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对比

2024-06-04

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对比(共11篇)

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对比 篇1

论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内涵

语言的各种现象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色彩词在不同的语言中有不同的含义,体现了不同民族的民俗文化的差异.英、汉语中的色彩词的联想和象征意义及文化内涵有相同的一面,也有截然相反的一面.

作 者:谭海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68 刊 名:安徽文学(评论研究) 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 年,卷(期): “”(12) 分类号:H3 关键词:色彩词   文化   联想   象征意义  

 

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对比 篇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因此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非语言词汇莫属。美国描写语言学家的先驱萨培尔说过, 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 语言的词汇多多少少忠实地反映出它所服务的文化……”。颜色虽是一种客观现象, 人类对颜色的感知也有一定的共性, 但是英汉颜色词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二、文化内涵的定义

文化内涵是词语在不同文化中所负有的内涵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总和, 它包括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赋予词汇的引申意义、隐喻意义、借代意义、象征意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以及特有的含义。由于英汉两个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文化背景、风俗习惯、审美心理、价值取向的影响和制约, 当颜色词用于表达人们的想法和行为时, 对同一颜色词就可能产生不同的联想, 激起特别的生理、心理反应, 由此形成不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 没有联想的作用, 就不可能有词义的延伸。

三、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1.“Red”和“红”

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中国, 红色通常与喜庆吉日或庆祝活动有关, 表达欢快、热情、奋发向上的感情色彩, 形容人们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 如:red-letter days (喜庆的日子) , to paint the town red (痛饮狂欢) , rol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 (隆重地欢迎某人) 。汉语中红色表示喜庆的比比皆是, 如:过年时家家户户贴上红色的对联, 挂上红红的灯笼;传统婚礼上的红喜字、红蜡烛、红盖头, 不但会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 更预示着婚后的红红火火。此外, 还有很多词语表示这种喜庆:开门红 (get off to a good start) , 红榜 (honor roll) , 红运 (good luck) 等等。在英语和汉语中, 红色都有负债的含义, 因为账本上净收入是负数时, 人们用红笔登记, 如:red figure (赤字) , red balance (赤字差额)

红色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也有不同的文化的内涵。在英语中, red的引申义常作贬义, 表示残忍、灾难、暴怒等, 如:have red hands (犯杀人罪) , red ruin (火灾) , catch sb.red-handed (当场抓获) , see red (令人火冒三丈) 等。但在汉语中, 红色没有这些意思。此外, 在汉语中, 红色是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 具有革命和进取的象征意义, 如:红军、红区、又红又专。在当代社会, 这几年重庆人民唱红歌, 重庆成为红都, 都是意指重庆延续革命进取精神。而在英语中, red涉及到的政治色彩却是贬义的, 表示政治上激进, 如red activities (激进活动) 。

2.“White”和“白”

在汉语中, 白色多表示纯洁、圣洁和真实, 如洁白无暇、真相大白、清清白白。现在的一些网络词汇, 如白富美, 表示的是关注健康、皮肤白皙光滑, 工作稳定收入高、经济独立且懂得消费, 懂得时尚的女性, 具有褒义的感情色彩。在汉语中, 白也可以用来表示落后、反动或缺乏觉悟, 如白军、白区、白色恐怖等。在传统戏剧舞台上, 白脸是狡猾奸诈的形象。此外,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 白色是丧色, 中国人在办丧事时穿白色孝服, 戴白花。

在英语中, 白色也象征纯洁和美好。西方传统的结婚仪式上新娘穿白色的婚纱, 戴白色的头纱和手套。White在西方人眼中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如:White House (白宫) , Whitehall (白厅) , white-collar (白领) 。英语中的white也有引申义, 如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 (指幸福的日子) , a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 a white war (不流血的战争) 等。

白色在英汉文化中都有“一事无成、没有价值”的意思。如英语中的white elephant (累赘无用的东西) , white hope (讽刺极其渴望带来巨大成功的人) 。汉语中也有白卷 (blank examination paper) , 白字 (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aracters) , 白痴 (idiot) , 白费 (all in vain) 等, 表示讽刺或虚无之义。

3.“Black”和“黑”

自古以来, 黑与白便是黑暗与光明的象征。人类之初, 追求光明, 厌恶黑暗, 这是人类生存的一个普遍规律。在《圣经》中, 黑暗象征着邪恶与妖魔, 光明则是上帝、真理和美德的象征。在英语文化中, 黑色常与“不好的”、“坏的”、“邪恶的”相联系, 象征着苦难和不幸。如:black Friday (黑色星期五) ,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 Black Hand (黑手党) 。表示心情不好时, 如:be in a black mood (情绪低落) , look black (怒目而视) , be black with anger (怒气冲冲) 等。

在我国古代, 黑色是一种尊贵和庄重的颜色, 是夏和秦朝所崇尚的正色。在汉语文化中, 黑也常常与白相对, 引申义主要指邪恶、欺骗、不光彩, 如黑店、黑窝、黑货、黑心棉等。在这方面, 汉语和英语文化内涵近似。

在中西方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 黑用来指特定的人物、事物和概念。近年来在美国, black已取代含有轻蔑意味的Negro一词, 六十年代美国黑人运动风起云涌, 他们提出了“Black is beautiful”的口号。Black一词大大提高了黑人的民族自觉性和光荣感, 在现代具有进步意义。在中国“文革”时期, 由于社会生活动荡不安, 词汇也发生了激烈的变化, 黑具有了新的意义, 如:黑五类、黑材料、黑帮子女等。黑被当作红的对立面, 表示反革命、倒退的、顽固的。

4.“Yellow”和“黄色”

在英语中, yellow表示卑怯、怯懦、猜忌等。如:turn yellow (胆怯起来) , yellow around the gills (因病或害怕而脸色发白) , 美国俚语常以yellow代替cowardly, 如:yellow dog (卑鄙之徒) 。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 黄色是神圣、高贵、权威的象征。皇帝穿的是黄色龙袍, 居住的地方称为“黄图”, 文告称“黄榜”, 诏书称“誉黄”。黄色标志者至高无上的权力, 在古代中国人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今天的“黄”却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现在, 黄色多指色情的、低级的、淫秽的, 如:黄色书刊、黄色电影、黄色音乐, 但不能直译为“yellow”, 而应为obscene books, pornographic pictures和vulgar music, 因为在英语中黄没有这种意思。而英语中的Yellow Pages和Yellow Book同样不能直译, 它们的真正意思是黄页电话薄和黄皮书。

5.“Blue”和“蓝色”

在英语中, blue常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 有权势或出身显赫的王公贵族, 如:blue blood (名门望族) , blue ribbon (蓝缎带, 指最高荣誉) , blue stocking (女学者) , blue-brick universities (蓝砖大学, 指牛津等名牌大学) 等。Blue也表示一个人处在情绪低落、精神不振的状态, 如:in a blue mood (情绪低落) , be in the blues (无精打采) , feel blue (闷闷不乐) , a blue Monday (倒霉的星期一) 等。在表示面容由于寒冷、打伤或恐惧等引起发青时, 英语也多用blue, 如:black and blue (遍体鳞伤) , blue from the cold (冻得发紫) 等。此外, blue还有与汉语黄色相同的意思, 表示淫秽的、色情的, 如:blue films (黄色电影) , blue books (黄色书刊) 等。

蓝色在中国人心中极具韵味, 能使人产生无限美妙的遐想。人们常用蓝色来形容大自然的美好:蓝蓝的天空, 碧蓝的大海, 显示人们宽广的胸怀及向往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在汉语中, 蓝色也是身份的一种象征。清代的官服一律为石青或蓝色, 三品官员戴明蓝顶, 六品以下受赐可戴蓝翎。

参考文献

[1]邓炎昌, 刘润清.语言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2]郭再顺.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底蕴,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3]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5

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差异与翻译 篇3

【关键词】色彩词;文化内涵差异;翻译法

民族不同,文化、历史、地理、宗教就各异,某些词就表现出民族“个性”和文化烙印。我们以颜色词为例,看看英汉词汇文化内涵的多样性。

一、文化差异对英汉部分颜色词的内涵不同的影响

(一)蓝色与Blue

中国人喜欢把蓝色与美好的遐想、憧憬联系起来。因此,最近在电视上,我们经常听到“中国梦·梦之蓝” 这一广告语。

在英语中,与此不同,蓝色有以下含义。

(1)表示伤心、沮丧。如“ in a blue mood ” “ have the blues”指情绪低落。在美国有一种忧伤的黑人音乐叫布鲁斯,即Blues的音译。 “ holiday blue”,特指圣诞节来临,飞雪不停,困在家里,感到孤寂;也指圣诞节前,因经济拮据而无力置办年货和礼物,显得寒碜而郁郁寡欢。

(2)表示高贵、有权势。这源于安格鲁撒克逊民族所生活的岛国环境,四面环海,他们靠海为生,于是大海的颜色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被赋予高贵的含义。如“ He is a real blue blood ”意思是“他出在贵族家庭”。

(3)象征忠贞和正义。这起源于人们注意到蓝天的颜色永远不变。在艺术中,天使的蓝衣表示忠诚和信任;在英美文化中,蓝天是上帝的住所,而上帝是正义和真理的化身,所以蓝色、蓝天也有了真理的象征意义。谚语“ true blue will never stain ”意思是“真正高尚的情怀决不会被玷污”。

(4)蓝色通常被看成是男性色调,作为玩具娃娃,男孩子一般是蓝色的,女孩子多是粉红色的。

(5)和“性、色情”有关的,如“ blue films”就是色情影片,“ blue law ”就是加强性道德以及控制酗酒等社会问题的法律,“ blue revolution”-性解放。在这一层意思上,英语中的blue与汉语中的“黄色”相近。照此推理,那么“ blue book ” 就是“色情书籍”,其实不然,“ blue book ” 是“蓝皮书”指英国国会的出版物,因书皮是蓝色而得名。因此,翻译时一定要结合文化背景,不然会闹出笑话。

(二)绿色与Green

绿色和 green在英汉文化中引起的联想也完全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绿色有两重性。首先它可以表示义、侠,这是因为人类初期借助绿色保护自己,赖以生存下来。同时,绿色也保护着人类的天敌及其它凶残的食人动物。例如古时,人们称聚集山林,劫富济贫的人为“绿林好汉”;其次,汉语绿色的引申义有“戴绿帽子”之说,如译成to wear a green hat,西方人则会按字面意思理解为‘某人头上戴着一顶绿帽子’;如不作解释,他们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理解其在汉语中的喻义to be a cuckold。

英语中的绿色有多个引申义:

(1)表示嫉妒。据说嫉妒会导致人体的黄色胆汁分泌过多,其症状之一便是脸色或眼睛发青,故英语中有“ green with envy ” “ green as jealousy” 表示十分嫉妒。

(2)表示新鲜或没有经验、缺乏训练。如:green meat—鲜肉,a green hand—新手。

(3)在财经领域绿色还有以下意思。green back—美钞,因为美元背面为绿;green power—金钱的力量、财团。

(三)黄色与Yellow

黄色在中国文化中是红色的一种发展变异,主要有“吉利”的含义。如 “黄道吉日”指宜于办事的好日子。但是黄色更代表权势、威严,这是因为在古代的五方、五行、五色中,中央为土黄色。我国上古即有“黄为帝王之色”的认识,《汉书》中记载:“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据宋代王桥《野客丛书》记载,唐高祖李渊袭用隋制,以黄袍为常服,并禁止官员、百姓服黄。如“黄钺”是天子的仪仗,“黄榜”是天子的诏书。次外,中国古代的黄色已与“性”有关。唐代孙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之“房内补益”中有“赤日黄月”之说,张清常据此在他的《汉语的颜色词》一书中指出:“则中国古代之‘黄’与‘性’有关系”。

在西方文化中,yellow 使人联想到背叛耶稣的犹大所穿的颜色,所以“yellow”有“背叛、邪恶、胆小”等内涵。如“yellow dog”为卑劣小人,“yellow belly”指懦夫。在表示低级趣味的报刊、毫无文学价值的书籍时,yellow和汉语中的黄色还是有区别的。例如,yellow pages 却译为黄页电话簿,它与“下流、猥亵”无关,只因它全是用黄色纸张印刷。

二、英汉基本色彩词的翻译

针对英汉基本色彩词的文化内涵的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翻译法。

(一)替换色彩词

有时英汉语中不同的色彩词表达相同的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替换色彩词的方法。例如,红茶—black tea,白头发—grey hair,brown coal—褐煤。

(二)省略色彩词

有时汉英语中出现了颜色词,但不表示带有任何颜色的含义,所以在翻译时应该舍弃颜色意译。汉语中的“白”字,有时在英语中并无相对应的white出现,如“白菜”应译为Chinese cabbage,白蚁-termite,白痴-idiot。有时英语中的white 在译成汉语时也不能译成相应的“白”,如white sale是大减价;white elephant指又贵又没有用的东西。

对于这类颜色词,不能直译,要先了解其在源文化中的意义,以达到意义上的一致。

(三)补充说明色彩词

当英汉色彩词所蕴涵的文化内涵相互空缺或相反时,可保留原语中的色彩词,并对其进行补充说明,明示出原语色彩词的文化内涵。

例如,远惭西子,近愧王嫱。若非宴罢归来,瑶池不二;定应吹箫引去,紫府无双者也。(《红楼梦》第五回)

译:She should put his shih to shame and make Wang Qiang blush verily she has no peer in fairyland,no equal in the purple courts of heaven.(杨宪益、戴乃迭译)

在翻译中,对颜色词的理解应将其置于深厚的文化背景之中,否则只能停留在肤浅的表层,甚至出现误解。解析颜色词的文化内涵还可以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考查文化、语言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及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参考文献:

[1]Gutt,Ernst-Augus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2]Peter Newmark.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对比 篇4

语言、色彩与文化--俄汉颜色词的文化意义透析

一种语言本身即先验地规定了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操持这一语言的民族独特的感知世界的方式,由之形成这一民族独有的审美文化心理以及与之相应的表意系统.对语言的社会文化意义分析体现为将被分类的语词归置于某一整体性话语之中考察其意义,也就是说,将语词放置于某种社会的阶段性或整体性的话语之中研究其表意功能,从而厘定其在不同的文化中的`深层涵义.作为社会表意系统中较为重要的语词类型,颜色词在俄语和汉语中的内涵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意义.文章通过对俄汉语言中颜色词的文化意义的比较研究,寻求其在这两种表意系统中的意义表征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为翻译与语词的意义诠释提供一种合理的参照.

作 者:作者单位:刊 名: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8(5)分类号:H353关键词:表意系统 社会话语 黑色 黄色 文化内涵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 篇5

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

委婉语作为人类交流语言的组成部分,是世界各种语言中的普遍现象.同时委婉语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英汉两种语言都有大量委婉语,它们既有同又有异.本文通过分析比较英汉委婉语的`差异,揭示出揭示了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对委婉语的研究有助于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铺平道路.

作 者:陈彦彦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刊 名:安徽文学(评论研究)英文刊名:ANHUI LITERATURE年,卷(期):“”(12)分类号:H3关键词:语言 委婉语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对比 篇6

[论文摘 要] 英汉俗语的隐喻修辞对比研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本文试图从无生物、有生物、爱情观和宇宙观的角度进行英汉隐喻修辞的对比,以求由一斑而窥全豹的修辞审美效果。

1.引言

隐喻(metaphor)一词源于希腊语(metaphorn),意为‘a transfer of a meaning’,在汉语修辞学中它又被称作暗喻。陈望道先生在他的《修辞学发凡》中说过:“隐喻是比明喻更进一层的譬喻”。其实迄今为止所讨论的“隐喻”,“实际上是不同层面的语言现象”(徐鹏,)。传统修辞学主要将修辞看作是词汇的转用,故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主要指词汇层面上的语言使用现象。“相互作用理论”则是在句子层面上讨论本体与喻体之间在词义上的相互迁移和相互影响。“认知隐喻理论”则从认知的角度将隐喻放置在文化层面上予以探讨,试图说明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所独到的隐喻性的认知方式。“语法隐喻理论”似乎同样关注隐喻文化属性,但与认知隐喻理论不同的是,语法隐喻理论更多的是从语言的角度,探讨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以何种语言形式表达的。因此本文主要是从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与metaphor的角度来对比英汉中的“隐喻”。

汉学中的修辞学渊源流长。《易.乾.文言》提出“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陈望道(2010)也提出“意与言会,言随意遣”的论述,他还引用了唐彪《读书作文谱》中的修辞观点:“说理之辞不可不修;若修之而理反以隐,则宁质毋华可也。达意之辞不可不修;若修之而意反以敝,则宁拙毋巧可也”。杨先生继而还提出了修辞的三个境界,即“记述的境界”、“表现的境界”和“糅合的境界”,同时指出了修辞学的功能最终所能达到的三个层面:确定意义、解决疑难、消灭歧视。

中英文隐喻中的美学都面对两种审美境界:一是人为的美化,正如古典美学中的“错彩镂金”(华丽或浓艳);二是发乎自然的创作的朴素修辞,即“初发芙蓉”(朴素或自然)(王一川,),这两种隐喻形式不乏出现在大量的日常习语中。

2.关于大自然无生物的隐喻

人类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逐步积累起来的。语言的产生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表达思想,语言的发展是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逐步认识而不断发展的。法国布留尔(1985)说过:“原始民族的语言永远是精确地按照事物和行动呈现在眼睛里和耳朵里的那种形式来表现关于它们的观念”。这种具象性的原始思维是人类各民族在历史早期共同的思维方式(徐鹏,2007)。人类对外部事物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从未知到已知、从感性到理性的逐渐发展过程。在说明未知的或不熟悉的事物时,人们总喜欢根据事物的相似性或相近性,用已知的或熟悉的事物来进行类比,从而形象地感知新事物。在表达抽象的概念时,人们也往往借助形象的比喻以达到感性的认识。因此比喻具有全球性的特点。

3.关于大自然有生物的隐喻

如同汉语中众多与动物有关的俗语、成语、谚语一样,英语中也有大量有关有生物构成的成语、谚语和俗语。这些自然界的有生物同样会给汉语民族和英语民族带来相似或相近的联想。

4.隐喻修辞中的爱情审美观

隐喻在爱情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最多。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物质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和宗教环境不同,不同民族语言的隐喻方式和喻体使用也不同(徐鹏,2007)。在表达爱情时,有的民族喜欢用“花”,如“莲花”、“芙蓉”、“月亮”等来比喻女子的容貌,而有的民族却喜欢用“水”、“玉石”、“小动物”或其他自然物体来隐喻。

汉语中表男女相思和爱情的: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此处的借“晴”比“情”);谢榛的《四溟诗话》:“黄蘗向春生,苦日随日长。”又曰:“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又如:“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此“丝”实为“思”)”;再如:“杀荷不断藕,莲心已复生。”有广东民谣云:“雨里蜘蛛还结网,想晴惟有暗中丝。”以“晴”喻“情”,以“丝”喻“思”;“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汉语中表亲情的:《子夜歌》:“怜欢好情怀,移居作乡里;桐树生门前,出入见梧子。(此“梧子”乃“吾子”也。)”;“仰头看桐树,桐花特可怜;愿天无霜雪,梧子解千年。”《懊侬曲》:“我有一所欢,安在深閤里;梧桐不结花,河由得梧子。”《读曲歌》:“非欢独慊慊,侬意亦驱驱;双灯俱时尽,奈许两无由。”“十期九部果,常抱怀恨生;然灯不下炷,有油那得明。”(此“油”乃“由”之意)。

汉语中表示友情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西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宋陆凯《赠范晔诗》)。

汉语中表女子容颜和身姿体态的:“浓妆呵,娇滴滴擎露山茶;淡妆呵,颤巍巍带雨梨花(乔孟符《扬州梦》)”;“桃脸儿通红,樱唇儿青紫,玉笋纤纤不住搓(《董西厢》)”;“面如满月尤白,眼似秋水还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出污泥而不染,婷婷净植”。

英文中的情感隐喻观:‘My love is like a red red rose(Robert Burns)’(我的爱人似已朵红红的玫瑰。);‘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Marry in haste, repent at leisure.’(匆匆结婚,慢慢后悔。);‘Where there is great love, there are always miracles.’(有爱,便会有奇迹。);‘At the touch of love everyone becomes a poet.’(每一个沐浴在爱河中的人都是诗人。);‘Life is the flower for which love is the honey.’(生命如花,爱情如蜜。);‘You make my heart smile.’(我的心因你而笑。);‘Love’s tongue is in the eyes.’(爱情的话语全在眼睛中。)。

5.隐喻修辞中的政治观与宇宙观

《易.乾.文言》中的“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就充分说明了汉学中的一种修辞观点。《论语》十四《宪问篇》云:“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左传》成公十年云:“《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汙,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礼记》三十二《表记篇》云:“情欲信,辞欲巧。”汉学中修辞强调“天人合一”,而西学往往天人二分,在基督教中上帝用语言创造了一切,上帝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可是亚当的子孙道德沦丧,违背了和上帝的契约,于是上帝引发洪水毁灭人类。英语里有很多反映这方面的习语,如‘Olive branch(橄榄枝)’象征和平,‘before the Flood’(指圣经诺亚Noah时代的大洪水,现在用来比喻“很久以前”、“远古时代”)。

6.结语

汉语的俗语修辞从形式上看大多比较工整,用词精妙,音韵对称,节律有序。而英语修辞特点在于手段形象,借代较多,利用隐喻和夸张来达到其语用目的。英汉俗语修辞中隐喻的共同特征都是建立在自身的深厚文化背景基础之上,因此在欣赏其文学美学价值时,同时也欣赏了他们背后的灿烂文化,正好起到了‘kill two birds with one tone(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效果,这正是我们研究英汉俗语修辞及其美学价值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pp: 62.

[2]列维.布留尔[法].(丁由译).原始思维.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pp:150.

[3]王一川.修辞论美学:文化语境中的20世纪中国文艺.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徐鹏.修辞和语用:英汉修辞手段语用对比研究.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pp. 154.

[5]杨树达.老清华讲义:中国修辞学. [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pp:001.

[6]杨元刚.英汉词语文化语义对比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7]阎文培.现代汉英俗俚语对比研究(第一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篇7

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其共同之处, 人类思维存在着同一性, 使得人们对颜色词使用有一些共通或近似的地方。下面以常见的颜色词为例来讨论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产生的相同的联想。

1. 红色 (red)

无论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 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比如a red letter day是指“大喜日子、纪念日、公众假日”, 在西方一般指一切值得高兴的日子。当今日历所有的公众节假日全都用红色印刷, 成为red-letter days。再比如rol out the red carpet for sb.意思是 (铺展红地毯) 隆重地欢迎某人。而中国人更是用“红”来代表好运气, 如“开门红”, “红双喜”在举行婚礼时总是能在门上、墙上见到它的身影。

此外, 红色在中西方都可用来表示“负债, 收支不平衡”。如red figure (赤字) , in the red (亏损) , red balance (赤字差额) 等。表示“危险, 紧急”如:red alert (紧急警报, 红色警报) , red light (危险信号) 等。

2. 黑色 (black)

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不少词语表明黑 (black) 与“不好的”、“坏的”、“邪恶的”特征相联系。如black death (黑死病) , blackguard (恶棍) , black sheep (害群之马) , black magic (妖术) 。汉语中黑色一词也表示贬义。例如:“黑色交易” (shady deal) 、“黑暗统治” (dark rule) 、“黑势力” (forces of darkness) 等。此外, “黑”在汉语里往往与政治上的人物、帮派联系在一起。我国上世纪60年代末, 五种非劳动人民出身的人被贬称为“黑五类”, 英语中的black也有此意, 如美国的Black Panthers (黑豹党) 。

3. 灰色 (grey)

灰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义基本相同。在汉语中指“消沉”、“失望”、“阴暗”。如:“灰溜溜”、“心灰意懒”、“灰色收入”、“灰色市场”等。英语中grey也有“阴暗”、“沮丧”、“无望”的引申意思。如:Look what grey angry clouds...it will rain soon. (看, 乌云密布的……要下雨了。) ;The future looks grey. (前途显得无望。) ;Young people should not have grey thoughts. (年轻人不应该有沮丧的思想。) 等。

二、文化的差异使英汉部分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相异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颜色词往往也打上了民族的烙印, 不同的文化常常造成英汉语言中颜色内涵的不对等, 形成了一定的距离和差距。下面以常见的颜色词为例来讨论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产生的不同的联想。

1. 黄色 (yellow)

黄色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尊贵的颜色, 从“黄土地”到“金黄的庄稼”, 从“黄皮肤”到“黄袍加身”, 都体现了中国人对黄色的崇拜。虽然在英语里黄色意味着胆小懦弱, 但是1978年英国女王访华, 却身着黄色服装, 就是因为黄色在汉文化中有崇高、尊严、辉煌的含义。除此之外, 在汉语中, 黄色还有色情之意。如格调低下、内容不健康的书刊、录像制品被称为“黄色书刊”“黄色录像”。英语中yellow有“胆怯、懦弱、卑鄙”等含义。如:He is yellow. (他胆小如鼠。) ;He is too yellow to fight against her. (他太懦弱了, 不敢跟她斗。) ;a yellow dog (卑鄙之人) 等。

2. 蓝色 (blue)

蓝色使人想起了蓝色的平静的海洋、晴朗的蓝色的天空。蓝色在中国人心中极具韵味, 它纯净、悦目, 令人心旷神怡, 所产生的联想也往往是褒义的。如:“蓝图”,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蓝田生玉”等。在英语中, blue这个词则表示不快, 所产生的联想也往往是贬义的, 如:Paul was in a blue mood. (保尔情绪低落。) ;It was blue Monday and he just didn’t feel like going back to work. (又是倒霉的星期一, 该上班了, 他可真不愿意。) 。blue还可表示“低价的、下流的、黄色的”, 如:blue films (黄色电影) , blue jokes (黄色玩笑) 等。

3. 绿色 (green)

绿色象征着充满希望和生机, 但green在英语的引申义却与汉语大不相同, green在英语中可用来表示嫉妒, 如:greeneyed (妒忌的) , green with envy (心中充满妒忌) , 汉语则用“眼红”来表示嫉妒。另外, green还可用来表示“没有经验”, 如:He is still a green hand. (他还是个新手。) 绿色在汉语中也有一种意义是英语中所没有的, 那就是中国人通常用“戴绿帽子”来表示男子的妻子对他不忠。

4. 白色 (white)

在西方文化观念里white代表着纯洁, 用白色表示“善意、幸运、吉利”, 如:white Christmas (白色圣诞节, 即圣诞节前后下大雪, 预示来年吉祥) ;days marked with a white stone (幸福的日子) ;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 ;white man (正直高尚的人) 。而在汉语语言中, 白色的引申义则多为贬义, 含有“无代价, 无报酬, 空的”的意思。如:“白费事”、“白痴”、“白眼”、“不分青红皂白”等。

总之, 作为英语学习者, 我们只有善于分析、研究民族文化, 积累文化知识, 了解文化背景知识, 才能正确理解、使用颜色词。

参考文献

[1]梁天柱.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对比与翻译.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

[2]孙国良, 唐滢.英汉颜色词语的语义对比.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2009, (9) .

[3]夏决芬.英语颜色词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益阳师专报, 2000, (3) .

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对比 篇8

关键词: 韩语色彩汉字词 汉语色彩词 结构对比

一、韩语色彩汉字词

韩语的色彩汉字词可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下面我们将对此一一展开说明。

(一)单纯色彩词。单纯词由一词素构成。韩语汉字单纯词主要有

(二)合成色彩词。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构成,又可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

1.复合色彩词。复合词是实词素的组合。汉字色彩词单纯色彩词( )加色彩词构成,后者在词汇意义上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如:

2.派生颜色词。派生词由实词素和虚词素组合而成。派生词根据虚词素出现的位置,又可分为前缀派生词和后缀派生词。

(1)前缀派生词。前缀派生词主要有形容词性前缀+色彩词,名词性前缀+色彩词两部分。

①形容词性前缀+色彩词—

上面出现的“ ”(淡),“ ”(暗),“ (纯)都是形容词性前缀。

②名词性前缀+色彩词—

上面出现的“● ”(银),“● ”(乳),“● ”(粉)都是名词性前缀。

(2)后缀派生词。后缀派生词中有表示具体物体意义的词素,然后在其后加“● ”。如果没有表示具体物体意义的词素,整个单词就失去了其色彩义,如:

(鸡蛋),“ ”(肉)都表示具体的物体。

二、汉语色彩词

汉语色彩词主要分为单纯词、合成词和重叠词三种。

(一)单纯词。汉语中常用的单纯色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产生,主要有“赤,黄,黑,白,青”。“赤”又可分为“朱,丹,红,彤,绯”,而“青”又可分为“蓝,绿”。

(二)合成颜色词。汉语的合成颜色词和韩语类似,也可以分为复合颜色词和派生颜色词。

1.复合颜色词。复合颜色词按其形成方式可分为组合式、形容式、指称式。

(1)组合式—颜色+颜色 如:红紫—红+紫 朱红—朱+红 黄绿—黄+绿。

(2)形容式—形容词+色彩 如:纯白—纯+白 大红—大+红 嫩黄—嫩+黄

上面出现的“纯,大,嫩”是形容词,表示色彩的程度或是色彩给人们的感觉。

(3)指称式—名词+色彩 如:草绿—草+绿 蛋黄—蛋+黄 血红—血+红。

上面出现的“草,蛋,血”是名词修饰限定后面的单纯颜色词,表示色彩的性质和程度。例如:草绿表示像草一样的绿色。

2.派生词

(1)前缀派生词。如:浅/淡+颜色词:浅绿 淡紫;深/浓+颜色词:深红 浓黑。

(2)后缀派生词。①单纯词+色。汉语的五个基本颜色词都可以作为前缀,后面加“色”表色彩。如:红色—红+色 黄色—黄+色。

②复合词+色。汉语中的复合词也可作为前缀,后加“色”。如:粉红色—粉红+色。

③物体名词+色。这和韩语里的后缀派生颜色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橙色—橙+色。

(三)重叠式。重叠式是一个词素或多个词素通过重叠的方式而构词的方法。通过重叠形成的颜色词比原来的单纯词更具效果、更加生动。AA(的)式 如:红红(的)黄黄(的);(2)ABB式 如:红艳艳 红彤彤:(3)AABB式 如:白白净净 白白胖胖;(4)ABAB式 如:通红通红 蜡黄蜡黄;(5)A不XY式 如:红不棱登 黄不溜秋(这个形式并没有严格遵循重叠法,但是因为第一个词素是色彩词,第二个词是“不”,所以也看成是重叠式。)。

三、韩语色彩汉字词和汉语色彩的结构对比

(一)韩语色彩汉字词和韩语色彩词结构的共同点

1.韩汉色彩词都存在单纯词。如:

赤,黄,青,白,黑。

2.复合词“色彩+色彩”的组词方式相同。如:

青红,紫红。

3.韩语的前缀派生词和汉语相似。如: (软/浅) ,

(津/浓) ,浅绿,淡紫。

4.韩语后缀派生法形成的汉字色彩词和汉语的“物体名词+色”形成的色彩词相似,都通过物体的实际意义来表现颜色。如: 橙色—橙+色。

(二)韩语色彩汉字词和韩语色彩词结构的不同点

1.汉语有形容式和指称式色彩词,而韩语没有。如“纯白”由形容词“纯”和单纯色彩词“白”组成。此外,汉语还有指称式。如“草绿”的“草”是名词,“绿”是色彩词。

2.汉语有重叠式而韩语没有。上述说到的重叠式主要有AA(的)式“红红(的)”,ABB式“黑乎乎”,AABB式“白白胖胖”,ABAB式“湛蓝湛蓝”,A不XY式“紫不溜秋”。

四、结语

韩语汉字色彩词和汉语色彩词有同存异。通过系统的韩汉色彩词结构对比,更有利于我们系统掌握两种语言的特征,也对韩语学习者学习韩语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玄贞姬.朝韩颜色词对比研究,2007.

[2]郑凤然.汉韩语颜色词的异同,2000.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篇9

词的色彩意义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

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要特别关注词语的色彩意叉和文化含蕴,在词语的教学中细致地注意词的色彩意义问题.要做到:重视句子教学,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词语;重视词的搭配关系,逐步培养学生语感的形成;重视学生词汇网络的成型,加强学生词汇库存的建设;学习一定的词汇理论,重视成语和新词语的色彩教学.

作 者:杨灿 皮爱红 YANG Can PI Ai-hong 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长沙,410004刊 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年,卷(期):2(3)分类号:H195关键词:词的色彩意义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教学 跨文化

浅析中西文化中色彩词的象征意义 篇10

首先,我们来准确了解一下什么是色彩。色彩是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紫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这是用西方话语下的定义,显示了色彩在西方世界的科学性,客观性和逻辑理性。正因如此,色彩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也偏于客观直接。比如,红色的象征意义。红色是鲜血的颜色,如果鲜血流出,会耗干生命,所以红色还象征着对生命的威胁和暴力冲突。“色彩能有力的表达情感。” 美国学者阿思海姆在他的《色彩论》中说:“红色被认为是令人激动的,因为它能使我们想到火、血和革命的含義。”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著名汉学家霍克斯笔下翻译时,避免了使用红色的翻译,而是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即小说最初的名字《石头记》。正式意识到了red可能使现代英语读者联想到“暴力”、“流血”。然而,在汉语世界里,颜色由于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被人们赋予了神秘色彩。比如,红色在中国的文化中源于红日,烈日如火,其色赤红。而我们的祖先在祭祀活动中对太阳的崇拜,赋予了红色喜庆吉祥的意义。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更是写到“日至而万物生”,红色的太阳带来了勃勃生机,使人振奋。古时有“红娘”,指促成他人美好婚姻的人;喜庆日子要对联是红的,福字是红的,挂灯笼是红的,男婚女嫁时贴的“喜”字是红的,送出的钱还是“红包”;热热闹闹也叫做“红红火火”,我党最初的武装部队叫“红军”,革命进步的政权叫“红色政权”;红色还暗示着成功顺利,如成功受欢迎的明星叫“红极一时”的“当红明星”,得到上司宠信的人叫“领导面前的红人”,分到利润的叫“分红”等;此外,红色还与美丽漂亮有关,如 “红妆”,“红颜”等。

然而在西方文化中,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红色(red)是具有贬义的色彩,是“火”与“血”的象征,它使人联想到流血暴力死亡,如残暴统治是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暴力复仇是red revenge,血战是a red battle,就连电视剧里连环杀手的名字也会起成Red John;红色在西方文化中也象征革命,但往往指有流血冲突的暴力革命,如激烈的政治运动是red hot political campaign,左派激进活动是red activities,而没有采用别的色彩词;红色同时象征着紧张,如空袭报警是red alert,紧张的冒险故事a red adventure story,预示危险的旗帜是a red flag;红色还与情欲有着密切联系,这在英文名著中体现尤为明显,如The Scarlet Letter被译为《红字》,小说中女主人公犯有通奸罪;司汤达的著名小说《红与黑》更是描述了主人公如何深陷欲望的沟壑难以自拔。

与红色的热闹喜庆相比, 中国文化中的白色是一个基本禁忌词。这可以追溯到五方说,西方为白虎,而白虎被视为凶神,所以白色自然被赋予了凶兆。另外,白色给人无血色、无生命的感觉,如“脸色煞白”。而与“白”有关的词语更是体现出了白色的象征意义。如“白事”,指丧事,亲人死后家属要披麻戴孝,穿的是白色粗布衣裳,灵堂也是用白色布置,花圈是白色纸花扎成,出殡时要打白幡。白色象征着腐朽反动,如 “白色恐怖”;也象征失败,如在战争中投降的一方总是举着“白旗”;这与西方世界举白旗的意义恰恰相反,西方文化中,白旗是谋求和平的意思。白色在中国文化里与愚蠢有关,管蠢笨的人叫“白痴”,把费力不讨好的事叫做 “白忙活”、“白费力”、“白干”等,最后,白色还指知识浅薄、没有功名的人,如称平民百姓为“白丁”、“白衣”等。

在西方文化中,白色不仅不是不吉利,更是高雅纯洁的象征,因为白色是雪的颜色,牛奶的颜色,百合花的颜色。所以它不是西方的禁忌色,而是西方文化中的崇尚色。它象征纯真无邪,如纯洁的心灵叫a white soul,新娘在婚礼时要穿白色婚纱;有教养的人称作white man,正义骑士叫white knight,吉日叫white day,援手叫white hands, 脑力工作者叫白领white collar,就连美国最高领导人生活与工作的地方都叫白宫,The White House,这与中国紫禁城高高的红色城墙相比,文化差异之大可见一斑。

再以黄色为例。在中国的五行学说中,黄色是土的象征。在汉语中有“黄袍加身”一说,指的是皇帝。中国封建朝代里,从宋朝以后,明黄色是皇帝专用的颜色。除了天子,普通百姓是不能穿黄色衣服的。“黄袍”、“黄榜”、“黄门”等,都无一不同尊贵与荣耀联系在一起。黄色又是黄金的颜色,所以它具有财富的象征意义。而英语中黄色和妒忌、懦怯和败坏有关联。美俚语称呼胆小鬼做yellow belly;恣意煽情的传媒为yellow journalism。

英汉色彩词的文化对比 篇11

关键词:生肖动物词,差异性

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文化是语言存在的人文生态环境,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虽然语言是作为人们认识、思维、交际、表达的符号,参与到文化形成的过程中的,但人类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都会通过语言反映出来,因此语言成为人们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不同民族语言存在的相似性反映了其宗教信仰、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及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相似性,而不同民族语言存在的差异性则反映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即不同民族的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差异。由于英汉两个民族历史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同,其语言被赋予了各自文化的特殊内涵,本文主要从文化语言学角度来分析十二生肖动物词英汉的差异性。

1 十二生肖动物词英汉差异的原因

1.1 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性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语言则是人类交际时最重要的工具。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思维作用于语言,语言体现思维。英汉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内容,包括宗教、神话、传说、历史、艺术、文学、语言、道德伦理等,自然会形成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即思维的差异性。英美等西方国家注重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而中国注重形象思维能力,擅于运用修辞手法去形容人或物,以物言志,将某种精神特质和追求用有形的物体表达出来。

1.2 英汉两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差异性

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文化心理对于由同一事物产生的不同联想起着潜在的、重要的引导和激发作用。西方文化崇尚科学、理性,英美人倾向于动物象征人的某种自然属性而非社会属性,很少用十二生肖动物比拟人的思想品格。而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物我浑融的境界,爱用十二生肖动物的特征来比拟人的某种社会品性,换言之,中国人把自身的思想品格隐射到十二生肖身上,使表示这些动物的符号词产生了丰富的内涵。

1.3 英汉两个民族自然环境和风俗习惯的差异性

由于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西方国家和中国对客观事物的印象有所不同,褒贬不一,且会产生其所特有的或是具有某种文化所特定的典故意义。在西方,人们强调个体特别性,崇尚独立自主,而中国受传统等级观念影响,强调群众、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服从集体,下级服从上级。

1.4 英汉两种语言的语音语义系统的差异性

英汉两种语言从属于不同的语音体系,致使谐音产生的效果也不同。汉语的音节有多重意义,可以一一相对,为谐音提供了语言条件,故此中国人擅于借助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点来表情达意,运用谐音这种特殊效果的修辞方式,由一个音联想到具有其他意义的近音词。而这种情况在英语里并不多见。

2 十二生肖动物词英汉比较分析

1)鼠。英语中mouse、rat多用于贬义,mouse意指a quiet,nervous person(胆小的人),rat意指someone who has been disloyal to you or deceived you(卑鄙小人,骗子)。如:He is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他一贫如洗),look like a drowned rat(像落水鼠一样狼狈),Rats desert a falling house.(家败亲友疏)。由于老鼠的相貌、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原因,在汉语中也不讨喜,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投鼠忌器、抱头鼠窜、贼眉鼠眼、獐头鼠目、胆小如鼠、鼠肚鸡肠、鼠目寸光,可见人们对其厌恶之情。

2)牛。在英语国家,牛除了能食用之外并无用处,如:a bull in a china shop(笨手笨脚到处闯祸之人),like a bull at a gate(狂怒地),throw the bull(胡言乱语);calf(牛犊)比喻呆头呆脑的年轻人;cow(母牛)比喻肥胖丑陋的女人。而在农业大国中国,世世代代的农民靠牛耕地拉犁,对牛有深厚的感情。牛自古以来是很重要的劳动工具,是很受中国人喜欢的形象。如:老黄牛比喻忍辱负重、乐于奉献的人,孺子牛喻指甘为人民服务的人,如牛负重,牛刀小试等,但也因其固执的性格特征,出现了“牛脾气”、“钻牛角尖”等表现其本性的词语。

3)虎。英语中把lion视为百兽之王,而汉语中则把虎视为百兽之王。故此在西方,狮子才是力量和好战勇猛的象征,代替了虎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如:as majestic as a lion(如狮子般威风),hare may pull dead lions by the beard(虎落平阳被犬欺),place one’s head in the lion’s mouth(置身虎口),beard the lion in his den(太岁头上动土),the lion’s share(最大的份额),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one should not twist the lion’s tail(老虎屁股摸不得)。汉语中用虎来比喻凶猛威武,如:龙腾虎跃、龙蟠虎踞、龙争虎斗、龙潭虎穴、生龙活虎、如虎添翼、虎父无犬子、九牛二虎之力、虎视眈眈、谈虎色变、虎狼之国。

4)兔。在西方文化里rabbit意指talk continuously,especially in an uninteresting or annoying way(唠叨、喋喋不休)。hare是胆小的象征,如:as timid as a hare,run with the hare and hunt with the hounds(两面讨好),hare-brained愚蠢的。而在中国,兔子善于跳跃,跑得很快,象征着机警、敏捷,如:玉兔;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5)龙。英汉两个民族在观察世界和表达思想上的差异,反映了东西方文化不同的宇宙观、审美观和信仰。西方人把dragon视为邪恶和灾难的象征,是凶残的喷火怪物,后引申为凶狠的妇女、悍妇。如:Casey’s new teacher is a real dragon.(凯西的新老师真是个母老虎。)而汉民族却视“龙”为中国文化中造福万物的神物,是中华民族的吉祥物和精神象征,故有真龙天子、龙的传人、画龙点睛、望子成龙、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门点额、龙翔凤翥等词。

6)蛇。在英语中,snake指奸险、狡狯的人,如:as wicked as a snake(像蛇一样狠毒、忘恩负义),a snake in the grass(潜伏的危险或敌人),snake pit(疯人院)。在汉语中,蛇是远古人类的图腾,人们对它既崇拜又敬畏,如:牛鬼蛇神、蛇蝎心肠、打草惊蛇、引蛇出洞、杯弓蛇影、画蛇添足。

7)马。由于英国人酷爱赛马运动,中国人自古以来把马看作是圣贤、有识之士的象征,故两种语言中多用于表褒义,如:dark horse(黑马,意想不到的获胜者);a willing horse(积极工作的人);eat like a horse(吃得很多);白驹过隙(语出《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郄,忽然而已”,说人生如奔马在小缝隙前飞快地越过,后人以此比喻时光过得很快,光阴易逝);马到成功;一马当先;汗马功劳;犬马之劳;兵强马壮;千军万马;老马识途;马不停蹄。但英汉中也表贬义,如:get on one’s high horse(趾高气扬);drive a coach and horses through sth.(钻法律或规章的空子);be flogging a dead horse(徒劳);hold your horse(不要仓促行事);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本末倒置);指鹿为马(比喻公然歪曲事实,颠倒是非);害群之马;马马虎虎;走马观花;马大哈;马屁精;心猿意马;驴唇不对马嘴。

8)羊。英语词lamb和汉语词“羔羊”的意义几乎对等,但英语词sheep象征愚蠢、怯弱,汉语中绵羊则指温顺善良,容易被利用的人。如:follow like sheep(指人盲从),a lost sheep(误入歧途的人),a black sheep(败家子),make sheep’s eyes at sb.(傻乎乎地向某人送秋波);替罪羊、羊落虎口、顺手牵羊、歧路亡羊、亡羊补牢。

9)猴。英语中monkey意为顽皮、淘气,如:as naughty as a monkey(像猴子一样顽皮淘气),monkey business(恶作剧,骗人把戏),make a monkey of sb.(使某人出丑,戏弄某人)。汉语也冠以猴聪明、机灵的形象,如:猴头猴脑;杀鸡儆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10)鸡。英语中chicken指someone who is not brave,coward(胆小鬼,懦夫),cock公鸡,如:Don’t be such a chicken!(别那么胆小);chicken-hearted(怯懦的);your chickens have come home to roost(恶有恶报,自作自受);don’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re hatched(不要打如意算盘);as proud as a cock(像公鸡一样骄傲);cock and bull story(荒诞无稽的故事);cock of the walk(称王称霸的人,逞威风的头领)。汉语中由鸡体形渺小、守信、准时的特征联想出很多词语,如:闻鸡起舞、金鸡报晓、雄鸡一唱天下白、闻鸡起舞、鹤立鸡群、呆若木鸡、小肚鸡肠、鸡飞蛋打,鸡犬不宁。

11)狗。在西方文化中,狗被视为人们的忠实的朋友、可靠的伙伴、可爱的宠物。如:a 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its day(人皆有得意时),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help a dog over a still(助人度过难关),an old dog(老手),a gay dog(快乐的人),dog-like devotion(像狗一样忠实)。而在中国文化中,狗是卑微、卑鄙、恃强凌弱的形象,含有强烈的贬义,如: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狗急跳墙、走狗、狗腿子、狗杂种、狗汉奸,这与我们民族的心理、传统审美观念和思维模式息息相关。

12)猪。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猪(pig)都因其好吃嗜睡的习性和外形特征被冠以贬义,用来形容人贪婪、懒惰的本性。如:make a pig’s ear of sth.(把事情办砸),buy a pig in a poke(瞎买东西),pigs might fly(无稽之谈),as dirty and greedy as a pig(脏得像猪一样,贪吃的像猪似的),死猪,蠢猪,猪脑壳,猪狗不如。

参考文献

[1]刘筠梅.汉语动植物词语文化涵义的形成[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4).

上一篇:我欠你对不起情感散文下一篇: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生机房管理制度