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厨垃圾管理制度(共8篇)
餐厨垃圾管理制度 篇1
餐厨垃圾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餐厨垃圾处理的管理,维护城市市容环境整洁,保障市民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餐厨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
前款所称的厨余垃圾,是指食物残余和食品加工废料;前款所称的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置及其相关的管理活动。
第四条 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容环卫局)负责本市餐厨垃圾处理的管理;区、县市容环境卫生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区、县市容环卫部门)负责本辖区范围内餐厨垃圾处理的日常管理。
本市环保、工商、公安、农业、经济、食品卫生、质量技监等有关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 本市倡导通过净菜上市、改进加工工艺等方式,减少餐厨垃圾的产生量。
本市鼓励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
第六条 食品加工单位、饮食经营单位、单位食堂等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含个体工商户,下同),应当承担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的义务。
第七条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每向所在地区、县市容环卫部门申报本单位餐厨垃圾的种类和产生量。
第八条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按照《市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
规定》,设置符合标准的餐厨垃圾收集容器;产生废弃食用油脂的,还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安装油水分离器或者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将餐厨垃圾与非餐厨垃圾分开收集;餐厨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应当分别单独收集。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保持餐厨垃圾收集容器的完好和正常使用。
第九条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自行收运餐厨垃圾的,应当符合市市容环卫局规定的条件,并在首次收运前向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备案。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自行利用微生物处理设备处置厨余垃圾的,其微生物处理设备应当按照《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向市市容环卫局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办理有关手续。
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自行收运、处置的情形外,餐厨垃圾应当由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的收运、处置单位进行收运、处置。
第十条 经市市容环卫局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招标确定的生活垃圾收运单位为同一区域餐厨垃圾的收运单位,负责区域内餐厨垃圾的收运。
第十一条 从事餐厨垃圾收运的单位收运餐厨垃圾时,其收运的餐厨垃圾种类和数量应当由餐厨垃圾产生单位予以确认。
从事餐厨垃圾收运的单位将餐厨垃圾送交处置单位时,应当由处置单位对送交的餐厨垃圾种类和数量予以确认。
餐厨垃圾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滴漏、撒落。餐厨垃圾运输设备和工具应当保持整洁和完好状态。
第十二条 从事餐厨垃圾收运的单位应当建立收运记录台帐,每季度向区、县市容环卫部门申报上季度收运的餐厨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和处置单位等情况。
第十三条 厨余垃圾处置单位由区、县市容环卫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单位由市市容环卫局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单位应当在加工工艺上具备全过程封闭化处置的条件。
市市容环卫局和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向社会公布招标确定的厨余垃圾处置单位和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单位(以下统称餐厨垃圾处置单位)的名称、处置种类、经营场所等事项。
第十四条 从事餐厨垃圾处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标准,实施无害化处置,并维护处置场所周围的市容环境卫生。
从事餐厨垃圾处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在处置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使用微生物菌剂处置餐厨垃圾的,应当按照《市微生物菌剂使用环境安全管理办法》的规定,使用取得环境安全许可证的微生物菌剂,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 从事餐厨垃圾处置的单位应当建立处置记录台帐,每季度向区、县市容环卫部门申报上季度处置的餐厨垃圾来源、种类、数量等情况。
第十六条 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及时将有关单位申报的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处置等情况汇总后,报送市市容环卫局。
第十七条 除自行利用微生物处理设备处置厨余垃圾的情形外,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按照收运单位收运的餐厨垃圾的种类、数量
等,向所在地区、县市容环卫部门指定的机构缴纳餐厨垃圾处理费。具体的缴费标准和办法,由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市市容环卫局另行制定。
市市容环卫局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按照收运种类、数量,向餐厨垃圾收运单位支付收运费用;按照招标处置的有关协议,向餐厨垃圾处置单位支付处置费用。
第十八条 在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过程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将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或者销售;
(二)擅自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处置;
(三)将厨余垃圾作为畜禽饲料;
(四)将餐厨垃圾提供给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以外的单位、个人收运或者处置;
(五)将餐厨垃圾混入其他生活垃圾收运;
(六)将餐厨垃圾裸露存放。
第十九条 市市容环卫局和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加强对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活动的监督检查;对违法收运、处置餐厨垃圾等行为,可以会同工商、环保、农业等相关管理部门联合查处。
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与检查内容有关的资料,不得弄虚作假或者隐瞒事实,不得拒绝或者阻挠管理人员的检查。
第二十条 市市容环卫局和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制度,接受公众对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活动的投诉和举报。受理投诉或者举报后,市市容环卫局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及时到现场调查、处理,并在15日内将处理结果告知投诉人或者举报
人。
第二十一条 市市容环卫局和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加强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收运单位和处置单位的监督检查,并建立相应的监管档案。
餐厨垃圾产生量连续3年低于同行业平均产生量的单位,由市市容环卫局公布其名单,并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的奖励办法,由市市容环卫局另行制定。
本市对违反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规定的行为,除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外,实行累计记分制度。对累计记分达到规定分值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单位,市市容环卫局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可以解除与其签订的招标收运、处置协议;被解除协议的单位3年内不得参加本市垃圾收运、处置的招标。具体的记分办法,由市市容环卫局另行制定。
第二十二条 对经营性活动中违反本办法的行为,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由市容环卫部门或者市容环卫监察组织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未办理申报手续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未设置餐厨垃圾收集容器或者未保持收集容器完好、正常使用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五条规定,未建立收运、处置台帐或者未申报收运、处置情况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缴纳餐厨垃圾处理费的,责令限期补缴;逾期不补缴的,可按每吨(不满1吨的,以1吨计)500元处以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将废弃食用油脂加工后作为食用油使用或者销售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六)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规定,擅自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将餐厨垃圾作为畜禽饲料或者提供给本办法第十条、第十三条规定以外的单位、个人收运或者处置的,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在非经营性活动中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的,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由市容环卫部门或者市容环卫监察组织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 餐厨垃圾处置过程中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四条 事人对有关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逾期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可以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餐厨垃圾管理制度 篇2
餐厨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厨余垃圾是指食物残余和食品加工废料;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
厨余垃圾多油脂、高脂肪、高蛋白, 油脂含量及盐分远高于其他有机垃圾, 收集运输成本高, 处理难度大。上述特性导致了厨余垃圾中富含的有机物在温度较高时很快会腐烂变质, 产生出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 如果直接喂养生猪会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废弃食用油脂主要为饭店产生的老油和厨房隔油池中的地沟油。废弃食用油脂经过多次反复油炸、烹炒后, 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 如苯并芘、黄曲霉素等, 长期食用会导致慢性中毒, 容易患上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所以, 餐厨垃圾应当纳入生活垃圾处理范畴, 建立专门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系统, 实施专项管理。
2 上海市餐厨垃圾产生和处理
2.1 上海市餐厨垃圾产生量和处理量
据统计, 上海市每天厨余垃圾的产生量约为1 100t (根据2001年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的《上海市泔脚垃圾管理和相关技术政策研究》) , 废弃食用油脂约40t (根据2004年上海大学的《上海市废弃食用油脂回收加工现状调研报告》) 。上海市2002~2008年上半年厨余垃圾收运处置量如图1所示。
2.2 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方式
厨余垃圾高脂、高有机物的特点, 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 其主要用途是制作有机肥和饲料。上海市现有9家厨余垃圾处置单位, 按照处置产品种类区分, 有8家制作饲料, 另有1家生产有机肥。厨余垃圾制作有机肥基本技术可分为好氧发酵堆肥法和厌氧发酵消化法。制作工艺根据对通风、湿度、搅拌、温度的不同控制以及菌剂和菌种添加方法的不同, 可以演变为多种工艺流程, 主要为分拣—粉碎—发酵—杀菌—成品。制作饲料的主要工艺为分拣—粉碎—烘干—杀菌—粉碎, 烘干环节主要采用电加热、燃煤锅炉加热或蒸汽加热等形式实现。
2005年9月, 由上海市市容环卫局通过招标确定了2家生产生物燃料油为主的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单位, 其加工工艺分别为化学生成法和固化酶转化法生产生物柴油, 主要流程为脱水—脂化反应—处理剂化学处理—固液分离—降凝处理—成品, 其中1家已经正式投产运营。
3 上海市餐厨垃圾管理现状
3.1 管理目的
实现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防治目标, 维护城市环境整洁, 保障市民身体健康。
3.2 管理依据
上海市人民政府第45号令《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 (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于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3.3 管理思路
3.3.1 分类投放。
产生单位应将餐厨垃圾与非餐厨垃圾分开收集;餐厨垃圾中的厨余垃圾和废弃食用油脂分别单独收集。
3.3.2 专业收运。
经上海市市容环卫局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招标确定的生活垃圾收运单位为同一区域餐厨垃圾的收运单位, 负责区域内餐厨垃圾的收运。
3.3.3 定向处置。
厨余垃圾处置单位由区、县市容环卫部门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单位由市市容环卫局通过招标的方式确定。其他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处置餐厨垃圾。
3.3.4 规范结算。
市市容环卫局或者区、县市容环卫部门应当按照收运种类、数量, 向餐厨垃圾收运单位支付收运费用。
3.3.5全程监管。
市、区市容环卫部门应当通过对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处置活动实行监督检查;对违法收运、处置餐厨垃圾等行为, 可以会同工商、环保、农业等相关管理部门联合查处。
3.4 管理部门
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负责全市餐厨垃圾处理的管理。2005年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与环保、工商、公安、农业、经济、食品卫生、质量技监等横向职能部门组建了“餐厨垃圾管理工作联席会议”, 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分工, 实现了餐厨垃圾全社会管理和高效管理。
3.5 管理方法
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实行市市容环卫局、区市容环卫局、街道环卫所均有专人负责的三级管理网络, 市容环卫部门从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处置3个环节对餐厨垃圾实施管理。各级市容环卫和城管执法部门会同工商、环保、农业、技监等职能管理部门对餐厨垃圾处理进行合同监管、日常监管和档案监管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3.5.1 产生环节源头管理。
产生单位按照《管理办法》要求设置符合标准的餐厨垃圾回收容器, 与生活垃圾分开收集存放。产生单位每年年初到所在区 (县) 市容环卫部门下属的收费中心申报餐厨垃圾产生量, 并按照上海市“生活垃圾处理收费”的相关规定以基数内60元/桶 (240L) 的政府指导价预交处置费用, 超出申报量部分按120元/桶 (240L) 的价格补交处置费用。2008年全市餐厨垃圾产生量为661t/d, 申报率达到66.7%。
3.5.2 收运环节规范管理。
收运单位从事收运服务必须取得环卫管理部门收运资质许可, 按要求实行规范化作业。收运单位实行收运联单和台帐制度, 收运联单经产生单位核定后生效, 收运量定期上报环卫管理部门, 作为收运费用结算的依据。据统计, 全市共有厨余垃圾收运企业41家、废弃食用油脂收运企业18家;收运人员共计670名, 其中厨余垃圾收运人员211名, 废弃食用油脂收运人员459名。
3.5.3 处置环节市场运作。
餐厨垃圾处置单位以市场化运作为前提, 通过招标方式确定, 并授予特许经营资质。目前全市共有9家厨余垃圾处置厂仍在运行, 其中8家处置厂取得了资质许可, 除停产企业外, 目前实际处置能力为790t/d, 处置产品为肥料和有机肥2种。废弃食用油脂处置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上海绿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中油企业集团科技创业有限公司为中标单位, 2家企业总设计处置规模达到70t/d, 可满足上海废弃食用油脂处置需求, 上海产生的废弃食用油脂都送往这2家处置单位进行处置。
4 面临的问题与分析
4.1 餐厨垃圾规范收运量不高, 非法收运处置现象仍然存在
目前环卫部门收运进行无害化处置的厨余垃圾为400t/d, 约占产生量的1/3。厨余垃圾非法收运现象在各区尚未杜绝, 其处置去向多为郊区或外地养猪场, 废弃食用油脂非法收运和处置现象也屡禁不止, 这既对上海市的环境造成了一定危害, 更带来了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这些现象的存在是因为缺乏宣传和引导, 产生单位和社会公众对餐厨垃圾的危害和处理过程中应负的责任认识不足;其次是因为长期以来餐厨垃圾一直有一个地下平衡系统, 由于受利益驱动, 非法收购力量与部分产生单位之间始终存在违规上门收购的地下交易行为。
4.2 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较低, 缺乏规范化处置技术标准
上海餐厨垃圾处置设施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现有投入运营的厨余垃圾处置设施从加工工艺上来看, 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造成处置成本高, 产品附加值低, 依赖处置费补贴才能正常运营;从环保技术的要求出发, 现有的处置设施普遍存在环保措施不到位、作业环境差等问题, 对周边环境影响严重。另外, 由于缺乏规范化处置和对处置产品安全考核的技术标准, 造成一些饲料类处置产品对食品安全链构成潜在危险。
4.3 社会管理合力的叠加效应没有形成
餐厨垃圾是一项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随着市容环卫以及其他职能部门管理力度的加大, 非法收运处置现象的针对性和隐蔽性也越来越强, 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虽然已成立“餐厨垃圾联席会议”, 但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资源没能有效形成合力, 各项管理措施的叠加效应难以显现。而涉及养猪场、地下食用油加工点等非法处置的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执法资源不足, 难以从末端对餐厨垃圾加以控制, 仅仅依靠《管理办法》从产生单位源头上对非法收运、处置现象加以控制并不能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5 对策建议
5.1 建立餐厨垃圾政府激励机制
自上海市政府出台《管理办法》, 餐厨垃圾就从原先的“地下资源”成为生活垃圾的一种, 同时意味着其属性从“私人物品”转变为“准公共物品”。因此, 应当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 建立餐厨垃圾处理的激励机制。一是通过返还处置费等方式鼓励产生单位减量化;二是采取生活垃圾处理费转移支付的方式, 调动各区收运单位的积极性, 加大申报量、收运量、费用收缴率和规范收运;三是通过税收减免、产品认证等政策调动处置单位的积极性, 以利于扩大处置规模, 提升处置技术。
5.2 建立餐厨垃圾处理费转移支付机制
按照按量限价补贴、专款专用、转移支付、先行试点的原则, 将餐厨垃圾处理费纳入生活垃圾收费渠道, 可从根本上解决处理经费难以落实这一核心问题。具体可由市局制定厨余垃圾处理补贴最低限价, 要求各区将厨余垃圾送往有资质的厨余垃圾处置厂, 并且必须按高于最低限价按量给予补贴。各区收费中心收取的餐厨垃圾处理费应专款专用于本区的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补贴和管理支出, 不得挪作他用, 不足部分由区财政进行补贴。在结算方面, 各区餐厨垃圾纳入市生活垃圾核量及结算渠道, 处置费由市结算中心转移支付。
5.3 形成餐厨垃圾管理社会合作联动机制
餐厨垃圾的管理涉及工商、环保、农委、公安、技监等多个职能部门。一是探索通过“餐厨垃圾联席会议”这一平台, 有效整合各部门的管理资源, 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 共同做好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工作;二是在管理和执法方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 加大对餐厨垃圾非法处理行为的打击力度, 形成长效的社会监管合力;三是联合宣传部门开展对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的相关报道和社会宣传活动, 形成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的良好氛围。
5.4 建立餐厨垃圾处置技术评价机制
开展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设备的技术选型, 建立餐厨垃圾处置技术评价机制。对利用废弃食用油脂生产的生物柴油产品, 就其使用后排放气体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含量和微粒排放物等制定行业标准;对利用厨余垃圾生产的饲料产品的安全性作出评价, 并对饲料和肥料产品制定行业标准, 如对其蛋白质含量、特殊微生物菌 (如大肠杆菌、链球菌等) 、有机污染物、重金属等指标作出明确要求。
摘要:通过调查上海市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和处理现状, 分析餐厨垃圾特性, 评价餐厨垃圾处理现状和管理水平, 对目前上海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 提出促进上海餐厨垃圾处理管理的对策建议。
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实现模式创新 篇3
为了规范管理餐厨垃圾,苏州市从2007年开始制定《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在2010年3月1日正式实施。《办法》的实施为苏州市的餐厨垃圾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大大推进了苏州市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进展。与此同时,苏州市从2007年开始建设餐厨垃圾终端处置厂,2009年年底,该厂建成并投入试生产。在2010年初,为了配合《办法》的正式实施,经政府部门授权,该终端处置设施厂在苏州市三城区范围进行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营运试点,苏州市的餐厨垃圾管理和处理开始走上资源化的循环经济之路。
一、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实践
(一)将废弃食用油脂纳入统一管理
《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中的餐厨垃圾是指:除居民日常生活以外的食品加工、餐饮服务、单位供餐等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余、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其中废弃食用油脂是指餐厨垃圾中的油脂以及油水混合物和经油水分离器、隔油池等分离处理后产生的油脂等。
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中的餐厨垃圾包括了废弃食用油脂,这是因为将废弃食用油脂也纳入到餐厨垃圾管理的范畴一并管理和处置,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地沟油”重返餐桌,也有利于整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和管理体系的构建。废弃食用油脂处置工艺相对较成熟,终端处置成本相对较低,且可以产生出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的副产品,如生物柴油等,而普通餐厨垃圾处置工艺相对复杂,处置成本高,如将两者的终端处置作为整体由同一终端处置企业处置,可以降低单独处置普通餐厨垃圾的成本,从而降低在市场化模式下,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置各环节总体成本的支出,有利于推进整个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置和管理体系的建设。
(二)委托企业进行一体化试点创新
结合国内目前其他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现状,苏州市对现有生活垃圾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委托终端处置企业进行为期半年的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试点。试点期间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暂免收取餐厨垃圾处理费,并由政府给予收运成本的补贴。
(三)分步提出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目标
由于餐厨垃圾管理的复杂性,最终管理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国内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现状,结合苏州的实际,苏州市的餐厨垃圾管理目标分成近期和远期目标:
近期目标:通过《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及其他配套措施的实施,在苏州市三个古城区和周边四个区开展餐厨垃圾规范管理的试点和推进工作,建立并完善三个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区两级属地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餐厨垃圾收运和处置体系;建立和完善各部门执法配合、经费投入和人员配置等其他管理保障体系。
中远期目标:在建立和完善以上三个体系的基础上,用2-3年或更长时间的规范管理,实现基本以市场化模式收集并集中处置市区90%以上的餐厨垃圾。基本杜绝餐厨垃圾用于饲养“垃圾猪”和提炼“地沟油”等非法利用现象,最终实现餐厨垃圾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二、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主要措施
(一)召开餐厨垃圾管理工作推进会
餐厨垃圾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以后,政府分管领导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一布置管理工作各条块工作任务;苏州市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每月都召开由市、区两级环境卫生主管部门、交巡警及公安城管治安分局等有关部门参加的推进会,要求各区对所在区的餐饮企业进行上门宣传教育,布置对非法收运餐厨垃圾的集中打击。
(二)进行餐厨垃圾非法收运集中整治
在试点期间,由苏州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协调各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公安、交警、城管和环卫等部门联合协同行动,在城区范围进行阶段性的餐厨垃圾非法收运集中整治。2010年上半年的共进行集中整治行动11次,查扣非法运输车辆60余辆,截获餐厨垃圾约60吨。
(三)加强源头管理
苏州市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印制了《苏州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单行本和有关的宣传材料,由城区市容市政管理部门对餐饮企业进行上门宣传,指导餐饮企业与政府授权的收运处置一体化企业签订规范的收运合同。此外,还正在与卫生部门协调将餐饮企业是否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合同及签订合同后的餐厨垃圾收运量作为卫生许可证年检通过的必要条件,从源头上加强餐厨垃圾的管理。
三、对城市餐厨垃圾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有关法规及配套措施的制定是管理的基础
餐厨垃圾的管理涉及到环境卫生、城管、公安、工商、食药监、卫生、环保、农林等多个部门,协调管理的难度很大,各个城市管理部门也还有不同的具体情况,仅仅靠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很难管好餐厨垃圾。餐厨垃圾管理的前提是制定有关的法规,并根据不同城市各自的具体情况,出台配套的管理措施,细化各职能部门的工作分工,从管理、执法、监督、宣传、经费保障等多方面形成合力,实现餐厨垃圾的长效管理。
在制定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过程中,对城市餐厨垃圾产生量及流向的调查十分必要,通过调查不但能够确定餐厨垃圾终端处置设施的规模,还能够为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提高管理效率。
(二)经费保障体系是管理成功的关键
地方政府在餐厨垃圾管理工作中,特别是在管理的初期应当是餐厨垃圾收运处成本承担的主体,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规范管理,餐厨垃圾直接饲养“垃圾猪”和提炼“地沟油”的现象大为减少以后,政府可以逐步减少对收运成本的补贴,在整个收集、运输和处置的市场化完全成熟以后,再用餐厨垃圾产生者和终端处置企业缴纳的费用来平衡整个收集运输体系的成本。
此外,餐厨垃圾管理的经费保障体系还包括了对终端处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的制定,落实产业导向政策等,通过这些经济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减轻餐厨垃圾终端处置企业在税收和融资等方面的负担,保障终端处置企业的正常运行。
(三)源头管理是难点
餐厨垃圾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对源头的管理,各个城市的餐厨垃圾的管理应该突出对源头的管理。环卫、环保、城管、卫生、工商、公安、农林等有关的职能部门都应该各尽其责,建立有效的协同管理机制,如卫生部门可以将餐厨垃圾处置的情况纳入卫生许可证年检的范畴,环保部门将餐厨垃圾处置情况纳入环境影响评价范畴等;此外,执法部门应该配合有关的管理单位,加强执法力度。通过突出对源头的管理,控制餐厨垃圾的非正规流向,合理安排餐厨垃圾处置物流,为终端处置企业提供足够的原料,减少因管理环节有效性下降而产生的政府对末端处置企业的补贴上升。
(四)采用收运处置一体化运作有利提高管理效率
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是餐厨垃圾规范管理中的又一个重要环节,收集运输的质量把握和效率高低直接影响到终端处置企业的正常运行。国内目前进行餐厨垃圾规范管理的城市的收运体系多是单独建设,由收运单位收集餐厨垃圾以后运至终端处置设施进行处置。在苏州的试点过程中,创新性的采用了收运、运输和处置一体化的模式,餐厨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由一家单位完成。这种收运模式能够提高餐厨垃圾收运单位的积极性,同时终端处置企业可以根据处置的需求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进行直接沟通协调,提高收运餐厨垃圾的质量,便于后继的资源化处置。这种收集运输和处置一体化的模式也减少了政府的监管对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效率。
(五)加强技术研究是推进餐厨垃圾管理的重要途径
目前国内的餐厨垃圾资源化技术还不是十分的成熟,通过对餐厨垃圾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技术研究,可以提高餐厨垃圾的资源化程度,降低餐厨垃圾处置成本,提高餐厨垃圾终端处置产品的附加值,即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可以降低政府的补贴投入,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餐厨垃圾处置,有利于餐厨垃圾处置的全面市场化。
加强技术研究还包括了对餐厨垃圾资源化产品应用范围及相关标准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明确这些产品的用途,为资源化后的产品提供更明确的市场范围。
此外,对餐厨垃圾的技术研究还包括了对居民产生的厨房垃圾的研究,这部分厨房垃圾占了城市居民生活垃圾的相当大部分,加强对这部分厨房垃圾的资源化处置技术和分类回收技术的研究,能够在下一步拓宽餐厨垃圾管理的范畴,推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促进环卫行业的整体发展。
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篇4
《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并明确要求,餐厨垃圾处理实行单独投放、统一收运、集中处置,下面是详细内容。
浙江省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餐厨垃圾管理,维护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和公众身体健康,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城市、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建成区的餐厨垃圾投放、收运、处置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前款规定以外区域的餐厨垃圾投放、收运、处置可以按照本办法进行管理,具体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餐厨垃圾,是指从事餐饮服务、集体供餐等活动的单位(含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食物残余和废弃食用油脂;废弃食用油脂是指不可再食用的动植物油脂和各类油水混合物。
餐厨垃圾处理实行单独投放、统一收运、集中处置。其中,针对小餐饮店、小杂食店、食品摊贩产生的餐厨垃圾,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管理要求、方式和措施。
鼓励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投放,有条件的地区逐步纳入统一收运、集中处置,有条件的社区可以开展就地收集和处置。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由有关社会公益组织、环境卫生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居民日常生活产生的餐厨垃圾投放、收集、处置的宣传指导和服务活动。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餐厨垃圾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将餐厨垃圾管理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范围。
第五条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餐厨垃圾的监督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餐厨垃圾投放、收运、处置的日常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环境保护、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餐厨垃圾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六条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将餐厨垃圾处理纳入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统筹安排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的布局、用地和规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环境卫生专项规划和国家、省有关规定,组织建设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和运行体系。
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集约利用的原则,统筹规划、协商确定市县之间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和运行体系的建设事宜以及相应的协作补偿机制,实施跨行政区域收运、处置餐厨垃圾。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推进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建设和运营。
第八条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活动应当具备相应的条件。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招标、特许经营等方式确定餐厨垃圾收运企业(以下简称收运企业)、餐厨垃圾处置企业(以下简称处置企业),并与其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经营服务协议。
第九条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设置油水分离装置和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将餐厨垃圾进行固液分离和油水分离处理后单独投放;产生的污水排入城镇排水设施的,应当符合相应的排放标准,并依法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应当与收运企业约定时间和频次,将餐厨垃圾交由收运企业统一收运。
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利用餐厨垃圾处理设备等方式自行就地处置的,应当及时将处置方案报送所在地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并确保设备、工艺及处置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向同级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通报就地处置方案备案信息。
第十条收运企业应当按照与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约定的时间和频次收集餐厨垃圾,按规定运输至处置场所,交由处置企业进行处置。
餐厨垃圾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并在收运餐厨垃圾的车辆及容器外部标示收运企业名称和标识。
第十一条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实行交付确认制度。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收运企业、处置企业在餐厨垃圾交付收运、处置时对其种类、数量予以相互确认,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台账。
收运企业、处置企业应当按照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如实报送收运、处置餐厨垃圾的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等资料。
第十二条处置企业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设施、工艺、材料及运行,应当符合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采用微生物菌剂处置工艺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处置企业在处置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确保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符合相关排放标准,依法监测并公开污染物排放信息。
第十三条在餐厨垃圾投放、收运、处置中禁止下列行为:
(一)将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投放;
(二)将餐厨垃圾交由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以外的单位、个人收运或者处置;
(三)随意倾倒、抛撒餐厨垃圾;
(四)擅自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活动;
(五)在运输过程中沿途丢弃、遗撒餐厨垃圾;
(六)以餐厨垃圾为原料生产、加工食用油和其他食品;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收运企业、处置企业因设施检修、调整等事由需要暂停收运、处置的,应当提前15日报告所在地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并提交收运、处置应急处理方案;因突发事由暂停收运、处置的,应当即时报告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收运企业、处置企业终止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的,应当按照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经营服务协议的约定办理;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落实承接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经营服务的企业。
第十五条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按照所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关于生活垃圾处理费的规定缴纳相关费用。
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测算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的运营成本,合理确定支付费用标准和方式;按照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经营服务协议,向收运企业、处置企业支付相关费用。
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服务费用纳入生活垃圾处理费列支,不足部分由所在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补贴。
第十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采取安排相关资金等措施,支持餐厨垃圾收运、处置设施和体系建设以及先进工艺、技术、设施的开发应用,促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对处置企业利用餐厨垃圾生产沼气、电能、工业油脂、生物柴油、肥料、饲料等产品的行为,落实税收优惠、产品价格补贴,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生产的产品的`销售和使用。
第十八条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餐厨垃圾投放、收运、处置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对餐厨垃圾投放、收运、处置情况的监督检查;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餐厨垃圾管理信息平台,汇集收运企业、处置企业以及餐厨垃圾投放、收运、处置情况,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第十九条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时,应当告知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餐厨垃圾单独投放、交由收运企业统一收运,并在食品安全日常监督管理中对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向同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通报对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核发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有关信息;依法查处以餐厨垃圾为原料进行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
第二十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查处餐厨垃圾处置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
餐饮服务场所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包括针对餐厨垃圾的环境污染防治相关措施。
第二十一条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依法审核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同时征求同级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应当加强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第二十二条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餐厨垃圾投放、收运、处置实施监督检查时,有权采取以下措施:
(一)查阅、复制有关文件和资料;
(二)要求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三)进入现场开展检查;
(四)责令有关单位和个人改正违法行为。
第二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投放、收运、处置餐厨垃圾的行为进行投诉举报。市容环卫、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受理投诉举报,依照法定职责调查处理和反馈情况。
第二十四条餐饮服务、环境卫生等行业协会将餐厨垃圾依法投放、收运、处置的要求纳入行业自律规范和行业管理内容。
第二十五条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市容和环境卫生、城镇排水等法律、法规、规章已有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一款和第十三条第一项规定,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投放的,由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3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和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将餐厨垃圾交由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以外的单位、个人收运或者处置的,由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机关、事业单位食堂有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和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行为的,除按照前款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外,由有权机关追究该机关、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八条和第十三条第四项规定,单位或者个人擅自从事餐厨垃圾收运、处置活动的,由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3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0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的规定,收运企业未按与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约定的时间和频次收集餐厨垃圾,或者未按规定运输至处置场所交由处置企业进行处置的,由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项规定,收运企业将收运的餐厨垃圾交由本办法第八条规定以外的单位、个人处置的,由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未实行密闭化运输餐厨垃圾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由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一款规定,处置企业对餐厨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的设施、工艺、材料及运行不符合餐厨垃圾处理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的,由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收运企业、处置企业暂停收运、处置餐厨垃圾未报告或者未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的,由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三款的规定,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自行就地处置餐厨垃圾未报送备案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一款的规定,餐厨垃圾产生单位不执行餐厨垃圾交付收运确认制度或者未建立相应的记录台账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收运企业、处置企业不执行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交付确认制度或者未建立相应的记录台账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收运企业、处置企业不按照要求如实报送餐厨垃圾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等资料的,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市容环卫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餐厨垃圾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权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不按照规定通过招标、特许经营等方式确定收运企业、处置企业的;
(二)不依法履行规定的监督管理职责,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
(三)接到相关投诉、举报,未依法调查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
餐厨垃圾管理制度 篇5
文号:成办发〔2010〕65号
生效时间:2010-08-13
2010年8月27日
为进一步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垃圾管理,有效解决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经过加工回流餐桌问题,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0〕36 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
(一)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将“地沟油”整治作为食品安全整顿的重要内容,以城乡 结合部和城市近郊区为重点,仔细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对发现的问题追查到底,对黑窝点一律取缔,严 厉打击有关违法犯罪行为。要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为重点,严肃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行为。
(二)严防“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城市(镇)、旅游景区等餐饮业集中地为重点地区,以食品生产小作坊、腌卤熟食店、火锅店、小餐馆、街头餐饮 摊点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主要对象,加强对食用油购货记录和票证检查,依法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加工食 品的行为。对使用“地沟油”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强餐厨垃圾管理
(一)餐厨垃圾产生环节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等7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在餐饮服务单位实行食品原材料来源及餐厨垃圾处理信息公示制度的通告》要求,设立食品原材料来源及餐厨垃圾处理公示信息牌,确保公示信息牌的内容真实可靠。
2.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设置专门的餐厨垃圾收集容器,收集容器保持完好和密闭,并标明餐厨垃圾收集容器字样。加工经营场所面积在500平方米及以上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环境保护管理的有关规定,安装油水分离器或隔油池等污染防治设施。
3.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将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开收集,日产日清。禁止将餐厨垃圾裸露存放以及排入雨水管道、污水管道、河道、沟渠和厕所。4.餐饮服务提供者在餐厨垃圾产生后24小时内将其交给收运单位或个人运输,不得将餐厨垃圾交由未在城管部门建档备查的餐厨垃圾收运单位或个人收运、处理。
餐饮服务提供者自行收集、运输和处置餐厨垃圾的,应当符合城管、环保主管部门规定的条件。
5.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于2010年10月1日前在属地区(市)县卫生和城管部门对餐厨垃圾产生处置情况建档备查。
建档备查内容包括餐厨垃圾产生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地址、经营范围,平均日产生餐厨垃圾重量、流向、用途等,同时应提供餐厨垃圾收运合同或协议复印件。6.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与餐厨垃圾收运者签订餐厨垃圾收运合同或者协议,相关合同或者协议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相关规定,不得将餐厨垃圾回收作为食品原料。
餐厨垃圾收运者发生变更的,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及时向当地卫生和城管部门报告,更改
档案记录。
7.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向餐厨垃圾收运者索取相关证明材料。收运者为餐厨垃圾处理专业公司的,应当索取营业执照和法人相关资料;收运者为个人的,应当索取 身份证复印件,如实记录收运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以及餐厨垃圾处理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居委会)等机构出具的餐厨垃圾处理方式证 明文件。
8.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台账,自行处置的还应建立处置台账,台账记录应当保存两年以上。
台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餐厨垃圾的产出量、餐厨垃圾收运单位名称或收运个人姓名、收运时间、用途、餐厨垃圾产生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指定人员的签名以及收运单位收运人员的签名。
餐饮服务提供者自行处置餐厨垃圾的,其产生、处置台账应当载明下列内容:餐厨垃圾的产出量、用途、处置时间、单位负责人或者其指定人员的签名。
(二)餐厨垃圾的收运环节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餐厨垃圾收运者应将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类,实行单独收集、密闭运输,并在收运过程中采取防臭、防流失、防渗漏等措施防止环境污染。
2.餐厨垃圾收运者不得将餐厨垃圾排入雨水管道、污水排水管道、河道、沟渠和厕所。3.餐厨垃圾收运者每日(含法定节假日)至少到餐厨垃圾产生单位清运一次餐厨垃圾,并在当日内将餐厨垃圾清运至餐厨垃圾处理单位处理。
4.餐厨垃圾收运车辆要在明显位置设立信息公示牌,对当日餐厨垃圾来源和去向信息予以公示,公示信息要真实可靠。
5.餐厨垃圾收运者应于2010年10月1日前到属地区(市)县城管部门建档备查。
建档内容包括餐厨垃圾收运单位名称(含个人姓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地址、经营范围,平均日收运餐厨垃圾重量、流向、用途等,同时应提供餐厨垃圾收运合同或协议复印件,以及餐厨垃圾处理方式证明材料等。
(三)餐厨垃圾处置环节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餐厨垃圾处置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进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2.餐厨垃圾处置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止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气、废渣、粉尘等造成二次污染。
3.餐厨垃圾处置场所要在明显位置设立信息公示牌,对餐厨垃圾的来源、每日处置重量以及最终成品用途信息进行公示,公示信息要真实可靠。
4.餐厨垃圾处置者自2010年10月1日起不得接收、处理未在城管部门建档备查的餐厨垃圾收运单位或者个人运送的餐厨垃圾。
5.餐厨垃圾处置者应于2010年10月1日前按照以下要求建档备查:
将餐厨垃圾中的泔水粗加工后用于饲喂畜禽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属地区(市)县农业部门建档备查;将餐厨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属地区(市)县城管部门建档备查;将餐厨垃圾用于工业原料进行再加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属地区(市)县质监部门建档备查。
建档内容包括餐厨垃圾处置单位名称(含个人姓名)、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地址、经营范围,平均日处置餐厨垃圾重量、用途等,同时应提供餐厨垃圾收运合同或协议复印件。6.不得将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和其他餐厨垃圾作为畜禽饲料。7.不得将废弃食用油脂或者其加工产品用于食品加工和销售。
8.餐厨垃圾处置者应当积极开展餐厨垃圾处理的科学研究和工艺改良工作,通过制造肥料、沼气、工业产品等方式提高餐厨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一)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严格执行生产卫生标准和操 作规范,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加强对食品原料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二)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要建立“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垃圾管理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明 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建立健全餐厨垃圾的监管工作机制,落实乡镇(街道)基层政府责任,同时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统筹抓好各项 措施落实。要制定辖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垃圾管理实施方案,于2010年9月1日前报市政府和市食安办。
(三)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和食品安全整顿任务分工,认真安排和做好有关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食安办)牵头负责全市“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垃圾管理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宣传发动和监督推进。
市城管局负责对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环节的监督管理。对餐厨垃圾产生、收运单位和个人信息建档备查,对餐厨垃圾回收处理站处置信息建档备查,统一制定建档备 查规定;出台本部门餐厨垃圾管理具体实施细则及建档样本并于2010年9月1日前报市政府;起草《成都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9月1日前报市 政府。
市卫生局负责餐饮服务提供者餐厨垃圾产生环节的监督管理。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落实餐厨垃圾处理信息公示制度;对餐饮服务提供者产生、自行收运和处置餐厨垃 圾的相关信息建档备查,统一制定建档备查规定;出台本部门餐厨垃圾管理具体实施细则及档案样本并于2010年9月1日前报市政府;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申报的 餐厨垃圾处置情况、台账记录情况进行核实;依法查处餐饮服务单位以餐厨垃圾为原料制作食品的违法行为。
市教育局配合市卫生局对学校食堂的餐厨垃圾处置进行监督管理。
市旅游局配合市卫生局对宾馆饭店的餐厨垃圾处置进行监督管理。
市消费者协会配合市卫生局对餐饮服务经营者的餐厨垃圾处置进行监督管理。
市质监局负责依法查处生产领域中使用餐厨垃圾为原料进行食品生产的质量违法行为;对废弃食用油脂加工企业餐厨垃圾处理信息建档备查,统一制定建档备查规 定;出台本部门餐厨垃圾管理具体实施细则及档案样本并于2010年9月1日前报市政府;对餐厨垃圾再生产品的质量、标准实施监督管理。
市工商局负责对收集、加工、销售餐厨废弃油脂及其再生产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依法查处流通环节经营销售利用加工后的废弃食用油脂假冒食用油的行为。
市农委负责畜禽养殖场所的监督管理;对畜禽养殖场所使用餐厨垃圾信息建档备查,统一制定建档备查规定;出台本部门餐厨垃圾管理具体实施细则及档案样本并于2010年9月1日前报市政府;依法查处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和其他餐厨垃圾饲养畜禽的违法行为。
市环保局负责餐厨垃圾处置企业的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工作。
市商务局负责督促餐饮服务行业规范餐厨垃圾处置工作,倡导改进食品加工工艺、文明用餐和推行净菜上市,促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
市政府法制办负责《成都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立法组织工作,加快餐厨垃圾管理的法制化进程,2010年内完成《成都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的立法工作。
市公安局负责提供执法保障,配合有关部门对收运、处置餐厨垃圾过程中的交通违法和其他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市流管办、市信息办、成都传媒集团等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餐厨垃圾管理的有关工作。
四、加强督查和宣传教育
(一)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建立长效机制。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制定详细工作方案和时间进度表;要突出重 点,务求实效,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作进度;要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建立联动执法机制,形成打击合力,确保不留隐患和死角;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改进工 作模式和方法,逐步探索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长效监管机制。
(二)认真组织督导检查。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对“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垃圾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级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扎实、效 果显著的,要给予鼓励表扬;对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要将“地沟油”专项整治和餐厨垃圾管理内容,作为各区(市)县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综合评价的重要考核指标。2010年9月,市政府将对各区(市)县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和餐厨垃圾管理的 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三)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各区(市)县政府、成都高新区管委会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支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地沟油”专项整治和餐厨垃圾管理工 作。对违法违规生产、经营、使用“地沟油”和餐厨废弃食用油脂的企业和单位要向社会公布,进行曝光并纳入企业诚信记录。要支持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有关工作措 施、进展和成效。
(四)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普及食用油等方面的食品安全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安全消费,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 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责任意识,形成保障全市食品安 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建议 篇6
与产业链整合运作模式的建议(草案)
□建议人:张明进******
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7月13日专门针对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出台了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 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0‟36号)附后,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的重视,政策主导支持的方向将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固餐厨垃圾处置项目前景广阔,在项目启动与实施过程中,如不规避好政策的延续性与执行力度风险,此项目运作中也可能出现诸多障碍,现拟定关于本项目洽商与启动过程中的个人意见看法,供参考思索。
一、项目关键词定位:(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项目?)
1、惠及民生的公益项目(处理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潜在危险源)
2、循环利用的环保项目(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资源利用)
3、塑造形象的政绩项目(解决腐烂变质 刺激气味影响城市环境)
4、产业整合的配套项目(餐厨垃圾,饲料、肥料、生物柴油等)
二、洽谈纲要事项:
1、产业园区模式(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可考虑拟建立“襄樊绿色环保产业园”征地800-1000亩左右,第一期先开发“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其于工业用地对外沿着产业链条上的节能环保项目招商,取得工业用地土地使用权。
2、要求政府提供如下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支持:
⑴落实制定《襄樊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规范餐厨垃圾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及其相关的行为。
⑵城管局、食品卫生局、工商局、环境保护局、质监局、财政局、发改局等相关职由部门联合成立餐厨垃圾处理领导小组,各局出具相应的行政性文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回收运输处理顺利进行。
⑶禁止除我单位以外的单位和个人收集、运输或处理,并制定对应的处罚办法;
⑷土地税收、产业财政支持等相应的优惠政策,⑸为确保回收,由襄樊市城管局或襄樊市城管局委托我单位与襄樊市各餐厨垃圾产生单位签定回收协议(可考虑收部分垃圾处理费)。
三、实施注意事项:
一、考虑对餐厨垃圾处理工艺与技术及设备的要求,如分捡、压榨、烘干、发酵等工序。
二、思考处理后产品的市场与渠道问题,如生产饲料、肥料、生物柴油、工业油脂、肥皂、其它有机物质等
三、产、学、研合作模式问题,如可与何东平教授:武汉工业学院是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料及油脂工作组组长单位,何东平教授任组长形成合作等。
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地沟油整治和
餐厨废弃物管理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正在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但食品安全领域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些地方出现用餐厨废弃物提炼的所谓“地沟油”,经非法渠道回流到餐桌,带来严重食品安全隐患,群众对此反映强烈,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有效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加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开展“地沟油”专项整治
(一)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地沟油”行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将“地沟油”整治作为食品安全整顿的重要内容,以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近郊区为重点,仔细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对发现的问题追查到底,对黑窝点一律取缔,严厉打击有关违法犯罪行为。要以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场所为重点,严肃查处经营假冒伪劣和来源不明食用油的行为。
(二)严防“地沟油”流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以城市(镇)、矿区、旅游景区等餐饮业集中地为重点地区,以食品生产小作坊、小餐馆、餐饮摊点、火锅店和学校食堂、企事业单位食堂、工地食堂等集体食堂为主要对象,加强对食用油购货记录和票证检查,依法查处从非法渠道购进食用油和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行为。对使用“地沟油”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法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直至吊销许可证;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
(一)规范餐厨废弃物处置。各地要制定和完善餐厨废弃物管理
办法,要求餐厨废弃物产生单位建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将餐厨废弃物分类放置,做到日产日清;以集体食堂和大中型餐饮单位为重点,推行安装油水隔离池、油水分离器等设施;严禁乱倒乱堆餐厨废弃物,禁止将餐厨废弃物直接排入公共水域或倒入公共厕所和生活垃圾收集设施;禁止将餐厨废弃物交给未经相关部门许可或备案的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单位或个人处理。不得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餐厨废弃物喂养畜禽。
(二)加强餐厨废弃物收运管理。餐厨废弃物收运单位应当具备相应资格并获得相关许可或备案。餐厨废弃物应当实行密闭化运输,运输设备和容器应当具有餐厨废弃物标识,整洁完好,运输中不得泄漏、撒落。
(三)建立餐厨废弃物管理台账制度。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单位要建立台账,详细记录餐厨废弃物的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情况,定期向监管部门报告。各地要创造条件建立餐厨废弃物产生、收运、处置通用的信息平台,对餐厨废弃物管理各环节进行有效监控。
(四)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查处和收缴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运输工具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收运餐厨废弃物的行为;对违法销售或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餐饮服务单位要依法予以处罚;对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等内部集体食堂(餐厅)不按照规定处置餐厨废弃物的,除进行处罚外,还要追究食堂(餐厅)所属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三、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要通过开展试点,探索适宜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技术工艺路线及管理模式,提高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财政部要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部门尽快确定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制定试点管理办法,对试点工作及早作出安排;要加强对试点城市的指导,及时总结试点经验,在全国示范
推广。要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支持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扶持相关企业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做好技术研发、资源化产品安全性评估等工作,加快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标准和监管体系,促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产业发展。各试点城市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办法,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认真做好试点工作。其他地区也应结合本地实际,借鉴相关经验,积极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工作。
四、明确分工、落实责任
(一)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强化食品安全责任主体意识,坚持诚信守法经营,切实履行社会责任。要严格执行生产卫生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和全程追溯制度,加强对食品原料的检验检测,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并向监管部门报告。
(二)建立市(县)长负责制。城市是餐厨废弃物的主要产生地,城市周边是餐厨废弃物收运和“地沟油”提炼的主要集散地。加强餐厨废弃物管理是城市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区特别是各城市要建立“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市(县)长负责制,加强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结合实际进一步制定具体整治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分工,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统筹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各省(区、市)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地区“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的督促指导。
(三)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和食品安全整顿任务分工,认真安排和做好有关工作。商务部门要加强餐饮业行业管理,引导餐饮企业诚信经营。质检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食品生产单位使用“地沟油”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工商部门要加强对流通环节经营食用油的监督,严厉打击经营“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监督餐饮服务单位建立并执行食品原料采购查
验和索证索票制度,严厉打击购买、使用“地沟油”和非正规来源食用油的行为。卫生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食用油的风险监测,完善相关检测方法。
(四)建立健全全程监管和执法联动机制。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监管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及时通报情况,形成联动打击合力,实现对“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的全程监管,确保不留隐患和死角。
五、加强监督检查和宣传教育
(一)认真组织督导检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逐级开展督导检查。对工作扎实、效果显著的,要给予鼓励表扬。对问题突出且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要通报批评、督促整改,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要将“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内容,作为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评选活动的重要指标。2010年9月至10月,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将结合督导检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对各地开展“地沟油”整治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二)充分发挥社会和舆论监督作用。各地要建立有奖举报制度,支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地沟油”整治和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要定期向社会公布在“地沟油”和餐厨废弃物管理方面出现问题的企业和单位,并纳入企业诚信记录。要支持新闻媒体及时报道有关工作措施、进展和成效,对违法使用“地沟油”的餐饮企业和非法制售窝点予以曝光。
(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大力普及食用油等方面的食品安全常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引导群众科学消费,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食品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强化企业诚信和行业自律教育,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律意识和食品安全意识,形成保障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环境。
国务院办公厅
餐厨垃圾“变身”生物饲料 篇7
餐厨剩余物,我们俗称餐厨垃圾或泔水,它是城市垃圾的重要部分,数量十分庞大。由于管理困难和处理难度大,往往造成诸多的社会与环保问题,“地沟油”、“泔水猪”是其中的突出问题。自2005年起,开诚生态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投入餐厨垃圾处理研发,其处理装置被列入2007年度宁波市第三批工业新产品试产计划项目。
经过3年努力,开诚公司通过系统优化分离除杂、温控均质、絮凝分离、固液和油水分离、微生物发酵、间接烘干、三废处理等工艺技术,自主研发出一种适合规模化处理餐厨剩余物生产复合生物蛋白原料的设备。其中分拣系统实现机械化,比人工分拣速度提高8倍以上,劳动强度降低80%以上,属国内首创。同时,建成日处理餐厨剩余物200~250吨的生产线,与同类处理工艺相比节约能源50%以上。据国家机构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研制的复合生物蛋白原料符合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属于“实际无毒类”饲料产品。饲养试验结果表明,该产品可安全地用于猪、鸡饲粮中,较大幅度降低了饲料成本。
姚建铭:在餐厨垃圾里淘金 篇8
餐厨垃圾,给人的印象就是肮脏恶臭。然而在安徽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上,姚建铭却如变魔术般将餐厨垃圾变成了乙醇、沼气、生物柴油等可再生新能源。
结缘臭潲水
今年50岁的姚建铭是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他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睿智健谈,敦厚务实。
2008年初,合肥市城管局委托蜀山区城管局进行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的规划和试点工作,蜀山区城管局、商务局找到了时任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副院长的姚建铭,委托他牵头调研合肥市餐厨废弃物的产生特点和产生量专项课题。于是,姚建铭不仅走遍了合肥大街小巷,还先后走访了宁波、北京、重庆和成都等餐厨废弃物处置企业和职能管理部门。通过考察、参观、交流使他看到,“泔水猪”、“地沟油”等餐厨废弃物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影响深远;同时,我国对餐厨废弃物的处置技术主要是倾倒、填埋和焚烧,填埋造成的渗滤液、随意倾倒产生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和高COD值等会导致环境污染,焚烧时产生的二恶英则有致癌的危险,这些处理方式,增加了治理负荷。合肥市每天产生这样的有机垃圾至少有500吨~600吨,而要实现对“泔水猪”、“地沟油”的源头剿灭,必须对餐厨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强烈的责任感让姚建铭义无反顾地开始了将餐厨废弃物变废为宝的科学实验。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姚建铭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50万启动资金支持下,带领三个博士、近十个硕士研究生等一批高级人才,每天骑着三轮车从合肥西郊科学岛上的宾馆、饭店以及大铺头附近的酒店买来餐厨废弃物,每天埋头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整理数据。由于他们白天在阵阵令人作呕的酸臭怪味中做实验,不少人晚上回到家里什么都吃不下。
垃圾变能源不再上餐桌
不钻不知道,一钻吓一跳:餐厨废弃物里面乾坤大!姚建铭和他的研究团队针对餐厨废弃物中的固、液、油脂等不同特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处置,发现餐厨废弃物通过固液分离后,固形物中淀粉含量达11%~16%,对固形物进行酶解、灭菌后接种乙醇酵母,发酵后可产出乙醇。
为了降低成本,使技术有更好的可行性,姚建铭的研究小组又自主研发了复合酶制剂,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发酵水平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600%和420%。中试实验表明,姚建铭他们发明的这套餐厨废弃物能源化处置成套技术可将废弃物中的淀粉转化95%以上,淀粉产酒率达到50%,并呈现良好的重复性。通过这种能源化处置技术,既能充分利用餐厨废弃物内有机物中的能量,又能避免其作为饲料原料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餐厨废弃物经过这套系统后,最终将产生四件“能源化”绿色“宝贝”:乙醇、沼气、生物柴油和沼渣沼液。其中乙醇、沼气、生物柴油均属于高附加值的环境友好型产品,没有二次污染,还能带来较高的产值,缓解政府在餐厨废弃物处置中的经济负担,产出的沼气也为生产本身提供热源,减少生产成本。
为了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姚建铭急需一个“现实版示范工程。”经过多方奔走呼号,他的执着感染了一批社会上的“环保人”,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姚建铭募集到300万资金,随后决定以安徽循环经济技术工程院为依托,进行技术集成和产业化推广。2010年,姚建铭成立了自己的环保公司,当年4月,一条投资100多万元、日处理5吨的餐厨废弃物能源化生产线在合肥科学岛上正式建成运行。在这之后,姚建铭又陆续添加厌氧发酵罐和一座50立方米沼气池,这是整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研究由实验室转入中试生产的最关键一步。当时,国内不少地方的餐厨废弃物再利用大多采用的是将餐厨废弃物简单烘干饲料化的办法,而姚建铭和他的团队进一步地利用了手中的科学利器,使餐厨废弃后的衍生产品远离人和禽畜之口,彻底解决了同源性积累顽症。
2014年5月的一天下午,记者在姚建铭的餐厨废弃物处理现场看到,餐厨废弃物被倒上操作平台后,工人们戴着口罩进行人工分拣和油水分离,拣出的是塑料杯子、餐巾纸等无法能源化的废弃物,固形物进入酶解等后续处理阶段。期间姚建铭掀开墙角一个蓝色大塑料桶盖告诉记者,里面的油脂是从餐厨废弃物中分离出来的,也就是“地沟油”原料,就是这种酸臭恶心酱油色的油脂一直被很多黑心商贩提炼后重新回到老百姓的餐桌上。
姚建铭介绍道,按照他的模式,虽然餐厨废弃物最终被处理成生物质能源,但在餐厨废弃物处理成乙醇和沼气的工艺程序成本上,几乎是赔本没有利润可言。然而花香蝶自来,姚建铭研发的餐厨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利用率高、能源化效益高、无害化处置效果好,很快吸引了省内外一大批取经者前来慕名考察,他的多项研究成果成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民生工程 期待政府作为
既然这项技术能让地沟油变废为宝,而且不再进入老百姓的餐桌,那为什么政府、大财团这些伯乐们却不识骏马,迟迟不肯出手,将这项技术运用于现实?
“虽然技术、设备和科研人员都不成问题,特别是技术支撑体系非常成熟,但这项技术真正投入运用并不容易。”姚建铭说,“建设餐厨废弃物能源化处置中心的初期投入比较大,比如建一个日处理200吨的处置中心,需要投入1个亿的费用,如果没有政府的资金扶持,项目很难找到应用突破口。” 姚建铭坦承自己的成果出现了一个叫好不叫坐的“软肋”,那就是全国现今20多家从事餐厨废弃物处置的企业,目前还未出现一个能够正常全天候全负荷运转的示范工程,而且在建的项目又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人信心不足。同时现在企业、研究者一提到这个项目就是如何如何资源化云云,给政府感觉这里面市场利润空间极大,听着都这么肥,自然影响了政府投资积极性。而对企业来说,虽然听上去前景很美,但一个处置中心约1亿元的投资成本还是让很多投资人望而却步。
2012年冬天,姚建铭从欧洲考察归来,瑞典、法国、丹麦的垃圾处理模式给他留下很深印象:如在巴黎郊区的一家城市有机废弃物处置中心,由政府出资3000万欧元建造,政府给承包运营商80欧元/吨的处理补贴,产生的沼气发电上网后再给一部分补贴,这种运营模式每年的处理成本为500万欧元,而收入可达到800万欧元。姚建铭认为,“餐厨废弃物处置新产业是具有市政公益性质的德政民生工程,一开始就全部市场化显然不太现实,投资人还得有个接受的过程。餐厨废弃物处理如同生活污水处理一样,所关注的问题是处理的有效性,以及处理过程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项目运行后,不仅彻底杜绝餐厨废弃物排放,减轻污水处理负荷,减少河流面源污染源问题,而且还可获得大量的生物质能源,不仅可以作为处理工艺的能源需求,还可对外出售降低政府投入的处置费用,大大缓解政府垃圾处理的经费压力。”因此,姚建铭建议,“政府要有所作为,即政府可以股东的名义参与餐厨废弃物处置的全过程管理与运营,真正做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保证资源得以合理化利用。或者采用现在的污水处理厂BOT运作方式,给企业处理一定补贴,产业化铺路,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进行。”
为尽快实现餐厨废弃物处置技术成果的转化,近几年来姚建铭奔波于各种展会论坛,推广自己的技术。苦心人天不负。到2014年上半年,在有关机构联手下,目前姚建铭已和安徽的淮南、蚌埠、淮北等市市容管理部门达成合作意向,项目运作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中。
河源市正博实业有限公司简介
广东省河源市正博实业公司是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投资公司,目前已在广东省河源市投资上亿元兴建和运营大型垃圾压缩转运站、独立运输车队、国际先进水平的污水处理厂、占地30万平米的垃圾处理场;负责河源市2010-2035年全市的生活垃圾处理收集、运输、处理,其运营的生活垃圾处理场是国家一级标准处理厂,拥有一流的处理设备,一流的管理、完善的工资福利的制度。
河源市七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按照最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进行设计建设运营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其服务区域为河源市区、东源县城区和紫金县临江镇等镇区。
本项目采用BOT(Build-Operate-Transfer,建设-运营-移交)运作模式,由河源市城市管理局通过公开招投标后将特许经营权授予项目公司——河源市正博实业有限公司。
填埋场运营期内垃圾处理规模为300~900吨/天,平均处理规模为500吨/天,占地面积33.5万平方米,填埋库区总容积达550万立方米,可容纳垃圾640万吨,可供河源市区使用25年。
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工程研究设计院设计的七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由进场区、两大填埋库区、污水调节库、污水处理厂、截洪排水设施、填埋气处理站、道路工程及综合管理区等相关配套设施组成。填埋场产生垃圾渗滤液由场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排放。
本项目作为列入《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的一项重要工程,对保护广东省特别是河源市的环境、控制生活垃圾污染环境有重大的意义,也对保护东江水质、控制东江水污染、保护下游人民饮水、用水安全有积极意义。
【餐厨垃圾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餐饮餐厨垃圾管理制度01-19
餐厨垃圾处理06-12
餐厨垃圾处理设备07-01
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协议06-28
餐厨垃圾收运服务合同11-06
餐厨垃圾收运处置合同01-04
餐厨垃圾处理建议书06-17
餐厨垃圾处理说明书10-25
湖北重点项目-餐厨粪便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7-02
学校垃圾管理制度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