点条理清晰地记到脑海中。
另外,在这里还要给同学们提一个要求,那就是每天至少要做两道主观题。做题时先要认真思考,按照题目的要求写出要点,然后对着参考答案查看自己存在的问题(如,是什么原因导致题目没有答好,是知识点没有掌握,还是知识点没有理解等等),最后尝试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这样坚持下来,同学们在答题时就能做到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了。
2023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标题 篇10
人是一种奇妙的生物,自古以来就对未知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从远古时代的探索新的狩猎区,到现代的科学探(索)和太空探(索),人类一直在寻找突破自我边界、一步步认识世界的路上不停前行。其中,有一部分人乐意去探寻陌生世界,只是因为好奇心的驱动。然而,这种好奇心所带来的意义远远远超过了表面的饱足和探索的乐趣。
首先,好奇心是人类认知能力的表现。我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最迈进(先进)和智慧的物种,正是因为我们具备了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推动着我们主动探索未知,发现新的知识和信息。正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人类才能够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际,理解世界的本质。从科学研究到艺术技术创造,好奇心都是激发人类创造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其次,探索陌生世界不只是满足好奇的表象,更是一种对人生意义的追寻。人对未知的探索是一种求真与理解人生的过程。人类渴望了解自己的起源、意义和命运,通过探索异界,我们希望找到对这些问题更深刻刻画的答案。这种追寻的过程是一种对我自己的反思和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满足了好奇心,更(加)深了我们对生命和宇宙的认识。
2023全国甲卷作文题公布 篇11
病从口入,大部分病毒都是从呼吸道及口腔,进入身体引起感染的。现在学生们的衣服可神奇了,按一下衣服上的一个扭扣,睡衣会立安刻变成校服。不同的纽扣可以设置不同的功能。它还有一个最强大的功能:只要穿上这件衣服,它就像太空防护服一样有一层隐形的保护层,能隔绝细菌入侵、能防止紫外线辐射、能按人体需要自动调节温度、能自动净洁等等功能。
到了学校,老师的.讲桌和学生的书桌里面,一本教科书、一本作业本、一张纸都没有。
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教材以及练习题都已经储存在书桌微电脑上,而更神奇的是每位学生都是现代版的“神笔马良”。以前同学们画画,要么在纸上画成平面图,要么在电脑上画成三维图。而现在所用到的笔,可以根据人们在脑海构想的图案,直接在触屏书桌上把它画成立体图形,还可以局部放大进行细致修改。
202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 篇1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24.广东某市出台政策,实施农业“一镇一品”示范建设工程,通过招商引资,引导龙头企业与试点镇对接,构建平价商店、机场超市、网站、连锁店等组成的网络化销售平台,显著带动了当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成效利益于
①借力政策扶持,整合资源优势②降低商品价格,确立竞争方向
③创新营销模式,优化发展战略④调整消费结构,增加产品供给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ks5u
25.图7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图7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的是
A.X为汽车的价格,Y为汽油的需求量
B.X为物价总水平,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Y为恩格尔系数
D.X为出口额,Y为外汇收入
26.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平均工资保持较快增长,但工资水平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岗位差距仍然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②创新扶贫方式,推进特殊困难地区的发展 ③禁止非法垄断及非法竞争行为④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平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7.假定某国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处在图8中的X点,如果实行扩张总需求的政策,一般来说,该点短期内可能趋向
A.X
1B.X
2C.X
3D.X
428.2013年7月16日,在军方的支持下,埃及政府宣布重启国家过渡进程。其后,美国和欧盟表示将重新审视对埃关系,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则力挺埃及军方,而伊朗和土耳其对埃及过渡政府持反对态度。国际社会不同反应的根本原因是ks5u
A.国家之间利益的差异性B.国际关系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C.世界多极化的深入发展D.大国和国际组织对他国内政的干涉
29.某政协委员公开展示了一幅包括103种常用证件、长达3.8米的“人在证途”图,并由衷感叹:中国人不是在办证,就是在去办证的路上。政府解决“人在证途”的问题的根本方法是ks5u
A.提高行政效率
B.简化办证程序
C.实施简政放权
D.推进集中办证
30.按照起草草案、审议等法定程序,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于2014年2月27日通过表决,确定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此决定的性质和目的分别是
①人大常委会立法权的体现②人大常委会决定权的体现
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外交大局④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1.明代思想家薛瑄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不妄、不苟、不敢”这一理念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应树立廉洁文化的自觉性
②应以传统廉政思想为修廉的根本
③要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④要坚守传统的名节观和价值取向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2、某班以“应该 ‘浅阅读’还是更应该’‘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 下列选项正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A.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浅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33、当前职业教育处于“进口”“出口”冰火两重天的境地:一方面,部分学生受“高职院校不是大学”的观念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报考,导致职校生源萎缩;一方面,职校生在就业市场成为“香饽饽”,企业高薪难觅技师,这就为扭转职业教育的尴尬局面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蕴涵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发展
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C.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D.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ks5u34、雾,是指在接近地球表面、大气中悬浮的由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因大量烟、尘等微颗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雾和霾常常相伴而生,但是二者在相对湿度、边界特征、日变化等方面有区别。据此,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雾与霾都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B.对雾与霾的分析抓住了矛盾的特殊性
C.哲学不关注作为自然现象的雾与霾
D.雾与霾定义的差异决定了二者本质的区别
35、图9漫画中,“幸运”壁虎对“中奖”经历应该作出的合理反思是
A.以哲学指导实践就不会犯错误
B.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C.认识主体立场不同结论自然不同
D.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工6小题,满分160分。
36.(2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市自实施车牌拍卖政策以来,就一直未向社会公开收支信息。2013年7月,市民联名向政府提出信息公开请求。年底,相关部门公布了2011-2012年车牌拍卖的大类收支情况,但没有列出明细,市民不满意。
材料二: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性受得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公民不当行使权利的案例却时有发生,例如,刘某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并反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散布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权利和政务公开的知识,分别分析“市民不满意”“刘某被拘”的原因。(12分)
(2)结合材料二,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4分)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12分)
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粤港澳经济结合作中,广东具有劳动力充足、土地资源丰富及制造业发达等有利条件,二港澳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资金、国际市场等方面能够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材料二:改革开发30多年来,粤港澳合作从前店后厂式的产业分工,到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系列协议的签署和贯彻执行,再到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新区的破茧而出,一步步从渐进协作走向多边融合。近期,三地创新合作机制,推动申报设立“粤港澳自贸区”。
材料三:粤港澳地相近、人相亲、语相通,共同秉承中华文化。但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三地文化业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当前,三地交往更加深入密切,加强文化合作意义重大。
(1)根据材料一,概括粤港澳三地开展经济合作的理由。(4分)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科学发展观和对外经济的相关知识,阐述推进粤港澳合作对广东经济发展的意义。(10分)
【2023年广东卷优秀作文】推荐阅读:
2023年山东卷高考优秀作文09-03
广东高考全国卷预测作文09-29
2024年高考英语广东卷语法填空与全国卷样题的区别12-23
广东卷高考作文题目:奖惩之后01-11
2023年广东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分布12-18
2023年广东省学位英语试题和答案12-22
高考广东卷满分作文:与你为邻08-16
广东省广州市2018年中考政治 认识基本国情专题复习练习卷01-08
2023广东高考语文作文分析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