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宏同志心得体会(共9篇)
学习王宏同志心得体会 篇1
学习王宏同志心得体会
王宏同志1954年9月出生,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省纪委驻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以下简称省人社厅)纪检组长、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1985年1月从部队转业后,王宏同志先后在省物资厅纪检组,省纪委第六、第四纪检监察室,省纪委驻省人社厅纪检组工作。多年来,王宏同志始终对党无限忠诚、对工作极端负责、对群众满腔热忱,全身心投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于2013年8月24日因心脏病突发以身殉职。他曾荣获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所在单位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和省级文明单位。
多年来,王宏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坚持原则,秉公执纪。他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开展监督检查,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扎实推进机关党的工作,模范践行了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的贴心人的庄严承诺。他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好干部,是党员领导干部学习的楷模。学习宣传王宏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加强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进一步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学习王宏同志对党忠诚、顾全大局的政治品质。王宏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党性观念强。他坚信“评判一个优秀纪检干部的标准,要看他是不是真的维护了党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敢不敢查办案件、敢不敢处理违纪违法分子”。他凭着忠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顶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阻力,先后组织查办违纪违法案件50多起,件件办成铁案。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他热爱党的事业,严守党的纪律,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识大体,顾大局,自觉维护班子团结。他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反腐败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牢记纪检监察和机关党的工作职责使命,主动站位全局,服务大局。他始终把机关党的建设与纪检监察等业务工作融为一体,不断钻研纪检监察和机关党务知识,创新工作载体,努力提高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学习王宏同志,就要学习他像焦裕禄那样“一贯听党的话,忠心耿耿”,坚决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忠于党的事业,维护党的形象。
二、学习王宏同志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奉献精神。“我宁愿倒在工作岗位上,也不愿倒在病床上!”这是王宏对同事、对妻子反复说过的一句话。他经常怀揣速效救心丸、口含药片,不知疲倦地努力工作。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他先后患上了糖尿病、心脏病。2001年10月,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多次劝说下,他被转到北京做了心脏搭桥手术。10余年来,他始终把工作放在首位,把病情放在一边,带病坚持工作。特别是随着病情不断加重,他越来越感到时间的宝贵,工作起来更像拼命三郎,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紧张工作。在省人社厅工作期间,他扎实推进全省人社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工作和机关党的建设,狠抓政风行风作风建设,积极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基层优质服务窗口建设等工作。作为省人社厅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他认真组织,精心安排,保证了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开展。学习王宏同志,就要学习他像焦裕禄那样“敢教日月换新天”、“革齤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矢志不渝地献身党的事业,甘愿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
三、学习王宏同志坚持原则、敢于担当的职业操守。王宏同志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在他看来,一名纪检干部、一名党务工作者,要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同不良现象和错误行为作斗争,绝不能搞一团和气、当老好人。他直面矛盾,敢抓敢管,敢于担当。工作中他旗帜鲜明,常说“你说的对,我支持你”,“你说的不对,不能那样办”。在困难面前从不推卸责任,常说“批评人的话我来讲,有什么责任我来担”。他始终保持较真、铁面的工作作风,经他查办的违纪违法案件,相关责任人都得到了相应处理,经办的信齤访案件全部查结处理。针对全省社保基金集中审计中反映的问题,他督促有关部门认真整改,并亲自跟踪问效,为国家挽回了巨大经济损失。学习王宏同志,就要学习他像焦裕禄那样不为名、不为利,敢于坚持原则,敢于较真碰硬,敢于触及矛盾,敢于担当责任。
学习王宏同志心系群众、关爱同志的公仆情怀。王宏同志对群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凡事打个颠倒,把群众的事情当自己的事来办,让大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他经常深入基层服务窗口指导工作,了解群众需求,帮助解决困难;他多次到对口帮扶村征求群众意见,筹措资金帮助困难群众,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对待机关的同志,他工作上严格要求,政治上关心爱护,生活上热情帮助。学习王宏同志,就要学习他像焦裕禄那样“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树立以民为本理念,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学习王宏同志心得体会 篇2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国将兴, 必贵师而重傅!2006年8月29日,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进一步培养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精神,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切实帮助教师特别是农村基层教师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大力发展我国教育事业, 必须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今天,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 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新时期教师的重要论述, 我们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党中央的重托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倍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时代要求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不断创新、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各国都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手段。2006年6月5日, 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 关键在人才, 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而要培养适应时代要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创新型人才, 教师是关键。教师富有创新精神, 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面对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新任务, 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使广大教师更好地肩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 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做出更大贡献。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职业教育取得较大发展, 高等教育迈入大众化。要满足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 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 必须全心全意依靠人民教师这支队伍。当前我们要着力完成好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大重点工作任务。而要完成这三大任务, 教师是动力之源, 是关键所在。比如, 当前备受社会关注、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择校热”问题, 其实是择教师、择好教师, 突出反映了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 无不直接或间接地与教师质量和水平有关;再比如,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以后, 人民群众更加关注高等教育质量问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也需要既有较高理论基础又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解决这些矛盾, 根本的举措还是要培养出更多优质教师, 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坚定不移地建设好人民教师队伍。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
近些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 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涌现出许多模范教师, 他们的生动事迹感人至深, 但教师队伍建设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办学思想有待进一步端正, 师范教育出现了被弱化的倾向, 一些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等。目前, 虽然基础教育领域的教师数量基本上是满足的, 但结构性的缺员仍然不少, 比如高中教师、中西部地区教师、农村地区教师还是不够的, 甚至短缺现象还比较严重。同时, 现在社会上对教育的指责比较多, 社会上不尊重教师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使得教师感到压力很大, 这也影响到很多优秀青年不愿意报考师范院校, 不愿意从事教师这个职业,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但是, 如果我们广大中小学教师素质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科学, 就会使学生轻松学到知识, 同时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还是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感恩教师, 尊师重教, 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和国家都非常重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胡锦涛同志深切关怀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 为全社会树立了尊师重教的模范。
2004年9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会见出席庆祝第二十个教师节暨全国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代表时强调指出:“人民教师是无尚光荣的神圣职业。长期以来,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 呕心沥血, 默默耕耘, 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
2006年6月, 胡锦涛同志在给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孟二冬之女孟菲的回信中, 高度评价了孟二冬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 称赞他“不愧是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 不愧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
2006年9月10日, 胡锦涛同志在新疆考察时, 到乌鲁木齐第66中学祝贺第22个教师节, 并在初二年级三班黑板上写了“培育之恩, 终生不忘”八个大字, 感谢教师们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付出的劳动和心血。
2007年4月, 胡锦涛同志看望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方永刚教授。他赞扬方永刚教授长期在军队院校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 为发展军队教育事业, 为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作出了优异成绩。号召广大共产党员、全军官兵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体现了胡锦涛同志对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关心和爱护, 昭示了党的理论工作者和人民教师的光荣。
2007年8月31日,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高度, 突出强调了必须坚持好、落实好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深刻阐述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方针政策, 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尊师重教风尚提出了明确要求, 对全体教师提出了殷切希望。胡锦涛同志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重要作用的高度评价、充分肯定和深情尊重, 是对广大教师极大的鼓舞和激励。
当前, 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花大力气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各种媒体中, 要经常报道广大教师献身讲坛的事迹, 宣传广大教师敬业爱生、育人为本的美好品德, 让更多的人感知为师者的艰辛与崇高, 全力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气。
三、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培养高素质人才, 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胡锦涛同志强调:“要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和培训, 加大对师范教育支持力度, 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创新,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为此, 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积极创新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注重吸引优秀人才当教师, 鼓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鼓励有志青年到农村、到边远地区、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从2007年开始, 北京师范大学等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率先实行免费师范生教育, 吸引优秀学生读师范专业。省属师范院校也要创造条件跟进, 逐步做到免费培养师范生。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推进, 正是现代教育制度的理性回归。高师院校要把最优秀的学生招进来, 积极探索“培养怎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这个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不断改进师范生培养模式, 加强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践环节建设, 创新教师教育体系, 不断激发学生终身从教的荣誉感、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坚定职业信念, 不断提高教师教育质量。其他重点大学和普通高校也要培养好教师人才, 支持教育发展, 为教师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认真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1999年, 教育部启动了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并把它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课程改革从2001年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到今天义务教育新课程在全国的实施;从2004年的4个省级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到今天15个省级实验区, 如此广泛的教育变革经历了充满激情的探索与创新, 基本上做到了平稳健康发展, 为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但是, 教师队伍结构和数量、思想观念和专业素质的不适应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搞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 切实提高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 建立教师学习制度、校本教研制度、继续教育制度、课题培训制度、课堂观摩制度、教师论坛制度等, 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促进教师相互包融、相互合作, 不断拓展专业发展视野, 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 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 提升教师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努力实现教育家办学。
3. 改革和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形成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必须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要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严格掌握教师资格标准, 把住入口关, 将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调整出教师队伍, 严格控制非教学人员调入, 加强教师管理。坚持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努力提高学历层次, 积极培养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和校长,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积极推行教师聘用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师流动制度, 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 建立竞争上岗机制, 做好教师队伍人才流动和调整优化工作,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管理体制和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4. 强化教师职业自觉意识, 着力塑造教师“立德树人”的优秀形象
全社会尊重教师, 教师要增强职业自觉意识, 自尊自励, 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率先垂范的言行教育学生, 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为此, 胡锦涛同志要求广大教师, 一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 做爱岗敬业的模范。要关爱每一名学生, 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 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影响学生, 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刻苦钻研、严谨笃学。要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 恪守学术道德, 发扬优良学风。三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 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 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四要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努力做受学生爱戴, 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5. 努力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胡锦涛同志强调:“教师是神圣的职业, 应该受到全党全社会的尊敬。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 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 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目前来看, 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经济收入也不是很稳定。特别是那些偏远山区、经济贫困地区的教师很难维持生计, 往往是靠自己对祖国花朵的高度责任感和对教育的一腔热情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 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但是, 令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些教师仍然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 勤勤恳恳, 无怨无悔, 令人潸然动情。因此, 我们要将解决广大教师实际的困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 积极开展为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的活动。要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从广大教师的根本利益出发, 关心教师的生活、关心教师的工作、关心教师的发展;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依法维护教师权益;切实帮助教师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激发教师爱教乐教、教书育人的热情;提高教师待遇, 建立相对稳定的骨干层和出入有序的流动层相结合的教师队伍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学、科研环境, 在评优、分配、疗养、培训、住房等方面实行向教师倾斜, 向教学一线倾斜的政策, 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更为良好的环境。
名医王宏坤的养胃心得 篇3
王老认为,当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时,患胃部疾病的几率就会增加。中医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是因为人们要健康地活着就要吃东西,而吃下去的东西要依靠脾胃的运化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如果脾胃的运化功能出了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到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因此,养生应以调养脾胃为先。明代著名医家张介宾(号景岳)在《景岳全书》中说:“胃气为养生之王……是以养生家必当以养脾胃为先”。王老认为,在一年四季中,春季主阳气升发,这种外界的自然现象会内应于人体的肝脏。若人体的阳气升发不起来或生发太过,都会对肝脏造成损害。而中医认为肝病传脾,肝脏一旦受损必然会导致脾胃失调,从而引起脾胃的病变。因此,人们在养肝的同时也要兼顾养护脾胃,在饮食上应做到"少酸增甘",即少食酸性的食物,多食甘甜的食物。夏季湿热多雨,长夏内应于脾。暑热之邪最易与湿邪相合,侵犯人体的脾胃,导致脾胃湿热,就会使人出现腹泻等一系列的胃肠道症状。因此,人们在夏季发生腹泻的几率要远远高于其他季节。秋季主燥,内应于肺。中医认为肺与脾胃同主气,因此在初秋时节,暑湿尚未散去,脾胃功能尚未恢复,很容易被肺病所累。而冬季天气寒冷,内应于肾。人们若不注意保暖则会损伤肾脏,从而累及脾胃。四季皆可伤脾胃,因此,人们在一年四季中都要养护好脾胃,这样才能保证五脏功能的正常运转。那么,王老都有哪些养护脾胃的心得呢?
常吃酸枣
王宏坤教授出生于河南省内黄县,那里盛产红枣。他从小就喜欢吃家乡的红枣,直到现在仍坚持每天吃10个左右。内黄的红枣与其他地区产的大枣不同,它的核是扁的,个头不是很大,果肉也不是很多,吃起来甜中带酸,别有一番风味。因此,当地人称这种枣为“扁核酸”。中医认为,甜入脾、酸入肝。因此,吃这种枣既能健脾养胃,又能补益肝脏。在每年的初春、秋末或冬季气温不高时,王老都会取一公斤的大枣放在锅内用大火煎煮,待水沸腾以后,将上面的一层白沫撇掉,再改用小火慢慢地熬。熬制3个小时左右时,红枣的皮就会变黑,皮上会渗出一层黏黏的白膜,锅中也只剩下大枣以及从枣内渗出的像糖稀一样的少量液体,此时将大枣与糖稀一起食用,特别香甜可口,而且容易被脾胃消化吸收。当天气比较热时,王老就会少煮一些这种枣,随煮随吃。煮熟的红枣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尤其适合有脾胃虚弱、长期腹泻、倦怠无力等症状的中老年人食用。
常吃水泡花生
花生是王老最爱吃的一种干果。一般人们喜欢吃煮熟的花生或醋泡花生,但王老喜欢吃水泡花生。他一般是先将花生用清水冲洗,除去杂质后再用清水浸泡。大约浸泡4个小时后,花生会胀开变大,此时即可食用了。这种水泡花生可以随泡随吃,口感脆嫩香甜,十分可口,比刚从农田里拔出来的新鲜花生还要好吃。水泡花生具有止呕制酸的功效,常出现泛酸、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的人,吃一些水泡花生即可快速有效地缓解症状。因此,王老建议中老年人应常吃水泡花生。研究证实,花生的营养十分丰富,其中所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能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还能降低血液的黏稠度,并能改善血液微循环,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增强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此外,常吃花生对患有血小板减少症的人来说也大有裨益。
常喝疙瘩汤
王老十分爱喝疙瘩汤、小米粥和玉米粥。他说:“人老了,脾胃的运化功能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都喜欢吃软食、稀饭,喜欢吃烹饪得熟一些、软一些的饭菜,这样胃会感到很舒服”。生活中,他经常为身边的中老年人推荐疙瘩汤和白面汤等饮食,因为这类食物不仅容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而且具有暖胃的作用。此外,经常患腹泻、感冒、发烧及体质较弱的人,常喝疙瘩汤和白面汤还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使病情得到快速康复。
炒菜时放点砂仁、白胡椒
王老每次炒菜时都要在菜中加入一些砂仁和白胡椒同炒。中医认为,砂仁具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的功效,可以增进人的食欲,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而白胡椒气味芳香、性温热,具有散寒、健胃的功效,感冒发烧的人适当吃一些白胡椒粉,还有助于发汗祛邪。
饭后不要立即躺下休息或外出活动
王老一周要出三天半的门诊,体力消耗很大,因此他平时很注意休息。他每天都坚持早睡晚起,吃饭时从不吃得过饱,中午还要休息半个小时。但午饭和晚饭后的半个小时内,他绝不躺下休息,也不立即外出活动,而是先静静地坐上一会儿再躺下休息或外出运动。
王老认为,他患上胃病与以往不规律的生活习惯及工作压力过大有直接的关系。他说:“金元时期的脾胃大家李东垣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导致脾胃发病的因素无外乎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六淫及内受情志所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及社会环境均与李东垣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有巨大的不同。现代社会物质文化高度发达,人们过食肥甘厚味、吸烟嗜酒、贪食冷饮、起居无常、劳逸过度、缺乏锻炼、精神压力大以及工业废水、汽车尾气等造成的大气污染都成为新的外感及内伤的致病因素。因此,现代人除了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多参加运动,学会缓解压力,才能使五脏六腑各司其职,健康长寿也就指日可待了”。
健康新知——
4个健康“谎言”
近日,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撰文总结了关于健康的4种谎言。
1.口香糖会在人的胃里残留7年。事实是,人们在不小心吞下口香糖后,口香糖会被体液带到肠道中,并在几天内被分解代谢。
2.湿着头发出门会感冒。这种想当然的说法没有依据。美国加州圣克莱门特的儿科医生吉姆说:“你在湿着头发外出时会觉得冷,但不会影响健康。”感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曾进行过一项临床研究。他们让一些志愿者呆在温暖的房间里,让另一些志愿者先洗个澡,再湿淋淋地在露天走廊上站半个小时,然后让他们穿几个小时的湿袜子。结果显示,两组志愿者患感冒的几率几乎相同。可见,人们在感到寒冷时,其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不会受到影响。
3.惊吓能治好打嗝。实际上,这种治疗打嗝的“秘诀”至今没有得到临床医学的证实。不过,人们确实可以采取一些简易的方法治疗打嗝。英国科学家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成果显示,20例打嗝患者在吞咽一勺白砂糖后,有19个人停止了打嗝。
4.喝温牛奶有助于入睡。很多人都认为,牛奶中含有色氨酸,因此具有催眠的作用。实际上,牛奶中仅含有微量的色氨酸。美国亚利桑那州临床心理学家迈克说:“人们要喝超大量的牛奶才能起到催眠的作用。牛奶在治疗失眠方面只能起到安慰剂的作用。”
学习孙波同志心得体会 篇4
在公司开展的向孙波同志学习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孙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并深深地为他敬业奉献、鞠躬尽瘁、石油报国的一生的所感动。孙波同志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追求和高尚境界,体现了一名领导干部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是新时期中国石油涌现出的一位杰出英模。
孙波扎根石油近30年,他对党和国家无限忠诚,心中只有一个理想,就是积极献身祖国石油事业;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他以自己的工作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多项荣誉,用毕生的辛劳和奉献实践了石油报国的远大理想。孙波同志始终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己任,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创造性地建立了四国多方跨国协调机制,中亚天然气管道连续安全平稳运行1100多天,累计向祖国供气450亿立方米,造福沿线国内人民群众,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16年的海外开拓征程,孙波不畏艰难困苦,先后转战中东、南美、非洲和中亚四大油气合作区,将跨国创业的脚步坚实地烙刻每项工程上,作为中石油海外油气合作业务的开拓者和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建设的优秀组织者,孙波用其出色的工作业绩为国家、为人民争得了荣誉和财富。孙波同志热爱自己的专业和岗位,恪守自己的信念和职责,以实际行动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取得了几十项科技成果,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作风朴素,得到广大员工的尊敬和爱戴。孙波同志用其简短的一生,诠释了当代石油人敬业奉献、鞠躬尽瘁的拼搏奋斗精神和精忠报国、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他身上折射出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张可山同志心得体会 篇5
2010年6月,已经去世的巩义市站街镇巴沟原村党支部书记张可山的先进事迹在媒体上广泛报道后,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张可山为建设新巴沟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使1700余名巴沟人民过上了文明、健康、富裕、和谐的新生活。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等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张可山同志学习。
开展学习张可山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不仅非常需要,也非常及时,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动力源泉,是党的作风的风向标,是党的联系人民群众的根本途径,是党获得长久生机的重要举措,是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内在动因。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工商干部,我认为更应该向张可山同志学习。
一、学习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党的事业起步的基础和源泉,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就是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困难的环境下创造条件,积极完成任务。张可山出生贫寒,儿时的他就下田干活,从小就锻炼了勤劳能干的品质,小小年纪就扛起了家庭的重担。这说明艰苦奋斗的精神应该从小就开始锻炼,不断坚持。
学习张可山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就是要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从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起,从自身做起。要自
觉克服与生俱来的惰性,克服对于困难的恐惧,克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良习惯,勇于面对生活和工作中面对的困难,勇于面对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勇于面对别人的误解和来自社会的干扰,勇于面对客观条件的限制。
艰苦奋斗,不仅要有勇气,有毅力,有胆识,还需要有智慧,有眼光,有能力,需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做到“问题难不倒,困难吓不怕,挫折折不弯,批评惊不乱”,心中有主见,眼中有目标,手中有行动,脚下有措施。
二、学习他情系人民、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是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时时刻刻为人民着想,想方设法维护人民的利益、发展人民的利益、充实人民的利益,争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好心人、热心人,就是要像张可山一样情系人民、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无怨无悔。
要做到情系人民,无私奉献,就要首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将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为国家繁荣做贡献,将工作、勤奋、奉献、无私等高尚的品质看做是“真、善、美”的标准,主动地用这些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将自私、贪婪、懦弱、无情等丑恶的心态视为敌人,积极与之作斗争。其次要将人民群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必要的时候舍弃自己的小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大利益。张可山放着千万富翁不做,却要去当一
个月薪480元的村主任,这不是傻,这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情系人民,无私奉献的表现,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大仁大义,是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智大勇。个人的利益再大,在群众面前也不过是海中滴水,群众的利益再小,都是茫茫草原,生机无限,共产党员应当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自己的根本职责。再次,要始终服务人民,无怨无悔。张可山曾经了为了村里的“引水上山”工程累得吐血,曾经因为工作的劳累而切掉一叶肺,当他对这一切都不放在心上,2005年,已经年届63岁的张可山再度出山,担任了巴沟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人民走出发展的困境,最终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在张可山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他的坚持发展、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对党忠诚、顾全大局的政治品德,坚持集体决策、民主管理的良好作风„„这样优秀的典型,是巴沟村的财富,是党和国家的骄傲,是人民的希望,是社会的幸运,各阶层人士学习的榜样。人民的好支书张可山就这样离人民而去了,他带走的是巴沟人民的思念,他留下的是一个文明、富裕、和谐的巴沟新村。张可山为巴沟人民而牺牲了自己的健康,放弃了自己的千万财产,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是为巴沟人民而生的共产党员。
向李芳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篇6
向伟大人民教师李芳同志学习
心
得
体
会
夏镇中心小学教师
布沙日古丽·巴克
2018.7.13
向伟大人民教师李芳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7月13日,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向伟大人民教师李芳学习,向李芳老师勇于奉献的精神致敬。
6月13日,一个令人沉痛的日子。我们的同行,大别山区的优秀儿女,英雄老师李芳永远地离开了她挚爱的三尺讲台,生命被定格在49岁……
孟子曾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李老师你做到了。当你挺身而出的那一刻,你可曾想到你亲爱的丈夫和美丽温顺的女儿还在等你回家吃晚饭?你可曾想到你可爱的学生还在等待和蔼可亲的“妈妈”式的老师给他们上课?你可曾想到你的同事、朋友们还在等待你这位热心大姐为他们排忧解难?一位连打针都怕疼看见虫子都惊叫的女老师哪来那么大勇气以柔弱的身躯阻挡疾驰的三轮车?我想,那一定是作为人民教师的责任和救危济困的大义给予你的力量和勇气。李芳老师,你用你的壮举告诉俗世中的每一个人:道义和担当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我觉得,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定会将把李芳老师的事迹牢记心中,以求真务实,乐于奉献和敢为人先的工作态度投入到我们的幼教工作当中。用爱心、责任心、细心和耐心去呵护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帮他们在幼儿黄金时期有所收益。
通过学习李芳老师的事迹,我们都被李芳老师忠诚担当、敬业奉献、为民情怀和无畏精神而感动。高尚的品德永远都是做好任何工作的前提,做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也不能例外。学习李芳老师先进事迹,不仅要学习她舍己救人的优秀品质,更要学习她爱生如子、无私忘我,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高尚师德。要立足于本职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从学习上和生活上全方位地关爱学生、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做让学生爱戴、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
学习王宏同志心得体会 篇7
第一, 最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必定具有社会效益。而具有社会效益的作品又须具备艺术水准与社会传播两大条件。首先, 文艺作品本身必须具有思想深度、精神高度与艺术美度这三“度”, 并且三“度”缺一不可;只有三“度”俱全的文艺作品, 才具备受众欢迎的内在前提。自古以来, 我国三“度”俱全文艺作品的不朽经典可谓洋洋大观:《高山流水》, 万古传音;李杜诗行, 千载流光;“二王”书法, 百世溢彩;临桃花庵主之山水丹青, 如至仙境;端故宫佳构之巧夺天工, 不似在人间。新中国诞生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955年) 、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1979年) 、电视剧《西游记》 (1986年) 等, 也至今让当时的人们记忆犹新。国外的文艺经典更是数不胜数, 古希腊的神话、莎翁的剧本、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贝多芬的交响曲、罗丹的《思想者》, 以及巴黎凡尔赛宫、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等, 哪一件不是美不胜收的人间奇珍。这样的作品既有鲜活的血肉, 又有强健的筋骨;既有灵魂的温度, 又有道德的温情;既能锦上添花, 更能雪中送炭;既能启迪思想、开启智慧, 又能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 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 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只有阳光清风般的作品才能具备陶冶心性、温暖灵魂、启迪人生、推动时代进步的社会效益。总之, 三“度”俱全并追求社会效益的文艺作品应当“书写人民的伟大实践, 反映时代的进步要求, 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
其次, 三“度”俱全的文艺作品一定要通过必要的有效的宣传方式将其向社会甚至向世界传播开来, 推向大众, 以便让越来越多的人们了解、欣赏这些艺术珍宝, 从中沐浴思想的光辉与艺术的春风雨露。事实上,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人们越来越多地渴求甚至是苛求文艺作品的水平与质量, 越来越需要更多的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而不是那些粗制滥造、平庸低俗、苍白无魂的东西。好诗要对人民吟, 好画要给人民赏, 好歌要对人民唱, 好舞要给人民跳, 好戏要给人民演, 总之, 一切好的文艺作品都应当堂堂正正、百计千方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走向世界, 应当自信满满、大大方方地秀给亿万观众, 好让饥渴的人民大饱眼福耳福, 大块心神魂魄。美好的事物永远不嫌多, 真善美的文艺作品没有完成时。人类的文明永无止境, 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创作永无止境。文艺创作者不可因世风浑浊而懈怠不为, 不必担心作品入世的困难与入市的挫折, 也不应害怕社会与观众的批评。而应当相信观众既有明眸识得庐山真面目, 更有慧眼分辨青藏高原与昆仑之巅。
相反, 文艺之作如果本就是一些“陈年的芝麻”、“霉烂的谷子”, 如, 那些通过“下半身写作”而来的欲望四射的文字, 那些奇奇怪怪、不知所云的所谓先锋式涂鸦与堆砌物, 那些衣服越脱越少几致一丝不存、波涛汹涌、肥臀泛光的所谓前卫型蹦蹦跳跳, 还有那些充满暴力与血腥或毫无科学依据而可毁灭一切之神功的网络游戏, 就是十足的“烂苹果”, 就是弊多利少的“罂粟花”, 而绝对算不上文艺作品, 也就绝非真正的精神食粮。还有当今文艺市场上大量奉迎的文字、媚俗的书画、捞金的表演, 恐怕也只是玷污了“文艺作品”的神圣字眼。这种陈腐不堪甚至毒性极强的东西不可能是最受欢迎的, 它们在短期内即使通过虚华外衣的金光能诱惑一部分受众欢迎之, 甚至对其痴迷一阵子, 也必是贻害这一部分受众的精神鸦片、灵魂冰毒;文艺的“摇头丸”刺激着过剩荷尔蒙的洪水滔天, 却空洞了心灵与心性的清湛蓝天, 留下的必将是无魂的躯壳或是充满腐臭气息的身影。久而久之, 受众必将发现这种烂货、毒物的可憎面目与邪恶本质, 必将弃之如敝屣, 唯恐避之而不及。文艺工作者不要因为市场的一时喧嚣而盲目跟风, 不要甘做钱奴俗匠,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 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低俗不是通俗, 欲望不代表希望, 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所以, 党的宣传机构、国家文化部门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密切关注文艺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与服务, 并及时帮助人们辨别它们, 对于那些有毒有害的东西要坚决依法打击之。
第二, 最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必须具有经济效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时代背景下, 当代文艺作品应当也必须市场化, 以收获文艺创作及其作品产业化的累累硕果。一是文艺工作者和他们的亲人得活着, 若本人饿得昏昏沉沉, 冻得抖抖瑟瑟, 甚至长时间饥寒交迫, 巨大的创作潜能与脑力体力付出就无从谈起;而其亲人则将离他们而去。二是文艺工作者得有必要的创作条件, 如先进的相机就有助于做出更加逼真的摄影作品, 电子乐器为音乐制作提供了极好的声音模拟, 网络资源为文学创作提供着便捷的资料等;若贫困潦倒, 何来这些日益更新的创作硬件。三是综合型文艺作品, 如大制作式的影视作品、春晚、央视“星光大道”等, 动辄上亿元的投资, 如果打了水漂, 还只靠国家财政补贴吗?全靠国家财政拨款只是计划经济的产物, 根本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律与市场化要求。所以, 我们不仅不能反对文艺产业化, 而且要勇于并善于让极具社会效益的优秀文艺作品走向市场, 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 从而为更多更好文艺作品的诞生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四是文艺作品具有经济效益也是当代中华文艺“引进来、走出去”, 与世界优秀文艺作品进行良性互动的需要。美国大片如《罗马假日》《阿凡达》等, “韩流”作品如《骑马舞》《来自星星的你》等, 以及英国的《哈利波特》、巴黎的时装等, 都纷纷进军中国市场, 它们在令中国观众经历心灵的春风化雨或精神过山车的同时, 收获了巨大的经济回报;我们难道就不能创作出风靡他国甚至世界的当代文艺作品以收获可观的经济效益吗?通过精心设计、精美包装、精巧营销, 从而使精益创作的文艺食粮赢得巨大的社会效益与应有的经济效益, 不仅是应该的可以的, 而且是必须的天经地义的。
第三, 最受欢迎的文艺作品必须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社会效益是文艺作品服务人民的根本使命与基本任务;有了社会效益, 就意味着受众欢迎。经济效益是文艺作品得以创作传播、扩大影响的重要条件,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 这更是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有了经济效益, 则意味着相关创作者与投资方取得回报, 从而为进一步的精益求精奠定更好的基础。一是文艺作品的经济效益需要社会效益的指引与规范;否则, 就如无舵之舟, 必将漫无目的或者最终倾覆;亦如无魂躯壳, 只是行尸走肉;没有社会效益或者负向社会效应的文艺之作必是贻害无穷的东西, 如此, 即使这类文艺之作具有一时一地的经济效益, 也必不长久, 必不能广布, 而且最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二是文艺作品的社会效益离不开其经济效益的物质性保障;缺乏经济效益的文艺作品, 其社会效益也难以彰显与扩容。三是文艺产业化、经济文艺化是经济和文艺这两种人类重大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产物与内在规律使然。试想, 一部旷世奇思的文学杰作、一幅绝美的绘画艺术珍品, 创作者以其几十年功力作底蕴, 再加数年构思琢磨、数月丹青凝聚, 结果被无偿地剥夺, 收获者们当然欢迎、兴奋, 但该创作者能欢迎、能高兴吗?而将文艺作品束之高阁、藏之深山, 使其永不见天日, 则不但其经济效益无以实现, 就是社会效益也无从谈起, 因此, 文艺作品在走向社会走向受众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 也必须勇于并善于走向市场, 按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以获取必要的适度的甚至丰厚的经济效益。
学习郭春园同志心得体会 篇8
一、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共产党员先进性
(一)必须准确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始终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既扎根于群众又要高于群众,始终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我们要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紧密结合新的实际,把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本质要求贯彻和体现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去,坚持与时俱进,坚持执政为民,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必须准确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不同实现形式。由于每个党员面临的环境、任务不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实现形式也就不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党员自觉带头创造性地执行党在不同时期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不同的职业岗位、劳动方式,在不同的经济组织、社会群体中反映其先进性的本质要求。共产党员的政治身份、先锋模范作用、奉献精神不只局限于某些特定的场合,也不只局限于某些特定的群体,而是要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去体现、去发挥。共产党员要自觉延展先进性的时空要求,树立“一种身份,多种舞台”的党员角色观念,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要根据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为每一位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有效的载体和平台。
(三)必须准确把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党对党员先进性的要求,从来都是和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所肩负的任务紧密相连的。共产党员先进性与时代发展的步伐息息相关,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其内容。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每一位共产党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时俱进,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必须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立足做好本职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时代内涵,也是共产党员时代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二、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目标,确立党员主体机制。
就党员个体而言,保持自身的先进性,需要有一种内在的动力。来自党员的主体意识,即来自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自觉认同,自觉参与,自觉奋斗。党员是党的主人,党员是党的主体,党员是党的事业的主体,是党的建设的主体,是党的领导的主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员先进性,应当是一种能动的主体行为,这种行为源于党员的内心信念和内心情感。一个有强烈主体意识的党员,即使党组织外在的管理、督促、激励作用较弱,他亦能以积极的创造性的态度去发挥自己的作用,体现自身先进性的价值,因为他早已视党的事业为己任,他早已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强烈的内在情感,对他而言,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组织的一种要求,更是自身的一种神圣的责任和强烈的内心冲动。相反,如果党员主体意识弱化,即使党组织一再要求和督促,党员发挥作用和保持先进性往往也是被动的、勉强的、很有限的,或是此一时彼一时的。
如何培育党员的主体意识呢?从党员个体来讲,当然是包括不断端正入党动机在内的党性修养,自觉增强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自觉增强自身的现代文明意识。但对于党的组织及党的建设来说,却是要努力在党内生活中确立党员主体机制。多年的党内生活经验证明,确立党员的主体意识要靠学习、教育以及广大党员自身的素质,同时更要靠一套完备的党员主体机制。而目前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机制。目前,有的党组织,只有在完成任务时,才想到党员,而平常党内的事务则很少想到党员这个党内生活的主体。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党员的意愿得不到应有的充分的表达。在这样的状态下,党员在党内应有的主体地位就难免处于一种“虚置”的状态,久而久之,党员的主体意识就很难真正形成。所以,确立党员主体机制,是确立党员主体意识的根本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确立党员主体机制亦就是确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一个长效机制。
党员主体机制主要包括:第一,党员主体的参与机制。参与,这是党员在党内主体地位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第二,党员主体的监督机制。党内监督对于党的健康发展举足轻重,党员作为党内监督的基本主体和力量源泉,党员主体监督机制的建设至为关键,但目前也较为薄弱。这就需要在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上扩大党内事务公开化的程度,疏通党员民主监督的渠道,开辟更多有利于党员监督的“直通车”,使党员的意见、批评、检举、控告、质疑、评议等等,能够有顺畅上达和规范处理的机制。第三,党员主体的权利保障机制。党员主体地位的基本体现是党员的各项权利。切实保障党员的权利,是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基础,亦是建立和完善党员主体机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条件。党章及党内其他法规赋予党员的权利已经不算太少。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要通过制度机制的刚性力量来认真落实这些权利,切实保障这些权利。
三、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目标,探索新时期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机制。
党组织对于党员教育管理水平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及先进性的保持。目前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为保持党员先进性提供一种帮助,一种督促,一种激励,应当说,目前一部分党员保持先进性不够好,并不能完全都埋怨党员,这与我们现有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要求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保证。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一)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切实解决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是根据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所肩负的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使命,对党的建设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借鉴和运用“三讲”教育、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立足正面教育,提高党员队伍素质,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是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关键。要教育引导党员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社会、分析问题。要教育引导党员科学分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低潮,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的客观现实,不因此而迷失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要教育引导党员善于识别各种反科学、违背唯物论原理的思潮、现象,做坚定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三)帮助解决党员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解决党员的思想认识问题,要做思想政治工作,要讲道理,但光靠讲道理是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党组织必须多关心党员的生产生活情况,既要讲道理,又要办实事;要在加强思想教育中解决实际的问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深入进行思想教育。既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党员,不能降低标准,又要尊重、理解、关心、爱护党员,满腔热忱地尽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党员从切身体验中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就会加倍努力,为党的事业忘我工作。
(四)严把入口、疏通出口,建立健全吐故纳新、纯洁队伍的有效机制。比如:在党员管理上应由技术性管理为主转向以指导性管理为主,要把检查、督促、考核、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员管理的主要内容;要在坚持党的生活经常性、制度化的同时,根据社会生活条件及党员素质、结构、职业的新的实际,对党内传统的“三会一课”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解决一直困扰我们的党员“入口”较宽、“出口”较窄的问题,探索建立正常的不愿上进的行为制度,对有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或者平平庸庸、不发挥模范作用的党员,建立劝戒及警示的机制,不断完善劝退和除名的机制等等,这些,都是要下硬功夫、大功夫才能做好的事。
学习于海河同志心得体会 篇9
于海河同志作为普普通通的基层领导干部,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从事农业农村工作23年,把全部身心都用在了为农民群众谋发展上,用自己短暂的一生谱写了一篇“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他是用生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好干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向于海河同志学习,首先要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于海河同志自入党以来,时刻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立场坚定、意志坚强,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以坚定的信念展示着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貌。作为基层普通干部,我们要以于海河同志为榜样,始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用自己的行动展现共产党员应有的本色。
向于海河同志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学习他心系群众,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于海河同志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他实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宁让身体透支,不误农民利益,拖着患有严重关节炎的病腿,历时8个月、行程5000多公里,为42家农户挽回因种植假种子造成的损失120多万元。他视责任如泰山,坚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驻村逐户了解农户诉求,多次及时帮助农民解决土地纠纷,每年帮助农民群众解决各类难题近百个。
于海河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中低要求,生活节俭,衣着朴素,每天都是满面风尘,典型的“农民”形象,从不铺张浪费,从不谋求私利。他的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也是对“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响应。
【学习王宏同志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王宏建艺术概论课后题07-19
学习孙波同志体会11-16
学习张超同志心得体会06-06
学习文建明同志心得体会08-11
学习向志雄同志心得体会09-03
李夏同志学习心得体会10-23
学习申亮亮同志心得体会11-02
向胡进文同志学习心得05-25
向郑德荣同志学习心得11-03
学习林俊德同志的心得体会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