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李彦文)

2024-08-28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李彦文)(精选4篇)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李彦文) 篇1

高效课堂实践心得体会

北关小学

史春兰

一直以为凭良心,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通过学习《甘肃教育》:2012年第24期中的《抓高效课堂建设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后,才发现这一思想是错误的。通过学习,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让我深切体会到: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尽管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就一节课而言,就是40分钟前后学生是应该有变化的。如果不能抓住每一堂课,课堂教学徒有其形,而把学习的任务推迟到课堂之外,又谈何高效呢?实实在在上好每一堂课,踏踏实实备好每一堂课,高效课堂才会卓有成效。

高效课堂应做到:教师真教 学生真学。课堂上的做法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是在课堂上学,老师开讲前,学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自我实践、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后教指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实践、相互探究、相互学习。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总之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课堂上灵活的应变能力,熟练的驾驭能力,炉火纯青的教育艺术,都有赖于教学各方面持之以恒的锻练。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李彦文) 篇2

一、让学生带着“注意”倾注课堂

“注意”, 属非智力因素问题, 但它又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所不容忽视的。在一节交流课上, 其中一个环节是教师范读课文, 旨在引领学生如何读好这段话。但有的学生竟然连老师读到哪里都不清楚, 老师已经翻页了, 有些学生却还停留在上一页。当时我就想, 要是老师在范读前这样提醒学生:请同学们用耳朵专心听老师读, 用眼睛认真看课文, 用心随着老师默默地读, 注意老师是怎样做到抑扬顿挫的。然后再范读, 那效果就会大不一样了。在我们的教学中, 经常会出现类似的现象, 学生在回答问题, 有些学生会认为跟自己无关;老师在讲授知识, 有些学生会表现出茫然;同学在讨论问题, 有些人会游离题外……所有这些都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教学低效、无效。因此, 老师无论是讲授知识, 还是组织学生讨论, 或是让学生读书、思考问题……都要时时处处把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地引导到有关的活动中。另一方面, 要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清晰起来, 语文教学不要跟学生捉迷藏, 一节课要让学生学习哪些知识, 最好一开课就让学生心中有数。这对那些茫然不知所措的学生来说会有方向感、有责任感, 学习自然就会用心、注意。

二、让学生带着好奇探寻文本

学生怎样学习语文, 这是每个语文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否则你的教学就很难达到高效。可以这样说, 小学生学语文的动机是不清晰的, 没有哪个学生在上课前有明确的目标 (我要学到哪些知识) 和学习思路 (我用什么方法学) 。更多的是对奇趣的知识、问题感兴趣。也就是说在无意中, 在好奇、趣味中学到了知识, 发展了思维。因此,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 构建生动有趣的语文教学课堂。就教材本身而言, 真正有趣的并不多, 即使有一些, 也不可能让学生百读不厌。老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因素, 创设让学生感到奇趣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思考。

看下面《鸟的天堂》导入的两种教学设计:

设计1:“同学们,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看看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设计2:“同学们, 你们想知道鸟的天堂在哪里吗?它会是怎样的?”

设计1显然未必能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 老师必须在强调学习目标的基础上, 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设计2则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一下就把学生读书的胃口吊起来了。可想而知, 学生读书的兴趣、效果当然会绝然不同。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咬文嚼字

明代思想家陈献章曾说过:“学贵知疑, 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 已得知识之半。”阅读教学是以问题为路径的, 有了问题, 学生的阅读才能深入, 思维才能拓展, 观点才能表白。问题的设计, 要成为有力的吸铁, 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一, 问题有利于导读。读是语文教学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让学生毫无目的的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 学生会厌烦, 而且收效甚微。相反, 如果用问题导读, 效果就会绝然不同。如教学《桥》一课, 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洪水的凶猛、可怕, 一教师是这样以问题引读1-6自然段的:

师:这是一场怎样可怕的大雨?

生:像泼。像倒。

师:这是一场怎样可怕的山洪?

生:像一群受惊的野马, 从山谷里狂奔而来, 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水渐渐蹿上来, 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通过问题引读, 省去了许多繁杂的分析理解, 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洪水的可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 感受人物形象奠定了基础。如十一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 一位老师这样设计导读:同学们, 一位七八岁的孩子写了一首诗, 母亲说“精彩极了”可父亲却说“糟糕透了”, 这是为什么?想知道吗?课文将告诉你一切。于是学生都怀着好奇的心情走进了文本。教学问题不是为了制造热闹, 也不是为了师问生答, 而是为了培养学生读书、寻找、批注、分析、推理、判断的习惯和能力。这也是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语文学习达到了一定境界。即享受了读书的快乐, 感受了体验的过程, 获得了思考的成果 (即使思考的结果不一定正确) 。可想而知, 当学生不再枯坐冷板凳听教师喋喋不休;不再有绞尽脑汁猜测老师需要我回答什么;当思考成为一种习惯;当表达成为一种真情倾诉。学生难道不是在“享受”语文带给他们的乐趣吗?这样的教学会是低效吗?

第二, 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的思辨。教学问题要有利于学生的求异思维, 才能激发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例如《将相和》一文, 有这样一句话:蔺相如说着, 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这句话完全可以成为求异思维的诱发点, 因此, 抓住“蔺相如是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 还是故意做样子吓唬秦王的”去诱导学生认真思考, 积极讨论。有的认为蔺相如真的要将和氏璧撞在柱子上, 如果不撞, 秦王就叫手下的人来抢, 和氏璧就落到了秦王手里;有的则认为这是蔺相如故意做样子吓唬秦王的, 因为他抓住了秦王爱玉如命的心理, 以用撞璧来迫使秦王以城换璧……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求异思维训练, 能促使学生跳出定势思维的圈子, 开拓思路, 从而培养创新精神。

四、让学生带着“拈”法贯通全文

课改已经十几年了, 语文教学取得最令人瞩目的是推翻了逐字逐段分析的教学法。抓重点、教难点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共识。众所周知, 教学内容的繁杂让学生味同嚼蜡, 是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一大原因。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讲究一个“拈”字, 即变“全篇授予”为“拈点带面、拈精取要”。教师要善于拈, 拈一点, 带一面;拈一叶而知秋, 拈一花, 带给学生的却是一片绚丽的春色。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文教学, 可拈住课文的结尾一句“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让学生读书、感受、交流———乡下人家都有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把一篇文章的教学“拈取”成一个点, 貌似简单实则内容丰富。老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深入。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匆匆》一文时, 联系文中的“八千多个日子在我手中溜去”, 拈住一个“溜”字, 让学生算一算从进一年级到现在你度过了多少日子, 你感觉时间过得快吗?让学生感悟作者对时间匆匆飞逝的感叹, 然后引导学生从中得到警示:时光飞逝, 来去匆匆,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悲伤。既理解了课文, 心灵又受到了真真切切的震撼与教育。这种“拈精取要”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富于艺术技巧的问题, 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 是发展学生思维, 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语文课堂的问题, 应该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 成为架设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桥梁。

总之, 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方法, 课堂上,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带着问题读书, 使课堂教学变为开放的, 双向的, 多渠道的主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 进而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效起来, 实现高效性课堂教学这一教学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陈卫芳,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销效[J], 成才之咱, 2009 (11) .

[2]高学峰,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思考[J], 甘肃教育, 2006 (23) .

浅谈初中汉语文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 汉语文 高效课堂 自觉运用 因材施教

刚刚召开的十八大已成为全社会的焦点,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教育要立德、树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从人才大国变为人才强国,这给我们汉语文教育者指明了方向。汉语,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代代传承的纽带,它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每一个中国人生命中不能缺少的“血液”,作为中国人都有权利和义务学好汉语,使用好汉语。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除汉语外,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和语言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汉语是社会的主流,我们更有义务学好他。

当然,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爱探索的教师都会发现: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了。究其原因:独生子女增多,学生总喜欢问为什么;教师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受几千年的“天地君亲师”思想影响,教师传统教学方法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教师以前是问学生的问题,而现在是学生问教师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解决,学生就会自己解决;以前是学生家长盼望教师多照顾自己的孩子,而现在很多学生家长给学校提出了许多明确的要求,希望自己的孩子“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不是让学习成绩成为衡量孩子好的唯一标准。这些现象给我们教师指明了发展之路,特别是汉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将汉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又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枯燥课堂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而不是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负担。下面就如何建立汉语文高效课堂提几点建议:

1 认真分析汉语文高效课堂的三个阶段

汉语文高效课堂一般都由三个教学阶段组成:学生预习阶段、教师讲解阶段、考试检测阶段。

(1)学生预习阶段是学生课前阅读学习,独立思考阶段。要求教师结合课堂教学提出预习的内容,设计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阅读,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从而达到一种自我欣赏、自我教育的作用。经过这几年的教学经历,我发现课前预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不懂的问题也会不自觉积累起来,在上课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或者问老师予以解决,促使课堂更加生动,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把汉语文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发现汉语文的趣味。如区编教材初中汉语文第一册第七课《送给爸爸的新年礼物》中的麦克在除夕之夜,想给父亲送一件特殊礼物,而又不是用钱买的(因为他知道父亲是不喜欢多花钱的),于是想来想去,在清晨四点钟到牲口棚挤了两大桶牛奶,当听到父亲起床后,又溜进去睡觉,被父亲发现了,他说这是送给父亲的新年礼物。这篇课文指出了学生要热爱劳动,也要热爱自己的亲人,同时还要有做好事不留名的好习惯。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百善孝为先的集中体现。

(2)教师讲解阶段是教学任务和引导学生理解的阶段。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利用课堂45分钟对课文进行分析讲解,对学生在预习时所提的问题进行分析,达成师生互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或讲解点拨,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学习方法,总结规律形成知识结构,完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例如区编教材初中汉语文第五册第十四课《背影》中的几个事例看似不相联,且所记事情时间也较长,作者是如何把这些事情联系起来的,而且还把中心——父子情深表现得这么突出,实际上在这几个事例中都提到了父亲的背影,通过背影把百感交集的事情串联了起来,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了。

(3)考试检测阶段是检验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提高的问题。通常我们在分析中考试卷时,基础知识都占相当大的比例,中难度题也不是很多,并且能把作文写好,那学生就会显得很优秀了,并且学生在各科考试中能把基础知识分拿到,上重点高中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所以我们在考试检测、平时训练中,我们要加大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们要给他们一些中难度题训练,让一个班的学生既能达到尖子突出,又能兼顾其他学生顺利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在目前中国检验教学的成果的方法就是考试,也可以说考试是目前还算是公平的一种方法,学生考试也就是对成果的检验,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需要举一反三,知识迁移,汉语文的实际运用,还体现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如果学生做不到,那就是我们教学失败。

2 加强学生的课外辅导和指导

课外辅导和指导学生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有益补充,让学生在课外学习阅读就跟学生到游戏厅游戏一样,只要沉迷于其中就会其乐无穷。中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精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都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虽然我们不可能样样都精通,但我们学习汉语文必须学习精华。如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每年的中考题中,都有名言锦句填空,如果我们能让学生们多读,多诵,读出韵味、读出作者的心境,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境界,在考试时,就会很自然地写出上下句。

根据现在教学要求,要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因为现在许多学生家长都自觉不自觉地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希望孩子成才,也有家长有一种从众心理,看着别的孩子报了什么辅导班,自己也就跟着报同类型的辅导班,让孩子的学习任务很重,也让孩子苦不堪言。如果我们能根据实际让学生们多阅读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加强他们的文学修养,不丢失文学传统,那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3 加强学生课堂作文教学

汉语文的学习是为了应用,并且每年的中考题作文都占相当大的比重。农牧区的学生每年在中考题中作文都得不了高分,这不能不说汉语文教学有点失败。因为学生在作文中有流水账作文,或者写不出来,更有部分学生将阅读理解或试卷上的文字抄下来,根本不知道作文是怎么回事,这与我们平时缺少训练或教师教导无方有很大关系。

纵观近几年的汉语文中考考试试卷,大部分作文都是写人记事的作文。作文题目有时是叫学生补充完整,再进行作文。这看似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丢分的学生却很多。我们在教学生写作文时,首先要教会学生写作文的格式,然后要让学生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记叙文的几大要素写出来,对于文学功底稍深厚的同学,可以教他们谋篇布局,写出经典作文,这样的汉语文课才会有效。

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李彦文) 篇4

关键词:培智;高效课堂;引导;个别化;多媒体;发展

高效课堂,是符合人本理念和科学精神的教学理念,是教育教学形势的巨大变革。理念最为关键的就是一句话:“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而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地彰显学生学习的“主权”。最终落实在一个 “效”字,这个“效”,一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高效率,二是指学生课堂学习的高效益,三是指高效课堂改革带动教育改革所生发的高效能。杜郎口课改的精髓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张能让学生自主学会的课才是好课,一切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课堂必须体现出“生命的狂欢”。

特殊教育学校的培智学生个体差异很大,自闭症学生情绪不稳定,沟通较难,学生几乎没有自学能力,现实是教师的“教”为主,学生的“学”为辅。面对这样的现状,打造培智语文高效课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该从何做起?笔者现根据自己的实践谈些浅显的看法。

一、让学生“动”起来

这个“动”包括动口、动手、动眼、动脑。

动口:如笔者在语文课中根据情况设计了读词、说句、诵儿歌、读句子等环节,让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动口”不断。

动手:如让C类生找图片;让B类生连线;让A类生写句子;A、B类生在每次说句时都找出所用词语的卡片等。

动眼:让学生观察图片从而观察生活。

动脑:在上课过程中,始终让他们自己动脑思考回答问题,自己观察说句,我不包办代替,即便与我所要的答案不一样也没关系,只要在思考在动脑在探索就行。

二、教师做引导人

在培智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善于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自己思考,不要因为学生智力落后就自问自答,把一节课上成一言堂。让学生在他力所能及的思维中自己获取知识,教师和普校教师此处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致的,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人。

如我在上培智教材第六册《交通工具》第一课时时,在本课的学习中,从新课引入到词语学习、看图说句、总结句式特点、补充句子或写句,我只做每一环节的引导人,力求不做知识的灌输人,让学生来认,让学生自己来学来说。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为本节课增添了不少色彩。如在说句子“中午,漂亮的翟老师开着红色的小汽车回家”时,我引导学生就“漂亮”这个词的使用展开讨论。我指着听课的一位男教师对学生说:“周老师很漂亮!这样说行吗?”几位A类生回答:“不行?”我说:“为什么?”他们回答说:“漂亮说女的,男的说帅。”我马上说:“同学们真厉害,懂得这么多!那说小汽车真漂亮行吗?”他们说:“行。”我引导学生说:“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漂亮这个词可以形容女性,也可以形容一些事物。”

只要引导恰当,学生的潜力会出你意料之外,学生在探究思考学习的过程中能力无形中得到了提升。

三、凸显个别化教学

我认为个别化教学是我们培智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所在。如我班仅十名学生,十名学生情况各异,五名为轻度智力障碍;三名为重度智力障碍,记得慢忘得快;两名为自闭症儿童,病因所致不会与人沟通,不会理解认识字词,只能指认图片,语言表达基本仿照他人。学生病因不同,身心特点和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尊重学生的病情特点,那授课就注定会是“高山流水无知音”!因而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既要综合考虑,又要个别出牌。

如我在教学上海辅读学校教材第六册的十一课《街道居委会》时,首先要总体考虑本课用五课时完成,第一节结合图片认识词语,学习课文中的句子;第二、三节学习五个生字;第四节完成课后练习;第五节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这些单位,在实践的同时继续进行说话训练。总体规划之后,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每一位学生在每节课中的具体学习目标,保证每位学生在每节课中都有收获,都有提高,即实现教学的个别化。因而对每节课的教案设计到课堂教学,始终对自己的个别化设计“胸有成竹”。

四、尽力提升各类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

高效课堂是指在学生主体不变的情况下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高效课堂最终要通过学生收获的多少来评价课堂成效。

如我在教学《交通工具》第一课时,我让学生认识三个词语,围绕三个词语看五张图片说句,总结句式结构,继续仿照句式结构用所学词语说句,A类生写句和补充句子,B类生将词语和图片连线,在环环相扣的教学中力争让A类生和B类生围绕自己学习的重点学到更多。在本节课中,C类生在语言方面再无法拓展,我利用新课改关于学科整合的理念,把美工、康训课内容结合起来让他们加深对三种交通工具的认知,让他们在我指导下始终围绕他们的教学重点在学习。通过他们喜欢做的事来稳定他们的情绪,培养他们的能力。

五、体现生活语文的本质特色

我们的语文课称为生活语文或实用语文。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也明确规定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所以与生活紧密结合来学习语言,是我们生活语文的本质所在。同是在上《交通工具》一课时,上课伊始,我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问:“谁知道今天早晨王老师是怎么来上班的?张老师呢?”同样,在利用词语说句时,我抓拍了学校教师及学生的五张照片做成课件,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出发进行说话训练。充分体现出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指导思想。这样的课堂利于学生理解,易于达到高效。

六、巧用多媒体,为高效课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现代化媒体介入课堂教学后,在培智教学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首先是多媒体课件能将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严肃的问题趣味化,为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提供了快捷途径。但是,由于智障学生在认知特点上具有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稳定性差、转移不灵活、注意力分配难等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对多媒体的使用就要宜专不宜散,精炼恰当;不要给学生放电影,不要走过场。这就需要我们巧用多媒体而不是泛用多媒体,就是在最需要多媒体的时候,使用最恰当的多媒体发挥其最大功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如我在教学第六册《交通工具》一课时,只用几张交通工具图片和我抓拍的学校教师及学生的五张照片做成课件,却取得了理想效果,本节课在市级高效课堂比赛时获一等奖。

七、创建和谐课堂,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就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作为特殊学校的教师,我们更需要付出较大的耐心和更多的爱心来关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尊重他们的病情特点,并善于激励他们,为我们的高效课堂做好情感上的铺垫。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找准学生的病因,运用科学的方法,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到最大限度。

综上所述,培智语文教学因有其特殊性的一面,我们不能把普校高效课堂的理念照搬照用,在尊重现实的前提下,寻找探究符合特校的实践理论,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参与主动化、收获最大化、进步快速化,尽快打造出培智特色的高效课堂,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上一篇:自来水用水报装申请需要的资料下一篇:重阳敬老活动计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