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2024-06-23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共13篇)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篇1

引言

现阶段水利水电工程的用途颇多。其中包括抗洪减灾、发电以及农业灌溉等。近年来,地球气候条件持续恶化,在此背景下,建设质量合格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世界各国都将混凝土作为水利水电建设项目的主要材料,事实表明,用混凝土建设水利水电设施能收到良好的成效。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确保施工方法的合理,从而保障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

1S地区水利水电项目概况

S地区临近黄河,洪水泛滥风险较高,地区用电紧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拟建以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从而实现抗洪减灾、保障基本居民与工业用电的目的。拟建水力发电站,主坝高度为80m,坝长50m,坝宽20m,通过建模分析坝体材料用量,决定使用10000m3优质混凝土,聘请优秀施工团队负责施工工作,初设定工期为两年。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混凝土,浇筑

1 地基面的处理

为了保证所浇筑的混凝土和岩石基础紧密结合, 浇捣前一定要根据设计要求对地基面进行妥善的处理。对砂砾石地基, 要把地面整平, 浇10~20cm低标号的混凝土做垫层, 以避免漏浆, 对上基可用碎石垫底, 上盖湿砂, 加以压实, 再浇垫层。施工缝的处理。

1.1 风砂枪喷毛

把经过筛选的粗砂和水装入密封的砂箱, 并通入压气。压气混合水、砂, 经喷枪射出, 把混凝土表面喷毛。

1.2 高压水冲毛

浇后5~20h开始, 可用10~25k N/cm2的高压水冲毛, 对龄期稍长的可用更高的水压, 有时配合以钢丝刷。高压水冲毛效率高, 使用方便。关键是要掌握冲毛时机, 以免冲不动或冲毛过深。但冬季冰冻时不便应用。

1.3 风镐凿毛和人工凿毛

对坚硬混凝土可利用风镐凿毛或用石工工具进行凿毛。在大而平坦的仓面上, 可用钢刷机刷毛。钢刷机类似街道清扫机, 装有旋转的粗钢丝刷和吸收浮碴的装置。仓面清扫要在即将浇筑前实行, 以清除施工缝上的垃圾、浮碴和灰尘, 并用风水枪或压力水冲洗。

2 入仓铺料

2.1 平浇法 (又称平层浇筑法)

混凝土入仓铺料多用平浇法。它是沿仓面某一边逐条、逐层有序连续铺填的。铺料层厚与振动设备的性能、混凝土的稠度、来料强度和气温高低有关。为保证浇筑层间不出现冷缝, 且有利于迅速振捣密实, 层厚一般为30~60cm, 在采用振捣器组振捣层厚可达70~80cm。

2.2 台阶法 (阶梯形浇筑法)

其浇筑程序见图1。浇筑坝体迎水面仓位时, 应顺坝体轴线方向铺料。此外还有斜层浇筑法。

3 平仓与振捣

3.1 平仓

机械平仓。平仓多用插入式振捣器斜插入料堆中下部, 如料堆范围高大, 可以从上部斜插入, 借振捣作用使混凝土料自动摊平。平仓时要注意避免分离, 即振捣器不要垂直插入料堆锥体顶部, 不然, 可能导致粗骨料沿锥体四周下滑, 集中在中间形成砂浆窝。

对大体积混凝土平层浇筑的平仓工作, 可用推土机, 也可用平仓振捣机进行。平仓振捣机类似于小型推土机, 其刀片推土器用于平仓, 另装有3~6支振捣器用于振捣。这对于干硬性混凝土或高速浇筑是很方便的。振捣器平仓的工作量, 要按铺料厚度、混凝土的坍落度和级配等因素确定, 一般情况下, 振捣器平仓与振捣的时间相比, 大约为1:3, 但平仓不能代替振捣。

人工平仓。在振捣器不足或钢筋密集的情况下采用铁揪平仓, 平仓距离不超过3m。

3.2 振捣

振捣有机械振捣和人工振捣两种。机械振捣可以保证质量、节约水泥、生产率高。振捣机械采用振捣器。振捣器的作用原理是:当振捣器插入或接触混凝土后, 它所产生的小振幅、高频率的振动作用, 使混凝土中骨料间的摩擦力与黏结力大大减低, 干稠的混凝土获得较高的流动性, 粗骨料也由于重力作用互相滑动而排列紧密, 粗骨料间的空隙就被流动性大的砂浆所填满, 混凝土中的空气形成小气泡上浮排出。在振捣器作用范围内, 混凝土能向四面流动, 填满模板内的空间, 这样就使混凝土均匀密实, 提高了振捣效果。

混凝土振捣器的类型, 按传振方式分有:插入式、表面式、外部式。插入式振捣器在水利工程中使用最多。

第一, 插入式振捣器。常用的有:电动软轴插入式振捣器、电动硬轴插入式振捣器、风动插入式振捣器。

电动软轴插入式振捣器, 如图2所示。它是由安装在底盘上的电动机、增速器、带有橡皮管的软轴和振动棒所构成。振动棒内部装有偏心轴 (或偏心块) , 偏心轴是由电动机通过软轴带动的。增速器的作用是使软轴转数比电动机转数大大提高, 高速转动 (4 000~7 000r/m in) 的偏心轴产生离心力而通过外壳将振动传给混凝土。

1-电动机;2-增速器;3-软轴;4-振动棒;5-底盘;6-手柄

插入式溽捣器的使用方法有两种:一是垂直插捣, 即振捣棒垂直插入混凝土内;二是斜向插捣, 即振捣棒与水平面约成40°~45°的角度插入混凝土内, 但应注意避免减少插入深度。无论是垂直插捣还是斜向插捣, 使用时都要快插慢拨, 插点要均匀排列, 逐点移动, 顺序实行, 不可遗漏, 达到均匀捣实。振捣器在每一振点上的振捣延续时间, 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水泥浆和不再出现气泡、不再显著沉落为度, 一般约为20~30S。使用高频振捣器可酌情缩短, 但最短不少于10S。使用振捣器时, 不要碰到模板、钢筋以及预埋件。但离模板的距离也不应大于20~30cm, 防止由于漏振使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振捣器容易出现故障, 要细心使用, 注意随时修复和保养。而且要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振捣器, 避免影响浇筑进度。

第二, 表面式振捣器。即平板振捣器。工作时直接搁置在混凝土表面, 通过其底部平板, 将振动力传给混凝土。使用时, 其移动间距应能保证覆盖已被振捣部分的边缘。一般只适用于薄层结构物, 如渠道衬砌、薄板、道路的混凝土捣实。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分析 篇3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其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成绩,但作为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混凝土工程,在工程施工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分析,指出造成混凝土质量差的原因主要是由混凝土的生产过程和施工过程两个阶段引起的,提出从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材料、施工技术和管理三个方面加强控制,提高混凝土工程的建设质量,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运行安全。

关键词: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施工;分析

引言

混凝土是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在此期间会受到外界以及内部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导致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出现麻面、露筋、空洞、裂缝等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出现,后期的补救措施很难奏效。此外,水利水电建设的施工企业较多,各企业的施工管理水平存层次不齐,也是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的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工程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的运行安全。

1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及特点

1.2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和、运输、浇筑、养护等几个程序。混凝土拌和的目的是将拌和用料搅拌均匀,以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的拌合都是在混凝土搅拌楼和搅拌站采用大型混凝土搅拌机进行制备,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的拌和质量和效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所在地通常都在偏远的地方,需要进行一定距离的运输和多次转运。在运输过程中,必须保证运输工具的严密,也不能装料过满防止水泥砂浆的损失;为防止混凝土出现初凝影响使用,需要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在运输过程中的强烈振动会导致混凝土的离析分层,应做好道路的清理工作。当混凝土运达施工现场后,还需要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垂直运输,将混凝土运送到需要浇筑的部位。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先对基础进行处理,同时清除杂物和整平岩面,用碎石和湿砂垫底后,才能浇筑混凝土。对于已凝固的混凝土面,为使新老混凝土结合紧密,需要通过凿毛、冲毛、喷毛和刷毛等方法清除混凝土表面的薄弱层。此外,还需要对模板、钢筋及预埋件进行检查,确保各规格、数量、尺寸、位置与稳固程度均符合要求。其后,可以将仓内的混凝土泵送到浇筑位置,在浇筑过程中及时振捣混凝土,使混凝土密實并与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等紧密结合,从而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1.2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除了要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根据混凝土结构不同部位的功能需求进行抗渗、抗裂、抗冻及耐久性设计。通常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规模都很大,其各部位对混凝土的要求也不同,还应特别注意大体积和大面积混凝土工程的裂缝及冻害问题。混凝土结构作为工程的主体,其混凝土施工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而且常常与其他工程发生交叉作业,施工周期较长。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需要考虑所在地的气温、降雨、抗洪度汛以及灌溉和用水等多方面的要求,通常不能连续均衡施工。

2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存在工艺水平低、监管不力、设计强度等级偏低等问题。水利水电工程的分项工程众多,需要许多作用同时进行,导致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面普遍狭窄,加上机械化水平较低和作业流程不够科学,对混凝土的强度要求不高,不同型号的混凝土应用理念缺失,在不同利益的因素与人为等条件下的影响下导致混凝土施工质量出现较大的波动。

水利水电工程大都位于偏远的山区,混凝土搅拌设备还比较陈旧,远远差于强制式搅拌机的搅拌效果,而且有时候为赶工期,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够,导致混凝土搅拌不均匀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会导致质量出现问题,引起水利水电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

水工混凝土工程的施工主要包括浇注、养护、拆模等过程,其工艺流程相互关联,均会对混凝土工程的最终质量造成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类型繁多,而且各部分的功能要求不尽相同,其整体质量取决于混凝土本身质量及施工中各种工艺及管理方法。

此外,在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有时施工单位不够重视,使得结构在持久性和抗渗性等指标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不能满足工程结构的安全需要。施工管理也是影响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十分艰苦,缺乏对高水平技术人员的吸引力,许多从业人员缺少过硬的技术,对水利水电工程结构缺乏深入的了解,在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上也较为迟缓,加上工程的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和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知识,会造成工程施工中出现管理不到位、施工的效率低、进度缓慢、分工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混凝土工程的建设质量。

3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对策分析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水及添加剂组成,施工时应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不同部位的设计要求选用合理配比的混凝土,并对水泥、砂、骨料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混凝土配合比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影响较大,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好各材料的配合比及用水量,通过添加泵送剂、减水剂等有效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和用水量,并降低水泥的用量与水化热,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与安全性能,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满足。为提高混凝土的搅拌效率和质量,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并尽量靠近施工场地,从而方便混凝土的使用和运输。在混凝土运输时,应保证运输时间不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不能出现严重的离析现象。混凝土浇筑温度应控制在 28℃以内,在施工时应充分考虑天气情况,采用分层浇筑,同时振捣的方式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程度达到要求。混凝土的水化应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完成,通常采用洒水方式持续养护 21~28d,对于冬季施工的混凝土不能洒水养护,而应采用彩胶布和草袋进行覆盖保温,并延长养护时间,从而减小混凝土的收缩,避免出现裂缝。在工程施工中,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评定通常采用不同龄期标准养护条件下试件的抗压强度进行衡量。此外,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对混凝土结构的抗渗性能要求较高,需特别注意预防混凝土的收缩裂缝,可以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埋传感器对混凝土的收缩变形进行监测,更加监测结果对存在的混凝土裂缝及时进行修补,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长久安全的使用。

4 结论

混凝土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广泛应用的结构材料,其质量与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结构安全、质量安全等密切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材料制备、运输、浇注、养护、拆模等过程,其中混凝土材料自身的性能和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影响尤为明显,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严格的监管,从而确保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以友.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风,2012,(25):106-107.

[2]邓福喜.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施工要点浅析[J].科技资讯,2009,(22):252-253.

[3]李维孟.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J].广西水利水电,2009,(1):93-95.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篇4

1水利水电建筑物施工中混凝土的影响因素

1.1混凝土强度问题

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保证混凝土浇筑工作的进行,水利工程施工在外界开放环境施工中进行的,在进行室外施工的时,会受到天气、温度、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强度,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按照施工设计的要求选择合理的混凝土型号进行施工,如果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足,就会使混凝土出现质地不均匀的情况。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施工时间较长,并且长时间与水接触,所以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要求较高,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因为施工质量达不到施工的要求,就会是工程出现渗漏的情况,堤坝与水库是非常常见的水利工程,混凝土的抗压性或者是抗渗漏性能不强就会使水利工程产生大量的裂缝,导致水利工程出现安全隐患。

1.2材料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后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对施工材料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施工材料存在质量问题、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例不合适等都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在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进行配比的过程中,水泥的含沙量比较高、水灰比较大、外加剂添加的.时间不合理等等,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2混凝土施工管理

2.1优化配比,合理设计

在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提前将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比例设计好,并且将裂缝的宽度控制在水利水电工程合理的范围之内,这样能够更好地指导混凝土结构的施工。在原材料使用之前,应该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检测,可以使用适当的粉煤灰来替代水泥,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内外温差的问题,降低混凝土出现温差裂缝的可能性,同时,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加入钢筋,控制好钢筋的直径以及钢筋在混凝土中的间隔,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混凝土的抗拉性能。

2.2选择高质量水泥材料

在进行水泥选择的时候,应该选择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厂家,保证生产出来的水泥质量达到要求,同时厂家应该明确相应的质量文件,包含水泥出厂的时间,同时还包含水泥的种类、级别,施工方都需要进行明确的检查。坚决不能使用没有达到质量的水泥,因为,如果水泥存在质量问题,就会导致混凝土整体出现质量问题,给人们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水泥的保存。在水泥运回之后需要对水泥进行及时的检查,在对水泥进行储存的时候,需要将水泥与其他的材料分开放置,遵循先入库先使用的原则使用施工材料。主要是因为水泥是容易受潮的材料,所以,水泥一旦进度库房之后没有得到及时的使用就会导致水泥出现受潮的情况,导致水泥硬化,使材料不能使用。如果仓库已经放满了施工材料,或者是水泥马上就会得到使用的时候,需要采用露天存放的方式,这是需要加强留意天气的情况,尽可能的避免在雨天下使用。

2.3混凝土的搅拌

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目前,混凝土搅拌施工都是使用机械进行的,所以,搅拌的速度快,搅拌量较大,混凝土搅拌后的质地非常均匀。在进行混凝土搅拌之前,需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检查,不能使用存在质量问题的材料,在搅拌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实验得到数据进行施工材料的混合,尽量减少配合比的误差。此外,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搅拌。一般情况下,搅拌的顺序分为两种,这两种搅拌顺序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是否使用外加剂。如果使用外加剂,就需要在水泥之后使用,然后在放入砂;如果不使用外加剂,就需要按照石子、水泥、砂的顺序进行搅拌。在进行混凝土搅拌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混凝土配合比的数量,保证混凝土颜色。在混凝土搅拌的时候,应该防止杂质的混入,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出现杂物,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

2.4混凝土浇筑的后期养护

在对水利工程混凝土进行养护管理的时候,需要保证混凝土的洒水量,混凝土的表面需要进行充分的洒水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在进行洒水的时候,通常都是使用自动喷洒系统或着是喷雾器,要有效地保证混凝土表面的湿润性,不能干湿循环作业。洒水养护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气温情况进行,掌握准确的养护管理时间,养护管理的时间不能少于7天,具体的养护管理天数应该根据工程师的建议进行确定。如果气温低于5摄氏度的时候,不能进行洒水养护作业。

综上所述,通过对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方法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有效地提升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寿命,使水利水电工程能够更好地投入到使用的过程中,有效地缓解民生问题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所以,只有不断的强化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并且探讨出更加优异的经验,并将其应用到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建设的质量,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伟.水利工程水泥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09).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 篇5

水工混凝土建筑物因所受水荷载及温度变化等条件的不利影响,建成后往往带病运行,运行后又有一个老化过程,因此需要精心地检查、维护和修理才能保证其安全运行.否则,即一定期限后就会发生严重事故.许多预防老化病害的措施,在规划设计和施工阶段就应认真考虑并实施.假如当年设计和施工人员对老化病害能有较深的认识并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则某些严重事故是可以避免或延缓的.

作 者:梁家贤 作者单位:广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 年,卷(期):20xx “”(27) 分类号: 关键词:水利工程 混凝土 施工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篇6

2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

2.1混凝土生产问题

水利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阶段要完成混凝土的拌和,而混凝土生产质量会对工程最终施工质量产生极大影响,所以要求施工人员要通过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避免混合料质量缺陷问题对水利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混合料中的骨料与水泥是质量控制中的重点,但是部分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获取更多的工程收益,导致一些劣质低廉施工材料被运用到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该类混凝土原材料大多都是一些资质较差的小微企业生产,在质量方面存在过多的不确定性与稳定性,这也是导致一些水利混凝土工程整体结构强度不达标的主要原因。再者,施工单位在混凝土生产中没有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对骨料颗粒大小进行控制,同时也在生产设备与生产条件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导致混凝土产品质量无法满足水利工程施工要求,进而导致部分工序的混凝土工程结构强度无法满足设计要求。

2.2混凝土施工问题

混凝土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工作重点在于浇筑施工与拆模等工序,施工单位在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要确保各工艺流程的连续性,是否会对混凝土工程最终质量产生影响,再加上水利工程中混凝土构筑物结构形式、功能性之间的过大差异,所以施工单位往往需要采用多种混凝土施工技术来满足其生产要求,这也决定了水利混凝土工程施工中质量控制难度相对较高。水利工程过于复杂的施工组织形式,导致很多分部工程在施工阶段需要多个工种联合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对混凝土工程的结构强度进行有效控制则会导致混凝土工程构筑物的施工质量产生极大波动。最后,现代施工单位缺乏对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意识,很多单位都缺乏对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控制与质量控制,该类问题都会导致混凝土构筑物的抗渗性、稳定性无法满足设计要求,甚至会导致水利工程项目在运行阶段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3解决混凝土施工问题的对策

3.1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策略

混凝土主要是由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添加剂以及水等多种原材料生产而成,施工单位应根据水利工程不同分部工程中构筑物的特点及功能,来合理选择混凝土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匹配,这一般需要以实验室提供的混凝土配比为主要依据,并且要通过对水泥、砂以及骨料等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来确保其能满足工程要求。施工单位在混凝土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对各原材料的配合比与涌水量进行控制,并要通过合理添加泵送剂、减水剂等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用水量、水泥用量以及水化热,确保混凝土产品的抗裂性能与坍落度可以满足工程设计要求,避免混凝土产品质量缺陷问题最终会对混凝土工程质量产生影响。本文认为施工单位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搅和效率及质量,并且要将混凝土生产场地设置在水利工程施工场地附近,确保混凝土运输时间不会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并且在生产与运输过程中确保混凝土不会发生离析现象。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要对浇筑施工与振捣施工进行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施工中要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8°C左右,通过对振捣施工的.质量控制来确保其结构强度可以达标,混凝土构筑物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要对其养护工序质量进行控制,将其养护时间控制在21?28d左右,而冬季对于混凝土工程需要采用彩胶布和草袋进行覆盖保温,通过延长养护时间来避免混凝土结构发生收缩而导致裂缝等质量缺陷。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水泥水化作用混凝土会逐渐变得结硬化,为防止混凝土强度增加,要求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

3.2混凝土施工管理措施

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与施工技术控制中要将混凝土施工管理作为主要内容,这是因为部分施工单位往往为了追逐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而存在偷工减料现象,再加上施工单位施工人员较高的流动性导致施工人员整体素质得不到有效保障所以施工单位势必要通过加强施工管理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单位要针对混凝土施工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与施工操作细则,并要通过企业培训工作来进一步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业务能力,通过施工现场管理来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与指导,企业培训开展中要注重一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材料等知识的教育,并要将安全生产教育作为企业培训工作中的重点,这样才能确保每一个施工人员和技术人员都能树立良好的质量识,这对进一步提高水利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3.3养护过程质量控制策略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水泥水化作用混凝土会逐渐变得结硬化,为防止混凝土强度增加,要求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结合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特点,通常养护措施分为两种:其一是确保混凝土保持湿度要求;其二是确保混凝土温度要求。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保温的处理主要是利用打湿的麻袋铺盖浇筑完混凝土表面以及铺盖其他保温材料的办法,与此同时,在混凝土上搭建挡风、遮阳的保温棚等,然而从经济实用角度出发,仍以麻袋铺盖更为实用。具体养护过程通常是:1)拆去模板后,流动水源接触到混凝土表面时要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并延长养护时间。2)当混凝土直接与海水、盐渍土接触时,其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之前,需要严格进行隔离养护,通常要求6W后才能与腐蚀性环境有所接触。3)混凝土低温状态下不要通过洒水方式养护,平均气温5°以内时,要通过喷养护溶液方式做好保温工作。4)是当混凝土处于严重腐蚀环境并含有粉煤灰时,要求增加养护时间。5)混凝土养护时要定时对其内表面、周围环境温度做好监测,并按照测得数据采取合理养护方式。

4新型混凝土材料在水利施工中的应用

4.1我国目前建筑项目不计其数,但从建设质量的角度来讲,却并非都尽如人意。因此,当前情况下,如何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成为了建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的途径主要是运用良好的施工材料和施工技术。作为水利工程中重要的施工材料――混凝土,其质量将直接决定水利施工的质量和整个建筑工程的成本。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篇7

1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综述

1.1 混凝土施工的特点

对于混凝土施工而言,除了要保证基础的强度和支撑力之外,还需要基于水利水电工程的特点,考虑不同结构的耐渗、防水、防冻等问题。此外,多数水利水电工程将会被长期使用,因此,需要考虑混凝土的耐用性。由此可见,混凝土结构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周期跨度普遍较大,因此,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还需要考虑自然环境中的变化因素和人为因素,比如季节变化造成的温度变化及降雨、自然灾害等。

1.2 混凝土的施工步骤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可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混凝土搅拌、运输阶段、开始浇筑和后期的保养维护。混凝土搅拌是在施工开展前,需要根据实际的工程需求进行的重要步骤,均匀搅拌混凝土混合料是保证混凝土总体质量的基础工序。为了节约人力成本和提升混凝土的质量,多数施工单位采用了大型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混凝土。而出于对混凝土拌和空间的考虑,大型混凝土搅拌机与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现场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因此,搅拌完成的混凝土需要借助运输工具到达施工现场。在此情况下,需要选择具有紧密性的运输工具,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分层或离析,从而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匀质性。此外,还应选择能承受混凝土压力的大型运输工具。在混凝土浇筑阶段开始之前,需要清理施工现场的杂物或岩石,确保混凝土浇筑平整,且不产生断层。在混凝土的后期养护中,应按照实际情况制订养护计划,对承压时间长、受损比较严重的混凝土区域进行周期性养护,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2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解析

2.1 混凝土的浇筑原则

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通常采用深度基础浇筑混凝土技术。采用该技术可避免相邻工程的相互干扰,并能减少施工工作量和有效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还需要对混凝土的浇筑进行灵活调整,比如混凝原料的比例、浇筑方式等。在具体施工中,应先进行重量级工程的施工,后对细节进行填充。此外,还应严格遵循混凝土的浇筑原则,并调整浇筑方式,从而有效缩短工期,防止施工资源的浪费。

2.2 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水利水电工程是社会发展与国家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之一,因此,在工程材料方面的要求远高于普通建筑,对混凝土的材料要求也非常高。这就需要对混凝土材料进行最优化选择。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产生的热量较高,所以,需要选择水热化较低的材料。此外,其他施工应根据实际的工程标准配比设计,比如混凝土的总体质量符合工程标准及相关规章制度等,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在长期运转的情况下延缓材料的水热化。为了缩短施工周期,应采用科学的配比方式,比如在混凝土原料中降低砂材料的比例,从而避免混凝土变形。

3 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具有不统一性,所以,混凝土施工需要基于施工环境、水利水电工程的构造等制订相关施工标准,确保混凝土施工竣工后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抗冻、抗震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就目前国内的情况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常出现混凝土质量较差、强度不足的情况,这与施工流程及所使用的施工技术有很大的关系。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通常由相关的中小型企业设计和施工,这些企业为了最大化经济收益,偶尔会使用不符合标准的建筑材料。在人员方面,中小型企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现有人员的专业素质较差,因此,难以保证施工方案的设计、施工过程的监控和竣工后质量达到标准。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施工通常采用人工操作,而人工搅拌的混凝土的质量无法满足工程要求和相关标准,导致竣工后的工程质量不达标,无法抵御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

4 结束语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人们对各方面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水利水电工程这类有助于国家发展的关键性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施工企业应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采用最科学的施工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贡献力量。

摘要:由于水利水电工程所处环境的不同以及区域经济的差异,工程建设需要满足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在这些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起到了关键作用,其技术差异直接影响了工程的整体质量。就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水利水电过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自然灾害,大型混凝土搅拌机

参考文献

[1]曾晓兰.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5(03).

[2]陈忠贵.论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5(06).

[3]郑昌伟.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3).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篇8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整体质量,所以,在当前的大前提下,施工单位必须要提高对混凝土技术管理以及质量控制工作,将自己的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要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问题不断研究与分析,确保水利水电工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1.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我们通常将混凝土结构中最小段不低于1米的混凝土结构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具有浇筑的混凝土量大、结构尺寸大、布置的钢筋多、受影响因素较多等特点,同时也具有强度高、抗震性好、经济适用及可塑造强等优点。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面积广,其受水化热作用而产生的温度应力以及混凝土自身特性的影响较大,这就极易造成裂缝的产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项目众多,尤其是在大坝、涵洞、水闸、桥梁等施工项目中,大体积混凝土应用更为频繁。因此,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控,以此确保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防止大体积混凝土中产生裂缝。

2.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

2.1水化热作用下出现的温度应力

所谓大体积的混凝土,其体积以及面积较大,尺寸也相对大很多,这就会造成这种大体积的混凝土在散热上受到影响,水泥在水化的时候需要排放大了的热了,大体积的就会出现散热性能较差的情况,这样就会导致温度应力的出现,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就会偏高,这样内外部出现温度差异,如果温差悬殊,必然会出现裂缝的问题。有研究以及试验数据说明,如果温差在25摄氏度的时候,混凝土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2.2混凝土的自身特性

混凝土具备收缩的性能,这也是出现裂缝的诱因之一。在浇筑工作完成之后,混凝土内部的水分会迅速的蒸发,水分的蒸发会引起混凝土的变形收缩。特别是对于大体积的混凝土来讲,变形的幅度就会相对更大,内部应力左右就会相应更大,那么裂缝就更容易出现与产生。

2.3混凝土内部约束条件影响

混凝土的变形收缩同时与混凝土的内部约束力有明显且直接的关系。如果混凝土的内部稳固性与约束力够强的话,那么就不会产生过大的应力,这样就很难出现裂缝的问题,内部约束条件不足的时候才会导致应力过大,出现裂缝。

2.4外界气温变化

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期间,外界气温的变化对混凝土的开裂有重大影响。混凝土内部温度是由浇筑温度、水泥水化热的绝热温度和混凝土的散热温度三者的叠加。外界温度越高,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也越高。外界温度下降,尤其是骤降,大大增加外层混凝土与其内部的温度梯度,产生温差应力,造成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因此控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外界气温温差,也是防止裂缝的重要一环。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优化

3.1.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材料要做好质量把关工作,选用最合理的水泥材料。大体积的混凝土会产生更多的热量,水化影响比较明显,因此最好是使用水化热相对低的水泥材料。

3.1.2要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材料的配比。

依据设计标准与相关要求进行混凝土配比设计。具体能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保证降低水热化的前提下,保证混凝土的整体质量以及标准等级要求,符合工程要求标准;第二,以确保混凝土施工和易性为前提,尽最大可能采取科学的办法,保证混凝土施工的和易性,比如我们可以将砂量用量控制在较少的量,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变形过于严重;第三,要将混凝土的凝固性控制在一定时间内,可以科学的合理的降低混凝土用水量。

3.1.3大体积混凝土生产与运输。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进行规范施工,要依据图纸以及设计要求进行试验以及检验,保证混凝土的性能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要求。大体积混凝土在运输的时候,要使用专业的运输车辆,搅拌运输车必须具备防水防风的基本功能。在整个运输过程中必须要一直处于搅拌运动状态之下,防止混凝土离析现象。如果大体积混凝土运输到施工所在地之后不能满足施工要求,不能盲目投入施工,防止对工程造成不利影响,避免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稳固性受到破坏。

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

3.2.1施工技术准备、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前,应按照相关规定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验算,例如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温度应力、收缩应力等验算,通过计算得出混凝土升温峰值、内外温差、降温速率等控制指标,而后根据这些控制指标制定合理有效的温控措施。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浇筑的混凝土入模温度的升温峰值宜为45℃,内外温差为25℃,降温速率为每小时2℃/d。

3.2.2模板施工。在大体积混凝土模板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国家规定要求进行,对于模板的强度以及稳定性都要进行比较严格的核算,同时要相应的做好浇筑后期的养护工作方案与安排。在拆除模板的时候,首先要确保混凝土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同时要对混凝土的温度进行有效合理的把握,保证内外部的温差在正常的范围内,上述两个方面都工作到位才能够开始开展模板拆除工序。

3.2.3混凝土浇筑。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一般有两种方式,一个是分层进行浇筑,再就是进行推移式的连续浇筑。分层浇筑又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向分层等。在整个浇筑过程中,要控制好浇筑的时间间隔,不能将间隔时间设置的太长,尽量缩短,在混凝土初步凝固之前最好是完成整个浇筑工作。通常情况下,这种大体积的混凝土要自下而上,从低到高进行浇筑,首先,浇筑方法为先浇筑混凝土结构长的一侧,而后浇筑短的一侧,要保证浇筑的持续性。如果采用分层浇筑的方式,要在浇筑之后进行充分的振捣工作,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在振捣期间要把握好振捣时间以及强度等,防止出现漏捣情况或者振捣过度的现象,保证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强度以及质量。

3.3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要结合考虑到其特有的性能与特点,对这种混凝土的养护要兼顾保湿与保温工作并举的养护措施。一般的混凝土养护保温途径就是采用麻袋或者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将上述物质覆盖在浇筑完毕的混凝土之上,也可以使用搭建挡风、遮阳保温棚的方式,不过就经济性来讲,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还是前者更加是具有经济性。

4.结语

综上所述,论文主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就行简要的论述与分析,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其技术工艺水平直接关系到整个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以及稳固性,所以,要对水利水电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推动树立施工单位施工工艺技术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浩,吕俊.浅谈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10)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篇9

1.1 混凝土坝分缝分块技术 在大坝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无法做到连续不断地一次性浇筑完成,因此,需要将坝体分成为若干个浇筑块进行浇筑。一般来说,浇筑混凝土坝是在永久横缝已经进行段落划分的基础上,再使用水平缝和临时性的纵缝将常见的坝体分缝分成为几种形式:第一,通仓浇筑,这样的浇筑进行纵缝设置是根据整个坝体段落逐层进行混凝土浇筑来进行的,还需要埋设到冷却水管,并且所涉及到的仓面较大,提供了加大的机械化施工便利,也有利于施工效率的提升。但考虑到浇筑的距离较长,由于温度的变化,很容易引起裂缝,所以,温度控制是第一要求。第二,错缝浇筑,主要是根据高度的防线,将竖块错开分成为几块来进行浇筑,相比通仓浇筑,错缝浇筑对于温度的.要求较高,并且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也不需要进行接缝灌浆处理。但由于浇筑块之间存在约束,很容易出现温度裂缝,使浇筑块之间出现相互的干扰现象。第三,纵缝分块,其主要优势在于施工工艺简单,温度控制方便,并且浇筑块之间的干扰较小,方便施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进行接缝灌浆,才能够确保整个坝体的完整性。

1.2 混凝土坝接缝灌浆技术 接缝灌浆管路系统布置主要采用重复式、盒式以及骑缝式三种。重复式的优点在于灌浆中可以重复进行,不会造成堵塞管路的问题;盒式灌浆管理系统在进浆和出浆的时候不容易堵塞,有利于灌浆质量的保证,但需要耗费较多的管材;骑缝式灌浆的灌浆流畅性、不易堵塞管路和升降均匀是其最主要的优势。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篇10

大体积混凝土通常是指混凝土结构中最小断面也大于1m的混凝土结构,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在于混凝土的浇筑量较大,结构尺寸较大,混凝土内部的钢筋布置较多,施工质量影响因素较多。由于混凝土体积相对较大,因而在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在水泥水化热的作用下很容易由于温度应力以及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出现裂缝。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而言,在重力坝、涵洞、水槽以及水闸等项目施工中,通常存在着较多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内容。因此,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确保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可靠,必须重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管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发生,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满足使用要求。

2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

(1)水泥水化热导致的混凝土温度应力。水泥水化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热量,然而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尺寸较大,而且表面系数也较小不利于混凝土内部水化热量的散失,因此混凝土浇筑结束后,水化热难以散失造成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增大,根据相关实验研宄表明,混凝土内外温差能够达到60-65°C左右,如果施工处理不当,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

(2)混凝土的收缩特性造成的开裂。由于水泥混凝土在浇筑结束后,大部分的水分会蒸发,水分的蒸发则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产生收缩变形,特别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收缩变形量较大,变形过大则会导致内部应力产生致使混凝土开裂。

(3)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约束条件的影响。混凝土的温度变形或者是混凝土的收缩变形,都会受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在约束作用下混凝土内不会产生一定的应力,当约束条件导致的内部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承载时,便会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3.1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用。对于水泥的选用,应该选用水泥水化热相对较低的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而且应该保证用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水泥水化热低于270kJ/kg。对于外掺剂的选用,应该结合水利工程具体情况通过水泥适应性以及实际应用效果选择,外加剂可以选择使用缓凝高效减水剂,尽可能的通过原材料的选择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

(2)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配合比的设计应该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确保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以及提及稳定性作为设计目标,经过优选综合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1)在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地降低水泥用量以及水胶比,降低水泥水化热的产生。2)在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能够满足混凝土泵送浇筑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砂率,尽可能地控制在35%-40%左右,以减小大体积混凝土的变形。3)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的用水量,对于没有特殊要求的大体积混凝土应该将缓凝时间控制在20小时左右。

(3)大体积混凝土的生产与运输。对于用于水利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生产,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对沪宁图进行试验检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坍落度、水化热、收缩、泌水量、可泵性等指标满足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要求。混凝土的运输必须采用具有防风、防晒、防雨与防寒功能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为了避免混凝土的离析以及初凝,应该保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搅拌。如果运抵混凝土浇筑施工现场的坍落度不满足使用要求或者是出现严重的离析,应该停止用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改作他用,以免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

3.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准备。在开展大体积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前,应该根据规范规定的验算方法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温度应力及收缩应力进行验算,并通过计算明确大体积混凝土的升温峰值,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的控制指标,通过相应的指标制定完善的温控技术措施。对于水利工程施工而言,通常情况下温控指标未混凝土浇筑体在入模温度基础上的绝热温升值最大值为45°C,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不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为30°C,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为2.0°C/d。

(2)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出了应该按照国家现行规范进行必要的稳定性、强度以及刚度验算外,还应该结合大体积混凝土对于保温养生的要求设置必要的保温措施。拆模的时间也不能仅仅以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形成作为时间标准,而应该综合考虑温度控制要求,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强度形成,而且内外温差满足标准要求后方可拆模。

(3)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可以财务分层连续浇筑或者是推移式连续浇筑的方式进行作业,分层浇筑又可以分为全面分层、分段分层以及斜向分层等几种形式。无论采取那种浇筑方式,都应该尽可能的缩短混凝土的浇筑间隔时间,并保证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通常情况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是按照由低到高的浇筑顺序,沿着混凝土结构的长边一侧向短边一侧浇筑,如果混凝土能够确保持续供应,也可以采取多点多边同时浇筑的方式。为了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应该合理的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分层厚度,如果采用泵送混凝土,通常情况下需要控制分层厚度在60Cm左右,如果采用非泵送混凝土,则分层浇筑的厚度不应该超过40cm,以免厚度过大造成混凝土的振捣效果难以达到。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应该采用二次振捣工艺,保证振捣的时间和位置,防止漏振、过振和欠振,避免振捣不足造成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强度不足。

(4)特殊气候条件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酷热、低温或者是大风等特殊天气条件下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作业时,必须采取特殊的技术措施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合格。酷热天气则应该主要是采取降温措施,通过风冷、加冰等一系列措施降低混凝土原材料的浇筑温度,尽可能的降低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并严格控制在30C以下。低温天气条件下,则应该采取热水拌合、加热集料等措施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并保证温度不得低于规范规定的最低温度5°C,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结束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进行保湿保温养护。大风天气开展大体积混凝土作业,则应该采取妥善的防风措施,并通过增加混凝土表面的抹压次数,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等措施来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防止风干。

3.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避免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养护应该采取保温保湿养护的方式。混凝土的保温养护通常采用塑料薄膜、麻袋、阻燃保温被覆盖在已经浇筑完成的混凝土之上,也可以采取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措施。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前,在混凝土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或者是测温管,及时监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里表温差及降温速率满足大体积混凝土对于温控指标的要求,当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差小于30C时,可以拆除保温养护措施。对于混凝土的保湿养护,通常情况下保湿养生时间不少于两周,在养生的过程中定期的对塑料薄膜或养护剂的完整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4结语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 篇11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

中图分类号:V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022-01

在水利水电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原材料、配合比、工艺以及技术等因素,致使混凝土结构物中产生一些质量问题。施工中发生质量缺陷应及时处理或返工重做,若因特殊原因使得工程个别部位或局部发生达不到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且未能及时进行处理的工程质量缺陷,应将缺陷产生的部位、产生的原因、对工程安全、使用功能和运用影响分析、处理方案或不处理原因分析等真实、准确、完整地填写在质量缺陷备案表中,并及时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备案。

1 施工中气泡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法

在混凝土拆模后可以在表面上出现小坑,这是因为混凝土在施工的过程中,有些气泡没有排出造成的,施工中被称之为气泡现象。

1.1 气泡原因分析

混凝土表面气泡的产生是因为施工中所用的沙子过于细,用沙量不当,还有就是铺料的厚度太大,振捣的时候间距过大,时间不够造成的,这样是混凝土的气泡还没有被完全从混凝土中排出,特别是在混凝土的一些斜面和弯曲的地方,因为模板的原因,气泡更难排出,因此出现这样的气泡很多。

1.2 避免气泡产生的预防措施

在施工中选用细度模数在2.0~3.0左右的砂子,在确保砂子的指标符合各项规范的要求后,按照施工要求的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确定,特别要注意控制外加剂的掺量控制,在混凝土扑面和振捣施工中,一定要注意,厚度一般控制在30厘米至50厘米之间,振捣施工中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不欠振。

1.3 气泡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拆模后,发现气泡要及时处理,方法是用刷毛,使用清水先湿润后,用高于混凝土强度的水泥砂浆对气泡填补,压光滑。对一些个别的不影响施工质量的气泡不需要处理,但是如果出现大面积的气泡必须处理。为了防止水流冲洗对混凝土造成的伤害,特别是在混凝土斜面还有弯曲的部位,应该在6个小时候,再处理气泡现象,那时候处理的效果很好。

2 混凝土孔洞的处理

混凝土孔洞是混凝土结构中产生空腔现象,这是因为在施工中混凝土缺少或者蜂窝太大造成的,因为绝大多数孔洞超过混凝土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但一定不要超过表面尺寸的三分之一。这是因为,由于孔洞的存在可疑是断面的面积减少,这样就降低了承载能力,当水库蓄水后,容易形成渗漏点。

2.1 孔洞形成的原因

在混凝土搅拌中,原料没有搅拌均匀,土料还有骨料过于集中造成的,再有就是混凝土摊铺的时候,太后,振动处理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模板的原因就是不严密,产生漏浆等现象。

2.2 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时,拌和物一定要搅拌均匀,由于混凝土和易能力高,在分层摊铺和振捣以及平仓一定要及时处理,要求做到振捣均匀,绝不漏振,模板缝隙应该密合,还有模板支撑必须牢固结实。

2.3 处理方法

在混凝土施工中,对于一些面积小、孔洞的深度很浅现象,赢采用蜂窝以及麻面的综合处理方式,具体方法是,将孔洞部位的有松散现象的清理干净,用砂浆或者聚合物砂浆、含有细石混凝土填塞结实处理。但对面积大、深度深的,可以将孔洞彻底凿除,然后打锚筋后,在进行架设钢筋网处理。

3 混凝土结构露筋现象

在混凝土结构中露筋是指内部的主筋、架立筋或者箍筋等在没有混凝土包裹的情况下而外露的现象。在一些旧建筑物存在露筋现象,是因为混凝土表面腐蚀和浸蚀等原因而破坏,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混凝土保护层掉落。露筋如不及时处理,可使钢筋产生锈蚀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影响结构物受力,进而造成渗水通道等更严重的现象。

3.1 形成原因

在钢筋安装过程中发生偏移现象,混凝土保护层没有垫块,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为钢筋移位,使模板拉筋和结构筋在焊接时处理不当,混凝土振捣有漏振现象,模板施工中严重漏浆现象等。

3.2 预防措施

在混凝土施工中,钢筋安装位置一定要准确,钢筋绑扎结实、焊接牢固,在处理混凝土保护层的垫块也要牢固,在浇筑中禁止人员随意搬动并踩踏钢筋,还有就是防止机械碰撞,在混凝土施工中防止一侧集中下料致使钢筋挤偏,一定不要存在漏振和漏浆现象。

3.3 处理方法

凿除漏筋处混凝土,将钢筋捣入混凝土内,留足混凝土保护层,清除干净外露钢筋上的锈斑,冲洗干净后填补砂浆,抹平压光,覆盖养护。在不影响混凝土使用空间或外观的部位,可凿除露筋处混凝土后,支模浇筑混凝土加厚,将外露钢筋包裹起来。

4 混凝土裂缝处理

裂缝是混凝土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裂缝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层的、深层的、贯穿的、纵向的、横向的、斜向的等,表面的微裂缝有的呈网状、有的呈放射状、有的呈平行状,深层或贯穿的裂缝有的外宽内窄、有的内宽外窄。按照缝宽、缝深、缝长及裂缝成因,可将裂缝分为不同类型,对大体积混凝土,I类即龟裂或细微裂缝,一般缝宽a≤0.2mm,缝深h≤30cm;II类系表面(浅层)裂缝,一般缝宽0.2mm≤a<0.3mm,缝深30cm500cm。

4.1 形成原因

混凝土澆筑后,由于水泥在水化凝结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水化热,使混凝土体积膨胀,待达到最高温度以后,随着热量向外部介质散发,温度将由最高温度降至一个稳定温度或准稳定温度场,产生一个温差。降温时混凝土将发生体积收缩,在基础部位混凝土收缩受基岩约束,将发生很大的拉应力,如果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就将出现基础贯穿裂缝;在脱离基岩约束部位,如果混凝土的最高温度与外部介质的温差过大,内部热的混凝土约束外部冷混凝土的收缩,即混凝土内部温度场呈非线性分布,就可能出现表面裂缝或深层裂缝,因此温度应力是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4.2 预防措施

混凝土表面裂缝多发生在浇筑初期,主要是由于表面温度骤降引起的,因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防护,防止温差过大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拆模后混凝土突然暴露在较冷空气中,也相当于一次气温骤降,因而必须立即保温。养护是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又一措施,在混凝土龄期内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4.3 处理方法

裂缝补强处理可分为三种,即表面修补、内部处理、锚固处理。表面修补主要是进行缝口封闭,防止渗漏和钢筋锈蚀。处理方法包括缝凿缝嵌缝、贴橡胶皮板和做防渗层、缝1∶1涂刷环氧玻璃丝布、高分子聚合物缝口浸渍等。内部处理主要是恢复结构的整体性,用于深层裂缝及贯穿裂缝。

5 结语

在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严格按设计要求,对混凝土工程的要点质量要严加控制,这样可以延长水工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节省工程费用,实现经济、安全的工程建设管理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确保水利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宫凌杰、徐永泉·水利建设与管理[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3.

[2]吴玉龙.关于对水利工程混凝土抗腐蚀的认识与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8.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篇12

混凝土的成效成型是一个时间较为长的过程, 在此期间可能会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包括恶劣天气以及人为因素。出现的故障问题也五花八门, 其中包括空洞、裂缝、露筋、麻面等。这些问题暴露时间都是在混凝土成型以后, 后期的补救工作难见成效。另外, 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中实行的招投标方式, 在建设中会有很多建设企业参与其中, 不同的建筑执行标准以及建设管理方面不同, 同样可能造成重大的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因此,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加大混凝土质量管理监控力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1 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建设注意要点

1.1 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特点

水利水电工程所要求的混凝土除了要求要有足够的强度以外, 还应考虑整个工程不同结构的防渗、防冻以及耐久性等方面。关于混凝土建设的施工环节, 由于混凝土结构为整个工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贯穿于整个工期内, 经常与其他工作交叉作业。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时间跨度一般都比较大, 所以, 在混凝土建设施工中要考虑在工程建期内发生的一些自然或人为的因素, 包括气温的变化、降雨、地质灾害等因素。

1.2 混凝土具体施工步骤

水利水电中混凝土施工中一共包括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养护4个主要环节。目前在混凝土搅拌工作中, 混凝土的搅拌工作都是由大型的搅拌设施进行, 技术也比较先进所以不用考虑混凝土搅拌不均匀的现象。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大多在偏远地区, 交通相对来说不是很方便, 所以在混凝土运输工作中要注意缩短运输时间和距离, 在运输中要避免装料过满以及运输工具的严密。在混凝土浇筑工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浇筑前, 清理岩面以及杂物, 之后用碎石或湿沙垫底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对于钢筋骨架、模块进行浇筑前的检查, 保证稳定性达标;对于在已凝固混凝土表面上进行浇筑工作时要注意清理以凝混凝土表面较为薄弱的表层;最后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振捣工作的正确高效进行。保证浇筑建筑物内混凝土与各钢筋模块紧密结合, 防止出现空洞等现象。

2 主要的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施工问题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问题主要包括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在施工工程中的问题, 下面我们主要从这两个方面对于目前水利水电工程中主要混凝土施工问题进行论述。

2.1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由原材料不合格以及水泥与骨料的结合不佳造成的。在一些小的水泥厂, 在生产水泥时为了节约成本, 不按照国家相关水泥生产标准来执行, 所生产的水泥在抗压强度、抗折性、稳定性等方面达不到规定要求。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 承建单位为了减少建设成本就采用了小水泥厂生产的水泥产品, 从而无法保证工程的质量。在这里我们要知道骨料的大小与水泥的结合程度也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特性。由于生产混凝土中的骨料大小不能很好的保证在同一范围, 使混凝土质量存在着很大的波动。

2.2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问题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主要包括浇筑、养护、拆模等3个大的步骤。各个环节相互关联, 影响着最终的混凝土建筑的质量。目前我国主要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施工中的问题主要有技术水平低下, 监管力度不够、涉及混凝土强度级别不够等。其中技术水平低下一方面指的是混凝土建筑设施落后, 对于混凝土的实时运输以及快速凝结, 以及振捣工作中都有影响。另一方面就是相关从业人员缺乏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技术的知识储备。一直存着这样的观念认为混凝土的建设任务不需要高技术的人才, 所以这项工作就一直不能吸引有技术的人员, 不能把最新的技术以及新材料方面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同时, 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不重视建设过程中的监管工作, 对于一些小错误采取争议默许的态度, 但是可能就是这一点小错误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安全因素。

3 针对主要问题的具体建议对策

3.1 提升混凝土质量

在混凝土的制作中首先要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国家建筑材料的标准, 几次要严格控制好骨料的大小, 以保证水泥与骨料的最好结合。要根据是实际工程要求的强度等因素严格科学的进行混凝土材料的配比工作, 最大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以及安全性能。在混凝土的运输中要保证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要保证均匀。在浇筑中要实行分层浇筑的方法, 混凝土的温度要控制到28℃以内, 并且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振捣工作。防治出现于骨架钢筋或是模块之间结合不紧密的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要按照规定严格进行养护工作, 要持续洒水摒弃要坚持最少3周, 具体方法还要根据建筑规模以及生产环境温度、湿度等情况进行养护工作的制定。

3.2 严格规范混凝土施工过程

规范混凝土施工的施工过程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混凝土建设监管制度。要对于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偷工减料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不断坚持混凝土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工作, 使其了解有关混凝土搅拌以及浇筑方面的专业知识, 并且督促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来;要严格要求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素质, 要及时了解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建设的新技术, 及时应用到建设工作中来。除此之外, 还要对于混凝土建设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及时引入新的生产设备, 以保证混凝土的建筑质量更优化。

4 结语

混凝土的施工直接影响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性、使用性、寿命等诸多因素, 因此, 研究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问题, 以及做出科学合理的改进是十分有必要, 并且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施工方法论文 篇13

水泥混凝土的整个施工过程包括配料、拌合、水泥的运输、混凝土的浇注以及后期养护等施工工序,在这一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相互联系,任意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进入冬季后,白天气温降低且昼夜温差加大,造成施工的难度加大。其中影响水泥混凝土施工强度的主要因素有:(1)在冬季的寒冷气温下,水泥混凝土中的水分预冷结冰造成体积膨胀,混凝土中的含水率越大,这些水分随着混凝土的凝固被保存在混凝土中,随着天气的转暖,混凝土中的冰逐渐融化,造成水泥混凝土中充满空隙,而通过试验发现,混凝土中的孔隙率每增加5%,水利工程的结构强度也相应的降低5%,而随着反复的融化冰冻,将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持续发展下去将会产生结构性的损坏。(2)在混凝土的拌合时,会在搅拌的骨料周边形成一层水膜或是水泥浆膜来提高水泥的粘结性,而在冬季水膜凝结成冰后将会破坏水膜或水浆膜的粘性,即使融化后也无法恢复,通过实验表明,破坏水膜后的水利工程结构强度将大幅下降。(3)在冬季混凝土施工时内部的水分结冰会对混凝土产生一定压迫力,迫使混凝土中的水分向混凝土结构内部移动,而溶解的过程则是外部先溶解,内部结冰产生的压力又迫使水分向外流出,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不停的运动导致各部的含水率变得极不均匀,从而对水利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容易产生裂缝影响结构强度。下文将就如何在冬季进行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对低温造成的影响进行介绍。冬季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配料要求

2.1 水泥混凝土配料需要满足的要求

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与其材料的选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混凝土配料的选用时需要保证其具有抗压、抗拉、抗冻、抗裂等性能,良好的材料选用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前提。在选用配料的过程中除了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有要求外,还需要保证工地施工中对混凝土和易性的要求,和易性主要包括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等三个方面的要求,混凝土的流动性是指拌合好的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能均匀密实的填满所建模板的能力,而流动性的高低主要反映的是混凝土中含水率的高低以及坍落度的大小,混凝土的流动性对于浇筑后的振捣作业有着直接的影响。而混凝土的粘聚性的高低则是保障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离析现象,在浇筑完成后,如果混凝土中流出一定的水分则意味着此混凝土拌合物的保水性较差,无法产生较为密实的混凝土结构,从而对于水利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强度产生严重的影响。

2.2 水泥混凝土品种的选取

由于水利工程需要具有极高的耐久性、防水性,同时对于强度也要求很高,因此在选用何种水泥混凝土配比方案时需要先进行试件的浇筑作业,对完成的混凝土试件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直至选用到较为合理的配比方案,而对于水位变化区外的混凝土区域,则需要选用有耐磨性和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配比方案,可以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等,在满足混凝土各项性能的前提下又能够极大的减小混凝土的发热量,从而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

2.3 在混凝土选材与拌合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在进行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混凝土作业,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裂缝的产生,文章将就如何减少裂缝出现的措施进行介绍:将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尽量控制在25℃以内,在选用混凝土时需要尽量选用水化热量较低的混凝土配合比,减少混凝土水化热的产生可以尽量的缩小混凝土的内外差,同时需要在混凝土中掺入一定的外加剂(减水剂)、掺合料(多为粉煤灰)等以减少混凝土配比中的用水量,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同时,还需要选用材质性能较好的粗细骨料。为了降低混凝土的膨胀系数,需要在混凝土中添加一定的膨胀剂、减缩剂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量。在进行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好的混凝土不能在施工现场临时添加水,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对于大坝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需要尽量的采用薄层、间歇短和均匀浇筑的方式完成混凝土的浇筑。水利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和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搅拌、浇筑是保障混凝土施工的重要一环,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现今,在一些不大的水利工程中,对于混凝土的搅拌采用现场单机搅拌的方式,生产量小同时也无法精确保证材料的配合比,而且由于各个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不一,导致在这些水利工程中使用的水泥混凝土一直处于低质、低效的状态,从而造成建设完成的水利工程的质量不高,水利工程的强度与耐久性等都相对不足。所以,为了确保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采用高性能、高效率的水泥混凝土搅拌站进行混凝土的拌合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混凝土的搅拌工作时,需要对砂石、水泥的用量进行精确的控制,完成搅拌的混凝土在现场施工时操作人员不得随意进行加水,从而影响水泥混凝土的性能,同时,搅拌的混凝土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在冬季由于外部温度较低,因此,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需要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混凝土内的温度是由于混凝土水化时所产生的,当外界温度较低时,表面的混凝土会很快的完成与外部的热交换而造成温度下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效果。完成混凝土浇筑后的最初几个小时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一时期,由于周围温度较低,造成混凝土的水分进行多次的凝固-融化-再凝固的过程,从而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产生极大的影响,而通过试验发现,在完成混凝土的浇筑后使新拌合的混凝土还温一段时间,使得浇筑的混凝土能够达到临界强度后,就可以免受外部温度较低所产生的冰冻伤害。现今,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多采用的是:(1)添加防冻剂的方法是一种是用较为广泛的方法,此种方法相对于其他的施工方法具有施工工艺简单、能耗较低且成本低廉的特点,能够广泛的推广使用。(2)材料预热法,此种方法是先对砂石以及拌合混凝土的水进行一定的加热,从而使得混凝土具有一定的热量,此种方法是为了使水泥的水化作用保持一个较高的初始值。此外,还有蓄热保温法、添加克拉丝纤维法等。在冬季施工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的方法来确保施工质量。结束语

上一篇:为妈妈打伞作文下一篇:用爱心打造教育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