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胡进文同志学习心得

2024-05-25

向胡进文同志学习心得(精选10篇)

向胡进文同志学习心得 篇1

**中学党支部开展向李芳同志、胡进文同志学习活动方案

根据中共**机关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向李芳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和《关于深入开展向胡进文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文件的要求,为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提高我校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在全校党员干部群众中开展向李芳同志、胡进文同志学习的主题活动。为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时间:8月25日

二、地点:一楼报告厅

三、参会人员:全体党员

四、活动内容:

(1)、学习李芳同志、胡进文同志的先进事迹(2)、认真学习李芳同志、胡进文同志的高尚精神

五、活动要求

(1)、各党小组认真组织学习、讨论;

(2)、全体党员结合实际工作,上交一份心得体会。

六、资料收集整理: ***

***党支部 2018.8.20

向胡进文同志学习心得 篇2

关于开展向文建明同志学习活动的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领会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向文建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组通字〔2010〕70号)文件精神,学习文建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新时期人民公仆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文建明同志表现出的精神和品德,勤奋学习,敬业爱岗,不怕困难,积极向上,为更好地推动毕拉河林业局各项事业的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实施步骤

文建明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学习的典型和楷模。作为普通的基层干部能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努力学习、扎根基层、克服困难、勤奋工作、创新方法,积极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是新时代党员和基层干部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下的示范典型和模范楷模,根据《通知》要求,林业局党委开展向文建明同志学习的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2011年3月8日—3月13日,动员阶段 各单位根据内兴林党办发〔2011〕2号文件要求,制定活动安排方案,积极做好开展本次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动员单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并将活动实施情况于13日前上报党委组织部。

(二)2011 年3月14日—5月20日,学习阶段各单位严格按照制定好活动安排方案,开展向文建明同志学习活动。

1、组织党员干部集体学习文建明的先进事迹,以文建明同志个人简介为基础,系统的学习文建明同志的个人事迹,学习他对党忠诚、忠于职守的政治品格,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先进”和“优秀”的时代特征;学习他扎根基层、干事创业的拼博精神;学习他真情为民、敢于碰硬的优良作风;学习他自强不息、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一流业绩;

2、通过网络开展学习。深入了解文建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并开展一次“大走访”,每位党员、干部都要深入群众、深入服务对象,广泛走访调研,同时通过召开多层面座谈会、收集意见书等多种有效形式,广泛征求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对本单位及党员、干部践行承诺的态度和看法。

3、讨论学习。以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为依托,通过讨论会和同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开展一次“大讨论”,通过组织召开专题党员大会、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等形式,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逐人分析、逐一点评,反复深入讨论,力求找准问题,推陈出新,总结出适合党员干部典型教育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4、组织宣传报道文建明同志的工作精神,推广吃苦爱劳、工作第一、勤奋创新的工作方式,利用职工口述、宣传栏、网站等宣传工具,广泛传播,长期宣传,在职工和群众心中树立起党员示范的典型和榜样;

5、结合自身工作,将文建明同志的先进事迹应用到工作中,加强党员示范岗和党员模范岗作用,提高基层干部和党员在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工作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对照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对照文建明同志身上体现的精神品质,立足岗位实际,对照重点工作,查找各自在工作方法、工作态度、敬业精神等方面存在的差距;

6、各单位学习人员撰写学习心得,通过总结,形成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练出一身过硬的本事,得到良好的社会反映。将文建明精神体现出来,把党风、党性列入党员生活的点点滴滴,切实做到把监督的权利交给群众,做好群众的服务工作。

(三)5月21日—11月30日,巩固阶段

1、以深入开展学习型党组织为重点,逐步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党员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强学习培训基础设施和现代网络建设;使党员教育与管理工作不断加强,通过政治学习、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党员政治理论素质极大提高,先锋模范作用显著增强,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2、班子建设进一步巩固,通过班子会、交流会等会议和形式,交流思想、互通有无,形成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局面,推动了各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3、支部自身建设不断加强,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各委员按职责分工协作,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使支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职工思想建设、创造和谐稳定的局面;狠抓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教育。通过向文建明同志学习,使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扎实,精神状态良好,人心思干,人心思进。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强化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党员干部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教育职工牢固树立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思想,使职工增强自信心、责任心,积极投入到本职工作中,为单位创造和谐的局面和环境;

5、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党员示范岗和党员模范岗优势,体现出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先锋模范作用,用文建明同志的感人事迹、光辉形象和崇高精神引领党员、干部做时代先锋,为党旗添彩。

(四)2011 年12月1日—12月31 日,总结阶段 各单位通过学习笔记、学习影像和图片、学习心得体会、宣传材料、总结座谈会和组织生活等方式,及时总结学习经验,并将学习的成果应用到工作中去,发挥好党员示范岗和党员模范岗的作用,进一步履行职责,岗位上争先进,工作上要创新,团结和带领职工群众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三、具体要求:

(一)各单位应做好活动安排方案和活动记录,活动方式应具有多样性,并应设置专门的负责人,结合创先争优将学习活动切实做好、做精;

(二)组织好党员开展学习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和学习会,学习、总结文建明同志坚守岗位、严守党性、服务基础、创新工作的精神和事迹;

(三)机关总支、各支部做好党员对内对外宣传和教育工作,以点带面、以典型带动全局,将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

(四)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开展向文建明同志学习活动的同时,努力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浓厚学习氛围,提高全局职工素质;

(五)通过学习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科级以上干部应至少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并在林业局网站上刊登;

向王仁同志学习心得 篇3

兰字中学、张博

通过向王仁学习我对于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意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其中师德是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素质的高低不但决定一位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同时师德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感受着王仁老师的师德高大,对比着自己工作中的点滴,我深深感到教育学生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书育人中利用自身高尚的师德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使学生受益终生。

王仁同志的优秀事迹感动着全省的教师,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师爱无疆,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他的付出是无私的,伟大的,不求回报的,如涓涓细流般的进入学生的心田。教育处一批批的学子,如今已是桃李满天下。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艺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有一颗挚爱儿童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广泛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培育学生感情的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王仁老师关爱学生已经显现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心里的相融,情感的相通,易于相互沟通,伴随着这种气氛,各种教育影响象涓涓细流般的进入学生的心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将这种感情付诸于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创造一种欣欣向荣和谐的气息。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实际言行教育教导学生。

向黄大年同志学习心得 篇4

16影一 刘欣 2016082126 为深入学习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黄大年教授爱国、报国、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我们认真学习黄大年教授先进事迹并写下了发自肺腑的感想。

黄大年不仅是一个科学家,他还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教育者,他教学的目标既不是“授人以鱼”,也不是“授人以渔”,而是祖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人才需求。作为在国内国际有影响的科学家,黄大年却常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一名教师。在黄大年看来,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在为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他都要以学生的前途和国家的发展为重,而不仅仅从他个人的项目考虑。这句话让现在仍身为学生的我们感慨万千,不禁为中国拥有这么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不论树的影子有多长,根永远扎在土里。回顾黄大年同志58岁的生命历程,对祖国的爱始终是他最深沉的情结。大学毕业,他以“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书写爱国报国之志;在海外的18年里,他密切关注祖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在情感上“从未和祖国分开过”;回国后的7年,他更是夜以继日、忘我工作,成为众人眼中的“拼命黄郎”,拼搏至生命最后一息。“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这是他人生的写照,更是他不变的初心。

无论身在何处,《我爱你,中国》都是黄大年最喜爱的歌。这首歌,唱出了海外赤子的心声,也诉说着中华儿女的衷肠。历史不会忘记,从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等,到今天像黄大年这样的留学归国人员,或冲破层层阻力回到祖国怀抱,或摆脱利益羁绊甘愿为国奉献,他们延续着爱我中华的精神血脉,为了振兴中华而矢志奋斗。

中国要建设科技强国,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离不开一大批像黄大年那样的“科研疯子”,离不开他们身上的“拼命劲”。

向胡进文同志学习心得 篇5

战争年代,为了国家的生死存亡,他选择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和平年代,他选择扎根山区,服务群众,把他乡变故乡。在来凤这片偏远的土地上,他既当指挥官,又当战斗员,没有人知道他是“战斗英雄”,也没有人知道他是“人民功臣”,他用实际行动默默地服务着人民群众。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这样一位党龄71年的老战士、老党员,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对党的“绝对忠诚”,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淡泊名利”,什么是“无私奉献”。

看完张富清同志的英雄事迹后,我有“三感”想与大家交流,分别是感动、感恩和感悟。

一是满满的感动。刚刚观看视频时,有两个片段一直深深打动着我。一个是张富清老英雄的泪。相信很多同志跟我一样,最开始并不理解,为什么在退伍转业后,张富清同志选择将过去的峥嵘岁月封存在皮箱中,数十载的时光,就连面对家人,他都未曾提起。直到我看到视频中张老先生眼中含泪,缓缓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不愿意让家里人知道,到处去讲去宣扬。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很多战友,都为党为人民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他们为党为人民的功劳都比我高,我有什么资格标榜自己,我有什么资格再到处宣扬自己。”此时,我才恍然大悟;另一个就是张富清老英雄的笑。一身黑衣、一顶黑帽,精神矍铄,张老先生笑得很坦然、笑得很灿烂。观看过视频的我们都知道,张富清老先生吃过的苦不可谓不多,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在重重大山里坚守,在腿被截肢后站起,他始终坚强乐观地面对一切困难。这个笑容,像风雨后的暖阳,充满着奋进的力量,体现着一位战斗英雄的坚强、乐观与豁达。

二是浓浓的感恩。风骨气节高山仰止。除了向这位老英雄致敬外,我还有深深的感恩,感恩他们在革命战争年代,用鲜血和生命的付出铺就出新中国前进的道路,如果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就没有如今日益强大的中国。

三是深深的感悟。党的革命事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全体共产党员不懈奋斗。革命战争年代,有先辈们的浴血奋战,新的时代下,更有咱们纪检监察干部,发扬“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用好正风之刃、反腐之剑和问责之鞭,为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开创新时代改革开放新局面保驾护航。

一是要甘于奉献,肯做“排头兵”。作为一名纪检组织工作的新人,我要加强自我调节,明确角色定位和任务要求,要加强纪检组织业务知识学习,做到先学一步、多学一些、神学一点。要以敢为人先的锐气争当工作中冲锋陷阵的“排头兵”。

二是要甘于奉献,乐做“绣花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纪检组织工作更是如此。小到文件档案整理,大到活动调研,做到严守组织纪律,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骄不躁,使我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三是要甘于奉献,勤做“逐梦人”。要立足本职岗位、尽职尽责,敢于担当、勇于行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到心中有目标,脚下有奋斗,当一名勤奋努力的“逐梦人”。

向张伟同志学习的心得体会 篇6

首先要学习他对教育事业的熟悉,要熟悉教育事业的重要和伟大。教育,从宏观来讲关系到国家的.盛衰、民族的兴旺;从微观来讲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学生个体的一生,一个孩子能够培养成为人才就感觉这个家庭有希望了。国家和家庭把孩子交给我们教师和校长,责任重大。教师要有爱心和责任心,把学生教育好,把学生爱惜好。

其次要学习他不断研究业务,进步教书育人水平。农村学校条件比较差,仪器设备比较缺,所以更需要教师有高超的技能和教育艺术,把课上好,不断进步教育质量。从张伟的事迹中能感遭到,他在工作中非常精益求精,他应用教育聪明、教育艺术,把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办成了优良的学校。所以,我觉得教育是一个幸福的事业,由于教育使儿童幸福,使家庭幸福,使我们国家强大。我给教师讲课的时候常讲,教师要熟悉到,教师是一个幸福的职业,看到孩子的成长,看到孩子的成才,教师就有一种幸福感,有一种成绩感。有了这类幸福感、成绩感,就会不觉得职业厌倦,就会不断研究业务。没有爱就没教育。但是甚么叫爱,实在不是所有教师都能理解。爱,首先要相信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而且尊重每个孩子。教师怎样把爱传递到孩子身上,就需要教师理解孩子,要跟孩子沟通。秋渠一中能够从一个薄弱学校变成优良学校,正是注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爱好和爱好。

第三,教师要服务于细微处。看了张伟校长的事迹,我感觉他的工作就是在细微当中,在细微当中影响教师、影响学生、影响四周的人。所以,为甚么他去世后有那末多教师、学生、群众都去吊唁他,由于他的工作很细微。同时,我们

的教师很辛劳,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怀,要像张伟校长那样更多关怀农村的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缺少父母的爱,因此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怀和帮助。农村教师比城市教师更辛劳,我经常在电视上看到有的农村教师背着孩子们在坎坷的山路上走,有的乘着小船在江河上送孩子们上学,我从心里非常感动。他们和张伟校长一样,是农村教育的脊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

学习文建明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篇7

近日,学校党支部组织学习了文建明同志先进事迹的活动,通过学习,使我们更加近距离地看清了文建明同志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形象;更加真实地揣摩到他一贯忠诚党的事业、忠于党和人民、心系百姓、勤政为民的赤子之心。

文建明同志在他近30年的工作中,心系百姓,勤政为民,他说“我是个农民的儿子,是党培养起来的干部,我要上对得起党,下对得起老百姓。乡村干部就是党和政府在基层的代言人。你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就会一直惦记着你;你为群众办一件好事,群众就会感谢你一辈子。”他的话语中,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洋洋洒洒的深奥理论,但每一句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每个字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文建明同志作为一名党员,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干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处处显示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他能够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绩,面对一个个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刁民”、“问题村”,他知难而进,脚踏实地、真诚待人、埋头苦干,不仅赢得了百姓的尊重,而且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信服。

在上级领导眼中,文建明是一位知难而进、勇挑重担、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共产党员。在普通群众眼中,文建明是一位知心、贴心、能够温暖人心、能用爱点燃他人希望的好干部。在妻子钟玉珍眼中,文建明虽然不是一名合格的丈夫,但她理解文建明心中那份特别的爱„„文建明工作任务繁忙,肩上的担子重,经常顾不到家。他怀着

歉疚的心对妻子说:“做不了一个称职的丈夫,只有你一人骂我;做不了一个称职的干部,就会有几万人骂我。”

一件件先进事迹的阐述,一幕幕动人的画面,如同保尔•柯察金式的人物鲜活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什么是热爱生命?应该怎样对待工作?如何为百姓服务?在学习文建明先进事迹的过程中引发了我们一系列的思考:

首先,向文建明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在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的走向深入,西方各类思潮大举涌入的情况下,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保持当代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其次,向文建明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每到一处都能攻坚破难、“治乱平怨”,开创出风清气正、干群融洽新局面的工作实绩,就是要学习他为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努力查找自身差距,奋力自我加压、不断开拓创新。

再次,向文建明同志学习,就是要学习他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学习他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和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

向王梅同志学习活动的心得体会 篇8

根据县委组织部和县委宣传部工作安排,按照镇党委的要求,我们开展了主题为“提高政治站位 增强四个意识”的9月份支部主题党员活动。在活动中,根据《中共荆州市委关于开展向王梅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荆文﹝2018﹞29号)文件精神,全体职工集中学习了王梅同志先进事迹和精神。通过参加向王梅同志学习活动,我感触良多,主要感悟和体会如下:

一、对党忠诚,坚定信念、甘于奉献

王梅同志是基层组织系统中涌现的杰出党员的优秀代表,她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自己,践行忠诚对党、全心全意为民的理念,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

二、对工作踏实,坚守岗位、敢于付出

王梅同志作为乡镇基层岗位的一名工作人员,她坚守岗位、忘我为人、扎实工作,在每项工作任务上切实体现出了单位或部门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努力做一名“奔腾不息、追求胜利的战马”。在工作中,王梅同志勤于工作、敢于付出,获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和赞许,被公认为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群众的“好公仆”。

三、对人民群众真心,坚持服务、乐于给予 王梅同志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在工作中,她主动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她深谙只有全心全意、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达诉求,才能立民心;只有深入人民群众、察民疾苦、去民之患、化民之忧,才能顺民意。“诚于心者,形于外”。王梅同志从心里把人民群众当亲人,“以百姓之心为心”,便也会在行动上切实做到了尽心尽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作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组领导,我深感责任重大,通过本次学习活动,我一定将王梅同志精神融入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心履职,切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牢记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把解决人民群众诉求、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工作中,向王梅同志学习,做一名优秀的党员、称职的干部。

向牛玉儒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篇9

他做过的事,件件都折射着他的风范,他说过的话,句句都显现着他的精神。我从他千言万语中摘录了三句感触颇深、受益匪浅的话,并由此引开来谈谈我的个人心得。

一、“要敢想、敢试、敢闯、敢冒”。

他曾说:“解放思想不能搞空对空,就是要敢想、敢试、敢闯、敢冒。不管干任何事情,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我们都可以实践、探索”。一句慷慨激昂的话语,流露出他那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不断开拓的创业精神。

人们都说在牛玉儒同志的人生字典里从来没有“困难”两字,在他看来困难总没有办法多。他坚持用权为民,在工作中不断有创新、有突破,始终以高昂的革命热情不断地开创着工作新局面。他在担任包头市市长期间,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在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等方面,提出并实践了极具创新性的思路和措施,成绩斐然。同时他紧紧抓住包头地震后重建的机遇,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进行城市改造和建设,使包头市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获得联合国人居中心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在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后,他团结带领市委“一班人”解放思想、奋力赶超,使全市生产总值增速跃居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省会(省府)城市前列,提前完成了“十五”规划奋斗目标。在非典肆虐的时候,他处变不惊,率先垂范,沉着应对,靠前指挥,率领全市干部群众夺得了抗击非典的伟大胜利。在去世前不到一个月,他仍以顽强的毅力,主持召开市委全委会,作了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工作报告,进一步描绘了呼和浩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事业为重,锐意进取,牛玉儒同志用毕生精力实践着他的崇高理想和信念。

二、“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话”。

他常说:执政为民不是一句空话。“我是农村出身的穷孩子,是党和人民把我养育成人,我们不是谋着做大官,而要谋着做大事,要做受人民拍手称快的好事、实事。其实,有为才有位。所以我们要生命一分钟,敬业60秒!”

他如是说,也如是做。牛玉儒同志生前经常“微服私访”,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农村牧区等基层一线访贫问苦,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亲手解决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牛玉儒同志在家里接待最频繁的客人就是那些素昧平生的普通群众,他对家人说:“群众既然找上门来,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千万不能冷了他们的心。”他常说:“不能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宁可少上几个项目,也要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基本生活问题!”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牛玉儒同志还这样安慰亲人:“我会没事的,怎么也得再活三到五年,我对呼和浩特市老百姓的承诺还没有兑现,要干的事还多着呢……”人民群众是他一生的牵挂,在他病重期间仍时刻关注着呼和浩特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弥留之际仍牵挂着正为之奋斗的未竟事业,他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儿子,群众的贴心人,如今他自己在边远山区多年资助的贫困学生已经长大成人,而在为首府近500个贫困户一次性购置的彩电上都再也找不到牛书记忙碌的身影。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作为党的干部,谁心中装着群众,谁就会赢得群众,谁就要得到群众的信任、拥护、支持和爱戴。牛玉儒同志为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正是他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的表现,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人们永远感激他、怀念他,永远不会忘记他。

三、“我的权力是人民给我的”。

牛玉儒同志长期担任领导职务,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从未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多年来,他为百姓办过的实事、好事举不胜举、数不胜数,然而对自己的亲友却拒之于千里之外,“六亲不认”。他说:“我的权力是人民给我的,不属于我自己,我不能随便支配”!前几年,一位亲友下岗了,曾两次来找他帮忙安排工作,可每次这位亲友都是失望而归。临走时,他给亲友带去300元钱,暂度难关。牛玉儒还给家人立下规矩:除了上访群众,来家里拜访的干部一律不予接待,有事到办公室说去。他无论是做基层工作,还是担任高级领导职务,始终坚持为群众办实事,为人民服好务,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带动周围的同志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改变城市面貌、改善人民生活,他干任何事都能够自觉地把群众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他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表率,他的正气和清廉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和好评,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树立了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牛玉儒同志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兑现着自己的诺言,他言出必行,行必果,在党内起到了模范作用,处处闪现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和高尚情操。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进退。作为党员,要以牛玉儒同志的事迹为镜子,查找自身差距,学习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自加压力、负重前行,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创业精神,勤政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情怀,坚持原则,顾全大局的坚强党性以及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革命本色。他的精神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从他身上,让我真正感受到 “共产党员”的神圣和责任。我认为对牛玉儒同志最好的缅怀就是化悲痛为力量,化悲痛为行动,以牛玉儒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下面我结合自己实际工作谈谈今后努力的方向和一些想法。

一是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政治立场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全面学习业务知识。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断向同行和同事学习,积累丰富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写作技能和写作水平。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学用结合,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是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我要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和自我改造的能力,牢记党的宗旨,严格要求自己。时刻遵守党的章程,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团结同志,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做到思想上、言行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争当遵守职业操守的典范。

向胡进文同志学习心得 篇10

“不怕山高石头多,苦干就能把贫脱,打岩引水造梯田,穷村变成金银窝。”这是现今xx草王坝村流传的歌谣。然而曾几何时,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吟唱着一首心酸的民谣,“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改变草王坝村命运的是一条水渠,而修建这条生命渠的是村里一位82岁的老人黄大发。草王坝村原支书黄大发带领全村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历时36年,终于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一条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回想起当年修渠的场景,环境的艰苦、技术的落后、条件的贫穷,其修渠的艰辛不言而喻。黄大发以民愿为己任,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为村里修了这条生命渠,滋润了祖祖辈辈干渴贫穷的村庄。“正直”是从政的品质核心,“廉洁”是做官的行为准绳。“公家的事怎么硬都行,自家的事怎么软都成。”是x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刚平对黄大发的评价。为了保护百姓的利益,黄大发敢对乡长和书记拍桌子;为了不占公家半碗水泥的便宜,黄大发和妻子怒吼。人生惟有廉洁重,世界须凭气骨撑,黄大发的正直廉洁是刻进骨子里的。耄耋之年的黄大发在黔北深山当了几十年村支书,八十大寿之际黄大发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省委看一眼。第一次去到省城,他既没去景点,也没去商场,而是要求到省委大院看看,远远地注视着远处的大楼和飘扬的五星红旗,这是一个老共产党人的初心。黄大发自力更生带领村民修渠引水、“坡改梯”、种果木,走上脱贫致富道路的事迹深刻践行了一名党员的职责,在行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少说空话,多做实事,充分发扬实干精神。当下,全国正在推进脱贫攻坚,需要调动起贫困地区人民投身改革发展的积极性,更需要多一些像黄大发一样的实干家。实现伟大中国梦,走好新的长征路,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久久为功的韧劲,实现梦想的征途并不平坦,也会有坎坷曲折,愿广大党员干部能像黄大发一样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奋勇向前。

关于向黄大发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二】

通过学习,参会党员们纷纷发言:表示从黄大发老支书身上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迎难而上、克难攻坚”一心为民谋福利大公无私的坚定决心。作为社区党员,要以他为镜,从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不能局限于“等、靠、要”的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做实事。

看完了“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时刻对标先进,学习先进,争做新时期艰苦奋斗的楷模。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首先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体现在思想上。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科学理论,它们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指导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强大的思想武器来武装头脑,才能确定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种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和干扰,少走弯路并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做艰苦奋斗的楷模,要将艰苦奋斗的要求落实在工作上。共产党员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坚持胸怀大局、立足本职、锐意进取、勇于开拓、乐于奉献。要认真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热情,融会贯通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之中。要通过身边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要坚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处处表露先进性,聚精会神谋发展,一心一意干事业。做到“平常时刻看得出、关键时刻冲得出、危机时刻豁得出”,各项工作跑在前、干在先,自觉为群众作好表率。

继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是新世纪伟大实践的需要。今天艰苦奋斗,明天的事业就会更美好;世世代代艰苦奋斗不断前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保持艰苦奋斗精神,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且坚持不懈的用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激励、鼓舞广大人民群众克服困难、振奋精神,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关于向黄大发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三】

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被赞誉为“当代愚公”,荣获“时代楷模”荣誉称号。黄大发对一些人来讲或许仅是一个普通的名字,但是对于x省x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的村民来说,黄大发就是一个“奇迹”,是点亮贫困山区人民群众希望的“一盏灯”,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面旗”。

黄大发曾担任x省x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他就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30多年,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这条渠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大发渠”。随后,黄大发又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饭,过年才有米汤喝”的贫困面貌,用实际行动展示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始终不忘初心、不畏艰难、不辱使命。

不忘初心,始终把百姓装在心里。入党时,黄大发就决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底,当好群众勤务员,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在担任村干部的几十年里,他时刻想着“多为群众做点事”,村里的事情,比谁干的都起劲。在群众大会上,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他立誓“为了水,我愿意用命来换”,终于说服了全村百姓;为了让“大发渠”尽快立项,黄大发穿着单薄的衣裳、穿着破胶鞋,冒雨步行200多公里到县城找水利部门;为了给村里砍出一条电线线路,黄大发总是冲在最前面,“衣服都被刺破了”。这些都是黄大发不忘初心、不改本色、真抓实干好党员形象的真实写照。

不畏艰难,始终把困难踩在脚下。面对草王坝的大山、绝壁、险崖,黄大发毫不退缩、敢为人先,立志“修水渠”。在第一轮修渠失败后,一些人开始反对、嘲笑和指责黄大发,但是他从不服输,相信没有努力干不成的事,表态:“这次不把水引来,我的名字倒过来”;当修水渠缺资金时,他号召“想吃白米饭,大家一起干”,村民们把自家的鸡蛋、黄豆、蜂糖卖了换钱,凑钱修水渠;当修水渠遇到技术难题时,54岁的黄大发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几乎是文盲的他,用了三年的时间,从零起步,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一张图一张图的学习,最终成了水利专家。在黄大发的字典里就没有“难”字,只要想干、肯干、用心干,就一定能干好,在他身上始终闪亮的是共产党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为民谋利终不悔的精神品质。

不辱使命,始终将责任举过头顶。靠着一股冲劲、一种信念、一种责任感,黄大发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在绝壁上凿水渠,改变了村子“滴水贵如油”历史。水通了,黄大发又带领群众展开“坡改梯”,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种满了稻子、果树。识字不多的黄大发还认识到真正要拔掉穷根,还是得靠读书,决不让后辈们吃二茬苦,正所谓“扶贫先扶志”。在黄大发带领下,村里的小学多次迁址,校舍条件不断改善。现在仅百余户人家的草王坝,已经走出了23名大学生,实现彻底挖掉“穷根”,摘掉“穷帽”的目标指日可待。

黄大发这位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却有着不平凡的事迹,他是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更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时代楷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大发为行动标杆,向他看齐,并从他身上汲取不断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关于向黄大发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本【四】

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日新月异,气象万千。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的滋养。但是,大自然只是默默地呈现它的资源,它的能量,它的营养。人类要在千变万化的自然世界,获取这些资源、能量、营养,以备生存之需,还得付出艰辛的努力——天人合一,人须主动。于是,就有了盘古氏的开天辟地,燧人氏的钻木取火,神农氏的遍尝百草;有了精卫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哪怕宇宙一片混沌,也要辟出高天厚土;哪怕天地冰冻凄凉,也要钻出星星之火;哪怕荒野满是荆棘,也要找出活命之花。生命陨落,灭不掉却焕发起精卫矢志不渝的恒心;洪水滔天,摧不垮却彰显了大禹那治水利民的担当;绝壁封门,挡不住却激发起愚公那挖山不止的毅力。这是古老传说中的中国精神。

黄大发少年时期即失去父母,面临生存的危机;助他活命的乡亲们跟他一样,长期面临无水、无电、无路的生存困境。23岁被推选为草王坝大队长的黄大发立誓为村民引水、修路、通电,义无反顾地担当起绝壁凿渠的大任。36年间,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握锄头,抡铁锤,砸钢钎,用血肉之躯硬生生地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近万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他带领群众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让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大大改观。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披荆斩棘、攻坚克难,这是“当代愚公”黄大发和他带领的修渠村民身上再现出的中国精神。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成就一切事业,天时,地利,人和,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上世纪60年代,在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十万林州开山者绝壁凿石,挖渠引水,开出一条“红旗渠”。偏僻的x县平正公社牵头,草王坝大队、健康大队、胜利大队也要共同开建“红旗大沟”。良好的氛围,上级的支持,可算是难得的“天时”了。然而黄大发和他的乡亲们生存的环境,尤其是那三重大山、三道绝壁、三道险崖,却是实打实的“地不利”啊!至于人和,开初还行。然而,由于不懂技术而致修渠失败,一度呈现信心不足、人心不齐的局面。面对失败,面对困难,黄大发没有气馁,没有烦躁,他先让自己“和”起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总结教训、学习技术。准备停当以后,于上世纪90年代再次争取到一个“天时”:获得水渠工程立项!继而再从“人和”上着力:立下誓言,“拿命换渠”,激发群众的信心;奉献在先,冲锋在前,获得群众的信赖;清白勤俭,宽厚诚敬,赢得群众的信任;任劳任怨,不屈不挠,坚定群众的信念。黄大发以自己的真诚、奉献、清廉、勤俭、宽厚、坚韧等精神品格,赢得了人心,促成了“人和”,凝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终于创造了绝壁凿渠的奇迹。这是波澜起伏的凿渠历程中闪现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

关于向黄大发同志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五】

共产党人的坚守是什么?跟随黄大发的脚步,相信大家心里都有一把尺。黄大发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多年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引水渠,结束了附近几个村组长期缺水的历史;带领群众坡改梯、铺村路、架电线、建学校、搞养殖,一改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不忘记党、不忘记人民、不忘记自己是共产党员”,这是有着58年党龄的老党员黄大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见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守和情怀。

也许有人会对黄大发“一生只为修一渠”不以为然,但了解到这渠要“用命去换”,相信大家都会肃然起敬。这是靠风钻、钢钎和二锤,在擦耳岩上开出的一道“天渠”,这条被当地群众称赞的“大发渠”,是3个村、10余个村民组的“解困之渠”“脱贫之渠”“发家之渠”。30多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天渠”,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坚守,让我们目睹了共产党人的风采,见证了共产党人的誓言,也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强调:“没有远x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面对“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如果信念不坚定,理想不执着,精神上就会“缺钙”,得“软骨病”,一批批贪官落马就是有力的佐证。黄大发“三个不忘”,就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行动画出了“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标准像,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优秀共产党人的至真独白,值得党员干部深思、看齐、致敬、学习。

上一篇:希望名人名言下一篇:精益化管理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